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超声医学8篇

时间:2022-07-13 15:39:52

超声医学

超声医学篇1

工业探伤仪进入医学殿堂

1956年,瑞典的LLeksell教授首先将工业超声引入医学殿堂。

在国内,1958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归国华侨安适先生在国外资料中看到,可用工业探伤仪作医学超声诊断的报道,就向医院领导提出进行超声诊断研究的设想,得到当时的朱瑞镛院长的支持,向江南造船厂借来一台工业用A型超声探伤仪,同时请来有关的工程师,并在医院内积极组织有关各科医师参与超声的研究工作。

研究获得初步成功,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朱瑞镛院长成立了上海市超声医学会应用研究小组(后改为上海市超声医学研究组),自任组长,定期开会开展研究工作,并发表多篇论文,先后举办了4期超声诊断学习班,编写了国内第一本超声诊断专业书籍《超声诊断学》。至此,中国超声界也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上海六院因此成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

国内以及世界超声仪器的发展

早期中国超声医学发展的速度几乎与国际水平持平,1961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仪器修配厂就研制成功60-1型A、BP超声诊断仪,就是现在最常用的B型超声的雏形。不久该厂就和中山医院徐智章教授合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M型超声,这为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开创了先河。之后,上海宇宙医疗仪器厂也和仁济医院一起开发出了D型(Doppler,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至此,目前常规超声诊断所涉及的“基本武器”均已齐备。

国际上,1952年美国DHHowry和Bilss最早开始使用静态B型超声做肝脏标本的显像。到了20世纪60年代,就有了类似现在的实时显示人体内情况的各类B型超声显像仪,期间代表人物多多,不胜枚举。超声也成为了各大国际大型医疗厂商重点研发的项目,纷纷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至20世纪80年代,彩色多普勒技术终于大放异彩,使大家第一次在银幕上亲眼看到了人体内血液流动的状况,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彩超了。

超声医学篇2

工业探伤仪进入医学殿堂

1956年,瑞典的L Leksell教授首先将工业超声引入医学殿堂。

在国内,1958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归国华侨安适先生在国外资料中看到,可用工业探伤仪作医学超声诊断的报道,就向医院领导提出进行超声诊断研究的设想,得到当时的朱瑞镛院长的支持,向江南造船厂借来一台工业用A型超声探伤仪,同时请来有关的工程师,并在医院内积极组织有关各科医师参与超声的研究工作。

研究获得初步成功,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朱瑞镛院长成立了上海市超声医学会应用研究小组(后改为上海市超声医学研究组),自任组长,定期开会开展研究工作,并发表多篇论文,先后举办了4期超声诊断学习班,编写了国内第一本超声诊断专业书籍《超声诊断学》。至此,中国超声界也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上海六院因此成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

国内以及世界超声仪器的发展

早期中国超声医学发展的速度几乎与国际水平持平,1961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仪器修配厂就研制成功60-1型A、BP超声诊断仪,就是现在最常用的B型超声的雏形。不久该厂就和中山医院徐智章教授合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M型超声,这为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开创了先河。之后,上海宇宙医疗仪器厂也和仁济医院一起开发出了D型 (Doppler,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至此,目前常规超声诊断所涉及的“基本武器”均已齐备。

国际上,1952年美国D H Howry和Bilss最早开始使用静态B型超声做肝脏标本的显像。到了20世纪60年代,就有了类似现在的实时显示人体内情况的各类B型超声显像仪,期间代表人物多多,不胜枚举。超声也成为了各大国际大型医疗厂商重点研发的项目,纷纷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至20世纪80年代,彩色多普勒技术终于大放异彩,使大家第一次在银幕上亲眼看到了人体内血液流动的状况,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彩超了。

说到这里,有一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日本著名超声医学专家和贺井敏夫教授。1978年,他随日本医学代表团来我国访问,携来一台Aloka 202型超声诊断仪,帮助国内由于10年浩劫中断研究的中国超声学界重新回到了世界超声医学大家庭,此后全国各家医院分别引进超声仪器,超声诊断开始在全国普及。

超声医学篇3

如果说既往超声诊断医师的知识是由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基础知识和超声专业知识加上其他影像手段所构成的相对单纯的平面型知识结构,那么介入性超声的进展,还要求超声医师(尤其是从事介入超声的医师)了解更加广泛、深入的相关临床专业知识,也就是要求知识的结构向更为复杂的立体交叉型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对超声医师已有知识的优化和整合,同时是对自身知识更新能力和适应竞争能力的检验。实践已经证明,超声医师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超声医学包括介入性超声学科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实习过程中,为学生建立这样一种立体的知识体系,思维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在每一个病例中的运用同样是教学的要点。比如恶性梗阻性黄疸这样的病例,介入超声的直接目的是在扩张的胆管内置入引流管,缓解胆管系统内压力,减轻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那么我们针对连续的4例患者的诊疗过程和术后随访结果,为学生举办了题目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超声治疗”的科室内讲课。从梗阻性黄疸的病理变化,发生因素,患者症状的科学解释几个方面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不同部位梗阻之间的异同;然后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做外科手术,为什么要选择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在选择穿刺部位时的思路等等。讲课结束后要求学生查询相关科技文献,并说出自己的体会。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从病理、解剖、临床到介入超声原理到科研观点的立体思维框架。学生普遍表现为比传统的课堂授课要更有兴趣、更加主动去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重视基础培养

严格要求细节操作尽管医学逻辑性思维很重要,但是离不开每一个基础的知识点和细节操作,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实战性人才,不是空有想法的理论家,尤其在实习阶段,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超声诊断还是介入性超声病例,基础方面包括:超声成像原理,伪像的鉴别,测量、取图、描述报告的具体要领和要求。细节操作方面包括:围术期适应证、禁忌证的取舍,与患者的术前谈话、签字、穿刺操作的定位、穿刺针、引流管等工具的特点、使用方式,选择不同工具的原因,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随访内容等等。只有重视细节,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才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介入超声工作,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想法。这些工作依然在病例讨论结合理论讲授这样一种核心模式下完成。

三实习作业法-规范报告书写

超声医学篇4

探头是超声仪器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高品质的探头不仅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根本保证,各种新的成像功能和方法的诞生也首先离不开探头技术的革新。很显然,如果没有宽频带探头技术的诞生,频域复合成像、谐波成像和其他一些非线性成像就不可能实现;如果没有超高频率的探头,超声显微镜也就无从谈起。为了满足临床上各式各样的需求,各个探头生产厂家已经推出了许多几何形状各异、高频率、宽频带的探头以竞争市场。要研发高性能的探头,新型材料、探头结构以及加工工艺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1材料

一个探头的构成通常有以下5层结构:保护层、透镜、匹配层、有源压电材料(包括电极与连线)和背衬材料。虽然这5层中每一种材料的选择都将最终影响探头的性能,但是其中压电材料的选择尤为紧要。20世纪末,压电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这种材料是将压电陶瓷和高聚物按一定的连通方式、一定的体积比例和一定的空间几何分布复合而成。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的探头具有高灵敏度、低声阻抗(有利于与人体组织间的匹配)和较低的机械品质因数(有利于频带展宽)等优势。这样的探头对实现多频率成像、谐波成像和其他非线性成像都是十分有用的。

1.2结构与工艺

无论是为了提高二维图像的质量,还是要实现快速的三维成像,开发多维探头都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电子阵列探头只在一个方向上将换能器材料切割成许多小阵元,因此被称为一维电子阵列探头。一维探头只能实现在成像平面内的电子聚焦。在成像平面的厚度方向上,因为换能器材料并没有被切割,因此不能实现电子聚焦。对于一维探头来说,为了获得一定的聚焦效果(使成像平面尽可能薄),通常要在成像平面的厚度方向上加一个透镜。但由于透镜的焦距固定,聚焦的效果是比较有限的。如果能同时实现两个方向上的聚焦,那么不仅可以在二维成像时减小成像平面的厚度,而且有可能在三维空间中控制波束的偏转方向,从而实现三维成像。

然而,由于二维面阵探头的阵元数激增,如何解决电子线路与每一个阵元的连接并为每一个阵元配置一个独立的通道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真正意义上的二维面阵探头还处于实验室研究的阶段。但作为一维线阵探头向二维面阵探头的过渡,一种被称为分数维的探头已经开始在仪器中使用。分数维探头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在换能器的长度方向上按传统方法切割成致密的小阵元,而在厚度方向上则切割成有限的几排。按照厚度方向不同的聚焦功能,还可以细分为1.25维、1.5维和1.75维。由于多维探头的阵元数成倍增加,对阵元连线等一系列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一些高档的超声诊断仪中使用了1.5维探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超声探头是改进超声系统性能的最基础的工作,这个领域中的研发工作也是相当活跃的。开发频带更宽、密度更高、频率更高的探头是大家努力的目标。

2超声诊断仪器中的新技术

从有利于疾病诊断的角度看问题,B超的优异性能应该表现在检查的部位多、成像的视野宽、探查的深度大、成像的速度高(帧频高)、图像的分辩力好、网络的连通性强,等等。本节将围绕上述实际问题介绍一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

2.1扩大视野由于B超探头尺寸的限制,当手持探头不动时,B超所能显示的画面是有限的。为了扩大视野,就必须不断地移动探头。如果能在移动探头的过程中将所得到的一帧帧图像拼接起来,就可以得到大视野的图像。

2.1.1宽视野成像如果将探头沿着平行于探头表面的方向移动,我们就可以得到展宽后的平面图像。要将探头移动过程中的图像拼接起来,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图像位置配准的算法来跟踪探头的移动,这一计算的过程需要强有力的信号处理器的支持。目前多数高档超声诊断仪都提供宽视野成像功能。拼接起来的图像长度可以达到60cm或更长。

2.1.2三维成像如果将探头沿着垂直于探头表面的方向移动,我们就可以得到三维立体图像。有关介绍三维成像的文章己有不少,各主要H超生产厂家也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目前的产品中大致可以分为带定位系统的和不带定位系统的两类。前者成像的空向位置相对较准确,后者则只是一种定性的显示。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虽然三维成像的实现基本上已经解决,近年来在成像速度等方面的性能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l右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并不十分显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三维成像系统并没有明显提升临床诊断水平,临床上绝大多数问题用已有二维成像系统已经可以解决。此外,三维成像在操作上的复杂性,也影响了在临床使用中的推广。尽管如此有识之士都认为三维超声成像是一个值得继续开发的领域。

2.2提高成像系统的性能

从影像学诊断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成像方式都必须解决图像分辩力、成像速度等一些基本的问题,超声成像系统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在基于反射成像原理的B型超声诊断仪中,探查深度、空间分辨率、成像速率(帧频)等指标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如何全面提高系统的性能,一直是工程开发人员致力的目标。下面介绍一些与提高成像系统整体性能相关的技术。

2.2.1宽频带技术的应用要想全面地采集到超声回波中隐含的丰富信息,宽频带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宽频带”不仅是指超声探头具有宽频带特性,仪器的接收通道也应该具有宽频带特性。宽频带技术的应用使超声图像更细腻,提供的信息更丰富。谐波成像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成像技术。有的超声诊断设备中,实现谐波成像的前提条件也是要求用宽频带探头及宽频带的接收通道。数字编码/解码技术已经从雷达应用中移植到医学超声仪器中。这是因为在传统的超声成像系统中,系统的“空间分辩力”与超声波的“穿透能力”之间是有矛盾的。发射高频率的超声波虽然能提高空间分辩力,但却不能有足够深的穿透力。采用数字编码/解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对矛盾,它能在显著增加波束穿透能力的同时保持有较高的空间分辩力。然而,编码发射信号的频带是较大的。实现这项技术一也要求系统有足够的带宽。

2.2.2多角度复合成像技术的应用传统的线阵探头不仅受探头尺寸的限制,视野较小,而且由于人射超声角度的限制,不可避免在一些成像的区域中出现“盲区”。例如那些与超声束平行的脏器界面就无法产生回波信号,以至于在所显示的图像中无法获得清晰的显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公司在现有的线阵探头上增加了控制扫描线偏转的功能。于是,对同一个被检查的脏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将这些不同角度采集的图像依据某种规则加以融合,就有可能明显改善图像的质量。这就是所谓的“多角度复合成像”。多角度复合成像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①明显扩展了线阵探头的视野;②可以弥补由于人射角的关系造成的图像中的盲区;③多幅图像的叠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斑点噪声。

2.3B型血流成像技术B型血流成像(B一Flow)的原理是借助连续采集的B型图像中斑点(Speckle)模式的变化来显示血流的速度和方向。应该说,它在本质上并不是一项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借助脉冲编码发射技术,目前的B型血流成像既能显示静脉血流,也能显示动脉血流。由于B型血流成像采用的是直接显像的方法,无需复杂的数学运算,因此它可以提供高帧频、高分辩力的图像。与传统的彩色血流图显像相比,B型血流成像的好处是:①显示图像的空间分辩力显著提高;②显示帧频也显著提高;③不会受到传统多普勒方法在最大可测流速与最小可测流速方面的限制;④不会出现在传统的彩超中可能出现的彩色血流图与灰阶图像迭合不好的问题。当然,B型血流成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血流测量,它不能提供定量的流速信息。

2.4图像管理与通讯系统B超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诊断设备,每天有大量的病人在医院接受检查,这些病案的存储、管理与检索的问题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此外,远程会诊、影像学教学还要求仪器具备较完善的通讯功能。考虑到这些应用方面的需求,近年来各公司开发的产品都往意了设备的连通性。除了提供大容量的磁光盘存储外,不少设备还提供了网络、电话线、甚至卫星通讯的方式。还有一些公司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输出端口,以满足一些科研的需求。

2.4.1DICOM3.0标准的应用早些时候的B超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与通讯协议,使得相互之间的传输与对外通讯十分困难。近几年来,由于DICOM3.0标准在医学影像设备中的广泛实施及医院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促使B超生产厂家也迅速地在自己的产品中添加了符合DICOM3.0标准的网络通讯接口。甚至在一些手持式的小B超中也有此项功能。目前,Dl-COM3.0标准中不仅涵盖了与医学影像直接相关的数据字典、信息交互、网络通讯/点对点通讯、介质存储和文件格式,以及显示、打印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还有逐步覆盖整个医疗环境中大容量数据信息交换的趋势。也就是说,DICOM3.0标准接口不仅方便了超声诊断仪之间的联网,而且可以将超声诊断设备融人医院的图像管理与通讯系统(PACS),乃至整个医院信息系统。

2.4.2超声图像工作站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医学超声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超声图像工作站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超声图像工作站可以完成图像的后处理、存储、归档、调用与检索、远程传输等,还可以提供临床所需的各类诊断软件。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临床医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

3超声治疗技术

将超声用于治疗的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来了,但只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有关它在临床上应用的报道才多起来,其中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一IntensityFoeusedultrasound,HIFU)治疗方法尤其引人瞩目。此项技术已开始在临床中用于对某些恶性肿瘤(如前列腺、肝脏、肾脏、乳腺等)的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原理是将超声波在生物体内聚焦,利用高强度声能在生物组织中产生的热效应,使聚焦处的生物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为了使焦点处的病灶产生凝固性坏死,通,常要求焦点处的温度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上升至50℃以上,并维持1一35。在单次照射的情况上,凝固性坏死的形状接近声学聚焦的区域,一般来说是比较小的。但是,可以通过移动治疗头,将治疗的区域覆盖全部需要治疗的范围。从工程技术的角度看,影响HIFU治疗的安全和有效的重要因素是实时准确跟踪靶目标以及治疗区域的实时测温。除了肿瘤治疗之外,HIFU技术还可能找到更多的应用领域。从已有的研究报告看,深部止血可能就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应用领域。

4未来发展展望

医学超声仪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看到医学超声仪器的发展远还没有到达尽头。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工程技术人员和医生联合攻关去解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下一些方面的研究可能还会有较大的进展:

4.1全面提高现有系统的性能

为了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进一步全面提高系统的性能,包括探查深度、空间分辨率、成像速率(帧频)等指标一直还是工程开发人员致力研究的目标。尽管由于超声在人体中传播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声衰减、波束发散等问题,影响着系统性能指标的提高,但应该说,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些性能指标还是有可能的。这方面工作的进展有赖于进一步对声束形成机理的理解,对现有系统中信号检测方法的改进,以及先进的电子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

4.2寻找新的成像参数

B型结构成像与多普勒血流测量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两项技术。很显然,仅靠来自这两方面的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长期以来,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在寻找各种新的成像参数或组织定征的方法,但这些技术大多还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完全的认可,因而使用的范围也非常有限。进一步完善正在开发的新参数的成像方法,并继续寻找更能反映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成像参数也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的重要研究方向。

超声医学篇5

题目:立题应简明确切。通常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6个字为宜。应能准确的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般论著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3)数量:3~10个''''一般3个。(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AnnolatedAlphabeticList.Me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在书写讨论段时''''应注意撰写技巧''''要简明扼要、语言顺畅、抓住重点、条理分明的表达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使读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语化。

超声医学篇6

关键词:超声医学;学科建设;亚专业

随着超声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超声医学科已从早期单一的病情诊断发展成集诊断、治疗于一体并涉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领域的医学学科。超声医学科发展涉及学科发展方向、学科亚专业分化、与临床相关科室协作、科研助推学科工作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本文探讨了超声医学科如何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找准自身学科发展方向

超声医学科要根据自身的人员结构、原有的基础和实力,结合临床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列出学科主攻方向,加强优势技术建设,加快特色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服务。

2进行学科亚专业分化

2.1超声医学科的发展

目前,超声医学已由静态软组织结构显示(灰阶超声1972年)发展到实时动态结构显示(实时灰阶超声1984年),再到功能显示(彩色多普勒1990年;超声造影1992年);已由单一的低频探头向高频、宽频和变频探头发展,由二维超声向三维超声、四维超声发展,结构显示更清晰、全面。随着集成电路和超细光纤的发展,超声探头小型化、微型化,腔内超声、血管内超声有了很大发展,超声影像诊断已发展到亚微结构水平。现代超声引导穿刺器械和超声引导下精细化介入性治疗得到迅速发展。超声这门新兴技术学科,既有“设备新、技术新、人员新”的三新特点,又有“技术发展快、设备更新快、理论老化快”的三大特征,同时要面对全院各个专科,知识要求面宽,但易造成医生临床知识不系统、碎片化。

2.2亚专业分化

学习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是亚专业细化的基础,每项新技术的开展都有可能分化为新的亚专业。亚专业的划分主要是促进学科向纵深发展,发挥自身专长,集中专业性人才,深入研究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填补医疗空白,不断扩大医疗范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减少超声诊治中的低水平重复,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个亚专业学组:妇科组、肌骨组、浅表组、腹部组、血管组、介入治疗组。亚专业建设要求:服务患者,服务临床;学习制度化,视野国际化;专科研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亚专业建设措施:加强基础理论系统学习:80%临床+20%本专业;技术提高:请进来,走出去,时刻保持与国际接轨;医疗行为:规范操作,规范诊断,形成制度,严格制度管理;激发和培养医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以各种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使其在医学实践中始终保持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渴望。

2.3亚专业学科管理

(1)架构:设组长、副组长各1名,由高年资医生担任。组员6~7名,住院医生不固定(1年轮岗),每位医生均有两个方向(一个为主、一个为辅)。(2)组长选拔:组长为亚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其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不但要求其拥有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敏锐的科研思维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还要看其是否具有高尚的医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3)亚专业管理核心:核心是组长的管理,设定医、教、研、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授权,学术方向引导,部门、学科协调给予指导和帮助。

2.4亚专业分化意义

(1)学科建设的亚专业分化,为每名医生规划一个专业方向,创造一个发挥各自特点的工作平台,使人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学科发展与个人事业同向而行,实现“双赢”。(2)技术得到更充分的应用。目前超声现代诊疗技术,全面开展,并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并积极创新,形成特色优势。(3)设备利用率得到更有效的提高,把目前的仪器进行分类管理,高、中档搭配,既兼顾日常诊疗工作,又要考虑专科开展新技术所需要的平台。(4)打破论资排辈,为年资不高但掌握了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人员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5)引进适当的科内竞争机制,人人思进取,激活内部动力和活力,进一步营造科室的学术氛围,形成一个学习型科室,使学科建设向“横的普及、纵的深入”全方位的快速发展。

3主动与临床相关科室协作

现代医学诊疗观点的转变,促进学科分化与交叉融合相协调。大型医院为适应患者的需求,逐步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院内部资源,积极推进科室间有效联合。搭建重大疾病的多学科、多中心综合防治平台,不断深化重组以疾病链为纽带的学科群。比如,肿瘤治疗中心等,给超声医学科带来客观的压力。临床循证医学要求诊疗依据客观化、标准化;临床各种操作要求精准化;患者的检查要求无损伤等也给超声医学科的广泛应用带来机遇。我们的策略和措施是关注学科发展方向,主动与临床配合,体现本专业的价值,使其成为疾病诊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4科研助推临床工作发展

科研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医疗技术水平综合实力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没有坚实的科研基础,临床工作就难以有发展后劲。只有把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建立科研课题来源于临床、研究成果用于临床的良性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5人才队伍建设

超声医学篇7

健康网讯: 撰写论文

将自己所做的各种研究,予以真实的、客观的作一总结和评价。但不应同于一 般的工作总结。撰写时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楚、用词得当、 数据可靠。一般论著不超过30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短篇和个案500~1000字 ,综述亦勿超过5000字为宜。

题目:立题应简明确切。通常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6个字为宜。应能准确的 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般论著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

(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 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 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

(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 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

(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

(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

(3)数量:3~10个,一般3个。

(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 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

(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

(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 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AnnolatedAlp habeticList.Me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 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转贴于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

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

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

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

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

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

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

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

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在书写讨论段时,应注意撰写技巧,要简明扼要、语言顺畅、抓住重点、条理分

明的表达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使读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语化。

(1)讨论之重点是应有自己的某些独到观点和见解,并将之讲深讲透,切勿仅重

复他人的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超声检查法对人体无痛、无损伤、价格低廉……

(2)讨论段与其他段相关联,特别是结果段中的某些数据及最后的结果,用以进

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结果中的数据又全盘搬到讨论中,造成重复。

(3)讨论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献过多,更不要写成:本研究结果与×××和×××

的结果一致或符合×××的结论。一来是将论著写成了综述,二来是仅说明自己是

重复他人所作。

(4)通常讨论是文章中较长的一段,应突出重点,不要洋洋数百字,冗长的内容反

而使该说明的问题模糊不清。此外,不要对某一问题尚未解释清楚时,又另讨论其他

内容,使读者费解不得要领。

(5)用语尽量勿重复,如在前言或结果中已用过的语言,讨论中最好不用或少用

,更勿过多的使用“国内外未见报道、笔者、我们”等。

参考文献应引用作者近年来所阅读的正式发表的期刊或书籍内容,勿引用内部

刊物或资料,并应遵原著立意不得改动。基础、临床及实验研究引用不超过10篇,综

述以不超过20篇为宜。同时应按各期刊对参考文献的要求撰写。

参考文献

1,贾平,邓丽平.本刊投稿须知—选择关键词的要求.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6,

超声医学篇8

健康网讯: 撰写论文

将自己所做的各种研究,予以真实的、客观的作一总结和评价。但不应同于一 般的工作总结。撰写时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楚、用词得当、 数据可靠。一般论著不超过30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短篇和个案500~1000字 ,综述亦勿超过5000字为宜。

题目:立题应简明确切。通常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6个字为宜。应能准确的 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般论著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

(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 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 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

(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 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

(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

(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

(3)数量:3~10个,一般3个。

(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 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

(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

(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 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AnnolatedAlp habeticList.Me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 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

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

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

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

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

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

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

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

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在书写讨论段时,应注意撰写技巧,要简明扼要、语言顺畅、抓住重点、条理分

明的表达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使读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语化。

(1)讨论之重点是应有自己的某些独到观点和见解,并将之讲深讲透,切勿仅重

复他人的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超声检查法对人体无痛、无损伤、价格低廉……

(2)讨论段与其他段相关联,特别是结果段中的某些数据及最后的结果,用以进

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结果中的数据又全盘搬到讨论中,造成重复。

(3)讨论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献过多,更不要写成:本研究结果与×××和×××

的结果一致或符合×××的结论。一来是将论著写成了综述,二来是仅说明自己是

重复他人所作。

(4)通常讨论是文章中较长的一段,应突出重点,不要洋洋数百字,冗长的内容反

而使该说明的问题模糊不清。此外,不要对某一问题尚未解释清楚时,又另讨论其他

内容,使读者费解不得要领。

(5)用语尽量勿重复,如在前言或结果中已用过的语言,讨论中最好不用或少用

,更勿过多的使用“国内外未见报道、笔者、我们”等。

参考文献:应引用作者近年来所阅读的正式发表的期刊或书籍内容,勿引用内部

刊物或资料,并应遵原著立意不得改动。基础、临床及实验研究引用不超过10篇,综

述以不超过20篇为宜。同时应按各期刊对参考文献的要求撰写。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