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微课理念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50:20

微课理念论文

微课理念论文篇1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大学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64-02

微课是微时代的产物,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资源,微课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让学生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保证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提升。

1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发展背景

作为新型教学资源,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北爱华大学的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演变而来的,后来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对微课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

现在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1]。美国青年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在微课领域影响巨大,他尝试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异地教学:首先录制一系列10分钟左右的微型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只围绕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展开,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方式。在可汗学院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国内外的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应运而生。在我国,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中小学纷纷开展微课的录制和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方面,外研社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高校微课大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普及微课教学[2]。

2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内涵

对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笔者根据查找的资料作出如下梳理总结: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短小的教学视频,同时,一个完整的微课视频资源应该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巩固练习、师生评估反馈等信息。微课是基于传统单一教学资源类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教学资源,它主要针对的是某个学科具体的知识点或课堂教学环节录制的短小视频,并且支持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它是指知识传授不是由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而是通过学生运用技术信息手段在课外提前完成,课内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总结,进行翻转学习。

3 利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发展,使得基于各种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式变得成熟,这一切都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具有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保证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序、有效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互动为辅的现代教育模式。基于微课资源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够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同时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模式具有更高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其价值和作用会在日后更加显现,也一定会为现代教育带来勃勃生机。

那么,如何利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呢?

1)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①要想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必须使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路。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3]。开展讲座,转变教师观念,明析微课、翻转课堂概念。破除过去一些过时滞后的做法,不再提倡用满堂录的录像课来作为教学资源。高校英语教师普遍具备年龄结构年轻化、接受新事物积极的特点[4]。运用这一特点,可以对高校英语教师普及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②要研究如何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③教师要制作英语微课资源,需要明白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定位,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

2)利用微课资源给学生设置自主学习指南。在学习指南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要掌握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学习方法是什么,学习目的是怎样的。在指南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课上时间进行讨论。

4 结论

1)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利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分析结果会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学英语有效教学这一论题提供数据支撑,并以此进一步验证并丰富建构主义理论和语言输入理论。研究的相关成果可在高校英语课堂普及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概念,使英语教师充分了解微课资源库建设和翻转课堂理论的发展与走向。微课理论和翻转课堂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微课资源库建设。

2)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①学生自学意识增强的意义。基于微课资源构建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适合于高校学生进行英语自学,首先因为视频时间短,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彻理解视频中的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内容。它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尤其适合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学。

②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地使用微课,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并将相关资源运用到翻转课堂教学中来。

③丰富微课资源库建设。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资源库索引。此时,微课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标准零件”,适用于各种教材版本,将会变革资源库建设理念。

教师在运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时,应该及时总结概括出行之有效、实用性强、增强教学效果的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学校相关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校级公开研讨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验收课活动,对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的班级和教师应鼓励其为全校师生上示范课,定期举办校级课堂教学比赛。教师之间可以举行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等多项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2]谢宜辰.论外语课堂教学的功能和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5):81.

微课理念论文篇2

关键词:微波技术;多媒体技术;电磁仿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84-02

一、引言

当今社会,无线通信技术已经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实现无线通信的最重要载体就是电磁波[1]。其中“微波技术与天线”是这些学科专业中的一门关键课程。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且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和学习[2,3],对如何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及如何学好这门课程的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该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强,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常用微波元件和天线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仪器的使用。由于微波测量仪器的价格昂贵,学校采购数量有限,很难满足每一位同学的实验操作需求[4]。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传统教学中,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EDA电磁仿真软件相结合,合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和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二、理论教学改革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微波技术与天线”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微波技术与天线两大部分。其中微波技术又包含传输线理论、波导及网络分析,以及常用微波器件设计等内容;天线技术主要包括天线的基本概念,常见天线基本原理,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红色方框部分应作为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虚线框中内容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授课教师应对相关内容做一些详细介绍,同时对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做一些研究方向的指引。另外,红色方框部分的学习过程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复变函数和矩阵理论等知识,还涉及电路、电磁场和电磁波等基础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且容易忘记。教师讲授时需要多花一些课时,并且强调学习这部分的重要性。在课后需要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后作业或临时测验,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

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中的很多概念抽象复杂,仅仅使用简单的文字描述或静态图片展示很难理解。通过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利用彩色图片及动画等技术手段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场”这一概念,很多学生反映难以理解。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可以很生动、形象地去表达“场”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帮助学生去建立或者重构“场”在他们大脑中的印象,避免教师在“场”教学中的枯燥乏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另外,在讲授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规则金属波导中的场时,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对矩形波导中TE10模的电场、磁场以及三维场分布,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呈现,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认识矩形波导中的场分布,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各种不同的天线结构,可借助幻灯片,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三、电磁仿真软件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由于该课程的实验仪器都非常昂贵,且学生人数较多,实验过程中的仪器管理与维护等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让每位同学亲手操作一遍,因此可以使用现有的EDA电磁仿真软件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常用的微波仿真软件有CST、Ansys HFSS、ADS与Ansys Designer等,并且都提供了相应的学生免费版,免费版完全可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利用这些软件可以让学生对“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中的常用微波器件及天线进行仿真设计。在仿真实验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图2所示为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设计和模拟微波器件的图形界面。

四、课程网站建设

近年来,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也推动了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6]。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跳出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制约,通过网站复习课堂上的知识,利用网站上的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还可以与老师留言交流。精品课程网站逐渐成为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教学质量、增进师生间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

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产生、放大、传输、发射、接收、变换及测量等技术的学科,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雷达、微波遥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波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移动通信”、“微波通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微波技术”课程涉及到电磁场理论和微波网络系统以及天线技术,内容广泛,理论性强,信息量大,所用到的高等数学、物理学、电磁场与电磁波等知识较多,是电子与通信相关专业比较难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前,传统的微波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时候还是采用课堂上ppt讲解和板书的授课方式,这有助于进行严谨的理论推导,但讲课效率却无法充分提高;其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仅能将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教给学生,而对微波技术的发展前沿,更深层次的知识点,发散性、探索性的问题涉及较少。建设《微波技术》精品课程网站是配合教学现状,进行网络教学改革的实践。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研组运用新型的Web前后端技术,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使用近年来新兴的Node.Js搭建后端服务器[7],使用Nosql数据库MongoDB做为数据库,使用jquery、Bootstrap等前端类库和技术搭建一个性能、体验良好的《微波技术》课程网站[8],并采用响应式设计进行多终端适配,使网站适应PC、手机等不同尺寸的设备。该网站不但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手段,而且改善了教学质量,增进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五、结论

本文分析了“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的内容特点及教学难点,并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开发和建立了相应的课程网站,该网站为学生提供观看视频课程、资料下载、查看老师文章、向老师留言提问等功能,为老师建立一个后台管理系统,提供文章的和管理、视频资源上传、回复学生留言等功能,有效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海军,马云辉,刘咏梅,等.《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中理论性与工程应用性的结合探讨[J].科技资讯,2012,(24):169-170.

[2]夏祖学,李少甫,胥磊.《天线与微波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6):49-51.

[3]蒋铁珍,廖同庆.《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与工程应用相结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06):78-80.

[4]李新营,曹雪.《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物理通报,2014,(12):25-27.

[5]李素萍,吴伟.《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08):108-109.

[6]高思礼.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03.

微课理念论文篇3

微课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授课方式,其时间短内容具体、资源类型多样化的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这些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应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应用的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原则。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儿童认知发展

1引言

“微课“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微课程“的概念,是指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时长很短的教学内容。在国内佛山教育局最早推出”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线学习的最佳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太长。而微课模式恰恰迎合了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近几年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带动了”微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开始应用微课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多种内容和形式,在线视频、音频、文字、图像、PPT等资源多样化的微课形式恰好能够适用于小学语言教育的各种内容和环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必然能够为小学生短小精悍、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微课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设计的时长约1分钟左右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胡铁山教授最早提出“微课”的概念,并且近年提出了微课概念3.0版。他认为微课又称微型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将微课也称为微课程,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而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并不是微课程,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等)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短小的、完整的教学活动。

2.2微课的特征

(1)时间短、内容少。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左右为宜。该时间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自学效果。与传统的课堂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微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为了反映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的,其内容非常精简。

(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某个课题或某个知识点进行,主要针对难点或重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操作等课内外教学过程或者相关资源,因此主题非常突出,一个课程只有一个主题,都是具体的、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

(3)资源类型多样化传播、使用方便。微课资源的呈现形式除了主要的在线视频形式,还有音频、动画、PPT等各种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在线方式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在线观摩教学案例,便于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这些流媒体格式形式出现的微课内容可以非常方便地下载到电脑终端或者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终端,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使用方便。

3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3.1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知识,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形式,满足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具体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将各种小学语文素材制作成PPT、音频或视频,不但能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还能够提供实际的使用情境,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

3.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按照年龄段分成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6、7岁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6、7-11、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着眼于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11、12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存在持续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长时间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内容少的微课一方面短小精悍,正好满足了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微课每一个课程都有具体的主题和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调动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4.1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现状:

随着网络课堂的流行,佛山教育局在全国首创了“微课“在线学习模式,微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学师生熟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频率低。“微课“一词虽然出现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有限,大都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有的教师不了解微课更不会制作微课,更谈不上在课上和课下随时使用微课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了解微课及其制作流程,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是偶尔在课堂上使用微课。

(2)微课在线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少。目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还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师仅仅是将微课作为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进行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不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左右,将课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课,更利于学生课下的在线学习。

(3)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资源还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更感兴趣,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资源还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图片类做成的PPT。教师缺乏系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制作的微课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要。

4.2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优势

(1)微课时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并且更侧重于具体的形象认知。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某一考点或疑点,内容具体。并且微课时间一般在5-8分钟左右,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2)微课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各种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微课除了在线视频的主流格式以外,还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PPT等一系列的流媒体格式呈现,可以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微课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前使用,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让学生们抓住重点与难点,还可以在课下使用为学生们解答疑疑点并进行师生互动。

4.3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启示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平板、手机能智能设备进行办公和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已暴漏出很多缺陷,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微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整合“微课”资源。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不光是学校之间零互动,就连一个学校内部各个教师也是各自为政,按照自身教学的需求制作零散的“微课”资源,即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取得持续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安排教师参加正规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将各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微课设计和制作团队,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学纲统一制作各个阶段的微课资源。即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为师生提供持续的教与学过程。

(3)小学语文教育微课的主体应当有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主体参与。首先,学生自然是微课的主体,无论是课前微课,还是课中微课,或者是课后微课,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其次,教师当然也是微课的一个主体。除了课堂中师生互动,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教师都应当和学生互动,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最后,在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微课中,家长也应该是一个主体。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中,家长都要需要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陪着孩子一同学习的同时解答孩子的困惑。

5总结

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的涌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学习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微课“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为中心,5-8分钟左右的视频以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微课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等各个学习环节,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系统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建立现代化教学的思想认识,提高制作微课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积极应用微课教学。

作者:彭作玲 单位:临沂北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微课理念论文篇4

摘要:“微课”作为近几年来教育教学领域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我国高职教育开展微课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化构建层面,对于微课的应用研究可谓凤毛麟角。结合微课理论及微课在教学中的实践,构建了“微课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以Objective-c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微课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考评机制。

关键词 :高职;教学;微课;微课模式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2014-2015年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微课在高职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以Objective-c为例”(项目编号:G2014B027)

作者简介:黄浏展,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IOS应用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53-05

“微课”是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领域近几年出现的新名词,是教育领域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现今被广泛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为: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1]

国内的微课研究源于基础教育领域,随着各种全国性的微课比赛及各媒体的报道推广,微课的研究逐步在各层次领域得到广泛开展。高职教育开展微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集中在理论化构建层面,主要讨论微课的内涵及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而对于微课的应用研究却很少企及。任何理论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实践,更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如何将微课与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将是未来微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微课模式

(一)概念界定

微课的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以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该概念强调“微课”是简短又完整的教学活动,同时,说明了微课的资源构成。

从目前国内外的微课研究来看,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观点认为,微课可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而另一种观点将微课作为一种学生课后学习辅助资料。笔者认为,就国内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这两种取向均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更加有失偏颇。前者将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取代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是个伪命题;后者则将微课纯粹作为学生课后的辅助学习资料,从微课的内涵来说,一般难以达到其预期的目的。

(二)微课模式的特点

实际上,微课不能独立成为一门课程,不能代替课程教学(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在线学习),它是一门课程教学的辅助学习资源。微课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其灵活性与针对性上。[3]因此,结合微课理论与教学实践,在“微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微课模式”的概念。

所谓“微课模式”,是将“微课”融入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微型课特征所构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微课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综合了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微课、微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课堂教学以“微型课堂”为主要授课模式,将传统课堂拆分成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集中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

2.学生学习以教师教学、“微课”和现场辅导相结合的模式,教师提前准备微课,将微课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中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资源。

3.课堂授课和微课授课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并且在内容上保持同步。

(三)微课模式教学的意义

微课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4]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高职实践教学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从对微课模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发现,微课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三点优势。

1.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模式通过“提问式”、“案例教学”、“讨论”等多种手段,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扮演“导演”的角色,而学生成为课堂演绎的“主角”。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同时,将微课充分应用到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采取“碎片式”教学,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高职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兴趣远大于听老师讲授理论课,因此,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微课模式将课程教授内容细分成知识点,采取“碎片式”授课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知识点讲授其要点,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或实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大篇幅理论知识学习的厌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模式也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

3.从学习角度主导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微课模式不仅对学生学习有益,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同样有所帮助。教学设计中要求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教学过程,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地进行调整。对教师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督促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必须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在不断的策划和改进中,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微课模式的教学实践

基于微课模式的特点,可以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实践。本文以计算机应用(苹果ios开发方向)专业技能课objective-c为例,对微课模式进行详细阐述和介绍。

(一)objective-c课程简介

Objective-c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苹果IOS开发方向)的核心课程,是IOS应用开发的基础,作为一种扩展C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也是iPhone、iPad和Mac OS X开发所用到的主要语言。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要熟练掌握Objective-c的语法基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而且应具备运用objective-c、程序设计技能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综合技能。可见,Objective-c是一门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在机房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在介绍微课模式教学设计之前,有必要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简单归纳。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其不同之处。特别是与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和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理论基础以及学校的氛围等密切相关。[5]根据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分析,高职学生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文化基础较差,对于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强。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来看,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大约为10分钟,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注意力能够保持在15分钟左右。学生因为文化基础问题,造成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较差,比较典型的问题在于由于其英语和数学基础较差,对于编程的学习表现得较为吃力。

2.重实践、轻理论。学生普遍对实践课表现出来的兴趣要大于理论课。一方面,这是因为理论课学起来比较枯燥;另一方面,这也与高职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关系。

3.自学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大多数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仅限于课堂上;而有的学生甚至连课堂学习都不能全身心投入;还有一部分学生虽有学习愿望,但在自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存在偏差,普遍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不会科学安排时间,同时,对知识的重难点把握不准。

(三)微课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根据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微课模式引入高职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Objective-c中的类和对象这一章节为例,阐述如何进行微课模式的教学设计。

类和对象是objective-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初次接触面向对象编程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能在编程当中灵活应用非常困难。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单独讲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学生都能较好地进行理解和区分,但是涉及到具体的编程,往往难以理解并区分类和对象。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会先介绍类和对象及其它相关的基本概念,然后,再来讲解编程应用中类和对象如何用代码实现。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三个问题:(1)理论讲授时间较长,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使理论知识难以掌握;(2)理论与实践脱节。讲授理论的时候可能学生都能理解,但在实践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实现;(3)编程在理论介绍完以后集中在一起讲授,代码量较大,导致学生的畏难情绪。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微课模式教学设计中应取长补短,充分考虑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6]在教学中,可尝试将以上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分成类的概念、类的声明、类的实现、对象、类的实例化及对象的使用等几个部分。然后,按这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微课制作。而在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根据教学时长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组合。每节微课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课堂教学采取讲授和实践交叉进行的方式,将一堂课分成多节,根据授课内容安排时间,每一节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比方说,将类的概念、类的声明和类的实现、对象、类的实例化和对象的使用分别做成5个微课资源,但在课堂讲授时,可以将内容分情况进行组合。将类的概念和类的声明放在一节进行讲授,将对象和类的实例化放在另一节讲授。具体的组合方式可以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预习情况而定。前提是在课堂授课之前,要将微课资源发给学生预习,或者将微课资源上传至微课平台,先通过网络学习。在微课视频中,对该节课学习应提出要求,每次课前要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理解能力。

微课除了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还可以作为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之用。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经常有学生对课堂中讲授的部分内容或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而在动手实践的时候就会有疑问,如果对每个有疑问的学生再做单独辅导,那么,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就难以保证。这时,微课就可以发挥课中“辅导”的作用。对于代码的练习,也同样如此。学生初学编写代码一般都是从模仿开始,如果教师讲授的不是书本上的实例,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重复听微课来学习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编程实例。同时,因为微课都是按知识点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这样,使学生在课后复习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教学内容设计重点。“微课”作为微课模式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以教师教学为主”转换为“以学生学习为主”。因此,微课的制作应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投入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本文的重点并非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探讨,而是就课程内容编排的关键点进行论述。在课程内容编排上主要需注意以下四点。

(1)每一节都应反映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并且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要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加深对重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各节微课之间或者微课与课堂教学之间应注意内容的衔接,对相互之间有关联的知识点,也可以用引导性语言引领学生去自主学习。在微课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引入本节学习的问题;在微课的结尾,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学习下一节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类的概念时,可以提问的方式开头,“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的类和群可以看成是一个含义,那到底什么是‘类’呢?”。通过这种引导式的语言,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何谓“类”?结合现实生活,举出实例,并分析类的特征。在课堂教学的结尾,为了让学生明确讲授类的概念是为之后的面向对象编程打基础,可以讲解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类的概念和作用,并提示学生下一节课将介绍如何用代码声明类和实现类。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思索的空间,通过制造“悬念”,让学生有继续学下去的兴趣(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如图1所示)。

(3)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辅之以课件、习题等资源的综合体,在提供给学生微课视频的同时,也应将相关的课件、例题代码、习题等资源一并提供给学生。对于涉及到编程的内容,这方面的资源至关重要。在学习编程之初,学生往往不会自行设计,而以模仿实例为主,相关的课件、代码可以作为学生借鉴参考之用。而在课堂实践和课后练习中,实例代码和习题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4)在讲解实例时,可以单独成一节。同时,要求教师对编程很熟练,边敲代码边讲解,而不是以PPT的形式展现程序代码。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而不会觉得枯燥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微课模式教学考评机制

对学生进行考评是检验教学效果好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方式。在传统教学中,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时,虽然会参考学生平常表现(如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等),但通常还是以期末考试情况为主。显然,这种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是欠科学的。首先,仅通过一次考试并不能全面反映学习情况;其次,在当前考风日下的大环境下,期末考试对学生学习失去了敦促作用。因此,好的考评机制一方面要能反应实际情况,包括出勤、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另一方面,又要能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以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对其具备相应的约束力。

考虑到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模式的弊端并结合微课模式的特点,可采取积分制和考试相结合的考评制度,而授课教师就是考评员。这种制度下,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兑换成积分,对表现好的项进行加分,不好的项减分。如:按时完成课堂练习,单次加20分;实验小测试做对,加30分;缺勤一次,扣15分;等等。再分别设置积分的上下限。对于达到或超过积分上限的学生可以免考试;而低于积分下限的则视为不合格,必须重修;处于积分上下限区间的学生,则再结合期末考试作为最终考评成绩。并且,最终考评结果以平时积分为主,可占比60%-70%。

在微课模式中引入积分制考评机制,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总体而言,这一考评机制有如下五点优势:(1)微课模式教学中,任课老师讲课时间相对较短,作为考评员时间可以保证;(2)课程安排以知识点为单位,便于督促学生学习及考核;(3)基本上每一节都有提问和习题,这些都可作为考核的积分点;(4)考评以平时积分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有实时的监督和引导作用;(5)考评范围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比较全面。

综上所述,微课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1)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最好是实践课教学。而对于纯理论课程,虽然也可以参考该教学模式,但其内容编排及具体授课方法还有待研究确定。(2)这种教学模式仅适用于人数为30人左右的小型班级,如果是大班授课,则从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来说,这种模式都欠佳。总之,微课模式是微课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尝试,它为微课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时,也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我们相信,随着对微课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将在高职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和传播。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研究,2013(4):36-42.

[3]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5-70.

[4]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70-72.

[5]司春燕.微课在高职公共艺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5-87.

微课理念论文篇5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深化应用推广,以开放、共享为主题的教育资源普及工作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发展,微课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微课在国外教育领域的使用,由来已久,但是它在中国教育领域的使用年限还不长,如一个襁褓中的孩子一样,基于微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育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微课的概念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它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兴起之初,不可避免的会带有国外课程的模式习惯,这就需要我国的教育工作者,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微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完善,让使其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教育的革新和发展。高中政治教师也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来完成高中政治课堂微课教学的调整工作,让微课能更好的辅助其完成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任务。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征

微课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以简短视频为展示方式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它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的特征。

1.教学时间短

当前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规律,进行编排的微课视频时长,通常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一般以五到八分钟为主。它和传统的一个小时内,四十五分钟课程教学,十五分钟课间休息的教学模式,在时长有明显的区别,微课对时长的把握更加的精准。

2.教学内容少

微课视频的内容,是对课程内容的重点问题或者关键环节,进行微课视频的辅助教学,通过视频动态图文的形式,把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懂。微课的内容强调精简,它不是对传统课程内容的生搬硬套,而是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深化梳理和深入分析后,进行的科学理性的选择。

3.资源容量小

微课一般以几十兆的视频文件为主,它既支持在线播放,也支持离线观看。微课在保证其视频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其资源的容量大小,有利于提升微课资源在线观看的流畅度,提高微课资源的下载速度,从而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实现移动教学。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教师需要依据具体的课程需求,对相关的微课进行选择,以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课程开始处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开始之初,可以有效运用微课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课程重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以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例。教师需要讲解两个知识点,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个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播放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寓言故事为主题的微课内容,通过故事的画面动态和故事的精彩解说,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建立起对城门失火和城中池鱼的关联思考,让学生在对故事的观赏和聆听中,进入政治课程学习的状态,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2.在课程疑难处

由于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不足,社会阅历不够等现实因素的存在,造成学生在对政治课程理论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对部分知识点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的疑难处。针对高中政治课程中为学生普遍反映的疑难处,还有通过教师教学经验总结的疑难处,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把疑难处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习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建立明了清晰的政治理论知识。

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特征,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微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进行有步骤、有对比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有一个认识;其次,通过分析“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来对概念作细致的划分和分析;再次,通过具体的案例如国企垄断,缺乏行业竞争,市场灵活度不够和问题产品等完全追逐经济利益,缺乏市场监管等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本概念的理解。

3.在课程热点处

高中政治课堂本身就是一门和国家政策、社会现状、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它站在理论的高度,诉说着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变化,让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呆板空泛的理论,变得活跃新颖,让高中政治的理论落地,是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生命力的关键。现阶段时政热点,也成为高考政治方面的一个主打项目。高中政治教师把课外的时政热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的再加工剪辑成微课,用于高中政治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切实理解政治课程的理论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能帮助学生了解现行的时政热点,有效应对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

以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例。当前,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就与课程内容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知识点不谋而合。可以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课程的微课制作,中国梦实现的要义,就是要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实现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向习主席说的一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中国梦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现行“中国梦”推行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

4.在思想形成处

对高中政治教学来说,除了让学生能有效理解课程内容,积累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取优异成绩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正面、向上的思想品德。思想本身就是无形的东西,没有其具体的形态,但是它存在我们的脑海、行为中,对于思想的灌输式教育,成效有限,微课通过丰富的图文、视频方式,可以形成强烈的画面感和观感性,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是非的思考,成败的思考,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微课理念论文篇6

理论以 3ds Max 课程的微课教学为例进行实践研究。本次教学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 MOOC 理念下"微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并实践,以此提供高职学生实践课的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同时也能为计算机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思路,并且证明微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MOOC 理念 微课教学 3ds Max 课程

微课拥有明确的主题,针对某一知识点如重点和难点进行微视频讲解,教学根据学科知识点主题清楚明确,内容短小精悍,微课视频可以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对单一,知识点相互之间较为独立,有些知识点表现较为零碎,不够系统。微课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妊习一个知识点或进行学习,但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者要充分使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形成系统教学,基于 MOOC 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在学习过程中有课程提纲、交互、作业、评价、学习指导和学习活动等,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运用 MOOC 理念可以很好的弥补微课的不足。结合基于 MOOC 理念的微课程教学是顺应了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学发展的需要。研究认为有必要对基于 MOOC 理念的微课程教学进行实践研究,MOOC 完善的平台功能特点以及与传统教学相似的课程模式,为顺利实施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软、硬件资源。在教育教学理论和计算机相关技术都相对较成熟的条件下生成的 MOOC,更加贴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便于以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实际教学。

为了更好地解释和说明基于 MOOC 理念下微课程教学 3ds Max 课程的教学具体的应用,笔者对本研究的教学做出如下实践,本文选择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3ds Max 2014 实用教程》。

【课程计划单】

案例1:第六章材质与贴图技术

【学习任务单】

学生查看学习任务单,根据学习指南和学习任务进行学习。

【微视频的制作脚本】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讨论分析、指导答疑】

在讨论分析中发现,有的学生可以提出有效问题,同时学生还反映在自己练习作业制作过程中还存在"明暗参数"、"漫反射"参数等问题。例如材质编辑器没有找到。同学们在讨论时就有学生积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工具栏中一个图标,鼠标指向此图标会出现提示。此时教师也指导答疑用另一种办法,按下"M"键可直接打开窗口。

【反馈信息】

学生大部分没有做出陶瓷材质的效果图,原因是微课视频中讲解的不到位,没有针对性的讲解如何设置,教师需要补充说明在设置过程中首先进入材质编辑器,悬着明暗类型下拉菜单中的各向异性选项,讲漫反射后的色块调整为白色,再将高光级别、光泽度、各向异性选项分别设置为 200、90、50。最后一步就是大阿凯贴图,勾选反射,单击 None 为要赋于陶瓷建模一个衰减贴图。

合理应用 MOOC 理念下的微课程教学能有效激发高职学生学习 3ds Max 这个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类似于 3ds Max 的这类实践操作课大有可能的运用此方法,也能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高职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高职学生首次接受专业知识,原先学生接受的都是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尤为重要,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其教学作用,然而传统教学对于普遍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新意,所以教师应该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在很多班级中的学生普遍对于学习已经放弃,感觉课堂教学与他们无关,而这种基于MOOC 理念下的微课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恰好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参考文献】

[1] 施云春.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

[2]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8)

作者简介:

何红玉(1973--)女,汉族,黑龙江五常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与教育

微课理念论文篇7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践;《微电子技术导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177-03

一、《微電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改革是贯彻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进一步强化课程的育人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因此,课程思政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其育人功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围绕立德树人,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挥专业大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2]

(二)课程思政改革是解决当前社会存在问题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微电子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特别是2018年初的“中兴”事件,引起了国内关于微电子行业到底行不行的讨论,“中国芯”再次被聚焦到公众的眼前,一时间唱衰我国微电子科技与产业实力的声音喧嚣而上。作为肩负着培养我国微电子人才的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比以往更为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客观地评价我国微电子产业。

同时,推进《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打造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促进微电子学院专业教师队伍转变思维观念,对培养出政治合格、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国家急需的微电子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3]《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是微电子学院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是学生从大类课程学习向专业课程学习过渡的重要环节,课程以深入浅出的知识理论和宏观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更有效、更有高度地了解微电子科学的发展脉络和微电子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同时这门导论课程还可以促进学生将大学所学各类课程连成体系,解决他们对于“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好怎么用”的困惑,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今后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十年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政策引导下,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和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明显。国内相关高校在进行微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上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在微电子专业方面均未开设《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同时,从文献调研结果上看,国内其他高校在微电子专业课程思政方面尚属空白。急需在此方面加强课程思政改革,坚定我国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的理想信念,讲好科学知识和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理性认同科学理论,增强四个自信,努力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和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

(一)《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切入點

从立德树人的目的出发,通过“课程思政”改革着重挖掘学科内的思政元素,实现将“思政”融入课程,将课程赋予“思政”元素,发挥课堂教学力量,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意识。因此,针对专业大类课的“课程思政”改革,首先需要构建思政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念和内容的融入,这是改革的灵魂和关键,最终达到课程教学与育人润物无声的目的。

1.全面梳理课程知识点,深入挖掘教学活动中的育人元素,通过国内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对比,展示我国微电子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提出我国微电子技术需要努力赶超的方向,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2.提升微电子学院专业教师队伍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转变思维观念,构建适应“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方法论,以把党的教育事业抗在肩上的思想自觉,发自内心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对微电子专业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度,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报国热情。

3.从思政内容的选取与表达方式、思政环节与教学活动的嵌入方式、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融合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学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与保障机制,着力提升《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政治性、时效性、艺术性,提升专业思政课程在学生中的认同度、接受度和践行度。

(二)《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试点

1.开展针对微电子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课程内容创新

高校中偏文科专业课程思政开展的相对较好,而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虽已全面推行,但由于理工科课程门类繁多、教学内容固定和教师思政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真正能够成形且具有示范性的专业课程少之又少。为此,《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首先构建思政理念,特别是在微电子这一“卡脖子”领域,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更为紧迫,意义和作用也更为重要和突出。其次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我校红色基因,深入对比国内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展示我国微电子产业所取得的最新成就,提出我国微电子技术需要努力赶超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我校乃至我国相关高校的微电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2.思政课教师全程指导的课程思政设计——师资构成创新

课程思政的效果关键看教师。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往往是由一名主讲教师负责,就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而言,理工科专业课教师的受教育经历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与思政教师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目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教学设计简单和教师感召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专业课教师本身也缺乏提高思政能力的渠道。[3]为此,《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组成以思政课教师为核心联合多名专业课教师的教师团。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思政教师全程指导下,微电子学院专业教师通过观摩、试讲和研讨等形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科学方法论的掌握,提高专业课授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和效果。

3.课程思政内容软融合——教学模式创新

目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环节的嵌入比较生硬。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在当次课开始时利用“几分钟”、“几页PPT”或者“几段话”的形式进行;而思政内容以“最新讲话”、“最新成就”或者“热点事件”的叙述较为常见。师生互动较为简单,思政内容与知识点结合不紧密。为此,《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中将从思政内容的选取与表达方式、思政环节与教学活动的嵌入方式、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融合方式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政治性、时效性、艺术性,提升专业思政课程在学生中的认同度、接受度和践行度。

三、《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

《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经过前期的研究与实践,初步达成了“以树立理想信念为出发点,建立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的共识。具体通过“正面讲、反面驳”等形式,帮助大学生们树立“要爱国、要励志、要求真、要力行”的理想信念。通过讲解知识的起源与发展,讲解中国发展的艰辛,讲解当今中国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们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坚定理想信念。采用谈经验、讲用处、授方法和多鼓励的方式,增强大学生们对具体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力争使之能够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一)更新课程标准,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

结合《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的科学知识教育内涵,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课程科学知识教育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相互关系。将教学流程融入思政模式,与课程全程伴随。采取价值观模块组合模式,对原知识体系审视、发掘和加工。采取知识点中融入思政模式,与具体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密切相关,融合度高,以学识点上的特殊事件或学术背景,巧妙进行价值观、思想、情感提炼等。

发掘《微电子技术导论》“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梳理各章节知识点,系统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如老一辈科学家王淦昌、赵忠尧等早期对微电子技术的发现和贡献等。

(二)完善课程考核方案,增加思政考核模块

筛选适合于关联思政教育的《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知识点,制定适合于所选知识点的思政教学内容,并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考核方案。确定将课程专业知识模块的考核比例压缩至80%,将课程思政模块的考核比例提高至20%。

(三)创新教学方法,引领行动自觉

“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否做到“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达到润物细无声,关键在教师。为此,积极探讨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方法,探索教师在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设计能力的各项措施等,如知识点和思政内容的关联引出方式,思政教育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嵌入方式等。寻求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主动性和认知程度的途径,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转变思维观念,掌握科学方法论,构建适应“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以把党的教育事业抗在肩上的思想自觉,发自内心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四、《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与改进

(一)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内容的关联

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专业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实现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找准知识点与思政内容“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为此,在立足《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的学科视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授课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思政引导的有机统一,成为《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

(二)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

就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而言,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能力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同时,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能力也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特别是对于微电子学院的专业教师,其基本为理工科教育背景,而提高《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专业课教师队伍是关键,如何使专业课教师在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胜任、善任、乐教、善教,也成为《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

微课理念论文篇8

关键词 微课 历史课型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46

"Micro-class" and Change of History Lesson

DING Hanjing

(College of History & Societ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The new history curriculum reform advocate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istory, so that it has the correct values, outlook on life. In today's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make a different and diverse students can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clas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lesson emerged. Micro lesson is from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starting to realize teaching student-centered, teacher-led, it can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This micro-lesson on the history lesson type of change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micro-class; history class; hierarchical teaching; individualized

微课是大数据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体现,由于它在教学形式上有了很大转变,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因此能够实现“从教到学”的实质性转变。

1 微课产生的背景及其含义

近年来,社交媒体、移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个性化学习需求明显增加,各种教育资源也逐步开放,其形式也渐渐多元化,其中资源形态的微型化、内容主题化发展趋势明显。在国内,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一个继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风靡之后在教育领域衍生的新事物。它是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融合于课堂教育或者可移动地服务于社会开放式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视频单元,从时长来看,时间较短,目前较被认可的是每个主题时间为5~8分钟;从其主题来看,每个主题相对独立,具有一定针对性,主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评审活动,首次正式提出“微课”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建设实践应用研究。目前很多教育界人士也都努力尝试将这种新兴教学形式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2 运用微课进行历史课型的转变

2.1 历史课型的多种分类

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根据基点选择的不同来划分课型。

若把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做分类基点,课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统称单一课。

若按教学内容的性质来判断,则可划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等。为适应新课改,若干新课型中以自学互教、讨论合作型课堂的导创优势最为明显。

若以教学的方式、方法作为划分依据,则可分为讲授课、自学辅导课、讨论课、练习课、实践课、参观或见习课等。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共同活动。而教学方式构成了教学方法,目前主要通过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方法来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特征。讲授课、讨论课等都是以某一主要教学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

虽然分类历史课型的基点不同,但都应该要符合大的课型分类的基本要求。首要是应涵盖历史学习的全程;第二,各课型要有一定独立性。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上述第三种分类基点划分出的众多课型中的概念课、解题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这四种。从迥异的教学实施流程可以看出各种类型课不同的风格。

2.2 运用微课进行某些历史课型的转变

新课改实验以来,老师们都感到了课堂时间的紧迫和教学任务的繁重,历史教学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微课作为新兴事物有其独特优势,能让有心学习的人利用每一点零碎、空闲的时间得到一些收获。而在不同教学任务的历史课堂中,恰当运用微课则有利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无论对教或学都有重要影响。

2.2.1 历史概念课可运用微课实现先学后教

一般“概念”包括四个方面:概念的名称、定义、例子及其属性(关键特征)。历史概念,既有一般概念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它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全面认识的概括性反映。历史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特定的历史名词或词组。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1)该历史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时、地、人、事;(2)该历史事物的性质;(3)该历史事物的特征、意义、影响。各个历史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由简到繁由此形成了历史的学科体系。

历史事物按种类可进行很多种不同的区分,因此,历史概念也相应地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按照其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的范围,可划分为两类:(1)专指性历史概念。一个历史概念,只反映一种特有的历史事物,形成一个历史专有名词,如商鞅变法、武王伐纣。(2)泛指性历史概念。这类概念,泛指某一类历史现象,而且不一定是历史学科所专用,在社会科学其他领域也常使用,这类概念一般理论性更加明显,因此又可称为理论概念。它由诸多历史概念通过发展和升华,高度抽象概括而形成。例如:阶级、国家、革命等。这种理论概念大多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范畴,是人们认识历史和现实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没有,也不可能对理论概念做专门阐释,所以在传统课型中主要是依靠老师在讲授有关历史问题时,做适当的相关补充阐释,希望由此能使学生接受到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思想教育,同时借此提高学生运用这一基本观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知识的呈现是复杂静态的,学生难以理解理论性概念容易疲劳,由此将微课引入课堂,避免老师一味枯燥地讲解,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很好的调味剂。此外,因为一节微课主要讲一个重要问题,老师可以由此延伸出这一概念的背景、相关事件与易混点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便于掌握。所以教师在讲解某一专指性历史概念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运用微课。由于微课是提前录制好可以反复播放的,课前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地方,课下学生也能自主复习。

2.2.2 解题课可运用微课帮助归纳总结

各省高考历史试卷的题型有很多种类,在本文中我仅以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的题型为例,包括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三类。历史卷的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学生需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评价能力。在实际做题时学生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为何知识点老师都讲过,我却不会用来做题?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1)没有深入理解知识点;(2)解题缺乏归纳技巧。传统历史教学中对题型的归纳讲解往往是到最后的考试复习课上老师总结一遍即过,接受较慢的学生还没理解是怎么回事,老师却早已讲完了。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使他们学会理解和归纳,帮助其完善认知结构,也利于学生对自己上阶段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时常总结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益于他们未来发展。

2.2.3 历史复习课可运用微课进行分层次教学

所谓复习课就是专门为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运用所进行的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花较少的课时笼统地进行期中或期末考前的统一复习。长此以往,那些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学生自信心将会受到很大打击。微课对学生的益处就在于录制时能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同一知识点可录不同微课视频以展示层次不同的内容(包含基础、提升、拓展等),做到各取所需,实现知识点分层次教,学生分层次学。

2.2.4 试卷讲评课可运用微课做到因材施教

顾名思义,试卷讲评课就是考试之后老师在课堂上统一讲评试卷。试卷讲评课的关键是个“评”字,对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和老师的分析讲解来纠正。但众所周知,个体存在差异性,所以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其能力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处于普通水平的学生可能需要老师对错题的详细讲解,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说重复听讲可能就有些浪费时间了。微课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仔细分析试卷后,把对试卷的讲评按难易程度分类录制,这样在自主学习时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观看。如此一来既可以减少仔细讲解试卷所占用的课时;另外,也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对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的学生实现个案补偿教学,使他们能够齐头并进共同进步。

3 微课对于历史课型转变的意义

胡铁生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将会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将发生改变,教师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运用微课资源进行的校本研究将有大作为,也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大途径。对于学生而言:第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微课他们既可以巩固强化知识也能够查漏补缺。“微课”将是他们在校园课堂之外学习及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现代社会无线网络和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不仅仅是成人在普遍使用,许多学生也已拥有手机等数码产品,微课视频时间短且可通过网络传播的特性,使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也能够利用琐碎时间给自己充电,因此基于视频的“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第二,它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既能使优秀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又能按要求促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跟上班级平均进度。运用微课实现先学后教和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班级全体学生整体发展。另外,微课的开放性及其还可进行后续补充与开发的特点,也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