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放射科护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24 15:12:31

放射科护理论文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1

(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14)【摘要】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刚刚起步,而中医院放射科的护理管理尚在探讨中,笔者从中医院放射科背景特点,护理管理实施条件、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期冀抛砖引玉,让更多同仁关注、重视中医院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共同探索出一套最优的护理管理模式。【关键词】中医;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60-01

护理管理是医疗机构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协调和控制护理人员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1]。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科,其护理内容和护理管理模式体系正逐步发展、趋向规范,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2],目前在中医院临床科室都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而且我们相信它还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然而,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放射科的护理不受重视,放射科护理工作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目前患者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放射科纠纷逐渐增加的现状,故而笔者在此结合本院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及自身体会,讨论如下:1.背景特点:1.1.中医院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放射科在院感中的特殊性: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检查科室之一,患者量大、病员密集,加上患者家属及其陪护等人员,导致候诊室人员密集,而患者中有不少在院病人,其机体抵抗力较差,患者家属中也多有老、幼人员,这些特殊的人员构成,形成了院感中的易感人群。另外,就诊患者病种复杂,其中不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患者及手术前后患者,其咳唾涎沫、呕吐物等多含有微生物;加上放射科因放辐射需要,房间多无窗或小排窗,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病源微生物局部密度较一般环境多,传播源和传播途径存在。故而,放射科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极高。(2)放射科在医患纠纷中的特殊性:随着中西医结合的逐步发展融合,西医辅助检查在中医临床诊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西医辅助检查指导中医用药,运用循证医学思想选取或中医或西医的最优医疗方案是现代趋势。然而不少中医院患者依旧认为中医应该坚守传统一成不变,诊断上应仅靠“望、闻、问、切”,而不应选用现代辅助检查手段。在这种思路影响下,如果在费用、医护人员态度、医护告知义务未完全履行、患者隐私权未良好保证等方面再有令患者不满意的地方,则患者很容易心生愤懑,口出怨言,继而发生医患纠纷。1.2.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范畴:中医院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范畴,包括病区管理、中医氛围构建;病区环境消毒、感染监控;窗口服务、健康宣教辅助检查在中医中的作用等;在CT、DR、普放、患者的接待、登记、胶片发放;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如急救物品、药品、器材、物资管理,检查中“急危重”患者检查与抢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急救处理,以及检查后的护理工作;护理教学科研,中医基础理论的培训学习,西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等。1.3 放射科护理工作特点:中医院放射科护理工作模式、知识点、考核标准等与临床其他科护理工作均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为患者多、流动性大;大型设备多、检查项目多、检查项目存在风险;护理工作涉及各种疾病,面广、量大;各个检查室分散、不集中;护士工作独立性强,一些中医护理操作需要护士独立完成。2.实施条件:2.1.放射科护士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有人根据西医院放射科工作性质、特点和内容确定护理人员塑造标准[3]:比临床护士要求更高,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还要不断学习影像学、解剖学、设备原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而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习巩固中医基础知识,熟悉中医辨证的方法和一些诸如“鼓胀”、“积聚”、“瘕”等特殊的与专业业务相关的中医疾病;能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模式相结合,在学习西医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掌握其基本原理与配合方法的同时,学习和掌握简单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同时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还要具备良好的耐性、沟通技巧、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2.2.放射科护理质量控制:要建立健全科室护理管理制度,结合放射科特点及中医护理特点,实施统一、规范专业化管理,首先要制订完善的职责、岗位负责制度,并做到制度管人,如按照手术窒管理模式管理介入室(正在畴备),按照急救室管理模式应对CT、DR、普放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检查,按照中医特色治疗室管理模式应对中医治疗暂时无法间断的检查或者急查患者等。其次,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按照放射科考核标准及工作流程每天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考核考查各检查室操作流程、过敏反应抢救流程、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中医操作技巧手法与禁忌等,强化质量意识,促使人人参与质量控制,并定期总结归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3.模式实施3.1. 突出中医放射科护理特色:(1). 构建中医氛围:中医院放射科虽然是与西医关联紧密的辅助检查科室,但其中医特色不能忽略。可以在全院中医特色宣传栏的环境背景下,可以在放射科门前、走廊、候诊室等位置悬挂中医中药对某些检查的不良反应的处置与防治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将西医辅助检查与中医临床诊断做一个简单总结,并且悬挂于醒目处,以便使患者了解辅助检查的必要性。(2).突出中医知识与操作的作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护理工作作为现代诊疗模式下临床治疗的延续和拓展,在传统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到放射科而言,有些患者对中医的诊断和辨证不甚理解,有些医生由于接诊病人多也没有时间和患者详细讲解,患者经常带着疑问询问中医院医护人员,因此,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辨病辨证功底,以便阐述、解释患者检查单上的一些描述和诊断,澄清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比如中医病名“鼓胀”多指西医之肝硬化,有时候也指“肝癌”,有些肝癌疑似患者会经常将“鼓胀”仅仅等同于肝硬化,而质疑、质问该医生要求CT检查的必要性。另外,部分的中医操作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实用、方便,比如指压耳穴咽区,可以抑制咽喉反射,缓解呕吐症状,按压或针刺合谷、血海等可以缓解妇科疼痛,了解掌握这些基本而有效的操作,能提高中医特色,缓解患者候诊、检查时的痛苦。3.2.重视院内感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首先要提高放射科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其次要保持科室清洁卫生,对患者呕吐物及杂物等及时清扫,对床单、检查床及其他物体表面按时清洁消毒,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擦洗消毒,减少空气污染,尽可能经常通风换气;再次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对流感、结核患者鼓励戴口罩,进检查室穿一次性鞋套;最后鼓励患者预约检查,合理安排患者检查时间,减少候诊患者数量,鼓励病情轻的患者尽量少带培护及家属。

3.3. 重视“三查七对”,降低医患纠纷:“三查”:预约登记时查、检查前查、发报告时查;“七对”:对姓名,对年龄,对性别,对临床症状、体征与申请检查部位是否相符,对计算机登记日期编号、对费用、申请医生及申请科室等,对申请检查部位的方法(常规还是特殊检查)。要求护士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在接待患者、登记、检查前准备、健康宣教、检查中配合、检查后观察、胶片报告发放等环节中要谨慎、周密,将高风险因素降低,避免部分临床医疗差错的发生,避免因工作混乱导致的医患和护患纠纷。3.4.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医疗事故:首先做好相关检查前的准备,完善急救药品、器材的“四定”,完善相关抢救流程。其次履行告知义务,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要获得病人签字;再次要培养抢救、安全意识及应变能力,强化护士安全、抢救意识,制定过敏反应抢救预案,每月定期进行过敏反应抢救演练,每天进行过敏反应报告,严密观察应用对比剂患者及急诊、危重患者,一有异常立即处理汇报,防止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4.结果:我科自实施有效的护理及相关管理以来,充分发挥中医院中医氛围浓厚及中医操作技术雄厚的优势服务患者,打造了中医特色的患者满意服务窗口;完善了放射科的管理体系,真正在放射科做到了医护分家,使业务上更加专业化,管理上更加科学化;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几率,减少了医患纠纷及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使放射科的护理工作能更加顺利有效开展。5.讨论:中医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在传统“三分治七分调”的基础上,将“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模式结合起来,是中医护理学的一大热门。然而,在放射科的工作中,如何能将中医特色在这个与临床科室有差异的区域中发挥发展,如何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使中医护理在中医院放射科更好的发挥优势,目前来看尚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尝试,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和重视,一起发现问题,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努力,争取早日摸索出一套更优化的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为能发挥中医传统优势的放射科护理的新业务、新技术,中医护理教学、科研的开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曹荣桂,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126.[2]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 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 护理研究. 2011,25(8):2238.[3]边巍,张旭,张嫒,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16):1868.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2

NRC修订10 CFR Part 20的技术问题及其启示杨端节 陈晓秋 (6)

简讯

IAEA核废物管理的能力建设 (5)

加利福尼亚州开始禁止一次直流冷却方式陈莹莹 康玉峰 (46)

研究通报

^60Coγ射线诱导HL-7702细胞子代蛋白质表达的改变左雅慧 党旭红 王小莉 王放 (10)

我国部分地区植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水平监测曹钟港 陈赵飞 吴虞华 陈前远 向元益 叶际达 (17)

染色体易位率和辐照剂量关系的建立及应用段志凯 张淑贤 郭万龙 刘建功 (25)

管理与决策

某铀矿退役治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情况及讨论熊觎 万明 (30)

科技论文中插图的要求 (33)

科技论文中关键词的撰写 (42)

综述

核电站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处理李洪辉 范智文 (34)

美国内陆核电厂环境特征李红 张凌燕 方栋 (39)

会议报道

“二十一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八次会议——辐射防护科学进展研讨会暨ICRP研讨会简介曹建平 钟宏良 (43)

第三届亚洲-大洋洲辐射防护大会(AOCRP-3)简介范智文 (45)

电子个人剂量计的进展及其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王煜 崔宪 冷瑞平 (1)

研究通报

^60Co辐射对SX1近交系小鼠和昆明种小鼠毒性的比较张伟 闻建华 李建国 田宇 魏锦萍 任连生 (14)

高活度废放射源整备装置稳定性测试高超 安鸿翔 武晋文 梁栋 (18)

低聚壳聚糖的辐射防护作用小鼠试验研究郭剑平 杨仲田 张华屏 (23)

综述

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肿瘤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罗军益 何佳恒 (26)

G(E)函数的蒙特卡罗模拟王瑞俊 王晓刚 (30)

深圳市梅山苑二期项目幼儿园土壤氡防治设计刘丹 李建民 刘坚 符适 (34)

关于参考文献 (29)

《辐射防护通讯》标注引文及参考文献表著录要求 (39)

第八次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第一轮(征文)通知 (44)

工作简报

重庆市工业探伤和密封源应用辐射工作人员2006~2008年个人剂量监测潘纯珍 李业强 (37)

介绍

日本放射性同位素废物的焚烧处理郑博文 (40)

ICRU技术报告进展郑钧正 (45)

放射性废物安全技术体系思路探讨陈式 (1)

进展与评述

全球辐射应急生物剂量实验室网络系统曾发贵 陈英 (7)

核电厂低中放废树脂处理工艺陈斌 (13)

粒子微束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王转子 李文建 (17)

第七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暨中国放射医学教育50年庆典第一轮(征文)通知 (21)

科技论文中关键词的撰写 (31)

本刊关于文稿中插图的要求 (39)

关于参考文献 (43)

管理与决策

北京市辐照装置安全管理的思考陈东兵 (22)

研究通报

CB法微核实验中双核细胞与微核的识别标准探讨闫学昆 杜杰 金仁喜 张学清 陈英 (27)

废中子源整备过程的辐射防护分析李洪辉 沈福 安鸿翔 范智文 (32)

经验交流

田湾核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管理与最小化实践张远 李广华 牟晋德 (35)

抗-ProGRP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及其在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蘧艳峰 周小林 崔梅萍 薛振伟 谷娟娟 (40)

会议报道

“辐射防护管理者分享——废放射源管理和网络化工作最佳实践的区域会议”简介安鸿翔 郭喜良 (44)

“修订辐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氡的健康效应的最新建议——对监管体系要求的影响”会议简介池翠萍 (45)

核事故后果评价研究进展姚仁太 (1)

管理与决策

问题分类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之一)——我国中低放废物处置运营管理体制方案的选择陈式 (11)

全国室内氡-土壤氡关联性研究课题启动王倩雪 王喜元 (14)

研究通报

1例急性铀中毒案例的33年医学随访蔺素琴 李爱筠 茹雪 张志平 宋慧胜 (18)

科技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25)

全面的辐射测量产品 (F0002)

综述

功能基因组学及其在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王放 王仲文 左雅慧 (26)

经验交流

污染辐照装置倒源工程实践陆育辉 周兆宇 董志强 浦永宁 (30)

高气压电离室能量响应的模拟计算刘怡 (34)

消息

第六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征文通知 (33)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45)

介绍

口岸用辐射监测设备性能要求——IAEA Nuclear Security Series No.1简介王锐兵 冷瑞平 (37)

ICRP 2007年建议书和中国辐射水平报告会高卫华 李玉成 (44)

核事故后果评价研究进展姚仁太 (1)

管理与决策

问题分类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之一)——我国中低放废物处置运营管理体制方案的选择陈式 (11)

全国室内氡-土壤氡关联性研究课题启动王倩雪 王喜元 (14)

研究通报

1例急性铀中毒案例的33年医学随访蔺素琴 李爱筠 茹雪 张志平 宋慧胜 (18)

消息

科技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25)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45)

综述

功能基因组学及其在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王放 王仲文 左雅慧 (26)

经验交流

污染辐照装置倒源工程实践陆育辉 周兆宇 董志强 浦永宁 (30)

第六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征文通知 (33)

高气压电离室能量响应的模拟计算刘怡 (34)

介绍

口岸用辐射监测设备性能要求——IAEA Nuclear Security Series No.1简介王锐兵 冷瑞平 (37)

ICRP 2007年建议书和中国辐射水平报告会高卫华 李玉成 (44)

全面的辐射测量产品 (F0002)

问题分类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之二)——核设施退役中去污技术的研发陈式 (1)

NORM/TENORM照射的管理罗建军 孙庆红 (4)

研究通报

18.8MeV质子与60Coγ射线诱发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比较杜杰 陈英 闫学昆 张学清 王仲文 方军 (13)

综述

铀中毒对肾脏的损害郭月凤 张慧芳 薛娟 (18)

含氚废油处理技术进展游国强 崔安熙 (23)

经验交流

放射性废物焚烧灰造粒技术实验研究 张晓斌 王培义 李串连 董京玲 杨利国 李晓海 王煦晋 (27)

西北处置场废物处置的辐射剂量分析马文娟 韩国胜 浦永宁 (30)

电磁辐射固定点监测布点方案黄欣 李军 (34)

工作简报

辐射监控系统训练模拟器的开发张凯 贾铭椿 龚军军 夏文明 张文渊 付锦洲 (37)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辐射防护;实习生;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50-03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CT、ECT、数字减影、核磁共振、超声、放射治疗、医用加速器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等放射技术已深入到医学诊疗的各个领域[1]。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从种类、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患者接受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频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 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医学利益, 同时也给放射工作人员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2]。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美国密西根大学已将医学辐射防护课程作为学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成立医学辐射防护工程学系来研究和开设相关课程[3]。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辐射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研究,《放射性肿瘤判断标准》(GBZ97-2002)等标准的颁布,对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生的恶性肿瘤源自辐射的病因做出的判断具有法律效力[4]。但是,由于放射工作人员对射线的危害意识薄弱, 没有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章制度操作, 在辐射源操作过程中怕麻烦而不佩戴或少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从而受到过量照射等情况时有发生,放射工作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健康隐患[5]。为此,本次研究探讨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辐射防护意识,为促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1~2012年在西双版纳州某医院实习的218名医学影像学实习生,平均年龄(23.8±9.7)岁,其中男生104名,占47.71%;女性114名,占52.29%;本科99名,占45.41%;专科119名,占54.59%。

1.2 研究方法

对该院全体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进行普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辐射防护知识来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等调查项目。问卷设计后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修改,在现场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员经过专家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现场调查时问卷由研究对象填写,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问卷224份,问卷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218份,问卷有效率97.3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人平行录入有效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有效数据导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 = 0.05的检验水准进行统计推断。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辐射防护知识来源

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有56.42%(123/218)来源于带教老师,55.05%(120/218)来源于课堂学习,31.19%(68/218)来源于课本,20.18%(44/218)来源于同学。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67.68%,67/99),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66.39%,79/119),二者在课堂学习(χ2= 11.300,P = 0.021)和带教老师(χ2= 9.117,P = 0.037)这两种知识来源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以回答正确5个问题及以上为知晓,回答正确不足5个为不知晓,本次研究中本科和专科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专科学历实习生,本科学历实习生在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学历实习生,但在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P < 0.05)。见表2。

2.3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为因变量(不知晓 = 1,知晓 = 0),以性别、学历、民族、知识来源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是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见表3。

3 讨论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其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规定新参加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进行放射防护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证才可从事放射性工作。所以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师不仅要懂得自身的安全防护,而且还要懂得对患者的防护[6]。本次研究提示,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56.42%)和课堂学习(55.05%),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带教老师的讲解和课堂学习是影像医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学习是理论知识的来源,带教老师在医学实践中的讲解是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研究显示,放射防护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存在着内容繁多、学时少的特点,这在无形中使医学生产生“非主科”意识,认为放射防护课程是教学大纲“要我学”,而非“我要学”,在潜意识中影响了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就更需要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加强辐射防护的健康教育[7]。

本科实习生和专科实习生的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说明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对辐射防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习生对诊断、治疗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等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原则知晓率高于专科生。同时,本科实习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辐射防护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比专科生全面,需要加强专科学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但在操作前穿铅衣,戴铅帽、口罩、橡皮手套,穿专用鞋,防止污染日常衣物和头发以及吸收放射性气体,严禁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物和存放食物,以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准备,熟练操作,合理应用时间、距离、屏蔽三种防护手段、降低辐射量等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实践操作中基本的、常规的辐射防护知识有所忽略,需要带教老师强调。二者在辐射来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4792-84)以及人体接受过量辐射可以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或畸形变不可逆的辐射损害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三方面的知晓率均不高,也需要加强学习。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说明男生与女生相比对自身健康不够关注,对辐射防护的意识有待提高。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说明本科生相对专科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需要加强专科生的健康教育,同时说明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对实习生加强辐射防护知识有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带教老师都要积极主动地对实习生进行辐射防护教育,增强辐射防护意识,促进健康[8-10]。

[参考文献]

[1] 强永刚. 医学辐射防护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3.

[2] 陈福华,袁建华. 放射科减少X射线辐射的措施[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7-418.

[3] 廖永华. 加强医学生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4] 汪莹.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 广东科技,2009,(16):101-102.

[5] 何祥金,陈劲,魏江涛,等. 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9-420.

[6] 强永刚,林伟,廖永华,等. 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J]. 2005,4(2):113-115.

[7] 陈渝,高加蓉,郎朗. 临床放射物理与防护的教学难点及改革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99-113.

[8] 邬仁会. 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35-936.

[9] 李明,李新明,李玲,等. 某医院核医学影像检查医护人员的辐射评价与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2009,18(2):177-178.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放射科感染;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45-01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诊断和介入治疗科室。由于大部分临床患者,无论是患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均需在同一诊室进行身体各部位检查和治疗。因此,在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务工作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交叉感染风险。为了有效减少医院放射科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放射科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一些防控措施,共同仁参考。分析如下:

1 放射科感染问题的现状

1.1 医护人员缺乏院内感染防控意识,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由于放射科医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对本专业、本科室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对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不重视。部分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对患者进行检查时不戴口罩、帽子,在接触病人后常存在不洗手的现象。在缺乏感染防控知识与传统工作习惯的双重影响下,工作人员往往缺乏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未形成良好的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习惯,对放射科内存在的污染问题未进行及时、合理地处理。

1.2 放射科检查室内环境卫生难以保证;放射科检查室检查仪器大部分都是X线射线装置。机器精密昂贵,需要放尘、防潮、防鼠,而且必须在规定室温下保持恒温状态。因此,由于防护的需要,检查室内所有门窗必须长时间保持关闭状态,室内空气不能有效流通,加上放射线在空气中发生电离作用产生臭氧,每日接受检查的病人数量多,检查室内始终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各种病人带进去的致病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较为严重。除此以外,因病人较多,检查床单、专用服装等不可能完全做到一人一换,片盒、探测器表面难于做到绝无污染。总之,放射科检查室内环境卫生难于保证。

1.3 仪器与地面的污染;在放射科进行MR、CT、传统X线检查以及介入治疗时,患者的污染物、血液、呕吐物等会污染仪器表面、检查床、地面等。但由于候诊病人多,病情急,一般情况下检查室工作人员或清洁工往往无法给予及时处理。造成仪器表面与地面的污染。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之间可存在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患者与医护人员间也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1.4 管理制度与规范存在盲点;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治理规范》中提出的规范有针对检验科、胃镜室等相关科室,但未提及对放射科感染问题的治理的相应规定,因此,医院放射科感染防控是管理制度上的一个盲点。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层对放射科的防控管理较多关注于放射线的危害,而对放射科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放射科感染防控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使放射科在感染防控过程中只能参照其它科室进行,缺乏针对性,防控效果不理想。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理解:医院感染是医院内各科各室在常规工作中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它与医院内医疗工作的每个方面都存在联系。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医院感染防控的正确意识。针对工作人员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情况,医院感控科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各科室进行相关医院内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科内领导必须熟悉医院感染治理知识,带领放射科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使所有工作人员熟知医院放射科感染的危险性、危害性及严重性,并要求人人掌握针对放射科感染的防控知识与关键要素。与此同时,放射科要设立科内感染防控小组,指定专门负责人员,用于监督和管理科室内各个环节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真正做到降低放射科感染的风险。

2.2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放射科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和监管力度:由于放射科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院管理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医院放射科感染的防控。必须安排指定清洁卫生人员对放射科检查室内进行及时清洁,以湿式清扫的方式减少检查室内的尘埃。在工作前、工作间隙以及工作后,打开排气扇并将检查室的窗户打开进行通风换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降低空气污染程度。在不能一人一床单的情况下,可选择医用一次性床单,做到一人一换,减少患者受到交叉感染的可能。对检查室内的门窗、桌椅、物体表面及地面做好基础卫生消毒工作,对污染的地面、桌面等物体表面及时用消毒液进行擦洗消毒。对直接接触患者的检查床、检查仪器或器械必须进行定期清洁消毒。放射的介入检查室应严格按照手术室无菌要求进行消毒。

2.3 强化放射科工作人员手卫生的管理:放射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双手接触污染物的概率极高。统计结果显示,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均为接触性感染。在对病人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手污染传播细菌造成医院感染的占据医院感染总数的30%左右。因此,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十分重要。临床有研究显示,医院工作人员勤洗手可将感染率降低一半。由此可见,洗手是一种简便、基础,但却行之有效的预防病原体传播的方法。放射科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养成洗手的习惯,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洗手时,必须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洗手后,使用个人专用的毛巾或消毒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在具体工作中,检查病人时尽量使用手套。

2.4 放射科介入治疗中强化控制医源性感染:放射科的介入治疗是一项有创检查,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是薄弱环节。因此,在放射科医院感染防控中必须更加重视。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导管室的卫生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常规工作中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放射科将导管室的环境卫生标准初步拟定为,空气细菌含量标准为小于200cfu/m3、物品表面细菌含量标准为小于5cfu/cm2、医护人员手部为细菌含量标准为小于5cfu/cm2。此外,在进行介入治疗进出导管室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对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进行消毒,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诸葛泉.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7): 679-680.

[2]王爱姣. 放射科在医院感染中的特殊性及应对措施[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9): 127-128.

[3]王代兵,罗红峰,李晖. 基层医院放射科预防和控制感染措施探讨[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4): 662.

[4]杨国雄. 基层医院放射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1): 45-46.

[5]姚瑞岩. 加强医院放射科医务人员防感染意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1): 154-158.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放射科;护理工作;危险因素;解决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07-01

在医院各科室的管理中放射科的护理安全管理环节较为薄弱,放射科存在对护理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护理工作缺乏规范性等缺陷,这都导致了放射科的发展缓慢。以下将放射科护理工作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报告。

1 潜在的危险因素

1.1 管理因素 监察力度的不足,主要是放射科没有直接领导责任人对护士进行监管,医院各科室及护理部对该科室无专属负责,使放射科护理人员无规范性可言,由于放射科主要负责全院的影像诊断,对临床护理业务学习亏缺,无人组织放射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导致放射科护士墨守陈规,缺乏竞争意识。

1.2 表达因素 由于患者很多,所以护理工作也非常繁琐,这容易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致使表情冷淡,缺少亲和力,也会少言寡语,不注重表达方式,使原本就急切的患者及家属失望,易引起不满,产生纠纷,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 解决对策

2.1 首先最重要的是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要有实质性的提高,要做到技术精湛,娴熟操作,热情周到。尽可能地做到时时牢记工作内容,刻刻心系患者及家属,这样才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医护人员是医院的灵魂只有医护人员得到信任医院才会得到好评,才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技术的日新月异,院内应确立护理责任人并且做到分工明确、奖罚有制,并鼓励组织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护理人员要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患者认真负责增强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牢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让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在安全融洽的氛围中展开。

2.2 认真完成告知义务,随着国民精神文明及法制建设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人们对法律认知、维权意识日渐增强,所以也应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每位医务人员都要做到认真负责的履行医疗告知程序,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等情况如实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虑。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要及时仔细地同患者和家属将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在患者与家属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检查,否则视为无效,以免引起纠纷事宜。

2.3 护患关系的维护,要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在患者检查结束后如无严重疾病,要嘱咐患者好好养身体,并祝其早日康复。检查结束后怀疑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若有家属陪同,一定要先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同意后,方可告知患者,以免引起患者家属与医务人员之间的纠纷[1]。

2.4 护理人员要多学习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和患者不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一定要时刻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并能够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不但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对医疗卫生法律规则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熟练地掌握其相关内容和要求,有利于维护将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医患纠纷。

2.5 配合医生搞好医患关系,作为一名放射科的护理人员,务必要以“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为服务宗旨。因此,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行业理念和行为规范,注重语言艺术与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护理服务[3]。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要求、经济情况,从而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检查方式和药品,坚持由简到繁、由廉到贵的原则,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护理人员要帮助医生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理解,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缩短康复疗程,使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有效地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 讨 论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对医学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日常体检及入院诊疗过程中运用放射科技术越来越多,放射科护理这项工作的开展为放射界带来了新的曙光,这就意味着放射科护理逐渐受到医院的重视并与临床接轨。根据放射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分层管理,加强放射科护士的形象管理和服务意识管理,提高放射科护士的学习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人们对放射科护士陈旧的思想观念得以改善,充分认识到放射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放射科护理人员要做到关心每一位患者,了解其病情与其沟通交流,使医患关系得到更好的维护,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总结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加强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4]。因此,放射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应该得到重视,为了保证患者病情的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和早日康复,需要护士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井然有序的检查秩序、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医院每一个科室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都会使医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使医患关系更为融洽,总的来说放射科护理工作在医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医疗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宏玲,马培娥,刘佳,等.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96-97.

[2]赵小燕,赵相胜,高建华,等.放射科护理纠纷防范探讨[J].现代护理,2008,5(23):163-163.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0-01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致病因素为:EB病毒感染、化学致癌因素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1]。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治疗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是鼻咽癌照射面积大,照射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若护理不当或不及时,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放疗难以顺利的进行。针对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0月统计58例鼻咽癌患者采取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收治的58例鼻咽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性42例,女性16例,年龄在38~69岁,平均53岁,采用面颈联合野、颈部切线野、耳前野等,用瑞典医科达6MV-X线直线加速器照射,每次200CGY,每周5次,总剂量为6600-8000CGY/7-8W。58例患者均已完成整个放疗过程,无一例因放疗反应及并发症中断治疗。

2护理方法

2.1人性化护理意识 在精心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是现代医学的改变,不再是单一的,常规的护理,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科学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更加贴近病人,关心病人。并且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护理技术。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学习心理学、法学、伦理学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2]。从而进一步突出医院的形象,赢得社会效益。

2.2放疗前的护理

2.2.1心理护理 首先要主动接近患者,多与他们交谈,及时把握心理动态。大多数患者对放疗知识缺乏了解,在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的放疗知识和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予扶助、关心、体贴。做好健康宣教,讲解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还可根椐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生活方式,采取个性化护理。使其具有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工作,提供精神上的支持,鼓励患者听轻音乐、散步、打太极拳等等。本科58例患者均能正确认识疾病,保持平静心态,对放疗充满信心。

2.2.2口腔护理 放疗可引起牙床血管萎缩,牙齿坏疽而诱发骨髓炎。在放疗前要做好口腔检查,清洁牙齿,拔除龋齿,预防放射性骨髓炎,指导患者使用含氟牙膏。

2.2.3饮食护理 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要鼓励患者多进食,并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进餐环境。同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的搭配,可以少量多餐,以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为主,同时多食各种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如:大豆、花生、木耳、磨菇、鸡蛋、鱼、瘦肉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禁止过冷、过热、过硬、过酸及辛辣、油炸、腌制菜等。并戒烟酒,多饮水,保持每日饮水2000-3000ML以上,增加尿量,加速毒素的排泄。多休息,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如有睡眠差的患者可以听轻音乐、泡热水脚、喝温牛奶等促进睡眠。

2.3放疗中的护理

2.3.1皮肤护理 首先要告知患者保持放射野皮肤标识的清晰,如果标识模糊不清要及时报告主管医生补画,不得擅自自行描画,以防照射部位有误影响疗效。穿开衫全棉柔软的内衣,修剪指甲,保持放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一般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在放疗2-3周后会出现不程度的皮肤损伤,轻者出现红斑、脱发、色素沉着、瘙痒;重者可出现鲜红色斑、片状湿性脱皮,甚至出血坏死等。指导患者勿用肥皂、粗毛巾、热水擦洗。禁止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如果放射区皮肤搔痒可用婴儿爽身粉涂抹,不能搔抓;如果出现灼热,疼痛可用肤轻松软膏外涂;如果结痂脱皮时,不能撕扯或自行剪切,应让其自行脱落,防止感染。

2.3.2口腔护理 当放射线作用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一定时间和累积量后,会导致味蕾失去昧觉,唾液腺功能受抑制,唾液分泌功能减少,引起口干、咽部干痛、口腔溃疡、放射性龋齿等症状。放疗期间,嘱患者多饮水,可用参须、麦冬泡水喝,使口腔黏膜湿润,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含氟牙膏,用软毛牙刷刷牙,饭后、晨起、睡前用淡盐水或朵贝氏液漱口,必要时做口腔护理。如有口腔黏膜溃疡或疼痛时可喷西瓜霜喷雾剂,并做张口牙齿运动。指导患者可以嚼口香糖来预防张口困难,从而清洁口腔的目的。

2.3.3鼻咽部护理 随着放疗剂量的累积增加,鼻咽黏膜会有不同程度地充血肿胀,患者表现为鼻咽黏膜干燥、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等反应。本科对58例鼻咽癌患者均行鼻腔冲洗,每天早晚各一次,先用温开水冲洗,再用淡盐水冲洗,清除鼻咽腔黏膜表面的分泌物,增加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如果分泌物多或粘稠时,可给双氧水或苏打水冲洗,R-糜蛋白酶或庆大霉素溶液滴入[3]。指导患者勿捏鼻、挖鼻、用力擤鼻涕等。我科58例经过2周的治疗后,鼻咽干燥、鼻腔分泌物明显减少。

2.4放疗后的护理 病人结束放疗后,仍于高危状态,特别是患者放射损伤逐渐突出,有张口受限、放射性中耳炎、听力受损、白细胞下降等。此时要做到经常与患者沟通,随时了解病人放疗后的变化,让病人感到我们的医护人员始终在自己的身边,帮助患者融入社会。指导患者定期复诊,做到早防早治疗。

3小结

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4]。它的依据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为患者创造出舒适的治疗环境,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治愈率。本科对58例鼻咽癌患者在精心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加强了人性化护理。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实现了人文关怀的服务目标,防患了护患纠纷的发生,认为人性化的护理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李晔雄.肿瘤放射治疗手册[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社.2011:69

[2] 朝明华.刘化侠.人性化护理理论及其应用[J].护理研究,2007.2:2544-2545.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放射医学;辐射安全教育

放射医学是随着原子能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损伤与修复的规律,放射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为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医学监督和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治以来,放射医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18%为放疗治愈。随着放射技术、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放射医学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新进展[1]。放射医学同时也是涉及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药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性科学,在工业和国防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核电和国防现代化的大力发展,核电站突发事故、核恐怖事件和核战争的威胁逐渐增多,同时与工业化进程和环境污染相随的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增高[2],鉴于此,放射医学的作用显得举足轻重。辐射安全教育作为放射医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和事故的避免有着重要作用。

一辐射安全教育在放射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这是由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性决定的

放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和使用放射性核素以及各种医用放射性装备,后者产生的以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电离辐射的波长短、频率高,作用于人体时,能使机体内的水分子或生物分子发生电离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可造成生物大分子和细胞损伤,并最终导致人体器官的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死亡。临床常见的机体放射反应有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肠损伤、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放射性心包炎和心力衰竭、放射性肾损伤等。当全身辐照剂量超过1Gy时,即可引起严重的急性放射病,重者可致死。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则包括肿瘤发生、生育障碍等。据报道50mSv-2.5Sv的受照射剂量与肿瘤发生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3,4]。

(二)这是医院辐射安全文化的前置教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放射诊疗和核医学治疗的人数显著增加,CT、γ刀、医用加速器、核磁共振仪、单光子发射扫描仪、正电子断层扫描仪等新的成像和治疗设备的应用使得医疗辐照占普通人群接受总辐射的94%以上,这对于患者和放射医学从业人员本身而言都是潜在危险[5]。放射医学学生是医院放疗科室未来的主角,因此,在放射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中,把辐射安全教育贯穿于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在辐射安全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对于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按照辐射安全最优化的原则开展放射医学实践工作、减少医疗事故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放射医学专业辐射安全教育现状

国际著名的辐射防护专家Vetter教授曾指出:“医学人员必须接受辐射安全培训,建立安全操作意识,强调在教学训练中降低医疗照射剂量的最优化原则”[6]。放射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医院实习过程中接触到放射性设备和仪器的机会与医务人员相差无几,然而,我国目前的放射医学教学体系中并没有专门的辐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辐射安全教育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个别院校仅有针对学生和职工开展的不定期辐射安全教育讲座,这远远不能满足放射医学专业辐射安全教育的要求,给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习以及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学实践种下了安全隐患。据调查我国医学毕业生对辐射致癌的风险认识不足[7],这对于放射医学教学过程中的辐射安全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加强放射医学学生辐射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辐射安全相关理论课程建设

应借鉴发达国家在辐射安全教育方面已有经验,编写相关教材、开设相关课程,加强放射性基础知识、辐射防护知识以及辐射防护规章制度的教育,使学生对于辐射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规章制度有较为扎实的掌握。放射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放射性衰变的现象与特点、辐射生物效应、各类辐射的特点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人工辐射源的可能来源与辐射水平等。辐射防护知识主要包括:辐射量与单位、辐射防护三原则、辐射防护目的和任务、辐射防护标准及制定依据、各类人员剂量当量限制及相应危险度、外照射与内照射的防护措施、个人辐射防护监测、放射性物质的摄入、代谢与促排、放射医学相关岗位的安全操作技术、可能的工作失误及其后果分析等等。辐射防护相关规章制度则包括辐射安全管理的规定、规程、条例、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及辐射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8]。

(二)加强辐射安全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辐射安全教育以人为本,不仅以学生为本,更要以教师为本。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辐射安全师资队伍,才能稳步提高教育质量,真正使辐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9]。具体措施主要有:1)建立和完善辐射安全相关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设学习型师资队伍。通过在岗培训、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的辐射安全理论水平和素质。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送到国外进修,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辐射安全教育思想和方法。2)鼓励从事辐射安全教育的教师参加科研,建设研究型师资队伍。通过设立辐射安全教育研究专项基金,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到辐射安全教育的研究中,推动辐射安全相关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3)积极推动相关专业教师与医院放射医学相关科室的辐射安全文化建设对接。使教师对放射医学相关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案例教学与监督管理相结合

案例教学具有真实生动、多样性、相关性、典型性等特点,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易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警示作用[10]。结合辐射安全相关真实案例,邀请安全生产部门相关管理或技术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和宣传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辐射安全意识、增强辐射安全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放射医学相关教学单位需要把辐射安全教育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如加强辐射安全督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定期检查射线装置和放射线同位素的管理、保存、使用、处置等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改正,积极消除辐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放射医学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同时也对现有的放射医学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大挑战,目前辐射安全教育在放射医学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形式亟待改变。放射医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和使用各种放射源或射线装置,潜在地受到电离辐射的威胁,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辐射安全更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据统计中国的放射性事故发生率显著高于美国[11],因此,加强放射医学学生的辐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这对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规范其放射性相关操作行为、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整个社会的辐射安全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欧阳伟炜,卢冰,唐劲天.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4,32(36):47-51

[2]ChenW,ZhengR,ZuoT,ZengH,ZhangS,HeJ.National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inChina,2012[J].ChineseJournalofCancerResearch,2016,28(1):1-11.

[3]马水英,石莎,银爱君.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综述[J].北方环境,2012,28(6):9-13

[4]程运福,张岩,张胜文.医用放射性设备损伤分析与防护[J].中国医用装备,2008,5(5):21-23

[5]李德平,潘自强.辐射危害与医学监督(第一版)[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200-221

[6]廖永华.加强医学生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7]倪瑾,周传峰,刘聪,高福,李百龙,蔡建民.应届毕业医学生(国防生)岗前医疗用辐射安全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9):1412-14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S].GBZ-T149-2015

[9]张继延,曾德伟.试论高校学习型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38-39

[10]印小玲.案例教学在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0:102-103

放射科护理论文篇8

【关键字】:核医学科 放射防护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80-01

核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和诊断中得以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推动临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由于在临床检验和诊断过程中应用核技术时医护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核放射,影响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核医学科实施必要的放射防护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医院核医学科开展放射防护的具体概况和提高防护水平的主要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市6所不同规模的医院作为主要调差范畴,以6所医院核医学科内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内的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资料收集。6所医院核放射科总共有30名工作人员,其中男性19名,女性11名。年龄23~50岁。工作年限小于6年10名,大于6年20,超过12年8名。

1.2 方法

首先调查人员制定好低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护士个人剂量的检测数据、核医学科内所拥有的放射防护用品和剂量,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放射防护用品的情况等。总需要准备30分调查问卷,实施调查时采用的是突击调查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在现场领到问卷后要立即填写,采用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形式。在将所有问卷回收后需要淘汰不合格的问卷,然后使用 Excel对合格问卷内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2 结果

发放的88份调查问卷均是采用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形式,88份问卷均全部回收且有效,有效率100%。问卷结果显示,6所医院的核医学科均配备有充足的放射防护用品和设施,基本的口罩、铅帽、铅手套、铅衣以及眼镜、围裙等均配备充足,工作人员在核医学科工作时均有按照要求佩带。但科室内护士的个人剂量检测数据为 0.24~3.26 mSv,低于2002发行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规范标准。

3 讨论

当前医院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设置和用品都准备得比较到位,工作人员工作时也能够按照要求穿戴和佩戴相关放射防护用品和工具。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核医学科医护人员的个人计量检测数据均没有达到职业规范要求的标准,如此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水平,笔者在研究多个文献并总结多年经验后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管理放射源。对医院核医学科放射源进行分析发现,放射源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患者及其排泄物、医疗废弃物以及医疗药物和物品。这些放射源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作为放射源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叮嘱他们不能随意走动,有专门属于他们的卫生间和候诊室;医疗废弃物应该统一摆放和处理,每天都有专人将这些废弃物搬运到其他安全的地方;所有的医疗药物和物品无论是在存储还是发放使用方面都要进行有效登记,并实行责任制。

(2)增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很大原因在于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是否有较强的放射防护意识。只有这些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放射防护对自己和对他人的重要性,从而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做一切工作的准则,才能够真正实现减少放射源,减轻放射污染率的目的[1]。

(3)科学计划工作方案和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核医学科检验和诊断工作通常都有一个标准的步骤,工作人员只需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开展就能够完成工作。但是由于每一步骤需要用到的物品和仪器各不相同,科室内每天需要开展检验和诊断工作都比较多。所以,若能够在每天工作事前就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方案,确定哪一个事项先开展,哪一个事项后开展。并且确定后还提前准备好所有需要用的设备和仪器。那么将能够使操作步骤流畅开展,有助于避免因为慌乱而延长接触放射性物质时间的现象出现,减少放射物质对身体的危害[2]。

(4)工作人员应该有自我防护意识。所有在核医学科内工作的医护人员都应该有最基本的自我防护观念。工作期间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穿戴好铅帽、铅眼镜、铅衣、个人报警仪、铅手套等用品和仪器。且所有的操作均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要求步骤进行;尽可能争取更多屏蔽时间;在每次完成操作后都需要使用专门的药水洗手洗脸[3];对操作完毕后产生的放射性废物需要统一放置到专门的地方;一旦操作现场发生放射泄露必须要立即封锁现场,防止放射污染扩散。同时要立即采取屏蔽和净化等放射污染消除处理。

(5)所有工作人员均要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每年都要对巩工作人员进行一次详细的健康期间,体检项目包括肾功能、眼晶体、血常规以及肝功能等多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检查结果均要符合实际。对于体检结果显示有异常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立即进行休息调整。体检时体检人员还应该鼓励工作人员要加强锻炼和摄入更多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4]。

(6)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核医学科管理人员应该对核医学科的辐射危险有最科学的认识,并且能够秉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开展核医学科放射防护工作,真正把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当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两个工作同时抓起。并在实际工作患中做好防护工作,比如所有必须要用到的防护设备和器械都需要准备齐全,并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要按照要求使用这些防护设备。尽可能改造和扩建核医学工作场,使核医学工作场能够成为独立存在,不对其他工作场所产生不良影响,确保核医学工作场工作过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保障工作场周围人们的身体健康。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促进核医学科防护工作的发展。

总而言之,核医学科是医院一个重要科室,在提高疾病诊断率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核技术本身就属于放射性较强的技术,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危害。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核技术对工作人员的放射污染,针对核医学科特点进行必要的放射防护操作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赵国良,朱乐明,毛应华,金慧英,荣曙,杨龙.某军区医疗单位2012年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3,30(05):339-341.

[2]黄伟旭,杨浩贤,谭光享.某新建核医学病房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20(24):369-37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