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措施钢筋8篇

时间:2023-03-14 15:03:36

措施钢筋

措施钢筋篇1

关键词:房屋钢筋混凝土 结构件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在房屋的建设质量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由于涉及到居住安全,消费者尤为敏感。一旦房屋结构出现裂缝,消费者往往会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开发企业投诉。那些较严重的裂缝,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度和使用寿命,给住户造成不安全感,给当地政府带来不良影响,给建筑商带来严重信誉损失和重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不仅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还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对于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要通过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来予以控制。首先,要杜绝因设计、地基处理不当等出现危害结构安全的结构性裂缝。这种裂缝关系到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工程上一定要避免。其次,要控制裂缝,通过各种努力使裂缝分散、细化,达到无害程度。再次,要正确及时处理好出现的正常裂缝。一般出现的正常裂缝,只要通过适当的正确处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又不影响其使用功能,就不会变成有害裂缝。

1 合理的设计方式

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柱、数层楼板和连接多层楼板的模板支撑系统组成的临时性的受力体系(见图1),此受力体系可能随着施工工序的进行而改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形状、材料的性质以及所承受的施工荷载,均随时间变化。荷载效应随着施工进程不断累积,可能使施工过程中楼板承担的荷载远超过结构设计允许的楼板承载能力。这些特点使得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征与使用期的结构迥然不同,有时会产生整个结构生命周期中最危险的状况。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楼板出现的裂缝、挠度过大乃至破坏倒塌往往与此有关。

同时,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1.2~2.0)×10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因此,考虑到建筑房屋的受力情况,在施工前期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积极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其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5范围为最佳,切勿使用高强混凝土。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抗裂薄弱部位,这样就从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对于跨度大、体积大的梁,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应有所增强,合理地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对于构件抗裂性的提高很有帮助。

2 各类建筑原材料的选择

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更主要的是确保材料满足建筑需要。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来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

2.1 水泥的选择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导致水化热的原因是水泥水化,而水化热又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因而,施工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采用大厂水泥,确保证水泥的质量完整,对于低热水泥需要积极使用。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拍专业人员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符合施工要求。

2.2 骨料的选择

对骨料(砂、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其最大粒径因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根据县官的建筑材料试验得出: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温度降低1℃。

2.3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设计出现问题,最终配制的混凝土将无法使用到施工过程中去。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首先要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最基本要求。在到达泵送混凝土流动性标注后,采用少量水泥、以及水灰比小的配合比,以减少水泥水化热。

2.4 外加剂的选择

选用适宜的外加剂是减少混凝土开裂的措施之一,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粉煤灰的使用对于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能够有效改善,还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而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活性剂,它对水泥颗粒会产生分散效应,并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出现加气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钙),就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l0%左右的水泥,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

3 施工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房屋建筑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施工成本,还能优化资源配制,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发挥出最佳的建筑效果。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对于裂缝的产生有着控制作用,提升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避免房屋形成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1 完善施工管理措施

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护筋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板筋的位移、松绑、踩筋,避免出现踩筋现象。

3.2 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加水,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实施混凝土浇筑还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

3.3 混凝土振捣方式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位置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最终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mm-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3.4 约束条件改善措施

为了使模板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较早的拆模。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散发会在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就会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将模板拆除,就会大大降低表面的温度,让混凝土的表面附加拉应力,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后就会出现裂缝,这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泡沫海绵等保温材料,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拉应力。

3.5 温度控制方法

为了降低混凝土温度的产生,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比较多,目前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来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工作,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度。例如:减少浇筑厚度,借助浇筑层面散热,埋设水管,通人冷水降温等等。

3.6 敷设线管措施

预埋线管铺设应有可靠合理的固定措施,尽量使其从板件中部穿过,防止立体交叉穿越,采用线盒安装于交叉布线处。对于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使用放射形分布,最好不要采用紧密平行排列,这样对于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起到帮助作用。

3.7其他方面控制措施

(1)施工期间加强对结构的防护。多层或高层住宅,如果工期较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粉刷前,门、窗安装不及时,使得结构长期暴露在太阳与大气中,一般而言,质量再好的结构不到6个月之后,也会产生大量的裂缝。这是因为过大的干湿与温度差造成的。

措施钢筋篇2

关键词:混凝土;钢筋锈蚀;耐久性;氯离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物处于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包含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侵蚀性介质,同时作用有风,冰雪,雨水等气候因素,还有地震等各种各样的荷载的作用,在这些力学的以及自然的荷载的作用下,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混凝土的腐蚀软化,开裂,破坏了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结构承受荷载维持正常使用的能力发生退化,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结构的耐久性关系到结构的功能性和适用性能,现有的结构规范明确列出,采取措施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1、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1)结构耐久性的含义

混凝土结构由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组成,外界环境的侵蚀首先导致这些组分的性能发生改变,继而改变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因此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在材料耐久性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深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就是,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和环境作用下仍能够满足功能性和适用性的能力。

(2)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包括自身的材料、几何特性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自身的材料和几何特性包括:混凝土材料的组分、含水率、水灰比、孔隙率、添加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钢筋的材料组分、钢筋的晶体结构、养护试件、浇筑方式、施工过程、箍筋与纵筋的连接方式等。外部环境因素有物理和化学两种作用,物理作用主要是侵蚀性介质的传递、温度湿度、还包括机械作用等;化学作用,是指能够与混凝土材料和钢筋发生化学反应的侵蚀性介质(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各种酸性盐、海水、碱骨料反应)进入钢筋混凝土后与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外部环境是耐久性退化的主要原因。

2、钢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机理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丧失,除了冻融、裂缝、海水腐蚀、冲刷磨损、碱骨料反应等一般混凝土损坏形式之外,主要是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锈蚀破坏。钢筋的锈蚀破坏导致混凝土的损伤表现为膨胀、开裂以及最终保护层剥落等形式。除保护层丧失外,由于钢筋和混凝土失去黏结力,以及钢筋横截面损失引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以致有时到了结构的破坏已经不可避免。因此,钢筋锈蚀已经成为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特别在氯盐环境中,钢筋锈蚀是首要因素。

2.1钢筋锈蚀机制

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可分为自然电化学腐蚀和杂散电流腐蚀,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还可能发生应力腐蚀和氢脆腐蚀。一般混凝土结构中发生的通常为自然电化学腐蚀。自然电化学腐蚀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源于腐蚀电池的形成,腐蚀电池可能以两种形式产生:

①混凝土中的两种不同金属(如钢筋和铝导管),或钢材的表面特性有明显差异时,可形成组分电池。

②由于在钢筋附件溶解离子的浓度差,如碱和氯化物,从而形成浓差电池。腐蚀电池的结果是两种金属中的一种(或一种金属时金属的某些部分)成为阴极,另一种(或其他部分)成为阳极。腐蚀电池的基本化学反应如下所述:

Fe Fe2 + + 2e- (阳极区,腐蚀端,产生金属铁) (1)

1/2O2 + H2O + 2e- 2(OH)- (阴极区,非腐蚀端) (2)

进一步,Fe2 + 和2(OH)- 结合生成Fe(OH)2 ,由于Fe(OH)2 不稳定,将进一步生成氢氧化铁,即

4Fe(OH)2 + O2 + 2H2O 4Fe(OH)3 (3)

氢氧化铁进一步氧化生成铁锈( Fe2O3 ·Fe3O4 · H2O)。金属铁转变为铁锈时,体积增大,其增量因氧化状态不同,一般要增加2~4 倍,最多可增大6倍。这种体积增大可引起混凝土膨胀和开裂,一旦造成钢筋外露,会进一步加速钢筋的恶性锈蚀,直至构件丧失承载能力。对于应力高、直径细的高强钢丝,则常因钢丝表面局部缺陷或锈坑处形成应力集中而发生脆断。一般来讲,混凝土孔隙液具有很高的碱性(pH值为12.5~13.5),钢筋在这种介质中,表面受到一层非常致密的钝化膜(Ca(OH)2碱性薄膜,厚度为200~1000nm)保护,只有当钝化膜的保护作用消失后,钢筋才有可能锈蚀。当混凝土孔隙液中不存在氯离子,只要孔隙液的pH 值保持在11.5以上,钝化膜就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某些情况(如混凝土有很高的渗透性,孔隙液中的碱和大部分氢氧化钙或者被碳化、或者被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混凝土孔隙中的氢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碳酸钙,临近钢筋的混凝土pH 值会下降到11.5以下,钝化膜变得不稳定而被破坏,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当混凝土孔隙液中存在氯离子,即使孔隙液的pH值保持在11.5以上,在钢筋表面氯离子含量增加到某一临界值时,也具有局部破坏钝化膜的能力。氯离子含量的临界值为n(Cl-): n(OH)-物质的量比,当其大于6时,难溶解的氢氧化铁可转变成易溶的氯化铁,形成铁与氯化物的复合物,即绿锈(FeCl2·4H2O),致使钝化膜局部破坏。在此破坏过程中,氯离子虽然不构成腐蚀产物,在腐蚀过程中也不消耗,但是作为腐蚀的中间产物促进了腐蚀的发生,对钢筋的腐蚀起到了催化和搬运的作用。氯离子的催化反应可用式(4)、(5)表示:

Fe2 + + 2Cl- + 4H2O FeCl2 · 4H2O (4)

FeCl2 · 4H2O Fe(OH)2- +2Cl- + 2H+ + 2H2O (5)

3、钢筋锈蚀的防治措施

钢筋锈蚀的防治是一个系统问题,应该在设计、施工、检测等主要工作环节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使用时间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从前述分析可知,提高钢筋防治钢筋锈蚀的关键,是防止或延缓腐蚀介质(二氧化碳、氯离子、水和氧)通过混凝土保护层向钢筋表面渗透和扩散。

(1) 防止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过早碳化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提出的混凝土在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20 %,标准养护为28 d时快速碳化的多系数方程为

(6)

式中,D 为混凝土碳化深度(mm);η1 为水泥用量影响系数,对普通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η1 = 253C-0. 954 (η1 = 582C-1. 107) ,C 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η2 为水灰比(W/C) 影响系数,对普通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η2 = 4. 15(W/C) -1.03( η2 = 0. 017 + 2. 06(W/C) );η3 为粉煤灰取代量影响系数,对普通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η3 = 0. 968 + 0. 32F( η3 = 1. 006 + 0. 17F ),F 为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的质量分数(%),如10 %,以10代入;η4 为水泥品种影响系数;η5 为集料品种影响系数;η6 为养护方法影响系数;K 为碳化速度系数,对普通混凝土取2. 32,对轻集料混凝土取4. 18;t 为标准养护天数,取28。

由公式(6)可知,增加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控制粉煤灰最大取代量、选用不含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或少含混合材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控制骨料粒径和级配、良好的养护方式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2) 其他经济有效的措施

其他经济有效的措施,如适当增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取掺加减水剂以减小水灰比、加添优质掺合料、振捣密实和良好的养护等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在腐蚀环境较为恶劣的条件下,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形状复杂、尺寸单薄的构件等。此外,在严重腐蚀环境下,采取在混凝土中掺加缓蚀剂,如可采用聚合物水泥乳胶砂浆等涂料密封混凝土表面,以及采用喷敷树脂的防锈钢筋等措施。

措施钢筋篇3

沙柳路站位于河东区卫国道与沙柳路交口处,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形式;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水质表层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微承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

依据GB50307-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进行了腐蚀性试验得:主要腐蚀由硫酸盐和氯离子引起的,其中SO42-最高浓度2291mg/L,Cl-最高浓度4006mg/L。它们交互作用,对钢筋混凝土形成侵蚀,影响其耐久性能。

2钢筋混凝土腐蚀机理的分析

2.1硫酸盐对混凝土腐蚀作用机理

Na2SO4,MgSO4等硫酸盐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产物Ca(OH)2反应生成:

1)钙矾石(3CaO?Al2O3?3CaSO4?31H2O),一种针状结晶体,固相体积是原来的1.5倍,由于是在固化了的混凝土中发生反应。因此,在混凝土内形成膨胀应力而引起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2)Mg(OH)2,一种白色松软的不定形物质,会使水泥浆体的结构遭到破坏。

3)氯化钙和石膏,其溶于水后会造成混凝土的浸析增加。

4)硅酸镁水化物,其与硅酸钙水化物的取代反应会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2.2氯离子对钢筋的腐蚀作用机理

混凝土在水化作用时,水泥中氯化钙生成氢氧化钙,使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OH-,使pH值一般可达到12~14,钢筋在这样的高碱环境中,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钝化膜能阻止钢筋的锈蚀,只有这层膜遭到破坏后,钢筋才开始锈蚀。

2.2.1破坏钝化膜

钝化膜只有在高碱性环境中才是稳定的。当pH值小于一定的数值时,就会难以生成钝化膜或已经生成的会逐渐受损。Cl-进入混凝土中并到达钢筋表面,局部钝化膜开始破坏,发生钢筋腐蚀。

2.2.2氯离子导电作用

由于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的存在,降低了阴极、阳极间的电阻,强化了离子通路,提高了腐蚀电流的效率,从而加速了钢筋的电化学腐蚀过程。

2.2.3形成腐蚀电流

Cl-对钢筋表面钝化膜的破坏,使某些部位露出铁基本体,与尚完好的钝化膜区域之间构成电位差。大面积的钝化膜区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铁基体作为阳极而受到腐蚀。腐蚀由局部开始逐渐在钢筋表面扩展。

2.2.4氯离子的阳极去极化作用

加速阳极过程者,称做阳极去极化作用,Cl-具有这样的作用:阳极:Fe—2e=Fe2+,Cl-与Fe2+相遇生成FeCl2,使Fe2+消失,从而加速阳极反应。但是FeCl2是可溶的,在向混凝土内扩散遇到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最后可氧化成铁的氧化物。在这个过程中,Cl-只起“搬运”作用,而不被“消耗”。因此,混凝土中的Cl-会周而复始的起破坏作用。

2.2.5与水泥的作用对钢筋的锈蚀影响

在一定的条件下,氯盐可与水泥中的铝酸三钙生成不溶性“复盐”,可以降低Cl-含量,同时降低硫酸盐与铝酸三钙作用而发生“膨胀”破坏。但当混凝土的碱度降低时,“复盐”会分解重新释放出Cl-,对钢筋产生腐蚀。

3钢筋混凝土防护措施

通过上面腐蚀机理的分析,要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要做到:保持混凝土的高碱度;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强抗渗能力;控制SO42-,Cl-的含量。

3.1水泥和骨料材料的选择

水泥是配置抗腐蚀混凝土的关键原料。为提高混凝土抗SO42-腐蚀性和抗裂性能,选用含C3A、碱量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坚固耐久的洁净骨料。并控制水泥和骨料中Cl-的含量;要重视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和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粗骨料的粒形要求,并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

3.2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

活性矿物质掺料中含有大量活性SiO2及活性Al2O3。由于现在水泥产品的细度减小、活性增加,使得水化反应加速、放热加剧、干燥收缩增加,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和干缩产生的裂纹增加。将二级粉煤灰,S95级矿粉复合掺入混凝土中,可以减少热开裂,提高抗渗性,降低混凝土中钙矾石的生成量。

3.2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

活性矿物质掺料中含有大量活性SiO2及活性Al2O3。由于现在水泥产品的细度减小、活性增加,使得水化反应加速、放热加剧、干燥收缩增加,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和干缩产生的裂纹增加。将二级粉煤灰,S95级矿粉复合掺入混凝土中,可以减少热开裂,提高抗渗性,降低混凝土中钙矾石的生成量。

3.3掺入高效减水剂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组合与配合比中对混凝土抗渗性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水灰比。因此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应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加入减水剂可以使水泥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在水泥表面形成一层溶剂化水膜,同时使水泥在加水搅拌中絮凝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达到减水的目的。天津地铁2号线的具体施工中掺入了DF-6缓凝高效减水剂,以降低水灰

比,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

3.4掺加防腐剂

针对地下水同时含SO42-,Cl-,采用SRA-1型防腐剂,可以将水泥抗硫酸盐极限浓度提高到1500mg/L。因为,其中的SiO2与水泥的水化产物氢氧化钙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降低硫酸盐腐蚀速度;次水化反应也减少氢氧化钙的含量,降低液相碱度,从而减少了硫酸根离子生成石膏的钙矾石数量,减缓了膨胀破坏。同时它还相对降低水泥中铝酸盐的含量,它的氯离子渗透系数为抗硫酸盐水泥的0.1,为普通硅酸盐的0.5,所以SO42-和Cl-并存时,它更有利于抵抗盐类腐蚀。新晨

4施工要点和防腐效果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水灰比、坍落度在要求范围内,混凝土振捣按操作规程进行充分捣固,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重视混凝土振捣后的抹面工作。施工后经检验,质量效果甚佳,深受建设单位好评,在天津地铁2号线施工中得到推广。

5结语

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选用了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和骨料,并掺入了足够数量的矿物集料和高效减水剂,这样就减少了水泥用量、混凝土内部空隙率以及体积收缩;并结合施工天气,加强施工各环节控制,提高了其耐久性。但是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等多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研究的工作难度大,进展慢。在这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以便满足和适应当前建筑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GB50046-95,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S].

[2]张信鹏,王德森.耐腐蚀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措施钢筋篇4

关键词:顶层钢筋,马凳筋,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引言

沿线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国施工企业也必将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根据笔者的经历,国外的业主和工程师对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越来越重视,对施工中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彰显企业形象,把企业做大做强,施工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确保工程安全质量,从施工技术角度,总结经验,提高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建设工程中超厚(2.5m以上厚度)基础底板顶层钢筋施工中易发生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1安全质量问题

房建工程、水利工程的基础多采用超厚底板,结构多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基础底板深度大,不仅增加了钢筋绑扎的施工难度,而且在顶层钢筋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人员跌落、顶层钢筋失稳、顶层钢筋局部下沉以及顶层钢筋高程误差大等安全质量问题。

1.1人员跌落

1)顶层钢筋绑扎过程中,尤其是顶层钢筋网片没有绑扎成型,钢筋之间容易产生滑动,从而导致人员在绑扎钢筋过程中非常容易从顶层钢筋上跌落,造成安全事故。2)钢筋绑扎不牢,人员随意在钢筋上踩踏,导致扎丝断裂。3)采用架立筋时,焊缝焊接质量差,无法承受上部荷载,焊缝发生断裂,导致钢筋坍塌,人员跌落。4)顶层钢筋的失稳也是人员跌落的主要原因。

1.2顶层钢筋失稳

顶层钢筋失稳倒塌发生在顶层钢筋绑扎以及浇筑过程中。1)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现场监管不严,实际选作马凳筋的钢筋直径太细,强度较低。在顶层钢筋荷载、人员荷载、冲击力等荷载作用下,马凳筋容易发生失稳性破坏。2)施工单位或分包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加大了马凳筋间距,导致每个马凳筋分担的荷载较大,使之容易达到极限荷载。3)上层钢筋上堆放大量建筑材料,如钢筋、模板等,造成上部荷载过大,马凳筋直立部分达到了极限荷载,导致马凳筋失稳破坏。事实上,绝大部分顶层钢筋失稳事故都与大量堆放建筑材料有关。4)钢筋绑扎时,施工人员集中于某处区域,未成型的顶层钢筋网片受到不均匀的荷载,将局部马凳筋拉倒,导致钢筋倾覆,出现安全事故。5)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下落、倾倒等对顶层钢筋网片产生冲击荷载,容易导致顶层钢筋网片失稳坍塌,造成安全事故。

1.3顶层钢筋局部下沉

1)顶层钢筋及墙体插筋绑扎时,由于人员集中位于某个部位,且该部位远离马凳筋,从而导致该部位荷载较大,引起钢筋网片局部下沉。2)马凳筋间距大,导致顶层钢筋网片的跨度增大。在相同荷载条件下,顶层钢筋网片产生的下沉(挠度值)就越大。3)垫块分布不均匀或间距太大[1]。4)马凳筋周围没有垫块,在上层钢筋作用下导致马凳筋位置的底层钢筋下沉。5)底层钢筋垫块被压碎也会导致顶层钢筋局部下沉[1]。

1.4顶层钢筋安装误差

措施钢筋篇5

在负温条件下,钢筋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和抗冲击韧性降低,脆性增加,加工性能下降。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钢筋质量的要求

1、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的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 所有钢筋为信誉良好的合格制造厂家产品,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应有明确标志。进场时应按直径分批检验,进场检验内容应包括检查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的标准的规定60t为一批抽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施工中规范要求;钢筋和弯钩应按施工图纸中的规定执行,同时也应满足有关标准与抗震设计要求。

4、钢筋连接: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绑扎的钢筋骨架、钢筋网不得出现变形、松脱。结构洞口的预留位置及洞口加强处理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柱、墙插筋按测量放线定位位置设置,并做好根部定位固定,抗震节点的钢筋按规定正确设置和绑扎。

5、施工配合:钢筋的绑扎要与木工紧密配合,一方面钢筋绑扎时要为木工支模提供空间作业面,并提供标准成型的钢筋骨架,以使木工支设模板时,能确保几何尺寸及位置达到设计要求;另一方面,模板的支设也应考虑钢筋绑扎的方便,梁、板钢筋绑扎时应留出一面侧模不得支设,以供钢筋工绑扎梁底钢筋和墙板钢筋。待绑扎以及垫块设置均已完成后,梁侧模方可封模。另外必须重视安装预留洞预埋件的适时穿插,及时按设计要求绑扎附加钢筋,确保预埋准确,固定可靠,更应作好看护工作,以免被后续工序破坏;混凝土施工时,要将钢筋工看护钢筋,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保证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墙板、柱子插筋位置正确。

6、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在整个钢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从材料进场、存放、断料、丝扣制作至现场绑扎施工,将实行责任落实到个人,层层严把质量关的质量保证措施。

7、钢筋加工、连接及绑扎施工中应注意: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无麻孔斑点、无油污、不得使用带有颗料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钢筋的弯钩应按施工图的规定执行,同时满足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对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为+10mm,对箍筋边长应不大于+5mm;钢筋加工后应按规格、品种分开堆放,并在明显处挂牌标色,以防错拿;

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在同构件上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相互错开;

8、冬期钢筋焊接要按规范要求和钢筋材质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焊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柱梁节点、墙梁、柱墙节点等部位的钢筋绑扎,施工前应详细明确绑扎顺序,钢筋工长和质量员应层层把关,以防出现钢筋规格错项和钢筋根数错漏;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设置垫块;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设专职钢筋工看护,对偏移钢筋及时修正。

9、钢筋工程质量标准:钢筋施工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

二、混凝土冬季施工的一般原理

1、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较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 ℃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因此,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为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当混凝土毛细孔含水率超过91.70%界值时,结冰就会产生约2 500kg/cm2的冰胀应力。这个应力值常常大于水泥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期受冻破坏)而降低强度。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黏结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冰凌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隙,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

2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主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混凝土最短的养护龄期;二是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三是如何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对于同一个工程,可以有若干个不同的冬季施工方案。一个理想的方案,应当用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施工费用,来获得最优良的工程质量,也就是工期、费用、质量最佳化。目前,基本上采用以下4种方法。

2.1调整配合比方法

主要适用于在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

具体做法:①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②尽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从而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临界强度的时间。③掺用引气剂。④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⑤选择颗粒硬度高和缝隙少的集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

2.2蓄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 ℃左右,结构比较厚大的工程。做法是: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0 ℃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此法工艺简单,施工费用不多,但要注意内部保温,避免角部与外露表面受冻,且要延长养护龄期。

2.3外部加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 ℃以上,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

3.4 掺抗冻外加剂

在-10~-15 ℃之间的气温中,对混凝土拌和物掺加一种能降低水的冰点的外加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处于液相状态,水化作用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目前常用的有氧化钙、氯化钠等单抗冻剂及亚硝酸钠加氯化钠复合抗冻剂。

4结语

严寒地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综合合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综合应用钢筋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各种方法,严格的对钢筋的质量、形状、连接等;对混凝土的搅拌配比和保温等措施,有效推进工程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措施钢筋篇6

[论文摘要] 我们在对钢筋工程的检查验收中,常发现一些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这些总是会对我们的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要求我们在施工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列出了几种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质量通病

1、在柱子钢筋施工中,柱子箍筋采用多肢箍时,上柱钢筋和下柱钢筋的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

2、当柱钢筋和截面发生变化时,上柱钢筋和下柱钢筋的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

3、梁上、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特别是柱子校大时,钢筋伸入柱内只满足laE,未考虑过柱中并≥0.5hc+5d。

4、梁支座加筋长度常有较短现象。

5、钢筋的接长有错位、焊缝不合格,搭接长度满足不了要求。

6、当梁为斜梁时,钢筋有偏位现象,锚固也不符合要求。

7、剪力墙施工中,根据设计往往在暗柱边缘一定范围内拉筋较密,在绑扎时,弯勾朝向未交错布置,拉勾未按设计拉住相应的钢筋。

8、 剪力墙钢筋一般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网绑扎时,内外层水平筋绑扎不一致,使得拉筋绑扎后,拉筋与竖筋和水平筋不垂直,产生倾斜现象。

9、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好,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防治措施

除一般常规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应从加强如下几方面的控制:

1、加强人的控制

A、以项目经理的管理目标和职责为中心,合理组建项目管理机构贯彻因事设岗,设立专业钢筋工长和检查人员。

B、提高施工班组的整体素质,包括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严禁分包工程或作业的转包。

C、坚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钢筋工程中,如对焊工、电焊工、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等。并加强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及技术培训。

2、加强钢筋原材料检验的控制

运至现场或在现场生产加工的钢筋,经过检验后应重视对其仓储和使用管理,避免因材料变质或误用造成质量问题。为此,一方面应合理调度,避免现场钢筋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坚持对钢筋原材料应按不同类别堆放,挂牌标志,并在使用时现场检查督导,对未进行复检的钢筋,若需紧急放行时,只能放行到制作中,不能放行到成品中。但制作完毕后,在绑扎安装验收前,必须检验合格。

3、加强对钢筋加工机械的控制

施工机械的选择要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适用、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原则,使其具有特定工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定期校正,并且必须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

4、加强施工方法的控制

对主要项目,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制订方案时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处理方法。钢筋的加工和绑扎除严格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施工外,其余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a、钢筋加工时直螺纹套丝时,应确保螺纹露出套筒部分不多于2倍螺距。

b、主次梁箍筋加工时,注意次梁主筋应置于主梁上部,箍筋应作相应调整。

c、对制作难度大的钢筋必要时,进行1:1放样制作。

d、在采用多肢箍时,要控制柱子内箍尺寸,保证柱纵筋绑到箍筋转角处,应加强箍筋的绑扎工序,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立筋及箍筋。 转贴于

e、在绑扎剪力墙内钢筋网片时,为保证墙内拉筋与竖筋和水平筋垂直度,防止倾斜,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应将全部交叉点绑扎,剪力墙内的钢筋必须钩住水平钢筋。剪力墙内钢筋必须先绑扎暗柱钢筋,再绑扎墙体钢筋,首次墙体钢筋绑扎先绑扎样板,经检查合格以后,再展开绑扎。注意绑扣成“八”字形。墙内拉钩朝向交错布置,弯钩因工艺需要制作成90o的,绑扎完成后尽可能调至135o,弯钩必须朝向砼。

f、钢筋砼的保护层控制,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施工前技术交底一定要搞好;二是注重过程中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钢筋绑扎时位置正确,但一到浇捣砼时就难以保证其厚度了,不是人踩就是工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钢筋的马凳被踩倒,砼上层钢筋弯曲变形,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

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措施钢筋篇7

[关键词]钢筋优化 钢筋进场 钢筋翻样 钢筋优化配料软件

中图分类号:TU7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06-01

1 钢筋应用现状:

1.1 研究背景:

钢筋混凝土的应运不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国外高层建筑的出现也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高层建筑真正崛起是近20年的事,此前建筑高度、建筑规模都不大,并且以砌体结构居多,钢筋用量不大,许多建筑也无抗震设计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钢筋构造简单。许多单位及个人对钢筋在造价中的地位不以为然,这种思想一致延续至今。如今钢筋是建筑设计、施工和造价的主角及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未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有效竞争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对现场钢筋使用流程的分析,初步尝试探讨其中各个环间钢筋优化的措施,目标,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2 钢筋优化管理:

2.1 钢筋进场管理

为避免钢筋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浪费,节约成本,应严格管控钢筋进场。

2.1.1依据施工进度安排,在开工之前提出钢筋进场总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根据每月施工部位所需钢筋,确定钢筋规格、数量以及进场日期。

2.1.2钢材运到现场,按进场物质的验证、贮存、保管、发放工作程序规定,由项目材料部门对有关凭证、合同、验单、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运单等核对无误后,应由材料,钢筋工长及钢筋班长一起验收,并请监理参加。按计划提供的数量进行验收进场材料数量,不得超出计划数量收取,并做好实际情况记录,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

2.1.3进场钢筋应按规格进行分类堆放,将未检验和已检验钢筋分类堆放后做好标识。

2.1.4进场的材料做到先进场材料先用,避免钢筋生锈浪费。现场材料员凭工长开出的领料单方可发料,若因工程量变更需要增加领料时,待办好有关手续后补发材料。

2.1.5进场钢筋一般应堆放在钢筋库或库棚中,如露天堆放,应存放在地势较高的平坦场地上,并作好施工排水措施。

2.1.6对材料的使用,材料人员、工长有权予以监督。若施工完后有余下的材料,钢筋工长应安排人员及时回收,同时通知材料人员参与回收入库的验收。

2.1.7如有与本工程无关的钢筋出场,应有材料、钢筋工长及钢筋班组参加。

2.2 钢筋翻样管理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的钢筋翻样没有专业人员管理,大多由现场劳务钢筋班组自己做,既不专业,错误多,易留下结构安全隐患,也造成极大的浪费。钢筋翻样是结构设计的一个分支,必须是具有深厚的和丰富的结构理论和抗震知识才能胜任,它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一个优秀的钢筋翻样可以为项目创造价值,带来可观的利润,提倡钢筋翻样工作势在必行。

2.2.1提倡钢筋翻样与钢筋工、钢筋预算的分离,让钢筋翻样理性回归。首先在现场施工生产中,钢筋翻样与后二者的关系既紧密又有区别,三者都是计算钢筋工程量,但是钢筋翻样综合考虑了施工图纸、建筑规范、结构安全等条件,最终结果比较科学,更加符合实际。

2.2.2加强专业钢筋翻样人员的培养。钢筋翻样设计知识结构复杂,是根据施工图、规范、图集、结构受力原理、施工工艺和计算规则计算钢筋长度,根数,重量并设计钢筋图形的一项重要工作。选拔培养独立专业的钢筋翻样人员,分工精细,可以使专业人员向专业纵深发展,培养出专家级的钢筋翻样师。

2.2.3设置独立的钢筋翻样人员岗位。钢筋翻样是介于结构、造价之间的交叉领域,人们对钢筋翻样这一职业和岗位并不熟悉,国家也无相关岗位证书,因此设置独立的钢筋翻样师岗位存在必要性。

2.2.4熟练使用钢筋优化配料软件。手工翻样对于一些简单小型工程还可以应付,对于处理一些大型和复杂的工程会有一定难度,由于软件的普及,它所提取的数据方便、直观、高效,钢筋翻样采用软件统计日益增多,熟练使用钢筋优化配料软件也是一种趋势。

2.2.5现场钢筋班组应提前20天对预计施工部位所需钢筋组织下料单并上报项目专业钢筋翻样师进行审核,钢筋翻样师应在7天内完成对下料单的审核,在符合图纸,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节约材料的做法,使样表中的长料、短料搭配使用,尽量减少余料。

2.3 钢筋安装管理

在钢筋现场安装过程中,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管控对于钢筋的节约也有重要意义。

2.3.1制作好的钢筋挂牌,分类堆码整齐,方便清料。

2.3.2对钢筋短头废料要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地点存放,确保现场干净文明。

2.3.3绑扎钢筋时,严格按照图纸,样表绑扎,不得用错或混用,钢筋的间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正偏差以内。

2.3.4合理使用撑脚,马凳筋,在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稳固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使用数量。施工好的钢筋避免其他人员踩踏,造成返工浪费。

2.3.5多余的钢筋运至指定地点,分类码放整齐以备下次利用,多余的原材料及时通知库房回收入库。

2.3.6遇下雨、雪等恶劣天气时,钢筋半成品应保持干燥通风,派专人负责用彩条布覆盖。

2.4钢筋余料管理

2.4.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钢筋短头,废料应运到指定区域按规格分类堆放,清点。短料的码放以30-100厘米、1-2米、2-3米、3米以上几种分规格整齐码放,20厘米以内短料可进废料池。回收完毕由责任工长对现场进行复查,做到工完场清。

2.4.2在不影响建筑安全地前提下,定位筋、小型预制构件,马凳筋等合理利用余料钢筋。

2.4.3对其剩余少量20厘米以下废料集中存放于废料池。严格遵守废材处理的统一要求,定期以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诚信度较高的3-5家投标单位进行公开投标报价,依据“谁价高,谁中标”的原则,处理最终废料。

3 结束语:

钢筋工程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现场钢筋流程的管控,提高钢筋优化率也是节约了钢筋,维护了企业的利益。但是节约钢筋未必是以违反规范为代价,现场不浪费也是一种节约。

参考文献:

措施钢筋篇8

【关键词】混泥土结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简要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当代建筑施工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施工技术,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二.混泥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亦是此结构难点之一,由于钢骨的存在使得进料口的空间变得非常狭小,混凝土下料困难,振捣棒无法振捣到位,又加之钢筋排列密集,混凝土的密实度很难控制。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

(1)为了加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

(2)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模板内采用振捣棒,由于振捣棒不易插入,先用030振捣棒进行初振,然后改用05进行振捣;

(3)柱模上每间隔1 m用手钻钻一小孔,用以观察翻浆情况;

(4)木模外侧指派专人用铁锤进行敲击,可有利于混凝土密实及外观成型质量,或通过声音判断振捣不到位的部分;

(5)在柱帽连接板上开150 mm孔洞,然后再在孔洞上面焊同厚度的钢环用以补强,此孔洞作为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棒下人钢柱内振捣之用;

(6)加强砼浇注施工时的过程监控,作好监控记录。

三.防震技术及控制措施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其抗震的性能,最大程度上增强其抗震性。而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好坏与框架节点钢筋混凝土的抗震设计有密切的关系。

1.有关于施工的一般的弊病

钢筋混泥土框架节点施工的主要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为:操作人员高空作业,钢筋分布密集节,点构造复杂,难度大的施工,特别是纵横交错中间柱子钢筋的结构,绑扎不便的箍筋,因为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在一些部位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梁节点部位,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采用框架结构节点时应考虑因素

(一).材料的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能够直接影响抗剪承载力的框架节点,框架节点核芯区承剪截面的混凝土也相应减小,对于如何承受一定荷载的框架节点,混凝土梁、柱的截面尺寸越小,则混凝土的强度就会越高,所以说在一定配箍率下,对其抗震性能反而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现在从力学的观点上来看,应当尽量使柱网按进深等距和开间等跨进行一系列的布置,在公用和民用平面布局的建筑中,这样可以使各跨梁截面趋于一致,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连续梁的受力的特点以减少在结构中的弯距,可以相应的减少边跨的柱距,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的刚度。

(二).框架柱纵筋结构的搭接

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允许下搭接的矩形,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因该部位箍筋尺寸并未有明显的变化,使柱纵筋难以进行紧靠箍筋。异形柱纵筋应当优先采用对接焊或对机械连接,但有些施工单位为贪图方便或降低成本还是提高利润,还有,他们更愿意的还是这个采用搭接。

(三).箍筋的水平放置

在框架节点内配置的水平封闭的箍筋,一方面对承担部分水平剪力,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另一方面增强传递轴向荷载的能力,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产生有利的约束效果,这样做也对抗震的效果有一个很好的要求。在试验中表明,箍筋的水平放置全部屈服,配箍适当的框架节点时,核芯区会出现贯通裂缝后,但是这样来说混凝土抗承担的剪力仍会继续稳定的增加,使节点核芯区受到剪承载力在破坏的时候,混凝土与箍筋的水平放置同时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最大的效果。

四.防裂技术及控制措施

1.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材料原因

水泥的早期强度越高,其抗裂性越差。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为了使得混凝土中的热量得到降低,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一致,如无特殊需求,不应选择强度过高水泥或早强快的硬性水泥。另外,水泥细度越细,其抗裂性越差。

(二).配合比原因

单位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混凝土的塌落度越大,收缩性越大。在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含沙率不同而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偏差,导致混凝土泌水、保水性不良、产生离析,增加收缩值。控制混凝土粗骨料的级配,当砂石粒径或者砂率的级配不合理时,计算不精确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将加大。在混凝土引起裂缝中,现浇的混凝土中粗骨料石子粒径一般在20-35mm,预搅拌的混凝土控制在5-35mm之间为宜,含砂率应控制在0.35左右,砂料应采用粗砂。砂石含量应符合规范的要求,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三).外加剂原因

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过量将影响混凝土强度而产生裂缝。由于外加剂的种类繁多,混凝土常温施工时应选用减水型的外加剂,冬季施工时应考虑减少抗冻的复合型外加剂。

(四).温度裂缝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发生膨胀变形,混凝土构件收到约束时,在混凝土的构件内产生应力,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极限值时,混凝土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温度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拉应力,产生收缩,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自身约束时,混凝土也将会产生很大的裂缝,此种裂缝一般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深度较浅。

(五).施工裂缝

在现场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不当或者振捣方法不当,漏振、偏振以及频率过快,都会造成混凝土密实性和均匀性差,而致使裂缝的产生。由于混凝土浇筑或振捣不良以及混凝土保护层较薄,使得有害物质与钢筋接触,致使钢筋产生锈蚀引起体积膨胀,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人为原因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比如管理不严格,为了赶进度,偷工减料,工人施工素质差,施工工序不正确而引起的结构裂缝。

2.裂缝控制措施

(一).设计中应避免结构断面的突然变化而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在结构造型及实际需求不得已时,应采取有效的强化措施,在结构中应合理的设置伸缩缝来分散应力。

(二).选择与结构相适应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严格控制,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在施工中选用早期强度高以及收缩值较小的普硅酸盐以及硅酸盐水泥。掺入高效的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塌落度及和易性,严格控制水灰比,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

(三).采用补偿混凝土收缩技术。施工中很大一部分混凝土裂缝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要解决这类收缩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来弥补混凝土的收缩,通过很多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比较好的。

(四).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模版和基础层浇水直至均匀湿透。及时的用塑料薄膜以及潮湿的草垫、麻片覆盖混凝土表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大风高温时要设置挡风设备以及遮阳设备,加强养护措施。

五.结束语

在现今社会的各种建筑物的建设中,钢筋混凝被广泛的应用,然而当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有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最突出的地方是容易产生裂缝以及抗震性能较差,重点就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的防震和防裂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凯.浅议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渗透成因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2]郭克伟.泵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

[3]李军.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爆破拆除倒塌计算机模拟 [D].武汉科技大学,2007.

[4] 李志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4.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