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自主探究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49:45

自主探究论文

自主探究论文篇1

小学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其次,我们教师应该教育观念,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任务。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必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

因此,唯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深层的开发中国最丰富的智力资源,最终赢得新世纪全球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而本文就是通过社会的人才需求来进行论述的,从而提出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论述。

关键词:建立关系

一、建立师生关系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注意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在观念上破除“好为人师”,在课堂上要变展示自己为展示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研究。这种平等的关系需要教者能够走近并走进学生,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觉得你就是他们的同伴。其次,民主是催化剂,只有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教师教学要有意识渗透民主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批评、争辨,提高其民主参与能力。最后,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哲学中,“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和谐和平衡发展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学生的自主性课堂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外在氛围。

二、给予自主探究空间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乏精妙的思维火花的闪现。丰富的想象是他们年龄段的优势与财富,但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这种睿智,这种精彩,往往被教师的需求在不经意中无情的扼杀了,久而久之,学生便在教学中呈现出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成为教师的附庸,除此之外,学生什么也没有。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个性张扬,并善于自我表现时,我们同时也希望学生拥有全新的思维角度,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要在不断增强自我,发现自我,形成自我中,打造一个优秀的自我。

在形成学生独特的思维角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活动中积极挖掘学生的所不知、所不想、所不做寻找别人尚未发现的领域,并逐步建构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学会放飞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会追溯、发散,让学生在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思考,不断寻找。从产生疑问到提出疑问,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十分注意这一环节,有机地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不断激励自己,认识自己,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探究学习建立

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由此,小学生必须要一个完整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标准,笔者通过以下进行论述: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四、)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结束语

自主探究学习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小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自主探究学习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抵估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用主体教育的理论武装自己,开放教学思想,孩子们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保护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自主探究论文篇2

[论文摘要]主要谈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以及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合作建模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当学生回答出喜欢积木时,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积木拿出来,再让他们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用它的一个面在白纸上画图形,看谁画的又多又好。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积木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同时,学生画出了很多的图形,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材料。

(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当学生都已描画出很多图形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面对这些图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可以给它们分类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分为几类。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三)自主探究、合作建模。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环节:

.自主探究阶段。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就会带着急于解决的心向进行自主探究,经过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把图形分为四类:①长的一类,②短的一类,③大的一类,④小的一类。有的分为三类:①细长的一类,②稍宽的一类,③正方的一类;有的分为两类:①大的一类,②小的一类。有的也分为两类:①长方形的一类,②正方形的一类……学生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图形分成了不同的类别,表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思考,只做积极的旁观。

2.合作建模阶段。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内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作为本组的代表。当各个小组都形成自己的意见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分别谈谈各自的分类方法以及这样分的依据。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活动形成一致的意见,这些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方形、一类是正方形。

(四)拓展应用、求异创新。必要的应用练习是形成技能技巧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之后,设计了必要的练习:

1.基本题。①判断谁是长方形?谁是正方形?(用屏幕分别出示每一个图形)。②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

2.综合题。屏幕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出一共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3.开放创新题。利用学具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颜色不一)纸片,你能拼摆出什么图案,看谁拼得最美丽。

该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

四、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学习的环境宽松、民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问题,大胆猜想、自由讨论,甚至允许学生到处走动,学生可以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

(二)课堂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困难由学生自己克服,能力由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形成。

(三)课堂上信息交流以多向交流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交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而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向的: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交流;集体讨论时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建模时师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五、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主探究论文篇3

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节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南京条约》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南京条约》的四条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开埠”和“议税”四个词语进行记忆,然后让学生们思考这四个条款对中国分别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危害。通过总结,学生可以更轻松记住《南京条约》的几条内容,而且在讲解了《南京条约》之后便让学生思考其影响,也会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养成挖掘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马关条约》后,学生也会主动思考《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新的影响。教会学生在面对相似的历史知识时如何进行类比,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熟练利用总结归纳、类比分析等学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努力打破常规,利用初中生爱听故事、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通过创作小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并将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知识学习,帮助教师将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实现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维度。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些清朝的大官员们都是谁么?”学生大都表示不认识,教师继续说:“其实啊,这几位是当时倡导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同学们不认识他们,但一定认识下面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能出现在中国都跟他们有关系哦。”然后教师向同学们展示报刊、京师同文馆、电报、铁路等图片。有的学生看后说道:“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发明的啊!”马上有学生反驳说:“不可能,我记得这些都是外国人发明的。“”说的没错,这些东西的确是外国人发明的,他们几位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把这些技术引入中国的。”教师说,“同学们,你们快看看课本,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洋务运动会引进这些外国人的东西呢?”这样一来,教师很好地将洋务运动这一章节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消除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恐惧感。

三、加强讨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交流和讨论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实现对同一历史知识的思考方式、认知角度的互换,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而且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互动,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每节课完成课堂内容的讲解后,向学生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探究性课题,并留出专门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组织主题辩论的活动,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学习的某一章节的知识进行辩论。这样,不仅营造出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完《秦朝的建立与灭亡》后,教师组织了一次辩论活动课,提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两个观点。在辩论开始后,教师并不参与到双方的辩论中去,而是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错和引导。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特别是出现学生在辩论时偏离课堂内容,扰乱课堂秩序时,老师能够及时地制止和控制。例如,在辩论时谈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时,“过大于功”的一方学生对这一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这对我国的文学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研究古文学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而“功大于过”一方有位同学接到:“没有焚书坑儒的话,我们现在要学的书就更多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教师这时站了出来,及时制止了这位同学,才没有使场面失去控制。这种交流和辩论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四、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自主探究性学习而言,疑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所谓“学贵存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质疑,是探究学习的第一步。特别是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在面对很多历史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对历史中很多人和事提出质疑。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时,不能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否定和打压,要鼓励学生的质疑,并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教师还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充分的解读,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找出自己存有疑问的地方,帮助学生确定探究主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实现自主探究学习。长征是红一方面军在面对军队的“围剿”时而实行的战略大转移。当时在学习这一内容时,部分同学对这一决策提出了质疑,认为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牺牲了这么多优秀的干部和士兵完成的长征付出的代价太惨重,所以长征这个决策犯了重大错误。教师耐心听完后并不忙于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表扬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以此为主题,要求学生对进行长征的背景、评价、意义等进行探究。学生通过积极查阅资料、与长辈交流等途径,了解了当时红军所处的危险境地,明白了作出长征这一决策的被迫性,理解了长征对于保全革命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的重要意义,改变了自己最初的看法。这样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完全源自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质疑,相比于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显然更有帮助。

五、结语

自主探究论文篇4

1诵读吟咏,感悟文本。诵读吟咏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手段。诵读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方式。充满情感的诵读,犹如一首动听的歌曲,飘入耳中留于心田,永生难忘,放飞了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优美的文字,体味作者的心声,感悟文本闪烁的思想。如:学习《游园不值》一课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游园未遂的原因,观赏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课件出示动画,配以优美的古筝曲子,诗人站在柴门轻轻地敲门,着急地来回踱步,可是那扇柴门久久未能打开。使人一抬头看到院子里一枝红杏伸出墙头来,以动人的画面吸引学生。此时教师让学生随着音乐诵读,学生会在诵读中感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两句诗,要读得语速平缓,以柔声为最美;后两句语速要轻快、上扬,以洪亮又不失稳健的声音为最妙。反复诵读吟咏,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学生读得摇头晃脑、如醉如痴,暗示着有生命活力的东西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吟咏诵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自主探究,升华情感。自主探究是小学语文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要很好地引领,抓住课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有层次地进行剖析和点拨,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如:学习《丑小鸭》一课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词想象,很好地体会丑小鸭“被欺负”的情景,教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丑小鸭被欺负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丑小鸭当时的心情如何?小组汇报。学生说:“咬、啄、讨厌是描写丑小鸭被欺负的。”一个学生补充:“孤单、钻出、离开也是描写丑小鸭被欺负的词语。”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及时表扬他们很会找关键词:“丑小鸭的哥哥姐姐们也咬它,公鸡也啄它,养鸭姑娘也讨厌她,这时为什么呢?请大家看图。”学生说图意,沟通文本与作者之间的情感。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画面:“一群美丽的白天鹅在空中翩翩起舞,丑小鸭看到了,它会怎么想?它想:如果我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那该多漂亮啊!”文中用“又惊奇,又羡慕”这些词语表达了丑小鸭的羡慕之情。用羡慕的语气读这一段,学生摇头晃脑、如醉如痴,尽兴品读。

二、结语

自主探究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就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取得教学主动权,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自主探究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就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取得教学主动权,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自主探究论文篇7

杜威将传统学习方式称为“静听”课程。在以前的教育中,只是体系因其学术的权威性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事实上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倡导坚持一人为本的原则,而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关个性的过程。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例如,在学习《水乡歌》时,介于诗歌内容几小节比较相似的特点,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选择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诗歌,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伙伴之间有集体读的,互教互学,集体表演等,没有按照老师的指令划一的要求,面面俱到的学习,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消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识字量及方法有很大差异,在个人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可以用字形记忆,用儿歌记忆,用组词记忆等,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听取他人的在识字方法,以及互教互学,从中得到知识补充,充实自己的经验,最终实现共同提高。

自主探究论文篇8

教师要根据活动要求给学生创设质疑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与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犹如一块磁石,会吸引学生主动思考,进而探究事实真相。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利用教材、善于引导学生、善于“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师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与尝试留有余地。应注意启发学生通过尝试与探究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如在活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引入时,提问学生:1.下列情形下黄豆能发芽吗?干黄豆埋在干燥的土壤中()。一直泡在水中的黄豆()。煮熟的黄豆()。放在冰箱中已经泡过水的黄豆()。被给予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的放在暗处的黄豆()。被给予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的放在阳光下的黄豆()。放在适宜的温度下,被装在没有空气的塑料袋中的黄豆()。2.下面哪几项是种子萌发必需的条件?A.土壤B.阳光C.水D.空气E.适宜的温度F.养料。简单而有趣的疑问判断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二、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课,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授课,即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知识虽然掌握了,却不能灵活运用。因为他们只是死板地记住了这些知识,并没有主动思考,从而就不能创造性的应用。因此,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例如,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物栽培去发现探究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以十分方便且相对独立地查询和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多媒体,交互式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还大大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比如在探究植物叶子形状时发现叶缘有锯齿联系到了鲁班造锯,这些古代的许多发明家的故事教师在活动中是不可能一一例举的,而学生却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那些发明家的优秀事迹;通过网络还可以查到智力开发类的趣味小知识。这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种协作与交流的实践与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每组都总结出一个结论,最后再让各组派出代表陈述自己的结论,并接受其他组的评价与建议。这样通过讨论,学生不但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了解到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别人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学会分析别人的观点,发现别人的错误。

五、体验挫折与成功

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与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例如,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过程中,学生由于选种失误(不是人为的失误,而是种子本身有问题),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也会受益匪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原来科学探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我以前就听说过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只有那些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坚忍不拔的人,才能征服最高的山峰。可是对于探索需要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这一点,今天通过这次挫折与失败,我才真正有些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了。”“艰辛之后的成功更快乐、更迷人。”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地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的。

六、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