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4:12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路径依赖;路径选择;信息化

“路径依赖”最早是由生物学家在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后来,North等经济学家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当中。路径依赖是指今天的选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1],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由于某种现象具有先动优势,即使后来环境发生了改变,它也有可能继续自我增强,最后“锁定”在次优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企业人事档案是企业选人、用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

1.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

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价值取向,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而对档案基础工作的投入不够,甚至片面地认为企业与员工是一种雇佣关系,没必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上。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不断自我强化,导致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先进性。加之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阶段,这种方式制约人事档案功能的发挥,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企业人事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的人事档案材料仅记录了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种人事档案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进而影响到人员的正常晋升与轮换,挫伤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2]。另外,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形成了一种分散局面。人事组织部门主要掌握个人履历、政治面貌、学历、职务评聘、工资等方面的材料。而反映员工工作业绩的材料在档案中却没有收集,使人事档案在使用中缺少员工工作能力评估这方面的相关信息。这种状况不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而且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使之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员工的真实面貌。

3.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有些民营企业是从家庭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管理本来就不是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更是不规范。有的员工职务升降、工资待遇随意性很大,甚至还存在着企业主口头上说了就算的现象,使员工的工资级别、职务任免等材料根本无法形成。由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规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是有人利用档案管理的漏洞,制造虚假材料。例如,将工作时间提前、把学历变高、把年龄变小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材料丧失了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而人事档案材料的失真,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和正常执行,对当前配置以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有的档案转递不及时,操作程序不规范[3]。例如,有的人早已跳槽,但其人事档案还未按规定转递到新单位;有的企业违反规定,把人事档案当作普通邮件寄送,不作机要转递,这就容易造成档案丢失;还有的企业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不填写转递单,不经密封钤印,就随意将档案交给本人自带,致使篡改、丢失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原因相应地造成了企业人事档案价值不高,利用率降低。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选择

企业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是否有利于企业获得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档案管理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来自其内在的、本质的需要。如果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内在需要,它就能生存和发展[4]。因此,针对企业的特点,应突破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依赖,选择信息化、现代化的新路径。信息化是从原始静态档案管理到动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革命,是人事档案工作的深入,是工作方法的改变,也是人事档案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起点。这一路径的选择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的基础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去伪存真”;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只有维护了企业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2.依托专业人才是信息化的有力保证

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只掌握传统档案管理职能的档案人员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由人事档案实体管理者向信息管理员和者的角色转换,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对专业人才的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档案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懂得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原则,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分类方法及有关的技术;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数据的规范采集、软件的正确运用及网络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档案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掌握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行家能手,确保档案管理系统平稳、正常的运行。只有这些相应人才素质的拥有,才可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为企业服务。

3.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的重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储存、查找,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数据复制

文件传输

报表管理

员工管理

系统安全

一方面,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要求重新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将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需求一同嵌入管理文件系统中,记录从电子文件形成到成为电子档案并归档的一切活动过程和处理情况。档案人员在网上接收、整理、鉴定并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然后进入正式文件库。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随时掌握文书,业务部门的管理动态,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档案的超前性、预见性管理[5]。

另一方面,企业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企业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三、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化档案管理面临的经费问题。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都需要不断的更新设备和技术等。为此,企业在选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制约了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去选择信息化的新路径,而“锁定”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上。

2.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受到挑战。

信息网络已经不断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保密和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信息,对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很多,并且黑客也很厉害,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这些势必引起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需加以研究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走信息化、现代化的路径,并提出了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以网络建设为依托,以各种先进技术为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资源,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效能,为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刘琴.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5,5:10-12

[3]张新芳.人事档案工作如何适应新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J].兰台世界,2006,12:41-42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档案信息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并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起来,促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1.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人事档案是纪录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是高校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对学校考察和识别干部选拔优秀人才,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的开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档案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检索方式由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发展为智能检索及网络检索,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另外,人事档案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可以直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益。并且,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2.如何搞好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2.1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断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努力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时代,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档案意识,在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增加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管理内容十分必要。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

2.2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一些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安全意识往往不够,往往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密,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电子文件保存中存在的更新版本的不兼容性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及载体的易损毁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宝贵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在管理中,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要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克服求稳怕险、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又要防止不设界限、随随便便的麻痹思想。另外,电子档案对保存环境和保存方式手段的要求都很高,管理人员要注意防潮、防高温、防辐射、防病毒工作,切实加强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研究,认真搞好电子档案的及时备份与维护工作,要正确处理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

2.3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尽管技术进步对信息环境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仍然是决定的因素,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干部队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每位档案工作者在业务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并且还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及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由于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建设和管理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还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及坚定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4强化档案管理的法规建设

档案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护。档案管理部门与形成档案的社会各个部门或个人的关系往往存在一系列复杂关系和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也需要法律法规加以保护。可以说,依法治档是保证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党委、人事及各组织部门领导,要增强档案意识,了解、熟悉、研究人事档案工作,组织人员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要根据社会和学校的改革发展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需求,制定人事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备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软、硬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3.小结

可以说,信息化的人事信息管理模式及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对实现高校的人事人才信息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现高校的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

参考资料:

[1]朱小琪.科技人才的流动与动态[J].山西科技,2000(5)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3

摘要:为了帮助大家设计撰写论文,求学网论文网为大家分享了人事档案管理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

总结:人事档案管理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撰写文章有帮助,更多精彩论文尽在求学网论文网!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4

一这方面是,具体表现为理念创新与人事档案价值创新不够。其中有一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仍然将目光停留在传统的查阅上,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中所包含的深层价值,也没有认识到已经成为向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且独有的信息资源查询平台,致使无法有效挖掘出人事档案特有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是,缘于知识结构更新的速度滞后。具体表现为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没有提升,对此缺乏主动学习并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因而使得现有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需要。

2有效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几点建议

2.1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1)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地加强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大政方针,尤其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正确把握政治导向,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以此指导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工作,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始终不移地朝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2)保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由于人事档案工作面广,专业性强,纷繁而又复杂,因而不论是收集、整理还是鉴定、统计、保管、检索、编辑到利用,都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否则,一旦出现纰漏,就会给人事档案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应有的损失。我们都清楚,人事档案是一种记录事实的历史资料,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在具体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操守职业道德,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从根本上杜绝弄虚作假、随意篡改,乃至故意毁坏及偷窃的犯罪行为。唯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服务。(3)树立高尚的品质与情操。作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抵挡住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诱惑,甘愿做一个清贫者。人事档案工作的自身性质决定了档案管理的单调和繁琐,一天到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面对这样一种较为特殊的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如果缺乏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说是难以胜任的。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就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尤其是身处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需经得住各种诱惑与考验,将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贯穿于本职工作中。(4)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工作程序又十分复杂、各运行环节更为严谨的较为特殊的职业,这就需要对其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首先端正工作态度,积极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属于本人范畴的具体工作,不要挑三拣四,要脑勤心细,吃苦耐劳。二是要学会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既要讲工作效率,又要把好质量关。用一丝不苟的精神归档好每一页文件资料,立好每一本卷。三是要努力学习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真正掌握过硬和娴熟的本领,尽快成为本专业的技术能手,确保及时而又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5

(一)科学整合人事档案信息资源

当下,医院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大多雷同。在医务人员的工作晋升、培训教育等方面,人事档案能够反映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但这种动态性的档案材料内容补充不及时、归档不完整,很难有效体现医务人才的业务变化情况,而且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所以,需要整合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突破不完善的传统管理方式,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联合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加强人力资源信息汇编,以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整合人事档案信息。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将各类关于医务人才的档案信息进行有序开发,并作为文献实施一次二次汇编,以便于医院领导及管理层能够准确、有效、科学地选拔人才。将医院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统一管理,以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为导向,管理体制上注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分管领导作为第一负责人管理人事部及档案室的人事档案,通过纵向逐级负责,横向密切联系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比如,人事部汇集、整编人事档案文件资料,综合档案室检查人力资源档案资料文件,并收集、统计、分析、编写,整理成论述性文献,为医院的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二)建立现代化人事档案信息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共享。具体来说,在医院信息化工作中,首先要做好电子档案规划,衔接好人事、财务、科研等信息,整合控制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电子档案。统一规划电子档案管理,集中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化。其次,要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数据库。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需要按照相关的信息资源特点来科学规划数据库,从管理、专业、技术等层面建立起囊括医院所有人事档案信息的数据库。最后,还应该建立个人电子档案系统。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把纸质人事档案资料转化成电子档案数据,方便长期的统计利用与归档。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编研能力

人事档案有别于普通的档案,它一定要结合干部的管理权限来进行范围确定及利用。所以,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创造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产品,提高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信息编研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较强的人事档案信息收集能力,对不同的专业文件材料相当熟悉,并从中对医院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思想素养、业绩贡献等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汇总,以便于以后的人事档案信息加工。另外,要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提炼能力。要不断学习,以丰富的信息之类储备来满足当下医院人力资源的使用需求。因此,档案管理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人事档案信息加工能力,可以多方面地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然后做好加工、分析、整合工作,让人事档案焕发出新的使用价值。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人事档案信息互动能力。因为档案管理者在编研人事档案时,既要有很强的文字叙述能力,又应该能够与医院局域办公网以及医务工作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医院必须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信息开发机档案文化建设,让全体人员能够发挥出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做出贡献。

二、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6

(一)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部分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表现出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使人事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其原因主要是:1.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是随意安排的,他们的专业知识欠缺,业务能力不高。2.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政治观念,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严谨。3.有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年龄较大,工作效率不高。

(二)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在人才聘用方面均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这导致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混乱。其原因主要是:1.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引进员工时,办事态度不够认真,对所聘用人员档案的完整性不做要求,只要上交了档案即可。2.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不重视,对员工的档案没有详细的规定。3.员工离职后,将档案留在原事业单位保存,对自己的档案不过问。

(三)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落后。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无法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这导致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速度较慢。其原因主要是:1.部分事业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持观望态度,不愿意花费时间在管理制度的改进上。2.对政府出台的相应的政策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执行力度。3.问题处理的不及时,造成新老问题堆积的现象。4.有的事业单位观念陈旧,不愿意接受新的东西,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

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队伍建设。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事业单位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员工进行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员工的思想素质,对员工进行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2.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聘用原则,坚持专业化、知识化、年青化和现代化。3.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二)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落实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人事档案管理的行政职能。2.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3.对事业单位引进和输出的人员的档案进行良好的管理,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采取合适的档案保管措施,实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有序管理。4.对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内容进行革新,对管理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采用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采用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有利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养管理人员先进的管理理念。2.管理过程中,要学会使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人事档案的存储和查找。3.摒弃不好的管理方法,采用合适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7

论文摘要:由于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等,是干部个人自身成长历史的真实记载,为学校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学校合理分配使用人力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参考。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人事档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事档案工作面临了不少新的挑战,档案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党的组织、人事工作服务,笔者结合几年来档案管理的实践,就学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一、人事档案的定义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后组成的,是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事档案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公共管理工具对中国的信用建设、干部管理、国家安全、福利分配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制度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推进,传统人事档案制度的身份性和体制性弊端也显露无遗。“死档弃档”、“虚假档案”、“人质档案”、“人档脱节”、“档案克隆”等现象也日益增多,其“二元化人事体制结构”所形成的“人才壁垒”、“单位封闭”、“制度交易”、”身份阻隔“等负功能愈加显现,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人事档案已经沦为“鸡肋”——食之无味却弃之可惜,其制度性生存愈发尴尬。因此,传统人事档案制度必将走向终结,新的、科学的人事档案制度必将走向前台。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必须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发展人事业务,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推广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作者认为,人事档案及其制度的公共政策创新必须沿着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法制化是人事档案制度创新的必然路径。

内容上,立卷不够规范,案卷质量不高。一是档案材料内容填写前后不一。“三龄一历”(年龄、工龄、党龄、学历)记载多样,个别干部的“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早,文化程度越填越高”。二是档案用纸规格不一。虽然规定档案材料要统一使用16开办公用纸,但现行的公文材料大部分是A4纸,高等院校印制的学历材料绝大部分也是A4纸,纸张大小不同,致使有的表格印制超过装订线,给立卷归档工作带来了麻烦。三是材料归类不准确。有的不该归档的材料归了档,而该归档的零散材料却没有及时归档。四是档案材料短缺。如表彰和处分材料散失较多,有少量的履历表、自传等未盖人事部门公章。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干部人事档案中有些陈旧的信息内容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记载个人履历、社会关系、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的内容多,而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技术特长等方面的内容少,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案卷质量。

使用上,技术手段滞后,运行效率较低。在整理档案过程中,有的单位没有启用干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大部分是靠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与行业整体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三、笔者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保持人事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一定时期有它的科学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干部工作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变化,就会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紧跟干部工作的需求,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1、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范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炼,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2、改进档案的检索与查阅方法,实行计算机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对干干部人事档案的检索,无论是采用“四角编码”法还是“笔形编号”法均是利用姓氏检索的方式进行,这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用记起来费时,用起来繁锁,工作效率低。为提高效率,可考虑采取以英文字母的顺序号进行编排,便于记忆,利于查找,提高速度。同时,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可以采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信息,研究建立两个系统:检索系统和利用系统。同时,运行干部人事档案原件管理系统,使查档人员利用计算机在不接触干部档案的前提下查阅干部档案原件,不仅可以提高查阅档案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3、分类管理。国家公务员的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建立并管理;其余人员的档案,则打破身份、学历、职称、行业、地域等各种限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建立并统一管理。

4、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行许可证并年检制度。制定硬件、软件标准,并加强执法检查;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并实行资格证制度,并定期考试更新知识。统一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

5、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人事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档案管理理论与新技术的运用,开拓创新,开发新手段,加大投入,对人事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开发研制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档案和多媒体档案,并实行联网,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

只有与时俱进,注重档案的服务性,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信用业绩档案的建立必将使人事档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使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云庆苗壮《现代档案管理学》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年220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路径依赖;路径选择;信息化

“路径依赖”最早是由生物学家在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后来,North等经济学家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当中。路径依赖是指今天的选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1],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由于某种现象具有先动优势,即使后来环境发生了改变,它也有可能继续自我增强,最后“锁定”在次优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企业人事档案是企业选人、用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

1.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

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价值取向,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而对档案基础工作的投入不够,甚至片面地认为企业与员工是一种雇佣关系,没必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上。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不断自我强化,导致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先进性。加之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阶段,这种方式制约人事档案功能的发挥,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企业人事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的人事档案材料仅记录了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种人事档案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进而影响到人员的正常晋升与轮换,挫伤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2]。另外,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形成了一种分散局面。人事组织部门主要掌握个人履历、政治面貌、学历、职务评聘、工资等方面的材料。而反映员工工作业绩的材料在档案中却没有收集,使人事档案在使用中缺少员工工作能力评估这方面的相关信息。这种状况不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而且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使之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员工的真实面貌。

3.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有些民营企业是从家庭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管理本来就不是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更是不规范。有的员工职务升降、工资待遇随意性很大,甚至还存在着企业主口头上说了就算的现象,使员工的工资级别、职务任免等材料根本无法形成。由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规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是有人利用档案管理的漏洞,制造虚假材料。例如,将工作时间提前、把学历变高、把年龄变小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材料丧失了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而人事档案材料的失真,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和正常执行,对当前配置以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有的档案转递不及时,操作程序不规范[3]。例如,有的人早已跳槽,但其人事档案还未按规定转递到新单位;有的企业违反规定,把人事档案当作普通邮件寄送,不作机要转递,这就容易造成档案丢失;还有的企业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不填写转递单,不经密封钤印,就随意将档案交给本人自带,致使篡改、丢失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原因相应地造成了企业人事档案价值不高,利用率降低。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选择

企业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是否有利于企业获得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档案管理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来自其内在的、本质的需要。如果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内在需要,它就能生存和发展[4]。因此,针对企业的特点,应突破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依赖,选择信息化、现代化的新路径。信息化是从原始静态档案管理到动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革命,是人事档案工作的深入,是工作方法的改变,也是人事档案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起点。这一路径的选择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的基础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去伪存真”;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只有维护了企业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2.依托专业人才是信息化的有力保证

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只掌握传统档案管理职能的档案人员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由人事档案实体管理者向信息管理员和者的角色转换,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对专业人才的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档案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懂得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原则,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分类方法及有关的技术;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数据的规范采集、软件的正确运用及网络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档案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掌握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行家能手,确保档案管理系统平稳、正常的运行。只有这些相应人才素质的拥有,才可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为企业服务。

3.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的重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储存、查找,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数据复制

文件传输

报表管理

员工管理

系统安全

一方面,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要求重新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将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需求一同嵌入管理文件系统中,记录从电子文件形成到成为电子档案并归档的一切活动过程和处理情况。档案人员在网上接收、整理、鉴定并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然后进入正式文件库。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随时掌握文书,业务部门的管理动态,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档案的超前性、预见性管理[5]。

另一方面,企业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企业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三、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化档案管理面临的经费问题。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都需要不断的更新设备和技术等。为此,企业在选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制约了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去选择信息化的新路径,而“锁定”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上。超级秘书网

2.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受到挑战。

信息网络已经不断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保密和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信息,对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很多,并且黑客也很厉害,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这些势必引起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需加以研究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走信息化、现代化的路径,并提出了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以网络建设为依托,以各种先进技术为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资源,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效能,为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刘琴.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5,5:10-12

[3]张新芳.人事档案工作如何适应新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J].兰台世界,2006,12:41-4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