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护理学硕士论文8篇

时间:2022-10-05 07:01:37

护理学硕士论文

护理学硕士论文篇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护理模式的形成,现代社会对护士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不够专业和规范。需要护理同行们继续研究探讨,寻找适合护理专业的硕士培养模式。为此,本研究通过对11名不同院校的护理硕士进行深入访谈,寻找护理硕士的培养问题,为更好地培养护理硕士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选择陕西省、广东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5所院校的11名护理学专业全日制在读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清晰,愿意参与本研究,其中男3人,女8人。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主题呈现,即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个体化深入访谈形式收集资料。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制定出访谈提纲,并向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目的、内容和录音。访谈前受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为受访者编号保护个人隐私、访谈资料存档,以备后期查阅。受访时间地点由受访者制定,访谈时间30~60分钟,以受访者谈完自己的想法,不出现新信息为原则。5名研究对象采取网络访谈,其余6人均采用面对面访谈。访谈中均采取录音、笔录和及时回忆等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同时对受访者的观点及时澄清、确认、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1.2.2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访谈结束后,由研究者两人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将录音转换成文字,仔细阅读所有资料,提炼重要信息并汇集编码,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并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确保访谈资料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社会对护理硕士认识有限

研究生D:自从告诉别人我考上研究生后,别人都问我是什么专业,我说是护理专业后,别人都觉得不理解,护士还要上研究生吗,很不理解。研究生H:“我刚到医院工作时压力很大,我是医院第一个护理硕士,同事们都持观望态度看着我,因为我是护理硕士,他们觉得我应该样样都行,本科生看几遍才让动手的操作,我看一遍就让我做,如果我手脚不麻利点,好的同事会问硕士期间有没有下临床,直接点的同事直接对我的能力甚至对护理硕士的含金量产生质疑。”

2.2 培养目标不具体、培养方向不明确

研究生A:别人经常会问我的方向是什么,我经常不知如何说,只好把我的研究课题跟别人说,觉得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上硕士提高了什么专业知识和水平。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其核心是培养临床护理专家[1]。

2.3 师资队伍学历层次不齐,专业多样

研究生C抱怨:我的导师是年龄偏大,在医院工作,我的硕士课题是自已选的,老师在设计方面和专业方面能够指导的不够深入,导致自己有时候不知道该去请教谁。研究生D:我是专业型硕士,3年硕士期间有一半的时间在医院度过,感觉是放养,只要每天照常上班干活,没人管你有没有学到东西。国内某些高校的护理导师有部分是临床专业或基础学科专业,对于护理专业的理解和学习不够深入;另外高校中的部分导师是本科学历,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导致高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尤其现阶段,我们的护理硕士可以招收专业型硕士,这些硕士和临床医学的学生一样,都需要至少18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从而就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临床带教老师,然而临床一线的有经验的护士学历大多是中专或大专起点,难以满足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带教需求,严重影响专业型护理硕士的整体素质[2]。

2.4 课程设置不配套

研究生E、F、G:我们硕士期间所学课程和其他医学专业的研究一样,是上大班课,不管是公共课还是选修课都没有对护理专业进行侧重,而且没有专业必修课,导致课程不能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生H:我是毕业生,去应聘时因为试讲没有讲好而被淘汰,所以觉得科研型硕士要开设教育学相关课程。目前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一般是按照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模式进行培养,由各院校规定学生总的修业年限和学习总时数,毕业后颁发医学硕士学位证书。导致其课程大多依附于临床医学课程,多为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范围窄、跨学科课程少,护理专业的特色没有体现[3]。

2.5 研究生补助没有落实

研究生H、I、J:我们是专业型护理硕士,我们在医院实习了18个,医院和学校都没有给予相应的补助,跟实习医生相比,我们落差太大,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现在很多院校都开始招收专业型护理硕士,这些硕士和临床医学的硕士一样,都需要至少18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所以学校要做好相应的稳定措施。

3 讨论

3.1 学校应重视护理研究生的培养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加,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应运而生,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学校应重视护理研究生的培养,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3.2 调整培养目标,重建培养模式

2011年护理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于此同时,我们护理学硕士培养应该从以前的通才教育转化为像临床医学一样的各专科教育,把硕士的培养方案更细化成各个专科,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培养方案,再联系实际制定出适合我国特色的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护理教育和临床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护理人才。尤其是专业型护理硕士,要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将课程和实习重新安排,不能像本科实习时“一刀切”的模式,除过公共科室外,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应的专科科室重点实习[4]。

3.3 重视建设和培养师资

护理学硕士论文篇2

【关键词】护理研究生;专业选择;择业期许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94-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显得严峻,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择情况也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择情况及其择业期许,本研究对在读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当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择情况及其择业期许,旨在为广大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提供意见和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2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市两所大学在读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130人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参考杨遇春[1]编制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调查问卷”,在一些内容上进行修改而形成“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选择及择业期许调查问卷”。此问卷共包括两部分, 第1部分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姓名、学校、专业方向。第2部分内容涉及到选择专业动机、选择专业意识和就业期望三方面。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现场方式发放问卷,共计发放问卷份15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为96.5%,剔除无效问12卷份,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为91.5%。

2 结果

2.1 护理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临床专业的占7.7%,护理科研占27.7%,护理管理占19.2%,护理教育占42.3%。见表1。

2.2 护理硕士研究生选择专业目的

在四个专业的研究生中,择业目的各不相同,49.2%的人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选择读研,17%的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选择读研,30.8%的人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选择读研。见表2。由以上数据可知,护理硕士研究生目的明确, 读研目的主要是为了自身发展和得到社会的认可。

2.3 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期望

44.6%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想到学校或者实验室工作, 还有30.8%的想进事业单位, 只有16.2%的护理研究生愿意到医院工作。不同专业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单位比较,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专业方向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在择业单位的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3.1 护理硕士研究生选择专业目的明确。30.8%报考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原因是为了取得高学历谋求更大发展及自我实现,只有7.7%选择护理学临床专业,可见报考研究生看重的是研究生这一学历, 并将此作为自己进一步发展的跳板。没有人为了生计去选择攻读护理学硕士。在对未来工作的意向方面只要找到满意的工作就行, 不是非要求与专业对口,体现了护理硕士研究生就业意识的模糊, 这在一方面可以说护理研究生择业多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护理硕士研究生不到临床工作,似乎也浪费了三年的学习资源。临床护理队伍的壮大很需要护理研究生这一群体的加入,应使专业人才学以致用,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3.2 择业期望过高。44.6%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想到学校或者实验室工作, 还有30.8%的想进事业单位, 只有16.2%的护理研究生愿意到医院工作。目前流行的“公务员热”吸引了不少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关注,脱离护理行业也是不少研究生的梦想,这势必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护理硕士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根据自己的理想和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依据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单位和岗位,到真正需要自己的岗位上施展才华, 发展锻炼自己[2],才能学有所用。与此同时,社会该如何为护理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 吸引有理想有抱负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到临床从事护理工作, 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护理学硕士论文篇3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Master of Nursing Admissions

Direction and Curriculum and Employment Contact

ZHANG Hongping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 Nurs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relationship not only in Nursing research direction and employment but also in curriculum and employment between Nursing master degre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tudying abroad, in order to point out deficiencie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nd it also hop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master degree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nursing master degree; research direction; curriculum; employment

我国自1992年开始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以来,护理硕士教育蓬勃发展,硕士点不断增加,特别是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颁布新的学科目录设置,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这些更高的平台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至2014年,全国已有79所大学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但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起步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足,现将中美护理硕士招生方向及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1.1 美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美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美国护理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能在高层次的临床实践、管理和学术领域中担任高级实践护士、护士指导者、护理专家以及护理学教师。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护理硕士,以培养专科护理人才为重点;另一种是护理科学硕士,以培养护理科研人才为重点。护理硕士的学位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70年代是其高速发展期,培养类型以护理硕士为主,培养的人才主要为面向临床和社区从事护理服务的有一定处方权的高级实践护士,包括开业护士、高级助产护士、高级麻醉护士、临床护理专家、高级个案管理护士5类专门性人才。

1.2 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1992年正式开始护理研究生教育,第二军医大学和协和医科大学为国内第一批护理硕士招生学校到2014年全国已有79所大学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广泛,专业设置方向共333个,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15.13%)、护理教育(13.44%)、护理管理(17.65%)和社区护理(14.29%)。研究方向侧重于管理、临床和社区人文,基础研究很少,有点偏离科学学位的培养目标。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专业的学科发展,对课题申报及科研研究也有一定的阻碍,同时对护理专科的发展和护理学科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方面联系不是很紧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后,很多院校及附属医院增加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但医院里并没有相应的职位给予,与此相反的是临床护理硕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如回到临床科室工作,可能工作性质和护理中专毕业的学生相同。一些护理管理者可能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护理岗位不太需要高级护理人才,从短期成本――效益分析,他们更偏爱护理专科等应用型人才。还有很多学校招收社区护理的研究生,但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就业的很少。这些都造成护理硕士招生方向和就业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2 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2.1 美国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美国硕士课程设置极具护理专业特色,在美国大学护理协会联合会和美国国家护理联盟评估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已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板块:研究生核心课程、高级实践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还是以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为例,护理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见表1,因为开业护士的课程比其他的护理硕士方向多10多个学分,针对成人、老年、家庭三个专业有不同的科目,比较难,在我国因国情不同,近期不可能引进,所以表1没有列出它的课程设置。

由表1可以看出,各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的课程设置除共同必修课程一样以外,其他课程不完全一样,课程设置与招生方向相匹配。护理行政管理需要学习管理类课程,护理教育就要学习教育类课程,临床护理专家就需要学习针对专科的高端专业知识,同时结合有不同的实习方向。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针对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学习课程,不同的实习课程。同时也可以看出,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以后工作可能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护理硕士课程设置与毕业后就业结合紧密,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相关工作。

2.2 我国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目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应的课程设置方案还没有得以构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经建议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语等;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部级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专业课包括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建议中详细设置了专业基础课,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容,更无必修课的设置内容,这对于护理专业硕士的培养来说仍然还是一个盲点。

各高校因院校师资及教学资源情况差别较大,所以基本上属于自行设置教育课程。然而,课程设置的专业性普遍不强,关键点还在于缺乏护理专业应有的核心课程,目前暂时无法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个人发展的双重需要。另外,有相当多的护理院校的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课程设置方案几乎雷同,很难区别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要求及其特点。与就业的联系也就无从谈起。

3 思考与建议

(1)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应该与就业方向挂钩探索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出现了从事高级实践活动的护士,如糖尿病临床高级护士、伤口/造口临床高级护士、重症监护、手术室高级护士等,那么在国家层面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并且对从事高级实践活动护士的受教育水平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具有高级实践水平护士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做到这两点,这无疑于阻碍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护理学硕士论文篇4

关键词:老年护理;硕士教育;专业学位;实践模式

我国于2000年成为老年型国家,社会对高层次、高质量的老年专科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可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有影响力的老年护理专科人才。其培养模式以临床实践为主,辅以一定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但目前的临床实践多实行统一轮转,缺乏专业特点,难以满足老年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2]。依据国家要求,课题组根据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结合国内外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采用Delphi法对我国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指标进行了2轮函询,构建了以能力本位的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包括6项一级指标、45项二级指标、64项三级指标[3]。经过2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老年护理专业性人才培养奠定了一定基础,为我国完善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及学业安排

研究生均为统招全日制,学制3年。学业安排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方向”的原则。前期趋同指所有研究生第一学期均在校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如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文献检索、医学科研方法、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等,并取得规定学分。后期分方向指第二至第六学期,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应护理专科实践和护理科研训练。目前共有4名老年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此模式进行实践。

2实践模式管理

最终通过完成64个三级指标进行临床实践模式管理。

2.1实践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理论指导实践、研究临床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这一培养目标定位下,结合老年护理方向特点,制定了如下具体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老年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老年病防治、老年保健康复、老年心理护理、家庭护理、临终关怀等;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如治疗护理、生活照顾、康复技能、镇痛技能等;具备临床思维的能力,能发现并分析解决老年问题;具有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如口头表达,护理文书书写等;在老年领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如科研设计及实施、成果推广、循证护理等;具备进行教育的能力,具备如临床带教、护理查房、健康教育等;具备医院及老年机构管理的能力;与其他老年护理相关人员合作的能力;能为自身制定专业发展的能力,如职业规划、自主学习等。

2.2实践基地与时间

为体现老年护理专业特点,重点在老年病多发的科室及老年人聚集的相关机构进行实践。总时间为22~28个月,具体安排见表1。

2.3实践内容及形式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日常护理工作,如老年护理基本操作与技能、老年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评估、健康教育、保健与康复、营养与膳食管理、家庭访视与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等;行政工作,如病区管理、运行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此外还有护理门诊、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讲座、病例讨论、循证读书报告会、临床带教等内容。

2.4导师

学生培养过程中,成立指导小组,其成员包括,双导师及实践指导老师。双导师为学院导师和临床导师,均为在老年护理方面有影响力,副高及以上职称。2.4.1实践指导老师选取依据各实践基地不同情况,实践指导老师选取方式亦不同。医院实践导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社区实践导师要求:专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的社区护士以及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的社区医生;老年机构及临终关怀机构实践导师要求:专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的护士。2.4.2指导小组职责校内导师和临床导师共同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政治思想、临床工作能力、临床带教及管理、科研各环节的质量。实践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期间的指导。

2.5实践过程

2.5.1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前,导师小组及研究生通过座谈会,根据实践要求、研究生特点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集中完成在机动时间6个月。2.5.2指导方法整个实践过程中,采取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方法。临床指导形式为分管床位制,要求每个轮转科室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整个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指导方法主要为讨论法、讲授法。此外,要求研究生组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参加科室学术活动、医疗查房等。在社区医疗机构实践时,主要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社区健康教育等形式进行实践。

2.6考核

2.6.1临床实践考核实行“出科考核与结业考核并重”,即每结束一个科室,均要根据培养标准和实践考核标准对其综合素质和轮转科室的实践技能水平进行考核。结业考核于第六学期进行,考核思想品德素质、临床实践能力。其中,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内容包括病历答辩、病历资料评价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2.6.2科研要求实践期间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科研思路与方法,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或循证方式设计解决方案,提出对策;类型为含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或结合临床实践的调研报告。

3对该模式的评价

研究生临床实践结束后,将评价表发放给实践机构、临床实践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三类人群,主要采取开放式问题收集对该模式的评价,包括该模式特点,能否满足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临床实践结束后学生存在的不足。

3.1研究生评价

研究生认为该模式最大特点,增加了老年护理实践场所,特别针对社区、老年养老公寓、老年临终关怀安康医院,服务的老年人群包括正常老年人护理、慢性病老人护理、临终关怀护理,体现老年护理特色,实践时间安排合理,对提高其临床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分管床位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研究生反映在社区医疗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实践时,由于我国社区医疗发展缓慢,尚未形成一定模式,老年护理的专业性还没有体现出来,真正开展老年社区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建议这两个地方的实践时间可相应缩减。

3.2实践机构评价

实践机构认为该模式总体能体现老年专业特点,满足老年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感觉研究生对各种老年人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护理手段不够,特别是社区护理场所应增加老年养生、老年慢性病中医护理手段,如按摩、食疗、艾灸等。这些手段对老年病人的居家护理更容易开展。希望在临床实践强化之前把老年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适当调整。增加老年人心理护理理论知识,强化老年人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

3.3导师评价

指导老师认为在增加老年护理实践场所的同时,又保证了学生科研临床实践的需要,同时还结合学生兴趣安排实践场所,总体对研究生水平的提高有了实践的保证。但学生普遍缺乏总体职业规划,所以对机动实践安排还没有合理的选择,主要考虑了科研的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后,学生病历答辩、病历资料评价考核明显得到提高,老年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病历答辩的方式对导师的要求也高,有助于教学相长。

4讨论

4.1转变观念,把老年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

有研究显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带教老师不能满足其实习需求,实践收获与护士长的重视程度相关[4]。为避免学生过度注重外界因素,在实践前与学生讲明情况: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老师,学历不是很高,不一定达到其理想的指导状态。因此在实践时,要培养研究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临床实践安排中可以针对中医养生、中医护理实践增加一对一跟师学习。4.2加强监管实践过程中,实行两周向校内导师汇报,一个月向实践科室指导老师汇报,一学期向导师小组汇报的形式,内容包括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国内外的做法等。研究生表示该方法对科研题目的选择及提高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4.3加强师资培养

虽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践质量,但临床实践指导老师普遍存在: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欠佳、科研能力匮乏等问题。因此在师资方面,应组织专门机构定期对临床实践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考核,要求其为双师型教师。此外还需加强国内外交流,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策略,促进导师队伍的成熟,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4.4进一步完善实践模式

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较少,如缺乏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老年心理护理理论与实践、传统体育保健与中医等,尚不能凸显研究方向特色,因此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内外课程设置。对于研究生反映的实践时间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整,一是把医院临终关怀1个月调整为艾灸科室临终关怀和艾灸科室各0.5个月,二是把社区门诊和家庭护理各缩短1个月,增加营养食疗搭配、制作2个月。目前尚无专门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内外做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处于初始阶段,课题组针对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模式进行了尝试,由于实践模式应用范围较小,还需要增加实践范围,调整和完善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2010]15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马玉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10):2200-2202.

[3]张璐,孙建萍,宋丹,等.运用Delphi法构建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实践模式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4(11):269-272.

护理学硕士论文篇5

1.能力本位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 

1.1能力本位教育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之后逐渐推广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90年代初经加拿大引入中国[2]。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以具备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3]。 

1.2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 与护理学术学位硕士有所不同,其目标是培养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以强调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4]。 

2.能力本位对护理专业硕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 

2.1基本临床护理能力培养 

学院在护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强调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临床实践内容包括通科轮转和专科实践两个阶段,其中通科轮转实践52周,专科轮转实践28周。要求参加临床护理实践的时间从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为临床实践时间,共80周,其中所攻读专业不少于24个月。通科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急危重症(ICU)。专科轮转科室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危重症科室、临床科室。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每位导师每月与临床带教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实习表现情况,核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完成学生实习全程的跟踪评定工作。为学生熟悉临床、适应临床环境提供充分保障。 

除临床科室外,增设了社区实习和教学查房,在每个轮转科室完成护理业务查房、小讲课及读书报告各1次,在所选专科领域完成护理完整病历书写2份。 

2.2初步教学能力培养 

第三学期,组织研究生进行试讲。试讲通过的学生,进行2-4学时的讲课任务,锻炼学生的讲授能力,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3科研能力培养 

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熟悉科学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并将研究结果用于临床工作中。在课程中开设护理统计学、护理研究、SPSS使用等课程,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 

3.完善临床实践评价体系 

在临床实践结束后,对临床实践及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将所有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项目进行分类,组成综合性实践操作项目,并制成题签。由导师团队组成考评小组,按照操作项目的评价标准要求给出考核成绩。 

考核将围绕实践内容及培训目标进行。包括过程考核和终末考核。过程考核在每个轮转科室出科前,根据研究生在科室的临床实践完成情况评定;终末考核为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总之,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制定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的基础,学院以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充分考虑护理实践者所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高级临床护理实践者所应具备的能力,更好的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李火把,金莉.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20-121 

[2]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60-61 

护理学硕士论文篇6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具有实践性、职业性、综合性3个基本特性[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性培养的主要代表,轻视甚至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特性。事实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创新性为本质属性,以培养创新性的各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在于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工艺等的创新,把特定的行业要求与部门实际问题和人才培养以及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它和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样具有创新性的特征,不同点在于创新的方式: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成果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而专业学位要求创新性地将现有理论和规律运用于实践并创造出新价值[3]。

2 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我国自1990年开设护理硕士教育以来,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护理人才,但培养的人才以科研型为主[4]。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人才素质,以满足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职业背景专门人才实施培养的要求,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结束了我国只有护理硕士科学学位的历史,并确立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5]。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护理硕士教育具备两套体系,即专业学位和研究学位,毕业后分别授予护理学硕士(Master of Nursing,MN)和护理学科学硕士(MSN)学位。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是培养拥有专家才能、在某一专科或专病方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已开始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APN,包括临床护理专家、执业护士、注册麻醉护士、高级助产士、高级个案管理护士等5类专门人才,后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先后设置了家庭护理、危重症护理、精神科护理、公共健康护理等护理专业。英国的护理硕士教育有2种类型,即授课式和研究式,前者侧重于护理科研与理论的研究,后者旨在培养高级实践护士[7]。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为临床和社区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护理专门人才,对提升临床护理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3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较强的研究与教学能力的护理专门人才,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5]。由于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转型阶段,护理专业学位教育处于刚起步状态,尚缺乏培养经验,只有国家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缺乏本专业规范的、具体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大多数院校还未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护理专业特色明显的研究生实践方案,出现培养方向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的现象。

3.1 树立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培养的是临床护理应用型实践人才,但区别于本、专科教育的在于其培养的是专业领域里的专家。专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还应具备创新能力,方有可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有所建树。

3.2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尚缺乏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护理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必须细化、专科化,应大胆借鉴和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培养具有专科性质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注重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应集中国内护理学专业优势力量,联合研究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单单停留在描述性研究层面,应广泛开展调研或进行实验性研究,以明确有护理专业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培养目标。

3.3 确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受制于培养目标,在护理硕士培养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制订具有现实指导性和操作可行性的培养方案,参照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先从招收在职护理人员开始,合理设置课程,突出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强化外语培训、课题研究的训练、专科操作能力的提升,达到解决专科问题能力的凝练。

3.4 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通才教育以及专业研究方向不明确的培养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同时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的应用,训练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循证护理与实践。针对不同专科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采用个性化的实践内容和计划安排,对于其专科方向的科室应重点实践[8]。毕业论文应该以临床护理病例分析、护理方案创新等为主,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学生创新性,将现有护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5 创新考核形式

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在考试为主的方法基础上,可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经验,采用多形式、灵活的考核方式,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提交固定内容的小论文、小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小的演讲、试讲等,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形成。

3.6 建设创新型导师队伍

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需严格遴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导师。可通过校院联合培养的方式,从医院遴选聘请本专业领域临床经验丰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兼职导师,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确保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更是刚刚开始,需要明确创新性的重要性。广大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应共同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的实践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2]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61-64.

[3]李娜.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视野下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4]朱海利,陈洪华,张银华,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4-66.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1-10-12]. 省略/xwyyjsjyxx/gjjl/zcwj/268310.shtml.

[6]李亚洁.护理研究生教育[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

护理学硕士论文篇7

1.基于高校调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2.准备好了么?中国在线研究生教育——从美国《在线研究生教育》报告说起

3.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

4.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5.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满意度模型实证分析——基于华南地区6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 

6.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基于在读研究生的视角

7.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从跨专业生源的视角

8.研究生参与科研现状及其对培养质量的影响——基于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调查分析

9.研究生质量评估:模型与框架

10.美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11.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非智力影响因素分析

12.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

13.美国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背景、现状、特色与启示

14.硕士研究生导师满意度的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15.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16.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17.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18.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19.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述评

20.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1.基于综合评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效率指数研究——对“985工程”一期34所高校的实证分析

22.研究生体验调查:英国研究生参与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途径 

23.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 

24.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 

25.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认同的质性研究

26.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综述 

27.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 

28.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背景下的奖助体系改革研究

29.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0.跨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与策略

31.“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 

32.研究生教育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

33.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34.加强档案学研究生研究方法教育的思考

35.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36.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结构的调查分析与协调性评价

37.研究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特点调查

38.2015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 

39.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40.试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41.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42.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43.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凝视——从三部委《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谈起

44.2013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 

45.研究生导师组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基于A大学的案例研究 

46.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究竟大不大——基于中、美、英、台的历史数据比较

47.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 

48.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道德心理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49.研究生“研究者”身份的多维度考察

50.中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协调度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兼论促进区域研究生教育布局优化的可能路径  

51.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防治策略研究 

52.回顾与前瞻: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十年(2002~2012) 

53.“翻转课堂”、“反慕课”影响下的研究生文检课改革探索与实践

54.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55.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尴尬及其化解

56.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57.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探究 

58.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59.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

60.协同创新视野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换 

61.试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62.嵌入中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63.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指数测度方法——对“985工程”一期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实证分析

64.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65.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实践与研究

66.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6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初探

68.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 

69.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参与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学习体验

70.国外研究生教育理念比较及启示 

71.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逻辑  

72.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及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73.加强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 

74.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

75.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

76.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77.研究生与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比较  

78.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师资队伍结构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79.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角色转换探索

80.国外研究生导师制对我国的启示

81.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路径探索

82.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省思

83.中国研究生教育必须大力整顿和改革

84.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塑与优化——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85.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86.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 

87.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30年:历史、现状与思考

88.培养质量导向的研究生导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89.以科研能力为导向: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

90.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外部保证机制:英国的经验与启示

91.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改革与我国研究生教育治理路径的调整

92.研究生教育之乱象与治理

93.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94.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现象学研究

95.构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长效机制

96.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新视野

97.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趋势

98.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

护理学硕士论文篇8

【关键词】 德尔菲法; 操作技能;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skill training framework for students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in China,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hrough recruiting 28 experts in the three area of clinical care, care management and nursing educa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framework was identified in the light of experts’ common suggestions. Result: Expert opinion was unanimous through 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m expert consensus which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uthority grade was 0.85 with the effective recovery of 80% and 100%. After two rounds of survey eventually formed skills system framework contain three types, which including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 basic skills”,“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 specialist skills”,“the skills to cooperate doctors”, totally 27 items of skills. Conclusion: The framework of skills is set up to evaluate technical ability of student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to form a core courses for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Delphi method; Skill;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23

专业指接受高等教育及特殊训练的专门职业[1],专业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类型[2],国家学位办批准从2011年开始招收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的培养以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3-4],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的培养刚起步,有关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尚属于处于探索阶段[5]。我国目前尚无规范统一的临床实践模式[6],客观评价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是护理研究生教育面临的迫切课题。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初步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以期为规范化培养及评价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为构建以实践技能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7-8],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通过专家访谈、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及技术项目,包括“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32项操作项目。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题背影,第二部分为专家的个人基本信息,第三部分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理操作技能函询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请专家对每一条目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1.2 函询专家 本研究征询护理业内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的意见,因此确定函询专家纳入标准:(1)硕士学历,主管护师职称;(2)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或主任护师;(3)护理学院教师,10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符合以上三者之一且对本研究积极,愿意并有时间回答两轮专家咨询问卷。

1.3 调查实施方法 提前与专家电话或电子邮件沟通,征得同意后,通过发放问卷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调查。共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

1.4 操作技能的确立 数据采用Excel整理,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条目筛选指标:根据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3.5,变异系数0.30为标准,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筛选。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 最终28名专家参与咨询,其中女27人,男1人。地区分布:北京1人,海南1人,河北1人,河南1人,山西21人,上海2人,四川1人。职称分布:主任护师6人,副主任护师9人,主管护师8人,教授4人,讲师1人。学历:本科10人,博士2人,硕士16人。年龄36~60岁,平均45.1岁;工作年限16~40年,平均24.9年。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 第一轮共发放35份问卷,收回29份,1份无效,有效回收率为80%。第二轮发放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100%。第一、二轮的专家积极性分别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Cr=0.85。协调系数两轮分别为0.21和0.259,显示专家意见呈收敛状态,趋向稳定。

2.3 操作项目调查结果 本研究经两轮函询,统计数据显示专家意见呈收敛状态,趋势稳定,因此,经小组讨论未再进行第三轮函询。共有27项操作及操作项目内涵初步确立,成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培训项目,包括“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10项,“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13项,“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4项,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经过访谈和两轮专家函询,形成专家一致性意见,得到包含三个维度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

3.1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 (1)专家一般情况。参与调查专家年龄跨度36~60岁,平均45.1岁,专家从业年限最低16年,最高40年,平均24.9年,67%的专家拥有高级职称,63%的专家拥有研究生学历(2人博士),说明专家组在相关领域具备权威性,表明本研究综合了护理领域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不同年龄层次专家的意见,使得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结果可靠。(2)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用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回收率达到60%较理想[9]。本研究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100%,说明专家认可本研究的意义,对研究的关心支持程度比较高。(3)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根据专家对各指标条目重要性的选择计算各条目得分均数及满分比以说明专家对内容的认可度,即是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越大专家的认可度越高;满分比越大说明该指标越重要[10]。本研究确定的指标条目的均数、满分比均符合入选标准。(4)专家权威程度(Cr)。专家的权威程度是判断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计算方法为判断依据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本研究的判断系数Ca=0.91,熟悉程度Cs=0.79,权威程度Cr=0.85,大于可接受信度0.70[10]。(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主要通过变异系数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来反映[10]。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越高;协调系数越大,表明协调程度越好。本研究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

3.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确定 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首要目标,尤其是规范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和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11],而专业护理操作技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12]。本研究通过两轮函询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对护理业内专家进行调查,最终形成了由“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27项操作技术组成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1)“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条目的重要性均数4.93,满分比92.86%,包括10项操作,涵盖了身体评估、对循环呼吸系统进行监测、支持的操作项目,临床较常用,且需要较深知识背景和较高操作技能。其中“入院患者身体评估”得分最高,与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发展成为临床护理专家的前景相一致[13],对服务对象的疾病或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是临床护理专家的工作内容,是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课程之一[14]。“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所包含的操作技术重在培养通科护士核心技能,使得受训者具备较高的全科护理操作技能,技能具备较高的可迁移性,在临床多个科室使用[15],可作为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专科操作技能培训。(2)“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包括13项,涵盖急救、危重、移植、心血管、透析、手术室、助产护理方向,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和操作难度,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操作进行学习训练和临床实践。专科护理领域有特定的实践范围,在知识结构、技能操作、实践环境、专业难度等方面有其内在独特性和专业性,对护理专业人员有更为针对性的能力要求[15]。“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得分的重要性均数为4.86,满分比85.71%。说明专家普遍认可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进行专科操作技能培养的必要性,期望她们在专科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一项针对用人单位对护理研究生能力要求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期望加强培养研究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临床护理能力[16],加强其专科技能培养,尤其是对应届本科就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使她们在就业市场有更多机会[17-18]。此外,具备专科技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可能发展成长为某一专科领域的护理专家,在我国护理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3)“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疗技术的进步密切影响护理工作的内容。其得分低于前两项,与配合类项目的配合难度相对低、对配合者的技术要求相对低有关[19],将其列为专门培训内容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本质是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操作技能培训。分层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能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需求,提高护理人员岗位能力,有效增强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20]。

3.3 护理服务能力需要扩展 “高级护理实践-专科操作”中的气管插管、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环甲膜穿刺,是专家争议最大的几项,专家认可这些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对培养和应用该技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因为我国现行医疗制度没有赋予护士进行这些操作的资格,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不具备资格。但是着眼于全球护理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于高级护理实践而言,医疗和护理技术呈现融合的趋势。如美国临床护理专家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技能:(1)理治疗、家庭治疗、悲伤治疗、音乐治疗;(2)危重患者处理、疼痛管理、伤口管理、高级身体评估法、书写医嘱和护嘱、手术干预及评价等;(3)内科医生或者是医生的合作者,主要承担患者病情分类、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医嘱、记录患者病情、决定用药、做诊断性检查等工作;(4)医疗方面的技术操作,包括腰穿、骨髓采集和组织切片检查、插胃管和空肠造瘘管、拆手术缝线、手术钉子及股动脉或静脉插管等[3]。这些技能体现了高级护理实践专科化发展、角色扩展、高级的特征。在国际上,随着护理专业化进程、高级护理实践的兴起,这些操作早已属于护理工作范畴[3]。事实上,护士作为患者的一线守护者,对时间要求紧急的挽救生命的操作项目,已经在越来越多地掌握和应用。我国护士条例也明确规定,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21]。而“必要的紧急救护”在医生和护士之间并无规定的界限。一项针对ICU的调查显示,ICU新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新的护理技术不断涌现,护理技术领域在扩大[22]。随着护理升级为一级学科,我国护理行业必将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扩大服务范围,而医生执业地点限制的放开,也必将逐步影响护理服务的格局。因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能培养应定位于高难度、专业化,扩展护理的范围。有研究建议增加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科室内医疗轮转计划[4,23],促进其职业能力向临床护理专家,即专家型护理人才发展[13]。

3.4 研究存在的不足 由于研究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结果涵盖的专业领域可能不够全面,二级条目仍可进一步细化、丰富。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领域的扩展,操作项目会发生相应变化。其次,框架中一些操作项目在临床应用频率低,如三腔双囊管的护理,环甲膜穿刺、漂浮导管的护理,对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是一大挑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确立的3类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开展的高级护理实践操作可供相关培养机构参考,但针对这些操作的实践场所、培养流程、实施及效果评价等具体环节有待在后续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江秋玲,代淑敏,冯桂青.临床护理学实用概览[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1-6.

[2]加大力度,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一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答记者问[EB/OL].[2009―03―03].http:///gao-Jiao-news-367/20090303/t20090303-362401.shtml.

[3]姜安丽.高级护理实践和高级实践护士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杂,2002,19(4):1-3.

[4]汪娟娟,孟庆慧,郭鹤,等.基于能力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0):447-449.

[5]孙宏玉,王文焕.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3):99-101.

[6]熊琼,郭巧红,任小红.从培养方式上探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0,25(4):74.

[7]截玉英,沈增良,陈清.护理专业构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94-96.

[8]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青岛:青岛大学,2012.

[9]苏博,刘鉴汶.高等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26-240.

[10]曾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11]武佩佩,李秋杰,郭杰,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53-55.

[12]彭易,程云,钟亚萍.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体验与应用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8):339-342.

[13]候秀云,张会敏,李荣.临床护理专家培养模式探索[J].护理研究,2013,27(4):961-963.

[14]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EB/OL].[2012-5-8].http://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essential-series.

[15]陈燕华,唐瑞,王英.我国护理核心能力与核心胜任力的概念、内涵指标及框架评价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5):1214-1216.

[16]张海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专科领域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2013.

[17]戴利,张平,周晓芳.就业双方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的认知[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8):379-381.

[18]伍彩红,邓仁,万霞,等.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态势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4(4):190-191.

[19]刘莉燕,吴晓娟,杜巧,等.临床护理操作技术难度系数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30-33.

[20]覃滟涵.护理技术操作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55-56.

[21] [5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护士条例[Z].2008-05-12.

[22]周玉虹.ICU护士护理技能体系的研究[D].北京:军医进修学院,总医院,20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