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沟通交流模式8篇

时间:2023-05-30 08:34:36

沟通交流模式

沟通交流模式篇1

1.1方法

SBAR沟通方式翻译成中文就是标准化沟通方式,主要是护士对外科患者身体的现状做一个大概的解读,也就是护士自己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然后根据第一手资料转而汇报给医生的一种护理工作的方式。对于SBAR沟通方式来说,病症是很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以病患病状为首要的护理方式,以增加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交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为主要目的。

1.2结果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the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JCAHO)的相关研究表明,当前警讯事件产生的原因60%源于沟通障碍。同时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在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更要保证沟通有着一定的标准化进而将有效交流提高。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沟通方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对于外科患者来说,SBAR交流是很适合的方式,护士需要把握机会,多与患者交流,交流的程度会影响治疗的效果,交流越佳,治疗效果也会越显著,但是在外科,与患者的交流也是因人而异,患病的老人需要表现尊重,患病的小孩需要活泼的交流,患病的年轻人需要交往式的交流,但是对于中年人又需要更加自然的聊天式交流。

2SBAR沟通模式

SBAR沟通帮助护士和患者之间更好的交流,然后由护士将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患,此外,为了让这种沟通更有效,护士在面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可以采取不一样的SBAR沟通方式,对于文化层次高的患者,护士可以采取书面材料,也就是将患者所受外伤的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告知病患,并且征求病患的意见,对其外伤处采取最佳方式治疗,对于其他的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患者,护士主要是口述,以讲解的方式把病情告知患者。总之都需要护士与外科患者有一个基础良好的交流。医生对病人加强沟通的重要性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借助SBAR理论,其SBAR沟通方式不仅仅有着一定的简单灵活性,同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较为容易理解和记忆。

2.1建立SBAr模式和报告表

通过学习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原有交接班护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护理的特点,外科护士成立一个护理质量改进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改进标准化护理模式。经过几次调整,外科护理小组总结了关于标准化护理模式的具体护理内容,内容如下:(1)现状,主要是报告表的形式,护士在递交报告表时,注意报告的日期和班次,标明所查外科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护理级别的具体情况。(2)背景,包括患者的主诉、简要病情、诊断、治疗、用药、辅检、护理措施;(3)评估主要是所在外科的患者的用药情况,有没有抵触情绪,某一段时间内的饮食状况,心理承受等等。(4)建议是正对患者的下一步治疗的护理建议。

2.2培训医生正确使用SBAr模式

在外科,以护理质量改进小组的组长为核心,带动全外科的护士集体学习SBAR沟通模式。作为外科的护士,在对患者采用这种沟通模式之前需要对SBAR的起源和优点、内容要领有一个详细而准确的了解,要具体到采取的这种沟通方式的实施流程,实施方式,表格的填写,对患者外伤病情的解说,这些方面都要坐到标准化,准确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外科的护士提供即时、正确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混乱,从而提高团队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在外科,SBAR交接流程主要是先由交班前由交班护士按照电子版的格式在电脑上填写全科一级护理的患者的交班表格,打印表格做签字。之后交接的护士带着表格进行病房床头的交接,交班的护士按照表格内容格式,在对患者的外伤做好检查之后逐一填写信息。最后确认交接没有问题,交接的护士再签字,之前的护士的任务就完成了,之后的处理措施都交给接班的护士,若是出现不当的症状,则需要记录在案。

2.3测评SBAr模式的沟通能力

用测评SBAR沟通方式的实践能力来评价一个外科护士的SBAR沟通实践能力。了解外科的护士的SBAR沟通能力,需要设计一份合适合理的查检表,既要有SBAR的理论知识,也要有护士测评,SBAR理论知识的评测主要是考察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对于外科患者需要掌握的SBAR护理技术是否掌握到位,而护士测评,考察的是外科护士对于外科的了解,以及作为外科护士的基本能力,当然,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能力是很重要的部分,所有外科的护士都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做好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这一个月也是对护士的考察,只有通过考察的护士才可以继续留在外科,因为外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对于身处外科的护士而言,SBAR模式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只有达标的护士才能将患者完整的信息快速了解,保证病借助情境模拟的方法,做好医患的沟通交流。

3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作用

在外科,护士通过查房,对诊断明确外科病人,提前一天可以通知到全外科的医生和护生针对患者的外伤做好最佳治疗和护理,使病人得到了最完善的护理。护士在查房时,会先告知病人和病人的家属关于患者的外伤情况,得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全力配合,然后,护士对病人进行外伤恢复情况做好检查,评估病人的外伤情况,是否感染,伤口包扎的一般情况,要有针对性,同时,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公开,即明确了护士的职责,又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最后将所以情况报给医生,做最佳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加快恢复外伤,良好的交流也会避免伤口的不必要感染,也就加快了伤口的恢复,使得患者尽早的结束治疗。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护患关系和际间交班沟通协调,专业知识、交接流程规范,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增强了护士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医生对护士的专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较高地认可,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上升,护士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医生、患者的满意度逐步提高,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良好体现。

4SBAr沟通模式的建立对外科患者安全的影响

沟通交流模式篇2

关键词: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本文中所研究的污水处理厂位于江苏省某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下文简称污水厂)总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8万吨,污水厂的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污水主要来自科学园、大学城、科学园研发区(内含工业污水),服务面积5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0万人。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4万吨,2008年初工艺调试成功。污水厂所处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7℃,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

表1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水质指标

本污水厂采用的工艺为DE型氧化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氧化沟按照不同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等三大类型。连续式氧化沟进、出水流向不变,氧化沟只作曝气池使用,系统设有二沉池,常见的有卡鲁塞尔氧化沟、帕斯韦尔氧化沟等;交替工作氧化沟是在不同时段,氧化沟系统的一部分交替轮流作为沉淀池,不需要单独设立二沉淀,常见的有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半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设有二沉池,使曝气池和沉淀完全分开,故能连续式工作,同时可根据要求,氧化沟又可分段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具有交替工作运行的特点,常见的有DE型氧化沟[1]。

图1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经过统计本污水厂2008年06月~2010年06月进、出水中BOD5、COD、SS、NH3-N、TN、TP的情况,结论如表3中所示,经过半交替式工艺(厌氧池+DE氧化沟+二沉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达标率为100%,BOD5、COD、SS、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51%、84.18%、91.31%、89.19%、59.15%、67.15%,由数据可以推断半交替式工艺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NH3-N的功能,同时也能对水中TN、TP有较高的去除能力,本污水厂的去除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交替运行时序的设置有很大关系。从理论上讲,C/N≥2.86就能进行脱氮,C/P>17才能满足生物除磷要求,在此时间段本厂BOD5/COD、BOD/TN、BOD/TP的平均值分别为0.364、1.86、22.79,显然,污水厂的进厂水中碳源较少,在此种情况下,适当增加缺氧段运行时间,以及修改交替模式(将第二段均设置成硝化反应状态)、调整水停留时间以及外回流量等就可以提高脱氮、除磷的去除率。

表3 污水厂2008.06~2010.06期间水质统计分析情况

2、DE型(交替)氧化沟生物脱氮和除磷机理

DE型氧化沟的生物脱氮功能是通过特殊的运行方式,利用逻辑程控系统使污水交替进入氧化沟,并利用曝气转刷或曝气机来控制溶解氧的浓度,使硝化和反硝化在沟中交替发生,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氧化沟中部分活性污泥絮体内外层存在浓度梯度,活性污泥絮体表层,由于氧的存在而进行氨的氧化反应,污泥絮体内层的溶解氧逐渐下降,此中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最典型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就是氧化沟[2];氧化沟前设置了厌氧池,从二沉池至厌氧池的回流污泥中存在NO3-、NO2-,在厌氧条件下,以NO3-、NO2-为电子受体,以NH4+为电子供体将氨转化为N2[3],此种厌氧氨氧化脱氮模式可能对本工艺脱氮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才能确定。

对于生物除磷,由于聚磷菌好氧吸磷比厌氧释磷要多,因此污水中的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来去除,双沟式氧化沟工艺也正是此原理,通过在氧化沟前加厌氧池,达到除磷的目的[2];缺氧环境中以硝酸盐取代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而得以去除,达到同时除磷和脱氮双重目的[4],反硝化除磷技术是否在本污水厂除磷过程中发挥作用,仍需更深入研究证实。

3、运行时序

图2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本污水厂DE氧化沟系统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污水进入氧化沟前端的厌氧池,经配水井的切换,两条沟交替出水,再此过程中营造出厌氧、好氧区和缺氧区,且不存在污泥回流。DE型氧化沟生物的运行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运行周期(4~8h)与运行程序,同时重新组合厌氧池等池体在工艺中分布顺序就可得到不同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进厂污水的特性,组合合适的操作程序(双沟式氧化沟操作模式可以在4种最基本的模式基础上扩展,开发出具有多种交替程序和组合模式),本污水厂运行时序如下:

1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沟I中搅拌机转动,使悬浮污泥和污水充分混合,沟I处于缺氧状况,缺氧对于反硝化反应很重要,反硝化反应使硝酸氮转换成自由态的氮,同时在沟中,大量的有机物被除去,沟I出来的水进入沟II。在沟II,污水处于好氧状态,转刷的快速运转为生物反应、有机物氧化、由生物群进行的硝化和大量磷吸收,提供了所需氧气。同时,沟II的自动堰开启,使经处理的污水连续排入沉淀池。在沟II,有溶解氧控制转刷的操作,当溶解氧浓度达到设定数值时,部份转刷停止运转,减少了能量消耗。2段:历时15分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同时污水分别流往沟I,沟I进行硝化反应。污水从沟II排放到沉淀池。3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污水流往沟I,进行硝化反应,沟I的自动堰开启,污水从沟I排放到沉淀池。4段: 历时15分钟,在4段,氧化沟的操作与2段相同,但污水从沟I排放。在此交替缺/好氧环境中会出现溶解氧浓度梯度,局部环境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有可能30%~50%的脱氮由于同时反硝化而完成[5];反硝化除磷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通常采用水力停留时间确定厌氧池容积,通常厌氧池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r左右,一般规定最少不低于0.75h,回流污泥量与停留时间成正比,同时厌氧污泥量占反应池总污泥量的比值不低于10%,才能有较好的除磷效果[6]。,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在这个运行时序中,1、3两个阶段是主反应,主要通过相互切换,达到不用内回流就可以具有较高脱氮效率;2、4是过渡段,主要作用是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含有较高的溶解氧,保证二沉池不会出现厌氧池反硝化造成污泥上浮。在时间分配上,一般好氧时段占56%,缺氧时段占44%的情况下,脱氮效率较高。如果改变1、2、3、4时段的时间,从而改变缺氧时段所占比重,就可以设计成多种适应脱氮要求的工艺;当脱氮效率要求不高时,缺氧时段比值较低时,加长2、3段时间可以实现;按照以往经验,在8h周期的控制时序中2、3段时间最少需要30min,才能保证出水[6]。

刘俊新,王宝贞等人通过调节转刷的充氧能力可使氧化沟内形成好氧段和缺氧段,当缺氧段的容积占氧化沟总容积的45%~55%时,总氮去除率高于90%。通过加入厌氧池,可提高氧化沟的除磷效率[7]。

本污水厂厌氧生物选择池内配有推流搅拌器,以防止污泥沉积。二个氧化沟相互连通,串联运行,可交替进、出水,沟内曝气转刷高速运行时曝气充氧,低速运行时只推动水流,不充氧。,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通过两沟内转刷交替处于高速和低速运行,则两沟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同时,氧化沟内还设置了推流搅拌器,主要起到推流作用。污水由厌氧池至二沉池的过程中,经历了厌氧、交替好氧/缺氧、沉淀的工况,经过微生物生化反应达到脱氮除磷的功能,具体交替工况如表2所示:(注:——进水、——出水、——搅拌器运行、——低速运行、——高速运行)

表2 污水厂半交替工况运行模式

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在实质上是一个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但是具有按时间顺序交替切换运行状态的特点。常规活性污泥法中污水按空间顺序依次在各个反应器(区)中完成好氧、缺氧(厌氧)和沉淀等处理过程。而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中,分别处于好氧、缺氧或沉淀等运行状态的各个氧化沟,按规定的周期相互切换运行状态。适当控制各周期长短与比例以及其运行条件,就可达到要求的处理目的。这种工艺上的灵活性使系统优化比较容易实现,应用微机自动控制运行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现有的交替模式工艺有交替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SBR系列工艺以及近年来新开发的相关具有交替模式的工艺等。一般情况,交替工艺利用都具有2组以上池体组成;均可以至少2点以上交替进、出水;生化池池体均能交替组合进行好氧/缺氧/厌氧/沉淀工况处理污水;基本上不需增加泵作为内回流系统动力,只需要控制闸门的开/关就可以达到污泥回流。

污水通过进水闸门控制,按时序分别进入交替廊道,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运行周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交替工况运行中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闸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曝气系统根据工艺不同可选表曝机类似系列曝气设备和鼓风机房—曝气管路系统等鼓风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可选主要有:推流器、搅拌器、推流搅拌器等;闸门最好能选用开启速度快的设备。,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崔志峰等人提出了交替式(曝气—沉淀一体化)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该工艺已在新疆阿克苏污水处理厂、密云县污水处理厂、山东日照市东区污水处理厂等成功投入使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8]。佛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采用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占地省、土建费用低、运转灵活、管理方便、运营费用低等独特的优点,尤其适合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替代其它活性污泥法[9]。

通过对江苏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DE型氧化沟工艺运行情况分析,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关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总结出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TN、TP的功能,针对不同地区进水水质存在差异的情况,只需要设置合适的运行时序、调整交替模式就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该工艺还具有节能、控制灵活、占地省等特点;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污水厂需要升级改造,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构筑物,将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做为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的首选工艺。

参考文献:

[1]娄金生,谢水波,何少华等,生物脱氮除磷原理与应用[M],国防科学大学出版社,2002,141

[2]邓荣森,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3

[3]孙洪伟,彭永臻,王淑莹等,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演变、机理及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1)7-11

[4]万金保,王建永,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J],水处理技术,2008,34(3)7-10

[5]王诚信,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生物脱氮磷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1990,6(6),56-60

[6]周雹,活性污泥工艺简明原理及设计计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1-168

[7]刘俊新,王宝贞,J.W.vanGroenestijin等,采用氧化沟从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5)36-40

[8]崔志峰,王凯军等,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56-58

[9]陈贻龙,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4(1),40-45

沟通交流模式篇3

关键词: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本文中所研究的污水处理厂位于江苏省某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下文简称污水厂)总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8万吨,污水厂的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污水主要来自科学园、大学城、科学园研发区(内含工业污水),服务面积5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0万人。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4万吨,2008年初工艺调试成功。污水厂所处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7℃,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

表1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水质指标

本污水厂采用的工艺为DE型氧化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氧化沟按照不同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等三大类型。连续式氧化沟进、出水流向不变,氧化沟只作曝气池使用,系统设有二沉池,常见的有卡鲁塞尔氧化沟、帕斯韦尔氧化沟等;交替工作氧化沟是在不同时段,氧化沟系统的一部分交替轮流作为沉淀池,不需要单独设立二沉淀,常见的有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半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设有二沉池,使曝气池和沉淀完全分开,故能连续式工作,同时可根据要求,氧化沟又可分段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具有交替工作运行的特点,常见的有DE型氧化沟[1]。

图1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经过统计本污水厂2008年06月~2010年06月进、出水中BOD5、COD、SS、NH3-N、TN、TP的情况,结论如表3中所示,经过半交替式工艺(厌氧池+DE氧化沟+二沉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达标率为100%,BOD5、COD、SS、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51%、84.18%、91.31%、89.19%、59.15%、67.15%,由数据可以推断半交替式工艺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NH3-N的功能,同时也能对水中TN、TP有较高的去除能力,本污水厂的去除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交替运行时序的设置有很大关系。从理论上讲,C/N≥2.86就能进行脱氮,C/P>17才能满足生物除磷要求,在此时间段本厂BOD5/COD、BOD/TN、BOD/TP的平均值分别为0.364、1.86、22.79,显然,污水厂的进厂水中碳源较少,在此种情况下,适当增加缺氧段运行时间,以及修改交替模式(将第二段均设置成硝化反应状态)、调整水停留时间以及外回流量等就可以提高脱氮、除磷的去除率。

表3 污水厂2008.06~2010.06期间水质统计分析情况

2、DE型(交替)氧化沟生物脱氮和除磷机理

DE型氧化沟的生物脱氮功能是通过特殊的运行方式,利用逻辑程控系统使污水交替进入氧化沟,并利用曝气转刷或曝气机来控制溶解氧的浓度,使硝化和反硝化在沟中交替发生,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氧化沟中部分活性污泥絮体内外层存在浓度梯度,活性污泥絮体表层,由于氧的存在而进行氨的氧化反应,污泥絮体内层的溶解氧逐渐下降,此中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最典型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就是氧化沟[2];氧化沟前设置了厌氧池,从二沉池至厌氧池的回流污泥中存在NO3-、NO2-,在厌氧条件下,以NO3-、NO2-为电子受体,以NH4+为电子供体将氨转化为N2[3],此种厌氧氨氧化脱氮模式可能对本工艺脱氮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才能确定。

对于生物除磷,由于聚磷菌好氧吸磷比厌氧释磷要多,因此污水中的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来去除,双沟式氧化沟工艺也正是此原理,通过在氧化沟前加厌氧池,达到除磷的目的[2];缺氧环境中以硝酸盐取代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而得以去除,达到同时除磷和脱氮双重目的[4],反硝化除磷技术是否在本污水厂除磷过程中发挥作用,仍需更深入研究证实。

3、运行时序

图2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本污水厂DE氧化沟系统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污水进入氧化沟前端的厌氧池,经配水井的切换,两条沟交替出水,再此过程中营造出厌氧、好氧区和缺氧区,且不存在污泥回流。DE型氧化沟生物的运行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运行周期(4~8h)与运行程序,同时重新组合厌氧池等池体在工艺中分布顺序就可得到不同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进厂污水的特性,组合合适的操作程序(双沟式氧化沟操作模式可以在4种最基本的模式基础上扩展,开发出具有多种交替程序和组合模式),本污水厂运行时序如下:

1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沟I中搅拌机转动,使悬浮污泥和污水充分混合,沟I处于缺氧状况,缺氧对于反硝化反应很重要,反硝化反应使硝酸氮转换成自由态的氮,同时在沟中,大量的有机物被除去,沟I出来的水进入沟II。在沟II,污水处于好氧状态,转刷的快速运转为生物反应、有机物氧化、由生物群进行的硝化和大量磷吸收,提供了所需氧气。同时,沟II的自动堰开启,使经处理的污水连续排入沉淀池。在沟II,有溶解氧控制转刷的操作,当溶解氧浓度达到设定数值时,部份转刷停止运转,减少了能量消耗。2段:历时15分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同时污水分别流往沟I,沟I进行硝化反应。污水从沟II排放到沉淀池。3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污水流往沟I,进行硝化反应,沟I的自动堰开启,污水从沟I排放到沉淀池。4段: 历时15分钟,在4段,氧化沟的操作与2段相同,但污水从沟I排放。在此交替缺/好氧环境中会出现溶解氧浓度梯度,局部环境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有可能30%~50%的脱氮由于同时反硝化而完成[5];反硝化除磷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通常采用水力停留时间确定厌氧池容积,通常厌氧池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r左右,一般规定最少不低于0.75h,回流污泥量与停留时间成正比,同时厌氧污泥量占反应池总污泥量的比值不低于10%,才能有较好的除磷效果[6]。,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在这个运行时序中,1、3两个阶段是主反应,主要通过相互切换,达到不用内回流就可以具有较高脱氮效率;2、4是过渡段,主要作用是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含有较高的溶解氧,保证二沉池不会出现厌氧池反硝化造成污泥上浮。在时间分配上,一般好氧时段占56%,缺氧时段占44%的情况下,脱氮效率较高。如果改变1、2、3、4时段的时间,从而改变缺氧时段所占比重,就可以设计成多种适应脱氮要求的工艺;当脱氮效率要求不高时,缺氧时段比值较低时,加长2、3段时间可以实现;按照以往经验,在8h周期的控制时序中2、3段时间最少需要30min,才能保证出水[6]。

刘俊新,王宝贞等人通过调节转刷的充氧能力可使氧化沟内形成好氧段和缺氧段,当缺氧段的容积占氧化沟总容积的45%~55%时,总氮去除率高于90%。通过加入厌氧池,可提高氧化沟的除磷效率[7]。

本污水厂厌氧生物选择池内配有推流搅拌器,以防止污泥沉积。二个氧化沟相互连通,串联运行,可交替进、出水,沟内曝气转刷高速运行时曝气充氧,低速运行时只推动水流,不充氧。,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通过两沟内转刷交替处于高速和低速运行,则两沟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同时,氧化沟内还设置了推流搅拌器,主要起到推流作用。污水由厌氧池至二沉池的过程中,经历了厌氧、交替好氧/缺氧、沉淀的工况,经过微生物生化反应达到脱氮除磷的功能,具体交替工况如表2所示:(注:——进水、——出水、——搅拌器运行、——低速运行、——高速运行)

表2 污水厂半交替工况运行模式

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在实质上是一个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但是具有按时间顺序交替切换运行状态的特点。常规活性污泥法中污水按空间顺序依次在各个反应器(区)中完成好氧、缺氧(厌氧)和沉淀等处理过程。而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中,分别处于好氧、缺氧或沉淀等运行状态的各个氧化沟,按规定的周期相互切换运行状态。适当控制各周期长短与比例以及其运行条件,就可达到要求的处理目的。这种工艺上的灵活性使系统优化比较容易实现,应用微机自动控制运行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现有的交替模式工艺有交替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SBR系列工艺以及近年来新开发的相关具有交替模式的工艺等。一般情况,交替工艺利用都具有2组以上池体组成;均可以至少2点以上交替进、出水;生化池池体均能交替组合进行好氧/缺氧/厌氧/沉淀工况处理污水;基本上不需增加泵作为内回流系统动力,只需要控制闸门的开/关就可以达到污泥回流。

污水通过进水闸门控制,按时序分别进入交替廊道,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运行周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交替工况运行中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闸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曝气系统根据工艺不同可选表曝机类似系列曝气设备和鼓风机房—曝气管路系统等鼓风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可选主要有:推流器、搅拌器、推流搅拌器等;闸门最好能选用开启速度快的设备。,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崔志峰等人提出了交替式(曝气—沉淀一体化)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该工艺已在新疆阿克苏污水处理厂、密云县污水处理厂、山东日照市东区污水处理厂等成功投入使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8]。佛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采用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占地省、土建费用低、运转灵活、管理方便、运营费用低等独特的优点,尤其适合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替代其它活性污泥法[9]。

通过对江苏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DE型氧化沟工艺运行情况分析,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关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总结出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TN、TP的功能,针对不同地区进水水质存在差异的情况,只需要设置合适的运行时序、调整交替模式就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该工艺还具有节能、控制灵活、占地省等特点;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污水厂需要升级改造,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构筑物,将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做为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的首选工艺。

参考文献:

[1]娄金生,谢水波,何少华等,生物脱氮除磷原理与应用[M],国防科学大学出版社,2002,141

[2]邓荣森,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3

[3]孙洪伟,彭永臻,王淑莹等,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演变、机理及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1)7-11

[4]万金保,王建永,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J],水处理技术,2008,34(3)7-10

[5]王诚信,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生物脱氮磷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1990,6(6),56-60

[6]周雹,活性污泥工艺简明原理及设计计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1-168

[7]刘俊新,王宝贞,J.W.vanGroenestijin等,采用氧化沟从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5)36-40

[8]崔志峰,王凯军等,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56-58

[9]陈贻龙,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4(1),40-45

沟通交流模式篇4

在观看余世维《有效沟通》的讲座后,其中关于“有效倾听”的建议对我启发良多。

作为公务人员,在与基层群众交流过程中,我们时常会觉得与群众存在沟通上的障碍,撇除这样那样的个体外因,“个性顽固”、“文化素质低”常被我们归为与基层群众沟通上的两大顽疾——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反复解释,对方就是不明白,围绕同一问题反复争执不休。如此沟通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问题没解决、时间浪费了、群众不满意。

观看了余世维《有效沟通》的讲座后,结合日常干部监督科接待来访老干部的实践,我对于在与基层群众交流过程中,绕过沟通“两大顽疾”,构建畅通的沟通模式,做了如下总结:

一是引导讲述,构筑交流模式。很多来访群众都是带着情绪与不满来的,与之沟通的第一步不应是“被动的等提问,然后讲道理讲规定”,而应先引导其诉说、讲述:一方面在诉说过程中缓解其紧张、焦(来源:文秘站 )虑的情绪,基本掌握其情绪状态和谈话节奏,另一方面在诉说的同时讲双方交流的模式由简单的“提问——回答”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讲述——提问——交流”的双向模式。在与群众沟通的这一环节,可能并不能清晰的获知对方的困难与问题,重要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沟通构筑渠道,此交流环节一般可控制在3-5分钟。

二是适时切入,归纳问题关键。要注重效率的与群众交流,就要适时的切入群众的讲述,询问其具体困难与问题。切入环节是整个交流沟通中最关键的环节,询问方应注重三方面问题:第一,切入时间的掌握。切入时间不易过长,过长影响谈话效率;亦不宜过短,过短,询问方还来不及把握讲述方情绪状态和谈话节奏,不利于控制下一步交流;第二,切入要素的把握。询问方在明确切入后,应以适当方式向讲述人提出三方面问题:为什么来,有什么问题,对组织有什么要求;第三,快速归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即使有询问人的引导,讲述人的讲述也可能是凌乱的,夹杂很多情绪和个人看法,这就要求询问人在倾听过程中,边记录下关键问题,边进行问题的整理归纳,尽可能做到谈话结束时,问题归纳完成。

沟通交流模式篇5

[关键词]管理沟通信息传递高校管理沟通信息传递模式途径

著名沟通学专家玛莉?蒙特女士指出,管理沟通是指管理工作者为实现一定管理目的或影响,通过各种语言或非语言载体与其他相关的人进行信息交流,以取得受众的正确理解的一种策略性过程。[4]可见,管理沟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由沟通者、沟通方式、沟通内容、沟通渠道、信息接受者、反馈、内外部环境和沟通效果组成。因此,本文认为,管理沟通是为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信号、媒介和渠道,在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之间有目的地进行知识、信息、情感、思想、观点和态度交流和传递的行为过程。

一、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涵义

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1]有关研究也表明:在行政管理中大部分的错误是由于沟通无效或沟通不到位所造成的。管理离不开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管理沟通是任何组织有效运作所不可或缺的,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机构也不例外。高校管理沟通是高校为达成某种目标,管理者与师生之间、师生与师生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多元化交流、传递的过程。这种交互流动的过程实际上体现在高校管理沟通中的信息传递。这里的信息传递是指信息发送者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给信息接受者的过程。信息在高校内部科学传递,有助于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高校管理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在高校外部有效传递,有利于高校管理组织及时与政府、兄弟院校和其他社会团体单位进行沟通,准确获取各种信息,让他们了解并支持高校自身教育管理目标与发展战略。可见,高校组织的科学管理和健康发展与有效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标,高校管理者在与管理者、师生以及社会之间的交往沟通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传递给管理者、师生以及社会的过程。高校管理沟通是一个不断传递信息的过程,高校管理者对高校及其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把握和占有信息量的多少,将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管理与决策水平。科学有效的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是高校管理与决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因此,为确保管理者获得科学有效信息,保证高校能正常运作和生存发展,很有必要探究究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和途径。

二、 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模式

高校管理沟通的信息传递关系到高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单元和部门。在高校管理沟通中,不仅是高层管理部门发出信息、其它部门和基层相关人员接受信息,也不仅是基层人员发出信息,上级主管人员听取信息。实际上,高校中各个成员、单元和部门都涉及到信息传递,都会参与到传递信息的过程。它们既是信息发送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因此,高校里任何一个人、单元和部门只有了解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模式,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

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是否通畅取决于信息传递的模式和途径。“信息传递指信息传递者S(Sender)自己或通过信息A(Agent)用一定的手段把信息送到特定的信息接收者R(Receiver)手里。传递模式是对这一过程的抽象,是贯穿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具体手段或方法。”[3]“以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的信息传递称为信息传递模式。”[5]在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模式则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标在管理沟通中以怎么样的方式、方法传递信息。由于信息传递标的不同,所以信息传递模式也多种多样。

按信息流向与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向传递、双向传递和反馈传递等模式。单向传递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间单方向地传递,如高校内部下达各种简报,上报各种报表,公布各种行政命令等。双向传递是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间互相传递,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信息发送者又是信息接收者,如经验交流会,上下级间请示和批复等。反馈传递是信息接收者在接收到信息后,经过对信息的理解、加工、处理后,再将信息反馈给发送者的方式和过程,如高校内部的下级行政机关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上报各种数据报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等。

按信息量集中程序不同,可分为集中和连续两种模式。集中式信息传递是指时间集中、信息量大的传递,如年终总结,季度情况反映等。连续式信息传递则是不间断的、持续的传递方式,如按日、按周、按季度上报的工作情况等。

按信息传递范围或与环境关系不同,可分为内部传递和外部传递两种模式。内部传递是信息在高校内部的传递,如会议汇报、公告、电话等。外部传递是指高校管理者与社会各种团体或组织间的信息传递,如与企业的座谈会、与其他高校的经验交流会等。

三、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途径

(一)国外关于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途径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其启示

1.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莱维特通过实验模型研究,提出链式、环式、轮式、全通道式和Y式五种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2]

(1)链式信息传递途径,即在组织内部间或组织间交流时,采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等形式来传递信息的途径。这种途径的信息只能从一个人逐级传递到另一个人,居两端的人只有向下或向上传递信息,居中间的人只可以向上和向下分别进行信息传递。在高校管理沟通中,它能快速传递信息,缩短解决问题时间,效率显著;但信息经层层筛选容易失真,造成信息在传递和反馈过程中产生较大差异,不利于保障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真实有效性。

(2)环式信息传递途径,即组织内部成员间依次联系和沟通,且每个成员在管理沟通中处于平等地位,他们皆可与两侧成员同时沟通和传递信息,都有机会参与组织决策。在高校内部,它能平等快速传递信息,民主气氛浓,让参与信息传递者有一定满意度;但传递的信息容易造成集中化,高校管理者对信息预测程度较低,信息传递畅通速度慢,信息易于分散,难于形成中心,不利于实现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科学有效性。

(3)轮式信息传递途径,即信息是通过中间人来传递的,组织内只有他能够与其他任何人传递信息,所有其他成员只能与他交流信息。在高校管理沟通中轮式信息传递现象会经常出现,且很有可能叠加在其它途径中。它的优点在于信息传递集中化程度高,方便高校管理者快速精确解决问题;但沟通途径较少,欠缺平行沟通,不利于提高高校组织成员间士气,容易造成他们较大心理压力和较低成员平均满足程度。

(4)全通道式信息传递途径,即组织内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自由沟通,所有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组织管理和决策。它在高校管理沟通中占据很大比例,优点在于信息传递的网络高度分散、所有成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相互平等、信息传递面向全体成员,具有较强开放性;但信息传递比较费时,影响管理工作效率,成员间没有更多接触机会,不利于较大组织有效传递信息,沟通路线和数目限制信息传递与反馈能力。

(5)Y式信息传递途径。它表示四个层次的信息逐级传递的纵向沟通途径,即组织内只有一个成员位于沟通核心地位,他是上下传递信息媒介,起信息枢纽作用。优点在于高校管理沟通中有较高信息传递集中化程度,组织性强,信息传递和解决问题速度较快,有严格组织控制力;但高校内教职工、部门间缺乏直接的横向沟通,不能越级传递信息,信息通过层层筛选,易造成信息失真现象。

2.非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戴维斯通过对沟通中信息传递、信息传播及其途径研究,提出四种非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即单串型、饶舌型、概率型和密集型。[2]

(1)单串型是指信息通过一连串的人、组织或传递中介传递给最终接受信息的人或组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饶舌型是指通过一个人或组织把信息告诉其他人或组织,这一个人或组织是非正式沟通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人物。

(3)概率型是指通过一个人或组织随机地把信息传递给某几个人或组织,再由这些人或组织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或组织,在这个传递过程中并没有一定的中心传递目标。

(4)密集型是指在信息传递途径的过程中,信息是由他人或组织转告给若干人或组织的;在传递过程中可能有几个中心传递目标,且具有某种程度的弹性。

它的优点是沟通不拘于形式,不受组织约束,以较快速度传递信息,可传递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难以获得的信息,是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的必要补充;但它具有不可控性,信息传递不确切,容易造成信息失真,易于形成小集团,不利于人心稳定、团体凝聚和组织和谐。

(二)当前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借鉴国外关于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途径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启示,我国当前高校管理沟通中信息传递途径主要有四种即上行、下行、横向和斜向途径。

(1)上行途径,即高校成员、部门通过一定沟通渠道与管理决策层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主要表现在:一是层层传递信息,就是基层教职工依据一定原则和程序向上逐级反映;二是越级传递信息,就是为尽快把问题或情况传递到管理决策层,下级没有按照正常程序来进行传递,而是越级与决策层直接对话,在高校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基层各级对上级的请示汇报、申诉意见、提出建议和提供良策等。

(2)下行途径,指在高校中信息从管理的较高层次向较低层次的传递,即高校领导决策层对师生员工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体现在管理高层给下级传递教育主管部门命令、通知,指示、命令、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方针、目标等。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让下级理解上级决策层意图,统一思想与行动,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3)横向途径,即在高校中同一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如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分管教学、科研和后勤的三位副校(院)长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这种信息传递途径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内部同一层级各个部门间沟通、了解与协调,是一种尽量减少或避免各部门之间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措施。

(4)斜向途径,即在高校中处于不同层次的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机构、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这种途径主要是用来加速信息传递与交流,促进高校内部沟通与理解,增强高校内部成员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而协调各方工作。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孙永正等.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19-221

[3]杨峰,周宁,张会平.基于网络信息组织的信息传递模式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4:6-8

[4]张春莲.高校管理沟通中的障碍分析与再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9-42

沟通交流模式篇6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口才沟通类课程应用

[作者简介]林灵(1962-),女,广西贺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礼貌言语与交际策略。(广西南宁5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口才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A16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52-02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教育核心和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能力本位”,这与核心理念——注重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不谋而合,使得行动导向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凸显出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

一、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性质及定位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为顺应现代社会和职场工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劳动者的技能分为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能力三个层面,在规定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就占据了前两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交流沟通”能力正是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应职应岗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高职教育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的要求,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应基于“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开设口才沟通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突破自我,当众说话和发表演说,能够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沟通,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用口头话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作为当代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素质。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综合运用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口语交际能力一般规律的应用语言学科。作为现代社会使用频率最高、实用价值最强的沟通类课程,它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向,淡化传统口才课程“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明确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课程目标,注重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体现以应用实践为主的职业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高职口才是实用口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彰显出鲜明的职业化教育特色。

二、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职教育教学遵循“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方针,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所有课程,都应以从业中习得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体验与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阐述为辅。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也不例外。而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蕴涵在“行动中”,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世界职业教育理论中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策略,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发展为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所构建的是一个与培养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行动体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培养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是主动同时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

现代职场中职业核心能力是就业竞争的关键,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说,作为职业核心能力项目之一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沟通能力既是一种智力、交际能力、竞争力,又是一种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起点和择业前景。我国经济现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地提高高职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刻不容缓。因此,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语言使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训练是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应在强调学科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普遍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行动导向教学不失为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提高交流沟通表达能力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应用

1.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重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由于传统学科型的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无法体现高职教育职业属性的教育特点和规律,自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预期目标。因此,我们进行了充分调研,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职业属性定位,对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重构。重构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具有“培养目标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语言学习的层次性”等鲜明的职业化特色,由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学科型体系转型为能力本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增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能力本位、“强技能、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理念,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转换教师角色,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高职院校新兴的“素质+技能”课程,熟悉并把握口才教学的内在规律是授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拥有“双师”素质及能力是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的质量保证。而目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多是由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来自于语言文学等相关文科类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教理论是强项,但教技能则略显经验不足,不能完全胜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任务。为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使教师尝试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且具备专业资质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需求及岗位实际操作流程,或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还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行动导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整合课程内容,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因而我们首先对“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等性质或内容相似的课程巧妙地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在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上,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代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行动体系课程模式。在内容设计方面,淡化传统口才课“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强调从口才基础突破,在职场沟通中,向生活口才、职业口才倾斜,注重凸显高职教育职业化、实践性特色和专业特点,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同时,为给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供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于一体的、便于操作及应用的、突出“能力本位”的口才沟通类课程教学提供便利和依据,编写了《实用口才与职场沟通》教材。在编写模式上,教材突破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化、完整性的传统编写体例,学习和借鉴了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将口才基础知识与口才实际运用的职场沟通情景融合,优化整合集成一个个教学模块,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强化当众说话口才的基础训练,并最终落实在校园、求职、社交、服务、办公室等职场情景的沟通实战演练中。本着基础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还增加和细化了口才沟通能力的训练内容及操作环节,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学生参与教学及互动创造了教学条件和训练便利。

4.引入项目化教学,自创“高效七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成功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口才沟通课程,并自创“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被动局面。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协作以及与人沟通进行项目动作等各种社会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课程的实施运用,最为成功的是创建了“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遵循“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情境体验—发现不足—引导点拨—训练提高—效果检测”的集约型训练过程,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以“口才训练”项目里的“面试口才”教学的“七步”为例。第一步:项目名称,如何构建有效面试?第二步:实践教学,“理论点拨+企业招聘面试视频片段观摩”。第三步:情景体验,包括小组讨论,设定模拟岗位,事先告知岗位职责;面试的具体实施内容及过程(进门;鞠躬问候;根据示意坐下;3分钟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面试结束,鞠躬、致谢、退下。)第四步:发现不足,采用现场观察、微格回放(视频片段)等手段,以自检、互评等方式,发现并指出细节上的不足。第五步:引导点拨,教师点评,归纳做法。第六步:训练提高,重复训练。第七步:效果检测(面试评分标准)。

通过这样规范严谨且注重细节的语言表达训练,真正落实行动导向、任务驱动、互教共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思想,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为真正实现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奠定良好的基础。

5.创建行动导向教学环境,落实口才实训设备。教学环境和设备要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需要。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要有充足而适宜的模拟实训场所和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以及适合学习小组讨论的教室,提供可供所有学生活动的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成果展示的展板等。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以确保师生互动过程中具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和环境。为此,必须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适用于口才教学的实训环境设计布置和实训设备优化整合。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新建成的人文实训室、专为高职口才沟通课程配备的便携式麦克风及摄像机等设备,为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微格回放、重复训练等训练方法,保证教学任务高效、顺利地完成,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

[参考文献]

[1]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教通讯),2008(5).

[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林灵,周而冬,潘媛媛.基于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高职口才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0(30).

沟通交流模式篇7

一、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应掌握复杂体系中的组织沟通

1.企业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如研究市场、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科学地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所要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因此,应转化产品竞争形式,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使人才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使人才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使沟通更有效、更可靠。信息沟通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不仅要对技术、生产、财务进行管理,还要对服务竞争、人才竞争、文化竞争进行管理,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人本管理主要就是以人为中心,而且,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应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做到理解别人、体会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管理人员。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要想提高沟通效率,就必须要对任务信息、维护信息、人员信息进行沟通。同时,还应选择正确的沟通媒介,保证信息沟通的顺畅。

2.企业市场营销沟通网络。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沟通需要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需要培养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使信息更好地流动,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任务。企业市场营销沟通网络大致有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上行网络、下行网络和平行网络。首先,外部网络是主要将内部、外部的信息进行交流传输的网络,使内部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外部的信息,反之,外部人员也能够及时接收到内部的信息。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广告、电话、网站、网址等。内部网络是所有传递信息的内部渠道,不过,这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将内部通道精致化,使信息流动畅通无阻。同时,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进步。其次,正式网络是一些具有规定、具有一定规则的沟通网络,是人们习惯的一种正式的沟通渠道。非正式网络则是一些没有明文规定的、非组织性的沟通网络。最后,有的部门或者组织单位还运用一些沟通网络,其主要方式为:平行网络、上行网络、下行网络。

二、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

1.跨文化沟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一体化的现象频繁出现,如公司之间的并购,使得企业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更热烈,希望建立和谐的管理生活,只有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内部拥有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才更有利于管理人员研究跨文化的沟通,才能够更好地使用相关手段将文化进行融合,实现市场营销管理的跨文化沟通。跨文化沟通并不是一个简单沟通模式,在沟通的过程中有诸多的障碍,如民族、语言、非语言等,使沟通产生壁垒。既然能够找到跨文化沟通的壁垒,那么,就一定有相关的措施将其克服,建立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模式。因此,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应增加一些文化竞争、语言竞争、民族交流等活动,使管理人员对时间范围内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与了解,用超越常规的思考方式来思考问题,提高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使管理人员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为公司消除壁垒,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获取更大的发展。

2.危机沟通。危机中传播的失误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沟通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像是一些过时的消息,可能会引起工作人员心情浮躁,以致失去对信息正确的判断能力。可见,有效的沟通管理对危机沟通的管理有多重要。

三、结束语

沟通交流模式篇8

【关键词】 初中 英语课堂 教学 沟通模式

一、当今英语教学中应该体现沟通式教学原则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和教师对提升英语教学成果做了很多研究,但究其根本,都忽视了一些基本情况。首先就是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有了汉语母语的知识结构基础,初中的汉语学习已经不再是话语教学,而是到了语法和文章的欣赏运用阶段,这种语言学习模式会对英语教学产生影响;其次就是一些学生没有英语基础,刚开始接触英语所以还处在话语教学的阶段,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通过肢体语言和学生沟通,这是现在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最有效的沟通必须是双方努力的互动,争取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要将这种沟通形式应用到整个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以获得最好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效果。这就是沟通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新的课改环境下将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的教学要求。

二、语言学习特点决定沟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语言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的过程,在语言的字,词,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意联系,更为关键的是,所有的语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形成背景,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要结合其独特的背景进行深入理解。这样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语言内容作为基础。语言内容包含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使用有关联的生动自然的语言,提升学生在特殊环境下对语言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再有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只有通过实际交流才能得到提升。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要先会说话,虽然在开始使用的时候有可能不符语法。但是现在英语教学几乎都重视语法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锻炼。语言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完成其学习的过程,通过很多研究证明,学生是决定英语学习的关键,教师只起到推动作用。根据英语语言交流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情景环境,锻炼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丰富的英语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一些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要具备能够和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分析总结学生特点,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喜爱老师的同时爱上英语学习。

三、初中英语课堂沟通式教学模式的体现

沟通式教学模式应该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

3.1课前,这个时间段是教师整理知识,准备课程的阶段。在这个时间内教师很容易忽视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沟通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除了要掌握教材的教学理解之外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英语教学对象都有一些个体特点,针对不同的学校,年纪,班级及学生个性的不同,教师要选择性的确定教学内容,在准备课程的时候选择能够被学生吸收理解的知识内容,尽量插入学生身边的事件,寻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交叉点。

3.2课中,在课堂上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间,这是沟通式教学模式应用最为关键的部分。初中英语教材编写者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就是完整的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过程。语言教学的根本是实行个别教育,所以尽量采取小班化教学形式。班级在座位安排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设置成学生在周围,教师在中间的座位排放形式。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提出一个话题,根据这个话题开始一节课的教学。通过话题展开和学生进行轻松的讨论,可以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生日祝福,节日用语,交通知识和家庭成员介绍等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使用的语言内容,这样可以轻松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控制整个课堂,组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要随时和学生交流沟通。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寓教于乐,将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疏离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课后,这个时间是反馈课程信息的阶段,也就是传统教学中的作业布置,课后检测的时间。从沟通式教学模式来看,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教学构成中极其关键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反馈,掌握学生知识学习吸收的状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除了通过传统作业获得反馈之外,还可以将课堂教育话题延伸到课后进行,比如说可以开展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情景剧表演,英语电影赏析等活动,这样在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以促进和学生的沟通。

四、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加强沟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加强学习情境的构建,采用联想和图像刺激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采取活动探讨为主要授课形式;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在兴趣培养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使教师和学生在良好的沟通中完成教学活动。

[1] 冯小红. 沟通——初中英语教学的法宝[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1(04).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