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营销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8:25

学术营销论文

学术营销论文篇1

关键词 文化艺术产业 新媒体 营销

一、文化艺术产业营销发展的现状

文化产业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文化艺术产业是其中的一个范畴,它通过文字、雕塑、舞蹈、电影等方式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主要从事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要想获得文化艺术产品的商业价值,就必须尊重艺术规律,增添文化创意元素,必须满足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能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包装、营销。营销、传播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过程中,对于选择怎样的媒体营销平台去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传播渠道确立之后怎样根据消费者的购买特征选择媒体营销工具,确立与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模式,以及在价值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怎样从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开发起就利用有限的营销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等问题依然在不断的探索中。

面对这一现状,新媒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机遇。它为文化艺术产品和顾客的沟通提供了有利渠道,它的交互性特征适应了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特征,它较低的营销成本也满足了文化艺术产业经营主体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然而相关调查发现:当前的新媒体传播渠道注重资讯传播,相对缺乏互动性内容。例如,对某一部电影作品,很多新媒体传达的大多都是电影简介、上映时间等,缺少一定的互动性内容;在当前的新媒体营销中,微博营销已经成为主要趋势,但是很多经营主体对微博营销依然缺乏主动意识,对其的运用水平仍然较低。例如,当某一部新电影上映时,很多新浪微博用户会在个人平台对电影进行评论,而有的电影制作方没有看到这些用户,没有对他们的意见进行相应的反馈,因此失去了很多潜在客户;此外,那些品牌效应较好的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效果很好,但我国当前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品牌经营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促进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的策略

(一)确立营销原则

针对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们要确立好其营销原则,即趣味原则。当前社会大众对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大多追求的是精神娱乐,如果缺乏趣味性内容,社会大众对这些营销信息的转发与评论就相对较少,营销价值就无法实现。所以,新媒体营销必须加强文化艺术产品营销的娱乐性,可以充分利用幽默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有趣的视频等进行营销,以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力。第二,是利益原则。利益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所以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要增强文化艺术产品的物质、精神利益。第三,是互动原则。由于文化艺术产品的特殊性,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必须关注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可以让消费者亲自体验营销过程,加深他们对品牌的印象。在和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把这些潜在客户变为真实消费者。第四,是个性原则。当前文化艺术产业市场逐渐细分化,对文化艺术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逐渐增强。所以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营销必须具有特色,能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

(二)确立营销模式

确立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原则之后,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艺术产品营销模式。文化艺术产业关注人类的精神文化状态,在I销中必须注重心灵的沟通,并创设一个能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场所与营销网。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以沟通为核心,来确立文化艺术产业的营销模式。为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AISAS模型,构建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市场,并在不同阶段以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原则为依据,来确立有效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有步骤地实现营销目标。

首先,在关注阶段。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为此,可以依据新媒体营销发展的个性化原则,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在BBS论坛等平台投放网络广告、策划营销事件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对此,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人员必须在这些推广平台适时地投放具有一定数量的广告,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实现最大价值的新媒体平台,利用这些有效的平台策划一些有噱头的事件。此外,新媒体平台的原则也要考虑产品的定位、目标群体的体征。也就是说,媒体的受众群体应该是文化艺术产品的目标顾客群体,而且新媒体要与文化艺术产品的产品市场定位相适应,产生共鸣。例如,人人网的受众群体是学生,新浪微博上的明星资源十分丰富,而腾讯平台与QQ用户是绑定的,这些新媒体虽然类型相似但是所具有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要想充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必须深度挖掘文化艺术产品的亮点或者创意,然后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其次,在兴趣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依据兴趣原则、利益原则,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娱乐性的互动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营销产品的兴趣。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可以利用媒体和消费者进行最直接的沟通,促进交互式交易,并利用微博、BBS等最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建立一些互动类话题,和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在选择交互平台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具有拟人化特征,与文化艺术产品特征相符合的交互平台,进而利用建立的娱乐性话题提升消费者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兴趣。此外,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情感需要,设计一些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营销方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营销。

再次,在搜索阶段。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人员可以依据互动原则、利益原则,充分利用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建立搜索引擎营销以及意见领袖管理。其中,搜索引擎营销可以为大众提供关于文化艺术产品的全面信息。例如,文化表演的票价、时间、地点、付款方式等。而意见领袖管理可以有效监控关于文化艺术产品的网络评论。有研究表明,文化艺术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如果对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很乐于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信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评论。

最后,在行动与购买阶段。为了确保行动与购买环节顺利进行,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人员可以和大麦网、手机购票等专业网站合作,促进电子商务运作。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视觉营销的影响力,设计一些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广告图片、视频短片等,从而促进消费者消费;利用拍卖、团购等网络上已有的较为成熟的营销方式,增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力度;营销过程中还应该设置完善的配套服务。例如,在网络购买平台设置服务专区,增设“QQ在线咨询”“QQ交流群”等项目,使消费者在购买文化艺术产品的过程中能和营销方进行有效的沟通。除此之外,营销方还可以为顾客提供在线订购、上门订购、大客户团体订购等不同的订购方式。

此外,在分享阶段。可以依据互动原则构建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从而促进营销的良性循环。这种营销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最终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其中,口碑营销需要利用多种方式,促进顾客有效评论和交流文化艺术产品及其相关服务,并引导顾客向其他人群推荐本产品。这种利用消费者对产品推荐、好评的方式,有助于文化艺术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社区病毒营销是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迅速传播文化艺术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刺激市场。用户不断地分享又会进入AISAS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即关注阶段,开始新的循环,这样就促进了AISAS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营销的未来发展

由于文化艺术产品能够多次性地使用,并且其价值愈使用愈高,其增值速度也就愈快。因此,争取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是促进文化艺术产业价值增长的重要路径。此时,需要从消费心理特性出发,重视口碑营销和社区病毒传播作用。第一,口碑营销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发顾客对其产品、服务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的谈论和交流,并激励顾客向其周边人群进行介绍和推荐的市场营销方式和过程。如果能够利用消费者的强力推荐和好评,就能够帮助文化艺术产品更快地树立品牌形象,形成口碑效应,实现极高的传播精准率。第二,基于web2.0时代裂变式的传播模式,让信息能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也就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且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有益于产品营销的信息传向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受众。同样,文化艺术产品亦可利用这种社区病毒营销,利用微博等平台,“让大家告诉大家”,在软性营销中刺激市场。

四、结语

文化艺术形成产业走向市场,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市场发展要求、满足社会消费群体需求的营销模式。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样化的营销渠道,根据新媒体时代消费者的购买特征,寻找文化艺术产品新媒体营销的关键点,才能真正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

参考文献

[1] 潘雷.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品牌营销的发展演变[J].中国商论,2016(21):19-20.

[2] 李亭林.政府地方公共关系活动之分析――以高雄市政府标案为例[A].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台湾华夏行政学会.海峡两岸“行政改革与公共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5:11.

学术营销论文篇2

当前财经类和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更适合在商贸流通领域或服务行业就业与发展,不能很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理工科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应整合教学资源优势,致力于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本文以LT大学为例,通过分析理工科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并通过付诸实践进行了方案优化。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市场营销;培养方案,教学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约有近百年的历史,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整体上起步较晚,东部沿海地区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和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影响,在20世纪90年中后期才开始起步。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专业发展里程,市场营销专业近两年成为最受中国大学喜爱的本科专业之一,全国有838所大学开设该专业,以71.87%占比位居排行榜第三位。与此同时,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出现“供过于求”现象。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15个难就业专业,市场营销成“重灾区”。随着企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升级,当前传统营销模式向电子商务的转型,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已很难满足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亟须创新。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市场营销毕业生人数已“供过于求”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热度增加,相应地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增多,每年都在增加的市场营销的毕业生人数,使得2014年市场营销的毕业人数“供过于求”。

2.现有的培养计划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

近年来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显示,传统的营销教学存在“学与用脱节”的问题。大量毕业生特别是营销管理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不是数量过剩,而是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规格定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导致社会需求巨大并不断剧增但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就业岗位的矛盾与尴尬局面。

3.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教学资源配置与整合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调查发现,许多理科学校对文科实验室的投资与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好设施,难以发挥实验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也有一些学校虽然硬件设施良好,但由于软件支持体系不足,硬件的作用难以发挥。而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大发展,急需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无法满足培养需求,对学校的教学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专业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创新实践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而实践课程缺乏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而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合理的实践体系设计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建立更多的创新实践。

5.面向高新技术、高端装备企业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为综合型及财经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理科和工程技术相关学科方面缺乏优势。因此,此类人才在商贸类企业具有优势,但无法很好满足并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6.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全球化经营急需复合型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企业产业链协同发展趋势凸显。同时,随着各地区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急需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7.传统营销模式转型,为新型专业人才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正迅速地向经济、社会、文化的各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扩散,全球已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抢占此新兴竞争制高点。同时“十二五”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企业必须淘汰缺乏技术支撑的低层次营销人才,招募有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运营能力的营销人才,借力移动互联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LT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LT大学是甘肃省一所工科为主的二本院校。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创建于1994年,2010年开始特设市场营销基地班(机电产品营销管理方向),2012年开始增设市场营销(高端装备营销管理方向)。

1.人才定制,专业化培养定位

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学科特色,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具备坚实的管理、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等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受到系统的工程技术和专业技能训练,能从事机械产品和高端装备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素质教育,实践创新双项结合

本专业人才要求培养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机械制造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制造技术所必需的装备、工艺知识,具备从事高端装备和机械产品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系统的机械制造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领域中的工艺方法、工艺装备、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体系构建,搭建高效课程模式

(1)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突出了应用性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坚持了以应用为主同时兼顾理论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一整套既具特色又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科学而严谨的理论教学体系。本专业理论教学分为四大模块:通识教学、学科基础、工业技术、专业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技术基础课程包括: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先进技术等;专业课程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商务谈判、企业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

(2)建立与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印证和检验形式,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既体现市场营销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的目标,又体现市场营销专业(高端装备营销管理方向)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要求做到: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相应的课程单元;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广仿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拓展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统计软件实习、ERP沙盘模拟、营销软件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同时开设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商务谈判模拟等创新实践课程,定期开展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

4.方法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以市场营销省级、消费行为校级精品课建设为核心,深入展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启动精品课视频共享建设,实现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网络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大赛,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教学研究项目,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结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问题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式,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入市场热点问题研讨和计算机模拟教学(营销模拟软件)等方式,就市场营销的关键环节进行演练,通过组织专业特色活动以及校外实习,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三、LT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总结与展望

LT大学自1994年创办市场营销专业,经过20年的积极探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从学科特点出发,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性思维开发训练,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围绕一个中心即“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两个方向“日用消费品营销和工业品营销”、三个层次即“初始岗位销售能力培养;高级岗位策划能力培养、提升岗位综合能力培养”、四个基本点即“观念、战略、策略、管理”营销框架体系,构建并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迄今为止,LT大学累计培养900余名有工程技术背景的营销专业人才。依据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的专业排名,LT大学市场营销在全国540所开此专业的院校排名62名。在甘肃省排名第二。本专业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100%,成为LT大学十大就业品牌专业。依据跟踪调查,毕业生80%以上在工业品营销领域工作。毕业生在3~5年晋升部门主管或区域市场经理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同层次大学的同类专业毕业生。LT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近期建设目标遵照“控制规模,凝练特色、强化师资、凸显优势”的发展思路,凸显工程技术背景,以培养营销工程师为目标定位,以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为导向,以专业主干课程为突破口,优化具有本学科特色课内外实践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实现本专业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市场营销和工程技术复合型专业优势,力争在2至3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并朝部级重点专业方向努力。

作者:梁青玉 王子萱 刘田钰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袁胜军.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C].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009.

学术营销论文篇3

[关键词]服务营销;研究进展;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10-0019-06

一、引 言

服务营销学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历经初创阶段、探索阶段和稳步发展阶段的沿革,已形成相对清晰的研究脉络(郭国庆,2009)。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营销领域的研究经历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深度的拓展,研究论题的丰富以及研究领域的跨学科融合。特别是1998年~2008这11年间,服务营销领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学者们致力于为服务营销实践的动态发展寻求理论支持(Deon Nel, 2010)。

Pasadeos(1998)曾指出,对特定学科进行文献梳理不仅有助于夯实该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助于把握该领域的最新趋势,对于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战略导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主流专业期刊进行内容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包括研究现状、学科分野、未来趋势等(Leong,1989;Malhotra,1996)。近两年来,Seggie和Griffith(2009)采用对营销顶尖专业杂志《营销学报》(Journal of Marketing,JM)、《营销研究学报》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MR)、《消费者研究学报》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JCR)、《营销科学》 (Marketing Science,MS)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厘清了营销研究的发展脉络。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是“营销思想史的梳理”,成为文献梳理中一种新颖而有效的研究方法(郭国庆,2010)。

《服务营销学报》杂志自1987年创刊以来,已经发展成为服务营销领域历史最为久远的学术期刊。Deon Nel,Wade Halvorson, Peter Steyn等学者对1998年~2008年这11年间在该杂志上发表的417篇文章进行了内容分析,清晰展现了新时代服务营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上述作者的研究结论进行概括和分类汇总,以期勾勒出服务营销学新近的研究轨迹。

二、学术文献研究的维度问题

传播学、营销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实践证明,对专业文献进行纵向梳理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清晰理性的史学线索。这在国外学术界已经取得大量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Malhotra(1996)曾通过对营销思想的史学梳理,厘清营销研究的框架和派系。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营销学的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却极少有学者基于宏观视角对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变趋势进行分析。在我国,关于营销学科研究方法、学术流派、学科体系等宏观研究则更少。Usdiken和Pasadeos(1995)将学术文献研究的维度划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如表1所示:

在文献研究工作中,以上6种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例如,Yale和Gilly(1988)曾对1976年~1985年10年间广告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内容分析。Fisk等(1993)对过去15年间在广告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系统化和概念性的评论。Deon Nel等学者遵从West(2007)对《国际广告》杂志进行内容分析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发表效率、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等多个维度入手,对1998年~2008年11年间发表在《服务营销学报》上的文章进行综合性内容分析。国外研究实践表明,以往学者在进行文章内容分析时,大多是采用单一维度的方法。例如,Pasadeos曾借助引用分析方法从事类似研究。而如果综合多个维度,进行内容分析,则更有助于研究者更加全面地把握学术研究的脉络和路径。

三、Nel等人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发现

West(2007)指出,当大多数变量不需要进行判断编码时,内容分析的客观性便可得以保证。Deon Nel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采用了West(2007)的客观性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在面临同一笔数据的情境下,遵循相同研究程序的研究者将取得一致性结论(Kassarjian,1977)。在他们的研究中,编码参数包括顶级作者、单位文章作者数、文章类型、文章主题、样本及统计方法。

Deon Nel等学者抽取的研究样本是1998年~

2008年11年间发表在《服务营销学报》上的

417篇文章,通过对文章标题的内容分析将文章进行分类编码。具体的编码方法是:6位编码人员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独立完成分类编码工作,以每次20篇文章为单位,依文章标题进行编码归类,直至将全部417篇文章归类完成,之后两组编码人员进行交互编码信度检验以考察编码结果的一致性。分类依据是Brown(1994)所提出的服务营销学术文献研究题目分类框架,该框架包括以下10个类别: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服务接触和顾客体验;服务设计和传递;顾客保留和关系营销;内部营销;服务补救;服务质量模型和测量(SERVQUAL);技术注入(技术对整个服务业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顾客获取、广告和沟通;战略、绩效与管理。

根据内容分析的结果,Deon Nel等学者将研究结论以“输入”和“输出”的形式呈现。“输入”包括:顶级作者和单位文章作者数目;“输出”包括:文章类型、主题、样本、统计分析方法和搜索关键字。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服务营销近10年研究进展情况,笔者将Deon Nel等学者的研究结论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高产作者及单位文章作者数

West(2007)指出,如果不对学术文章作者进行分析而单纯分析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那么分析工作是不完整的。表2显示了过去的11年间,在《服务营销学报》上发表文章数目较多的作者排名。这张表清晰展示了发表文章数目在3篇及以上的高产作者。需要说明的是,每位作者发表文章数量的统计既包括其是第一作者的文章也包括其作为合作者的文章。由此可以看出,学术研究是需要长期关注某一研究领域或论题的,“板凳须坐十年冷”。只有深入下去,多年钻研某一学术领域,点点滴滴,长期积累,才有希望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

表3总结了发表文章的单位文章作者数变化趋势,过去11年里,在《服务营销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单位文章作者数呈现上升的趋势。West(2007)指出,近十年来,独立作者的文章数目正在逐渐减少,而两至三位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章数量正逐年上升。Pitt(2008)指出,学者们合作完成学术文章可以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这不仅可以提高发表文章的质量,加快学术文章的产出,也可以帮助减轻每个学者的科研压力和工作负担。这种知识分享的共赢策略能够加快学术研究的进展,目前,团队合作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遗憾的是,在我国许多部门的学术评价标准往往是鼓励独立著述,只承认第一作者的贡献;而对于打造高素质的学术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部门(单位)的合作研究,集体发表研究成果的做法,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以致造成各自为战,学术力量分散、重复、重叠,形不成合力,拿不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严峻现实。

2. 文章类型概览

回顾过去11年发表的学术文章类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服务营销领域学术研究重心的转变。表4展示了过去11年间,《服务营销学报》上发表文章的类型。

Malhotra(1996)在对《营销科学院学报》(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进行内容分析时,将该杂志评价为“稳健且成熟”的学术期刊。他藉以评价的指标之一是期刊每年发表文章的数目,这本杂志当时每年发表文章的数目是35篇。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评价《服务营销学报》的话,早在2001年,《服务营销学报》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到了2008年,《服务营销学报》每年发表文章的数目已增至47篇。从表4可以清晰看出,《服务营销学报》非常重视研究型文章,其次是概念型文章,再次是总体回顾性文章和文献综述类文章。这体现出最近10年,研究型文章日益得到学者们的研究重视。这在我国营销学界也有许多类似之处,过去学者发表的论文多为观点型、概念型和综述型,近十年来,研究型论文颇受提倡;而且,如果论文没有量化研究或数量模型,就往往会受到质疑和责问,甚至这样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就通不过去。我们认为,这种舆论导向和评价标准应该重新审视。

分析国外服务营销学领域顶级期刊的论文内容,我们看到,即使在发达国家,学术论文的形式和方法也是“百花齐放”的,有观点型论文、案例型论文、概念型论文、总体回顾型论文、文献综述型论文和研究型论文多种形式。

3. 研究主题及分析方法

《服务营销学报》杂志上文章的研究主题较为多样化,这反映出近十年服务营销领域研究主题趋向丰富和细化的态势。1998年~2000年,“服务质量”是研究最多的主题。2001年~2004年,研究重心转向“顾客保留和关系营销”。2005年~2008年,研究热点转向“战略、绩效和管理”。过去的11年里,有关“顾客获取、广告和沟通”这一主题的学术论文数量百分比由21%下降至5%。“服务接触和体验”这一主题依然维持着10%的权重,而“技术注入”这一研究主题的学术论文数量百分比已上升至7%左右。表5概括了近11年间,《服务营销学报》杂志研究主题、样本和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从研究主题的]变发展,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既要有一些长期关注、跟踪的理论问题需要10年、几10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咬定青山不放松”;也要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捕捉、发现新课题,深入研究新理论,为现实的营销实践服务,指导并推动营销实践日趋完善。

在数据和样本选取方面,大部分的学术论文使用实证数据。11年间,研究所采用的非学生样本的比率已由37%上升至46%,企业管理者和实际工作者样本比例稳定在21%~23%的区间之内。事实上,近年来,学术期刊审稿人对使用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颇有微辞,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尤其是在校本科生,他们缺乏独立、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购买决策行为尚未成熟,颇具随意性。因此,学者们如果想要在国外顶级学术期刊,不得已使用学生样本时,要进行合理性说明。

在研究方法的使用方面,调查法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比重达62.3%。质性研究方法近年来逐渐流行,使用比重从1%升至10%。案例研究方法的使用比例也从3%升至6%。绝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在统计方法的运用上,在过去11年的开端时期(即1998年左右),相关和回归分析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分析技术。随着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等更为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的问世,相关回归分析的运用逐渐减少。使用CFA和SEM这两种统计方法的文章比例从10%上升至23%。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的文章比例从13上升至15%。质性研究近年来也逐渐得到学者们的认可,使用这种方法的文章比例从4%上升至13%。

我们认为,理论研究关键是要出思想。研究方法和论文形式固然重要,但经过研究能否得出科学的思想和理论则更重要。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他指出:“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至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无可避免的。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也同样成为无可避免的。因此,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能有所帮助。”恩格斯还指出:“没有理论指导的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就会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轻视理论,……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发生恰恰相反的方向去。”事实上,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是万能的。爱因斯坦把研究方法称之为“脚手架”。事实上,方法就是工具,是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工具,不能把一种方法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应当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多元化理念,让每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有其用武之地。

4. 关键词搜索频率和变化趋势

为了进一步说明过去11年间服务营销研究主题的变化趋势,Deon Nel等学者对1998年~2008年11年间发表在《服务营销学报》中的417篇文章题目和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结果在表6和表7中呈现。

从表6中可以看出,服务营销研究中的热门主题是“顾客满意”,“顾客行为”和“服务质量”。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字是“顾客满意”(95次),“顾客行为”(80次),“服务质量”(57次)和“顾客服务质量”(39次)。这与表5中展示的“服务质量”和“顾客服务”是《服务营销学报》杂志中较为普遍的研究主题相一致。

在表7中,1998年~2000年间,文章标题中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是“质量”,“顾客”和“满意”。2001年~2004年,2005年~2008年间,“顾客”,“质量”和“关系”依然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文章标题中使用关键词的次数从120次(1998年~2000年)上升至265次(2001年~2004年),再上升至331次(2005年~2008年)。这似乎表明,作者逐渐倾向于在文章标题中即表明文章主要的研究问题来吸引读者和审稿人的注意。

四、管理应用及启示

通过对专业文献进行史学梳理,我们逐渐明晰了过去十年服务营销领域的研究重心变化和学科发展趋势。文献的回顾和整理工作除了提供学术营养之外,也可以为营销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具体而言,专业文献研究的管理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全面把握服务营销的发展趋势

理论研究派系众多,史料庞杂,回顾服务营销领域数以10年记的发展历程,更是一项汗牛充栋的工作。尽管营销管理者能够观察到一些比较重要的现象,但若想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帮助组织确立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则必须有非常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服务营销一个时代的研究历程,不仅可以帮助决策者厘清该领域的发展过程、变化趋势,也可以折射出企业自身在当下经营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弊端。

2. 有助于借助外脑进行营销诊断

回顾服务营销发展]变的历史,可以帮助在真实商业世界中经营的企业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自身发展瓶颈的专家,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是基于商业竞争中的真实企业案例,提炼出的结论和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这种基于真实案例和经验所获得的建议和结论是单纯的统计推断无法比拟的。专家学者由于独立于企业之外,能够保持客观和清醒的分析,因此,回顾服务营销专家学者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借助外脑开展营销诊断。

3. 有助于企业转变经营决策,提升竞争能力

Deon Nel等学者通过总结不同时期学术论文中服务营销研究主题的变化,使服务营销工作者认清哪些是该领域具有持久影响的概念,这些概念不同于短期流行语,其对服务营销实践的影响是重要且深远的。例如,“顾客”、“质量”、“关系”这些关键词在不同时期都是研究的热点,这就提醒服务营销管理者哪些工作才是服务产出及传递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企业以此为基础可以转变经营决策,提升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465,482.

[2] 郭国庆,何秀超,孟 捷. 中国市场营销课程的发展与研究生市场营销课程现状分析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7:36-41.

[3] 郭国庆. 服务营销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郭国庆. 营销理论发展史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5] Kunal Basu, Guo-qing Guo . The Need for the Reforms in Chinese Marketing Education [J] . Ivey Business Journal,May/June 2007.

[6] Deon Nel, Gene van Heerden, Anthony Cha and Mehdi Ghazisaeedi, Wade Halvorson, Peter Steyn. Eleven years of scholarly research in the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J].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2010(8): 4-13.

[7] Baumgartner, H., Pieter, R. The Structural Influence of Marketing Journals: A Citation Analysis of The Discipline and Its Subareas Over Time [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3(67):123-39.

[8] Furrer, O. , Thomas, H., Goussevkaia, A. The Structural and Evolution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Field: A Content Analysis of 26 Year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10):1-23.

[9] Pasadeos, Y., Phelps, J., Bong-Hyun, K. Disciplinary Impact of Advertising Scholars: Temporal Comparisons of Influential Authors, Works and Research Networks [J].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98(27):53-70.

[10] Seggie, S. H., Griffith, D.A. What Does It Take to Get Promoted in Marketing Academia? Understanding Exceptional Publication Productivity in the Leading Marketing Journals [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9 (73): 122 - 32.

[11] West, D. Directions in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an ana-

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7(26):543-54.

[12] Van der Merwe, R., Berthon, P., Pitt, L., Barnes, B. Analysing Theory Networks: Identifying the Pivotal Theories in Marketing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7(23):181-206.

The Latest Progress in Services Marketing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

Guo Guoqing,Sun Naijuan,Guo Xiyu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学术营销论文篇4

关键词:畲乡风情品牌;品牌营销模型;景宁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80-04

对品牌基础问题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品牌认识研究、品牌选择研究和品牌发展研究三个方面。在品牌理论研究的进程中,陆续形成了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资产和品牌关系等理论精髓。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信息技术与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方面,而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模型研究,仍然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近年来,虽然在畲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畲乡风情的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对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与外延、营销模式及运行实践等方面尚需要深入研究。

一、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畲族同胞主要居住在华东地区的四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量为70.96万,在中国民族大家庭中排名第二十位。畲乡风情品牌是广大畲族集居地认可度最高的品牌,是多年来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研究的“畲乡风情”是包括全国各地的畲族同胞居住地区的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这里的“畲乡”泛指包括全国各地的畲族同胞居住地区,也可以特指一个畲族自治县,或是一个畲族乡(镇)、畲族村。畲乡风情品牌是旅游目的地品牌,是同类旅游地若干旅游产品的集合。它是畲族文化和畲族品牌文化的整合点,是体现畲族文化精髓的一种识别、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格调,是畲乡的无形资产和不竭源泉,是畲乡进入市场的“信用卡”。

(一)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是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是畲乡风情品牌的灵魂,两者互相促进。畲族文化是畲族同胞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畲乡多数人员所认I可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即畲乡精神和畲乡形象。畲族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畲乡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导向、示范、凝聚和激励等重要作用。畲乡风情品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畲族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精华,也是对渗透在品牌经营全过程中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民族风格的体现。

(二)畲乡风情品牌的外延是可以印证其品质的识别系统

我们认为,品牌识别系统可以印证品牌的品质,也有助于界定品牌的外延。品牌识别的理论主要有六棱柱模型和旅游地品牌形象系统分析表。以景宁畲族自治县畲乡风情品牌为例,进行如下形象系统分析。

1.理念识别。(1)使命。“建设畲乡风情品牌的景宁形象”。该使命描述了我们要做的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回答了我们所进行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将会实现的是一种“风情、浪漫”的理想境界。(2)愿景。“打造中国景宁畲乡风情品牌,努力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上成为全国畲乡风情品牌建设的楷模。”该愿景描述了我们期望实现的状态是全国畲乡风情品牌建设的楷模,非常大胆、清楚地说明了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3)核心价值。集中体现在“淳朴、自强、兼容、开放”的畲乡精神,和“风情、浪漫”的品牌精神上。品牌精神是畲乡风情品牌的精髓,是畲乡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力量源泉。她概括了应当如何行动,怎样去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来实现使命。(4)发展目标。按照“风情、浪漫”的要求,建设具有景宁特色的畲乡风情品牌,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景。(5)发展战略。特色立品牌,创新做品牌和营销强品牌。

2.视觉识别。(1)目标市场细分。面向全国的畲族同胞和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旅游者。(2)选择及定位主要品牌――景宁畲乡风情品牌。(3)市场开发广告与促销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服务行为,主要表现在“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活动中。

3.行为识别。(1)品牌徽标。以原有“中国畲乡风情节”的徽标为基础加以完善,形成固定的“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徽标,并以此作为品牌标徽。(2)选择代表产品、系统风格、建筑造型和服务标识。

二、畲乡风情品牌的营销模型

(一)模型构建思路

本模型试图创新一种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的新方法,不是去套用“塑造―推广一管理”的一般品牌营销的研究思路,而是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特点(如综合性、政府主导性等)去构建理论模型。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与企业品牌营销有较大的不同。一个完整的旅游

目的地品牌营销模型,应涉及旅游目的地和目标市场二个层面及对接问题。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理论模型分基础层营销和目标层营销二个层次(见下图)。模型中“基础层”代表的是旅游目的地,“目标层”代表的是目标市场。这就是模型为什么分为“基础”和“目标”二个层面的逻辑关系。本文侧重于对旅游目的地问题研究,而不是目标市场。

(二)模型构建依据

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目前是个热点问题,但研究还不成熟,针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宏观营销模型研究很少见,较多的是针对目标市场的微观模型研究。本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管理理论。“目前被管理学广泛借用的平台有三重含义:一是计划与设计,二是一种原则体系,三是物理或者工程意义概念。例如,知识共享平台、商业平台、创新平台和科技平台等。其本质在于突出和强调实体性平台支撑和资源共享的特性。”平台管理以耗散结构理论、集成管理理论及机制设计理论等为依据,更强调的是软件的完善和发展。本文选用该平台管理理论并得出的构思是:以平台管理的理念建立基础层营销的实质是有形和无形平台的集成,包括集成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等;也是创新方法的集成,包括集成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等。品牌营销平台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创新方法、优化平台,集成基础层营销,为实现目标层营销奠定基础。

2.核心能力理论。本文根据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建立基础层营销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牢固的品牌营销基础平台,而这个基础平台的形成又是由核心能力决定的。基础平台在这里是指品牌在营销过程中,处于不同营销状态下所具备的可以分享和依托的一种条件和能力。这种条件或能力是由特定的先天资源和后天的知识、人才及资金等推进因素整合所形成的。它决定着品牌营销的模式与方向。

3.创新方法论。本文根据创新方法论,认为在建设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程中,创新的途径方法主要有: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

4.市场平台理论。本文根据市场平台理论,认为实现目标层营销的实质就是建立市场平台。一个成熟的市场平台,是

由一定规模的、稳定的目标市场和一系列富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营销策略构成的,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平台、政策和技术平台之上的市场条件和营销能力。它是一个地方产业协调与外部关系的轴心。

5.营销联系理论。在目标层营销的构思中,本文选用了“当今营销中的联系:既包括由电脑、信息、通信和交通等连接技术,又包括通过这些连接技术所建立起来的与顾客的联系、与合作伙伴的联系以及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三)模型构建要素

1.基础层营销的构成要素。品牌营销基础平台主要是由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组成的。其构建过程就是对旅游目的地三大平台(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的整合过程,或是对旅游目的地五大吸引力要素(吸引物要素、文化要素、服务要素、环境要素和综合要素)的整合过程。(1)资源平台。例如,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资源平台是由畲族文化、畲乡生态及区位人口等先天优势构成。畲族人口居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第二十位,各方面资源丰富,畲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工作方兴未艾。以提高畲族知名度,弘扬畲族优秀文化,建设美好畲乡为己任,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构筑起一个坚实的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2)政策平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策起导向作用,在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中政策平台是不可或缺的。(3)技术平台。由知识、人才和资金等推进因素的后天优势培育而成技术平台。依托资源平台和政策平台构筑技术平台是必然选择。利用技术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旅游产品的专业化、系列化深度开发,不断丰富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内涵和外延。

2.目标层营销的构成要素。实现目标层营销的构成要素“就是获得需要或想要的东西,包括营销供给、连接技术和营销联系。”即:一是营销供给要素,例如,景宁畲乡风情品牌的营销供给不仅是一些产品或服务,更应该是一个“提供需要”的解决方案(即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风情、浪漫”的体验经历);二是连接技术要素;三是营销联系要素。

三、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探索

景宁畲族自治县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以及拥有地处城市群中的“后花园”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分析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探索,对全国范围内“畲乡风情品牌营销”具有示范作用。本文对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进行了长期跟踪调研,在利用已形成的系列课题成果材料来充实本文的基础上,围绕模型构建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再调研、再认识。着重从运行途径角度,总结和提升现有的经验,以达到对模型的实证作用。

(一)优化基础层营销平台的创新途径

集成基础层营销的创新途径源于创新精神与行为。创新内容包括资源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创新,优化资源平台、技术平台和政策平台,为目标层营销建立牢固的基础平台。

1.创新资源,优化资源平台。通过创新资源,形成“畲乡新农村建设的景宁模式”。其中十个方面的独特竞争力与优势(中国畲乡、华东畲乡、文化畲乡、生态畲乡、绿色畲乡、水电畲乡、风情畲乡、劳务畲乡、创新畲乡、和谐畲乡)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这十个要素也正是集成景宁畲乡风情品牌基础层营销的基本元件,和支撑畲乡风情品牌的重要基石。

2.创新文化,优化技术平台。以建设民族特色鲜明、文化产品丰富、社会发展和谐的中华畲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畲族文化展示与发展中心)为总体目标。通过创新文化,极大地丰富景宁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实现畲族文化现代的回归与应用。表现在:“一是传统畲族文化的生活化回归,如建筑、服饰、语言、礼仪等在畲村的回归;二是传统畲族文化的艺术化回归,如畲族题材文物、文艺作品的搜集、创作和展示;三是传统畲族文化的经济化回归,如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工艺制作业、节庆会展业中畲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四是传统畲族文化的社会化回归,如畲族文化的宣传、普及和社会性认同、传承。”与此同时,也实现品牌畲族文化的技术化回归。产学研的结合等于创新,是建立畲乡风情品牌的学术基础与前提,起到技术推动作用,品牌营销模型运用和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起到市场拉动作用,以实现创新。目前浙江省每年都有一批针对畲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省地级科研课题或校企合作型课题立项,有效地促进了畲族地区的发展。

3.创新制度,优化政策平台。通过创新制度,优化政策平台,为畲族文化建设和畲乡风情品牌营销提供重要支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中介机构的促进是旅游品牌化实施的保证和桥梁。景宁畲族自治县基于独特竞争力进行县域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战略目标层面明确“使命、愿景、价值观和主要目标”,在战略途径层面明确“文化立县、产业强县和创新兴县”三大发展战略定位,从而为景宁畲乡风情品牌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平台。

(二)实现目标层营销的方法途径

景宁畲族自治县实现目标层营销的方法途径,主要是整合营销供给、提升品牌营销连接技术和完善品牌营销机制。

1.整合品牌营销供给。一是通过整合做大畲乡风情品牌,就全国的畲族集居地分布来看,具有小、散、广的特点,各地主打品牌的主题与形式类似但缺乏整合(如畲族节庆),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建立起丰富的畲族品牌文化资源,才能真正做大畲乡风情品牌。二是通过整合做强畲族品牌文化。三是通过整合做浓品牌培育氛围。总之,通过整合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供给,最终能为旅游者带来一种“风情、浪漫”的体验经历。

2.提升品牌营销连接技术。建立良好的营销联系需要连接技术作为硬件支撑。就交通因素来看,景宁畲族自治县拥有地处城市群中的“后花园”的相对区位优势,但高速公路还没有通达是制约旅游经济最主要的方面。就网络因素来看,网站的特色欠鲜明,内容欠丰富,需要依托就近的大中城市的专业公司与专业技术人才来提升。

3.完善品牌营销机制。一是完善政府主导型品牌营销机制。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要从传统的宣传促销模式转变为科学的营销模式,还需要走较长的路。因为畲乡风情旅游目的地的行业性质的组织在现阶段还相当不成熟,属于起步阶段,离旅游业“大行业、大市场、开放性”的性质要求还相差较远。建立政府主导型品牌营销机制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二是完善品牌营销筹划机制。三是完善品牌营销策略机制。四是完善品牌营销效益评估机制。

受多种条件限制,本文的模型构建及运行途径还较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仅以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展开相关研究。因此,未来对该类模型与途径的研究要更注重关键项目,例如,“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的运营模式。建议深化畲乡风情品牌内涵,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转化传统宣传促销模式,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节庆活动中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沈鹏熠.胡正明.品牌营销理论研究:回顾与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50-53.

[2]肖江南.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9):86-90.

[3]李 艳.牛志文.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5):12-15.

[4]麻益军.“景宁模式”的战略管理学分析[J].民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9,(3):40-43.

[5]戴 湘.李宝山.中关村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管理对策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69-74.

[6][美]菲利普・科特勒,等.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M].何志毅,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72

学术营销论文篇5

关键词:科学技术 市场营销 发展

一、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日常生活的经济交往中,营销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同样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并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给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了许多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市场营销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之间不仅存在着紧密联系,还存在相互作用并对经济活动甚至社会活动产生转变。

二、科学技术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在营销的过程中,营销者和消费者是这个过程中的两个重要主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这两个主体也构成影响。那么,下面从营销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从营销者的角度

从营销者的角度分析,首先要了解市场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4P营销理论。4P是营销学名词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4大营销组合策略即为4P。4P中的每个要素都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产品(product)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本身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的因素,提高了产品自身的功能。不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本身功能的提高对于销售产品、满足消费者方面都降低了阻力。

2.价格(price)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价格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从理论上讲,商品的价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生产技术得到改进。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率逐步提高,这样就节约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格也就随之降低。这对于营销者而言,价格的降低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强有力的优势。营销者认识并加以正确发挥这一优势,最直接的益处就是竞争力的加强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获取利润。

3.渠道(place)

销售渠道是指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用户。中间环节包括各种批发商、零售商、商品服务机构,如经纪人、商、交易商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营销者也已是到科技对营销渠道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时下比较流行的网购,就是买家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心仪的商品,与卖家联系,通过网上支付来完成交易。并通过物流来运输商品。

4.促销(promotion)

科学技术对促销有多方面的影响,比如促销方式、手段、成本等方面。还包括产品的宣传、广告、产品成本的降低等等。

(二)消费者角度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需要涉及到4C理论。4C是当代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比较侧重于需求和服务的理论。包括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4个因素。

1.顾客(customer)

顾客是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主题,在营销中对其活动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在这个因素中,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产品和服务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从质量、功能和性价比各个方面都与往日不同。人们的消费欲望也急剧膨胀,这也促使企业采取更高新的科技手段开发、研制新的产品和服务。

2.成本(cost)

科技的发展对成本的降低是显而易见的,在4P的价格中有所体现,故这里不再重复。

3.便利(convenience)

科技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从消费模式的多样化,还是产品、服务的质量和形式都有多方面体现。比如信息技术、网络的发展等。

三、科技发展给营销带来的弊端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营销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弊端。

(一)产品更新速度过快,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二)科技发展迅速,给企业和营销人员带来知识冲击;

(三)消费者对产品、服务不了解,进入消费误区;

(四)运用高科技欺诈、造假的不良行为屡见不鲜。

四、解决对策

(一)生产者要有良好的预见性,对产品进行合理评估;

(二)对营销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及时充电;

(三)企业和营销人员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在产品宣传的过程中给予易懂的产品信息,避免误导消费者,造成纠纷;

(四)加强法律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士舫,董自励.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美]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学术营销论文篇6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析视觉营销在服装卖场中的作用

姓名:

学号:XX03030331

指导教师:

班级:服设

所在院系:设计与艺术学院

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视觉营销的根本目的在于争取目标顾客、扩大市场影响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绝不能只满足于热热闹闹的促销宣传和心血来潮的煽情手段。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一样,视觉营销也必须坚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贯的策略,并且在设计上予以充分体现。

意义:

视觉营销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门被我们遗忘了的“武器”。作为一种直观的营销手段,它其实一直默默“呆”在每个终端的幕后台角,人们对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个被“雪藏”的歌手。近几年当我们重新审视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视觉营销”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其更大的意义是:商家们已经开始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掘它的潜在威力,同时在终端中进行系统的运用。

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务:

1.论述服装视觉营销的含义和范畴。

2.针对一个服装店而言,在色彩、造型、声音这些相关的影响视觉注意力方面进行分析

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可能遇到的问题:

1.现有资料和信息不足;

2.对现在服装卖场中的视觉营销的应用与服装本身认识不足。

3.视觉营销的应用于卖场销售是否成功。

解决方法及措施:

积极到阅览室,图书馆等有价值的位置查阅;学习研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自己实习单位的情况为起点,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装卖场中更好的了解服装视觉营销对服装服装卖场的影响状态,从实际出发,慢慢学习服装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作用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完善课题。

论文

大纲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传达到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使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现代营销知识告诉我们,视觉营销是作好营销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从服装卖场角度来阐述服装视觉营销的作用和影响。

abstract

asweallknow,peoplefeelthe83%ofexternalinformationthroughvisualcommunicationtothepeople'smind.inotherwords,sothatvisualaccesstoinformationoutsideofthemostimportantandthemostimportantchannel.modernmarketingknowledgetellsusthatthevisualmarketingisessentialtopreparemarketingofoneofthemeansofmarketing.

thepurposeofthispaperfromtheclothingstoreclothingvisualperspectiveontheroleandimpactofmarketing.

关键词视觉营销;视觉冲击创造价值;无声的销售员

keywordsvisualmerchandising;visualimpactcreatevalue;silentsalesman

正文:

1引言服装视觉营销概论

1.1服装视觉营销的概念

1.2服装视觉营销的范畴

2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具体应用

2.1服装店铺的整体色彩应用技巧

2.2服装卖场的陈列设计

2.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3视觉营销的一些实例分析

3.1zara店铺的空间设计与陈列形态

3.2森马

3.3jackjones

4视觉营销迎来了春天

4.1视觉陈列专家韩阳与《卖场陈列设计》

5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6结束语

7致谢

前期的文献资料收集、调研、实习及设计条件准备情况

搜集关于服装视觉营销和陈列设计等的相关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马赛.工业设计与展示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毛春义.服装展示.湖北美术出版社,XX

[3]杜异,傅祎.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设计,岭南美术出版社,XX

[4]王春杰.世界展览新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XX

[5]赖涛.服装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XX

[6]韩阳.卖场陈列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XX

[7]许亮.展示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XX

[8]陆华祥等.最新展馆展台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XX

毕业计主要工作的进度安排

1-4周搜集,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毕业实习.

5-6周毕业作品服装效果图的设计、毕业作品结构图

7-8周毕业作品服装制作

9-10周服装效果图、结构图及文字说明

11-14周论文大纲及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撰写

15周论文的目录、缩写稿、中英文摘要、致谢

16周服装动态展示设计

17周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

毕业设计每周指导时间、地点安排及毕业设计纪律要求

每周指导时间:

每周一、周四下午在逸夫楼四楼,不早退;不迟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考核

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200年月日

成绩

学术营销论文篇7

企业资源理论宣称,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缺乏供应弹性的、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来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许多学者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与产业条件和创新等因素联系起来。最近有些研究开始考虑传统的企业资源理论中所忽视的一些外部因素。然而,人们目前仍缺乏通用的理论来解释产业环境的特征(如市场动荡性和技术动荡性)对动态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因此,企业资源理论的倡导者最近强调应该把权变的观念纳入到组织资源的能力的价值评价之中。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市场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权变因素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且目前基于权变观的企业资源理论多是以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的。

因此,本文旨在弥补上述差距,通过运用调节模型,以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企业为研究背景来探讨市场营销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的目标和潜在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本文延伸和拓展了企业资源理论,剖析了它在动态环境下应用问题。通过把传统的企业资源理论与权变的观点整合起来,本文强化该理论在解释企业间绩效差异方面的主导地位。其次,本文超越了市场导向框架,重新界定了市场营销能力,并验证了顾客价值的中介作用。按照李维特的观点“不应该按照产品类型而应该按照顾客需求来界定企业”,本文则更进一步,立足于企业的职能而不是资源的类型来界定市场营销能力,从而有助于强化管理者对市场营销能力和顾客价值的理解。第三,本文探讨了学习导向对市场营销能力的驱动作用,从而为企业构建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概念模型和要素分析

在当今以顾客为中心的超强竞争时代,顾客正变得更加挑剔、更加成熟、更加专业和更有权力。结果,如何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有效地管理市场营销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成为所有企业必须重视的战略问题。只有那些通过有效运用市场营销能力创造出优异顾客价值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是对企业资源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的结果。该模型主要包括4个组成部分:市场营销能力、企业绩效、权变因素和组织学习导向,并勾勒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创造和交付优异的顾客价值,市场营销能力可以使企业通过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获得卓越绩效。同时,市场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还会受到市场动荡性和技术动荡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此外,图1表明了组织学习导向对市场营销能力的驱动作用。实际上,不少学者已经发现:组织学习与新知识的开发密切相关,而后者对市场营销能力的构建和企业绩效的改进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如研究与开发的能力、技术能力和整合能力和外部因素等,但把所有影响因素都放在一个模型中进行研究是不现实的,故本文只关注市场营销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如何产生的。

1市场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目前,有许多研究表明市场营销能力对产品与服务的成功经营具有重大贡献。但人们对市场营销能力的认识却并不一致。例如,Day(1994)把市场营销能力看作一种整合过程,旨在运用集体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来解决市场相关问题和创造优异的顾客价值。同时,市场相关资产的概念也备受关注,Hooley(1999)将其分成营销资产、顾客资产、内部资产和供应链资产4大类。另外,Li和Calantone(1998)则从运用营销知识的营销过程角度来界定市场知识能力。本文与多数相关研究一致,认为市场营销能力不同于营销资源,并立足于战略背景来界定市场营销能力,认为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通过有效而快速的流程和活动来配置组织资源以满足顾客需要的潜能,反映了生成和整合市场信息(顾客和竞争对手)的能力,是通过边做边学而对人和营销资源进行协调的复杂模式,是企业营销实践的累积性结果,具体包括市场研究、管理营销渠道和顾客关系、识别并对竞争对手行动做出快速反应、顾客知识与顾客获取等能力。

在企业资源理论中,有关能力可以强化竞争优势的研究结果可谓是数不胜数。市场营销能力往往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会对企业赢利性产生影响。例如,对顾客需求的快速而有效反应可以为企业提供先行者优势。不过,有些学者发现,在国际企业中,营销职能正逐渐丧失其重要地位,管理者对市场营销的战略关注在逐渐弱化。在中国高技术企业中,不少高层管理者也存在着类似的倾向,认为只要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力、开发出具有先进特性的产品与服务,就可以赢得竞争。他们深信,由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的快速成长,拥有卓越技术能力的企业可以销售自己生产的任何具有高级特性的产品。不过,这种认为市场营销能力的作用在减弱的观点却缺乏实证证据。

2顾客价值的中介角色。多数学者都认为,通过开发和运用独特的能力,企业可以获取卓越的绩效。为了具有可持续性,这些能力必须是稀缺的、有价值的、难于模仿和替代的并对企业战略起支持作用的。当然,市场营销能力也不例外。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往往强调其中的某些特性而忽视了其他特性,特别是忽视了能力的价值性。更糟的是,其中某些特性的含义往往是模糊不清的。例如,Barney(1991)根据能力是否使企业可以对环境威胁和机会做出反应来界定价值。但实际上,价值却是一个立足于需求的概念,是最终产品的顾客决定着能力的价值。换句话说,某种能力的效用或价值取决于其满足特定顾客需求的潜能。在典型的价值—价格—成本(VPC)框架中,那些在价值和成本之间实现最大差额的企业往往具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这就是说,仅仅具有难于模仿的能力未必就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只有在价值和成本之间所产生的差额大于竞争对手的差额时,能力才具有价值。

优势。这就是说,仅仅具有难于模仿的能力未必就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只有在价值和成本之间所产生的差额大于竞争对手的差额时,能力才具有价值。优异的顾客价值意味着持续地创造出超越顾客期望的顾客体验,并因而构成了企业绩效的战略驱动要素和在顾客头脑中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基础。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顾客价值是顾客从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与顾客为此而付出的代价之间的一种权衡。正如Peteraf和Bergen(2003)所强调的,资源的价值源于它在产品市场上的应用,并与顾客需要的最终满足密切相关。然而,驱动顾客选择行为的,不仅是一种产品可否满足特定的需求,而且还在于它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更好地满足特定的需求。因此,市场营销能力只有在有助于创造和交付优异的顾客价值时,才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市场营销能力首先对顾客价值产生影响,并通过顾客价值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3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迄今为止,前人所做的研究已经识别出几种不同的环境动荡性,如技术动荡性、市场动荡性和资源动荡性。在本文中,我们与前人的相关研究保持一致,从技术动荡性和市场动荡性(包括竞争强度因素在内)两个角度来剖析环境动荡性。其中,前者是指对技术环境的一种感知,是人们无法准确预测或完全理解技术环境的某个方面;后者指顾客构成及其偏好以及竞争强度的变化,与Kohli等人(1990)所描述的环境动荡性的概念比较一致。综合前人的有关研究,与环境动荡性调节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类似,在动荡的环境里展开经营活动的企业,需要不断根据环境的动荡程度调整其市场营销能力,以便最经济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具体而言,在市场高度动荡的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持续地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或调整由市场营销能力来支撑的企业战略,以便成功地预测、识别和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或应对竞争对手的行动,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价值。比较而言,在面对具有相对稳定偏好的顾客时,由于需要调整营销组合的压力和努力都减少了,市场营销能力的作用也相对降低。在技术动荡程度较高的环境里,由于关键挑战是如何赶上技术发展的趋势或实现技术创新,市场营销能力的贡献也逐渐减少,此时对市场营销能力的巨额投资常常只能对准确预测和成功地满足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做出较小的贡献,有时甚至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4组织学习与市场营销能力。正如格兰特等人所指出的,通过重复作业和实践进行学习,是能力构建的重要里程碑。事实上,根据查斯顿(Chaston,1999)等人的研究成果,组织学习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驱动因素。通过可重复的努力方式,组织学习把企业员工和其他资源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构建流程的开发。而且随着企业员工持续地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经营或战略问题的解决过程,企业的知识基础不断扩大,从而也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当然,他们所说的竞争能力,也包括市场营销能力。

实践中,是学习导向或学习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学习倾向、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及其学习效果,并最终决定了市场营销能力的构建和更新。根据贝克(Baker,1999)等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以下3个维度来反映组织学习导向:学习投入、共同远景和开放性。其中,学习投入是企业重视学习和倡导学习的程度。共同远景指整个企业范围内对学习的关注。缺乏一个共同关注的焦点,就会降低学习的动机。开放性指的是批判企业经营惯例和接受新思想的意愿。实际上,学习导向也有助于提高企业识别顾客需求、预测顾客需求变化和进行市场细分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三.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果与概念模型一致,市场营销能力不仅直接驱动企业绩效,而且还通过顾客价值间接地对企业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比较而言,技术动荡性的调节作用则较弱、是消极的,即环境的技术动荡性越大,市场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驱动作用越小。此外,虽然许多学者认为组织学习导向应该对竞争能力有积极的驱动作用,但我们并未发现学习投入对市场营销能力的驱动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市场营销能力的本质所决定的,它要求企业具有足够的开放性以便捕获顾客的当前需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获悉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服务的特点及其未来趋势,它要求企业围绕共同远景来配置资源,以便进一步开发和强化其市场营销能力。正因为这样,开放性和共同远景的重要作用可能会弱化学习投入对市场营销能力的驱动作用。

本文的结论对研究和实践都有启发意义。从研究的角度看,本文发现市场营销能力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效力,它要通过中介、甚至只能通过中介或与环境的互动而间接地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中介或权变因素在企业资源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展示顾客价值的中介作用,突出了把顾客价值纳入企业资源理论分析框架中的必要性。此外,本文也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和提炼管理者对市场营销能力在企业绩效中的角色的理解:为想获得卓越的企业绩效,就必须努力使市场营销能力创造和交付更优异的顾客价值。同时,根据环境的动荡水平灵活地调整对市场营销能力的投资水平。

参考文献

学术营销论文篇8

关键词:中职;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

市场营销是中职院校开设的主要课程,该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实际能力培养方面,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发挥潜能,为后期工作提供必要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市场营销需要关注技术的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将课程的安排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市场营销进一步发展。

一、现阶段中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理论课程

现阶段中职院校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理论知识方面,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地规定使用什么样的途径,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较多地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具体的实践性,导致课堂教学对于营销类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的人才培养技术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只掌握相关的市场营销理论,缺乏实际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效果不突出。

2.教学模式落后

中职院校进行职业教育是为了保证学生毕业之后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更好地符合这些教学特点,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的开展符合职业计划。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过于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教学与现实联系不强,不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实际环境中,造成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不符,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3.中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教师理论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对学生的实践性引导存在偏差,营销教学中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衔接不足。教师讲授知识时夸夸其谈,缺乏实操性,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市场营销活动主要通过网络展开,但教师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理论知识和时展存在一定偏差,整体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二、中职院校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提升措施分析

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市场营销发生较大变化,不再是原本的传统营销,教师需要调整汽车销售类课程,让其更加符合现阶段的市场营销发展需要。

1.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形象

汽车营销过程主要是和购买人员打交道,需要关注仪态气质的培养,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的选择。部分顾客选择汽车时,关注的是销售人员的基本素质,出于对销售人员的信任选择相应产品。在汽车营销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注意气质和仪态的培养,使顾客愿意和自己交流,增加销售工作的时效性。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训练学生的口才和与客户沟通的技巧,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汽车营销知识

顾客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专业人员的推荐,并且详细了解需要购买的商品,汽车方面的销售更需如此。作为价值较高的商品,有些甚至作为奢侈品,汽车销售过程需要专业的销售人员作为纽带。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汽车的各项新技术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还要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因此,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4S店进行实训,学习最新的汽车知识,充实学生的实践知识。

3.重视销售技巧,培养学生汽车销售能力

汽车销售有一些技巧,学生需要重视对技巧的管理,灵活地掌握这些技巧并运用到实际中,学会灵活地使用这些技巧。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4S店的正常经营情况,让学生了解销售的整个过程,了解销售技巧。实地训练可以增加学生对技巧的掌握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实训,让学生兼职进行实训活动并对工作过程进行录像,及时找出其中的不足,对学生的销售技巧进行完善。综上所述,中职汽车营销课程应该贴近生活,采用的教学手段需要注重汽车销售的技巧,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掌握情况,更好地适应汽车营销的需要,提升中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竞争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作者:陈文宝 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敏.关于中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5

[2]郑丽丽.关于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201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