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4:49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篇1

论文(设计)名称

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论文(设计)

来源

论文(设计)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电信设施的普及与完善为网络商务交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贸易手段和经济活动的开展已经难以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世界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手段充分运用了现今的网络条件,利用网络这样便捷的工具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员工、经销商以及顾客的情况并结合各方面信息及时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自身的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在网络上了解市场状况寻找商机,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并将它迅速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使企业的决策更加迅速准确。产品设计和资金的投放更加合理。所以,我们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这是企业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决胜的关键。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知识,缺乏信息技术资金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管理基础薄弱。再加上市场环境不稳定,安全体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缺乏信息需求。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经济管理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发展和改革经验。Rarl、Smits(2009)

都提出信息战略应与商业需求相一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Levy

M

Powell

P

(2010)研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结合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提出一个合适的模型,使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战略。Gunes

(2016)研究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与电子商务的匹配策略,总结了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与支持文化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关注电子信息有效的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立了公司战略、信息战略与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战略匹配的概念模型。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尤其是大数据、Saa

S、云计算等的企业应用时间不长,主要是近几年的事,特别是电子商务和

IT

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才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实践中来。温丽丽(2016)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中的误解,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从基本条件、管理哲学、业务创新和人才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刘荣娟(2016)认为,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待完善。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胡红一、郑有(2014)、赵志鸿(2016)、李永宁(2017)等学者则针对缺乏资金,低水平管理下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途径做了探讨。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关系探讨

(一)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2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三)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1.企业信息化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

2.企业电子商务是对企业信息化各方面的整体运用

三、宁乡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宁乡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二)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宁乡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3.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

(三)本章小结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策略

(一)增强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投入

(三)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建立信息化网络

(四)寻求合适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

五、结论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以宁乡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其一,经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本篇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其二,图书馆、互联网等可以搜集到较多的资料;

其三,有导师的指导;

其四,自身在中小企业实习过,可以获得一手资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X.XX.XX-201X.XX.XX)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X.XX.XX-201X.XX.XX)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X.XX.XX-201X.XX.XX)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篇2

论文(设计)名称

**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论文(设计)

来源

论文(设计)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电信设施的普及与完善为网络商务交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贸易手段和经济活动的开展已经难以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世界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手段充分运用了现今的网络条件,利用网络这样便捷的工具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员工、经销商以及顾客的情况并结合各方面信息及时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自身的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在网络上了解市场状况寻找商机,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并将它迅速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使企业的决策更加迅速准确。产品设计和资金的投放更加合理。所以,我们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这是企业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决胜的关键。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知识,缺乏信息技术资金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管理基础薄弱。再加上市场环境不稳定,安全体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缺乏信息需求。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经济管理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发展和改革经验。Rarl、Smits(2009)

都提出信息战略应与商业需求相一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Levy

M

Powell

P

(2010)研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结合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提出一个合适的模型,使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战略。Gunes

(2016)研究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与电子商务的匹配策略,总结了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与支持文化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关注电子信息有效的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立了公司战略、信息战略与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战略匹配的概念模型。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尤其是大数据、Saa

S、云计算等的企业应用时间不长,主要是近几年的事,特别是电子商务和

IT

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才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实践中来。温丽丽(2016)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中的误解,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从基本条件、管理哲学、业务创新和人才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刘荣娟(2016)认为,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待完善。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胡红一、郑有(2014)、赵志鸿(2016)、李永宁(2017)等学者则针对缺乏资金,低水平管理下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途径做了探讨。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关系探讨

(一)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2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三)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1.企业信息化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

2.企业电子商务是对企业信息化各方面的整体运用

三、**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二)**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3.**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

(三)本章小结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策略

(一)增强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投入

(三)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建立信息化网络

(四)寻求合适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

五、结论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以**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其一,经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本篇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其二,图书馆、互联网等可以搜集到较多的资料;

其三,有导师的指导;

其四,自身在中小企业实习过,可以获得一手资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X.XX.XX-201X.XX.XX)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X.XX.XX-201X.XX.XX)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X.XX.XX-201X.XX.XX)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开发在我国全面兴起,并在九十年代以来进入了高潮期。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更是方兴未艾。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质合格的电子信息工程的人才,我们有必要探索高等院校中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促进该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完成专业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1]。

一、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2],现阶段,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的研发上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在一些方面较为滞后。比如核心技术还没能掌握、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等。所以构建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队伍是迫在眉睫的。目前,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

(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体系快速更新的世纪,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更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够符合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不少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教学内容上缺乏时代性,不少课程体系陈旧、落后,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学生即使熟练地掌握了课程内容,也是难以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的。

(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21世纪还是一个倡导创新的世纪,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下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现阶段我们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当中还未能全面地普及这一教学理念,导致了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师更多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固有的“填鸭式”模式,学生极少有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很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很难启迪学生进行锐意创新。这是与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能有机结合

作为一门实用性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并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也唯有将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活学活用,才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但是,现阶段我们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具体体现为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割裂,两者未能相辅相成。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无法形成互补,学生学了理论就忘了实践,学了实践后又忘了理论,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此外,在教学考核体系上,也往往是重理论考核而轻实践考核,缺乏合理的实践考核模式,导致实践考核沦为走过场。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绝大多数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不少甚至是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他们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驾驭理论教学。但由于这些教师绝大多数一走出校园就直接从事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经验,在实践教学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导致了实践教学难以同理论教学齐头并进。

(五)教学实习体系不够完善合理

教学实习是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来讲,完善的教学实习环节,有利于他们了解到职场的环境,了解到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为了他们日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但是,目前不少院校的教学实习体系不够完善合理,缺乏长期合作的对口实习企业,不少学生还要自己去联系实习企业,给实习环节带来了极大不便。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

为了使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能充分与时俱进,符合时展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应当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对此,我们要不断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技术,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3],不断地对教学内容推陈出新,剔除那些陈旧、落后的内容,促进教学内容上的优化。

(二)积极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进行信息搜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最终评价等处理。它十分有利于在教学中克服传统的“填鸭式”弊端,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改革中无疑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三)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理论与实践犹如车之两翼,都是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是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交替俺怕,有机结合。以理论促实践,又反过来以实践促理论。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实践考核环节,将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同等对待,积极建立起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抓好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工作。

(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绝大多数教师理论知识完备而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见习,为他们弥补上实践能力这一课。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聘用一批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五)建立起稳定合理的教学实习体系

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学实习环节,积极抓好教学实习环节。要主动与那些具有规模,管理完善,且热心于人才培养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拥有稳定而完善的实习平台,解除学生在实习方面的后顾之忧。

三、结语

随着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队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反思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从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实施“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有机结合、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建立起稳定合理的教学实习体系这五个方面入手,推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索郎桑姆.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教育,2013,12(20):77-78.

[2]水琳.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几点看法[J].科技资讯,2014,7(3):95-96.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电子阅览室

1 引言

电子阅览室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传播媒介。集文字、图像、音视频和动漫等于一体的多媒体形态资源中心。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利用和获取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综合性阅览室。

2 重视电子阅览室的电子资源建设

(1)建立各种资源数据库。

电子阅览室应建立起馆藏书目、参考咨询、跟踪服务和网络导航等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恰当地处理印刷型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关系。引进多种电子图书、期刊,充实馆藏电子资源。

建立资格认证考试专题数据库。如搜集、整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习辅导,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计算机等级考试理论和上机操作;营销师、导游证、酒店管理上岗证、会计上岗证等,所需要的图书参考资料、真题、模仿题、音视频资料和模拟软件等。

开拓深层次的文献信息增值服务,按照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经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述评”、“综述”、“研究报告”等数据库。加强与其他院校合作、形成稳定的关系,丰富本馆电子资源数据库。

(2)重视灰色文献的收集。

建立教师学术专题文献数据库。如收集本校教师的学术论文、专著、参编的各类高职教材和日常教学开发的优秀课件等。教师承担的市、省及部级的课题项目研究成果。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带回的各种文件、学术资料等;本校历届毕业生的优秀论文、毕业设计成果;经过加工制作成电子资源。

要建立对本馆自建电子资源、购买及免费使用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连续地、系统地采集和积累的有效管理机制。并按一定的主题编制出与之相配套的二次文献。面向社会开展信息需求的收集、调研工作,把获得的对口行业领域的最新动态资料,充实到馆藏电子资源库中。

(3)加强精品课程“网络课堂”的建设。

网络课堂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视、听和练习等全方位感知体验。通过网上讨论、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博客和QQ群等,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师生与行业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

电子阅览室与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链接”。把公共基础性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教学课件和辅导影像资料等,链接到网络上。为学生构建课件点播学习的平台,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第二课堂”。

3 加强电子资源宣传工作

(1)开展主动宣传服务。

图书馆主页是学生了解和使用电子资源的门户。主页界面的内容大致包括:“图书馆使用指南”、“新书目推荐”、“期刊索引”、“用户信息教育培训”、“读者论坛”、“网上留言”和“网络教室”等专栏。

可以利用图书馆园地、校报、校园广播、校内有线闭路电视等。来宣传图书馆。新生入学后开设“怎样利用图书馆”讲座,播放《走进图书馆》录像片,发放《电子信息资源服务指南》。开设文献检索课,不定期开办《师生与文献检索》、《信息・知识・情报》及《怎样利用网上图书馆》等系列讲座。并将这些材料制作成电子资源。在校园网上建00群、博客等,举办各种类型的网络知识问答、竞赛、书评和名著导读等活动。

(2)建立“网络导航站”。

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网络辅导员”制度。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图书、报刊、出版机构、数据库等网址。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电子资源,阅读网站目录。引导学生使用一些知名的信息门户网站上的“知识库”,如百度、新浪、雅虎等。各种数据库在补充更新后。应及时公告。最大限度地方便师生使用。

4 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培养

(1)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教育的必要性。

互联网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虚拟的新型生存方式。但目前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或不能独立地使用网络系统进行查询、获取所需文献信息。图书馆应采取专题讲座或举办短期培训等有效的方式,使之逐渐地掌握信息检索知识。

当前,网络游戏中还存在着变相、暴力杀戳、形形的文化入侵、色情和下流粗俗等不健康的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主动地收集沉迷网络游戏形成网瘾不能自拔,自毁前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惨痛案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2)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

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教育。宣传有关网络法律、安全保护方面的知识。签定“文明上网承诺书”,实行“实名”上网制。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构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5 拓展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

(1)图书馆是学校素质教育基地之一。

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设“红色记忆”栏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图书馆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如团委、党委联合,建立网上“团校”、“党校”,定期制作、上传有关课程的课件,辅导学生的政治学习。完善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如重大节日、纪念日,将有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历史书刊目录、检索方法及存放地点;放到网上供学生查阅、摘抄、下载及打印等。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配合党的生日,组织“七一”书刊、图片等资料,开展网上展览、专题党史知识的讲座及竞赛活动等。

(2)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指导学生开展“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邀请校外专家、企业家来校作就业、创业指导报告;推荐各类创新人才的成长经历、事迹;本校历届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并邀请他们来校作创业实践的现身说法。把这些音、视频录像资料制作成电子资料。搜集报纸、期刊及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行业社会人才需要的信息,提供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及时相关就业信息,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咨询、参考服务。

(3)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状况,定期推荐相关心理学专题书目;组织心理学、政治课教师及聘请校外心理学专家开设讲座,并将书目、讲座的声像及稿件,制作成电子资源。通过“心理论坛”、“QQ网上聊天室”、博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学生及时沟通、互动,热情地倾听学生心中的困惑。认真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治疗和干预工作。

6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思想素质。

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有爱心、热爱学生、熟悉学生心理特征。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牢固树立起尊重信息知识产权及保障信息安全的观念。具备较强的信息服务意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专业素质。

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具有扎实的图书情报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知识基础。具备较高的信息收集、分类、加工整合、导航与等能力。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技术和继续教育。采取全脱产、半脱产及网络学习教育的形式,参加各种类型的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会。实现从“信息守门员”到“知识管理员”角色的转变。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篇5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材料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我国高等学校材料专业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沿袭前苏联模式近50年, 目前,需要对这门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在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共识后,该校调整了专业课程体系、增设多门专业课。其中《电子信息材料》(48学时)为其中之一。电子信息材料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防尖端领域,还广泛用于民用工业和日常生活。作为材料学科与产业中一只蓬勃的生力军,电子信息材料在当今信息和知识的年代已成为世界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2]。因此增设这门专业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了解一些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增加兴趣, 热爱专业, 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3]。

1 目前电子信息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

国内院校《电子信息材料》课程历来多是为材料专业学生而开设,已形成适合其专业特点的、较完备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研究方面业已取得许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电子信息材料本身具有:(1)内容多,涉及面广。(2)内容更新快。(3)实践性强等特点,许多院校只把其作为选修课,课程内容大多只是具有普及知识的作用,学生学后并无多大印象。而且很多学校在课程教学上存在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实验课等这些不利于《电子信息材料》课程发展的弊端。

2 电子信息材料教学改革的内容

结合本校材料专业特点,并考虑天津市电子材料行业的工业特色,研究适用于材料专业的《电子信息材料》课程内容体系,希望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

2.1 整体设计教学内容

结合材料学院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特点,对国内外参考教材及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并广泛收集材料科学领域的参考文献及最新信息,选用合适的教材制定出新的《电子信息材料》教学内容,力争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以下特色:根据材料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材料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需求, 坚持简化理论、增加应用、拓宽知识面、更新内容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到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 在内容安排、表述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同时充分考虑到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之间的合理配置和支持,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兼顾各种电子材料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将对材料科学的五要素模型进行讨论, 试图在材料的组成、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之间建立一个整体和全貌的关系;对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制造工艺与方法等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力求彰显材料的共性。然而材料是具体品种组成的, 不同的材料具有其鲜明的个性, 所以在材料的应用、材料的比较与选择等内容中又比较兼顾个性, 以利于学生在学习具体材料的基础上, 能做到举一反三, 更深刻地了解材料的共同之处。

2.2 更新教学手段

材料科学博大精深、变化无穷, 神奇而又充满魅力。电子信息材料这门课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为此在授课过程中切实做到动之以情, 导之以趣, 制作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在讲授中把传统的导电材料、电阻材料,磁性材料,神奇的超导材料、激光材料, 异军突起的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等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另外,可以购置相关的电子音像资料,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的一些情况。

2.3 改善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教学建设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向同学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和讨论。同时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些章节讲完之后还要提出后续和推广问题,为学生留下思考和研究的空间。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实物教学。《电子信息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如何体现,也是使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关键之一。我们采用把科研、生产中的典型材料带到讲台上,如:导电材料中的导电银浆、半导体材料中的单晶硅片、介电材料中的钛酸钡电容器、光电材料中的荧光粉、敏感电子材料中的压电器件等。让学生观看实物,并参观实验室观看某些实验的制备过程,把一些抽象的理论通过实物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撰写小论文。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材料领域的知识外,在课外还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国内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资料,了解有关材料的发展情况,并写出学习论文。这样不仅拓宽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培养他们从多方面摄取知识营养的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参与科研。介绍本专业教师正在从事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项目,如,半导体发光方面、铁电材料方面、铁磁体方面等。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成立科研小组,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撰写科研论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很快验证和应用。

2.4 加强实验教学

电子信息材料课程是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应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这对于学生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结语

《电子信息材料》是一门简化理论、侧重介绍材料特点及应用的专业课,其先修课程是在材料学专业中理论性较强的《材料科学基础》和《材料性能学》,因此如何将一些复杂的理论应用在课程中并与材料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将是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之一。根据专业要求开设实验课并采用实物教学是本项目的又一特色,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宗旨。这要求教师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电子材料的专业背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学习、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上课时能游刃有余,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会增加

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言荣,恽正中.电子信息材料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篇6

[关键词]专业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 职业影响 大学生

[作者简介]李磊(1981- ),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学管理。(江苏 南京 21004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39-01

长期以来,高校的本科教育将培育研究型、学术型的人才作为主要目标。近年来,在“设计性”“综合性”的口号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盲目地增加实验课程的设置,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如何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教育,改革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新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职场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缺乏职业发展的潜力。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材内容宽泛,不能适应当代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状况。当前,课程设置获得了重要的改进,模拟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更新为晶体管和集成基本单元电路;数字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也以各种逻辑门电路、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为主。然而,其课程比较宽泛,理论深度不够,理论与IT产业的发展情况不相适应,使得学生感觉知识掌握宽泛,对工程实践有些不知所措。另外,当今电子信息技术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教材更新也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

2.实践环节难以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长期以来,实验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少,依附于理论课而存在,课程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不能体现工程设计中的原理和方法,更不能体现现代电子技术的趋势。然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许多高校意识到“设计性”和“综合性”的重要性,纷纷将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发挥到空前水平,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践教学的名目种类繁多:创新性实验、延续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校级、地区级、部级的电子竞赛等,不一而足。当前高校从“重理论、轻实践”的极端转向“重实践、轻理论”的另一个极端。课程设计、实验课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水平在缺乏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并没有得以提高。

3.教师的适应性不足。在信息化的浪潮之下,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更新之快令人感到振奋、茫然。教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难以适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活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技术的理解、掌握有待加强,其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年轻教师虽然对前沿理论了解较多,接受新知识、新技术速度快,但是比较缺乏系统设计的实践。一般的教师都是毕业之后直接任教,并没有参与过产品、系统的研发、设计,对实际问题的处理缺乏经验。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在职业市场的现状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然而适应市场需求的总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暴露出许多问题。(1)创新能力不足。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创新对电子信息工程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工程的创意和工程人员的创新精神是显示工程水平及其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在资源既定的前提下,创新是工程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2)综合素质较低。在传统的认知下,教育界和社会大众认为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是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已经突破了这一范畴,更加强调其品格、文化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有近1/3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强信息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可见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有待提高的。(3)实践能力和水平不高。工程的实践性是其主要特征,然而,由于教育现状的制约,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较弱,理论水平高于实践能力。这对社会工程实践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束缚。(4)专业技术不强。电子信息专业技术是电子信息从业人员的生存之本,然而在从业的过程中,许多工程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电子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在工程实践中的其他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主要措施

1.改善课程建设。新世纪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坚实的电子技术、数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技术,掌握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及其处理技术。改革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控制等领域,以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课程电子电路、信息系统控制、电磁场合计算机为依据,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首先,建设特色课程体系,优化学科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的掌握。注重在专业上保持特色,如同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的倾向于气象特色例如气象电子,有的具有广电特征。通过特色专业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工程实际开发能力。其次,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其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综合毕业设计等层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扩展电子信息工程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仅仅将电子信息工程人员作为单纯的技术性人员对待,要充分认识工程实践的系统性、人文性和整体性特征,将人的因素看作工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育,要将其内容做出区分,划分为人文社科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注重培养人才的价值理性和知识理性。当前,工程实践的复杂性和社会性特征日趋明显,所以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基础理论,还要培养其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整合能力。在技术成为社会的基础手段的前提下,综合知识与技术性相结合就是教育的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符合社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的趋势。

3.合理关注学生实践环节,改进毕业设计方式。当前,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关注已经提升至空前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课程,改善学生实践环节的薄弱,提高其动手能力,这是教育改进的基本手段。然而,由于对实践课程的尤其重视,导致教育教学走进了另一个极端。近年来,实践课程的种类名目繁多,从校内竞赛以及各种层级的竞赛,到各种实验设计;从综合型课程到毕业设计,数不胜数。关键的理论教学却又被轻视,许多实验性课程并不能真正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实践课程应该以学生为导向,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多做验证性实验,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设计实践课程。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的必修环节。一直以来,毕业设计的制作仅仅给予三个月时间,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日常实践课程中,不少学生利用“Matlab”做设计,甚至在毕业设计中也贪图省事。在这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应改变这种不良的作风。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教育,要从学生的学习抓起,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做设计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日常的学习、实践同毕业设计相结合,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建设专业导师制度。在本科设置专业导师,早在21世纪初我国就有高校做出了尝试,比较突出的有梧州学院等高校,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专业导师制是以骨干教师为带头人,针对本科生自身特点和学习能力,给予个性化指导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专业导师制不仅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水平,实施因材施教,而且把科研与课堂教学以及实践课程结合,引导学生增加社会人文涵养,强调通过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多学科促进工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全面学习的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专业导师制的重要内涵。本文认为,专业导师制更应该发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结构,教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将人的价值理性因素发挥到工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3).

[2]王欣,田雨波,李锋,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2012(10).

[3]夏哲雷,肖丙刚,王秀敏,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6).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篇7

在香农提出信息论之后,信息论给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信息论基础》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信息论是学生理解与通信专业有关的专业课的基础,为此,国内外高校都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开始《信息论基础》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南京邮电大学很早开设了《信息论基础》的教学工作,2006年,该课程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选择了曹雪虹老师主编的《信息论与编码》 [2]作为上课的教材。参考书是傅祖芸老师编写的《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3]以及王育民老师编写的《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4]。本文主要讨论了本人在该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体会以及改进措施。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第二章主要是讨论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第三章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第四章是总结部分。

1 教学体会

在一学期的《信息论基础》的教学工作,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中,我的教学体会如下:

1.1 明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性,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论基础》的课程目的包括: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理解用随机统计方法研究信息及其传输的实质;了解用信息理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信息论是其它通信相关课程的数学理论基础;信息论是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理论,信息科学大厦的地基; 信息论是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1.2 通过电子网络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上好本课程,我们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校内课程网络资源上,我们建立了《信息论基础》的电子资源。另外我们还给学生介绍了不少校外和国外的关于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信息论国家精品课程;MIT开放课程;stanford的信息论课程等。

1.3 通过加强课堂讲授的效率和课外的学习辅导,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我非常认真的备好每一次教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安排。为了解决学生课外学习中的难题,我认真批改每一次布置的作业,除了在课上讲授作业批改上出现的问题外,我要求自己每次上课提前30分钟到教室给学习答疑。另外我还鼓励学生通过Email跟我交流学习上的一些难题,提高学习效果。

2 改进措施

本部分将在课程考试中所反映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中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我们对该课程试卷进行了分析,考试成绩比例分布如表1所示: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的改进措施:

1)继续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电子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树立学习典型,并采用学习互助小组的形式,帮助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大家共同进步。

3)增加对作业辅导的时间和次数,提高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导论论文篇8

认真对待“网络黑社会”:网络时代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试论网络舆论的引导与规范

互联网时代的“非制度化”生存——基于新浪微博的观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权力与权利的博弈

从基层政府与公民间关系看诱因

网络问政: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路径

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影响——基于第三变量的理论模型

第十届(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暨经验交流会在京隆重举行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价值再反省——老问题的新认识

面向对象的电子政务——技术、理论与构想

北京市将建专门团队管理政务微博

电子参与研究:源流、发展与理论构建

电子政务概念及其人才培养

建好民政部门户网站助力服务型机关创建

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在北京召开

江苏环保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电子政务的价值——基于农村地区“四位一体”发展的分析

卷首语

新技术发展环境下的电子政务建设

关于充分利用国家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国家“十二五”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若干思考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统一运维支撑系统建设的思路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保障方案研究

电子政务的互联网出口应用实践与探讨

浅谈网络访问控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等级保护测评整改方案

电子政务中面向业务的运维管理与实践

信息技术服务交付规范标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信息产业对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支撑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能力评价研究

公共政策与管理视角的电子政府研究进展及启示

云南省州市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建设问题研究

信息化支撑环境下世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

对“十二五”电子政务工作的若干思考

当前我国政府网站公众参与渠道建设情况及对安徽的启示

论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公开化

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领导信箱在新疆地市级政府网站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人民政府网站“州长信箱”为例

城市政府智能门户网站群系统研究与设计

卷首语

新中国信息化成就综述

世界城市首席信息官会聚首尔推进电子政府合作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回顾

中国税务信息化回顾与展望

中国海关信息化进程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公文管理系统”的应用

我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六十年

关于电子政务业务框架的思考与实践

标准化和信息化是提升行政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国家区域化电子政务统筹发展机制研究

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公文格式标准化实证分析——基于百份失范公文的思考

江西60多名县领导实名开博客官员集体网络问政

面向“大社保”业务框架的城市金保工程战略匹配方法研究——以合肥市金保工程建设为例

政府决策信息服务策略研究

扎实推进“三大工程”打造新型服务平台——镇江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交流

构建全省数据大集中的海南电子政务建设工程

电子治理的演进及持续挑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