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3-03-13 11:06:24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体检;超声检查

为加快推进疗养院医疗管理模式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潮流,我院于2007年开始体检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并初步实现体检信息系统与超声科PACS系统的无缝连接。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1系统软件概况

1)体检信息系统使用天方达公司的杏林妙手软件,支持一站式体检服务流程[1]。受检者凭一张体检指引单轻松完成从登记到化验、检查和生成体检结果的全过程。

2)超声科PACS系统使用蓝韵公司的影像通超声工作站。

2服务流程

1)受检者持体检指引单来超声科检查,检查医生使用超声工作站配备的条码枪读取指引单上的识别码,获取受检者的检查信息后进行超声检查,留存必要的图像资料,检查结束后进行报告编辑,通过网络将超声报告上传到服务器。

2)各科室的检查结果通过网络自动汇总到主检处,主检医师根据各科室结论,利用专家数据库生成主检结论和建议,由总检医师严格审核后发出体检报告手册,及时反馈给受检者。

3运行效果

1)明显减少工作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站式服务模式明显减少了体检流程的中间环节,缩短体检等候时间,检查安排更趋科学、合理,尤其适合较大规模人群的体检任务。

2)减少手工书写的烦琐和易出错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减轻检查医生的工作量。由于采用条码枪读取指引单上的识别码来获取受检者的检查信息,避免录入一般信息时无谓差错的发生。

3)规范超声检查的步骤和超声描述、超声结论等专业术语的使用,提高检查质量,有利于超声检查的标准化管理。通过对检查医师的统一培训,以及对超声工作站使用模板的修改和维护,使超声检查和超声报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

4)方便病例影像资料的储存和使用,为建立连续、完整的健康档案提供技术基础[2]。通过网络可以快捷调取病例的以往影像资料,对一些病例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连续的超声观察,充分利用医疗网络资源,从而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5)可以快捷实时地进行工作量及收入的统计工作,便于体检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实施,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4有待改进的部分

4.1尚未能实现PACS系统与LIS系统的共享对于超声检查中可疑有重大疾病的病例,未能通过现有网络及时了解有关检验信息,不利于检查医师作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超声推论。

4.2尚未能建立主检医师与各科检查医师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由于体检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对于某些病例,检查医师缺乏足够的时间与主检医师沟通交流,不利于主检医师作出全面恰当的体检结论和建议。

4.3对超声检查医师和网络维护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超声检查医师不仅要掌握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疾病的诊断技术,还需熟练使用超声工作站。网络维护人员不单纯是电脑维护员,还需要熟悉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才能够快速应急处理信息网络故障。

5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体检已成为人们保健的重要手段, 亦是发现亚健康人群的重要渠道,在国民的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检查能够较早地发现占位性病变,具有安全无辐射、费用低廉等优势,是健康体检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

在大规模人群健康体检中,传统的手工模式已经被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所取代。在推行“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新观念上,需要把先进的预防保健理念、知识和技术引入干部保健工作中,全面提升预防保健服务能力,以健康为中心,建立综合性、连续性的全程保健服务模式,真正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信息化建设正是实现这一先进保健服务模式的重要手段。

医院信息化是对传统医院管理模式重新规划、定位和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是现代医院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潮流,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3]。一年多来的摸索实践证明,在实现健康体检超声检查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现代化疗养院不可或缺的。它不仅提升了疗养院的品牌形象,也为探索先进的医疗保健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叶瑾,程晓鸣.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52-53.

[2]赵京宁,张锦,张玮玮,等.医院体检中心信息化管理的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53-354.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按照.8.16国家六部委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孕情跟踪服务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以下简称“两非”),综合治理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本次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坚持宣传教育与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与打击相结合,明确整治工作重点,集中利用八个月的时间,使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10个点以上。

(一)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上下互动、部门联动、社会齐动的综合治理格局。

(二)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规范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形成打击“两非”的长效工作机制,使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好转。

三、工作步骤

专项行动的活动时间为年8月起至2012年3月。通过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

(一)动员部署、宣传发动阶段(年8月)。成立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层层部署动员,营造整治“两非”工作的浓厚氛围。各乡镇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和要求,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形成集中整治工作合力,确保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落到实处。

(二)排查摸底阶段(年8月底至年9月)。在各乡镇上报“两非”线索的基础上,由线索排查倒查小组组织对线索进行排查梳理,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检查,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乡镇实行重点管理,进行重点突破。

(三)专项治理、查案阶段(年9月底-2012年2月)。①组织对“两非”案源线索突破查处,全力查办大案要案。②区卫生、人口计生、药监等部门要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计生服务机构、各类药械市场进行联合督查,对检查存在问题的单位实施分类管理,并建立明察暗访和定期督查的工作机制。③要进一步强化计生实名制工作的领导责任,重点抓好计生实名制的落实工作。④组织对各乡镇近两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进行重点抽查,摸清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底子,对性别比偏高的乡镇给予重点帮促、诫勉谈话、限期整改。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3月)。对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下一步治理的长效机制。同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巩固整治成效,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下降。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宣传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禁止“两非”等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等,引导群众自觉转变重男轻女的旧习俗,逐步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围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正面宣传。采取“媒体宣传、环境宣传、阵地宣传、特色宣传、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禁止“两非”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关爱女孩”意义和内容,深入延伸“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着力营造浓厚氛围,要求:1、各乡镇在主要路口及人员密集场所刷写3-5条、各医疗单位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2-3条、各村在主要路口刷写1-2条有关“禁止两非”内容的固定标语。2、各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及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刊出整治活动宣传专栏,采用设点咨询、入户宣传等载体,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3、区有关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特色宣传,采用简报、专报等多形式开展宣传,广电中心要设立专题及时采编组织各单位典型特色做法。二是强化反面教育。在执法过程中邀请广电等新闻媒介报道“两非”案件查处的典型案例,在宣传媒体上进行曝光,强化反面教育,起到查处一例,教育一方的效果。三是强化利益引导。通过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给予农村纯女计生户奖励,中考加分、本区事业单位招聘加分等,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保障,树立纯女计生户勤劳致富、生产标兵等典型,在全区范围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面,产生积极效应。

(二)强化制度

一是强力推进实名登记制度,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各医疗单位在为孕妇分娩接生时,必须核实孕妇身份证,经身份证阅读器验证及电脑储存孕妇信息,按规定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并保存好存根联、分娩接生登记簿、出生证发放登记等有关资料。

2、各医疗单位、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在落实终止妊娠手术时,必须核实孕妇身份证,经身份证阅读器验证及电脑储存孕妇信息,有二名医护人员在场施术并签字,并保存好登记簿、电脑储存信息等有关资料。

3、各医疗单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对怀孕14周以上(含14周)的孕妇进行B超检查时,必须核实孕妇提供的身份证,经身份证阅读器验证及电脑储存孕妇信息,方可施行B超检查。在场两名医护人员、孕妇必须共同签字或盖手印确认,并保存好电脑储存信息及登记簿等有关资料。

二是规范B超使用和超声诊断工作制度:1、是必须制定超声诊断仪使用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并定岗定责。超声诊疗工作场所应当张贴从事超声医学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职称,公布本单位和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2、是必须在规定的执业场所开展超声检查。除经批准开展议诊活动工作外,不得随意改变超声诊断工作场所,严禁进行超声流动检查或将超声诊断仪借外单位及他人使用行为。

三是规范防疫、接生信息登记报告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执行信息统计和报告、通报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沟通,应按《省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认真记录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并发症的原始资料,要认真填写新生儿出生、死亡和预防接种等登记表,按时上报主管部门;按照《预防接种管理规范》要求认真记录接种对象的接种卡、接种证等相关资料,记录项目要真实、完整,故意漏、错项,造假、谎报和瞒报,视为出具虚假证明行为,依据《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四是完善对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报批制度:一是制定人工终止妊娠工作制度。凡开展14周以上(含14周)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必须办理住院手续,手术前除按照规定查验相关证明材料外,还须经所在医疗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要求保存真实完整的病历记录。二是对孕14周以上(含14周)人工终止妊娠,做好分类管理:对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查验并保存受术者由省卫生厅指定的有产妇诊断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的产前诊断结果或市病残儿鉴定委员会出具的医学鉴定证明方可实施。①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②胎儿患严重缺陷;③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需要紧急终止妊娠的,实施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单位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实施手术,或由医疗单位出具的有三名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签署的“确需终止妊娠”医学诊断结果后,经科主任、分管院长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在手术后48小时内向区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报告。对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已婚者,必须查验并收取其由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同意终止妊娠证明》(并由乡级计划生育机构的人员带领,带领人员需出示计生办证明,同时在手术单上签字负责),出示身份证原件并登记身份证号码后方可实施;未婚者,必须查验能证明其未婚的证明材料(如户口本和未婚证明等)并收取复印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终止妊娠手术。三是开展助产技术以及妊娠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单位,要及时收集14周以上终止妊娠的信息,并于每月10日前上报区卫生局、区人口计划生育局。

五是建立“倒查”工作制度。对孕情跟踪非正常消失、假双查(或未双查人为登记作已双查)、弄虚作假导致出生的案件,要从对象开始实施责任倒查,对所涉及责任人存在工作失误或违规违纪行为的,将按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六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开通“两非”举报电话:(区计生局)和(区卫生局),发动群众检举揭发“两非”线索,对举报属实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10000元奖励,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打击“两非”的积极性。

(三)强化监管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和器械配备。各医疗卫生单位、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要认真自查自纠,要求在各工作场所统一制作B超、分娩接生、计生手术实名制工作流程图、禁止“两非”醒目标识、配备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和专用电脑、监控设备等。

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医学执业人员档案,并报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各主管部门要对医疗卫生、计生技术服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自律教育、签订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对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机构的B超机等各种可用于胎儿性别鉴定的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登记造册,并上报区主管部门。三是加强工作督查。由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纪委、公安、卫生、药监等部门配合,对医疗机构、药械市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进行明察暗访,不定期组织督查,确保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四)强化打击

要始终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打击“两非”工作:

一是坚持孕情跟踪服务。对持证对象,一经发现怀孕必须单列跟踪管理,做好经常性随访服务,按月上报区计生局备查;对主体合法未领证人员怀孕14周以上的,不予终止妊娠,按照有关规定,补办《生育服务证》;发现持证对象孕情非正常消失的,属第一孩的5年内不批准生育,属二孩的取消生育服务证,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对持证育妇超过预产期一个月未申报出生的和孕情检查结果与实际相差2个月以上的,将追究相应责任人责任。

二是打击私自接生等非法行医行为。由区卫生局牵头,公安、计生等部门配合,对私自接生等非法行医行为进行一次集中整治。卫生部门还要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出生实名登记制度管理工作,及时通报出生情况。

三是打击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行为。卫生、药监、计生、工商等部门要联合行动,开展专项药品销售和使用的检查,严禁终止妊娠药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四是打击弃溺、贩卖女婴等违法行为。各地发现女婴非正常死亡,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积极协助调查。公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打击弃溺、贩卖女婴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手软。

五是加大打击、查案力度。坚持“两非”案件线索每周一筛选,对有突破可能的案件要紧抓不放,集中人力、物力一查到底,做到案件查处件件有落实、有回音、有成效。区纪委、公安分局、区人口计生局、区卫生局、区药监局、分别指定分管领导1人,抽调办案人员1至2人,集中办公,加强设点布控,深挖“两非”案源,要求各乡镇每万人提供3条以上有效、可靠线索(具体任务另发),区专项整治办公室要组织工作小组及时追查,重拳打击。在专项行动期间,要求各乡镇必须全力以赴,突破“两非”大案,要求各乡镇每2万人口必须完成1例以上,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五)强化责任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成立区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4个专项工作小组:

1、宣传教育工作小组。负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宣传活动,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倡导,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制作发放宣传品,传播倡导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教育群众转变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知识。

2、案件线索排查、倒查小组。负责对“两非”案源线索的梳理、排查、倒查,对辖区卫生医疗单位、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体诊所、药店,尤其是案件高发的重点对象、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区展开“拉网式”排查、倒查。要采取“倒推法”发现线索,重点对二孩生育男孩尤其是纯二女户超生一个男孩的情况全面调查了解,看其是否实施“两非”行为以及具体实施过程;对未参加孕检而孕情不明的,也要逐个查明原因,从中发现线索。通过清理整治,促进卫生医疗机构、个体诊所、药店依法运行,照章办事。

3、案件查处工作小组。对排查倒查出的“两非”线索,专项行动成员单位按职责组织人员快速依法突破查处,做到发现一条、查处一起、挖出一批、教育一片。

4、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落实专项整治的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促限时整改落实。

二是明确部门责任

1、人口计生部门: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宣传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有关保护妇女儿童、禁止“两非”等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等逐步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2)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群众转变旧的婚育观念。进一步实施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女儿户增强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能力,提高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3)坚持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相结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制度,加强对计生技术服务人员的警示教育,强化行业自律。

(4)进一步规范孕妇B超、住院分娩、计划生育手术等实名登记管理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不人为地随意篡改出生数据,做到讲实话、报实数、保证出生信息的完整、准确,杜绝虚报、瞒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5)指导督促乡镇计生部门抓好孕情跟踪管理。对持证对象,做好经常性随访服务,对孕情非正常消失的对象,要查明原因严肃追究责任;对政策外怀孕对象,严格引产审批程序,及时落实补救措施,严禁弄虚作假。

2、卫生部门:

(1)广泛学习、宣传禁止“两非”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两非”案件的通报,开展对从业人员的警示教育。

(2)加强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医学执业人员管理,与从业人员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建立健全本辖区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医学执业人员档案,并通报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掌握工作开展情况。会同人口和计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医学执业机构进行检查、清理整顿。

(3)规范超声诊断仪使用和超声诊断工作。制定超声诊断仪使用管理制度。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服务必须按规定严格审批,除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出具鉴定、检测和科研等报告时,不得含有胎儿性别的内容。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利用超声诊断仪对孕妇进行医学检查时,应登记每位检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检查时间、检查范围、检查结果和检查人,并由当事人签名。检查人员应按申请的项目进行检查,不得违规检查能够判别胎儿性别的部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检查对象及其家属透露或暗示与胎儿性别有关的信息,不得漏登或不登记孕妇超声诊断情况。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执业场所开展超声检查,除经批准开展义诊活动和查环查孕工作外,不得随意改变超声诊断工作场所,严禁进行超声流动检查或将超声诊断仪转借外单位及他人使用。

(4)严格执行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审批制度和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一是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施行14周以上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手术,必须办理住院手续,手术前除按照规定查验相关证明材料外,还须经所在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并按照《省病历书写规范》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保存真实完整的病历记录;二是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发现孕情消失应在24小时内向卫生主管部门汇报,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同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通报,并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跟踪调查;三是为保护孕妇生命安全需要紧急终止妊娠的,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实施手术,并在术后48小时内向区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告;四是健全完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具有施行终止妊娠手术资格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专人管理终止妊娠药品,专册登记终止妊娠药品购买、使用情况,不得将终止妊娠药品转让或外借。终止妊娠药品必须在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

(5)健全完善新生儿出生、死亡实名登记报告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省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认真记录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并发症的原始资料,并填写新生儿出生、死亡和妊娠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等登记表,收集新生儿出生、死亡以及14周以上终止妊娠的性别信息。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每月10日前向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每月15日前向同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通报。

(6)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个人鉴定胎儿性别、施行终止妊娠手术行为。一是加大对辖区内非法行医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打击“两非”行为。开展对本辖区内非法行医的全面清理,尤其是农村、城乡结合部及外来人口集中地等重点地区,要保证检查工作的有效覆盖,不留死角。二是加强对重点地区和场所的查处力度。对以往工作中发现的非法行医、非法接生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和屡打屡冒的非法行医点,要加大经常性监督执法力度,开展追踪复查。要根据非法诊疗场所开业的特点,积极开展夜间、节假日等执法行动,严密监视,主动监管,做到“发现一个,取缔一个”。杜绝非法行医活动,对非法诊疗场所开展“两非”行为的,予以重点打击。

3、药品监督部门:

加强终止妊娠药品的生产流通管理。一是强化终止妊娠药品的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终止妊娠药品批发企业进行调查清理,药品零售企业不得销售终止妊娠药品。对非法批发、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依法查处。二是建立终止妊娠药品流通的管理、监督制度。药品的生产、批发企业应指定专人管理终止妊娠药品的销售工作,终止妊娠药品仅限于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禁止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将终止妊娠药品销售给未获得施行终止妊娠手术资格的机构和个人。

4、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涉案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对发案单位及主管部门瞒案不报、有案不查、泄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5、公安部门:负责对“两非”专项行动中刑事案件的打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溺弃贩卖女婴和“两非”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依法查处专项整治中妨碍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

6、法院部门:依法受理、审判涉及“两非”的案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行动提供司法保障。

7、民政部门:配合做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开展扶持救助女孩及计划生育家庭困难户的活动;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切实维护妇女的权益;参与打击非法抱养、遗弃女婴等违法行为案件的查处。

8、妇联部门: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群众性活动,营造社会关爱女孩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追究

一是在落实实名制工作中,发现故意不登记1人次的给予经办人效能告诫一次;2人次及以上的给予经办人员待岗一个月并扣除绩效工资半年,科室负责人给予扣除绩效工资两个月,分管领导给予效能告诫。情节严重的予以当事人开除或解聘处理,科室负责人予以免职,分管领导予以降职,单位主要负责人做书面检讨,单位限期整改到位。

二是在查处两非案件中:

⑴对涉及两非的医务人员,除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外,吊销其执业证书,如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⑵对涉及两非案件人员的所在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对单位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⑶对单位多位人员涉及两非案件的,按照管理权限,对单位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直至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超声波检测 妇科计划生育手术

由于时代的进步,生活观念的转变,现在到妇科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人与日俱增。为了不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本院开展了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的计划生育手术,使原来盲目、困难的手术,变得直观、快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在本院经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的计划生育手术1440例患者,年龄17~48岁,其中人工流产术718例,清宫术460例,取环术65例,放环术167例,羊膜腔穿刺术30例。

1.2 使用仪器 SONSITE TITAN便携式彩超,探头频率3.5~5.0MHz。

1.3 手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进行超声波检查子宫、附件。了解子宫的形态、位置,宫腔及内容物的位置、形态、大小等,术前患者适度充盈膀胱。

1.4 超声介入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超声波检查医生将探头置于下腹部,扫查子宫、附件,显示病灶区,探头保持稳定。同时妇科医生将探针缓慢探入子宫,到达宫底,确定宫底深度,然后在超声引导下将操作器械缓慢伸入宫腔,到达病灶区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器械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并转动探头,随时监测器械与病灶的关系,引导操作医生。羊膜腔穿刺术患者取平卧位,超声波定位选择羊水距腹壁最近、最深处进行穿刺。

2 结果

介入超声波检测引导下手术1440例,一次性成功1437例,失败3例,成功率99.79%,具体手术种类及结果见表1。所有手术中,子宫畸形99例,子宫过度屈曲70例,合并子宫腺肌症及肌瘤75例,孕囊位置异常15例,节育环嵌顿20例,断裂环9例,羊水过少8例,共296例,手术一次性成功率99.66%。表1 手术种类及结果

3 讨论

在计划生育手术中,人工流产术及清宫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以往妇科医生操作都凭感觉和经验盲目进行。这类手术虽然相对简单,但它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存在子宫过度屈曲、位置异常,子宫畸形(纵隔、亚隔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所致宫腔变形,孕囊位置异常(位于宫角处、剖腹产切口处、宫颈处)及残余绒毛、蜕膜机化粘连严重,这样原本简单的手术变得错综复杂。手术时容易发生困难,甚至引起手术失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1]。在介入超声波实时引导下操作,可以清晰显示子宫的位置、形态、屈度,病灶的位置、形态、深度,指导操作器械到达病灶部位,并可转动探头,观察器械与病灶之间的空间位置,随时调整角度及深度,彻底清除病灶。在本组病例中,有1例人工流产术未成功,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患者过度紧张,操作者动作过快,术中发生了人工流产综合反应。1例清宫术患者,残留组织位于宫角处偏外侧,宫角向外下弯曲,超声可以看见残留组织,但器械无法抵达而终止手术。

宫内节育器是目前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其使用率占世界节育器避孕总人数的80%[2]。绝经后由于子宫萎缩,宫腔狭小,节育器移位,与宫腔粘连,尾丝消失,甚至断裂,造成取环困难。放环过程中,由于子宫畸形,子宫腺肌症、肌瘤等影响,宫腔狭窄、局部变形,放置位置易偏低。常规超声波检查,虽能确定节育环的位置,节育环与肌层的关系,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还是凭医生的感觉和经验来完成操作,盲目性较大[3]。器械反复在宫腔内钩拉,夹取,容易损伤子宫肌层,甚至由于动作过猛,使环断裂。对于嵌顿性节育环与断裂性节育环的取环过程就更困难。在超声波检测实时引导下,手术医生可以在超声波检查医生监视下进行直观操作,避免盲目性,其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4],明显减低操作难度。本组有1例患者宫腔内见2个节育环重叠放置,有1例患者整个节育环全部嵌入肌层,器械根本不能触及而改用其他方法。不难看出,在超声波引导下实施节育环的取出及放置术,提高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羊膜腔穿刺术中,常规穿刺点定位于宫底下2~3横指中线或两侧囊性感明显部位。由于羊水过少,胎盘又位于前壁或胎体紧贴前壁的情况下,仍在常规部位穿刺,容易引起出血等并发症,成功率低。运用超声检测,会提高成功率,本组30例中,超声检测下,有效避开胎儿肢体及胎盘,选择羊水离腹壁最近,最深部位,引导进针角度与方向,并可直观显示针尖部位,观察注药情况,手术成功率达100%。

综上所述,超声波检测在妇科计划生育手术中的运用,因其具有直观的特点,引导器械准确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使原来盲目、困难、复杂的手术,变得简单、安全、可靠,快速,越来越受到妇科医生的推崇,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蔡小云.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在疑难宫腔手术中临床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6~18.

2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7.

3 毓星,吴乃森.计划生育超声诊断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39~59.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4

随着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今后还要到其他星球上探险,在太空中建立太空医院和进行疾病诊断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地球上,医生们可以用X射线仪观察断裂的骨头,用电脑断层扫描仪去寻找肿瘤,也可以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检查大脑。但是,这些检查方法使用的都是庞大的诊断设备,这些设备都不适合在太空中应用。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超声检测仪可以对太空中的航天员进行身体检查了。

采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疾病的诊断有很多优点:首先,与其它诊断成像设备相比,超声诊断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这对于只有狭窄空间的太空飞船和每千克负载都要花费巨大发射成本的航天器来说是非常重要。此外,在进行超声检测时,医生可以立即看到超声图像,也就是说你不必等待,它的图像就被打印出来,如果被检者有什么问题,立刻从超声图像中可以看到,医生当时就可以得出诊断结果。

从某些方面来看,超声诊断仪的作用类似雷达。它将高频率(兆赫)的声波发送到人体内。当这些声波遇到一个器官的时候(如肝),一部分超声波立刻被反射回来,其余的继续向下传送,直到它们到达下一个器官(例如肾)时再被反射回来。因为声波穿过每个器官或组织的速度不同,探测器就可以“看到”反射声波器官是否正常。

超声检测方法已经普遍用在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上,它通常用于检查胎儿和腹部脏器。但是,德尔恰夫斯基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扩展了它的功能。他们将其用于检查眼睛、牙齿、肺、骨骼和肌肉上。他们估计今后在太空中可能出现的500个问题中,有2/3的问题可以借助于超声诊断仪来诊断。

在某种情况下,超声波在太空中的工作情况甚至比在地面上要好。那是因为在低重力环境下,人的脏器会在体内移动:心脏上移了,肝向北移动了3英寸,结果器官彼此靠得更近了。这对超声诊断是一种好的现象,可以使诊断仪发出的超声波从一个器官移向另一个器官时失真较少,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超声图像。

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操作技术的不熟练或错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诊断结果。因此,超声诊断仪的操作人员是专业人员,他们在上岗前一般需要经过几百小时的培训才能承担此工作。可是,航天员是一些非医务人员,他们在太空中要进行各种工作,超声检查实验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可能花很多时间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一般情况下,航天员在飞行前只有4小时左右的超声检查训练。仅仅这样短时间的训练,他们在太空中会操作仪器吗?可以得出正确的超声图像吗?这正是现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超声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当这些航天员操作超声诊断仪时,他们和地面上的专家们保持不断的联系,由地面专家指导他们完成任务。

最近,在国际空间站的第九宇航组中,进行了太空中的第一次超声检测技术的评价实验。参加实验的是美国航天员迈克・芬克和和俄罗斯航天员吉纳迪・帕达尔卡,他们都没有接受过肩部解剖学学习和肩部超声仪操作的专业训练,只是在飞行前进行了一次2.5小时的超声检测方法短期培训。如果通过此实验,这两位航天员可以将正确的超声图像发回地面的话,说明通过远程遥控的方法,可以使非专业人员掌握超声诊断仪的操作方法,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这对于今后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的健康和地面上的急救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进入国际空间站后,在实验的前7天,他们对超声诊断仪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又进行了一次复习。实验正式开始了,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和航天员依靠卫星下行链进行相互的联系。这次实验轮到迈克当“医生”了,吉纳迪是“病人”。迈克将超声仪的探头放在吉纳迪肩部的皮肤上,两秒钟之后,在约翰逊太空中心的专家就可以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所看见的同样画面。

在地球上,这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了。在战场上或边远地区,一些疑难病症需要及时做出诊断,由于那里没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业的诊断仪操作人员,必须采用这种远程医疗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遥控方法,指导另一个地方的非医务人员操作诊断仪,获得清晰的诊断照片后传送到遥远的、条件好的医院,由专家进行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后,已经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地面上的远程治疗技术在不断地改进,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德尔恰夫斯基说:“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更好地传送信息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台移动电话来实现信息的互通。”他们考虑将超声诊断仪放到急救车上,在急救的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在到达医院之前,急救室的医生就可以制定好治疗方案。这种想法已经在地面上成功地实现了,在底特律的红飞行章曲棍球队中已经采用了远程治疗技术为球员服务。在进行曲棍球比赛时,球员很容易受伤,如果及时地对球员受伤的情况做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球员的健康和球队实力的保持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球员的更衣室内配备了一台超声诊断仪,一名教练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操作这台仪器了。在进行曲棍球比赛时,如果有球员受伤了,就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由这名教练对伤员进行超声检查,得出诊断结果。

第9宇航组太空中的超声实验只是一个起步,今后在国际空间站上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现在正在太空中飞行的国际空间站第10宇航组的航天员也在进行此实验。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5

【关键字】医学超声;B超;开发现状;新动向

现阶段,超声检查在不同医学影像检查中占据25%,又因其没有创伤、可以实时获取人体内组织图像,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世界范围内总销售额增长已经超过X线诊断装置。医院治疗离不开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辅助,超声影像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无损伤、高空间分辨率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四大影像诊断技术之一。

一、简述医学超声软件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有多家单位从事超声诊断仪器的开发和生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B超诊断具有实时、无创伤、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四大医疗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广泛应用于眼科、肝、心脏科、泌尿系统、血管系统等多个科室,尤其在妇产科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方法。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超声设备功能日益强大,性能也日益提升,所显示的颜色由黑白转为彩色,空间由一维、二维向着三维、四维的方向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现今超声诊断软件通常运用数字成像技术,采用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可以对医学图像和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促使医学影像技术产生巨大改变。超声诊断设备根据使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划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超声诊断设备的发展趋势。在新设备出现的同时,新技术也不断涌出。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能对所有部位、所有运动方向的心血管结构进行M型成像,对其室壁运动速度、幅度及增厚率进行定量评估。弹性成像(Elastrography)作为全新的超声诊断成像技术,扩展了超声诊断理论的内涵和范围,有效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成为超声医学诊断高效而准确的手段之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显现出患者的细微结构特征、位置关系,并对患者的运动状况进行跟踪扫描,为肿瘤诊断、活检引导和术后放疗等方面提供安全可靠的成像方式。此外,介入超声,宽景成像,微泡声学造影等也已成为当代超声发展的主题。

二、医学超声软件新动向

(一)超声与其他学科结合

现阶段,市场对于影像设备的需求,分别是高质、高效、高覆盖率、高性价比、高可及性,超声产品更应突出“专业、规范、创新、融合”的特色,大力提倡超声技术与其他学科技术交叉和融合。如结合药学和微泡声学的超声造影技术、结合X线钼靶检查的全容积成像系统等。随着超声产业的快速发展,超声诊断仪器也由单一诊断设备转化为介入诊断的模式。超声能实时动态显示介入性操作也成为微型创口及微型导管技术等介入诊断医疗重要辅助工具,并检测保证治疗疗效。超声影像不再是仅提供病灶描述,更增加了对介入治疗的描绘判断。只有将超声知识,临床知识及其他与超声医学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使超声诊断过程更真实地反映人体解剖,生理及病理过程,提高诊断准确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产品结构上看,开发美观大气的高端超声诊断仪的同时,便携轻巧的设备同样具有潜在市场。笔记本式彩超、挂式触摸屏彩超等轻巧、便携、带内置电池的产品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多地点移动诊断需求。随着服务意识的增强,各种辅助产品也接踵而来,超声3D打印服务,随时打印出栩栩如生的胎儿立体模型等,在满足医学应用的同时增添趣味。

(二)超声与大数据时代

提高图像质量、显示更细微的组织结构始终代表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趋势,高清晰度、高敏感度的图像质量在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率的同时势必会增加各种数据量。医疗数据结构较为复杂,除了普通结构化数据外,还大量存在临床影像文件等多非结构化数据。医疗数据量急剧增长,完整的医学影像数据,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医学影像的自动分析来确定病变的位置,能将病变范围定位的越准确,接受的辐射量就越小,对病人本身的损害就越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结合流媒体技术,实时流式传输,实现动态高质量图像的实时采集和后处理,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也将成为超声医学影像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像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数据,基于相似病例或历史病例等,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分析采取治疗手段。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数据分析及处理方式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

(三)超声与网络相互结合

当今,网络地位日益趋重。随着DICOM3.0标准在国际上的使用并成熟,不同医学成像设备之间在两地之间传输图像、信息交换、联合会诊成为现实。我国开发高档数字化超声诊断仪器,必须把图像工作站一体化及DICOM3.0作为标准接口,在各医院及科室中形成网络系统,提供数据资源,保障医疗质量,实现远程医疗。同时,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医学作为社会服务向大众靠拢,在IT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时代,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与最新的IT技术相结合,从提高机器性能入手,采用云服务平台,迈入全新的云时代。采用云服务平台的医学设备,改变传统单机状态,达到多机互联,实现不同地区同步诊断。很大程度上改变多数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确保患者达到合理分流就医。不仅如此,迈入云时代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还具有云交流、云维护、云信息等一系列功能,使资源和服务由分散等待向即时共享变化。把云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相互结合,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及巨大商机,受到国内外多数前瞻性企业和资本的看好,从而积极促进其快速发展。云正不断改变人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快速步入云时代。云彩超使医用超声设备在设计开发、使用方式、数据管理等方面得以扩展,云在医疗设备上的应用让未来充满期待和想象。

结束语:随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方法不断出新。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医学超声影像专业的发展,文中根据医学超声软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了医学超声软件新动向。

参考文献:

[1] 陈曦.医学超声影像中的图像融合应用[J].医学信息,2014,(5):3-4.

[2] 沈新平,杨莉,叶炯贤等.大型公立医院超声影像诊疗中心的规划与筹建[J].中国医学装备,2012,(6):60-63.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 B超

B超在计划生育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查环、查孕、查病等服务,为计划生育工作及广大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带来了很多的益处,但由于误诊,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本站对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B超透查站外报告、宫内节育器异常病例52例并与取环手术X光对照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2例为年龄25~48周岁的育龄妇女,使用仪器为SSD-1100,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阴道探头频率为6.5MHz。

常规适度充盈膀胱,充分显示子宫的底、体、颈及部分阴道纵、斜、横切面扫查,观察节育器与子宫底及颈部的位置关系。外站B超诊断为宫腔内“T”型环者,本站疑为气体回声,再经X线证实;外站诊断为正常宫内节育器者,本站以为环偏移或下移,再经阴道探头证实,并由妇科医生在取换环时注意探针,碰触节育器,而证实环位置偏移或下移;外站B超诊断节育器下移者,在取换环前经下腹部B超复查,若节育器位置正常再经阴道探头证实。

2 结 果

外站B超诊断节育器下移“T”型或“吉尼”型28例,其中17例宫腔内为气体回声,9例宫腔内未见节育器及其它回声;外站B超检查环位置正常,本站发现宫内节育器下移21例;外站B超诊断节育器下移,本站检查节育器位置正常3例。

3 讨 论

宫内节育器是常用的避孕工具,而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引起的副反应、并发症,取决于节育器在宫内的位置合适与否。因此,置器前后定期正确监测节育器在宫内的位置,及时发现节育器的位置正常非常重要。超声作为宫内节育器监测的理想手段,虽可准确诊断节育器在宫腔内的位置,为临床提供依据,但由于子宫特殊的位置个别畸形以及医源性的子宫位置改变、超声伪像等原因,有时经腹超声易误诊,回顾分析本组病例,发现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3.1 气体回声易误诊为节育器回声。子宫通过阴道与外界相通,而子宫颈管外口紧,因此,外界少量气体由阴道进入子宫颈管,超声表现为一含气亮线,酷似长条形节育环回声,易误诊为下移至宫颈管的“T”型或“吉尼”型节育环。本组误诊28例,其中17例本站B超复查时宫颈管内仍可见含气亮线回声。若仔细分辨,由于声阻抗差的大小不同,其气体光带较节育环光带的回声弱;加压侧动探头有时气体光带回声消失或亮线改变,而“T”型或“吉尼”型之光带不消失;有时颈管内的气体亮线与阴道上部的气体亮线相连,因而气体亮线较下移至宫颈管内的长条形的节育环光带长。而本组9例本站B超复查时子宫腔与子宫颈管内均未见长条形气体回声,也未见节育环回声。因此X线可鉴别金属节育器与气体回声,并为确定节育器是否存在盆腔的金属标准。本组28例B超检查子宫体与子宫颈内未见节育器回声,盆腔内未见节育器声影。

3.2 把宫颈管内节育器误诊为在子宫体内。各种原因超声未能显示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全貌,而把宫颈当作宫体,从而将已下移至宫颈管内的节育器误认为子宫体内节育器是主要原因。本组误诊19例。首先是剖腹产子宫误诊60.71%(17/28),由于剖腹产疤痕子宫被粘于腹壁下,使宫置上移,子宫颈拉长而致医源性子宫位置改变而上升,而超声医生往往常规性仅在耻骨联合上探测子宫,并将耻骨联合上探及的宫颈回声当作宫体;其次是子宫极度后倾后屈,子宫体及子宫颈均与声束平行,子宫体与子宫颈的回声重叠,加之后屈子宫宫底难以显示,宫底与宫颈区分较难;再次是由于慢性子宫颈炎,宫颈组织增生而致子宫颈肥大酷似子宫体形态,因而将已下移至宫颈管内的节育器误认为在正常子宫内。但只要检查者耐心细致,从纵切图像上区分清子宫体与子宫颈,并显示出围绕子宫表面、呈连续的线样强光带,如果此光带中断,说明尚未显示子宫全貌,就必须向左、向右、向上探测,直至显示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才能断定节育器在宫腔内的位置是否正常,尤其是剖腹产子宫,应特别注意向上探测直至显示子宫底。

3.3 正常位置的节育器误诊为节育器下移。判断节育器位置的方法有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法,超声医生往往习惯于定量分析法,但如果合并子宫肌瘤,有时宫底、宫颈的正确位置较难确定,因而测量节育器上缘到宫底的距离或下缘到宫颈口的距离会受到影响,也就会发生误诊。本组3例,全部合并子宫肌瘤。1例由于子宫肌瘤表现为中等回声,未能明确诊断,将突出于子宫表面的肌瘤当作宫底来判断节育器的位置;2例由于肌瘤多发,使子宫形态发生改变,宫底及宫颈正确位置发生异常。此时必须结合定性分析法,观察节育器上缘是否留有子宫内膜回声,如果有时腹部B超子宫内膜显示困难,应进行阴道超声以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及节育环,从而减少误诊。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7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

2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进行超声引导进行操作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3 月-2015 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80 位早孕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实验组(40 位)和对照组(40 位),应用传统的无痛人流手术为对照组病患实施医治,应用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手术对实验组病患进行医治,观察和比较两组病患的手术效果,并根据对比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病患,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患发生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病患,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患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病患,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手术能够达到手术耗时短、病患出血量少、并发症概率低等优点,可以在临床应用上得到支持和应用。

关键词 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妊娠;临床效果;应用

在早期( 十四周内) 妊娠的运用人工的手段使妊娠终止的手术为人工流产手术,是因避孕失败的女性而意外妊娠时使用的一种补救手段。在临床中,使用人工流产手术的病患多是还未结婚婚的女性,虽然她们强烈要求终止妊娠,但对手术的顾虑也很多,所以会产生焦虑、忧郁、害怕等负面情绪,对医治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人工流产的手术术式种类很多,以往的手术为在阴道中放药的情况下,根据负压原理采取吸宫或钳刮,又或者在病患口服药品后对病患清宫医治。但无论如何,徒手清宫的医治手段都会带来巨大的疼痛给病患[1]。最近几年来,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得到广泛关注[2]。笔者选取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于我院进行医治早孕病患80 位作为研究和观察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0 位)和对照组(40 位),应用传统的无痛人流手术对对照组病患进行医治,应用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对实验组病患进行医治,对两组病患的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并根据对比后的结果和两组病患临床方面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治对象

选取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来我院医治的早孕病患80 位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是:(1)患有肾、肝、呼吸道等组织器官疾病的病患。(2)患有白内障等特殊类疾病的病患。将这80 位早孕病患随机划为实验组(40 位)和对照组(40位),两组早孕病患的体重、岁数、怀孕时间及怀孕次数等方面具有不显著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病患实施传统的无痛人流手术进行医治,为实验组病患实施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手术进行医治,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的手术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平均值±标准差即 表示,并采用t 检验,当P< 0.05 时视为具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病患的术时为(4±1.2)min,对照组病患的术时为(6±1.3)min,实验组病患的术时比对照组病患明显要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患的出血量为(23± 2.4)ml,对照组病患的出血量为(32±3.4)ml,实验组病患的出血量相比于对照组病患明显要少,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患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病患,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具体见表1。

3 讨论

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是在病患在进入麻醉状态而睡眠时进行的,手术操作用时较短,病患在进行手术时不会感到痛苦,手术后可较快清醒,且在手术过程中基本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此术的操作可靠安全、方式简单方便、病患出血量较少、病患产生并发症的概率较低。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可以探清孕囊着床位置以及子宫的方位。(2)实时超声监视手术过程,医生可以根据监视的画面精准地看清子宫腔的大小,并通过超声引导将吸管缓慢地送入,同时把握吸头和孕囊距离,从而达到稳、准、快地吸出孕囊。

另外,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也是存在缺点的,例如早孕病患由于膀胱充盈度不够,没有声窗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导致超声准确探视出宫腔内孕囊着床概况,又或者由于超声分辨率具有局限性,导致由于病患体型过度肥胖的无法准确的探测出孕囊着床位置,所以当前我国部分医疗诊疗机构还应在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中使用例如宫腔镜等先进的仪器。

虽然对于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已经基本实现全程可视化手术,但当其运用在临床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出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优势,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医生在执行手术及超声引导设备应用中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手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人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保障病患安全。(2)必须运用超声诊断孕囊是否处于宫腔中,以排除是否患有宫外孕。(3)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超声探头的位置和方位,使手术器械的实际长度得以准确的显示。

最近几年来,医疗水平和科技不断进步,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3]。为了探究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在临床应用中是否具有价值,笔者将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于我院收治的80 位早孕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0 位的对照组和40 位的实验组,应用传统的无痛人流手术对对照组病患进行医治,为实验组病患实施超声引导操作下无痛人流手术进行医治,对两组病患的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和比对,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病患的术时比对照组病患明显要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患的出血量相比于对照组病患明显要少,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患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病患,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手术能够达到手术耗时短、病患出血量少、并发症概率低等优点,可以在临床应用上得到支持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冬梅, 谭建春, 邹烨等. 联合两种超声检查引导无痛人流术的临床价值[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1(34):48-49.

[2] 安金平. 基层医院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80 位临床报告[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05.

[3] 惠旭. 超声监导下无痛人流术的临床研究[J]. 江西医药,2010,10(45):1032-1034.

作者简介

赵娜(1983-),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妇产科。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约束理论 瓶颈 资源配置 战略规划

在新一轮城市公立医院改革“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政策背景下,大型公立医院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需求都必须进行战略规划转型和内部管理改革。约束理论作为从生产领域引入管理会计领域的重要理论,在医院发展的各个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当下大型公立医院由“向外扩展型战略”转向“向内精细化管理战略”转型期,基于约束理论基本步骤的资源配置分析,是医院进行战略规划和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 约束理论概述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TOC),是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物理学家Goldratt博士在最有生产技术(OPT)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套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实践中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资源链,在所有投入到生产系统中的资源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控制着整个生产系统的有效产出,具有这样特点的资源就是瓶颈资源。TOC是一套改进解决约束的流程,基本步骤包括:第一,找出企业的主要瓶颈或约束资源。第二,寻找突破瓶颈的办法。要求企业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制约的资源,提高制约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使企业的产出最大化。第三,使得所有其他活动资源配合企业在主要约束因素下的活动。第四,提升约束条件的能力。第五,重复上述步骤。

二、 约束理论在医院A战略规划的应用

(一)公立医院A的基本情况

医院A创建于1946年,是该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医院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现有住院床位数2 729张,年出院病人11.06万人次,年手术量达到11.1万台,年门诊量约439万人次。改革开放以来,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大型公立医院A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总体改造阶段。1992年至2002年是医院A的总体改造阶段,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的建设和落成,大型医技检查设备的落户和启用,为医院A下阶段的高速发展和扩张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和扩张阶段。2003年至2012年医疗需求快速增长,在整个公立医院呈现出偏好规模扩张的行业趋势下,医院A经历了高速发展和扩张的十年。十年间平均开放床位增加了48%,出院人次增长了131%,门诊人次增长了67%。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经过十年的总体改造和十年的高速发展阶段,医院A规模已接近最大化;受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的影响,医疗服务工作量增长速度放缓,见图1。因此,2013年至今医院A逐步开始探索“由内向外”的发展战略,探索“优化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的精细化发展途径。

(二)约束理论在医院A不同发展阶段的应用

医院A近十几年的发展规划和历程,也是约束理论在医院规划和布局中应用实践的历程,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约束资源,医院A遵循着约束理论的基本理念进行医院整体资源的规划和配置。

第一阶段,床位资源瓶颈期。

2000年以来,整个医疗行业呈“井喷式”增长。面对社会医疗需求的增长,处于高速发展起步阶段的医院A,面临外部医疗行业的变化,床位资源成为医院业务发展主要约束条件;床位资源的不足一方面影响必要医疗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导致病源的流失和行业地位的下降。新住院大楼的全面投入使用,保健大楼的落成和全面启用成了突破床位约束资源的主要途径,2001年至2004年间,平均开放床位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平均开放床位由1 351张增加至1 871张,增幅达到38%;住院人次也实现了相应增长。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瓶颈期。

2001年至2004年以来医院A的床位资源扩张实现了医疗服务量的高速增长,在人力资源的配备未能与逐年扩张的床位和逐年增长的工作量相匹配时(2001年至2004年人员数量年增幅仅为3%),一方面人均工作负荷过高影响职工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医疗纠纷隐患,引发医疗安全问题。2006年起,医院A 开始积极推行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引进人才,2005年至2009年,人员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员工人数由2005年的2 854人,增加至2009年的3 758人,增幅32%。

第三A段,手术医技类平台科室瓶颈期。

随着床位资源、人力资源瓶颈的逐步打破,手术医技等平台类科室的对医疗业务的约束逐渐凸显出来:随着近年来医学检查化验等诊断手段的高速发展以及疑难病的逐年增多,伴随医院A门诊量、出院人次的逐步提高,平台类科室运转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部分间医技检查科室(如放射CT室、放射MR室、超声科等)的排队等候时间最长达到一周至一个月,一方面影响了医疗诊断、治疗的及时性,导致部分病源的流失;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床位周转效率。以心脏超声科为例,2009年至2014年心脏超声科检查人次以平均每年9%的速度增长,平均预约等候天数从2009年的3.6天增加到2014年的10.65天,增幅高达196%。

三、 基于约束理论的医院A资源配置分析

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医院A(2003年至2012年)基本沿袭着粗放式资源配置模式,即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规模的扩大、服务量的增长和医疗收入的迅速增长。前两个阶段的瓶颈期均通过直接增加资源投入的方式解决,最终使得整体资源利用效率不足,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闲置与浪费并存,运行一段时间即产生新的约束资源。现针对医院A第三阶段面临的手术医技类平台科室瓶颈期进行医院A的资源配置总体情况分析。科室现将不同床位规模下,部分手术医技类平台类科室的资源配置和工作量情况列示如表1。

按约束理论的管理步骤,为解决现阶段医院A的瓶颈问题,建议遵循约束理论的基本步骤,解决瓶颈问题:

(一)瓶颈的识别分析阶段

医院A应该根据现阶段工作量和运营现状寻找医疗流程的瓶颈环节。如前文所述,2010年以来,部分医技检查科室(如PET中心、放射MR室、超声科等)的排队等候时间最长达到一周甚至一个月;影响了医院的运营效率,也造成了病源的流失和临床诊治的延误。从表1中2004年以来的工作量增长数据来看,在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逐年延长的情况下,以上医技检查类科室的工作量增长率(10%以上)均超过了门诊、住院人次的增长率(4%、7%);说明此类科室的瓶颈现象并非科室工作量下降导致,而是客观上在医院整体医疗流程上出现了瓶颈环节――医技检查环节(部分医技科室)。

(二)寻找瓶颈环节的瓶颈因素或约束资源

找到医疗流程的瓶颈环节后,需要进一步识别瓶颈环节的约束资源。从资源的角度来看,约束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房屋,因房屋资源相对紧缺且医院整体改造后相对稳定,调整空间有限,因此本文暂不对房屋资源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表1所示,近11年来,医技科室资源配置的增长情况来看,人员配置的增长远低于医技科室工作量的增长,可推断人力资源为瓶颈环节的约束资源。

(三)基于瓶颈因素调整短期医疗计划

短期内,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为缓解医技类科室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的情况,需要其他医疗环节配合瓶颈环节相应调整医疗行为习惯,包括:对各类科室开单的医技检查项目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敦促门诊、住院科室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开单,严厉杜绝滥开检查、化验处方;另一方面,加强辅助类科室如输送中心对检查病人的输送和衔接,避免出现部分时间“机等病人”,部分时段病人集中前往检查科室的情况。从医技科室的角度来看,短期内可以增加运营时间,如夜间、周末加班,集中处理积压的等候病人,但因人力资源限制,很难长期保持人员的超负荷劳动,因此仅能作为短期的解决手段。

(四)基于瓶颈因素调整长期战略资源规划布局

长期来看,在医院进行下阶段战略资源规划时,重点关注对瓶颈环节的约束资源的投入;根据第二步的初步分析,可考虑人力资源的配备上,加强对瓶颈科室的倾斜。同时探索建立资源配置规划分析表,在医院整体战略规划、资源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工作量和资源配置情况,以及医院未来战略规划方向,建立医院资源配置规划模型,如表2所示,作为医院未来资源配置的战略规划依据。

四、 结论和建议

(一)约束理论是公立医院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政府卫生资源下沉、大型医疗机构规模受限的医疗改革方向下,在社会公众就医的期望值逐年提高的社会因素影响下,一方面,无论从大型公立医院拥有的医疗资源,还是病源资源来看,大型公立医院垄断地位在未来将逐渐受到削弱;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大型公立医院的公众满意度、医疗服务质量和便捷情况、内部资源使用和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基于以上外部环境因素,大型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应逐渐由“向外扩张战略”逐渐转向“向内精细化管理战略”,即在规模受限、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医疗政策限制等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改进内部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因此约束理论是现阶段公立医院进行长期规划和短期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约束理论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应基于定性分析和定量论证,寻找和识别瓶颈资源,再通过对瓶颈资源供给的增加和对瓶颈资源需求的减少等长短期决策解决瓶颈问题

在医院发展的初期,基于约束理论的定性分析判断即可发现瓶颈、提出解决瓶颈的方案;但随着医改的深入,医院的发展,若约束理论的应用仅停留在定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粗放式资源配置,缺乏系统全面的资源配置分析和论证体系,则必然难以单纯依靠增加资源投入解决阶段性瓶颈问题,将势必导致医院内部整体资源利用不足,资源分布不合理,闲置与短缺并存,短期内仍会出现新的瓶颈资源的问题。因此,在医院现阶段发展情况下,需要在t院各项资源投入和产出量化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约束理论的基本管理步骤,进行医院的战略资源配置规划,并从瓶颈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三)建立全面的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系统,为医院战略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案和建议

避免以往的“拍脑袋”管理决策和粗放式战略规划,围绕医院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结合外部环境信息、内部管理信息,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搭建全面的医院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系统,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成本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基于分析结论提出管理建议和决策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白明.基于约束的生产系统再造及评价方法[J].工业工程,2005,8(5).

[2]朱海丽.浅议管理会计在医院中的应用策略[J].商业会计,2012,(22).

[3]郑阳晖.大型公立医院扩张型战略模式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济,2012,(12).

[4]黄哲.浅谈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J].商业会计,2013,(1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