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审计抽样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4:17

审计抽样论文

审计抽样论文篇1

审计抽样建立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基础上,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根据数理统计及概率论原理,只要所研究的数据量足够大,则其规律性及客观性即能清晰地呈现出来。但实际上从总体中抽取的数据量是有限的,它属于一种非全面调查。如何通过有效的数据,真实地反应总体的规律或者结论,需要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本文全面阐述了常见的几种抽样方法,并对其特点、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审计抽样通常包括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是根据主观判断对总体中的样本进行选取审查,并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审计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审核,然后对总体特征进行推理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方法通常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任意抽取个体单位作为样本,总体中的个体被抽中的概率相等,其特点是比较简便,适用于总体特征较简单的情况,不适合总体复杂的情况。

(2)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是在简单随机抽样的基础上将样本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排序,根据所选样本的数量,按照样本总容量与所要选取样本的比例确定合适的间隔进行取样,样本间距通过总体单位数与样本数量的比值确定;该抽样方法简单实用,应用普遍,但是可能抽到与总体特征差别较大的样本。

(3)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照不同特征分成几个部分之后,在每个部分中按一定抽样方式抽取样本的方法,适用于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组,分组的标志与关注的总体特征相关;分层抽样过程较复杂,但是总体的抽样误差会变小,可信度增大。

(4)整群抽样也称聚类抽样,是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一定的性质特征分为互不交叉、相互独立的几个不同的群体,然后以群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要求群内各样本差异大,群间差异小;整群抽样实施较方便,但不同群之间往往差异较大,抽样误差较大。

二、抽样方法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

(一)抽样总体的确定

根据企业要求需要对其某一年度工程项目的订单进行抽样审计,目的是监测订单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价格是否合理。抽样总体是该企业一个年度内涉及工程项目的订单1218份。

(二)确定抽样样本数量

根据企业要求按年度订单总数10%的概率进行抽取,即在1218份订单中抽取120份进行审计,要求通过抽取的120份样本来客观真实地反映该生产企业内部工程管理的现状。

(三)确定抽样方法及样本选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了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抽样。抽样之前,审计人员先采取适当的方式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走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有效的沟通,针对各部门质疑程度较大的订单,采用非统计抽样的方法,即将该类订单直接抽取作为审计样本的个体;其他的订单采用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统计抽样方法。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的样本分布情况见表2。应用统计抽样方法进行抽取样本时,首先采用了整群抽样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工程性质、特征分为不同类别,即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将每个群体作为一个小集合或者分总体,在这个分总体中采用分层进行抽样,即根据样本的金额进行分层;最后采用统计抽样方法进行抽样。3。

(四)样本审核

将抽取的样本按照审计流程和标准进行审计,审核结果经过三方(订货方、供货方、审计公司)确认。

三、结论

审计抽样论文篇2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审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和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审计任务越来越重,而审计人员相对不足,这一矛盾日益突出。传统审计方式产生的一系列棘手问题使审计人员深感困惑:详细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会计资料,虽然能够保证审计质量,但所消耗的人力和时间却令审计人员难以接受;而抽取部分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无论是凭经验抽样还是按概率抽样,虽然减少了业务数量,节约了审计资源,但却无法保证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所以,如何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便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抽样审计取代详细审计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银行信贷的扩张,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及跨国经营活动等,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管理权的进一步分离,因而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者就有责任将能够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公布于众,以满足股东对有关财务信息的需要。为确保资产负债表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由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和确认,从而产生了资产负债表审计。审计的这种变化,使抽样审计技术开始得到了应用。

审计目的发生的重大变化,导致了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产生;强制性审计的实施扩大了社会对审计的需要;注册会计师考虑审计成本效益。这一系列审计变革,不仅为详细审计向抽样审计的转化提供了可能,也为这种转化提出了必然要求。从此,抽样审计开始取代详细审计方法。

二、抽样审计的事实

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适应了一定时期的审计目的和其他审计因素的变化,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益,推动了审计工作的迅猛发展。但必须注意到:单凭资产负债表无法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应变能力,因为资产负债表只是一种静态报表,表中项目余额仅仅反映了一定时点上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而无法反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因此,单纯依靠负债表所披露的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的信息,股东和债权人已无法对企业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社会开始要求企业不仅公开资产负债表,还必须公开反映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特别是损益表,以使股东的债权人从动态上了解企业收益形成和分配的情况,并能据此准确地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为保证这些财务报表的真实、正确,并符合会计准则要求,更需要独立、客观、公正的审查验证。这样,资产负债表审计就发展成为以损益表为主的,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的出现,使审计工作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审计的目的有所变化,不仅在于查证财务报表是否真实、正确,更重要的还在于证实财务报表以及相应的会计记录是否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次,审计目的的转变也扩展了审计范围。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有关资产负债中项目的结存情况,还要进一步检查大量的与损益表有关的成本、费用、收入等日常的业务活动;再次,人们开始认识到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保证财务报表审计可信性的社会责任,对于保障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公允性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了法律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查财务报表方ICI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得到了明确和加强。与财务报表审计这些变化相比,传统的审计方法因其固有缺陷而显得不能适应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了:第一,当时所采用的抽样审计是按经验进行判断抽样,即审计人员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定样本的范围和重点,这就可能会因为审计人员的判断失误而遗漏重大事项,产生审计人员无法对财务报表做出准确评价的风险。第二,在抽样数量和样本选择方ICI缺乏理论依据,无规范可循,导致抽样数量和样本选择的盲目性,使审计人员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抽样审计的结果,也无法用这一结果来正确判断财务报表的总体特征。从而使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评价难以自圆其说。第三,判断抽样着重对结果的检查,而忽视了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检查,从而无法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舞弊行为,特别是这些舞弊行为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时,这种失察可能使注册会计师承担极大的风险。注册会计师认识到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否,会计资料的正确与否和发生错弊的多少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有效,企业资产就比较安全,会计资料也就比较正确,各种舞弊和技术性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就比较低;反之,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存在重大缺陷,资产流失就比较多,各种舞弊和技术性错误发生就比较频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也比较低。可见,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与信赖,加速了现代审计的变革,节约了审计费用和审计时间,扩大了审计范围,完善了审计职能。三、结论

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抽取样本进行实质性审计,将审计导向由经济业务资料转换为内部控制,从根本上引发了审计方法、审计程序乃至审计观念和实践的全方位改变,而被视为传统审计发展为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内部控制不仅加速了现代审计方法的变革,节约了审计费用和审计时间,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同时也扩大了审计范围,完善了审计职能。因此,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之上进行抽样审计,标明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审计抽样论文篇3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

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二)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帐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3.比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帐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4.分层抽样

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帐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三)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帐)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适当的选择统计抽样的方法

由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知道统计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既没有某一种方法一无是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因此依照何种标准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个因素在具体审计选择方法时应重点考虑。

(一)审计目标

这里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每一个测试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以决定拿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后,还要对被审事项作出定量评价,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审计人员的测试目的不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效果

这里的审计效果,是指采用某一种统计抽样的方法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总体项目的特征的分布斜度。每一总体中的项目特性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在总体项目特性成斜性分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抽样要比非分层审计抽样效果好。因为它将总体中相近特性的项目归为一类,使其更加同质化,再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抽样方法进行审查,然后综合作出审计结论,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更加可靠。

2.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如:在总体项目差错情况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要比采用差错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差错估计是根据样本中的差错数来计算抽样规模的,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少的情况下,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少,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很不可靠。反之,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差异估计要比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总体项目差错较多,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多,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比较可靠。

(三)审计效率

这里的审计效率,是指对同一总体,在满足同样的审计要求下抽样规模最小,也就是说,在达到同样的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和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情况下,如果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更少,那么这种统计抽样的方法就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效率高。

(四)审计成本

这里的审计成本,是指使用某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付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当某一种统计抽样方法很复杂,使用起来既费时又费力,它的审计成本相对来说就高。不过,一种统计抽样方法的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计算机运用于审计工作后,审计成本会有所下降,而且各种统计抽样方法的审计成本下降幅度也不相同。

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时,要全面考虑以上诸因素。要确定哪种统计抽样方法最为适宜是不容易的,这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统计抽样方法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审计抽样论文篇4

[关键词] 会计资料 市场秩序 经济资料

一、审计统计抽样及技术介绍

审计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是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核,并审查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抽样的种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2.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账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账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

(3)比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账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

(4)分层抽样。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账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3.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账)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抽样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上述的统计抽样方法,我们都已经了解并使用很多,但是其每一种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优点所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的。因此,依照何种固定的方式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种因素将使我们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

1.样本的设计——样本设计

审计人员在具体计划指导下,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数量、抽样方法、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计划工作。在设计样本时,要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1)审计目的。

(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审计对象总体是指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结论,准备采用抽样方法审计的经济业务及有关会计或其他资料的全部项目。抽样单位是指构成审计对象总体的个别项目。在确定抽样单位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审计目的。

(3)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错误运用审计证据等而未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4)可信赖程度。可信赖程度是指预计由样本的推断结果能够代表总体特征的百分比,如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就是指抽样结果有95%的可能性代表了总体的特征,有5%的可能性没有代表总体的特征。

(5)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能够对某一账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体特征做出合理评价,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6)预期总体误差。预期总体误差是指审计人员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如果存在预期误差,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

(7)分层。分层是指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分层着重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

2.样本的选取

在选取样本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分层选样、整群选样、金额单位选样等。

三、选择合适的审计统计抽样方法

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时,要全面考虑以上诸因素。要确定哪种统计抽样方法最为适宜是不容易的,这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统计抽样方法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做好选择后,审核人员需要重视到的各种问题的对策方法,主要重视以下几点:

1.要做好统计与审计的有机结合

《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分类很细,很明确,客观上要求审计检查和审计结论文书也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定性和分类,并使《审计统计软件》报表与审计结论文书对问题的分类口径完全一致。这样,统计报表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除此之外,每个审计项目要按《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口径向专职统计人员报送统计表,由专职统计人员汇总和统计上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专职统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且可以把审计与统计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2.要进一步重视审计统计工作,加强审计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审计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统计人员既要掌握各种审计业务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法规政策,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

3.要做到统计与统计分析的有机结合

统计人员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和审计案例,做好综合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揭示其原因,为领导加强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结合审计案例,做好分析和预测,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上报信息,以引起重视。

4.要进一步完善审计统计软件

统计软件应突出直观、方便、实用的特点。笔者认为,《审计统计软件》季度报表中,还应增加一些必要的栏目,如增加“需跟踪落实的问题”栏目很有必要,因为有些问题的处理不能一步到位,如被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归位的问题,还有多少没落实到位、需跟踪督办的,最好在报表中直接反映出来,可以提醒审计机关加强跟踪。使统计报表填报、阅读和运用更为直观、快捷。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代的审计统计抽样给人们带来的应该不是单纯的事情的分析,而是审计统计后的思索,然而这些正是现代审计统计抽样所缺乏的。审计统计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他蕴含着许许多多人们不断在思索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正成为我们寻找中的真理。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应该得出针对不同的审计的对象,采用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就能够面对出每一次审计中出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毕港峰编:《审计》[l].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审计抽样论文篇5

[关键词] 会计资料 市场秩序 经济资料

一、审计统计抽样及技术介绍

审计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是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核,并审查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抽样的种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2.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账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账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

(3)比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账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

(4)分层抽样。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账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3.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账)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抽样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上述的统计抽样方法,我们都已经了解并使用很多,但是其每一种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优点所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的。因此,依照何种固定的方式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种因素将使我们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

1.样本的设计——样本设计

审计人员在具体计划指导下,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数量、抽样方法、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计划工作。在设计样本时,要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1)审计目的。

(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审计对象总体是指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结论,准备采用抽样方法审计的经济业务及有关会计或其他资料的全部项目。抽样单位是指构成审计对象总体的个别项目。在确定抽样单位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审计目的。

(3)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错误运用审计证据等而未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4)可信赖程度。可信赖程度是指预计由样本的推断结果能够代表总体特征的百分比,如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就是指抽样结果有95%的可能性代表了总体的特征,有5%的可能性没有代表总体的特征。

(5)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能够对某一账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体特征做出合理评价,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6)预期总体误差。预期总体误差是指审计人员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如果存在预期误差,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

(7)分层。分层是指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分层着重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

2.样本的选取

在选取样本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分层选样、整群选样、金额单位选样等。

三、选择合适的审计统计抽样方法

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时,要全面考虑以上诸因素。要确定哪种统计抽样方法最为适宜是不容易的,这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统计抽样方法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做好选择后,审核人员需要重视到的各种问题的对策方法,主要重视以下几点:

1.要做好统计与审计的有机结合

《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分类很细,很明确,客观上要求审计检查和审计结论文书也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定性和分类,并使《审计统计软件》报表与审计结论文书对问题的分类口径完全一致。这样,统计报表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除此之外,每个审计项目要按《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口径向专职统计人员报送统计表,由专职统计人员汇总和统计上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专职统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且可以把审计与统计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2.要进一步重视审计统计工作,加强审计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审计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统计人员既要掌握各种审计业务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法规政策,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

3.要做到统计与统计分析的有机结合

统计人员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和审计案例,做好综合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揭示其原因,为领导加强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结合审计案例,做好分析和预测,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上报信息,以引起重视。

4.要进一步完善审计统计软件

统计软件应突出直观、方便、实用的特点。笔者认为,《审计统计软件》季度报表中,还应增加一些必要的栏目,如增加“需跟踪落实的问题”栏目很有必要,因为有些问题的处理不能一步到位,如被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归位的问题,还有多少没落实到位、需跟踪督办的,最好在报表中直接反映出来,可以提醒审计机关加强跟踪。使统计报表填报、阅读和运用更为直观、快捷。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代的审计统计抽样给人们带来的应该不是单纯的事情的分析,而是审计统计后的思索,然而这些正是现代审计统计抽样所缺乏的。审计统计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他蕴含着许许多多人们不断在思索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正成为我们寻找中的真理。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应该得出针对不同的审计的对象,采用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就能够面对出每一次审计中出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毕港峰编:《审计》[l].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审计抽样论文篇6

[关键词] 会计资料 市场秩序 经济资料

一、审计统计抽样及技术介绍

审计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是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核,并审查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抽样的种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2.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账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账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

(3)比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账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

(4)分层抽样。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账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3.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账)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抽样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上述的统计抽样方法,我们都已经了解并使用很多,但是其每一种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优点所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的。因此,依照何种固定的方式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种因素将使我们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

1.样本的设计――样本设计

审计人员在具体计划指导下,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数量、抽样方法、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计划工作。在设计样本时,要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1)审计目的。

(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审计对象总体是指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结论,准备采用抽样方法审计的经济业务及有关会计或其他资料的全部项目。抽样单位是指构成审计对象总体的个别项目。在确定抽样单位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审计目的。

(3)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错误运用审计证据等而未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4)可信赖程度。可信赖程度是指预计由样本的推断结果能够代表总体特征的百分比,如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就是指抽样结果有95%的可能性代表了总体的特征,有5%的可能性没有代表总体的特征。

(5)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能够对某一账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体特征做出合理评价,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6)预期总体误差。预期总体误差是指审计人员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如果存在预期误差,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

(7)分层。分层是指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分层着重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

2.样本的选取

在选取样本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分层选样、整群选样、金额单位选样等。

三、选择合适的审计统计抽样方法

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时,要全面考虑以上诸因素。要确定哪种统计抽样方法最为适宜是不容易的,这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统计抽样方法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做好选择后,审核人员需要重视到的各种问题的对策方法,主要重视以下几点:

1.要做好统计与审计的有机结合

《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分类很细,很明确,客观上要求审计检查和审计结论文书也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定性和分类,并使《审计统计软件》报表与审计结论文书对问题的分类口径完全一致。这样,统计报表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除此之外,每个审计项目要按《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口径向专职统计人员报送统计表,由专职统计人员汇总和统计上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专职统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且可以把审计与统计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2.要进一步重视审计统计工作,加强审计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审计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统计人员既要掌握各种审计业务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法规政策,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

3.要做到统计与统计分析的有机结合

统计人员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和审计案例,做好综合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揭示其原因,为领导加强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结合审计案例,做好分析和预测,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上报信息,以引起重视。

4.要进一步完善审计统计软件

统计软件应突出直观、方便、实用的特点。笔者认为,《审计统计软件》季度报表中,还应增加一些必要的栏目,如增加“需跟踪落实的问题”栏目很有必要,因为有些问题的处理不能一步到位,如被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归位的问题,还有多少没落实到位、需跟踪督办的,最好在报表中直接反映出来,可以提醒审计机关加强跟踪。使统计报表填报、阅读和运用更为直观、快捷。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代的审计统计抽样给人们带来的应该不是单纯的事情的分析,而是审计统计后的思索,然而这些正是现代审计统计抽样所缺乏的。审计统计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他蕴含着许许多多人们不断在思索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正成为我们寻找中的真理。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应该得出针对不同的审计的对象,采用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就能够面对出每一次审计中出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毕港峰编:《审计》[L].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审计抽样论文篇7

[关键词]审计抽样 审计样本 审计抽样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312-01

1.运用审计抽样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产生初期,社会经济活动不复杂,企业规模小,其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不太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经济业务不断增多,且日益多样化,尤其是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出现,使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审计人员要对所有的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进行全面的详查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不仅成本太高而且非常困难。审计技术和方法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审计抽样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

2)符合成本和效益的原则。根据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并不需要对所有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判断,只要能恰当的运用审计抽样技术,通过对局部的样本进行审查,便可推断总体特征,可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限制下,收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支持审计结论。

3)审计结论可靠性高。统计抽样是根据经济统计数学概率论的原理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其抽样风险是可预知的,也是可控制的,样本按随机方法选出,较少主观的因素,其样本结果客观地反映总体特性,抽样结果的有效性不受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影响,因而其结果更科学、更可靠,但不能认为统计抽样就不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于审计抽样对象确定、估计误差率等均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

2.审计抽样的具体应用

2.1 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审计抽样虽然是一种现代审计方法,但并不说它适用于所有的项目审计,当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项目都很重要、被审计的项目具有较大的审计风险、或从成本效益考虑并不有利时,一般不应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审计师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应充分考虑其相关性和完整性;相关性是指审计对象总体必须符合具体的审计目标;完整性是指在选取审计总体时须包括为实现审计目标所涉及的所有项目。审计风险较大的项目宜采取详查方法,对审计内容较多、审计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宜采取抽样审计,并结合分析性复核手段,将审计风险降至最低。

2.2 审计抽样的程序

在审计抽样中,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程序,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确保审计结果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审计抽样的两种方法(统计抽样法和非统计抽样法)的程序基本一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审计目标;2.确定审计对象总体和抽样单位;3.设计样本并确定样本规模;4.选取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测试;5.根据样本审计结论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情况;6.评估审计风险;7.形成审计结论。

在审计抽样中,恰当地确定样本规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样本规模过小,不能反映出总体特征,会增大审计风险;样本规模过大,会加大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效率,失去抽样的意义。因此,以下重点介绍如何选取审计样本规模及确定审计样本的相关内容。

1)审计抽样样本规模的确定

目前在审计实践中,样本规模的确定较多地靠审计师的主观判断,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实际上,合理确定样本量,一直是审计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在理论上,我国对这一问题也少有研究。

2)样本的选取

结合统计学基本理论,审计事务中主要有五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重点抽样。这几种方法并非完全独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根据审计对象总体的具体情况,结合应用。

(1)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原则直接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保证审计对象总体中每个单位在抽选时都有同等的中选机会,在应用时要对审计对象总体的每个单位进行编号,然后,利用随机数表或用抽签的方式来选取必要的样本单位数。由于简单随机抽样在统计条件上的限制,而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在于发现审计对象总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及漏报事项,在对报表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时,不宜完全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随机抽样。将审计对象总体按某一标志大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样本。在审计实践中,尤其是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将顺序编号的总体各单位货币金额加总,随机起点,按事先确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在项目实质性测试中常常应用此中方法。

(3)整群随机抽样。是将审计对象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若干群,对中选群的全部单位进行审查,此中方法用在特殊或异常交易的审计测试中。

(4)分层随机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次级总体,针对不同次级总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可按经济业务的重要性分层,也可按经济业务的类型分层,分层抽样是审计实务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分层,可使货币金额累计抽样法按项目的重要性、变化频率等选取不同的样本数,且可对不同层次使用不同的审计程序,从而提高审计效果。

(5)重点抽样。重点抽样是审计师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选取金额较大的、有异常波动的项目进行审查,这种选样方法应用的效果与审计师专业判断能力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3.审计抽样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重要性水平与抽样审计的关系。重要性水平影响着审计风险从而影响着审计样本量的确定。抽样审计体现的是成本效益原则,但是由于审计固有专业判断性,所以审计中的抽样一般是在重要性原则指导下的抽样,同时抽样审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详查方法不再使用。对于资产负债表中占有重要比例的项目,审计人员必须予以关注,尤其是那些内控较差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又占有相当比重的项目,就不能采用一般的常规的审计程序,而应实施特别的详查方法。在重要性原则指导下的判断抽样是审计的一种很有效的实务方法,而纯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必须以企业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前提,企业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则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错误和弊端的概率较小,即使发生了错误和弊端也能易于发现。

2)合理确定细节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抽样方法,改善证据的客观性。对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和账户余额的具体测试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构成出具审计意见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审计实践中,对于覆盖范围、抽查数量与方法上存在很大随意性。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使用随意抽样法,抽到的样本若不易检查,通常是改抽新的样本,抽样的根据缺乏客观性。在这种状况下,一旦出现诉讼或其他问题,审计师很难解除自身的责任。因此,合理的细节测试策略,应该是建立在综合考虑固有风险评估,内控风险评估、审计分析性测试,以及需进行100%检查的关键性项目等诸项因素基础之上的。细节测试中样本的选定,应尽可能采用统计抽样方法并辅助判断抽样,抽样检查不能有意地回避或放弃某些项目,并根据判断和分析增加异常样本,以提高抽样检查结果的客观性。

审计抽样论文篇8

1审计抽样的含义分析

审计抽样技术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过程中一项比较实用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审计统计抽样技术和审计非统计抽样技术。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的区别的,主要体现在:统计抽样是依靠数学模型来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工作的,而非统计抽样是依靠审计人员的自身工作经验来判断的。因此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很明显的显示出来。这也就意味着,统计抽样在样品的选取、结果的测算和误差等方面都是有一定的理论性依据,可以处理数据的结果相对来说可信度也是比较高的,而非统计抽样由于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进行必要的判断,因此误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

2审计统计的抽样技术方法的特点分析

21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审计统计抽样技术与其他的审计方法相比较是有一些优势的。在众多的特点之中,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审计统计抽样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往的审计工作是需要大量的人和许多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工作的,每一个人又每一个人的职责、每一个部门有每一个部门的职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行审计工作效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审计统计抽样技术就无须担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审计统计抽样技术的工作主体是计算机。没有涉及太多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22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风险

审计统计抽样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作的风险。由于一些需要处理的数据可能具有机密性,因此越少人接触这些数据相对来说工作的安全程度也就越高。审计统计抽样技术的工作主体是计算机。[1]无论是样本的筛选还是后期的测算,都是有计算机完成的。这也就意味着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可以大大的减少。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提高了工作的安全程度。总体来说,审计统计抽样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作风险。

23审计结果更精准

采用审计统计抽样技术得出的结果相对来说更加的精准,这也是审计统计抽样技术的特点之一。由于审计统计抽样技术是依靠一些实际的数理模型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测算,因此在工作上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计算的误差。此外,审计统计抽样技术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准确度要远远的高于人和其他仪器。这也就意味着,采用审计统计抽样技术进行测算的结果与其他方式相比较准确度更高、更可信。

3审计统计抽样技术的工作流程分析

31计划过程

审计统计抽样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是需要按照特定的流程进行的。审计统计抽样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对相关的审计统计抽样工作进行计划。一项工作在开展之前都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计划工作的,审计统计抽样工作也不例外,它的计划工作主要是确定此次审计统计抽样工作的目标、对象、方式等。审计统计抽样工作的计划过程对接下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2样本选取过程

样本选取过程是审计统计抽样工作第二步需要完成的工作。在进行审计统计抽样工作样本选取的过程中,选取的样本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首先是样本应该具有随机性。样本的选取应该是随机的,而不是人为的进行一些样本的选取。如果人为的选取一些样本,那么对审计的结果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其次是在进行样本的选取过程中,要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都是相等的。如果刻意的去增加一些样本选取的概率,那么会对审计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33样本审核过程

接下来就是样本的审核过程。样本的审核工作是审计统计抽样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样本的审核工作主要是对已经选定的样本进行相关的审核与考察。确定所选择的样本是否在研究的范围内、是否符合此次研究的内容等。可以说样本审核工作是审计统计抽样工作的一个安保过程,有效的保障了审计统计抽样工作结果的准确性。

34评估过程

评估工作是审计统计抽样的最后一个工作。主要是对选定的样本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与总结工作。通过对选定样本的研究[2],从而得出此次研究的结论是否具有有效性。

4审计统计抽样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分析

41审计统计抽样技术人数人员素质偏低

首先,相关的企业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雇用专业的审计统计抽样技术人员参与相关的工作。与普通的员工相比较,专业的审计统计抽样技术人员的工资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雇用一些专业的审计统计抽样技术人员;然后,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定期的对审计统计抽样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审计统计抽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是为了让这些人员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可以更加游刃有余的参加审计统计抽样工作;此外,相关的部门也应该定期的对员工的工作水平进行一定的考核,考核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同时及时的发现不适合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

42审计统计抽样的管理制度缺失

审计统计抽样技术运用到许多的领域,包括医学、科研、企业的工作等。因此,一些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隐秘的,属于机密文件。如果不对审计统计抽样工作进行必要的管理,那么可能会为企业、科研等一些领域带来一定的损失。不得不承认,在我国一些企业或者部门是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首先要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以往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环节,审计统计抽样在以往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总结是非常有用的;接着,是对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工作。[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