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8篇

时间:2023-04-06 18:36:08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品牌专业建设 内涵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42-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过了两个重要阶段,即“规模发展”“跨越转型”,正处于“提升质量、强化特色”重要时期,高职教育正处于“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满足经济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严重阻碍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客观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品牌专业建设内涵与基本特征,遵循专业建设内在规律的同时,通过不同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与专业群,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1 课题概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超常规”发展趋势,大学规模与数量日渐增加,高校已逐渐转向买方市场,在择校方面,学生和家长都面临着各种问题,更加注重名校,而用人单位也在择校选择学生,高职院校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各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必须加强专业品牌建设,这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1.2 相关研究概述与课题研究意义

(1)相关研究概述。

下,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料来说,学校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多,但高职院校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论文并不多,尤其是研究著作特别少。因此,该文作者根据已有的参考资料提炼相关信息,客观分析了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研究现状与措施,在打造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研究高职教育品牌专业重要性等方面,相关学者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在打造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方面,潘国强、杨金龙在《试论高职院校品牌的营造》中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专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2)课题研究意义。

就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这一课题研究来说,具有深远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教育受到深远影响,高职教育市场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但高职院校如何打造品牌效应,融入到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特别少,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品牌建设是值得研究的理论课题,在实践意义方面,该课题研究有利于扩大高职院校整体形象,实现各方面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2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内涵

品牌是市场营销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更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产品和同类产品的本质区别,是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一种无形资产。就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是其设置的学科门类组成要素,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特点、性质,具有其特殊性,品牌专业是教育品牌形式之一,也是教育市场细化后的重要产物。就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来说,就是具有特色与优势,专业条件、专业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具有其影响力的专业。

3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3.1 打造品牌效应,提升自身价值

在生存发展道路上,高职院校必须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入手巧妙引入企业的品牌概念,借助知名教师、特色专业等不断开拓市场,随时关注市场动态变化,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与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知名度,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打造品牌效应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应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市场。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内涵建设,而不是规模扩张,要注重专业建设,以此为中心,制定科学、合理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资源、教学环境与队伍建设等,提高办学整体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价值。

3.2 创建办学特色,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

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职业教育为中心,更加注重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有利于创建办学特色、有利于合理安排专业教学内容,优化完善教学制度,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就高职院校来说,品牌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入学率、就业率,降低各方面宣传成本的同时,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有利于处于良性循环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4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现实途径

4.1 专业准确定位,明确服务理念

在品牌专业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必须注重专业定位,必须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进行科学化的预测,以市场价值为基点,全方位分析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具体状况发展趋势,多层次优化利用专业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教学整体水平,根据外部环境,进行多角度分析论证,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制定合理的专业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市场客观需求,以就业需求导向、行业发展情况等为媒介,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加强品牌专业建设,避免流于形式。同时,高职院校必须准确定位其服务理念,要将学生作为服务的核心对象,充分显现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等特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提高学生初次对口就业率做好铺垫。高职院校要立足于服务行业与企业,必须客观分析对接行业以及企业在各类专业人才方面的客观需求,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的血液,有效解决其生存发展道路上的技术难题,提高其人力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经济利润,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取多样化的教育资源,确保专业教学更具针对性,打造品牌专业,提高品牌专业的影响力、知名度。

4.2 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优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在品牌专业建设中,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专业学生已有水平,根据各方面具体情况,优化调整专业课程,实现课程组合,充分显现专业特色,课程呈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职业性”等特点。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已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以产业发展、行业企业岗位客观要求为媒介,优化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加大专业课程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必须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专业课程学习中,提高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此外,高职院校必须优化完善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比如:竞赛考核、创新考核、作品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客观考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实行分层教学,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4.3 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在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这方面投入,优化完善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加强企业合作,大力建设各专业学生定岗实习的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从不同角度入手构建模拟仿真或者真实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学生日常学习的客观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将所学的R抵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营造一种良好职业氛围,具备产学一体化功能,要注重教学设施的优化完善,更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综合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建设“校中厂”,要投资建设“厂中校”,建设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客观需求,注重生产性实训,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促使专业教学过程更具实践性、职业性。此外,高职院校要多和相关企业合作,构建产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生产、服务以及管理中,提高自身实操动手能力,更好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毕业后更好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企业也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优化调整内部人员结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实现双赢。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要注重实训方面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专兼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优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其建立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之上,提高教学管理整体水平。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意识到专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将其放在核心位置,要准确把握专业品牌建设内涵、基本特征等,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加大专业课程建设力度,注重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与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将专业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促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多角度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培养他们更多优秀的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有效填补社会空缺。以此,改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打造品牌效应,具有较好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晓,石伟平.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从课程建设到专业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89-92.

[2] 韩军荣,严小红.试论高职院校专业品牌建设之路[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81-86.

[3] 瞿新南.基于专业建设的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道路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4):33-34.

[4] 周祈燕,黄博文.高职院校专业品牌建设路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29-30.

[5] 谭银元.基于行业评价的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9-11.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学科发展 品牌管理 学科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24-02

一、《品牌管理》课程的学科化发展现状

国外高等学历教育当中的品牌管理科学是沿着工商管理专业(MBA)发展的轨迹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与其发展紧密相连,世界各地开设MBA教育的院校约有半数开设有品牌管理课程,10%左右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设有品牌管理方向,其他一些相关专业也设有,如摩洛哥大学的奢侈品管理专业的品牌管理方向。应该说品牌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产物。近50年,在欧美有37个知名品牌研究学会、企业研究所先后成立,并有68个大学开设了品牌管理本科、研究生教育,如美国普度大学、美国德保罗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以及英国爱丁堡大学等。

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品牌管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企业所接受,并逐步向各个行业岗位进行职业化应用发展,从品牌管理理论入门到品牌管理实战均已经被以企业培训教材形式所覆盖。由此,我们看到了国内品牌同国际品牌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的品牌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规模,研究的成果和方向也很分散,一般是在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品牌管理课程,这与方兴未艾的品牌教育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国内的品牌理论发展明显不足,而且此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应用理论层面,基础理论的研究很少。在我国品牌管理还只是一门课程,它在现行的学科序列中隶属于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市场营销专业(二级学科)。有些院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调整课程名称为《广告策划与品牌管理》,或是《品牌学》等。国内的学者近十年来对品牌管理科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探索式教学,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关于《品牌学》的教学标准大纲,第一部规划教材《品牌学》是由东北大学赵琛教授编写,但仅限于品牌标志设计的部分。上海交通大学余明阳教授于2006至2009年连续出版了多部品牌管理教程,2011年由中国市场学会品牌专业委员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牵头在我国自考阶段设置了品牌管理专业,并为此配套了完整的系列教材,这也是最完整的一套关于品牌管理专业的教学教材了。2013年周云出版了专著《品牌管理的学科化发展研究》,对品牌管理作为二级学科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构建。此外,中国商业联合会每年都举办市场营销专业《品牌管理》课程骨干教师培训都对我国品牌管理教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品牌管理科学在高等教育范畴内总体发展却显得十分缓慢,无法适应我国“以企业经营品牌化发展带动整体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形势。尽快把品牌管理成长为系统科学的二级学科,成为我国品牌管理科学研究人员发展品牌事业的迫切任务。

二、品牌管理课程的学科化论证

品牌管理在现在国内的教学当中只是市场营销的一门课程,却涵盖了《品牌创建与运营管理》、《品牌定位科学》、《品牌名称设计与徽标设计》、《品牌个性塑造》、《广告策划与传播》、《品牌公共关系维护》、《品牌哲学与文化管理》、《品牌危机管理》、《品牌延伸管理》、《品牌资产管理》等十余门专业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更重要的是品牌管理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基础原理体系也已经构成,以《品牌关系理论》、《品牌信息本论》、《品牌经营要素的替论》为核心的品牌管理科学研究基础理论框架已经形成,并独立于其他所有学科之外,标志着品牌管理作为科学的范式的形成。

基于上述,品牌管理作为课程的教学意义已经不大,它已经在客观上发展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的学科体系,具有对普通高等院校及实践者进行系统理论学习的指导意义,以及对研究人员进行规范研究方法和思路的作用。

品牌管理科学由课程能否成为二级学科,其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独立的原理和理论体系,迄今为止,从事品牌管理科学教育和研究的机构仍没有统一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没有形成独立的原理和理论体系之前,仍然以工商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的理论为研究基础的体系是很难成为二级学科的。

同时,尽快解决品牌管理科学基本教学框架和内容的论证是从理论上突破国外现有理论束缚,研究我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路径,进而从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不同角度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针对国内品牌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品牌管理专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才是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自主品牌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发展品牌管理学科的意义

在国内,品牌管理的教学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伴随着国内企业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品牌化建设的节奏,蓬勃发展,但系统化、学科化一直是困扰品牌教育界的一个难题,这一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对专业品牌管理人才的培养效果,最终,人才的匮乏又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品牌发展。

解决品牌发展学科问题的意义在于这能够使得现在从事品牌管理的人员都接受系统的品牌理论学习,不(下转第226页)(上接第224页)会因自己的经验代替系统教育的完整性,对从事品牌管理课程教学与科研的高校教师来说,接受系统的品牌理论教育可以防止以营销观点解释品牌的理论深度问题。《品牌管理》作为课程受到营销、广告等专业的影响很大,品牌系统的观点还没有完全被学界和社会所认可,积极发展品牌学科化,可以促进品牌管理科学范式的形成,统一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对品牌管理科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但目前遗憾的是很少有研究会提及它的学科系统与依据,至今还没有对品牌管理是否能够作为专业进行过论证的研究见刊。

参考文献:

[1] 大卫.艾格.品牌组合战略.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 祝合良.品牌创建与管理.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 周云,何忠伟.品牌的经营要素替代原理.经济师,2007(9)

[4] 周云,李兴稼.品牌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经济师,2007(10)

[5] 周云,品牌信息本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 高.他们与新唐山紧紧地融为一体.中国商报,2013.1.29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3

关键词: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95―02

2010年天津市教委启动了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津教委〔2010〕52号),我校认真组织相关专业参与了项目申报工作,2011年10月,我校有11个专业被评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并成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学科建设项目。

一、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品牌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目前的11个品牌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热能与动力工程、金融学、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工商管理、生物工程,理工科专业为6个,文史类专业为5个,基本达到了专业分布的平衡。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金融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为部级特色专业。

二、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品牌专业区别于一般专业

每个专业在其自身的建设中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特色明显与否存在很大差距。以我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涉及的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是市重点学科。天津市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低温物流将成为一个重要行业。本专业以物流冷链为主要教学研究方向,已为全国和本市的冷链设备、装置制造及工艺贡献了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目前在冷库设计与制造、果蔬的预冷与保鲜、冰温储藏、食品速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金融学专业的特色是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方面主要采取的是运用校内校外两种教育资源共同育人,与社会一线企事业单位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

三、品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金融学专业来说,金融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商学素养和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企业从事实际工作,在非金融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金融、财务、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品牌专业都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发展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是专业的建设者,是最重要的软件项目。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建设中的引导者和重要协调者。品牌专业建设要重视负责人的遴选。专业负责人应该在教学与科研中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以我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专业负责人申江教授是部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制冷装置设计》市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制冷装置设计》课程市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重点学科负责人。丰富的阅历使他对本科教学、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动向有深刻的理解,对打造品牌专业十分重要。他领导的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学校热能类专业的发展。

五、品牌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就业率高

评价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其突出优势在于,结合专业特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为此,我们为学生专门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验课。通过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在询盘、报价、出货、单证、谈判、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能力。经济学院优越的实验条件也为达到理想的综合实验课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六、品牌专业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完善学生和社会结合度的重要一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社会对人才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看中并追求“理论+实践+能力”的成熟型人才。从而使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特别是应用性极强的管理类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直接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以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在天津市红桥区委组织部、天津市红桥区人事局、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地设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将在这些实习基地完成毕业综合实习环节。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与实验实习实训项目以及基地建设等捆绑到一起,使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七、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品牌专业建设的保障

天津市品牌专业的建设内容和评价体系在“十二五”期间以一年度为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安排,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右边列表中的几个方面。

天津市教委分别于2012年7月与2013年7月对我校品牌专业进行了中期检查工作,到目前为止,我校品牌专业建设进展顺利,成果颇丰。相信我校的品牌专业在五年的建设期中会严格对照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自身的建设内容,提高专业内涵,认真完成年度计划,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积极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香.品牌专业建设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1).

[2]徐精明,刘朝臣.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

[3]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4

关键词:广播专业频率 品牌建设

“报时中国经济”

一、类型化是广播频率发展的总体趋势,品牌化战略是专业频率应对竞争、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目前,竞争已经成为媒体生存的常态。对广播媒体而言,竞争尤为激烈。除了应对互联网、手机、电视、报纸杂志等新老媒体对广播市场份额的分流,广播媒体更要直接面对同业间的竞争。仅北京地区,就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近20个普通话或双语频率形成的广播市场竞争态势。在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各电台以新闻、经济、交通、音乐等专业频率细分广播市场,寻找各自的生存空间。在全国范围内,频率类型化区隔、专业化细分已经成为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类型化、专业化发展,把单纯节目的竞争升级为频率整体实力的竞争。由此,广播媒体的品牌战略也从节目品牌主导演进为频率整体品牌主导。

对广播而言,品牌可以理解为频率名称和定位、节目风格、主持人声誉和包装、受众认同等有形无形的社会公信力和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长时间在受众心目中形成的一个全方位概念。区别于传统的综合频率的“泛传播”,专业频率突出的是“内容的专”。这种内在的“专”,对于听众的外在直观感受就是由专业频率的品质、风格、节奏、内容等所组成的特异化听觉形象。这种听觉形象就是广播媒体品牌特质的外在体现。频率专业化程度越高,听觉形象特异性、持续性越强,听觉辨识度也就越高,这个专业频率的品牌特征就越明确。因此,频率的专业化程度与品牌形象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正向相关、相互促进的关系。频率品牌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化程度;而频率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同样会带来品牌形象的提升。《今日美国》资深记者凯文·曼尼在《大媒体潮》一书中指出:21世纪的媒介品牌将成为激烈的战场,媒介市场竞争已经成为品牌的较量。品牌不仅是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更是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保证。从这个角度来说,专业性频率的品牌建设是其生存的必然选择,更是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专业频率品牌建设需要理念、策略和执行三大要素统一协调,缺一不可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品牌建设需要从明确核心理念、遴选有效策略、统一规划执行三个关键环节着手。专业频率之所以称为“专”,就是因为品牌外在表现的差异化和特异性。因此,专业频率的品牌建设,其理念、策略、执行都要突出体现专业特色,围绕“专业化”特质,凸显专业频率差异化竞争带来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专业频率品牌战略必须与频率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无论节目层面还是节目外的品牌推广,都必须紧密围绕专业频率的内在特质。节目层面的品牌推广中,各专业频率通常通过贯穿全天节目时段的线性专栏、公益广告、宣传片花实现品牌信息传播。如中央电台中国之声通过央广新闻、公益广告凸显新闻综合频率的时效性和社会责任,经济之声通过财经评论、企业领袖报时彰显评论立台的财经特质,音乐之声则以活跃在流行乐坛的明星展示频率的时尚品质,而各地交通广播无一例外都以实时路况作为专业性标志。这些节目的设置从内容到播出形式都很好地诠释了专业频率的品牌特色,帮助听众牢固地树立并有效强化品牌形象。除此之外,专业频率还经常通过节目外的社会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力求使品牌形象拓展到更大的群体。总之,无论节目中还是现场活动,品牌推广首要考虑的要素是活动所传递的品牌信息是否与频率本身专业化特征相吻合,是否能通过这些信息强调专业特质与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强化专业频率品牌形象的目的。

其次,专业频率品牌建设在传播策略上必须遵循现代传播规律,主动设置议题,确定品牌推广活动与专业媒体特征的切入点,形成社会关注热点。如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携手中国交响乐团,连续两年举办“中国之声新年音乐会”。巧妙地通过中国交响乐团高水准的演奏,在新年前夕向社会发出“中国之声”,有效地传递了中国之声作为国家电台所特有的“高雅品质、深厚底蕴、权威声音、旗舰风范”的品牌信息。

第三,专业频率品牌建设在执行层面必须采取整合营销策略,通过多渠道有效信息的传递,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整合营销理论从广告心理学出发,强调与目标受众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目标人群传播一致的清晰的组织形象,即“传达同一个声音,树立鲜明的形象”。通过每一次与目标受众的接触传播相同的正向的信息,达到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并进一步加强目标受众与传播的品牌概念的关联, 最终达到建立品牌网络和形成品牌联想的目的。具体到操作执行层面,需要形成传播信息的一致性和传播渠道的多元性,即通过一致的文字、音视频形象,通过广播节目、互联网、手机、平面广告等复合渠道,最大限度地传递相关品牌信息。在执行层面,经济之声2011年推出的“报时中国经济”项目进行了成功的品牌推广尝试。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 品牌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专业是中职学校中最基本的细胞单元,通过它可以折射出一所中职学校的全貌,也可以反映出当今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办教育就是办学校,办高校就是办专业。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等根本性问题,专业建设必须突出改革创新为先、质量效益第一的思想。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建设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中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家对中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一、品牌特色专业的内涵

品牌特色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特色专业不等于热门专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专业变迁呈现冷热转换的态势,出现所谓的“冷门”和“热门”专业。热门专业是指那些社会上短期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它只反映社会一定时期的一种需求,并不反映专业本身的基础和实力。而品牌特色专业是指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历史基础,专业配置力量较强,如集聚了一流的师资、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条件等。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需要长期不懈的投入。

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蓝领”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全省中职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1.专业建设方案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中职学校在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要整合资源,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的专业群建设,不断推进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知名度,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有良好的科研或专业技术背景。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品牌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并依托专业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着力提高专业研究能力和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才能形成专业优势和品牌特色。鼓励教师参与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服务等,增强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3.按照新世纪“蓝领”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多媒体教学,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人才。品牌特色专业应具有深刻的企业背景,与行业经济或区域经济密切相关。专业设计要针对岗位群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按照真实性和开放性的环境标准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按照紧密性和共享性的目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将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项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4.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条件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或职业界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专业建设有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强力支持。要想抓好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中职学校应在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对品牌特色专业予以倾斜,科学规划,不能搞平均主义。

三、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

1.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实用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主要培养目标为“蓝领”人才。他们既要有中职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必须具备中级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能在操作现场进行技术应用和实际生产,就业去向应是基层,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就业后的发展目标是技术应用与技术管理层面岗位。

2.在专业建设上注重职业性。不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而是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即职业技术的岗位群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向。例如,会计专业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开设了四个专门化,有会计电算化专门化、小企业核算员专门化、办公文员专门化和商场收银员专门化。分别适应不同的岗位群需求,几年的实践成效显著。

3.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针对性。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要来确定。

4.在教学环节上强化实践性。增大实训所占比例,优化实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主要专业课中结合实训专用周,抓好过程和结果考核,保证实训质量,毕业实习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由现场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保证学生经过在校内的实践训练及校外综合实习,以达到毕业后就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5.在办学过程中增强合作性。学校努力实行开放式办学,有意识地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加强合作,取得他们在人力、物力、技术上的支持;现在,95%的中职学校已经和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进一步的合作正在进行中。

6.在培养规格上力求复合性。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制度,即学生不仅要取得专业知识考核合格证,而且要取得技术考核合格证或岗位操作证书,提高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四、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1.顶岗实习与岗前培训相结合贴近零距离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点,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接轨、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顶岗实习单位大量接收中职毕业生,实习基地主要以接收有意向到该单位就业的学生为主,进行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同时进行学生上岗前的培训,每个单位都安排专人进行实习指导,部分企业安排工程师到校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承担了对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毕业设计指导任务。基地的运行,由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

2.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蓝领”人才。专业教育中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专业先后与著名的公司、企业合作联合办学。同时,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产品、应用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快适应岗位,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积极探索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蓝领”人才的教育模式。

3.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水平。在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是提升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始终以“精品意识”打造“品牌特色”,形成部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体系,为在校生创造一流的专业教育。学校紧紧抓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中职办学定位”这条主线打造精品课程。一是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在教学模式、学生考核,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改革与创新,职业特点鲜明;二是课程有高度概括与提升的特色和创新项目,能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形成成果,能在同类课程或在学校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提升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4.建立了一流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体,是保障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应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支撑,以结构优化为主线,着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改革意识、实践能力与专业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把培养人才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建设以“双师”结构和团队为特征的专业教师队伍促进品牌特色专业发展。

5.重视教学管理改革,构建了适应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作为一门教学的技术或者说是教学的艺术形式存在,它是对课堂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在于建立符合中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可调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我校根据“实用、应用、够用”的原则,重组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在课程开发上,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删除繁冗的内容,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力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并形成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形式上,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尽可能在实验室或实训场所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教师授课采用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为绕专业培养目标,因材施教。要制定专业能力标准、分模块的质量标准和教学标准、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标准,确保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从业适应能力。

总之,在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理论学习及认识不够,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所取得成绩的显示度不高,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研究有待深入。对于建设过程存在的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尚需时日进行梳理、深入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莲花,张剑波.新一轮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76.

[2]崔岩.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8-9.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6

关键词:勘察设计;品牌模式;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3-0015-03

1 概述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使市场竞争的脚步跨过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的阶段,步入品牌竞争的历史时代。在勘察设计行业,伴随着境外设计机构在中国的发展以及行业管理体制的转轨和资质的逐步放开,行业边界日益模糊化,资源调节日渐市场化,仅靠资质优势、靠历史形成的积累优势、靠地域天然区隔带来的市场机遇的时代将逐步结束,从而使工程设计市场从简单的资质竞争、基于资质的产品、服务竞争,从基于地域范围相对优势的竞争进入到品牌竞争,品牌日益成为市场购买的主体。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勘察设计单位需要选择适合的品牌模式,打造自身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以此赢得竞争优势。

2 品牌模式的选择

2.1 体制特征与品牌模式选择

在勘察设计行业,有三类不同体制特征的设计单位:一是尚未改制的各省市设计院,二是新成立的设计公司,三是由原设计院改制的设计单位。这三种类型的设计单位以不同的方式建设各自的

品牌。

2.1.1 尚未改制的各省市设计院,这些单位虽然实行企业化管理,但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其品牌是长期以来依托地方的某种“保护”和扶持自然成长的,由于在品牌的延伸建设(相关业务多元化领域的拓宽)受到原有运行惯性(包括体制)的制约,这类品牌模式选择可采用在原有业务领域(如建筑设计)做强、做精,重在以品牌的内涵建设,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1.2 新成立的设计公司是依托某专家品牌师或群体成立的专业设计公司,完全按照全新的运行模式塑造企业品牌,以雇主品牌的影响力以及灵活、高效的服务赢得市场。与传统的大设计院相比,其没有规模经营的优势,业务范围窄,缺乏品牌延伸的基础条件。这类单位可实行单一的企业品牌(甚至以雇主品牌代表企业品牌)。

2.1.3 由原设计院改制的设计公司:有单一设计院改制的,有“强强联合”改制的,其虽然已经改制,但对原有的单位品牌有强的依赖性。其多数延续原有业务领域(如建筑设计),走专业化道路。这类单位可实行单一的企业品牌或混合型主副品牌模式。

2.1.4 还有一类由设计院改制的设计公司则兼有2.1.2和2.1.3的特点。其完全更换了原单位的企业名称,并按照全新的方式塑造企业品牌。在经营战略上,走多元化的道路,其突破原改制单位的业务范围,以相关业务链延伸的方式快速扩大企业规模,扩大品牌影响力。这类企业在品牌组合上,可采用复合性主副品牌方式。

2.2 品牌的演进与品牌模式选择

在Kunde(2000)的品牌信仰模型中,认为品牌的演进一般包括五个阶段:产品、概念品牌、公司概念、品牌文化和品牌信仰。Chernatony(2001)在介绍该模型时说:最差的品牌被称为“产品”,它们是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提供品。“概念品牌”拥有引起更多顾客参与活动的情感价值。“公司概念”随着更有效的价值观而出现,这是品牌与公司融合得非常好,以至于人们把它们完全视为一致的。随着参与活动更多及价值更大,“品牌文化”出现了,在消费者眼中品牌文化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它们代替了它们所描述的功能。本模型中的最终位置是“品牌信仰”类,Kunde把这描述为“对于顾客它们是一种必需品、一种信念”。

在勘察设计单位,打造优质的产品品牌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也是永远坚持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推进概念品牌、公司概念、品牌文化和品牌信仰。

2.3 客户关系与品牌模式选择

企业品牌的成长有赖于客户对品牌的认同和接受。顾客品牌的勘察设计行业认同主要集中在功能性价值与情感性价值的认同。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对于勘察设计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性价值方面,客户的反应更直接、体会更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这在勘察设计行业体现得更突出。优先保障品牌功能性价值,以此推进品牌情感性价值的认同,是勘察设计单位的品牌价值理念的必然选择。

2.4 竞争关系与品牌模式选择

处于地缘劣势,如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规模较小的勘察设计单位,其面临着与当地实力雄厚的同行在当地的竞争,应发挥自身优势,选择特色产品品牌或与相关同行合作品牌的方式赢得竞争的一席之地。在当地处于优势、规模较大的勘察设计单位,其面临与发达地区或国内有影响力的同行竞争,应与当地建设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拓区域市场,赢得当地重大项目的竞争力,打造区域品牌。国内大型勘察设计单位,面临与国际同行的竞争,应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国际品牌影响力。

3 品牌模式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严格质量管理,保障品牌的基础安全性

通过加强科技质量管理来保障品牌的基础安全性。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也是品牌体现差异性的根本途径。技术服务质量安全是品牌安全的基础,勘察设计单位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严格做好质量管理控制,以预防为主并不断改进;要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制订相应的技术服务岗位标准质量要求,并纳入到考核激励体系中。全面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技能,将各个环节和事项的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3.2 塑造企业文化,充实品牌的文化内涵

品牌被赋予一种文化之后,能向社会、客户、员工、股东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传递一种价值观、人生理念、生活态度以及做事方式等,能够通过潜意识影响人们的看法和行为。

勘察设计单位是高度负责任的企业,是一个有良知、有作为的专业价值创造载体。所提供的不单单是高质量的技术图纸、文字报告,还有贴心的服务,它更是价值观、人生理念、生活态度以及做事方式,是一种文化。因此勘察设计单位需要通过规范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自我约束并体现出职业化水平来建设和维护品牌,充实品牌的文化内涵。

3.3 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强化雇主品牌和专家品牌

通过人力资源建设强化雇主品牌和专家品牌通过选人、用人和留人来建设和维护雇主品牌和专家品牌,通过考核监督和激励惩罚来规范员工行为,品牌文化才得以执行落实。

雇主品牌是公司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定位,是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享有较高乃至很高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企业品牌。星巴克的“我们照顾雇员,他们照顾顾客”正说明了这一道理。首先是要识别核心人才,根据战略目标来界定核心人才;其次应考虑的是核心人才工作的驱动力;再次,提供良好的工作体验;最后,雇主品牌推广选择让员工成为雇主品牌的代言人。

专家品牌是勘察设计单位的品牌特色之一。要积极做好专家或团队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引进、包装和宣传专家或团队,综合考虑专家或团队的发展潜力、突出特点、影响范围以及公关影响等,使专家团队发挥品牌形象的作用。

3.4 运用开展品牌市场营销,发挥品牌的市场作用

品牌建设活动属于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与客户、社会等外部的联接点,通过企业广告宣传、业务承揽、项目回访、客户联谊、社会公益等市场营销活动扩散到外部,同时它也是品牌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坚持品牌营销理念,成功地塑造和传播品牌的形象,利用专业协会、学会、俱乐部、专业领域网站、企业内刊和互联网等媒体手段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形象宣传。同时,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掌握市场营销活动各环节、各岗位,制订相应的营销岗位标准行为要求,并纳入到考核激励体系中。

4 结语

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发展与风险交错,机遇与挑战并存。勘察设计单位需要审时度势,寻求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模式,以此开展市场、技术和管理创新,打造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业务的升级,不断推进勘察设计行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忠,于春玲,赵平.品牌资产的消费者模式与产品市场产出模式的关系[Z].中国市场学会年会,2006.

[2] Kevin Lane Keller.Build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Marketing Management, Vol.10 Jul/Aug 2001.

[3] 张焱,张锐.论生态型品牌关系的框架建构[J].管理评论,2005,(1).

[4] Katherine N.Lemon,Roland T.Rust,and Valarie A.Zeithaml.What Drives Customer Equity.Marketing Management, Spr 2001.

[5] 张焱,张锐.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8).

[6] 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初探[J].中外科技信息,2000,(2).

[7] 戴维·阿克.品牌组合战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8] 韩经纶,赵军.论品牌定位与品牌延伸的关系[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9] 庄贵军.关系市场与关系营销组合:关系营销的一个理论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2,(5).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7

关键词: 品牌专业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一个专业同时有很多所学校在办,就像一个产品同时有很多厂家生产一样,产品要受到消费者青睐,必须以其优质的内涵形成品牌效应,这是厂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筹码。如今,学校办学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能力、促进学校办出特色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学校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要使品牌专业建设掷地有声,前提是要明确品牌专业的建设内涵、构建合理可行的建设原则与目标、确定品牌专业的建设内容、掌握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

一、品牌专业的内涵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是高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高校与社会的接口[1]。专业建设是集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教学改革等方面建设为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动态发展[2]。

对于品牌专业,不同学者有不同见解: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专业条件、建设水平、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达到一流水平,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笔者认为,品牌专业由深厚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在高校教学管理组织中有序规范兼具特色,教学育人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条件完善、教学资源优质丰富、社会声誉好、学生就业质量高,能够让社会、家长、学生信赖[3]。

二、品牌专业的建设原则与目标

(一)品牌专业的建设原则

1.突出优势。遴选的品牌专业首先要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领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次要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优势。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示范引领优势和社会声誉优势的专业,打造一批办学声誉卓著、国内一流的品牌专业。

2.服务学生。品牌专业建设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流的人才,一切建设工作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开展。学生既是建设项目参与者,又是受益人。

3.贴近教学。品牌专业建设要充分体现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回归教育教学的主要职能。建设方案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要求,全面论证,突出重点和建设效益。

4.分类建设。品牌专业建设要推动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根据各学院的定位和特点,探索适应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评议,择优遴选,合理布局。

5.示范引领。品牌专业建设应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探索形成较完善的专业建设机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成果,并积极总结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提升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

(二)品牌专业的建设目标

1.建设全国领先,具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专业群。通过持续建设,形成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在世界同领域有影响和竞争力的专业,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专业,成为代表学校教育质量水平的标志和名片。

2.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品牌专业要充分体现在招生就业方面的竞争优势,生源质量要处于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前列;毕业生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竞争力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国际标准认证或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的专业,高标准通过认证;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学生相关证书获取率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3.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优质的资源。形成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批省级以上优质的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并能开放共享;建成条件一流、管理顺畅、开放共享的实验室(中心);培养在全国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所有教授均为本科生上课;形成一批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

三、品牌专业的建设内容

品牌专业应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一)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

一流的师资是建设品牌专业的前提,品牌专业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和学院要采取切实措施激励教学,鼓励所有高水平教师和全体教授走上教学一线,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注重教师国际化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引进国外一流大学博士(后)或师资,定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国际交流访问,对海外进修教师的教学、科研和论文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结合学校教改课题评选立项、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基础课程评选立项等工作,培育青年骨干教师,引领各品牌专业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与实践;注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借助学校校企合作平台,实验示范中心等实验平台,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养,引导青年教师赴知名企事业单位或乡镇进行合作研究或培训,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8

【关键词】 市属高职院校 商贸类品牌专业 专业课程教材开发

2010年,武汉市教育局在市属高校中正式启动了品牌专业的建设工作。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实施精品课程战略是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要以专业岗位职业技能提升为导向,深入改革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完善课程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力度,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编写融“教学做”为一体、双证融通、立体化的校企合作教材。

一、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背景

教材是专业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专业课程教材开发是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使用的教材中,教材版本泛滥,自编教材、讲义质量不高,质量良莠不齐,实训教材缺乏针对性且不成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实训教材少之又少,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有效地衔接,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由此可见,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品牌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来说,如何以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核心,以推行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或技能鉴定的标准编写体现新知识、密切联系行业实际的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同时建立并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二、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意义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标准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教材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众多的问题。其中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的发展,办出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的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三、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实际情况的调研发现,当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使用的教材中,教材版本泛滥,自编教材、讲义质量不高,质量良莠不齐。现有的很多教材,要么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要么是中专教材的“增强版”,这些教材往往比较注重基础理论,忽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反映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的特色和要求。同时,很多教材的内容与当前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脱节,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不能了解当前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也会感到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此外,教材的编写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利于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轨道上来。

2、教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开发的教材中,理论课教材相对较多,而实践课教材相对较少。众所周知,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合格的实践教学教材缺乏,尤其是优秀的实践教学教材很少,不少实践教学的教材差异较大,规范性不强,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实践性内容开发难度较大,需要更大的创新、更多的投入和更深厚的实践经验积累;同时,实践性教学内容需要有实验、实训硬件设施予以支持,需要编写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3、教材编写团队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使用的教材中,很多教材都是本专业的老师联合编写的。在确定教材编写团队时,往往是由用量较大学校的老师担任主编,再加上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老师,适当联合校外同类专业的老师,就构成了教材编写的团队。虽然有的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团队中有一到两个来自于行业、企业,但很多也只是象征性的挂名,即使有的参与了具体的编写过程,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大。

4、教材开发缺乏资金的支持

目前,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教材的选用,有的品牌专业也非常注重教材的开发,但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普遍缺乏资金的支持。如前所述,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由专业老师联系出版社完成的,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参与,也没有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开发的质量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5、教材使用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对教材的选用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教材使用评价机制不健全。一般来说,在课程定位后,各专业对教材的选用往往是由任课老师自己说了算。正是因为老师可以自主选用教材,所以很多出版社为了扩大本社教材的发行量,就组织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编写教材,然后按照各自的用量来安排主编或副主编,只要他们能够保证使用,对编写者的资格完全没有任何审查,甚至有的没写也可以直接挂名,在这种情况下开发的教材质量就很难有保证。

6、教材配套资源建设未跟上

目前,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材的编写,而忽视教材配套资源的建设。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很多教材只完成了纸质版教材的编写,有的按照出版社的要求还要完成配套教案、PPT、习题集和案例的编写,但绝大部分教材缺乏与之配套的影音资料、网络资源,教材配套资源建设未跟上。

四、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对策

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的精神,针对当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的开发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编写融“教学做”为一体、双证融通的校企合作教材

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的开发应该面向市场,主动适应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就业导向,从职业素质与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商贸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推行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编写融“教学做”为一体、双证融通的校企合作教材。由于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他们的优势在于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的开发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教材开发应该引入“项目式”、“工作过程导向式”等编写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即教材内容按照“总体任务—分解任务—相关实践知识—相关理论知识—一般抽象理论—拓展知识—练习与实训”的模式展开,以任务、目标、问题为驱动,在讲解例题和案例的基础上讲解知识点。具体来说,教材中要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以保证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教材内容应该贴近企业生产经营中应用的知识和技术,并且介绍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使学生不但能够适应未来技术进步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内容要根据专业面向的特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展开,并且应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衔接,习题和实训部分应该与技能鉴定题库吻合。

2、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加大实践课教材开发的力度

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在进一步完善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实践课教材开发的力度,以满足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实验实训环境的建设,而实验实训环境建设的重点难点就在于与实验实训环境相配套的教材体系的建设。在实践课教材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选择高职院校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参加实践课教材的开发;另一方面,也要聘请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技术能手参与实践课教材的开发。此外,实验实训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要过于注重琐碎的细节,而应简单,突出形象化的特征,采用动画、视频、电影片断等多媒体手段,以适应情景教学的需要。

3、进一步优化教材编写团队

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在课程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要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市属高职院校成立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厅文件的要求,研究制定全市商贸类专业教材建设三年计划(计划基本框架为建设目标、建设依据、主体内容、技术路线和实施进度等),组织开展立项教材的评选、推荐与编审工作。教材编审委员会应选聘省内外本专业知名专家、市属高职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和商贸行业、企业的专家或技术能手加入,为了确保教材的学术质量,教材编审委员会还可适当吸纳本科院校的教师参加。在具体编写时,市属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组建一支由品牌企业和行业单位知名专家参加,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流教材编写队伍,实现行业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教材的指导和编写工作。

4、多方筹集教材开发资金

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教材开发普遍缺乏资金支持。由武汉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市属高职院校成立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后,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开发可以先由相关出版社提供启动资金,再由武汉市教育局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武汉市教育局对获批的商贸类品牌专业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给予适当补助经费,项目单位所在院校要对立项的教材编写或出版给予相应资助,并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对教材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切实保证资金安全,提高使用效益。此外,各主编院校也可以结合自身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拨出专项资金,从而发挥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教材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5、建立并健全教材使用评价机制

如前所述,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使用评价机制不健全,对教材开发的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要严把教材选用关,要通过建立并健全教材使用评价机制来提高教材准入门槛,从而确保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开发的质量。具体来说,市属高职院校应研究商贸行业发展对商贸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重组系列课程教材结构,建立包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其他院校评价及与全国同类教材比较等内容的教材使用评价机制,确保实训教材建设要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教材要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商贸类品牌专业教材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6、全方位开展立体化教材资源的建设

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全面冲击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的形式,教学场所已经从课堂教学向实验室、科技馆、社区、工商企业等实践场所延伸,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模式正按照多种方式呈现并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教材的开发,应注重各种相互联系的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体系,即商贸类品牌专业课程开发的教材不仅有纸质教材,还应有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课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网站等教学资源,从而为高职教育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注: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市教育规划课题“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与课程教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2C170)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R].教职成[2011]12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