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4:16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1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管理

1、前言

长期以来大都以文献资源为中心,实行封闭式管理。尽管这种管理方式在长期的实施中已在图书资料的藏、用、组织和保护上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科学方法及管理体系,但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浪潮已向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伴随着社会日益信息化和文献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促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手段上以信息管理为中心的趋势在本世纪已成为必然。

2、加快建立建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与实践的路径

2.1建立以系统管理为先导的方法体系现代科学方法论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在这三大方法论中,信息论、控制论是以系统论为基础并以其为转移的。因此,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全面引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同时,应优先考虑系统论的管理方式,因为系统管理法是一种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使部分与整体辩证统一起来的方法。其核心是把整个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视为相对完整的系统,运用逻辑思维和概率论、运筹学、数理统计、图解法等有关数学工具,对系统实施管理和控制,以求系统取得最佳的性能指标[1]。若在此基础上借鉴更加新颖的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论的基本思想,更使整个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的面貌焕然一新,争取在新时期有个新进展,新突破。

2.2加快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如今这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

网络技术发展到基于开放系统互联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分布处理阶段,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了网络化发展阶段。因此不仅要进行图书馆室内局域网的建设,而且要逐步实现地区联网、全国联网和世界联网。现代通信技术已使世界各国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图书馆互相利用、相互依赖的程度和范围也更高、更广。因此,要加快各个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尽早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尽快缩小与先进国家在图书资料信息领域中的差距。

2.3加强数据库建设和对文献信息深度发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文献信息深度发掘,但馆藏数据库建设,则必须依靠自己的人力,进行长期辛苦积累才能完成。因此图书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各类型馆藏文献数据库,逐步使馆藏资源数字化,增强馆藏文献的易检索性和可传递性。在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以保证信息资源的相互兼容和共享性。在目前网络化将普及的状态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信息资源也极其丰富,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又是全球用户参与制作主页,因而导致信息泛滥,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加工,向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室的一大功能,也是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2]。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文献信息深度发掘,满足各类读者求广、求深、求新的多样需求;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如将一些免费资源转换成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使之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丰富馆藏的同时,使网络环境趋于有序,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3、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3.1扩大现代图书资料工作的服务面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量的增长,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株守阵地”,仅限于图书借阅,充当“看门人”角色的服务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现代图书资料工作必须拓宽服务领域,延长服务时间,扩大服务项目,提高书刊利用率,增加信息网络化管理,吸引广大读者汲取图书资料营养。

3.2密切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协作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迫切要求各行各业必须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密切合作、互相依存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必然地不能孤立存在而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的相互联系。因此图书馆必须自觉地与社会开展全面的联系,实现图书资料职业活动的整体化。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也只有这一必由之路,主动将自身融入社会,才能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下为地方经济发展真正发挥作用,为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3]。

3.3紧扣社会经济前进的脉搏

只有通过现代图书资料工作在新的时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才能寻找到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结合点,成为读者所喜爱并适应社会形势之所需。这既是现代图书资料工作更新观念、营造特色的基石,又是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图书馆效益的关键。因此,作为一个图书馆的工作者必须随时对现实社会中经济生活的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并根据经济、技术与社会生活发展及中国加入WTO的实际趋向,在充分熟悉网上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分辨和筛选互联网的信息,为读者充当网络信息导航员,使读者如同利用馆藏一样方便地利用网上信息。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提供优质服务。

3.4加快培养现代图书资料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世纪的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选择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广泛,对图书馆提供有效信息的渴求比任何时代都更为强烈。这在客观上要求现代图书资料人员必须具有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读者的要求。而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其专业文化素质,还包含思想素质。因为思想素质是职业道德与传统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现代图书资料工作者必备的素养。所以,作为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把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其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

4、结论

总而言之,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就是为了更科学有效地管理图书资料,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资料管理中的混乱,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查询和修改相关信息,更好地进行整理研究和提供利用。因此,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图书资料,是摆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则功倍事半。

【参考文献】

[1]孙曙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探讨[J].档案管理,2008(2).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2

关键词 图书馆 图书资料 信息管理

1加强图书资料信息管理与实践的路径

1.1确立信息管理的中心地位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长期以来大都以文献资源为中心,实行封闭式管理。尽管这种管理方式在长期的实施中已在图书资料的藏、用、组织和保护上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科学方法及管理体系,但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浪潮已向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伴随着社会日益信息化和文献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促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手段上以信息管理为中心的趋势在本世纪已成为必然。

1.2建立以系统管理为先导的方法体系现代科学方法论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这三大方法论中,信息论、控制论是以系统论为基础并以其为转移的。因此,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全面引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同时,应优先考虑系统论的管理方式,因为系统管理法是一种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使部分与整体辩证统一起来的方法。其核心是把整个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视为相对完整的系统,运用逻辑思维和概率论、运筹学、数理统计、图解法等有关数学工具,对系统实施管理和控制,以求系统取得最佳的性能指标。若在此基础上借鉴更加新颖的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论的基本思想,更使整个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的面貌焕然一新,争取在新时期有个新进展,新突破。

1.3建立健全以现代化设备为主的物质基础设备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图书资料管理的经营水平,关系到业务工作的成效,影响着读者对图书资料信息的利用,因此是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传统的图书资料设备大多是木制的书架、目录柜、阅览桌椅、报刊架、写字台等,均曾作为图书馆的主要物质基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图书资料的业务工作起过应有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献载体形态日益复杂,文献和文献信息的采集、整序、检索和开发利用日益高技术化。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延伸以及文献信息网络化的出现,图书馆从业务运作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到社会物资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图书馆添置了大量的现代化电器设备,已由老式的木制办公设备和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向电子网络化管理和开发。图书资料工作的运作重点逐步由纸本文献信息转向电子网络信息、纸本信息共存的初级阶段。

1.4加快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如今这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发展到基于开放系统互联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分布处理阶段,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了网络化发展阶段。因此不仅要进行图书馆室内局域网的建设,而且要逐步实现地区联网、全国联网和世界联网。

1.5加强数据库建设和对文献信息深度发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但馆藏数据库建设,则必须依靠自己的人力,进行长期辛苦积累才能完成。因此图书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各类型馆藏文献数据库,逐步使馆藏资源数字化,增强馆藏文献的易检索性和可传递性。在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以保证信息资源的相互兼容和共享性。在目前网络化将普及的状态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信息资源也极其丰富,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又是全球用户参与制作主页,因而导致信息泛滥,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加工,向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室的一大功能,也是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

2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2.1扩大现代图书资料工作的服务面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量的增长,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株守阵地”,仅限于图书借阅,充当“看门人”角色的服务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现代图书资料工作必须拓宽服务领域,延长服务时间,扩大服务项目,提高书刊利用率,增加信息网络化管理,吸引广大读者汲取图书资料营养。

2.2密切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协作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迫切要求各行各业必须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密切合作、互相依存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必然地不能孤立存在而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的相互联系。因此图书馆必须自觉地与社会开展全面的联系,实现图书资料职业活动的整体化。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3

[关键词]图书网;在线阅读;论坛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36-01

1引言

图书网是基于电子商务的系统,提供一个图书销售平台,注册用户能够在线买卖图书。目前我国B2B商务交易中介平台主要实现的服务就是供求信息的。这是B2B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而也仅从供求信息这一个项目就为我国千万家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收益。

B2B(BusinessToBusiness)是指一个市场的领域的一种,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电子商务是现代B2Bmarketing的一种具体主要的表现形式。它将企业内部网,通过B2B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的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到目前为止,以B2B为代表的传统电子商务做的都是物质商品贸易,由B2B衍生出来的B2C、C2C等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做的都是产品交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突破、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对品牌文化这种无形资产的进一步认可与依赖,局限于物质商品贸易的电子商务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B2B”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盛世长安图书网系统为盛世书香有限公司设计的一个B2B商务网站。为了实现图书的在线购买以及图书的推荐展示。

盛世长安图书网系统在为实现人们远程逛逛书店和购买图书的愿望而提出。本系统主的功能是帮助经营实物书店的人们扩大市场和增加知名度。基本功能包括用户注册会员、登录、图书展示、图书查询、在线浏览图书、远程购买、远程交易等。

2可行性分析

鉴于现在网络的发展和网络的商业化,利用网络来提高公司和销售的例子屡见不鲜,本小组开发本项目的目的也是如此,利用网上商城来交易能够提高企业的销售量,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而且能够更好管理商品销售的整个流程如:对商品分类的管理、对商品的管理、销售统计管理、用户信息管理,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公司发展的总目标、总策略。

(1)操作可行性:B/S PetShop4.0架构,采用纯面向对象C#语言。

(2)技术可行性:从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库开发、管理软件来看;该系统的数据可能比较大,还要用到存储过程考虑使用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存储管理。

(3)经济可行性:本项目得到北京盛世书香有限公司的资助,开发经费没有问题。

(4)进度可行性:鉴于本系统的目标要求和特点,能够保证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该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3系统目标

系统主要是图书在网上的交易,从用户的注册到用户浏览图书、查看图书详细信息、查看对图书的评论信息、把自己满意的图书加入到购物车、结账购物车、填写用户地址信息以便邮寄,通过这些功能来满足用户通过网上实现购买自己满意商品的愿望,而且商家也可以很方便的对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通过用户的反馈信息还可以改善经营策略以更好的切合用户的需求,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赢得商家和用户的双赢。

4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概述

通过对系统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最后的功能完全满足盛世书香有限公司所提出的需求。盛世长安图书网应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没注册用户具有:查询图书、浏览图书信息、查看新闻信息、查看论坛信息、进行注册等功能。

4.1普通浏览者功能模块

注册功能:一般浏览者可以登录到网页中的注册页面,填写好相关的信息,特别是用户名和密码以及验证码等信息,填好之后进行提交,系统将会判断是否可以注册、如果注册成功将给出用户的提示。

查询图书:在站点中绝大部分的页面中都提供了对图书查询的功能,通过选择查询依据,在文本框中填入查询关键字点击查询按钮进行提交系统将按照时间递减的方式查询出相应的图书列表信息,查询主要是按照关键字进行模糊查询。

浏览图书详细信息:在查询到图书之后用户可以点击图书图片或图书名称转到图书详细页面,在此用户可以查看图书的详细信息以及其它用户对此书的评价。

查看新闻信息:本站点还提供了新闻模块主要是用来服务于商家进行新闻的,利用此功能用户可以查看到最新关于图书方面的信息如:最新图书、热点图书、最新优惠以及用户对新闻发表的帖子等信息。

查看论坛信息:为了更好的使商家和用户进行交流,站点还提供了论坛模块,用户可以查看相关的帖子信息。

4.2已注册用户

已注册用户除了具有一般浏览这功能外还具有上传图书信息、下载图书信息、购买图书、对图书进行评论、发表帖子、回复帖子等功能,但这些功能都应在用户进行登录之后才能够进行。

上传图书信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提供一个图书爱好者交流平台,此站点还提供了图书上传的功能,用户可以把自己想介绍给大家的图书上传到服务器供大家交流学习。

下载图书信息:已登录的用户可以在本站点中下载自己喜欢的免费的电子书信息。

购买图书:对于那些要付费的实体纸质图书,如果用户对其中某些图书满意的话可以进行在线购买。

对图书发表评论: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与大众,给商家和用户提供更真实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对图书进行发表评论。

发表帖子、回复帖子:此两功能主要对于新闻模块和论坛模块。

4.3系统管理员功能模块

系统管理员是整个站点的管理者,其利用站点提供的管理平台对整个站点进行相关管理,系统管理员具有对系统进行管理的所有功能,由于时间原因本网站暂时只实现了核心功能,如:用户管理、图书管理、图书分类管理、新闻管理、论坛管理、系统设置等六个功能模块。

用户管理:主要是对已注册的用户进行管理,可以设置已注册用户是否禁用。

图书管理:图书管理中主要包含了图书管理、图书标签管理、图书类型管理。

图书管理可以查看图书的详细信息,对图书的信息进行修改;图书标签管理可以对图书的标签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图书类型管理由于本站点中提供了三级图书类型在此模块中可以对这三级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管理。

新闻管理:此模块可以对新闻进行查看、添加、删除、编辑以及可以对新闻类型进行添加、删除、编辑。

论坛管理:此模块主要可以对论坛主题和论坛帖子及回复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系统设置:在此模块中主要是进行首页展示设置即系统管理员可以把哪些书籍放在网页首页进行显示操作。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4

【摘 要 题】理论纵横

【关 键 词】理论图书馆……

1 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与历史任务

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应当是系统总结19~20世纪世界图书馆学的理论成果,在准确把握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历史基础的同时,确定新世纪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建设——理论图书馆学研究的学术使命,而建立21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为21世纪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建设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则是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理论图书馆学的基本任务一般可归纳为3个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关于图书馆的理论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系统;通过建立起上述两个系统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构筑图书馆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1.1 关于图书馆的理论系统

(1)图书馆的理论系统应具有如下理论功能:

①准确把握并系统阐述图书馆的哲学本质

对图书馆的名称与概念的准确把握是对其哲学本质理论把握的前提。关于图书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称谓,各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关于图书馆的概念,各国也往往根据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认识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概念加以定义。这些具有不同民族和历史文化特征的社会称谓和定义不仅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社会生存环境的实际状态,而且对特定社会生态环境中图书馆的社会组织形态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就图书馆的社会称谓而言,在中国历史上就有“院”、“馆”、“楼”、“阁”等一系列名目繁多、各具细微语义差别的社会称谓[1]。就图书馆的概念而言,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概念加以定义。大体而言,世界各国对图书馆概念的定义基本上有3种不同的角度。其一是从图书馆的内容角度加以定义,指“为阅读、研究和参考而收集的一批书”;其二是从图书馆作为一种具有藏书和阅读功能的建筑和场所的角度加以定义;其三是从图书馆作为一个具有文献收藏和利用功能的社会机构的角度加以定义[2~7]。然而,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所作出的定义,伴随社会的进步、图书馆的发展和人们对图书馆认识的深化,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将关于图书馆概念的最终认识统一在分别从上述三个角度所作出的定义的统一之上。

根据以上对图书馆概念的认识,图书馆的哲学本质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记录、承载于一定物质载体和社会载体并传输于相应传通媒介的人类知识的集合。即图书馆的本质是其知识本质、技术本质与社会本质三者的统一。这三合一的统一体由作为精神层的知识本质、物质层的技术本质和社会层的社会本质三个层次结构而成。就是说,图书馆作为人类的文明成果,不仅有其精神内容,而且有其物质存在手段和物质存在形式,同时还有其社会存在手段和社会存在形式。即图书馆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存在,而且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社会存在。在精神、物质、社会这三者关系中,图书馆精神层面的知识本质是图书馆本质即其内在规定性的哲学基础与核心要素,即图书馆本质的核心层;图书馆物质层面的技术本质是图书馆的知识本质赖以物质性存在的技术手段,是人类知识的物质外壳,是人类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这一形式是图书馆本质的中间层;而图书馆社会层面的社会本质则是图书馆的知识本质与技术本质的统一体赖以社会性存在的社会手段,是以信息技术为表现手段的人类知识的社会外壳,是人类精神、信息技术与具有相应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的现实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形式,这一形式是图书馆本质的外层。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关于图书馆本质的整体。吴慰慈教授所提出的图书馆中介性的本质,其深层意义即应是以这一由精神、物质和社会这三层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性综合性很强的哲学本质为基础的[8]。图书馆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其中介性这一本质特性,以信息和知识为内容,以信息技术和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为手段,在人类历史上有效发挥着精神媒介、物质媒介和社会媒介的传通作用。

②把握并阐明基于上述哲学本质所确定的图书馆的知识本质。图书馆的知识本质是:与具有一定历史文明特征的技术形态和社会组织形态相联系的人类知识的集合。这一知识集合是表现为人类知识的历史文明形态。

③把握并阐明基于上述哲学本质所确定的图书馆的技术本质。图书馆的技术本质是:关于人类知识、信息的记录、存储、传输技术的社会应用形式即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形态。

④把握并阐明基于上述哲学本质所确定的图书馆的社会本质。图书馆的社会本质是:人类知识的社会载体;知识传通的社会媒介;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机构,即人类知识资源的整序、存储、传通、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管理形态。

⑤阐释构筑在上述知识本质、技术本质和社会本质基础之上的社会属性(基本属性和一般属性)的社会功能。

⑥阐释图书馆社会功能的社会实践形态——社会职能。

⑦阐释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具体的社会实现形式。

⑧揭示通过上述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所反映出来的由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内在的社会生存依据、社会发展基础和社会发展动力所构成的关于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运动规律。

⑨揭示图书馆在与其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时代背景这些外在因素的互动过程中,通过这些外部联系所构成的图书馆的社会运动规律。

⑩揭示通过上述内在规律与其社会规律的互动与融合所形成的关于图书馆本质与其事业发展的总规律[9~10]。

(2)在阐述图书馆事业发展总规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阐述其社会运动规律的过程中,其理论关键是在准确把握图书馆本质的基础上,把握以下图书馆与相关社会要素的互动原理。

①图书馆与其知识本质的现实基础——人类知识的互动。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和存在形式,是图书馆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图书馆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依据,其发展和发达程度是人类文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所达到的历史水平的历史标志。人类知识发展的直接结果对图书馆而言就是其本质和内涵的深化。而图书馆本质和内涵的深化反过来又为人类知识创新的社会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资源。二者之间这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同步发展的循环与互动过程构成了具有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意义的重要一环。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的信息、知识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与此同时,作为人类社会信息、知识资源系统的社会标志的图书馆与人类知识创新的社会实践二者之间这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同步发展的循环与互动过程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构成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知识化进程的核心内容。图书馆与人类知识以及人类文明三者内在的统一与一致以及这种统一与一致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决定性作用是准确把握21世纪图书馆本质与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依据。

②图书馆与其技术本质的现实基础——信息技术的互动。

图书馆是信息技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是图书馆的技术本质所揭示的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因此,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和本质的内在联系。正因其如此,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与飞跃,无不引发图书馆事业的历史性剧变与进步。而图书馆作为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最主要的社会应用领域,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在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互动过程中,同时交织着图书馆与人类知识发展的互动。图书馆与信息技术互动与同步发展的历史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信息技术的变革与飞跃所引发的历史效应决非图书馆的消亡,而恰恰相反,是人类社会的图书馆实践活动在新的技术背景下的迅速发展与历史深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正在给传统图书馆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今天,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这一历史规律意义重大。

③图书馆与其社会本质的现实基础——社会生态环境的互动。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社会载体、知识传通的社会媒介和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机构在与其社会环境,具体而言,与其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社会组织环境和社会管理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文明条件下,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的对人类知识资源进行整序、存储、传通和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形态。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文明条件下所形成的图书馆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构成了图书馆社会组织形态的历史沿革。

图书馆的知识本质、技术本质和社会本质反映在社会表象上,相应表现为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特征的知识形态、信息技术形态和社会组织管理形态。这三种性质不同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特质形态的结合与统一构成了特定社会生态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形态。即图书馆的社会形态是其具有一定历史时代特征、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现实特征的知识形态、信息技术形态和社会组织管理形态的统一。

在人类文化史上,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和各国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往往呈现为各具特色的社会形态。

以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构成了当代人类社会和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形态。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人类客观知识得以空前活跃与便捷的方式生存与交流的虚拟空间。这一虚拟的知识空间,启动了人类客观知识虚拟化的历史进程,结束了人类客观知识只能固化在物质实体之上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和图书馆的知识形态——由单一的物质实体形态转变为实体形态与虚拟形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消长的互动形态。图书馆信息技术形态与知识形态的质变,必然引发其组织管理形态的变革。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和发达国家所十分重视并竞相实施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已经启动了这一变革的历史进程。这样,21世纪图书馆的社会形态,尤其是其社会组织管理形态的变革趋向不仅仅是理论图书馆学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世界图书馆界所十分关心和密切关注的现实问题。

上述三个方面的互动构成了图书馆与其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的互动原理。对这一原理的准确把握,是把握图书馆发展规律的理论前提。与人类文明相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与历史进步的方向相一致是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规律。

1.2 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系统

以知识和知识时代的社会发展为基础构建21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应考虑以下研究内容:

(1)世界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史

通过对世界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总结,结合对图书馆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把握,把图书馆学的学术思想与知识和知识时代的社会发展建立起内在联系,构筑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历史基础。

(2)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

基于图书馆的知识本质,以图书馆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必须把其研究工作深入到关于图书馆的本质——人类知识的研究。这样就必须把哲学及其分支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作为其核心层次——哲学层次的理论基础。图书馆学对知识的研究,不仅关注人类个体认识和个体知识的形成规律,以探索图书馆在促进人的个体发展中的社会作用,同时更十分关注作为社会群体的社会认识和社会知识的形成规律,以探索图书馆在促进人类整体发展中的社会作用。这样,社会学与其分支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学、社会认识论必然是其第二个层次即与其核心层次相对应的社会知识层次的理论基础。基于图书馆的信息技术本质,图书馆学必然十分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特别是与图书馆之间互动关系与相互影响。这样,科学学、信息科学便构成了当代图书馆学科学技术层次的科学与理论基础。基于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社会载体、知识传通的社会媒介、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机构即人类知识资源的整序、存储、传通、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管理形态这一社会本质,传播学和与之相关的知识交流学、文献交流学、情报学、档案学、知识社会学等,以及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分别从社会知识信息交流、社会经济、社会管理乃至社会文化诸方面为图书馆学提供了社会与文化理论层次的科学基础。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信息知识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在这一形势下,越是高层次的社会竞争,越体现为对社会信息知识资源组织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科学水平上的竞争。因此,信息知识资源管理便构成了当代社会管理的核心领域。与此同时,以信息知识资源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信息管理科学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学学科群的核心研究领域。从研究对象角度加以分析,21世纪的图书馆学显然是信息管理科学群的一个分支学科[11~13]。基于整体大学科群与小学科群乃至具体分支学科的关系,社会管理学和信息管理科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层次和理论层次构成了21世纪图书馆学的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

如上所述,在信息和知识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图书馆学与众多学科建立了各种复杂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图书馆学在当代人类科学体系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图书馆学应在与上述各相关学科的交流与互动中,一方面及时吸收这些学科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理论营养,一方面用自己的学术思想促进这些学科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而推动当代科学的整体发展。就是说,21世纪的理论图书馆学应该发展成为上述众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成果,形成21世纪综合性最强,最能代表本世纪科学整体发展趋势的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

(3)21世纪图书馆学的基本问题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5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 借阅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了。如何管理、利用这些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是目前各所院校图书馆急需要解决的课题。学校以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为龙头,以计算机、机电工程学科为强项,带动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全面发展的特色化新型综合性高校。针对这一特点在设计图书管理系统时按专业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图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

2、系统分析

2.1设计目标

(1)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界面,清晰的操作界面,简单易行的操作流程,使得系统有较好的可用性。

(2)为了使得系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方便学生、教师以及匿名用户等在校外或者校园网内对图书馆藏书信息、借阅信息等查询,系统应该能只需要通过浏览器便可以方便的实现上述功能。

(3)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角色或者用户的权限不同而提供相应的借书服务。

(4)系统为用户提供完备的图书信息的查询功能。系统也同时提供根据用户的角色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搜索权限控制机制,在必要的时间内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5)系统为图书馆管理员提供相应的报表统计功能,为图书管理员提供图书信息等相关的数据报表统计,为用户提供导出Excel等功能。

(6)为教师、学生等用户提供个人借阅信息等相关查询功能。

(7)系统支持图书借阅超期罚款统计等功能。

2.2系统框架

通过上述需求分析,在本系统适合采用C/S架构与B/S架构混合结构。在图书馆管理端采用C/S架构的桌面应用程序,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交互性,开放性强,最重要的是可以对系统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而在普通的计算机终端,为了满足用户可以随时通过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方便的对最新的系统进行访问,故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浏览器享受系统服务器提供的无差别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图

3、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的需求分析,分别详细介绍了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说明。主要日常管理包括借书业务、还书业务、查询业务、统计业务;基本信息管理包括读者信息管理及图书资料管理、查询功能包括管理员的查询和读者自行查询,过期查询及滞纳金的缴费情况查询以及读者预定图书等六大功能。

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4、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上述各功能模块的描述,可确定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出数据库的关系属性,并将逻辑结构转化成物理结构,设计主要的数据表结构。

针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通过对图书馆日常管理和数据流程分析,设计如下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管理员信息(Librarian),包括的数据项有:管理员编号、登录id、登录密码、工作时间、联系电话等。借阅卡信息(Borrower),包括的数据项有:借阅卡编号、委员会编号、处室编号、借阅者姓名、借阅者工号、借阅者电话、已借书数目等。书刊信息(Book),包括的数据项有:书刊编号、书名、作者、IS/BSN号码、状态、借该书的借阅卡ID、该书被借阅的时间等。下面给出系统E-R图,如图3所示。

5、系统测试

系统完成后采用三种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安全测试、功能测试、用例测试进行测试。由系统设计人员用白盒测试法进行功能测试和安全测试,对各功能模块的进行功能测试,连接所有功能模块进行整体测试。白盒测试成功后,由熟悉图书管理业务的系统管理员协助系统设计人员进行全面的黑盒测试及用例测试,均达到预期目标。

6、结束语

本文讨论的是基于.NET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本系统设计以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为开发对象进行设计,根据对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的详细需求调研,确定了本系统的所涉及的开发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架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性能设计等,同时对本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讨论。目前系统已经基本完成开发,并对已经完成的所有功能进行了相应的功能测试。经测试,系统各部分运行正确,无运行故障,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可推广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石琨.江西省人大机关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昆明: 云南大学图书馆, 2010

[2]李刚,姚红.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与实现[J].大众科技, 2012.02: 14-15

[3]李东.基于J2EE的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0

[4]宋国顺.软件工程中UML建模的技术与分析[J].软件导刊, 2010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6

关键词: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的成功的例子有美国。早在1984年,美国总统负责的委员会得到一份关于信息差距的调查报告,并针对政府信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该委员会提出在每个机构中设立一名主管信息的高级官员,全面负责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直接参与最高层的决策管理。美国国会在1996年2 月通过了,《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条例》,该条例要示政府进行信息工作改革,并在各政府机构设立信息主管职位,信息主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部门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评价、指导、设计、利用等工作。为了配合信息主管的工作,每个部门还成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自此以后,政府各部门纷纷设立信息主管。(9)我国可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档案馆、图书馆、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都属于国家财产,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出发,借政府上网工程的锲机,设立信息主管,以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为主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管理。促进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机构和政府网站的共享共建。

2.3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将网上的政府网站的信息、图书馆、档案馆、情报网站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GILS)。在政府网站中有许多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信息资源,如政策法规信息、专利信息等。在档案资源中有许多过了保密期可以进入公有领域的信息。充分整合这些免费的信息资源,以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GILS则可实现这些功能。GILS利用网络技术和国际标准来搜集与标引信息,以便用户能以各种途径检索到网上公共信息。它有点类似于图书馆的卡片目录,可识别整个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描述这些信息资源中的可用信息,以及提供获取这些信息的帮助。(10)鉴于目前中文信息网站的现状,有必要建立政府网站、图书馆网站、档案馆、情报机构网站的导航系统,实现资源的统一检索,一站式检索。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和长期形成的历史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科技论文。即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封闭的理念,又要从理论研究上进一步探索,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的弊端。切实落实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工作。需要政府、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炜,试论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内在依据。图书情报工作,1998,11

2、李莉,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4

3、万清安,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4、孟世恩,梁博,我国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档案学研究2003,1

5、查先进,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密,图书情报知识,2004,4

6、赵洁,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7、刘换成,电子政务时代的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03,12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 创新

论文摘要:近年来知识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创新了图书馆的管理内容、管理模式,而且对于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完善现代化图书馆的各种职具有积极的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够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使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服务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作为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管理的重要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运用了知识管理理论,以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依据,通过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和有序处理,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库体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更新,充分满足读者对于知识与信息需求,不断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能够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服务作用的。下文详细论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创新表现。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传统的图书管理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即将知识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满足各层次读者不断变化的知识与信息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各项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相比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有以下发展和创新。

(一)理论基础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管理是以管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同时综合了管理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多项社会科学知识,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管理的要求。(二)管理对象的创新。传统的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系统,由建筑、人员、文献信息、经费、设备等要素构成。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管理系统则以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基础,并且综合了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图书馆文化等多种要素。(三)员工服务理念的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虽然也是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作为服务理念,但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忙于一些琐碎的事务性管理,很难贯彻服务理念。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将人力资本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将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作为图书馆管理的直接目标,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贯彻于具体工作中。

二、图书馆组织模式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起灵活、高效、凝聚力强的知识型结构组织。知识型组织群体由众多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并以知识的积累、传播及应用为出发点,新型的知识团队组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一)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负责规划、组织图书馆的宏观发展与建设以及微观的日常工作事宜处理,具体包括创建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平台,加强馆员间的交流、学习,积极组织本行业的学术交流,协调馆际间以及馆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做好人事和财务管理。(二)信息建设团队。信息建设团队主要负责馆内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以及数字化转换,并对各种服务工作的设计与维护进行指导。(三)服务团队。服务团队即直接面对读者的图书馆员,主要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包括图书借阅、读者咨询、读者培训等信息服务,并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能不断的发现工作的不足,积极进行总结和创新。(四)技术研发团队。技术支持与研发团队主要负责图书馆新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研发与应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图书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维护与升级等。

三、服务工作的创新

(一)坚持“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取向。传统图书馆管理更多地是关注馆藏和日常事务管理,导致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如馆藏结构单一、服务范围小、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济效益和继续建设,不利于图书管的长远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全面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建立明确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将读者需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据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倾向进行信息的收集,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面,提升了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的服务质量。(二)强化知识服务。当代社会对图书馆提出了很高的知识性要求,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文献收集、贮存、推广和应用,而是对于现代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应用。在日常图书管理中需要不断扩充服务的知识内涵,不断进行新知识的挖掘与发现,使原有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更加综合化、系统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同时,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

结语: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于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创新作用。当代图书管理工作应当及时更新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理念,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增值的知识信息,以实现知识的价值和创新知识为目标,以知识增值和读者需要为中心,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图书馆杂志.2003(06).

[2]郑彦芬.基于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9).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8

论文摘要:近年来知识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创新了图书馆的管理内容、管理模式,而且对于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完善现代化图书馆的各种职具有积极的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够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使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服务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作为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管理的重要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运用了知识管理理论,以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依据,通过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和有序处理,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库体系,促进知识的不断更新,充分满足读者对于知识与信息需求,不断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能够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服务作用的。下文详细论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创新表现。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传统的图书管理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即将知识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满足各层次读者不断变化的知识与信息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各项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相比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有以下发展和创新。

(一)理论基础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管理是以管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同时综合了管理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多项社会科学知识,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管理的要求。wWw.133229.CoM(二)管理对象的创新。传统的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系统,由建筑、人员、文献信息、经费、设备等要素构成。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管理系统则以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基础,并且综合了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图书馆文化等多种要素。(三)员工服务理念的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虽然也是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作为服务理念,但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忙于一些琐碎的事务性管理,很难贯彻服务理念。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将人力资本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将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作为图书馆管理的直接目标,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贯彻于具体工作中。

二、图书馆组织模式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起灵活、高效、凝聚力强的知识型结构组织。知识型组织群体由众多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并以知识的积累、传播及应用为出发点,新型的知识团队组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一)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负责规划、组织图书馆的宏观发展与建设以及微观的日常工作事宜处理,具体包括创建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平台,加强馆员间的交流、学习,积极组织本行业的学术交流,协调馆际间以及馆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做好人事和财务管理。(二)信息建设团队。信息建设团队主要负责馆内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以及数字化转换,并对各种服务工作的设计与维护进行指导。(三)服务团队。服务团队即直接面对读者的图书馆员,主要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包括图书借阅、读者咨询、读者培训等信息服务,并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能不断的发现工作的不足,积极进行总结和创新。(四)技术研发团队。技术支持与研发团队主要负责图书馆新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研发与应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图书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维护与升级等。

三、服务工作的创新

(一)坚持“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取向。传统图书馆管理更多地是关注馆藏和日常事务管理,导致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如馆藏结构单一、服务范围小、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济效益和继续建设,不利于图书管的长远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全面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建立明确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将读者需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据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倾向进行信息的收集,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面,提升了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的服务质量。(二)强化知识服务。当代社会对图书馆提出了很高的知识性要求,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文献收集、贮存、推广和应用,而是对于现代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应用。在日常图书管理中需要不断扩充服务的知识内涵,不断进行新知识的挖掘与发现,使原有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更加综合化、系统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同时,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

结语: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于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创新作用。当代图书管理工作应当及时更新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理念,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增值的知识信息,以实现知识的价值和创新知识为目标,以知识增值和读者需要为中心,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图书馆杂志.2003(06).

[2]郑彦芬.基于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