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扇形统计图教案8篇

时间:2023-03-15 15:01:24

扇形统计图教案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1

【关键词】 扇形统计图 关系 自主建构

“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获得一些统计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如学生经历过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与此同时,“扇形统计图”的模型学生也不陌生,它与分数的意义所用的圆的模型完全一致,之前的教材中早已多次出现(如表1)。

由于学生已有初步的统计知识和经验,建立了用圆中扇形表示分数意义的模型,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采用以下方案,笔者亦是如此: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呈现扇形统计图―分析意义,发现关系―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巩固与提高。用该模式教学后发现教学仅停留于学生直觉的、粗糙的经验,课堂浮于知识表面,缺乏思维深度。学习不是“知识输入”而是“思维产出”,任一数学知识、方法都不是孤立的,皆有其“关系之网”。本课中该如何解读“关系”,如何设计课堂线索,通过数学化的处理使学生经过丰富的数学活动直抵数学本质呢?笔者作了以下探索。

一、课前研读――重对比梳理,理“关系”

新教材修订版实行后,不少教学内容与结构和原教材相比变化较大,统计也不例外。笔者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及相关知识的梳理,找出变化方向,以更好地把握“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落实目标。

(一)新旧对比,在“变”与“不变”关系中求突破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修订版”让我们看到了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及对实验教材的修正。以百分数的意义引入,由数到形,体会扇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特点。这样的改变一来可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真实意义,二来有利于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用途。

(二)前期梳理,在知识交错“关系”中找最近区

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已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活动经验。仔细研读和梳理小学阶段的教材,对于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的直观图除了表1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如下图:

由上可知,对于“用一幅图来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这一问题,学生已储备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迁移类推,进行理解和表达。

二、导图设计――重流程优化,明“关系”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虽然方案一也能使学生知其意、明其理,但直接呈现学生无疑将错失一次自己构建知识、亲历知识形成,进行个性表达“做数学”的过程。经过梳理分析和对方案的再思考,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关系”,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即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数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为重,尝试寻找对“扇形统计图”一课有效构建的开放课堂(如下图)。

三、课堂演绎――重思维开放,话“关系”

每一静态的数学知识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考,因此,课堂教学时,笔者紧扣以“关系的刻画与解读为主旨,各种图示的比较与融合为手段”,力求把握数学学习的本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表达,去理解,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镜头回放1:尝试表达,表征“关系”

教师出示下表:

师:如果用一幅图表示各类图书数量与总本数之间的关系,让人一看就明白,你会怎么画?试一试。

生:我用正方形表示总本数,把它平均分成100份,童话类占总数的30%,就是其中的30小格,科普类占了20份,就画了20小格来表示是总数的20%。

生:我用长方形来表示总本数,大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这样我用一个长3厘米的长方形来表示童话类是总数的30%,用长12.5毫米的长方形表示教育类是总数的12.5%。

生:我用一条线段表示总数,根据百分比用长短不同的线段来表示,这样我们一看就明白每种书是总数的百分之几。

生:我用圆来表示总本数,用大小不一样的扇形来表示每种图书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童话书最多,就用最大的扇形来表示。

【反思】经过前期学习,对于“用一幅图表示出各类图书数量与总本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给学生一个自我创造的时空,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表达。面对问题也许有些学生会困惑,会手足无措,但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与讨论,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了然于胸。综观学生的表现: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都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着有效的探究。课后对班中50名学生的作品进行了整理,结果如下:

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给出了如此丰富的表达,每一种结果背后都蕴含了他们深刻的思考。可见,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然地去发现,去理解,去创造数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此也为他们数学上的成长积累更多的经验。

镜头回放2:各抒己见,读懂“关系”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个圆表示总本数,绿色部分表示童话类占图书总数的30%。我还知道红色扇形表示科普类,占总数量的20%,紫红色表示其他类,占总数的22.5%。

师:其他扇形分别表示什么,你们是怎么确定的?

生:童话类和科普类共占总数的50%,所以红色是科普类,剩下三类也一共占5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橙色是其他类,蓝色表示历史类,黄色表示教育类。

生:这些图书占总数的百分比有大有小,扇形大的就表示占的百分比大,小的就表示占的百分比小。

生:是的,扇形大的表示占的百分比大,这里童话类占总数的30%,是占得最多的,所以用最大的扇形来表示。相反,小的扇形就表示占的百分比小,比如这里的教育类。

【反思】扇形统计图重关系的表达,因此放慢步骤引导学生读懂两层关系,即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1.理解每个扇形所表示的含义。本学段重在读图、获取信息,对于制作扇形统计图教材放在下一学段。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以圆的模型认识分数意义的经验来解读扇形统计图,故教学重点突破绿色扇形的意义来建立模型:整个圆表示图书总量,绿色扇形表示童话类占图书总量的30%。如此突破一点,解读整体,顺其自然地让学生理解每个扇形分别表示的意义。

2.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表示各个数量的相对大小的关系。扇形统计图虽不能直观表示数量的多少,但它有自身的优势,即通过各个扇形的大小直观比较出各数量的相对大小。为使学生感悟到这点,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其他扇形分别表示什么,你们是怎么确定的?小问题引发思维的碰撞,有效建构模型。

镜头回放3:比较联系,沟通“关系”

扇形统计图与线段图、格子图的联系与区别。

师:同学们,这些图尽管形式不同,但它们有个地方是相同的,你发现了吗?

生:都能清楚表示出每种图书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师:今天研究的扇形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

生:用圆形来表示总数,用大小不一样的扇形来表示各部分的数量。

师: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那扇形统计图与线段图、格子图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扇形统计图比较漂亮,格子图看上去乱乱的,比较起来很麻烦,线段图只是细细的一条,不好看。

生:我也不喜欢格子图,画起来太麻烦了,我刚才就画了这种,用了好长时间。

生:我觉得线段图好,虽然不漂亮,但画起来很方便。扇形统计图很难画。

生:虽然线段图画起来简单,但是比谁占的百分比多没扇形统计图明显。

生:扇形统计图中的扇形都相交在一点,比较起来方便,它画起来也很方便的,我妈妈在电脑中只要一打进数据,就会出来一幅扇形统计图呢。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扇形统计图来反映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显得非常直观、准确与形象。其实,它们还有一定的联系呢!

【反思】体现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关系的图有很多种,扇形统计图有何优势?如何让学生感悟扇形统计图的好处?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适时呈现对比材料,在激活思维的基础上沟通各种图示之间的联系。扇形统计图与线段图、格子图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挖掘其共性:都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和总数的关系,如此教学,使知识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生活中扇形统计图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与线段图与格子图相比有什么优点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感悟用扇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优点:数据表达的连续性、便于直观比较(用不同角度的扇形面的大小进行比较)等。通过动态的演示,将百格图重新排列演变成扇形图,将长方形图压缩到线段图再化直为曲成圆形,如此演示,使学生悟到尽管外形不同,但都表示了各部分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线段图的长度的比较过渡到扇形统计图的面的比较,更凸显扇形统计图直观、形象、便于比较的特点。通过辩论、操作使知识进行融合沟通,让学生直接触碰概念的本质。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2

一、预设教学目标,侧重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起点又是教学归宿。基于数学活动经验的视角预设教学目标,既有助于具体教学过程的安排,又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形成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需要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精心预设教学目标。

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是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圆和百分数等相关内容。教材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扇形统计图、体会图中数据信息的具体含义,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形状不同,表达的数据和内容也不相同,从而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解释统计结果。学生认识百分数时,已经初步感知了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不但在教材中看到过扇形统计图,而且能根据图中的数据用计算器算出部分量各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还能根据图看出涂色部分(扇形)各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这样预设教学目标:①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②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和积累统计活动经验;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些预设目标中,既有知识技能目标,也有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目标,还有情感态度目标。其中“扇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统计技能容易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容易感悟,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就理所当然成为教学重点。确定了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其他内容的预设就会水到渠成。

二、预设教学情境,接近学生已有经验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常常需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预设时,我们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有价值的、学生愿意接受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努力唤起学生的记忆。当学生恢复对相关情境的记忆时,伴随而来的就是提取已有经验。这样,教学就能越来越接近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形成并积累新的数学活动经验打好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接近已有的统计经验,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几种方式进行教学:一是要求学生到书籍、报刊或网络上寻找扇形统计图,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引出新知;二是现场调查参加各兴趣小组的人数并进行统计、分析;三是引导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反复权衡,我们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统计活动经验,知道统计的前提是数据收集,完全可以在课堂使用现成数据。于是,我们决定课前调查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并分别制成统计图、表(如图1)。这样既能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过程和展示过程,又能帮助学生接近已有统计活动经验,发现相同数据有不同处理方式。

三、预设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经验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说,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过程能促进他们形成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必须预设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做”数学和“思考”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活动经验。

预设时,我们先引导学生观察刚刚展示的统计图表,让学生说说自己能看懂其中的哪一个?如果想知道每个项目喜欢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选哪种表示方法比较合适?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第三幅图上,并用数学语言描述扇形的意义――像这样表示数据的大小不同的色块,就是扇形;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由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从扇形统计图上得到什么信息,引导学生逐一认识圆、扇形及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知扇形统计图的直观特点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小明家每月生活费用支出(如下图2):

图2

1.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 如果小明家每月生活费支出1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

习题计算比较简单,有助于学生节约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从数据本身、数据之间和数据之外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从日常各项开支看,这个家庭生活水平怎样?引导学生结合“恩格尔系数”(学生已有经验)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这样预设,学生能独立提取扇形统计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但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新的统计活动经验,而且能使学生“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改造和重组,经验的意义得到扩充和发展”。

四、选取典型素材,不断重复活动经验

统计活动经验的积累一方面需要借助新获得经验的迁移,另一方面需要在多样的统计活动中提升。学生刚刚形成的数学活动经验往往是粗浅的,需要继续经历一些本质相同、形式不一的数学活动,把原初经验加以改造和提升,完成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帮助学生“加强习得的联结”,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中提升活动经验。

预设时,我们先出示统计表,再出示扇形统计图(如图3),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图3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① 某城市 2008年至 2012 年的小学生在校人数。②某商场去年各月空调机销售量的变化情况。③本校各年级学生人数。④本班学生喜欢各种图书的比例。

再引导学生思考从左边的统计图(如图4)中分别能发现什么信息?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从下面两个统计图(如图5)中是否可以确定乙校女生人数比甲校女生人数少?

图5

这三个素材能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统计活动经验:第一个素材是引导学生把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第二个素材是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第三个素材是分析三种不同统计图所表示的不同数据,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图的形状和数据虽然不同,但他们分析数据的方法是相似的;最后一个素材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灵活分析数据。在这样连续的、逐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不断“重复”形成活动经验,不断把新数学活动经验纳入已有数学活动经验中。

五、预设反思过程,有效强化活动经验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3

关键词:老子思想;数学教学;生态课堂;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5;B2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76-0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阐释不尽的老子思想依旧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学者进行探索。教师将老子思想与教学方式相结合,打破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快、更好地推动生态式教学课堂的发展。

一、“无为”,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三年级“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树林里一共有五排小树,第一排到第四排每排各有5棵树,第五排有7棵树,那么一共有几棵树?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同桌两两进行讨论并举手给出自己的答案与算法。之后有两名学生给出以下答案:学生甲:一共有27棵树,因为5+5+5+5+7=27;学生乙:一共有27棵树,因为5×4+7=27。师:这两名同学给出的答案一样,但是给出的算式不一样,那么哪种算法更简单呢?学生:乙的算式更简单。之后教师又给学生提出几个类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不断地加深对混合运算的印象,增强学生使用混合运算知识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老子思想的“无为”,为教学方式做减法,通过“无为”而有所为,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

二、“不行”,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在短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新知识,让学生难以消化,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如在六年级“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发给他们一张统计表。学生统计的结果如下表。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用一张扇形图来表示这张表,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此时学生都有些疑惑,于是教师在多媒体上现场做扇形图向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扇形图每一部分的含义。教师继续进行引导:乒乓球占20%代表着什么呢?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20%说明乒乓球占其中的20份,依此类推各项目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扇形图表示如右上图。

教师继续进行引导:大家看一看踢毽是不是最多的?再观察一下这张扇形图,是不是蓝色的踢毽部分占的面积最大?所以,今后再看到扇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面积的大小判断数量的大小。大家现在还可以从这张图中发现什么呢?学生:喜欢足球的同学在我班占的人数是最少的。师:所以,我们学习的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势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更直接地观察到各项目人数在班级总人数之中所占的比例的情况?学生: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所有学生都更加深入地掌握了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三、“自然”,尊重差异

老子思想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状态与规律,不应对其加以破坏。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耐心地发掘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绽放自己的光彩。如在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教师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第一部分:在班级中成绩较差的学困生。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能比出你认为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分别是多大吗?那么你知道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面积吗?教师可通过这样简单的引导以及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第二部分:学习努力但是成绩一直处于中游的学生。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可提出问题:你可以自己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你可以自己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吗?有几种画法呢?教师可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第三部分:拥有自己的学习体系并且成绩优异的学生。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给出图形,并提出问题:图中红色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黄色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一样,那么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通过这样的问题来提升这部分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引申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为其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结合老子思想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提升教学水平,而且也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同时,让学生根据自然发展规律成长、成才,也是建设生态式数学教学课堂的关键。

参考文献: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4

中国传统木建筑是具有典型“墙倒屋不倒”特性的大木结构,每个木构件之间用榫卯结构相连,组成一个结构科学严谨、独立负载能力极强的整体。正是有了这样的结构坚固完整的大木作结构体系,才使隔扇———一种融功能与艺术于一体的小木作构件,在建筑空间内被广泛使用,达到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并呈现出很强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隔扇又称格扇(见图1),其基本形状是纵向的边挺和横向的抹头组成木质骨架,框架内又分为三部分,上部为隔心,下部为裙板,隔心与裙板之间为绦环板,三部分以隔心为核心部分[1]。如果隔扇要加高的话,一般作法是在隔心之上和裙板之下增加绦环板,组成上、中、下三块绦环板的隔扇。

1传统隔扇艺术的总体特征

传统建筑空间最有特色、最突出之处在于综合运用隔扇、屏风、罩落等,创造变化丰富、隔而不断的空间[2]。随着我国传统古建筑建造技术的日臻完美,隔扇门的形式、结构也由简单到华美,在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1.1传统隔扇装饰图案

图案装饰是传统隔扇艺术的核心,体裁丰富、文化寓意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隔扇的图案造型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隔心、裙板、绦环板三部分的装饰类型和图案各不相同,颇具想象力和感染力。隔扇的上部隔心高度和下部绦环板、裙板高度比例一般为6∶4。

其中隔心是隔扇装饰的中心部位,一般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夹纱或者玻璃,或者字画、刺绣等,主要装饰图案有两种:一种是只用木栅格网来表现的纯花纹,用根条拼成各种纹样,以灯笼框最为常见,有一码三筹纹、步步锦纹、冰裂纹、龟背锦纹、万字纹等,变化无穷,如图2所示[3];另一种常见的是木栅格网中间加嵌雕刻花板或者字画结组成,构成组合装饰图案,如图3所示[4]。隔扇的绦环板和裙板是实心木板,位置最接近人的视点,所以也是装饰的重点区域,通常使用深雕、浅浮雕和线雕等多种手法。雕刻图案内容也相当广泛,包罗万象、寓意深刻。如戏曲人物类图案“三娘教子”“八仙过海”“天官赐福”等。花鸟虫鱼类图案如“三羊开泰”“鱼跃龙门”“喜鹊登梅”等,还有龙梳、云纹、文字器物等图案。

隔扇中的装饰图案蕴涵着多种吉祥寓意,表达的意思因内容不同而各异,如瓶插月季象征“四季平安”;瓶插如意代表“平安如意”;古钱与蝙蝠组合称为“福在眼前”;石榴代表多子;文房四宝代表文采学识;这些图案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都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折射出对吉祥和睦、事业兴旺、生活平安的追求,达到装饰和实用的完美结合。

1.2传统隔扇的功能特性

隔扇在传统建筑或者室内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是由于其本身的一些重要特性决定的。

1)灵活性。

隔扇在传统建筑空间里最有特色、最突出的特性在于通过在长度和宽度上随意变化,来满足不同高度和宽度的建筑空间,创造出一个变化丰富、隔而不断的区域空间,也就是说隔扇在长度和宽度上具有“显调”和“微调”的双重灵活性[5]。由于传统建筑的开间不同,容易造成面阔宽窄不一,当面阔悬殊较大时,可以通过增加或者缩小隔扇的数量来适应不同的面阔宽度,这就体现了“显调”的作用。当开间面阔悬殊程度较小时,则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宽窄比例来进行调整,这时就又体现了“微调”的作用。同样道理,在高度方面也可以像宽度方面一样,通过双重灵活特性来进行调节,实现立面高度上的和谐统一。隔扇的高度变化可以通过在隔心和裙板之间增加绦环板的多少来完成,形成三抹头、五抹头、六抹头等的隔扇组合形式来满足不同房屋的高低要求,充分实现了隔扇在构图和整体尺度调节方面的完美统一。

2)实用性。

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隔扇主要是作为建筑的抬梁和穿斗式木结构之间的护结构,大多用在厅、殿、堂或轩的建筑明间位置,而且通常是偶数的4扇,6扇甚至8扇。从实用性方面来讲,主要起着屏蔽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屏蔽方面主要是指遮挡视线,保证室内活动有一定的私密性;分隔空间方面主要是指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可以说传统的隔扇在建筑中起到的是门的作用,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推拉门,可以观景,除此之外传统隔扇在建筑空间中还起着过道和采光、通风、保温的多种作用。隔扇和挂落、屏风、家具等一样可以用来对建筑空间进行划分,具有减缓气流、导向人流的作用,同时也是过渡空间的一种常用手法,是一种把传统建筑构件用于建筑室内空间的有效手法,可以引导人们移动的路线,让人们感觉空间变换;另外隔扇用在建筑室内空间内还可以形成一种多维空间,半通透的隔扇结构营造了一种模糊之美,对烘托室内氛围、提升设计品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3)艺术性。

隔扇造型精美,雕刻细腻,图案丰富,集各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装饰功能和艺术价值,在装饰建筑、室内和美化空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隔扇本身细腻的材质,精致的做工,还有隔心上具有传统特色的艺术造型,裙板和绦环板上华美、缜密的雕刻,使隔扇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件很好的艺术装饰品,彰显着建筑空间的独特艺术魅力。隔扇富有特色的传统造型,既凸显出经典的中式传统特色,又美化了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空间环境格调。隔心上用木条拼成的图案,裙板、绦环板上雕刻的多种动植物、人文、山水、传说故事等瑞祥的图案画面,用谐音、象征、笺言、比拟、双关等手法诠释出人们内心世界对崇尚自然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折射出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使人心里产生美丽、舒畅的感受和遐想,既很好的装饰了空间,又营造了一种极高的艺术氛围。

2传统隔扇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人们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隔扇用做连接室外与室内门或者窗的原始功能与现代的生活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尤其是在安全、采光等方面都无法满足。近些年来,随着传统复古文化的兴起,传统建筑构件———隔扇,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应用的范围会更加宽广,其艺术气息也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更加现代化,应用形式也会表现的更加多元化。

2.1功能上的创新应用

由于现代室内环境的变化,隔扇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也在慢慢变化。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手法来将隔扇的功能转化,比如原来用飞罩、挂落分隔空间的区域,可以用隔扇来代替,同样可以营造一种虚实的透景效果;又比如在家居环境中,我们的传统习惯是忌讳“入门见厅”,讲究含蓄美,所以在入门与客厅之间用造型精美的隔扇来充当玄关,起到分隔、美化、协调、视觉缓冲的作用。

隔扇还可以用到客厅的阳台落地窗户,把穿过隔扇花格的室外景观巧妙的借到室内中来,完成一种突破空间局限、丰富空间的效果,而且隔扇本身装饰精美的造型和花纹也是客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外室内利用玲珑剔透、别致典雅的木隔扇改变一下形式来代替厚重呆板的墙体,形成了隔而不断、屏而不闭、情景交融的室内景观,如图4所示。

2.2装饰上的创新应用

隔扇本身造型华丽、装饰图案精致、图案寓意丰富的特点,决定了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所以作为艺术价值很高的室内陈设品或者装饰构件出现在室内设计中也不奇怪。尤其是具有传统风格特征明显的纯手工隔扇,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位和价值都非常高的室内陈设工艺品,其裙板上的雕刻花纹图案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简单点的可以是一些线条图案、植物图案构成,复杂点的又可以是历史人物故事、人文传说,这些图案无论是单独一扇出现,抑或是成组出现,都非常美观并具有极大的艺术装饰价值。隔扇裙板和雕刻手法也多种多样,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隔心部分造型又趋于简单,多是几何型,在空间使用中又可以达到很好的通透、采光的效果,真正达到了装饰和实用的完美结合。所以,传统隔扇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迁,挖掘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需求和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求,对其形式、结构和材料加以合理的改造利用,以满足当今人们的实用、视觉和情感等方面的要求,最终达到使它在现代社会能很好的继承和创新。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5

1传统隔扇艺术的总体特征

传统建筑空间最有特色、最突出之处在于综合运用隔扇、屏风、罩落等,创造变化丰富、隔而不断的空间[2]。随着我国传统古建筑建造技术的日臻完美,隔扇门的形式、结构也由简单到华美,在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1.1传统隔扇装饰图案

图案装饰是传统隔扇艺术的核心,体裁丰富、文化寓意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隔扇的图案造型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隔心、裙板、绦环板三部分的装饰类型和图案各不相同,颇具想象力和感染力。隔扇的上部隔心高度和下部绦环板、裙板高度比例一般为6∶4。其中隔心是隔扇装饰的中心部位,一般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夹纱或者玻璃,或者字画、刺绣等,主要装饰图案有两种:一种是只用木栅格网来表现的纯花纹,用根条拼成各种纹样,以灯笼框最为常见,有一码三筹纹、步步锦纹、冰裂纹、龟背锦纹、万字纹等,变化无穷,如图2所示[3];另一种常见的是木栅格网中间加嵌雕刻花板或者字画结组成,构成组合装饰图案,如图3所示[4]。隔扇的绦环板和裙板是实心木板,位置最接近人的视点,所以也是装饰的重点区域,通常使用深雕、浅浮雕和线雕等多种手法。雕刻图案内容也相当广泛,包罗万象、寓意深刻。如戏曲人物类图案“三娘教子”“八仙过海”“天官赐福”等。花鸟虫鱼类图案如“三羊开泰”“鱼跃龙门”“喜鹊登梅”等,还有龙梳、云纹、文字器物等图案。隔扇中的装饰图案蕴涵着多种吉祥寓意,表达的意思因内容不同而各异,如瓶插月季象征“四季平安”;瓶插如意代表“平安如意”;古钱与蝙蝠组合称为“福在眼前”;石榴代表多子;文房四宝代表文采学识;这些图案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都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折射出对吉祥和睦、事业兴旺、生活平安的追求,达到装饰和实用的完美结合。

1.2传统隔扇的功能特性

隔扇在传统建筑或者室内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是由于其本身的一些重要特性决定的。

1)灵活性。

隔扇在传统建筑空间里最有特色、最突出的特性在于通过在长度和宽度上随意变化,来满足不同高度和宽度的建筑空间,创造出一个变化丰富、隔而不断的区域空间,也就是说隔扇在长度和宽度上具有“显调”和“微调”的双重灵活性[5]。由于传统建筑的开间不同,容易造成面阔宽窄不一,当面阔悬殊较大时,可以通过增加或者缩小隔扇的数量来适应不同的面阔宽度,这就体现了“显调”的作用。当开间面阔悬殊程度较小时,则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宽窄比例来进行调整,这时就又体现了“微调”的作用。同样道理,在高度方面也可以像宽度方面一样,通过双重灵活特性来进行调节,实现立面高度上的和谐统一。隔扇的高度变化可以通过在隔心和裙板之间增加绦环板的多少来完成,形成三抹头、五抹头、六抹头等的隔扇组合形式来满足不同房屋的高低要求,充分实现了隔扇在构图和整体尺度调节方面的完美统一。

2)实用性。

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隔扇主要是作为建筑的抬梁和穿斗式木结构之间的护结构,大多用在厅、殿、堂或轩的建筑明间位置,而且通常是偶数的4扇,6扇甚至8扇。从实用性方面来讲,主要起着屏蔽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屏蔽方面主要是指遮挡视线,保证室内活动有一定的私密性;分隔空间方面主要是指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可以说传统的隔扇在建筑中起到的是门的作用,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推拉门,可以观景,除此之外传统隔扇在建筑空间中还起着过道和采光、通风、保温的多种作用。隔扇和挂落、屏风、家具等一样可以用来对建筑空间进行划分,具有减缓气流、导向人流的作用,同时也是过渡空间的一种常用手法,是一种把传统建筑构件用于建筑室内空间的有效手法,可以引导人们移动的路线,让人们感觉空间变换;另外隔扇用在建筑室内空间内还可以形成一种多维空间,半通透的隔扇结构营造了一种模糊之美,对烘托室内氛围、提升设计品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3)艺术性。

隔扇造型精美,雕刻细腻,图案丰富,集各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装饰功能和艺术价值,在装饰建筑、室内和美化空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隔扇本身细腻的材质,精致的做工,还有隔心上具有传统特色的艺术造型,裙板和绦环板上华美、缜密的雕刻,使隔扇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件很好的艺术装饰品,彰显着建筑空间的独特艺术魅力。隔扇富有特色的传统造型,既凸显出经典的中式传统特色,又美化了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空间环境格调。隔心上用木条拼成的图案,裙板、绦环板上雕刻的多种动植物、人文、山水、传说故事等瑞祥的图案画面,用谐音、象征、笺言、比拟、双关等手法诠释出人们内心世界对崇尚自然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折射出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使人心里产生美丽、舒畅的感受和遐想,既很好的装饰了空间,又营造了一种极高的艺术氛围。

2传统隔扇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人们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隔扇用做连接室外与室内门或者窗的原始功能与现代的生活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尤其是在安全、采光等方面都无法满足。近些年来,随着传统复古文化的兴起,传统建筑构件———隔扇,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应用的范围会更加宽广,其艺术气息也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更加现代化,应用形式也会表现的更加多元化。

2.1功能上的创新应用

由于现代室内环境的变化,隔扇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也在慢慢变化。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手法来将隔扇的功能转化,比如原来用飞罩、挂落分隔空间的区域,可以用隔扇来代替,同样可以营造一种虚实的透景效果;又比如在家居环境中,我们的传统习惯是忌讳“入门见厅”,讲究含蓄美,所以在入门与客厅之间用造型精美的隔扇来充当玄关,起到分隔、美化、协调、视觉缓冲的作用。隔扇还可以用到客厅的阳台落地窗户,把穿过隔扇花格的室外景观巧妙的借到室内中来,完成一种突破空间局限、丰富空间的效果,而且隔扇本身装饰精美的造型和花纹也是客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外室内利用玲珑剔透、别致典雅的木隔扇改变一下形式来代替厚重呆板的墙体,形成了隔而不断、屏而不闭、情景交融的室内景观,如图4所示。

2.2装饰上的创新应用

隔扇本身造型华丽、装饰图案精致、图案寓意丰富的特点,决定了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所以作为艺术价值很高的室内陈设品或者装饰构件出现在室内设计中也不奇怪。尤其是具有传统风格特征明显的纯手工隔扇,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位和价值都非常高的室内陈设工艺品,其裙板上的雕刻花纹图案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简单点的可以是一些线条图案、植物图案构成,复杂点的又可以是历史人物故事、人文传说,这些图案无论是单独一扇出现,抑或是成组出现,都非常美观并具有极大的艺术装饰价值。隔扇裙板和雕刻手法也多种多样,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隔心部分造型又趋于简单,多是几何型,在空间使用中又可以达到很好的通透、采光的效果,真正达到了装饰和实用的完美结合。所以,传统隔扇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迁,挖掘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需求和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求,对其形式、结构和材料加以合理的改造利用,以满足当今人们的实用、视觉和情感等方面的要求,最终达到使它在现代社会能很好的继承和创新。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6

关键词 扇文化 现代产品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一系列成功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又推向了一个高潮,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去探索、实践。

1扇文化

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的扇和扇文化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扇子的雏形,传说有“舜作五明扇”。殷商时的羽扇除纳凉祛暑外,还给帝王贵族做障尘蔽日、凸显皇家威严的仪仗。后来用作扇风取凉的用途就越来越普遍了。汉代出现了扇子的新形制――团扇,也称“合欢扇”,暗合中国人诸事求圆的情结。到唐代扇子的种类日益繁多,有羽扇、素罗扇、团扇、纨扇、福寿扇、碧纱扇、蝉翼扇等,形状也有了丰富变化。折扇的出现始于宋代而盛于明代,明清以后的扇子不仅从扇骨、扇柄、扇坠、扇袋、扇流苏等艺术装饰配套上非常考究,工艺加工也更为别致,扇子甚至成为人们身份地位、审美倾向、情趣追求的象征。

一把小小的扇子本意纳凉,驱逐酷暑,气清风和,得到一种身体上的舒适愉悦感,不意却成为抒怀之物,被赋予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一种饶有意趣而有浓厚底蕴的扇文化。

2扇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中华文化的探究,必须善于抓住文化精髓,融会贯通,既不能过于追求显现文化而脱离现实,也不能完全沉溺于时代没有文化的烘托,因为这样设计的产品将如沧海一粟很快被淹没。所以,对于扇文化,我们要在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语汇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融人现代设计理念中。

2.1以形式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

形式化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图形套用,而是要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并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做到既能相融又不会失去原本的特色,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如图1),雅鼎卫浴这款清风徐来龙头以中国的折扇文化为设计理念,将冰冷的金属龙头设计得柔美、内秀。其运用最简单流畅的线条,既生动地传达了东方精神,又融入了时尚要素和现代科技元素,满足了人们在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2.2 以符号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

将传统的使用方式、造型特点与心理感受做现代的阐述,并能非常巧妙地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解决一定的问题的设计――这样就是传统元素有效的符号化设计。而这具体的符号化,是通过把客观形象、色彩与观念以主观意识和自我需求用一定的手法将人们所熟悉的扇子加以抽象、分解或重构,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产品构成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获得新的形象和意境。

诺基亚Open(图2)4G概念手机便是以折扇为灵感来源,提取了折扇中折叠收放的这一元素。当诺基亚Open为我们展示其可旋开的“柔性触摸屏幕”的时候,或许所有的人都应该感到震惊。这种像纸扇一样打开的屏幕,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感受。

这款扇子时钟(图3)则是提取了折扇中扇褶这一元素,将其融入进了现代的时钟设计中,把它变成了一个优雅的生活用品。扇子时钟的每一个扇褶的突出部分(也就是棱角部分)代表一分钟,给人们一种新颖地阅读时间的方式。

2.3以意韵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

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剥离了元素与符号以及造型之后的传统已无法让我们再依赖它的外部表象了。但剥离后显露了我们更深一层可利用的精髓,这就是我们的观念和精神。也许利用它们所设计的产品上找不到传统元素的具体形象,但细细品味之后,那种古韵悠长会让你激动不已。

摩托罗拉V70(图4)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乍一看,我们看不到扇子的任何元素,但是当注意其与众不同的接听开盖方式时,我们可以发现可随心360度旋转的接听开盖设计灵感来自于东方的折扇,在舒缓的旋转中,惊艳绝伦的V70全貌逐渐展现。

3设计总结

扇文化可以通过形式化、符号化、意蕴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融合,笔者将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实践折扇与现代产品的融合。

3.1 扇子的形式

折扇造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打开时所成的扇形的形状,由于扇形这一形状与折扇的联系非常紧密,让人看到它就会联想到折扇,所以扇形这一元素可以直接融入到产品的形态中。

3.2 扇子中可提取的符号

折扇收合自如的使用方式是其一大特点,将这种使用方式提取出来作为它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可以运用于产品的收纳设计中,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提取其通过一个支点,旋开扇面的这一动作作为它的一个符号,可以为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打开方式上提供一个很好的灵感;折扇在打开的过程中,扇面的面积逐渐变大,扇形逐渐显现出来,这样的一种状态也是折扇的一个特点,所以也可以作为一种符号提取出来;折扇的扇褶也是其一大特征,亦可以提取出来作为它的一个符号。

3.3 扇子所包含的意蕴

人们最初是用来驱虫纳凉的,即使到了现代,风扇空调取代了它的位置,其欣赏价值已远远超过其实用价值,但提到扇子,还是会给人们一种清风徐来的凉爽舒适之感。

而一些文人墨客则喜欢在扇面上舞文弄墨,显露风雅,还喜欢拿有题字的扇子跟香闺里的小姐们交换绢帕、汗襟儿,当作定情信物。一些小说、演义里头,扇子还可以用来做兵器。

3.4 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对折扇在形式、符号化已及所含意蕴的分析,笔者选取了通过符号化的方法将扇文化融入到健康秤的设计之中。因为市场上现有的健康秤只有一个显示示数的屏幕,人们在使用时只能简单地看到一个生硬的数字,可能对自己的体重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通过提取折扇在打开过程中扇面面积逐渐变大这样的一个符号,将其融入到健康秤(图5)的设计之中,让人们在站到秤上看到示数的同时,能够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体重随着示数的不断增加,下面的部分会像一把折扇一样逐渐打开,体重越重,“折扇”打开的幅度越大,这样会让使用者对自己的体重会有一种直观的感受,增加产品体验的乐趣。

4结语

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与灵感来源,而传统文化与民族元素无疑是这些来源的重要依据,所以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与民族元素的精神内涵,将其和谐地融入到现代产品设计中,为时尚的风格和流行的品位服务,使设计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蒋竹鸣.从火炬看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技术交流,2009,5.

[2] 王珏.现代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7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博物馆具有强大的功能。本文以苏扇数字博物馆建设为例,从数据采集加工管理到内容架构,视觉设计到文化渲染等技术艺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陈展于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苏扇相关信息的渠道。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苏扇非遗;苏州

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极大发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优势,本文以苏州非遗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苏州制扇技艺”(以下称为苏扇)为案例开展了虚拟展馆的设计实践研究。本项目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及专业学科优势,收集整理资料,深入苏扇制作工厂,访谈苏扇名家学者,将苏扇虚拟展馆的建设工作做到实处。苏扇虚拟展馆整个展厅的导航条目分为七大主题栏目,涵盖了科普、展示、教育、交流等各个方面。本馆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突破地域障碍,拉近了公众与非遗的距离,满足了当代人们对苏扇文化的向往,将苏扇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1 苏扇数字博物馆数据库建设

1.1 苏扇数据采集:是苏扇虚拟展馆数字资源的来源

采集内容涉及图文声像四个主要素材,严格信息采集的技术规范要求,按照虚拟展馆的结构模式、栏目要求进行分类保存。采集主要以苏扇非遗责任单位和传承人为基础,以高职校非遗研究专业师资为主干,以政府非遗专项资金为保障的条件下开展苏扇数字化信息的采集。

1.2 苏扇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的数字化信息进一步加工,按规范的元数据定义整理、加工、组织,形成有序的数字资源库。将原始图文声像等数据通过PS、AI、CORLDRAW、JAVA、flash等技术手段再加工再编写再组合,精细加工并艺术技术处理,适当的开发动画、静态画面艺术设计等网页系统的前期工作。

1.3 苏扇数据管理

一是对信息的管理,建立独立的办公包,将原始数据和加工数据按照虚拟展厅的栏目要求进程存储、分类。实时更新。二是对人的管理,对虚拟展厅涉及的各个部门和负责人进行实时跟进,构建良好的工作团队和执行工作能力。

2 苏扇数字博物馆内容构架

苏扇数字博物馆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苏扇概述”、“历史沿革”、“艺术价值”、“苏扇精英”、“精品鉴赏”、“教学科研”、“社区论坛”等七大部分。对苏扇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苏扇文化精彩呈现。“苏扇概述”、“历史沿革”、“艺术价值”、“苏扇精英”、“精品鉴赏”、“教学科研”、“社区论坛”等中包括了苏扇中的折扇、檀香扇、绢宫扇三种基本扇制;分布地域以及苏扇的形制。“历史沿革”将苏扇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初步期、发展期、兴盛期、保护期四个主要的时期。“艺术价值”包括了苏扇工艺流程工具材料以及四花技艺等。“苏扇精英”主要包括了苏扇民间大师以及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主要作品以及获得的奖项。“精品鉴赏”主要包括了成品扇、扇头造型、扇骨装饰、名家刻骨等。“教学科研”包括电子书阅读、传承教育基地、科普视频、名家讲坛等。“社区论坛”包括了行业动态、苏扇行情、苏扇论坛等。

3 苏扇数字博物馆网页设计

网页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苏扇虚拟展厅网页设计的工作过程包括:苏扇信息源、确定用户群、组织信息单元、链接和导航、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等基本步骤。信息源主要是指数据的采集,以图文声像的数据形式记录苏扇的原生态以及高超技艺等。确定用户群主要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确定信息的收集范围,建立内容分类的准则。组织单元是将序化后的信息进行组合与标识,并对分类链接类目进行设计,以多媒体方式生动多样的展示。链接和导航特别要注意导航图文的设计、标识标识等视觉语言的运用,将对应的网页进行链接和集成。网页制作中对图文声像的素材设计成与用户交互的界面,页面的视觉设计体现出扇文化的特色。网站建成后需要对网站信息构建进行管理和维护,不断提高网站的可用性。

4 苏扇数字博物馆建设特色

(1)展现丰厚的文化底蕴。注重从苏州原生态的手工技艺的文化背景,从人文角度来审视苏扇的历史沿革,从视觉艺术审美角度表现了人文气息。

(2)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从多学科的角度来介入,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讲解,普及了苏扇制作工艺的繁复而精湛的技艺,对苏扇优劣的审视要求均有介绍讲解,无论是对资深专家学者还是对院校学生或是一般旅游者,都是极具科普价值的。

(3)精湛的网页设计。从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的logo 设计到苏扇虚拟展厅的网页,其构图、色彩、版式、动画等视觉设计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和推敲的,体现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在网页设计上的具体的表现。艺术设计的网页画面更是体现出苏扇的“雅、精、细”的主题。

(4)丰富的传承教育。从苏扇传承基地到苏扇院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从苏扇名家的讲课到苏扇教材的编写,从苏扇优劣的鉴别到苏扇精品的鉴赏,无不渗透着苏扇传承的各个模式和各种方法。把苏扇传承教育的优质资源通过数字博物馆的平台为更多的人共享,推动苏扇的可持续发展。

5 苏扇文化研究和数字博物馆的互动

苏扇虚拟展厅的建设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苏扇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时刻都处在变革之中,随时代审美、传承人技艺变化、设计者创新变革等动态之中。因此,苏扇虚拟展厅中的日常维护、资源更新等需要及时跟进,实现苏扇文化研究良好的互动,真正的推动苏扇的保护和传承。

(1)做好苏扇虚拟展厅的日常维护工作。苏扇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技艺项目,有辉煌也有落寞,有传承的精髓也有变革的需要,作为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文化推广、科学普及、社会意义,不断的补充和更新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2)加大教育力度,扩大受众,普及苏扇文化。苏扇作为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的一员,需要符合苏州整体形象地非遗面貌,也需要个人的独特面孔。所以苏扇推广要在各个领域中积极参与和频繁出镜。尤其在传承教育方面,扩大苏扇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是普及苏扇的一个有效途径。将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宝贵传承教学的资料网络共享,普及苏扇文化。

(3)增加互动平台和互动频率,打造苏扇学术交流平台。苏扇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联合社会各个领域的力量打造苏扇学术交流的平台。苏扇虚拟展馆中的留言板或交流论坛,为苏扇民众、专家学者及时沟通研究信息,发表各自观点,发表科学研究成果,实现与网民的互动与沟通。

6 总结

苏扇虚拟展厅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下弘扬非遗的又一有效途径。网站系统采用先进的内容管理理念和网站技术,在功能上以网站内容的组织、管理和为主,实现了网站建设中信息采集、加工、管理、的完整流程。虚拟展厅尽可能的做到老少皆宜,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苏扇的艺术魅力。网站页面特点时文化创意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要在设计上突破传统,传达扇意境和扇文化,体现吴文化的精髓,体现网站建设 “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宗旨。

参考文献

[1]严建强.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的传播与体验[J].中国博物馆,2004(1).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8

关键词:中式木格;新中式;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美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03-01

一、中国古建筑中“木格”语言的探源

中国建筑结构取法及发展的特征,“中国始终保持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故其形式为木造结构之直接表现,其在结构方面努力,则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匠师即重视传统经验,又忠于材料之运用,故中国木构因历代演变,乃形成遵古之艺术。”后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寺佛塔建筑内开始遍于全国。此时期的建筑门窗,今多见之于佛教石窟。隋唐时期,佛道教建筑极盛。这一时期的门窗多见于佛教建筑,门的做法以板门加铁门钉为其特色。窗以直棂窗为主,这种窗的制式为后世江南居民沿用。宋代的门窗制作,也愈趋成熟,制作工艺也愈加规范。门窗制作方面,“江南民居窗格纹样,较北方精致纤巧,颇多图案极精。”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的门窗设计与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琳琅满目,成熟雅致。

二、中国传统木格语言的魅力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居住建筑的门,最初是大木门板,叫做板门,板门在不迟于战国先秦时代就产生了,直至目前仍在广泛使用。隔扇要出现得晚得多,一般认为起源于宋代,也许更早一点,而宋朝是隔扇广泛使用的时期。隔扇,又可以说是窗又是门,是门与窗的结合。隔扇可以任意装卸,用来分割天井与厅两个空间,也可以作窗和隔断。

中国人对于窗户的装饰,完全显示出一种高雅灵动的趣味,闲适而从容,简约而精致,当窗临风,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中国建筑门窗的设计有几点值得把握:第一是“借”,移竹当窗,当窗如画。第二是“简”,简而不漏,明透高雅。第三是中国传统门窗的装饰设计,讲究人、自然和窗子的和谐交流。门窗可谓建筑的眼睛,或处深宫大院,或处寻常巷陌,或在塞外边陲,或在江南烟雨;或宁静慈祥,或深邃沧桑,或凝目相望,或顾盼生辉,在喧嚣的尘世中,如同追忆,如同召唤。

三、中国传统木格——现代室内设计的特殊语言

“中式木格”构成形式具有独特的装饰性,人们采用象形、会意、谐音、借喻、比拟等手法,在装饰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造型、图案和题材,寄托着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寓意,丰富而又洗练,朴实而又高雅,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悠长。我们把古建筑中的隔扇,窗棂引用到了现如今的现代装饰风格中,它在现代室内的装饰的运用可以是隔断或家具组成,也可以是吊顶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挂在墙上的艺术品,这些在现代室内装饰中我们都称其“中式木格”。现代装饰中的木格内部组合形状是用木条拼成的各式花纹和图形,形状可以是隔扇形式的室内装饰隔断,也可以是形状各异的窗棂。随着时代的变迁,木格图案的构成形式和轮廓会有所改变,不变的依然是它集本体功能、象征意义,成为中国现代中式装饰风格中可圈可点、可赏玩、可品味、可深思的元素。现代“中式木格”由于其独具魅力的形态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景仰,现在已经从古建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并且由最初的一种建筑外观样式发展到室内从而成为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独特魅力的符号。

“中式木格”之美,首先在于其特有的节奏感:宽与窄和实与空的对立统一,各种平面图案纹理通过木格的相互交错展示出韵律感,渗透着典型的苏州园林式的“漏”“透”的缩影,体现出古朴淡雅沉稳的古典意味;其次在于它将功能性和灵动性有机地、自然地融为一体。在中式装修风格中,中式木格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空间装饰上可作为隔断、瓷砖、壁纸、吊顶,花窗、背景墙以及各种家具设计等,在充分满足各自功能性的同时又为整个家居空间增添一抹浓郁的民族风情,演绎出古典文化的精髓。

四、结语

中式木格这一源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构件所蕴含的美学意义由室内设计师创造性的运用,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感又不失古朴的意味。利用“中式木格”做出分隔的功能性空间,在需要隔绝视线的地方使用中式的或简约的屏风或窗棂等,使整体空间富有层次感,又与传统的中式风格明显地区分开来,体现出亲近自然,朴实简单而又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内涵。像中式窗棂、方格造型、屏风,吊顶,背景墙以及各种工艺品等家具设计展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美感。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急需要一个静谧祥和的家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现代中式室内设计恰巧给中式木格以一个展现其独特魅力的空间,以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既能感受到传统园林建筑构件的古朴典雅又处处传递着现代气息,将古典语言以现代手法诠释,将传统理念中的“和”,“蓄”与现代追求的“个性”完美结合,使得家居装饰更具灵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