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安全发展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4:48

安全发展论文

安全发展论文篇1

关键词安全发展和谐建设指导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胡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的提出和确立,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当具有持久和后续能力,既要以资源、环境能够承载为前提,也要建立在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

坚持安全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只有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才能调动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生活热情;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大幅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创伤和震荡,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只有顺应客观规律,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防范事故,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自觉遵循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这要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为抓好安全生产这个世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安全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安全文化、安全理论的引导,也要有人才技术的支撑,又要有安全体系、管理机制的保障。大量实践证明,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安定的社会秩序,就没有健康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稳固的社会发展基础,所谓“国泰民安”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因此,“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发表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准确定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上任伊始,提出安全文化五要素,将安全文化列为五要素之首,应当说体现了一种立足根本,把握关键的深远眼光。安全文化,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社会的进步靠先进文化的引导,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意识的反映,文化是人们生活、生产和意识的积淀,安全包含于文化之中,安全文化源于生活、生产,安全文化又作用于生活、生产,引导人们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性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和规范人的行为。安全文化的落脚点是全面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并为人类生命繁衍与健康成长,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不受或少受损失服务的。同时,安全文化也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并渗透于人们一切生活及生产活动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实践表明,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所有实践都离不开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其一,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方针提供保障。强化企业干部职工“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实现思想的安全化,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自觉行动。其二,改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合理、有效和科学。安全文化具有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功能,对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变被动的安全管理为主动的安全管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激发职工主动创造精神。通过安全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在企业形成一种人人重视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保安全,安全高于一切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生产环境,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和自我完善的工作态度,努力实现安全这个共同的目标。其四,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 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文化化,使他们的安全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全面系统地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载体,寻求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

安全发展要解决人的基本素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对全员的参与意识提出要求。创新载体,正确处理好安全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重在要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发自觉,两者为两个相交的圆,目的一样,相互渗透,缺一不可,都是为搞好安全生产服务的,都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人们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的综合反映。创新载体,就是通过构建安全文化,唱响主旋律,将全体公民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文明人,将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职工塑造成现代安全观的安全生产力。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立足创出一个特色——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年”活动,叫响“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高标准、全覆盖、创特色”的要求,深入灌输,做到“三入”(入耳、入心、入脑),旨在营造安全发展的强烈氛围。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大力宣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大力宣传安全责任制,大力宣传依法治安,严格执法,大力宣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建好“四个阵地”,即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安全生产协会,编发《安全生产信息》,管好用好安全生产信息网站,以开展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如六月份安全生产月、夏季安全生产百日赛、“安康杯”安全www.知识竞赛,浓墨重彩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同时继续开展乡镇安全生产达标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达标创优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状况普查等,把监管触角向“双基”(抓基层、打基础)延伸,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既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二是组织安全文化活动。我们深化两个创新,即领导方法和活动形式创新,在“三个转变”上下功夫,思想由传统思维定势向开放的思维方法转变,方法由传统固有的模式向多元化、灵活性转变,领导方式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构建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全员参与的服务格局。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筹划、细心组织了颇具匠心的有形、有象、有声的安全文化活动。举办“安全文化周末大舞台”,以快板书、小品、大合唱、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安全、唱安全,让市民在欢快娱乐之中接受安全知识教育;举办安全文化书画笔会,借助知名书画家的神来之笔,泼墨挥毫,抒发对“安全发展”的盛赞之情,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跃然纸上,让人们在欣赏高雅艺术中增强安全意识;在高邮安全生产信息网上开辟“安全生产知识有奖竞猜活动”,增进网民互动,让安全知识更加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科学。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对安全生产各类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文化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深入企业一线培训员工,对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实施“全员培训工程”,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每年培训人数以千人以上递增,扩大受益面。还与总工会、供电公司等部门联手,在职工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警示教育和电工、焊工技术比武,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教育还要向青少年延伸,在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从青少年抓起,夯实基础。因此,弘扬、倡导、开发、利用和发展安全文化,使之更加精粹、丰富和繁荣,直接关系到人类发展、社会文明,国家兴衰的大事,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三、建立机制,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安全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正是为全面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整体素质,两者殊途同归,目的一致。安全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是满足当代人的基本社会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安全保证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使安全文化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落实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来,尤其是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因此,安全文化追求的正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有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实现:

——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党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我们党是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是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体现。我们从事的是拯救人生命的事业,肩负重任,不辱使命,应以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信念、最高目标、道德理想、传统风尚、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作基础,没有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产,要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全力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普及安全哲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法规,让“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上,人人都能自主管理,真正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人人事事保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发展论文篇2

关键词安全发展和谐建设指导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胡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的提出和确立,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当具有持久和后续能力,既要以资源、环境能够承载为前提,也要建立在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

坚持安全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只有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才能调动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生活热情;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大幅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创伤和震荡,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只有顺应客观规律,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防范事故,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自觉遵循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这要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为抓好安全生产这个世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安全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安全文化、安全理论的引导,也要有人才技术的支撑,又要有安全体系、管理机制的保障。大量实践证明,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安定的社会秩序,就没有健康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稳固的社会发展基础,所谓“国泰民安”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因此,“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发表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准确定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上任伊始,提出安全文化五要素,将安全文化列为五要素之首,应当说体现了一种立足根本,把握关键的深远眼光。安全文化,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社会的进步靠先进文化的引导,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意识的反映,文化是人们生活、生产和意识的积淀,安全包含于文化之中,安全文化源于生活、生产,安全文化又作用于生活、生产,引导人们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性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和规范人的行为。安全文化的落脚点是全面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并为人类生命繁衍与健康成长,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不受或少受损失服务的。同时,安全文化也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并渗透于人们一切生活及生产活动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实践表明,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所有实践都离不开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其一,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方针提供保障。强化企业干部职工“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实现思想的安全化,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自觉行动。其二,改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合理、有效和科学。安全文化具有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功能,对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变被动的安全管理为主动的安全管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激发职工主动创造精神。通过安全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在企业形成一种人人重视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保安全,安全高于一切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生产环境,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和自我完善的工作态度,努力实现安全这个共同的目标。其四,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 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文化化,使他们的安全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全面系统地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载体,寻求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

安全发展要解决人的基本素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对全员的参与意识提出要求。创新载体,正确处理好安全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重在要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发自觉,两者为两个相交的圆,目的一样,相互渗透,缺一不可,都是为搞好安全生产服务的,都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人们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的综合反映。创新载体,就是通过构建安全文化,唱响主旋律,将全体公民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文明人,将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职工塑造成现代安全观的安全生产力。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立足创出一个特色——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年”活动,叫响“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高标准、全覆盖、创特色”的要求,深入灌输,做到“三入”(入耳、入心、入脑),旨在营造安全发展的强烈氛围。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大力宣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大力宣传安全责任制,大力宣传依法治安,严格执法,大力宣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建好“四个阵地”,即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安全生产协会,编发《安全生产信息》,管好用好安全生产信息网站,以开展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如六月份安全生产月、夏季安全生产百日赛、“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浓墨重彩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同时继续开展乡镇安全生产达标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达标创优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状况普查等,把监管触角向“双基”(抓基层、打基础)延伸,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既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二是组织安全文化活动。我们深化两个创新,即领导方法和活动形式创新,在“三个转变”上下功夫,思想由传统思维定势向开放的思维方法转变,方法由传统固有的模式向多元化、灵活性转变,领导方式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构建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全员参与的服务格局。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筹划、细心组织了颇具匠心的有形、有象、有声的安全文化活动。举办“安全文化周末大舞台”,以快板书、小品、大合唱、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安全、唱安全,让市民在欢快娱乐之中接受安全知识教育;举办安全文化书画笔会,借助知名书画家的神来之笔,泼墨挥毫,抒发对“安全发展”的盛赞之情,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跃然纸上,让人们在欣赏高雅艺术中增强安全意识;在高邮安全生产信息网上开辟“安全生产知识有奖竞猜活动”,增进网民互动,让安全知识更加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科学。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对安全生产各类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文化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深入企业一线培训员工,对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实施“全员培训工程”,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每年培训人数以千人以上递增,扩大受益面。还与总工会、供电公司等部门联手,在职工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警示教育和电工、焊工技术比武,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教育还要向青少年延伸,在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从青少年抓起,夯实基础。因此,弘扬、倡导、开发、利用和发展安全文化,使之更加精粹、丰富和繁荣,直接关系到人类发展、社会文明,国家兴衰的大事,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三、建立机制,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安全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正是为全面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整体素质,两者殊途同归,目的一致。安全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是满足当代人的基本社会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安全保证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使安全文化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落实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来,尤其是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因此,安全文化追求的正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有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实现:

——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党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我们党是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是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体现。我们从事的是拯救人生命的事业,肩负重任,不辱使命,应以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信念、最高目标、道德理想、传统风尚、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作基础,没有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产,要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全力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普及安全哲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法规,让“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上,人人都能自主管理,真正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人人事事保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发展论文篇3

在企业内部进行安全信息处理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希望降低信息的处理费用,减少人力和财政开支;另一个是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以改善管理部门的效率。由此产生的安全管理事务处理系统,又称之为安全管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它主要是为组织的安全管理作业层服务,是执行和记录企业安全管理活动所必须的日常事务的计算机系统。这类系统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早期应用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形式,是构成现代计算机辅助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事务处理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对事故数据和其他安全信息进行快速运算和大量存储的能力、因此它是基层安全管理者的得力助手。目前在我国发展阶段绝大多数应用于安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不论其名称如何,其实质都是这类系统。

2安全知识作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安全知识作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安全第一”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生产力的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安全管理的信息资源也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它预防事故、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功能。当人们逐渐依赖于安全信息反映组织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生产趋势,安全信息资源的管理就得到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安全知识作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信息资源的管理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计算机管理向办公自动化及生产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个时期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都有了很大发展,不仅可以进行数字信息的处理,而且也可对图形、文字、声音等方便地进行处理,促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向综合性的或者专业性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3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中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时期。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主要内容有: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强调系统化、工程化以及系统开发思想在软件中的应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理论,强调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分析、设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理论,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影响信息系统的建立,反之亦然。第四代计算机的出现,使信息处理速度更快,大规模信息存储问题得以解决。数据库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信息系统逐步网络化,可以对分散在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进行实时和综合处理。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信息论和控制论同时逐渐成熟,这些都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使安全信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际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现实。不过,目前大多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程序还是比较简单,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模型或统计技术;支持作业和管理控制层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系统对高级管理层的计划工作也是有用的,一般是面向报告和控制;系统依赖于组织现有的数据和数据流;它的分析能力与决策支持系统相比较差,灵活性还不够。有人认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早期的称呼,如今成为安全决策支持系统,强调系统产生安全管理决策处理的过程。

4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1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特征

4.1.1从要解决的问题来看,DSS是解决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所面临的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的解决既要有自动化数据处理,又要靠主管人员的直观判断。因此,它对人的技能要求与传统的数据处理要求不一样,如在MIS分析与设计中,主要是以数据流为系统分析的中心,MIS处理结构化决策时,人并不起主导作用,决策全靠计算机系统自动做出。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主管人员在这种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还要进一步考虑决策者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4.1.2从处理来看,结构化的问题易于明确地表达出来,因而能用一套明确的形式模型来解决这类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的处理是模糊的、演进的,对问题的了解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模型往往有限。决策支持系统除了具有数据存取和检索的功能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推测性论据以及利用那些有助于主管人员进行决策的模型与数据库。总的来说,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是:处理半结构化问题为主;系统本身具有灵活性;多数为联机对话式。即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围绕着以决策人为行动主体进行的。决策支持系统是“支持”决策而不是“代替”决策。DSS与MIS的区别在于MIS可以在无人干预下解决预先设计好逻辑的管理决策问题,而在DSS中所有的决策最后都要靠人来做决定。人是决策行动的主体,一切信息技术只是协助决策人做出有效的决定,而非代替人去做最后决定。在决策过程中过分强调计算机的作用,或把计算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是不妥当的。

4.2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某一类型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和完善模型,列举可能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等方式,帮助管理者作出快速、正确决策纳入机交互式信息系统。安全决策支持系统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SDSS信息收集存储、整理、统计、资料动态组合查询和报表输出等功能。SDSS通过对系统当前安全数据的处理来获取相关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安全运行。利用过去的安全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的安全状态,以辅助支持安全管理的决策活动,最有效地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

4.3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的内容

安全发展论文篇4

摘要: 当前整个集团工会正在全面开展《员工岗位安全风险描述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员工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每个员工从自己岗位环境、作业过程、设备操作等环节全面审视了岗位作业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通过职工活动,有效的辨识、控制了作业全过程活动中所存在的风险,体现了安全活动不忘初心,回归原点的管理本质。本文主要结合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特点,剖析分析问题,最后总结得出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发展以职工为基础的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在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自主型     安全    文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企业生产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生产质量、成本的控制只是当前企业生存的基础。但凡是要生存长久,健康成长发展的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更是凸显到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安全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通过企业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的创建,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让员工“要我安全”真正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保安全”观念转变。

2. 什么是自主型安全文化

从网络上搜索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如果非要把文化简单比喻的话,中国百姓都知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也是一种默认的文化,大家都知道这么做,而不会相反。所以文化具有一定的 传承性,体现大家公认的一种习惯。自主型安全文化就是基于文化的基本特性而提出,它以依靠职工自行主动参与安全管理,识别并控制现场安全风险,最终形成大家共同遵守并自愿执行的安全工作准则。如有违背准则,就如是端午吃月饼,中秋吃粽子,除自己难以启齿外,也不会得到公众认可。自主型安全文化对传统企业安全管理中基层员工的定位进行了颠覆,形成了现场安全人人管、人人抓、遵者荣、违者耻的价值观。

3. 企业自主型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

自主型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趋势

目前企业在安全管理各种活动中一直在强调基层员工参与率,如何能有效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安全生产策划中来,提高活动效果,一直是困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2018版在本次标准修订的时候重点强调了基层员工参与,这也侧面印证了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对支撑整个安全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前期宝武集团工会正在开展《员工岗位安全风险描述活动》,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员工自己书写提交身边存在危险源。这一活动方式,除了让职工自己主动去辨识作业危险并采取措施防范外,更让员工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危险预知管理方法。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活动成果得以显现,一个个原先没有认识到的危险源浮出水面,它们中很多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作业过程中动态产生,这对我们日常静态的安全管理辨识模式而言是根本无法想到的。其实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对安全工作的认知还仅停留在依靠让小部分人去完成,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企业创建自主型安全文化建设,能有效弥补现有存在的管理缺陷,只有让员工自主参与管理,企业才能将安全的大网织密织牢。

发展自主型安全文化有助于消化职工对管理者的依赖性

通过观察,发现现有基层队伍中职工依赖心里逐渐加强,工作中体现在自我了断能力不强,各种问题寄希望于他人来解决,辅操依赖主操,主操依赖班长现象并不偶发。如果说员工在生产、质量过程活动上的依赖最多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外,那么员工在安全上的依赖将直接威胁员工的健康。应该说现在形成的这种问题与我们日常管理思路也是有一定关系。安全管理在日常一直以“被”的工作方式进行,员工安全意识靠强制被灌输、被检查、被考核形成,职工日常主动的安全活动空间逐渐减弱,逐渐形成了安全管理上职工对管理者的依赖局面,认为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的事,既然事不关己,也就高高挂起了。这种安全管理模式下,安全互动空间得到压缩,而现场部分问题靠管理者一时的检查往往是无法及时发现的,致使很多现场隐患无法在第一时间得以消除,事件的根源就是我们在管理上把最基层的职工主动力量给忽视了。创建企业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的必要性就是要建立以员工为核心的安全网格,充分激发员工潜能,将以往安全管理上员工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员工的主动行为。

发展自主型安全文化有助团队和谐

安全发展论文篇5

摘要: 当前整个集团工会正在全面开展《员工岗位安全风险描述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员工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每个员工从自己岗位环境、作业过程、设备操作等环节全面审视了岗位作业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通过职工活动,有效的辨识、控制了作业全过程活动中所存在的风险,体现了安全活动不忘初心,回归原点的管理本质。本文主要结合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特点,剖析分析问题,最后总结得出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发展以职工为基础的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在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自主型     安全    文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企业生产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生产质量、成本的控制只是当前企业生存的基础。但凡是要生存长久,健康成长发展的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更是凸显到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安全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通过企业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的创建,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让员工“要我安全”真正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保安全”观念转变。

2. 什么是自主型安全文化

从网络上搜索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如果非要把文化简单比喻的话,中国百姓都知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也是一种默认的文化,大家都知道这么做,而不会相反。所以文化具有一定的 传承性,体现大家公认的一种习惯。自主型安全文化就是基于文化的基本特性而提出,它以依靠职工自行主动参与安全管理,识别并控制现场安全风险,最终形成大家共同遵守并自愿执行的安全工作准则。如有违背准则,就如是端午吃月饼,中秋吃粽子,除自己难以启齿外,也不会得到公众认可。自主型安全文化对传统企业安全管理中基层员工的定位进行了颠覆,形成了现场安全人人管、人人抓、遵者荣、违者耻的价值观。

3. 企业自主型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

自主型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趋势

目前企业在安全管理各种活动中一直在强调基层员工参与率,如何能有效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安全生产策划中来,提高活动效果,一直是困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2018版在本次标准修订的时候重点强调了基层员工参与,这也侧面印证了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对支撑整个安全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前期宝武集团工会正在开展《员工岗位安全风险描述活动》,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员工自己书写提交身边存在危险源。这一活动方式,除了让职工自己主动去辨识作业危险并采取措施防范外,更让员工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危险预知管理方法。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活动成果得以显现,一个个原先没有认识到的危险源浮出水面,它们中很多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作业过程中动态产生,这对我们日常静态的安全管理辨识模式而言是根本无法想到的。其实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对安全工作的认知还仅停留在依靠让小部分人去完成,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企业创建自主型安全文化建设,能有效弥补现有存在的管理缺陷,只有让员工自主参与管理,企业才能将安全的大网织密织牢。

发展自主型安全文化有助于消化职工对管理者的依赖性

通过观察,发现现有基层队伍中职工依赖心里逐渐加强,工作中体现在自我了断能力不强,各种问题寄希望于他人来解决,辅操依赖主操,主操依赖班长现象并不偶发。如果说员工在生产、质量过程活动上的依赖最多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外,那么员工在安全上的依赖将直接威胁员工的健康。应该说现在形成的这种问题与我们日常管理思路也是有一定关系。安全管理在日常一直以“被”的工作方式进行,员工安全意识靠强制被灌输、被检查、被考核形成,职工日常主动的安全活动空间逐渐减弱,逐渐形成了安全管理上职工对管理者的依赖局面,认为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的事,既然事不关己,也就高高挂起了。这种安全管理模式下,安全互动空间得到压缩,而现场部分问题靠管理者一时的检查往往是无法及时发现的,致使很多现场隐患无法在第一时间得以消除,事件的根源就是我们在管理上把最基层的职工主动力量给忽视了。创建企业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的必要性就是要建立以员工为核心的安全网格,充分激发员工潜能,将以往安全管理上员工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员工的主动行为。

发展自主型安全文化有助团队和谐

安全发展论文篇6

摘要: 当前整个集团工会正在全面开展《员工岗位安全风险描述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员工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每个员工从自己岗位环境、作业过程、设备操作等环节全面审视了岗位作业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通过职工活动,有效的辨识、控制了作业全过程活动中所存在的风险,体现了安全活动不忘初心,回归原点的管理本质。本文主要结合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特点,剖析分析问题,最后总结得出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发展以职工为基础的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在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自主型     安全    文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企业生产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生产质量、成本的控制只是当前企业生存的基础。但凡是要生存长久,健康成长发展的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更是凸显到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安全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通过企业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的创建,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让员工“要我安全”真正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保安全”观念转变。

2. 什么是自主型安全文化

从网络上搜索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如果非要把文化简单比喻的话,中国百姓都知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也是一种默认的文化,大家都知道这么做,而不会相反。所以文化具有一定的 传承性,体现大家公认的一种习惯。自主型安全文化就是基于文化的基本特性而提出,它以依靠职工自行主动参与安全管理,识别并控制现场安全风险,最终形成大家共同遵守并自愿执行的安全工作准则。如有违背准则,就如是端午吃月饼,中秋吃粽子,除自己难以启齿外,也不会得到公众认可。自主型安全文化对传统企业安全管理中基层员工的定位进行了颠覆,形成了现场安全人人管、人人抓、遵者荣、违者耻的价值观。

3. 企业自主型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

自主型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趋势

目前企业在安全管理各种活动中一直在强调基层员工参与率,如何能有效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安全生产策划中来,提高活动效果,一直是困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2018版在本次标准修订的时候重点强调了基层员工参与,这也侧面印证了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对支撑整个安全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前期宝武集团工会正在开展《员工岗位安全风险描述活动》,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员工自己书写提交身边存在危险源。这一活动方式,除了让职工自己主动去辨识作业危险并采取措施防范外,更让员工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危险预知管理方法。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活动成果得以显现,一个个原先没有认识到的危险源浮出水面,它们中很多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作业过程中动态产生,这对我们日常静态的安全管理辨识模式而言是根本无法想到的。其实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对安全工作的认知还仅停留在依靠让小部分人去完成,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企业创建自主型安全文化建设,能有效弥补现有存在的管理缺陷,只有让员工自主参与管理,企业才能将安全的大网织密织牢。

发展自主型安全文化有助于消化职工对管理者的依赖性

通过观察,发现现有基层队伍中职工依赖心里逐渐加强,工作中体现在自我了断能力不强,各种问题寄希望于他人来解决,辅操依赖主操,主操依赖班长现象并不偶发。如果说员工在生产、质量过程活动上的依赖最多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外,那么员工在安全上的依赖将直接威胁员工的健康。应该说现在形成的这种问题与我们日常管理思路也是有一定关系。安全管理在日常一直以“被”的工作方式进行,员工安全意识靠强制被灌输、被检查、被考核形成,职工日常主动的安全活动空间逐渐减弱,逐渐形成了安全管理上职工对管理者的依赖局面,认为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的事,既然事不关己,也就高高挂起了。这种安全管理模式下,安全互动空间得到压缩,而现场部分问题靠管理者一时的检查往往是无法及时发现的,致使很多现场隐患无法在第一时间得以消除,事件的根源就是我们在管理上把最基层的职工主动力量给忽视了。创建企业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的必要性就是要建立以员工为核心的安全网格,充分激发员工潜能,将以往安全管理上员工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员工的主动行为。

发展自主型安全文化有助团队和谐

安全发展论文篇7

论文摘要: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食品出口贸易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通行准则的影响和限制,我国应把握机遇抓紧时机尽快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本文对WTO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的差距.同时提出建议,建立和完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技术水平,从而更加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 论文关键词: 食品安全管理 , 进出口 , WTO , 规则 , 标准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不仅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也维系着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及经济具有更为重大的影响,其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所赋予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严峻和重大。 如果说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是所有食品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道坎的话,那么个别食品不安全事件所产生的信用危机则让更多无辜的食品企业处境艰难。 最近关于中国有毒产品的事件频发,除了毒牙膏事件,还有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家庭宠物食品中毒事件和近年来发生的苏丹红、孔雀石绿、劣质奶粉、陈化粮. 肉类氯霉素残留超标 ,二噁英、瘦肉精、大米农残等食品安全问题, 尤其是此次“毒牙膏”事件在媒体渲染下,从个别企业的个别产品的质量问题演变成了“中国食品有毒”全球性恐慌,严重影响了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给中国出口企业的食品安全性带来了信用危机,制约了国外市场对我国食品的进口需求,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食品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道硬伤。 当然,外贸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以商品质量为由,行贸易壁垒之实,在国际间也时有发生。可是,如果经过调查证实,确实有一定比例的中国出口食品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努力探索一个系统性的解决之道。 我国食品行业品牌缺失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一些国家因我国某个地区的个别食品出了问题就全面封杀我国所有的同类产品,给整个行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美欧等国家出台的花样不断翻新的技术壁垒成了我国食品出口必须面对的挑战,而此次以“毒牙膏”为代表的有关中国部分食品企业的负面报道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关企业的出口,提升整个中国食品行业的形象已迫在眉睫。 一、 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存在一定问题:例如食品污染时有发生,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与国际标准采标率仍有差距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以食品安全为由,利用WTO允许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制定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食品贸易面临越来越难以跨越的困境。 如今,食品安全事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如二噁英、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事件,致使上亿人面临健康威胁,甚至造成许多人死亡,其影响常常超越国界,波及全球,不仅引起消费者极大的恐慌,甚至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对此,各国政府纷纷研究食品安全计划,采取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种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 2000年,欧盟了食品安全白皮书,重新构筑了一个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框架,内容覆盖了牲畜饲料监管、消费者健康保护、生产者和供应商保证食品安全的职责等,并拟进一步强化欧盟成员国之间的食品安全网络与预警系统。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对进口农产品实施技术标准十分苛刻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残留制定了限量标准,涉及 54782个限量标准,全面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准入标准, 直接影响到我国近80亿美元的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贸易。 加入WTO后,我国部分农产品食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基本上被规模小、技术差、质量低、不符合国外有关标准的劣势所抵消,对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我国冻兔出口量曾占世界需求的70%,现在只有个别省份还在出口,出口企业已经由过去30多家缩减为3家。鲤鱼、对虾、贝类等水产品出口也在相继走下坡路。 我国农产品食品出口受阻,在不少情况下是信息系统不发达、缺乏对进口国各种技术限制的了解所致。要获取对方要求的标准、技术法规,常因交涉不力而贻误成交机会,出口成本增加;为符合 一些国家的技术标准,企业势必要修改或改变设计、工艺,还要多次检测,甚至推迟交货,相应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例如,我国双孢蘑菇被美国海关以质量和安全为理由,扣押、索赔、退货达100多批次,我国成为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蔬菜、水果等产品也和日本发生了多次贸易摩擦。 2.出口管理环节和措施存在差距,出口动植物源性食品存在质量隐患。具体表现在:一是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国内动植物疫病疫情、有害生物严重。如受抗生素残留超标、禽流感、新城疫疫病等的影响,输欧盟动物源性食品尚未解禁、输日禽肉遭遇受阻:二是农兽药市场管理混乱,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严重。 如因农药残留超标,输日菠菜受阻,输新加坡蔬菜也不断遭遇入境严检;输欧盟花生和茶叶分别因黄曲霉毒素和农残超标而被欧盟预警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我国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离国际上的要求差距太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食品中农药、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标准达到8000余项,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也有数千项,采标率在80%以上。而我国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与之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是生态和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国内空气、水源、土壤污染严重,动植物源性食品随时可能发生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等情况。 3.出口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生产及检测设备落后,未形成规模化管理是制约出口的又一重要因素。多数出口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生产及检测设备。部分出口企业的自律意识不高,虽然建立了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但在利益驱动下,对自身出现的问题隐瞒不报,有些企业在装货环节上做手脚,以次充好、企图蒙混过关。 4.检验检疫系统检测监管水平有待提高。检测监管水平的提高仍然缓慢,是当前形势下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如因检测监管水平不高,输欧盟动物源性产品的兽药残留监控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欧盟的要求仍然存在相当差距,不利于加快推动欧盟的解禁。 二、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检验检疫规范,加强食品安全科研标准与信息工作。 商检部门应及时了解产品进口国家的有关要求,应在检测标准上与国际接轨, 统一国、内外食品标准和标识。 2.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1)大力推行对种养殖源头的食品安全监管。建设规模化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从种养殖源头抓起、推行从养殖场、农田、茶园等原产地到出口离境的全过程监管。规范农药、兽药的管理和使用, 明确对养殖场中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兽药污染和残留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建立出口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的严格可追溯信息,及时查处所发现的不安全农产品和食品原料并及时切断供应源,确保种养殖源头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和食品原料。(2)继续强化对加工、包装和储运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对进出口食品企业实施卫生注册登记制度,尤其是针对食品安全的新要求及时加严凋整注册登记要求, 引入先进的技术,强化对生产加工、包装及储运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防止污染,确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对出口和在国内销售的食品应执行同样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我国目前对出口食品的监管,是以源头管理为主,以抽检为辅的模式, 出口食品的生产、收购、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纳入严格监管体系中。 例如,我国一些茶叶出口产地从土壤监测开始,对土样、鲜叶、茶样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检验,确保符合进口国家的标准。可是,这种内外有别的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的成本很高,难度很大,其中还有一些难以控制和预测的风险。 因为绝大多数的出口食品,其生产过程,都会依赖一个漫长的生产链,这个生产链很难与国内食品的生产环境完全隔离。 生产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因为某一个环节上受到“非出口品质”的因素影响,而由“出口品质”沦为“内销品质”。 4.加强对外交涉力度,努力突破日益严重的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严把出口关。2006年通过谈判或参加国际会议, 我国加强了同美、日、加、欧盟、韩等国的交流与沟通、 逐步建立会晤协商机制, 充分发挥“以进带出,全面挂钩”灵活机制,迫使欧盟、日本等国进一步加大解禁进程。 三、食品出口的未来 我国的食品和农产品一直拥有资源丰富, 价格有竞争力的优势;但由于个别企业个别产品的质量问题,使得国外消费者和进口商对我国农产品和食品信心下降, 整个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减少、 贸易机会丢失、甚至部分产品和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给我国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的食品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是不仅事关企业和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产生深远影响。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从生产、储运,质检、销售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在继续努力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积极促进食品贸易的发展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各个部门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作为企业来讲,应诚信经营,下大力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把企业的质量标准跟国际标准对接,从细节上下功夫,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中国食品在国际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使中国的食品以安全优质闻名于世, 最终促进食品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发展论文篇8

国防产生于国家形成之后,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奉行不同政策的国家,其国防具有不同的特性。当代霸权主义国家的国防,无不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中国则一如既往地坚持国防的防卫性质,并不断加可是国防现代建设,以维护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历来与国防息息相关。生存与发展构成国家的两大基本利益,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生存是人类繁衍延续的第一需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途径,是生存的条件。中外历史反复证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独立、领土完整、完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涉、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裂和占领,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中华民族素有重视国防的传统。但是,自近代以来,主要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日衰,铸成了近代百年“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使得炎黄子孙无不因此而感到切肤之痛。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侵略过中国,迫使中国先后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或协定,致使中华民族国土沦丧、任人宰割,人民惨遭蹂躏、备受欺侮。国家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不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当代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样包括国防力量的竞争。正在世界范围兴起的综合国力竞争,集中体现着当代条件下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国强要以国富作基础,但国富并不等于国强。一个国家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无强大的国防力量,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也难以巩固已有的经济建设成果,甚至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受制于人。当今世界,尽管各国的社会性质,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所处地位及国家利益目标不尽相同,但都在致力于增强包括国防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以谋求新世纪的战略主动。中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中国现阶段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起来。经济建设及其发展状况,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个大局问题。离开这个大局,社会主义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中华民族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国防建设的根基就有崩溃的危险。因此,国防现代化建设必须在这个大局下行动,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同时,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防现代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完整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是保证国家安全需要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伟大事业。可以断定,今日中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要想拥有重要的国际地位,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就是一句空话。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离开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足以成为地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一,就不足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足以振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力量,始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犯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兴起。增强国防力量是一个长期积累、持续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武器装备的改善、军事理论的创新,还是部队官兵的训练、后备力量的组织和动员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其根本利益的驱动下,充分利用相对和平时期的宝贵机遇,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抢占新世纪的军事制高点。超级大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仍然保持并继续加强着在全球范围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需的扩张型军事力量,保持高强度的军事投入,以维护其军事上的超强地位。世界上一些有影响的大国,在积极发展综合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国防实力,以便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即使一些并不富裕的中、小国家,在积聚国防力量方面也不敢稍有懈怠,把增强国防实力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争取相应的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的国防建设还存在着国防现代化水平与高技术战争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国家可能提供的财力、物力还难以满足国防建设的客观需求。如果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建设可以“自我保障,自我发展”;或者认为“经济发展了,国防就会自然而然地强大起来”;甚至认为反正大战打不起来,国防建设可以“缓一缓、放一放”等思想,都是十分有害的。不仅会导致国防建设停滞不前,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国防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而且会丧失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又是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国防建设作为国家整体利益的一个内在需求,可以而且必须同经济建设协调一致地发展起来。世纪之交,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大战和危及中国命运的全面战争可以避免。但是,中国在按照自己的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国家领土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中,还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面临着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威胁,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分裂、破坏稳定的挑战。由此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我国生存与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正确的认识和抉择应该是:把国防现代化建设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历史进程之中,借助科学的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应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不断增强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和应急作战能力;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