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青春诗歌大全8篇

时间:2023-05-30 08:34:40

青春诗歌大全

青春诗歌大全篇1

甲:雏燕吐新韵,青春曲如虹。

乙:壮语盈天际,沽上诗潮兴。

甲: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

甲乙合:下午好!

甲:中国诗歌文化,从《诗经》算起,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天津诗歌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乙: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赋予了文化建设新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诗歌文化传统,就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前沿,为青年诗人的诗歌创作,集薪举力;为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出新人。

甲:去年,我们在团市委的倡导下,举办了高举团旗跟党走大型交响诗歌朗诵会;今天,由桃李源文化基金会、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青年宫、天津诗社、天津青年诗社共同主办的燃情五月,闪光青春迎五四青春诗歌朗诵会,在青年宫这个七彩缤纷的舞台中拉开了帷幕,绽放着青春的蓓蕾,律动着时代的脉搏.可以说分外耀眼。

乙:没错,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每个人都有青春的梦想,每个人都有青春的回忆,此刻,就让我们沐浴在这片最美的海河春光中,用最圣洁的心灵、炽热的情感、庄严的仪式点燃五月激情;扮靓津沽大地。

甲:就让青春以诗歌的方式徜徉流金岁月;

甲乙合:奏响时代主旋!

第二部分:介绍嘉宾

乙:下面,介绍出席会议的嘉宾,他们是

(甲乙分别介绍嘉宾,另提供名单)

第三部分:青年诗社致感谢辞并朗诵

甲:青年强则事业兴,青年盛则发展旺.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培养和扶持下,天津青年诗社在短短两年间速度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乙:今天,他们满怀感恩之心,立下成长之志,秉承中国青年特有的自信、自立、自强描绘未来的蓝图.下面有请青年诗社代表为各位嘉宾奉献一份深情的厚礼.掌声欢迎。

(青年诗社代表致辞,然后集体朗诵《我们是青年》)

第四部分:朗诵环节

第一章:流金岁月

甲:刚才由青年诗人合诵的诗歌《我们是青年》,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人生中那花蕾绽放的缤纷岁月.青春,曾在我们脚下铺就了一条闪光的路,铺垫着六百年三岔河口的乡土,走出了改革发展的绝代风华,书写了天津精神的绚丽篇章。

乙:难忘青春,那一张张灿若朝霞的脸,九十年,笑出了超越一个世纪的风光。

甲:这份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眷恋;这份弥漫着无限芬芳的葱茏记忆、万般情愫,都已融入新青年生命的光华中

(无需主持人报,直接朗诵《五四记忆》、《追随》)

乙:刚才由孙阳、张鹏朗诵的李静诗作《五四记忆》,由童瑶、宋歌朗诵的李娜诗作《追随》,为我们翻开了历史厚重的印迹,也为青春烙下了永恒的符号接力使命,续写辉煌.下面有请郝娟、长军朗诵孙丽娜的诗作《树的表白青年的宣言》,掌声欢迎。

甲:祖国是泥土,青年是禾苗,泥土输出全部养分,呵护禾苗茁壮成长;当春天的号角,响彻在万紫千红的华夏大地上,禾苗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下面有请王锐、芬菲朗诵岳兵的诗作《祖国的泥土》。

乙:青春采集了大地所有绿色,生机盎然;提练了大海蓝天全部的蔚蓝,前景壮阔.青春是未来、是希望,最美的旋律是强国的梦想.下面有请赵巍、谈心朗诵王笃汪的诗作《中国梦青》。

甲:十春潮涌动;春日津城气象万千.下面有请萧剑为我们朗诵邢广悦的诗作《蝶恋花津门颂》。

乙: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诗词吟唱是一门绝学,它与古典诗词相伴而生,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吟诵艺术也陷入了困境。

甲:可喜的是,我们天津便有这样一支专门吟唱诗词的团队天津升广诗社雅韵歌坊,今天,他们特意将这种传统文化,亮相于这场朝气蓬勃的青春诗会中,更好地鼓励青年人传承中华诗词文化、承担时代责任.下面请欣赏由汤国兴作曲、张宗索作曲的作品《青春火一样》,表演者张宗索。

第二章:血脉情深

甲:古代文人将情注入诗歌,使人由文知理,自情省德.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发出了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感慨,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更是千古留长。

乙:是的,烟树芳草总关情.亲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自古便有重视血缘亲情的优良传统。

甲:当然,亲情有大有小,大到九百万疆土和五千年文明之上,可以跑马的是母亲的心胸;小到如一股涓涓细流、如一缕柔柔阳光,让冰冻的心悄悄溶化.下面请欣赏一组以亲情为主题的诗作.首先有请吴竞朗诵张彤的《母亲》,让我们感受一种大情所在。

乙:我们含辛茹苦的父辈,将生活的重担全部肩负在脊梁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耗尽毕生精力拉响了一曲父爱如天的歌谣.下面有请刘涛朗诵胡庆军的诗作《父亲说盐是大海的图腾》。

甲:一曲《外婆的澎湖湾》曾红遍大江南北,记忆中,外婆给了我们母亲,再用比母亲更暖的手抚过我们的童年.下面有请佟森朗诵肖尚辰的诗作《外婆的脚步》。

乙:有请陈歌朗诵冯浩锋的诗作《第一个看见雪的人》。

甲: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故乡的水土对于游子总是最深沉.青年诗人一边怀揣对故土的思念,道一声:老乡你好;一边虔诚赶路,用断行的深情,醉淌一江春水.下面有请大卫朗诵阎培举的诗作《老乡你好》。

乙:有一种亲情,没有血缘胜似血缘;有一种大爱,以质朴的基调,升华人生,开垦出诗人的良心,赋予她生命的全部意义.请欣赏由胡月朗诵的常英华的诗作《叫我一声孩子》。

甲:这里是青想的乐园,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新时代青年让青春跳动出无限遐想.下面有请天津职业大学的芊芊学子们表演一支动感十足的现代舞《change》,掌声有请孩子们!

第三章:春日花语

乙:长待春来沐春光,花开时节满渠崖.春天是一本美丽又仓促的书,却有着无尽的诗意与浓情。

甲: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是万千青年如火的热情.它让年轻的思想在土壤里蠕动,孕育花之语,酝酿百味情。

乙:当青春遇上诗歌,青春的句式便会升腾灼人的烈焰,澎湃的激情便会占山为王。

甲:下面请欣赏一组 春日花语.首先有请张鹏朗诵周进的诗作《霜天晓月春早》。

(无需主持人报,直接朗诵《来不及》)

乙:刚才的一首由孙阳朗诵的唐剑的诗作《来不及》,让我们领略到了如唐代羌笛、宋代芦管般悠扬的曲调.青春荡起的岁月是爱不完的,那么当我们老了,再回想起这段美妙的时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下面有请周滦朗诵蕙儿的诗作《如果我老了》。

甲:每个少年的梦里,都曾盛开着一朵芬芳的花儿;每朵花儿在青春的路途中,都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童话.下面有请张瑶朗诵凤鸣的诗作《花儿和少年》。

乙:感谢青春给了我们一份不灭的记忆,在那悠远的暮春里,我们遇到了盛开的你我他,朋友,为了这个美丽的瞬间,让我们相遇吧!有请叶静朗诵远在杭州的青年诗人舒羽的诗作《让我们相遇吧》。

(无须主持人报,直接表演古曲《将进酒》吟唱)

第五部分:众家寄厚望

甲:刚才的一曲由天津升广诗社雅韵歌坊为此次活动献上的李白作词、文沙怀作曲的《将进酒》,展示了对酒诗情,一泻千里的古风气魄。

乙:今天的诗歌朗诵会既有青春激昂的主题,又有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深刻寓意.用一句花概括:放飞青想,燃情流金岁月;承传诗歌文化,奏响时代主旋。

甲:这个主题实在太好了,老一辈诗人希望青年诗人用青春朝气的诗行活跃天津诗坛、助推诗歌创作、面向全国发展。

乙:下面我们就借这个机会一览众家的希望与祝福.天津青年诗社顾问、桃李源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原天津市人大秘书长、著名诗人乔富源十分关注青年诗人的诗歌创作,为天津青年诗社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天,他特意为青年诗人题字以贺,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献给乔富源老师。

(工作人员展示)

甲:青年诗社顾问、原天津书画院院长、著名诗人白金老师一直是青年诗人的好朋友,白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了书法力作对青年诗人以兹鼓励。

乙:青年诗社顾问、天津老年大学教授、著名诗人唐绍忠老师多年来一直关心培养青年诗人,多次为青年诗人的诗集出版及诗歌作品作跋写评,今天,他也特意为青年人献字一幅.有请白金、唐绍忠两位老师到台前表达心意。

(白金、唐绍忠献字,并朗诵字幅内容)

甲:有请天津诗社理事长、青年诗社顾问、著名作家冯景元老师发表感言。

乙:有请作协党组书记万镜明讲话。

第六部分:尾声

甲:捧起一把泥土,这是我们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这是我们的祖国;

乙:翻开渊源的《诗经》与《四库全书》,这是我们的文化;弹一曲壮阔的《高山流水》与《义勇军进行曲》,这是我们的诗情!

甲:90多年风雨兼程,我们历经沧桑;90多年斗转星移,我们志不改向.光辉的历程波澜跌宕,青春的彩翼临风翱翔!

乙:诗言志、诗言情、诗意人生;

甲:高起点、高定位、高风传承。

青春诗歌大全篇2

诗歌以升华的激情,凝练的语言,灵动的意境,吸引着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现代诗歌赏析题在中考中应运而生。纵观201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较浅易的、有定评的现当代诗歌开始走进考卷。具体说来,就是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涵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⑵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⑶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⑷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⑤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中考回放】

例1.(2013年湖南省衡阳市附加题)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① 涉足:_______________ ②萋萋: ____________

2.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现代诗歌阅读理解能力。1题考查了词语解释能力,做好本题考生一定分析该词语前后语境,选择恰当意思解释即可。2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题目中的“路”的理解,做好本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时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不是指自然界的路,而是象征了人生之路。3题考查了对本诗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着手:⑴从诗歌背景入手。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经历及作品的时代背景,从而为主题找寻社会生活的依托。⑵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⑶从诗歌的感彩入手。体味写景的词句的冷暖色调,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欢快欣喜,还是忧愁悲伤等。

参考答案:1.①涉足:指进入某种生活环境或生活范围②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2.“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3.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意思相同即可)

例2.(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青春寄语

佚 名

孩子,你们的眼眸里

青春在哗哗作响

流向那等待开垦的时光

这是你们的早晨

黎明的歌声多么嘹亮

希望栖息在阳光的肩膀上

你们的梦想

还挂在青青的葡萄架上

风一吹,一粒粒绿色的青春叮叮当当

孩子,从现在起

你们要学会仰视,要学会自强

让目光永远飞向靠近太阳的地方

青春美啊

美在热情

美在力量

美在自信

美在坚强

美在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孩子,青春是一支动听的歌谣

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起航

人要活,就活得热烈,活得充实

要活得像一团火焰,把周围照亮

任凭千里冰封,鸟兽藏迹

你们也要燃烧出人生的精彩和辉煌

(本诗有删改)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现代诗歌的赏析能力。诗歌赏析可以从语言角度赏析,一定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把握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进而通过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方法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可以从意境上赏析,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它来表达的。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或者雄浑开阔,或者苍凉悲壮,或者清新明丽等。还可以从思想感情反面赏析,赏析时,可以从感受诗情入手。在具体分析中,考生如果能正确把握作者的喜忧、爱恨之情,就能正确判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痛斥什么等问题。最后还可以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现代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所以要全面深入地欣赏诗歌,就必须感悟诗歌的表达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考生从以上任选一两个角度,用凝练语言赏析即可。

参考答案:1:全诗洋溢着活泼的生命力,明朗而耐读,积极而又生气。诗歌以一个未出场的“长者”对青年人喃喃细语的口吻,娓娓道来,塑造了这位仁慈亲切,充满智慧的尊长形象。“长者”在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人要抓住青春的时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梳理远大的理想。“希望栖息在阳光的肩膀上”“ 让目光永远飞向靠近太阳的地方”“ 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燃烧出人生的精彩和辉煌”这一句句谆谆教诲,营造了一种情与理有机统一的深广意境,表达了“长者”对青年 的激励鼓舞和殷切希望。2:全诗就语言而言,明快有力、辞义畅达,有些诗句哲理性强,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咀嚼品味。如:“你们的梦想,还挂在青青的葡萄架上叮当作响”,写出了青想的青涩,还需要阳光的普照,时间的考验;第三节连用五个“美在……”的句式,是“长者”在对青春的礼赞,更是长者经过生活的积淀,岁月的雕刻后对青春的一种理性认识,五个“美在……”高度概括了青春的特点――“热情”“力量”“坚强”还有“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明快有力,淳厚精警。3:全诗用第二人称的口吻,亲切自然。或排比――写“青春美在热情、力量、坚强”,或比喻――写“人要活得像一团火焰”,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意味深长,既写出了青春活泼而有生气的特点,又写出“长者”寄予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值得细细咀嚼品味。此外,全诗押ang韵,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全诗情真意切,气贯长虹,动人心弦,引人共鸣。就像一首青春之歌,催人奋进。

【解题方法】

1.品味意象,体会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特征,才能较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谓意境,就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境界。鉴赏现代诗歌的意境时,首先要对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进行联想和想象;其次要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感悟到诗歌的意韵之美。一般来说,意境都是由现代诗歌所选用的意象创设出来的。因此,考生在鉴赏现代诗歌时要善于品味意象,从而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果不能体会其意境,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进入诗歌所创设的审美世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者面对康桥的自然风光,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清荇”“柔波”“清潭”“青草”“星辉”“夏虫”等意象。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诗歌中被作者赋予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典型的意象勾画出了康河的妩媚动人。现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题技巧⑴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⑵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意象,把握主旨

许多现代诗歌在感情表达上秉承了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的特点,作者往往是有话不直说,有情不直抒,而是通过具体意象进行委婉曲折的表达。而现代诗歌的主旨就是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总结等。无论现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含蓄还是直露,都与诗歌的意象有密切关系,所以领会现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要立足诗歌的意象。如艾青的《礁石》就是借“巍然挺立”的礁石形象,表达诗人对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暴力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现代诗歌思想感情解题技巧⑴指出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⑵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3.立足意象,分析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领略诗歌的深刻含义,品味隽永的字词语句。

4.体会意象,分析技巧

掌握现代诗歌阅读的表达技巧,⑴从诗歌的形式入手。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叙事与抒情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⑵从诗歌的标题入手。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诗歌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诗歌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⑶从诗歌的重点字词入手。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捕捉到诗歌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理解诗歌的钥匙。⑷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涵及表达技巧。⑸从诗歌所选取的意象入手。留心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⑹从诗歌营造的意境入手。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⑺从诗歌的手法技巧入手。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三片叶子

梅绍静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

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

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

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选自《梅绍静诗集》)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试对这首诗的比拟和象征手法作简要分析。

青春诗歌大全篇3

纵观近年来各省市中考对现当代诗歌的考查,不难发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考点:

1. 理解现当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评价其思想内涵;

2. 品味、体悟现当代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

3. 赏析现当代诗歌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和作用;

4. 感受现当代诗歌中的意象,体验作品中的意境;

5. 能标注、划分现当代诗歌朗读的重音、语调、节奏等;

6. 能背诵、默写现当代诗歌中的名家诗词,能够根据范例补写诗句。

阅读现当代诗歌主要有四个步骤:朗读吟诵,整体感受;由表入里,体悟情感;展开想象,捕捉意境;品味语言,领略其含蓄美、音韵感、节奏感。

(一) (2015・贵州贵阳)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怀念花溪

西 篱

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

蓝色如同宝石

如同矢车菊的花瓣

在云贵高原上摇曳

鸟儿的歌声从山那边飘来

飘来四月

花溪的水从东流到西

又悄悄地流回它们的巢穴

四月金黄的花海

就在溪畔生长

直长到贴近蓝色的天空

爱梦的女孩

就在花蕊的中央做梦

请随我在没有栅栏的春天远行

驾驶童年的那只蜻蜓

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

像自由的女妖倾泻她们的激情

我想知道

还有没有另外的人

和我一样

在这美丽的水边成长

如果是五月

绵绵细雨就会涨满她的心房

涨满她恋爱的愿望

我在十月南方的人流之中

抬头看见天边的花溪

那风和阳光的声音将诗歌吟唱

心灵在清澈之中开始激荡

我知道

即使寒冬降临、大雪纷飞

花溪也依然碧绿

运载着朵朵雪花

流向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模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青春万岁》序诗

王 蒙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作者简介】王蒙,河北南皮人。本诗选自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之序诗,创作这首诗时,王蒙只有19岁。小说用激情洋溢的笔触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学生生活,充满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青春气息。

1. 把握意象内涵:诗人借助哪些意象,表现了当时中学生怎样的生活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味诗句韵味:具体分析第4节中画线的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体会诗歌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析诗歌结构:第1节开头说“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第5节开头却说“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这样写在诗意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赏析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知识积累

诗言志,诗言情,诗歌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首,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凭借其浓烈的感情和精练的语言,飞跃时间的长河,跨越不同的地域,时时刻刻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现当代诗歌泛指从胡适提倡白话诗开始发展至今的新诗。它是一种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感的文学体裁。

(一) 现当代诗歌的几个概念的厘定

1.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金柳、青荇、水草、康桥等,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

2. 意境:是指现当代诗歌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效果,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描绘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 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内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二) 现当代诗歌的分类

现当代诗歌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1. 现当代格律诗。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曾进行尝试的诗体。(如闻一多的《死水》)

2. 自由体诗。特点是在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的限制,较为自由。(如冰心的《繁星》《春水》)

3. 新民歌。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能口口相传的诗体,具有生活性、想象性、传诵性,且无固定样式和格律限制,常用比兴和夸张手法。(如《回延安》就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

4. 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散文诗诞生于19世纪中叶,是兼抒情诗和散文特点于一身的一种新诗体。语言上具有诗的内在节奏感和音乐美,形式上具有散文的特点,不分行排列、不讲究押韵。(如高尔基的《海燕》)

现当代诗歌按表达方式还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二、 考题例析

我们先来解读王蒙的《〈青春万岁〉序诗》。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作技巧的开拓者。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讲述的是作者及其同时代人流金岁月中最令人难忘的故事。同整部小说一样,这首序诗写满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特有的燃烧的、沸腾的激情。在经历了战争、苦难之后,面对新生的祖国,他们从心底发出了真切的呼唤。渴望与向往,誓言与畅想,无一不展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特有的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阅读欣赏《〈青春万岁〉序诗》时,重点抓住两点:一是写作时间是1953年,正是新中国建国不久,是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国人民都投身于大力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这是《〈青春万岁〉序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二是作者写作时只有19岁,正处于热情洋溢的青春时代,写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就充满了浓郁的青春气息。这是我们鉴赏这首诗的基础。

1. 把握诗歌意象。鉴赏时要抓住诗中的意象,看这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意境,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如第1题,诗中的“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等意象,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幅幅场景,从中可以看出青年学生充满激情、充满朝气、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进而形成了一种欢乐、热烈、青春的鲜明意境。解答这类试题时,要从诗中找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抓住这些意象的内涵特点进行联想、想象,从而分析其表现出的意境。参考答案:诗人借助“小船上的歌笑”“月光下的欢舞”“细雨中的踏青”“晨雪里的行军”“热烈的争论”等意象或场景,表现了建国初期青年人饱满的、燃烧的、沸腾的生活。

2. 体会诗歌情感。一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意境的描绘抒发出来的。如第3题,我们从《〈青春万岁〉序诗》热烈的意象、欢快的意境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充满激情的青春气息;根据诗歌的欢乐基调,我们就能体会出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的豪情与信念。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要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准确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人生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展示了新中国建国初期青年人特有的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至于对具体诗句的理解,如第2题,就可以在整体体会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去具体分析。参考答案:在经历了战争和苦难之后,面对新中国,面对火热的生活,青年人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感到惊奇、激动、兴奋,因此所有的一切,包括眼泪、欢笑、思索,都是全新的,因而“全是第一次”。

3. 鉴赏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包括表达方式、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要根据具体诗歌的特点赏析其艺术手法,还要学会运用必要的艺术手法的鉴赏术语来分析回答,如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等。《〈青春万岁〉序诗》诗句简短,节奏明快,结构首尾照应,很适宜朗诵。如第4题,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根据题干所问来分析。参考答案:不矛盾。开头写“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表现对新生活的无限渴望与向往;结尾写“所有的日子都去吧”,表示对过去的日子不留恋,同样表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这样写,从诗意上看,前呼后应,共同表现对未来新生活的呼唤;从结构上看,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4. 品味诗歌语言和朗读节奏。诗歌的语言具有象征性、抒情性、跳跃性、浓缩性、音乐性等特点,品悟诗歌的语言含义是现当代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另外,诗歌朗读的节奏性是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特色,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新诗应该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音乐的美是指音节,绘画的美是指辞藻,建筑的美是指章句。”现代新诗的匀称整齐是一种美,参差交错更是一种美。《〈青春万岁〉序诗》的语言充满激情,意象非常鲜明,气势乐观豪迈。赏析诗歌语言时,要抓住其主要风格,概括其特点,就像第5题,能简要概括出诗歌的风格特点即可。参考答案:与内容的激情相一致,这首诗节奏明快,语言豪迈,富有朝气,很适合表现青年纯真、乐观、热烈的心声。

2015年贵州贵阳的现当代诗歌阅读考题命题则比较灵活自由,要求考生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赏析西篱的《怀念花溪》。

答案示例:1. 全诗紧扣“怀念”一词,以一个问句“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起笔,以一位游子的口吻,在回忆中向读者娓娓道出故乡花溪那独特的美。花溪的水美丽而清澈,这份记忆在作者心中就像宝石一样珍贵。作者怀念如同宝石和矢车瓣一样的花溪水,怀念鸟儿的歌声、金黄的花海、溪底的水草、五月的绵绵细雨、风和阳光,这一切都是作者在花溪水边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美好记忆。如今,即便身在他乡,但故乡在作者心中依旧保持着美丽的模样,天空的湛蓝会让作者随时想起故乡那条名为“花溪”的河流,浓浓的乡情在诗句中流淌,在花溪水中流淌,在作者心中流淌。

2. 诗歌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了花溪的四季。第一节总写花溪水的色彩,然后用三节篇幅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春天花溪的明媚动人、鸟儿歌声的悦耳动听、金黄花海的灿烂美丽、清澈溪水下水草的“疯狂舞蹈”。五月初夏,花溪在绵绵细雨中变得朦胧缥缈,溪水上涨,就像作者的浓情溢满整个花溪河畔。金秋十月,远在他乡的作者看见蓝色的天空,就像蓝色的花溪水一样流淌,此时的花溪清澈宁静,就像一首诗歌在作者的心中吟唱。冬天的花溪依然生机勃勃,朵朵雪花满载情思,随着潺潺流动的溪水,流向下一个春天,流向读者的心里。

3. 这首诗三处写到“花”,表现了花溪之美,这是一条流淌着鲜花和芬芳的溪流。作者笔下,“如同矢车菊的花瓣”这个奇特的比喻让读者体会到的不仅是溪水的流动,同时似乎看到阳光下、微风中,这条美丽的溪水流光溢彩。蓝色的溪水与天空相辉映,溪畔还有金黄的花海,同时伴着鸟儿的鸣叫,“爱梦的女孩”和读者一起陶醉在这美好的意境里。在诗歌最后一节,作者寥寥数笔,描绘出严冬酷寒之下“依然碧绿”的花溪,更为绝妙的是,溪水上的“朵朵雪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冬季的花溪仍然是花的海洋。从春到冬,花满四季,情满溪流,读者的情思随着花朵、溪水流向美丽的远方……

4. 这首诗歌动词的运用精练而传神,展现出极具灵性的动态之美。一个“摇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花溪水的婀娜多姿;一个“飘”字,准确地描绘出轻柔悦耳的鸟鸣与潺潺流动的溪水声演奏出曲曲天籁之音;还有那“直长到”天际的金黄油菜花、“疯狂舞蹈”的溪底水草、“涨满”心房的五月细雨,这一连串词语勾画出一条洋溢着激情的河流,点燃了作者对花溪无限的爱意。在诗歌结尾,即便是在冰天雪地中,花溪也绝不会是一片死寂,朵朵雪花随着溪水“流”向远方,这流淌的动感,彰显了无穷的生命力和无尽的诗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双桅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哪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青春诗歌大全篇4

关键词:刘希夷 诗歌 大众性

刘希夷(651-678),字庭芝,唐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希夷自幼勤奋好学,美姿容,好谈笑,精通音律,善弹琵琶,能歌善咏,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幼年丧父后,随母在外祖父家居住至20岁,始返归汝州故里。24岁登进士榜。但希夷不愿做官,遂入巴蜀,游三峡,下扬州,饱赏祖国山川美景,赋诗抒怀,刘希夷的游历不仅使他获得了深刻的生命感触,亦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和成熟期。

自从江南游归之后,刘希夷寓居东都洛阳,其诗艺达到极致,留下《故园置酒》和《代悲白头翁》二诗。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希夷从洛阳回汝州,大醉后被人用土囊压死,死时仅28岁,葬于风穴寺南。

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词旨悲苦,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所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有集十卷及诗集四卷。《全唐诗》收录刘希夷诗35首。总的来说,百年来对刘希夷的研究缺乏开拓性与系统性;对诗人生平经历与诗人作品结合度的研究不够。学界留疑,有待我辈探索之。

一、刘希夷诗歌大众性的成因

唐初,由于富庶的经济,让越来越多的诗人得以摆脱生产劳动的束缚,潜心于诗歌的写作和研究;造纸业、印刷业的发展,为诗人们互相交流思想,切磋诗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安定的社会,为诗人们漫游祖国各地、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环境;由于漫游,他们对祖国壮丽的山河和各地人民生活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接触。再加上从军出塞得以深入到西域和中亚等地区,使文人的视野更加开阔、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在思想领域表现出了自由开放的时代特点。从太宗到高宗乃至武后,为了适应上升变革时期的社会形势,在不危及国本的大前提下,对各种社会思潮予以兼融并蓄。或大力扶持、或听任自由、或取长补短。结果,儒学昌明、佛教兴旺、道教盛行。从域外传来的景教、摩尼教等宗教,也在内地传播。在上层社会的影响下,士夫文人阶层也具有了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作风。初唐诗人大多随意出入三教之间。他们既崇尚儒家积极进取的传统,尤重经邦济世的现实之功,却又轻视皓首穷经的酸腐儒生;他们既向往佛道隐逸避世的生存境界,追求心灵的闲适平淡,也不乏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冲天一怒。他们还仗义疏财,好勇尚武,脱略使气。“常常似儒而非儒,似佛而非佛,似道而非道,一任性情,独立自尊。”士夫文人的开放心态、宽容作风、自主意识既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自由开放,又促进了诗歌审美风尚的革新,无不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影响诗歌的发展。

儒家思想通过“初唐四杰”、刘希夷、张若虚等人实践者“从宫廷台阁走向江山朔漠”的开拓。历史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机遇,使他们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布衣卿相。而他们也要反过来创造历史,去实现祖祖辈辈的儒家学者所未能实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初唐四杰”、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等儒家诗人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者自己的诗学主张。因而,他们笔下的诗歌,不再是显露修养、卖弄才华的工具,而是指点江山、言志抒怀的手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书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和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里面有仕途的坎坷,但坎坷并非绝望;这里面有命运的悲凉,但悲凉并消沉;这里面有羁旅的乡愁;但乡愁并非凄凄楚楚;这里面有人生的不平;但不平并非恩恩怨怨;这里有对青春易逝的叹息,但叹息声中思考着宇宙的永恒。至此,诗歌才开始大规模地走出宫廷、台阁,重新移向江山朔漠;至此,麻痹了百余年的情感才开始复苏,重新恢复了创造力;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极其凝重地交织在一起,升华着……至此,受儒家影响的诗人们更自觉地反映生活,抒发自我。他们的诗歌让人们依稀看到了盛唐诗歌的气象。

总之,在自由开放的思想的影响下,初唐诗歌或崇尚自然,追寻自然之美;或关注民生,表现人文情怀;或指点江山,抒写个人情志。这既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又革新了诗歌的审美风尚。对此,李泽厚曾经很明确的说:“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代表这种清新歌唱成为唐初最高典型的,正是闻一多强调的刘希夷和张若虚。”

二、刘希夷诗歌大众性的表现

由于诗歌走出了宫廷、台阁,形成了口语化、大众化的倾向。其中,刘希夷的诗在大众性方面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1.语言清新自然。刘希夷的诗语言自然,我们以《代悲白头翁》为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整个诗篇非常自然流畅,好似从口中随意流出,没有人为雕琢痕迹。尤其是“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后两句,不仅比喻贴切精当,包含孕育哲理,而且已经成为传诵不衰的名句,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使诗歌的节奏铿锵悠扬,音调和婉流畅。对于这样的好句,李泽厚赞叹道:“多么漂亮、流畅、优美、轻快吆!”

2.内容通俗易懂。刘希夷的三十五首诗,从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从军、闺情、怀古、感遇、赠别等几类。但在内容上通俗易懂,不晦涩、不拗口。

如《采桑》一诗: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谁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携笼长叹息,逶迟恋春色。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

写一位采桑女在杨柳飘飞的时节登高远眺,思念使君,思君不得托梦青楼。“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其情态、心理宛然在目。内容十分易懂。

又如《江南曲》其三:

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果气时不歇,花日自新。

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

诗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女子在江南的春天遇到一位意中人“陇西客”,女子以灵果持赠之无因,表明女子追求恋人之不达。意思明了。

3.比兴手法运用简单。《代悲白头翁》全诗共二十六句,第一句至第十二句为前半篇,以落花为中心。大意说:花有谢落之时,但明年仍然开花,人则红颜一改,便成老翁。从此转到下半篇,劝告青春旺盛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怜悯“半死白头翁”,自己警惕。今天你看到的白头翁,当年也是“红颜美少年”,他也曾和公子王孙一起在花前清歌妙舞,在光禄勋、大将军的园林、楼阁里饮酒作乐。可是,一转眼就病了,老了,不再有人邀请他去参加“三春行乐”。从前在筵席上歌舞的姑娘,也不经久,不到几年,便已满头白发。著名一时的豪家的园林、楼阁,曾经是多少青年宴饮作乐的地方,到后来都成为一片荒地,只有鸟雀在黄昏时候喧噪,好像是有所悲悼。后半篇是全诗的主体,前半篇只是一个引子。这样的艺术手法,用古典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叫做“以落花起兴”。刘希夷这首诗,前半篇里的落花与人的关系是比,但前半篇对后半篇的关系却是兴。按照朱熹的方法来讲,这就是“比而兴也”。先以落花为比,以引起白头翁之可悲。

这首诗的比兴方法运用得简单,所以,一读就可悟到。前半篇和后半篇,区分得很明显。初学作诗的人,可以从这一类诗的习作入门。

4.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刘希夷的代表作《代悲白头翁》:诗人由洛阳桃李花发端,从她在暮春中的飘零,想到了红颜的消失和富贵的无常,对人生的苦恼发出无奈的喟叹。在沧海桑田的变幻之中,道出了一个亘古如斯的不易之理,这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种哲理的启悟和叹惋所造成的艺术魅力,正如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卷十一中所指出的:“盖此等句,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知其意之所出,而易于流播,足传当时而名后世。”赵翼所评,一方面道出了该诗随情涉笔却包蕴深广的特点,另一方面也道出了该诗的语言清新、内容易懂的特点。这种特点影响了此后的一批诗人,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把酒问月》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何曾照古人”,曹雪芹《红楼梦》借黛玉之口所唱的《葬花词》:“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等”。以上诗句同样随情涉笔却包蕴深广,给人以一唱三叹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又十分明白,十分符合世世代代大众的口味。至于金人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一评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为“何等陋语”,明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说它“浅鄙更无足观”,虽是一家之言,但也说明刘希夷此诗的大众性特点。

总之,刘希夷的诗歌,具有艺术哲理,但同时更具有语言清新自然、内容通俗易懂、比兴手法运用简单、足传当时而名后世的大众性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国隋唐史•隋唐五代卷》,鹭江出版社,2002。

[2]《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

[3]李泽厚:《美的历程》,《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陈建华:《刘希夷诗初论》,江汉论坛,1996.2。

[5]李巧玲:《论刘希夷诗歌的悲剧意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5。

青春诗歌大全篇5

从整首诗的内容及情感发展看,全诗可划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河苦难的过去,后一部分写黄河巨变的现在。第一部分先描写黄河过去的环境“神门险、鬼门窄”、“人们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狂风肆虐,造成的结果是“门旁空留梳妆台”,说明黄河水给人们造成的灾难,“辈辈艄公洒泪去”,留下了“挽断白发三千丈”,“问我青春何时来”,黄河之灾使人们没有了青春;第二部分,先写一代新人以重整乾坤的壮志,以移山填海的伟力,揭开了治理黄河的宏图。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治理黄河,使“昆仑山惊、邙山呆”,“先扎黄河中腰带”,“神门平、鬼门削”达到了“黄河之水手中来”,也使“黄河女儿容颜改”、“黄河女儿梳妆来”的效果,描绘了“银河星光落下来,清水清风走东海”的壮阔美丽的远景。发出了“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的号召。本诗一波三折,酣畅淋漓地抒写了黄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热情地歌颂了英雄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来抒写豪情,造成诗歌磅礴的气势。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著名诗人圣野说过:“没有翅膀,就没有鸟;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没有美丽的想象,诗就飞翔不起来。”可见,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思维。本诗想象大胆而新奇。整首诗中作者由“梳妆台”引出梳妆的人——“黄河儿女”,畅想从乌云黄水、灾深愁重到天青水秀、采花栽锦的巨大变化,抒发一代新人改天换地,面向未来,造福后世的豪情壮志。作者的想象遍及全诗之中,如第一部分中作者由“黄河儿女”被乌云遮暗了明镜,被黄水吞噬了金钗,想象她“挽断”白发三千丈,无限凄苦地站在三门峡口,向着茫茫东海,追问“青春何时来”,想象可谓新奇而丰富。诗歌还运用大禹治水、开天这些雄奇瑰丽的传说,造成诗歌磅礴的气势。

本诗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本诗突出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来表达主旨。诗歌中用黄河的今昔对比,黄河女儿过去与现在的对比,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三组对比,突出了黄河的前后变化,同时也突出了歌颂祖国、歌颂党的目的。本诗还综合运用了拟人、用典、对偶、改写等修辞方法,拟人化的“昆仑山惊祁山呆”和“先扎黄河中腰带”,对偶句如“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改写的有“黄河之水手中来”,引用如“挽断‘白发三千丈’”等,使此诗增添了它的韵味和含义,也使语言读来生动、易于上口。

青春诗歌大全篇6

关键词:食指;后期诗歌;转变;意义

食指的诗歌近年来得到了诗坛的认可,肯定了他作为朦胧诗人先行者的创作成就。在那个话语垄断的年代,食指诗歌的价值无疑是不可估量的,他以人的自由精神与独立意志捍卫了诗歌的尊严,表达了一代人的心声。在短暂而辉煌的青春创作之后,属于食指的时代似乎过去了,但食指的诗歌创作并非昙花一现,在痛苦而漫长的沉寂之后,诗人又重新投身于诗歌创作。食指新时期的创作颇丰,随着激情年代的逝去,诗人的这部分作品未能引起文学评论界的足够重视,与前期诗歌创作相比,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有了转变,本时期创作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诗人的创作本身也能给我们更多有益的启示。

一、在变化中成熟

新时期的诗人正式与青春告别,开启了诗歌创作的新征程。此时诗人的创作表现为迷茫的痛楚和洞穿世事的沉静,在变化中走向成熟。

1.从迷茫呐喊到孤独挣扎

早期的食指的诗中既有青年人的激昂,也有面对黑暗的迷茫和呐喊,新时期以来,进入中年的食指在创作中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挣扎。1978年在历经生活的劫难之后,诗人回复了心灵的激荡,重新焕发出创造力。经历了冷酷对待之后,诗人心中可怕的沉默终于爆发,这是对过去时代的控诉,是无法言说的不满。《疯狗》更加犀利,像尖刀般划破强盗们道貌岸然的嘴脸。全诗围绕着“我是不是一条疯狗”在内心展开辩论,在肯定与否定之间来回转换,时代的荒谬让“我”倍感痛苦与焦虑。先是被“戏弄”后不把自己当人看,“我”仿佛成了一条游荡的疯狗,有一种被时代抛弃的落魄感,精神无所皈依。接着怀疑自己“还不是一条疯狗”,因为还能暂时苟活,但又希望成条疯狗,以便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而事实上“我还不如一条疯狗”,狗还能拼命一搏,可自己却“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也是那段岁月中知识分子普遍的态度,从这里可以感受到食指内心的搏斗与挣扎。强烈的反讽调子,一改《相信未来》中明朗温情的字眼,字里行间充满着压抑不住的愤怒。

此时的诗人走近不惑之年,创作开始向青春告别,思考的重心开始转向对历史、对诗的意义的追问。心灵逐渐沉静下来,开始了对青春时代的追忆与反思,诗人“打开泡药材的酒瓶/小心地斟满八钱的酒蛊/然后一点一滴地品味着/稍稍带些苦味的人生”。与青春告别后,食指开始了严肃而真诚的人生回顾与反思,其中包含着对自我灵魂的叩问,在挣扎和孤独中逐步完成了由青春型诗人向成熟型诗人的过渡。

2.从孤独挣扎到从容平静

近几年食指笔耕不缀,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此时诗人的创作不再是八九十年代的孤独挣扎,而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从容平静的诗风。诗人不仅已经对世事淡定,而且对社会、对生活都充满了感恩之情,人生的磨难让他变成了能承担更多的强者。经历了青春时期和中年时期两个创作阶段之后,食指率先用一首《当你老了》向我们宣布了他创作沉静期的开启。诗中充满着一种智慧的洞察力,一种人生的彻悟,当人进入步履蹒跚,老眼昏花的老年,终于可以对过往的苦难释然,但年华的逝去不代表生命活力的消失,更加沉着勇敢的自己,依然可以乘风破浪,傲视蓝天。全诗表现出一股淡定从容之气。青年人的浮躁凌厉经过中年的打磨沉淀终于转化为老者的智慧淡然。

再看食指的《我这样写歌》“清茶一杯,自斟自酌,/生活清苦算不得什么,/最怕感情的大起大落后,/独自一个人承受寂寞。”虽然依旧承受寂寞,但诗人没有了抱怨,以平和之心与这个老朋友融洽相处,生活的清苦在历经沧桑的诗人面前变得不值一提,一杯清茶,一份闲适,诗人洞穿了一切,也享受着这一切。诗人终于从早年的彷徨无奈走向了淡定澄明,真正进入到创作的成熟期。

二、食指后期诗歌创作的当下意义

提起食指诗歌创作的意义,人们更多地想到的是他前期的创作,这本身无可厚非。在那个缺少独立精神的时代,食指以诗人的姿态,引领一代人努力摆脱那些虚假的诗歌。后期的诗歌影响已不可能达到前期的程度,但是食指始终以严肃的创作精神进行写作,这种精神正是当下诗坛的一剂清醒剂。惊醒我们要固守诗歌的精神性和纯洁性,保持精神的高度独立,而不是随波逐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后期诗歌仍有积极意义,对当代诗歌创作是一种启发和鞭策。食指后期的诗歌逐渐走向成熟,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其创作留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诗歌的意义和价值仍有待更多的关注与发现。

参考文献:

[1]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清华.从精神分裂的方向看――食指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1,(4).

青春诗歌大全篇7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着,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前言】

《长歌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作者借乐府古题而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的是作者期望尽早建功立业、功垂千古、名留史册的强烈用世之心。此诗共二十句,分为两个部分,以十句作为一个部分,前后思想贯通,展示作者理性与悟性相互作用的心象。全诗熔叙事、抒情、议论手法于一炉,诗情跳荡,变化莫测,意脉妙结,自然浑成。

【注释】

⑴长歌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列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属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题解云:《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魏改奏文帝所赋曲“西山一何高”,言仙道茫茫不可识,如王乔、赤松,皆空言虚词,迂怪难言,当观圣道而已。若陆机“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则复言人运短促,当乘间长歌,与古文合也。《长歌行》古曲今不传,惟留歌辞近十首,李白这首为其中之一。

⑵待:一作“得”。

⑶荣华:草木茂盛、开花。《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⑷东风:春风。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百物:犹万物。《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脩之。”

⑸“枯枝”句:谓枯枝生新叶,皆可爱也。

⑹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

⑺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着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⑻务:需要。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⑼贳:出借,赊欠。

⑽蹉跎:失意;虚度光阴。南朝齐谢朓《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

⑾销铄:熔化,消磨。汉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⑿欢:一作“饮”。

⒀倏(shū)忽:迅疾貌,形容出乎意外之快。《吕氏春秋·决胜》:“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蒲柳:即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蒲与柳都早落叶,这里用来比喻人的早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篇》:“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翻译】

桃李花得日而开,花朵缤纷,装点新春。东风已经复苏万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语。枯枝上发出了美丽的新叶,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机。造化运转着天地,太阳乘着日车不停地飞奔。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写上您的名字?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时不我待,富贵与神仙两者皆会错肩而过。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欢歌纵酒,强以为欢。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间,老之将至,身已衰矣。

【赏析】

李白这首《长歌行》深受同题古辞的影响。长歌行古辞或写及时建功立业,不要老大伤悲;或写游仙服药,延年长寿;或写游子思乡,感伤人命短促。陆机《长歌行》恨功名薄,竹帛无宣;谢灵运《长歌行》感时光流速,壮志消磨;梁元帝《长歌行》写及时行乐;沈约《长歌行》写羁旅行后倦恋金华殿,功名未着,竹帛难宣。总之李白之前运用长歌行古题者,均触景感时,抒写悲伤之情,寄寓着他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怅惘感伤的心灵。李白由此感悟人生,联想反思自己功业无成,游仙不果,重蹈古人的覆辙,陷入痛苦之中,不抒不快。于是尽情倾吞,激昂文字,悲歌式的心灵,融汇着千古人所共有的情愫,感发着人意,体验着人生的苦乐。

此诗前十句为第一段。开端两句,总述桃李迎春得朝阳而鲜花怒放,争芳吐艳,然而它也只是荣华当年。一年一度春芳桃李,这是自然规律,因而桃李花开是春天的象征,是美好的象征。经过幽闭冬藏的寒日笼照之后,转而接受春日温暖的朝阳抚摸,使大地万物顿感复苏,呈现了活跃的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精神倍增,昂扬奋进,这是物之常理与人之常情。故人们把人生美好时刻称之为青春。可是作者认知不限于此,而更深入探索桃李迎春吐艳,其条件是须春阳细腻的化育,苦心无私地用功,生存发展离不开春日阳光。由此作者更悟出君臣关系的相互依存的道理,预伏后面“功名不早着”之因。日这个描写意象在古诗中曾有象征君王之意。桃李遇春阳而开,贤相逢明君而荣,自然常律与人事常理,有其相似之点,明写桃李,暗喻君臣事理。这可能是用“得日开”的甘苦用心吧!美好意象的描写,深含着美好感情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虽美;但尤感不足之处,只是荣华当年,因而更值得珍惜。

接著作者连用四句诗赞美春光之妙用,“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芬。”东风送暖,遍吹大地万物,阳气萌发,万物从蛰伏中苏醒,争现新姿,构成了一个生命律动的美的境界。因而草木尽欲显露英姿,冬日的枯枝丑叶败落净尽。“无丑叶”的对应之意是“竟美叶”。已经干涸的水泉,也喷吐着清香的水柱。这四句从开端的桃李花开一点,铺叙春回大地的全景。桃李艳美又衬托东风不停地化育万物,草木换新颜,涸泉复吐清芬,尽现出春之美,写出春之境界。总上六句诗正是诗人触景所生之美感,又以平淡自然的文字与诗句,绘成春光美的形象与意境,诗人入于境中,而又出于境外,妙笔生花,与境冥合。于平淡的描写中凝聚着深蕴美与哲理性认知,然而它绝不同于自然教科书的说理。这一段后四句则由上面春光境界的描写而转入讨论,发抒感慨,寻求造成这一美景的力量来源。“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着,竹帛将何宣。”作者依据中国古代哲学家见解,也认为这是自然界的神力,运转天地,故而有春、夏、秋、冬四季,因而也就生成了宇宙中万物的自然生存、发展、死亡的各自规律,形成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不过人们总是偏爱春日,而厌恶冬日,不过这是当时人们无法改变这一阴阳变化的规律。

当然他们也从天地运行不止,时光流速,永无停止中,观察万物的生衰,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人亦应如春日桃李花一样,要在青春的美好时刻,展示怀抱,建立丰功伟业。生时为人们仰慕赞美,死后美名留青史,千古流芳。可是在现实中的李白,虽有美好的理想和作人的价值观,以及奋进不止的精神,但由于得不到“日”(皇帝)的温暖抚育,年华老大,驾着六龙的日神车,驭手羲和又催赶不停,如不能在青春时早立功名,就更不能留名于竹帛的史书之中。默默无闻地离开人世,故深为痛恨。外在的无形压力与内在愤激之情的积郁,终于迸发出忧患不平的心声。从过去的借鉴,目前的现状,到未来的预测,拓展时空,言浅而意深,雅正而浑厚,发展了五言古诗的传统特点。诗写到这里诗情与意旨都该停顿,但留给人们的是为何功名不早立,结局又是如何的悬念。

诗的后十句为第二段。头两句照应开端,深化诗意。桃李既然是专在追求青春,应青春而显美容。那么有人能赊取太阳,使其不动,青春不是永在吗?“谁”字有疑问之情,本是不能之事,设想其能,从幻想中慰勉自己,从幻境中享受快感,从而减轻了心里压力,从困境得到解脱。然而幻想是暂时的,当其转化为现实之时,也就从狂热转化为冷静,用理智滤取生活的轨迹,明确是非与得失,于是铸成“富贵与神仙,蹉跎两相失”的痛定思痛的诗句。对于自己的言行作出了新的判断,知昨日之非。追求富贵功名,神仙长生,这是统治阶级的享乐意识和人生价值观。当了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自然富而且贵。于此又滋生长生不死的幻想和妄求,目的永远保持自己的权贵地位与富裕的生活条件,名与利两收。求官不得则游仙,表示超然物外,清高自恃,平等官吏,也能获得美名。可在唐代它又是作官的终南捷径,初盛唐的封建士人多通此径。李白亦不例外,拜谒官吏,寻访名山高僧仙师,获取功名富贵。于今两相失败,一事无成,虚度年华,悔恨不及,再次跌入痛苦的深渊之中。进而想到古人曾说的“人生非金石,”“寿无金石固,岂能长寿考”,于是发展成为“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就算人生如金石之固,可金石在长久的风霜侵袭与磨蚀之下,也会使完整之体粉碎为沙砾,更不用说人又不是金石。

春之桃李、草木、清泉等也自然难以保持它们春日美姿了。言外之意,人不能长生,其功名富贵就要及早得到,否则就有得不到危险;既或得到了也难以长存。所以古人求仕的经验,“早据要路津”,实现竹帛留名的人生价值。表面上看这两句与前两句无关,然而它是似断实连,是对游仙长生的否定。诗意的发展,感情跳荡,思潮起伏的写照,因而表现为诗句的跳跃性,留给人们以悬念,追求究竟,诱人深入,弄得水落石出。当其悔恨昨非之时,必然改弦更张,作出新的抉择,“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及时行乐,纵情歌唱,酣饮消忧。否则就要落在时间的后面,衰朽之躯,想行乐也不可能了,空空地走向死亡世界,白活了一生。一个“强欢”,透露出其内心曲隐之愁情,是不情愿地造作欢情,是无欢心地造作欢情,是借歌与酒消解胸中愁情,是一时的麻醉。这种有意识麻醉自己是心灵更痛苦的表现,这是李白艺术上超常的表现,发人人所感而尚未意识到的内心深曲。这是大家路数,而非小家捉襟见肘的手法。然而,就是这一点强作排解的自我克制的希望,也难以达到与满足,痛心地写下了结尾诗句:“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严酷的秋霜从无仁爱之心,萧杀万物,于人也无所惜,突然间降临,侵害蒲柳之姿。蒲柳为草木之名,体柔弱而经不起风霜,经霜而枯枝败叶,苦无生机。

这里是用典,《世说新语》记载,顾悦与梁简文帝同岁,而顾发早白。简文帝问顾“卿何以先白?”顾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蒲柳之姿是顾自指,松柏之姿喻简文帝。李白用此典切合自己身份,微贱之躯,经不得风霜摧残。秋霜这里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时又是象征邪恶的政治势力的残酷打击。以不可抗御的力量打击毫无准备的柔弱微贱之躯,其结果不言自明。结句不仅含蕴丰厚,而感情也至痛。令人不平,催人泪下。真是可以称作长歌当哭之作。

青春诗歌大全篇8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前言】

《长歌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作者借乐府古题而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的是作者期望尽早建功立业、功垂千古、名留史册的强烈用世之心。此诗共二十句,分为两个部分,以十句作为一个部分,前后思想贯通,展示作者理性与悟性相互作用的心象。全诗熔叙事、抒情、议论手法于一炉,诗情跳荡,变化莫测,意脉妙结,自然浑成。

【注释】

⑴长歌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列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属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题解云:《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魏改奏文帝所赋曲“西山一何高”,言仙道茫茫不可识,如王乔、赤松,皆空言虚词,迂怪难言,当观圣道而已。若陆机“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则复言人运短促,当乘间长歌,与古文合也。《长歌行》古曲今不传,惟留歌辞近十首,李白这首为其中之一。

⑵待:一作“得”。

⑶荣华:草木茂盛、开花。《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⑷东风:春风。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百物:犹万物。《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脩之。”

⑸“枯枝”句:谓枯枝生新叶,皆可爱也。

⑹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

⑺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⑻务:需要。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⑼贳:出借,赊欠。

⑽蹉跎:失意;虚度光阴。南朝齐谢朓《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

⑾销铄:熔化,消磨。汉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⑿欢:一作“饮”。

⒀倏(shū)忽:迅疾貌,形容出乎意外之快。《吕氏春秋·决胜》:“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蒲柳:即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蒲与柳都早落叶,这里用来比喻人的早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篇》:“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翻译】

桃李花得日而开,花朵缤纷,装点新春。东风已经复苏万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语。枯枝上发出了美丽的新叶,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机。造化运转着天地,太阳乘着日车不停地飞奔。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写上您的名字?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时不我待,富贵与神仙两者皆会错肩而过。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欢歌纵酒,强以为欢。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间,老之将至,身已衰矣。

【赏析】

李白这首《长歌行》深受同题古辞的影响。长歌行古辞或写及时建功立业,不要老大伤悲;或写游仙服药,延年长寿;或写游子思乡,感伤人命短促。陆机《长歌行》恨功名薄,竹帛无宣;谢灵运《长歌行》感时光流速,壮志消磨;梁元帝《长歌行》写及时行乐;沈约《长歌行》写羁旅行后倦恋金华殿,功名未著,竹帛难宣。总之李白之前运用长歌行古题者,均触景感时,抒写悲伤之情,寄寓着他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怅惘感伤的心灵。李白由此感悟人生,联想反思自己功业无成,游仙不果,重蹈古人的覆辙,陷入痛苦之中,不抒不快。于是尽情倾吞,激昂文字,悲歌式的心灵,融汇着千古人所共有的情愫,感发着人意,体验着人生的苦乐。

此诗前十句为第一段。开端两句,总述桃李迎春得朝阳而鲜花怒放,争芳吐艳,然而它也只是荣华当年。一年一度春芳桃李,这是自然规律,因而桃李花开是春天的象征,是美好的象征。经过幽闭冬藏的寒日笼照之后,转而接受春日温暖的朝阳抚摸,使大地万物顿感复苏,呈现了活跃的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精神倍增,昂扬奋进,这是物之常理与人之常情。故人们把人生美好时刻称之为青春。可是作者认知不限于此,而更深入探索桃李迎春吐艳,其条件是须春阳细腻的化育,苦心无私地用功,生存发展离不开春日阳光。由此作者更悟出君臣关系的相互依存的道理,预伏后面“功名不早著”之因。日这个描写意象在古诗中曾有象征君王之意。桃李遇春阳而开,贤相逢明君而荣,自然常律与人事常理,有其相似之点,明写桃李,暗喻君臣事理。这可能是用“得日开”的甘苦用心吧!美好意象的描写,深含着美好感情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虽美;但尤感不足之处,只是荣华当年,因而更值得珍惜。

接着作者连用四句诗赞美春光之妙用,“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芬。”东风送暖,遍吹大地万物,阳气萌发,万物从蛰伏中苏醒,争现新姿,构成了一个生命律动的美的境界。因而草木尽欲显露英姿,冬日的枯枝丑叶败落净尽。“无丑叶”的对应之意是“竟美叶”。已经乾涸的水泉,也喷吐着清香的水柱。这四句从开端的桃李花开一点,铺叙春回大地的全景。桃李艳美又衬托东风不停地化育万物,草木换新颜,涸泉复吐清芬,尽现出春之美,写出春之境界。总上六句诗正是诗人触景所生之美感,又以平淡自然的文字与诗句,绘成春光美的形象与意境,诗人入于境中,而又出于境外,妙笔生花,与境冥合。于平淡的描写中凝聚着深蕴美与哲理性认知,然而它绝不同于自然教科书的说理。这一段后四句则由上面春光境界的描写而转入讨论,发抒感慨,寻求造成这一美景的力量来源。“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作者依据中国古代哲学家见解,也认为这是自然界的神力,运转天地,故而有春、夏、秋、冬四季,因而也就生成了宇宙中万物的自然生存、发展、死亡的各自规律,形成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不过人们总是偏爱春日,而厌恶冬日,不过这是当时人们无法改变这一阴阳变化的规律。

当然他们也从天地运行不止,时光流速,永无停止中,观察万物的生衰,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人亦应如春日桃李花一样,要在青春的美好时刻,展示怀抱,建立丰功伟业。生时为人们仰慕赞美,死后美名留青史,千古流芳。可是在现实中的李白,虽有美好的理想和作人的价值观,以及奋进不止的精神,但由于得不到“日”(皇帝)的温暖抚育,年华老大,驾着六龙的日神车,驭手羲和又催赶不停,如不能在青春时早立功名,就更不能留名于竹帛的史书之中。默默无闻地离开人世,故深为痛恨。外在的无形压力与内在愤激之情的积郁,终于迸发出忧患不平的心声。从过去的借鉴,目前的现状,到未来的预测,拓展时空,言浅而意深,雅正而浑厚,发展了五言古诗的传统特点。诗写到这里诗情与意旨都该停顿,但留给人们的是为何功名不早立,结局又是如何的悬念。

诗的后十句为第二段。头两句照应开端,深化诗意。桃李既然是专在追求青春,应青春而显美容。那么有人能赊取太阳,使其不动,青春不是永在吗?“谁”字有疑问之情,本是不能之事,设想其能,从幻想中慰勉自己,从幻境中享受快感,从而减轻了心里压力,从困境得到解脱。然而幻想是暂时的,当其转化为现实之时,也就从狂热转化为冷静,用理智滤取生活的轨迹,明确是非与得失,于是铸成“富贵与神仙,蹉跎两相失”的痛定思痛的诗句。对于自己的言行作出了新的判断,知昨日之非。追求富贵功名,神仙长生,这是统治阶级的享乐意识和人生价值观。当了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自然富而且贵。于此又滋生长生不死的幻想和妄求,目的永远保持自己的权贵地位与富裕的生活条件,名与利两收。求官不得则游仙,表示超然物外,清高自恃,平等官吏,也能获得美名。可在唐代它又是作官的终南捷径,初盛唐的封建士人多通此径。李白亦不例外,拜谒官吏,寻访名山高僧仙师,获取功名富贵。于今两相失败,一事无成,虚度年华,悔恨不及,再次跌入痛苦的深渊之中。进而想到古人曾说的“人生非金石,”“寿无金石固,岂能长寿考”,于是发展成为“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就算人生如金石之固,可金石在长久的风霜侵袭与磨蚀之下,也会使完整之体粉碎为沙砾,更不用说人又不是金石。

春之桃李、草木、清泉等也自然难以保持它们春日美姿了。言外之意,人不能长生,其功名富贵就要及早得到,否则就有得不到危险;既或得到了也难以长存。所以古人求仕的经验,“早据要路津”,实现竹帛留名的人生价值。表面上看这两句与前两句无关,然而它是似断实连,是对游仙长生的否定。诗意的发展,感情跳荡,思潮起伏的写照,因而表现为诗句的跳跃性,留给人们以悬念,追求究竟,诱人深入,弄得水落石出。当其悔恨昨非之时,必然改弦更张,作出新的抉择,“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及时行乐,纵情歌唱,酣饮消忧。否则就要落在时间的后面,衰朽之躯,想行乐也不可能了,空空地走向死亡世界,白活了一生。一个“强欢”,透露出其内心曲隐之愁情,是不情愿地造作欢情,是无欢心地造作欢情,是借歌与酒消解胸中愁情,是一时的麻醉。这种有意识麻醉自己是心灵更痛苦的表现,这是李白艺术上超常的表现,发人人所感而尚未意识到的内心深曲。这是大家路数,而非小家捉襟见肘的手法。然而,就是这一点强作排解的自我克制的希望,也难以达到与满足,痛心地写下了结尾诗句:“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严酷的秋霜从无仁爱之心,萧杀万物,于人也无所惜,突然间降临,侵害蒲柳之姿。蒲柳为草木之名,体柔弱而经不起风霜,经霜而枯枝败叶,苦无生机。

这里是用典,《世说新语》记载,顾悦与梁简文帝同岁,而顾发早白。简文帝问顾“卿何以先白?”顾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蒲柳之姿是顾自指,松柏之姿喻简文帝。李白用此典切合自己身份,微贱之躯,经不得风霜摧残。秋霜这里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时又是象征邪恶的政治势力的残酷打击。以不可抗御的力量打击毫无准备的柔弱微贱之躯,其结果不言自明。结句不仅含蕴丰厚,而感情也至痛。令人不平,催人泪下。真是可以称作长歌当哭之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