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8篇

时间:2023-04-06 18:35:35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1

【关键词】 煤矿工会;管理作用;群众路线

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煤矿工会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转变要求,在煤矿工会的发展过程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明确煤矿工会向服务型工会进行转变的真正内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新形势下的煤矿服务型工会的具体对策,以此维护工会职工的基本权益,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服务型工会的建设。

一、 在新形势下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重要内涵

煤矿工会的发展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煤矿工会更应该做好建设服务型工会的转变工作,在中国工会十六大中曾经明确表示:“要着眼于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要求,努力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扩大服务对象,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网络,夯实服务基础,全面提升服务职工群众能力 [1 ]。”

建设煤矿性煤矿工会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为职工提供新的诉求渠道,不仅仅是拓宽相应的诉求渠道,也是为促进工会的服务管理职能的提高作出贡献,在宏观的层面上看,煤矿服务型工会的建设也是在提高其工会的工作效率,促进改革发展,满足新形势下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以及利益需求,不仅仅煤矿企业能够发展并且提高相应的经济利益,也能在另一个角度上,保障好职员们的基本权益,这些都可以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只有明确了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重要内涵,才能在新形势下提出相应的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路径相关思考及对策。

二、 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

(一) 提高工会的管理水平,促进煤矿工会向服务型转变

我们要从煤矿企业的具体工作入手,明确检点及检查方向,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煤矿企业的职工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不仅仅在服务问题上我们应该提高工会的管理水平,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制度的层面上建立相应的职工服务机构,以健全组织机构为手段,促进煤矿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使煤矿工会向服务型进行相应的转变。

为了提高煤矿工会的管理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职工诉求机制的方式,拓宽煤矿职工的诉求渠道,建立相应的诉求平台,定时定期进行诉求处理单据的查看,并且对于这些诉求单据进行收集、归类、总结等多种步骤 [2 ],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案,在帮助职工进行自身权益维护的同时,也能够发现企业制度及管理方法上的漏洞,抓住管理漏洞并且及时改正,以促进企业的改革进步,在新形势下推进煤矿服务型工会的建设。

(二) 提升煤矿工会员工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

目前煤矿公会员工的综合素养参差不齐,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的煤矿工会员工的新发展要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并且促进煤矿服务型工会的进一步转变,我们需要提升煤矿工会员工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加强他们对于劳动保护及安全生产的意识,改变煤矿工会员工的工作态度,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帮助煤矿员工明确业务范围、业务内容以及工作准则,在提升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切实做到站在群众及广大煤矿企业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 ],为群众谋福利,并且争取权益。

在很大的程度上说,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也是基于工会员工的工作与服务上的,只有煤矿工会的员工做到服务型的基本要求,提升煤矿工会员工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才会真正加强新形势下煤矿服务型工会的建设。

(三) 细化职工诉求流程,将建设服务型煤矿工会事业落到实处

想要真正明确职工的发展需求,解决职工所存在的问题,仅仅提供相应的诉求平台及拓宽诉求渠道是远远不够用的,必须要细化职工诉求的流程,建立相应的职工反馈体系 [4 ],通过调查及收集相关的诉求处理单,进行整理、分类、分派给不同的小组去进行处理、反馈以及后续回访等相关工作,确保诉求处理单的填写及处理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其流于形式化、表面性,而是真正从多个环节中细化职工的诉求流程,从而真正将建设服务型,煤矿工会事业落在实处,以此推动煤矿工会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把握群众的发展需要,维护群众们的基本利益,促进煤矿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煤矿企业的发展进步。

(四) 创新煤矿工会工作方法

为了维护职工的相关权益,煤矿工会一定要做好帮扶维权工作 [5 ],在信息了解清楚全面之前,不要随意作出判断,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为员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和解决处理意见,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及法律援助,如果出现伤员等情况,在加强对于工伤员工的服务职能以后,一定要指导员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测试,协调各个国家企业的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相应的政策帮助,通过给予相应的法律援助,帮助员工们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为了创新煤矿工会的工作方法,我们还要在理论上进行讨论,促进煤矿工会工作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将理论与煤矿发展的现实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以理论带动实践的发展需要,从而促进煤矿工会能够将理论合理地应用于实践,提高煤矿工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五) 坚持走群众路线,打好群众基础

想要在新形势下进行煤矿工会向服务型工会的转变,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且还要打好相应的群众基础,切实做到依靠煤矿企业的广大职员,为职工进行服务,从而最终能够融入广大煤矿职工之中。任何体制及机制的建立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煤矿工会要建立以职工为主体的监督体系模式及职工考核评价机制,将对于煤矿职工的权益维护工作纳入到煤矿工会的工作范围之中,积极发现煤矿工会工作进行中的管理空缺,采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的方式,一旦发现相应的问题就可以马上反应到煤矿工会之中,提高煤矿工会工作的时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问题的解决。

除此之外上文我们还提到了帮扶问题,仅仅给予法律上的帮助不能够充分体现煤矿工会的服务精神,煤矿工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可以定时组织一些慰问活动,从而在人文精神上给予相应的员工关怀,物质上的帮助不能够完全使职工相信工会,使工会完全服务于职工,还需要对于职工们心灵上的关怀,对于煤矿员工要定期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及教育活动,促进煤矿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体检机制,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发展问题,不仅仅如此还要在硬件设施上进行完善,建设煤矿职工的文化活动场所,更新其相应的设备。最重要的是,煤矿工会需要从根本上进入到职工中去,无论是煤矿职工的工作中还是在煤矿职工的生活之中,煤矿工会都不能忽视相应的服务工作与人文关怀,要将煤矿工会与人民群众及广大职工看作一体,一切要以煤矿职工的角度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打好群众基础,才能去帮助煤矿职工解决相应的问题,在服务煤矿职工的过程之中也促进了煤矿服务型工会的建设。

(六) 在新形势下完善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理论

理论可以引导实践,所以在新形势下完善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发展。我们要丰富并且发展工人阶级的工会工作理论,明确党在新形势下对广大工会所提出的新要求,把握好丰富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重要内涵,以此促进思想理论的进步与解放,推进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实践,将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理论与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发展现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落实相应的职工权益维护工作,全面推进新形势下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三、 结语

目前的煤矿工会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煤矿企业发展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建设新形势下的煤矿服务型工会,在明确其具体内涵的同时,我们更要了解如何推动煤矿工会在新形势下进行建设与创新的具体策略,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工会的管理水平、提升煤矿工会员工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细化职工诉求流程,将建设服务型煤矿工会事业落到实处、创新煤矿工会工作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打好群众基础、在新形势下完善煤矿服务型工会建设理论等多种方式促进其建设,以此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汤道路.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2] 赵玲. 浅论新时期煤矿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14: 42-43.

[3] 李宝和. 提高煤矿工会的服务管理效能措施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8: 204.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问题;措施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煤矿安全文化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它逐渐发展成煤矿安全生产中最重要的内容,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产生根本性影响。不过,由于多种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发挥其安全文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对于我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煤矿安全文化的提出

在我国长期的煤矿开采生产中,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可以更好的开展活动,它不仅是一种企业文化,还是一种安全文化,煤矿安全文化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一个方面是工人的身心安全健康文化,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职工安全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渗透到煤矿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上产生积极影响,除此之外也对于所有员工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倡导建设安全文化,其推动精神层面的进步,不过,在实际工作过程里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当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文化建设浮于形式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们开始重视文化建设,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潮流。不过,从实际的安全文化建设开展来看很多地方只是在形式上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重视力度,但实际上形式主义依然严重。除此之外,还有的企业重视表层安全文化,忽视了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习惯规范,很多煤矿企业的相关安全规定局限于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实际上,职工们的安全意识不强。

2.2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偏重理论,缺乏整体规划

近些年很多学者开始研究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但是大部分局限于理论层次,缺乏实际操作性,难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不利于实现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相适应。笔者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发现研究煤矿安全文化的基本上都是煤矿企业的开采工人,所以其研究是经验性的,忽视了研究过程,同时也忽视了结论。另外,在建设煤矿安全文化时,很多煤矿企业缺乏相应的领导机构,安全文化建设和普通的安全文化教育类似,还有很多乡镇的煤矿根本没有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利于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2.3安全理念普遍较淡薄

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理念可以指导员工更好的工作,引领员工,安全理念的存在可以使煤矿企业内部形成安全观念。不过,煤矿企业的员工思想上还是存在问题,很多人遵守规定是为了害怕被惩罚,但实际上缺乏足够的安全第一意识。现在的理念难以促使人们自觉学习相关煤矿安全文化,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

3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3.1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安全问题

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来说,其生产过程离不开企业职工的共同努力,同时企业职工也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所以,在进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里要以煤矿企业职工为核心,加大对其重视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放在第一位,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实现发展,这一理念要落实到煤矿安全文化工作里,特别是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里,把安全第一的理念落实到位,从意识的高度上引导煤矿企业职工的行为,可以进一步推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煤矿企业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3.2加大对实践性重视力度,从整体上做好规划

对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十分有必要,但是同时要加大创新力度,更要加大对安全文化实践性的重视力度。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所以在进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里,安全文化理论的可操作性要强,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落实理论研究工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打破自身落后思想的影响,不能单纯为了防止受罚而积极工作。由于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比较特殊,所以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努力,要从整体上做好规划,实现和其他工作的有机融合,使企业每一个阶层都了解各自分目标及权责,齐心协力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组织、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3.3建立煤矿企业内部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过程里,要发挥监督和激励体系的作用,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保障这一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为企业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监督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部监督,一种是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通过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监督,而相应的外部监督指的是政府和媒体等的监督,两者的监督方向存在差别。要适当的激励一些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展开。

4结语

总的来说,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煤矿开采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是进行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从现在来看,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上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程,必须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里。

[参考文献]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1绪论

在我国有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长时间以来进行过度开采,而且采矿管理松懈,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而且还会破坏地区生态平衡。过度开采煤炭资源,会形成大量的煤矿废弃地,煤矿废弃地内的植被会退化,进而造成水土流失,会造成泥石流等各种灾害。还有,一旦煤矿废弃地塌陷,这些土地就几乎报废,会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对煤矿废弃地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必须要重视的。随着景观设计学等多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景观工作者开始参与到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中,同时也带来了利用煤矿废弃地的新方法。在国外,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工作开始较早,对于不同情况的煤矿废弃地,结合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出现煤矿废弃地改造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煤矿废弃地概述

失去了原有功能的土地称被废弃地,废弃地从功能上讲已经毫无价值,但是景观设计者却能从中获得灵感。废弃地主要有三类,包括矿业废弃地、城市工业废弃地和垃圾处理场地。煤矿废弃地是由煤矿开采而形成的,是矿业废弃地的一种。煤矿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开采模式,露天开采会在根本上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煤矿开采设备、洗煤场地、煤矸石等都会对地表植被等造成破坏。地下开采形成的煤矿废弃地对地表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很容易出现塌陷和地质灾害。以自然规律为指导,通过人工方法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叫做生态恢复,生态恢复能够重新创造、引导和加速自然演化过程。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就是将群落进行组装,并且试验生态系统的工作方式,也是对自然群落的再造过程。人类不能够将被破坏的天然系统进行恢复,但是可以将基本的动植物放到被破坏的区域,采取基本的改善措施,让其自动实现生态恢复。生态恢复停止人为干扰破碎的生态系统,使其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和组织能力向有序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加入一些人工辅助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3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景观体现了某一地区的人文、经济社会以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特征,是自然因素的综合体。景观具有系统性、符号性和时间性。景观设计价值体现在:⑴使废弃地重新具备了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⑵具有美学价值;⑶具有文化教育价值。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有:⑴恢复生态学理论,主要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以及恢复重建技术的科学,其目标是通过重建生态系统将其恢复到受到干扰前的自然状况;⑵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运用地理学中的景观理论和生物学中的生态理论,对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观察研究,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景观的目的;⑶园林美学理论,注意将园林美学理论运用到煤矿废弃地的景观设计中,而且要符合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⑷生态演替理论,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5)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景观的创造,建成自然环境;(6)旅游发展规划设计理论,主要是考虑到实际的经济价值;(7)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在经济价值、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4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策略

4.1树立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新价值观

(1)树立美学价值观,把握历史文化内涵,树立新的自然美;(2)树立生态价值观,以恢复煤矿废弃地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充分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减少对场地的干扰,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3)树立合理的经济社会价值观,煤矿废弃地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或者是生态循环方面对煤矿废弃地进行改造;(4)树立矿业的历史文化价值观,重视并凝练煤矿废弃地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建筑和构建物。

4.2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原则

(1)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性原则,尽量使用可再生材料,充分利用遗留的建筑物,结合美学思想涉及景观,顺应场地情况,合理利用资源;(2)煤矿废弃地景观的历史文脉原则,尊重自然和人文特性;(3)煤矿废弃地景观要素整体性原则,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共同协调;(4)煤矿废弃地景观的艺术性原则,传承自然美,注重各要素的尺度感,体现景观设计的特色和人文特性。

4.3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元素

在进行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时,有以下几个设计元素:(1)地形地貌,主要有塌陷沼泽地、积水塌陷地和矸石山;(2)植物景观,尽量种植当地树种,而且还要注重近期和远期的效果结合和植物群落的营造;(3)景观小品,其具有独立性,用途分明。

4.4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要进行改善

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1)水环境的改善,利用植被净化处理水源,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2)土壤环境改良,恢复煤矿废弃地的土壤结构;(3)场地挡土墙设计,要进行合适的类型选择;(4)植被修复,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5)合理利用工程材料。

5总结

虽然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但是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的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可以从园林思想、结合城镇发展、搭建公众平台等方面进行。本文通过对煤矿废弃地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几方面关于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策略,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书目】

[1]王海燕,霍海鹰,张亚婷,等.煤矿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研究[J].煤炭工程,2013,45(9):20-21,24.

[2]程夕,程澜,胡俊峰,等.煤矿废弃地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14,(29):227-227,228.

[3]王洪海.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1369.

[4]李瑞琪,王琴.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6,(23):139-141.

[5]葛书红,王向荣.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规划与设计策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45-53.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4

2007年全省累计生产原煤2157.25万吨,发生死亡事故24起,死亡34人。同比分别下降44.19%和32%。百万吨死亡率为1.58。同比下降43.79%,达到福建煤矿安全生产历史最好水平,突破全国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平均2的水平,提前实现国家“十一五”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4以下的目标。

一、福建省煤矿基本情况

(一)煤矿基本概况

目前,全省共有煤矿332个。其中,省属国有煤矿28个,乡镇煤矿304个(占92%)。主要集中在龙岩、三明、泉州等3个设区市。有新罗、永定、永安、大田、永春等19个产煤县(市、区)。

(二)福建煤矿特点

1、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福建省煤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断层、褶曲发育,且基本是薄和极薄煤层。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瓦斯含量低。均为低瓦斯矿井,无高瓦斯或瓦斯动力现象矿井。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煤层基本无自燃倾向。

2、乡镇小煤矿多,办矿起点低,落后现象严重。福建小煤窑开采历史悠久、数量多,据统计,开采初期小煤矿数量总计有4000余处,在2001年的煤矿清理整顿中,关闭了1970处非法小煤窑,在2004年的全省煤矿专项整治中,又关闭无证非法煤矿(井)1444个。截至2005年颁证前,全省各类煤矿还有469个,其中乡镇煤矿406个,而且挂靠各类井(硐)、系统438个。乡镇办矿起点低,历史欠帐多,矿井开采前期,装备和工艺十分落后,技术管理薄弱,无序开采的现象突出,事故多发,2005年,全省百万吨死亡率达6.21。

3、乡镇煤矿基础薄弱,水害问题突出。福建乡镇煤矿是在七、八十年代“有水快流”、扭转“北煤南运”的历史背景下,由“夫妻硐”、“朋友硐”发展而来。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虽经多次专项整治,但是在2005年颁证前,水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是矿井布局不合理。水害防范难度大。在同一井田内、在不同标高有多个乡镇煤矿,矿与矿上、下重叠,形成“抽屉式”开采,矿与矿之间没有规范的开采顺序,也没有留置隔离煤柱,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是勘探程度低,水文地质资料欠缺。多数乡镇煤矿勘探程度低,水文地质资料及矿井水害分析程度不高,小煤窑及其采空区没有实测图纸,地质资料,各类图纸资料不全。其分布及积水空间难以摸清,水患较为严重。

三是水害防范意识低。多数乡镇煤矿业主文化水平低,对水息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技术力量和探放水设备配备不足,在水害防治方面的投入也还不到位。

四是容易引发较大水害事故。在我省顶板、瓦斯中毒窒息和水害等三大事故中,水害是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最大因素。据统计,2001―2005年福建省共发生各类透水事故10起,死亡31人,其中,较大及以上事故4起,死亡21人,2005年5月28日龙岩市新罗区发生1起重大事故。死亡10人。

(三)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基本情况

2005年以来,我省开始实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总计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435本,已注销生产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65本。目前全省现有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总计370本,其中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38本,生产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332本。

二、突出重点,严格标准,立足防范较大事故,认真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我们进一步细化标准,制订下发了6项颁证管理办法和通知等文件,严格执行颁证程序,以颁证为契机,坚持“突出重点,严格标准,淘汰落后,立足防范较大事故,提升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原则做好颁证工作,促进煤矿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一)突出水患重点。立足防范较大事故

针对福建煤矿水害突出的特点,颁证时,我们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达标的基础上,细化防治水标准,提高颁证准入门槛,把住水害治理关口。立足防范较大事故。首先把矿井水害调查论证作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必备条件严格审查,凡是矿井水害专项调查不清,论证不充分、结论不明确,没有配备探放水设备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一是要求各类煤矿企业“必须开展矿井水害普查工作,必须将矿井和周边的老窑和采空区及积水情况调查清楚并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下对照图,并建立水文地质档案”。对水害调查不清或未建立水文地质档案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二是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对矿井水害调查资料进行审查论证,确认矿井“水息调查清楚”。并由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查签字、部门盖章。对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论证不充分或结论不明确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三是水息调查材料必须经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论证复审合格。对未经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论证复审或论证复审不合格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四是严格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审查。规定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必须专题评价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水害危害程度,防治水机构、人员、措施和设备配备等,要求评价报告论证充分,评价结论准确、可靠。对安全现状报告不全面、不充分或评价结论不准确、不可靠的矿井,一律不予颁证。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提高了颁证标准和门槛,促使煤矿企业争相加大加快安全投入,纷纷聘请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认真开展矿井水患调查和防治水专项治理,积极改造、完善矿井排水等系统。有效消除了矿井水息,提高了矿井抗水灾能力,极大的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二)坚决清理挂靠井(硐)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2005年颁证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省乡镇煤矿大量存在“一证多硐”的现象,即一本煤炭生产许可证挂靠多个硐(井)和系统。这些挂靠的硐(井)和系统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设备简陋、水平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超层越界、水害隐息严重,容易发生煤矿安全事故。为提升矿井安全条件,坚决淘汰落后,我局制定具体措施,严格按照“一证一井、一个经济实体、一套生产系统”的原则进行颁证,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挂靠井(硐)和系统,一律不予颁证。至2005年底,全省共清理出各类挂靠井(硐)和系统438个,大大提升了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 煤矿 建设项目 安全管理

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在煤炭行业的投入越来越多,煤炭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安全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煤矿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发生了多起生产安全事故,暴露出当煤矿建设安全工作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本文重点论述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1 煤矿建设的特点

煤炭工业建设是实现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经济活动。煤矿建设同现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更新和技术改造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是使用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或贷款)、符合规定的自筹资金、国内外建设贷款及其它专项资金进行的建设。

(2)形成新的、完整的、可以独立发挥能力或效益的整体性固定资产。

(3)以提供新增生产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但是由于煤矿生产是开采地下埋藏的自然资源,一对矿井在井田内可采煤量采完后就要报废,要保持全国煤炭生产能力不致因部分矿井报废而降低,就需要新建一部分矿井来补偿同期报废的原有矿井的生产能力,因此,这类矿井属于维护简单再生产性质,然而因其经济活动的内容纯属新建完整的固定资产,因为也划归基本建设管理。

(4)主要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在某些场合(如改扩建)表现为内含的扩大再生产。

2 煤矿建设项目的组成

2.1 建设项目

一般是指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的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组成的总体,这些单项工程组成的总体是一个行政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的建设单位。具备这样条件的单位一般是企业或事业单位,因此划分建设项目的原则,一般是以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作为划分对象。没有总体设计的独立单项工程也视为一个建设项目。

2.2 单项工程

单项工程是建设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建成后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但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2.3 单位工程

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一般是指不能独立发挥能力或效益,但具有独立设计和独立施工条件并能现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单元(工程),但竣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通常按照单项工程所包含的不同性质的工程内容,根据能否独立组织施工的要求,将一个单项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工程。如矿井是一个单项工程,而矿井中的井筒、井底车场、绞车房、绞车安装等均为单位工程。

3 煤矿建设项目管理措施

3.1 强化监管、依法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煤矿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严格建设审批,规范建设秩序。严格煤矿建设项目开工审批和复工验收程序。严禁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边建设边生产和以建设名义私自组织生产等行为。对因不可预见造成的设计与水文地质等不符的建设项目,必须及时履行变更手续,不得盲目组织施工建设。煤矿主体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建设矿井安全管理体系。

3.2 做实主体企业和煤矿企业

煤矿主体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建设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主体企业必须明确集团、子公司和建设矿井安全责任,充实安全管理人员,构建有效的安全管理机构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和技术体系,确保建设安全。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安全检查计划。主体企业对矿安全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确保建设矿井安全。

3.3 强化“一通三防”及防治水工作

(1)建立由煤矿企业负总责的建设、施工、监理三位一体的隐患排查机制。建设单位应定期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建设项目各系统、各施工环节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应建立以班组为基层的安全隐患班报告制度和日汇总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给予处罚或奖励。

(2)加强矿井施工通风管理,完善施工通风设备和通风设施。矿井井筒贯通后必须安装主扇风机或临时主扇风机,井下实现全负压通风,保证井下施工总风量符合要求。井下施工工作面采用局扇通风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基建期间严格执行井下测风制度,及时构筑矿井施工通风设施

(3)加强建设期间防治水管理。建设矿井必须完善施工期间的排水系统,配备足够的井下排水设备;施工工作面必须按规定配齐探放水设备,建立探放水制度;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建”原则,实行探掘分离,强化探放水设计管理,量化进尺考核。

3.4 安全文明施工

在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统一制作醒目的公示牌。公示牌应注明建设项目名称、规模、地点、开竣工时间、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建设设计、专篇、开工许可审批单位、文号等。煤矿建设、施工单位主要办公场所必须制作并张挂岗位责任制牌板和建设单位安全承诺书、施工单位安全承诺书公示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矿山建设规划鸟瞰图及相应的施工图表。煤矿建设项目地面施工现场应按施工平面图布置。挂设文明施工标牌或文明施工规章制度,危险区域要有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夜间施工必须设警示红灯。 煤矿建设项目井巷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制作施工标志牌,注明施工队别、施工时间、范围、队长、跟班副队长、班组长、验收员等名单;施工巷道开口处必须张挂巷道布置图,巷道断面图和施工简要说明;作业场所附近必须有施工断面图、炮眼布置三视图、爆破说明书、循环作业组织图表和避灾路线图。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熟知三图一表。

4 结语

总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是保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当前形势下实施与改善煤炭行业的重要内容。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采取激励措施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中去,同时还应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采取先进、.成熟的技术措施,从而有效促进煤矿生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云.论煤矿建设工程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J].研究与探讨,2011(23).

[2]金达钟.煤矿技术管理方法初探[J].工程技术,2007(23).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工程监理 博弈论 纳什均衡 混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029-02

自1988年采用建设监理制以来,我国建造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建筑质量日益提高。但是建筑事故仍然时有发生。2012年5月10日北京一工地宿舍坍塌造成11人受伤;5月8日安徽霍山再见桥梁坍塌2人死亡4人受伤;4月30日安徽淮北楼房倒塌造成10人死亡;2007年建造时间不到两年的烟台汽车东站因严重质量事故而停止使用……这些事故表明我国建筑行业仍然需要规范,国内针对建筑行业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工程方面,而鲜有对建筑安全的内在人为行为研究。本文采用博弈论视角,重点研究煤矿业主—监理单位—承包商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并建立模型,分析三者的利益均衡点。

在国内采用博弈论视角研究建筑安全方面的文献不多,本文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阐述,并提出自己的博弈模型。黄熙、王春峰(2005)在“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建立了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和煤矿业主、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其优点通过监理三者的博弈模型比较完整的分析了建筑行业的利益驱动力,缺点是通过是假设模型的博弈过程是一种完全且完备信息静态博弈,与实践过程存在一定差距;黄静(2009)在“试论建筑市场的三方博弈及煤矿业主方应对策略”中指出博弈过程对事前,事中,事后都存在,并且应用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但是仍然没有给出确切的利益均衡关系。刘铭源(2011)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博弈分析”中提出煤矿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之间均是委托-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承包商和监理的道德问题严重,其中煤矿业主与监理之间的委托委托时建设监理制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本源。

一、模型的建立

1.模型的假设。本文假设煤矿业主、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仍然是完全理性人,都在博弈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煤矿业主的利益最大化是指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或者提前完工;监理单位的利益为在煤矿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双向赢得最大经济利益而不被发现有违规行为;承包商的利益最大为,不被监理单位和煤矿业主(委托监理单位)发现的前提下,尽量偷工减料,以获取超额利润。

2.模型的建立。三者之间存在以下博弈过程:

假设煤矿业主监督所付出的成本为Cy,不监督所获得的收益为Sy;监理单位监督所付出的成本为Cj,不监督所获得的收益为Sj;承包商不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为Cc;违规所获得的收益为Sc。煤矿业主在监督的情况下,监理单位也监督,则煤矿业主会付出成本Cy;当煤矿业主监督发现监理单位为监督,则给予监理单位Fj的罚款,也可以理解为监理单位商誉的下降;当监理单位监督承包商时,若承包商违规,则会接受一个为Fc的罚款,我们定义每一个支付中第一个为煤矿业主的得益,第二个为监理单位的得益,第三个为承包商的得益,则会产生以下得益矩阵: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以下的条件是成立的: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显然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但是我们可以求出该博弈矩阵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当煤矿业主以(Py,1-Py)的概率随机选择监督和不监督,监理单位以(Pj,1-Pj)的概率随机选择监理和不监理,而承包商以(Pc,1-Pc)的概率随机选择违规和不违规时,由于谁都无法单独改变自己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布改善自己的期望得益,因此这个混合策略组合是稳定的。这也是本博弈唯一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当三方采用该策略组合时,虽不能确定单独一次博弈的结果究竟会是8组得益中的哪一组,但是三方进行该博弈的得益,也就是多次独立重复该博弈的平均结果是可以确定的。而我们在本文中仅考虑煤矿业主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只要使煤矿业主选择监督的概率在(■,1]上,便可以使煤矿业主的利益最大化。

二、本文假设与“小偷和守卫博弈”吻合的的验证

1944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的塞尔顿教授曾经提出“小偷和守卫博弈”的例子,我们今天的假设与该例子的结论一致,其原因在于当煤矿业主选择监督的概率分布为[0,1]上,如图2所示:

容易说明该线与横轴的交点Pj就是建立单位选择“监理”概率的最佳水平,选择“不监理”的最佳水平为1-Pj。首先S到-D连线上的每一点的纵坐标,就是监理单位选择在该点横坐标表示的“不监理”的概率Pj时,煤矿业主选择监督的期望得为 S(1-Pj)+(-D)Pj。假设监理单位的不监理概率大于Pj,此时煤矿业主的不监督期望得益小于0,因此他肯定选择“监督”从而使监理单位不监理一次,则被处以Fj的罚款;反过来,如果监理单位“不监理”的概率小于Pj,则煤矿业主选择“不监督”的期望得益大于0,因此煤矿业主会选择不监督,以减少其变动成本的支出。

当煤矿业主对监理单位的处罚力度由-D变为-D'时,监理单位的“不监理”策略的最佳概率由Pj减小为Pj',因此当煤矿业主仍以Py的概率监督的时候,会提高其得益水平。

加大对监理单位在“不监理”时的处罚,在本假设中是可行的,因为在一个工程监理过程中,煤矿业主与监理单位,监理单位与承包商之间的博弈时有限次的,因此,煤矿业主会适当提高对监理单位的监督概率,由于监督概率提高,而监理单位面临的处罚也提高了,因此监理单位也会加强对承包商工程质量的监理,导致承包商必须降低违规概率,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结论由两个:一是通过提高罚款来对监理单位的监理过程予以约束,使其提高监理概率,从而减少承包商的违规行为进行;另一个是通过提高对监理单位的监督概率,促使其维护自己的商誉,进而提高监理概率;当然以上两种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引用的,否则就会造成“激励的悖论”。

煤矿业主在整个工程建造过程中,把对承包商的监理义务委托给了监理单位,但是却不能完全置身事外,以免造成工程交付使用后的后遗症由自己承担。因此煤矿业主在整个过程中对监理单位的监督保证在均衡概率以上,对煤矿业主是有利的。

但是由于该模型仅针对了静态的,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动态的进化博弈,因此是以后研究的方向;在监理过程中,由于监理单位与承包商的信息比煤矿业主的更满足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可能会形成监理单位与承包商合作博弈的情形,对煤矿业主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也是反联盟合作的研究在工程监理过程中也是应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黄熙,王春峰.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9)

2.黄静.试论建筑市场的三方博弈及煤矿业主方应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9(6)

3.刘铭源.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博弈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0(9)

4.谢识予.纳什均衡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5.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思考

 

1. 引言

随着煤炭行业科技能力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机电方面的发展,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建成,综采工作面的普遍应用,综掘巷道也在大型矿井中大量使用,设备选型的现代化、矿井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综合自动化在现代化矿井中普遍采用,这些大量的使用现代化技术,最先进的机电技术已应用于煤矿生产中,要求矿井机电管理工作者必须拥有正确的理论思想、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创新的管理方法和明确的管理目标。如何提高机电安全管理,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生产,是目前现代化矿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淮南矿业集团是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较快的企业之一,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代表了当今中国现代化煤矿的水平,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集团公司一直坚持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机电管理方面,以安全生产工作为前提,以质量标准化为组成,在工作中抓好干部的管理行为,职工的操作行为,实行“手指口述”确认工作程序,以设备开机率为目标,全面抓好机电管理工作。

2. 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职业技能

2.1、以人为本,干工作必须先做好人的工作,煤矿员工是由一群素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组成,我国煤矿事故频发,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总体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素质,随着矿井机械化的普及,对于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实现现代化矿井的安全迅速发展,更切实的途径是加强广大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是实现现代化矿井的关键。

2.2 、要提高员工素质,首先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安全管理方面,要责任明确,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对所有煤矿从业人员,根据不同层次,全面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特殊工种进行专业资格培训,新工人进矿必须专门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工种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注重实效,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安全法规和管理知识的掌握,还要注意安全管理者的超前意识、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事故的超前预测和事故的处理能力的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各层人员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煤矿要建立多方面人才队伍。

3.1、随着煤炭科技的发展,老矿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新矿井装备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机械化、综合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这就需要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队伍去保障装备的正常运转,因此要提高技术保障能力、高度重视煤矿机电管理,积极开辟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科学研究,鼓励员工参与“小改小革”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安全技术保障能力,煤矿大都采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不断为才人充电培训的措施,积极建立多方面人才队伍。

3.2、煤矿是一个综合程度很高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队伍,需要有综合自动化通讯网络,以及机电运输、水文地质、一通三防、采掘、开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这些人才共同团结、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作用,才能使企业在安全生产和社会效能上发挥更大的优势。淮南矿业集团最近几年提出以一通三防为龙头、发挥水文地质尖兵作用的管理理念,在机电运输方面配备配强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出了使用国内一流、国际领先设备、宁养设备不养人的理念,使煤矿安全管理上了较大的台阶。

4.建立煤矿现代化管理的组织机构

4.1、随着煤矿现代化的发展,建立与矿井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组织机构很重要,由于装备技术现代化、设备大型化、监控系统数字化和矿井机电管理的复杂化多变专业性大大增加,组织机构必须体现专业化管理和专家型结构,组织机构的建立必须有一系列的职能性建立和专业化的训练,实现组织机构与矿井的协调发展与矿井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运行程序全面衔接。

4.2、组织机构的合理建立,对于煤矿安全生产非常重要,煤矿是一个高危产业,要建立一个组织严密、行动快捷的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矿自身特点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要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要体现煤矿安全生产方针。。要在企业发展上、安全生产上、职工提高职工素质上多考虑多思考。。

目前,所有现代化大中型矿井,无一例外地都装备了较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正常运行无疑需要有一个组织严密的组织机构来保证。所以合理机电运输系统机构,在整个煤矿机构中尤为重要。

5. 抓好现场管理,保障现代化设备可靠运行

现场管理是搞好机电安全生产管理最重要的一环,设备能否正常的发挥作用;能否保障矿井正常运行,重要抓好现场管理,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1)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煤矿企业一定要加强领导,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把安全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加大矿山机电设备的投入,确保矿用机电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与质量的可靠性对已发现的重大隐患要彻底整改,切实消除隐患,要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扭转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被动局面

(2)各级管理部门与煤矿企业要进一步规范机电设备购置、安装、验收管理工作,强化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机电设备隐患的发生

(3)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账管理,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4)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接合的原则,设备准使用,准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仟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记录。

(5)加强机电用工制度管理及安全业务培训工作。煤矿机电工作技术性很强,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在提高煤矿机电人员工资待遇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煤矿机电队伍的建设要重视《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的学习,对新技术、新设备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机电工作人员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6)通过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推动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由此推动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铁丽,林金钟.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煤炭,2000,(09).

[2]曹志勇.论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5).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4M理论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煤矿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它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人、机、环境、管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第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煤矿那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现有的形势下有点不适应。所以进行煤矿本质安全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基于4M理论进行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4M指的就是煤矿的组成要素。

一、煤矿本质安全的内涵

不管是煤炭的挖掘还是煤炭的运输,都有4M的身影存在。煤矿事故的起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4M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管是4M的哪一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都可能造成煤矿事故,但究其本质原因是安全管理的漏洞。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一种全面管理方式,它的管理过程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它主要从4M理论着手,努力打造一个人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环境无不协调的生产体系,实现煤矿事故0发生率的实现。煤矿本质安全说到底是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的安全。现在大多煤矿采用的是矿业大学研究建立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此体系在利用过程中确实给煤矿业带来许多积极的效益,但仍存在问题,它不太适应中小煤矿。针对于此,提出了以4M理论建设的体系,它的优点系统地对煤矿事故起因进行分析,而且它对于那些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同样适用。

二、本质安全体系的运行模式

基于4M理论建设的本质安全体系的运行模式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结合的方式。

计划主要指的是安全目标的建立、实现目标的方案等。执行是为了实现目标所做的,通常有员工培训等。检查指的是对执行工作的考核,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是对此次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以便下次做安全工作进行完善。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隶属于煤矿本质安全体系,它在整个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合理,否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它要与煤矿的现状相符,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经济状况上,都要做到吻合。评价体系都有一定的评价原则,不可泛泛而谈。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风险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等。评价指标确定的高低,直接影响煤矿的本质安全,一般来说指标不可过高,也可过低,能够真实反映煤矿的安全状况。

四、人员本质安全

人是煤矿的核心,员工的素质情况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员工的素质状况有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最关键的文化技术素质,还有其他的一些素质。从近年来发生的煤矿事故中得知,引起煤矿事故的主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为了煤矿的安全,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其次要对其进行规范,制定相应的安全指标。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多样的,基本上可划分为2大类,分别是有意和无意不安全行为。有意的行为是那种明明知道不对却故意为之的做法,一般有抱负心态。无意行为是在不知道自己行为可能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做的事情,可能是没有感觉到异常危险的存在,可能是判断的失误,也可能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操作方法不对。但这些有意无意的行为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对公司的利益存在威胁。

人的不安全行为要得到规范,就必须有一个标准和对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四个方面来建立,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安全教育状况、安全技术状况。只有这几个方面都达到相应的标准,人员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五、机器设备本质安全

煤矿生产环境恶劣,设备的安装、使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提高设备的安全度,也是煤矿本质安全的重要环节。设备故障的类型有三种,设备本身故障、操作不当等造成的指令性故障、诱发故障。对于设备安全部保证,不仅需要使用质量好的设备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寿命,对于那些寿命已到的设备,要及时更新。不同的设备维护周期也不同,煤矿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定设备维修周期。有些煤矿的开采环境十分恶劣,就需要对设备采取保护性措施,以便设备安全的使用,比如防腐蚀、防尘土、防进水等。设备的工艺的设计也尤其重要,工艺设计是可以采用平行的并联装置,在一个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安全装置的使用也是提高设备安全性的方法,比如设置防护网、应急制动开关等。

六、环境本质安全

生产作业环境是煤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煤矿的作业环境都相当恶劣,不仅空间狭小,而且还会受到噪声、气候、照明、有害气体的影响。煤矿的地质环境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地质环境主要指煤层特征、围岩状况、地质构造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有一种煤矿事故叫塌方,就是在开采的过程中,现场发生塌陷,造成人的安全威胁。有害气体的聚集,在井下是常见,有时根本来不及逃离现场,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环境的不稳定,造成的安全隐患是很可怕的。煤矿一定要加强环境本质安全,才能确保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在煤矿的建立之前,要对煤矿的环境进行探测,了解煤矿的地质、煤层等,在建立之后,要尽可能地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对那些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和控制。

七、结束语

煤矿本质安全是煤矿行业一直追求的目标。煤矿的利益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保障,所以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识别不安全因素,其次要有能力处理突发风险状况。煤矿本质安全涉及人、设备、环境,只有在它们充分保证安全下,本质安全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高晓旭.基于4M理论的煤矿本质安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4.

[2]张光耀.基于4M理论的南梁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2,6.

[3]吴金刚,郭军杰.基于4M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中州煤炭,2011,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