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50:59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篇1

关键词:职业态度 教育实习 高校毕业生

职业态度指的是个人职业选择的态度,简而言之,就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经阶段,对师范生巩固专业及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教育实习与职业态度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力图在教育实习对文山学院体育系2010级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探索一条能够解决两者关系的较好的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山学院体育系2010级3个班当中的10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设计《教师职业态度调查表》的问卷,其内容信度已请相关专家检验,折半效度为0.9235。向上述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对职业态度当中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方面进行实习前、实习后的调查。实习前,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83%;实习后,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86%。

1.2.2 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资源,查阅了大量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及职业态度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为文章中涉及的相关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1.2.3 数理统计分析法

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实习前后态度的三个维度(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检验效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教育实习对体育系2010级学生职业态度影响的总体研究

通过对教育实习前后调查所得的数据研究发现:问卷设有五个答案:“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非常不愿意”。对应分值是5,4,3,2,1,从数据统计的结果看:实习前的平均分是3.81,而在实习后的却是3.55,总成绩的分数降低了0.26分。这个分数的差值表明:教育实习影响了学生对职业态度的选择。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学生从认识态度上,对教育实习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其次,教师对学生在教育实习这一环节的引导和教育不足;第三,学生没有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2.2 教育实习对体育系2010级学生职业认知影响的研究

研究问卷数据结果显示:作为准教师的学生们对教师职业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教师每天的教学内容、学生几乎相同,因此,他们感到教师的工作是枯燥无味的;教师的待遇差,工作压力大,使他们更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名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其他学科教师的偏见,学生及其家长的不重视等,使他们降低了对教师这份工作的热爱。

2.3 教育实习对体育系2010级学生职业情感影响研究

研究问卷数据结果显示:经历了教育实习后,很多学生不再想做教师了,主要是因为:在没去实习的时候,他们想着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得到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的认可。但是,事实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无论你怎样努力,学校领导、其他任课老师以及学生都不会重视,这样,就使还没有走出校园的准教师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也是他们经历了教育实习后不愿意从事体育工作的主要原因。

2.4 教育实习对体育系2010级学生职业行为倾向影响的研究

在职业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倾向三个方面:教育实习对职业行为倾向的影响是最大的,是因为在实习中遇到困难时,学生选择的是退缩,而不是积极地想办法来解决困难,如:实习前的培训,老师在给学生介绍在教育实习中遇到困难该如何解决时,几乎没有同学认真听讲和做笔记,不认真听,遇到困难不知怎么解决,不会解决就不想上课,导致排斥教师这份工作,这些都是导致实习后的调查数据为什么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3.1 教育实习对体育系2010级学生职业态度影响的总体结论与建议

3.1.1 总体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实习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职业态度的选择,本次调查主要是从职业态度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倾向三个方面来研究讨论的。

3.1.2 总体建议

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要认真去听和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在教学中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其次,在上实践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注重动作技术、结构的同时,也多教授学生怎样才能够上好一节体育课;再次,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学会科学教学。

3.2 教育实习对体育系2010级学生职业认知的结论与建议

3.2.1 结论

教育实习对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值得肯定的少之又少,负面的影响占大部分。

3.2.2 建议

首先,学生要在教学中找到它的乐趣所在,要努力去发现、去寻找;其次,多和老教师们沟通,听听他们是怎样在工作中找到快乐的,要在工作中感到满足,就要积极地去对待教育实习;最后,多想想自己在实习中与学生沟通时的快乐,为他们解决事情时的成就感,以及学生向你投来的信赖的目光。

3.3 教育实习对体育系2010级学生职业情感的结论与建议

3.3.1 结论

我们的学生在乎体育比赛,但是他们不愿意做一名教师,显然,教育实习对职业情感的影响是负面的。

3.3.2 建议

要想使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这个职业发生转变,首先,学生自己要学会重新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在教学中找到它的乐趣,从而喜欢上体育教师;其次,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工作应给予肯定、重视,这样,体育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信心。

3.4 教育实习对体育系2010级学生职业行为倾向的结论与建议

3.4.1 结论

教育实习对学生职业行为倾向产生了负面影响。

3.4.2 建议

首先,学生在实习当中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多培养自己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在实习中解决了一些困难后,你会感觉做老师的成就感;其次,多听一些专家对教育实习的讨论讲座,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思考,细心琢磨,多参加一些实际操作;第三,多听一下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看法,多跟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听听他们是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

参考文献:

[1]闽杰,鲁儒编.无敌智商、情商心理测试手册[M].北京:北京纺织出版社,2002

[2]李辉.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

[3]祝蓓礼,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篇2

关键词 何清儒;职业教育;职业补习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5-0075-05

何清儒(1901-1985),天津人,民国时期著名职业教育理论家。其代表作《职业指导学》(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和《职业教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均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学科史上第一本以“学”字命名的著作。他的职业教育理论涉及职业教育、职业补习、职业指导、职业心理、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中,职业补习教育理论是其职业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职业补习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引进之初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研究也相对匮乏。之后,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教育以及有关职业补习教育理论的探讨也逐渐增多,在众多职业教育理论探讨者中,何清儒是一位突出代表。

一、职业补习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一)职业补习教育的目的

何清儒认为,职业补习学校的性质与普通学校不同,所以两者在学生来源上有很大差别。在他看来,职业补习学校的学生来源有二:“一种是已经受了相当的普通教育,而缺乏职业知能,需要补充职业训练的;一种是已经有相当职业知能,而感觉不足应用,需要增加的。前一种大多数是出了学校没有就业的,后一种大多数是正在职业界工作的。”[1] 也就是说,职业补习教育的对象包括已经在职业界供职的人和有意愿就业并即将从事相关职业的人。

针对职业补习教育的对象,何清儒对其目的进行了多次论述。这些论述尽管在表述上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如在《职业补习教育中的个别指导》一文中,他认为:“职业补习教育的目的,是对没有受充足教育的青年,培养他们关于职业的知识技能与性格,使他们有实际从事职业的能力。”[2] 在《职业补习教育在人事管理中的地位》一文中,他指出:“职业补习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种,目的是对于缺少职业训练的人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培养职业的知能,增加职业的能力。”[3] 在《战时职业补习教育的趋势及需要》一文中,他强调:“职业补习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目的虽与正式职业教育相同,但是主要培养职业的知识技能与道德,以增加从事职业的能力,不过形式上有许多差别。”[4]

可以看出,何清儒对职业补习教育目的的界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已经在职业界从业的人而言,职业补习教育的目的是补充或增进他们在职业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对即将从事职业的人来说,主要是授予他们职业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归根到底,职业补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职业的能力。

(二)职业补习教育的功能

鉴于职业补习教育重在传播职业知识,授予职业技能,培养服务精神,提升职业道德,何清儒认为,其功能具体体现在个人、教育、职业和社会四个层面上。他说,对个人而言,职业补习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其功能与职业教育是一致的。不仅可以帮助无业者更好地获得职业,有业者更好地适应现有职业,也使得无业者有业,有业者精业,进而乐业;在教育方面,职业补习教育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补充,是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延续,可以丰富教育形式,增加教育内容,深化教育意义,提升教育技能;在职业方面,职业补习教育承担着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任务,能够增强个人的职业能力,提高工作效能,促进职业改良,有利于职业的长远发展;在社会方面,职业补习教育能够增加工作效能,加快生产发展,促进事业发达,进而对社会的进化产生影响。

二、职业补习教育的特征

20世纪20年代,职业补习教育受到人们重视。至20世纪30年代,职业补习教育理论亦日渐丰富和完善。但是,抗战爆发后,由于国家巨变,为适应战争要求,职业补习教育作为一种比较灵活的职业教育方式,在战时很快发挥了作用。对其进行理论探讨,日渐受到社会重视。何清儒认为,职业补习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目的相同,在设科、内容、组织、期限、时间、教员、地点方面都有不同要求;也正是“因为这种种特点,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不能同他种职业教育相提并论”[5]。为引起实业界注意,使职业补习教育在战时更好地发挥作用,他从多方面对职业补习教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和说明。

(一)设科以社会需要为根据

何清儒认为,无论何种教育的开展,都应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根据,职业补习教育更应如此。他强调,施行职业补习教育前,要根据社会中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的需要来决定所设科的种类与内容;同时,在实施时,应以科为单位。每种需要训练的职业或工作,便可以成为一科;有某科的需要,便设施某科的训练。也就是说,实业界需要哪种训练,便开设哪种职业补习教育的科目。他指出:“职业补习教育的各种补习班,莫不根据这种原则。”[6]

(二)教材以职业界实况为出发点

在何清儒看来,职业补习教育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所取教材,应根据实际工作分析,将工作情形、所用工具、所需知识技能以及应具备的道德等都分析清楚,使编制教材符合职业界实情。这种基于实情的教材,能更好地对工作发生效力。他说:“职业补习教育着重实用,所以施行训练的教材,必须根据各种职业或工作的实际状况。职业补习班的各科教材,都是应当由对于工作分析研究而得来,绝不是凭空理想的。各种职业或工作的性质及内容各不相同,非有特殊编制的教材,不能训练切实应用的人才。”[7]

(三)学生的培养以工作能力为目标

何清儒认为,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很概括的。一个受过普通小学或中学教育的人,所学的知识比较宽泛,可以从事多种不同的工作。一般正式职业学校的教育,学生没有对具体工作所要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专门学习,往往缺少特殊性。相比之下,职业补习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他说:“每举办一种训练,目的即在造就某一种工作的人才,或增加在这一种工作上的能力。决不是囫囵不清,乃是以工作为单位而组织的。”[8]

职业概况。何清儒认为,职业补习教育的教材应将职业的基本概况作为其内容,进行专门介绍。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应对所从事职业的历史、性质、入业资格、工作状况、疾病危险、利害关系等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活,不妨碍工作效能。

职业目的。为了使接受职业补习教育者明晓其所从事职业的意义,并产生兴趣,达到乐业之目的,要对相关职业的功用、价值及目的作清楚说明。

职业知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具备相应职业的知识。何清儒认为,职业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二种。直接知识,即是与职业有密切联系、对所从事的工作有直接影响的知识;间接知识,虽不如直接知识与工作的关系密切,也会妨碍工作效能和发展空间。职业知识,尤其是直接知识,是教材内容最主要的部分。

职业技能。由于职业补习教育学生的培养以工作能力为目标,其教材必须注重技能,而不是知识。何清儒认为,对于技能训练,实际操作和实践固然更为重要,但文字说明也不可少。因为用文字对有关工作的进行顺序和相应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往往可获得相当的效果。

职业道德。何清儒认为,职业道德不仅限于对各种职业有关的普通美德,如诚实、耐劳等,还包括各业及各工种所需要的特殊道德条件。在他看来,职业知识与技能对工作效能有直接影响,但职业成功,不专在效能的大小,职业道德也很重要。因此,职业补习教材的内容,应包括不同职业所需要的特殊道德。

(二)教材编制

何清儒指出,由于职业补习教育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根据各业情况,按照职业性质的特殊性来分别编制。每一种职业应该有一种教材。“这种教材的效用,只限于一种职业需要的范围内。”在编制前,必须对职业中不同的情况调查清楚,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材料。同时,何清儒很重视实业界对教材编制的作用。因为许多职业的训练方法和材料,以及“各种工作说明,工作方法,以及其他关于工作的材料”都是很好的教材,如能将这些“实际的材料,取来作教材,效力要大许多”[17] 他认为,实业界参与,不仅能使教材的编制更符合实际状况,很好地弥补办理补习教育者对于实际的需要不熟悉、筹划不周到的缺陷,而且也能使职业补习教育的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而言,在教材编制上何清儒认为,可用工作分析这种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他强调:“工作分析可以确定职业内容,以为编辑教材的根据,是一种极重要的科学工具。”[18] 在工作分析中,每种职业分为若干部分,每部分为若干节;每节工作得到多种必需的技能和必具的知识。教材编制的时候,可以把一种技能或知识看成一个单位,作为一个题目,然后将题目的材料整理起来,便成为一课的教材。对于技能的教材,以一种技能作为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内容包括目的、工具、工作顺序、服务道德、问题、实习设计和参考;而对于知识的教材,则以一种知识作为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内容包括目的、知识、学习方法、问题和参考。

综上所述,何清儒从目的、对象、功能方面对职业补习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从设科、内容、组织、期限、时间、教员、地点等方面对职业补习教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从设施、组织、专业、教学、指导等方面对职业补习教育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对职业补习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的编制进行了说明。何清儒强化了职业补习教育目的的明确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特征的多样性,教材的现实性等职业补习教育理论。这不仅丰富了当时职业补习教育的理论宝库,而且也对今天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清儒.职业补习学校的学生[J].教育与职业,1937(181).

[2]何清儒.职业补习教育中的个别指导[J].教育与职业,1936(174).

[3][8][9][12][13]何清儒.职业补习教育在人事管理中的地位[J].人事管理月刊,1937(4).

[4][5][14]何清儒.战时职业补习教育的趋势及需要[J].教育杂志,1938 (11).

[6][7][10][11]何清儒.职业补习教育在战时教育中的地位[J].教育与职业,1937(189~190).

[15]清儒.同业公会与职业补习教育[J].教育与职业,1936(179).

[16]何清儒.怎样研究职业教育(上)[J].出版周刊,1934(179).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篇3

哈尔滨市医药工程学校 150500

[摘要]本文从中职教育的实践性进行分析,总结中职学校教学特点,分析中文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为中职中文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对后续研究中职中文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中职教学;中文专业;专业教学;实践性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毛泽东同志曾明确地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领域所持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们科学的对象。”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的部分,中职学校的教育体系也是有其它是人们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的一种主管反映,包括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认识和主张等。

一、中职教育实践性意义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教学也是教与学的双边统一活动。中职学校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由于具有涵盖范围广、教学效果很难评估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尤其要需要注意的是,不应把教学单纯的理解成课堂教学或理论教学,还应包括实践教学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不仅仅在于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不强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必须、够用,突出应用性;而且在时间教学的作用及比重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更加明显,即职业教育的时间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各种时间教学将越来越受重视。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人们开发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工读结合、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等。可以说,实践教学将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二、中职学校中文专业教学特点

1、根据生源特点进行教学。

中职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源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应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职业性与技术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等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它的教学方法与普通教育教学方法有一致性,如都要贯彻启发式教学,都有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但是职业教育也有自己的特色,如专业课教学要突出顶岗实习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

3.根据职业岗位培养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都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培养目标、培养人才的类型各不相同,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教学除了与普通教育教学有共同的教育方法外,还有自己的教育方法。职业教育教学论就是要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特有的方法,以指导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例如,职校生的生源素质普遍低于普通教育的生源素质。为此,就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富有成效地实施教学。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就要研究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

4.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

由于中职学校教学有其独特的岗位适应性,所以其教学过程也相对普通高等教育有更多的灵活性。中文专业教师对其理论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既可以引用我过古代先贤的经典故事作为启发,也可以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引入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进行学习。

三、中职学校中文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提高实践性的几点建议

1、提高中文专业教师的理论技能,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通过对现在中文专业教学效果的观察不难发现,像过去一样只关注字和词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有好的表现。学生可能基础知识也还可以,但是在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却十分薄弱。究其原因,并非是教学内容有问题,而是教学方式方法太过陈旧,学生指导内容却缺乏运用技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中文专业教师的理论技能已经十分扎实,但是应更加钻研与实际工作中的联系和运用上,如何学有所用。如何通过更加科学、高效的方法将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如何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强调情景式中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讲到如何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式教学方法,通过对特定工作场景的逼真模拟,锻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旁协助指导。将原来单一的课内教学变为更加吸引人的课外教学,将真实的工作场景应用的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生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内容中锻炼自己的中文专业技能。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高效利用多媒体方式,从根本解决学生对中文学习的兴趣

分析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不难发现,他们对声音和图像学习会更加容易接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多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动画片的形式教授课程,巩固中文教育的重要性。还可将日常常遇到的问题作为笑话进行反面举例,提高同学们学习的自觉性。鼓励学生开展作文比赛,锻炼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中文进行观察总结,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让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4、完善评价体制,增强中文专业教学与专业基础课教学衔接

在中文基础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借鉴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评价体制方面,多元化的评价体征能够更直接的反映出需要修改的问题。可以不断完善中文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另外,还需要增强中文专业教学与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衔接。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做的铺垫。除了有其自成一派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为专业课教学铺砖引路。两者的衔接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效果。除了在评价体系上应进行多元化处理,还应该多与社会环境接触。增强中文专业在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的作用。

例如中文专业教学可以引进和采用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发的“ZHC”标准,即“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标准,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得“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计算机和英语考试,并取得相应资格;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这既是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也是专业整体教学发展的阶梯式递进。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也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很好激励作用。

总之,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的实践性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不可以单独来进行。只有在整个中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以目前中职学生的生源基础进行分析,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可以取得长足的进步。这整个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教性的体现。实践性需要理论做支撑,理论需要实践性来检验。只有明确了这一问题,才能使中文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工作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鲁辉玲.运用“必需、够用”原则增强中职文化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陈钢.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困境及应对措施研究[J].才智,2013(18).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篇4

【关键词】实习实训 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028-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开设在前三个学期,为期半年的高职生实习实训主要是专业的实习实训,没有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与《意见》中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不一致的。

但事实上,高职生专业实习实训期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最佳时机,学生可以将学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能在社会现实中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高职生专业实习实训期间,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实习实训的综合教育作用,这是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在高职生专业实习实训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生专业实习实训是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一个过渡阶段,在专业实习实训期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能力中的思政素养方面的培养,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社会公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对高职生进行这些方面内容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当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很多企业把“德”作为招聘人员时考量的第一要素。所以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加强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共同需要。

(二)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追求外延到致力于内涵的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也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发展到对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重视。高职生在实习实训期间,除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还可以通过了解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与企业的党、团组织的活动,了解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分配方式,进而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和经济,从而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了解企业文化建设并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

(三)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利完成实习实训工作的保证

专业实习实训是高职生三年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在这一个环节中高职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和具体运用。也正因为是专业实习实训,所以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不仅没能贯彻《意见》中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要求,也与当今社会接纳高职生实习实训的企业对高职生的要求是不一致的。“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目前企业界通行的用人原则。高职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如果能够较好地了解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履行职业道德,虚心向行业师傅请教,勇于创新,这些是高职生顺利完成专业实习实训工作的保证。

二、在高职生专业实习实训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在高职生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思政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高职生实习实训期间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生实习实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全面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职生专业实习实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由思政课教师依据其对专业课程开设的了解来进行设计。设计的内容以职业道德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强调高职生在工作中是否能做到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主要了解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及身边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了解实习单位的所有制构成以及分配方式和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理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容;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以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相结合,让高职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四方联动”深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生离开学校到社会中进行专业实习实训,无论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让高职生在新的环境中好好生活、好好学习、好好成长,这就需要“四方联动”来进行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在高职生实习实训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学生辅导员则通过现代的通讯工具如QQ等与高职生保持联系从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专业指导教师成为和高职生朝夕相处的人,可以通过高职生日常生活和工作总体表现来督促和记录思想政教育的效果。行业师傅负责专业技能方面的指导,通过言传身教对高职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行业师傅互相之间通过沟通和交流,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高职生专业实习实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制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如实地反映出专业实习实训中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性,高职生在结束实习实训时对自己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进行自评,同学、专业指导老师、行业师傅对其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直接反馈给学生辅导员,学生辅导员综合自评和他评的结果给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要根据学生实习实训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平时的出勤以及生产的成果,可以进行定量评价,对于学生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新精神以及为人处事的表现等,则可以采取定性的方式。合理的评价体制可以激励学生好好表现、好好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专业实习实训对高职生的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实际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同时对高职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为高职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2011C0232)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篇5

一、人文教育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对于人文教育的界定,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人文教育理解为“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教育对象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可见,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对受教育者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促进其人生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培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广博的文化知识、高雅的文化氛围、优秀的文化传统及深刻的人生实践。“人文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模块:课堂上教学、生活中体验、环境中熏陶。人文教育强调的是通识教育。通过通识教育使一个人有国家、文化、历史、社会问题知识;有哲学、文学、艺术的修养:有科学的基本知识及对其发展、方法、精神的了解;对事物有客观分析的习惯和审辨能力。”在高职学生的学科体系中,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从学科属性来看,属于人文学科,自然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人文教育是关注人和培养人的教育,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其高尚人格,促进其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科。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能承担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更适合培养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的课程。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新时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欣欣向荣,虽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却普遍存在一致命的缺点:欠缺人文素养;不能将高素质与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充分结合。究其原因,不少学校大量削减了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重技术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普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情况也正如此,有的工科专业甚至取消相应课程,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流失。如果继续忽视这样的问题,将会制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也会阻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教学工作不够重视

首先,教学学时得不到保障。由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得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注重专业教学,轻视基础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公共基础课,也出现了课时被缩减,甚至被取消或随意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时的现象。

其次,没有针对性的教材。高职院校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各大本科院校是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教材针对性不强,以文本为主,吸引力不强,缺乏互动及应用性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加之学时的限制,容易造成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及学生失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兴趣。

再次,实践教学难于开展。校内教学实践独立性不强,表现为和校团委、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掺和在一起;校外实践的服务性不强,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总之,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得不到校内校外的相关支持,开展难度大。

(二)师资建设相对不足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完整,学习进修机会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教学质量相对滞后。因为该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同专业课相比,其学术研究的价值不高,处于劣势。并且有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是外校老师兼任,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无法合作创新,忽视了人的发展和对学生精神的陶冶,从而导致学生极其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生学习不够主动

大多数学生潜意识里有这样的想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专业课,是满书全是文字,不用老师教都能看懂。学生长期不重视,导致最后也无法用文字表达观点、用理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加之,社会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当今互联网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学生没有把握好度,一有问题不是独立思考而是借助网络,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这些都影响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人文教育影响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是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然而受实用主义教育观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职业院校狭隘的理解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概念,呈现出“重技术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在当今社会感慨全民道德滑坡,理想、信念沦丧的同时,仍有一些学生以追求功利为自身价值目标取向。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为了达到更好地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实现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必须实现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故而,在人文教育影响下,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人生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等问题,帮助学生形成高雅的文化氛围、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开展深刻的人生实践。将人文教育的精髓贯穿课堂,师生共创和谐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人文气息。这样,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能促使学生关注人文素养的养成。

(二)有助于教师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重于掌握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可能导致老师照本宣科式、学生死记硬背,也容易使学生忽略分析理解问题的方法以及知识内容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倡导人文教育,有助于教师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程价值,让学生学会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所学知识联系,使得身心健康发展。

(三)有助于学生改变学习态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教师能更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教师也能更全面的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发展。由此,学生也会倍受鼓励,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同时也会在强调学习专业学科的同时,关注到基础学科。

四、结合人文教育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重视人文教育,转变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侧重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而忽视了其内涵的人文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除《形势与政策》外,其他两门课程都有很强的理论性,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到思想、道德及法律的基本知识,也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法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等学科。这种深刻的理论性,对于学生而言,虽然较为枯燥,但是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运用理论正确分析自身和社会实际,使其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变得更为理性;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其实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理性精神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可见,这些理论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新时期,教师应根据时代和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重视人文教育,转变教育理念,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深挖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感染人文气息。

(二)整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活跃的课堂氛围,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如果再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既能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而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学时难于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师教学方法的使用。因而,教师必须整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减少讲解时间,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学。

(三)结合学生实际,编写专门教材

高职院校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各大本科院校是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教材针对性不强。每个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学生也不例外。教育部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也使得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在基础课学时的安排上总是压缩、削减,老师难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学不到什么知识。所以,结合学生实际,编写符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

(四)建立实践基地,增强学习体验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结合当地的人文、社会资源,建立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教学实践中通过自身感受,了解乡情、民情、国情、世情,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独立思维能力;加深对祖国和社会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感受科学力量,从内心深处理解爱国主义、道德、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从而使自身的人文精神得到培育。

(五)建设师资队伍,提升人文素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篇6

高职语文教育方法是为实现高职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而运用的途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是高职语文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教育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效率的高低。

一、选择和运用高职语文教育方法的影响因素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育方法的选择受教育观、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制约。

(一)教师教育观的影响

高职语文教育观是对高职语文教育本质、目标与任务等根本性问题的看法。高职语文教育观认为,高职语文教育是学习祖国语言及各种表现形态,教授有关知识,训练有关技能,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操教育的活动。这决定了该课程既是一门通识课程,又是一门专业文化课程,也为正确的教育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可能。因此,能否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正是来源于这种教育观。

(二)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制约

结合高职语文教育实际,吸收、消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取其精华,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实践活动,可加以改造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高职语文教育理论水平,反过来再将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教师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教学实践经验的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的高职语文教育观、科学的教育理论,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师总结教育规律,经过调查分析、反复验证,掌握其精髓,才能真正为己所用,有所创新。

二、高职语文教育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职语文教育方法应遵守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教育整体性原则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界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各学科教育方法均应遵循教育整体性原则,为现代高职教育目的服务。

(二)学科特殊性原则

高职语文学科目的,决定了其学科特殊性。在选择运用高职语文教育方法时,应正确认识高职语文学科语言文字训练和教化育人的双重作用,在有限的教育实践中,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

高职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因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学生语文基础、学生心理特征和专业等多方面因素不同而适当调整,既要符合学生实际,又要紧贴就业需求。

三、高职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

高职语文教育方法是教师施教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协调统一,首先应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然后才是教师施教的具体方法。

(一)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受个人兴趣、成长环境和任课教师等因素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极大的调动作用。

1.在高职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语文是人们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对个人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综合大学,高职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好语文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应该以案例教学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通过模拟与高职专业相关的职场工作情境和讲授学生感兴趣的象牙塔外的社会现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有“师爱”,学生才“爱师”,才能欣然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和任务。师生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重要条件。

(二)教师施教的具体方法

施教方法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理论基础,为广大高职语文教师所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方法有很多种。

1.“涵泳历练,久当自得”的传统教学方法。热闹多彩的高职生活,往往使学生难以静心读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继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阅读,让学生在大量广泛阅读积累中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质的提升。

2.常规的语言传递信息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讲授法、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结合授课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传递语言信息,使学生较为直接地在短时间内获取系统的语文知识。

3.直接感知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图画、语言和影视作品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感知和领悟情景带来的身心愉悦。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高职;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从内容及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看,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融性。随着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的深化,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着力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目前高职的思想政洽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是根据和教育部的“05方案”设置的,即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称《概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整合、拓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适应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实践中可尝试构建以‘,05方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两翼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以“05方案”为主体,整合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概论》课和《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三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可整合、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和引导功能。如《概论》课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将理论学习和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学生能感悟和触摸到的内容,这样既可避免理论宣讲的枯燥性,又可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的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基础》课教学中可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跟学生的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可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职业指导”和“心理教育为两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施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大一可开展“职业导向性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专业、了解自身、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大二,可进行“职业融人性教育”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自我,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并有效地实施、修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将之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三,町实施“职业拓展性教育”,针对毕业生群体的需求,在做好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作为职业人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关注学生后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培养。

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社会学大师莫里斯说过:“心理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心理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指导,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心理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协为主阵地,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形成中心、院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的日常工作体系……还可将心理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使之日常化、全员化、全程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服务职业技能培养,构建“多边合作”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一)健全实践保障制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遇到诸如实践课时、经费、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强有力的实践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个保障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学校应组建一支包括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师的工作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每年应根据学生数拨付一定的经费专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为其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教务处要以要求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标准来组织安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明确把实践教学课时写进教学计划,有统一的大纲,有规定的内容和学分,有完整的课表安排,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为实践教学提供长期实施的制度保障。

从实践内容上讲,可尝试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相结合。利用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的状况,科学地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参观改革开放的典范,如华西村等,让学生切身感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二)构建多边合作平台,多渠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途径

首先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渗透。在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越发多姿多彩。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与学校的党团组织相结合,与各院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在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利用“五四”“七一”“一二九”等活动纪念日,组织或参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锻炼思考、表达能力;参与志愿者组织或公益活动,如参与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义务献血、组织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助老人照顾儿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其次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相渗透。“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短视”行为,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素质。针对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深入实习工厂,与实习指导教师及工厂的实习指导师傅们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切实去体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之本,是立足之基,自觉地去体会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围绕职业素质提升,构建“全员全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考评体系

有学者指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无法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考核尤为如此。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任。短短三年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了?科学的“三观”是否“人心人脑”?这一切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彤式、标准等都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

(一)重知重行,创新考核内容,丰富考核形式高职的生源构成、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为此应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来创新考核内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考核要在根本上有助于学生知行素质的提高,其结果可从三个方面来评判: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是否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在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有无升华。这三个结果,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很难达到。因此应创新考核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记忆性、模仿性向探索性、创新性学习转变,增加主观性命题的比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和方法上讲,可采取开卷、小论文、调查报告、口试等途径,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行统一”、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高职;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从内容及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看,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融性。随着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的深化,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着力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目前高职的思想政洽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是根据和教育部的“05方案”设置的,即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和《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称《概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整合、拓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适应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实践中可尝试构建以‘,05方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两翼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以“05方案”为主体,整合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概论》课和《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三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可整合、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和引导功能。如《概论》课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将理论学习和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学生能感悟和触摸到的内容,这样既可避免理论宣讲的枯燥性,又可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的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基础》课教学中可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跟学生的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可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职业指导”和“心理教育为两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施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大一可开展“职业导向性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专业、了解自身、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大二,可进行“职业融人性教育”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自我,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并有效地实施、修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将之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三,町实施“职业拓展性教育”,针对毕业生群体的需求,在做好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作为职业人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关注学生后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培养。

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社会学大师莫里斯说过:“心理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心理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指导,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心理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协为主阵地,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形成中心、院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的日常工作体系……还可将心理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使之日常化、全员化、全程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服务职业技能培养,构建“多边合作”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一)健全实践保障制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遇到诸如实践课时、经费、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强有力的实践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个保障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学校应组建一支包括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师的工作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每年应根据学生数拨付一定的经费专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为其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教务处要以要求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标准来组织安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明确把实践教学课时写进教学计划,有统一的大纲,有规定的内容和学分,有完整的课表安排,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为实践教学提供长期实施的制度保障。

从实践内容上讲,可尝试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相结合。利用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的状况,科学地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参观改革开放的典范,如华西村等,让学生切身感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二)构建多边合作平台,多渠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途径

首先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渗透。在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越发多姿多彩。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与学校的党团组织相结合,与各院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在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利用“五四”“七一”“一二九”等活动纪念日,组织或参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锻炼思考、表达能力;参与志愿者组织或公益活动,如参与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义务献血、组织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助老人照顾儿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其次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相渗透。“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短视”行为,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素质。针对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深入实习工厂,与实习指导教师及工厂的实习指导师傅们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切实去体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之本,是立足之基,自觉地去体会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围绕职业素质提升,构建“全员全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考评体系

有学者指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无法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考核尤为如此。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任。短短三年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了?科学的“三观”是否“人心人脑”?这一切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彤式、标准等都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

(一)重知重行,创新考核内容,丰富考核形式高职的生源构成、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为此应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来创新考核内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考核要在根本上有助于学生知行素质的提高,其结果可从三个方面来评判: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是否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在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有无升华。这三个结果,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很难达到。因此应创新考核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记忆性、模仿性向探索性、创新性学习转变,增加主观性命题的比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和方法上讲,可采取开卷、小论文、调查报告、口试等途径,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行统一”、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