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形体学习计划8篇

时间:2023-03-13 11:06:44

形体学习计划

形体学习计划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讲计划 小组合作 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31-01

13年年底,江苏省徐州市首次提出了学讲计划,学讲计划的中心任务是要求学生学进去、再讲出来,其宗旨是先学后教,其突出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力显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不难看出,学讲计划在先前课改教学模式更上一个新台阶,为新课改的学生怎么自学、如何合作指明了方向和课改的航向。本文以《中心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为例,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学讲计划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学什么,怎么学”――学讲计划的前提

学讲计划,“学”是“讲”的前提。那么“讲什么”是“怎么讲”的基础。只有知道和明确“讲什么”才可能“怎么讲”如果说讲什么是内容,怎么讲是方式、形式,那么,形式要以内容为基础,没有内容,形式也是空洞的形式,毫无意义之说。因此,“讲什么”为“讲”落到实处。

1.1学什么――目标清晰

学讲计划关键在于“学”和“讲”。很明显,学生学什么是讲什么的前提和基础。“学什么”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预案。学案的设计应体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如,对于《中心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以通过学案或任务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

1.2怎么学――方式明确

对于教师课前设计的预习学案,最好能明确哪些题是独立思考题,哪些需要小组合作,也就是说,在学案上体现出来怎么学,是自学、对学(两人一组)还是小组合作。如预习学案中的思考题:在小学时,我们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平行四边形是否中心对称图形等,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讨论。

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实验、尝试而动手做一做,看一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做,在做中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如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用透明纸盖在图形的上方,描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以及对角线AC,用大头针定在O处,将ABCD旋转180°,结果会发现什么?这个环节应该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2 “讲什么,怎么讲”――学讲计划的重心

在学生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后,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在“学”的过程中,一定有学生学不会的,那么,“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对于“讲”的问题,也就是“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讲什么、怎么讲是学讲计划的重心和关键,通过“讲”,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2.1讲什么――讲到实处

众所周知,学讲计划关键是让学生学进去,然后再讲出来。通过自学、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把所要学的知识自主构建,然后再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给同伴、小组其他成员或班级全体学生讲出来,以达到互学互助、相互质疑、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学什么,怎么学”是学讲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1)讲疑点。在开展学讲计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随意抛出问题互相说几句也就是学和讲了,明显流于形式,学讲没意义。在自主学习和互学中,对于学困生的疑难问题,首先是“讲”的主要内容。如对于上文提到的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有的学生可能不会,那么,学生给别的学生“讲”,让其他同学在接受他的观点时,不断提出质疑、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对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讲出来也是必要的;再者,对于课之伊始的课前预习交流,“讲”更见其必要性;在课之即将结束,“讲”出自己的所学、所得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2))讲方法。讲学习方法是“讲”的核心。如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判定出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判定的方法是什么,将观察、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讲出来,“利用旋转法而得出”,可以让学生感受知识内容形成的过程,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促进,给他们以借鉴和点拨。

对于,旋转平行四边形后,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特点的问题,讲出来更有意义,因为是这节课的重点。平行四边形ABCD沿着AC的中点O旋转180°后,A和C重合,C与A重合;B与D重合,D与B重合等。方法应点到实处、讲到关键点处。

2.2怎么讲――讲到关键处

(1)使用数学语言。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思维的过程,也是讲什么的重中之重。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 BC=AD,∠ABC=∠ADC, ∠BAD=∠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 OB=OD

这样讲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数学语言,用数学思维角度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2)组内讲。在学讲计划开展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层次上一定有差别。那么优生讲出来自己的体会和所得,对学困生来说,也是帮助,给他们以启发;优生自己讲出来,也可以加深印象,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的效果比“讲”的效果逊色数倍;同时学困生讲出自己的难点和疑点,也利于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和警醒,同时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另外,还可以组间讲,师生一起讲等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贯彻学讲计划,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理使用,互学互讲,互帮互助,互相质疑,共同提高,学讲计划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高效,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彰显学生的学习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形体学习计划篇2

一、为什么要写学习计划

1、计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习有两种形式:

(1)消极式的学习(被老师和家长逼着学)

(2)积极式的学习(主动、有目的的学习。明白自己将来想干什么,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提前计划,主动学习)

写学习计划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想干什么,该学什么。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

2、计划是每位同学能力水平的体现

一个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如果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管理人员,在管理小部门的时候,还可以不用写计划。因为小部门的问题并不多,沟通与协调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脑子清楚也就把发现的问题解决了。但如果是一个大部门或是有若干部门的企业,人员多了,部门多了,问题也多了,沟通也更困难了,你的精力这时也显得有限,脑子也就会不够用了。这是就会考验你的能力水平,计划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你的能力水平也就体现出来了。

为什么我们的学习经常会觉得没有效率、没有劲头,为什么我们会抱怨学了不知道干什么用,为什么我们会对学校有意见………。因为我们的学习经常是无形和无序的,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了以后有什么用,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迷迷糊糊,这样能学习好吗?能没有问题吗?显然不可能!问题是必然会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把学习“化无形为有形”,“变无序为有序”,如何化,如何变,学习计划就是一种很好的工具!

3、通过学习计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了学习计划,我们不需要再等老师的吩咐,只是在某些需要决策的事情上请示老师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做到对自己学习的统筹安排,有目的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了。通过学习计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同学们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怎样写好学习计划

首先要申明一点:学习计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来的重要。我们拒绝华丽的词藻,欢迎实实在在的内容。简单、清楚、可操作是学习计划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如何才能进行一次良好的学习呢?主要是要做到写出的学习计划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学习计划的四大要素:

(1)学习内容 (做什么:WHAT)

(2)学习方法 (怎么做:HOW)

(3)学习进度 (什么做完:WHEN)

(4)学习成果(预期获得什么)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那么这个学习计划就是不完整的、不可操作的,不可检查的。最后就会走入形式主义,陷入“为了写计划而写计划,丧失写计划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没什么必要写计划的声音”,我们改变自己的努力就可能会走入失败。

三、如何保证学习计划得到执行

学习计划写出来,目的就是要执行。执行不力,或者无法执行跟计划方案其实有很大关系,如果一开始,我们不了解实际情况,没有去做足够的调查和了解,学习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学习项目不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那么这个方案先天就会给其后的执行埋下隐患。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计划能不能真正得到良好的执行,不仅仅是执行时候的问题,也是写计划时的问题。

首先,要调查实际情况,根据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工作和环境、结合所确定的职业目标和单元学习任务,做出的计划才能得以执行。

其次,每位同学的单元学习计划都应该拿到网站上进行公开交流讨论。目的是通过老师和同学每个人的智慧检查方案的可行性。

另外,学习计划应该是可以调整的。当学习计划的执行偏离或违背了目的时,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不能为了计划而计划。

形体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经济发展至2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城市化进程开始增速减缓,因此城乡规划建设市场变化,城乡规划人才需求量减少;同时在此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类型也开始由增量规划转至存量规划,城乡规划专业的知识重点也需要调整。就业人才需求减少和专业知识重点调整,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面临办学挑战。顺应时代变化,并且形成专业自身特色,才是地方高校的生存之道。

1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特色化教学之路

相较于教育部属重点高校的优势资源,地方院校特别是中西部院校,受限于地方经济财政等原因,资源优势不明显,则更需要突出其专业教学特色化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就业市场和执业初期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指导,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已定,相应的知识点与指导教材也已达到共识,那么基于不同高校不同办学背景条件下的专业建设,唯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形成差异化及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2 以“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强能力、专方向”的实践教学理念

长沙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于2002年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开始四年制招生。2008年由于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城市规划专业划归于土木与建筑学院,同时开始五年制招生。同一学院的相关专业有建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因此依托于建筑学与地理学专业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结合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强能力、专方向”的实践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长沙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课程的课题实践、实习课程的专题实践三个层次逐步深化实践教学,并形成“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的微观设计特长,以及“社区规划+村庄建设”的基层管理特长。

3 优化实践教学,突出办学特色

根据《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城规专业规范》)要求,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包括认识调研、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三个领域。每一个实践环节有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现状调研、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能力。

3.1 实践教学体系调整

长沙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在《城规专业规范》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实习课程提供,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与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实践课程。

通过古建测绘实习、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以及总规实习及详规实习调研等阶段,训练现状调研能力;通过美术实习、总规实习、详规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训练规划设计能力;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综合实习等阶段,训练规划管理能力。其中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是根据实习单位实习项目要求,既可能是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也可能是规划管理能力的培养。

表1 长沙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实习实践领域构成

而由于专业教学是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成,且相辅相成。理论课程为实践课程提供理念基础和内容支撑,而实践课程的设置将为理论课程的实践提供可能。结合实践课程的前置理论课程也为其特色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校结合建筑学办学背景,就业岗位适应性,以及面对往届学生的就业实际,设置中国建筑史、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课程的选修,以突出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通过规划时序的调整,在高年级阶段强化城市详细规划实习、景观设计等课程选修,着重锻炼学生的微观规划设计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公共课、公务员基础知识、名城名镇名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乡村发展与村镇规划等选修课程,强化学生的社区规划与村庄规划与管理能力。

3.2 实践教学内容调整

在设计课程实践阶段结合教学大纲,根据现阶段实际工程项目,在详细规划课程里面,安排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内容;在城市设计课程里面加入景观规划的内容。一方面能保证到高年级阶段因大部分学生选修学分已满,而致使一些专业选修课因为选课学生少而不能开课的情况下,这些专业知识能够在一些相关设计课里面体现。同时也是因为学科知识的关联性,且更能体现实际规划项目发展的需要。

在实践实习课程内,在社会调查内引导学生关注社区规划。在生产实习阶段,针对非规划设计或管理岗位的情况,学生也能结合建筑设计知识,能够从事小型公建或住宅方面的设计。

3.3 实践教学方法调整

目前的教学方法分为教师中心法、相互作用法、个体化方法、实践法。而实践教学方法中大部分校内实践采用教师法、作用法与个体法;而校外实践则多采用实践法。

形体学习计划篇4

关键词:工作过程;工作页;结构模型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一种典型课程模式。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课程基本的要求涵盖三个方面,即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反馈)、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工作的内容、对象、手段、组织、产品、环境)以及知识内容的工作过程性。

“工作页”,是学材的一种,它是按工学结合与“教、学、做”一体化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学习理论等建构和设计出的“工――学”任务的一种纸质化载体文本。其内容包括工作要素、工作过程及学习任务,既是学生的工作对象(相当于待加工的工件),也是老师的教学工具。“工作页”的最基本功能是用于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对应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的内涵、结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条件等,设计工作页结构模型,研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页的结构内容及其逻辑模式,可以为具体课程工作页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一种可资借鉴,乃至模仿、套用的模板。

一、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学生工作页结构模型设计的思路

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工作页在开发与设计时,依据课程模式的内涵,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学生工作页应以工作过程结构为工作页结构的脉络框架和环节节点(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反馈),设置学习性工作任务,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态度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融合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渗入,体现人本主义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设计,形成能够满足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自我构建 “行动”知识体系,多元智能、综合职业能力同步培养课业文本结构。

在开发与设计时,应当遵循如下思路:①以工作过程为主线;②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主题;③以学生为主体;④统一于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步培养。

二、基于多元理论,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工作页结构的设计

(一)“资讯”环节结构及其内容。设计“资讯”阶段的工作页,重点是确定以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呈现,确定内容是否充分且必要,确定问题情境描述的是否清晰全面且有相应来源依据等。一般包括两部分设计:一是项目(或工学任务)背景,二是项目(或工学)任务书。

(二)“计划”环节结构及其内容。所谓“计划”,就是在明确了任务并获取一定量的信息基础上,对工作的内容、流程、时间安排、人事组织和所需条件等做出设想和规划而形成的实施方案。计划中要同时融入工作和学习两种计划,是“边工作边学习”的计划,而且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的比重基本上是平衡的且糅合的,有时甚至是“学习计划”的意味更浓重一些。在计划中既要有对整个项目工作和学习如何开展的宏观计划,也要有对具体工作任务实施时的作业计划(如操作步骤、作业流程等)。在确定工作页“计划”环节结构内容时,在工作页的计划环节结构上要给这些初学者留出足够思考的空间,以有引导文的空表单形式呈现。

(三)“决策”环节结构及其内容。对于综合性比较强,复杂程度也较高的项目,学生在计划阶段会列出多种可能的完成任务的方案。“决策”就是要在这多种可能性中选择确定出或优化组合出最佳方案作为执行性方案,决策过程一般通过小组集体做出。

决策主要是对完成项目任务所需技术、知识支撑的确认,对采取的工作手段、工具、材料以及劳动组织等的确定,对可能存在的多种实施方案判别和决策,以决策树图、有引导文的空表单形式呈现。

(四)“实施”环节结构及其内容。在现实的课程当中,此部分应归结到为“动手做”的意味。其工作页作为执行任务全过程的导引和记录的载体。项目有多种类型:开发或制作一个产品(物品)、完成一次测量或实验(试验)、修复一个设备的功能、组织一次活动、完成一次财务的预算或决算……“实施”的工作要素不同对象、内容、手段、产品、环境、组织,对于制作工作页而言不同的项目其结构内容可能存在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一个共同“实施”的线索――①用到的材料、资料、仪器、工具等;②作业的流程和操作的步骤;③成果、结论。此部分工作页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任务实施作业使用的工具仪器、材料、资料清单;绘制作业流程图和质量控制流程图或开列作业步骤;记录作业过程量或作业成果记录,及其分析;产品验收报告,以有引导文的空表单形式呈现。

(五)“检查控制”环节结构及其内容。所谓“检查控制”即对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这一环节不仅仅在任务实施之后要进行,而是全过程的,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反馈阶段都要有相应地体现。在设计“检查控制”环节的工作页时,要在引入这些制度、标准、规范、体系等“工作过程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学习性任务”及其教学目标的要求展开设计。可以以引导文的形式,列出检查的标准条目及要求,设置空表单让学生制作检查表或流程图、做检控调整记录。

(六)“评价反馈”环节结构及其内容。这里的“评价反馈”是为了促进和确保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依据目标设定和达成情况,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对工学过程所做的形成性评价与反馈,即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与反馈,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与反馈。评价反馈环节工作页,从结构上,应分为工学效果评价和反馈两部分,评价可包括评价标准、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反馈可包括教师建议、学生体会、改进计划等,以有引导文的空表单形式呈现。

三、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学生工作页结构模型图

以框图形式表现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学生工作页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形体学习计划篇5

一、新课标理念单元教学计划特点

1.单元学校目标的多维度。

过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在单元计划中突出的是运动技能的教学,单元之间的顺序基本是考虑季节特点和运动技术之间的联系,如冬天的长跑、春天的技巧,先学跳远,后学跳高等;单元内部的教学顺序主要是运动技术难易程度来设计的。体育新课程依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提出了5个学习领域,并针对5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体育新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运动技能和知识,而是多维度的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

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既然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那么,它的基本格式应该能反映出水平教学计划的特征,即以学习目标的集合群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其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必须要依据课程的水平目标,而且是一个“集合群”。这是新课标理念下单元教学计划一个最大特点。

2.单元规模根据水平和学习内容不同也各不相同。

我们过去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很少考虑学习内容的特点,所有年级、所有学习内容的单元规模基本是固定不变6-8课时。这种单元规模虽然在始终强调运动技能学习,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强调各个学习领域在各个水平的目标各不相同,并且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掌握部分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运动能力作为一种追求,倡导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希望学生在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而达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单元规模。新课程根据水平四以下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重在培养学生广泛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以单元的规模不宜太大;对于水平四以上的学生,则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部分运动项目技能,积累一定的运动技能储备,进而形成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这时的单元规模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确定,诸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就一定要设计大规模的单元计划,可以是20课时以上的单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元”。这不仅是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更主要能为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为这些领域目标达成的“潜移默化”提供时间上保证。而对于活动身心、发展体能的学习内容则要设计成一般规模几课时单元。

3.单元的种类呈多样化趋势。

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的多维度,同时也影响着单元的种类,决定了新课程的单元计划种类的多样化。我们过去的单元计划的种类单一,全部是用运动项目的名称命名的,单元名称一般是“篮球”、“跳高”、“双杠”等,这主要是强调运动技能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时下,新课程中的单元教学计划,不能仅仅局限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应根据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为达成多维度目标的实施有不同的单元计划,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是目标,用“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指导计划制订的开展,最显著的是单元计划名称不能只是“篮球”、“跳高”、“单杠”等。相反有更多的单元计划名称,如“运动安全单元”、“合作参与单元”、“题材单元”等。

二、新课标理念下制订单元计划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制订单元计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一个相同的教材用不同的教学思想去指导,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过程、学习评价手段,也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单杆、双杆”时,强调运动技能学习指导思想使我们特别注重学习单杠、双杠的运动技能,而如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技能学习过程的同时,就会有意识向学生传授通过单杠、双杠练习提高身体力量素质的多种方法,单杆和双杠练习中的安全问题等。再如篮球教学中,树立通过篮球技能学习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观念后,我们进行教学时,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强调运球、传球、投篮等运动技能掌握,而应该是强调各种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运用过程中对心理、社会适应、身体健康的促进。这样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整个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新课程中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的前提,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保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单元计划制订始终紧紧跟随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首先,《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标准,整个课程改变必须在其指导下进行。其次,《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价值的定位,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等方面的确定,到教学实施建议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无不凸显新的体育教育观、学生观,这些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需要体育教师用心揣摩,这些新的东西掌握需要“只可意会”,甚至是“心照不宣”,是需要从“实践中掌握”的。第三,体育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由于真正进入课程实施的时间的先后不同,造成了全国各地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之城乡之间的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现实存在的差异,占整个基础教育80%左右的农村学校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与城市学校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我们必须反复不断钻研《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和要义所在,在实施中做到不断反思自己实施课程的行为,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照《课程标准》的理念,遵循行动研究方法原则,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和新课程实施启动较晚学校的体育教师,更应该钻研《课程标准》,学习并借鉴他人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成功做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单元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3.研究单元计划目标。

我们过去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一般是先确定内容,然后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制定单元目标。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目标统领内容,也就是说现在制定单元计划首先要研究分析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选择内容,目标是我们到达的目的地,教学内容是道路,具体走哪条路,由体育教师自己选择,可谓是“条条大路罗马”。例如,发展学生体能中的有氧耐力目标,农村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定时跑、定距离跑、校外越野跑,城市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跳绳、长时间的球类运动等。

研究单元计划目标时,第一,首先认真研究水平目标,掌握5个领域的水平目标是什么,达到水平目标时学生能够达到的种种表现,然后把水平目标分解到学年、学期中去。第二,在学期中结合季节、学生具体身体心理特点、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实际情况,把目标合理分解到每个教学单元中。第三,分解单元目标时,注意单元目标群的组合,考虑整个学期、学年5个领域目标中最佳配合,也就是说强调5个领域目标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这种相互有科学、合理的途径,存在一定隐性联系。例如,球类学习中容易渗透社会适应领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心理自信心;田径类学习对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形成有较好促进作用;体操类学习运用保护与帮助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同时在学习体操技能时,可以传授学生发展体能中的肌肉力量和发展柔韧性素质等等。

4.研究课程资源。

要制订好单元教学计划,研究课程资源是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很好地钻研现有的体育教材,把握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该项学习内容对学生多维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和途径。同时,注重对新兴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钻研,使之能达到教材化要求。其次,对课程资源中的学生资源进行研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所教授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兴趣爱好、身体运动素质,能在学生的发展和运动项目及运动技能学习之间找到关联途径。第三,对本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和校园周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学校所处社区的体育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资源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对本校的体育校园文化、体育传统项目等资源要综合考虑,使之和单元教学有机结合。

5.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评价。

在制订单元计划过程中,有了正确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习目标,选择了教学内容后,进行单元计划制订就要明确单元的性质,因为单元性质决定着单元教学课时数的确定,也决定着教学方法、评价的选择。一般情况,水平四以上的学生注重运动技能掌握的单元规模(单元教学时数)要在20课时以上,而活动性单元、题材单元、运动处方单元和水平四以下单元可以是一般单元,课时在6-8课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个单元教学计划来说,要实现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需要用多少节课来完成,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对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都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单元教学计划作为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以事先确定,但其时间的集合并不是完全固定。

第二步,根据单元计划的性质,单元规模,全面考虑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就是分解单元目标,把单元目标合理分解到每节课中。

第三步,在每节课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考虑每节课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手段和标准。最后确定该单元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单元教学计划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初中、高中新课程的体育新课程实施有重要意义。由于每一个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对课程资源理解把握程度,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等。这些都决定新课程实施中的单元计划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制订各具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更好推动体育新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史署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13-14.

[2]毛振明.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形体学习计划篇6

13年年底,江苏省徐州市首次提出了学讲计划,学讲计划的中心任务是要求学生学进去、再讲出来,其宗旨是先学后教,其突出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力显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不难看出,学讲计划在先前课改教学模式更上一个新台阶,为新课改的学生怎么自学、如何合作指明了方向和课改的航向。本文以《中心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为例,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学讲计划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学什么,怎么学”――学讲计划的前提

学讲计划,“学”是“讲”的前提。那么“讲什么”是“怎么讲”的基础。只有知道和明确“讲什么”才可能“怎么讲”如果说讲什么是内容,怎么讲是方式、形式,那么,形式要以内容为基础,没有内容,形式也是空洞的形式,毫无意义之说。因此,“讲什么”为“讲”落到实处。

1.1学什么――目标清晰

学讲计划关键在于“学”和“讲”。很明显,学生学什么是讲什么的前提和基础。“学什么”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预案。学案的设计应体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如,对于《中心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以通过学案或任务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

1.2怎么学――方式明确

对于教师课前设计的预习学案,最好能明确哪些题是独立思考题,哪些需要小组合作,也就是说,在学案上体现出来怎么学,是自学、对学(两人一组)还是小组合作。如预习学案中的思考题:在小学时,我们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平行四边形是否中心对称图形等,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讨论。

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实验、尝试而动手做一做,看一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做,在做中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如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用透明纸盖在图形的上方,描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以及对角线AC,用大头针定在O处,将ABCD旋转180°,结果会发现什么?这个环节应该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2 “讲什么,怎么讲”――学讲计划的重心

在学生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后,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在“学”的过程中,一定有学生学不会的,那么,“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对于“讲”的问题,也就是“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讲什么、怎么讲是学讲计划的重心和关键,通过“讲”,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2.1讲什么――讲到实处

众所周知,学讲计划关键是让学生学进去,然后再讲出来。通过自学、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把所要学的知识自主构建,然后再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给同伴、小组其他成员或班级全体学生讲出来,以达到互学互助、相互质疑、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学什么,怎么学”是学讲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1)讲疑点。在开展学讲计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随意抛出问题互相说几句也就是学和讲了,明显流于形式,学讲没意义。在自主学习和互学中,对于学困生的疑难问题,首先是“讲”的主要内容。如对于上文提到的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有的学生可能不会,那么,学生给别的学生“讲”,让其他同学在接受他的观点时,不断提出质疑、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对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讲出来也是必要的;再者,对于课之伊始的课前预习交流,“讲”更见其必要性;在课之即将结束,“讲”出自己的所学、所得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2))讲方法。讲学习方法是“讲”的核心。如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判定出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判定的方法是什么,将观察、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讲出来,“利用旋转法而得出”,可以让学生感受知识内容形成的过程,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促进,给他们以借鉴和点拨。

对于,旋转平行四边形后,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特点的问题,讲出来更有意义,因为是这节课的重点。平行四边形ABCD沿着AC的中点O旋转180°后,A和C重合,C与A重合;B与D重合,D与B重合等。方法应点到实处、讲到关键点处。

2.2怎么讲――讲到关键处

(1)使用数学语言。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思维的过程,也是讲什么的重中之重。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 BC=AD,∠ABC=∠ADC, ∠BAD=∠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 OB=OD

这样讲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数学语言,用数学思维角度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形体学习计划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9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30-04

城市规划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就业范围较宽,但近年来,随着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各级院校增多,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大幅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增大[1]。在此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就业,扩展就业门路,是高校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为例,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手段。

一、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由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大面广,这一领域需求的专业人员也相对较多。城市规划从业人员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

长沙理工大学2002年开设城市规划专业,虽然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表1),但潜在就业压力不容忽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表示,有些本科毕业生虽然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研究能力差需要长时间培养。针对这些就业信息,学校应发扬开拓进取的教学精神,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热爱专业,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安排及教学特点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此次调研实习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紧密结合,以主城区用地现状调研为主,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要求学生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课程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城市总体规划(一)和城市总体规划(二),均安排在毕业设计前的1~2个学期。因此,城市总体规划

调研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践课程,对学生融入设计类实际工程项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次重要的实际体验,对学生就业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内容安排

长沙理工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时间与其他五年制本科院校相比时间较短,如同济大学的调研时间是4周,而长沙理工大学只有1周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将包括城镇体系和主城区两个部分的现状资料收集完成是不可能的,而只能采取分组分片调研方式,以主城区用地调查调研为主,辅以设计院提供的基础资料汇编。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城市现状。

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课程侧重点,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比对自己优劣势,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点。从实习动员到实结,各个阶段都要按部就班,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表2)。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野外实地考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到调研城市实地观察、判断和体验,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对专业有了新的感性认识,增加了专业的积极性,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巩固和充实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表2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时间安排

序号 实习教学工作内容 教学工作内容教学要求

1 实习动员交待调研任务,下发调研提纲要求学生寒假期间熟悉调研内容及方法。复习《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相关技术规范

2实习准备工作准备实习所需工具(行政区划图、地形图、2B铅笔、马克笔、拷贝纸、数码相机、记录本等学习工具及个人生活用品)要求学生熟悉城市总体规划实习的基本工作要求

3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当地城市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对实习城市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

4 现场调研通过现场踏勘,采用现场讲授和个别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要求学生掌握调研的方法和主要内容,了解县域各乡镇及主城区的现状,能结合理论知识,初步形成对该县城的感性认识

5 实习成果制作、汇报指导学生运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整理调研成果,完成县域的基础资料汇编、调研报告及相关图纸绘制工作要求学生完成现状分析及其成果制作

6实结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与运用能力,考虑下一阶段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的侧重点通过对实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总结实习的经验与不足,并撰写实习报告

(二)教学主体多样化有效指导实习进程

在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中,专业教师从动员大会一直到学生调研成果的完成验收,都投入了大量心血。不仅是校内的调研教学,与校外设计院、调研所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实习基地教师先行指导

自2007年成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以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项目即来源于当地基地设计院,为了让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内容有初步了解,邀请实习基地教师对实习县城作概况介绍是实习先行阶段。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大致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编制过程,对所调研城市也有了初步认识。基地指导教师的初步介绍还能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

形体学习计划篇8

但是,有多少家长真正研究过孩子的学习计划呢?有多少家长根据孩子的学习计划给予孩子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了呢?恐怕答案会很不理想。

大部分孩子受认知水平、思考问题的方式、表达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所制订的学习计划几乎形同虚设,对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实质性的作用,几乎形同虚设。老师要求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很大程度上是期望借助制订计划这一形式让孩子了解计划的重要性,并养成制订计划、按计划行事的习惯。而孩子制订的学习计划是否合理可行,老师很难一一过问。于是,就出现了孩子的计划“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但孩子依旧随心所欲的情况。因此,要想制订出一份理想的学习计划,家长应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能力偏弱、自制力偏差的孩子,这一点尤为重要。千万不要把制订学习计划作为孩子和学校的事情,家长袖手旁观,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态度。

制订好学习计划的前提是准确给孩子定位。很多孩子的计划制订以后难以落实,主要症结就在于缺乏对自我的了解,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作为家长,要指导孩子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有的在文、理科学习上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帮助孩子全面分析,找准薄弱点,对薄弱学科或薄弱环节加重学习分量,这样才能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并写进计划。

计划应主要解决好孩子的自由学习时间。学习时间可以分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而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作业后,所剩下的由孩子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自由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有重大作用。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往往是因为忽略了自由学习时间中自我提高活动的安排,所以造成后进。一般说来说,个人的学习计划既包括常规学习活动,即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又包括自己安排的学习活动,即根据自己的特点,或补课还债,或提高深造。个人的学习计划不宜离开教师的教学进度另搞一套。即使是自己安排的学习活动,最好也要和老师当时教的内容相关。这样才能消化旧知识,吸收新知识。一旦孩子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并且体会到抓住自由学习时间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后,他就会努力去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以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自己掌握的学习主动权越来越大,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就会逐渐到来。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时,要特别注意摆布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逐步减少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适当增加自主安排学习任务的时间,让孩子在学会安排自由学习时间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

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是在学习之前拟定的,是设想,毕竟还不是现实。要想把计划变成现实,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而学习计划订得再实际,也难免会出现估计不到的情况。例如,某个阶段有的学科难度大,作业多,这样,计划中的学习任务就可能完不成。再如,有时集体活动比计划的多了,占用了较多的学习时间,这也会影响学习计划的实施。所以为了保持计划的实现,学习计划不要订得太满、太死、太紧,要留有机动时间。目标也不要订得太高,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冲击时,会因为没有办法调整而使计划落空。时间长了,就会对订计划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而不订计划了,成为无计划行事了。因此,制订学习计划不要过于“贪心”,要量力而行。计划订好之后,要贴在显眼的地方,并要求孩子对父母公布,以便于给孩子制造一种外在的约束力。父母要观察孩子,引导孩子经常对照、检查执行计划的情况。如果完成任务轻松,余地较大,可以考虑进度加快一点。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调整计划,降低标准,减慢速度,使计划切实可行,为学习服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