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技工程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3:32

科技工程论文

科技工程论文篇1

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性

在前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学中我们对生物技术中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中的重点知识、原理和操作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并辅以形象的比喻。这样做既能把复杂的操作步骤和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生物遗传物质DNA重组过程中,DNA分子的切割与连接是最基本的操作,所有这些操作均由一系列功能各异的工具酶来完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把大的长的双链DNA分子切割成单个的基因片断;而DNA连接酶能够把DN断重新连接在一起。课堂中我们非常形象地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称为“剪刀”,而把DNA连接酶比喻为“缝纫针线”,生物学科学家则是手艺高超的“时装设计大师”,从而奉献给世界一个又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了工具酶及其在基因操作中的重要作用。

巧用多媒体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和前沿技术,涵盖内容广,新的生物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在课堂教学中,除要适时选择和引入精美的图片外,还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和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FLASH动画和视频来加强教学效果。例如,基因工程中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目的基因时,只有当PCR反应进行到第三个循环时才能真正获得第一个靶基因双链DNA;该反应还涉及聚合酶酶促作用、特异性引物引导以及其他多种反应组成成分。课堂中单纯用语言讲解较复杂和困难,也很难让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精心制作了相关内容的FLASH,模拟生物体内DNA复制过程,结合PCR反应的三个典型步骤: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生动地演示了脱氧核糖核苷酸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在引物引导下和DNA聚合酶酶促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延伸的过程。该FLASH内容时长8分钟,引物与模板链结合的位置、新链延伸的方向和终点等都得以清晰的说明,有效地阐明了PCR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组成成分在反应中的作用。FLASH中动画形象生动、简洁精彩,极大的加强了教学效果。此外,在讲到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发展方向和最新进展时,我们通过搜索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了近年国家“863”、“973”计划项目成果展览会等视频资料,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的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课题及研究思路得以接触和了解,从而搭起书本理论通向现实科研的桥梁。

发挥互动式教学优势,倡导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

在制药工程专业生物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课堂提问、预留小问题、及课堂讨论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其中,我们尤其注重在教学中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具体形式为在完成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教学内容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2-4人),各小组自主选择主题,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查阅生物技术制药方面的专业著作,或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学术期刊。在此基础上经小组内部讨论分析后,整理撰写成课堂讨论书面作业和制作成多媒体(PPT)课件,并且在课堂上要面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汇报和讲解,汇报时间8-10分钟,之后还有3-5分钟的讨论和质疑阶段。为了有效开展课堂讨论,通常我们会提前1-2周把课堂讨论活动布置和安排下去,以留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和准备作业。在此期间任课教师会对各小组准备中遇到的各类具体问题进行解疑,还会专门在课堂讨论进行前的2-3天,逐一检查各个小组的多媒体制作和完成情况,并就其PPT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指导和修改。在上述教学活动中,虽然任课教师未亲自讲课,但为了充分利用好课堂讨论这个教学环节,不能让其流于形式,任课教师往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和时间去组织和协助学生。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几届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通过课外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整理报告一系列过程也切实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归纳问题、总结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系统能力。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演讲口才和反应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适时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值得继续加强!

结合实践、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部分教学是该门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强化基础实验部分和选择综合设计实验,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在促进和加强学生对理论教学中的重要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实验室内完成的多是验证性实验,要让教学和生物制药实际相结合,还应该让学生走出实验室、走出校门,到生物制药企业中去亲自感受和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现状。因此,在完成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之外,结合制药工程专业总体实践环节,学院通过多方沟通和联系,与渭南美邦生物制药、绿盾生物制药等几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让学生深入厂区和生产车间去参观和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实验室内设计实验和校外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生物技术操作技能,同时又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当前社会生物制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模式,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都有极大帮助。

建立有效反馈机制、保障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上述,我们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并身体力行。但学生对具体教学效果的反响如何,教师真正理解学生期望的教学方式吗?理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因为教学任务重、课时有限,仅限于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而无意中忽略了去征求或收集学生对这门课的建议和意见。这就不利于授课教师在长期教学生涯中切实有效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并建立了以下沟通渠道:①教学伊始就将授课教师的具体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信息)提供给全班同学,鼓励大家在课内或课外就遇到的问题和老师积极沟通和交流;②每一大节课第二小节课的最后5-10分钟留给学生,便于部分学生就某具体问题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③完成全书主要章节教学内容一半及授课即将结束时,由学生以匿名的形式对教学环节中不足之处或值得发扬的地方写出书面意见和建议,由班干部于课后统一收齐后交给任课老师,便于教师进一步改进该门课程的教学。通过以上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得到明显加强,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响应,因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大大加强。由于及时采纳了学生的建议,老师和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该门课程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对制药工程专业整体的满意度。

科技工程论文篇2

   目前在中国技术信息飞速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这个社会发展的主流。控制工程属于信息技术一种,在我国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小编在对控制工程在机械工程中应用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筛选、分析和参选。希望带领大家一起步入控制工程,给予大家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以此提升。控制工程论文题目如下:

1.MATLAB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的探索

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4.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5.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6.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小流域控制工程设计标准研究

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8.培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思考

9.“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中课程体系的制定研究

10.控制工程虚拟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11.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的方法与实践

1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建设探讨

13.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

14.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探讨

15.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建议

16.基于建筑设备节能优化的控制工程研究

17.试论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18.《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机应用方法

19.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以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20.长江口北支咸潮倒灌控制工程水动力数值模拟

2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过程工程

22.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2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讨

2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5.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2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27.浅谈设计阶段如何控制工程造价

28.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下的控制工程课程实验改革

29.基于卓越计划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认证探索

30.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析

31.自适应理论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32.《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33.浅析MATLAB在《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36.浅谈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

37.Matlab仿真在《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8.控制工程立体化教材建设

39.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

40.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1.控制工程数学基础”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

42.MATLAB软件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44.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45.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4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引入计算机模拟方法教学的研究

47.沈阳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改革

48.金融工程视角下B-S模型与金融期货价格研究

4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实践

5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5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52.基于LabVIEW和Simulink的过程控制工程虚拟实验平台开发

53.基于MATLAB/GUI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数字仿真系统研究

5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55.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背景的认识

56.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57.基于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初探

58.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59.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60.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61.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63.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64.CDIO指导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5.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6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3+4”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67.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68.关于“指挥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初步探讨

69.苏支河实施控制工程后对湖北省洞庭湖区荆南四河生态影响分析

70.控制工程技术及MCAI的设计

71.探析控制工程理论及工程应用

72.控制工程数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73.电磁流体控制工程中的电磁环境特性研究

74.现代控制工程基础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

75.Flash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76.紧贴行业需求,校企协同培养控制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77.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软件的研究

7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思考与探索

79.“控制工程数学基础”教学中Matlab仿真的辅助应用

80.应用型本科“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81.机械工程类“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82.我国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概述

83.探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8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特色的探索

85.《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86.鄱阳湖控制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8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初探

88.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89.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

90.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91.典型案例仿真技术在《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92.广西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就业与定位分析

93.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9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立体化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95.过程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9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CAE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

97.关于机械制造与控制工程之间的联系

98.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科技工程论文篇3

1学生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不强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活动,学生自主报名、独立选题、自发创建团队并进行活动。但就普遍情况而言,大部分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并不十分感兴趣。即使是报名的学生,参加活动的原因很多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即希望自己的毕业简历更为丰富,能在后期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而不是对创新理念或者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还有些学生更愿意将心思放在考研深造的科目学习上,或者去社会上参加一些培训,考取相应认证。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创新活动课题与课堂教学缺乏关联性。虽然对于教师来说,其中的联系很密切,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所学专业课程大多停留在学一门是一门的阶段,对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系统的认知,很难以创新课题为切入点自行融会贯通。这就使得学生很容易对于科技创新和课堂授课的理解产生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活动与学业关系不大,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用处不大。这两种认知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2学生的自主能力有待提高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成为项目的主导者。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有完成某些技术性任务的能力之外,还要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规划,而很多大学生在活动中往往对此感到力不从心[2]。这就造成了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一个畸形的局面:指导教师对活动课题进行规划,布置每一阶段的相关任务,学生则被动的完成任务,思考的重心多放在技术环节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初衷。

二、机器人平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应用

机器人平台是一项新兴事物,它在诞生的初期就收到了工程专业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行业不仅仅局限于某些高精尖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学机器人逐渐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的一项有力工具。

1将机器人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带动创新活动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综合度的实验平台,它对工程专业的多门课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等课程均有应用。这就使得在多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引入机器人教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工程专业的课程来说,很多后续课程中会用到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机器人教育引进课堂,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以机器人作为实际教学案例贯穿多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时,以机器人为切入点,展开联想记忆和发散记忆,令所学的课程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所凭依,进而帮助学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此时再开展基于机器人平台的科技创新活动,一来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将创新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二来学生已经对机器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思考,同时也可以借此尝试将在课堂学习之余针对机器人平台的一些想法、创意付诸实践。除此之外,机器人教育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有一个隐性的心理优势,目前各种影视、小说等娱乐文学作品中,机器人题材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作为一个在此大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在娱乐活动中对机器人产生好奇心,进而激发出学习、研究的兴趣。

2以机器人为主体,鼓励学生自拟选题基础平台简单、设计开发灵活、可扩充性强是机器人平台的普遍特点。基于机器人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围绕某型机器人进行自主选题,首先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论证选题是否合理、难易程度是否适宜的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上的创新意识。由于有了确定的实物平台约束,又避免了学生自拟选题中思维过于发散,选题难以把握的问题。

3以机器人创新为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目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虽然都是学生为主体完成,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属于指导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而学生作为项目组成员的模式。基于机器人平台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性特点突出,以此为契机,将学生放在项目负责人的位置上,教师则跳出项目团队,从旁引导学生分析课题、规划任务并最终完成创新活动,借此培养学生大处着眼的统筹规划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教学类机器人来说,通常其基础平台不具备特定的机器人功能,需要学生根据创新课题确定的任务目标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单片机等元件进行开发设计,即使采用相同的机器人平台,针对同一个任务目标,根据所选择元件以及策略的不同,所开发出的机器人成品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机器人的创新范围非常广,需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选优汰劣,以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同时,机器人创新涉及到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两个方面,这就更需要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协作。

三、结语

科技工程论文篇4

导师在指导和为研究生进行课题论证的时候,往往立足于已有的课题研究的框架和固有的研究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人既有知识,显然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高明。一个工程型的导师,多半也会按照特定工程问题常有的分析和解决思路进行辅导和指引学生,这并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应有的教学模式。在研究生教学中,人们都会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话,可随着课题的深入和曲折,就渐渐忘记了这句话的根本。在应对具体问题解决方式的纷扰中,在层出不穷的意外因素中,老师和学生都迷失了方向,我们都陷入了事物复杂的表面现象之中裹足不前。实际上,在为研究生进行课题方案论证时,不仅瞄准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来设置研究内容和目标,而且应该贯穿对工程问题中理论本质的提炼,引导学生去提炼科学问题并拓展一般性的规律,最终又能回到特定的工程问题上来。经过这样一个循环,可以使研究生在工程技术中抓住问题的本质,保留关键的边界条件和进行必要的简化,抽象为数理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并明确一定条件下的规律性结论,不仅仅可应对特定情况下的问题,而且初步掌握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以超声电机技术的研究方向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工程应用和应用基础为主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超声电机(UltrasonicMotor)是一种新概念动力装置。它的实质是依靠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弹性结构体的机械能,使定子产生高频的微幅振动(微米级),再利用接触和摩擦作用将定子的微幅振动转换为转子的回转或者直线运动,从而输出机械能以带动负载工作。这种新型电机使用频率高于20kHz(即超声频率范围)的交流电源来进行驱动,故称之为超声电机。在向研究生教学这种新型电机的时候,如果只是仅仅停留在“动力装置、驱动执行器”的层面,那只是告诉了对方一个工程应用的概念。正如美国的罗兰说的,研究只停留于电报机、电灯和其他的便利设施,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是无法创造出物理学的,而没有物理学基础则难以发展出现代科学。在解释类似超声电机这样的工程概念时,可按照表象—实质—基本原理的流程进行引导。比如,超声电机的特点(低速大力矩、快速响应、断电自锁等以及结构形式灵活)决定了其独特的应用优势,这是由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决定的(压电结构激振和摩擦传动)。在压电激励方面,涉及到铁电材料的基本属性、正逆压电效应的存在机制、弹性结构的振动模态及诱发机理,涵盖了凝聚态物理、功能材料学以及结构动力学等基本领域。在摩擦传动方面,涉及到波动理论、高分子材料学、接触动力学等。掌握了这些基本领域内特定部分的知识,引导研究生对超声电机系统中涉及的多物理场耦合效应、本构关系以及力学行为进行抽象和描述,即忽略次要、繁复的特征,得到物理模型和其数学模型。

二、科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超声电机表象,引导研究生对产生其特点的基本原理进行学习和钻研,过程中辅以多媒体动画甚至实物的形式表现知识要点,引起科研学术的兴趣,激发科研学术的活力,有助于研究生科研素质、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的成果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尤其是从事类似超声电机等精密驱动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本身就是面向工程应用的。但要取得源创、有价值的成果,往往不能仅仅拘泥于特定的应用实例,而是要在学习这些已有范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科学创新思维。创造力与创造思维密切相关,面向工程的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类创新思维新式,深刻认识其主要特点。导师在讲授和指导具体学术要点时,要能够把握和融合创新思维的各种形式。仍以超声电机为例,电机定子的振动模态是一个关键概念。首先让学生在直观的例子中了解结构振动是由频率和运动形式组成,通过秋千、桥梁、跳绳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结构体的振动来了解和体会概念的表象特征。两大要素的概念有了后,就可引入模态的定义。模态的定义是抽象的,因此这里是表象到抽象的第一个提升,但还没有达到本质。学生了解到描述振动物体需要用到模态,即振动频率和形式。而模态是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由其材质、结构拓扑形式决定。自然界中的结构体都是连续体,因此且振动频率和形式一般是难以穷尽的。实际上,上述的过程已经由工程对象抽象到物理模型了。更进一步,要求研究生运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认知方法,结合形象思维等形式,利用直觉、灵感和想象等思维方法,对具体工程对象的比较和类比、分析和综合等,形成对具体对象的一个新的认识。更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对科学研究的对象及过程进行分析思考,进行定量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还以超声电机定子为例,有了物理模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振动模态进行分析和计算,即数学模型的建立。很重要的是,让研究生们明白超声电机定子和一般结构体振动的共同点:都是连续结构体的共振模态。但又要掌握其区别:超声电机定子是力电热多物理场耦合结构,而且工作在同频异形模态之下。在数学上,模态的概念是与线性代数的特征值问题关联的,频率和振型即对应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退化了的同频异形模态,实际就对应着重特征值。让学生掌握定子振动—(多物理场)结构模态—特征值问题这几个知识要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并能够从数学关系上来进行转化,从公式上就能看出其物理意义,对应到工程现象。到此,学生就能够明白超声电机的结构为什么可以多样化:因为构造椭圆轨迹的结构振动形式很多,即结构的振动模态是丰富的,这就使得科研人员可以有很大的设计空间来构造定子的拓扑结构形式,所以有圆盘、长杆、环形、圆柱形等不同外形的超声电机问世。

科技工程论文篇5

我国林业主管部门受到国务院的委托执行党中央的监督和管理权力主要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指导、调控和协调。检查是指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方法以及标准针对工程实施任务完成的质量、资金和数量等问题进行仔细的核查对于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总结问题服取成功经验并及时的推广指导是指根据国家的政策方针对工程实施的办法、原则、法规和政策进行指导并做出适当的引导确保工程安全顺利的实施。地方负责工程具体组织实施其中包含工程实施任务的落实以及资源项目管理等等声也方工作的方法、态度和方式会对工程实施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作为工程实施责任主体的地方必须对工程实施全过程负责。

2现代林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林产化学加工已经发展为综合性学科其所研究的领域涉及到植物纤维原料水解、树木提取物、木材制浆、木材热解和林产生物化学等专业,下面分别对这五个研究领域进行简要分析。

2.1植物纤维原料水解

植物纤维原料水解是指将原料、盐酸、催化剂硫酸、酶等融合一起加热,将其中所包含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通过加水分解生成单糖。通过生物化学加工后单糖可制作出木糖醇、酒精、糖醛和饲料酵母等产品通过水解后所残留下的残渣还可以加工制作出活性炭和木素衍生物河将其应用到橡胶工业和塑料工业的填料中还可以直接作为肥料和燃料运用生物技术进而生产开发出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和糖质饲料生产技术。

2.2树木提取物

树木提取物是指通过提取法在树木的果实、根、果壳、叶、枝中提取得到的产物其中包括天然香精香料、多酚类物质植物和天然树脂等。加强高产脂树种的选择和培育并建立松脂工业原料基地,我国的采脂树种有油松、马尾松、南亚松、思茅松和云南松等等其中引种国外的采脂树种有加勒比松、火炬松和湿地松。要加强完善采脂技术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就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开发松节油、松香再加工产品进而开发出香料工业、塑料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和材料工业所需的新产品,将松节油和松香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木材制浆工业的不断发展浮油松香的发展势必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在发展脂松香外还要发展浮油松香生产我国与很多国家相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拷胶这种产品。

2.3木材制浆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制浆造纸工业作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肩负着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职能。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就是这个国家中纸和纸板消费水平的高低。我国制浆造纸原料从非木材纤维原料已经逐渐的转变为木材纤维原料并培育出速生优质树种逐步的发展为造纸丰产林基地对市场中的企业规模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大型企业比重提高和完善制浆造纸企业中的技术装备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有效提高加大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有效的将制浆造纸工业环境污染问题彻底解决。

2.4木材热解

将农林副产物作为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使天然多分子化合物通过分解和二次缩合途径制取出多种林产化工产品的过程被称之为木材热解方法。活性炭需要研究大量的课题例如化学药品活化法生产活性炭工艺和设备完善其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生过程中液相和气相污染彻底消除;价格低廉的活性炭生产和开发,恰巧迎合了人们废弃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另外在国内外活性炭新品种和新用途的研发都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重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海年将产出大量的农副产品将树皮、棉籽壳、秸秆、稻壳的粉碎物经过机器加工挤压出颗粒和棒状的成型燃料河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燃烧性能从而提高利用价值还可进行碳化处理并获得成型的碳化燃料炸为木质能源的新型利用形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亏邑李万灵。

2.5林产生物化学

林产生物化学将维资源、植物纤、农林废料作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制取出酒精、有机酸、单细胞蛋白、香料化合物、酶制剂、功能性食品等附加值产品;还可以将食品工业、制浆造纸工业和粮食加工的废渣和废水作为原料运用生物技术制取单细胞蛋白和酒精等产品从而实现由废变宝达到综合利用的最终目标。

3结束语

科技工程论文篇6

泄洪孔及消力池抗冲耐磨混凝土采用低热水泥,以减少水化热,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向家坝水电站工程于2004年3月开始筹建,2006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2008年12月28日二期工程截流,2012年10月下闸蓄水、2012年底首批机组发电,至2014年7月10日8台80万kW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2建设管理体系与机构设置

向家坝工程建设部是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派出的现场管理机构,代表三峡集团公司履行工程建设方的工作职责,对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施工区环保和工程投资负总责,并实施全面的现场控制管理。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在不断总结三峡工程及国内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以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为中心,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逐步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使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始终处于受控、可控状态。向家坝工程建设部下设厂坝项目部、地下工程项目部、升船机项目部、交通运输项目部、机电安装项目部等专项专业部门,对各项目实施全面建设管理;并设技术管理部(下设试验中心、测量中心、工程监测中心)、合同管理部、物资设备部、财务结算中心等职能管理部门,为工程项目部提供职能服务与专业技术管理保障。在质量管理方面,从筹建期开始,即成立了由参建各方组成的质量管理委员会,从总体层面进行检查与协调。各级质量管理机构有:

①向家坝水电站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

②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部及其质量直接责任部门、质量总监办、试验中心、测量中心、工程监测中心等;

③各监理单位的技术质量机构;

④各施工单位的三级质量检查机构。在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等方面,采用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控制抽检、工程建设部聘请的专业质量总监与项目部及各中心质检人员组织的监督、检查、复核;此外,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还派专家在工地开展巡视检查和评价,以及水电水利规划总院对工程质量、安全与工程验收成果的复核、评价。上述各层次、各环节构成了向家坝工程建设的完整质量管理体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还成立了由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金沙江水电开发质量检查专家组,定期对工程质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与各级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共同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形成了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检查指导与复核评价相结合的“1+5+2”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具体的控制管理内容详。

3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1)注重原材料质量控制。向家坝水电站工程使用的水泥、粉煤灰、钢材等原材料由业主统一供应,公开招标采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试验中心对进场材料严把抽检关,对原材料生产、运输、仓储、调拨、供应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砂石加工系统由业主招标建设,统一供应、配置使用。

(2)严格混凝土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向家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部门通过实行混凝土施工现场值班制度,加强现场组织与协调,特别是做好由业主提供的水泥、粉煤灰和砂石骨料等原材料的组织协调,目的是加强原材料质量的“源头”控制。业主方试验中心、测量中心、监测中心等部门,加强对关键项目的质量检测和监督控制,定期检测质量月报,及时通报施工质量情况,并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整改与评估提供专业数据和分析意见。监理单位在混凝土施工现场配备了专职质检人员,负责检查施工程序,建立监理人员“盯仓”制度,对于重要的混凝土浇筑仓号和关键工序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委托试验中心,见证承建单位检测等监理方式监控施工质量,以保证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施工单位配备了专职质检人员,严格执行“三检制”,并建立检测试验室,开展原材料检验控制,以及夏季温控、日常冷却、冬季保温等监测工作,提出抽检仓位的计划安排,同时加强止水(浆)片及预埋管道检查等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南设计院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常驻工地,保证施工图供应,认真落实设计技术交底;另一方面,参与现场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具体的技术处理意见。

(3)强化混凝土质量全面检查及缺陷处理。向家坝工程专门制订了《向家坝水电站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详细界定了参建各方的职责和管理范围,统一制定质量检验评定方法和评定标准,明确了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及事故责任划分。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遵循“三不放过”原则调查处理。各标段建立工作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工作进展,使质量检查和缺陷处理工作按计划展开,监督落实整改措施。

(4)加强驻厂监造和现场安装质量控制。加大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驻厂监造力度,建立健全预拼装工艺环节质量控制,把质量缺陷控制在源头。采取这一管理方式和办法,不仅保障了现场安装的工艺质量,而且加快了设备安装进度,也为安全施工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建设管理与科技创新

4.1建设历程

向家坝水电站自2004年3月开始筹建。至2014年7月左岸最后一台机组提前发电,历经了10年零4个月的建设历程。向家坝水电站除右岸3×45万kW扩机外,原设计的8×80万kW机组是当今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该机组系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安装,并通过了无水及有水各种运行工况调试,顺利完成72h试运行,首次实现了80万kW级超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顺利安装投产的宏大目标。标志着我国在三峡工程32台70万kW机组运行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超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行投产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通过向家坝8台机组的建设安装和运行投产实践,解决了超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科研试验、安装与调试中的许多难题。

4.2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

三峡集团公司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实施金沙江下游水电能源建设“滚动开发”以来,逐步建立了:

①总工程师技术负责、重大技术问题专家咨询审查的体系和制度;

②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和科研院校,对工程重大设计和施工技术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和咨询;

③建立了现场室内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体系;充分发挥施工科研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先导作用。具体做法是,在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设置科技创新处,统一组织集团公司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实践、检查指导与申报奖项及奖励等工作;大力鼓励和推动参建单位和广大建设者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集团公司强有力的领导和精准策划下,在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的具体组织下,向家坝工程建设者们针对工程中遇到的难题,开展了一场持续的全过程的科技创新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进程中,开展了超过100项的科研实践。破解了包括高坝底流消能建筑物设计与施工、高掺粉煤灰常态与碾压混凝土联合筑坝、塔带机的高效利用、长30多千米的骨料皮带输送机运送混凝土、将大型沉井群应用于深厚覆盖层地基处理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此外,依靠科技创新作支撑,使右岸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支护和大坝基础处理与渗流控制等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取得了数十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其中正式获奖的主要科技成果如下所列。面对工程建设中的许多技术难题,工程建设者弘扬三峡工程建设中的攻坚克难精神,逐一突破,有所创新。同时,向家坝工程建设者在不断总结三峡工程及国内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以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为中心,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管理制,逐步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据统计,从2004年工程筹建至2012年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仅向家坝工程部制定的建设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等就多达300余项。向家坝工程建设部还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建设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在建设管理中大力推行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使工程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日臻完善,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不留隐患。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就像两支腾飞的翅膀,有力地促进了向家坝水电站工程高质量的胜利建成。

5结语

科技工程论文篇7

普通高等教育是在高中教育基础上、以基础科学或技术科学为其主要学科基础的专业教育,是各类专门人才的主要来源,负有直接推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展的重大使命,其办学模式和质量将会影响一个国家整个教育和未来。高等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作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对高等工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从而更加明确了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一体化的现代工程教育观。

一、高等工程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和人的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就是要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对自身的要求与已有基础之间的基本矛盾。高等工程教育作为技术教育的一部分,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以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应用技术为主要专业内容;其二,以培养工程师为人才目标,以工程应用为服务对象。技术科学基础与工程应用对象之间的特殊矛盾是高等工程教育区别于其他科类高等教育的显著标志。[1]为了深刻理解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明确其内涵,在此需要重温工程和技术的要义。“工程”有两个含义:(1)是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如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这些学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在科学试验及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内容有:对于工程基地的勘测、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施工方法的研究等。(2)指具体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的目的是利用和改造自然来为人类服务。“技术”的含义也有两个:一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二是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2]工程伴随人类的诞生、生存而产生,非科学或技术的衍生物,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们已经提出并论证了“工程本体论”的工程哲学观点。[3]但是从现代工程的发展看,技术是工程的基础,技术知识、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是工程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工程是技术的集成体,工程和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人们常常称为“工程技术”。“高等工程教育”概念中的“技术科学”的内涵是指针对工程技术中带普遍性的问题,即普遍存在于几门工程技术专业中的问题统一处理而形成的,如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控制论等等,是介于数学、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之间的一种科学,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因而,在学科门类结构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高等工程教育而言是重中之重的内容。

二、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是培养工程师或者说工程师的毛坯,这已经被科学、工程技术界、教育界所认可和统一。现代工程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以技术和管理为手段,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勘察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维护、营销活动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以创造和提供目的在于使用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工程产品或技术服务。

基于工程师的工作特点,在教育上培养现代工程师时,其知识、能力和品德素养应该包括:一是有良好的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个人品德修养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企业)管理知识。这里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不是一般的“纯”人文社会科学,而是根据工程和科学的社会责任需要来选择、组织的,是适合现代工程师在从事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活动所必需的内容。二是掌握比较扎实的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工程技术科学基础理论、比较宽的与专业服务面向关系密切的工程技术专业理论与知识(包括原理、设计、设备、工艺和测试等)以及本专业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三是受到必须的、基本的工程实践训练(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意识训练),获得基本的工程技术技能(主要包括必须的现代工程制图学与CAD技术、实验、量测、计算机运用与计算以及一定的工艺操作技能等)和能力(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知识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要求[4]),树立强烈的工程意识。四是加强校企合作,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三结合,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真实环境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技术和非技术因素(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培养内容设置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是一致的,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在培养现代工程师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不能直接实现的,而是要以技能为桥梁。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工作任务的行动方式,形成技能就是将某种行动方式固定下来。多种行动方式形成并固定下来,就能够形成多种技能。能力是加工认识材料或调控行动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概括化的特征,能力要在学习知识和通过实践掌握技能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要使工程师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的具有独特性和革新性的产品,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三、高等工程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的含义有二:一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理性认识。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正确反映;它是在同错误理论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二是讲理,辩论是非。“实际”的含义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真实的情况;也指人们的行动,即实践。而“实践”的内涵即社会实践。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主要包括生产实践、社会交往活动、科学实验、文化生活等等。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动态的,是一个过程。[2]

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工程是人类综合应用科学的理论(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技术的手段,改造客观世界、创造财富的实践活动。一般是创造新实体或者对旧的实体进行改造,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和价值。因此,工程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研究开发等活动,也包括他们的前期工作,如规划、战略、设计等活动。简单来说,工程是对客观现实的实践活动。从“实际”概念的含义来看,它既是工程的对象,也是工程本身。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实际相结合,本质上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从高等工程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科学理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不直接服务于生产或其他社会实践,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当科学原理通过研发转化为技术并运用于生产时,就转变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工程活动是高等工程教育所特有而其他高等教育所没有的一种活动。从高等工程教育的显著特点和现代工程师的素质要求、培养过程来看,既要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坚持科学教育与工程训练并重、一体化的现代工程教育观。将这一教育观念贯穿于高等工程教育的全部过程。所谓的“一体化”,是指“使各自独立运作的个体,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整体,强调协同整合。”就整个工程教育而言,就是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之间、在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之间、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实现协同整合;就工程实践而言,就是在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之间、在验证性实践与综合性实践之间、在设计性实践之间实现协同整合;就理论学习而言,就是在专业性知识与通识性知识之间、在结论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之间实现协调整合。[5,6]同时必须牢记,理论知识和工程训练的内容总是随时间变化的,科学前沿的扩展使得新知识、能力成为必要。当技术革新的前沿移动时,原来的知识和能力可能已经变成了标准的工作程序、技术标准、标准部件、标准设计理念,并已经由计算机工具所取代。因此,科学知识和工程训练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高等工程教育中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通常难于直接联系工程实际。课程中的基础理论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为了深入理解基础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做作业、实验,也就是进行实践活动。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为从事研究和开发打好基础。技术科学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是运用基础科学理论探讨技术机制、可行性和共同规律,直接服务于生产或其他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生产实践性。其理论联系实际是必然的和自然的,除做作业、进行基于模型的实验(试验)、观察和测试外,还要结合工程案例讲授工程技术知识如何应用于工程实际、怎样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际。其中的课程设计实践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实习、实训环节是直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先进的工程技术、生产工艺、组织管理和企业文化,形成比较完整的工程经验。工科的毕业设计是作为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较全面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完成毕业设计要求。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是根据工程和科学的社会责任需要来选择、组织的,适合现代工程师在从事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活动所必需的内容。这里的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些内容本身与人生活、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实际紧密联系;二是这些内容与工程教育的实际紧密联系。思想品德教育与修养课程更加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否则就变成空头的教化,失去应有的本意。

科技工程论文篇8

公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慧琼.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2).

[2]邓月秀.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

[3]朱玉红,郭小叶.浅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工程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

[4]徐建梅.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城市建筑,2014,(6).

[5]蒋方兵.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工作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四川水泥,2016,(1).

[6]赵月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9).

[7]吴玉峰,张华峰,王文辉.浅析试验检测对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8].科技信息,2009(17).

[9]王向阳.加强试验检测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8(51).

公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曹旭红.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有关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2(07)

[2]王铭,陈金链.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3(05)

[3]张晓伟.浅析公路工程管理的试验检测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13(08)

[4]王向阳.加强试验检测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

[5]尉翠兰,汪河山,陈伟.公路工程管理的试验检测技术[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3(06)

[6]韦灵美.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2(07)

公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韩娣静.分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水平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252.

[2]李伟,郭鹏,汪颍涛.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如何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水平[J].科技信息,2010,30:733.

[3]任杰.探析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水平[J].科技视界,2014,27:319.

[4]李广,尚二永.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素及公路工程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4.

[5]张守梅,隗元喜,石广森.浅析现代公路建设的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8):131-132.

6]陈飞.刍议通过强化试验检测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5,02:128.

[7]顾如观.基于对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探析[J].科技展望,2015,01:2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