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3-15 15:00:46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1

这次大赛活动是在党的十七大会议闭幕不久举办的,它不仅仅是粮食系统的一次竞赛活动,而且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关注民生问题的一项新举措,因此,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把本次竞赛作为推进粮食行业素质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一是规格高:首先组织者是国家粮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规模是全国性粮食技能大赛;其次有80%的是各省市粮食局一名副局长带队并主抓;其三是自治区粮食局和我校主要领导非常重视亲自抓,经常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参赛方案,从人员抽调和经费保障以及训练场地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对推动这次参赛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层次高:这是我国粮食系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粮油保管和质量检验技术大比武。本次大赛的评委都是从全国粮食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选调的,当中有资深的老专家、老教授,有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研究人员等,被选派为大赛保管组裁判员和新疆参赛选手的教练员,我感到万分的荣幸!我从这次大赛中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感谢校领导和局领导的信任!感谢感谢校领导和局领导给我提供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这次大赛组织严密标准高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保管储备好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然而,粮食保管不是简单的储存,而是科学的储藏,粮油保管学是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机械电子学、电工学以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并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身的自然科学,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空前提高,研制和开发多种储粮新技术,从而使得粮油保管竞赛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自治区粮食局、学校党委研究决定让我担任教练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为:从时间来讲仅不足一个月,从训练来讲是超强度,从参赛人员来讲都是学历较低的基层粮食保管员,而且这次大赛组织严密、试题难度大、上下高度关注,兄弟省市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并利用发达地区高学历人才多的优势,有相当一些参赛选手都是国民教育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而我们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储粮科技人才匮乏,经过层层筛选也没有一名高学历选手,与内地相比悬殊很大,诸多因素使自己心中无底数。但是,组织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在训练中,粮食局领导、鉴定中心和校领导的多次看望和鼓励坚定了我比赛的斗志和信心,面对时间短、任务重、底子薄、标准高、压力大的情况,我把压力变动力,欣然无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勇敢地担负起粮油保管员参赛选手的赛前培训任务。

三是环环相扣,步步提高。我坚信“严师出高徒!”和“细节决定成败”!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我认真研究资料和大赛内容纲要,反复思考把握比赛可能采用的方式、比赛的重点和考点、以及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熬夜出了多套理论模拟题和实际操作题,包括操作考点设计方法和评分方法,同时还不断思考有效的训练方法,使得训练安排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细致入微。通过严格的训练,使每位参赛队员天天都有新变化,时时都有新提高,从而为取得好的名次奠定了基础。实践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努力拼搏催化了我们争光夺牌的过程,在加油呐喊中品尝了成功后的喜悦! 三、勤学苦练斗志高

一是参赛队员的拼搏精神、高昂斗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动力。

由于我们新疆气候条件优越和基层储粮设施较为落后,许多储粮技术没有开展,再加上选手的知识面较窄,特别是在通风参数测定计算和害虫识别上及感官鉴定粮油品种质量、水分杂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会计;建议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强化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但随着技能竞赛的蓬勃开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包括赛事组织设计、资源配置和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系统的研究,建构一套合理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国外的研究对我国开展技能竞赛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能完全照搬。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建设理论仍然需要更多的完善,在宏观及微观视角下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仍然需要不断补充。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大量收集文献资料,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汇总、比较研究,系统掌握了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全面了解、确定了职业技能竞赛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出了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总结、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希望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新时期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技能型人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最终探索出一套适合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对行政教育部门的建议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竞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问题在于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建设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建议将技能大赛制度内化到行政教育部门当中,实现技能大赛由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周期性工作转变。同时需要制定相应具体的行政实施细则,否则政策的执行与落实力度必然会逐级减少,最终声势浩大的技能大赛落实到职业院校里就仅存空洞的口号。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信息公开原则、普惠性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基础性制度体系。

(一)提升职业技能竞赛的高度。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也公布了一些要求各地区大力开展技能竞赛的文件,也有“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样一句教育界“流行语”,但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实质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上级行政教育部门可以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各个职业院校的一次“高考”来看待,制定相应详尽的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甚至问责制度,相信各职业院校自然就会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教学的最终考场,为了备战这场“高考”,开展各类的校内竞赛,围绕大赛的内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二)成立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大赛的举办方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运行机制,为其深入持久地开展竞赛提供保障,并且要把相关制度予以严格落实,因为在所有环节当中,制度的执行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所以常态的工作需要一个常设机构进行组织管理,行政教育部门应成立常设机构,例如:技能竞赛科。建议省、市、区各级行政教育部门都分别设立这类部门,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指挥组织实施区域内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配有专职的、带编制的教育行政人员来直接组织管理竞赛工作。不建议大赛的举办采用由行政教育部门主要牵头,由行业企业、各职业院校组成组织委员会的共同管理形式,以确保各类竞赛的专业性,避免竞赛出现商业行为及各种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常设机构的日常工作包括直接组织、具体安排各学科的技能竞赛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并负责对职业技能竞赛进行深入的研究,编制完善科学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编制常年的、周期性的技能竞赛计划等,使职业技能竞赛在制度下有序开展。

(三)成立职业技能中心。建议成立省或市职业技能中心,功能为职业技能的培训、检测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中心应直接受控于行政教育部门的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是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一,日常工作包括:各学科各种技能的测试及证书的颁发,统筹安排本辖区各职业院校间的各类技能竞赛,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所有的测试及竞赛都在本中心进行。性质为行政教育机构,并且不与商业机构合作,避免了商业运作模式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问题。职业技能中心不依附某间学校或某个企业而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运作场所,有各学科技能测试的设备仪器,为此行政教育部门必须有所投入,构建各类固定资产,配备各类专家及公职人员。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的职业技能包括传票翻打、点钞、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等,为此,技能中心就必须配备计算器、传票、点钞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电脑、会计软件等相应的设备工具。技能中心应制定职业技能测试制度,制度适用于各职业院校。制度应规定各职业院校都必须组织学生到技能中心进行各学科的各类技能测试,测试成绩可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合格以上等级者颁发各级技能证书,作为学生求职、晋升的依据,并作为学校颁发毕业证的条件之一。这种技能测试制度的好处还在于,由于存在着技能中心的第三方评价,在这种公平公正的评价下,学生的技能测试成绩,可以作为上级教育部门评价、监督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依据,并配以相应的奖罚措施;也可以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颁发各种奖金、晋升的依据之一。不仅能促使各职业院校自觉围绕技能测试开展日常教学,为了提高毕业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使教师为了学生能通过技能测试全力授课,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技能中心的技能竞赛;学生也会为了拿到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更加自觉地学习,能有效地抑制学生通过搞关系等方式通过考试和教师对考试把关不严等现象,学校的办学风气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是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测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也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竞赛目的。

(四)分层分级的竞赛机制。教育部提出了要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序列,这是大赛举办者的行动纲领,必须层层落实。职业技能中心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举办本辖区的技能竞赛。设置省、市级别职业技能中心的,市级技能中心隶属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市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竞赛具有行政性质,各职业院校必须无条件参加,为此学校应把这类的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任务。为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技能中心每年要举办一次全省级别的大规模的技能竞赛,为了让学校有多一次的参赛资格,省级比赛可设计为与市级技能竞赛不关联,各院校在市级比赛的基础上可重新派选手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有资格代表省参加全国总决赛。若只设置省级别技能中心的,就由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省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及全国总决赛的选拔赛。校级技能竞赛由学校组织,学校要以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项目为载体,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竞赛覆盖学校的每个专业。由于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技能中心的各类技能测试,这些测试就是学生的一次个人竞赛,学生的测试成绩,可以作为选拔选手组队参加校内团体竞赛或省市级赛的依据。若选拔选手时需要重新测试学生时,可依靠职业技能中心,职业技能中心应提供最新的测试平台,例如提供会计专业网上在线测试,这样可以解决学校教师选拔选手困难的问题。

(五)竞赛项目细化制度。许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都是综合性的竞赛,颁发综合性奖项。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为例,由“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两部分组成,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又穿插了出纳、成本、总账和主管四个不同岗位的专项技能PK赛,奖项是这些项目的综合奖项,包括一二三等奖,没有设置单个项目的奖项。这样会令到没有获奖,但单项技能突出的选手得不到鼓励,也打击了没有获奖的参赛学校的积极性,不利于技能竞赛的广泛开展。为此建议职业技能竞赛应细化竞赛项目,例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可细化为各专项技能竞赛,也即可以分为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总奖项下相应设置各专项技能奖项。为了准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中心也应常年举办与大赛内容相关的各学科细化的竞赛项目。例如会计类的竞赛,应设立上述的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技能竞赛等竞赛项目,以便更好地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选拔赛对接。并且技能中心作为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可颁布技能竞赛规则,规定各职业院校必须参加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可获得奖状和奖励。这些奖项也是教育部门对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进行考核、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六)制定培训制度。建议职业技能中心编制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首先要加强中心内管理人员以及各学科各类技能培训导师的学习,通过各类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班、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会、典型介绍、专题调查研究、现场参观等形式,组织他们学习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深入地进行竞赛理论的探讨,研究国外技能竞赛发展水平成熟国家的先进竞赛制度,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技能中心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并通过组织各职业院校教师到技能中心参加各类培训班,把技能中心学习到的最新技能和理论传递到学校,最终传递给学生,能很好地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七)赛出综合能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始终倡导与追求的目标。以会计专业为例,我国目前正需要大批的具有应用型、会计职业综合能力较强的财务会计人员。但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究其原因就是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较低,出现了学生高分低能,无法在短期内胜任工作的现象,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不是不需要会计,而是需要不仅能记账、算账和报账的会计,更需要职业道德强、工作态度好、责任心强、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沟通、有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目前的各级技能比赛,比专业技术多,比综合素质少。为此建议竞赛项目设置综合能力面试环节。形式可分为个人面试和团体面试,个人面试侧重个人能力,团体面试侧重团体合作能力。通过交谈,竞赛选手的内在潜力和能量可以表现出来;通过回答各类问题,可以知道竞赛选手拥有多大的综合能力。面试评测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1.口头表达能力。2.综合分析能力。3.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5.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

(八)时间安排。职业技能竞赛的时间安排不妥当,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出现一系列的备赛问题。竞赛时间应该顺应学校的教学规律,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下,建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的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2月底,省赛在每年的11月中旬。因为根据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切实落实职业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也就是大三的第二学期为顶岗实习时间,并且很多的职业院校为了让学生比其他学校早一步找到实习单位,把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的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上述的竞赛时间安排,可以让大三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前参加省赛,能避免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赛前集训时,出现学生宁愿顶岗实习也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职业院校的建议

职业技能竞赛需全程全员参与,制度的落实不是有多少学生参与国赛、省市赛,最重要的环节是有多少学生能参与校内技能竞赛的训练及竞赛,这是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虽然本课题组建议成立职业技能中心,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技能测试,但技能中心的竞赛毕竟是校际之间的比赛,学校精英与精英之间的竞赛,只有校赛才是全员参与的竞赛,因此必须建立全程全员参与、科学、健全的校级竞赛制度。

(一)思想上真正认识技能竞赛的本质。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比较重视技能竞赛,但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提供知名度,为此而开展一些相应的临时性活动,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挑选参赛学生,选人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没有达到人人参与。并且一些相关的制度措施都是临时性质的,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举办技能竞赛的意义,没有把技能竞赛升华到应有的高度。真正意义上的重视,是必须把技能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来抓,建立长效机制。校级技能竞赛制度趋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校内技能竞赛活动经常性、全面性的开展,且项目设置要实现专业全覆盖,教师、学生全参与。这些都取决于学校对职业技能竞赛本质的认识程度,学校认识的深浅而采取的不同措施,能直接影响全员的参与程度,因此职业院校要把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对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目标,否则,校内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宗旨。

(二)制定长效的技能竞赛工作制度。只有保证各项技能竞赛都能按制度办事,才能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要把技能竞赛写进每年总体工作计划,要求各专业必须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例如:技能竞赛月、各类协会的技能竞赛活动等,并且这些活动不应每一学年只举办一次,建议上下学期均应举办。可根据教学进度来举办不同项目的技能竞赛。例如会计专业,当修完了《基础会计》课程,就可以举办基础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竞赛;当修完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就应举办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等。技能竞赛要求学校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制定细化的竞赛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做到大赛有方案、落实有措施、安全有保障。在竞赛项目上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以本学期课程为主,充分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选择学生基本素质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和专业技能相关的项目。做到部署周密、安排细致、宣传广泛、发动积极,各环节要衔接紧密、确保竞赛的高效、实效、公平运作,体现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营造“人人讲技能、人人练技能”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完善的技能竞赛组织管理体制。为保证各项技能大赛都能按制度办事,关键是学校层面要设立专门的技能竞赛管理机构或岗位,配备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技能竞赛的研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竞赛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经费管理办法、选才和训练细则等。建议职业各院校成立技能竞赛科室,专门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科室成员必须为专职成员,只有专职人员才有时间、精力,去严密地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技能竞赛,处理竞赛过程中的问题,并深入地研究技能竞赛,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不赞成有些院校成立由分管副校长兼任主任的技能竞赛委员会,去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并且这种竞赛委员会成员是由教务科、学生科、团委、实训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兼职组成的。这种机制模式,非专职人员所做的工作就是非本职工作,非本职工作往往没有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这种兼任机制也表明,这些院校表面上很重视技能竞赛,实际上技能竞赛的工作只作为兼任工作被对待,没有被真正重视。技能竞赛科是专门具体组织管理技能竞赛的部门,每学年通过举办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常态化的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搭建校级技能竞赛平台,积极组织校内各项技能竞赛的开展,不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技能竞赛科负责日常技能竞赛管理工作,如转发省或国家的竞赛规程,组织、申报、审批竞赛经费;组织各部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本校技能竞赛,制定本校竞赛方案、确定竞赛规模和时间,组织技能竞赛命题、评审;做好参赛时的后勤保障,负责与竞赛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调配学校的资源;协调人事部门做好技能竞赛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认定等工作。

(四)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职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无缝对接,才能使技能竞赛活动融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才能达到广泛开展校级技能竞赛的建设目标,为此关键要着重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会计专业,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方案可规定会计班的学生每学年都必须参加会计技能竞赛。为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别技能竞赛活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载明《各级各类别技能竞赛活动获奖学生学分奖励的办法》,规定学生参加院级(含院级)以上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系统、协会、学会主办的各类会计竞赛(不含各类表彰)获得奖励证书的,获奖的学生不单单获得学校颁发相应的奖金,同时可获得学分上的奖励。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运动比赛;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83—05

竞技体育由运动员的选材、运动训练、运动比赛、竞技体育的管理四部分组成,其中运动训练和比赛称之为竞技体育的双核结构。目前,关于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研究较多,但关于运动训练和比赛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目前对比赛与训练互相关系的认识和训练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竞技体育双核关系及对比赛能否代替训练的问题,以期提高认识水平,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相互关系,促进运动训练沿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取得应有效益。

1 运动比赛的多元化功能

运动比赛具有展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功能,还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娱乐等诸多功能。各项功能又能细分出更多的功能效益。如:提高运动成绩水平功能又可细分出,争取良好的比赛名次、提高运动成绩、取得比赛资格、检查训练效果、检查教练对训练的控制能力、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提高教练员临场比赛的指挥能力、打好青少年训练基础、提高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积极性、自觉性、大赛前热身功能、模拟比赛实战功能、提高战术能力等诸多功能。然而对诸多比赛多元化的功能,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存在着认识不全面、简单、模式化的倾向,只是简单地把比赛看成是争名次、争参赛资格等含金量很低的功能,很多功能没有得到认识、开发和运用。再加上比赛经费紧张,经济效益不高等原因,每年例行的比赛很少,往往只有一两次比赛,较大程度上影响运动训练效益的挖掘和提高。

近年来,商业经济因素渗入,比赛次数增加,国际、国内名目繁多的大奖赛、系列赛、各项杯赛、各项联赛、各项热身赛以及诸多洲际、地区性的比赛活动应运而生,许多运动员频繁参加各项比赛,大有比赛可代替训练的态势。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安排受到严重干扰和冲击,训练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体能类运动项目男子110m栏运动员刘翔本应以体能能力的训练为主,可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冠军后,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由2004年前只4、5次,2005年比赛次数却急增到15次,比赛负荷过大,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又得不到足够时间恢复,更谈不上超量恢复,成为2006年1月莫斯科大赛前,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跟腱严重受伤的根本原因。又如体能类女子500m速滑运动员王曼丽,2008年前两年中连续参加了,18站世界系列赛,两届世锦赛,均夺得冠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却因比赛安排过多,冬奥会比赛期间竞技状态水平无法调整恢复过来,处于明显低下水平,而功败垂成。

2 训练、比赛与诸多竞技能力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是随着体能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战术能力、智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起着物质性的保证作用和主导作用,又起着规定性、制约性的影响。因此,我们采用比赛与诸多竞技能力因素训练,尤其是体能能力因素训练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试图弄清比赛是否可以代替训练这一问题。

2.1 训练与比赛概念的区别

训练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程序地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和运动成绩水平的过程。比赛则是把运动员已获得的竞技能力水平和运动成绩,在有竞争对手、有裁判规则的比赛环境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因此,训练和比赛两者在理论上、在概念上是所区别的,不能相互代替。

2.2 比赛与体能训练提高的关系

体能能力是由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机能能力、运动素质三大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又由更多更复杂的部分组成。比如,机能能力又由承受负荷量的能力、承受负荷强度能力、承受总负荷能力、承荷节奏、承荷周期、恢复能力、可塑性的大小、机能调节能力、适应能力、免疫能力、竞技能力运动员发挥能力、机能状态的敏感性等机能因素组成。

要发展提高各项竞技能力因素,尤其是体能能力,就必须遵循运动训练基本原理,大运动负荷训练就要大得上去,要持续不断地超过前一训练周期的最高水平;大负荷就要持续不断做到,小负荷要小得下来,使机体达到全面、充分完全的恢复,超过前一训练周期的最高水平,即超量恢复。运动员频繁地不间断、不加选择地参加各项国际国内比赛,就没有可能、没有时间进行大负荷训练,达不到超量恢复,直接违背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各项竞技能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或是保持必然受到严重影响。违背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有关规律,以致训练比赛包括体能能力的训练的失利和失败。

2.2.1 比赛的运动负荷远远小于训练负荷 一场体能类项目的比赛中,虽然负荷强度很大,经常达到极限程度,但只有预赛、决赛等几次极限强度或接近强度的比赛(一般为预赛、复赛、决赛3次),重复的组数、次数、时间,包括准备热身活动中的总负荷量远远小于训练的总运动负荷。比如,举重比赛中,抓举、挺举各只有3次试举的机会,加上热身准备活动中,比赛过程中几次接近最大强度的试举,总计很少超过10次以上。而日常训练中每次完成90%以上强度的练习的组数往往超过比赛负荷1倍以上。某些专门练习完成的总负荷就更多,如某运动员为突出薄弱环节腿部力量的训练,每次课后的后蹲练习,用每组能做10次的最大强度做10组以上,这样的总负荷是任何比赛负荷无法相比的。再如技能类项目中足球守门员每场比赛接球的次数最多只有数十次或更少,而专门训练中的接球次数往往是比赛中接球次数的数倍以上。至于几个训练小周期,或一个多月为一周期的中周期,所累计的总运动负荷,更是远远超过一场比赛前前后后构成的总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大不上去,训练后即使恢复过来也不会有体能能力的持续提高,甚至保持也困难。体能能力上不去,其它竞技能力因素、运动成绩等必受影响。

2.2.2 比赛解决不了超量恢复 大运动负荷后的全面充分完全的超量恢复在运动训练能否提高,能否持续提高,能否预防减少运动创伤、延长运动寿命起规定性决定性的因素,是当今运动训练上的根本矛盾,运动训练的焦点、热点。由于对比赛功能认识的提高,运动训练的需要,商业因素的介入等原因,许多运动项目名目繁多各级各类国内外比赛活动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比赛很少影响训练效益提高的状况,提高了比赛的多元化功能。但决不是什么比赛都是不加选择、不顾运动负荷能否加得上去,不顾比赛后能否达到超量恢复一律参加。

频繁地不加选择地参加各项比赛,不但从理论上,而且从大量实践资料上均证明在赛后没有时间、没有可能、没有条件使竞技状态水平达到超量恢复。如田径跳高项目早期的朱建华,后来女子长距离跑邢会娜、侯英杰、白雪、游泳项目中的杨文意、张琳、刘子歌,速滑中的叶乔波、薛瑞红、王曼丽,篮球中的姚明,女排中的赵蕊蕊等等训练生涯中不顺或失败或失利,均是因未处理好超量恢复所造成。这种情况在一般水平的运动员中更是处处可见。均能说明过多不加选择地参加各种比赛严重障碍影响了运动员大强度比赛负荷后的恢复,这是发生各种运动创伤的根本原因。

而日常训练中的每个训练周期中的恢复期,则有条件、有可能、有计划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把竞技状态水平培养、调整、控制到超量恢复状态水平,再投入到下一训练周期的大运动负荷训练中去,或比赛中去,这就明显降低了运动创伤发生概率。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的训练负荷、训练周期节奏明显合理,取得持续不断的提高;2006年1月首次足跟腱受伤后的治疗恢复性适应性训练安排都取得明显效果,故获得了破世界纪录12″87的巅峰水平;2010年5月下决心停止一切比赛活动,5个月后广州亚运会果见成效(13″07),改变了此前竞技状态,久调不见起色,裹足不前的状态……国际上也是不乏其例,最典型的可算靠吃青春饭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德国的丘索维金娜,36岁,竞参加了六届奥运会,2011年仍获跳马世锦赛亚军。保持如此之最的运动寿命和状态水平,主要经验是“她是选择比赛的专家,她从不连续参加两届世界杯的比赛每参加一次世界性比赛后,需要两个月的恢复。她的运动负荷节奏富有鲜明弹性,有时只练0.5h,有时达到5h。”充分体现了遵循了大运动负荷训练要大得上去,尤其是大负荷训练后要小得下来,达到超量恢复的运动训练基本原理。

简言之,连续不断的比赛解决不了大运动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问题,这是比赛代替不了训练的根本原因之一。

2.2.3 训练和比赛的方法有着不可代替的根本区别

比赛时根据比赛规程、比赛规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采用既定的动作规格、套路、程序、方法等进行比赛。如举重比赛只能用抓举、挺举两种完整的动作姿势,各只有三次试举的机会,严格的试举时间、顺序等规则进行。田径项目中的径赛项目、速滑、自行车、划船等,技能类项目中的体操、跳水、花样滑冰以及各项球类运动项目,均必须严格按照比赛规则所规定的套路、标准、规格、比赛方法等等进行,不能任意改变。而训练则可以按照训练对象、训练任务、训练目标、训练时期、训练方法的要求等。任意选择采用不同组合,任意改变创新,最终服务于体能等各项竞技能力水平的提高。拿动作技术的方法方式为例,有完整技术练习、分解练习、半技术练习、混合练习等。拿技术力量的组合为例有纯技术练习、纯力量性练习、技术力量混合练习等;以供能方法、方式为例,有有氧练习、无氧练习、醣酵练习、磷酸盐练习、混合供能练习等;以肌肉工作方式区分,有动力性等张练习,静力性等长练习,退地性练习,动静混合练习,向心练习、离心练习等。总之,训练中可以采用各种各样有效有针对性练习方法、方式,提高各项竞技能力水平,或专门克服、解决体能训练中某些薄弱环节,某些对提高竞技能力水平起不利影响的运动素质、形态结构或机能能力,如举重训练中采用专门训练方法手段,克服腿部力量的不足,解决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的不足对运动成绩的制约作用。

总之,运动训练中能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发展体能能力等各种竞技能力因素,这是相对单一的,受规则严格限制的比赛方法无法代替的。

2.3 比赛不能代替技能能力的教学和训练

技术动作、专门技术感知觉、可塑性、转移能力、应变能力、稳定性等等专项技能能力,是运动员各项竞技能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取得应能取得的运动成绩的根本保证,在体能能力、心理能力、战术能力、智力等竞技能力因素水平一定的比赛环境条件下,技能能力是对比赛能否取得成功起规定性、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的竞技能力因素。紧张激烈的比赛环境条件是检查和提高专项动作技术合理性、科学性、应变能力、控制能力及改进完善动作技术等有效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挖掘这一比赛功能。但技术动作等技能能力的形成、掌握、巩固、改进及完善过程更需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教学训练过程才能得以实现,决不是紧张激烈的比赛环境条件下几次大强度试举、几轮决赛、复赛、几场比赛所能解决所能实现的。众所周知,青少年基础训练学训练中,不但技术教学训练任务占整个教学训练任务40%~50%的比重。而且这是很难完成好的教学任务之一。此阶段因没有足够时间打好技术训练的基础,没有形成合理巩固的动作概念和动作规格,就急于参加各种比赛,因而导致今后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不能保证各项竞技能力水平正常发挥,不能取得应取得的运动成绩,不能展示自我运动价值,甚至导致运动创伤,久治不愈,过早结束运动生涯的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比比皆是。至于优秀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更需要长时间、系统的技术训练过程才能实现,这是短暂的大强度比赛无法实现的。

频繁的过大强度的比赛,尤其是经常在竞技状态水平没有培养控制到最高状态或接近最高状态,或经常带伤哪怕轻伤参加比赛,在技术训练上只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只会起到导致业已形成的动作技术不断变形、走样、甚至遭到破坏,还是使运动员对技术训练的决心、信心遭到挫伤。因此,比赛不能代替技能能力的训练、过多的比赛对各项技能能力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甚至起负面影响和作用。

2.4 心理能力的提高不能单靠比赛来完成

当今许多运动项目比赛水平高,参赛对手多,水平相近,利害关系突出,竞争特别的激烈,对心理能力提高有极高的要求,心理能力成为能否取胜的规定性决定性制约性因素。心理素质能力水平又有选材难度大,先天遗传性强,后天发展提高的可塑性相对小,难度大的特点。

比赛是检查、提高、完善心理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比如,比赛有对手、有观众、有裁判、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介入,有任务,有压力、有奖金……,所有这些均是日常训练中难于设计、模拟、仿效的。这些有利的条件刺激,无疑对运动员心理训练起到良好的积极的刺激作用和深刻影响,这是比赛所具有的独特的多元化功能之一。然而,要获得心理训练的正面效果,必须依赖体能能力,技能能力,甚至是战术能力的完全恢复,适应和准备,获得良好的竞技状态水平才能实现,否则将适得其反,导致负面作用。例如,体能能力没有培养控制到预定的状态水平,导致比赛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常此以往,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水平的自信心、上进心、训练积极性等心理因素水平必然受到负面影响,更谈不上提高。而体能能力、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控制主要依赖长期系统的训练来实现,而不是依靠比赛来实现。例如,专项技术动作存在问题,致使比赛不能发挥正常的训练水平,经常干扰运动比赛的自信心、决心、发挥能力,拼搏能力等心理能力。专项动作技术的改进和改善,只能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来实现,过多地带着技术上的问题参加比赛,对心理能力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心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是建立在体能、技能等竞技能力基础上的。因此,既然比赛代替不了体能、技能等竞技能力训练,比赛也就代替不了心理能力的训练。

2.5 比赛也不能代替战术能力的训练提高

战术能力,即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水平,战胜对手的谋略和行为方式。战术能力的高低是建立在体能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智力等竞技能力高低之上的。而这些竞技能力的形成、发展、提高主要依靠长期的、系统的、有步骤的训练来实现的,前文已简要分析到这是通过比赛很难甚至无法取得的,无法代替的。就拿战术能力占总的竞技能力比重较大的技能类运动项目足球为例,某一战术方案的形成、巩固和采用,就必须建立在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因素的基础之上。某项动作技术也是建立在体能能力高低的基础,体能达不到技术所需的水平,技术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比赛中我们经常见到某场足球比赛,上半场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技战术采用得心应手,而下半场体力(耐力)等明显下降,技术明显变形,战术采用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败下阵来。这是体能不足或体能下降的常见现象。而体能的改善和发展提高只能主要依靠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实现。

另外,各种战术方案形成、掌握、巩固和提高,都必须通过长期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训练过程才能取得的。这不是通过一年中增加十场八场的比赛所能形成、所能实现的。

因此,比赛虽然是获得战术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技能类运动项目中对竞技能力水平的高低占有更大的比重和影响,运动员许多比赛能力、应变能力、战术方案、战术能力等又是平常训练中难于预测、设计、实施和获得的。然而,许多决定战术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制胜因素,如体能、技能、心理等单靠比赛是不能解决的,也是比赛无法代替的。

3 优秀运动员应有选择地参加各项比赛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是由体能、技能、心理、战术、智力等各项技能力因素综合而成。因此有人把竞技能力水平通俗地比喻为“力量+技术”,这种提法未免过于简单化,片面,但这是具有有一定道理的。技术动作、心理能力、战术等能力的提高幅度发展潜力就要大得多,就要活跃的多。正因为如此,体能能力对竞技能力、运动成绩的发展提高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正因为如此,体能能力对竞技能力、运动成绩的发展提高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各项体能类运动项目(田径、游泳、速滑、举重、自行车等项目)中更是如此。因此,要集中精力和时间抓好体能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而体能能力提高主要是通过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来获得、并非主要靠比赛来获得、故比赛不能代替训练。像刘翔这种技能能力、心理能力、战术能力、比赛发挥能力很全面、很稳定的田径比赛沙场上的优秀运动员,只要把主要精力、大部分时间放在体能训练上,放在超量恢复上。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河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员;竞赛心理

引言

竞技运动比赛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而竞赛心理在“不确定性”中占很重要一部分,竞赛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竞争心理,是运动员正常发挥技战术及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现代竞技健美操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竞技科学化的推进,运动员技能水平越来越高,故运动员在竞技中心理素质对竞技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参加河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的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队运动员。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表格80份,回收有效表格76份,有效率95%,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

2文献资料法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这些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3访问调查法通过日常训练中的接触以及在运动员比赛后进行调查、访问。

2 结果与分析

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队运动员的比赛临场心理应激状态的基本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相应统计结果见表1到表3。

1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因素

1运动训练特点

多数普通高校因为受经济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长期系统训练,只能根据比赛需要临时组队,训练周期短,经常出现重技术、战术及体能的训练,轻心理训练等〔1〕。学生平时以学习为主,在训练和学习冲突时,大多数队员会选择学习而放弃训练,造成训练出勤率低,训练计划不能实施,特别是集体项目的配合会受到严重影响。使部分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精力分散,专项能力上不去。同时,他们平时比赛的机会少,运动员不能找到激烈比赛的心理感觉。

2与运动员自身的个性、气质有关

运动员的个性决定着其本人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2〕。个性心理和自身气质良好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抗干扰能力、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自控能力都较强,受到以前比赛失败经历的影响较小,在每次比赛前都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充满自信,沉着冷静地面对比赛。反之,一个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和自身气质较差的话,他在比赛中的抗干扰能力就会很差,容易受到比赛环境的影响,结果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

3与运动员以前的比赛经验有关

多数普通高校的运动员在赛前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比赛,缺乏比赛的经验,在第一次比赛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3〕。也有一些运动员以前参加过比赛,但是这些运动员在以往的比赛中出现过紧张和焦虑等现象,所以到比赛时会产生恐惧感,出现了“比赛焦虑”,从而影响其比赛。

4与运动员的比赛动机有关

比赛动机是指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通过努力可实现的行为倾向。比赛动机是一把双刃剑,适宜的比赛动机可以激发运动员全力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从而创造好的比赛成绩;反之,不好的比赛动机则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挥,使比赛结果朝着自己意愿的反面发展。

5与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有关

大多数普通高校运动员在赛前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没有合理地分析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对手实力,一心想着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中总是担心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心理压力过大,比赛中遇到挫折就会产生紧张心理,出现焦躁情绪,不能冷静地分析对手和对手的策略,结果导致自己的竞技水平不能很好地发挥。

6与运动员平时的心理训练和比赛环境有关

普通高校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制约了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普通高校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往往重技术轻心理。在平时训练过程当中,周围的观众少,气氛单调,但是到了正式比赛,比赛规模的大小、比赛的激烈程度、场外的观众气氛等因素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使运动员产生紧张、害怕、恐惧心理,有的运动员甚至会出现行为忙乱、烦躁易怒、尿频、灵活性和协调性降低等不良心理反应。

此外,除了以上几种因素之外,诸如比赛对手的实力、教练员在比赛中的战术安排、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状况、比赛时的气候环境等都会对运动员的比赛心理产生影响,也值得注意。

2普通高校运动员心理状态分类及行为特点

1正常型心理

这一类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状态较好,情绪比较稳定,在比赛中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不容易受到对手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够合理地处理比赛中的不良因素。这一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2非正常型

笔者从心理学原理分析认为,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在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中不断深化和发展〔4〕。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非常复杂,比赛中的心理障碍也有多种表现,其中较为明显的有以下几种:

1紧张心理

紧张心理在普通运动员中最为普遍,甚至会出现在比赛前几天。其行为特点表现为睡不着觉、吃饭没胃口、做事无条理,在比赛过程中甚至会出现头脑空白、肌肉紧张、动作变形,更严重者心率加速,尿频尿急。

2恐惧心理

这种心态出现在对手实力水平过高,或者自身过分夸大对手实力时更容易出现。其行为特点表现为:不敢做热身活动,不敢去看队友比赛,心慌、面部发白、两腿发软,比赛中信心不足。

3自我怀疑

比赛来临时,消极的语言多于积极的语言,认为自己不如对手,没有信心去面对对手,或者是力求自己在技术等各方面做到完美才放心。其行为特点表现为:畏首畏尾,比赛一直处于自我抑制状态,遇到场地、环境或是条件等不适,就会变得慌乱无助,左顾右盼,更有甚者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会从心理上放弃比赛,不愿再去拼斗,只想着比赛赶紧结束,自己逃离比赛。

4盲目自信

这种状态一般出现在暂时领先或是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必然迁移到此次比赛中。在面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不以为意,甚至藐视对方,自己感觉比赛没有意义。其行为特点表现为:防守能力下降,不想困难,不多考虑对策,集体配合项目中喜欢突出“个人主义”,不愿与队友配合,最终导致自乱阵脚。

5焦虑

担心自己的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怕有负众望,遇到身体稍有不适就觉得没有指望了。抽签编排在强组时觉得没信心,安排在弱组时又怕发挥不出水平,顾虑重重〔5〕。行为特点:坐立不安或精神萎靡,思想纷乱,情绪变化大,运动意识表象模糊,注意力不集中,不知如何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甚至出现呼吸不匀、掌心出汗、不敢竞争、消极比赛。

6放弃自我

当对手的水平远远高于自己,认为反正拿不到名次了,把获得健美操比赛名次看得高于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不再去争取更好的结果,认为自己象征性地完成比赛即可。行为特点:比赛时懒懒散散,不愿同对手拼斗,盼望比赛快快结束,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心态。

3建议和对策

1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作为大学统招生,智商较高,思维敏捷,知识面较广,分析和理解以及阅读比赛的能力也比较强,必须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增加技战术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现场的自我分析,充分利用他们对健美操比赛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迅速转化成健美操比赛的行为能力。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名优秀的健美操运动员,要了解自己,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要能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对手的能力,设法了解对方运动员尤其是对方教练的性格特点,以及惯用的战术特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自己的对手,找到对手的弱点,在赛场上避其长而攻其短,才能够战胜对手。

3情感共鸣、灵犀自通

平时在训练以及生活中要多与教练员做情感沟通和心理交流,建立同甘共苦、友善民主的师生关系,使队员和教练员达到有心灵交流的共鸣感,这样一来,教练每一个情感的变化和战术思想就能让运动员快速地心领神会以及引起强烈反应,从而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

4共建目标、树立信心

目标是心理定向的标杆。如果一名运动员不带着自己的目标去参加比赛,那么他定然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在比赛前,教练员一定要与运动员一起讨论共同制定合理的比赛目标,建立自信心,相信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5模拟实战、心理适应

现在很多的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员,并非他们的竞技能力不够,而是平时很少有实战的机会,更没有参加正式比赛的经验,所以一到正式的比赛现场就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出现如紧张、心跳加快、头脑空白等一系列现象,最终影响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所以在赛前的训练过程中要针对比赛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来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增强队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3小结

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高校运动员在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慢慢变小,一场比赛最终的结果,已经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才能体现运动员的完美,在竞技场上充分展现他们的魅力。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能够使运动员有效地自我控制,战胜比赛的不良干扰,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同时,心理素质训练水平的提高,也能促进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实践表明,心理因素已经成为现代普通高校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内因,培养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争取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庄容高校普通运动员比赛中不良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03):80-8

〔2〕杨定洲对比赛阶段运动员不良心理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6):26-28

〔3〕王开永,章洁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临场不良心理表现及调节方法〔J〕体育师友,2008(2):76-77

〔4〕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1-28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现状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46-03

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技艺展示舞台,是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随着技能竞赛的常态化,竞赛的范围越来越广,竞赛的项目越来越细,竞赛的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通过技能竞赛的开展,引导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促进了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技能教学质量。

技能竞赛是观念、技术、人才、经济的竞争,由于各个参赛学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办学条件的悬殊不均、专业师资队伍技能水平的差距等,在技能竞赛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对竞赛的组织和训练带来了负面影响,是技能竞赛中的不利因素。基于多年参与技能竞赛的实践,笔者现分析和梳理竞赛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现状分析

(一)常规教学与竞赛训练的“双轨制”现象

技能竞赛的宗旨是参赛学校之间的“参与、交流、竞技、提高”,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当前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很多学校的竞赛训练与常规教学是分割管理,实行“双轨制”模式。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技能竞赛项目及要求与国家指导性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相比有偏差;二是技能竞赛项目及要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相比有偏差;三是技能竞赛要求与常规教学的要求不完全一致,技能竞赛的标准高于常规教学的标准。

指导性教学计划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训练都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工作,尽管宗旨和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三者具体的实施要求不同,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工作,必然会采取不同教学策略。于是,许多学校为了突出技能竞赛训练、提高竞赛成绩,购置竞赛专用设备,对参赛选手另起炉灶,进行专项训练,并将竞赛训练内容、竞赛人员安排、竞赛训练设备与常规教学内容、常规教学人员、常规教学设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割管理。这就必然使得竞赛训练与技能教学形成“双轨制”,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也加重了参赛学校的负担。

(二)教学资源使用的不均衡现象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使用不均衡主要因为竞赛训练与常规教学采取了分割管理,使得许多学校受资金、设备和师资资源的限制,将最先进教学设备用于竞赛训练,用最优秀的专业教师专门指导参赛学生。这就必然导致少数参赛学生占用了学校的最优质资源(设备和专业教师),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只能用少部分资源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使用不匹配、不均衡。

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情况更为严重,专业教师和教学设备总量本身就不足,根本不能同时满足竞赛训练与技能教学的需要。但是为了参加竞赛,学校只能将仅有的教学资源给少部分参赛学生使用,这就严重影响了常规教学,使得大部分学生技能教学的训练工位不够、教学时数不足。另外,有些用于竞赛的设备并不适用于常规教学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连续参赛,每年的竞赛设备更新都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这样必然会导致参赛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降低。

(三)易导致中职学校培养出技能偏才

当前,有些中职学校在技能竞赛获奖的荣誉驱动下,育人模式出现了“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学校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专门用于技能竞赛选手的训练,从入校开始就选拔和培养参赛“苗子”,开设“技能竞赛奥赛班”、“应赛班”和“竞赛训练班”等,即采用“技能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以技能竞赛为目标,以技能水平的高低来检测教育结果。由于训练内容单一、针对性强,仅局限于技能竞赛项目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这种做法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如限制了选手能力的充分发挥,使得选手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这种做法也偏离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现了“技能偏才、怪才”。“技能偏才”尽管技能水平较高,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面窄,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这类学生面对的就业岗位少、就业面狭窄,难以应对日后职业岗位的流动和变化,也即影响了竞赛选手未来的职业生涯,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不对称”现象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性

公正、公平是技能竞赛的基本原则,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是所有参赛人员平等参加竞赛的集中体现。公正、公平体现在技能竞赛的方方面面,贯串于技能竞赛的全过程,是举办和谐竞赛的前提条件。

由于参赛学校覆盖面大、参赛人员多、参赛项目广,在组织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对称”现象并影响着竞赛的公平、公正性。一是由于竞赛设备通常是大赛指定商家、指定品牌、指定型号,采用“一口价”的形式,价格普遍较高,在设备采购中只能采用单一来源的设备。这就为学校低价购置设备增添了很多困难,同时为商家高价出售增加了砝码,这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无疑是一种负担。有的学校常常由于资金缺乏,购买设备困难,无法参加竞赛,使得选手失去了参赛机会。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参赛学校是不公平的,对参赛选手也是不公平的。二是在竞赛中,有的学校既是承办学校又是参赛学校,比其他参赛学校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比赛前获取了竞赛设备、竞赛场地、竞赛备料等与竞赛相关的信息,使得承办学校与其他参赛学校在信息上出现严重“不对称”现象。特别是连续承办多届竞赛的学校,其竞赛选手对于竞赛设备、竞赛场地、竞赛环境的熟悉程度及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些必然会导致竞赛的不公平性。还有个别承办学校利用竞赛中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出了不规范行为,这就直接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性,影响了其他参赛单位的积极性。

建议

(一)建立“教赛”常态管理和选手选拔机制

要解决教学与训练的“双轨制”现象,必须建立“教赛”常态管理和选手选拔机制,即赛学结合,学练一体,在同一个时间和同一个空间共同完成竞赛和教学训练任务,使得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共存共融,不分彼此,促进教学质量和技能竞赛成绩的双丰收。

技能竞赛是中职学校教学活动的一种延续,是教学成果的综合展示。离开常规教学谈技能竞赛缺乏系统性,离开技能竞赛谈常规教学又缺乏竞争性,竞赛成绩的背后需要良好的常规教学做基础,需要不懈的日常努力。应通过建立教学与竞赛常态管理机制,将竞赛的选拔机制融入学校教学改革中,将竞赛的标准融入到学校专业建设中,将竞赛的项目融入到教学训练中,将竞赛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技能竞赛调节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转变中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真正体现技能竞赛所倡导的“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知、以赛促建”的宗旨。同时,通过专业建设为技能竞赛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通过课程改革为技能竞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的优秀选手,将竞赛机制引入到常规教学中,使竞争意识融入到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在教学中包含竞赛,在竞赛中体现教学,形成名副其实的“教赛一体化”。

(二)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

解决教学资源使用“不均衡”现象,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教赛一体化”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师资源,缓解教学资源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企业或社会各种资源为中职生技能训练提供支持和服务。

校企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中职学校技能竞赛是一个成就人才、发现人才的过程,应通过技能竞赛为企业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为校企合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其目的就是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中职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发挥企业的设备和人才优势,为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其也是中职学校和生产企业合作的桥梁和有效载体。

政府应给予企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和吸纳中职学校竞赛选手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增强选手对生产过程的感知,提高选手对技能竞赛项目的认知。中职学校要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动向,主动与地方企业联系加强合作,广泛听取企业对实训基地提出的建议,与企业共建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吸纳地方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技能竞赛方案的制定、选手的选拔、训练的指导、竞赛对策的研究,共同分享技能竞赛的成果。要通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精心传授和指导,不断提升参赛选手技能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推动中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建立参赛选手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总理在湖北思远信息技术培训学院考察时勉励学生们既要学知识,又要学技能;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既要学会生存,又要懂得做人。在对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和训练过程中,应全面体现温总理的讲话精神。从参赛角度来看,选手的成绩不仅受技能操作水平的影响,更多的还受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素质、个人心理素质及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影响。因此,建立中职学校参赛选手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重视选手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掌握技能的操作与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技能操作的掌握是以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技能操作的深度掌握,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技能竞赛选手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注重选手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充分说明国家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内容。针对技能竞赛的参赛选手,更有必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解压,应针对不同的选手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引导和心理互动,以缓解、减轻选手的心理压力,消除选手的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增强竞赛选手的勇气和自信心,确保选手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使得参赛选手在竞赛中控制好比赛节奏,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序而沉稳地完成每一个项目和动作,不到竞赛结束,绝不轻言放弃,培养选手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

培养选手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团队中成员之间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团队协作不仅要强调个人的成果,更多的是突出团队的整体业绩。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技能竞赛的开展,在近几年中,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在项目设置上越来越体现企业的生产实践,反映现代大工业、大企业的发展,并更加着重于装配制造、设备安装等行业的发展,设置了团体竞赛项目,突出了团队合作的理念。中职学校应将企业文化、团队意识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和竞赛训练中,努力培养选手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选手的职业素质和“三创”能力 职业素质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中职学校要重视参赛选手的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将创新、创业、创优教育纳入竞赛训练中,激发选手的创新能力,关注选手的个性发展,培育选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按照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培养参赛选手的职业认同感、忠诚度、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加大对选手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规范等素质的教育,使竞赛选手不仅能够适应当前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还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革,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技能竞赛的赛点承办轮换或第三方承办机制

建立技能竞赛的赛点承办轮换或第三方承办机制,可以为中职学校提供均等的承办竞赛的机会,从而调动所有中职学校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减少竞赛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规范现象,改变承办学校的选手对于场地、设备和环境的客观存在的优越性,避免或者减少技能竞赛中的“不对称”现象,最大限度地确保技能竞赛的公平与公正,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技氛围。

竞赛的轮流承办能够为更多中职学校提供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能够成为承办竞赛,或者成功承办技能竞赛是学校的一种荣誉,更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通过举办技能竞赛能够争取专项资金,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校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学校知名度,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可以说,技能竞赛是中职学校竞技“奥运会”,是选手之间技能的大比拼。竞赛承办的轮流制能够增加中职学校和选手对技能竞赛在精神层面的深度理解,弘扬大练技能和勇于拼搏的比拼精神,有利于中职学校展示风采和树立形象,有利于选手展示最佳竞技状态和发挥最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及其发展[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22).

[2]吴承霞,马哲.以技能竞赛引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教育(下旬),2010(4).

[3]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203.

[4]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87-88.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6

技能大赛今天就要闭幕了。这次大赛举办得很成功,3千多名师生同台竞技,参加了10个赛项70个竞赛项目,创造了我省技能大赛的最新记录,广大师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娴熟的技能和奋发拼搏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比赛闭幕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比赛闭幕致辞1

伴随着领导的期望满载激情与梦想的之旅,公司20年员工职业技能大赛胜利闭幕了!在这里,我代表公司和大赛组委会,向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承办大赛的相关单位及在大赛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技能大赛是对员工培训效果和技能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公司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大赛,规模之大、项目之多、覆盖面之广、规格之高,在吉林油田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大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与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一是主办部门精心谋划,统筹实施。为办好这次大赛,培训部门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岗位需要和员工需求设计比赛方案和比赛项目,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确定技术文件和比赛规则,深入各个赛场检查指导工作,做到统一指挥、协调有序;二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通力合作。各部门根据大赛需要,纷纷在比赛设施、会务准备、宣传报道及安全保卫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确保大赛高效运行;三是承办单位认真筹备、服务到位。各承办单位从大局出发,科学合理布置场地,认真选拔工作人员,为大赛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了安全、和谐的竞赛环境;四是各参赛单位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几个月来,参赛单位从主要领导、培训管理人员到广大员工都表现了极大热情,体现了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公司上下呈现出热烈祥和的比赛氛围;五是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秉公执法、公正裁决,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强保障;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广大参赛选手在赛场上克服重重困难,勇攀技术高峰,体现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真正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石油工人为油大干的信心和动力!可以说,这次大赛是一次充满特色的大赛、一次高水平的大赛、一次成功的大赛!它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大赛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你们是这次技能大赛的闪光点。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你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成果,是你们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回报,更是你们迈向新目标的又一起点,希望你们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同时也希望广大员工以获奖选手为榜样,立足岗位,勤于操练,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争取早日步入先进行列;希望各单位更加注重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带徒和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打造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希望大赛组委会、主办部门和各单位要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拓宽和深化大赛功能,巩固和扩大竞赛成果,真正使公司职业技能竞赛成为员工工学结合的平台、技能展示的平台、技术交流的平台,努力开创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推动公司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公司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公司要实现“681”发展目标,需要一支高层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做支撑,更需要一支技艺精湛、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大力实施“操作技能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员工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要深入持久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和技能层次;要通过不断完善岗位培训、技术比武、选拔使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技术型、知识型和创新型员工,为公司实现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让我们乘着这次员工技能大赛的东风,秉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在公司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的事业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比赛闭幕致辞2同志们:

中国铁通首届职工岗位技能大赛光缆接续的比赛历时三天,经过参赛选手、裁判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比赛是公司成立以来层次最高、发动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职工岗位技能竞赛。大赛竞争激烈,60名参赛选手尽展技艺,裁判们公平公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一次成功的竞赛,高技能的竞赛。通过大赛,涌现出了一大批素质过硬、技艺高超的技术状元、标兵和能手,充分展现了广大员工敬业爱岗,苦练技术的精神风貌,同时标志着公司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大赛得到了国资委、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亲临大赛开幕式,对这次技能大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赛还引起了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等15家媒体对大赛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这次大赛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大赛组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比赛的总体部署和具体方案。光缆接续赛区四川分公司对这次承办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和几个具体工作实施部门,配备了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认真扎实的工作,为技能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优质的服务,保证了技能大赛活动的圆满完成。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赛精彩的开幕式,给所有到会人员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

二是部署周密,措施得力,准备充分。为把这次大赛办成一次高标准、高水平的赛事,大赛组委会和光缆接续赛区筹备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明确有关事项,进行责任分工。从大赛方案的酝酿到实施计划的制定、文件的起草、下发,从比赛经费到比赛场地、比赛标准的落实,整个大赛做到了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诸项实施、逐个落实。特别是大赛组委会有关领导和四川分公司的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大赛筹备工作准备情况汇报,并对理论和实作考试场地、开幕式会场布置、会务接待、参赛选手食宿、比赛设备及赛事日程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公司领导及网运部工作人员还到承办单位全面检查大赛准备工作,保证了大赛的顺利进行。

三是竞赛程序严密,做到了公平公正。为了确保大赛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大赛组委会专门抽调技术熟练的资深人员担任本次大赛的评判工作。组委会制定了严格的《裁判员工作守则》、《参赛队员守则》、《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为防止泄密,理论试题由裁判组组长单独出题组卷,并于考前三天印刷密封;故障设置出题人员进行全封闭出题,保证与参赛选手绝对隔绝。理论和实作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理论考试座位号和实作出场秩序实行抽签确定,每个项目自始至终都是同一裁判组裁决,确保同一项目判罚尺度一致、评判标准统一,避免了因裁判不同而造成不公的现象。整个大赛程序严密,合乎规范,做到了客观、公平、公正。

四是各参赛队既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又以比武交友、相互学习、提高技能的心态参赛,充分体现了中国铁通员工良好的团队精神。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分公司的60名参赛选手参赛,各路选手都是经过市、省两级选拔,有的省分公司还专门对参赛队员进行了封闭式集训,可谓是高手云集。为了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很多队员到达比赛地的当晚,不顾旅途疲劳,连夜复习理论到夜里一点多,有的队员克服身体不适,积极备战,有的队员信心十足地说,我们有备而来,力争夺魁。本次大赛还达到了“比武交友,互相学习,提高技能”目的。实作比赛时,内蒙分公司仪表损坏,海南分公司选手立即帮助修复,并主动提出将自己的仪表借给内蒙分公司使用;甘肃分公司仪表在路途上损坏,四川分公司将自己的仪表先让甘肃分公司使用,体现了良好的互助协作意识。队员们坦然面对比赛,在比赛间隙互相请教、相互学习,提升了竞赛的层次,深化了竞赛的意义,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精神。本次大赛实作比赛时遭遇大雨,裁判们始终尽职尽责,比赛场地积水较深,裁判的裤脚和鞋全被浸湿,一天下来,脚被泡肿了,但各位裁判丝毫不受影响,白天站立12个小时,晚上还要牺牲休息时间对当天比赛进行认真评判。

通过这次大赛,不仅营造了学技术、练硬功的浓厚氛围,而且为公司培养造就了一批岗位技能人才,同时为广大员工提供了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为广大一线员工、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了新的途径。

中国铁通首届职工技能大赛光缆接续赛区的比赛就要结束了,各位参赛选手回去后,要将在这次大赛中学到的技能和竞赛精神带回去,以这次技能大赛为契机,在公司掀起学技术、练硬功的热潮。

一是希望获奖选手再接再厉,继续提高,做好“传帮带”。这次大赛取胜不等于是长胜将军,一时成绩的取得相对容易,但要保持成绩并继续提高则需要进一步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各位选手要立足本岗位刻苦钻研、苦练硬功,不断加强学习,带好周边的同事,做好传帮带,当好“小老师”。技术技能的提高不在于一两次比赛,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发挥带头作用,以自身素质的提高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志,使自己所在班组、车间或部门成为学习型组织,人人争当技术骨干,是公司的技术状元、标兵、能手越来越多,把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希望获奖单位在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上创出好经验,推动公司三年发展战略的实施。公司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公司要兴起一种学技术光荣的好风气,营造一个全员钻业务、全员大练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高、技能强的员工队伍。各单位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抓出成效。特别是获奖单位要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要创出好的经验,以大赛为契机,更加关心、重视一线员工的岗位练兵活动,着力提高一线员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学业务、学技术的积极性,为实现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和经营、改革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三是希望各级组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向技术岗位和业务技术过硬的一线员工倾斜。按照大赛?通知?文件要求,对获得“中国铁通技术能手”称号以上的选手,按照有关规定和资格标准,经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审定,在评定职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上对获奖选手优先考虑,优先晋升技术职务资格,优先参加省分公司和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党政工团各级组织要切实关心技术员工,特别是获奖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各省分公司要制定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继续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要把开展全员业务技能学习和比赛纳入本单位目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全员业务技能学习和比赛,培养出一批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同志们,中国铁通首届职工岗位技能大赛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开展全员岗位练兵,人人争当技术状元、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的帷幕已经拉开。让我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铁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奋斗!

比赛闭幕致辞3第届“x”篮球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今天就要结束了,现在,我代表党委和领导对第届“x”篮球赛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所有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及大赛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总的看,我认为这次篮球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积极参与。此次比赛是在面临编制调整改革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政治工作中的一项大事。在目前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党委决定拿出一定经费,可见库党委、领导对组织这次比赛活动的重视。比赛中,主任和我每场比赛都到现场进行观看,特别是各单位领导,有的既当教练员也当运动员、既当领队又当啦啦队、既场外谋划又上阵冲锋。刚才,机关联队和保管联队进行的比赛,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二、计划严密,组织得力。为把这届篮球赛组织好,政治处专门召开了协调会议,组织成立了第届“x”篮球赛组委会,对场地布置、器材配置、赛程设置、代表队和裁判员的组成,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合理计划,周密安排,每件事都列有计划并具体落实到人,保证了每一场比赛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三、作风顽强,素质过硬。通过这次“x”篮球赛,充分体现了我库广大官兵、职工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作风。几场比赛,所有运动员都表现了顽强的作风,大家不怕流血,不怕流汗,打出了真实的技术,打出了真正的友谊,打出了真正的风格;裁判能够公平裁决,公正执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官兵的应有素质。同时,各单位都组织了“啦啦队”,为场上的运动员加油鼓劲,充分体现了官兵良好的精神风貌,达到了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团结的效果。

同志们,本次比赛活动,充分发挥了文化工作的功能效益,体现了政治工作应有的目的性,达到了文化工作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的目的。今后,希望我们的文化活动更注重与重要节日相结合、与重大事件相结合、与阶段性重点工作相结合、与培育官兵的团队精神相结合、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相结合,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以此为载体,为把我们建设推上新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比赛闭幕致辞4同志们、朋友们:

为期三天的第六届”劳动人事杯”篮球赛,经过主办单位和全体运动员、裁判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完成比赛任务,即将圆满结束了。本届比赛运动员努力拼搏,观众文明助阵,裁判公平判罚,赛出了成绩、塞出了水平,比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展示了自治州劳动人事系统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代表组委会向取得优异成绩的代表队和队员表示祝贺!向所有的参赛的代表队和运动员表示问候!

在机关干部职工中开展群众性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深入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而且对于丰富干部职工生活,加强劳动人事系统的内部交流,增强单位凝聚力,增强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六届篮球比赛,劳动人事系统各部门之间切磋了竞技,联系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丰富了生活,增强了体质,陶冶了情操,实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并在全州各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赢得各界的好评,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争取把劳动人事系统的篮球赛办成全流的竞技赛式。希望同志们把获得成绩的喜悦化为投身于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巨大热情和实际行动,以运动会为契机,发扬团结协作、务实开拓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创业、锐意创新的工作作风,培养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营造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届篮球赛纳斯县在场地的准备、裁判的组织、比赛秩序的编排、成绩的记录和公布等方面做了扎实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本届比赛顺利进行。最后,我代表组委会向斯县党委、人民政府,向积极承办这次比赛的斯县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向所有协助单位以及所有参会的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宣布:第六届““劳动人事杯””篮球赛闭幕!

比赛闭幕致辞5各位老师,同学们:

学校历时3个月的第三届科技节胜利完成了组委会提出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为本届科技节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辅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积极支持和热心参与本届科技节的各位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表示诚挚的谢意;对在本届科技节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届科技节以“科技就在我身边”为主题,活动既有技能的展示,也有思想的翱翔,还有诗意的飞扬;在启迪思维能力、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届科技节的活动既保留着征集科技创意、撰写科学论文等传统项目,也创造性的举办了“生态与环境摄影大赛”,时间胶囊物品征集等活动,从而使同学们的素质得到拓展,个性得到张扬,激-情得到释放。整个科技节期间,共收到科技小论文100篇,“生态与环境”摄影作品81幅,科技小制作8件,电脑作品11件,科技手抄报37份,征集时间胶囊物品——五年后科技展望111份。其中有93件作品,120人次在本届科技节获奖。通过举办科技节,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同学们观察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发明的能力。

同学们,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依赖于创新。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经济总量增加很快,综合国力得到很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在高技术领域中属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多,在经济发展中高附值的产品不多,在国际市场上尽管中国的产品很多,但多位资源消耗型的,很多产品我们只能获得一点加工费。如果长期如此,中国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真正强大,就不能摆脱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制约。所以国家强调创新,强调-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不能提出问题,不能打破常规,没有创新精神就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有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大型演讲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问题价值60亿元人民币。上海一个中学生就开车时紧急情况下人们脚踩煞车往往容易错踩油门而出现问题,提出在油门上加上一个紧急制动传感器以免灾难的发生,这个设想的潜在市场价值达到60亿元人民币。

我们学校举办科技节的目的,就是希望激发同学们创造才能和创新欲望,充分展示同学们的创造成果,让大家充分意识和感受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希望以此来培养同学们创新的习惯和品格,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品质的人才,为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的振兴播种希望。也许未来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具有创新才能的劳动者就在我们中间。同学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我们这些年青人,你们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我希望北师大株洲附校的学子们不要辜负现在的大好时光,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寻找机会发展自己,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老师们、同学们,科技节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校科技活动的终结,我在此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科技辅导员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学校科技活动的各项组织指导工作;二是希望不断拓展科技活项目,更新科技活动内容,使活动既具科学性又富有创造性;三是希望在科技活动成果上取得更大突破,争取在全盛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与科学论文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三届科技节将成为北师大株洲附校历史上的一页,但广大科技爱好者探索科学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追求科技进步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滞。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7

国际标准舞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体育竞技性和艺术表现力。在运动员展示熟练精湛的舞蹈动作的同时还要向观众展现更美的内在气质和优雅的艺术内涵。在比赛、表演、训练中不仅是对身体的训练,而且也是对心理的训练,其中心理活动对人的身体活动起着调节和主导作用。因国际标准舞的体育竞技性,各类比赛中选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于经验不足或是第一次参加比赛的选手,比赛时会更加紧张,此时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调控作用尤为重要。

心理调控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焦虑心理施加心理训练,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形成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素质[1],从而提高优秀国际标准舞运动员的表现力。自20世纪80年代国际标准舞传入我国至今各种,体育舞蹈迅速发展。随着运动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竞技越激烈,国标舞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距不断缩小,表现力相对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就越大,在某种情况下,还会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心理素质是培养和提高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关键,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当条件下,运动员心理素质对胜负结果的重要性也就显得更加突出。

二、国际标准舞竞赛选手赛前焦虑心理状态的产生与表现

由于每个运动员对比赛的态度、认识以及准备情况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出现了赛前的各种不同状态[2]赛前的过激状态:主要指的是运动员赛前的国度兴奋。过度兴奋会消耗不少的能量和体力。表现出如呼吸短促,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虽然对比赛抱有相当的信心,体力也充足,但是比赛中会呈现动作僵硬,技术变形的情况,进而导致比赛失准。赛前消沉状态:主要体现为运动员的情绪低落,体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这会严重影响比赛发挥水平。赛前盲目自信状态: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对比赛的难度估计不足,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其他选手难以超越自己,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反应迟钝,在面对困难时产生消极态度。

(一)国标选手竞赛时产生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我国国际标准舞选手以及相关教练访谈可以得知,造成选手情绪焦虑因素的几个方面主要是:比赛环境、教练、竞争对手、舞伴、运动技术技能和各种赛前的突发事件。

比赛临场的环境会使选手心理产生重大变化,比如整个赛场的气氛、对手的表现情况、赛场音乐以及观众的情绪等都会对选手心理带来重要的变化。选手由于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心理发生较大波动,进而导致比赛发挥失常;对竞争对手的预估。在赛场上,如果遇到水平较低或一般的对手时,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认为自己能够轻松击败对手,所以不能够产生较为积极的能量;在遇到高水准对手的时候,选手容易产生不自信、斗志低落、情绪紧张等各种心态。舞伴在赛前的表现对选手的影响更为深刻和直接;体育舞蹈竞赛实质是选手自身与舞伴共同完成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所以,与舞伴之间的配合是否和谐、默契也会对选手心理带来诸多影响。当双方技术水平不同步时不仅会影响双发正常发挥还会产生摩擦与矛盾,使舞伴之间产生消极退缩的情绪。

运动技术机能是选手最终获胜的根本,是能够完成挑战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会导致技术发挥失常,此时对选手心理带来挑战,容易导致选手难以把精力集中到整套动作中,导致比赛时忘记动作。赛前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料的,在赛前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一些事先未能想到的事件,即便是衣服、鞋子等方面的问题都会给选手带来心理影响。

三、最佳竞技状态的构成与焦虑调控训练

(一)国标选手最佳竞技状态的构成

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时所处的状态也就是最佳的竞技状态。主要体现在运动员拥有良好的竞技心态,对比赛难度有充分的认知,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比赛前能够全神贯注,有高昂的斗志和创造力,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比赛。

(二)心理焦虑调控训练

心理训练其目的是调控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的焦虑心理,增强运动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使运动员能够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达到舞蹈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以此实现高水平的发挥,感染观众、得到裁判最佳裁定并且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心理焦虑调控训练要根据不同选手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需要充分结合各项因素,紧密结合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3]。Wang,C.K.认为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并且他认为在心理素质训练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4]。因此,如何对国际标准舞运动员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心理训练,并且保证运动员在比赛时能够充分发挥技术水平与身体潜力,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这已成为广大国际标准舞教练员、运动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三)运动焦虑调控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教练员在进行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的同时,需对运动员安排科学的、系统的心理训练。结合体育舞蹈项目的特征做出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训练,促使运动员能够逐渐锻炼和完善心理素质,逐步形成该项目所需的优异的心理特征,让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状态。

1、表象训练方法。表象训练方法就是让选手经常观看优秀运动员比赛视频。然后录下他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对照,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技术印象,主要目的是让选手能够逐渐形成整套动作思维。并逐渐在此基础上完成和提升,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等;这样不但能够暂时节约体力,更为重要的是让选手能够对技术动作更加熟练。比如在比赛之前让选手观看表现完美的动作,能够增加选手自信心,提升获胜机会。

2、颈、肩、肌肉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能够促使运动员释放情绪、缓解疲劳,这对运动员的比赛过程影响较大。放松训练是各种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进行放松训练才能够让训练达到预期效果,放松训练能够在身心上解除运动员的紧张状态。

3、干扰适应法。采用模拟训练对选手进行训练,模拟实战演练,适应赛场气氛。如不同环境场地的训练;不同灯光下的训练;在每次训练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训练时长;可以营造具有较强比赛氛围的环境进行训练,采用竞赛制的训练方法;让运动员参加各种对抗赛或是友谊赛等,让选手消除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

4、教练员对选手心理状态的调节。教练员在赛前,必须要对自我的情绪进行严格控制,用自身的镇定自若的情绪去影响运动员的心态,对运动员进行积极的鼓励。并且,可以暂时安排一些与竞赛无关的活动,让选手尽量避开紧张的气氛,这样能让选手们在临赛时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8

一、主要做法

1、机构健全,形成行政主导、工会牵头、部门协调、企业积极参与的竞赛新格局。公司成立了“云铜集团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分管生产的副总和分管劳动竞赛的工会主席任副主任,集团机关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科技部、安全环保部等相关部室领导为相关成员,负责全集团竞赛活动的总体策划、整体推进与项目审批。组委会下设竞赛办公室(设在集团工会),负责公司竞赛活动方案起草、具体实施和竞赛工作的日常协调、事务处理;各二级企业也相继建立了竞赛组织机构、制定了操作程序,从宣传发动、选手报名、场地准备、赛务安排、人员组织等各个环节,都致力于流程的常态化、机制化和规范化,保障了赛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2、三级赛制,确保了集团职工技能竞赛开展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云铜集团职工技能竞赛组织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集团竞赛组委会直接组织的部级、省部级一类竞赛,例如中铝杯全国技能大赛,云南省省级技能大赛。二是由集团各二级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在本系统内组织的集团级二类竞赛。三是各二级或三级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三类竞赛。云铜集团每年开展省部级一类竞赛1—3项,各企业开展二类、三类竞赛工种在50个以上,每年参加各工种比赛培训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人,形成了群众性的学习竞赛热潮。

3、以赛代训,全面促进职工队伍技能素质整体提升。集团每年根据不同的大赛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确保每年职工参与面、培训面、培训方式实现新突破,2006年以来,集团每年职工培训数量在4000人次以上,职工队伍专业技能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4、有效激励,助推技能大赛全面深入开展。一是逐渐把技能大赛打造成为职工破格选才、快速出才、竞赛成才的大通道。大赛能够授予各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能参与五一劳动奖章评选,能够获得职业资格的晋升等等,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大赛的热情。二是为进一步提高竞赛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设立大赛组织奖、先进集体和个人等多种奖项,对二级单位开展技能大赛给予适当资金支持等等,促进了各单位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三是开展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创建活动,进一步延伸广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的工作手臂。

二、取得的成效

8年来,共承办了16个工种的省级职工技能大赛,产生了16个省级技术状元、144名省级技术能手,在云南省属企业中名列前茅。2012年9月,集团成功承办了“中国铝业杯”第六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污酸处理工实际操作考核竞赛,云铜集团六名参赛选手包揽前6名,并取得了优秀组织奖、团体优胜奖、优秀教练员奖,产生了两名全国技术能手。从2006年至今,已连续8年开展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参加与职业资格等级证相关的竞赛人数已超过了2万,其中1万余人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两点体会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