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图书馆建设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0:50

图书馆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论文篇1

关键词:人文环境;图书馆

高等学校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并实施了素质教育,在加快现代技术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网络化信息管理步伐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职能,营造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和谐氛围,争创和谐育人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和图书馆人的呼唤,是我们每个馆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尤其在加强新图书馆建设和创建和谐校园的今天,这项工作规划和目标更具有战略意义,也是促进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有力保证。

1 人文环境基本内涵

所谓人文环境,即体现人文精神的环境。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也就是体现人文关怀、人本价值的图书馆环境。构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就是要在图书馆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中使之体现出这种人文精神。

1.1 物质环境中的人文追求

图书馆人文环境中最外在的层次就是其“物”的因素,即馆舍建筑。建筑乃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被誉为凝固的音乐,它体现着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是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的物质表现。图书馆的建筑是图书馆的人文关怀的物质体现,也就是人文环境的物质外壳。要营造图书馆良好的人文环境应在图书馆建筑中体现人文价值追求,即体现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价值标准。

1.2 服务理念中的人文意识

构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文献保存和传递的基本原则,馆员的工作理念等方面无不体现人文关怀、人文追求、人文意识,既体现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通过文献保存、传递,实现知识交流这一基本职能,图书馆必须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文环境。

1.3 工作关系中的人文氛围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图书馆人文追求的成败。馆内各种人员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人际,氛围是整个图书馆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构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首先必须营造馆内工作人员之间的人文氛围。图书馆人文环境和工作人员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作风都紧密相联,而全馆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相互关系又和馆长的行为态度和作风息息相关。为了营造馆内的人文氛围,馆长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自己公正、民主、宽容的形象。公正、民主和宽容是人文精神中的博爱意识的具体表现。实际上,馆内职工之间的和睦、互助,这种充满人文关怀氛围的形成,就是将馆长对员工的公正、民主和宽容贯彻到全馆职工的工作、生活和相互关系之中,成为每个员工自觉的精神追求。同时这种精神追求也会贯彻到馆员和读者的关系中去。而员工对待每一位读者的公正、民主和宽容,必然会强化整个图书馆的亲和力。营造整个图书馆浓厚的人文氛围。

2 如何创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

2.1 重视图书馆人文建设,发挥和谐环境育人效应

图书馆是社会的细胞,是文化和文明的象征,构建和谐图书馆,需要图书馆馆员的共同努力,如何从自身做起,形成儒雅亲和、彬彬有礼的文明服务风范,塑造文明馆员形象,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图书馆服务内涵,打造特色育人新天地,是当前图书馆人不断思考的研究课题和努力方向。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和谐社会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图书馆整个运行过程中所蕴含的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精神。美国图书馆学家巴特勒曾经认为,图书馆作为一个专业,和其它任何一个专业一样,有技术、科学、人文这三个层面,可见,今天图书馆的研究和服务在崇尚科学精神,加强技术发展的同时,重视人文精神建设,是和谐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作为新图书馆建设的新型馆员,应站在争创文明先锋的前列,在立足日常的服务工作基础上,开阔思路、拓展服务领域,以满腔的热诚和亲和力的服务态度教育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高雅的艺术风格塑造人,在新馆建设中,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对馆内育人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和规划,如在每一层楼的走廊墙壁都可设一个内容新颖独特的教育主题,各服务窗口或阅览室张贴馆训、伟人画像、名言警句和国旗;设置经典图书精品柜、形势宣传布告栏以及美育学习园地,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更换园地内容,在适当的地点和位置还可张贴或挂有人文性的符合大学生口吻的健康向上警示语,让图书馆的每寸土地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形成规范的文明空间。因此,学生置身于如此的环境中,心灵自然得到净化,修养得到提高,图书馆文化也便成了“春风”,成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教育课堂。

2.2 强化音乐素质教育,拓展音乐视听功能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入人心,大学图书馆在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利用高品味的艺术手段,实施美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它教育形式,匠心独具,尤其在强化学生高雅音乐宣传力度,抵御庸俗文化的侵蚀,弘扬民族艺术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为文献资源采集人员在资源购置中,既要涉及到重点学科、主干学科等专业电子资源,又必须考虑到各学科的平衡发展,注重对音乐学科资源的适当倾钭,可重点精选世界经典名曲、名歌等音乐电子声像载体,尤其对我国现当代大型声乐创作典范作品,应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思想政治教材重点收藏。面对庞大的中外古今的高雅音乐作品,图书馆人应开拓视听服务领域,营造艺术氛围,将有声电子资源服务大门向读者敞开,使音乐视听室成为学生具有特定风格的教育场所,成为环境温馨、品味高雅的艺术殿堂。我们设想,当他们跨进别具一格的音艺厅,看到壁架上一排排装潢精美的世界名曲,并被一首首动人的旋律所打动时,一定会陶醉在音乐海洋中,使其在紧张的文化学习后获得休息,得到放松,同时也受到教育和启迪,这不仅为图书馆工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而且使长期处于静态状况的图书馆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3 人文环境建设的表现形式――人性化管理

即在管理中强调人的责任和能动性及与此相关的价值观念、管理观念,在单位或组织最高领导者和最高领导层的推动下,激活人这一最活跃要素的主观能动作用,自上而下充分体现务实、高效、科学的管理风格,以弥补制度的不足,突破制度化管理的局限,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图书馆。以人为中心,牢固地建立起事业与个体目标之间的联系纽带。即高度重视服务读者的社会效益与自我发展的馆员个人需求的两重利益驱动,关心馆员、尊重馆员、设法满足馆员的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不断激励馆员,千方百计调动馆员的积极性。特别要树立馆员资源的观念,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建设,以发挥整体效应,实现馆员的个人目标和图书馆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是指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相互促进与渗透,突出人的能动性,是以人的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以人性管理为手段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最大地发挥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建英. 论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J].现代情报,2006(3)

[2]陈静. 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研究[J].2011(5)

图书馆建设论文篇2

关键词:图书馆 图书馆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4-0116-03

On Libra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Cheng Yuan (Jiangxi Province library,Nanchang, Jiangxi, 330046)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library culture's concept, its characteristics, its function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library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build the library culture.

Key words: Library; Library cultur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CLC number: G250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4-0116-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人本的管理是现代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两大根本要素,而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同样,图书馆若能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将会大大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员工不再被动地在管制下工作,而是自觉地完成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惟有创建和形成一种能够正确引导职工、激励职工、使之向着成功目标不断进取的特色文化,即图书馆文化,才能使其立于不败之地。[1 ]因此,图书馆要想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具有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相竞争的实力,就必须打造图书馆文化,这也正是图书馆文化营造研究的原动力和必要性所在。

1 图书馆文化的概念

图书馆是从事收集、整理、加工、开发和传播文献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文化则是图书馆在其活动过程中形成或创造的具有图书馆个性特征的精神财富,是图书馆在长期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价值观、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本质和核心是图书馆的基本价值观,也可以叫图书馆哲学,即图书馆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简单讲,图书馆文化就是一个图书馆的基本信念,即想什么、信什么、追求什么。[2 ]

2 图书馆文化的特性及作用

2.1 图书馆文化的特性

综观当代图书馆文化的创建、形成与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图书馆文化具有许多个性鲜明的特性。笔者认为,图书馆文化主要具备的基本特性有:一是自我意识的特性,或叫自主性,它是图书馆文化最基本的特性;二是积累和发展的特性,它表明图书馆文化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日积月累、不断改进、调整和发展变化的;三是相对固定性,就是说图书馆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基本价值观,起核心作用的东西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是相对固定的,不能轻易更改;四是系统性,指的是图书馆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有层次,有结构,有明确的功能和目的,它和外部环境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交换,并使图书馆文化的系统性逐步增强;五是群体认同性,就是指图书馆文化只有被图书馆全体员工认同、理解、贯彻、实施,才能真正发挥其导向、传导、凝聚等功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文化;六是差异性,它说的是每个图书馆的文化都是不同的,它们在内涵和表述上都会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即使有相同或相近似的表述,但每个图书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实际运作方式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参考与借鉴。

2.2 图书馆文化的作用

图书馆文化的运作对象是图书馆里的人,它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最终影响人的行为,进而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凝聚作用;二是导向作用;三是激励作用;四是规范作用;五是培育作用;六是整合作用。可见,图书馆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将图书馆的员工凝聚在一起,同时对图书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等进行明确引导、激励和规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员工及其组成团队的培养和整合,从而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能够完成图书馆既定任务的员工队伍。图书馆文化还有一些延伸作用,如:塑造图书馆形象、整合图书馆外部资源以及作为一种亚文化影响整个社会大文化等等。

3 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作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现代图书馆纷纷努力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文化,以求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始终保持健康、有序、科学发展的势头。图书馆文化现象的出现必然给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等诸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1 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指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创建优质品牌服务的能力。它一般以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为基础,通过图书馆战略决策、服务活动的开展、服务的宣传、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图书馆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图书馆在发展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独特的优质服务体系。图书馆文化则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式,决定着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管理和积累的方向。图书馆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它作为一种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核心竞争力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影响和制约着核心竞争力管理效能的发挥。

事实上,竞争力的展示和扩散,实质上就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也就是图书馆文化建立的过程,更是图书馆文化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有效地把握图书馆文化创建的运行轨迹,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充分发挥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许多知名的图书馆正是充分关注到,并切实着手抓好了图书馆文化建设,才不断拥有了自身的社会地位,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形成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图书馆界的领头羊,倍受读者青睐。这充分说明独具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必将影响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引导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使他们能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开发新的服务形式和形成独特的服务手段,使其在众多社会信息服务机构中稳占一席之地,并成为本行业的领军者。

3.2 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发展战略管理的影响

图书馆建设论文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意义建设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digitallibraryisthedevelopingdirectionoflibrary

construction,itisanexistenceformofthelibraryinfuture.thispaperintroduced

emphaticallythedefinitionofdigitallibrary﹑Setupthemeaningofdigitallibrary﹑Characteristicofdigitallibrary﹑ModuleofdigitallibraryAndthesubjectmatterthattheconstructionofdigital

libraryshouldbesolved。

KEYWORDS:DigitalLibrary;meaning;Construction

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21世纪信息产业将为GPN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图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DL),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有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这一概念尚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2.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

2.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2.3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2.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2.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3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3.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3.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3.3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3.4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4。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模块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它由五大模块组成: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组成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4.1各种载体的数字化

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这些资料数字化。

关于录音、录像、电影胶卷、唱片等可采用各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将音频、视频信息资料数字化,各公司往往提供压缩技术的先进工具来处理。

4.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图书馆大多数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献),当对象数据直接到达客户的时候,就实现了图书馆对象数据的传送。它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4.3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

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实现在网上的快速全文检索软件:如何为多媒体信息建立索引,让用户进行有效的查询,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直接针对图像建立索引,可以按照颜色,图案来索引纺织品的图案;用边缘轮廓结合其它图像处理技术索引人脸照片等;用同样的方法,对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内容进行查找,这是访问DL的关键技术。

4.4数字化资料的传递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目前已成为多媒体通讯的基本传输网络。ISDN分为窄带(N-IDFN)和宽带(B-ISDN),前者美国、欧洲、日本已投入使用,它可以传输声音等连续媒体和低质量的视频信号。有线电视(CATV)广播网络,可以说是DL最有前途的传输环

境。美国一些专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只要对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作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正反向传输功能之后,就可以用它实现高品质的计算机联网、信息终端和交互式电视等功能,就可以作为DL的传输环境。

4.5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显得很重要,它要有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功能,要重视各种类型用户的权限管理;更重要的是,必须用适当的技术确保版权人的资源不被滥用。

5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5.1关键技术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来说,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5.2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伯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和处理,以做到充分的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5.3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中文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

5.4人才培养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图书馆只有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数字图书馆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69.

[2]杜宝娟.试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4):52-53.

图书馆建设论文篇4

地方文献是以地理区域为中心特征的一切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是该地区发展轨迹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的聪明结晶。亦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日常的、长期性的工作,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近年来地方文献无论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各种新型载体文献的大量出现,给地方文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适应地方文献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我们肇东市图书馆对地方文献业务做了相应的调整,并确定了地方文献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主要思路与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认地方文献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其首要特征是地域性。它在内容上涉及一个地区内的自然与社会基本情况,以不同的题材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层面、系统,反映了特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民族、风俗、民情、宗教等本地区事物的特色,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广博性、实践性、资料性和翔实性。地方文献被称为“原汁原味”的“一地之百科”,可以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肇东这样一个历史不长的、新兴的移民城市,保存地方文献,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增强地区凝聚力,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地方文献如实地记载了一个特定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种物质资料。开发地方文献,可以总结出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可以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把握本地物质概况,最大限度地发掘本地的物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创新的发展局面。所以,地方文献工作肩负保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重任。同时,地方文献是建设特色馆藏的重点。一个图书馆有没有特色,很大程度取决于它有没有特色馆藏,而最轻易形成馆藏特色的就是地方文献。这是因为:地方文献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非常符合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服务社会的目标。由于地缘优势,我们对地方文献的文献源较熟悉,轻易得到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也轻易征集到所需的文献。地方政府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为我们做好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行政支持和政策保障,呈缴本制度大大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肇东是个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城市,肇东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十分重视其团体文化,因而每年都有大量出版物出版。正是由于地方文献本身固有的特点以及我们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所具备的便利条件,我馆于近年来加大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力度,并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我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重点。

二、要强化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制度保障

图书馆建设论文篇5

学校的图书馆向来是学校建筑的标志和核心部分,高校图书馆被称为是“大学的心脏”并不过誉。有的时候,一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甚至直接代表着这所高校。例如:人们对北京大学的印象就被戏称是“塔湖图”(也即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2010到2011年度,全国瞩目的“鲁班奖”(中国建筑最高奖),8个获奖的图书馆建筑中,高校的图书馆就占据了5座。可见,高校图书馆的建筑文化直接体现着这一高校图书馆的文化。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首先体现在图书馆的位置上。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建设应当综合考虑学校整体的建筑面积,结合宿舍区、学校餐厅、教学楼和办公楼等的安置,把图书馆选择放置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既方便师生的业余学习,也有利于教学研究,更能从地域位置上凸显学校图书馆的标志作用。其次,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注意风格设计和内部格局。图书馆的外部设计风格应体现出一种高雅舒适的感觉,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注重和学校其他建筑的融合统一,同时体现新时代条件下的建筑要求和地域性特点。而图书馆的内部格局设计则应重点考虑方便读者和充分呈现自身的馆藏容量,合理布局楼层结构和资源配置,尽可能地拓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各类服务,提升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由“图书”和“馆”组成,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既要注重“馆”的建设,也要注重“图书”的建设。丰富充实的图书资料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图书”建设文化是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当前图书馆的“图书”主要分为“纸质图书、数字图书和电子设备”等几部分。电子设备因其与数字图书资料的密切关系,我们也把它归属于“图书”建设。不管是传统纸质图书还是新型电子图书建设,都需要注意下述三点:首先,需要根据学科设置、学校特色、专业发展和师生需要等来认购和采办图书。其次,要注重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尤其要重视经典书籍的馆藏。正如清华大学国际公共关系学院院长阎学通所言,大学的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地方。可见,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最后,高校图书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追踪社会发展最前沿的成果,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馆藏资源,与时俱进,发挥好时代先锋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的行为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提供阅读,阅读活动永远是图书馆的主流业务,高校图书馆在引领读者阅读方面更是责无旁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多是我们的优势,但前提是我们需要由人口大国进展到人才强国。当前国民的阅读水平并不乐观,相比世界上阅读水平较高的国家,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即便是在代表着社会阅读最高水平的各高校,这一点同样令人担忧。享乐主义、急功近利和信仰缺失等社会病态的影响也波及到高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引领和倡导学习、喜欢阅读、习惯阅读等方面任务艰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必须作为学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把图书馆的阅读活动看作是一项常规化的工作,更应该把这种精神贯穿在图书馆工作的整个流程中,从阅览、咨询等各方面逐步渗透和提升。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保持阅读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次,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紧贴学校特色和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类既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多样化阅读,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定位和价值取向。最后,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尽可能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不仅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更要注重提升品牌影响,尽可能地服务社会。图书馆要为读者阅读提供良好的服务。英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哈利林曾说:“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讲究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好的图书馆管理员的存在,可以让一座静止的图书馆变得活跃起来。再好的图书馆、再丰富的图书,离开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将失去它们的作用。而一个优秀的图书馆馆员无疑需要具备以下素质:过硬的职业精神、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贴心的服务态度。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精神,用肖希明教授的观点说就是:“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追求科学的真理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而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技能,首先需要掌握从事业务工作的必备基础知识,如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基本理论。其次要掌握信息的检索、储存、排序、传播等专业技术。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技能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除了在所担负学科方面需要具备基本的修养外,还要掌握读者心理和教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对于一名合格的图书馆馆员来说,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既是工作需要更是时代要求。最后需要注意自身服务态度的修养。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服务对象,热情而有耐心是图书馆馆员的必备心理修养。

三、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

只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章、规范、制度等的要求就是必要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显然在此担负着调节和协调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就涉及有关读者的制度和有关馆员的制度两个方面。有关读者的制度包括:读者须知、借阅制度和损坏赔偿制度等;有关馆员的制度包括:人事制度、考核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培训进修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制度的设定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服务的,因此老师和学生的需求就应该成为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师生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制度模式。高校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应该广泛地征集多方面的意见,尤其是要注意吸取制度相关者的建议,找准服务点,加强针对性,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能反映实际,才有实行的基础,也才有较强的操作性。具体到读者方面,应该建立一种人性化管理的服务制度,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读者建立平等、尊重和友善的相互关系是图书馆增强自身服务和扩大影响力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主体(馆员)和客体(读者)二者相分离的旧有工作模式,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的潜能。例如,集中占座现象、借阅过期处罚现象、图书馆开放时间、校外借阅等方面矛盾多发。而具体到馆员方面,图书馆制度的设置应尊重馆员个人的权利和利益诉求。制度的设计也应体现保障和激励作用,对于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体现奖励导向作用,增强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馆员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他们的工作归属感,提升馆员对自身的自律性和尊严感。此外,制度的设计要注重时代精神,不断吸收中外同行的先进成果和成功做法,改革旧有的不适应新条件的制度,坚持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读者。

四、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其实是一项综合工程,是综合结果,是读者离开图书馆后所留下的综合印象。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它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精神文化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是对前述三种文化的升华和凝结。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精神、形象和价值观等方面。价值观是哲学层面的一个概念,对于具体的学科而言,价值观是它研究的统领和方向。同样,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对于形成其精神文化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就是传播和积累人类发展的优秀文明成果,满足在校师生的求知、探索和研究需求,让读者更加方便、自由和舒适地利用知识和信息。要形成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图书馆价值观,离不开实践和历史的作用,离不开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广大师生读者的作用,离不开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作用,离不开借鉴其他领域优秀价值观的作用。其次,以一定的图书馆价值观为支撑,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关于图书馆精神有这样的定义:“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体现历史优良传统,又适应时展变革,同时代表图书馆独特魅力的群体意识。它一般由图书馆领导层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实践,能代表图书馆信念和图书馆发展。”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自身的图书馆精神建设一定要体现自己的特色,突出面向师生、服务师生的根本目标。建设高校图书馆的精神,可综合采用馆徽、馆歌、馆训等方式,通过榜样教育和情感激励使之深入馆员和读者的内心。最后,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图书馆的形象得到浓缩表达。图书馆的形象和图书馆的价值观和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图书馆的精神可通过馆徽等方式表现,而馆徽就是图书馆形象的一种物化表征。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形象的建设是一个弱项环节,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自己的独特形象,做得好的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的馆徽设计是:把北大的校徽放在一本打开的书中。这样的设计无疑具有强烈的导向和代表作用,既突出了图书馆与学校的关系,也表征出图书馆对学校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堪称典范,值得其他学校学习借鉴。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形象文化一定要体现出学校的特点和图书馆的作用,遵循人性化的原理,综合引入心理学和生理学、行为学和人体工程学等理论,使图书馆的形象更容易为人接受和理解。

五、结语

图书馆建设论文篇6

(1)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应顺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用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公共图书馆单位文化建设和发展,使单位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图书馆人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在和谐的环境中完成对人的思想、理念、精神的再塑造。

(3)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应全面反映工作宗旨与行业精神、工作与学习、管理与服务、思想与行为等各个方面和层次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集中全体人员的思想和智慧,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有特色的单位文化体系。

(4)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应发动全体图书馆人共同参与,树立人人是文化建设主人、人人是单位形象代表的观念,激发干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单位文化建设做贡献。

(5)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单位文化建设应与本单位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单位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单位干部职工长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要做到目标明确,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确保单位文化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2公共图书馆单位文化建设的构成

公共图书馆单位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管理手段的内涵。其构成系统从结构层面而言包括:

(1)物态文化层。即见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表层文化。主要是单位直观形象如单位的环境、标识、单位人员的风貌等。它们虽然以物质形态存在,但能反映单位的观念、精神,表层文化更多从感官视觉上给人以强烈感受。

(2)制度文化层。制度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规范,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特点。制度文化包括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廉政制度等。

(3)行为文化层。行为文化是单位干部职工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表现在业务工作、事务管理、待人接物、仪表举止、廉洁自律等各个方面,是单位理念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单位形象的直接展示。

(4)理念文化层。理念文化是单位的核心价值观、单位精神、单位共同愿景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3宁波市图书馆单位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宁波市图书馆在抓好业务建设的同时,注重单位文化建设。围绕着“公益、平等、开放、创新”的单位精神,充分利用本馆丰富资源,为职工提供各种提升素养、展示自我和拓展创新平台,积极营造积极和谐,健康向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从“学习、和谐、民主、规范”四个方面来打造“馆员之家”,形成宁波市图书馆特有的单位文化。

3.1利用特色资源,打造学习之家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适应时代需求的图书馆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把职工的道德素质修养的提升放在首位,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利用本馆丰富资源,为职工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之家。

(1)利用讲座资源。当前,图书馆讲座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领域拓展的一大亮点,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宁波市图书馆,从2006年4月开始,天一讲堂经多年打造已成为宁波市的文化品牌项目,每周都有不同的名家走进讲堂以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来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馆领导带头聆听,在馆领导的带领和教导下,职工形成一种自觉的学习聆听意识,不断提升自我。

(2)利用图书资源。图书馆最大的资源便是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300余万册,还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我馆鼓励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并适时组织职工参与到读者的阅读沙龙活动中。

(3)充分利用中心馆资源。宁波市图书馆是宁波地区的中心馆、龙头馆,每年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培训期间我馆均安排相关业务人员参与,形成馆内馆外互相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发展良好氛围。

(4)充分利用图书馆系统资源。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推进,图书馆系统和馆际之间的交流随之加强。每年,我馆多次派员参加部级、省级等图书馆系统举办的各类培训、研讨会,开展馆际互动交流,整体提升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社会文化服务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专业业务人员更加明确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安于图书馆工作。

3.2丰富文化生活,打造和谐之家

职工文化活动是促进单位和谐、增强单位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有效载体,“馆员之家”的打造是我馆单位文化建设的特色。

(1)读者活动共参。每年我馆都面向市民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在2014年举办的文化惠民活动中如“风雅鼓楼,诗琴永丰”端午雅集、“天心月圆诗画甬图”中秋诗会,我馆职工不顾节假日积极参加,与读者互动,增进了解。

(2)单位活动凝力。首先,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建立职工活动室,开展系列健身活动,如乒乓球、台球、棋类等。2014年,结合文卫工会健康年活动,组织职工开展诸如健康歌表演秀、幽默创意比赛等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引导职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科学健身,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形象、健康的体质,为社会公众服务。其次,为引领树立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图书馆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先后组织开展职工拓展训练、中秋职工才艺展示活动,举办“最美甬图人”微演讲等等活动,在职工形成相互理解、包容、协作、欣赏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团队。

(3)共建活动互进。宁波市图书馆馆外流动图书馆170余家,本着“共建促发展”的原则,积极与流动馆开展共建互进活动。先后与局机关联合举行了“六一”职工亲子趣味活动,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了趣味运动会,走进象山某驻军开展交流联欢,通过活动不仅增进相互间的交流,同时从他们身上学到坚守无悔这一朴实的人生观。

3.3发挥员工力量,打造民主之家

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意识和监督作用,让职工参与管理,主动关心单位建设发展,积极为单位发展出谋划策。

(1)强化意识。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坚持每月开展职工教育,不断增强职工民主意识,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自省意识。每年“七一”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到文明结对村慈溪胜山镇胜山村,为特殊群众送“微心愿”,到余姚梁弄实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推进民主建设。充分发挥职工的民益,确立职工在“馆员之家”中的主人翁精神,在领导班子中形成了调研、分析、讨论、决策的工作作风;从开放时间的调整、职工食堂的提升,到图书馆新馆建设,新管理制度或实施办法的出台,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参与讨论,听取员工的意见建议。发挥工会职代会作用,让职工履行民主决策的权利,重大决策如《职工岗位职责和岗位系数方案》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此外,为保障女职工权益,行政领导还与工会签订了《女职工权益保障协议》。为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设立意见箱、网上邮箱,开展网上或书面调研。

(3)加强监督。党支部专门设立了纪检委员,对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等进行监督;部门主任和工程项目负责人与馆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以加强廉政建设,杜绝不正之风。

3.4健全管理制度,打造规范之家

“馆员之家”重视营造温馨、规范的工作学习环境,提升单位内外形象。

(1)提升形象。重塑单位环境,注重单位内外整体形象。我馆本着“以读者为本”,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一楼原图书外借室和三楼原图书阅览室的图书排架布局做了调整,打破“借”、“阅”界限实现一体化服务,提升图书馆对外服务功能。对本馆的VI系统进行提升,尤其在图书馆对外形象宣传中常用的如log、色彩、字体进行规范,统一基调、统一规格,规范设计制作摆放。重新设计制作了公告栏、宣传栏、宣传资和各开放部门借阅制度;开设了微信平台,还对本馆外立面环境进行整体提升。在公共场所安放自动饮水机、在服务台增置常用药、老花镜、雨伞满足读者的需求。

(2)严格制度。为加强单位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先后建立或完善考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出差审批制度、财务管理细则、合同管理制度等等,对外借借阅制度也作了重新的梳理,明确了操作流程和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律可查。

(3)加强检查。坚持每天小巡查,每月月底对安全、卫生等情况大检查,不定期对上下班和工作秩序进行抽查,发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按期处理。

图书馆建设论文篇7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 组织文化 建设

一、 图书馆组织文化概述

图书馆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理论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是指存在于图书馆这个社会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它们存在于图书馆中,并影响组织成员的外在行为。具体表现为图书馆在管理、服务活动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行为观念,包括图书馆目标、道德准则、图书馆制度、人际关系、图书馆传统和习惯等。

二、 县级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建设的方式有多种,但对于县级图书馆来说每个馆员身兼数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加之资金有限科技化水平较为低下,“人”在图书馆的运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建设成为县级图书馆的首选,同时也是最适合的模式。其次树立符合馆情的核心价值观、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也很重要。

(1)以“人”为核心建设县级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是当代各种组织乃至社会建设的根本原则,它确认“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资源这个事实。现代组织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科学人性假设基础上,组织成员在长期的共处、工作、共同学习以及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形成共同的思维定势和价值观念,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县级图书馆员就是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是组织开发与管理的主体对象,是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核心地位无可取代。

(2)推崇服务和智慧的核心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组织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塑造适合图书馆特点的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图书馆作为为群众提供信息的社会组织,“服务”是它的基本职能,在县级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要告诫馆员:不能因为资金不宽裕就长期不更换书籍,不能因为读者数量少就怠慢工作,不能因为技术落后就放弃学习,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爱岗敬业、精诚服务、默默奉献。当然,服务只凭热情是不够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慧的力量日益显现。仔细调研读者的需求、不断学习先进的图书管理技术,将智慧融入到服务中去,智慧能让服务更高效、更人性化。

(3)倡导建立学习型文化氛围建设

学习型文化氛围首先表现为学习和分享,馆员们不定期的坐到一起分享彼此近期所学的知识,并且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其次是知识创造,即开发和建立起创造、获取以及分享知识系统,建立批判性的思考,鼓励馆员用新的方法思考问题、看待关系和反馈回路以及对假设进行检验;再次就是要更新管理方式,废除论资排辈的管理方式,那种森严等级结构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终生学习,追寻一条能学到更多东西、非线性的成长道路是更好的选择。

(4)以“激励”推动制度文化建设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狭义的制度。广义的讲制度建设就是通过决策制度设计、选人用人制度设计、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设计,引导和塑造馆员及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反映和彰显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县级图书馆的决策制度制度应体现科学、规范和民主三个特点,专制的决策只会让原本就会有潜在怠慢思想的馆员更加士气低落,只有整个图书馆崇尚民主科学的文化精神才会焕发生机活力。

国家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业务监督工作监督考核办法》中规定:“在业务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用,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中取得明显成绩者,除给予表彰外,同时给予二百到两千元不等的奖励”。这样的奖励制度无疑会激发馆员创新的潜力,非常值得县级图书馆借鉴学习。要让每个馆员个人利益与图书馆整体利益联系紧密,从而加强馆员间的一体感、团队意识和全局观念,这样县图书馆队伍才能更加稳定,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5)加强物质文化假设

物质文化建设作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偏废的,县级图书馆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广开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就像一本书是一个区域文化的象征。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外观设计、自然环境、内部软硬件配置等彰显出来。如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通过形象设计和定位,将图书馆主体建成天平的形状,寓意公平正义,不仅体现了图书馆本身的内涵也给这所大学校园带来了凌然的正气。县级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配套物质设施,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的内外建设不可偏废其一,如果只注重外部形象忽略了书籍的质量就偏离了图书馆运营的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县级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推行,都离不开所有馆员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所以图书馆馆员始终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图书馆应明确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指导加强相应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最终,希望县级图书馆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和改革,更好的发挥职能,服务社会,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建业.构建图书馆工作创新机制的若干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 2012, (2): 19-21.

[2]贺子岳.图书馆组织文化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 (1): 14-18.

图书馆建设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直接体现在为师生服务,而决定其服务效益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馆藏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决定一个图书馆的特色,其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图书馆效益的大小与质量。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得到迅速增长,馆藏信息量越来越丰富,发挥作用也愈来愈凸显。但在文献资源建设、开发及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采取措施改进,使图书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要求。

1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馆藏质量不高

高校图书馆存在重量轻质、馆藏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受采购人员知识水平、学科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在馆藏建设中缺乏调研,以主观乐见方式购书,未能采进必要数量的学术著作和专业性很强的资料。另一方面,缺乏系统、完善的长远规划,导致藏书体系紊乱。特别突出的是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各高校为了迎评达标,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图书馆评估指标规定的图书量,纷纷增加图书经费,拨专款紧急购置图书,超常规的大量采购,结果是虽然可使馆藏图书数量迅速上升并达标,但是馆藏质量却不尽人意。

1.2院系资源有待于开发

高校各院系资料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有自己特有的馆藏文献资料,它的针对性、专门性非常强,能反映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能代表各学科各专业领域学术水平,具有专业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利用价值高。但目前有的高校院系资料室在文献建设和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限的经费得不到很好的利用。由于资料室在体制上隶属于院系,自主采购资料图书,这样难免出现文献采购和图书馆的采购重复,浪费有限的经费。二是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落后。有些资料室对图书资料没能进行规范化管理,只能从事简单的借阅登记等传统的管理模式。服务对象也局限于本院系教师,学生在使用本系资源受到不合理的限制。其他院系师生无法享用信息资源,在同一文献资源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的服务级别,使文献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整体发展。

1.3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深入,电子型、网络型的文献资源以其高度的共享性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服务能力,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迅速占据了重要位置。目前大多高校图书馆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但在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方面研究不够,进行深层次开发较少,特色不明显。一是没有根据本校类型、优势特点及师生的需求制定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建设规划;二是只能提供浅层次的服务,网上信息陈旧,没有及时更新补充,有的信息栏内容空缺,给人感觉高校图书馆网没有太多信息性强、利用价值高的内容,网上信息资源开发还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

1.4高素质的文献资源建设人才缺乏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急需一支与之匹配的、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文献资源建设队伍。但目前高校图书馆具有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员较少,其他专业和成人教育毕业较多;安心图书馆工作的业务骨干较少,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纷纷跳槽,人才流失严重。依据浙江省部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硕士以上学历(含第二学士学位)的高层次图书信息管理人才比例相对较低,仅占同期图书馆从业人员的2%,可见部分地方高校图书馆高层次、可以适应现代型图书馆发展建设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相当紧缺。

2推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也就是文献资源数量不断增长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信息需求的变化,调整馆藏政策,优化馆藏结构,建立馆与馆之间的共享机制。只有这部分做好了,才能保证建设一个科学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2.1有计划地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和规模及重点学科建设,制订年度的采访计划和标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采购文献资源。同时,在资源采购和配置方面,图书馆要根据经费情况,按重点学科以及各类图书的比率进行合理的配置,确保文献资源建设上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又能紧跟教学、科研的发展需要,又能满足用户的回溯性查找或对知识的梳理。

2.2了解用户需求,提高馆藏质量

为保证馆藏文献能适用读者需要,高校图书馆要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读者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或利用校园网图书馆平台听取师生对目前馆藏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校各院系的专业设计,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师生对文献资源的要求。保持与各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的沟通,及时了解各专业的发展、各院系对信息需求的变化情况。梳理、分析、研究调研收集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制订采购计划,确保所采购的文献的专业性、学术性,保证馆藏质量。

2.3加强文献资源数据的统计和运用

高校图书馆加强文献资源数据的统计和运用,对各种类图书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学校规模、专业、生源、重点学科来制定各种类图书的购置数量,对人均册书进行科学的配置,以保障供需的关系良性循环。通过对事实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加强对分析数据的运用,从而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文献的保障率和利用率。

2.4加强统一管理,实现高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首先积极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理顺学校、图书馆、学院、学院资料室三者的关系,将图书馆与资料室同时纳入到统一的高校情报资源体系中,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宏观化管理。其次,将各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统一归入学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起以校图书馆为中心,面向学科方向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公共系统平台,使各学科的读者都能在网上迅速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2.5加大电子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及各院系资料室应在图书馆的统一协调下,密切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在网上开发各院系子站,在各站上开发学位论文库、参考文献库、学科导航、电子期刊、网络导航库等栏目,充实各栏目的内容。做法:一是引进学校教学科研急需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和读者需求量大的基础学科的数字化资源;二是集中技术力量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三是系统跟踪专题或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收集与整理;四是依托校园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实现资源共享,以实现图书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2.6加强文献资源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文献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本校的专业设计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注意引进人才,尤其是要引进那些既具有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又有开拓精神;既具有某个学科专业知识,又具有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重视对现有图书馆人员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对馆员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馆员及时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其次,人才与岗位的配置要讲究科学合理,岗位的要求与人才的特点应结合起来考虑,创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以利于人才能力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从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佩,崔培英.网络环境下的现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3:14-18.

[2]王桂平.浅议数字图书馆的馆员队伍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86-8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