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5-05 08:54:00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路径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54-03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和创新符合民办高校自身教学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是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一、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打造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色

实践教学资源是指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显性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和隐性资源(如信息、技术、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的总称。实践教学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其数量、质量以及开发和应用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我国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办学时间较短,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十分有限,但是民办高校具有注重实践性和办学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大力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开发潜在的实践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多元化整合和一体化运用,打造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色。

(一)以专业实践基地为平台,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校内所能够利用的一切要素和条件的总和,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最直接、最便利、最常用的资源。依据不同的标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如按照资源所属的种类,可分为物力、人力和财力资源;按照资源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按照资源存在的空间,可分为校内课堂资源和校内课外资源。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多属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是现代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自身竞争力,民办高校在初创时就十分重视专业实践,建立了很多实践教学基地,这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如广西外国语学院建有60多个专业实验室,8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黄河科技学院建有各科类实验室110个,实验分室288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校外实训基地316个;长春建筑学院建有大学生创业中心、学生工作室、学生实验实训动手车间等一流的特色实践基地等。民办高校要以此为平台,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专业实习期间也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任务。这样使民办高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的优势得到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空间得到了拓展,教学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并且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克服了其他实践教学方式的一些弊端。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与互动融合,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局限于自身的限制,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使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感悟思想政治理论,做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教学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以地方资源为抓手,挖掘开发校外资源。地方资源是指不同地区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在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的人民形成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方资源。其中,与学生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可利用的地方资源总体上有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和时代资源。

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处在一定的区域之中,民办高校也不例外。我国的民办高校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它们一般都坐落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发展相对比较好的一些大中城市,如浙江树人大学位于杭州、广西外国语学院位于南宁、黄河科技学院位于郑州等省会城市。因此,民办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拓思路,发扬创新精神,充分寻找和开发学校驻地的实践教学资源,对当地的人物、事件、遗迹、思想、精神等创造性地进行归纳、提炼和提升,进行有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地方资源为抓手,寻找、挖掘和开发校外资源,既弥补了校内资源的不足,又节约了办学成本。另外,地方性资源来自地方,与学生联系紧密,有较强的真实性和感知性,将之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不但方便充实,而且容易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增强教学实效性,实现教育目标。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民办高校应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公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益经验,构建符合民办高校自身教学需要的课堂、校园、社会和网络“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一)把课堂实践作为基础,加深学生的认知。课堂实践教学是指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知,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民办高校的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钻研精神相对不足,但是他们富有情感、善于言辞、乐于交际、个性张扬等,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因势利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适时地进行一些实践教学活动,使理论教学内容得以深化,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课堂实践教学有课堂讨论、知识竞赛、案例分析、时事评论、经典阅读、影片观看、主题演讲、话题辩论、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在课堂实践教学设计上要紧密联系理论讲授内容,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好实践的形式,把握好实践的主题,尽可能把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人生体验。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学生被动听课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听课的方式,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实践教学需要的经费不多,组织起来容易,安全性又强,学生参与广泛,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首选的基本方式。

(二)把校园实践作为延伸,激发学生的热情。校园实践教学是指由学校各部门统筹规划、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的校园内的实践教学活动,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大学的校园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又符合青年人的身心特点,因此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和追捧,民办高校的学生更是乐此不疲,如不同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重大节日的纪念和庆祝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等。在开展校园实践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要选好活动的主题和形式,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融入其中;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宣传社会好风气,传播社会正能量,唱响社会主旋律;要协调好学校院办、党办、团委、学工、教务、宣传等部门的关系,统筹好党建、团建、社团、学生会等方面的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校园实践教学是一种隐性教育,具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同时,校园实践教学不带有强制性,大部分学生是本人自愿并带着兴趣参与的,这样师生在活动中更容易达成一致,形成默契,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把社会实践作为重点,增长学生的才干。社会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和志愿者活动的教学形式。由于社会实践教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面临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因此社会实践教学是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能够使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弊端,延伸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增长才干,并及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奉献社会;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毅力和培养优秀品质,实现综合素质提升,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伟大重任。可见,社会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民办高校要突破瓶颈,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个体实践和团队实践、基地实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和家乡进行调查,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珍爱和平;鼓励学生到街道社区、火车站、社会福利院、山区学校等参加志愿服务,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与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把网络实践作为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网络实践教学是指借助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创造虚拟环境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相比,网络实践教学具有便利性、创新性、虚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解决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的不足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开展网络实践教学,要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网站,设立在线学习和师生互动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开展学习活动;要设计各种网络模拟场景,组织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在模拟场景中完成预定的虚拟实践教学任务,如网上体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要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具体的实践教学主题,组织学生自主开展网络调研、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等。

三、建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确保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性

为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健康发展,民办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一)建立外部保障机制,确保领导重视。由于民办高校发展的历史较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多数民办高校而言,无疑是一项“新生事物”。同时,受到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引导,民办高校都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学校领导。只有建立强有力的外部保障机制,从外部对民办高校进行约束,才能得到民办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才能确保民办高校把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为此,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出台有关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更要制定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督查指标体系,每年定期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实践教学开展得力的学校进行表彰,对实践教学开展不力的学校给予相应的惩罚和问责。有了外部保障机制,学校就会主动地克服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项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会因此而获得充足的发展动力。

(二)建立制度保障机制,确保有章可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很多高校的软肋,也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难点,要确保这项工作规范运行、长期坚持,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工作制度。民办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办法、经费投入等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要建立健全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的要求,明确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学工处、思政部等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检查措施等;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时等,确保实践教学在制度和时间上都能够得到保证。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工作持续推动。实践教学涉及参观考察、社会调研、开辟和建设实践基地、购买硬件配套设施等,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没有经费投入,实践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有实效了。民办高校资源来源单一,经费投入不足一直困扰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虽然中央文件明确要求高校实践教学经费达到生均15-20元,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民办高校依然还没有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基金;有的虽然已经设立了专项基金,但数额明显不足;甚至有的设立了专项基金,但在运行过程中竟然被挪作它用,这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很难顺利开展。民办高校要提高认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同等看待,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标准》的要求,设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并把专项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专项列支,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的落实和工作的推动。

(四)建立师资保障机制,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是关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得到了改善,教师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当前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最迫切的任务。学校要根据学生人数以及教学任务,配齐师资力量;按照合理流动、动态稳定的原则,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采取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学习、实践考察等继续教育手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经常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各种主题讲座,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经验不足的缺陷;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

[2]李倩.地方与行业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2013SZ018);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16JGA394)的阶段性成果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高师院校;实践能力;系统整合模式;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03-03

一、导论

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实践能力培养思想的指导下,为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为鹄的,创设适应本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的,可操作性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体系。实践能力是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我国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造,重划一轻个性,重考试轻能力的问题。教师是教育的“母机”,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全民族素质的高低。高师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如何改革我国传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何提高高师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全新的培养模式意义势在必行。

二、系统整合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每一个模式的建立都有一个理论依据为支撑,理论依据是模式的内在灵魂,指导着模式的建立。本文中系统整合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是系统论的相关思想。

(一)系统论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现代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人贝塔朗菲于1945年首次提出的,迄今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的集合统一体,它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贝塔朗菲指出,系统不是各个部分(要素)简单相加的机械式系统,他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来强调系统的本质属性是整体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钱学森对系统的定义强调了系统的相互关联性以及系统具有的功能性。

(二)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系统整合模式的内涵

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它包括:系统的目标要素、内容要素、条件保障要素、管理与评价要素五个要素组成。

首先,高师院校实践能力系统的目标要素是指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达到的目标。其次,系统的内容要素即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等)并进行整体设计,以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再次,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系统的形式要素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组成。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成了教学体系,由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形式。第四,高素质师资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优良的实践(实验)教学环境组成了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保障要素。第五,系统的管理与评价要素在保证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正常有序运行、信息反馈以及及时整改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的管理要素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制度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系统中的评价要素则是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督导评教体系。

只有将实践能力培养系统中的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形式要素、条件保障要素、管理与评价要素五个要素整合起来,以“加强理论,突出技能、强化实践、拓展素质、注重创新、完善评价”的思路为指导,建立“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研究、管理与评价”的新型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整合模式。

三、系统整合模式实施的途径

(一)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的教学体系

高师院校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组成,理论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奠定理论基础,形成专业系统思维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空洞的;没有实践的理论则是纸上谈兵。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课程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微观层面,是支撑学科专业的落脚点,教学体系的建设最终依赖于课程改革与建设上。我校顺应教育发展变化、社会经济变革的要求,适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行弹性学制,进行学分制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的理论教学模式。我校是地方高师院校,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当地基础教育提供人才。在以此目标的指导下,我校强化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学科基础+专业教育+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模式。构建教师教育理论平台,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传统教育理论课程的同时,还开设教材教法的相关课程,如《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等理论基础课程,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教师教育基础知识,同时也掌握相关的实践应用类课程。针对非师范课程,我校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增大选修课、仿真模拟课的比重,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践课程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高师院校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教学体系的统称。我校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对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中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了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见习(专业见习)、教育实习、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体化、层次性、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体化即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高校学习的所有阶段。从学生入学教育与军训到毕业论文(设计),从劳动教育到社会实习,实践教学伴随着学生整个大学时期。层次性即根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构建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学校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以知识性、讲授性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学术讲座、实地参观;针对已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年级的学生,则以应用性、实践型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以项目为载体的科学研究、专业实习、技能竞赛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实践内容、形式也各有差异。学校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制定和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供选择性,实现了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多样化。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第一课堂主要以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选修的通识课程等为主;第二课堂则主要以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科普讲座、技能训练、学科竞赛、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

在高师院校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中,第一课堂占据主导地位,教师重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形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为了弥补第一课堂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我校建立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课堂整合模式,既重视第一课堂的基础地位,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带动作用。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或参加学科知识竞赛、文体比赛等,设置课外素质与创新实践学分。其次,学校相关教学单位、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及开设第二课堂。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能力比赛,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教师说课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比赛等,提供一个可供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第二课堂开设方面,我校素质教育中心开发了一批有特色、多样性,富有内涵的第二课堂。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开设了教学法课程、普通话艺术、实用简笔画、教学实战攻略、职场礼仪与面试技巧、简历制作与求职实战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实战口语等一系列课程。

(三)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以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设备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校内资源,建成了一批资源配制合理、功能结构完善、管理运行高效的实习基地。学校有各类实验室55个,实验开出率平均在98%以上,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其中,我校拥有一批有特色的重点实验室,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

同时,我校积极与当地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建成教育实习基地36个,与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曲靖市石林瓷业有限责任公司、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共建专业实习基地32个,创建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了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网络,充分满足了各类专业的实习需要。

(四)实行“双导师”制的教师指导模式

教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体,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

我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中构建了“双导师”制的教师指导模式,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在校内,我校基本建立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校内导师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基础知识指导。

校外导师的安排集中在高年级学生当中,学校在甄选校外导师时遵循培养目标、导师素质等,校外导师往往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企业、行政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组成。校外导师侧重于学生课堂外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协调沟通等方面的训练。

(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首先,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完整有序的工作程序,使实践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我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实验室工作规程、实践教学管理规定、技能训练考核办法、曲靖师范学院关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见、曲靖师范学院开放实验教学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和文件,明确规定了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基本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规范与质量标准。通过强化管理,加强质量监控等手段,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行。

其次,我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监控制度。我校设立校、院、系三级监控执行机构,其中教务处是实践教学监控中心,下设实践教学科专门负责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监控等工作。为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我校定期对实践教学进行检查,严把质量关。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制度。学校构建三级评价模式,实行“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以及“专家(督导)评教”的评价体系。我校“学生评教”以“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形式,每学期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同行评价是指教师对教师之间的评价,同行评价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专家(督导)评价是指教学督导或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对实践教学的评价。

四、系统整合模式实施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整合模式的实行,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首先,促进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托大型企业建设实习就业基地,不仅为教学实习提供了先进的、高水平的实习场所,通过实习,拓宽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其次,有效的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3%以上,名列全省各高校前列。第三,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型的系统整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下,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我校学生屡次在各项国内、省内大学生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009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各类专业竞赛获省部级奖励200余项,部级奖励80余项。

(二)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服务

首先,我校为当地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由于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质量好,受到普遍的认可。

其次,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了学校与当地企业、中小学、事业单位等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能即使了解、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需求,运用学校的智力优势,及时为当地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实现学校产学研的及时转化。如我校承担曲靖市科研项目,积极实现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另外,我校实行“顶岗实习”计划,为云南省基础教育提供了人力支持,缓解了当地师资紧缺的现象。

(三)实现学校内涵建设,推动了学校实践教学改革

近年来,学校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3项。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我校承担3项云南省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旨在构建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材建设方面,我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实践能力教材的编写上。我校立项建设自编教材共有10部关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教材、专著编写,其中《禁毒与预防艾滋病》、《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等被评为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在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中,我校共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我校共有2个省级人才创新模式试验区,实验区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如何培养新型人才。最后,我校于2011年成功申报云南省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施展平台。

参考文献:

[1][美]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钱学森.创建系统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韦崇岗.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外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会计实践;实践教学;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84-02

一、引言

会计实践教学是本科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模拟实务,更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会计的要求也要不断地发展。在新形势下,会计人才素质应当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然而面对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堪忧。为此,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内外会计实践基地,通过优化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及管理制度,以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的运行,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至关重要。新形势下,通过优化会计实践教学以完善实践教学成果,增强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势在必行。

二、关于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现状描述及原因分析

随着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它的问题也随之暴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故而要想解决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只有深入地分析其现状,找到突破口,才能解决会计本科实践校内外环节、考核制度及教师与学生等方面的问题。

就会计实践教学校内环节来看,传统的强调理论和应试的会计教育模式忽视了实践和考查,这造成学生理论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却跟不上,且校内实验室的实践往往是纸上谈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少思考和体验。阳顺英、陈瑾瑜[1](2009)提出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模拟实训业务缺乏现场感,导致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中只知道操作却不去究其根源。石恒贵[2](2011)表示校内经管类实验室或财会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多为“计算机+软件”实验室,校内实验室存在设备落后、更新慢等问题。肖彦[3](2009)表示手工操作的校内实验和简单的财务软件操作与企业普遍使用的ERP软件形成了鲜明的差距,应当将手工、电算化、网络等相结合进行教学。就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来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足,使得高校和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比较有限,且学生的校外实践深度不够也导致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出现形式化的现象。张秀珍、丛蔚[4](2010)指出会计资料的保密性使得校外企业对会计学生有所保留,积极性不强,使得学生深入学习的机会减少。滕晔[5](2007)表示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指导,校外基地建设无从下手。陈、陈炜[6](2010)表示高校多将资金投入校内建设,忽视校外企业合作的投资,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企业不愿意与一些高校进行合作。同时,他们通过“三元悖论”的研究方法,论证了在当前就业压力下,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找工作、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这三项任务只能圆满完成两项的“三元悖论”现象。而刘建胜、谢林海[7](2012)指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甚至出现敷衍的现象。就会计实践考核制度来看,不论是在校内实践环节还是校外实践环节,会计实践考核制度都不够明确,缺乏标准约束。李芸达、强桂凤[8](2013)分析了会计考核不到位的原因,究其根源在于会计实践教学偏重结果考核,忽视过程考核。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反馈和互动不足,使得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对会计实践失去兴趣。就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及学生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由于教师数量有限,教师指导时间短,学生受指导得不到保障。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学生没有意识到会计实践的重要性、自制力差等原因,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差。辛国军[9](2010)认为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指导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教师们普遍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其次,会计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偏低,造成实习过程中的会计电算化实习深度不够;另外,高校没有教学制度规定教师必须参加社会实践,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三、关于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的探讨

为了解决会计实践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国内各界学者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诸如建立校内外财会实训基地、建设会计实践教学团队、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及管理制度等切实可行的建议。针对目前新毕业工作的财务人员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以及当前很多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者们认为高校可有效利用校内的各种经营场所作为实践平台;通过与校外的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并聘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专家作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等方式建立校内外财会实训基地。朱利荣[10](2011)认为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要注重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等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也应引进ERP系统和沙盘系统等软件设施。国凤兰[11](2010)针对校内外实习没有相结合的现状,提出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结合道路。杨朝晖[12](2010)主张可以在高校建立财务预审制度,对财会类的部分学生进行培训,由高校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带领学生预审员到学院进行财务预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对于建设好会计实践教学团队来说十分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案例教学,以启发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使得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与引进校外专业会计人员相结合。滕晔[3](2007)强调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进行问题式的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国凤兰[11](2010)认为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设专业的会计实践教学团队,一方面定期安排高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以及深入企业学习,另一方面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来指导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及管理制度对于校内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运行来说是一个保障。任平[13](2011)表示建立科学严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王太林[14](2011)建议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将实验要求与实验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从各方面考量和评定学生的实验过程。

四、会计实践教学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

新形势下,会计实践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许多学者都在设想用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很多学者提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仿真”实验室等建议。此外,目前高校的配备越来越齐全,上机操作的实验课程越来越多,模拟沙盘比赛等活动的开展,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学习空间,由此可见会计实践教学的进步所在。而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一问题,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本身不重视实践,贪玩、甚至缺席实践教学课程等,这给会计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造成很大的障碍。学校应该给学生设定明确的培养目标,通过就业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提高学生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很多学者提到校外实践和校内模拟实验室,但校外稳健的实践基地的建立,阻碍因素多,单凭协议和社会关系是很难建立长远合作关系。面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困境,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可以利用校内的企事业单位,如财务处、校内印刷厂等资源作为实践基地。由于这些企事业单位在校内,有校内机制的保护,再加上校内企业对本校学生的信任度比校外企业强,愿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既可以为会计实践提供良好稳定的实践平台以优化教学,又方便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以达到很好的考核学生会计实践结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阳顺英,陈瑾瑜.会计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前沿,2009,(4).

[2]石恒贵.浅议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1,(8).

[3]肖彦.以素质提升为目标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基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分析[J].会计之友,2009,(9).

[4]张秀珍,丛蔚.对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8).

[5]滕晔.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Ⅲ[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4).

[6]陈,陈炜.基于“三元悖论”的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7]刘建胜,谢林海.理工院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32).

[8]李芸达,强桂凤.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财会通讯,2013,(7).

[9]辛国军.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经济师,2010,(5).

[10]朱利荣.应用型本科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

[11]国凤兰.基于就业的会计动态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2).

[12]杨朝晖.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思路[J].教育财会研究,20l0,(8).

[13]任平.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思考――基于陕西理工学院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2).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本校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立菊(1967- ),女,黑龙江龙江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冰(1981- ),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丽丹(1983- ),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地方人文资源构建实施高校思政实践课程的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3Z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66-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生活与实践,获得思想品德方面的直接体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在2010年第8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占安教授就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小实践”与“大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般讲的‘社会实践’相对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那是‘大实践’。这种实践包括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很广泛的内容,这种实践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其目的是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个‘大实践’是不能全部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是‘小实践’,它是同课堂讲授这种理论教学既联系又区别的教学环节,偏重于直观性、形象性、感性、便于学生参与的环节,它一般表现为观看教学录像(或电影)、组织课堂讨论、举办征文写作,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某些调查访问活动,等等。”同时他批评了“那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想法和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实践”的作用,同时处理好“大实践”和“小实践”的关系。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即使制定了计划,但形同虚设,得不到切实落实。传统思维定式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材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教师为中心,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环节,处于从属的辅助地位。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与理论教学相比要复杂得多,涉及的不仅有教师、学生,还有场所、经费、教学各个环节的详细布置。很多学校实践教学还只是一般性的要求,实践教学多无计划、无大纲、无方案,即使有,在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也没有统一标准,更谈不上将这些标准落到实处。

2.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形式轻实效,主要是因为对于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缺乏相应的科学规范。实践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分不开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大实践”的实施,不仅涉及教学部门,也涉及学生工作部门,更需要一些社会团体、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机制。

3.经费缺乏和基地建设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经费的缺乏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教学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深入社会参加实践就要走出学校,实地参观、调研,广泛接触并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有专项资金提供保障。社会实践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基地,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基地数量不足,并且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有的学校即使有实践基地,数量也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涉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重大事件,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因此其实践教学难以在狭小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里进行,而只能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里进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庞大的学生队伍而言,短缺将是长久的话题。”①

4.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上,目前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的问题上,有些学校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而且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评价不能体现激励性。每次社会实践结束后,不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体验的交流、实践教学成果的深化,对实践教学的成果也缺乏必要的管理与考评,有的学生或鱼目混珠、或剽窃他人实践成果也获得合格成绩,对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分辨不出真正的好坏,客观上挫伤了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各高校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明确指出:“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目前关键是各高校如何从实际出发真正重视起来,进一步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落实。二是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积累等方面是决定性载体。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设计,包括教师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以及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直接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力度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必须改变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受教育者的传统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社会的基本看法,是首要的、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②大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基本形成了带有个性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这就需要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情感意识、价值观。精心设计各种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枯燥的理论说教变成生动活泼的情感体验,让科学理论入脑、入心,在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改造的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所学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深化,进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一要建立社会各部门联动机制。实践教学需要较多的社会资源,除了需要校内党委、行政、后勤、团委、学工部门的支持外,也需要实践基地党政及实践协作单位的配合。单靠教学单位和教师本人往往力所不能及,教育部、宣传部及地方党政部门有必要联合发文,要求各省市县的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及相关部门予以配合。二要建立专项资金,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金保障机制。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三必须“制定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文件,将实践教学制度化、常规化”。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的编排与整合、时间的安排、实践形式的设计与选择、教师的指导考评和学生参与的方式方法等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首先,制订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教材和指导书,制订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方案和调研课题指南等。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实现的目标,结合实践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编制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这是实施实践教学的第一步。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实践教学课程化、制度化,以避免将实践教学随意化、无序化,导致实践教学有其名无其实。其次,优化课时分配、精选优选教学内容。在编制教学大纲时,把实践课课时分配作为突破口,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通过实践使学生去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和党建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精选优选。选择实践教学内容,第一,体现目的性,结合教材,选取教材上的教学重点内容。实践教学活动立足于为理论教学服务、围绕教学目的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第二,体现渐进性,分阶段、分层次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实践教学主要以体验式为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参加志愿活动、义务劳动、走访校内或系内专家或优秀教师、到法院旁听等;对于三、四年级学生,主要应以探讨研究式为主,结合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着重让他们利用专业所长,在实践活动中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第三,遵循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把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思想品质,把思想认识内化为行为,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实践教学内容在选择上要结合时代和学生思想的变化,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密切相关的内容,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到教育人与关心人、塑造人、服务人的统一。避免脱离实际大而不当流于空泛。④再次,教学设计必须优化。实践教学是个复杂的活动,需要精心的设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特别是教师,必须精心策划。在实践教学之前、过程中、结束后都要精心组织并有效指导。部门制订教学计划,把实践教学列入课表并计算学时,纳入学生成绩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实施方案,具体实施实践教学。

3.统一规划,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每一个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由内容决定,最佳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内容。相同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同一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因时、因地、因势地选择最恰当的实践形式,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十分重要。由于实践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外延十分广泛,划分标准各不相同,实践教学的类型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方式,做到有的放矢。要统一规划,优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发挥两个资源的优势,做到三个结合。要具体划分出实践教学内容哪些在课堂、哪些在课外;哪些在校内、哪些在校外;集中与分散形式做到科学化,资源配置做到最佳化。

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大实践”与“小实践”相结合,形成多部门相互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课内实践主要通过“红色经典影片点评”、主题演讲、辩论、原著选读等形式;课外实践可以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等,既节约时间、节省经费,又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规模。课外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校内实践教学根据理论教学实际需要,可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进行,让学生亲身参加实际生活体现自身价值。校外实践教学(大实践)鉴于目前经费等实际情况,可以搭大学生寒暑假社会调查和“三下乡”的顺风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实践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也应该体现一定的灵活性,遇到重大的、突发的事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迅速作出反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制度保障为基础,以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实践教学实施关键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大实践”与“小实践”相结合的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的教学模式,逐渐建构起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才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注释]

①余京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困境及对策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5):98.

②李尚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3):61.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万辉君(1962-),男,重庆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学院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席,副教授、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丁思勇(1973-),男,四川安岳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杨文清(1964-),男,四川崇州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四川都江堰611830)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专项)研究项目“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JS10-06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48-02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与理论教学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着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协调不力、载体不丰富、考核措施不健全、经费不到位等制约因素,因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得并不理想。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①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要加强实践教学。因此,我们认为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构建突破各种瓶颈的一系列保障机制。希望本文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研究成果,能够对改变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难局面有所帮助。

一、构建实践教学外部保障机制,确保党政高度重视

受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发展阶段限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而言,无疑是一项“新生事物”。这项工作只有得到高职院校党政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才会获得具体实施的充足动力,其他问题也才有可能得以解决。因此,解决党政的真正重视的保障机制是各项保障机制建设的根本所在。受到高职学院培养目标这根“指挥棒”的引导,高职院校党政都自觉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如果缺乏有力的外部约束,自然难以引起党政的足够重视和支持。我们认为,只有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党政真正把推动实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为此,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实践教学作为每年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的一个重点,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督查指标体系,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实践教学开展不力的高职院校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开展得力的高职院校进行表彰。有了这样的约束机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有了“尚方宝剑”,就能更加主动地克服实施中的各项困难。

二、构建实践教学组织保障机制,确保工作指导得力

各高职院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每学期都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问题;要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院)长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每学期都要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业务研讨活动,并且完成一定数量的听课任务;要建立独立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作为学院的二级机构。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成立直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落实职责并明确责任人。一是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教研室主任等。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定期研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系列问题,包括实践教学的问题。二是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实践教学的开展,具体协调解决实践教学面临的各种问题。要整合各方资源,各教学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抓好这项系统工程。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积极争取当地党政机关、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街道、乡镇和社区的支持与关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营造一个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互为补充、密切配合的综合平台。各高职院校要主动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实施多渠道相互配合的教育途径。

三、构建实践教学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工作制度,确保这项工作规范运行。首先,要制订具有校本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总体实施方案,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践内容与形式、要求等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作为本校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纲”。其次,要建立健全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一是要进一步规范“教”,即明确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职责、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审批流程等;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学”,要规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明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纪律等;三是要进一步规范“管”,即明确包括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内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检查措施等。通过以上措施加强过程管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最后,要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系列文件。一是要把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做出统一安排,并与专业课的实习和实训有机结合,保证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比例不低于1/3。二是要制定每门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的目标、途径、内容、学时、要求等。三是要在实践教学大纲基础上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当年的具体情况制订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准备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

四、构建实践教学师资保障机制,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关键在教师。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新老交替和待遇落实的师资队伍是当前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同时也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最迫切的任务。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根据学生人数以及教学任务,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②专职教师的编制要随学生人数的增长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相应增长。按照合理流动、动态稳定的原则,逐步建立能进能出、择优上岗、可持续发展的队伍建设机制。同时,要不断拓宽兼职教师渠道,吸引和鼓励有条件的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并聘请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能工巧匠担任社会实践导师,促进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之间的交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此外,经常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定期给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和专题讲座。建立健全教师定期培训、进修学习、实践考察等学习提高的保障机制,帮助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热点,不断扩充知识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凝练学科学理,提高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师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③

五、构建实践教学载体保障机制,确保形式内容可行

要使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并使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锻炼,还必须搭建足够丰富和切实可行的实践平台。实践平台主要有校内平台和校外平台两种类型。校外平台包括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敬老院、企业、农村、社区等,高职学院最好通过与之签订合作协议成为长期的实践教学基地。在选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时应坚持“就近就便、典型教育、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还可以选择部分高职学院已有的专业实习基地同时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从综合效益评估尤其是安全角度上看,校内平台应该成为最主要的教育平台。因此,高职学院应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更多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品牌”,这些活动应该集思想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于一体。形式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赛、时事专题研讨、形势报告会、思政课题研究、思政小论文比赛、专题讲座、志愿者活动,等等。开辟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疑难问题答疑热线,开辟思想政治理论问题指导园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社团或兴趣小组,等等,让学生生活在学理论、讲政治的氛围中,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实际行动中不断检验所学知识,提高理论素养与学术水平。④

六、构建实践教学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师生积极参与

实践教学能否得以最终实施并取得实际的效果,教师的积极组织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显得非常关键。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从而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要坚持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单项与综合的有机统一,制定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把实践教学纳入督导和学生评教的范围。要在评价考核结果的基础上,除了根据工作量对指导教师给予适度的津贴外,还应与教师的年终考核、先进评选、职称评定等挂钩。对学生参与的各项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应设立单项奖,适度扩大奖励面,以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同时组织评选学生实践教育活动优秀论文或调研报告,并给予奖励。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机制。建议思想政治理论课两门主干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照2:1的比例单独计算学分。实践教学每学年末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参加校内实践的相关证明与成果、外出实践活动的表现、实践活动报告等。

七、构建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工作持续推动

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重要原因,只有经费保障有力,才能使实践教学长期坚持下来,并达到实践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同等看待,积极为实践教学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并按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标准》的要求,建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将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以满足校外实践活动交通用车、门票、食宿等必要的开支。在校内活动实践活动平台上,高职学院也要给予充足的经费投入,以解决必要的活动组织、设备购置、工作补助、活动奖励等开支。

[注释]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使得大学与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实际上也成为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但我国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加以全面审视和改革。

一 实践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

1.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产生了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具有领导才能的精英群体,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这些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2.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又是操作技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可以说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生俱来地具备应用型的特点。对于科研能力上不具备优势的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外,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业务的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结合。也就是说,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

3.国贸专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培养方案到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纷纷向实践教学倾斜。但是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旧的做法,重理论、轻实务,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国贸专业的发展较滞后,竞争的激烈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 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的高校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则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学生的实验和实习被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活动,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学校重视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轻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往往被当作教辅人员看待,从而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学校缺少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以致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校到政府缺少对实践教学投入的热情,以致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对学生的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不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参与的动力。大多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和指导思想沿袭了公办高校的做法,由于人才的限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系统研究。

2.课程体系设置不当

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发现,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倾向。课程设置的重点依然集中在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理论方面,实务方面也往往体现为两门课程,即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而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实务、报关实务、商务函电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研究型和管理型的人才。但是民办高校的国贸专业应根据“三本”的实际,坚持“培养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基层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定位,加大实践教学的设置和改革,以体现与“一本”、“二本”学校培养研究型的和高级管理、经理人才目标的区别。

3.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实践教学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四年不断线的原则。而在各高校的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基本上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各高校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实践,其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不规范的状况,应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要建立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大纲,根据不同类别的高校,提出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操作规范、评价方法、管理制度等,学院则根据这些制度和规范实施实践教学。

4.师资力量不足

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实验教师原本就数量不足,扩招以后,随着学生和课程的增多,实验教师更是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有些民办高校根本就没有实验教师,实验课大多是由理论教师指导,加上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师资水平总体不高。而具有讲授好国际贸易实践类课程条件的潜在教师主要分布在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第一线,普遍不具有各学校要求的高学历,即便愿意也无法调入相关高校。实践经验缺乏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硬伤”。民办高校教师或是从外校返聘,或是新引进的毕业生,教师年龄出现断层,教师来源从学校到学校,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5.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高校要适应社会需求,却很少反思社会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这在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支持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学生实习,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是高校“求”自己,是否接受往往看“关系”。即便是接收学生实习,真正能做到安排学生上岗并进行认真指导的单位也不多。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不少单位视其为过场和形式,没有进行认真的投入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之一。

以上这些问题在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中普遍存在而且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加以重视。

三 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在认识上各个高校基本统一,都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都在充分利用条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浙江大学主要通过实验室模拟操作来完成实践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利用往届毕业生的关系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实习;宁波大学采用了“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进行定单式培养,与企业合作开设特色班,包括物流班、期货班和银行班,把技能类培训纳入学科系统,加强专业内容的学习,另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暑假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赛带练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对于问题较多的民办高校而言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成绩比较显著。北美地区的CBE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该模式表现出极强的课程调整灵活性。还有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完成,是一种典型的校企联合模式。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是,企业界意愿与校方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有条件进行校企联合办学的高校为数不多。

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借鉴其他高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借鉴CBE模式较为可行,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同时效仿CBE模式,增强课程设置弹性,利用民办高校办学灵活的特点适当加大对校外实践的力度,以此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可以建立“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不间断的巩固。

1.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验室操作同步进行

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能力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增长,因此首先应保证课堂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专业的最新进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和完善培养方案,做到课程设置准确。其次准确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了大学4年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各种实践,从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验室操作是校内实践,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较真实的场景模拟,使学生能够在该模拟场景中完成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国际贸易的现实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但前提是应保证教学软件的真实性和先进性。因此,我们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践环节练习和实验模拟,例如:通过案例、习题、讨论、小组作业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的初步技能;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保单等国际贸易业务单据在实验室模拟软件中均应结合真实案例编制,交易磋商、合同签订、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货款支付方式的选择和阶段、外汇交易等这样的实验课程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实验室操作可以克服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约束、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而不用受制于企业,所以大多数学校将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在当前情况下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较好选择。在这里,教学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需要学校投入较大的财力进行支持。

2.课程教学与培训考证相结合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否科学正确,实践能力强的标准如何确定,需要通过社会用人单位反馈,要经过社会的检验。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1~6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普遍要求获取的证书中,选取几个证书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标准,如“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货运”和“报检员”,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1个(含1个)以上的专业证书。这样,通过考证一方面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降低工作时的入门门槛。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集中安排专业实习的保障。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和实验室模拟操作后,可以安排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学习。通过到相关单位的实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状况,发现不足,及时更改;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认识工作的性质,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实习单位可以是相关的进出口公司、报关行,也可以是每年的投资贸易洽谈会。这需要学校和学院下大力气来联系实习基地,建设过程虽然较难,但效果也是长久和有效的,值得去做。若效果好,这样就可以一下打造实习—就业两个平台。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所起的作用大打折扣。这主要是由于毕业论文通常放在第四学年,与找工作、考研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也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考核,使得学生不下功夫去找实践中的问题而流于形式,对内容的把握不如形式上的把握,毕业论文只成为形式上的作业。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毕业论文内容的重视,严把开题关、写作关、答辩关,真正使大学本科4年不缩水。

以上就是笔者对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而紧迫的工程,意义重大,关系到学校、学院和专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全社会、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袁健.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

[2]施宏开.以实践教学促高教质量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8.4.17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使得大学与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实际上也成为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但我国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加以全面审视和改革。

一实践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

1.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产生了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具有领导才能的精英群体,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这些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2.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又是操作技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可以说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生俱来地具备应用型的特点。对于科研能力上不具备优势的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外,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业务的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结合。也就是说,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

3.国贸专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培养方案到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纷纷向实践教学倾斜。但是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旧的做法,重理论、轻实务,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国贸专业的发展较滞后,竞争的激烈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的高校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则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学生的实验和实习被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活动,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学校重视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轻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往往被当作教辅人员看待,从而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学校缺少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以致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校到政府缺少对实践教学投入的热情,以致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对学生的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不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参与的动力。大多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和指导思想沿袭了公办高校的做法,由于人才的限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系统研究。

2.课程体系设置不当

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发现,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倾向。课程设置的重点依然集中在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理论方面,实务方面也往往体现为两门课程,即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而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实务、报关实务、商务函电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研究型和管理型的人才。但是民办高校的国贸专业应根据“三本”的实际,坚持“培养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基层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定位,加大实践教学的设置和改革,以体现与“一本”、“二本”学校培养研究型的和高级管理、经理人才目标的区别。

3.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实践教学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四年不断线的原则。而在各高校的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基本上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各高校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实践,其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不规范的状况,应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要建立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大纲,根据不同类别的高校,提出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操作规范、评价方法、管理制度等,学院则根据这些制度和规范实施实践教学。

4.师资力量不足

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实验教师原本就数量不足,扩招以后,随着学生和课程的增多,实验教师更是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有些民办高校根本就没有实验教师,实验课大多是由理论教师指导,加上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师资水平总体不高。而具有讲授好国际贸易实践类课程条件的潜在教师主要分布在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第一线,普遍不具有各学校要求的高学历,即便愿意也无法调入相关高校。实践经验缺乏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硬伤”。民办高校教师或是从外校返聘,或是新引进的毕业生,教师年龄出现断层,教师来源从学校到学校,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5.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高校要适应社会需求,却很少反思社会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这在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支持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学生实习,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是高校“求”自己,是否接受往往看“关系”。即便是接收学生实习,真正能做到安排学生上岗并进行认真指导的单位也不多。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不少单位视其为过场和形式,没有进行认真的投入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之一。以上这些问题在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中普遍存在而且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加以重视。

三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在认识上各个高校基本统一,都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都在充分利用条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浙江大学主要通过实验室模拟操作来完成实践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利用往届毕业生的关系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实习;宁波大学采用了“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进行定单式培养,与企业合作开设特色班,包括物流班、期货班和银行班,把技能类培训纳入学科系统,加强专业内容的学习,另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暑假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赛带练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对于问题较多的民办高校而言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成绩比较显著。北美地区的CBE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该模式表现出极强的课程调整灵活性。还有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完成,是一种典型的校企联合模式。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是,企业界意愿与校方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有条件进行校企联合办学的高校为数不多。

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借鉴其他高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借鉴CBE模式较为可行,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同时效仿CBE模式,增强课程设置弹性,利用民办高校办学灵活的特点适当加大对校外实践的力度,以此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可以建立“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不间断的巩固。

1.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验室操作同步进行

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能力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增长,因此首先应保证课堂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专业的最新进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和完善培养方案,做到课程设置准确。其次准确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了大学4年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各种实践,从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验室操作是校内实践,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较真实的场景模拟,使学生能够在该模拟场景中完成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国际贸易的现实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但前提是应保证教学软件的真实性和先进性。因此,我们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践环节练习和实验模拟,例如:通过案例、习题、讨论、小组作业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的初步技能;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保单等国际贸易业务单据在实验室模拟软件中均应结合真实案例编制,交易磋商、合同签订、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货款支付方式的选择和阶段、外汇交易等这样的实验课程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实验室操作可以克服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约束、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而不用受制于企业,所以大多数学校将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在当前情况下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较好选择。在这里,教学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需要学校投入较大的财力进行支持。

2.课程教学与培训考证相结合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否科学正确,实践能力强的标准如何确定,需要通过社会用人单位反馈,要经过社会的检验。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1~6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普遍要求获取的证书中,选取几个证书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标准,如“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货运”和“报检员”,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1个(含1个)以上的专业证书。这样,通过考证一方面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降低工作时的入门门槛。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集中安排专业实习的保障。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和实验室模拟操作后,可以安排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学习。通过到相关单位的实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状况,发现不足,及时更改;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认识工作的性质,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实习单位可以是相关的进出口公司、报关行,也可以是每年的投资贸易洽谈会。这需要学校和学院下大力气来联系实习基地,建设过程虽然较难,但效果也是长久和有效的,值得去做。若效果好,这样就可以一下打造实习—就业两个平台。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所起的作用大打折扣。这主要是由于毕业论文通常放在第四学年,与找工作、考研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也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考核,使得学生不下功夫去找实践中的问题而流于形式,对内容的把握不如形式上的把握,毕业论文只成为形式上的作业。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毕业论文内容的重视,严把开题关、写作关、答辩关,真正使大学本科4年不缩水。

以上就是笔者对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而紧迫的工程,意义重大,关系到学校、学院和专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全社会、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袁健.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

[2]施宏开.以实践教学促高教质量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8.4.17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管理会计课程 实践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叉学科课程,该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务操作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较好地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已成为现代企业对财务及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好管理会计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一、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管理会计课程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这种教学形式虽然有利于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但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实践技能训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将来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目前各院校在实践教学上还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系统完整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目前虽然各院校都很重视实践教学,但实际上很多院校都缺少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很难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大部分院校缺乏功能完备的管理会计实验平台。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所院校拥有比较完备的管理会计实验平台,其他大部分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的院校都缺少完备的实验平台。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达到预期实践教学的效果可谓难上加难。

3.管理会计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管理会计课堂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案例分析,而且往往只是针对单一知识点的验证性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达到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4.缺乏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管理会计师资。目前大多数高校管理会计教师缺乏较强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他们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就缺少真正的实践,因此实践教学上也缺少真实性和生动性,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

5.校外实践环节效果较差。虽然各院校在实践环节上一般都安排校外实践,但校外实践有些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往往只能是查看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很难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很难达到校外实践的预期效果。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管理会计课程实践环节系统性较差,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

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特征;人才培养以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为特征;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特征;服务面向的基层性特征。可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管理会计教学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强化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整合课程中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建立起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理论教学为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校内实践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践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形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践环节。校内实践环节通常由课堂实践教学、实训环节和实验环节组成,一般结合管理会计课程理论教学进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

(1)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一般在管理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可采取案例教学、讨论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头脑风暴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音频、视频、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初步运用能力,培养初步分析和解决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的能力。

(2)实训环节。实训环节通常安排在管理会计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般包括预测模拟实训、决策(短期、长期)模拟实训、管理控制模拟实训、责任考核模拟实训等。模拟实训可利用ERP软件结合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软件利用能力。

实训环节往往模拟仿真的岗位或环境,且赋予学生一定的权限和责任,要求学生在特定角色和环境下履行自己的职责,最好的形式是采取分小组实训,每个小组的成员模拟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岗位,让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并对其实训结果进行评价。

通过模拟实训给学生创造仿真的环境,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实训中把讲解要领、实训操作、验证结果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学生在受到最基本的管理会计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相关财务软件的了解,同时也为校外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实验环节。实验环节可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或结束之后进行,实验形式可分为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

①单项实验。单项实验通常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一般针对重要知识点设计实验项目,如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模拟实验等。单项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②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在管理会计课程结束后安排的一种专业性实践教学方式,综合实验强调实验内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将管理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融合在一起,如将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实验;将经营预测和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实验。

综合实验能够强化理解理论知识,把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掌握管理会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专业技能。

2.校外实践环节。校外实践环节由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组成。校外实践环节通常于管理会计课程或其他专业课程结束后利用假期进行,较好地弥补了管理会计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

(1)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比较灵活,可进行学期实习(安排在某学期的假期进行)或毕业实习,校外实习适合于所有财经类专业。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到企业社会实践中去,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社会实践适合于任何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的专业。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了解专业动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同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与科学管理水平,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

3.校内外科研环节。校内外科研环节是对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提升。通常可以通过诸如毕业论文写作、参加竞赛或创新活动等方式进行。

(1)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关键要注意论文的选题,提倡选题时要尽可能结合前面校外实习或实践单位的实际状况,这样才能使选题具有一定的业务背景和基础,毕业论文写作才更有实际意义。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管理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2)参加竞赛或创新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诸如“会计或财务管理知识竞赛”、“ERP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的比赛活动、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等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可受到较全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通过科研环节,学生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领域做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总之,通过上述各实践环节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掌握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责任考核等专业知识及技能,结合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分析、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实际能力。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培养具有适应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财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丹,李天霞. 对我国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管理观察,2011.4(中)

[2]姜琴.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管理观察,2011.11(中)

[3]刘升阳.《管理会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浅析.学理论,2011.12

[4]刘洪海.《管理会计》课程能力本位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会计之友,2010.2(中)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