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4-01 10:07:49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篇1

《非典勿入》是李克的设计作品之一,其中就融入了传统门神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其保障生命的重要意义以及非典勿入的基本设计理念.在该设计中,门神与口罩联系在了一起,这就突出了非典病例的危害性,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就连门神都需要通过带口罩来避免病毒的侵害,这就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形式的严峻性.再来看一下《平安山东》,门神在其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占据的版面很大,约达到整个版面的三分之二.在这个设计中,门神的形象十分温馨,面带微笑,手持“出入平安”的字符,将“平安山东”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众多现代设计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门神图案,而且可以找到八仙的图案.例如,在“八仙过海”设计作品中,不仅体现了八位仙人,而且与八位设计师相呼应.至于“一仙”硬币之说,表明设计者的自嘲意图,即每人只值一仙.

2祥禽瑞兽图案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设计中,祥禽瑞兽的图案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就表明了人们对于吉祥的追求和对于幸福的渴望.至于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渴望“吉祥、幸福”,这需要源于古代人们的穷苦生活环境以及以往消极的生活态度.对于古代中国人们而言,生活环境恶劣、思想禁锢、饱受欺凌,各种天灾人祸都时不时地打扰者他们的生活.基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以及这样消极怠慢的文化氛围,都导致人们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逆反.人们开始向往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日子.虽然之前的生活依然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但这丝毫没有打消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而且他们的美好夙愿将始终被保留并传承.古往今来,龙都是吉祥的象征,也被当做中华民族的图腾.至于龙的形象,早就有“三停九似”的说法.龙不仅是人们一直推崇信仰的神灵,而且是帝王与权贵的象征,只有古代帝王之家才有资格佩戴含龙的设计品.自古以来,龙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人们的生活,始终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灵魂.我们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因此不可避免得要接触很多关于龙的事物,例如“龙凤呈样”以及“鲤鱼跳龙门”等,这都体现了人们的美好夙愿以及对幸福的无限追求.直到现在,虽然社会在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但是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丝毫没有减弱,且在设计中的应用频次也是居高不下.

3文字图案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文字,汉字的体系最为完整,结构也最为严谨,充分利用了象形、指事、转注、假借以及会意等多种手法,是极具张力与创意的文字.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象形字、甲骨文等文字就具有很强的图案性,这些文字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图文结合,让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更加的璀璨.正所谓无书不成画,中国古代的绘画一般都叫做字画,可见字与画是不可分割的.据有关的调查显示,我国古老的象形字便是由画转化而来的.从文字的结构来看,我国的文字是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的,再加上笔画的长短、粗细、转折带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不同字体的书法赋予的美感和神韵,让文字在事物的装饰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以吉祥的文字最受广大民众欢迎,比如喜、财、福、禄、寿、吉、祥等字.其中,“喜”字在中国人的婚礼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字画,人们大都将“喜”字并列联结,突出双喜临门之意“.寿”字的利用也是范围极广的.所谓百福寿为先,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对“寿”可谓是情有独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已经成为人们对老人最好的祝福.长寿的老人的心境一般是仁爱和平、与世无争的,这也就造就了人们对长寿的老人尊重、敬佩.也正是对“寿”字的这一份特色的情感,使与“寿”有关的吉祥图案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比如在寿桃之中嵌入古寿字,利用民间剪纸艺术,渲染出长寿的意境.

4符号图案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由于符号图案能够通过简练的视觉形象,表达出深刻哲学寓意,故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最为经典的符号图案之一———太极图案为例,对符号图案进行说明.太极图包含了世界万物的共通的规律,中国古代是极其推崇太极图算,它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天地开始的时候,是从“无”化成了“有",通过逐渐的演变,才孕育出时间的万物.这种思想在“太极图形”中,表达的淋漓精致“.太极图形”中的外圆代表了“一”,代表了宇宙,也代表了无极.“太极图形”中黑白二色分别代表了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白中黑点则表示阳中有阴.太极元气,含三为一,其中的“三”就是指由白、黑以及两方的分界线.“太极图”是正、反、合三者有机组成的统一整体.万物由阴阳而化生,故而各具太极.太极图这种黑白流转的图案,体现了中国式的形式规律,它已深深地植入中国的文化中,并在现代展示设计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5小结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篇2

基于谢赫“六法”,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依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等方面,论述展示设计在意境营造、形象塑造、功能设计、形体表现、空间规划与创意思维等方面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当代展示设计突破西方设计桎梏并发展为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学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展示设计;谢赫“六法”;传统艺术理论;当代设计手法

展示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的现代设计学科①,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目的而进行的空间、环境、道具、照明、产品陈列以及各种信息媒体的综合性设计。其起源于早期集市中商品的展示与交流。19世纪西方世界性博览会的举行促进了展示行业的发展,也使展示设计呈现明显的西方设计特色。相较而言,在中国,展示设计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仍是沿用西方的设计手法和语言,缺乏创新和自身文化特色。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历史及社会发展趋势,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设计,是当下中国展示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展示艺术设计要想实现本质创新,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出发,找到指导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解构分析,结合当代展示设计的要求进行理论性的探索。传统文化是经过创作而成的经久不衰的艺术审美对象。②尽管其艺术门类纷呈,流派各异,但其基本规律和方法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正基于此,本文拟以中国历史上较具代表性的绘画理论———南齐谢赫的“六法”为立足点,分析其在艺术创作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当代展示空间的设计理念、方法、程序,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当代中国的展示设计突破西方设计桎梏并发展为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学科提供借鉴。

一、何谓谢赫“六法”

谢赫,南齐人物画家、美术批评家。其从创作实践中整理归纳出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艺术理论著作。③它奠定了我国美术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具有“俯遗则于来叶”的理论价值。④书中谢赫对中国传统绘画提出了六个评价准则,被后世视为“万古不移”的基本准则。此六法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六法”在涵义上基本可理解为生动、用笔、象形、随类、构图、模写等六个方面,分别代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基本美学和技法原理,从表现对象的气质和内在精神、艺术家对客体的感受,到用笔对象的具体形象、结构轮廓和色调、构图布局和临摹写生等方面。谢赫“六法”是一个基本完备的中国传统艺术体系,从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情感,到用笔、构图、色彩和方法,皆有涉猎。气韵生动是绘画创作的灵魂,是作品的表现主题;骨法用笔是艺术思想的表达手法,是展示艺术创作才能的关键;应物象形是对表现对象的本质挖掘,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基本要求;随类赋彩是使艺术表达对象具备形态、性格和风貌,具备外在质地和肌理的辅助;经营位置是艺术创作中对画面构图、间架结构的统筹布局;传移模写是艺术创作的前提,是每一个艺术家和每一件艺术作品最终得以成功所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传统艺术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设计也无法避免其精神内涵的体现。①中国传统艺术家的经典作品,都可以用谢赫六法来进行品评,体现出在气韵、笔意、画法、位置、傅染、形似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与艺术手法。

二、谢赫“六法”对展示设计的启示

在中国,展示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其设计理论基本上是从西方艺术设计体系中引入。对于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而言,这种缺乏创新和自身文化特色的设计手法,终归难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作品。为突破西方设计的桎梏,以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找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与当代展示设计的内在关联,进行突破创新,无疑是可行之道。谢赫“六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代表,较之西方设计理念,更加注重艺术的内在意蕴,对中国现代展示设计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气韵生动与意境营造“气韵生动”为六法之先,是绘画创作的灵魂,也是我国传统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最高评判标准和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视觉艺术的范畴内,可理解为时空一体的视觉气质的绵延之动,这符合中国独特的宇宙观和生命情趣,也可见气质观影响下中国艺术对气的生命节奏的追求。②“气”指艺术的本原,强调世间万物皆由气构成,通过气的流动引发万物的变化,感发人的精神而产生艺术。艺术家通过身心一体对“气”的感知与运化,以艺术的手法再现蕴含的内在精神。“气韵”是指神气和韵味,是人的内在个性和情操的显现,在美学上有清远、旷达之美。艺术设计的“气韵生动”表征是其内在意蕴,强调艺术创作中生动地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性格特征。展示设计不仅要让人知道展示的是什么东西,更多的是要向人们传递展示环境内在的生命力,即内在的气韵。依据六法论“气韵生动”的观点,展示设计要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创作者的内在思想和创造力,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使人在空间中感受到环境的意境、设计的生命力。要使展示设计具有动人的意境,可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是主题营造。一个空间环境的设计,不是设计素材的堆砌,而是要有这个空间的主题,以反映空间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能在其间体会到空间的意蕴。主题的表达以一种美学形态在展示空间中打破时间、地域的客观局限。③用主题去连接时间和空间,形成富有创意的空间场所,从而突出展品、事物的性质和概念,达到突出主题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具体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不同审美群体、不同展示素材、不同文化体验等方面的因素,将主题以具体的形象语言贯穿于整体设计之中,使参观者能从中感受到设计的核心思想。如在家具展示设计中,设计的主题可以根据家居的风格、品类以及面向的市场等来确定。不同的展示目的决定不同的展示主题,突出不同的展示效果,营造不同的展示氛围,从而使消费者融入其中,多方面感知空间设计的内在主旨和魅力。在具体的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结合项目具体要展示或表现的内容,通过自己对项目的分析,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广泛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和素材,找出项目设计的核心要素,从而确定项目设计主题。其次是意境营造。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命题,在绘画、诗歌、园林、展示、室内设计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是艺术创造、艺术欣赏的重要标准。现代展示设计亦是如此。注重空间意境的营造,突出人的精神需求,使空间具有强烈的艺术氛围,也就是气韵生动,展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空间形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想象空间。环境设计不仅要为人们营造一个理想的物质环境,同时还要设法营造一个能给人们带来艺术美感、审美情趣,令人感觉愉快的心理空间环境。④如家具展示设计的意境创造,就是在展示设计中通过家具的展示使观者能感知到其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并产生一种美好的感受。具体展示设计中,通过家具主题的呈现,空间规划、动线组织、界面处理、材料组织和照明设计等设计元素的统一处理,使产品与展示环境融为一体,并得到完美的展现,使观者全身心地感知家具及展示环境,感知家居的空间意境,实现与产品的对话和共鸣。

(二)骨法用笔与形象塑造“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特有的艺术语汇。①其中“骨”指内在的骨力和力度,强调艺术创造的表现手段,在绘画中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运用适当的笔法,以线条创造逼真的造型效果,如山水画中的点法、皴法、泼墨法等笔法形成的造型语言。如书法家所谈论的“筋、骨、肉”,注重笔锋形态和运笔,以创造出神入化的神韵和美感。正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所谓:“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用笔的关键在于表现线条的力度,展现创作者的内在精神面貌,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其中强弱、急缓、轻重、收放、动静的对比会产生灵动的节奏与韵律感。张怀瑾曾以“骨”和“肉”比喻南北朝张僧繇、陆探微和顾恺之几位画家的手法和造诣,其于《画断》中提出“象(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这句话也表明,当时不同艺术家用骨笔法的不同所创造的艺术效果迥异。西方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展示设计需要通过形成美感的创造,提高展示空间的艺术形象。“骨法”在设计中表现为设计师运用的线型语言,包括点、线、面、体等空间造型元素。设计师在展示空间中所用的线条与结构,就是“骨”;以不同手法形成的空间形态与界面处理,就是“肉”。展示设计空间形态的构建离不开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这些元素的相互组合。其中点在空间中是较小的形,起到确定位置和视觉中心的作用,如一面墙上的一幅画、一个空间中的一件家具。线型语言是造型语言中基本的构成元素,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能尽显韵律与节奏。面是线运动的轨迹,也可以是扩大的点或变宽的线,或体的边界面。面的形态、材料、色彩、肌理的变化以及不同围合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格调。体是展示空间主要的构成元素,空间形态、展具、展品和陈设都可能是由各种不同形态的体块组成。体在空间中具有重量和体积感,通过比例、尺度、材料表达不同的性格,营造多样的氛围,从而给人不同的视觉感觉。在具体的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根据设计主题,有效选择和组织点、线、面、体等基本设计语言,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多样化的手法进行空间形态和氛围的创造。

(三)应物象形与功能设计“应物象形”在绘画中指对形的把握,要求运用造型手法实现主体对物象的感应,将物质的本质形态进行再造,以实现感应物象的“象形”。“应物”就是要用心去感受构思中的事物,“象形”就是要做到形似,要像所绘事物的形状。②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并非随意想象,往往是对外在物象有感而发,对外在世界的艺术再造。“应物象形”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具体创作,针对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具体化的艺术处理,形成最终的艺术形象。南朝陈姚最最先提出“心师造化”的理论。后来唐代画家张璪又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强调艺术创作需以自然为师,从外在自然世界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通过内心的思考再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为实现传形达神,需要对具体对象进行精细准确的描写,在有形的基础上去达神。用西方现代设计理论进行解读,“应物象形”就是“形式追随功能”。由功能设计出发针对具体的功能需求确定各功能空间需要的形态、尺度,选用相应的平面布局、尺度、空间形态,赋予相应的外在造型、内在空间,创造与功能相应的整体展示空间设计效果。现代展示设计起源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重视功能,创造新形式。正如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强调展示形式服务于功能,展示设计以功能为主。展示空间是提供人们物质文化活动的场所③,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是为了满足某种目的而形成的艺术,适用是展示设计突出功能的内在本质之一。整体设计注重以功能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求设计既要满足物质功能的实际需求,解决基本的展品展示与存放、人流动线与交通、商务洽谈与社会交往等基本的功能需求,还要满足精神审美功能的需要,创造动人的形象、优美的形体,展现展示空间的主题与性格,创造艺术化的展示艺术空间。当今展示设计应在满足具体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技术与材料,注重个性化、艺术化设计的创造。如笔者在左右家具展示设计中,首先根据甲方产品展示的要求进行空间布局与设计,综合考虑产品展示、商务洽谈、人流组合等基本功能,以区域板块化的形式将不同的家具以居家形态有机组织,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居家展示场景,以线型动线将各区域连成一体。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展区所处位置和基本平面布局,以及项目设计主题,进行展示空间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设计。展位设计结合产品以现代手法表现东方精神,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主题,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材料和构造方式,结合传统的文化、艺术、造型、图形等,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表达骨子里的中国精神。

(四)随类赋彩与形体表现“随类赋彩”是指根据各种不同对象,准确地涂色,同时要在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表现,①这是表现绘画创作的必要补充。中国画之“随”,似有顺从、依附之意,指依据具体对象而相应处理。“类”是指表现对象的品类,有着内在的规律,可表现人的精神观照,在绘画创作时要表现其基本特征。所赋之“彩”,并非单指颜色,还包括笔墨的渲染、明暗、层次。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许多都不用“彩”,而是通过墨的浓淡、层次产生不同的光色效果。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运墨而五色具”,意指山水画可以用墨的变化体现自然界中的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各色效果,从而体现丰富的墨色变化。色彩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媒介,先于图形给人鲜明直观的印象。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赋彩就是根据空间形态和设计主题,通过材质、肌理、光影来表现空间的特色与层次,主要依托于装饰材料的设计、选择与搭配。色彩设计不在色彩本身,而是色质的合理运用。②通过虚实、轻重、软硬等不同材质的组合、对比,创造不同的空间层次与色调,使展示空间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整体效果。材料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容与形式的传达媒介③,是展示设计的物质基础,影响人们对展示空间环境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并引发相应的心理感觉。材料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色泽与光影体现自身的特性,材料的组合可以表现特定的主题,营造特定的氛围,使空间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传递不同的展示信息。其中材料色彩是首先呈现出来的特征,以其物理特性和心理特性呈现给人以轻重、距离、大小及冷暖的感性特征。材料的质感则可引起人视觉、触觉的感官差异,软硬、冷暖、粗糙与光滑、光泽与透明等不同的质感形成不同的内在张力和知觉感受。材料肌理可以表现材料的细节感知,其粗与细、轻与重、新与旧都可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创造不同的空间情绪和意境。在实际展示空间设计中,根据设计主题与定位,结合不同造型元素选用不同的材料,以其色调、质感、肌理乃至光影的变化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色彩感觉,使空间环境呈现不同的艺术审美形态,从而传达空间意境、氛围和情感。如在空间场所中,可以木地板、大理石、地毯等不同的材料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形成公共、舒适或私密的空间氛围;通过透明玻璃或彩色玻璃进行空间分隔,可创造虚实相生的展示空间;具有优美色调和装饰纹样的织物材料和木材,既可用于空间分隔,也可以其自身的装饰纹样成为空间艺术效果表达的对象。不同材料间的对比,既可突出各自的特点,又可通过比例、形态、尺度的协调控制构成展示空间整体的艺术效果。

(五)经营位置与空间规划“经营位置”,即艺术创作中的构图处理,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营”说明对构图设计要有选择、取舍,对其章法和布局要进行组织和安排,进行全局结构的统筹处理,通过疏密相间、辉映有致的画面处理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视画面的构图,注重以经营位置来表达内在艺术思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称此法为“置陈布势”,唐代张彦远则称之为“画之总要”,这表明布局的重要性。④东晋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凡画,迁想妙得也。”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提出将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从而得到艺术感受,对画面结构的经营也通过内在思想得以表现。如南宋山水画家马元、夏圭在画面构图中突出画面的边角构图,史称“马一角”“夏半边”,以“计白当黑”的手法使画面简洁洗练,采用大面积的留白突出虚实对比,以虚空来突出实体,烘托画面的意境。在具体构图设计中,有一系列对偶的艺术处理手法可以用来创造画面的艺术空间,如顾盼、开合、虚实、藏露、疏密、动静、奇正等,这些对立统一的艺术处理手法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处理的基本法则。在展示设计中,经营位置就是对整个展示场所的空间规划。展示设计一如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以游动的视线来观察和表现物象,①注重人在其中流动、行走而产生对整体空间场所和展示环境的整体感知,是一个融入时间的空间。其平面布局、空间规划、动线设计,既是展示空间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也是观众游历其间,感知展示空间、展示形象和展示意境的重要载体。在设计时要从整体把握,既要考虑受众参展过程中在单个功能展区的空间感受,也要考虑其在参观过程中将一个个独立展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要考虑不同展区之间的区隔和联系,将时间、动态的概念融入其中进行设计规划,使人在时空的不断变化过程中,通过运动、观赏、交流等感知方式,接受空间场所传递的图文展示信息。一如中国传统绘画对构图效果的追求,展示空间的布局、不同展区环境的结合,也要考虑各个展示区域在整体空间中的位置与相互关系,具体设计中则需根据不同类型的展示要求进行处理。如在设计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的故宫博物馆时,可参考历史遗留下来的明清皇宫建筑的特点,以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空间布局,依次展示古代帝王办公、处理政务、后宫生活等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使人在参观过程中随着建筑规模、空间形态、装饰装修、生活器物的变化,形成与外在环境和展示物品的对话,感知帝王生活的华贵和皇权的绝对权威。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展示设计 多媒体 实时交互 创新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了空间设计、材料工艺和视觉传达等因素的设计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传授展示设计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先进的设计手段达到高效传播信息的目的,在融合审美情趣的前提下,实现以视觉传达为基础的信息接收与反馈。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种文化、商业信息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和频繁,展示设计的发展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这也对展示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至今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快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步伐。在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远程教育和网络多媒体课程已不鲜见。展示设计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艺术类学科专业课程,要在突破传统教育理念限制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使用先进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到展示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是势在必行的。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展示设计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首先涉及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包括了从宏观教育规划和战略、管理信息化,到微观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信息化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本身并非简单地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和投资,更不是仅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书本内容完全照搬到网页或计算机屏幕上,然后强化灌输知识和考试标准化的现行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调整和再执行,使得每个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选择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与发展的方式,从而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干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行为。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设计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在弄清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前,先要解释“教育技术”的准确概念和含义。目前公认的教育技术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1994年提出的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而现代教育技术是科学技术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从结合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方面的角度,讨论和研究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摆脱了传统模式中单纯地以“学”为中心或以“教”为中心的片面的教学设计观念,“教学一体”的“双主模式”已经开始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

在教育改革语境下,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都是根本目的,而创新是设计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要把教育改革进行得更彻底、更有成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结合科学技术,运用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是对艺术设计教学课堂的有益补充。

(三)展示设计的网络课堂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展示设计课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对应的多媒体课程网站,以此组织教学,使课程的各个知识点清晰而易懂,内容更加丰富饱满。在授课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实践教学手段结合,讲解展示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流程安排等,并结合多媒体手段融入展示设计作品的图示讲解和案例分析,以此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观感受。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展示设计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掌握展示设计课程学习的要领。

网络课堂是一种创新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是在所在学院网站上设置课程相关栏目的网页和论坛,网站上公布相关的教学信息和学生作品(图1)。学生和教师通过论坛个人的观点、图片、视频和一系列多媒体信息——这些信息具有直观而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教师也可以通过网页上的实时会话工具随时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与班级学生通过网络形成互动——建立交流群,进行作业传送和在线演示、讨论。

由此,网络课堂延伸了教学过程,学习和辅导的效果得到了强化。网络课堂的建设使得学生在课余也能很容易地获得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使个别化的教学、辅导变得更有效率。多媒体课程网站上有与展示设计的相关网站资料供查询,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的互联网专业网站的资讯,下载作品、图片、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动向,使专业知识的学习尽可能与市场发展接轨(图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设计图绘制和模型制作,督促和引导学生完成展示模型和图纸作业,相互交流学习,并对展示设计的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程网站与教室、模型制作间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课程网站上反馈的学生成绩、作品评价和辅导对话记录等信息在线总结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学组织和安排等各方面的数据,为不断完善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方法,达到现代展示设计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做铺垫。

(四)消除电化教育的瓶颈

电化教育是针对片面地采用现代媒介手段沿用传统教育模式,将一切书本和教学内容数字化而出现的概念。电化的局限性体现在其教学的指导思想。南农国教授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绝不是更换几件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问题,也不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问题。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要推陈出新,打破旧有的教学思路、方法,把现代教育技术在展示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落到实处,首先要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正确教学指导思想。什么是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可以用来解答这个问题,也就是两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学习,以本专业为中心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相关能力,但同时又不拘泥于本专业的局限。而创新教育则是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因材施教、别出心裁的教学要求。那么,在现代化教学条件下,如何像包豪斯设计学院那样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既完成素质教育,又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呢?

二、展示设计工作室的理想建设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笔者认为,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场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多媒体教室,用以完成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模型制作间,用以完成展示设计模型阶段的作业;计算机艺术设计工作室,用以完成展示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部分的作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媒体网站技术和基于CAD平台的虚拟制造技术可以把这三个功能要求进行合并,形成一个新的展示设计教学场地——展示设计工作室。

(一)展示设计授课教师的知识构成

展示设计授课教师应具有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和创新的设计意识。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可以更突出教师的技能示范和理论讲解,拓宽知识点的内容含量,既可以根据课程的脉络特点安排整体的操作教习,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程度清晰而生动地进行分步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双料素质,既能全局把握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剖析,同时也能运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实施网络课程方式的互动,还能具备一定的软件技能兼顾展示设计的CAD模型制作和输出,以完整呈现展示设计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把握设计要领,在掌握设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完成最终的作品——数字化设计方案和实体展示模型。

(二)展示设计知识体系构建

展示设计本身的内容涵盖广泛,会展、橱窗、店面、展馆设计等各种展示设计项目层出不穷,由此需要建立更广泛而全面的知识体系。展示设计自身还在不断发展和扩充,比如近年来随着文化和商业交流的日益频繁,旅游环境展示也被纳入展示设计的知识体系。这种不断变化的现状要求专业教师和学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新的理论知识、更新设计意识用以指导项目实践。由于展示设计是和实际项目结合紧密的课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项目案例的解析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展示设计的材料应用、工艺流程、预算造价,从而培养独立完成具体项目的实践能力。

(三)展示设计的现代化教学方案

课程的教学方案对于教学的执行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教学的语境下,展示设计教学方案设计的起点可定在对此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作用的阐释之上。有了目的和意义的指导,展示设计课程各阶段的安排就变得顺理成章。学生借此对整个课程的内容和安排也有了完整概念。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为例,根据展示设计课程的特点,首先把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理论讲解阶段、市场调查阶段、方案图阶段和实体模型阶段。理论讲解阶段的教学以教师讲解结合课堂讨论为主,其间穿插市场调查以满足对各种展示设计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使课堂讨论变得更丰富多彩。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中,多媒体课程网站除了满足课件的内容呈现,还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直观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与此同时,理论知识学习和市场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和老师在课程网站的论坛上进行答疑、讨论、留言等。展示设计的作业安排和市场调查内容也可以经由课程网站提早告知学生,由此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课程的准备工作。而且,这些信息是动态的,可以随时修改、更新。在课程的方案图阶段和实体模型制作阶段,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程网站向学生展示历届优秀的学生作品案例,学生也可通过网站提交自己的草图、效果图,和教师形成互动。教师在线修改学生的方案图,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模型制作阶段。而模型制作阶段的难点较多,模型制作的方法、步骤,各种材料、工具的具体用法和操作规程都被录制成视频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随时查阅、观摩。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照片掌握学生在模型制作间工作的具体情况和模型制作的进度。在模型作业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实时视频链接或学生提交的照片在线评分,并经由课程网站收集此课程的全部信息。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至此,现代教育技术贯穿于展示设计课程的始终,并在整套教学方案的执行中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结语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外在条件,促进教育创新和改革的发展——尤其是针对设计专业类课程;同时,在展示设计这样的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出创新人才,创造出更优质的教学成果,又可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现代教育技术在展示设计及其他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1B402)

参考文献:

[1]吴亚生.展示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王瑞荪.比较思想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耿志宏.数字时代的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李远.展示设计与材料[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空间叙事;博物馆展示设计;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开设依托当前文化展示领域蓬勃发展的背景。信息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是当前极有效的国际竞争力,而博物馆正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博物馆展示作为博物馆的核心项目,需要不断发展其视觉形象与展示理念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当代展示设计观念与教育发展是博物馆展示设计有效的推动力。文章以构建展示设计新思维为目标,将叙事空间理论纳入博物馆展示设计新策略教学研究,为寻求有效的展示设计教学手法,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学生设计能力,培育新一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人才,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空间叙事

叙事即讲述故事,是人类知识传播与延续的最直接方式,也是人们最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方式之一。将叙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兴起于法国,叙事学的发展一向以时间维度的研究为主,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与人类认知的发展,叙事学的研究发生了空间转向。空间叙事理论主要研究从空间的维度理解事件。叙事理论从视角来看关注的是“讲述人—讲述—听众”。博物馆展示空间是指承载展览内容的空间,观众进入其中游走、观看,获取展览信息。它们之间的对应点在于“空间”和“叙事”两要素。文本空间是读者通过文字描述在头脑中想象的三维空间,它对应博物馆实体的三维展示空间;文本中的事件对应博物馆展厅的展示内容。当展厅中的展品陈列变成一个个故事,赋予空间一定的内涵,会更有利于展览信息的传播和观众对信息的读取与理解,其关键在于讲述的方式。

三、博物馆展示空间叙事的教学策略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是展示设计主要的专业方向课程之一,以往的课程教学以视觉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训练各项要素的造型手法为途径,教学重点停留在视觉表现能力训练层面。对于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而言,展示信息庞大,信息之间存在连续性、相关性特征,信息本体构建了一个故事。仅对展品逐一进行造型陈列处理,是对故事的消解、对信息的弱化。将叙事理论纳入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入表达的能力,在展示形象上的达意与对阅读者认知的关注才是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根本。

1.教学进程安排

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历时4周,共80学时,课程内容对应教学时间确定为4阶段:脚本撰写—空间生成—情境塑造—视觉表达。学生每周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并进行成果汇报,在确定阶段成果方向的基础上开展下阶段的设计工作。设计的过程控制使设计不再是单纯的结果呈现,不同语言的转换、技术的使用、思路的延展是课程重点。

2.脚本撰写

叙事理论主要研究叙事文本结构与文本内容。脚本撰写是开展一项设计工作的基础,它以文本的形式描述空间特征与发生在其中的故事,从而生成设计概念。在展示设计脚本撰写之前要确定展陈内容,主要包括实物、图像、模型等馆方提供的一系列展览对象。脚本撰写的工作是挖掘出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将这些展品看作故事素材并构建故事文本。故事发生场——空间作为故事的承载地,既诱发故事也推动故事的发展,所以,脚本的撰写需要从展品扩展到空间。从空间的维度展开叙事打破了时间叙事的发生逻辑,故事中多方位的可变因素如设计者背景知识的差异性、空间的复杂性、故事的叠加性、信息读取的多维性使故事变得更精彩与饱满。本阶段,学生以2人为一小组,自选展厅内容,拟定一个故事主题并展开脚本撰写工作。脚本力求紧扣主题,展示信息明确,故事围绕展品开展,有相应的情节设定和手法运用。故事建构后将进入师生交流环节,小组进行概念陈述,由2至3名指导教师组成考评小组,听取学生想法。本阶段属于初期阶段,关注学生对展示内容的了解程度和视角,初期想法可以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或经历,绘画、音乐、电影、文学作品等均可,探讨的关键是故事主题与展示内容的契合度。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属于平等交流的关系,教师在其中扮演思维推动者的角色,鼓励新思维、新理念。经过几轮讨论后,通过对素材的收集、筛选、整理,故事框架逐渐清晰,在其中选取几个关键点生成涵盖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场景,生成脚本。

3.空间建构

空间建构是将文本实体化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做好空间的分析工作,包括空间的形态、空间之间的关系、路径等,要和故事中的场景寻求对应,确定思路后将故事布置其中。故事在时间中发生,同时在空间中发展。空间是故事发生的承载地,空间建构是对一个个故事场的组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故事组织的基本程序是: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之间呈现复杂的连接关系,空间中的路径作为故事发展的时间维串接这些故事场景,使其能准确的表达故事结构。在时间与空间维下的故事产生顺序、倒叙、并序和插叙的新表述形式,故事结构变得更加丰富。不管何种组织方式,都是对故事结构的逻辑表达。小组在这个阶段需要将文本与图纸结合起来,首先分析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基础条件,如平面大小、空间形态、进出口位置关系。其次,将故事场景组织到平面中,然后转换到空间中进行观察和推敲。平面先行意在先将故事的结构初步确定下来,而空间观察可以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如空间形态呈现出来的特质——封闭、开敞、流动、停滞等,这为故事发生的场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结构一经确定,故事要素就可以一一安排进各空间。至此,故事的空间框架基本确定,完成了文本到空间转换的第一步。

4.情境生成

情境生成是空间建构之后的重要阶段,是赋予空间以精神的阶段。所谓空间精神是指主体对空间的感知。一方面,光、形式语言、材料与色彩等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特定的场景意义,营造场所氛围;另一方面,不同空间的承接形成了路径设计、视线引导等。后者主要通过“故事发展的变化—空间场景的转移”控制观众的情绪,产生起伏节奏感,带动观众的情绪变化。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提供更明确的设计图。在单场景设置中,首先要根据展品的背景文化确定其在空间中的具置,展品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疏密节奏,使展品之间形成合适的场。其次,围绕展品进行展台、展具、灯光、地面、顶面等一系列整体性环境设计,这里需要学生对符号学有一定的了解。故事的生成并不是指场景还原的方式,而是将具象的素材转译成抽象的符号融入环境要素,从而使场景能包含更多的意义。学生要对形态、照明、材料、构造等有较高的综合设计能力,在单空间的处理上强调主次,通过展品的疏密、光线的明暗、空间的高低等予以实现。多个单元空间的关系处理十分重要,场景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与对前期脚本的撰写。学生在本阶段的汇报,主要通过较准确的平面与三维图纸呈现设计思路,画面应反映明确的层次、明暗、空间关系及基本色调,空间的转换通过平、立、剖面进行表达。教师在本阶段主要对学生设计思路诠释的方式和力度给予一定的指导。

5.视觉表现

视觉表现阶段是将概念呈现出来的关键,包括背景分析、概念表述、设计呈现几部分。前期信息的来源比较广泛,一方面要收集、整理展示的内容信息,另一方面要根据展示内容挖掘背后的文化,给出灵感来源的素材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确立主题与框架。概念表述阶段是一个故事从文本到图形的生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反复推敲语言使用的方式和准确度。最后的视觉表现是对作品最终的呈现,前期是思路的形成阶段,而如何表达是关键的一步。一个故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采用电影、戏剧等连续帧的方式表述很容易理解,而在设计图纸上进行静态反映就需要对话语进行反复推敲,以准确表达设计意图,让读者读取、理解整体故事。小组的表现成果以图纸的方式表达为主。总体上包含以下特征:其一,采用剖面的形式显示单个展示空间内容和不同展示空间之间的关系。观者成为画面的一部分,如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展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在画面上有明确的表达。其二,场景注重细节表达。细节是对事件的暗示、对信息的补充,包括各种固定和非固定的道具设施、形式与材质、空间位置等,使故事更饱满。其三,叙事视角。读者角度的叙事,丰富而细腻。全景式的故事表达强调故事的整体性和节奏,是全知角度的叙事,通常这种表达采用轴测剖切的方式,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角,表明对事件整体的把握。剖切通常是整个建筑的全剖或是一个场域,里面并存无数的小故事,可以在其中一一读取,共同构建宏观的大叙事。采用客观叙事——第一人称的角度叙事,体现的是身在其中的透视设计理念,画面构图即人物视角,呈现不完整性和个人性特征。不论何种叙事手法,最终以完整、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为根本。学生在本阶段做成果汇报,要求采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作品,主要看作品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语言力度。教师在本阶段对设计表达采用的角度做出客观评价,和学生共同探讨更多的语言可能。

结论

当前,设计教育在现代主义功能至上的理论下更多的是拆解的技能训练与组合的能力训练,而人往往处于设计系统之外或是参与度很小,表现图中的人物通常最后被考虑,行为方式与场景没有很强的联系。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给高校的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采用叙事理论开展设计是对设计本源的回归,关注人、人的行为、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将叙事理论带入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对博物馆设计教育来说是一项新的尝试。博物馆是以人的精神建设为目的的,从设计伊始就以故事的方式思考、表现设计师对人与场所关系问题的积极态度。文章阐明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步骤,提出了阶段控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就当前来说,教学思路还不够成熟,但目标是明确的,未来将会逐步调整,期望今后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能逐步趋向完善。

参考文献:

[1]戴秋思,杨威,张斌.叙事性的空间构成教学研究.新建筑,2014(2).

[2]刘乃芳,张楠.叙事视角下的空间设计研究综述.华中建筑,2015(10).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篇5

现代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展示设计;视觉元素;展示空间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的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影响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可见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这一点在商业展示中表现尤为明显。

本课题是对鄱阳街一带周边的商业环境、建筑形式、实用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多方面实地考察研究,并结合该区位优势,定位于中高档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并对鄱阳街一带改造后的建筑室内进行设计。本文从展示空间的视觉元素方面着手,探求其室内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如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充分运用与体现,分析视觉元素语言在展示空间形象中所占据的位置与影响,说明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通过对视觉元素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中所发挥的重要美学价值,增强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效应,进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实现商业效益。

一、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分析

商业展示是一种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视觉元素是展示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课题从二维和三维两个方面分了视觉元素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一)现代展示空间

现代展示空间是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通过设计分割空间,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与以往传统展示空间不同的是更重视展示元素的分析和运用。在本课题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采用动态的空间形式,序列化的展示形式和有节奏的空间变化的基本原则来表现所展示的物品,更多的运用了现在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比之传统的室内展示空间感受所不同的是,在本课题展示空间中,观众能将各局部的空间艺术把握后很容易的得出整个展示艺术特征的总体印象。

1、现代展示空间的概念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空间必然的艺术设计的主导,展示艺术空间环境的创造,是对空间的设计规划,是对自然状态下无形的空间,通过概念元素(点、线、面)为基本要素和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有形结构加以界定,制定出“有形”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

2、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之外,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是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

现代展示空间中药遵循的基本规则:注重展示物的真实性、展示空间对观赏者的直觉效应和视觉元素的基本运用。本课题在对商业展示设计设计时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做到不只是仅仅看上去美观,更考虑到对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的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二)现代展示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基本概念

视觉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一部分,它包括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在空间艺术中的直接体现。现代展示空间中的视觉元素是一种通过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是大众最先接触的感觉方式。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所以说视觉元素必然是艺术设计的主导,它丰富了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本课题设计中必要的运用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进行对鄱阳街老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使现今的新鲜事物被很好的运用到现实中去,达到展示空间应有的展示效果。

二、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

视觉元素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视觉元素通过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达到突出空间艺术、塑造空间的目的,给大众强烈的印象。视觉元素在空间艺术中的体现丰富了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

(一)形体大小

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之一形体大小,是根据展示空间的大小来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展示道具的应用上。在本课题中通过对形体的大小不一把展示设计与视觉艺术的最佳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动感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展示道具的大小传递着空间中的主次关系,并能够带给观众以丰富的多样空间和强烈的对比印象。在处理形体的大小时必须满足一下条件(如图2-1所示)。

1、几何参数

说到形体大小不得提到数学关系也可以说成是几何参数。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由于数学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基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的应用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中,随处可见有数学的形式美。如图2-1设计中包柱灯箱是对角线满足勾股定理的矩形灯箱,其他形体的各项尺寸也基本符合几何比例关系。

2、人机工程学

形体大小的控制必须符合人机工程学,这是设计的基本前提。从使用角度来看人机工程学必须满足操作、显示、安全、舒适等问题。如图2-2中的高柜采用标高2.4m,前台(操作台)0.95m高,这样既方便营业员的操作又能提供给客户最佳的视角。

3、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

符合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只有符合力学原理,设计才是最合理的、可实现的。力量感是人的心里感受,而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将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心理。因此在设计中,作者尽量避免因力学问题带给顾客的恐惧感,毕竟极端主义只能被少数人所接受。

(二)形体形状

近代对视觉心理和艺术心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展示的设计中。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展示设计中引人了许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方面的原理,并在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如图2-3,图2-4所示)。

1、形体的外部轮廓

形体的外部轮廓是形体分割作为图像处理的结果,是人们进行图像理解、图像分析以及进一步图像识别的基础。在本课题设计中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等最基础的形体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使用得当的直线,会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在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创造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峻、严厉的气氛。从几何学的角度说,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距与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圆是非常有用的形状,它既可以是实心的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原形的使用,应当使整体的各个局部都能有效地和谐。三角形或菱锥形等形体的运用,可在展示设计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对比效果。

2、常见的形状

光滑表面,抛物面,球面,皱褶,螺旋,窄槽,微孔,穗,环,是展示设计中最常见的形体形状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各种不规则的形体形状随之而诞生。例如在展示道具中出现了很多仿生学的元素。而中规中矩的形状还是比较多见。

(三)色彩

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本课题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如图2-5,图2-6所示)。

1、色彩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原则

人的视觉感知占全部感知的80%以上,而视觉感知中最具优势的是色彩知觉,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展示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

2、创造和谐的色彩环境

本课题展示设计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也统一的对色彩基调用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避免了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对鄱阳街一带室内改造中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设计师对用统一的色彩基调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也颇费苦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对于各展区的色彩基调的选择,设计者认真分析了展示内容自身的色彩特点和烘托、陪衬需要,从而寻找、调配出最适合的色彩。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同时根据展品的种类,决定背景使明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在综合展示空间中的运用第四章色彩构成的运用色或暗色。使展品得到清楚的视觉印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设计师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以避免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由此可见,在展示设计中,处理色彩的运用时,应充分考虑视觉元素、视觉心理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一个展示空间,色彩耐用的好坏,所产生的视觉与心理感染力有明显的差异。展示设计的色彩运用得当,能够调节气氛,改善视觉环境,增强整个环境的信息交换的有效机会。

三、视觉元素在现代展示空间中运用的展望

我们所说的视觉元素设计是通过二维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即利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做空间的艺术处理。“形式的一个有限的定义是:一件作品实际物理轮廓,是在空间中被认识的艺术设计师创造、刻划出来的体积或形态,或者是在一个平面材料上的轮廓、图形、色彩等要素”。事实上,无论创造的形式或是形态,都需要通过有限的视觉感受来体现艺术品美感。同时在合乎空间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方式是否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达到视觉形式上,包括线条形式、块面形式、色彩形式、材料形式、肌理形式、凹凸形式的和谐统一。事实上,形式的视觉表现应该是关于形式的心理感受的内容,我们应该更多探讨形式的组织结构和最后表达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艺术展示空间或者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都将被运用在其中。同时,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无论是是展示物形体的大小、形态和色彩都将实现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使用。不仅是大型的艺术展览馆甚至小到简单的专卖店展示,视觉元素的运用将无处不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其特殊的理论体系与设计形态的视觉表达往往蕴涵着某种观念、意义、象征,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是勿庸置疑。它强调讲究自身的大小;注重形状、色彩、的运用;考虑环境的因素;强调创新的意识。这些因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特性结合便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空间形态,这也使得视觉传元素成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的价值所在。

致谢

在完成毕业论文这段期间,感谢指导老师周笑对我论文的辅导与帮助,使我的论文大纲、结构等方面更加的严谨和完善。同时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最后感谢江汉大学图书馆为我提供了查阅资料的好地方,十分感谢。

参考文献

[1]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张绮曼.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4

[5]田原.室内设计与空间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6]任仲泉.展示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7]【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I,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6

[8]吴爱莉.展示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7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视觉营销;演进;商品展示;视觉识别;识别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32-03

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在中国正式提出时,它主要是指在终端卖场通过商品的陈列和形象化展示,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和品牌文化,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力,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视觉营销的研究尚未深入,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服饰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方面,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或促销技巧加以运用。着重强调的是服饰商品展示对视觉的冲击,而并没有将它视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新概念与新领域。而通过对视觉营销产生与发展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

一、视觉营销的界定

目前对于视觉营销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表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观点。一类观点着重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认为视觉营销就是利用色彩、造型、声音等造成的冲击力吸引潜在顾客来关注产品。另一类观点则糅合了商品展示技术、视觉呈现技术和市场营销策略,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这类观点虽然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的重要性,但仍然只将视觉营销界定在“商品的终端卖场”这一领域。还有一类观点则是在上述两类观点的基础上,将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并深入到对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影响方面研究。

笔者认为,所谓视觉营销,是将视觉这一心理现象对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作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结合视觉呈现技术和商品展示技术,制定出不同于其他营销理念的营销组合策略。以此对目标顾客及潜在顾客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对其产生心理层面的影响,从而带动商品的销售,达到营销目的,它是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视觉营销结合了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视觉识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及商品展示等学科知识。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新概念与新领域,视觉营销注重的是在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三个领域(而非仅限于终端卖场)中有关视觉对市场营销影响的研究,讨论的是如何将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原理、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技术运用于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领域,在产品造型、产品包装、广告策划、卖场设计、商品展示甚至企业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对目标消费者形成整体的视觉冲击,并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争取目标消费者、挖掘潜在消费者而获取经济利益。市场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它的基础理论,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是它的核心技术[1]。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已经从百货、服装服饰、广告等行业的运用,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

二、视觉营销的演进分析

视觉营销不是在某一个时期突然出现的,作为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它的演变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觉营销的雏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开始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品生产出现并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产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形成了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而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大规模的交换与之相适应,从而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为了尽早将商品销售出去,就要向顾客介绍和展示商品,这种对商品的展示过程可以说是视觉营销的雏形。

第二阶段,视觉营销的成长。李玉杰在其编译的《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源于盎格鲁-萨克森国家,它“随着大批量销售(超市、低价位专卖店、多品牌店等,译者注)的来临而出现,最先是在食品行业,为了满足‘提高自选式货架陈列的有效性’这一需求,进而产生了技术性的视觉营销。接着服装行业(更广义地讲,涉及‘个人装备’的大概念)对视觉营销发生浓厚兴趣,并将相关技术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了服装商品的特点”[2]。在这个过程中,服装销售形式的改变是促成视觉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世纪中后期,随着纺纺织工业的发展,服装不再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制作、销售,而是按照现代尺码分类,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成规格地销售,人们开始通过对服装店铺陈列、展示的服装进行选购。从此,商业性服饰视觉陈列技术——视觉营销开始出现,并不断得以完善。

第三阶段,视觉营销的成熟。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零售业的不断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开始出现了,使得视觉营销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大商场和百货商店,都强烈地意识到了视觉营销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越来越重视空间的设计和店铺的陈列。在空间的设计上,注重卖场布置设计中对天然材料、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等。在店铺的陈列方面,关注商品的分类和货架的饱和度。以主题进行商品分类,通常用于体现线条为目的的服装专卖店。这样的分类实际上是更具组织性的视觉营销的体现,是更富于心力的“系列化”。货架饱和度是视觉营销战略中的一个商品指数标准,一个高的货架饱和度表明商品更重视量,同时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我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这个战略并不把产品放在第一位;而一个低的货架饱和度表明产品的价值希望被最大化,整体空间饱和度呈现越来越低的发展态势,这样的选择特别适用于高档商品品牌。

第四阶段,视觉营销的完善。视觉识别与视觉传达理论的产生,促使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产品设计、传播策划以及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领域。使视觉营销从一种展示商品的手段提升成为视觉战略和视觉营销体系,并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常工作,从而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完善。

现代视觉营销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是企业营销战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随着视觉营销的深入发展,会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它的关注并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三、视觉营销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分析

(一)中国现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领域主要是在百货商店,并伴随着百货业的发展而发展,百货业的橱窗陈列开创了中国视觉陈列的先河。20世纪20年代左右,上海相继成立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家大型百货公司。这些百货公司的业主们非常重视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陈列,注重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公司之间竞相装潢,橱窗陈设争奇斗艳,霓虹灯异彩纷呈。在橱窗的陈列和柜台、货架的展示方面,注意突出商品美、考虑陈列的商品与观赏者的视线角度、注意商品在橱窗中的摆放位置、对商品进行分类摆放陈列等等。20世纪30年代上海四家大型百货公司的橱窗陈列、柜台与货架的展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如果将考察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扩展到广告行业,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有较大影响的《万国公报》、《新闻报》、《中外新闻》、《上海新报》等,均刊登国货广告,给国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20世纪30年代,中国广告业有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户外广告和招贴中常常出现的“东方美女”,给了人们强大的视觉冲击。

(二)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左右。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依然是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尤其在百货行业,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部的陈列依然得以重视。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和80年代,国家以及地方商业主管部门常常组织百货行业橱窗陈列的评比,以促进橱窗陈列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还借鉴前苏联政府的经验,出台了有关商业组织与技术的指导性、规范性文本,其中就包括有橱窗陈列、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的相关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原北京商学院率先在商业院校开设了《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课程,并首次出版了由果洪迟教授编著的《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教材,在大学课堂介绍零售商业有关店面设计、商店场所设计、橱窗陈列设计、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等理论。随后,原北京百货大楼橱窗陈列设计专家史美勋等人编著了《现代橱窗广告技法》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橱窗陈列的基本技法、商品陈列方式及技巧、色彩的运用、照明技术等知识。可以说,这是中国当代最早对于有关视觉陈列理论与实践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探讨,是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雏形。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乃至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越来越关注视觉冲击对消费者的影响,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所谓的“眼球经济”理论,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兴趣。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加强了商店店面设计和店内场所设计,进一步美化视觉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广告行业则迅速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新型广告媒体和高科技广告制作的应用,使得广告的视觉呈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视频广告都带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震撼。在生产领域产品制造商也越来越关注产品的造型、产品的色彩、产品的包装等方面对消费者的影响;工业设计人员不仅仅只是考虑产品的功能、效用,同时也考虑产品给消费者的视觉感受。这些方面的实践活动促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中国得到推广和应用,使中国现代企业走向整体化、形象化和系统化管理。而CI设计中的视觉识别,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VI设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到现在。21世纪初,中国的专家学者明确地提出了“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如马大力教授于2003年在其专为服饰卖场装饰推广人员而写的《视觉营销》一书中首先提出:“视觉营销(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VMD)是借助无声的语言,实现与顾客的沟通,以此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3]他从视觉传达的原理和VMD的原则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服饰商品的陈列设计、展示设计、系统陈列设计、VMD设计等。这一观点在服饰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代表着潮流设计的服饰行业终端卖场得到了集中的运用。随后,在许多网站的策划中也引入“视觉策划”这一观点,并针对网站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网站视觉营销(Web Visual Marketing,WVM)。也就是利用色彩、图形、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访问者的关注,加深访问者对网站的兴趣,并不断点击了解网站信息,增强访问者对企业的好感及信任度,从而促成交易的过程[4]。严格地讲,“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属于“商品陈列的视觉化”,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设计和展示设计。也就是利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形成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虽然,这一类的界定只能将视觉营销划定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范围,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视觉营销”的概念,对于促进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深入研究视觉营销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理论界和实业界对视觉营销的深入研究,有专家学者提出了“泛化的视觉营销”这样的观点,如梁婷婷与杨子在合撰的《作为营销手段的视觉符号传播——试析泛化的视觉营销说服及其与视觉文化之关系》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是“视觉文化背景和新的营销理念下通过市场营销的诸多环节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可视的视觉形象传播,而是一个涵盖了信息接受者心理意象生成过程,与意义、概念的消费相关的泛化的视觉说服过程,它与当前的视觉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服装服饰的陈列、展示,而是贯穿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广告的设计制作直至消费者的购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意象的生成机制最终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影响其购买行为。”[5]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的运用,已经从百货行业、服装服饰行业、广告行业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行业、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在中国的实践领域更宽广了,并且逐渐形成、完善了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理论体系。

视觉营销从最初商品展示发展到企业整体识别管理领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对视觉营销演进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为市场营销的理论丛林添枝加叶,为企业的视觉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建堤.视觉营销的理论建构及其核心技术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5):109-113.

[2] Gwenola Guide.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N].李玉杰.编译.中国服饰报,2005-08-12(A18).

[3] 马大力.视觉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2.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篇7

儒家文化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的,它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留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值得现代人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儒家的思想文化涉及道德、政治、生活和教育的方方面面,它作为一种世俗文化,是一种关于人的文化,特别注重对人的关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其精神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概括。一是人本主义精神。就是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更多地关注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更主张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道德的修养的自我完善,来实现人生的价值的一种精神状态。二是内圣外王精神。主要是培养人的奉献精神,是宣扬群体价值取向和培养一种救世主的忧患意识,能以天下为己任,以社会贡献大小论英雄的忘我精神。三是积极入世精神。就是通过对外界环境的体验,从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出发,领悟到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意义所在,在生活中更注重追求现实世界的幸福生活。总之,儒家文化理念的精神已经侵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并依然发挥着它巨大的影响力。

二、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扩展儒家文化理念的意义

如今我国高校教育是开放的,正面临多种思想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生都难以取舍。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具有丰富的内涵,思想博大精深,在我国美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我国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文化理念中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理念中的特征。在眼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就是通过“绿色、环保、健康”为主题来进行设计的,它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而儒家文化精髓中的礼,是中国文化化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最集中的体现,它强调整以体秩序为最高价值取向,体现庄重之美的内涵,但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中,通过视觉传达呈现出规范的秩序,让观赏者在设计作品中能感受到色彩表现上的朴素和浓艳、大俗与大雅的独特个性,包括在现代展示空间中随处可见的黑白对比和素雅色调都是受儒家文化中的礼的影响而留下的;儒家文化思想中的仁,也就是对万物有仁爱之美,这是儒家生命价值观,也是儒家文化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现代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求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身内心修养的培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达到更高的视觉设计艺术境界。以儒家文化理念为依托,立足于民族文化特色,我国教育的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三、儒家文化理念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定位

目前,我国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就是在现代时尚元素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种风格的定位即体现了时代特色,又保留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使其在设计艺术中更能展示强大的生命力。眼下多种风格并存是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发展的必然格局,但也要在多元共存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一定要坚持真善美的原则,将儒家文化思想进行科学的构建,让其在当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中体现出应有的“美”。也就是说从传统儒家思想美学的角度来考虑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定位,即要吸纳儒家思想的美学精神,也要吸纳现代的美学精神,要在设计中协调出整体之美,创造出热烈之美,并将其内在之美传承开来。这也是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艺术教育教学现代化发展形势所趋,渗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和意识形态,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风格,同时在教学创意中,也会呈现出怎样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的风格定位来。因此,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风格定位上,要遵循儒家思想的美学精神,将传统艺术设计元素与国际化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设计风格来。如著名艺术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的作品——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就是取材于传统的凤纹,它巧妙地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当中,寥寥数笔却显得那么简洁有力,却能给人们一种舒适的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的感觉,这也体现了设计作品风格定位的重要性。

四、儒家文化理念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思维的培养

基于儒家文化理念下,人们如何对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思维进行培养,如何开拓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也是目前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时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扩展儒家文化理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从目前来看,高校教师在展示空间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意识的传播还不是很积极,在培养学生儒家文化思想意识上还很薄弱,以致于学生在进行展示空间设计时,很难将儒家文化的精髓渗透到设计作品中去,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很难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看起来缺乏强有力的生命力。因此,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儒家文化美学思想的意识和精髓不断地扩展到设计教学思维的培养中去。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儒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去了解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着重挖掘具有继承价值的艺术素材,学会把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元素进行分类和总结,提高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审美意识,在儒家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能用独特的思维去树立自己的作品设计理念和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多看优秀设计作品,了解更多的设计风格,并掌握先进的展示空间设计理念和方法。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不断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设计作品,使自己的视眼变得更加开阔,掌握的设计形态更加全面,并能对西方文化进行分解和还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达到东西方文化的有效融合。这样设计出来的展示空间艺术作品才会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风格。例如我国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在他的作品中就经常主张把中国民族艺术和儒家美学思想的精髓跟西方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结合,使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处处体现儒家文化理念的“美”。因此,在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要将儒家文化中的“传承、融合和创新”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引导学生重新解读儒家文化理念,并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并将儒家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理念完美结合起来,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也只有在儒家文化理念的影响下,才能培养学生先进的、具有时代气息又不失民族风格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思维能力,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作品来。

五、儒家文化理念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展览会、博览会及商业展销中心如雨后春笋,这也间接地体现出展示空间设计艺术在我国各个相关产业受到关注的程度,其前景是极为广阔的。一个好的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作品是展示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通过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融合、多元的格局,给人传递一种美的享受。而这种美正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理念下的美学精神的真实反映。如今,我国高校对展示空间设计专业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展示空间设计作为一门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空间艺术设计专业在内容、时间、规模上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和差异性,即具展览、观赏、文化教育的功效,还起到商务推广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传统儒家文化理论的指导下,萌发了新的发展趋势,在展示设计艺术教学中要以不同的设计理念体现时展的脉络、特征,并将时代的精神、文化的观念,充分能反映出自然及社会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可以想象得到,在不远的将来,在儒家文化理念下,高校展示空间设计教学将以一种竞争、融合、多元的格局呈现出来。展示空间设计艺术作为一种现代视觉语言的传递方式,其特点就是不断寻求创新和求变,只有把主要力量放在多种因素的互动设计上面,使其形成相连的、内存的、互动的关系,最终体现出一种整体的作品展示效果。再说,在全球来看,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展示空间都具有历史延续性,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对各种文化的需要就越急切。这就要求展示空间设计应该努力去挖掘关于地域、民族以及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新的诠释和传承,这是现在及未来展示设计探索面临的又一大课题,也是展示设计向地域化或者本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我国现代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也要学习发达国家的长处,立足于儒家文化,将儒家文化思想内涵充分体现在展示空间艺术设计教学上来,用儒家文化理念中的精髓来指导展示空间艺术创作和教学。笔者相信在儒家文化思想下我国高校展示空间设计艺术将会打开新的发展局面。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民间艺术;家具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83-01

家具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训练的基本目的,在造型设计的基础上了解家具所能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是课程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1]。将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的课程教学,有助于这一目的实现。

一、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家具设计教学体系过于强调西方艺术理论及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导致学生热衷于西方的艺术形式。这不仅是对本土设计文化的忽视,更是我国艺术教育的缺失。反观北欧的家具设计,一直坚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家具。其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消化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现家具设计的现代化和个性化[2]。民间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将其引入家具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3]。

二、教学设计

(一)基础理论教学。本课程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形式开展。为保障实践教学顺利有效实施,在前期理论教学中,重点讲解家具发展史,风格类型及演变,造型设计的基本方法,家具的结构类型及常用材料的基本知识等。课堂作业包括临摹练习,造型草图设计等。其中,要求每位学生自选某一家具设计相关主题进行3-5分钟的主题汇报,主题内容包括国内外知名家具品牌、当代的家具设计师,近期的设计展等。

(二)教学任务的布置。设计实践的主题为“民间艺术@现代家具设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家乡的某一民间艺术形式,提取视觉元素,运用到现代家具的造型设计中。

(三)教学任务的实施。设计实施过程共分为5阶段:

1.市场调研及汇报。首先要求学生完成2000字左右的前期市场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所选民间艺术简介;(2)视觉元素提炼的思路;(3)个人的设计构思、设计方向和创新点等。调研报告可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展示。然后要求学生进行3-5分钟的汇报,通过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后期设计方向。

2.设计方案图。要求学生完成概念方案不少于20套,用手绘透视效果图表现,方案草图应能清楚地表达设计方案的造型、结构和色彩关系。有必要的可适当增加其他图样或文字进行说明,以便尽可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构思,并最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方案的选择和优化。

3.优化设计。对最终确定的1个方案展开优化及深入设计。(1)要求学生用CAD绘制结构装配图,并标注完整的尺寸。图样需按比例绘制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必要的局部详图等。(2)CAD绘制全部部件图或零件图。

4.模型制作及效果展示。要求学生按照缩小比例制作实物模型,以展示家具的立体造型。用3D软件完成产品效果图,并通过环境场景图展示整体效果,最后通过平面软件设计展板,以便后期的成果展示及课程作业存档。

5.成果汇报及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上台汇报,全面展示课程成果。汇报内容包括3个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设计主题的确定,分析问题阶段――设计构思及方案优化,解决问题阶段――模型及效果图展示。

教学评价的成绩由4部分组成:学生自评占30%,互评占20%,教师评价占40%,展示效果占10%。这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锻炼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结语

本课程通过将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教学,加深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设计过程的演练,锻炼了创新思维。在设计作品中,有的将民间艺术的图形和色彩元素用于家具的装饰化处理,有的将民间艺术的造型元素进行移植和同构设计,创造出全新的家具形态,也有的将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性和生态性应用到家具设计中,赋予家具深刻的文化内涵[4]。

参考文献:

[1]郭文礼.地域文化导入家具与陈设艺术课程的研究――以维吾尔族木雕家具为例[J].装饰,2015(12).

[2]徐颖婷.透过民间艺术看后工业时代的中国家具艺术[J].艺术评论,2012(11).

[3]刘菲.民艺装饰元素在现代环境中的应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4]许世虎,张婧.民间艺术吉祥图案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3,34(14).

作者简介:

钱 宇(1982-),男,安徽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硕士,主攻环境设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