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6:54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交通特色;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P20-4 文献标识码:B

毕业设计是各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重要环节。测绘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从事教师的纵横向项目和企业生产。毕业设计质量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成了关键。许才军等利用转变培养模式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探讨;张小红等利用近五年的本科毕业设计对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进行分类调查与分析。鉴于此,本文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1.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华东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5年增设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前几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良好,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时间无法充分展开。第一,当前就业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和保证做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第二,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有2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要准备面试,缩短了毕业设计的时间,致使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无法保证。第三,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学生有两周的毕业实习,占据了毕业设计的时间。②选题和指导方式缺乏互动性。目前,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致使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较为被动,即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或方向列出几个题目,然后由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选取,最后由系部根据选题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第一,教师出题具有盲目性,题目的适合度和难易度不够,大多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题目。第二,学生选题的盲目性,由于系统的限制,先到先得,有一种抢先选题的心理,致使学生只能字面了解题目,无法深入了解。第三,没选定题目的学生由系部作统一调整,这种选题更具盲目性。

2.交通特色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我校出现的上述情况,本文对测绘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如下:①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计划,第七学期的14周全面结课,可以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②毕业设计与纵横项目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大二或大三就参与自己的纵横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和研究的能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所做的项目中拟定题目,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指导老师必须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题目分成难度适中、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③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下,毕业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可以选择企业的一名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协助指导,同时,学生可以与指导老师商讨毕业设计选题,这样保证了毕业选题的实践用性。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些用人单位在实践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且加深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④学校严格把控毕业设计和答辩质量。加强对毕业学生的管理,要实现严格的考核制度,指导老师要分阶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且进行中期抽查,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督促,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3.结论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质量,亟须进行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文针对我校测绘工程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从时间、师生互动和管理上采取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测绘工程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篇2

摘 要:测绘是地质勘探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信息的关键途径,测绘工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提高地质勘探水平。文章对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质测绘;地质勘探;问题;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了解。例如有的地区地质比较松软,以软土地基居多,对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带来了影响。再比如在采矿过程中,首先要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才能采取合适的采矿技术,提高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测绘测量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加强对地质情况的了解,提高各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种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测绘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测绘工程中,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為了提高测绘准确率,必须要强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控制,提高测绘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减少测绘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1 地质测绘技术现状 

地质勘探是对地质、地层情况进行了解的重要过程。在地质测绘过程中,测绘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一方面是对地质学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对测绘技术有研究。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测绘过程应该要完成对地质勘探项目中的各种地面、地表、地层等地质情况的勘测,并且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反映出来,为工程项目提供相应的施工方案和信息。地质勘探项目的测绘的技术含量较高,而且测绘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项目质量受到外界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如一些软弱地层,对工程项目施工带来的阻碍较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地质勘探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地质勘探,有助于地理国情普查。对我国的地理情况进行掌握,有助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2 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常见的测绘测量技术有GPS技术、RTK技术、RS技术等。在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测绘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更新,从而不断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2.1 GP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随着测绘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测绘测量技术的缺点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例如传统测绘过程中受到仪器设备以及测绘技术水平的影响,一般都采用常规测绘。测绘效率较低,而且测绘的数据不准。有的地区地势环境险峻,不利于测绘人员亲自前往测量。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GPS技术主要进行定位和导航,可以通过定位设备对工程项目进行定位,对测绘工程的完成起到辅助作用。在地质勘探测绘过程中,主要通过GPS接收机以及相关的软件对地质勘探项目的位置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GPS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测绘过程中的人工投入,实现自动化采集和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区,人工测绘十分不便,必须要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测绘,GPS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还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比如GPS-RTK技术,是GPS技术与RTK技术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实现定位和实时传输,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及时传回信息控制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2.2 RS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RS测绘技术又称为遥感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远距离监测。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理论,使用传感设备,对各种地质信息数据进行传输,并且由相应的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再进行整理分析,用于各类工程施工。遥感仪器能够探测到的范围比较广泛,与传统的测绘手段相比较而言,其时效性也更高,能够获得同一时段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地面上的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当数据收集完成之后,还可以借助相应的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并且对探测区域内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基于影像的地物识别。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准确地提供出地面上的物体信息,也可以提供准确的几何位置。根据测绘得到的数据,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地质数据信息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施工人员再按照准确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减少盲目施工带来的影响。同时,RS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完成对施工场地的动态检测,对施工状态进行把握。随着工程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可能会出现各种新的地质问题,通过RS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场地的实时监控,及时得到最新的地质信息。 

2.3 GI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过程中加强对GI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测绘水平,可以将地理环境的具体位置、空间信息等详细信息结合在一起,为工程施工的相关部门提供可视化信息,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做到心中有图有信息,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另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互动操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该系统是GIS系统的集成化平台。相对于GIS系统而言,其功能性得到了相应的拓展,能够实现在多个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在异构环境下的互相通信、合作。对相关的任务进行完成,提高地质勘探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当前,地质勘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提高地质勘探效果,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要结合地质勘探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测绘技术进行综合利用。根据不同测绘技术的特点,得到相应的数据。并且要借助计算机软件,及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得到清晰、准确的地质勘探图表,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石伟卿.GPS-RTK测绘技术在地质勘察测绘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 

[2]张义海.对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全面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 测绘专业 本科毕业生 职业发展

一、关于调查对象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生全日制本科学生,到2015年7月,已有本科毕业生1269人,其中毕业五年以上的有466人。

大学生毕业后的前几年,职业变换相对频繁。毕业五年以后,职业渐趋稳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更有意义。所以,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五年以上的学生,即2003届至2009届毕业生。

二、关于调查问卷

为提高调查的效度和信度,我们参考了安徽理工大学就业处提供的毕业生调查表,并针对测绘专业的特点,结合专业认证的需要,专门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即《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和《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调查问卷》。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共有五部分,20个题目,设计本问卷旨在了解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职业发展、职业稳定性和职业认同感方面的基本情况。使用这份问卷,我们对测绘工程专业2003届到2009届的每一届毕业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6份。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调查问卷》设置了七个项目,每个项目有四个评价选项(很满意/很看好、基本满意/基本看好、不太满意/不太乐观、非常不满/非常悲观),本问卷旨在了解用人单位对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职场表现的认可程度。我们采用本调查问卷对2003届到2009届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随机调查,共收回用人单位反馈的有效调查问卷49份。

另外,我们对2010届到2014届的毕业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两种调查问卷各收回33份,此部分数据仅作参考,不计入整体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对口性。针对“您现在怎么看当初选择了测绘工程专业?”和“您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测绘专业相关吗?”两个问题,81.51%的毕业生对当初选择测绘工程专业表示“很满意”或者“感觉还不错”,79.45%的毕业生表示现在从事的岗位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关。2010-2014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与之类似,这说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对进入测绘行(专)业是满意的,他们绝大多数毕业后并没有改行进入其他行业。

2.对测绘工程专业教育工作的评价。从调查结果看,超过90%的毕业生,对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和服务管理工作是满意的。

3.职业认同感。针对“整体上您对目前所在单位满意吗?”和“整体上您对目前从事的具体工作满意吗?”两个问题,回答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均超过92%。对于“整体上您对自己在职场中的表现满意吗?”这个问题,8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对单位和工作的满意度,超过对自己的满意度,说明我们的毕业生并不自满,而是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更好,不断进步。

“您最希望单位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这个问题,42.47%的人选择“福利待遇”,19.86%的人选择“晋升通道”,15.75%的人选择“文化氛围”,18.49%的人选择“员工成长帮扶(培训交流)”。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超出我们的意料,反映了现代人们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有的人希望生活得更好,有的人希望进步得更快,有的人希望工作氛围更温馨和谐。

4.职业稳定性。针对职业稳定性,我们设计了这几个题目:“目前所在工作单位是您毕业后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第几家就业单位?”、“您在目前单位工作多长时间了?”和“截止到现在,您在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工作了多长时间?”

调查表明,50%的毕业生正式就业后没有换过工作单位,31.51%的人换过一次单位,换过两次单位的不到20%。另外,86.99%的人在目前单位工作2年以上,87.67%的人在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工作3年以上。再根据上文分析,79.45%的毕业生表示现在从事的岗位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关,这说明即便是更换工作单位,绝大多数也是在测绘行业内部更换,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特别是就业的行业稳定性比较高。

对于更换工作单位的毕业生,24.66%是因为职业发展的原因,19.18%是因为对原单位的文化氛围不满意,14.38%是因为待遇方面的原因,因为对原单位奖励制度和工作环境不满意的分别有7.53%和6.85%。

5.职业发展情况。关于职业发展情况,我们设计的题目有:“目前您的职务在单位属于哪个层级?”、“目前您的专业技术职称是?”和“目前您的行政级别是?”。

从调查结果看,毕业五年后,25.34%的人成为所在单位中级以上管理人员,68.49%的人达到中级专业技术职称,5.48%达到高级职称。至于行政级别,10.96%为副科,4.79%为正科,0.68%达到副处或以上级别。

对于“在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您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按照选择各因素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人脉、家庭背景、机遇、相貌。

(二)《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对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的评价。对于2003届到2009届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这一项选择“基本满意”的占100%,“很满意”、“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的均为零。而对于2010―2014届的毕业生,这一项选择“很满意”的占27.59%,72.41%为“基本满意”。

这一趋势表明,相对而言,用人单位对我校近几届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更满意,间接说明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水平近些年有了一定提高。

2.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评价。无论是对2003届到2009届的毕业生,还是2010届到2014届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他们在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的满意率都达到100%。这说明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社会评价较高。这是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受用人单位青睐的重要原因。

但是,对于2010届到2014届的毕业生,这一项“很满意”的比例低于2003届到2009届的毕业生,这提醒我们要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对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的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选择“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共占100%,这说明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并不断钻研,勇于创新。这与我们在教学中一再强调的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吻合。

4.对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的评价。选择“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共占100%,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着较高的评价,对他们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也很满意。这与我们在每年的就业调研走访中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用人单位向我们反映,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方面好于其他很多同类高校的毕业生。

5.对毕业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的评价。选择“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共占100%,说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满意的。我校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不久,就成为所在单位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这证明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6.对毕业生实际工作业绩的评价。这一项的满意率是100%,

说明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有知识、有能力、有位子,更有业绩、有成绩,他们的业绩是得到单位普遍认可的。

7.对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整体预期。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预期,整体比较乐观,特别是2010届到2014届毕业生,这一项选择“很看好”和“基本看好”的共占100%。但是对于2003届到2009届的毕业生,这一项出现“不太乐观”的选项,比例不高,只有2.04%。这提醒我们的个别毕业生,不能眼高手低,必须脚踏实地、务实有为,才能有未来。

四、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理工大学测绘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发展状况较良好。毕业五年以后,有超过25%的人成为所在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有超过16%的人具有副科或以上级别的行政职务,有近70%的人达到中级职称,超过5%的人达到高级职称。

调查结果还显示,用人单位对安徽理工大学测绘专业的毕业生整体上较为满意,特别是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和吃苦耐劳精神满意率最高。

通过调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客观地指出了目前测绘专业办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实验仪器的更新赶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他们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代颖,董珍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胡秀云,许宇程.大学生就业调查与对策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8).

[3]李婕,郭延斌,陈旭.测绘学科学生就业情况之浅见[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9).

[4]刘艳霞.如果“选择”可以重来――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调查[J].职业,2006(8).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用人单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21-02

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用人单位是产品的用户,是高校的“上帝”。如何让产品适销对路,也就是说如何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率,是高校广大教职工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本科教育开始实行扩大招生规模、学生自行负担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自行择业。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向社会公布其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并将该指标作为下达该年招生计划指标的依据之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将高校推向了市场。如何使高校的产品――毕业生适销、畅销,成为各高校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更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总的来说,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还很不够。比如,在修订培养方案和确定教学内容时,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闭门造车”,致使“产品性能”滞后于市场需求。媒体不断有报导,某些职校生的就业形式远远好于本科生。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在于那些职校的办学思路比较灵活,重视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反馈,有的甚至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来培养人才。我国的本科教育,虽然不能说已经是职业技术教育,但无疑已经是大众教育。老百姓花钱让子女来上大学,是需要回报的。高校应该参照某些职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打开大门,走出象牙塔,听听用人单位的意见,培养用人单位真正能用得上的人才,避免孤芳自赏,自以为是。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当然要考虑到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最新发展;但事实是,某个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往往不是我们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重点与难点。本科生在理解学科的理论基础并了解最新发展的同时,应该熟知最实用的技术。遗憾的是,由于长期缺乏和用人单位的沟通,致使许多教师不了解行业现状,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脱节。我校从1989年开设测绘专科专业,1994年开设测绘本科专业,现每年招生本科生150余人,由于我校注重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假、大、空,虽然我校的测绘专业办学时间不长,但颇具特色,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具体而言,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长期而稳定的交流,了解我校测绘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与不足。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了和相关企业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先后在测绘行业内技术力量雄厚的用人单位四川旭普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测绘工程院、四川省琛原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星光测绘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核工业地质测绘院、绵阳市规划局测绘工程所、绵阳市天眼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从中聘请了5名兼职教授和2名产业教授。每年寒暑假或毕业实习期间,我们都会派学生去这些实习基地实习,很多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毕业后就在这些单位就业,比如成都星光测绘服务有限公司一次就和十九名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我们请产业教授和兼职教授来讲座,介绍本行业的发展新动向、人才市场需求等情况、指导和帮助开展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我们建立了本专业校友联谊会和QQ群,为二十余年来毕业的校友提供了一个和母校保持长期稳定联系以及相互交流的平台,很多老校友也直接为师弟师妹提供了就业岗位。我们设计了分别针对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表》和校友的《毕业生进行自我评价跟踪调查》,从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对学校在培养方面的建议或意见等方面,通过到用人单位调研、校友返校团聚的现场交流与在QQ群里发放问卷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探索出了高等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效联系途径,从而建立了一套毕业生质量的反馈机制。

2.我们多年来坚持派专任教师到本专业生产第一线交流学习,熟悉行业需求,通过大量横向科研项目锻炼老师与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校测绘教师承担了嘉峪关气象塔海豚状钢结构安装定位项目,本项目由中冶集团建设。海豚造型高100米,由上千根直径24~18cm的无缝钢管对径焊接而成。这样一个国内外没有先例、无任何资料可供借鉴的复杂钢结构项目,因为风险大而一时无人敢于承接。本校测绘专业教师凭借精湛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在施工条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圆满地按期完成了任务,在业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都江堰西街是有百年历史的老街,市政府委托同济大学设计院做规划设计。设计需要测绘老建筑结构及平面图。由于精度要求高,街区狭窄测量工作极其困难,因而多个测量单位承接后又中途放弃,以至于最后无人承接。本学校测绘教师迎难而上,仅仅一个半月就完成任务,使得极其挑剔的同济设计院设计人员称赞“工作效率高,无可挑剔”。教师在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经受实际锻炼后,不仅熟悉了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在授课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用人单位搜集的资料,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直接用于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广大学生在毕业前就接触实际测绘工作,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量缩短适应期。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迈进重大举措之一,为今后工程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卓越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研发等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后备人才。河南理工大学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测绘工程专业加入“卓越计划”,对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作用,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大学期间要有超过一学年的企业实践经历,因此,对其培养方案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及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

测绘工程是通过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地物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并绘制相应地图及建立其空间信息关系。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该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有以下特点。

1.实践教学中独立动手能力要求更强。测绘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仪器独立使用、检验与校正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各实习小组之间相对比较分散,在明确实习目的与任务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测量、计算、绘图等环节。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更加紧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均有相应的课堂或集中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前一章节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下一章节理论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需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印象、促进知识理解。

3.团队协作配合要求更严格。测绘是一个团队配合的工作,任何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测绘任务,都是要一个工作团体协作完成。测量工作需要测量员、记录员和跑尺员,他们之间需相互配合。

4.工作内容的行业化更明显。社会建设中许多行业都需要测绘人才,但不同行业对测绘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工程建设企业侧重要求测绘施工放样等技能,规划、国土部门侧重要求地图的绘制技能,煤炭、隧道企业侧重地下工程测量等技能,地理信息部门侧重要求测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等技能。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

1.现行实践课程体系。测绘工程现有专业课程的课堂实习所占课程总学时比重较大,约为20%,有些课程如测量学基础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20学时。

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集中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测绘综合技能、团队配合意识。四年教学期间有五门集中教学实践活动、两门相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测绘工程专业集中教学实践主要有:数字测图实习、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控制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学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2.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首先,现行实践课程体系相对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企业实践教学安排;其次,实践教学多为模拟式实习,与企业测绘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缺少对企业文化、项目招投标、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训练项目。

二、测绘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根“卓越计划”要求,培养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习,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和企业测绘工程项目,着力加强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训练,强化学生面向工程、面向生产实际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企业工程实践,贯通学生所学有关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实践能力:经过测绘工程集中实践性环节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操作能力。参与工程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受到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全面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熟悉和适应实习企业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关系环境。

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现场交流等途径,获取生产技术信息和资料,并能够进行分类、提炼、整理和总结,在企业培养阶段能够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自主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

沟通交流能力:在实习生产企业现有体制下,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的书面和口头交流,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1.校内课堂实践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包括校内和企业两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认知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学习,掌握仪器使用的基本技能,促进校内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沟通交流等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企业实践为主、课堂实习有力补充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测绘专业技能,要把企业实践部分进行模块化设置,每个模块应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各个模块安排在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培养。安排学生毕业前在综合性测绘企业进行综合性测绘实践活动,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

3.注重企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要依靠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借助企业完善的生产、设计、开发和创新条件,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以及先进的文化氛围,与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一起做好实践课程模块的设计和建设,建设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企业实践课程模块。

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使1年企业实习的要求在三、四年级这两年中进行,累积企业实践达到或超过1年。既保证了企业实践累积1年的要求,又满足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增强理论认知能力的需求。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工程创新意识,同时把在企业实践期间发现的专业问题集中起来,再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

(二)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1.课堂实习的构成。根据理论教学需求,随堂进行认识、仪器使用的实习。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实习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第二,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掌握了仪器的基本操作,以便于缩短在企业适应过程。把课堂实习内容中的一些综合性实习转移到企业实习中去,课堂实习只保留认识、简单操作类的内容。

2.企业实习的构成。“卓越计划”中企业实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合理、科学地制定好企业实习的课程体系、大纲要求和时间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将学生参与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研究活动作为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在校内或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际工程项目的研究。由于测绘工程专业所对应的实习企业类型不同,可以分为面向基建工程、面向变形监测、面向矿山、面向国土测绘等,因此把1年的企业实习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分成3段集中时间,针对不同的实践内容安排不同的企业。

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内容主要有:测绘工程认识实习、测绘基础技能学习与实践、测绘工程项目招投标、控制测量项目方案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践、工程测量项目方案设计、工程测量生产实践、摄影测量(遥感)综合技能企业实践、测绘生产技能拓展企业实践、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实践、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和企业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

相对原有的校内模拟实习,增加了招投标、技能拓展、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全面熟悉项目实施过程,增加W生对测绘工程项目实施的认知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结论

在“卓越计划”的框架下,分析测绘工程专业特点,理清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构建了该专业的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47-55.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3]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篇6

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以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空航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各方向学生在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里选课),要求毕业生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卫星导航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数字化信息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课程体系

1.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体,以课程设置为主线。在构建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基于信息化测绘的特色,跳出了传统教学计划的框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重塑了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测绘工程专业2013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了以下5个原则:1)强化通识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研究型测绘工程专业教育。2)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测绘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培养复合型宽口径高素质人才。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加强专业和课程创新探索与国际化建设,加大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与国际视野。2.构建创新型、复合型课程体系2013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总体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大部分。通识课程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以及“英语、体育”课外,还包括交流与写作类、数学与推理类、人文与社会类、自然与工程类、艺术与欣赏类、中国与全球类、研究与领导类等七大领域,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选修一定的学分。交流与写作类课程有“表达与沟通”“科技写作”“PracticalEnglishWriting”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数学与推理类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统计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人文与社会类课程有“道德、法律和公民意识“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四书》导读”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人文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对自身和社会深入思考能力等;自然与工程类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大学物理”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方法分析和探索世界的能力等;艺术与欣赏类课程有“音乐欣赏”,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与欣赏能力等;中国与全球类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开阔世界眼界、国际化思维、战略思维等;研究与领导类课程有“组织行为学”“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专业课程有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3大系列。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有:测绘学概论、GNS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图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专业主干课程:摄影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大地形变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工业测量、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空间数据库原理。实验和实践课程: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毕业设计。10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其中“测绘学概论”等8门课是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这两门课主要是针对信息化测绘要求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而增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专业方向必修的课程,另一部分则按专业方向分模块设计,具体情况见表1。在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中我们加大研究型课程的力度,每个模块的专业主干课程都配有课程设计或实习或者两者兼之,老师在主讲此类课程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留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或者实习得到解决,这种主干课程配课程设计或者实习的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我们加大了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在专业课程系列中,开设部分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大部分应用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主讲这些课程的主要由学院聘请的外籍教授或有留学背景的教授、副教授。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er-rortheoryandleastsquareadjustment)”“GNSS原理及其应用(GNSS: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大地测量学基础(fundamentalofgeodesy)”“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geodesy)”“物理大地测量学(physi-calgeodesy)”等。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需要的学分是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是66.5,占总学分(150学分)的44.3%,专业课程学分80.5,占总学分的53.7%。在专业教育中,其中必修课程学分39.5,占专业教育学分的49.1%;选修课程27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33.5%;集中实践教学8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9.9%;毕业论文或设计6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7.5%;各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总学分(含毕业设计、课间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情况是: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方向27.1学分,占总学分的18%;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29.8学分,占总学分的19.9%;航空航天测绘方向29.5学分,占总学分的19.7%;地理信息工程方向28.5学分,占总学分的19%,具体见表1。任意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学院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对学生的选课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方案中有3学分的任意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此外,我们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将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规定本科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作为任意选修学分。

三、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特色

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2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培养依据,以测绘行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与测绘企业密切结合,整合已有的专业课程,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不细分专业方向;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全面的测绘技术,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卓越的解决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拥有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能;加强工程实践环节,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13版培养方案,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修订,其中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同,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物理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和空间数据库原理)则涵盖测绘工程专业的4个专业方向。实验和实践课程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共分3个模块。一是工程基础实习模块,有“数字测图实习”“大地测量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和“地图编制实习”;二是工程专业实习模块,有“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和“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三是工程综合实习模块,有“管理与市场开发实习”“测绘专题”“专业实习”。第三模块的工程综合实习以及本科毕业设计都将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总学分(含课间、集中实践及毕业设计环节)是37.3学分,占总学分的24.9%,明显高于其他4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代表了工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也与世界先进的工科教育理念相接轨,其最大的特色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 测绘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体系优化

1.引言

实践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型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测绘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加强对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在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1]。

目前,我校正以“城市”为主题,以成功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为争创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奋进。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对于测绘工程专业来讲,它是一个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经过亲手操作,了解更多的仪器设备性能并掌握其操作方法,熟练使用它们并完成既定的测量任务,测绘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2]。因此,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测绘人才培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加之测绘工程专业已朝现代化、实时化、数字化、动态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高精的新式测绘仪器不断涌现,传统的测绘方法不断革新,在这种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育与教学要不断进行调整,在注重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使所培养的学生能与时展相适应,对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对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应根据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通过确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加强配套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学总体设计的优化;构建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及教材体系,建立课程淘汰制度,改革课程讲授内容,以及加强专业化的授课等措施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固定的实践基地,对现有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改善实践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培养学生广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奠定物质基础。

3.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3.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建设,学生不仅要有厚基础、宽知识,还要具备研究和创新能力。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转变传递式教学思维,确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单项传递知识的教学体系,倡导传知探究相结合,这是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

3.1.1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课程体系以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体,突出工程性等实用专业知识,综合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相关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柔性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形成注重综合素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3.1.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虑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第一线实际工作,在培养方案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上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步步深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紧密围绕设计、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需要开设,同时兼顾注册工程师对知识构成的要求;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实验课程中的比例,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覆盖面广,贴近生产实际,尽可能涉及专业的新技术,并鼓励毕业设计真题真做[3]。

3.1.3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通过定期举行测量技能竞赛、工程测量工技能鉴定、测量程序设计比赛等,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学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和创新科技活动,体现第二课堂的学习实效。如参加“高速公路的勘测与设计、新农村规划测量、农村宅基地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及创新意识。

3.1.4加强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设立本科生课外拓展学分,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水平,以厚实的专业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2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制订的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及人才市场的需求要不断进行改革,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贯穿整个培养过程。需要在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3.2.1教学实习的改革。测绘工程专业的主要实习有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实习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强化课程实践环节,将分散的课程实习,整合为综合性实习。在培养方案制订中将传统测量仪器操作、全站仪操作、认识实习、数字化测图实习、地籍测量有机结合。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实习兴趣,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在测量实习中,采用组合作与个性安排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3)在生产实习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密切依靠实习基地,结合生产实际实习,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课,在实习中与技术管理人员打成一片,通过实际锻炼学生[4];(4)在毕业实习中,学生与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打成一片,锻炼积极合作、不怕吃苦的测绘精神,多参与、多动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熟悉项目生产的整个过程,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学生通过实习收集到更多素材,在指导教师和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兴趣,结合毕业设计选题,请校外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通过到生产单位实习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3.2.2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改革内容有:(1)密切跟踪工程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区分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专业方向实验课三个模块,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区分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个层次,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3)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我们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模拟测量仪器的构造及测量的原理与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新仪器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看”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5];使基本操作与现代模拟仿真相结合,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4)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通过建设开放式管理平台,推广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时间、空间、内容、仪器设备的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基地、设备和教师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制定和完善了管理及开放制度和实施细则,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2.3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设计选题、指导方法、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改革;(2)设计选题要求多样化;(3)指导方法采取课堂指导与网上指导结合;(4)毕业设计严格按照一人一题要求,如:部分毕业生深入工程一线真题真做,聘请生产第一线的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毕业答辩,部分同学到设计院直接进行高层建筑测绘工程设计等;(5)鼓励教师将成熟的科研成果融入毕业设计,让学生感受和参与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

3.2.4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对于实现实验教学目标,确保实验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得出实验结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要想避免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就要在教学观念上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实施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达到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3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学校下发的有关实习教学的工作规程外,相关的教研室还应对实习教学的各项建设与教学实施进行比较详细的规定。从思想上、行动上对实习教学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加强组织,确保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3.1搞好实习教学的组织计划。一是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进行实习教学工作的组织分工。二是要搞好实习教学的总体安排,主要是安排好四类实习、两种方式。即对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种类型的实习进行统筹安排,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方式具体实施。三要科学制订实习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组织编写实习教材或指导书,对实习教学进行具体安排。

3.3.2加强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和地位。因此,加强实验室改革与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革与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对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水平有重要作用。

3.3.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在实习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同时,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也是教育部评估的重要观测点。校内实习基地应加强基地建设规划、基地的组成框架、师资队伍建设、场地与环境建设、仪器设备及经费投入、管理体制和措施等主要内容的建设。对于校外实习基地,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去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会生产者、服务者的感觉,使他们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以提高,可与有关的企业、公司、服务机构等联合共建实习基地。

3.3.4加强实习教学过程的协调控制。突出实习教学的关节点,加强组织协调与控制。(1)实习准备。认真做好实习前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准备,成立实习教学指导小组,拟订实习计划,编写实习指导书,等等。(2)实习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提高实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实习的基本理论、生产知识、安全知识等,强化实习效果。(3)实习实施。实习中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实习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6]。(4)实习考核。严格按实纲要求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应根据实习性质不同而多样化,如写出实习报告、口试、现场操作、完成指定作业等,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态度、劳动纪律、考勤情况和实习报告、小结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5)实结。实习结束后,各院系要组织交流,并写出书面总结,内容包括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质量分析与评估、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体会与建议,等等。

3.4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教育的使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21世纪时展的必然要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机会,让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针对学生科技实践环节的不足,最直接的改进措施就是让大学生参与到研究中,亲身体验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科学方法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因为良好的协作精神是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3.5优化实习考核指标体系。

目前,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实习,国内许多高校仍缺少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指导,其完成的质量、精度、时间等,均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以致给每位同学评定实习成绩时,尤其是评定每位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时,没有一个定量或定性的标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指标体系,不仅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及特点,在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较为系统的实践性教学考核指标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的考核指标体系着重考核学生的测、算、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动手操作仪器的能力,同时兼顾测绘工作必备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实习报告的编写等综合素质。

4.结语

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并与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数字时代,改革与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新形势,应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深层次、全方位设计,积极与生产、科研单位交流,及时引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宗堂.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05,21(3):79-81.

[2]朱刘娟,景海涛.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6):131-133.

[3]赵琴霞.论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构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12(3):67-68.

[4]贾永华,周铭.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3):152-153.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规格;高职;测量专业;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42-0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办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增加。但据了解,目前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出台统一的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明确提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致使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甚清晰、人才培养质量差异明显,甚至还出现了有的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而在课程体系的安排方面采取“因师设课”,由于教学设备的缺乏而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采取“偷工减料”,由于学生基础的薄弱而在能力培养的选择方面采取“以单概全”等现象。因此,为了真正培养适应形势需要的符合高端技能型要求的工程测量人才,需要有关院校和教师共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目标规格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定位、人才的服务对象等问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特别强调,高等学校要把“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3]则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工作中要注重“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这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显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所谓高职教育特色就是产学结合紧密,而实践教学特色就是学生应有足够的动手能力训练时间。因此,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表述为,坚持工学结合,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测绘专业技能,培养从事地质、矿山、水利水电、建筑、道路建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监理、能源、测绘等部门工程测量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准确阐述了人才定位、培养方式、培养目的、培养要求、就业去向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元素和组成方式。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应体现在,既有基本的时事形势、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或常识,又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知识。结合当前测绘理论及测绘应用的发展普及、毕业学生职称评定及继续学习的个性要求,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知识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质。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对当前社会各种现象具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自觉遵守经济法规和技术法规。

2.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测绘科学与数学、物理的关系十分紧密,甚至可以说,测绘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的发展、物理的发展,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数学的基本知识(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上可适当地给学生讲授一定的基础物理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测绘基础理论、从事测量数据处理、适应新型设备运用、提高测绘成果质量。

3.有适度的工程建筑知识。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规划、施工、管理服务的科学,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对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服务对象有所认识和了解,具有工程类型识别、施工进度判断、管理要求掌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或常识。当然,如果是采取“订单培养”,则应该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对相关工程建筑知识的传授有所侧重对待或优先选择。

4.有扎实的测量专业知识。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学科,其涵盖的内容复杂且深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不可能“求全、求广、求深”,必须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针对职业要求对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内容进行选择、组合、优化,特别是当前生产单位运用较为普遍的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如大比例尺测图、工程控制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化测图、工程测量放样、测量数据处理、RTK测绘技术、地籍测量等必须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而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等可作为学生学习的拓展内容。

三、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是指一个人通过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等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要的主观条件。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应体现在,既有基本的与人交往、知识阅读、继续学习的能力,又有从事服务于一般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测量技能,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的为人处世技能。大学生毕业融入社会后,总是要与人打交道的,这就要求毕业学生要具有正常的与人交流、沟通、协作能力,要能善于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服从服务意识,并在工作中逐步学会组织管理、优化工作程序,从而提高工作效果。

2.发展的阅读学习能力。当今信息社会,知识传播与更新十分迅速,学校应教育并引导学生既要会生活更要会学习,倡导并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需要,计算机使用、英语阅读、中文写作技巧等能力训练应适当加强,并尽可能开设一些测量高技术选修或讲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绝大多数毕业生是进入生产第一线的,直接从事测量操作工作,因此,毕业生应具有水准仪(包括精密水准仪)、经纬仪(包括精密经纬仪)、全站仪、GPS仪等常规仪器的熟练使用技能,及一般测量计算软件使用、工程图识读、工程测量资料整编管理等能力。此外,在条件许可时,也应尽量让学生对当前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专用工程测量仪器有一定了解,不断扩展学生视野,为毕业生从事创造性活动打下基础。

四、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遵循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保持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文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分布、能力形成。结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性质、学生智力发展特点,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教学工作安排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课程主次有别”原则。当前,有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领域设计法”、“项目驱动法”等,其实质是就一门课程而言采取的教学技巧或教学方法。按照“理论够用”的指导思想,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还是应该遵循“课程主次有别”原则,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思想政治、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为主,特别是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合并、补充等方面统一认识,着重塑造学生道德规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二阶段是以AutoCAD、地形测量、测量平差基础、数字化测图、工程控制测量等课程为重点,适当增加航空摄影测量基本知识教学,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与工程测量关系十分紧密的一些工程数学知识的教学,着重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提高学生专业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形成学生专业素质;第三阶段是以GPS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地籍测量、RTK测绘技术等课程为主,着重固化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2.坚持“实践技能优先”原则。测绘科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而高职院校的职责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更要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尽可能保证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50%以上,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数字计算能力、仪器操作能力、项目设计能力、误差分析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规范执行能力、工作优化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强化课程教学与训练,重要的专业技能一定要做到在时间、设备、指导“三到位”,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能真正初步具备“合格测量员”的条件。

3.坚持“综合素质并重”原则。对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应结合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形势、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要求、学生适应社会个性发展等,适度增设选修课程或讲座如《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工程变形观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程经济学》等,以利于学生拓宽社会人文、专业基础和技术基础知识,形成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既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如何认识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目标规格等问题,应该是从事相关教育工作的人员认真思考并相互切磋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吴启发,王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3):21-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