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设计理念论文8篇

时间:2023-04-23 15:13:55

设计理念论文

设计理念论文篇1

一、环境设计及生态理念的概念

(一)环境设计的概念

环境设计,又叫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室内、园林、建筑、城市设计过程中,综合应用美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力学、光学、建筑学等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施工对象环境方案的开发与设计行为及其过程。

(二)生态理念的概念

生态理念是指在进行一项设计或开展一各项目时,既要确保设计对象和设施的功能正常,又要积极遵循自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降低设计方案实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健康和谐发展。生态理念具有高效性、持续性、多样性、循环性等特征。

二、环境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指导原则

在环境设计过程中,要在科学理论和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地利用先进技术和高科技材料为环境设计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艺术设计与参与原则

生态环境是许多要素和条件构成的综合整体,进行环境设计过程中要采用艺术性的思想和眼光去进行构思和设计,使得设计出的作品符合环境要求,又符合技术审美标准。

(三)尊重自然原则

环境设计中,要积极把握和尊重大自然自我维护、自我恢复的能力,尊重自然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增强设计作品的和谐型、可持续性。

(四)4R原则

也即在环境设计中要遵循再利用原则(reuse)、可再生资源原则(reduce)、新环境创建原则(renewable)和循环利用原则(recycle),实现对原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合理开发,减少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尽最大可能的实现回收循环利用。

(五)最小干预原则

在进行环境设计中如果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努力采取多种积极手段,把外界的干预和影响降至最低,维护好原有的生态格局和面貌。

三、环境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引入和应用

(一)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强化生态理念的指导

生态理念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环境设计中对生态理念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生态学原理知识的学习,加强生态理论对环境设计的指导,在设计手法、设计方法上下功夫,让生态设计成果更好地体现和促进生态理念的发展。

(二)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在环境设计中应积极尊重原始生态的运行规律和自我净化、自我恢复能力,坚持既保护又利用的原则,尽量使用天然绿色的设计和建筑材料,做到因地制宜和循环使用,积极保护自然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可再生性,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协调和相互促进。

(三)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对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

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再利用和在开发的问题。例如:在街道、广场等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雨水搜集系统,充分将雨水进行净化后用于灌溉、洗涤等方面。同时,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利用当地现有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沼气等,在大大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的同时,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结语

设计理念论文篇2

由于所需木料极多,几乎耗尽了当时优质的楠木资源。至明嘉靖朝重建时,甚至已经难以找到合乎标准的巨粗楠木,不得不采用“中心一根,外辏八瓣共成一柱”的做法或者由杉木而代之。再说玉,这也是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中国历来有玩玉的传统。皇家爱玉,自然得保障玉石的供应。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五年之后,新疆回部每年向朝廷进贡和田玉多达4000斤。自乾隆二十五年到嘉庆十七年共53年间,新疆进贡的和田玉多达20万斤[2]113。和田玉是玉中极品,早在史前,它就成为原始部落、部族首领的喜爱之物,进入文明社会后,它也一直是贡品,这种传统一直到清帝逊位,民国成立,才结束了和田玉长达4000年的作为帝王玉的历史[2]117。由于统治者的极度消费,和田玉现在已经相当稀缺了。从以上例子看出,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物质财富并不富裕的农牧文明时代,权贵阶层缔造奢华的工艺设计理念与实践对自然资源的耗损也是不容小觑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工艺设计被捆绑到与提升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时代潮流中。工业设计对创造社会财富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也被看重。工业文明时代的工艺设计理念的突出特点是:“创造财富,刺激消费”。这种设计理念的现实表现有二:一是功能至上、化繁为简,目的是便于机械化生产、利于大批量制造和利润最大化;二是产品形制单一,仅仅通过造型、色彩和材质的微调制造出海量的所谓“新款式”,以一种简单的重复来促进生产、满足需求。

当工艺设计被裹挟到了“创造财富、刺激消费”的时代洪流,以攫取利润为最高目标时,它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耗损是巨大的。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对优质自然资源的耗费上,那么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耗损是全方位的,也更令人触目惊心。工业文明时代的三次重大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资源带来极大的伤害。第一次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森林和煤炭成为最先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伦敦“雾都”的称号即是来源于当时大量煤烟的排放;在德国,德累斯顿附近的穆格利兹河,因为玻璃制造厂所排放污水的污染而变成“红河”,哈茨地区的另一条河流则因为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鱼类,甚至饮用过河水的陆地动物也没能幸免[3];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内燃机、电力和化学工业为代表。内燃机的发明使得人类的活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从以往的陆地、海洋,扩展到天空与深海,而化学工业更是颠覆了以往人造物“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的状态,大量不可降解的材料被发明和广泛使用。随着海、陆、空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大量发电站、化工厂的建成,以往仅限于特定区域的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人类因为工业化所导致的环境污染而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如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由于气候反常使得工厂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硫无法消散,造成大批家畜死亡,数千人中毒,60余人丧命。而发生在1943—1955年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则更甚,三次不同程度的光化学烟雾污染造成近千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出核工业、计算机产业、宇航工业和生物技术产业。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人类第一次具有了瞬间毁灭自身和地球上一切物种的能力。而此时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扩展到了太空和“隐形”的基因领域。人们无法忘记,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爆炸事故,这一灾难性事故发生之后的15年间,有9.3万人死于核污染,27万人致癌或遭受各种辐射疾病的折磨,原子炉熔毁而形成的辐射尘埃几乎席卷整个欧洲,期间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禁止人们食用部分农作物和农产品,间接受到辐射损害的人达数千万。时至今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30公里以内仍然是绝对,在这里,建筑物依然屹立,然而偌大的城市空无一人,一片死寂。

此后发生在2011年3月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则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工业文明时代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促使人类不得不重审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观念登场,这就是生态观念。一种新的文明模式即“生态文明”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付诸践履。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而发展的新的人类社会文明形态,以生态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表现形式,引导人类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4]。生态文明重塑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一是环保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二是低碳生活,由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碳排放”息息相关,衣物的原料与工艺、食材的获取与烹饪、居室的温度与照明、出行的时间与距离,其背后都关系着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量,因此低碳生活势在必行,并在全球受到了日益宣传、倡导;三是发展可持续,为生态的恢复与再生提供了时间,为子孙后代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生态文明时代,人们的产品工艺设计理念也随之悄然发生转变,产生了以“谋共生、可持续”的绿色设计理念。最早对产品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展开研究,并发表论著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他在20世纪60年代所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首次提出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上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应该为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必须考虑设计对于自然环境资源可承受能力的影响。这些观点极大地触动了人类关于产品、工艺设计的思考,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他的思想已经被广泛认同并转化成为“绿色设计”的理念进而指导着当今的设计。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Design)正成为近年来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强调产品的生命周期概念,通过资源消耗最小化、选择环境影响小的资源和过程、产品生命周期优化、延长材料使用寿命、便捷拆卸和面向生态效益的系统设计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在可持续设计之后,又出现了低碳设计的概念,以减少人类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为目标。低碳设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重新规划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日常生活行为模式的再设计,降低碳消费量;二是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或者开发新的、可替代的能源,实现减排。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到,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变化,人类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变迁。设计理念从“缔造奢华”“创造财富、刺激消费”过渡到“谋共生、可持续”,这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每一种设计理念所牵动的自然环境风险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缔造奢华”的设计理念只是对优质自然资源的局限消耗上,那么工业文明时代“创造财富,刺激消费”的设计理念则发展为了对自然资源的全面入侵,它所引发的自然环境风险前所未有。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面对日趋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开始重新省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日趋成为人类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谋共生,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成为时代的大势。这实质上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复归。尽管在当下,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产品工业设计领域的奢侈尊贵、物质至上、铺张浪费气息仍然存在,但历史发展的轨迹已经清晰表明,沉溺于物质而不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将是无法延续的。我们坚信,“谋共生、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将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性选择。

作者:邓俊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设计理念论文篇3

一、塞尚的绘画风格演变及审美视角转折

“艺术乃与自然平行之和谐”是塞尚的名言,其影响波及至今。然而他的“新”观点,并不是伴随他作画的每一个阶段,也不是在其绘画的最初时光产生的。英国著名艺术史论家和美学家罗杰•弗莱认为,塞尚的绘画经历了五个过程:青年时期(1872年前)、印象派时期(1873-1877)、成熟时期(1877-1885)、晚年时期(1885-1890)、最后时期(1890年代末-20世纪初)。这个划分并不十分清晰明确,但是足以大致对塞尚作画风格的转变给出了一个阶段性的标识。

(一)敏感内心和涌动激情的困惑

塞尚喜欢人物画,喜欢剧情冲突情绪激烈并能表达自己内在视觉的主题。这是他早期的审美倾向和角度,与他后期的作品主题有天壤之别。他被同伴们叫作“没有皮肤的人”。这是他敏感内心的表现,因此他富有激情。内向木讷的他希望找到一个表达的手段,而他面前的画布,似乎要承载的分量太重了。观察这一时期的塞尚审美特点,可以看他1866年所画的《带胡子的人头像》以及《穿长袍的律师》,《带胡子的人头像》画面的处理是模仿伦勃朗的构图,也同样强调了光影在画面中的作用。然而,厚厚的笔触奔跑在画面中,几乎个个都站不稳。他想通过画面中颜料的厚实感来增强视觉力度,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他把控画面的一丝无力。青年时期的塞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渴望表达自己,然而又总是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1867-1869年的作品《两个玩纸牌的人》也是他这一阶段的代表作,画面本是描绘两个相对静止的人物,他的处理却让整个画面似乎处于一个不安的动态旋转氛围中。变形的人物拉长的影子,似乎都在诉说着画家不能平静的内心。他看到的,不是外在的景象,而是内心的画面。罗杰•弗莱把这样的画,称为创意画(invention)。

(二)从内在视觉到尊重自然

塞尚是个典型的画家,更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诗人总是有发泄不完的激情,塞尚的画面中总是有表达不尽的冲突。印象派的出现在传统绘画领域是一种革新。印象派这个名称,也是得于批评家的嘲讽。这一点,让当时许多寻找新式绘画语言的艺术家团结起来了。塞尚也是其中一个,虽然他总是否认自己属于印象派画家,但他的绘画认知确实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早期,他总是和印象派团体一同作画,毕沙罗总是给予他指点。塞尚曾表明,“毕沙罗是最接近自然的艺术家之一。”印象派画家都尊称他为毕沙罗老爹,正是他指引塞尚走进了亲近自然的写生之路。就此塞尚开始从观察身边的静物和风景出发,用直观的写生来表达自己。这与他之前从文学题材出发和幻想出发的创意有所不同。他开始画静物,而且是能够摆放很久的静物。在他早期的静物画作品中,总是有一些黑色的边线,他靠它们来分割画面,实现构成上的平衡。这一时期,他一改原先的动感和旋转语言,转变为寻找平衡感和稳定厚实的状态。后来毕沙罗似乎看出他的用意,告诉他尽量不要直接用深色的线来表现,而应当观察自然真实的色。我们可以观察塞尚作品中物体的边缘线、色彩的冷暖关系贴切地表达着型体结构的转折,而这些转折绝不突兀。欧洲古典油画自有这样的传统,边缘线表达型体空间感。例如伦勃朗的光影表达和完美的边缘线处理(参照作品《浪子的归来》),新古典主义安格尔的唯美线条和圆弧感,代表作品《泉》。塞尚在这一点上,可谓是传统的继承者,并且走得更远。

(三)追寻结构的永恒

如果说早期塞尚转变视角仅仅是从体验内在视觉转而观察外在世界的直观,那么成熟时期的塞尚则开始在外在世界的关系中,寻找永恒的规律和不变的结构支撑。如果边缘线条色彩纯度低,基本以重色调勾勒出外轮廓,是塞尚早期的作品。那时候他已经下意识地进行了画面稳定构图的选择。然而,当接受了印象派画家的直观审美理念后,他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面对自然,与自然真实的色彩语言对话。例如《果盘、杯子和苹果》,这是塞尚成熟时期的静物画。苹果和背景之间的轮廓相当的精彩,色彩丰富并且冷暖关系协调。仔细地观察这些丰富的色彩变化又统一在一个平和的整体中,无论你怎么观察,细节都不会乏味。欧洲传统油画自文艺复兴以来就有尊重自然的传统,然而发展到古典学院派,则更加强调画面结构的稳定和一种永恒的构图气势。这一点,普桑做到了,塞尚说,他要在风景和静物画领域中再造普桑。这时,历史性的主体已经不复存在,他开始关注的重点,已经从画面中的实物转化为画面的结构空间关系。

(四)诉说绘画自己的故事

塞尚的晚年时期作品开始轻松起来了,他不再是一个艰难攀爬在视觉结构支架上的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倾听自然的声音,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和自然促膝长谈的同龄人。自然的架构和规律已经和他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共鸣,他能够驾轻就熟地把握这些隐形的结构,在他的画面中出现了轻松、畅快和自然的笔触,画面的空间感也更加透气了。而也正使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始具有了多种层次的美感。首先是画面结构的细腻和平衡,其次是这一时期色彩的清新宁静,再就是笔触和底层画面的结合造就的层次感的律动。他最后时期的《圣维克多山》,已经在他的笔下变为一层层有节奏和旋律的点线面元素的舞蹈。

二、塞尚的审美观念

对于现代绘画的影响现代主义各个流派的画家都有这么一句话:“塞尚没有错,我们就没有错。”塞尚并不是生来会作画,也正是因为他的绘画创作对自然是那么的亦步亦趋,对自我内心是那么的执着坚持,他的作品才在学术领域具有如此不可或缺的价值。在塞尚之后受到影响的画家和流派众多,总体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向:

(一)偏于理性的发展脉络

这一支主要发端于立体派,毕加索是代表人物之一。毕加索对于现代主义的贡献不言而喻,然而殊不知毕加索的立体派思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受到了整个西方绘画发展风格的影响,而追根溯源,则是开端于那位笨拙的探索者——塞尚的画面结构探索。塞尚曾经用黑色或者重色调的线条直接分割画面,这和立体派的结构到解构的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毕加索的立体派并不是将画面主体实物画得立体,而是将客观的多面体转化为二维平面的构成,并用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列组合。这种探索,是在塞尚尊重自然、发现自然的基础上,再一次的创造自然的表征,是一种再造。虽然我们观察立体派画家的作品很难看出自然对象的形态,但他们也都秉承着欧洲写生的传统和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这一个派别对于塞尚探索的继承是基于理性的,最为典型的也是这一个派别的尾声代表人物就是冷抽象的创立者蒙德里安。在蒙德里安的眼中,结构本身的形态不断地抽象,最终成为了几何式的数理模式,成为了冷冰冰但却变化多端的方格子。观众在他的作品面前仿佛看到了大工业生产后的冰冷繁忙的城市生活,是的,他的作品直接影响了荷兰风格派的设计理念。从而直接引发了现代派设计的开端。

(二)偏于感性的发展线索

偏重于感性表达的这一脉主要是表现主义,马蒂斯是主要代表人物。当然,在马蒂斯之前还有一位典型的表现主义大师高更。而再往前说一些,就是我们熟悉的著名画家梵高,这位同塞尚一样受到印象派绘画影响的激情充沛的殉道者。为什么说他们也和塞尚的作画风格有直接的关联并受到塞尚绘画风格的影响呢?在塞尚之前的画家,如若在平面空间中塑造不出和表现的对象实体相近的立体感,则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被认可的。当时梵高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无论他向任何老师求助都是受到讽刺和鄙夷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艺术等同于模仿的技术。然而塞尚开始了绘画自己的故事,他的那句“艺术是同自然平行之和谐”告诉世人绘画不等同于画得形似对象,而要在平面空间内找到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故事。因此,从他之后的这一批表现主义大师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完全不等同于照相机的变形画面,然而他们在通过特有变形表达自身个性的同时,依然尊崇了自然对比的和谐规律以及画面构成的稳定要领。这一时期的发展结束于热抽象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也在他成熟的著作《论点线面》中完美的收官。接着,这一支派的发展对后现代的设计理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我们知道,不论是冷抽象也好热抽象也罢,都是西方文艺复兴到理性主义发展下的产物,也最终殊途同归,归于对于自然规律的发现和表达。塞尚和这些现代派艺术家同处于一个时代下一个文化背景中。

三、现代绘画革新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

具体而言,现代设计究竟如何受到了现代绘画的影响呢?例证繁复,难以尽数。简要地介绍两个方向的主要影响。这里所说的联系并不是历史学家在史实上直接撰写的影响,而是笔者根据绘画形式感以及设计形式的异同语言进行的猜想和假说,因此算作是一种初步的探索。

(一)由立体派而展开的革新大潮——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大师路易斯•康现代设计的开端——包豪斯学校的建立,不只是一种学院模式的开始,更是设计理念的系统化起步。它的校长格罗皮乌斯当时大胆聘请的设计基础部教授大多为现代派画家,例如伊顿、康定斯基等。而影响包豪斯设计风格最为明显的,是立体派的表达思维。简而言之,便是从结构到解构与重组的概括思维。而直接受到毕加索绘画影响的设计师当属建筑设计大师路易斯•康。他的著作《建筑师富于空间想象的创造》表明了他的设计理念,一种空间结构的解构和重组。因此,他的建筑设计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决定论,而是以建筑材料所适合的空间结构出发,寻找多种重组的可能性。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数学的严谨和哲学的思辨。我们再回忆一下,这样灵活自如地运用线条和视觉元素的时代,来源于怎样的艺术变革?是的,现代绘画的探索——塞尚。

(二)表现主义浪漫的构成思维及其影响——西班牙设计大师安东尼•高迪以及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表现主义画家相对于立体派画家而言,更加自由奔放一些。引领他们的不是所谓的结构本身,而是他们自身内在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然而,他们也十分注重画面结构的把控,只是把这些结构隐形在他们的色彩和线条的热情之中。这样的独特个性和热情,在其理性的控制下,给更多的受众带来了艺术的共鸣。笔者认为,表现主义绘画,特别是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对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影响深远。而有一个十分复杂的建筑设计大师其风格明显带有表现主义的痕迹,他就是安东尼•高迪。他的圣家族大教堂充满了各种离奇的线条和充满幻想的色彩,乍看下似乎抛弃了所有艺术和设计的规范模式。但无论怎样的变化都统一在一个坚实的建筑建构和整体的艺术风格中,不得不说高迪具有所有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才情。也许他本人并没有直接承认这一点,然而谁又能说处在同一个文化浪潮中的两朵浪花没有任何关联呢?那么为什么说,表现主义绘画影响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后结构主义的时代。这种文化特质不是某一个单方面领域的革新,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特质进入了另一个新纪元。在设计领域中,后现代设计没有特定不变的风格,而是多元化并存。同时,后现代阶段的设计特权已经开始模糊,逐渐演变为大众参与的体验设计模式。而这样的理念,则与表现主义艺术在同一条路上面朝同一个方向。只不过表现主义的参与者依然是少部分有才华的设计师,而后现代设计倾向于平民化体验式设计。

四、结语

设计理念论文篇4

“少费多用(morewithless)”是由美国建筑师、工程师R?B?富勒提出的。意在借助有效的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材料、资源消耗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效益。在人类发展与资源危机的矛盾日渐突出的今天,它不失为一条重要的经济性设计原则。

在富勒的实践中,这一原则最具代表性地表现在他对空间结构及建材应用的创意中。他的短杆网架穹隆结构体系(geodesicdome)被称为人类迄今为止最轻、最高效、最为有力的空间围合手段,在造型、尺寸、材料选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造价低廉、营造方便。另外,F•埃斯克里格的自成型结构、T•达兰德对摩天楼张力结构的探索也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这一原则。

“少费多用”原则还体现在建筑空间组织、利用的高效化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每一平方米面积的有效利用,还要对三向度的空间做充分的发掘。当代图书馆设计中提出了“模块式”图书馆的创作思路,将图书馆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层高、柱网,进行类比布局。这样可以减少“三统一”标准空间所造成的浪费,充分发挥空间效益。南京某高效空间住宅的设计中则对厨房、厕所的上区、卧区上下等潜在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将每户主、次二个开间设置为不同层高,对应于不同的功能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住宅空间的使

用效益。

二、集约化原则

1.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城市、建筑发展与土地资源总体供求矛盾是当今环境危机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建设实践中应注意立体地开发用地空间,发掘城市地上及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益;结合旧城改造,拆旧建新,提高城市容量;在建筑空间的构筑中,还应积极采用轻、薄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以少占建筑空间。

2.水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是人类十分有限的资源,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结合废水净化、雨水收集,设置循环用水和分质用水系统,并积极采用各类节水设施、设备,有效地控制用水量。如在日本许多高层建筑中所采用的“中水道”技术,将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冲洗卫生洁具、盥洗、清扫等,有效地提高了水的集约化利用程度。

3.能源利用的集约化。在全球推进可持续性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进程中,建筑节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中应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另外,要积极结合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减少空调、照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美国近期以来的建筑实践表明,利用现有技术结合自然气候进行建筑设计可削减空调能耗60%、人工照明能耗50%以上。

三、适宜性原则

1.与经济条件相适宜。当前多种技术体系并存的现实首先是与地域经济差异相对应的。技术设置要做到切实可行、经济有效,就必须从地域经济的客观条件出发,与人们的实际消费需求相适宜。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的设计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如土耳其博德鲁姆的迪莫(Demir)度假村、印度新德里世界银行办公楼都是首先立足于本地区现实状况,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运用传统技术或中间技术(intermediatetechnology)所构筑的建筑实例。这些与当今高新技术设置并行的适宜性技术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与自然条件相适宜。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常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气候”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杨经文关于生物气候摩天楼的创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对自然气候因素的深入研究。托马斯?赫尔佐格的生态建筑实践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与自然环境条件相统一的设计思路,是技术设置达到高效节能、经济适宜目的的重要保障。

3.与社会人文因素相适宜。社会习俗、信仰、审美、价值观等因素对建筑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单纯从技术合理化角度出发,而忽视社会人文要素的建筑方案是很难得到使用者认可的,甚至与其经济实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离的。建筑历史上美国圣路易斯城普鲁特—伊戈住宅区的最终命运已为那些片面注重经济性、无视社会人文因素的创作思路敲响了警钟。由此,我们应意识到,与各类人文环境要素相适宜,是建筑实现其社会价值及经济性的必要前提。

四、循环利用原则

从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将建筑的循环再利用与添建、新建相结合,形成建筑发展的动态循环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维护,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使用。主要表现为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结构构件、照明设施、管道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建筑发展走高效化、集约化的道路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在总体上要求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步入高效化、集约化的轨道,为建筑的集约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建立宏观的经济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评价体系,总结各项经济性措施、原则,为满足社会各类需求、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求实,2003(13).

[4]孟赤兵.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设计理念论文篇5

网站设计想要达到简练、清晰、独特的目的,就要通过对网站页面构成元素的合理布局,使页面形式与内容能够有机统一,这样既突出主题,同时还具有整体的艺术美感。

1.1具象元素

具象元素是以模仿客观事物而且显示其实际形象和含义的一种表现方式。具象元素按表现手法的不同,分为写实具象元素与变形具象元素。如各式人物、风景的照片、Flas、网站Logo、CSS样式等,都属于写实具象元素,它们的图解功能让浏览者最直观的了解到网页所包含的信息,具象元素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识别性强,一般都具有比较明确的内在涵义;另外像各种符号,是运用夸张并遵循一定规则的简洁化手法来表示客观事物的形象和含义的,则属于变形具象元素。

1.2抽象元素

抽象元素并不模仿现实,当单独使用时,本身或许没有任何含义,但是与设计作品相结合时,则会产生能够提升作品内涵并体会设计者思想的功能。网站设计中的抽象元素主要指点、线、面的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视觉的空间感和体积感的各种变化,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视觉形象,是呈现网站强烈风格和独特设计感的重要方法。

1.2.1点元素

《辞海》解释点为:细小的痕迹,液体的小滴。康定斯基认为:“点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点以各种形式出现,可以分为规则的点和不规则的点。网站设计中的点功能非常明确,就是用来表示位置。在设计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并不都是“小”和“圆”的,是通过在某一空间内的相互比较来决定的,点是力的中心,网站界面中单独的点有集中视线的作用,而空间中出现两个或更多的点时,人的视线被点与点之间的视觉引导线所影响,就会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当这些点大小不等时,视线总是从大的点转移到更小的点。同时,不同空间位置和大小的点会具有不同的视觉感情,大点简单、明了、单纯。小点丰富、零碎。方点规则、有秩序。圆点光滑、柔美。点在网站界面居中的位置时,给人感觉稳定集中。点位置上移会使视觉产生下落感,移到界面下方中间,会产生安定感。点会影响网站界面中的构图平衡,往往能够“四两拨千斤”。

1.2.2线元素

线是由无数个点相互接触而构成的,是破坏点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点的移动轨迹决定了线的走势,线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法,它具有长度、宽度、方向、位置等形态,非常活跃并变化丰富。线的运用,是体现网站设计风格的关键环节,利用线的粗细、间隔、方向性等性质,进行空间创作,就会构成网站界面的骨架。没有线,界面就会杂乱无章、似一盘散沙。线从性质上分为直线和曲线,有宽度和厚度。不同的线有着不同的感情性格。直线的应用会使界面显得条理分明,一般庄重、严谨类的网站使用较多。曲线的艺术效果是富有活力、动感强,大多应用于活泼、青春类的网站。当直线和曲线综合运用的时候,可以极大丰富网站界面的艺术效果,但设计的难度也会相应加大,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杂乱的效果。

1.2.3面元素

面也被称为形,单个点的扩大与点的大量密集会产生面,一根封闭的线与线的规律排列并移动也会产生面。面有长度和宽度,没有厚度,是网站设计的重要构成元素。在网站设计中,面所担任的职责性格比点和线显得更稳重和丰满,这种性格在相对较大面积的界面设计中更为突出。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在网站界面中同时出现时,会出现多种构成关系,包括:分离、相遇、覆叠、透叠、差叠、相融、减缺、重叠等。网站中的面,主要明确和限定网站各种元素的范围,不同形态的面在界面中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

1.2.4色彩元素

网站设计以色彩配置为重要手段影响着页面文字、动画、图片的艺术风格的体现,不同色彩搭配所带来的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能直接影响浏览者的观看兴趣,提高网站信息的传达效果。在琳琅满目的各类网站上,尤其在一些同类别的网站中,色彩设计不但要符合该类网站的用色特点,还要大胆创意,风格的与众不同才能带来个性鲜明的网站设计风格;另外,由于人的生活环境、年龄、性别、知识结构、文化风俗等因素各不相同,同时色彩元素能带给人冷暖、轻重、空间、软硬等各种心理感受,所以网站设计者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浏览者的色彩审美倾向,不能只靠多种颜色的机械组合来进行色彩搭配,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浏览者的色彩心理感觉,才能准确定位网站的设计风格,以使其乐于接受。

2、《羽翼园》系列网站的设计风格浅析

羽翼丰满,雄鹰才能翱翔蓝天。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羽翼园”——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网络资源、测试、评估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构建“多领域、宽口径、大视角”的立体综合素质教育网站,引导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学会欣赏中外传世名画、摄影佳作,了解中外历史、风土人情,解读百家言论,培育良好的心理素养、高雅的艺术素养、丰厚的爱国主义和人文素养。

3、结语

设计理念论文篇6

1绿色包装设计中的成本理念原则

成本是设计的关键,绿色包装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也是成本问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成本预算,最大限度降低包装成本,使包装成本达到最小化,同时也使其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要想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绿色包装产品,就需要拥有较强的成本意识,能够在设计中合理地利用一切资源。这样即能够给人们的消费活动提供更大的便利,还能促进包装业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绿色包装设计中的材料理念原则

对于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而言,材料绿色是其核心内容。材料绿色化是指包装材料污染低、耗能少、易加工,尤其注意食品包装材料,除了要做到干净卫生,还要无毒、无害、无辐射性,要采用可再生、易降解的材料,还要做到包装材料处理绿色化,可以在包装表面用文字或图像向人们传达包装材料处理绿色化的信息。

3绿色包装设计中的结构理念原则

在绿色包装设计理念中,一定要避免过度包装,结构简单化是关键。由于材料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于包装印刷成品的切版工艺中,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包装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要尽量使包装的展开图呈方形,从而减少边角余料以及剩余材料的浪费现象。

二、包装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1要选择绿色的包装材料

最理想的绿色包装材料是“无包装化”,例如,水果和蔬菜最好采用无包装化原则,即有助于保持蔬菜和水果的新鲜度和营养含量,又能做到零浪费和零污染。而在包装设计中的绿色包装材料常用以下五种。第一,纸质包装。纸是最常用到的绿色包装材料,它最符合绿色包装设计理念,由于纸的重量轻,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化。纸是由天然植物纤维,所以无毒无味,还有透气性好的特点,而且容易腐烂不会污染环境,具有循环再造功能。第二,木质包装。木材常作为包装材料,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普通的木材质包装存在了很大的局限性。但由于竹子的成材周期短,成材率高且易于成型,成为取代木材的最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设计之中。第三,玻璃包装。玻璃具有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的特点,可用于化妆品、饮料、洗衣粉等可循环的产品中。第四,可食用包装。可食用型的包装材料是食品最常用的绿色包装材料。同时随着绿色设计理论的推广,柔性版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满足可食用的要求,无毒无味而且不存在金属元素。第五,可降解塑料包装。可降解塑料包装可以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即满足包装的功能和特性,又符合绿色包装理念,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绿色包装造型结构设计

绿色包装造型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满足保护性、方便性和生产合理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做到设计简单化。绿色包装造型结构设计简单化主要体现为:商品包装空间占用率最低和包装材料使用量最少,例如,药品包装的产品胶囊、点滴瓶,都可改为运用可降解塑料进行塑封包装,简单方便、耗材少,而且无污染。第二,绿色包装造型结构设计要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为了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设计者需要在设计方面融入美感,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另外包装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这样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例如,某品牌的防漏调味壶,不仅使用环保材料而且对于壶嘴做了特殊处理,能够保持壶身清洁,避免浪费,其壶身外壁呈磨砂质感,既不滑手还能防止刮花,深受消费者青睐。包装设计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能让人产生联想方面,例如,儿童保湿霜的包装多会设计成蘑菇或动物等形状,小朋友看到后就会爱不释手。

3绿色包装的装潢设计

包装装潢设计是指依据商品的特征,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对包装的外观运用美学艺术,利用文字、色彩和图形使其外表变得更具审美价值,从而具有促销功能。绿色的包装装潢设计可以在描述产品用途的基础上维系企业的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因此设计者需要充分利用绿色的内涵以及绿色环保标志,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审美观,使包装不仅能让消费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还能让消费者感到舒服。绿色包装的装潢设计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图形设计绿色化。

图形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语言,首先,要具备信息传达准确性的特点,在设计方面要求设计者根据商品的成分、功能等特性,可以与地方或民族文化特色相结合,使图形能够含蓄准确地将商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其次,图形设计还要鲜明有特点,突出主题,以简单生动的图形表达意义。图形设计绿色化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到布局设计和谐性,以及恰当的引用绿色环保标志方面。绿色环保标志包括中国环境标志、可以重复使用标志、可回收再生标志等,设计者需要考虑商品的实际情况引入绿色环保标志,不能为了促进商品的销售而滥用标志。

第二,色彩设计“绿色”化。

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类型、同一价位的商品,女人和小孩会选择色彩鲜艳、包装精美的商品作为购买对象。色彩是商品包装传递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是包装的灵魂,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调动消费者的想象力,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是产品形象的代表,也是企业宣传的手段。色彩设计不以吸引消费者为目的,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多使用暖色系,给消费者轻松、舒适的感觉,要做到用较少的色彩,合理地运用色彩对比关系,使包装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既醒目又不花哨。例如,某可乐的包装,红色的背景给人一种喜庆的美感,白色的英文字母在红色背景衬托下显得大而醒目,包装色彩简单、大方让人感觉舒服。

第三,文字设计绿色化。

包装上的文字设计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文字是商标;另一部分文字是对商品的用途、用量、成分以及使用方法等特征的说明。文字设计主要是对文字的字体、形状、大小以及所要表达的含义等方面进行设计。设计方法包括装饰性设计、形象化设计和意象化设计。文字设计绿色化就是通过对文字的设计使消费者能直观地了解包装内的商品,文字要做到简单明了、大小适中,设计师在进行文字设计时,还要注意遵循与整体包装的设计和谐统一原则,给消费者的整体感觉是简单、准确。例如,某品牌饼干的包装,左上角是商标字体小而有特色,左边品牌的字体大而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右上角的文字是描述饼干的口味,方便消费者的选择,右边竖着的大字“送25%”不仅字大而且达到一定的促销效果,虽然图片平面不大而且字也不少,但通过设计师对字体以及位置的处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清晰明了,达到了很好的促销效果,并且字体颜色鲜明且整体效果和谐,富有视觉美,是很成功的绿色包装设计。再如,某品牌大米的外包装,不仅色彩给人感觉很舒服而且字体大小位置安排合理,突出主题,采用的是塑料包装,底色以白为主,下半部分是图片,图片色彩以冷色调为主,中间大字写出大米的名字,下面稍小一点儿的字是“长、粒、稻、香、米”,字与字之间都用竖线隔开,突出了米的特点,这款包装设计无论从颜色、字体,还是从图形、结构方面都是完美的绿色包装设计作品。

三、中国绿色包装设计的现状

1在绿色包装上的投资不足

中国对环保事业逐渐重视,但支持力度不够,在绿色包装上的投资较低,对于已经废弃的包装也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使产业结构陷入失调状态,严重影响了包装工业的发展。

2绿色包装材料供应不足

由于中国纸袋工业还不够发达,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仍然广泛,后期处理负担大。在中国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绿色包装,例如,使用棕子叶、竹筒来包棕子,这些产品材料虽然天然、易于回收再生,但是其本身易于携带病菌,在对外贸易中受到了国外的抑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大量投入市场。

3包装废品回收技术落后

中国包装废品回收技术普遍存在资源再利用率低、包装回收率差、浪费现象严重等缺点。据统计,中国玻璃瓶回收率为20%左右,纸包装回收率为20.4%,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仅达到10%左右。

四、中国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对策

1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为了促进绿色包装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支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在行业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上加大投资比例,或者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法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2对绿色产品的开发要持积极的态度

企业应该从绿色设计、绿色生产以及绿色包装这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开发绿色产品。首先,要积极投入绿色包装的生产,通过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来加快技术的创新,尽可能快的研制新的绿色材料和工艺;其次,要着重于开发绿色材料的多样化,虽然暂时还不能利用其它材料来代替塑料,但可以通过实施减量化等手段减少塑料的使用,以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最后,还要尽力挖掘传统包装材料中的“绿色材料”,例如,以豆渣为原料用于包装果蔬产品的可食用性包装等。

3加强个人的环保意识

国家应该加强对个人环保意识的培养,倡导个人在塑料制品的使用方面实施减量化,可以通过提高塑料制品价格等途径来达到减量化的目的,使个人能够自愿地选择绿色的包装产品,从而促进企业的绿色生产,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另外还要加强人们对废弃物品的认识,学会对废弃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的自觉意识,主动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品扔进回收箱。

五、结语

设计理念论文篇7

品位、气质、尊贵、荣耀。物以稀为贵物以稀为贵是经济中的常理。很多企业也常常依靠人为地制造产品的“稀缺”来提高产品的价值。兰博基尼汽车公司生产的蝙蝠鱼牌汽车,其价钱相当于购买保时捷911型汽车价钱的两倍多,这并非是因为兰博基尼车的性能更好,而是因为这种汽车很稀少。实际上,这种难配到零部件。就像稀少的纪念币一样,该车的附加值只是来自它的独占性。

倡导适度的产品消费伦理观,促进消费健康发展

面对现代社会存在的消费问题,必须倡导一种适度的产品消费伦理观,确立一种以适度性为基本特征的消费方式,从而将消费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适度消费的定义“适度消费”是既适应本国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的,又能满足居民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一种消费状态。“适度消费”是在资源条件约束下的最优化消费。采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品消费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人口、科技诸方面协调发展的理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性在空间层面和时间纵向上对发展本质所作的限定。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均衡发展,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佳状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和核心,要实现人的全部才能和力量的充分发展,就必须满足人自身生存与发展、创造与享受的需要,作为满足这种需要的消费,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确保劳动力再生产的必备条件,只有有了更高更好的产品消费才能生产出更加接近于“最高目标”的产品。以人的生存、健康、幸福为产品消费的出发点和目标,坚持人道主义原则人类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适度消费要求适当节制人的欲望,它不是通过消费量的无限增长来企求幸福,而是通过提高精神生活水平,包括社会交往、有意义的工作和休闲时间的增加来获得幸福感,使人生越来越完美,这充分体现了消费领域中的人道主义原则。

设计理念论文篇8

当今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风格流派和艺术特征源源不断地涌入人们的意识和视觉领域。人们接受着视觉的变化,又感受着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魅力。如今的视觉欣赏从绘画、设计、摄影、建筑、雕塑等门类,延伸到更多领域和尝试中。它们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博众家之长以补己之短,使得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者都达到了审美要求和意境的提高,都达到了追求客观规律和设计理念的更高境界。意境是绘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情调和境界,是依附于视觉感受之上的升华。比如一首好诗、一幅好画、一个好的设计作品,都可以具有虚实相生,生命律动的韵味和无穷的诗意空间,使作品达到了更高的深度和层次。在水墨绘画作品中常常出现意境的表达,通过水墨色彩及韵味达到意与境的结合。这与一些设计作品中的意念表达不谋而合,二者追求的都是创意的唯美与审美意识的和谐。无论是绘画还是设计,由于审美理论的提出,使得艺术创作具备了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艺术表现,二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构成了传统绘画与当代设计的意境美。

提到意境,提到绘画与设计理念,自然联想到了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先生的作品一直是当今绘画界与设计界研究和探讨的典范,对我们有着很多启迪和帮助。先生学贯中西,在他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无疑是将设计理念运用于绘画之口最成功的。他的作品以“意象”领先,看似随心所欲,又不失严格的章法。水墨之中、抽象与具象之间、写实与写意之间都在不断追求着抽象美和形式美,更是站在设计与绘画之间。

先生的代表作《长城》《春雪》等作品与其说是画出来的还真不如说是设计出来的。作品中的房子、村庄、小树、大山、荷塘、清泉,它们都以独具特色的意境表达然于纸上。从创作之初就以独特的观察方法来构思、安排,点、线、面、体的构成要素无不体现在每幅作品中。有的采用散点透视,有的又移花接木,大胆地对现实要素进行设计,使我们感受到设计构思的巧妙和设计思维与设计眼光的独特,以及设计处理方法的另类。作品中对山石的刻画,只寥寥数笔,轻盈的线条;森林中并排的小树,形式美感;线条的律动、块面的分割;点的聚散,充满着节奏和构成。大胆地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将视觉造型符号运用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绘画语言与设计理念之间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情感上更多地体现在视觉符号体系。视觉是人的第一感官载体,人们通过视觉符号的提炼和概括,传达对现实事物的理解,用视觉传达为目的,沟通视觉语言符号。可以说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庞大的视觉符号体系,它们有的吸取绘画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的体现着绘画形式与方法,以及特有的绘画语言和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很多海报设计中有的直接吸取绘画形式中的视觉元素,比如水墨、图案、传统绘画纹样、象征图形以及吉祥图式等,这些只有在绘画中才能见到的视觉要素如今在设计作品中屡见不鲜。不仅提升了海报设计本身的韵味与档次,同时也注人了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理念。

绘画语言中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表现形式传达于设计理念中。中国绘画讲究气韵、水墨、笔触、飞白,体现出的灵、意、空等境界都体现在设计作品中。这种伟大的融合和借鉴将设计作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借助绘画语气的表现,i}释了设计本身艺术性的文化积淀,是一种完美而超越的大胆尝试,同时使设计以更新更高的文化视点和视觉姿态,传播着时代设计气息。这种形式的设计作品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靳壕强先生的海报设计,在他的海报设计中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水墨、意境及构思的元素,扑面而来的强烈文化气息和灵动神秘的审美情趣,让观者无法抗拒设计创意本身所传达的理念。作品中运用了传统水墨的神韵,体现了现代绘画之风骨,感悟到一种空灵之美,一种灵动之感,一种气场的流动,一种意念境界的追求。加之作品中出现的笔触变化,构图中的计白当黑,追求一种神秘、厚重而又奔放怀旧的情趣,将各种绘画要素、技法表达,运用的随心所欲,使平面设计作品的意境达到顶峰。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