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8篇

时间:2023-02-11 22:36:09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篇1

折子工程首现于北京,具体制定思路为:首先由上级部门根据本地战略发展需求提出申报要求,然后由下级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折子工程草案并报上级审批。折子工程必须要在特定的时限内被保质保量完成,否则会追究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具有相当的严肃性。延庆县地处北京市西北部,是北京的直辖县。延庆县制定折子工程的思路完全是遵照北京市制定折子工程的指示和要求进行的。该县自实施折子工程以来,顺利的贯彻了政府的战略思维,提升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加强了政府自身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被誉为民心工程、系统工程。但是,笔者在对延庆县折子工程相关问题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在发现其成效的同时,也找出了折子工程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折子工程就有变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折子工程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折子工程的制定与政府战略联系不够密切。折子工程在制定时虽然体现了政府的战略思维,但是并没有使政府的战略真正落地,其原因在于折子工程没有有机的与政府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等战略规划联系起来。折子工程在最初实施时以项目为分类标准,其主题多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老百姓迫切需要的一些实事,内容是离散型的,缺乏战略的概念;后来开始以类别作为分类的标准,但在制定折子工程时仍然没有明确与政府发展战略密切结合的思路(从政府发展的战略需求中推导出折子工程),导致了折子工程在制定时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难以看出完成一项折子工程对政府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多大程度的支撑作用。更有甚者,个别部门完全不顾本地战略发展需要随意制定折子工程,导致出现了用折子工程倒推本地的五年规划或年度工作计划的情况,使相对动态的折子工程(每年都变)指挥了相对静态的政府战略(五年规划),完全颠倒了制定思路,因此有些地方干部戏称“如此规划,成了鬼话”。

第二,折子工程制定时的路径存在问题。一般来说,年末地方党委和政府会把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下发给下属各部门,各部门会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要求并结合自身工作的安排上报下一年度的折子工程,然后由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安排各部门实施,并在实施中由相关部门进行督察。这个制定路径是合理的,但问题出现在下级部门自身制定并上报折子工程的环节中。折子工程是要被按时按质完成的责任工程,如果不能被及时有效完成,相关部门领导是要承担责任的,所以下级各部门在制定折子工程时非常谨慎,往往会综合考虑自身能够支配的人、财、物力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决定今年可以上报几项折子工程,然后从中选择出最稳妥的、最容易完成的一项或几项作为下一年度的折子工程。可见,在这个环节中折子工程的制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折子工程是相关部门在本年度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即使不制定折子工程也要完成),部分折子工程设定的任务简单易行、没有任何挑战性等等。如此一来,反而导致一些真正能够支撑政府战略需要的折子工程可能会被相关部门有意抹去。通过上述路径制定的折子工程可能会打乱政府制定折子工程时应有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得折子工程的制定过程由有序的管理模式变为零散的填空方式,导致折子工程与政府战略脱节,使折子工程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下属部门领导为了追求政绩故意减低折子工程的标准和要求,怕承担责任不报或少报折子工程,为了保护部门利益而牺牲上级的战略目的等。但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以下两点:一是政府战略意识不强,政府对折子工程支撑战略目标达成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政府在制定折子工程时并没有刻意地把组织战略与折子工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二是战略管理工具缺失,政府缺乏使组织战略实施与折子工程制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战略管理工具,造成政府在制定自身的战略规划(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时把目标、指标、重点工程、项目、计划等混杂在一起,没有有效体现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战略意识不强和战略管理工具的缺失致使折子工程的制定思路和要求不够明晰,给下属各部门提供了“偷工减料”的空间和机会,降低了折子工程的质量,甚至使有关部门制定出了与政府战略严重脱钩的支离破碎的的折子工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入平衡计分卡这个战略管理工具,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重新梳理折子工程。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在战略管理高度重新整合折子工程———以延庆县为例

(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美国人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于1990年代创立的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的顶层设计包括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组织成员行动的根本原则,愿景就是未来几年组织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战略是追求组织使命、实现组织愿景的手段和措施,是平衡计分卡的核心。平衡计分卡的设计重心在顶层设计之下的三个层面(对公共部门而言),即利益相关者层面、实现路径层面和保障层面。利益相关者是指组织服务的主要对象,主要解决组织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出能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问题,是组织一段时间内活动所要达成的结果。组织战略的分解主要体现在实现路径层面,如组织在具体活动中采用了何种策略、组织活动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每个方面侧重做了哪些事情等。保障层面对组织战略活动起支持保障作用,为组织活动提供人力资本、财务支撑、管理指导和信息保障。[4]平衡计分卡的顶层设计和三个层面具有极强的逻辑关系,顶层设计对三个层面的活动起引导作用,从上往下是一个战略逐步分解,化战略为行动的过程;反之,三个层面从下往上环环相扣、逐次支撑,保障层面支撑实现路径层面、实现路径层面支撑利益相关者层面、三个层面共同支撑顶层设计。简言之,从上往下引领,从下往上支撑。平衡计分卡的引领和支撑关系主要体现在目标上,战略分解也体现在目标的承接和分解上。在实践应用中,为了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要对各个层面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衡量,衡量的内容就是指标(包括目标值),为了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既定要求还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即重点工程、项目、计划等,为了支持这些行动方案还要做相应的财务预算。

(二)平衡计分卡表述语言与折子工程表述形式在分类上的耦合平衡计分卡的表述语言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目标,一般为动宾表述;第二种是指标,一般为名词或名词短语,且有衡量数值,即目标值;第三种是行动方案,包括工程、项目、计划等。依此为标准,可以把所有折子工程分为三类。以北京市延庆县2012年制定的折子工程为例:第一类如折子工程“抓好外埠生产基地建设”和“确保八达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年内通车”等,都属于典型的动宾式目标表述形式。第二类如折子工程“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84%以上”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等,都属于名词短语表述式的指标表述形式。另外,也有目标加指标的表述形式,在具体分类时,可以把它分别划入第一类和第二类表述形式中。第三类如折子工程“香营万达有机循环农业园区项目”“八达岭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等都属于工程、项目、计划等,都属于典型的行动方案表述形式。依此分类,可以穷尽延庆县2012年所有的折子工程。

(三)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思想与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的契合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纲要》(简称五年规划)是政府对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战略布局,凸显了政府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要领域,其章节划分一般都有固定的逻辑。以北京市延庆县的十二五规划为例,全文共分为8章。第一章题目是“战略机遇期的科学选择”,共分三节,第一节是对过去五年发展成就的回顾,第二节是讲未来五年的发展形势,内容是对未来五年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第三节是本章的重点部分,指出了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从这部分可以提炼出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模式所要求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结果层面所要求的主要目标。例如,可以把北京市延庆县的使命提炼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绿色新延庆”;核心价值观提炼为“绿色发展;高端一流;以人为本;开放创新”;愿景总结为“到2016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旅游休闲名区、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战略归纳为“以加强绿色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以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根据北京市延庆县的十二五规划,可以把结果层面的目标设定为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乡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文化更加发展繁荣”“改革开放更加深入”,这与十二五规划中规定要完成的主要目标及其内容完全一致。从第二章到第七章题目依次为“绿色引领发展”“发展惠泽民生”“建设秀美妫川”“打造宜居典范”“构建和谐家园”“激发创新活力”,这些章节阐述的是北京市延庆县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相当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主题(组织想要有所作为的关键绩效领域)。十二五规划里每章中的每节都可以作为每个战略主题下相应的目标,例如在“绿色引领发展”这个战略主题下共有六个目标,分别是“构建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以旅游休闲为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聚焦新能源环保产业努力做强第二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促进产业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些都与十二五规划中每节的标题相吻合。同时,在每一个目标下都有相应的衡量指标及行动方案等,这些都与十二五规划中每节的具体内容或北京市延庆县2012年折子工程相契合。十二五规划中的第八章“实现绿色发展的行动保障”,其内容也与平衡计分卡保障层面对内容的要求基本符合,共涉及到人力保障、组织保障、财政保障三个类别和“动员全社会共同行动”等十个目标以及相应的指标和行动方案等。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篇2

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编制“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提出的四抓三支撑”总体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抓住特色农业、工业发展、旅游开发、科教兴县、改善民生五个重点,实现项目带动、交通建设、城镇发展三大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准确把握全县发展的整体特征、阶段特点、开发潜力、比较优势、发展条件、环境支撑和制约因素,客观分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从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来分析,从发展的基本趋势来判断,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把握,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积极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客观分析,深入研究,科学把握,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中央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与稳定等重大关系,使发展中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体制机制,着重解决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明确“十二五”时期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思路、主要任务、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使规划成为指导全县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分工

部门规划按照市直部门安排由县直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分工如下。十二五”规划体系由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部门规划组成。按照体系组成。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认真总结和评估全县规划实施工作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趋势。以及今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按照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吸收和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县内外的成功经验。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以解决矛盾、完善思路、提出举措为出发点,认真深入研究关系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一些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重点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形势、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人民生活、改革开放、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灾后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重大问题研究,由县发改委商县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二)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要按照“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区域优势为突破口。突出总体规划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超前性、实效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主线。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人民生活为抓手。确立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由县发改委牵头组织协调,抽调专职人员,聘请有资质的专家,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听取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建议意见后编制。

三)编制专项规划。着力加强编制各个专项规划,紧紧围绕基础设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区域发展、能源利用、公共服务、市场体系、生态环境、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园区建设等重点。谋求长远。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要立足实际。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专项规划是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明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定位、开发方向、发展重点、战略措施等。县级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由县发改委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商县直有关部门提出编制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组织编制。

以总体规划为方向。立足现实。关注民生。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专项规划的编制必须以部门规划为基础。充分做好上下衔接。着眼长远。提出符合发展规划的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

四)编制部门规划。各部门经过与市直部门的充分衔接。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总体规划纲要,部门发展规划由各分管领导牵头。结合全县发展现状。独立完成部门规划的编制。部门发展规划要体现可操作性强、发展方向明确、预期目标清晰的特点。提出部门“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部门发展规划形成后,要报发改委备案,同时报送专项发展规划编制的牵头单位,做为专项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依据。

五)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规范规划编制程序。使规划编制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工作由县发改委提出意见,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创新规划编制方式。加强各类规划衔接。负责组织推进。

三、编制工作进度安排

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市上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的进度要求。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做好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和总结工作。加强与国家、省上、市上规划思路、重大课题的衔接。扎实做好各项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下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安排部署规划基本思路及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科学确定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范围和领域。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制定全县“十二五”规划总体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报县委、县政府审定。依据县委、县政府审定批准的全县“十二五”规划总体方案,研究确定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阶层、各系统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和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强与国家、省上、市上各项规划的衔接工作,开展重点领域重大建设项目筛选确定工作。

第三阶段(纲要草案起草阶段)起草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就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开展专题调研、咨询论证。报县政府审查。根据陇南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意见。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根据我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

第四阶段(纲要起草完善阶段)广泛征求和吸纳社会各界对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编制完成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交县人大审议。就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经县政府审查通过后报县委审定。

四、工作要求

全面总结经验。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各部门要对本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准存在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认真总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验。力争及早将全县各领域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的规划中。

一)围绕战略目标。突出规划重点。要统揽全局。求真务实。超前思维,统筹兼顾。深入思考。科学谋划,周密部署,认真分析“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对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措施;对一般的竞争性领域,制定政策导向,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形成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科学界定规划编制范围,重点突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各领域规划编制必须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

二)立足项目建设。加强研究论证。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需要国家、省上审批、平衡和协调。和一些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支撑。要研究确定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由政府配置资源的工业、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项目。及早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为全面完成市级重点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保障。

三)强化调查研究。科学编制规划。加强调查研究。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使政府决策能更深更好地反映民情。规划编制过程中,增强规划编制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

四)坚持统筹安排。加强衔接协调。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必要前提。各部门、各系统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方面的衔接协调。防止规划部门化,加强部门之间、系统上下、行业内部的分工合作。确保全县“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衔接。避免规划冲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指导性、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要科学准确地测算全县“十二五”预期指标,做好“十二五”以后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和战略设想。加强本县规划和省、市及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上要求,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市上的大力支持,突出全县“十二五”规划体系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超前性和实效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成员单位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实施要点;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日常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9-0175-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844

企业的中长期战略是指战略的思想及理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也就是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环境,寻求长期健康地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而制订的总体和长远的谋划。

战略的原本是指对战争全局性的谋划,在市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许多建筑施工类企业逐步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健康生存、并持续性发展,那么就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谋划未来,持续不断地固化强化自有的优势,始终保持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因素之间的良性动态平衡状态。

所以说,建筑施工类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管理工作便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下从三个方面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1 企业经营战略的现状及重要性

虽然战略管理已经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工具,但在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进程中时间还不长,应用还不广,在建筑施工类企业中的主要应用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部分企业对企业战略管理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战略管理应用方法不多、手段匮乏。部分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方法不够系统全面和科学,比如说有的企业尚不能完全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分析市场。

第二,因为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及时与有效性方面的偏差,企业战略在实施中出现了偏离,但由于有效监督不足,或者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和保障措施,或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偏和修正,从而导致了战略规划实施控制的不到位,甚至导致企业逐步陷于困境。

第三,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经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与战略规划不匹配,导致战略规划无法落地实施。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节奏的变化,建筑施工类企业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些企业逐步提高了对战略管理的重视程度。多数企业普遍认可企业中长期经营战略是企业的行动纲领,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战略规划科学与否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指导企业实现各周期既定目标的方

向标。

第二,科学全面的战略规划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始终充满活力的有力保障。

第三,战略规划是企业组织架构内所有组织及其全体企业员工行动的统一纲领。

所以说,正确和全面认识战略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不断地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视程度,能帮助企业决策层和经营层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抽身出来,去发现并解决那些涉及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引领企业基业长青,并不断壮大。

2 企业经营战略与日常管理的区别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加强战略管理工作,通过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战略目标体系,不断巩固和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出企业自身独有的制胜法宝。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战略管理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方面:

第一,相当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重点关注是企业的方向性方面的工作,如业务领域的选择、业务规模的选择等,它是对企业发展远景的全局性谋划;日常经营管理的则是企业在已经确定的经营方针框架内,组织好生产、人力和财务管理等经营工作,遵循着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各项管理工作。

第二,战略管理是帮助企业去追求长期生存,去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它侧重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市场定位。战略管理是企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各种职能管理手段,解决涉及企业全面发展和整体架构方面的若干管理问题,以促进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达到最佳;日常经营管理则侧重于企业当下的事务性经营和短期经济利益。

第三,战略管理注重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的预研预判,并通过制定完善和有效的战略规划体系,将有限的各种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以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良好地生存和健康地发展;日常经营管理则将重点放在如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日常的事务性管理方面,属于常规的职能性管理范畴。这种职能性的日常性管理是企业存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如何引领企业的各项职能管理协调一致地去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就需要战略管理来指导,将企业不同的职能管理部分通过一个主线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保障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战略规划制定及实施过程中的要点

3.1 制定战略规划坚持全过程、全员和全方位原则

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目标要更高一点,眼光要更远一点,步子要更大一点,方法要更先进一点,举措要更现代一点”,战略制定者从自身做起,要提升战略的立足点,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般来说战略制定者应该从战略规划的编制背景、内外部环境分析、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战略实现路径与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思路、路径和措施,描绘公司中长期发展的蓝图。

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做好战略的制定工作,可以注意以下三点主要原则:

3.1.1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和子战略的制定,同时还包括将通过核准的战略落地和实施实现的管理,所以说战略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

3.1.2 尽量让每一位员工参与计划制定过程。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并非所有公司员工对公司早在往年制定战略仍保持认同。因此,公司应努力创造一种能够驱使整个组织达成共同愿景的战略。企业员工全面参与战略规划的制定,该战略规划也就具备更强的可执行性。

3.1.3 全方位的支撑体系。要结合实际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形成各单位、各部门的子战略,让各项子战略成为公司战略实现的支撑,尽快形成完整的战略体系,推进战略规划宣贯工作,确保思想统一、行动统一,以确保战略规划的逐步实现。

3.2 战略规划管理坚持PDCA动态管理原则

从企业战略管理的各种实践情况反映出,战略制定是一项重要工作,战略实施同样是一项重要工作。制定一个好的战略仅是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第一步,高效的企业战略实施管理才是顺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企业在战略制定时未能到达完善和适宜,但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能够弥补现有战略规划中的不足之处,那也可以最终成功实现战略目标。如果对于一个尚不完善的战略规划,在实施中又不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那么就无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所以说,战略管理应该实施动态管理,我们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反馈,不断反复地进行战略的修正和完善。简单地说,就是同样适用于PDCA动态管理原则对战略进行管理。

3.3 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可借鉴的技巧

3.3.1 在制定战略规划中的相关指标时采取先加后减,先民主后集中,提炼主题要素,或者说先系统化再简化,梳理出结合实际、易于操作的,战略规划不要太多内容,要简练、精炼。

3.3.2 战略规划制定组织者应转变思路、观念和规划制定机制,可以逐步由外行到内行,并注重发挥专家的力量,注重以外脑补内脑,借助头脑风暴更新知识、启迪思路。

3.3.3 在战略实现的途径上注重多元化,比如我们可以把现有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作为常规思路,企业发展的高速通道就是并购重组方式,新兴业务的拓展也就是空中快线,自然应该有专班专人负责,已促进战略规划的早日实现。

3.3.4 战略规划指标直观、模块化。战略规划中各业务板块有分工,其中一部分的主要功能应该为树标杆、做示范、做包装、创品牌,起到引擎引领的作用。

3.3.5 战略规划制定实施方式以公司自己的内部力量为主,外部中介公司为辅助力量,内部把握方向和重点,外部提供方法和工具。

3.3.6 形成良好企业氛围,以战略规划为导向,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以促进公司的健康

发展。

3.4 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要点

3.4.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于公司战略规划,组织内部要做好两点:(1)提高认识,应充分认识到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战略规划是公司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2)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战略规划的要求上来,凝心聚力,围绕战略规划开展各项工作。

建筑企业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即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绩效联系起来。这分解的过程引领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公司还让员工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通过参与企业战略规划是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带来自身成长的机会。

3.4.2 广泛宣传,增强信心。要正确理解和宣传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要以战略目标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树立务期必成的信心,从科学性、可行性、必然性上对战略规划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

同时注重从观念、意识到行为的转变,依靠文化等途径来强化观念,从深度、细度、基础抓起,使用战略规划激发员工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3.4.3 发挥中层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干部在公司新一轮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要以敢为人先、务实高效的精神和作风,做践行发展战略的先锋。干部作为企业的核心骨干,不要做不求甚解、自我催眠的干部,要承担起培养人、管理人的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和权利。

同时还应建立可靠的计划和考核体系,合理确定干部考核维度、权重,部门工作有计划分派、检查、落实,依靠中层干部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加强系统建设,增强复制能力。在各项考核指标中,忠实和勤勉可以设定为核心指标之一。

3.4.4 管控模式创新。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全面总结分析公司商业模式成功的经验,从资源、人力、物力、市场等多维度、多角度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企业成功运转的动力,抓好成本的管控能力、安全生产的组织能力、市场的控制能力等关键因素,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商业模式创新及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上,要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规划具体实施的路径和要素,全面评估现有的资源及所做的工作,集中资源做好方向定位,比如提升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准确把握公司未来十年规划的实现要靠新兴业务等核心业务的支撑。

3.4.5 公司机关带动基层共同前进。公司总部机关各部门作为集团管控的核心,要增加压力,担起责任,根据已确定的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进战略规划落地,实现动力传递、压力传导,确保中长期战略规划落地,实现节点目标,三级跳完美完成。

各基层单位要获得每个业务相关人员正式的认可,要在保证员工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员富余、转岗分流等问题,从经营手段、用工机制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丰补欠,夯实发展基础。

3.4.6 互联互通,消灭信息孤岛。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坚信“整体统一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企业全体成员在目标和策略上形成共识、形成合力。

同时要消灭孤立的系统,用ABC等管理法进行组织机构的再调整,通过战略进度节点的控制,运用工作责任制等方法,形成各级战略有支撑有配合,相关人员点对点沟通、现场印证,辅助以大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运用、加工、反馈和利用能力。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战略管理 管理思想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55-01

在现代化学校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促使学校能够在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环境下完成总体管理工作,必须从更具有战略发展思想基础上来思考学校的管理策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必须对学校管理进行改革与完善,不仅需要从教育标准上入手,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以及总体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另外,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来说,要想促进学校真正实现体制上的创新发展,要从基本思想层面入手,在实现学校战略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清学校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目标,把握学校基本的发展规律,以更加科学和实际的眼光进行学校管理。

一、学校战略管理思想具备的特性

(一)学校战略管理思想的全局性

一般而言,学校是作为开展教育行为的“基地”,其内在的管理思想需要始于基本的战略分析。这种战略分析不仅要立足于某个学校作为个体的基本发展战略,同时也要站在每个学生、每个教师以及整体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考虑。这便是一种“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全局性发展理念,因此说学校战略管理思想具备了全局性的基本特性。[1]

(二)学校战略管理思想的谋略性

由于战略管理本身就具备了长远的发展目光和动态发展的筹谋眼光,所以学校战略管理思想自身具备了很高程度的谋划性与策略性,需要在实施不同策略、不同计划的推动下完成学校管理工作。学校在进行日常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工作中,要放眼于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对日后的发展道路进行展望,这样“思前想后”的动态式发展状态要求学校战略管理思想必须具有一定的谋略性,才能保证学校管理行为的有效性与规范性。

(三)学校战略管理思想的协调性

学校是由多个体构成的一个主体,其在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学校的战略应用是否协调,能否有效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达成。外部环境对学校战略管理决策的制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那么学校在战略管理思想的树立上不仅要保证学校内部主体的协调性,同时也要实现学校整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才能在战略管理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保障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2]

二、战略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路径

(一)改变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思维

战略管理思想认为管理工作要在综合性思维的引导下开展,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通过运用战略管理思想,促进了学校对日常事务进行全面分析与考察的深入性。学校在开展战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战略管理思想的引导也进一步改变了自身的传统管理理念,更加追求学校自身的现代化转变,保持更为轻松化、 年轻化与多维度的管理状态。

(二)加强学校管理者与领导者的责任感

由于战略管理思想是从全局性与深入性的原则入手,来引导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行。那么在学校战略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会在战略管理思想的引导下更具工作使命感与责任感,会在学校发展战略的决策中更加突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使学校管理工作的“目的性”与战略管理思想有机融合。

(三)提高学校的工作绩效

战略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致力于实现学校管理计划的“周密”与学校发展规划的“未雨绸缪”。这样的发展理念会将学校发展目标的达成率推向更高的基点,从而降低管理工作的“失误”与“损失”,进一步提高学校战略管理工作的总体绩效。并且,在战略管理思想的引导下,学校能够及时采取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来缓节外部环境因素或者内在工作失误造成的“威胁”,以此来保障工作绩效的稳定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战略管理思想的视角来探讨如何将该思想运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探究战略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并列举出具体的运用策略,指出在积极推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要积极对总体教育理念进行转变。而学校管理者作为下达学校发展战略的引导人,其必须树立正确、先进和前沿的战略管理思想,带领学校构建战略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学校的高效经营与管理。

参考文献: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篇5

省里已制定了相关措施,并在着力推进。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一段时间以来,战略支撑产业谋划上也做了一些相关的前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感觉到大家对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加快培育战略支撑产业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路。围绕这一思路。思路更加开阔了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培育战略支撑产业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抓好谋划,一定要让谋划工作走在前面,为战略支撑产业的发展定好向、开好路。下面,就战略支撑产业谋划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谋划战略支撑产业要有用

经济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战略支撑产业是指竞争力最强、生长性最好、关联度最大的产业。当前。也面临严峻形势,中心任务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要举措就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战略支撑产业,培育独具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谋划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和发展问题,特别是谋划这个层次上,效果一定要体现出实用性,也就是说谋划的效果一定要有用,具体讲要考虑三个问题。

推进发展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项目在发力、起作用。谋划战略支撑产业,一是要有利于项目生成。发展靠项目。一定要围绕“点”和“段”来做,但是不能把目光停留在点”上、停留在段”上,确定“点”段”之后,还要注意把内容谋大、谋宽、谋长,谋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项产业具体做什么项目,一定要想清楚、谋明白、做扎实。要通过战略支撑产业的谋划,生成一批具体的项目。比方我二甲醚,河南是第一,全国也不落后,发展化工产业就集中在二甲醚这个点上,既可围绕“产”又可围绕“销”来谋划若干个项目,这样产业规模就做大了链条也延伸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把我具有比较优势的交通区位、市场容量、资源存量、产业基础等进行合理的再组合、再配置、再利用,二是要有利于招商引资。战略支撑产业的培育。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加耐久的发展。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任务很重,要坚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除靠自身、靠国家政策扶持外,还必需借助外力,这个外力就是招商引资和衔接产业转移。现在招商引资、衔接产业转移不是拼“优惠政策”阶段了也不是只营造“环境洼地”就能招来商引来资的时期了而拼的硬实力,拼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发展前景,有好的概念、好的产业、好的前景,客商才愿意来,来了才干发展好,发展好了就会带来产业带动效应。因此,谋划战略支撑产业,一定要谋深、谋透,严格依照“竞争力最强、生长性最好、关联度最大”要求,从“战略”上去谋,从“支撑”上去想,从“产业”上去做,做出好的概念和题材,形成好的产业和项目规划,让客商看到来投资的良好前景,这样我招商引资、衔接转移才会有量的大扩张、质的大提升。

谋划战略支撑产业不能偏离这个方向。前面讲的促使、带动、推进”促使”基础,三是要有利于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的最终目的促使产业尽快壮大、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推进魅力建设。带动、推进”目的方向是一致的应该讲,近年来产业发展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存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产业小、乱、散问题,即使有优势资源作依托的领域也相当突出,比如毛尖茶生产企业达到1200多家。外表上看,数量够多,热热闹闹,但往深层次里思考,就不难发现问题,这么多的企业都搞毛尖,对我茶业发展非常有利,生产规范、产品质量、市场价格上无法控制,以次充好、恶意竞争等现象会严重影响毛尖的声誉。因此,不主张政府去做“毛尖”这个公共品牌,做公共品牌其结果不只做不响做不大,反而有利于整合优势,对整个产业发展会发生负面影响。其它产业也是一样。谋划战略支撑产业,要着眼于“促使、带动、推进”三个关键词,深入分析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优势,走什么路、上什么项目都要有利于产业发展。

二、谋划战略支撑产业要全面

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领域,谋划战略支撑产业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有现成可用的东西,又有需要深度挖掘的东西;既有当前和近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有需要久远思考的问题。因此,一定要让谋划工作体现出全面性。

但不少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是挖掘优势要全面。现在有很多优势。一些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谋划战略支撑产业,一定要和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挖掘的基础上确定战略支撑产业。发挥和挖掘优势中,要掌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依靠自身,但不能局限于自身。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有些优势与外部条件还是密切相关的确定产业、新上项目一定不能局限于自身,要以自身为基础,发挥好自身优势、利用好本地资源的同时,把视野放得更开,更大的范围、更宽的角度去审视资源条件,思考挖掘优势。第二,着眼宏观,但不能局限于宏观。谋划战略支撑产业,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还是自身发展的宏观”情况,都要研究,都要把握,使我战略支撑产业在方向上不偏离、发展中不跑偏。但是一定不要局限于宏观,既要看大气候,又不忽略小气候;既要研究市级层面,又不轻视县级甚至乡级层面;既要重视整体,又不丢弃局部。全市要明确战略支撑产业,市本级和两个区、各县也要明确各自的战略支撑产业。市级没有列入的产业,县区也可以确定为自己的战略支撑产业。第三,注重基础,但不能局限于基础。目前,市一些产业已具相当基础,比如电力,华豫电厂二期项目的建设,风电的实施,将来核电上马等,应该说这个产业在市是个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按照“竞争力最强、生长性最好、关联度最大”规范,电力产业在产业链的延伸上有很大局限。因此,谋划战略支撑产业,看现有产业基础很重要,但一定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对照规范,着眼久远,来谋划、来选择、来确定。要区分“支柱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两个不同的概念。第四,重视条件,但不要局限于条件。对一个产业发展来说,需要的资源要素、保证要素很多,一个地方或者再大一些的范围内,不一定能实现全面配置,必需通过各种要素的有效流动、合理集聚才干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比如说我煤化工,从自身资源条件看,没有煤,看上去不具备发展的条件,但是有水资源,如果能打通外运通道,就可以考虑做大做强。所以说,有些产业从自身条件看,发展的空间可能小一些,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仍能实现较大的发展。

主要是工业,二是拓展领域要全面。讲产业。但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工业。发展产业,也绝不能只在工业上用力,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等都是产业,而且都是很大的产业。最近我对商贸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感觉这个产业很有发展潜力,也应成为下一步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中心位置,距周边大城市较远,以为中心的200公里半径区域范围内,有3000多万人口,市场发展潜力尚未得到系统开发,周围还没有一个大家认可且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发展商贸物流业得天独厚。同时,现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消费需求,培育大型市场和流通企业也在扩大内需的政策范围之内,这是一个重大机遇。因此,应尽快把商贸物流业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做好相关工作,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其他领域,也要研究,也许会找到适合我发展的产业来。

落实到项目上。要把谋划战略支撑产业与规划项目同步进行,三是规划项目要全面。谋划战略支撑产业最终要体现在项目上。要确保战略支撑产业确定后,有一批项目及时跟进。规划这批项目时,要突出以下三点,并力求做到全面。第一,要突出针对性。十一五”规划做了1000多个项目,8218投资促进计划也做了一些项目,虽然这些项目都有明确的分类,但针对性不够,特别是符合集聚发展要求的项目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好、不少项目难以落地。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从字面上看,培育就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因此,规划项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去储备。第二,要突出关联性。关联度高是战略支撑产业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些产业可以做一些项目,这些项目甚至可以作为重点项目,但是这些产业不一定适合作为战略支撑产业。能否作为战略支撑产业,主要看该产业能否在这个地方形成具有很高关联度的项目集群,这是规划项目必需考虑的但是不能排除一些关联度不强的重大项目,如核电。这些项目,不只要抓,而且要作为大事下功夫去抓。第三,要突出生长性。产业发展有周期,产业生长无尽头。谋划战略支撑产业也好,规划项目也好,都要体现生长性,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项目推进的关键。这个生长性,理解是通过一个或一批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或带动一个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坚持一个产业或一个区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还能不时催生新的项目。也就是说,这些规划的产业应该是越发展越有优势、越有后劲、越有前景。规划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产业就具有了生长性。

不能闭门造车,四是征求意见要全面。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群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而大家的智慧是无限的谋划战略支撑产业。要多深入实际,多深入群众,广泛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靠大家的力量把这项工作做好。第一,要多角度征求意见。谋划战略支撑产业的过程,也是集中各方面智慧,进一步理清思路的过程。征求意见不能仅就某个产业或某个项目去征求,而要站在全市发展的高度,站在战略支撑的高度去思考、去研究,少一些局限、少一些障碍。第二,要多层次征求意见。要多听来自不同阶层、代表不同利益的意见,把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基层、扩大到企业,也要扩大到社会团体,请他多谈谈、多讲讲,启发我思维,推动我工作的深入。第三,要多方式征求意见。可以采取开座谈会、问卷、走访调查、利用新闻媒体等不同方式征求意见,只要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思路统一、有利于正确选择,哪种方式实用选择哪种方式,哪种方式管用选择哪种方式。

就要立即转入实施阶段,五是实施方案要全面。谋划的效果一旦确定。这就要求我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实施方案作保障。从推进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的要求看,制定实施方案,必需做到三点。第一,要细。对我规划的项目,要分出哪些项目要去招商,哪些项目自己做、怎么去做、什么时间做,都要细分、细化。第二,要实。既要在理论上将战略支撑产业问题讲透,实践中更要有措施、有思路,有推进的方法。特别是组织领导上、要素保证上,都要有实实在具体措施。第三,要准。制定的措施,对推进产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一定要管用,一定要实现与产业、项目的准确对接,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谋划战略支撑产业要抓紧

相关产业正在研究确定中,战略支撑产业省里已有了初步的意见。要跟上省里的节奏,加快工作步伐,强化工作责任,好的基础上求快,又好又快地谋划确定好我市的战略支撑产业。

这个小组我任组长,一是尽快加强力量。要抓紧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广胜市长、张杰市长任副组长,主要工作由张杰市长牵头,杨六栓市长助理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这方面。市发改委要承担具体工作任务,成立工作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抽调人员成立工作小组,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包括交通的区位的资源的基础的依照省里谋划战略支撑产业的思路,二是尽快摸清家底。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方面要把现有优势摸清楚。进行量化分析,进行科学评价;另一方面,要把潜在优势挖掘进去。只有把这些家底摸清,做到心中有数,谋划工作才干做到有的放矢。这项工作发改委要抓紧展开,尽快取得效果。

要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三是尽快开展培训。近期。让参与战略支撑产业谋划工作的同志和我领导同志,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思路。

借外脑的行为,四是尽快联系专家。请专家来帮助我谋划战略支撑产业。要抓紧时间联系。一方面要尽快联系邀请有水平、有精力、有时间谋划战略支撑产业,对我工作有帮助的专家;另一方面邀请专家的方式也要灵活一些,专家不一定非来,也不一定全程参与谋划工作。要把自己前期的工作效果制成简、繁两种版本提供给专家,让专家对我市的情况既可以很快有一个大致了解,又可以逐步进行深入了解。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篇6

ABSTRACT: A strategic study by nature is not equal to a strategic pl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strategic planning study cases , this paper point out the general characters as well as the new trends of these professional practices.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institutionalized strategic planning endeavors for metropolitan cities of China. Finally , a framework for drafting the strategic plan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rgues that the strategic planning is a combination of technical ,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cesses , which is resulted in a political decision2making based on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 within certain institutional context .

1  导言

“研究是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方法” ( Ethridge , 1995) ,通过这一系统方法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等。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则是通过系统的方法, 对城市发展的条件和趋势作宏观分析, 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 并对城市未来的宏观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判断, 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对策。战略研究的直接成果是咨询报告。“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 ( Hall ,1975) , 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①。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种规划它也应当是一个过程, 对城市未来发展战略性重大问题进行预测和安排的过程。战略规划是将城市或区域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战略与空间发展模式紧密结合的桥梁, 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的宏观解答; 它以空间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为中心, 不仅为城市政府提供发展的思路、策略、框架和行动指南, 更应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指导。

20 世纪90 年代上海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适时地进行了庞大而细致的战略研究———即《迈向21 世纪的上海》重大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中的很多观点成了指导上海发展的行动方针。进入21 世纪, 以广州为代表的一批大都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纷纷展开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与讨论。一时间百家争鸣,成果颇丰。总结规划工作的新进展,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现在各城市所组织、各个规划院所完成的还仅仅只是城市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这项工作无论是在内容、程序还是在实效方面都还与完善的战略规划有很大的距离。然而这些研究所积累的经验却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区战略规划制定的可行性及工作程序。

2  当前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特点

从2000 年广州概念规划咨询起至今,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实践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均有了很大拓展。总结这些成果, 不难看到这些战略研究的实践大都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对于这些特点及利弊的分析虽可继续争议, 但必须承认这是当前我国大城市开展战略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211  快速———较短的研究时间

纵观目前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诸多实践, 从实地踏勘开始到递交最终研究成果, 长则半年短则不足两月, 相比于正常的城市总体规划, 其时间是很短的。之所以研究时间较短, 首先由于战略研究尚无确定的范式, 内容灵活, 主要目的在于理思路、提观点, 约束条件较少; 其次, 正是由于战略研究旨在理思路、提观点, 所以较少甚至没有正式规划中的反复与循环汇报和评审程序。所组织的专家评审只是对研究成果的一种总体评议, 并无太多的实质性、约束性作用; 当然, 这从另一侧面也说明目前战略研究本身的深度与广度还远远不够。在较短的研究时间内针对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无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潮流, 同时也是急于明确发展战略和方针的城市领导人所希望的。这无疑是目前战略研究得以普遍开展的动因, 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较短的研究时间也必然导致诸多浅尝辄止、不切实际的咨询建议。

212  实效———面向问题的研究取向

相对于我国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所沿用的无所不包的庞杂内容, 目前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 更多的是针对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 务实地研究城市所在的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特定背景的发展问题。例如广州、杭州、苏州以及常州均是在行政区划发生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开展战略研究实践的, 城市的功能如何定位、空间如何整合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 宁波、嘉兴则是针对重大基础设施(杭州湾大通道) 的影响重新考虑城市未来产业、空间与文化的发展; 南京则从区域地位考虑, 以产业和空间结构的分析为切入来讨论构建都市区的战略。此外, 目前完成的诸多战略研究, 基本都能将立论建立在大量经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实证态度。当然也有一些研究的主观成分过重, 提出的观点显得牵强。

213  创新———以开放和针对性为原则

从广州咨询开始,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从内容到形式就一直在力图创新, 以开放的心态吸收来自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广泛地借鉴国内外关于战略研究的理论与经验。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战略研究尚无定式, 仍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 空白很多, 发展空间很大, 以至于许多源自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能不断地充实到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领域中来; 另一方面, 目前开展的战略研究为了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打动”甚至“折服”城市政府领导, 战略研究者在创新方面不遗余力。这种创新对于战略研究的发展无疑是积极的,内容的拓宽、方法的变革、视角的转换都将为战略的研究方法论的进一步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只有形式的创新, 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及对于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不能真正把握, 那么技术的复杂和内容的丰富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南辕北辙, 这也是目前战略研究中的一种潜在的危险。

214  宏观———注重区域的研究视角

区域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研究诸多城市问题的共同视角。目前开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也不例外, 甚至已成为解决城市战略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主要视角。无论是“珠三角”之于广州, 还是“长三角”之于杭州、苏州、宁波、南京, 区域空间日益网络化的发展态势使得城市的发展不再孤立, 区域关系的处理日益成为影响城市自身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战略研究对于宏观区域问题的重视无疑是顺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潜在动力的。

3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发展趋势

快速、实效、创新和宏观,无疑是目前战略研究的主要的特点。对于“务实”的城市政府,这样的规划工作方法和速度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可以看到, 从广州到杭州、从南京到厦门,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正是以其快速、实效、创新、宏观的特点, 顺应了当前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自下而上的城市发展要求, 因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能迅速得以推广。然而对于城市的合理和持续发展的支持, 除了有时要有“快餐”式概念供应外, 更应有深入、反复的研究、咨询和深思熟虑的对策。如何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引向深入并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这无疑需要大家来密切关注中国目前战略研究实践, 同时借鉴国际的经验, 进行总体的辨识。

在我国迅速展开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 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三点。

311  对象多元化

2000 年以来以广州为发端的城市战略规划研究(或概念规划) 基本上是以特大城市为主要对象, 如广州、杭州、南京等。而随后则出现了对象多元化的趋势, 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甚至城市中的辖区也纷纷组织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与此同时,研究对象的地域性也开始发生转变, 最初的战略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城市, 而新的战略研究则逐渐向东北、中西部地区扩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层次性和地域性的不断扩展, 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及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实践与实证的基础, 其意义是深远的。

312  方法的趋同化

趋同意味着共识。纵观诸多战略研究成果, 基于对城市区域关系的共识,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大体是相同的, 一般都涉及产业发展战略、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生态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实施策略与机制等。在这几方面的内容中, 产业与空间发展战略一直是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和归宿点。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 对于生态、社会、文化以及实施策略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 从而对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考虑也更趋理性。

313  视角全面化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对城市发展长远、重大问题的研究,其基本的视角是宏观的, 然而随着战略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宏观问题的微观视角也应得到重视, 战略研究逐渐增强了实施性、政策性和经营的内容。例如有的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 对整体城市设计及城市意象作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引导策略;有的提出延伸性功能用地的布局与调整, 即行政中心、会展、体育中心、高教园区等除了自身功能外还可以吸引居住、文化娱乐以及旅游等多种功能用地集聚的要素布局; 有的根据有关城市的具体条件, 研究和提出了城市管理体制及开发、经营的策略。虽然所有的研究仍具有宏观的特征, 但视角的转换与宽阔, 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显然是必要的。早在1988 年, 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UNCRD) 的课题组在《无锡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研究报告书》中就已阐明了这个问题(图1) 。

图1  发展战略研究的结构及主要研究课题资料来源:《无锡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研究报告书》1988 , 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此外, 在新近的战略研究中更增强了多学科的参与。从最早的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地理的合作, 扩展为规划、地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的联合作战。学科的交叉无疑有益于将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推向更深入的境地。

4  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到城市

发展战略规划总结我国目前战略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新趋势, 可看到, 它既是基于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反思及创新发展, 同时其本身也正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就程序和成果而言, 完整、有效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仍未真正“浮现”。当然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很多: 有政府主管部门的导向问题, 也有规划工作者自身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实践和积累经验的过程。目前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构建问题进行尝试性讨论应是必要的。

411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构建可行性

41111  区域规划日趋成熟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为了解决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规划开始出现。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今日的区域规划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方面都已较成熟。区域规划的一些经典理论,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核论和集聚扩散原理等纷纷出现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更是使得区域规划在内容、范围、理论研究、方法技术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使得区域规划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 研究的地域范围从城市、大经济区、工矿地区扩展到更大的自然地理单元地区、流域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层面。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成熟为从更宏观角度审视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提供了合乎逻辑的基础。区域规划在我国的研究与实践尽管起步较晚, 然而发展很快, 而且随着近20 年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从区域角度解决城市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区域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方面在引进国外成熟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与区域的发育状况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另一方面结合理论研究编制了大量的区域性规划②。所有的这些研究与实践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1112  战略研究不断发展

现实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在方法论与内容上的不断完善与丰富为战略规划的构建奠定了直接的基础。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在我国并非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事物。在1980 年代, 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对于城市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就已受到一定重视; 进入1990 年代,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对于城市发展的战略性、长远性问题的研究更是引起一些城市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例如, 在1990 年初,上海市委、市府主要领导直接抓了《迈向21 世纪的上海》这一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研究。而近两年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兴起, 无疑是有着战略研究的长期理论与方法论的积累基础的。

412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

41211  规划层次的讨论

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层次或曰地位的讨论很多, 然而论点均围绕着战略规划本身“是”或“否”的问题进行思考, 都忽略了对战略规划在什么条件下“是”与在什么条件下“否”的讨论, 因此片面性是显然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开展无疑应当有一个层次问题, 这是战略规划开展的条件或曰外部衔接问题,因而只有条件的限定才能廓清诸多观点, 为战略规划的发展和定位带来一个清晰的思路。比较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调整的时效, 本文建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应在人口规模大于50 万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开展, 并建立相应的规划层次, 拟可以政府政策文件的形式出台,或与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相整合, 形成一个编制审批层次。中小城市则可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加强前期研究, 而不必设立相对独立的战略规划层次。在一定意义上其实这就是构建“大都市区战略规划”这一层次③。通过这样的划分则形成:战略研究可以在任何类型和规模的城市进行, 而作为制度化的“战略规划”的制定则有明确的范围。

41212  公众参与和多方面协商机制

公众参与和多方面协商, 是几乎所有的规划都涉及的话题,战略规划也一样。作为大都市发展的长远性、战略性规划, 它不是也不应仅是部分技术或政治精英的理性构想。公众对于城市宏观发展的集体理性不仅是规划合理性的保障, 也是提高规划实施效率的保障。欲将目前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升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充分的公众参与和多元协商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实质性要素和程序性环节。公众参与不能仅是停留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 而是应体现在战略规划编制的全过程。这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如英国城市规划体系中规定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有三个月公众参与, 而在其大都市战略规划(SPG) 编制的六个阶段中接受公众评议以及多元协商占去其中的三个阶段和多半的时间。公众参与在香港的全港发展策略及次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事实上公众咨询是规划编制每一阶段的必须程序。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领域和部门众多, 因此为了能使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顺畅、高效, 保障多元协商和公众参与的切实开展, 需要有合理的程序设计并使之制度化。

41213  程序设计的思路和示意

中国大都市的战略规划要确立其独立层次的地位, 形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战略规划编制程序的确立与完善是前提。

对于大都市长远发展进行总体谋划, 这个定位决定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程序的复杂内涵。战略规划编制程序的设计, 要构筑起战略规划的技术过程、社会过程、政治过程的复合框架。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程序, 基本思路为三阶段式设计,即: 战略规划研究的提出、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建议、战略规划形成和采纳(图2) 。在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建议的阶段, 主要是体现技术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结合,是发挥规划专业人员的作用及与专家、公众的互动过程; 而在战略规划的形成与采纳阶段, 则主要是一个政治过程, 政府决策在这一阶段中占据主要地位。基于这一基本思路, 根据我国的国情,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都市战略规划的编制程序, 本文提出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程序的框架设计(图3) 。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战略规划的提出阶段。首先由大都市政府提出战略目标和规划编制日程表, 通过协商和公众咨询明确规划范围和规划的主要目标, 并进行相关基础资料的准备。第二阶段: 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建议阶段。以较为开放的方式、组织多学科合作研究, 然后通过对所提交的战略研究成果的分析、比选、调整和充实, 并经多方协商和公众咨询, 形成战略研究的深化成果。第三阶段: 战略规划形成和采纳阶段。以战略研究的深化成果为基础, 综合相关规划或计划的原则和要求, 形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草案, 在经多方协商和公众咨询后, 最终由政府决策采纳, 并经人大审查批准, 从而完成规划编制的整个程序。提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这一程序示意, 旨在对战略规划的合理形成作抽象探讨及尝试框架性设计, 以期对战略规划的发展有实质性推动。相信通过更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战略规划的质量和效用最终会有制度性的保障。

5  结语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可以视为一种规划的工作方法, 因此对它的开展不宜有过多的限制, 从而有可能产生好的思路和理念, 成为推动城市高效率发展的一种智力资源。而“战略规划”应当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技术过程、社会过程和政治过程的结合, 其最终的成果则必定是基于技术和社会、经济现实的政治决策, 并有制度性的保障。战略规划有必要和有可能成为一种规划类型、成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一级规划层次, 具有完善的程序和法定的效力。当前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自下而上迅速展开, 表现出了快速、实效、创新、宏观的特点, 使人们对战略规划的未来充满期望。然而同时也应看到, 对这种较新的规划实践要加以总结和施以一定的引导, 并应尽快明确其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定位。对于我国年轻的城市规划体系而言, 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迁, 无论是改革还是创新, 都有漫长和曲折的路要走。既然不能做鲁迅先生所谓的“铁屋子中熟睡的人”, 那么尝试是应当受鼓励的。

注释(Notes)

①“规划”一词在中文中包括规划行为和规划文件两种含义, 比较容易引起歧义, 而在英文中的概念就比较清晰, plan 或者st rategic plan 就是指规划的文件、成果, planning则专指规划编制行为。此处规划则是指planning , 即规划的行为。

②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大都市地区规划等。

③由于我国没有大都市区的明确概念, 所以按照周一星教授对中国都市区的指标和标准的详细界定, 依据便于操作的原则仅以人口规模为划分标准, 有利于都市区划分成熟时规划体系的衔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Kevin Thomas , Peter Roberts.Met ropolitan st rategic planning inEngland : St rategies in t ransition.Tow n Planning Review , 2000 , 71(1) .

2  Greater Vancouver Regional Dist rict ,Livable Region St rategic Plan ,1996.

3  [美]唐埃思里奇.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4  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 无锡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研究报告书[ R ] ,1988.

5  上海市人民政府.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 R ] ,1994.

6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R] , 2001 , 11.

7  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联合课题组. 厦门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R] , 2002 , 9.

8  香港规划署. 新界西南发展策略检讨( http : / / info. gov.hk/ planning/ index. htm) [ R ] ,2002.

9  王凯. 从广州到杭州: 战略规划浮出水面[ J ] . 城市规划, 2002(6) .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篇7

大家上午好!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攻坚期和关键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国家发改委、省市政府相继召开了工作动员大会,市政府还召开了2次调度会。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同志们简要传达学习国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当前的三项工作作个说明。

一、关于国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在国省市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省市人民政府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对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要充分认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在今后五年全面把握好机遇,科学应对各种挑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做出了战略谋划。党的十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了“三期并存”的战略判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五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相关会议,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一整套的战略谋划。特别是把握时代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中央提出的这些新的战略构想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根本遵循。

第二,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也要看到,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需提高,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都十分艰巨。这些都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战略重点,必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入进行研究,系统谋划,提出应对之策。

第三,“十三五”时期需要确保完成三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一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三五”末必须实现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重在补“短板”,努力在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取得新突破。二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时间跨度覆盖了整个“十三五”时期。“十三五”规划必须细化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确保实现到2020年的改革目标。三是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是解决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关键所在。经过多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过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十三五”规划必须拿出真正管用的硬措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规划编制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要突出把握四点:

第一,强化宽广的视野和深远的谋划。这是新形势下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坚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合作与竞争,争取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努力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二是坚持一盘棋的思想。要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中谋划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发展,在全国大市场下把握各地区、各领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在谋全局中谋一域。要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创新衔接方法,既要保证各级各类规划在发展理念、目标方向、重大战略、重大布局和大政方针等方面的整体协调一致,又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防止简单照搬照抄。三是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既要针对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又要紧紧围绕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作出制度安排,明确战略举措。

第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直接关系到规划的功能和定位,也是区别于“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在规划的性质、功能、内容和实施机制等方面锐意创新,把“十三五”规划做成中长期规划的一个升级版。一是明确规划编制范围。总的原则是不越位、不缺位。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要少编或不编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政府主要针对关系发展全局而且存在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编制规划,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二是找准规划功能定位。规划主要着眼于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引导资源配置的方向。规划要以市场为基础,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绝不代替市场发挥作用。三是增强规划的约束力。规划是加强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些项目的审批权要放,但规划的审批权不能放,要通过加强规划的约束来有序引导和调控市场主体行为。

第三,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目标是发展的风向标,是规划的核心。一是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要认识到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的实际情况,找准差距,找准短板,在重点方向、重点领域予以突破,科学合理地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二是目标的设置要实事求是。发展目标既要提气鼓劲、考虑需要,更要实事求是、考虑可能,切实把各项目标指标的确定建立在深入分析支撑条件的基础上,不把胃口吊得太高,更不搞好大喜功,奢求毕其功于一役。三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制定差别化的发展目标。围绕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建设的要求,制定差别化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评价体系,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第四,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备受各方关注,必须在程序上进一步完善民主参与的机制。一是发挥好各部门的力量,广泛开展联合调研活动,不闭门造车、各自为战。二是充分借用外脑,发挥好规划专家委员会、科研机构作用,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把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三是充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国省市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上分为三个阶段,即:形成规划基本思路、形成规划纲要框架和形成规划纲要草案。要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深做实前期研究。二是起草形成《基本思路》。三是完成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以上是国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主要精神,国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后,周书记、秦县长、李县长多次就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做出重要指示,县委常委会、县政府政务常务会专题研究审核了《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思路方向。今天,秦县长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贯彻落实。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局从去年底起启动了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围绕推进“双轮驱动”战略,分期分批征集、筛选、上报了一批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重大政策诉求、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需求至省市发改部门,并有部分需求已得到上级积极回应,如白果石膏矿区转型发展挤进全省重点支持的11个独立工矿区规划。

二、关于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当前三项工作的说明

一是落实工作保障。“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难度大、要求高,必须要解决“三有”:一是解决有人管规划、编规划的问题。我县成立了以周书记为顾问、秦县长为组长、李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县直相关各部门和各乡镇要迅速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专门人员,组建专门工作班子。二是解决有钱编制规划的问题。“十三五”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是否清晰,取决于规划研究得是否深入。研究需要投入,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各乡镇要安排好规划编制经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不缺钱。三是解决有序编制规划的问题。要制定科学有序的工作方案,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哪一个阶段必须完成哪一项工作都要清清楚楚,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都要到位,确保不打乱仗。

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篇8

分析了战略管理与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相互关系,以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为例,通过总结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指导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明确项目战略管理是提升示范校项目管理能力,提高项目建设水平的可行路径,最后提出中职学校实施项目战略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战略管理;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连续启动并实施了国家、省市两级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在完成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基础上,于2014年6月启动了《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与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即天津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校项目”)。学校认真总结部级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建设经验,根据本次建设项目特点,尝试应用战略管理理论指导项目建设全过程,高水平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本文将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系统总结学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战略管理指导示范校项目概述

战略管理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一词是1972年由美国战略管理鼻祖伊戈尔•安索夫在其论文《战略管理思想》中首次提出的,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一书在当时管理界带来巨大影响,并逐渐在企业界、经济界的管理实践中推行应用起来。“战略管理”泛指企业或社会组织根据其使命或任务,结合其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确定战略目标,同时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进行系统的谋划和行动设计,并组织内部力量加以实施和进行过程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由于战略管理理论具有很好适用性和实效性,该理论随时展产生了多种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并广泛应用于管理实践。

(一)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1.战略管理内涵

从战略管理操作层面来讲,战略管理就是企业或社会组织为完成设立的远景目标,把它作为一个包括战略分析、规划、实施、评估和控制等过程在内的整体加以管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管理流程。战略管理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系统性、竞争性六大主要特征。

2.战略管理基本路径

战略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战略管理基本路径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保障等四个重要环节。它是实现战略管理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正确处理各环节间辩证关系决定着战略管理的最终成败。其中,战略分析是战略管理的基础,它决定了战略规划制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灵魂,它完成了建设蓝图的绘制,形成人们共同努力追求的愿景;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把战略规划具体实现的工作过程,它决定了战略目标能否有效实现;战略保障是战略管理的支撑,是战略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它保障了战略目标的如期达成。战略管理的过程就是各战略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成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表明,战略规划固然重要,战略实施同样重要。一个良好的战略规划是战略成功的前提,有效的战略实施才是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

(二)示范校建设项目概况

天津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是“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围绕本市优势产业发展和重点发展领域,调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服务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的重点建设项目。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围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服务于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十三五”发展建设夯实基础”的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从2014年6月开始启动示范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分两个部分同时进行。第一部分建设期从2014年6月—2015年12月,项目资金总额342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提升与专业布局调整”“四大重点专业建设”“学生管理与德育”“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项目于2015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已圆满完成市教委项目验收。第二部分是学校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2015年9月在原项目基础上增补的“学生宿舍加固及消防改造项目”,获追加建设资金900万元,已于2016年4月底开工建设,2016年9月完工交付使用。至此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全部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极大改善,示范校建设成果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学生及家长充分肯定,为学校“十三五”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战略管理在示范校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1.战略管理是指导学校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的有益尝试

示范校项目建设时间长、投资金额大、建设内容涉及学校工作方方面面,要把每一个看似独立的子项目系统集约成为一个服务于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就需要有一个宏观而又思路清晰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作引领,有一个“从解决局部、短期问题的战术管理层面升华成实现宏观、长远目标的战略管理层面”的过程作支撑。项目建设过程不单单是完成既定建设任务的过程,更是学校管理更新理念、走向科学化管理,带领全体教工共同走向一个美好目标和愿景的过程。

2.战略管理是指导项目建设实践工作的有效工具

学校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分阶段开展工作。在认真分析天津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区域经济重点发展产业、学生求学需求和外部市场竞争形势等学校外部生存发展环境的同时,结合自身存在的优势与短板、发展需要与局部瓶颈等内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客观分析、综合判断,通过群策群力制定学校项目建设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使每个教工都知道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通过全面动员、目标分解、组织设置、机制建立、资源配置、制度保证、情况反馈、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系统化战略管理手段,使战略规划转变为具体的战略实施行动,有效地组织实施。

3.战略管理是指导项目建设过程规范有序的重要手段

学校现代化管理时代是战略管理、执行管理的时代,规范严谨的项目建设工作程序是做好项目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保证,是确保项目建设在合法合规、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基于战略管理的示范校项目建设例析

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是一种有别于企业完全自主管理的特殊管理主体,这种特殊性主要由表现在项目战略规划要在中职教育宏观发展要求和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所辖范围内进行。为此,学校在制定项目战略管理框架之前,认真学习领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天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天津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相关文件,深入分析学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项目战略管理框架,遵循项目战略管理四大重要环节制定项目建设方案,确保项目建设在符合政策要求的范围内按项目战略管理路径有效实施。

(一)项目战略分析

项目战略分析是指在制定项目战略规划之前,对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可持续发展需求做出的客观分析,是确定项目建设目标,确保项目建设科学性、可行性的第一步。既要眼睛向外看宏观政策和市场格局的变化,更要眼睛向内、结合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分析学校项目建设基础和需求。

1.学校外部环境条件

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天津市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职教育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优化中职教育环境,为我市中职教育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职教育要自觉服务于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瞄准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加速专业开发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支持天津市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天津市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努力办成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2.学校内部建设基础

第一轻工业学校建于1958年,办学时间较长,教学积淀深厚,是首批部级重点中专。2013年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办学理念、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在重点专业建设上,围绕天津市支柱产业优先建设现代制造业专业群,完成了机械机电、电气控制和食品生物三大类三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专业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校依托行业企业办学,突出专业特色,聘请食品行业焙烤大师入校讲学,通过创建“大师工作室”引领专业发展,凸显了职业教育特色,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通过国家示范3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对学校其他三大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学校主要在红桥区、河北区两个校区办学,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学校专业布局混乱,六大类15个专业随历史形成分散在两校区,专业建设缺乏系统性。二是校区育人功能设计缺乏整体性,勤俭道校区校舍安全隐患亟待解决,两校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三是专业建设与发展不均衡,特色专业建设亟待加强。四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单一,校企深度合作有待加强。五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六是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亟待加强等。通过对学校内外部环境优势、劣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战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战略规划方案也逐渐清晰。

(二)项目战略规划

项目战略规划是在项目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内容的系统谋划和方案制定,是项目建设方案的核心,对项目建设成败起关键作用。

1.建设思路

本次项目建设尝试并坚持用战略管理理论指导实践,遵循项目战略管理基本路径,以项目战略规划的建设内容为核心,落实具体战略实施步骤,确保战略保障措施及时到位,有效推动整体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2.建设目标

学校拟通过本项目建设“实现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服务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十三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的总体目标。项目战略规划将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确定建设内容。

3.建设内容

按照天津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要求,围绕学校本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从六个方面科学规划、系统制定项目战略规划,涵盖6个一级项目、13个二级项目和98八个具体建设内容。在项目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学校统筹考虑各级项目中建设内容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共同构建一个以“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核心的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例如,在汽车维修、物联网、电子商务和美术设计等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校内视频公开课”建设,并实现校内网上运行,在丰富专业课教学形式和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和电子商务专业“引企入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不仅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让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市场,为培养和造就满足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丰富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社会服务的能力;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在消除校舍安全隐患,丰富校园教育功能,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愉悦了教师和学生身心,激发了学生爱校护校的意识,营造出积极健康、文明绿色的学习生活氛围,大大地提升了学校环境育人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双师型”和“信息化能力提升”展开,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综合素质需要,更激发了教师自尊自强、必学争先的干劲,在教师中形成了主动参与、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项目战略实施

项目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项目战略实施以下四个部分。

1.管理机制建设

组建学校项目分级管理责任体系,为项目建设提供人力支撑。校长对示范校项目战略管理负总责,负责组织项目战略分析与规划,督导与检查项目战略规划实施,参与项目建设成果评价;副校长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战略规划,按职务分工对口管理相应子项目建设内容;中层干部在分管副校长带领下具体组织部门教师共同完成建设内容,并定期接受督导检查和建设内容验收。

2.过程管理驱动

加强项目战略实施的过程性管理,建立自下而上的三级驱动项目建设督导检查制度。一级是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定期检查各级项目建设内容完成进度和建设成效;建立部门间协商交流机制,协调项目建设中工作交叉环节;及时收集并向校长反馈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校准确了解并控制项目建设进度,适时适度调整完善项目战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确保整体建设目标如期实现。二级是子项目分管副校长负责规范并指导所辖建设项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进度,定期在校长办公会上通报建设情况,反馈发现问题。三级是学校领导班子定期总结研究项目建设情况,针对出现问题及时拿出解决方案并请专家参与论证,尽快确定调整规划方案。

3.应急事件处理

学校对于在项目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因客观条件或形势要求变化,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要有心理准备并积极稳妥加以处理。要充分发挥项目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作用,及时向专家通报项目建设情况并就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征询解决意见,同时在充分论证项目战略规划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基础上,要认真履行项目建设内容变更或新增审批程序,确保项目建设成果的实效性和项目建设程序的规范性。

4.分期成果考核

为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保质保量推进,学校建立项目建设定期督导检查评价反馈机制。由学校示范校项目战略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项目建设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并授权项目建设办公室结合每月项目建设督导检查结果进行分季度总结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学校学期和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实行绩效考核,切实起到督促与激励作用,确保示范校建设项目按项目战略规划如期完成。

(四)项目战略保障

项目战略保障是项目战略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学校领导班子全体组成的示范校建设项目战略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监督指导;成立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管理、推进、协调和反馈工作;成立由高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组建的示范校建设项目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对项目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建议并指导建设实施;成立由财务、纪检等部门组建的示范校建设项目督查工作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保证项目建设运行程序和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2.资金保障

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资金投入3420万元,后追加新增学生宿舍楼加固改造项目建设资金900万元,合计4320万元。其中,天津市财政拨款3300万元,主管单位及学校自筹1020万元。学校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并落实项目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编制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和落实方案;积极争取主管单位财政支持,保证项目资金全额如期到位;监控项目资金规范合理和建设效果评价。

3.制度保障

为确保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按计划有效、规范实施,按照市财政、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设备采购管理办法》《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文件,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有效地做好项目建设,为项目战略管理全面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战略管理应用于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启示

(一)领导的治校理念与战略规划要高度匹配

作为项目战略管理主体的校长对项目战略规划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如果校长将治校理念与战略规划密切结合,把握项目全面建设的逻辑起点,充分调动人力和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实施项目战略规划,就能达成项目预期建设目标,有效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单独成立战略规划制定小组,没有充分吸收和发展校长的治校理念就制定战略规划,则在项目战略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协调性矛盾,影响项目建设效果。因此,项目战略规划的制定既要体现学校领导班子的核心意志,也要注意吸纳校长的治校理念,并争取最广泛教工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战略规划的宏伟蓝图。

(二)战略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督导检查至关重要

人们往往在项目战略管理中只注重战略规划的制定而忽视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督导检查,直到临近项目验收期才突击完成项目建设内容,最终影响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战略管理过程中实施督导检查要坚持及时性、合作性和反馈调整原则。实践证明,项目战略管理中的过程性督导检查是高质量完成项目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

(三)正确处理好项目战略规划与调整或增补项目的关系

一经审批通过的项目战略规划就具有了严肃性,原则上不予修改。但在项目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因外部客观条件变化或工作重心调整,需要对原有项目建设内容进行调整或增补,此时一定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遵循兼容性原则,即确保调整或增补项目与项目战略规划建设思路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增补项目与项目战略规划建设项目具有同根性,可以将调整或追加项目并归为项目战略规划建设项目的下属项目,集中人力和资源优势,提高或保证项目的高品质完成。

总之,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职学校通过项目建设加速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进一步开放教育管理思想,通过项目建设探索学校未来战略管理发展之路,是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

作者:褚建伟 单位: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12-19.

[2]刘经南.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战略与管理特色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3):18-21.

[3]刘志峰.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14.

[4]王华,张向力,尹玉玲.高职院校战略管理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70-71.

[5]韩骅.校长与教育家:治校理念与治校权[J].高等教育研究,2002(5):53-5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