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探究式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50:19

探究式教学论文

探究式教学论文篇1

(1)教学内容个人简历的制作。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图文混排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从报刊杂志等渠道了解到一些有关表格的知识。

(3)任务设置①设置表格标题;②创建基本表格;③设计表格框架;④输入表格文本;⑤排版表格内文本;⑥修饰表格;⑦插入照片。

(4)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学法:做中学、协作法。

(5)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所示:任务引入和分析对象选择素材审核任务实施作品报告及评价知识点拓展。任务引入和分析:教师简介此次教学的任务,并引导学习者将教学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子任务。对象选择:教师指导学习者确定制作个人简历表的对象,引导学习者考虑个人简历表对象的姓名、性别、学历、毕业时间、专业、外语水平等。素材审核:教师指导学习者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素材;复习Word排版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学习者依据个人具体情况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个人简历的制作。作品报告及评价:教师轮流请各小组汇报制作成果,并根据每个小组登记的工作日志,结合小组的考核成绩,为每位学习者进行成绩评定。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简要评议,对任务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概括梳理出规律性知识点,帮助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Word表格的知识点由个人简历任务的五个子任务来体现:“创建基本表格”的任务涵盖了行、列、单元格、表格的基本概念及创建基本表格的两种方法。“设计表格框架”的任务则包括了表格的选取;单元格、行或列的插入和删除;单元格的合并和拆分;表格尺寸的调整等知识点。“输入表格文本”和“排版表格内文本”的任务包括了如何向表格添加文本和图文混排的知识;“修饰表格”和“插入照片”的任务蕴含了如何为表格或文本添加背景、边框和底纹,以及如何添加图形的知识点。知识点拓展:教师在对此次教学任务进行综合评价后,可引导学习者对该任务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各自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案的优点和不足。课后,教师可布置难度值稍高的拓展任务请学习者研究并解决。以个人简历制作为例,教师可请学习者设计一份有个性特征并反映专业特色的简历。

2教学反思

探究式教学虽然能够很好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灵感,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梳理和安排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会让学习者不能形成完整而清晰的知识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需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在素材审核这一环节中,教师最好能提供素材的来源或给学习者建议适当的网站和网址,避免学习者漫无目的地在因特网上找寻资料,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最后,实践表明: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实时观察学习者,并给予恰当的引导,既不能过多介入学习者探究问题的过程,也不能放任自流,不给予学习者指导;最后,教师还需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3结语

探究式教学论文篇2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创设探索情景: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回答是一根线易断,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其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砝码时,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时,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会产生思维撞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再进行新课教学,效果相当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二、经历过程,重视探究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月光下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何不会落地?思考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抛出,苹果会落地吗?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运动规律,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吸引作用,再进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质、规律,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行星对卫星的吸引、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它们的吸引力都是本质相同、规律也相同的力,再推广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过程教学,学生不只是获得一些科学的结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获得探索科学的方法。

三、借助实验,引导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如在学习电场、电场线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各种电场线的分布的印象,电场线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模拟:用自制的验电羽(绝缘支架上固定金属小球,存小球上粘贴多根细棉线或小纸条)接感应起电机,使验电羽带电,小球上棉线由于受库仑斥力的作用而排斥开,其形状似点电荷的电场线的分布,若用两个验电羽彼此靠近,使它们带同种或异种电荷,则可清晰模拟同种或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的分布;还可以采用花生油与碎大米的混合物作为电介质,放入到装有电极的平底玻璃容器中,使电极带电,同样可模拟演示各种电场线的分布情况。经过这样的演示,电场分布模型可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思想和精神。

四、重视主体,发展探究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教育、观念的培养、能力的训练既要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教学设计要在组织知识、选择方法、设计问题、设计实验、研究学生活动等方面下功夫。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直观感觉的理解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粗略描述笛卡尔对运动描述的进一步升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科学规律的得出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开拓创新,深化探究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利用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物理问题情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或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方法、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最终得出了加速度和力、质量三者之问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实验,并从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中学到了规律性的知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成功与自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借助多媒体,内化探究

多媒体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它提供的许多可能往往是我们普通的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在《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电和磁的多种应用,作为本节课的尾声。学生通过色彩丰富的动态画面,看到了电和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广泛的应用前景,体验到了物理学科对时展的深远意义,从而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教育效果远远胜过了空洞的说教。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最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探究式教学论文篇3

新课程的实施,最突出亮点是加强以实验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最直接的益处是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科学这门课的兴趣和自觉性。能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操作,这是每个学生最为欢迎的。枯燥乏味的理论、定义,辅之以眼明手巧的实验操作,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对获得的知识的量或掌握知识的度是不一样的,在很大程度上它能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对植物一的生长认识,教师在课前先分发给学生一些花籽,有地雷花(紫茉莉或夜娇娇等)、凤仙花、牵牛花等花籽,让他们自己去培养种植和观察,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籽,整个过程自己亲自尝试,再回到课堂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收获了极大的认识,对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又如,观察蜗牛和蚯蚓、大气压强的认识、能量的存在,氧气的制取、电路的连接等等,通过实验获得直观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养,毫无疑问我们的教学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然而,科学又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当我们在大量关注实验操作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基础理论不学好,实验的行动就是盲目的,否则一堂科学课会被误解为一堂活动课了,也就不能对科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基础理论学好了,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和巩固科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自己的猜想,这样的教与学才能为现在的教育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科学探究的这个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到猜想,实验设计方案的提出和实践到最后的得出结论,直至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与学生自主思考密切相关的。相比于实践,理论是指导和印证的关系,因此,对两者关系的辨证把握是科学教学的重要落脚点。

二、主观想象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科学新课程实施一轮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就是新课程的灵活性。新课程追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也得到很好的启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学上崭新的里程碑,其中能让学生充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想象翅膀的展开,那认知的天空就无限广阔了,科学有时要借助想象,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探索,借助想象的翅膀,链接其中的知识要点,使学习更有兴趣,也更轻松。在科学新课程的教学中,这实际上是学习科学课程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科学这门课程讲究实事求是的知识,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它包含着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命运动等,这些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是学习科学课程的原则。因此,在科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就要注意把握学生主观想象与客观规律认识的关系。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但仍要尊重掌握客观规律,加深对其相关知识的深刻认识。这样学习的方法是灵活的,而知识的积累是扎实的。

三、有的放矢与举一反三的关系

科学新课程实施一轮以来,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新天地,充满着期待和要求。尤其对教师而言,由于新课程内容变更后,量多而广,最明显的是课堂教学环节比以前更紧凑,在教学上特别注重对课程重点内容的把握,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突出重点,析难解惑,是面临科学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难题。因为新课程的实施大大提供了学生敢想、多想、深想的机会,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强,思维更活跃了,他们已经由过去的被动转变为主动。作为教师而言需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是科学课程的重点。怎样去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这需要科学引导,化深奥为简约。突出重点就是最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也就是有的放矢,就教师而言,是讲我所想讲,既不是泛泛而论,更不是普降细雨,要有主次之分。对学生而言是学我所想学,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是课后所学不到也补不上的,怎样做到这点,关键是举一反三。有的放矢是目的,举一反三是手段,只有通过举一反三的正确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和把握答题的主动权。在遇到貌似陌生的所谓新题时,处乱不惊,从容可应对。如去年中考有一题关于势能影响的几个物理量,学生已掌握势能大小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再看题中图表显示另一个地理位置的物理量,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同时,采用老师所教授过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合理分析和运用就不难解这个题了。遇到这类题目,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对平时所学的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教学的目的所在,使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能学习的人。

四、教学互动与水涨船高的关系

从科学新课程教学实施一轮实践看,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觉性比以前有所提高,这主要跟新课程内容更注重学生个性发挥有关。从以前更多注重记忆的知识到现在重在理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也可以说是应试教学转变到素质教学带来的新面貌。这个新变化,着重体现在教学的互动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在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展示自己的潜能,这是教学上的互动。重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与合作,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无论是课堂教学节奏的加快,还是课堂内容涉及宽而广,都要求教师作出相应调整,探究式教学更要注重引导,当然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更新,知识面要不断拓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不能墨守成规,针对学生心理,要有自己独特的授课思路和目标。如新课程中,大量的相关的实验课,地理知识的扩充对教师而言有些也是陌生的。这就需要教师领先一步,积极探索,首先设计和提出合理有效的实验操作步骤,主动查找有关的知识资料,再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使学生的初中科学知识不断完善和提高,并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水涨船高,是我在教学新课程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也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要求。

五、结语

探究式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模式

2001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然而在以培养中等学校体育师资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科课程却还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发挥和培育。这种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手脚,不利于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制度又养成了学生考前1—2周突击复习的坏习惯,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要求和造就新世纪体育师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高师体育专业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一为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要求学习的转变;二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课堂设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假设、求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1集学术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优势为一体

学术主义课程论是20世纪印年代以来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流派,其影响远远超过了由博比特创立的工学主义课程和康茨、布拉梅尔德创立的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坦豪斯,布鲁纳、施布等,它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着眼发展学生的智力,因为年青一代智力的充分发展,能够使个人和国家在异常复杂的竞争时代中具有更好的生存机会的能力,把学生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因此它主张:(1)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组织课程;(2)设计螺旋式课程、重视内容安排的序列化;(3)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教学;(4)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然而这一流派也暴露出了过分强调理论,偏重课程的学术化(培养少数尖子式教学课程),被认为是使学生“非人性化”,妨碍了“完整人格”的实现。

人本主义课程产生于20世纪7O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梅茨等人,它认为课程应为每个人提供自己感到满意的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意、认知、感情、理智、情绪、行为等,并发展其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建立了“人性中心课程”。它的出现对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重视人文学科课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在实施中易助长自由主义。

基于上述现代西方各流派的优缺点,在体育专业理论教改过程中,首先需考虑到应针对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体现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等因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学习过程,造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新型教学模式应是以培养学生能力,适应社会需要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个性、兴趣为向导,集学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优点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1.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把教学(视听)理论总结为“经验之塔”。戴尔认为靠语言符号、视觉符号而获得的抽象经验,其学习过程速度较快,但不易保持,易遗忘;而通过观察途径而习得的经验,是情境教学,学习速度中等,不易遗忘,易保持;而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而习得的经验,学习速度慢,但牢固可靠。从目前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的现状看,主要采用了以抽象经验获得的途径,虽然也有人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而获得的抽象经验的教学模式。本文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查询、合作、讨论、演说、辩认等,并结合具体实践活动,使观察和实践结合起来,并配以多媒体教学,以利于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运用和牢固掌握的整体教学目标。

1.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各人方式去理解,因此强调以个人本身经验来理解,强调以个人本身经验解释现实,赋予意义,并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以上理论,教师在给定问题后,就得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收集资料,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解释现象,并重视小组合作、商讨,这样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发展自我提供了条件和环境”。

1.4杜威思维理论

杜威提出科学思维的五步法,即问题一表征—假设一推理一问题的结论。萨其曼提出探究训练模式,施瓦布结合生物科学提出了生物教学探究模式,马希尔斯、考克斯等提出的社会探究模式以及学习环模式等。但探究式教学的程序不外乎就是杜威提出的思维方式,归纳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的结论,反思评价研究过程、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的交流对话活动、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操作和思维活动,是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中习得学校体育学的知识,即融学校体育学的学习于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和经历探究问题过程之中,从中培养学校体育问题意识、提高解决学校体育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2.1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创设一种问题情景澈活学生的思维

学校体育学的教学,联系社会或生活,以学校范围选定问题;或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选定问题,问题是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开始,如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让学生研究。

2.2引导研究

学生起初不知道如何研究,没有研究的技能和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示范。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资料,提出假设,按照探究的程序一步一步向解决的方向逼近。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放手让其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中讨论、争辩。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的不足,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而争辩中可能把问题看得更全面,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问题的咨询者和解答者,提供背景知识,引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3结论及评价

在学校体育学探究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也注重探究的结果。结论往往是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规律性的东西,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而对结论要求准确无误。如何获得正确的结论呢?除了个人研究、小组合作交流外,还要有包括教师在内的集体评价。通过展示个人或小组的学习结果,互相评判优点与不足,拽出错误加以纠正,以便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评判中相互接纳、包容、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4反思与应用

学校体育问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以问题的表征、假设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整个过程中是否有不妥当之处?如果有,如何改进?反思的过程也是检验的过程,寻求更好答察的过程。即使问题求解方案不止一个,经过反思提出更多的方案以供比较、选出最佳方案、人无完人,们现代教育追求的是更加完善和完美的人,趋向于“完人”教育,因而对自己苛求一点,由此养成习惯,必有好处。

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将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之中,才显出知识的价值,也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变成智慧技能,同时在应用中使知识前后相联,构筑成知识链、知识网,使孤立的知识变成统一的、灵活的知以结构,从而在使用时便于提取,提高认知的灵活性。

如平时学完一节课,或一单元的课堂学习,或单元测验,既是对学习的检查又是对知识的应用,通过应用练习,找出没弄懂的地方或理解错误的地方,知错而改及时纠偏,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去操作、去探究、去分析、去归纳,即注重课常的“活”与“思”,让其“动”起来!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瓦动交流的过程,是激励、激发的过程,有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有方法的引导。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先是教师的帮、扶、引,而后是教师的放手,让其独立学习、独做事,这样才能由依牵负而转向自主地学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具有开拓精神,有主见,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变换而具备终,学习能力的人。

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3.1自主学习的原则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内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此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班级集体化教学和个删化、个性化、因材施教的矛盾,采用了创造性教育思想和原则改变教材体系和课堂内外教学模式,以教师指导,学生自编提纲,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课堂角色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师再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组织引导、控制答疑等途径与学生交往,如此,自然形成了课堂内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干¨积极性,同时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无心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敝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自愿、积极主动和热情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丁很好的教学效果。

3.2学会学习的原则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是靠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也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都要旧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这个主题,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不断适应新时代、新知识的迫切需要。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调动各种因素,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下,让学生课外自寻资料,自编提纲,课中自我表现,与同学问合作,课后自评、自我总结等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3.3合作学习的原则

应试教学的特点就是学习的个体化,从知识的预习、课堂理解、记忆到课后的复习都是学生个人的事,最后的考试也是衡量个人知识多少的唯一形式,因此,这种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间的社会交往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发展学会生存的能力,而生存能力最关键的素质就是群体间相互交际、相互合作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并与老师一起合作教学的能力,按不同兴趣爱好、教学目标分小组,每个小组在课外一起搜寻资料、讨论题目,编辑学习素材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更是合作学习、合作教学的实践基地,小组间的不同观点的竞争促动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接受同学间的知识。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者、向导,师生关系转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由此来发展学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竞争能力等零质。

3.4从创造中发展知识的原则

与传统应试教育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和掌握知识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创造、想象能力,从收集资料、自编教材开始,学生根据师生协商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接受大量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观点,然后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交换意见,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后通过自我评估、以写小论文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在创造中、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远比死记硬背的生动、丰富和巩固。

3.5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新型的创造教育思想将扭转“应试教育”出现的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创造的状况,全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1)搜寻资料的能力;(2)独立创新能力;(3)和别人合作工作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4)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5)学会学习、独立操作能力;(6)演说能力;(7)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实践能力;(8)初步科研能力;(9)评价能力。

4实施探究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小班、中班的形式上课(30—4O人)为宜,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各项活动。

(2)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教师应需有一定的自。

(3)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文献资料查询服务,包括提供校内“中国期刊网”资料查寻服务。

(4)学期开始,教师应向学生公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使学生明确了解教学目的、任务,以便学生做好各项准确工作。

探究式教学论文篇5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教授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在新课程教授中的作用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的课堂沉闷的现象,是为了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问题思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也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学习带来的喜悦之情。例如:在教学“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导入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①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都听过“膝跳反射”,思考回忆,起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②我们都知道盲人如果读书的话,都是借助手指进行阅读的,思考:盲人为什么能够阅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上述几个问题,并相互讨论,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正文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开放试题中的应用

开放性试题是相对于封闭式试题而言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练习的试题都是选项、答案固定的问题,这样既方便判断正误,又能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再加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开放性试题不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其他的检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借助探究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实验器材、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设定。所以,在解答该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要局限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有效地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中,进而在确保课堂效率高效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陈立冬 单位: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学

探究式教学论文篇6

[论文摘要]主要谈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以及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合作建模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当学生回答出喜欢积木时,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积木拿出来,再让他们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用它的一个面在白纸上画图形,看谁画的又多又好。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积木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同时,学生画出了很多的图形,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材料。

(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当学生都已描画出很多图形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面对这些图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可以给它们分类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分为几类。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三)自主探究、合作建模。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环节:

.自主探究阶段。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就会带着急于解决的心向进行自主探究,经过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把图形分为四类:①长的一类,②短的一类,③大的一类,④小的一类。有的分为三类:①细长的一类,②稍宽的一类,③正方的一类;有的分为两类:①大的一类,②小的一类。有的也分为两类:①长方形的一类,②正方形的一类……学生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图形分成了不同的类别,表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思考,只做积极的旁观。

2.合作建模阶段。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内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作为本组的代表。当各个小组都形成自己的意见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分别谈谈各自的分类方法以及这样分的依据。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活动形成一致的意见,这些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方形、一类是正方形。

(四)拓展应用、求异创新。必要的应用练习是形成技能技巧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之后,设计了必要的练习:

1.基本题。①判断谁是长方形?谁是正方形?(用屏幕分别出示每一个图形)。②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

2.综合题。屏幕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出一共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3.开放创新题。利用学具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颜色不一)纸片,你能拼摆出什么图案,看谁拼得最美丽。

该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

四、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学习的环境宽松、民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问题,大胆猜想、自由讨论,甚至允许学生到处走动,学生可以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

(二)课堂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困难由学生自己克服,能力由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形成。

(三)课堂上信息交流以多向交流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交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而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向的: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交流;集体讨论时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建模时师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五、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式教学论文篇7

1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现状

篮球运动是我国高校体育运动主要形式之一,篮球运动强调竞技、身体对抗,团队合作、并具有娱乐和观赏价值。因此,在大学校园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但是我国经济处发展水平的影响,对高校体育事业投资有限,但篮球运动改革仍在进行之中。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国家政策保障为了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国家出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相关的政策,这样就保障和指导了高校体育的积极开展,同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篮球作为大学生运动的主要项目,其加强该运动的开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教学资源紧缺高校扩招后,接受体育教育人口剧增,而配套的教学资源却无法满足,相对来说比较紧张。这样就使教育的机构的功能状态和协调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正常的篮球教学活动受到阻碍,不利于篮球运动的开展。

1.3教学内容陈旧教师在教学中过度要求篮球技术动作准确、优美,而忽视了篮球自身具有的健身功能和竞技性、群体性等特征,这样导致学生的篮球对抗中身体素质欠佳,特别是欧美大学生在这方面要强于中国学生,同时我国球体育运动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

1.4教学方法落后“示范讲解—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纠错—分组练习”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使得讲授与模仿、部分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脱节,无连贯性,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降低。由于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的对篮球的兴趣被遏制,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1.5教学评价不够合理高校篮球教学中,考评机制还是以往的整齐划一的标准和模式,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因此对学生掌握练球技能的评价缺乏多方位的、多角度的方法。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逐渐减弱,从而影响了他们主动参与篮球运动的激情和进行篮球探究学习的动力。

2双主体探究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激发篮球兴趣,优化篮球课程体育本身是具有娱乐与健身功能,教师需要用娱乐增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得到强壮的体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而不是死板的讲授,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建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篮球理论教学中,增加热门篮球比赛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增强自己参与的欲望;在枯燥的基础技术练习中,对初学篮球的同学或者是技术差的同学,还是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应安排一些有趣的练习,或者降低难度的比赛,从而激发学生对篮球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基础有差别,但是“双主体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组员之间进行学习篮球技巧进行切磋,或者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这样技术差的学生就会逐渐建立学习的信心。“双主体探究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练习强度和难点都是因人而宜,这样就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适时使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2.2重视心理发展,丰富篮球认识篮球课程教学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发展,还要注重其心理发展。“双主体教学模式”是学生的的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开展学学习。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选择不同适合学生的内容说是施教,增强对篮球运动的认识。现在的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娱乐性特征,他们坚持篮球运动的动因是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了快乐。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层次影响其内心需求的层次,进而就决定了其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的强弱。所以,“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篮球专项课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需求和经验系统的认同,把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放到一样重要的位置上来。

2.3高篮球参与,融合篮球文化众说周知,篮球运动可以看成是游戏、娱乐活动、竞技运动等,因此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篮球运动视为文化和实现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它已经成为人的教育、培养、发展统一起来的一种形式。篮球文化在高校校园的发展受到了众多师生的喜爱,校园篮球文化正在发挥着教育学生的功效。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减压。将每年的“迎新杯”和“毕业杯”篮球赛,以及校园篮球社团活动所创造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融入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篮球教学中,将篮球文化和篮球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高校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和理解,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把握练球运动的内涵,其中包括教育文化、健身文化、健心文化和娱乐文化,进而提升对篮球认识、进而追求篮球价值、树立远大的篮球理想。

探究式教学论文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引起探究的动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一节中,笔者要求每位学生带一个凸透镜,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在“串联电路”这节中,笔者要求学生用电池、导线等制作一个音乐门铃,安装在家里。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如在“沸腾”这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湿的纸盒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不会燃烧的实验;在“大气压强”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把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杯子的杯口上,用手按住倒置,纸片不下落的实验,使学生感到好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二、注重合作交流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三、重视引导探究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次上,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把直观现象加问号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修改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对比、控制变量、实验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事先交代实验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器材,阅读相关说明书,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法,按照实验方案,正确使用器材进行实验),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而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得出各种现象及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得出结论,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七个要素。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过程可包含几个或全部要素。例如:陈述性知识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可采用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或指导阅读课文—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的探究方式。如学会使用天平这一节,指导学生看书、天平挂图与天平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顺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得出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进行作业。

教师应重视学生怎么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创新。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笔者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交通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任务时,同时将探究评价量规发给学生,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作为活动依据。笔者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可使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