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3:26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并购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较为鲜明的主题。企业并购作为一项实现企业战略、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际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2.1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预期。

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如果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本身不够真实或者经过粉饰美化,那么计算出来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企业管理论文,利润预测风险。目标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并购企业真正关注的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并以此为主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第三,贴现系数风险。通过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方法来评估企业价值,贴现率的估计就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种估计由于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造成结果的不正确。

2.2 流动性风险

并购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将导致并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并购后,并购企业可能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当并购企业采取现金收购时,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并购企业越能顺利、迅速地获取收购资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此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2.4 整合风险

在整合期间,财务风险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第一,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资本运营风险。并购完成后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产、成本、财务运作、负债、盈利等财务职能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实现企业的并购目的。但由于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的不可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管理失误企业管理论文,而使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目的,会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第三,盈利能力风险。实施并购后企业资本是否能实现保值增值、能否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是并购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并购后的盈利能力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管理者和其他股东的未来收益与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

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1 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中小企业对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应采取以下对策:

3.1.1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信息来源与重要价值评估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范价值评估风险,首先就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对目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评价目标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3.1.2 采用恰当的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各种估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总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

3.2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在企业并购中,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虑成本最小化。因为一旦融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务危机,这样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

具体而言:(1)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2)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确定负债融资规模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3)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3.3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杠杆

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首先,目标企业必须是经营风险小,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3.4.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实施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中小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财务整合的必要性来自于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被并购,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企业管理论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结构不合理,反映到产品成本上便是无竞争优势。

其次,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保证。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各种效益。一般表现在: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这些都需要在财务整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最后,财务整合是实现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有效控制的途径,更是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障。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重要的前提是具有充分的信息。一般而言,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定额体系、考核体系、财务制度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并购企业客观要求统一会计口径,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4 结论

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在并购中,企业财务管理是整个并购过程中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在并购中,企业应该重视财务管理环节,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减少风险。这样,才能为成功的并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与企业都应树立忧患意识,通过促进优势企业并购快速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能力,并在未来开放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包丽琼,浅谈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管理2008.9

[2]陶学伟,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探讨财会通讯2009.1

[3]王宗光,常文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度量模型探析财会通讯2009.02

[4]游婉瑜,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规避财会研究2008:186-187

[5]王会恒,高伟,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8-80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并购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较为鲜明的主题。企业并购作为一项实现企业战略、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际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2.1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预期。

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如果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本身不够真实或者经过粉饰美化,那么计算出来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企业管理论文,利润预测风险。目标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并购企业真正关注的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并以此为主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第三,贴现系数风险。通过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方法来评估企业价值,贴现率的估计就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种估计由于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造成结果的不正确。

2.2 流动性风险

并购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将导致并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并购后,并购企业可能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当并购企业采取现金收购时,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并购企业越能顺利、迅速地获取收购资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此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2.4 整合风险

在整合期间,财务风险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第一,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资本运营风险。并购完成后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产、成本、财务运作、负债、盈利等财务职能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实现企业的并购目的。但由于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的不可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管理失误企业管理论文,而使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目的,会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第三,盈利能力风险。实施并购后企业资本是否能实现保值增值、能否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是并购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并购后的盈利能力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管理者和其他股东的未来收益与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

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1 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中小企业对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应采取以下对策:

3.1.1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信息来源与重要价值评估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范价值评估风险,首先就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对目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评价目标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3.1.2 采用恰当的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各种估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总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

3.2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在企业并购中,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虑成本最小化。因为一旦融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务危机,这样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

具体而言:(1)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2)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确定负债融资规模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3)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3.3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杠杆

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首先,目标企业必须是经营风险小,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3.4.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实施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中小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财务整合的必要性来自于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被并购,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企业管理论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结构不合理,反映到产品成本上便是无竞争优势。

其次,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保证。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各种效益。一般表现在: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这些都需要在财务整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最后,财务整合是实现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有效控制的途径,更是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障。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重要的前提是具有充分的信息。一般而言,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定额体系、考核体系、财务制度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并购企业客观要求统一会计口径,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4 结论

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在并购中,企业财务管理是整个并购过程中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在并购中,企业应该重视财务管理环节,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减少风险。这样,才能为成功的并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与企业都应树立忧患意识,通过促进优势企业并购快速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能力,并在未来开放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包丽琼,浅谈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管理2008.9

[2]陶学伟,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探讨财会通讯2009.1

[3]王宗光,常文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度量模型探析财会通讯2009.02

[4]游婉瑜,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规避财会研究2008:186-187

[5]王会恒,高伟,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8-80

[6]施金影,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问题的思考财会通讯2008.12:107-108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篇3

【论文摘要】并购审计风险贯穿于并购活动的整个过程,审计部门应从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各环节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理。

企业并购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审计贯穿并购活动的整个过程,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签订并购协议前进行的审计(并购前的审计)、并购实施中进行的审计(并购中审计)、对并购完成后有关事项进行的审计(并购后审计)。并购审计对各利益单位有着重大影响,这也决定了企业并购审计的高风险性和审计责任的重要性,如何认识企业并购交易中各个环节的审计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理,是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并购前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前主要是并购意向的形成,寻找目标企业,进行初步调查,商讨并购决策等。在这一阶段,企业并购参与者能否收集到充分的信息,能否采取有效的验证措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能否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和分析这些信息,是企业并购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企业并购准备阶段审计的关注点,此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审计风险。

(一)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

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主要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处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行业环境等;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的存在状态和运作情况,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企业控制监督系统等。

(二)与价值评估相关的审计风险

与价值评估相关的审计风险主要指对目标企业、主并企业的经济实力、发展战略的评估、企业并购的收益与成本评估及其相关的审计风险。对经济实力的评估审查包括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业务水平及未决诉讼等。由于企业披露信息可能存在质量不高而产生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不准确。发展战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主并方未来发展战略,确定并购对象,选择并购类型的基础,若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战略方向吻合程度不高,甚至相反,则并购风险加大,相应的审计风险加大;并购过程必然带来相应的并购收益和并购成本,这是并购决策最基本的财务依据。并购收益是对未来收益预测的贴现,确定贴现率时不仅要考虑并购之前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成本和风险水平,而且还要考虑并购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购行为本身所引起的风险变化以及企业期望得到的风险回报等因素。

二、并购中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和评估并购风险,并且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并购过程为审计人员带来哪些审计风险,以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并购目标的圆满实现。在这一阶段,并购审计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换股比例的确定。为了节省现金,很多企业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合并。在企业采用换股合并的情况下,正确确定换股比例是决定企业合并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确定换股比例有多种方法:每股市价之比、每股收益之比、每股净资产之比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正确确定换股比例应合理选择目标企业,综合考虑合并双方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发展机会、未来成长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企业的实际价值。

三、并购后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实施后,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实现并购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并购后的审计应该围绕企业内部新旧业务串联运行的组织情况、与原有客户关系的处理情况、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情况、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职权的限定情况、各部门人员的分配情况及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情况等方面进行。并购整合阶段就是要让协同效应发挥出来,包括生产协同、经营协同、财务协同、人才协同、技术协同及管理协同等各个方面。

(一)与人事有关的审计风险与管理

主并企业在完成企业并购后,首先要解决被并购企业人员的问题。如果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纷纷离去,则会使原有客户和资金、原材料供应商等重要资源与被并购企业断绝业务关系,致使并购失败。因此,审计人员在此阶段应协助主并企业做好人员选派、人员沟通、人事调整等工作,以达到稳定人心、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与经营有关的审计风险与管理

生产经营的整合不仅包括产品生产线的整合,还包括生产设备在重复设置上的整合、生产技术和研究开发费用投入的整合、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的整合等。因此在整合的初期,应当适当保留被并购企业某些特定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性,逐步实施整合,降低和化解整合阻力,保证整合效益。降低与整合经营相关的审计风险的关键在于根据并购的目的,确定需要整合的内容、程度和方式并密切关注其具体实施过程和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

(三)与财务有关的审计风险与管理

对并购各方来说,常常涉及大笔资产转移,为此需要相应的理财手段相配合,尤其是对主并企业,更应该制定与资产重组计划和企业发展战略等配合的理财手段,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尤其是现金流量短缺问题。为化解财务风险,审计人员应帮助主并企业设计一些理财策略。常用的手段有套利出售、撤资等,以抵销筹资所引起的债务,减少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篇4

论文摘要:文化风险是企业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在界定知识与知识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并分别从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加强沟通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并购中文化风险的预警策略。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并购;文化风险;预警

一、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

1.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含义

文化风险是企业经营所面I临各种风险中的一种,主要是指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问的差异以及文化交汇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甚至导致企业跨组织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由于文化具有层次性,因此广义地讲,跨组织经营既可以是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跨国经营,也可以是在一国之内不同亚文化间的跨组织经营。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主要是国家文化的差异,一国之内同样也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是地区文化差异、行业或职业文化差异、组织文化差异等。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

(1)沟通风险。沟通风险,即由于文化沟通障碍和沟通误会而导致沟通失败的风险。由于不同组织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曾在中国国内有名的“白象”牌电池出口到国际市场,其品牌就直译为“whiteelephant”,这种质优价廉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状况却很不理想。后经调查发现“whiteelephant”在英语中还有累赘物、废物的意思,可以设想这种品牌的电池又如何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呢?

(2)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风格的差异,以及由于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和员工之间不能建立起协调关系而带来的管理失败的风险。尤其在跨国并购中,一国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有时不能为另一种文化所接受,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

(3)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即在商务合作中由于习惯、方式的差异而导致交易失败以及不同文化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好恶差别而导致营销失败的风险。如在很多西方国家,在打高尔夫球时谈论业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谈业务往往是打高尔夫球赛的真正原因。但是在日本,人们却从不在高尔夫球场上谈生意,而德国人将商务和家庭生活区分开来,他们很少在下午5点以后做生意。

(4)种族优越风险。种族优越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心理的种族文化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个人与组织都可以有自我优越感。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化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在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

1.知识管理过程框架。从知识管理过程框架来看,知识需求驱动知识活动,知识资源支持知识活动,影响因素制约知识活动,知识活动的成果得到学习和应用,如图1所示。

知识活动必须由若干执行者来实施,这些执行者可以是人(个人或团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还可以是人机系统的结合。知识流把各个执行特定知识活动的执行者联系起来,这些特定的知识活动与相关知识流便构成一个知识管理事件。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事件起始于知识需求,终止于需求的满足,但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半途而废。上述三类影响因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制约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从知识管理过程的框架图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由知识需求为驱动力,围绕知识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结合这一模型,可以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信息收集。信息是风险预警管理的关键。按照系统的观点,在企业并购中,将不同的子系统融合为一个系统,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等都要发生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并购双方的信息、物质、人员与能量等不断地交换和沟通。通过完整的信息收集,才能准确、及时地预测到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信号,为企业进行下一步预警活动的信息分析和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评估。信息评估主要是对风险环境和因素进行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风险发生的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企业要及时识别、评价在并购中文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观察、捕捉出现文化风险前的征兆性信息。由于几乎所有的风险发生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兆,所以,企业应当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

(3)风险预测。科学的预测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因此,在企业并购中,要根据文化风险的成因、演变、发展和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为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4)风险预警。风险警报系统主要是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了风险警戒线,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正如任何一种经济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指标体系就是对经济现象特征的整体描述一样。企业风险的各种警兆只有经过警情指标来加以量化、说明与解释,才能得到科学、全面的反映。在企业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设置预警指标监测防范体系,一旦发生“病情”,决策者可立即得到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

3.文化风险管理的信息三维图。在该模型中,信息始终贯穿于整个流程。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使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因此,管理者要从概念上能够清楚地勾画出在风险预警中所必需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在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据此,可建立起企业并购中的信息需求三维图,如图3所示。

时间维: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在并购前,要对并购对象及其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并购的策略及风险防范的方法。在并购中,要时刻监视并购中发生的风险问题,并要分析其根源所在,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并购后,总结在并购中的经验与教训。

知识维:在并购中,从知识的纬度来分析,主要有政治、法律、管理、心理等相关知识需求。

逻辑维:从逻辑维来看,首先是发现问题,其次是确定目标,然后是进行分析、提出方案,最后是作出决策。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措施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任何企业都需要有风险管理措施,不同的是其实施情况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大小而有所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建立风险管理小组都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因为该小组行之有效的工作,可以清理风险险情或遏制风险的发生,以减弱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并使企业对风险的反应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积极行为。风险管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的方针和政策、指导和监督企业各部门风险管理的措施、编制风险管理的经费预算、对风险处理进行指导和咨询。

在联想并购IBMPC过程中,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很大和IBM员工对联想的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很低,并购面临着很大的文化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新联想成立了过渡时期领导团队“T&T”Team。2005年1月,由来自原联想和原IBM两家公司不同部门的专家组成了一支专门的文化融合团队,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自公司各部门员工的意见,对现有的公司文化、员工渴望的公司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行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联想的文化进行新的诠释。通过不断沟通与互相了解,学习对方的优势,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等,这对联想的并购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了有效地预防风险,企业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计划,以便约束员工的行为,保证相关方针、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首先,确定潜在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曾经发生过的风险和同行其他企业发生过的风险来确定可能对企业构成严重威胁的风险,也可以从企业内部,如企业董事会成员、离职或退休的员工、政府官员、社区居民、新闻媒体、行业分析人士等获得相关信息。

其次,准备风险管理所需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培养员工风险意识、开展风险教育等;在组织结构方面,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及其职责,规定风险期间的沟通方式等。在规章制度方面,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做好准备。在财务方面,把企业的风险管理列入日常的财务计划中,并拨出一定额度的资金作为专门预算,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活动。

再次,确定风险预控对策。风险预控就是根据风险评估与警报的结果提前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力争在爆发前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而对难以完全避免的风险,风险预控也可以事先准备相应的对策,力争减轻风险对企业的危害和冲击。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篇5

论文摘要:文化风险是企业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在界定知识与知识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并分别从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加强沟通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并购中文化风险的预警策略。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并购;文化风险;预警

一、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

1.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含义

文化风险是企业经营所面i临各种风险中的一种,主要是指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问的差异以及文化交汇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甚至导致企业跨组织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由于文化具有层次性,因此广义地讲,跨组织经营既可以是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跨国经营,也可以是在一国之内不同亚文化间的跨组织经营。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主要是国家文化的差异,一国之内同样也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是地区文化差异、行业或职业文化差异、组织文化差异等。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

(1)沟通风险。沟通风险,即由于文化沟通障碍和沟通误会而导致沟通失败的风险。由于不同组织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曾在中国国内有名的“白象”牌电池出口到国际市场,其品牌就直译为“whiteelephant”,这种质优价廉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状况却很不理想。后经调查发现“whiteelephant”在英语中还有累赘物、废物的意思,可以设想这种品牌的电池又如何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呢?

(2)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风格的差异,以及由于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和员工之间不能建立起协调关系而带来的管理失败的风险。尤其在跨国并购中,一国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有时不能为另一种文化所接受,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

(3)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即在商务合作中由于习惯、方式的差异而导致交易失败以及不同文化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好恶差别而导致营销失败的风险。如在很多西方国家,在打高尔夫球时谈论业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谈业务往往是打高尔夫球赛的真正原因。但是在日本,人们却从不在高尔夫球场上谈生意,而德国人将商务和家庭生活区分开来,他们很少在下午5点以后做生意。

(4)种族优越风险。种族优越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心理的种族文化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个人与组织都可以有自我优越感。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化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在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

1.知识管理过程框架。从知识管理过程框架来看,知识需求驱动知识活动,知识资源支持知识活动,影响因素制约知识活动,知识活动的成果得到学习和应用,如图1所示。

知识活动必须由若干执行者来实施,这些执行者可以是人(个人或团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还可以是人机系统的结合。知识流把各个执行特定知识活动的执行者联系起来,这些特定的知识活动与相关知识流便构成一个知识管理事件。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事件起始于知识需求,终止于需求的满足,但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半途而废。上述三类影响因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制约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从知识管理过程的框架图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由知识需求为驱动力,围绕知识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结合这一模型,可以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信息收集。信息是风险预警管理的关键。按照系统的观点,在企业并购中,将不同的子系统融合为一个系统,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等都要发生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并购双方的信息、物质、人员与能量等不断地交换和沟通。通过完整的信息收集,才能准确、及时地预测到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信号,为企业进行下一步预警活动的信息分析和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评估。信息评估主要是对风险环境和因素进行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风险发生的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企业要及时识别、评价在并购中文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观察、捕捉出现文化风险前的征兆性信息。由于几乎所有的风险发生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兆,所以,企业应当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

(3)风险预测。科学的预测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因此,在企业并购中,要根据文化风险的成因、演变、发展和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为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4)风险预警。风险警报系统主要是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了风险警戒线,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正如任何一种经济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指标体系就是对经济现象特征的整体描述一样。企业风险的各种警兆只有经过警情指标来加以量化、说明与解释,才能得到科学、全面的反映。在企业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设置预警指标监测防范体系,一旦发生“病情”,决策者可立即得到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

3.文化风险管理的信息三维图。在该模型中,信息始终贯穿于整个流程。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使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因此,管理者要从概念上能够清楚地勾画出在风险预警中所必需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在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据此,可建立起企业并购中的信息需求三维图,如图3所示。

时间维: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在并购前,要对并购对象及其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并购的策略及风险防范的方法。在并购中,要时刻监视并购中发生的风险问题,并要分析其根源所在,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并购后,总结在并购中的经验与教训。

知识维:在并购中,从知识的纬度来分析,主要有政治、法律、管理、心理等相关知识需求。

逻辑维:从逻辑维来看,首先是发现问题,其次是确定目标,然后是进行分析、提出方案,最后是作出决策。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措施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任何企业都需要有风险管理措施,不同的是其实施情况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大小而有所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建立风险管理小组都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因为该小组行之有效的工作,可以清理风险险情或遏制风险的发生,以减弱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并使企业对风险的反应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积极行为。风险管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的方针和政策、指导和监督企业各部门风险管理的措施、编制风险管理的经费预算、对风险处理进行指导和咨询。

在联想并购ibmpc过程中,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很大和ibm员工对联想的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很低,并购面临着很大的文化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新联想成立了过渡时期领导团队“t&t”team。2005年1月,由来自原联想和原ibm两家公司不同部门的专家组成了一支专门的文化融合团队,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自公司各部门员工的意见,对现有的公司文化、员工渴望的公司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行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联想的文化进行新的诠释。通过不断沟通与互相了解,学习对方的优势,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等,这对联想的并购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了有效地预防风险,企业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计划,以便约束员工的行为,保证相关方针、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首先,确定潜在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曾经发生过的风险和同行其他企业发生过的风险来确定可能对企业构成严重威胁的风险,也可以从企业内部,如企业董事会成员、离职或退休的员工、政府官员、社区居民、新闻媒体、行业分析人士等获得相关信息。

其次,准备风险管理所需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培养员工风险意识、开展风险教育等;在组织结构方面,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及其职责,规定风险期间的沟通方式等。在规章制度方面,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做好准备。在财务方面,把企业的风险管理列入日常的财务计划中,并拨出一定额度的资金作为专门预算,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活动。

再次,确定风险预控对策。风险预控就是根据风险评估与警报的结果提前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力争在爆发前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而对难以完全避免的风险,风险预控也可以事先准备相应的对策,力争减轻风险对企业的危害和冲击。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篇6

论文摘要:文化风险是企业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在界定知识与知识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并分别从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加强沟通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并购中文化风险的预警策略。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并购;文化风险;预警 

一、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 

1.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含义 

文化风险是企业经营所面i临各种风险中的一种,主要是指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问的差异以及文化交汇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甚至导致企业跨组织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由于文化具有层次性,因此广义地讲,跨组织经营既可以是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跨国经营,也可以是在一国之内不同亚文化间的跨组织经营。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主要是国家文化的差异,一国之内同样也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是地区文化差异、行业或职业文化差异、组织文化差异等。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 

(1)沟通风险。沟通风险,即由于文化沟通障碍和沟通误会而导致沟通失败的风险。由于不同组织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曾在中国国内有名的“白象”牌电池出口到国际市场,其品牌就直译为“whiteelephant”,这种质优价廉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状况却很不理想。后经调查发现“whiteelephant”在英语中还有累赘物、废物的意思,可以设想这种品牌的电池又如何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呢? 

(2)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风格的差异,以及由于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和员工之间不能建立起协调关系而带来的管理失败的风险。尤其在跨国并购中,一国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有时不能为另一种文化所接受,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 

(3)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即在商务合作中由于习惯、方式的差异而导致交易失败以及不同文化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好恶差别而导致营销失败的风险。如在很多西方国家,在打高尔夫球时谈论业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谈业务往往是打高尔夫球赛的真正原因。但是在日本,人们却从不在高尔夫球场上谈生意,而德国人将商务和家庭生活区分开来,他们很少在下午5点以后做生意。 

(4)种族优越风险。种族优越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心理的种族文化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个人与组织都可以有自我优越感。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化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在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 

1.知识管理过程框架。从知识管理过程框架来看,知识需求驱动知识活动,知识资源支持知识活动,影响因素制约知识活动,知识活动的成果得到学习和应用,如图1所示。 

知识活动必须由若干执行者来实施,这些执行者可以是人(个人或团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还可以是人机系统的结合。知识流把各个执行特定知识活动的执行者联系起来,这些特定的知识活动与相关知识流便构成一个知识管理事件。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事件起始于知识需求,终止于需求的满足,但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半途而废。上述三类影响因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制约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从知识管理过程的框架图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由知识需求为驱动力,围绕知识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结合这一模型,可以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信息收集。信息是风险预警管理的关键。按照系统的观点,在企业并购中,将不同的子系统融合为一个系统,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等都要发生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并购双方的信息、物质、人员与能量等不断地交换和沟通。通过完整的信息收集,才能准确、及时地预测到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信号,为企业进行下一步预警活动的信息分析和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评估。信息评估主要是对风险环境和因素进行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风险发生的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企业要及时识别、评价在并购中文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观察、捕捉出现文化风险前的征兆性信息。由于几乎所有的风险发生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兆,所以,企业应当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 

(3)风险预测。科学的预测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因此,在企业并购中,要根据文化风险的成因、演变、发展和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为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4)风险预警。风险警报系统主要是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了风险警戒线,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正如任何一种经济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指标体系就是对经济现象特征的整体描述一样。企业风险的各种警兆只有经过警情指标来加以量化、说明与解释,才能得到科学、全面的反映。在企业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设置预警指标监测防范体系,一旦发生“病情”,决策者可立即得到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 

3.文化风险管理的信息三维图。在该模型中,信息始终贯穿于整个流程。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使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因此,管理者要从概念上能够清楚地勾画出在风险预警中所必需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在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据此,可建立起企业并购中的信息需求三维图,如图3所示。

时间维: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在并购前,要对并购对象及其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并购的策略及风险防范的方法。在并购中,要时刻监视并购中发生的风险问题,并要分析其根源所在,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并购后,总结在并购中的经验与教训。

知识维:在并购中,从知识的纬度来分析,主要有政治、法律、管理、心理等相关知识需求。

逻辑维:从逻辑维来看,首先是发现问题,其次是确定目标,然后是进行分析、提出方案,最后是作出决策。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措施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任何企业都需要有风险管理措施,不同的是其实施情况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大小而有所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建立风险管理小组都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因为该小组行之有效的工作,可以清理风险险情或遏制风险的发生,以减弱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并使企业对风险的反应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积极行为。风险管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的方针和政策、指导和监督企业各部门风险管理的措施、编制风险管理的经费预算、对风险处理进行指导和咨询。

在联想并购ibmpc过程中,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很大和ibm员工对联想的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很低,并购面临着很大的文化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新联想成立了过渡时期领导团队“t&t”team。2005年1月,由来自原联想和原ibm两家公司不同部门的专家组成了一支专门的文化融合团队,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自公司各部门员工的意见,对现有的公司文化、员工渴望的公司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行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联想的文化进行新的诠释。通过不断沟通与互相了解,学习对方的优势,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等,这对联想的并购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了有效地预防风险,企业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计划,以便约束员工的行为,保证相关方针、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首先,确定潜在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曾经发生过的风险和同行其他企业发生过的风险来确定可能对企业构成严重威胁的风险,也可以从企业内部,如企业董事会成员、离职或退休的员工、政府官员、社区居民、新闻媒体、行业分析人士等获得相关信息。

其次,准备风险管理所需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培养员工风险意识、开展风险教育等;在组织结构方面,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及其职责,规定风险期间的沟通方式等。在规章制度方面,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做好准备。在财务方面,把企业的风险管理列入日常的财务计划中,并拨出一定额度的资金作为专门预算,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活动。

再次,确定风险预控对策。风险预控就是根据风险评估与警报的结果提前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力争在爆发前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而对难以完全避免的风险,风险预控也可以事先准备相应的对策,力争减轻风险对企业的危害和冲击。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篇7

(一)并购前相关财务风险企业并购活动进行之前,如果未能了解并入企业的各项信息,或者是自身的财务状况,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就会构成各种风险,主要包括三种:其一,外部环境方面的风险。即汇率浮动情况、产品信息的变动情况、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以及政策改变等。在有效掌握各种信息的前提下,一般能够规避并购前相关财务风险。其二,并入企业的估值风险。并入企业的估值风险即企业在正式并购之前,对并入企业进行估值判断时潜存的风险。由于信息收集环节经常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以至于企业无法有效掌握并入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一旦财务报表方面出现刻意隐瞒等情况,企业就无法对并入企业进行准确估值,估值溢价程序也会面临着风险。其三,收益预判方面的风险。在收益预判环节,其风险水平会受管理人员基本素养、财务人员职业素质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二)并购中相关财务风险企业并购实践过程当中,财务风险涉及到三个方面,分别是流动性风险、支付风险以及债务风险等。其中,流动性风险为企业并购过程中,为了满足资金方面的需求,选择对其流动资金进行挤占,以至于企业内部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从而带来巨大风险。缺乏流动性不仅会影响企业日常生产与经营,对于其并购整合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加之部分短期的融资到期之后,会对企业的基本流动性造成直接影响,导致企业走入困境中。支付风险为企业根据相关要求,于并购过程中是否能够按时筹集到资金,并顺利完成并购活动时遭遇的风险。企业并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而筹资期限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之下,企业能够制定出最佳并购方案、能够获得融资是决定其并购程序能否成功的关键性要素。债务风险通常在举债收购环节中出现,即并购过程中企业以举债的方式完成融资,从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如果企业内部资金无法满足并购所需资金要求,就只能进行举债,但这种行为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债务压力,其资本结构也会因此发生改变,负债金额过高的情况下,会使企业无法及时归还债务。

(三)并购后相关财务风险并购活动完成之后进入的是整合阶段,由于企业、并入企业间在文化层面、组织层面以及管理层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进行磨合。此时,并入企业的各项真实性财务信息会逐渐呈现出来,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包括两方面:其一,清偿性的风险。即企业实现对并入企业进行控制之后,需直接承担并入企业各项历史行为造成的相关风险,若并入企业本身具有违法行为,就会给形成并购后的风险。其二,整合性的风险。由于企业、并入企业间在工作人员、财务组织、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对其财务管理活动、经济收益等方面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导致管理融合环节的成本增大,或者是财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情况的出现。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对策

(一)并购前的相关控制对策对于并购前相关财务风险,必须予以及时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第一,以财务审查等形式掌握并入企业的各项信息。企业相关领导人作出决策之前,应对并入企业的资金结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表现等各项信息进行深究,确保估值判断环节的准确性。结合并入企业的各项信息情况,选择最佳并购融资模式。对并入企业进行财务审查时,需要全面收集其背景信息、财务表报以及股东情况等资料,而在审查环节,应当提前设定审查工作的重点与目标,对负债情况和资产项目等进行全方位审查,以此方式提升审查质量。同时,审查环节还应当对相关信息渠道进行合理利用,在各种方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出并入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再通过可行性分析,有助于提升其整体审查质量。第二,严格把握评估方法选择环节。对于价值评估操作而言,评估方法的优良性会对其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在评估同一个企业的价值情况时,若选用的方法不同,取得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鉴于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再对并购目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佳评估方案,用以提升并购估值的精准性。一般而言,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市值比较法、市盈率法以及现金流量贴现法等。若企业并购以并入企业在完成并购之后还可持续性经营为主要目标,建议以现金流量贴现法为主要方法。

(二)并购中的相关控制对策对于并购中的相关财务风险,同样需要予以及时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第一,明确融资结构类型。针对并购企业来说,若想要保证融资程序的顺利性、防御债务风险以及融资风险,就必须合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并且严格把握融资工具的优越性。企业在明确其融资结构类型环节,其首要任务即为风险控制,其次为成本控制,以防融资失败之后使企业面临着更大财务危机。而融资结构类型的确定,首先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本身的偿还能力及财务状况,再从时间层面、成本层面以及风险层面对各融资工具体现出的优劣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需要对各种工具进行有机组合,确保其满足企业并购实际需求。第二,择优选择支付方式。企业并购活动实践过程当中,支付方式的选择是其防范流动性风险以及支付风险的最佳手段。鉴于此,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在对国家相关政策与法规、金融工具等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对股权、现金或者是债券等支付方式进行合理选择,或是通过有机组合,满足企业并购环节的具体支付需求。一般情况之下,若融资环节出现流动性吃紧、融资困难等情况,通过协议之后,可以申请分期支付、延迟支付或者是以弹性支付为主要方式。当并购活动成功之后,结合并入企业盈利情况以及生产状况等相关指标,确定该企业的支付金额及支付时间。

(三)并购后的相关控制对策并购活动完成之后,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对策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企业、并入企业的各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委派相关财务负责人,采取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实现对并入企业财务状况的全方位管理。同时,企业内部还需不断健全其财务监管职能与管理机制,通过财务管理监控的方式,确保财务制度愈加全面性和实用性,促使企业、并入企业间相关财务管理机制得以有效对接。除此之外,对于并入企业,企业还需对其进行风险管控及财务检查等措施,并入企业本身存在的人员安置问题、存量资产问题、债务问题和债券问题等,都需予以正确处理。第二,在工作人员薪资待遇、绩效考核以及费用标准等方面,都需进行财务整合,通过科学分析以及深入研究,拟定出最佳整合方案,再开展各项宣传工作与说服工作,最大限度取得所有工作人员的支持与积极配合。第三,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的日常建设,通过增强企业、并入企业间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从而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朝着可持续化发展方向前进。

三、结束语

企业并购风险论文篇8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风险规避

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的资产大幅缩水,价格低谷带来了并购良机。2008年,我国的海外并购升至20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总投资的50%。但世界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不到50%,而我国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并购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存在并购风险。它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并购失败并使企业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并购交易常常涉及产权、体制问题,且政策性和动态性很强,加之我国的部分国有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社保制度不完善,给企业并购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出于并购运营的安全性考虑,有必要正确分析并购中的主要风险并加以规避。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主要风险分析

我国企业并购风险按并购进行的时间顺序可分为并购准备阶段的风险、并购执行阶段的风险和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三大类。

(一)准备阶段的风险分析

1.安全壁垒风险。虽然大多数国家都欢迎外来投资,但他们都设定相关法律来限制外来资金进入关系国家命脉的关键领域。发达国家用于限制外国投资的常见理由一般是“国家安全”、“文化与民族传统”。企业若对并购的此类风险估计不足,就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2009年,中国铝业公司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交易失败。安全等非市场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

2.并购战略制定风险。一是企业没有制定明确的并购战略。从我国的情况看,目标企业价值被高估,或者盲目实行多元化,但由于对并购目标的技术、设备、管理、市场和销售等情况把握不准,导致决策失误,引发风险。二是并购战略失误,不切合公司的实际。一个适用于所有公司的最好战略是不存在的,每个公司都必须根据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及其目标、机会和资源,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战略,否则将会产生风险。麦肯锡公司2008年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抽样调查显示,仅50%的企业真正树立了成为跨国公司的目标。

(二)执行阶段的风险分析

1.定价风险与支付风险。定价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二是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三是杠杆支付的偿债风险。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2.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与并购资金保证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债务负担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等。与并购相关的融资风险一方面是融资方式风险。融资方式是企业并购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方式不当就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主要有自有资金、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另一方面是融资结构风险。并购融资方式如果为多渠道的情况下,就面临融资结构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资本中股权资本与债务资本结构,债务资本中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结构。合理确定融资结构须保持股权资本与债务资本的适当比例,长期债务资本与短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力争资本成本最小化。

3.反并购风险。通常情况下,被并购企业处于劣势。这会导致被并购的公司对并购行为持不合作态度,因为若并购成功,被并购企业员工的既得利益有可能受到威胁,因此他们为了争夺企业的控制权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并购的进行,使并购方的风险大大增加。2009年7月,通化钢铁集团的股权调整终因职工持有异议而终止。

4.专业法规风险。这一风险是指受有关专业法规的约束,使并购风险增大,并购成本上升。如我国规定:收购方持有一家上市公司5%的股票后即必须公告并暂停交易,以后每递增2%就要重复该过程,持有30%的股份后即要求发出全面收购要约。这种规定使并购的成本大大上升,风险随之加大,足以使收购者的并购计划流产。

(三)整合阶段的风险分析

麦肯锡公司的研究表明:至少6l%的公司在并购后的3年内无法收回其投资成本,而主要的原因是并购后的整合效果不理想。这种由于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整合不利,无法使企业整体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放大了经营风险而导致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耳标的风险,我们称之为企业整合风险,其包括营运风险、人员整合风险和文化整合风险三个方面。

1.营运风险。营运风险主要表现在:并购后并没有产生预期的财务协同效应,企业财务能力没有提高,资本没有实现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低成本有效的再配置;并购后,由于市场的变化,目标企业原来的供销渠道范围发生变化,市场份额减少;并购后的新公司因规模过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的问题等。

2.人员整合风险。企业并购完成后,若企业不能制定出合理的人事政策,合理使用目标企业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目标企业的人才就会流失,甚至为竞争对手所用。同时对被并购企业的冗员安置不当,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影响并购企业的正常运营。

3.文化整合风险。两个企业间广泛而深入的资源、结构整合,必然触动企业文化理念的碰撞,由于信息不完备或者地域的不同,而可能无法对并购后企业的组织文化形成正确的共识。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并购重组的成功率只有43%左右,在那些失败的并购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2O09年8月,上汽集团并购的韩国双龙公司申请破产清算,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于韩国工会等当地文化考虑有所欠缺。

二、我国企业并购主要风险的规避途径

(一)准备阶段的风险防范

1.对并购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明确并购目的和方向的基础上,对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并购的方式,并购后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购方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并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重点考察企业盈利能力及其稳定性、偿债能力及其可靠性、资本结构及其稳定性、资金分布及其合理性、成长能力及其持续性。:

2.制定正确的并购战略。企业应制定目标企业的合理价格范围;确定企业有能力控制并经营的行业或公司;确定目标企业必须具有的资源优势;确定一个广泛的能够产生经营、技术上协同作用的基础。

(二)执行阶段的风险防范

1.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并购中要建立风险预警、风险监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预防的完整体系。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财务预警模型,进行并购后资产质量的分析和管理,保证现金的流动性,加强资金管理控制。

2.有效化解反并购。要认真分析目标公司的股本结构及重要股东。与其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推测目标企业有没有能力进行反并购,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反并购措施,并购方应早早准备应对方案,使并购实现。

3.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讲,只有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并购成功。

(三)合阶段的风险防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