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8篇

时间:2023-05-17 09:56:28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护理延伸服务;慢性胃炎;遵医行为;影响观察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载膜慢性炎症。长久病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使其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1]。药物治疗固然需要,但是平常生活中的调理和保养也非常十分重要。为了使出院慢性胃炎患者得到持续的护理服务,本院自2011年1月开始对出院慢性胃炎患者的服务向家庭延伸,帮助他们加强自我管理,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8~73岁,平均(44.8±12.1)岁;病程3~14年,平均(6.4±2.7 )年。疾病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慢性肥厚性胃炎8例。采用掷硬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治疗、护理相同,并进行常规住院教育及出院指导,出院时为患者建众个人资料档案(除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联系电话、既往史、过敏史、疾病情况等资料外,还包括家庭成员、陪同患者居住人员情况、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用药情况,实验组在出院后进行出院后护理延伸服务。

1.2.1服务人员选择 选择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管护师4名,经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承担护理延伸服务工作。

1.2.2延伸服务方法和时间 ①利用手机短信服务,每周向患者发送相关健康知识。②电话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随访1次/w,以后1次/月。③上门随访,出院后前3个月1次/月,以后每季度1次。④每半年集中授课1次,时间为1年。

1.2.3延伸服务内容 ①短信提示:按时服药、规律饮食、禁忌抽烟饮酒、保持良好心态等[2]。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按照医嘱定时服药;近期是否按照要求规律饮食,休息活动是否有规律;是否戒烟酒;有无不良情绪,是否能自行排解;是否定期到医院定期体检,并针对患者以上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健康指导。③上门随访:除了电话随访内容外,实际观察患者自我管理(包括规范用药、合理膳食、戒烟戒酒、情绪调节等情况)的落实情况,同时为患者做常规体格检查。④集中授课:讲授慢性胃炎的基础知识、诊断新进展、危害和自我管理方法及重要性等。

1.3评价方法与标准 ①由专人负责统计两组患者1年内再入院情况。②自行设计遵医行为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后1年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合理膳食、戒烟戒酒、情绪调节。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比较 两组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再住院率比较,P

2.2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均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3],在健康问题上人们不仅关心住院期间是否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更注重出院后能否继续得到来自医院方面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在用药、饮食、生活常识等健康教育方面尤为突出。护理延伸服务是指除常规的医院内护理服务外,还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及家庭指导等多项延伸式服务,其对于疾病的复发、预防及后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有积极的意义[4]。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出院后,通过护理延伸服务使患者经常接受到来自医院的健康指导,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对慢性胃炎的控制、预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复发,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参考文献:

[1]张素超.护理延伸服务对慢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再住院率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1):46-48.

[2]蒋菊芳,张紫娟,蔡燕,等.护理延伸服务降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复饮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56-559.

篇2

【关键词】护理延伸服务;护理满意度;患者

护理延伸服务是除常规的医院内的护理服务外,在出院后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患者多项延伸式的服务,是医院走向社会积极有效的服务方式。同时是医院临床整体护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贯穿于出院后患者的跟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培养健康行为,指导病人进行自我管理[1]。在本研究中,应用护理延伸服务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8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2.8岁,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均采取自愿原则,排除严重的脏器疾病、精神疾病和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均能配合本研究工作。

1.2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对患者提供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住院期间提供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出院后实施护理延伸服务,每位患者采取护理延伸服务半年。主要内容包括:

服务人员选择 选择具有临床经验丰富和沟通能力较强的责任护士或主管护士承担护理延伸服务任务。

延伸服务方法 ①预先告诉患者出院后护士会进行电话随访。建立回访登记本,记录患者的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出院诊断、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出院时间、拔管时间、主管医生、联系电话等资料。②电话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1次, 以后每月1次。③上门随访, 出院后前3个月每月1次,以后每季度1次。④每半年集中授课1次,并建立随访档案。

延伸服务内容 ①电话随访主动了解患者对于疾病监测方面是否坚持,是否按要求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②是否按时服药等;纠正不良饮食习惯。③心理指导。心理状态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2]。④ 举办病友会。⑤集中授课。讲授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诊治新进展、危害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及重要性等。⑥家庭支持。⑦评估自我维护和自我管理能力。

评价方法与标准 对两组患者均在出院6个月后进行上门随访。根据我院制订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方差检验,以P

2 结果 护理延伸服务组的满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护理组,p均

3 讨论

3.1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 患者出院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通过实施护理延伸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开发服务技巧,提升服务功能,从而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护患沟通效果[3]。

3.2 护理延伸服务对患者的影响 出院后,随着环境的改变,自我活动能力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和约束力明显减弱,虽然住院期间接受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但出院后某些知识的运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出院后不能有良好的遵医行为。通过电话和家访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对自我护理情况进行指导。

3.3护理延伸服务的选择应有针对性 根据不同病人对于疾病知识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方案。

3.4 护理延伸服务选择的形式应多样化 根据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可以使用便捷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随访,如电话,信息,E-mail等。

3.5 护理延伸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病人出院前护士为其建立个人电子病历档案,并根据病人病情拟定出院后延伸服务的时间、次数。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病人的遵医行为明显下降,应加强随访的频率,坚持耐心地为病人服务。

3.6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对护士的要求 护士必须提高综合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多方面知识,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4]。以便护士能够及时尽早地更好解决患者的需求。

4 小结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要成为一名优秀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而且要有优质的服务态度。护士定期随访患者自我管理和病情的控制情况,及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的需求,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明显提高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得到优质的服务,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护理延伸服务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碧萍,刘雪琴.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4):15-17.

[2] 许莹,王兰,汪涛.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模式与策略探讨[J].护理研究,2006,20(4A):901.

篇3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Extending Nursing Service in Pediatric Care in the Hospital/LIU Q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33):75-76

【Abstract】 Objective:To further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s and approaches for clinical effective overall quality of pediatric care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clinical prognosis.Method:88 pediatr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from Decem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chosen.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tended care service group and the usual care intervention group.The usual car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aken the usual care intervention,the extended care service group was taken the extended care service on the basis of usual care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were compared.Result:(1)The health knowledge excellent level of the parents of children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extended care servic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usual care interven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字2=4.7679,P=0.0290).(2)The total satisfaction level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level of the total satisfaction level of the extended care servic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usual care intervention group,the differences was significant(字2=6.0647,P=0.0138).Conclusion:In the practice of pediatric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care,the use of extended care servic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grasp the situ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care of clinical knowledge for the families of children,to help children recover soon.

【Key words】 Pediatrics; Discharge care; Extended care services

First-author’s address: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Luzhou 646000,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3.035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旺盛,对于健康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激增[1]。相关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所关注的重点从仅注重医院治疗和护理,已经发展成为同时希望在家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健康指导。尤其是针对儿科患儿来说,如何能够在出院后给予患儿更加全面的护理已经成为患儿家属的关注焦点问题之一。

既往文献[2-3]报道中显示,护理延伸服务在儿科出院保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有效提升儿科护理工作整体质量,改善患儿临床预后的可靠干预措施和方法,以便为儿科出院保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对儿科出院保健的护理干预方案进行了尝试,提出了采用护理延伸服务的干预措施和方法。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儿科患儿88例,对其临床相关经验资料进行了如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2013年12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科临床收治的儿科患儿。入选本次研究的病例对象共计88例,男58例,女30例;平均年龄(7.34±2.41)岁,最大13岁,最小2岁;平均住院时间(10.23±4.32)d,最长15 d,最短5 d。88例儿科患儿被随机分成了常规护理干预组和护理延伸服务组,均44例。常规护理干预组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7.77±2.67)岁,最大13岁,最小2岁;平均住院时间(10.76±4.76)d,最长15 d,最短5 d。护理延伸服务组男3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11±2.11)岁,最大13岁,最小2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0.11±4.11)d,最长15 d,最短5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 常规护理干预组 本组患儿在出院以后均第一时间建立回访制度,统一采用回访登记本,在其中详细记录个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具体的回访情况。通常情况下,回访资料中都包括:回访人姓名、联系方式、疾病类型、出院具体时间以及药物治疗等信息。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出院前均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给予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并要求其仔细填写回访登记,并定期查看[4-5]。

1.2.2 护理延伸服务组 本组患儿在给予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护理延伸服务,一般每7天就采用电话的方式对家长以及进行一次集中沟通交流,这对患儿的个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患儿个体的状态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积极解答患儿家属的相关疑虑,确保患儿早日康复。

对于护理延伸服务的相关工作者,一般而言均从业务骨干中选择,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些从事护理延伸服务的相关医护工作人员,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为专业的知识功底,在沟通与表达能力上表现优秀[6-7]。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属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 for Windows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护理延伸服务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4.09%;常规护理干预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63.64%。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水平组间比较,护理延伸服务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679,P=0.0290),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护理延伸服务组总满意度为97.73%,常规护理干预组总满意度为97.73%,总满意度组间比较,护理延伸服务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647,P=0.0138),见表2。

3 讨论

在护理工作和相关观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全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于出院护理保健的健康需求也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儿科患儿家长对患儿出院后的保健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关注。对于出院后的健康指导需求不断增强。因此,相关的护理工作者不断改善护理工作模式和方法,护理延伸服务的观念和方法逐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被提出和发展起来[8]。

特别是在儿童出院保健领域中,相关护理实践过程中的要求和难度更大,护理工作不仅要以“患儿为中心”有序组织开展,同时还要顾及相关家长的需求。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护理延伸服务模式。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综合干预效果显著[9-10]。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17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extension mode applied to obstetrics. Methods 180 puerperants admitted in the Obstetrical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uly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90 cases in each. Conventional perinatal health and nursing was given to all the puerperants. In addition, the puerpera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servi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extension mod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puerperal health level, life quality and the level of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level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4±0.36), (1.20±0.25),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61±0.41), (1.94±0.37), respectively, the level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Extension nursing; Obstetrical department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护理范围的扩大[1]。现代护理模式要求不仅要对产妇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还要对产妇出院后进行护理指导[2]。产科面对的服务对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患者,而是正处在一个特殊生理时期的正常女性,所以其相较于其他科室,尤其特殊的护理要求[3]。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进行延伸护理的重点[4]。为探讨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5月―2013年7月间,收入的1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就在产科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延伸模式的效果做一分析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该院收入的180名产妇,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该研究要求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产前检查未见分娩高危因素,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0名产妇平均年龄(25.48±3.28)岁,在分娩方式上,顺产74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90名产妇平均年龄(26.10±3.17)岁,在分娩方式上,顺产70例,剖宫产20例。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只进行常规围产期保健及护理,包括整个围产期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延伸护理服务。具体包括产褥期延伸护理和新生儿延伸护理两部分。在产褥期延伸护理中,首先应做好的是产后康复护理,要告诉产妇在分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产妇催奶,预防产妇发生尿潴留,同时鼓励产妇产后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在产妇出院时,应嘱家属督促产妇进行早期运动康复,不可过分强调休息和营养,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产后肥胖的发生。心理护理也是产妇延伸护理的重要部分,在此部分中,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这种指导不仅应在产妇住院期间进行,还用在产妇整个产褥期持续下去,具体的措施可以根据产妇的接受能力和习惯,使用电话访视、书面宣传、定期参加活动等形式,务必帮助产妇克服产后可能出现的抑郁情况,帮助产妇尽快完成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过程。在新生儿延伸护理中,在产妇出院前,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抚摸新生儿,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问题,同时使用自制频度卡,督促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吃奶量、睡眠量及运动量等进行记录,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在随访方面,对所有产妇在产褥期中,都进行了最少两次的随访。如实在存在困难,可改为电话随访,在随访中着重解决产妇及家属在抚育新生儿及照顾产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两组产妇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比较 主要包括焦虑与抑郁两部分。

1.3.2 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能力的比较 主要包括产妇的自我护理知识、意识及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意识4部分,使用该研究自制的产妇产褥期护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研究结束时产褥期保健情况的差异。

1.3.3 两组产妇的产褥期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生活质量的比较使用WHOQOL-100量表进行评价,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采用该研究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卡》进行比较,此两项得分满分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1.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组间各指标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心理健康情况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分娩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在产褥期结束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得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5-6],就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来看,产妇不可能在医院中度过产褥期,也没有必要在医院中度过产褥期,所以,如何保证产妇得到持续的优质护理,是摆在产科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问题[7-8]。延伸护理是优质护理的一种,其强调在产妇出院后,依旧可以享受到优质的产妇康复环境[9]。在该研究中,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就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在产科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证明了优质护理延伸模式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篇5

1护理方法

血液透析结束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护理人员从心理、饮食、用药、血压监测及健康教育等方面,通过信件、网络、电话随访、病友会等方式进行延伸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1心理护理延伸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因长期进行血液透析,对其身心和家庭、经济均造成较大影响,患者对未来的治疗和生活感到悲观失望,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可通过家访、信件、网络或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消除其悲观、焦虑的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饮食护理延伸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通过电话、网络及随访等各种方式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饮食上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尿量+500ml),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量(3~5g/d)[3],严格控制每天的进水量和进食量,根据患者体质量、每周透析次数以及个人口味和喜好,制订营养均衡、搭配合理的膳食食谱。

1.3用药护理延伸服用降压药物是血液透析患者降低血压的重要手段,患者血液透析结束后仍需坚持服用药物,护理人员应定时与患者随访交流,了解其用药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提醒患者及家属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并提醒患者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用量,按时测量血压,以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血压稳定。

1.4血压监测护理延伸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醒患者利用家庭血压计每天定时测量血压,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左右,血压发生异常变化时应及时通过药物进行控制,若控制效果不佳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进行相应的检查与治疗。

1.5健康教育护理延伸护理人员定期组织患者病友会,常规每15天组织1次,及时了解每例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压,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心情开朗。告知患者透析班次,提醒患者按时做血液透析,若出现不良症状随时与透析治疗中心联系。

1.6观察指标延伸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1.7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从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延伸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从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实施延伸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18/18),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83.3%(15/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6

[关键词] 脑卒中;生存质量;延伸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c)-0146-03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脑循环障碍所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综合征或急性脑血管性临件[1]。它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高的流行病学特点[2]。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后遗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无法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目前医疗资源的限制,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的治疗和护理的时间有限,因此,为出院后脑卒中患者提供系统、规范的延伸性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出院后脑卒中患者提供延伸康复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126例。按照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38~70岁,平均(54.2±6.4)岁;脑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33例,缺血性脑卒中30例;文化程度:文盲7例,小学24例,初中及高中23例,大专以上9例。对照组男43例,女20例;年龄39~73岁,平均(57.15±5.2)岁;脑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36例,缺血性脑卒中27例;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24例,初中及高中19例,大专以上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所有入选患者均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3]。②均经过头颅CT或磁共振(MR)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③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智力障碍,能够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均为首次发病,首次进行康复治疗。⑤无心、肺及肾等重要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病史。

1.3 排除标准

①病情处于急性期或昏迷状态,生命体征不稳定,不能耐受康复治疗者。②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干梗死,反复出现新的脑梗死或出血灶,以及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者。③患有认知障碍、情感及精神障碍,无法配合康复治疗者。④外地随访者。

1.4 护理方法

1.4.1 住院健康宣教及出院护理指导

两组患者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外,所接受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入院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预防、服药及饮食指导以及功能康复训练知识等基本一致。组织专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编写《脑卒中患者康复手册》,内容包括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指导、功能康复训练基本护理要点、专科医生介绍及坐诊时间、病区联系电话等等。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并详细讲解手册的内容。

1.4.2 出院后护理服务

对照组63例患者出院后半个月内由责任护士电话回访1次,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门诊随访及复诊时间,有疑问可以通过病区联系电话向护士和医生进行咨询。针对观察组脑卒中患开展系统的延伸性护理服务,内容包括建立护理档案、电话回访、家庭访视及患者联谊会等,并对每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1.4.2.1 组建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从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中筛选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护师及主管护师等人员组建成专科护理服务小组,医院邀请一些康复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的规范化专业指导和培训。同时,对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出院时所存在的功能障碍评估情况以及出院后各时间阶段独立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估情况,以上内容信息搜集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每份健康档案由专人记录和保管。

1.4.2.2 延伸护理服务计划的制订 在每位患者出院时均由延伸护理小组成员对其目前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详细评估,由小组集体讨论后与患者、家属和主要照顾者共同制订全面、动态、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4],主要包括卧床功能锻炼、坐姿及平衡训练、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语言功能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要遵循早期、规范、系统的护理原则。

1.4.2.3 电话回访及家庭访视 电话回访作为一种便捷、及时、经济并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随访形式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我们遵循由密到疏的原则,在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内每周都进行1次回访,以后根据患者自护能力情况酌情增减回访次数,一般每半个月回访1次,持续6个月;回访人员主要由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和较强语言沟通能力的高年资医护人员担任。主要了解患者健康状况、药物服用、饮食起居及康复训练等情况,指导患者自我监测和护理技巧,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并予以疏导。回访护士尽量使用简洁、柔和、有亲和力、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感到放松,有信任感[5]。将回访情况及时记录在案,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答复和解决。家庭访视是延伸性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出院后半年内每个月组织1次上门护理指导,跟患者面对面交流,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日常自我护理和功能锻炼情况,及时解决电话回访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并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技巧进行再培训及强化;根据对前阶段康复情况的评估结论,有针对性地制订和调整下阶段康复训练及护理指导计划,以便患者得到更加及时、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1.4.2.4 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活动障碍以及语言能力的障碍,严重影响其自理及社交能力,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易怒、兴趣丧失、主动性缺乏等各种心理问题,并且出院后缺乏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关怀,容易导致出院后各项康复训练不能顺利有效进行[6]。张小燕等[7]研究表明86.27%脑卒中患者需要心理护理,82.35%脑卒中患者认为家属应当学习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脑卒中的病因、并发症的预防、疾病的预后等知识,并让他们认识到脑卒中导致的运动及语言障碍是暂时的,只要积极配合,通过系统康复训练一定能够得到改善或恢复,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树立治疗和生活的信心,从而促进患者功能早日康复。同时,积极调动家属、社区、医院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给予患者关心、体贴和照顾,给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1.5 参考指标与评价方法

1.5.1 巴氏指数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8]对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沐浴、大小便、修饰、穿衣、移动、行走、上下楼梯及洗澡等10项,评定总分为100分,评分标准:≤20分为完全残疾,生活需要完全依赖他人;21~49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明显依赖他人;50~74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他人协助;75~94分为轻度功能障碍,生活上能基本自理;≥95分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进行测评。

1.5.2 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该问卷主要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从躯体功能状态、生理功能状态、社会功能状态等方面进行测评,其中包括50个问题,共有4个因子,3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该功能状态越好,生存质量越高[9]。

1.5.3 评价方法

针对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评价以及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分别选择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这3个时间点进行测试,测试地点可选择患者门诊复诊,对于不方便患者可选择家庭访视时测试。在问卷调查前组织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应使用统一指导语言向患者进行解释调查目的和要求,问卷由患者本人填写,文化程度低或文盲的患者可口头叙述,由测试者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归档。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且观察组在出院后3、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在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3、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发病患者数逾150万,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由于脑卒中造成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患者出院后导致无法继续接受医护人员专业的护理指导而出现“护理断层”。据有关研究显示,大约98%的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希望在出院后能够得到医务人员的指导与照顾[10]。因此,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提供早期、规范、系统的延伸护理服务对树立患者信心、加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延伸护理服务是基于人文关怀理论和整体护理理论之上,为满足出院患者的持续性护理需求而延伸出来的,它使优质护理服务不再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而是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和康复中[11]。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进行延伸康复护理能够加快正常脑细胞或未受损脑组织功能代偿和重建,加强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有研究表明[12-15],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是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功能恢复最显著,6个月功能恢复程度逐步减缓,并且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是患者及家属康复护理指导的关键时期。因此,康复护理程序介入越早越好,早期、连续开展康复护理训练能够持续、尽早调动功能潜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研究对6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并发放《脑卒中患者康复手册》,以便于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对康复知识自学和巩固。挑选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组建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在出院后1周内即通过电话进行回访,了解患者治疗和自护情况,并且配合家庭访视等多种个性化延伸护理服务模式进行上门康复护理指导。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有重要负面影响的心理障碍,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也是延伸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三个不同时间节点即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利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分别对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行评测后发现其Barthel指数评分及生存质量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从而证明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开展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佼佼,张喜锐.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2,19(2B):15-17.

[2] 黄慧嫦,蓝艳杏.脑卒中的护理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291-292.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与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黄天雯,张小燕,成守珍,等.试论适合城市社区发展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照护模式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51-53.

[5] 高建洪.对8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电话回访[J].中国现代医生,2011, 49(6):125-126.

[6] 王玉中,王秀霞.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疗效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957-960.

[7] 张小燕,许继晗,苏永静,等.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7):294-296.

[8] Leung SO,Chan CC,Shah S.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J]. Clin Rehabil,2007, 21(10):912-922.

[9] 赵艳霞,彭丽彬,陈劲.健康俱乐部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28-1530.

[10] Bixby M,Naylor M. The 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hospital discharge screening criteria for high risk older adults [J]. Medsurg Nurs,2010,19(1):62-63.

[11] 李善玲,刘清华,黄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6.

[12] 徐燕,吴丽娥,闫春华.心理康复联合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2,7(2):151-153.

[13] 郑霄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J].医药杂志,2012,24(12):10-11.

[14] 闫敏,张锦丽,李玲.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效果观察[J].医药杂志,2013,25(3):72-74.

篇7

关键词: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应用效果

产褥期指胎儿娩出后产妇身体、心理等调适复原所经历的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需要6~8w甚至更长的时间。产褥期保健是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于产妇产后恢复、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许多医院都在开展母婴保健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大部分产褥期母婴保健都限于医院范围内,家庭保健严重脱节,因此,产褥期母婴保健的延伸服务也成为各大医院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2]。本文为进一步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实际效果,总结延伸服务的有效途径,为产妇提供更多的产褥期保健服务,本文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入选产妇按照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产妇年龄在21~36岁,平均年龄(26.63±3.41)岁,分娩方式:顺产48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64例,产妇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5.41±3.90)岁,分娩方式:顺产50例,剖宫产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包括:院内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健康宣教等。观察组行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母婴保健服务中心 从门诊与产科临床挑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专门的母婴保健服务中心,中心人员数量在8~10人,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管理人员。由母婴保健服务中心根据产妇产褥期心理和身体特点开展各种母婴保健延伸服务,提供持续、专业、正规的母婴保健服务。

1.2.2设立电话咨询热线 母婴保健服务中心需设立专门的电话咨询热线,为出院的产妇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将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到院外。

1.2.3上门随访 由母婴保健服务中心人员对出院产妇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上门随访,针对母乳喂养困难、新生儿脐带感染等常见产褥期问题给予面对面指导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上门随访前需要通过电话联系征求产妇及其家属的意见,同时还要根据随访情况制定一对一的跟踪服务计划。

1.2.4开设网络论坛 为了进一步拓展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范围,完善服务体系,医院应当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开设专门的网络论坛,为产妇提供网络咨询服务,使产妇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向专家学者求助,工作人员需要在24h内予以详细的解答,并将所收到的咨询问题分门别类放置在论坛上供其他产妇借鉴参考。

1.2.5组织产妇交流学习 医院可以将新生儿已经满月的产妇组织起来,为产妇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平台,此外,还可以根据产妇需求开设小班教学,教学内容以宝宝养育、产后疑难问题解答为主,由专业的讲师进行现场授课。

1.3评价方法 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结束后由母婴保健专家对两组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统计每项指标发生率[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健康状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不足、母乳喂养困难、皲裂等各项指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便秘、腹泻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母婴健康对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定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褥期妇女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期,而且新生儿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高,因此需要针对此特点给予连续、专业的母婴保健服务[4,5]。以往医院在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方面仅限于院内干预,受到职责、作用范围等的限制,保健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产褥期母婴的多方位保健需求。随着医院功能及服务理念的不断转变,各大医院都在积极借助自身的医疗优势拓展服务范围,因此,将母婴保健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将成为必然趋势。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经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的医疗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的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不断扩大母婴保健服务范围,拓展保健服务层次,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并使其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部分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沈卫英,陈伟红,瞿红,等.网络信息平台在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杂志,2014,31(4):15-17.

[2]周丽娅.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35-36.

[3]王向阳.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839-3840.

篇8

【关键词】 专科健康教育; 延伸护理; 高血压; 综合健康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大部分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血压控制不理想[1]。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服务,在血压控制方面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1~79岁,平均(56.9±11.5)岁;病程2~15年,平均(9.2±4.0)年。纳入标准:(1)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6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2)未合并精神类疾病,具有一定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内科疾病、失明、失聪及随访不到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5.2±12.4)岁,平均病程(10.1±4.4)年;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3±10.8)岁,平均病程(8.6±2.1)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按心血管内科中高血压常规护理,同时住院期间由病房护士进行专科健康教育(主要方式为集中讲解等),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危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血压检测的重要性、常规血压测量方法、有益于疾病控制的生活习惯及运动方式等。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给予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服务,包括:(1)由科室护理人员及医生成立专职小组,共6人(各成员均需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熟练掌握高血压相关知识),包括1名主治医师、2名护师和3名护士,其中护士长为组长,小组在患者出院前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收集患者信息(名字、年龄、病情、地址、联系方式及后续治疗情况)并建立个人病情服务档案,并详细备专科、专家门诊时间、科室联系方式、可联系的医护人员姓名等;(2)根据医嘱,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教育措施,控制好其生理学危险因素,嘱咐其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每月于固定时间里举行健康讲座,小组成员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安排和发放教材,讲课内容主要为血压控制措施、咨询答疑,同时可相应结合多媒体材料;(3)根据患者病情及用药效果为其制订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帮助其改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果,减少食盐摄入,多补充蛋白质,减少脂肪摄入,戒烟戒酒,适度运动(如每天步行3公里,每周要锻炼5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 min);(4)家庭指导:在患者出院后半个月进行一次电话或家庭访视,随后每月1次,主要内容为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掌握情况,监督患者的饮食及运动习惯,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定期提醒患者来院复查。

1.3 评价指标 分析干预前、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干预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采用水银血压计检测患者安静状态的坐位上臂血压,最终结果为连续三次的平均值。血压控制的标准:收缩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血压以(x±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行 字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 两组干预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的血压均低于干预前(P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 观察组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为“佳”的分别为15例和42例,对照组分别为17例和33例,两组干预前服药依从性为“佳”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干预后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的遵医行为率为86.0%(43/50),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影响全球的慢性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3]。高血压不仅伴有高压,而且可引起靶器官损伤,是致残致死的危险因素,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4]。目前,常采用药物来控制血压,但长期效果较差,易反复,大部分患者通过更换方案或增加药量来维持效果,故总体上的血压控制情况较差。近来,提倡通过健康生活习惯及加强运动来维持降压效果[5-6]。

高血压与环境、人的饮食运动习惯及卫生服务水平有关。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护理的关键是为患者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调整饮食结果和运动方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生活习惯[7],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胡宇鹏[8]指出饮食疗法对提高高血压疾病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闫开华[9]的研究提出限盐饮食益于老年高血压合并性高血压的控制。

本研究发现: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在血压控制上效果显著,观察组干预后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此外,该种护理模式的治疗依从性较好,同时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遵医行为较优,进一步表明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在高血压控制上的作用,主要与其加强出院后监督及健康教育有关。张春英等[10]发现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对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效果也较好,表明该种护理模式有一定的适用性,可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综上所述,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在高血压综合健康治疗中的效果较好,不仅有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而且可提高服药依从性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

参考文献

[1] 曹位平.青年高血压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16):1900-1902.

[2] 陈璇,范传峰,王玉,等.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关系[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3,29(1):86-88.

[3] 葛迎辉,栾献亭,石高举,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4-25.

[4] 王莉,蒋学义.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生活干预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197-199.

[5] 胡玉冰.高血压病前期人群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60-161.

[6] 卢君英,陈亚珍.家庭医护责任制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药物利用与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13-16.

[7] 张清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4-65.

[8] 胡宇鹏.饮食疗法对高血压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27-129.

[9] 闫开华.限盐饮食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性高血压的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1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