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评估汇报8篇

时间:2023-03-13 11:08:11

评估汇报

评估汇报篇1

(一)、中心基本情况

学校总占地总面积9064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5.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38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93平方米。实现了电、暖、水齐备,校园达到了美化、绿化、硬化、净化。

现有小学2所,教学点15所,在校学生1643人,67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119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112人,高级职称60人,一级职称41人,二级职称1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了100%。

我中心一贯坚持“以人为本,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学校管理。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自2010年以来,在教育局组织的抽测中每次都名列全县前茅,并连续五年获得县长教育特别奖,创下教学成绩“五连冠”的教学荣誉。本次中心教师评估86人,其中优秀40人,占47%,良好46人,占53% 。

(二)、评估流程与结果:

根据省教学评估的要求,对中心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自评分数为93分,结果为达标。

评估的流程为:

1、成立中心评估领导小组

按照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要求,我中心首先成立以中心校长为组长,中心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心教研员为成员的教学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了关于评估的一切材料,同时对小组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自评过程

(1)、成立中心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制定评估工作计划,积极落实。

(2)、认真学习《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及有关法规,确保评估做到细致认真,公正透明。

(3)、搞好评估的宣传和发动,让广大教师认识评估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意义。

(4)、通过座谈广泛征求教师、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撰写教学评估报告。

(5)、根据各方面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自我评估。

(6)、将评估结果通过教师大会进行通报,确保中心每位教师了解评估的内容和结果。

优点:

评估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认识了评估的内容、意义和目的;查找出了自身的差距,制定了努力的方向,促进中心学区的教育健康向上发展。

存在的问题:

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努力创造教师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校本课程有待进一步的拓展,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

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进一步更多地创造教师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人,规范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努力形成特色,体现出成果。

自评结果:教学管理23分;课程管理18分;教学条件19分;校本教研18分;评价研究15分。总分:93分。 评估结果;达标

(三)、依照《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对中心的教学评估工作逐项进行汇报:

(1)教学管理:(自评分23分)

1、管理能力中心校长和班子成员对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课改理论掌握比较熟悉,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校长和班子成员能积极对教师进行理论辅导讲座,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达到教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中心确立了研究课题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计划安排,有推进课改及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报告,能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中心领导班子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积极组织并参与校本研修及校本教研活动。能以身作则,经常深入教师学生群体之中,了解老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之,中心班子结构合理,工作热情高,有极强的开拓进取精神。

2、管理目标

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的原则。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年级、学科教研组织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主题明确,活动记录齐全,多年来学校坚持校本教研制度,大大促进了教师授课水平、专业素质的提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稳步提高。

3、管理机制:

为保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了各管理机制的职责,使各机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了管理机制的作用。我们每学期都会制定保证新课改全面实施的校本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指导具体落实。

4、教务管理

图书、微机有专人管理,并充分利用,学生兴趣高涨,但由于条件有限,课时相对较少。中心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激励教师进行学历、业务进修,在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成绩考查、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制定了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5、学生管理

我中心确立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人人成长,人人成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我中心首先制定了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同时还实行晨检制度,健全班委会制度。这些措施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励着他们不断进步,学生的面貌大大改善,违纪少了,行为举止端正了,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

其次,开展活动,促进养成教育。我中心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的学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喜悦。评比活动,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和成长的新起点,在学校弘扬了正气,净化了学校育人环境,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中心要求各学校经常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每学期都要聘请法制人员对学生作法制报告,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并开设了法制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学生体育锻炼,每学期都要举办运动会,队列体操表演及多种体育比赛,各学校充分利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锻炼时间。校园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教导处积极组织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各种活动。教师能经常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有批改记录。

6、特色管理

我中心坚持走“科研型、开放型、学习型”办学之路。注重加强管理方式,举行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特色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经常坚持。

(2)、课程管理(自评分为18分)

1、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确保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

2、课程实施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有关要求,及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学年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实施方案,开全开齐三级课程。有标准的学校、年级、班级课程表,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开设了校本课程,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教材、有课时、有计划、有总结。同时开设立地方课程,做到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到位。

3、课程评价

中心建立课程评价实施机制,定期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并适时提出调整、完善意见,教师能够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3)、教学条件(自评分为19分)

1、教师队伍

所有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标,教师岗位设置及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合适,能满足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需要,没有不合格的教师。

2、经费保障

中心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及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的经费需要。我们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期刊及杂志供教师阅读,先后多次派出教师前往兄弟学校参加各类培训及学习交流活动,扩宽了教师的视野,将许多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了学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学设施

各学校现在有图书室微机室,并能充分利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计算机和多媒体设施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4、教学资料

中心能及时为教师购买教学必需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学挂图等资料;学科教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光盘等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但许多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资料相对不够丰富。

(4)、校本研修(自评分为18分)

1、研修规划

学校每学期都制订的比较详细可行的教研计划,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教师素质迅速提高。但学校课题较少,学校和教师研究力度还待加强。

2、组织建设

有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成立了以中心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每次教研活动都要进行组织、检查、指导。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快教师知识更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多学习,大胆进行创新,通过榜样激励教育,抓典型,带群体,促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3、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本研修的保障。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中心先后出台了《校本教研学习制度》、《校本教研反思制度》等十几项相关制度,制度中对教师发表文章、写课堂札记和做教学反思、做案例分析等都细化了质和量的要求,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情况作为评先、评聘的重要参考。这些较为系统、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

4、教学研究

中心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校本培训,在教学研究中能够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通过教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预设的能力。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讨论、行动改进,提高了教师发现问题和自我改进教学的能力。

5、课题研究

中心能够为教师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合作团队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等研究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评价研究:(自评分15分)

1、教学考查

中心制定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的教学活动考察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检查评价、反馈和交流。学校、教研组能够采用定期、随机听课、评课等方式把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考查结果作为教师评估的依据。

2、教师评价

中心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评价能够体现动态性、过程性。教师有成长档案,有较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中心在每学年初制定教师考核量化细则,在量化过程中发现问题做好记录,下一年进行完善和调整。家长和学生为我校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学生评价

中心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能够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对学生实施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同时通过考试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学科成绩,关注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能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4、命题研究

各学校成立了由教导主任牵头、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命题小组及命题审核小组,坚持以课标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命题研究,建立命题审核制度;精选习题、考题,减轻学生负担,不出偏题,有对考试题发展趋向的研究。教研组长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与预测的差距,找出原因,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5、配合工作

学校对上级开展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积极配合,主动协调、广泛发动、落到实处,真正把教学、教研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主体地位,且各项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

6、质量评价

评估汇报篇2

(一)、中心基本情况

学校总占地总面积9064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5.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38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93平方米。实现了电、暖、水齐备,校园达到了美化、绿化、硬化、净化。

现有小学2所,教学点15所,在校学生1643人,67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119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112人,高级职称60人,一级职称41人,二级职称1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了100%。

我中心一贯坚持“以人为本,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学校管理。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自2010年以来,在教育局组织的抽测中每次都名列全县前茅,并连续五年获得县长教育特别奖,创下教学成绩“五连冠”的教学荣誉。本次中心教师评估86人,其中优秀40人,占47%,良好46人,占53% 。

(二)、评估流程与结果:

根据省教学评估的要求,对中心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自评分数为93分,结果为达标。

评估的流程为:

1、成立中心评估领导小组

按照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要求,我中心首先成立以中心校长为组长,中心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心教研员为成员的教学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了关于评估的一切材料,同时对小组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自评过程

(1)、成立中心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制定评估工作计划,积极落实。

(2)、认真学习《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及有关法规,确保评估做到细致认真,公正透明。

(3)、搞好评估的宣传和发动,让广大教师认识评估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意义。

(4)、通过座谈广泛征求教师、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撰写教学评估报告。

(5)、根据各方面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自我评估。

(6)、将评估结果通过教师大会进行通报,确保中心每位教师了解评估的内容和结果。

优点:

评估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认识了评估的内容、意义和目的;查找出了自身的差距,制定了努力的方向,促进中心学区的教育健康向上发展。

存在的问题:

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努力创造教师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校本课程有待进一步的拓展,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

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进一步更多地创造教师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人,规范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努力形成特色,体现出成果。

自评结果:教学管理23分;课程管理18分;教学条件19分;校本教研18分;评价研究15分。总分:93分。 评估结果;达标

(三)、依照《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对中心的教学评估工作逐项进行汇报:

(1)教学管理:(自评分23分)

1、管理能力中心校长和班子成员对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课改理论掌握比较熟悉,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校长和班子成员能积极对教师进行理论辅导讲座,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达到教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中心确立了研究课题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计划安排,有推进课改及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报告,能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中心领导班子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积极组织并参与校本研修及校本教研活动。能以身作则,经常深入教师学生群体之中,了解老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之,中心班子结构合理,工作热情高,有极强的开拓进取精神。

2、管理目标

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的原则。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年级、学科教研组织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主题明确,活动记录齐全,多年来学校坚持校本教研制度,大大促进了教师授课水平、专业素质的提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稳步提高。

3、管理机制:

为保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了各管理机制的职责,使各机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了管理机制的作用。我们每学期都会制定保证新课改全面实施的校本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指导具体落实。

4、教务管理

图书、微机有专人管理,并充分利用,学生兴趣高涨,但由于条件有限,课时相对较少。中心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激励教师进行学历、业务进修,在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成绩考查、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制定了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5、学生管理

我中心确立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人人成长,人人成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我中心首先制定了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同时还实行晨检制度,健全班委会制度。这些措施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励着他们不断进步,学生的面貌大大改善,违纪少了,行为举止端正了,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

其次,开展活动,促进养成教育。我中心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的学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喜悦。评比活动,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和成长的新起点,在学校弘扬了正气,净化了学校育人环境,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中心要求各学校经常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每学期都要聘请法制人员对学生作法制报告,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并开设了法制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学生体育锻炼,每学期都要举办运动会,队列体操表演及多种体育比赛,各学校充分利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锻炼时间。校园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教导处积极组织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各种活动。教师能经常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有批改记录。

6、特色管理

我中心坚持走“科研型、开放型、学习型”办学之路。注重加强管理方式,举行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特色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经常坚持。

(2)、课程管理(自评分为18分)

1、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确保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

2、课程实施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有关要求,及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学年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实施方案,开全开齐三级课程。有标准的学校、年级、班级课程表,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开设了校本课程,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教材、有课时、有计划、有总结。同时开设立地方课程,做到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到位。

3、课程评价

中心建立课程评价实施机制,定期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并适时提出调整、完善意见,教师能够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3)、教学条件(自评分为19分)

1、教师队伍

所有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标,教师岗位设置及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合适,能满足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需要,没有不合格的教师。

2、经费保障

中心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及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的经费需要。我们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期刊及杂志供教师阅读,先后多次派出教师前往兄弟学校参加各类培训及学习交流活动,扩宽了教师的视野,将许多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了学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学设施

各学校现在有图书室微机室,并能充分利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计算机和多媒体设施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4、教学资料

中心能及时为教师购买教学必需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学挂图等资料;学科教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光盘等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但许多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资料相对不够丰富。

(4)、校本研修(自评分为18分)

1、研修规划

学校每学期都制订的比较详细可行的教研计划,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教师素质迅速提高。但学校课题较少,学校和教师研究力度还待加强。

2、组织建设

有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成立了以中心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每次教研活动都要进行组织、检查、指导。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快教师知识更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多学习,大胆进行创新,通过榜样激励教育,抓典型,带群体,促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3、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本研修的保障。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中心先后出台了《校本教研学习制度》、《校本教研反思制度》等十几项相关制度,制度中对教师发表文章、写课堂札记和做教学反思、做案例分析等都细化了质和量的要求,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情况作为评先、评聘的重要参考。这些较为系统、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

4、教学研究

中心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校本培训,在教学研究中能够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通过教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预设的能力。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讨论、行动改进,提高了教师发现问题和自我改进教学的能力。

5、课题研究

中心能够为教师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合作团队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等研究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评价研究:(自评分15分)

1、教学考查

中心制定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的教学活动考察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检查评价、反馈和交流。学校、教研组能够采用定期、随机听课、评课等方式把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考查结果作为教师评估的依据。

2、教师评价

中心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评价能够体现动态性、过程性。教师有成长档案,有较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中心在每学年初制定教师考核量化细则,在量化过程中发现问题做好记录,下一年进行完善和调整。家长和学生为我校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学生评价

中心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能够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对学生实施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同时通过考试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学科成绩,关注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能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4、命题研究

各学校成立了由教导主任牵头、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命题小组及命题审核小组,坚持以课标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命题研究,建立命题审核制度;精选习题、考题,减轻学生负担,不出偏题,有对考试题发展趋向的研究。教研组长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与预测的差距,找出原因,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5、配合工作

学校对上级开展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积极配合,主动协调、广泛发动、落到实处,真正把教学、教研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主体地位,且各项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

6、质量评价

评估汇报篇3

根据南通市政府综合督导评估要求,对照各项评估指标,我校认真进行了自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处着眼、准确定位,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1、发展基础

内地办学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从根本上促进边远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按照中央决定,自1985年起在内地16个省市开办班(校)。20年的办学成果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十分英明,深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进了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的进程。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第三次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全国支援、教育支援的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会议决定继续支援各地市办学,其中江苏、北京对口支援拉萨市。1996年,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中指出“继续办好内地中学和班,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适当扩大规模”。据此,下达江苏每年增招100名初中生的任务。1996年下半年原江苏省教委将此任务落实到南通,1997年3月3日,原江苏省教委作出筹建南通民族中学的批复,7月28日,南通市政府发文正式成立南通民族中学。学校为正处级事业单位,系省办、隶属于南通市教育局。

1997年8月南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撤销南通市北郊中学和核定南通民族中学事业编制的批复》核定我校内设机构为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核定事业编制为72名。人员经费为财政全额拨款。人员编制为校级领导4名,中层干部8名。

学校创办之初只有原北郊中学留下的3幢旧楼,没有学生宿舍、没有食堂,设备严重不足,校区很小,不能满足藏族学生一年四季在校学习生活的需求,困难重重。尽管如此,全校负重奋进,开拓创新,渐渐在内地班校中脱颖而出。20*年,教育部根据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状,下发文件我校又增设高中部,同年9月招收了81名高中新生,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一所内地完中。

2、发展规划

为了使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成为内地班校示范性学校,20*年初,学校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在发展中推进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加快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服务,为21世纪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四有”人才而奠定基础。

3、目标达成

至今学校已走过七年多的历程,虽为全国内地班校中起步最晚,办学时间最短的学校。我校不因创办时间短而漫步前进,相反,我们内抓改革求突破、外抓机遇求发展。学校规模已从创办之初的两个班发展到如今的16个班,由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完成两期校园工程改造;以德育为核心,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和教育;双省级课题“内地班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取得丰厚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的氛围,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各界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毕业的四届初中学生参加自治区中考,连续4年获得多项主要指标第一名;毕业的两届高中学生参加江苏省高考,连续2年本科录取率达100%,部、省级重点大学录取率均超过95%。学校先后荣获“第二次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教育厅“20*年度质量优胜学校”、“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抗非先进集体”、“南通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和“贯彻学校体卫工作两个《条例》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并于20*年6月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于20*年12月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二、理性思考,开拓奋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4、目标反思

根据上一轮发展现状,20*年底,我校通过“几上几下”的形式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全体教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对学校前期工作既充分肯定,又提出一些建议,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需与时俱进,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更好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学校各项事业;二是“让每个孩子人尽其才,充分发展”应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从而为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好地为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三是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基本公正的、公众认可的考核方式,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的付出与业绩,更好地用制度规范行为,为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整体提高师资队伍,我校师资队伍较年轻,普遍敬业爱生,但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办学的政治意识、学校的发展意识和本职工作的责任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5、发展规划

我校新一轮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各项目标清晰,主要任务分解到位。主要包括完善德育网络,健全学校管理,建设师资队伍,坚持科研兴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

6、持续发展保障

为了确保我校20*—20*年发展规划的落实,我校将坚持开源节流,从学校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地实施校园建设规划,统筹兼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方面协调发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建立监控、自评制度,制定措施,推动校下一轮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合理配置,优化资源,保障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7、办学经费

我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省财政厅、市财政局以及自治区财政厅。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含办公、水电、设备购置等)、基本建设等。学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支出结构和比例基本合理。近八年来,在国家、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3000多万元,分两次扩建校区、改造环境与添置设备。由于做到了专款专用,目前无资产负债情况。

8、占地面积

我校校园面积为36054.42平方米,按本年度在校生606人计算,生均面积为59.5平方米;校舍面积为21000平方米,生均面积为34.65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8211平方米,生均面积为30.05平方米,绿地占有率为50.51%;活动区面积11688平方米,生均面积为19.29平方米。以上生均面积都符合(超出)国家、省定标准。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高。

9、设施设备

我校教学区面积10363.39平方米,包括教学、教师办公、图书、行政办公及实验室、电教楼各一幢。生活区总面积6768.80平方米,包括男、女生公寓各一幢,以及食堂、家长招待所和医务室。活动区总面积11688平方米,包括体育馆、篮球场,250米塑胶跑道及人工草皮操场、室外健身场、乒乓球活动场。学校各种教学设备基本齐全,水电增容到位,安全及消防设施完善。

近几年来共投资约350万元购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主要有电电脑、投影仪、照相机、录放机、摄像机、体质测试仪,同时建立了校园网、广播控制中心、电视监控中心等。教育教学设施以及信息化传输系统,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基本满足全校师生初、高中办公、教学的需要。

图书馆设有师生阅览室、借书处和资料储藏室等。学校总藏书量为24005册,生均近40册。学校20*年共订阅报刊杂志205种。图书馆及阅览室每天开放时间都在6小时以上。学校针对师生以校为家的特点,要求图书馆及阅览室在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期间全天候开放,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益。

10、师资队伍

近年来,我校教职工队伍迅速扩大,由开办之初的3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88人。其中,教师63人,职工25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37人,中学一级教师26人,中学高级教师14人。我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合格率、学历达标率均为100%。

学校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提升师资质量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开展教学比武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舞台。2名教师在“全国第五届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选观摩会”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30余人次在市区优课评比中获得等级奖。6位(其中1人已毕业)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1位教师取得首届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3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两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师”。有1名教师为“南通市教委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教师被评为南通市“骨干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局直学校“骨干教师”,各学科均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3对师徒受到市级表彰等。

11、校外环境

1997年南通市委、市政府以“通政127号”通知成立南通民族中学,核定我校事业编制,组成我校领导班子。原市教委对原北郊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了分流,并将校址和校产划拨给我校。市财政保证民族中学教师的基本工资并发放特教津贴(享受聋哑学校待遇)。每年,南通市教研室的教育专家至少两次来我校进行教学研究,帮助我校分析自治区中考和江苏省高考的情况,研究后续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市委讲师团郭继荣同志、市委党校校长姜作培同志等政治理论专家到我校作辅导讲座。

我校办学七年多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先后有数百位领导到我校视察指导工作。还有形式多样的捐资助学。

我校学生来自雪域高原,从12、13岁开始就长期远离父母和亲人在内地求学。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藏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与诸多外因密切相关。为此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与社会多方面积极配合,协调社会力量,例如: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协议”,建立了南通市武警三中队德育基地以及南通市科技馆等社会实践基地,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同时,我校还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与南通大学沟通,成为南通大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我校都要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作报告。曾经先后邀请香港大学岳晓东博士、南通职大李梓敬教授到学校对藏族学生作心理教育讲座并做心理疏导。学校还从各年级学生中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南通中学、南通一中、南通市二中等市直中学去借读。通过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整体合力。办学以来,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无严重违纪和违法事件发生,文明班级,文明学生不断涌现,学校秩序井然,周边环境良好。

四、深化改革,推进创新,科学实施校务管理

12、行政工作

我校领导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学校行政工作机构设置合理,内设一办三处,即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各部门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我校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加强干部教育;以“任期制”的形式形成干部竞争机制;以教代会述职测评的做法推进争先创优。为了形成合理的干部梯队配备,改善干部队伍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大培养年轻干部的力度,根据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规范、有序地做好第二轮中层干部的竞聘工作,在个人申报、群众举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公开述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正式任命。他们能充分发扬老精神,是一个廉洁高效、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战斗集体。整个班子昂扬着一股正气,成为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校务管理严谨有序,凡遇重大决策,均由集体讨论决定,体现了学校的民主化管理。

13、师资建设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既选派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更积极推行校本培训。学校教育科研主要由教科室负责,现有两个正在实验的课题:一是江苏省和自治区“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地班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研究》;二是中央教育教科所实验课题《内地学校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深化研究》。其中省级立项规划课题《内地班“三自能力”的培养研究》已结题。课题成果《研究论文案例集》,计36万字,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校本教材《常识讲稿》和反映研究成果的学生作品集《生命与使命同行》,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校注重发挥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凡涉及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能及时向“两会”通报,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提高学校办学的“透明度”。04年,我校在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很好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教师工资、各项政策性补贴及时足额发放,特教津贴得到落实。近三年来,教师年人均收入分别为3.0、3.2和3.6万元。另外,我校经过多次争取拨下了120多万元的住房补贴,解决了20*年5月以前由房改办审批的50多位同志的住房补贴;同时申请提高特教津贴,由原来的20%提高到40%。

学校党支部还十分重视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发展党员,自开办以来已发展了多名党员。

14、教育教学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部、厅颁布的课程计划,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开设《历史知识》校本课程。坚持从教学“六认真”入手,认真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的规定》,实施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的三级分层管理模式,明确了考核职责及考核制度,由学科组、备课组负责学科教学、年级组负责调节各种教学动态、双向交叉。针对藏族学生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各年级实施月考制度,并及时分析研讨教学双边情况,落实改进措施。教务处制定实施了中、高考奖励实施办法,激励先进;同时把教师教学质量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过程狠抓教学常规,坚持定期检查、坚持教学管理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邀请市教研室专家参加评课,拉动了青年教师业务的提升;为正常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学校建立了七个年级组、六个教研组及各个备课组。学校创办至今,四届初中毕业生在全国内地班统一考试中,均位居前列,两届高中毕业生98%的学生被部属重点院校录取。

15、全程管理

我校始终如一的将德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调整完善了由党、政、工、团和班主任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自的岗位职责中给以明确的德育任务。形成了分工合作,教职工人人参与的良好德育氛围。内地班校不是为培养贵族,也不是为培养几个学习尖子,而是为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合格的接班人。因此,我校从办学伊始,就一直制定及坚持着一整套周密细致的育人计划,真正做到全程管理、全面安排,处处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人文性及民族独特性。

16、后勤服务

我校各项建设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实施操作,后勤服务及时、到位。行政办公、理、化、生、音、体、美、劳、卫生设施配备齐全,使用规范,定期修缮,保养完好。食堂、宿舍、卫生室设备齐全,科学管理,能满足600多学生同时就餐。20*年经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联合验收评估为“A级食堂和百佳餐饮单位。”学校卫生室制度健全,设备齐全,布局科学、合理,达到省定标准,在“南通市创卫生城市”活动中多次受到表扬。宿舍管理严谨,防火、防盗各类设施齐全。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配备专门生活管理员进行打扫卫生,建立各项宿舍管理制度,每天对宿舍规范化程度进行评比。

藏族学生一年四季生活在学校,后勤管理耗时多,难度大,要求高。在学校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我校积极推行后勤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定员、定岗、定责,并建立考核机制,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食堂、小卖部、话吧是特殊服务岗位,劳动时间长,卫生、服务态度要求高,总务后勤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利用法律的威慑力和市卫生监督所的职能,加强对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真正做到了“学生满意、教师赞同、家长放心”。

五、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17、学生素质

全国内地班校承担着国家“智力”的重要任务。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怎样的思想品德关系着祖国的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的未来。因此,我们始终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形成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点。坚定不移地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由我编著的《常识讲稿》在预科学生的政治课中使用,对学生进行历史及民族团结教育。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同时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多样的群体活动。例如,每年正月初二团委、艺体学科都会联合组织学生春节游艺活动和冬季体育两项比赛;每年暑期都会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会组织足球和篮球年级联赛;每年学校足球队参加华东地区内地班校“雪莲杯”足球友谊赛等。

学校十分重视藏族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开设齐全,学生艺术科目考查合格率100%。学校建有学生艺术团,派专职教师负责学生艺术团的工作,此外,20*年还聘请自治区歌舞团总编导卫东老师来校指导学生民族舞蹈、请倪春明老师等人定期到校指导学生练习铜管乐器、请通州市文化馆顾学军老师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等。学校团委每年举办元旦师生联欢会、藏历年文艺汇演、暑期校园文化艺术周等大型活动。学生艺术团多次到环西广场、市民宗局、港闸区、市二中等单位参加演出,新闻媒体多次加以报道。

学校还过开展“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学生、“最佳内务学生”等一系列的评优活动,并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引导学生正确自我设计、自我评价。

此外,学校重视加强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先后邀请香港大学岳晓东博士、南通职大李梓敬教授来学校对藏族学生作心理教育讲座并做心理疏导。

18、教师素养

我校校级领导干部均经过严格的组织考察,由市委组织部发文任命,符合相关的校长任职条件,班子成员先后参加任职培训,均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团结互补、廉洁自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我校教师整体素质较高,63名教师中有36名党员。他们自觉学习《学校师德规范》、“老精神”和学校创办伊始倡导的“五种精神”(即立志终身从事民族教育的敬业精神;细心探索、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爱生如子、侮人不倦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廉洁从教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的务实精神),主动放弃寒暑假和星期天的休息时间,奉献一颗爱心,做到爱校如家,爱岗如命,爱生如子,关心学生的成长。针对藏族学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的特点,教师能体谅学生的苦衷,以父母的心态对待和关爱学生,能恰当安排好家庭生活,在学校充当好四个角色:在学习上是教师、在生活上是保姆、在夜晚是保安、在医院是父母。

19、学校特色

因区内小学毕业生的文化水平仅相当于内地学生小学四年级,因而在学制上实行了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模式。初中四年中的第一年为预科,主要补习小学高年级的文化课程,以夯实知识基础,掌握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从而顺利实现“初小衔接”。

因藏族学生在南通读书期间,年龄偏小,社会经验缺乏。本着对藏族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初中部实行全封闭式的管理,高中部实行半封闭式的管理,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服务,为21世纪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善教”的教风,“勤奋、好学、文明、守纪”的学风,确立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和“低起点、密台阶、常巩固、快反馈”的教学原则。学校教师从不放弃对任何一位学生的教育,从不放弃任何一次教育的机会,善于抓住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校足球队参加市区多次比赛获奖,校艺术队多次参加市里大型演出,数十名学生参加市歌咏比赛获奖等,充分展示了藏族学生的才艺。

坚持在主渠道——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历史知识“四观”、“两论”教育,积极发挥《德育自我教育手册》的作用,不断加强青春期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三自”课题的研究为契机,提高藏族学生的品德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藏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积极营造藏汉文化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每逢元旦、春节、藏历年来临之际,学校组织文艺活动,藏汉师生载歌载舞,共同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以班级文化、寝室文化、走廊文化为主,形成了融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的“自我教育图”。名言标牌昭示做人之道,名人画像就是高尚师表,寓意隽永的雕塑润物无声地启发心智,塑造灵魂。

六、反思过去,探索未来,努力寻求制高点发展。

办学以来,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之下,全体教职工立足教育事业,几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使得学校事业迅速发展,成为内地班校的后起之秀。但与国家办学要求、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江苏高考相对较难,藏族学生渴望南通的优质教育,却害怕高考挫败,报考我校的志愿明显不足,学校又没有招生自,因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由于对教学研究还不够,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精选哪些教学内容、开展什么教学活动,更适合藏族学生学习特点,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不断探索。

2.由于学校的特殊性,长时间的工作使教职工缺少持续的激情和创新精神;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导致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还不能令人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3.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培养“政治觉悟高、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立场坚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品学兼优的跨世纪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努力,紧紧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培养出一批适应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评估汇报篇4

一、学校简介

二、办学思想及文化建设

学校倡导“尊重和谐”的核心理念,把“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选择”深入到德育教学等各项管理中,以促进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

从硬环境上看:尊重、和谐的横匾时刻警示全校师生,荣誉栏激励着师生。从软环境上看:校长通过一年级新生入学活动,在与家长见面的第一次活动中,就将办学思想郑重讲给孩子的父母,起到到入校后“家校”教育理念一致的作用;青年教师报道当天,校长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分析学校现有实力,明确老师们要努力的方向,使青年教师尽早熟知办学理念,提早做好打造“尊重、和谐”校园的心理准备。

三、教学管理的策略

遵循着在反思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行的理念,现将重点工作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汇报:

(一)尊师 求实 发展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生命体,那么使这个生命焕发生机的则是作为每一细胞的教师。我校在充分了解教师现状及需求,尊重教师专业成长愿望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日常管理。

1、求实培训

为推进课题研究进展,形成教研组和谐研讨氛围,促进教师的成长,我校将依托《多边研训,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区级课题,有效整合教学、科研、师训、人员的智慧,应用以下方式加以实施:

(1)、充分利用领导班子例会,对中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2)、超市自选式培训,尊重教师成长需求

(3)、任务驱动式培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继续在教育管理培训中引入“讲座+研讨课+任务”式的任务驱动式培训,通过教材通览,做好任务驱动“序幕”功课;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建议,指点“三级课程课题”实施;通过班主任管理能力二级培训,推动班主任课题工作研究;通过校本课程故事撰写方法培训,落实课程实施素材积累;通过再度解读基本能力标准,给教师主动成长以警醒;通过指导“十二五”课题,形成研究型教师团队。

2、求实研修

三年来,随着我校校本研修的不断深入,青年教师从业务上逐步成长起来,因此,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研修的重点从青年教师成长,转移到关注培养“校园名师”和关注薄弱教师成长上来。

(1)、深化“青蓝工程”,实施“薄弱个体”会诊

依据2012年10月区评估督导中领导对我校的建议,我们对薄弱教师跟进的方式也有所调整,除了听课做好课堂观察外,科研处要求听课领导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指导备一节课,每月为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进行一次课堂反思。通过一个学年的不懈努力,该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许多家长由刚开始的不信任,逐步转变为对教师的接纳与喜欢,这也是学校倍感欣慰的。

2011年9月,我校新分配的青年教师中一位教学语言声音小、课堂组织力差的教师又引起了学校的关注。为了使老师能尽快树立自信,学校领导班子组成了“帮扶小组”,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科研主任、教研组长,每人负责一天,指导教师课堂行为;张大坤主任、教研组长焦艳老师还主动开放课堂,让教师深入学习管理学生、组织学生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教师上课已经能把声音放开了,并且能够有意识组织学生上课。

(2)启动“层级积分课”,加强“中年名师”培养

35岁,应该是一个人事业的高峰期,但我们经常发现,由于平时教学工作繁忙,琐事繁多,许多正当年的教师进入了“职业倦怠”的怪圈。为了调动学校中35岁教师的干劲,使其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2011年3月,教学科研进一步谋划层级课积分活动。鼓励教师主动申请听课,由学校校级领导、教务主任、科研主任和教研组组成的“听课团”,对有成长需求的教师加以指导。

为调动教师参与热情,学校领导各个带头走在前面:张校长挑战高年级诗词教学《村居》;万主任尝试低年级阅读教学《荷叶圆圆》;陆媛媛主任的《》张大坤主任展示写字课自主课堂让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学校要扎实教学,从领导开始。于是,在领导们的带动下,许多中年教师也一扫自己的羞怯心理,积极参与进来,单艳艳老师的《》、陆永新老师的《》、李美娇老师的《》等,都成为积分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陆永新老师,通过几次层级课的磨练,所讲的《》,通过激烈的竞争,在市级语文优质课评比中斩获了一等奖。而本学期的语文优质课上,她的一节《百合花开》又一次引得同僚的广泛认可。

(二)、尊生 扬长 成长

小学是义务教育最基础的阶段,是 “为生命奠基,为成长导航,为未来开拓”的时期,学校在“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选择”的理念下科学部署、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以选修形式为主的十三门校本课程,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全校856名学生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孩子们在多彩的校本课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特长。

1、依托校本课程,沉淀校园文化

评估汇报篇5

一、学校简介

二、办学思想及文化建设

学校倡导“尊重和谐”的核心理念,把“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选择”深入到德育教学等各项管理中,以促进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

从硬环境上看:尊重、和谐的横匾时刻警示全校师生,荣誉栏激励着师生。从软环境上看:校长通过一年级新生入学活动,在与家长见面的第一次活动中,就将办学思想郑重讲给孩子的父母,起到到入校后“家校”教育理念一致的作用;青年教师报道当天,校长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分析学校现有实力,明确老师们要努力的方向,使青年教师尽早熟知办学理念,提早做好打造“尊重、和谐”校园的心理准备。

三、教学管理的策略

遵循着在反思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行的理念,现将重点工作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汇报:

(一)尊师 求实 发展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生命体,那么使这个生命焕发生机的则是作为每一细胞的教师。我校在充分了解教师现状及需求,尊重教师专业成长愿望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日常管理。

1、求实培训

为推进课题研究进展,形成教研组和谐研讨氛围,促进教师的成长,我校将依托《多边研训,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区级课题,有效整合教学、科研、师训、人员的智慧,应用以下方式加以实施:

(1)、充分利用领导班子例会,对中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2)、超市自选式培训,尊重教师成长需求

(3)、任务驱动式培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继续在教育管理培训中引入“讲座+研讨课+任务”式的任务驱动式培训,通过教材通览,做好任务驱动“序幕”功课;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建议,指点“三级课程课题”实施;通过班主任管理能力二级培训,推动班主任课题工作研究;通过校本课程故事撰写方法培训,落实课程实施素材积累;通过再度解读基本能力标准,给教师主动成长以警醒;通过指导“十二五”课题,形成研究型教师团队。

2、求实研修

三年来,随着我校校本研修的不断深入,青年教师从业务上逐步成长起来,因此,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研修的重点从青年教师成长,转移到关注培养“校园名师”和关注薄弱教师成长上来。

(1)、深化“青蓝工程”,实施“薄弱个体”会诊

依据2012年10月区评估督导中领导对我校的建议,我们对薄弱教师跟进的方式也有所调整,除了听课做好课堂观察外,科研处要求听课领导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指导备一节课,每月为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进行一次课堂反思。通过一个学年的不懈努力,该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许多家长由刚开始的不信任,逐步转变为对教师的接纳与喜欢,这也是学校倍感欣慰的。

2011年9月,我校新分配的青年教师中一位教学语言声音小、课堂组织力差的教师又引起了学校的关注。为了使老师能尽快树立自信,学校领导班子组成了“帮扶小组”,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科研主任、教研组长,每人负责一天,指导教师课堂行为;张大坤主任、教研组长焦艳老师还主动开放课堂,让教师深入学习管理学生、组织学生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教师上课已经能把声音放开了,并且能够有意识组织学生上课。

(2)启动“层级积分课”,加强“中年名师”培养

35岁,应该是一个人事业的高峰期,但我们经常发现,由于平时教学工作繁忙,琐事繁多,许多正当年的教师进入了“职业倦怠”的怪圈。为了调动学校中35岁教师的干劲,使其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2011年3月,教学科研进一步谋划层级课积分活动。鼓励教师主动申请听课,由学校校级领导、教务主任、科研主任和教研组组成的“听课团”,对有成长需求的教师加以指导。

为调动教师参与热情,学校领导各个带头走在前面:张校长挑战高年级诗词教学《村居》;万主任尝试低年级阅读教学《荷叶圆圆》;陆媛媛主任的《》张大坤主任展示写字课自主课堂让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学校要扎实教学,从领导开始。于是,在领导们的带动下,许多中年教师也一扫自己的羞怯心理,积极参与进来,单艳艳老师的《》、陆永新老师的《》、李美娇老师的《》等,都成为积分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陆永新老师,通过几次层级课的磨练,所讲的《》,通过激烈的竞争,在市级语文优质课评比中斩获了一等奖。而本学期的语文优质课上,她的一节《百合花开》又一次引得同僚的广泛认可。

(二)、尊生 扬长 成长

小学是义务教育最基础的阶段,是 “为生命奠基,为成长导航,为未来开拓”的时期,学校在“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选择”的理念下科学部署、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以选修形式为主的十三门校本课程,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全校856名学生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孩子们在多彩的校本课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特长。

1、依托校本课程,沉淀校园文化

评估汇报篇6

2011年,沙地房小学在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学校坚持规范化办学和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领导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常抓不懈,把提高教学质量当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重新制定了教学工作奖励制度,敢干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教学工作,听课、查阅老师备课笔记、了解老师批阅作业情况,给予老师的教学工作切实的指导。毕业班任课教师因病请假,校长和教务主任亲自代课,认真教学,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学年末全镇统考中,学校有九个学科进入全镇同年级平均成绩前三名,共有九人次的老师受到镇政府的表彰奖励。毕业班学生参加全县统考,综合学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名,语文学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三名。由于教学成绩斐然,我校也先后被评为县文教局和沙岭子学区教学工作优胜单位。

二、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了新突破

学校重视环境育人工作,努力实现校园美化、绿化、净化,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重视日常卫生工作,每天清晨学生打扫校园已形成一种习惯,由于我校校园整洁卫生,多次受到县镇领导的好评,荣获县文教局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校通过多方筹资,投资6万多元在校园入口处安置了“腾飞”雕塑,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学校投资6000多元,栽种了花草,重新布置了校园文化环境,走进校园,一种浓浓的育人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学校先后筹资6万多元,购置了大型玩具,增加了一套校园广播系统,购买了五台电脑,购置了饮水茶炉,增添了文件柜,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学校重视安全工作,经常对学校的房屋和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上报各种安全报表。学校投资9000多元,安装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在日常工作中,校长逢会必讲安全工作,宣讲各种安全常识。在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中,建有“安全苑”和“安全知识宣传墙”,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寒暑假放假前,学校都要求班主任都要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在假期中安排领导教师值班护校。由于全校齐共管安全工作,一年中,我校没有发生一起师生安全事故。

四、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身体素质。学校在三至六年级全年开展读书活动,并在宣化县读书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三月,我校开展了学雷锋活动,让雷锋精神永驻学生心间。四月,我校开展了安全知识教育月活动,并进行了学生安全避震逃生演练活动。六月,我校召开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暨趣味运动会,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关爱及生活的美好。暑假期间,我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三个一”活动(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增加一种实践技能)。九月,我校召开学年表彰大会,表彰成绩优秀生的进步生,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十一月,我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恩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十二月,我校开展了冬季阳光体育健身月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活跃学校的文化。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1.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设备还有待于完善。

评估汇报篇7

**社区位于**市**区的西南面,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近9万,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的老城厢。这里曾诞生了敬业、龙门、梅溪、蕊珠等闻名遐迩的四大书院,还聚集了**文庙、沪南体育中心、**区科技中心以及敬业中学、蓬莱路第二小学、回民小学等一批知名的文化教育资源,正是这样的优势和资源,奠定了**地区学风葳蕤、文化昌盛的基础,也催生了社区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的文化氛围。

2006年以来,**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习型社区建设为动力,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通过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以及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广泛深入地在社区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实实在在地抓好社区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区到处充满着求知求学、求进求新的文化气息。

汇报的主题词包括三个方面,即:三个“度”、三个“有”和一句口号。

三个“度”是:创建学习型社区必须高度重视、深度思考、广度拓展。

三个“有”是: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必须有力推进、有序部署、有效落实。

一句口号是:打造终身学习特色,让老百姓“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学习中感悟幸福”。

汇报共分三个部分。

一、形成统筹规划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有力推进

2006年,市委市政府通过《关于推进**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号召**各社区推行“终身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时召开班子会议,一致认为:必须站在**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创建工作;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深度来思考创建工作;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广度来拓展创建工作。

于是,我们制订了《**社区(街道)关于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五年规划》,作为我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行动纲要。

《规划》提出,我们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全面推进、基本建成、扎实巩固、稳定发展和突破创新五步走的方式,分层次实施教学计划,分阶段推进创建工作,在五年中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把**社区建设成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具有终身学习特色的文明和谐新社区。

以《规划》为纲领,街道在2006年就成立了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社区教育建设的规划、组织、协调和评估等工作,确定了以领导小组的工作例会制度和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审议通过年度教学计划总结、协调解决有关办学的重大事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各项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规划》为指导,街道先后制定了“**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制度”、“**街道社区学校章程”、“**社区学校规章制度”、“**社区分校考核、评估基本要求”、“关于规范社区学校、社区分校运作机制的若干规定”、“**街道创建学习型小区、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基本要求”等,并在制度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促使社区教育创建工作正常、有序地推进。街道不断加大学习型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每年用于社区学校运作、社区教育设施改善,公益性终身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居委学习点建设配置以及各类团队培育、主题教育活动的投入就达百万元。

二、分层次实施教学分阶段推进创建——保障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有序部署

(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主导,分层次实施教育教学

针对社区教育对象的多层次特征,我们从社区教育的群众需求出发,分别为社区妇女儿童、青年学生、职场白领、失业青年、老弱病残以及外来流动人口等各层次人群设计了适应他们需求的社区学习课程与活动,同时,我们特别关注了贫困人群和智障残疾人士的受教育权利,以保证社区教育的全覆盖。

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开展了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并设立科学育儿指导站,成立了0-3岁婴幼儿双休日活动中心,普及科学知识,提高育儿水平;

针对青年学生,切实抓好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在生活生存上、学习发展上、思想引导上进行全过程关注,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

针对职场白领,主要以周末和节假日大型活动吸引他们的参与,提升其对社区教育的关注度和热情度;

针对失业青年,与劳动就业部门合作,加强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保障社区内登记的失业人员中,每年有50%以上人员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并为其中优秀的参加培训学员提供见习上岗机会;

针对老年人,注重做好老年人的教育工作,完善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娱乐服务。**社区理论导读队成了小有名气的学习品牌;

针对残障人士,引导他们自己编写刊物,自己组织活动,向社会展示了他们多姿多彩的健康心灵;

针对外来流动人口,注重对成人开展法制教育——“法律进社区”系列宣讲活动,对社区内入

托与未入托的散居儿童提供学前咨询服务等。

分层次实施教育教学,使更多的社区群众在终身学习活动中获取了知识,得到了快乐。

(二)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分阶段推进创建工作

《**社区(街道)关于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五年规划》中提出,创建学习型社区要在五年中循序渐进。2006年全面推进、2007基本建成、2008年扎实巩固、2009年稳定发展、2010年突破创新。根据《规划》,**社区已在07、08两年内按计划完成既定目标,建成了学习型社区的雏形并得以了逐步完善,并在今年紧密结合世博知识宣传等活动中继续稳步发展,为明年快步突破奠定基础。从《规划》制定的“五步走”到“三步曲”的创建学习型社区过程中,我街道主要采取了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先导、带动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区互推共进、交融汇合的方式,保障创建工作的有序部署。

1、以学习型机关推进学习型社区

创建学习型社区,机关是关键,干部是表率。

我街道通过强化机关终身教育功能和机关干部的终身学习理念,全面增强机关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街道机关成为创建工作的“指挥部”。

2006年,街道制定《关于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五年规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创建学习型机关五年规划》,把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学习和参与机关文化建设的成效纳入到年度考核之中,使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社区建设的总体管理水平得到显著增强,使机关的学习型科室和学习型个人达到100%。

四年来,街道结合国情、市情、区情,以及工作实际,在机关开展了许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活动。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知识竞赛、“改革开放三十年看身边变化”等主题活动;“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和谐城区德润行,经典**文明人”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薪火相传,共建和谐**、携手奋进,再创辉煌新业绩”——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党员干部签名等主题活动;学习《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沉思录》等演讲会、学习交流会等,组织干部积极参加各类征文、公文竞赛等活动,在区举办的“公务员时代精神大讨论”征文活动中,我街道机关干部获一等奖。

同时,为丰富学习内容,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学唱西门之歌”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坚持每年举办机关干部运动会,每届运动会,每个公务员至少参加2个以上比赛项目,做到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加。

四年来,街道先后用于读书活动、文体竞赛、学历教育、外出考察等经费100多万元。“让自身素质在学习中增强,使政府形象在学习中闪亮”已成为**街道全体机关干部的共同追求。**街道也被评为2007年度**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

2、把学习型企业融入学习型社区

创建学习型社区,社区单位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市委明确指出,要发动全社会共同投入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在**街道积极倡导、热情支持**地区的社区单位创建学习型企业,涌现出了一批政治意识强、学习气氛浓、员工素质高、企业效益好的社区单位,他们是**学习型社区创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工商银行南市支行大力倡导“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人人争做知识型员工”的企业文化,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等有效手段,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创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队伍;南市物资燃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转制的民营企业,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建章立制推动了企业的学习和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了扎实的学习成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生存和健康发展。

许多社区单位积极参加街道举行的各项学习活动,“让企业员工在学习中成长,使企业效益在学习中壮大”已成为**社区各个企业的共同追求,学习型企业的创建融入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大格局之中。

3、让学习型家庭促进学习型社区

创建学习型社区,家庭是最基本的元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素质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生活氛围和幸福指数。为了更好地激励社区中的广大家庭积极投入**地区的精神文明工作,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我们以“学习环境好、家庭活动好、学习成效好”为标准,在近三万户居民家庭中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通过参加社区学校的学习以及“百万家庭学礼仪”培训、开展“家庭幸福、邻里情深”家庭文化主题活动、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地区中涌现了一大批学习进取、文明礼仪、保护环境、热心公益、服务社区的学习型家庭。

这些家庭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地区中的广大家庭,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让生活内涵在学习中充实,使生命质量在学习中提高”已成为**社区广大居民的共同追求。

三、构建教育网络凸显创建成果——保障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根据**要建设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愿景,我们就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完善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格局,基本形成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建设学习型社会合力的目标,逐步形成了**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四大支柱。即:

以社区学校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本营;

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展示学习成果的大舞台;

以居民学习点为便民利民就近学习的大基地;

以资源整合为支撑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大后盾,

这四大支柱,编织成了**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大网络。

1、以社区学校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本营

街道注重发挥社区学校在市民终身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不断完善和丰富社区学校的功能,以满足居民求知、求学、求乐、求健的实际需求。

2006年以来,作为街道实事项目,每年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的人数达到1000余名,2.5万余人次。目前,已设置了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科普文化、娱乐休闲、技能培训、卫生健康等六大类25门课程。自2006年至今,共举办学习班191个,各类讲座200多次。在授课的对象上,面向社区全体对象,把居民、企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都纳入服务范围。

经过数年的建设,**社区已有一支长期稳定的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包括专职与兼职的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各类专家行家、志愿者和文体骨干等。其中专职校长3名、专职管理人员2名,兼职管理人员20余名;形成了一支由28名经过培训、稳定在职的专职教师队伍;9支长期活跃在各种社区活动和世博宣传的志愿者队伍和1支由数十名社区学员组成的有责任心的文体骨干队伍。

十多万人次的学习容积量使社区学校真正成为了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本营。

2、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展示学习成果的大舞台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既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文化教育服务,又积极鼓励群众发挥民间社团作用,自主培育和发展社区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团队。

每周一次京剧、沪剧、越剧沙龙活动,让戏曲迷们在文化中心过足戏瘾;

每季度一次老少结对读书活动,让新老两代人共读佳作、共话未来;

每周两次社区民族舞、健身舞爱好者沙龙,为舞蹈与健身爱好者搭建起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不断推出的特色活动,如:“和谐之春,文明之邑——2008**社区‘和谐春联传温暖、文明心语送祝福’活动”、“感动西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暨社区公民道德典型报告会”、“为中国喝彩——看身边变化”征文、学习让生活更美好——**街道社区学校2007年教学成果汇报会”等,成了社区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

这些活动和布贴画、撕纸画、丝网花等手工艺作品的展示;中国水墨画、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展示;社区各个角落举行的各类活动的照片展示等一起,动静相宜,构建了我们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展示学习成果的大舞台。

3、以居民学习点为构建便民利民就近学习的大基地

**社区共有18个居委会,按地域划分建立了功能比较齐全的教育点,与敬业中学、**学校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的三个教学点一起,建成了“10分钟社区教育服务圈”,使社区居民步行几分钟就能在附近社区教育服务场所享受全免费的社区教育,实现求学、求知、求美、求健愿望。

坚持11年的龙门村“英语角”、坚持37年的文庙老年“读书角”,以及被誉为“媒体小世界”的牌楼“老年茶室”等,成了社区居民参加终身学习活动的亮点。

通过自身建设与社会合作,且以居委会为基础,推进社区教育教学点建设,使居民学习点成为了深受居民欢迎的就近学基地。

4、以资源整合为支撑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大后盾

整合社区资源,支撑创建工作是街道班子的共识。如今已规模化地形成了五大基地、三级网络。五大基地分别是,以文庙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教育基地,以沪南体育场为中心的体育锻炼和健身教学基地,以社区卫生中心服务为主的医疗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基地,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主的文化艺术活动基地,以区第二图书馆为主的读书读报活动基地;三级网络分别是,以居委会为主的基层教学网点,以**社区学校为主的综合专业教学网点,和以**区社区学院为主的外延伸展教学网点。通过五大基地和三级网络的有力支撑,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运作和市民参与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使辖区内的资源成为支撑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大后盾。

街道还最大程度地宣传多媒体与网络远程学习,利用社区内有线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等开展社区教育。组织社区居民充分利用“**终身学习网”、“**职成教育在线”、“**老年人学习网”、“**教育资源库”等教育网站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随时随地能够享受到社区教育教学的丰富资源。

社区理论导读队,**市社区学校优秀项目奖,成立于2001年,由11位社区党员群众自发组成、以社区群众为导读对象、以传播党的声音为宗旨,八年来走街串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共作了近400场辅导讲座,听众达到三万多人次,受到社区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回首四年来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历程,**街道孜孜以求、兢兢业业。**社区到处充满着求知求学、求进求新的文化气息。四年来,街道以“科研推动创建、理论结合实践”开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讨活动,还承担了**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研究课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良好的社区环境——“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其研究报告通过了市级验收;2009年,街道又承接了《居委会社区教育教学点建设的实验》研究课题,力求以研究课题的契机,为**社区教育理论创新再添新翼。

学习促进社会发展,学习提升社区品质。

评估汇报篇8

回访汇报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各位领导、专家:我校自去年十月中旬接受市级示范学校督导评估以来,针对“评估通报”中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形成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方案,并报请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及镇政府,予以支持、督办、落实,文秘站网现将整改中采取的“四则运算”过程及效果汇报如下:

一、运用减法解决“班额偏大、高级教师比例偏低”的问题。

针对班平69人的班额偏大实际问题,学校已于今天春采取了“确保片区内,控制片区外”的作法,将学生班额适当减少为66人,随着初中招生的高峰的下降,这种班额超员现象今年秋季就会进入正常状态。

针对中学高级教师比例低于6.5的情况,学校于去年底专门请示县教育局有关领导,争取了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中晋高的名额1个,使高级教师职称比例由4.5上升到5.5,与6.5的要求,仅仅相距一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底完全可以达标。

二、运用除法消除“债务与危房”问题。

对尚欠24万元的债务压力,已采取一分为三的办法妥善解决:向教育局争取项目资金3万元,向镇政府申请扶助资金1万元,学校压缩开支,已节约资金用于偿还债务8.5万元,剩下不足10万元,预计本学期可以彻底消除。

现有的两联砖木危房,虽尚未拆除,是因为已申请到教育局资金立项,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原有平房(含危房)全部拆除重建学生公寓,至于校园环境中的未封闭的问题,已与属地管理的农业局和长冲茶场进行多次协商,已达成“同意封闭,另辟道路”的意向,计划在学生公寓动工时同步实施。

三、运用加法采纳五条“建议”。

说是“建议”,其实是评估领导委婉、客气,实际也就是存在的问题。针对专家们提出的五条建议,我们已分步予以实施。

一是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正在造就一批“名师”。学校已于去年底在现已有四名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前提下,争取上报了二名省级骨干教师。最近又报批了18名市级骨干教师。此外,我们还将采取“岗位提升为主,求学提高为辅”的方式,大面积加快师资培训力度,今年开展了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周周有人主讲公开课或示范课,周周有人听课、看课、说课、评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已多次专门请教研室领导来校听、看课、视导,还申请到全县的语文数学说课、物理多媒体录相选拨课在我校举行。多次外派教师赴黄梅、黄冈、蕲春等地参与全市教研活动,提升在岗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副校长王万利获全市数学说课一等奖,语文教师王富林、陈贵禄,数学教师沈立新均获说课一等奖。

二是加大了教研力度,已推出一批课题。为了切实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学校新成立了“教研处”专门机构,修订了“教学研究奖惩办法”,增设了教研论文、教案、说课、课件制作、学生竞赛辅导的奖励细则,增加了教研资料经费比例。其次,将双周学习的教研制度改为每周半天,将大科教研组分解为年级学科教研组。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课题经验,不仅于去年底在黄梅召开的全市教研课题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还在今年四月的全市创新教育巡廻视导检查中,获市教科院高度评价。

三是加大了资金投入,继续改善教育环境。今年春季以来,学校又投入数万元,增添绿化景点,开辟不锈钢宣传广告栏,增设不锈钢垃圾箱。

四是加快了校园实验装备建设,投入数万元,又购置三台电脑,安装办公系统,建立校园广播网。

五是加强了档案建设,充实了专、兼职人员。档案室已配备由教务员兼职的管理员,又增配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学校在档案和校园环境管理等方面,迎接过蕲春白河中学、张体学中学、罗田黄丝铺中学和本县红山、百丈河等学校的参观,获得了良好反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