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艺发展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3:53

工艺发展论文

工艺发展论文篇1

论文摘要: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就业为宗旨,积极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多样化举办学生成果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技能、学沟通、学合作、学服务、学奉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从市场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之路。

一、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

5s管理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项目,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校模拟企业文化,推行5s管理,将企业文化融人到校园文化中来,把企业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实训场容易脏乱,如画室地板粘着颜料、胶袋、废纸片等,画架摆放凌乱无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把5S管理作为教学的硬要求,如在所有实训室悬挂《实训室管理规定》,制订《实训管理细则》,督促学生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严格执行五分钟5s活动的所有内容,即单元课程结束后把画室打扫干净,地面无积水,把作业台、画架、画板、椅子整理归类,并存放在画室四周,作业上墙贴整齐,供师生点评,观摩交流。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态度、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将学生的品德发展、潜能开发与美的意识养成,以及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

(一)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

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如近年动漫人才需求处于严重紧缺状态,学校针对人才市场需求增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并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增添Flash、3D动画制作课程,突出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是建立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制订更加贴近市场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是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做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用人单位意见的调查”等工作,检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哪些教学内容要增加,哪些能力要加强,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改革课程内容

适当压缩基础课,加快从绘画基础到设计基础的转化进程。在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中,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内容的比例,加快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实训项目,把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使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符合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电脑制作员需求量大的情况,加强电脑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涵盖艺术设计中最通用、最实用的设计软件系列,并根据市场岗位需求特点,确立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电脑设计能力。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让软件教学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调整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安排的顺序,把考证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开发,在保证考证通过率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高水平专业竞赛,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专业设计大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重点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学习工场模式,突出“基础训练扎实、电脑设计运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市场知识与行业活动能力。

(四)建立“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时间和动手机会。实施“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探讨生产性实训方式,重构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本着“合理互惠、合作双赢”的基本原则,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基本途径寻找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行业设施、技术、师资,共建专业实训基地,让企业行业以办学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实现办学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合作共赢的目的。

(五)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实施方案

一年级贴近市场、接近市场、了解和熟悉市场;二年级走进市场,到企业现场教学;三年级融入市场,到企业上岗实习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稃的始终。

(六)组建素质良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邀请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讲座,聘请企业总裁及有经验的设计师或有成就的毕业生担任客率讲师;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学习和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研、教改等工作,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多样化举办学生设计作品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

工艺发展论文篇2

关键词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知识产权

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工艺技术,工艺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工艺创新大部分是在原有工艺技术基础上的革新改进、完善和提升;也包括新技术的创造,从无到有。从广义上说它与新产品的发明、新理论的创立、重大的科学发现一样都是创新,不过工艺创新的产生更多地取决于需求。

1工艺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工艺创新则是指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对新产品及新服务进行生产、传输,主要是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进现有产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以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渗透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即诸多生产力要素的整合上。

根据产品创新决定工艺创新,但又受制于工艺环境的规律,从创新活动的源与时序着手,把工艺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1)源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工艺预创新。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来产品型号发展必需的关键工艺;二是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必然要发展的技术(如CAD,CAPP,FMS,CMS)等;三是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工艺。其创新源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为未来产品创新服务。

(2)源于产品创新的工艺实时创新。即产品研制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于产品中当前产品设计投入生产的技术瓶颈,主要为正在研制的产品服务。这一阶段的工艺创新更多的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

(3)源于规模经济的批量工艺创新。即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是规模经济,目的是使试制的产品达到批量生产的质量和效能的要求,其实质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2工艺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视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的倾向和行为,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现象。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早日进入市场取得较大经济利益,必然首先把资源投向产品创新,尤其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过分注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产品市场周期缩短,很多新产品上市后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因质量、性能、价格等问题被淘汰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不断地转换产品也使企业成本增加。其次,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产品质量滑坡,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使企业效益滑坡。由于忽视工艺创新,某些进口商品一旦实行了进口替代,即国产化之后,质量明显下降,产品竞争能力降低,有的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因此工艺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1工艺创新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工艺技术水平不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着企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效率。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各种投入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变换效率,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在企业工艺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及其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可能性是有限的。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致区间,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开展工艺创新。

2.2工艺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并能更好地推动产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实现产品创新效益。反之,如果工艺创新能力弱,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会导致企业产品创新因为生产工艺“瓶颈”而不能实现,或是因为效益差而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我国的上游基础研究可能仅比国际水平落后3~5年,在某些领域如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等方面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下游工艺水平却至少相差15年以上。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寥寥无几,据报道,两者的比例不超过0.5%。因此,工艺创新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3工艺创新可以延长创新企业的领先时间

新产品是一把双刃的剑,一方面它开辟了新的市场,企业获得高额回报;另一方面也吸引着大批的模仿者。企业一般采用专利来抵御这种迅速的进攻,但专利的保护具有时间性,专利失效后,产品在市场上就不再具有垄断性。同时有些专利技术到技术商品化的过程所需时间很长(比如新药的研制),许多专利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已经失效。而工艺创新却可提供较为长期的保护。因为工艺创新企业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高,模仿者在短期内无法企及,客观上存在一个模仿的时滞,制造技术的扩散速度要比产品技术慢。

3促进工艺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与国外贸易交流更加频繁,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周边地区的国内企业,而是为数众多的外国或外地区的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在此情况下,我国企业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确立、增强工艺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到工艺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重视、加强企业的工艺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工艺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有限的工艺创新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是我们在促进工艺创新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3.1保持工艺创新的连续性

与产品创新相比,工艺创新通常不是通过一些重大的跳跃式步骤及突破式完成的,而是通过稳定连续的、渐进的创新完成。在工艺创新过程中,有时也有可能采取一些重大的变革步骤,如采用新的生产系统或改进组织的信息处理系统。但总的来说,企业长期成功的工艺创新来源于连续不断的渐进式变革。企业在工艺创新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视角,将最终导致企业所采用的工艺与企业的具体环境脱节,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效率。

3.2注意区分工艺创新中的要素

与工艺创新相关的要素有两类:结构性要素和基础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包括一些具体的工艺要素:生产设施的数量、位置、尺寸、质量等;生产设备的类型和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的基本组织形式;生产配套服务的状态,如水、电、排污设施等;外部供应和分销网络的状态。基础性要素主要包括:生产控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生产流管理系统。同时基础性要素也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生产人员的素质、年龄、经验等;生产任务的组织方式;不同职能部门的合作倾向;企业的沟通模式以及总体的控制和管理模式。最后,基础性要素还包括文化的因素,如生产部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及传统的行为模式。与前者相比,基础性要素略为抽象,但它对工艺创新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把握这些要素对工艺创新过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3注重工艺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它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工艺创新过程中将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专利的保护方式,而对于解决“瓶颈”问题的特殊方法则可以以技术秘密的方式加以保护。这种将工艺创新成果固定为知识产权资产的方式,一方面可将成果从隐性知识状态转化为显性知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形成排他占有权,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人力资源中的个人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知识资本,促进企业对知识资本的更有效控制和利用,并可以减少由于人才流动带来的知识资本的损失。

3.4加强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组合

技术创新组合是20世纪80年代由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提出的。许多事例都说明单纯的产品创新难以长期维持其竞争效益,必须依靠工艺创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工艺基础。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且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呈交替式地发展。形成这种交替转换模式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的演进之间存在依赖性和交互性。所以在技术创新的实施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相互作用,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5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对工艺创新加强管理

当企业只着眼于短期的工艺应用,而对未来的工艺模式缺乏准备,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资金来发展先进的工艺系统,但最终却无法融入企业原有的生产系统的情况发生。而当工艺创新缺乏统一规划时,企业的产品将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由于这种不稳定性,企业可能将最终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所以,工艺创新必须为企业的总体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朋.高技术企业应重视工艺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1997(5)

工艺发展论文篇3

关键词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知识产权

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工艺技术,工艺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工艺创新大部分是在原有工艺技术基础上的革新改进、完善和提升;也包括新技术的创造,从无到有。从广义上说它与新产品的发明、新理论的创立、重大的科学发现一样都是创新,不过工艺创新的产生更多地取决于需求。

1工艺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工艺创新则是指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对新产品及新服务进行生产、传输,主要是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进现有产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以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渗透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即诸多生产力要素的整合上。

根据产品创新决定工艺创新,但又受制于工艺环境的规律,从创新活动的源与时序着手,把工艺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1)源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工艺预创新。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来产品型号发展必需的关键工艺;二是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必然要发展的技术(如CAD,CAPP,FMS,CMS)等;三是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工艺。其创新源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为未来产品创新服务。

(2)源于产品创新的工艺实时创新。即产品研制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于产品中当前产品设计投入生产的技术瓶颈,主要为正在研制的产品服务。这一阶段的工艺创新更多的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

(3)源于规模经济的批量工艺创新。即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是规模经济,目的是使试制的产品达到批量生产的质量和效能的要求,其实质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2工艺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视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的倾向和行为,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现象。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早日进入市场取得较大经济利益,必然首先把资源投向产品创新,尤其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过分注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产品市场周期缩短,很多新产品上市后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因质量、性能、价格等问题被淘汰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不断地转换产品也使企业成本增加。其次,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产品质量滑坡,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使企业效益滑坡。由于忽视工艺创新,某些进口商品一旦实行了进口替代,即国产化之后,质量明显下降,产品竞争能力降低,有的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因此工艺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1工艺创新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工艺技术水平不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着企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效率。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各种投入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变换效率,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在企业工艺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及其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可能性是有限的。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致区间,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开展工艺创新。

2.2工艺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并能更好地推动产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实现产品创新效益。反之,如果工艺创新能力弱,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会导致企业产品创新因为生产工艺“瓶颈”而不能实现,或是因为效益差而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我国的上游基础研究可能仅比国际水平落后3~5年,在某些领域如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等方面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下游工艺水平却至少相差15年以上。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寥寥无几,据报道,两者的比例不超过0.5%。因此,工艺创新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3工艺创新可以延长创新企业的领先时间

新产品是一把双刃的剑,一方面它开辟了新的市场,企业获得高额回报;另一方面也吸引着大批的模仿者。企业一般采用专利来抵御这种迅速的进攻,但专利的保护具有时间性,专利失效后,产品在市场上就不再具有垄断性。同时有些专利技术到技术商品化的过程所需时间很长(比如新药的研制),许多专利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已经失效。而工艺创新却可提供较为长期的保护。因为工艺创新企业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高,模仿者在短期内无法企及,客观上存在一个模仿的时滞,制造技术的扩散速度要比产品技术慢。3促进工艺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与国外贸易交流更加频繁,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周边地区的国内企业,而是为数众多的外国或外地区的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在此情况下,我国企业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确立、增强工艺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到工艺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重视、加强企业的工艺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工艺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有限的工艺创新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是我们在促进工艺创新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3.1保持工艺创新的连续性

与产品创新相比,工艺创新通常不是通过一些重大的跳跃式步骤及突破式完成的,而是通过稳定连续的、渐进的创新完成。在工艺创新过程中,有时也有可能采取一些重大的变革步骤,如采用新的生产系统或改进组织的信息处理系统。但总的来说,企业长期成功的工艺创新来源于连续不断的渐进式变革。企业在工艺创新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视角,将最终导致企业所采用的工艺与企业的具体环境脱节,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效率。

3.2注意区分工艺创新中的要素

与工艺创新相关的要素有两类:结构性要素和基础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包括一些具体的工艺要素:生产设施的数量、位置、尺寸、质量等;生产设备的类型和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的基本组织形式;生产配套服务的状态,如水、电、排污设施等;外部供应和分销网络的状态。基础性要素主要包括:生产控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生产流管理系统。同时基础性要素也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生产人员的素质、年龄、经验等;生产任务的组织方式;不同职能部门的合作倾向;企业的沟通模式以及总体的控制和管理模式。最后,基础性要素还包括文化的因素,如生产部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及传统的行为模式。与前者相比,基础性要素略为抽象,但它对工艺创新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把握这些要素对工艺创新过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3注重工艺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它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工艺创新过程中将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专利的保护方式,而对于解决“瓶颈”问题的特殊方法则可以以技术秘密的方式加以保护。这种将工艺创新成果固定为知识产权资产的方式,一方面可将成果从隐性知识状态转化为显性知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形成排他占有权,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人力资源中的个人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知识资本,促进企业对知识资本的更有效控制和利用,并可以减少由于人才流动带来的知识资本的损失。

3.4加强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组合

技术创新组合是20世纪80年代由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提出的。许多事例都说明单纯的产品创新难以长期维持其竞争效益,必须依靠工艺创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工艺基础。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且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呈交替式地发展。形成这种交替转换模式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的演进之间存在依赖性和交互性。所以在技术创新的实施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相互作用,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5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对工艺创新加强管理

当企业只着眼于短期的工艺应用,而对未来的工艺模式缺乏准备,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资金来发展先进的工艺系统,但最终却无法融入企业原有的生产系统的情况发生。而当工艺创新缺乏统一规划时,企业的产品将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由于这种不稳定性,企业可能将最终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所以,工艺创新必须为企业的总体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朋.高技术企业应重视工艺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1997(5)

工艺发展论文篇4

一、认真把握现阶段北京市媒体文艺基本情况,充分认识加强北京市媒体文艺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目前,北京市属媒体包括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法制晚报》《竞报》等十多家辐射范围广、影响力强、发行量大、受众面广的媒体。北京市的媒体文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艺资源丰富。北京汇聚了很多文艺人才以及实力雄厚的艺术作品生产、制作、发行机构,每年有大量文艺作品在北京面世。二是媒体发展基础好。北京的媒体起步早、底子厚,发展潜力巨大,很多媒体的发行量、广告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三是媒体影响广泛。由于地处首都,北京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北京市属媒体已拥有广泛而稳定的受众群体。四是业内竞争激烈。多家市属媒体及中央、外省市部分媒体对北京市场的争夺几近白热化。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伴随着信息的日益丰富,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诸如:个别媒体报道忽视舆论导向,一味取悦受众,低俗、媚俗之风时有发生;跟风、炒作现象屡禁不止;个别记者有失职业操守,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现象依然存在;文艺评论说好话的多,说真话的少。不正之风的存在,严重损害着媒体的良好形象和媒体文艺宣传工作的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北京市的媒体文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媒体文艺宣传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应该走在全国前列。做好首都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对于促进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首都群众的文化素质,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具有重大意义。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媒体文艺宣传工作,要求市属媒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既充分发挥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发展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主流舆论,又重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坚持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目的。

二、新形势下做好北京市媒体文艺宣传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从抓管理、抓阵地建设入手,加强舆论导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提高媒体文艺宣传水平

1、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

媒体文艺宣传工作是媒体整体宣传工作的组成部分,对媒体的管理,包括对媒体文艺的管理。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媒体宣传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市委宣传部牵头建立了由市属媒体总编辑、有关单位主管新闻的负责同志参加的新闻通气会制度,并通过市记者协会建立了新闻阅评制度,定期刊发《新闻阅评情况》。2003年,率先制定了关于规范新闻职业道德的文件,即《关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杜绝虚假不实新闻的若干规定》。近年来,我市还先后颁布了《北京市新闻战线自律公约》等行为规范文件,编发了《北京市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新闻纪律培训大纲》《近年来娱乐报道低俗化的30个典型案例和警示分析》等教材、资料。

与此同时,各媒体也自觉加强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编辑、版面(栏目)负责人、主管领导三级审稿(片)制,不折不扣地遵守宣传纪律。北京电视台在节目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采取把关前移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有效地从源头杜绝了事故隐患,另一方面提高了一线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了节目的安全播出。2003年,北京电台在全国省级电台中首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确保北京电台在媒体发展与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创新进取。

2、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

北京市认真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新闻、文艺人才“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市委宣传部专门举办了文艺编辑、记者培训班,召开文娱记者与艺术家面对面座谈会,在编辑、记者中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文艺编辑、记者队伍。

3、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构建健康的文艺评论环境

市属媒体把办好文艺宣传版面、栏目作为巩固、强化党的舆论宣传阵地建设的有效途径,自觉地通过增刊、设专栏等方式,加强文艺宣传。《北京青年报》在文娱新闻版块加强言论建设的同时,开辟了文艺评论专版《读家酷评》,每周五个版。这种文艺评论的规模,体现了媒体对自身文化宣传使命的高度重视。该版创办四个月以来,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北京娱乐信报》自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文化报道,先后开设了《戏剧电影周刊》《文化星期天》和《梨园周刊》等专刊。2006年,又增加了文化新闻和副刊的版面数量。今年,北京电视台改变文艺栏目开办思路,全面改版,压缩节目,以导向为前提,走精品之路。北京电台文艺广播改版后,文艺欣赏和娱乐节目的播出时间约为14小时,占总播出量的70%。

在加强阵地建设的同时,市属媒体面对文艺宣传中出现的虚假、浮夸之风,大力倡导、营造健康、正常的文艺评论环境。2005年,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之时,《北京日报》特邀文艺评论家撰写专稿,以《谁是历史的主人?》为醒目标题,明确提出――“21世纪的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科学、民主精神的洗礼,还能不能够不加保留地赞美一个封建专制的皇帝”,鲜明地亮出“我们的祖先伟大不等于皇帝伟大”的论点。文章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可读性强,发表后社会反响强烈。

4、整合资源,加强舆论引导,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艺宣传氛围

对重点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宣传是加强文艺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市里整合媒体资源,统一部署,精心策划,寻找最能为受众接受的切入点,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优秀主旋律作品的宣传教育作用。2005年,在电影《生死牛玉儒》上映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市属媒体对该片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市属报纸共计刊发各类报道50多篇,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市属媒体在文化报道中的总体思路是让真正有文化含量的文化新闻构成强势,让真正的高雅艺术信息成为亮点。北京每年都举行国际戏剧、交响乐、舞蹈三大演出季。演出季期间,在不影响同时期其它文化活动宣传的情况下,我们整合市属媒体资源,形成宣传合力,不仅宣传剧目本身,更注重挖掘作品内涵,着眼于全面提升受众的文化素质。这样做既扩大了演出季的社会影响,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们在文艺宣传方面注重加强对民族艺术的宣传力度。无论是重点剧目,还是小型演出,市属媒体都自觉地通过生动形象的报道予以推介,达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目的。2004、2005年北京京剧院先后推出了新编京剧《梅兰芳》和《袁崇焕》。《北京晚报》从这两部戏刚刚建组开始就派记者跟踪报道,直到剧目公演结束。多篇报道被安排在文化版头版突出位置刊发。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精粹,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启动了千场“民族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今年还将有1000多场演出送到本市的大、中、小学,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市属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并多次到学校现场采访,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报道促进了民族艺术在青少年中的推广。

与此同时,市属媒体还加大了服务农民、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力度,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报道面向他们开展的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并对优秀农村题材、青少年题材文艺作品,在刊发、播出、宣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北京晨报》每年都开辟相当版面对“打开音乐之门”等系列活动进行宣传,并积极推动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北京交响乐团的“李德伦普及交响音乐会”正是采纳了晨报的建议,富有创意地改为每次与一支学生乐团合作,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该音乐会成为品牌活动。

5、强化主流意识,主动抵制低俗化倾向

市属媒体认为报道本身品质的提升是开展好工作的关键。因此,他们注重强化主流意识,在娱乐新闻里发掘文化价值,保持文化格调,拒绝低俗和痞气。2005年底,“超级女声”选拔活动尘埃落定。《北京日报》及时刊发了《超女过后的冷思考》一文,对超女现象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借专家和读者的口传达了靠一夜成名不该是年轻人追求的目标的理念。

由于文娱报道涉及的名人多、事件多、冲突多,市属媒体专门制定了打假规章,坚持如实报道,制止虚假新闻出现。他们要求记者首先要学会质疑,善于甄别消息源头,切忌捕风捉影。尽量减少电话采访,直接采访当事人,杜绝一面之辞。

(二)按照“三贴近”要求,把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做活、做新、做精

市属媒体在文艺宣传中以“三贴近”为突破口,以贴近群众需要为立足点,努力做到深入人心,取得实效,积极开拓思路,报道视野由小变大,报道领域也从单纯的文化报道向人文历史、高新科技等多领域拓展。在对电视连续剧《神舟》的报道中,市属媒体没有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结合神舟六号飞船的宣传,报道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弘扬航天精神。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市属媒体还打破固有的工作定势,主动组稿。2005年,《北京日报》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活动中,主动策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稿,适时推出了《徐肖冰:生死拍下百团大战》等12篇独家“人物特稿”,受到读者好评,并被多家媒体转载、播出。

创新是文化发展最真实、最深刻的动力因素。新闻的特性要求它必须以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尤其是文艺宣传,更不能以呆板、乏味的说教面孔示人,拒人以千里。因此,市属媒体在文艺宣传中,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激发读者接触、接近、接受先进文化的热情。《北京青年报》副刊开辟了新版《临时主编》,每周一期,由普通读者当主编,专职编辑只参与初期策划和最后审定。这种办版方式真正实现了宣传的最佳效果――即受众的“自我教育”与“交互教育”。

工艺发展论文篇5

关键词:文艺团 吉剧院 文化改革 财务工作

一、文艺团的现状和改革

目前文艺团正处在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正在加大文艺团的改革步伐,企图通过“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要求,发挥国有文艺院团在演艺市场的主导作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地方的各剧团的改革步伐都还处在滞后的状态,剧团演员的老龄化、演出少、缺乏活力等问题层出不穷。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促进文艺团向企业体制改变,让文艺团自主创新,建立具有艺术规律的经营管理体制。对于频临稀有的具有重要文艺价值的文艺团也要实行自我经营政府补助的方式。

(一)吉剧院的特征和现状

吉剧院是于1959年创立的集吉剧、京剧等多种剧中演艺于一体的文艺团,作为吉林省事业单位的一分子,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下也居于改革的浪潮中。演员的老龄化、演出少和演员的积极性低也是吉剧院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吉林地区的主要剧院之一,吉剧院肩负着重要的实验和示范责任。加快吉剧院的改革使其紧跟中央文艺团的改革步伐,是吉剧院的当务之急。

(二)现状的原因分析

费用浪费大、演员演出积极性低、剧院演出少等问题现状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文艺团隶属于中央或地方的政府部门,是事业单位的一分子,“吃皇粮”“铁饭碗”的思想存在于艺术团中。这就是使得艺术团在能不劳动的情况下就不劳动,这就导致了演员积极性低、文艺团演出少的问题。

文艺团的经费是由政府财政给报销的,文艺团的消费都能转嫁给政府财政,这就导致文艺团浪费现象十分的严重。

文艺团财务管理体制相对薄弱、管理结构混乱,这无形中使整个文艺团的工作状况混乱效率低下。

(三)改革方向

根据中央文化改革的要求,现在文艺团的改革方向是完成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同职工订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要把转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签培育演艺产业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这就是要求文艺团向企业体制发展,结合文艺团的状况发展创新出适合本文艺团文艺规律的管理体制。

二、文艺团财务工作的内容

文艺团的的财务工作同所有企事业单位一样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员工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润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监督。这些反面涵盖了会计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各个方面能够很好的体现文艺团的工作绩效和经济效率。

(一)预算管理

所谓的预算管理就是通过对文艺团一个会计期间的活动进行预测,然后预测各活动所需的费用支出获得的收入以及最后的结余进行整体的计划和估算。这有利于文艺团合理分配自己的资源安排各项收支,同时有利于单位对于经费差额的预测和申请。

(二)收支管理

所谓收支管理就是文艺团对于收入和支出项目的范围、标准进行的管理。在文艺团进行日常的演出和排练等活动时,会发生各种收支活动。文艺团应该做好收支的核算,并将其与预算的收支进行比较,达到控制和安排收支不断调整整体战略的目标。

(三)员工管理

所谓员工管理就是核定员工的工资支出,对人员工作的分配和协调进行管理。员工管理促使文艺团将工资薪酬控制在预算范围的情况下,合理分配人员使其组合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能为文艺团带来最佳的收入,同时要实施相应的激励机制,调高员工的积极性。

(四)资产负债管理

所谓资产和负债管理就是对文艺团资产负债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资产、应收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有利于文艺团确定最佳的资产负债比使其在最近的资本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经营管理。实现整个文艺团的整体价值和效益最大化。

(五)利润及分配管理

利润就是在会计年度期末通过收入减去各种费用支出得到的结余。对于利润和分配进行管理就是合理安排企业利润的用途,在保证文艺团最佳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合理提取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稳定文艺团的股价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六)财务分析

所谓财务分析就是对于文艺团的整体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这个不仅包括对于本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将本年实际的经营状况和预算的状况进行比较,综合评价文艺团本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为调整团里下一步的整体和详细战略提供指导。

(七)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就是企业组织进行的确保财务工作在相应的法律、方针、政策和制度下得到有序进行的控制活动。财务监督不仅能够确保财务工作的质量而且能够确保财务工作的效率,是每一个组织不可缺少的活动。

三、文艺团财务工作的改革对策

积极促进文艺团的改革工作,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形势下的当务之急。进行文艺团的体制改革,财务工作的改革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怎样能够确保文艺团财务工作改革的成功进行呢?加强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建设、做好预算和控制工作是这一改革的重要工作。

(一)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建设

建立文艺团的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有利于文艺团在遵行相应的会计准侧和行为归规范,实现各项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条件下,根据文艺规律实现财务的预测、制度的制定、资金的管理、收支的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财务工作的监督等工作。这对于文艺团战略和计划的有效制定,工作的顺利执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预算的管理

财务预算是每个单独核算的组织所要进行的必要活动,是企业进行战略计划制定和修正的有利依据。它从组织整体层面和具体部分进行了全面的预测,不仅是组织本身的财务预测同时也是国家整体财务预测的一部分。预测结合文艺团的实际情况,为文艺团资金的需求、资源的分配、款项的使用和资金差额的向财政的申请提供了指导。加强预算管理是文艺团进行财务改革的重要部分,是组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三)财务控制监督

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对其的控制和监督,财务工作的控制和监督包括组织内的控制监督以及组织外审计监督。

1、组织内的控制监督

对于组织内的控制和监督,企业法人应该根据组织的规模和特点设置专门的控制监督部门或人员。这些部门和人员独立于财务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审核、控制和监督。常见的控制形式有组织的机构相互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配准授权控制、对于实物资产专人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进行控制和监督。

2、组织外的控制监督

企业不仅要实施组织内的控制监督还应该实施组织外的控制监督,这一过程更能够保证财务工作的客观公正。常见的外部监督有政府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的监督,外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外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的审核是主要的形式。

四、 文艺团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我们知道其财务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公司的进销存等阶段,能够实现各阶段资金流的控制,综合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状况。有利于公司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对于像文艺团这种非盈利组织,财务工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它能够控制组织的收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国家财政支出的目的。其次,文艺团实施财务工作进行员工的管理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文艺团实施与文艺规律相适应的财务工作能够实现文艺团的价值最大化,让我们国家在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情况下实现国家的经济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铁铮.改制后文艺院团财务管理思考.长三角.2010

[2]刘巨文.文艺院团财务管理探析.经济师.2012

工艺发展论文篇6

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提高,开始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剪纸艺术也有了新的材料和新的制作手段,同时也具有了新的设计理念,剪纸艺术作品不能只是停留在过去对幸福、平安的祈求上,而是要反映出艺术观念的时代性、作品的个性化特征和人文内涵,主张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从设计理念上反映出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出形式美和独特的创意,展现出艺术与人的审美方式、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富有积极审美意识和人文价值的剪纸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装饰品,还要注重剪纸作品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情感语言的有机结合以及剪纸内在的设计理念、文化蕴涵。

二、民间工艺思想内容的创新

民间工艺美术是从群众中来又到到群众中去的,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会再去崇拜天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剪纸艺术作品要在内容上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内容形式上。现在的人们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打破了过去审美情趣单一的局面,变的丰富多彩起来,在剪纸艺术的创作中,许多艺术专业出身的艺术家参与进来,这使得剪纸作品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内容、表现风格,以最大的限度去满足现代人们对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要求。

三、民间工艺艺术形式的创新

在这个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剪纸作品的制作同样也受到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早起的剪纸作品,多数是单色剪纸,一般都是用剪刀剪和刀箭两种方法。剪刀剪的作品,在剪完后再拼接在一起,一般不超过八张;刀剪是将纸折成数叠,然后刻画图案,可以一次刻画多个剪纸图案。剪纸技法一般为阴刻、阳刻、阴阳混刻,起初的作品立体感较弱,大多数属于平面上的表达,艺术的表现形式不突出。如今,剪纸艺术作品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突破原有的形态、色彩、技法等方面的限制,积极吸取借鉴其它民间工艺品的闪光点,在表现形式上追求新、奇、异,逐步发展为由数张纸通过累积、堆积形式,再加上剪、刻、染等技法制作而成,新的工艺技法为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制作中,可以选择具有一定色彩、机理的纸张来进行创作,其立体感也在不断增强,产生了形式多样的新的审美感受,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发展,对设计理念的创新,逐步的设计出立体感较强的剪纸作品,甚至制作出了一些全立体的剪纸作品;另外,现在也可以通过机器进行作品创作,还可以通过借鉴、融汇其它民间工艺的技法,用现代装饰手法对剪纸艺术作品进行创新,使其更具艺术趣味、装饰性。

工艺发展论文篇7

 

关键词: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面对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建构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已经提到了文艺理论研究的日程。笔者以为,未来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结构体系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从理论视角和方法来说,可以从人类文化学、文艺心理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形态学、符号文艺学,甚至更新的角度和方法去研究和探讨文艺的规律,作出理论的概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人类生命最基本的生产实践层面出发,以整体性的方位来考察文艺现象的,有它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但是,它的结构体系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新时期以来就有“美学—历史”相统一的各种体系模式、艺术生产论模式,还有人主张艺术反映论、审美创造论等等模式,这都是应该鼓励的。强求一律,要建构“大一统”的“范式”,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精神,不利于学术的繁荣和发展,也不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诚然,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在新的文艺实践中,文艺理论研究要花力气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形式。这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我以为,起码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科学地总结人类的文化实践经验,特别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丰富经验。因为这种文艺实践经验,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把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同他们在改造世界中的审美活动重新结合的伟大实践,有着许多新的美学特征和优秀的思想的、艺术的传统;同时,它又是不断汲取人类文化一切有价值的思想艺术成果创造出来的文艺,有它的辉煌的成功经验,也有挫折的深刻教训。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是我们进行新的理论思维的宝贵财富,它理应是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主要理论概括内容。第二,广泛研究、分析西方从古到今的文艺理论思维材料,特别是西方现当代文艺理论的思维成果,去其糟粕,取其优秀合理的成分,以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思维角度和内涵。比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资本主义现实,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命题,欧美一些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者、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者”,像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伊哈布·哈桑、丹尼尔·贝尔等,对“后工业社会”或称“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存在和精神的评论和分析,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引为鉴戒的。第三,要认真梳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优秀成果。这是一份十分宝贵而且丰富的理论遗产,有它不同于西方文艺理论的思维方式、体系、范畴和命题,需要我们进行艰巨的分析和转化的工夫,吸纳融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中去,从而建构出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体系。以上这些工作,我们在20世纪都在做,但显然没有做完。在上述这些工作中,我认为关键的一环,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的文艺理论思想,学习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鲜明态度,以及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实践相结合,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路和思维方法。本文就这方面阐述一些个人的见解,请方家与同行指正。 

 

每一个理论体系都必须有它建构的逻辑起点。黑格尔说,“作为一个体系,需要有一个原理被提出并贯穿在特殊的东西里面”(注1)。这个基本“原理”,笔者以为就是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从理论建构的根本层面来说,就是实践;从理论展开的层面来说,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由此出发,它从宏观的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基本实践中,从人类社会大结构中,确定文艺是人们“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审美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科学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逻辑起点。列宁从俄国革命的实践条件出发,根据历史唯物论的阶级斗争学说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说,提出无产阶级文学的党性原则;十月革命后又提出建设无产阶级文化和“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思想。我认为,这就是列宁文艺思想的逻辑起点。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以“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为中心,提出文艺“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文艺服从政治”的观点,以此展开他的文艺思想,这也就是毛泽东文艺理论思想展开的逻辑起点。

工艺发展论文篇8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化 与时俱进 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变化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蕴涵着深刻的真理价值和博大的理论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在概括人类和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它以其科学理论的基础和内容,构成了人类文艺理论宝库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从而揭开了世界文艺学和美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但是,当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践时,必须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对此,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探索越来越自觉,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中国书刊介绍马克思主义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的,但那时介绍不仅是零星的、片段的,而且,由于受介绍者思想的局限,往往有许多不当甚至失误之处。在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理论自觉地进行译介,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中国革命问题,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尤其是中国以后开始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它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的。

从到20世纪30年代初,、瞿秋白、鲁迅、冯雪峰、周扬等共产党人和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为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他们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撰写并发表了一大批评介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论文,取得了宝贵的理论成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做了重要的奠基工作。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是开拓者。作为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思想,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其标志是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新中国成立之后,文艺思想也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它提出了一系列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前人没有提出和没有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文艺为人民,首先为工农兵的方向;??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深入实际斗争改造世界观并获得创作源泉的观点;??革命文艺在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作家艺术家必须先做人民的学生,再做人民的先生的观点;??生活美与艺术美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正确的思想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观点;??关于“诗要用形象思维”的观点;??对中外文学遗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观点;??“以中国的东西为主”???创造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观点;???等等。这些文艺观点形成了一个以面向生活和面向人民为核心思想的崭新的文艺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第一种理论形态。

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传承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邓小平文艺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它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结合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实际,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如文艺要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积极的贡献的文艺功能论;???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论;???在同人民的联系中获取艺术生命力的文艺生命论;???文艺要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文艺创作论;???文艺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的文艺效益论;???对于各种错误倾向决不能不进行严肃的批评的文艺批评论;???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的文艺发展论;???各级党委要按照文艺发展规律领导文艺工作的文艺领导论;???等等。邓小平文艺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新规律,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第二种理论形态。

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三代领导人,对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如高度重视文艺与现代化的关系,强调文艺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观点;???“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为人民提供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的观点;???重视和提倡文艺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以增强文艺的活力,实现文艺的与时俱进的观点;???“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观点;???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全民族的精神境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的观点;???从更宽广的视野看待文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把文化作为社会进步的目的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到立党立国之本的高度来认识的观点;???着眼于开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繁荣昌盛的发展前景,提出文艺工作是要以新的时代要求深入社会生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获取文艺创作的“原料、灵感、思想和艺术技巧的无尽源泉”的观点;???等等。这些观点的要义是强调繁荣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必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第三种理论形态。

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文艺思想、邓小平文艺理论和文艺论述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表了许多关于文化和文艺问题的重要讲话,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其理论要点有: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3.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4.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5.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要担当时代神圣使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反映人民心声,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开拓文艺的新天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6.按照文艺规律领导文艺,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表现;???7.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8.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9.要加强对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这一系列关于文化和文艺的理论创新观点,其核心思想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关于文化和文艺问题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作为执政党的高瞻远瞩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科学发展观,它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推进到了一个重要阶段。

以上,通过对、邓小平、、四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的总体观照,勾勒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概括出它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富有原创意义的理论贡献。由此可见,四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不仅以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强大威力开辟了中国文论话语的新时代,而且在全球性的文论格局中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坚信,面向新的21世纪,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将会更加波澜壮阔,它必将以自己全新的思路和前瞻的目光去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理论创新将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它必定会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充满思想活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时俱进地引领着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前进方向。

注 释:

?????????????????????《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7、158、60、69、67、64、74、333、227、147页。

???《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8、68、68、16、7、9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8~389、390、387、391、390、388~389、392~393页。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18、320页。

??????????????????:《在中国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6年11月11日。

???:《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校理论战线》,2003(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