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8篇

时间:2023-05-30 08:34:46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商培养;情商缺失;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69-0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商教育甚为贫乏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培养缺乏内在的联系

1.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情商教育内容极为少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教育教学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是大学生学习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设置,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即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熟知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由于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等特征,本应丰富的极具人文思想底蕴的教材,变成了枯燥的教条。

2.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只顾教书,不注意育人,只注重政治传播,不注意人格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教的是政治理论,学生学的政治理论,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商教育与培养是缺之又缺。

由于缺乏与之密切联系的情商教育,使大学生成长、成才深受影响,其思想、观念与优质品格无法同一,使所培养的人不是人才,而是“畸形人才”,不能更好地胜任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有的甚至走上了背叛人性的道路。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商培养缺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受教育者的情商人文缺失突出

调查表明,大学生情商缺失,已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当代大学生情商人文缺失,较有代表性的行为特征表现如下:

心理素质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自主自立意识强,但自理自律能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协作精神较差,缺乏团队精神;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团队精神;价值观、人生观日趋现实化、功利性;道德伦理观念差,缺乏责任感。

究其根源,一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培养缺乏内在联系有关;另一方面,与应试教育导向及家庭中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呵护有关。

毋庸置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已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情商的认知与养成教育。

二、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随着情商理论研究的深入,情商教育及实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

情商是指人们的情绪智能活动水平的高低及非智力因素的测定,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主要由兴趣、动机、信念、情感(情绪)、理想、意志、性格等要素组成。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塞洛维将情绪智能基本思想概括为五个方面:认知自己的情绪;自我感情的调控;自我激励的能力;认知、理解他人感情的能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给出量化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智力因素,而另外85%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

随着情商理论的提出及对此的深入研究,情商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美国各地的学校,把心理智能当作同数学、语文一样重要的科目,列入必修课程,开始教育孩子。企业界也开始注重对职工的心理智能教育,正在摸索情绪智商的训练方法。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情商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种必然性,通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的内在关系表现出来。

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同一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其政治性较为突出,但其思想性、知识性同人文内容有同一性,尤其是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本身是人文教育的内容,因而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应有情商的人文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传授中内含着情商的内容;同样,情商的内容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与情商教育相互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道德观,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挖掘其情商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商的提升。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联系起来,把情商教育与人格培养、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教育结合起来,两者之间在内容与目的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

可以说,无论是从“情商”理论与实践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的方面而言,还是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在要求而言,重视并将情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融合,进而寻找情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从管理层到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并重

1.教育管理部门把情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并明确确定其教育目标、方针;

2.把情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纳入到教育的教学大纲中;

3.将情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学科课程的教育内容中;

4.在人文教育的各个学科中科学地安排情商教育内容。利用各专业学科特点,提炼有助于情商提升的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培养大学生高情商的良好品质,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5.在非人文学科教育中,有目的安排一些情商教育内容,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范围。

(二)从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到实践养成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与情商教育并举

1.在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大学生组织,组织有利于情商提升的互助、慈善、爱心活动,学会关心、理解、同情、忍让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大学生要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帮助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认知宽容美德,时时处处做到宽容他人。

2.营造情商教育的氛围。当代大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切实加强且优先发展情商教育,尤其是加强大学生情商的认知与养成教育。从幼年到成年,从生活到工作,从家庭、学校到社会,营造情商养成教育的环境;探索情商提升规律及情景训练方式,将大学生情商的认知教育逐步发展为养成教育。

3.大学生应积极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社会共感性,掌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及发展脉搏,更好地争取和把握人生机遇。

4.大学生应重视公德教育及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公德教育与实践中,大学生既要注重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独立的人格,同时更要强调在实践中的集体意识、社会公益意识,避免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和人格发生偏差而形成某种不健全的心理,走向极端、狭隘或偏执。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增强公德意识,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人。

5.大学生应加强角色转换意识。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利用实习等社会实践机会,大学生要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大学生要有角色转换意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情商教育与培训

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情商意识及注重情商知识的学习,制订情商教育与培训的计划、内容和考核细则。为使教师情商教育与培训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在开展情商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应积极肯定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培养学生自我实现意识,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所长;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增强竞争意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在困难面前自我激励,坚定意志和信心,积极面对挫折,迎接挑战;教师应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促进班集体建设,倡导合作精神。其次,让大学生学会情商养成。在课堂及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宽容和谅解他人;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反省自己,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领导、驾驭与互相合作的能力和精神,以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应逐步从情商的实践中将学生情商观念化、习惯化,并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近而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

2.把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师的思想进步、品德修养、情商教育与考核结合起来。

3.把情商产生与发展、知识与理论、情商实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继续学习的内容,使教师成为情商培养导师,成为情商提升实践操作的教练,借以提升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

4.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情商教育的考核,其考核细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客观测试,测试教师的情商高低及变化状况;另一部分是主观测试,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思想品德等方面评议,考核教师的现实情商高低及变化状况;并将其测试、考核的结果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德、能、勤、绩的评估结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王福山,王菲.“四维度”的缺失与实现实效性的现实路径――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39):127-128.

[2]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EQ)[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夏洛克.EQ自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张广胜.情商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3):270.

[5]王永稀.心理素质[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6]周彦兵.生命科学与情商教育[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2(2):83.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情商素质 开发培养 内容体系 对策

[作者简介]赵宝新(1968- ),男,河北满城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情商素质教育;王英(1965- ),男,河北蠡县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经济学;赵丽新(1967- ),女,北京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办公室老干部科科长,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河北 张家口 075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2JY06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80-02

当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各高校的一项根本任务,而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已成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智商素质(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与情商素质(情绪商数Emotional Quotient,EQ)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但大学生在智商素质一定的情况下,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靠情商素质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各高校相继开始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程”,但至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症结在于对学生的情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重视不够。

一、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情商素质不仅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素质内容,更是促进他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情商与智商相比更具潜质,这说明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非常必要。情商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约翰・迈耶首次提出的。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著作《情感智商》一书中把“情商”正式定义为“能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感觉,自我激励,以及很好地控制自己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的能力”。情商素质是指一个人感受、理解、调控、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通常表现为成就动机、工作热情、情绪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承受和抗击挫折的能力等。从情商素质与智商素质的关系看,智商素质是情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情商素质对于智商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智商素质好比是“资源”,情商素质好比是“能源”。如果没有充足的“能源”,“资源”再非富也不能有效开发与利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情商素质更具基础性决定作用。对于智力水平一定的大学生来讲, 情商素质最终决定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以及能否真正成才成功。另一方面,基于学校“应试教育”背景和社会用人“素质本位”的要求,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十分紧迫。目前,我国教育仍处在理论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与实质意义上的“应试教育”阶段。在应试教育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会使学校和学生形成争名次和争第一的状况,极易使学生产生“零和”心态,进而导致他们产生妒忌和戒备心理,成为自我意识膨胀、自私自利、狭隘偏执、缺乏合作精神的情商素质低下的人。同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一直处于教师高密度的知识机械灌输及高强度的管束监督的状态。这种教育培养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情感体验,不太注重对情感体验的正确引导,进而导致厌学之风和师生关系紧张现象的发生,加之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的单一社会阅历,缺乏生活经验,最终导致情商素质偏低。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出现了大量“高分低能”和高智商人才工作业绩平平的现象。目前,“素质本位”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用人的首要法则。许多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智商较高,但情商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合作意识和交往沟通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弱、自我评价不客观,往往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这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的根本症结,从这一点上说,情商素质问题已成为就业的最大障碍。但当前情商素质教育尚未真正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视,并没有实实在在地进入高校课堂。因此,为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人才需要,大学生情商素质教育与开发培养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主要内容

国内外情商理论研究学者认为,情商素质一般包括情绪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五个方面。情商理论与以往的心理学理论相比,认为情感、情绪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过程,而且是与认知、意志、个性和社会交往等相联系的综合性的复杂心理过程。如情绪与认知相联系形成“情绪自知”(Self-awareness);情绪与意志相联系产生“情绪自控”(Managing emotions);情绪与信念相联系成为“情绪自励”(Motivating emotions)。体现了由生物遗传性的心理过程向社会塑造性的心理过程的迈进。在这种情境下,情绪成为高尚的、可以调节个体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如情绪与社会交往相联系形成“关怀与尊重”,即“共情”(Empathy);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融合,形成“生态文明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即“共处”(Handing relationships)。这说明情商素质是认知、情感、道德、品格的集合体,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情商素质是完全能靠后天开发培养和提高的。

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培养应该围绕培育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抑制冲动和抗挫能力、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五个方面展开。自我认知能力是指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即有“自知之明”之心。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情绪感知能力,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够客观准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情绪调控能力是指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具备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即有“自我调控”之力。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及时转移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摆脱焦急、悲伤或不安的情绪困扰,并能把情绪调整到适度状态。自我激励能力是指鼓励、激发、诱导自己的热情、积极性和自信心的能力,即有“自我激发”之能。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确立目标、分解目标、不断实现目标来激发自己的成就动机,并驱使自己坚定信念、执著追求。抑制冲动和抗挫能力是指在自身情感和欲望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冲击并处于挫折境地中,仍能保持冷静、理智和克制状态的能力,即有“自我克制”之功。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在向既定目标奋进中能够抑制冲动,增强延迟满足的自制力,并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挫折承受力。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有识别、理解和运用他人情绪以及正确感知和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即有“善解人意”之情。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了解、揣摩他人的情绪,要有“同情心”“同理心”,培养通情达理和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基于以上情商素质的培养重点,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五个系列十项指标:自我认知系列,包括自我觉察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心理调适系列,包括抗挫折(诱惑)能力、冲动自控能力;社会认知系列,包括与人相处能力、社会感悟能力;社交公关系列,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系列,包括生态文明素质(绿色情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

三、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对策

第一,学校应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开商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提供制度保障、软硬件环境和开发培养支持服务平台。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将情商素质教育列为各高校校本培训教育内容,使其作为学生必修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各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变单纯知识灌输为综合素质培养;变片面重视智商培养为智商情商并重培养;变单一教学生做事为既教做事更教做人。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自觉把开发学生情商素质与培养综合素质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合力效能。其中,课程体系改革尤为重要。课程设置要具有开放性,减少专业理论基础课的数量,增加实践教学和选修课的容量,使学生能根据兴趣、个性、知识结构、社会需求自主选择辅修专业,要适当增加有利于学生情商素质培养的文史哲等课程数量。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将情商素质开发培养与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素质拓展训练有机结合,通过开展讲演、辩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模拟求职应聘训练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使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择业观念,培养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社会交往以及自我推销和抗击挫折的能力。

第二,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做促进学生开发培养情商素质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商素质教育培训,以良好的情商素质为学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严谨的治学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理智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开发学生的情商素质、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注重构建自由和谐、民主合作、相长互动、充满趣味和人文关怀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平等、愉快活跃、发人深省、循循善诱的课堂心理环境。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训练”模式,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本身所蕴藏的情商素质教育内涵,有机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的智商和情商素质得到同步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完善提高。坚持硬性制度化管理与柔性人文化管理并重的原则,重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开发学生的情商素质。

第三,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争做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的自觉实践者。学生要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积极参与有利于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素质拓展实践活动,为将来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打下坚实的情商素质和综合素质基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社会实践等素质拓展活动是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为学生开商素质和培养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校园文化科技活动能使学生在科学文化氛围中感受美的熏陶、碰撞智慧的火花,使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解放思想、启迪思维,磨炼意志,满足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求知欲、上进心和创新精神,不断开商素质,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最佳途径,也是促使“自我”尽快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能促使学生主动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树立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健康的社会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品质。通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困难、克服困难,可以增强意志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失败、乐于奉献、敢于拼搏、富有爱心的精神意志和良好的道德情感等情商素质。

第四,注重引入测评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中的导向功能。情商素质测评体系对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和培养具有价值引领和风向标的作用,测评结果不仅能促使各高校对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培养的高度重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加强情商素质自我开发与培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测评体系的设计应符合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等要求。不仅要关注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见的显性问题,更要关注深层次的隐性问题。既要有稳定可靠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等传统项目指标,彰显测评指标体系的传承性和中国特色,也要适时调整增加紧跟时展、与社会需求相关联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指标内容或评价标准,如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社交公关能力等,体现测评指标体系的时代特色。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测评档案,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情商素质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这既有利于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也有利于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动态信息和潜质,更好地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个性化情商教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从而真正促进大学生的情商素质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7.

[2]雷体翠,李文华.大学生情商教育内容的新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

[3]赵春霞,朱书卉.论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篇3

论文摘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在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而情商教育作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应引起重视并得到实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情商教育;教育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开始认真反思传统教育不重视道德智力、情绪智力等的培养,造成“智高能低”、“智强情弱”后果,使人才素质大打折扣的状况,要求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化改革;另一方面,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又为反思智力本质、促发情商及其教育理念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一、新时代情商教育解读

1990年彼得·赛拉维和约翰·梅耶首次提出“情感智商”的概念,即情商或情绪智商,简称EQ。是一个与智商(IQ)相并列的概念。情商理论认为:人的情商同智商一样,有高低之分,情商是影响人生事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智商因素只占20%,出身、环境、机遇等占20%,情商占60%。情商能影响人的其他能力的发挥,IQ相同而EQ不同的人,工作、生活成效会有巨大差异。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三十年后总结时发现,他们中有的成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人格特点及情商的差异。有些智力平常而有高情商的人,同样能取得成就。情商EQ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进而带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很明显。情商理论从全新的角度解释了人的差异及事业成败致因,为当代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所以,情商理论一经提出,情商教育很快便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各级各类学校及教师已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情商的必要性,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情商教育,但形势并不容乐观。

二、现今高职院校的情商教育反思

(一)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情商的培育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理性回归。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毕竟目前的就业大环境还不尽如人意,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商教育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一些院校还缩减或取消了人文学科的教学。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恐怕是一个误区。也有一些院校把情商的培育工作当作智商开发的附属物,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就开个讲座或者举行一次活动,这远达不到培育情商的目的。

(二)情商教育的内容零散,不具系统性

学生的情商教育跟智商的开发一样,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因为情商主要跟人的情绪的驾驭和环境的适应相关,培养的是学生的耐心、爱心、宽容、分享、自信、团结、协作、抗挫折能力、适应性、自控能力、责任心等。正是因为情商教育不像智商开发那样便于操作,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在情商教育的某些点上作了一些工作,不具系统性。

(三)情商教育时间分布不均,缺乏长期性

很多人认为,新生入学时是进行情商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各种各样的报告会、班会、讨论会、联谊会、晚会等层出不穷,让学生应接不暇。但后续的情商教育工作没有再跟进。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就是“前期吃不了,后期吃不饱”,情商教育在时间上分布不均,缺乏长期教育的思想。

(四)情商教育的实施者不明确。随意性强

有的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开设情商教育类的课程,把情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混为一谈,认为情商教育是思政部和辅导员的工作。有的院校认为,情商教育是各任课教师的工作,只要课堂教学中触及即可。还有的院校把情商教育归为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工作……正因为情商教育的实施者不明确,所以,整个情商教育的工作就是随意零散的,很难达到培育高情商学生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实施情商教育的策略方法及内容

(一)重视理念,落实行动

高职院校在谋学校发展时要确实把情商教育的理念纳入学校的办学体系中,真正认识到情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忌为追求短期办学效率而以牺牲人文学科为代价一味追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实践时间。要完善情商教育的组织与领导工作,把情商教育由学校的教务部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设计专门的课程或项目,由负责实施的教师、系部领导或者辅导员掌握学生的培训效果,及时向有关机构或人员反馈结果。总之,学校各部门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同时又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教育的重要意义,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出其中的真正内涵,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最终达到情商培育的目的。

(二)因势利导,分段实施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可分为入学适应、稳定发展和就业准备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有所不同。情商教育要针对三个阶段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分段实施。

(三)把握特点。细化内容

1 第一阶段为普及性教育,以宣传情商的重要性,普及情商知识为主,提高大学生整体对情商教育的重视,营造和谐情商教育的氛围。具体内容如下:

(1)大力加强情商宣传。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利用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媒体,如网站、电视、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在全校新生中展开宣传,引导学生了解情商、提高情商。

(2)提高学生干部队伍情商。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选择与培养情商高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可以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情商。 有用人才。

(3)通过各类活动说服教育。通过班会、讲演、报告、与学生谈心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情商的重要性,了解情商对其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将会产生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培养良好情商的积极性。

(4)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在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自我认识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引导其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自信心,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2 第二阶段以专题教育板快进行。

(1)开设各类课程及讲座。学校可开设文学、艺术、哲学、人际交往与沟通、心理学等人文科学课程和讲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情商教育。

(2)进行乐观教育,培养学生宽容的心境,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使自己乐观起来?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因此,我们可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理对待压力。营造学生良好的心境,教会他们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人和世界。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使他们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

(3)开展“挫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因此学校要认真地给学生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挫折。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介绍一些伟人的故事,让他们明白许多饱经风霜,遭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刚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为。经常讨论一些不能受挫折的反面例子,让学生知道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去,体验饥饿感、失败感、孤独感。如组织学生进行超长跑,爬山运动,长时间骑自行车等活动,这样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4)实施自我教育,发展学生情商。情商的自我教育可以从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几方面进行。引导学生经常对自己的行为及情绪进行反省,在不断反省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及时总结自己,以便在将来的实践中对优点继续发扬,对缺点加以注意与克服,培养自身良好的情商。要求学生能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断学习、认知与调整,使自己的情商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大学生要正确面对情绪的变化,学会管理情绪,清除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展示个人优势,使自己在各方面全面的发展。另外,可组织大学生表演心理情景剧来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大学生通过表演心理情景剧,既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又能增长心理健康知识,促进情商发展。

(5)组织实践训练教育。情商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实践训练可以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如美国主要是以“自我训练班”为主,其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体验个人及人际互动中发生的感觉。与自我训练相关的课程名目繁多,诸如“社会发展”、“人生技能”、“社会与情感课程”及“个人智能”等,其共同的主旨是将情感的提升视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

实践训练还可以以各式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可以是学习活动、课内外的游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定或帮助他们设定不同的目标,通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磨练一定的品质,从而达到提升情商的目的。在活动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做事先认清目标的习惯,增强其行动自觉性。其次,学生在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样的困难,反复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个体会产生一种非凡的抗冲击力,长期磨炼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极端地活跃,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耐挫力。再次,在活动中一次次遇到困难,一次次克服困难的体验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坚韧性,并体验到努力之后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一次次的团体合作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学会关心、理解、同情、忍让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篇4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商教育甚为贫乏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培养缺乏内在的联系

1.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情商教育内容极为少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教育教学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是大学生学习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设置,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即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熟知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由于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等特征,本应丰富的极具人文思想底蕴的教材,变成了枯燥的教条。

2.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只顾教书,不注意育人,只注重政治传播,不注意人格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教的是政治理论,学生学的政治理论,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商教育与培养是缺之又缺。

由于缺乏与之密切联系的情商教育,使大学生成长、成才深受影响,其思想、观念与优质品格无法同一,使所培养的人不是人才,而是“畸形人才”,不能更好地胜任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有的甚至走上了背叛人性的道路。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商培养缺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受教育者的情商人文缺失突出

调查表明,大学生情商缺失,已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当代大学生情商人文缺失,较有代表性的行为特征表现如下:

心理素质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自主自立意识强,但自理自律能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协作精神较差,缺乏团队精神;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团队精神;价值观、人生观日趋现实化、功利性;道德伦理观念差,缺乏责任感。

究其根源,一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培养缺乏内在联系有关;另一方面,与应试教育导向及家庭中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呵护有关。

毋庸置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已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情商的认知与养成教育。

二、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随着情商理论研究的深入,情商教育及实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

情商是指人们的情绪智能活动水平的高低及非智力因素的测定,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主要由兴趣、动机、信念、情感(情绪)、理想、意志、性格等要素组成。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塞洛维将情绪智能基本思想概括为五个方面:认知自己的情绪;自我感情的调控;自我激励的能力;认知、理解他人感情的能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给出量化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智力因素,而另外85%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

随着情商理论的提出及对此的深入研究,情商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美国各地的学校,把心理智能当作同数学、语文一样重要的科目,列入必修课程,开始教育孩子。企业界也开始注重对职工的心理智能教育,正在摸索情绪智商的训练方法。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情商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种必然性,通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的内在关系表现出来。

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同一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其政治性较为突出,但其思想性、知识性同人文内容有同一性,尤其是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本身是人文教育的内容,因而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应有情商的人文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传授中内含着情商的内容;同样,情商的内容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与情商教育相互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道德观,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挖掘其情商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商的提升。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联系起来,把情商教育与人格培养、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教育结合起来,两者之间在内容与目的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

可以说,无论是从“情商”理论与实践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的方面而言,还是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在要求而言,重视并将情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融合,进而寻找情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从管理层到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并重

1.教育管理部门把情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并明确确定其教育目标、方针;

2.把情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纳入到教育的教学大纲中;

3.将情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学科课程的教育内容中;

4.在人文教育的各个学科中科学地安排情商教育内容。利用各专业学科特点,提炼有助于情商提升的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培养大学生高情商的良好品质,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5.在非人文学科教育中,有目的安排一些情商教育内容,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范围。

(二)从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到实践养成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与情商教育并举

1.在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大学生组织,组织有利于情商提升的互助、慈善、爱心活动,学会关心、理解、同情、忍让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大学生要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帮助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认知宽容美德,时时处处做到宽容他人。

2.营造情商教育的氛围。当代大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切实加强且优先发展情商教育,尤其是加强大学生情商的认知与养成教育。从幼年到成年,从生活到工作,从家庭、学校到社会,营造情商养成教育的环境;探索情商提升规律及情景训练方式,将大学生情商的认知教育逐步发展为养成教育。

3.大学生应积极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社会共感性,掌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及发展脉搏,更好地争取和把握人生机遇。

4.大学生应重视公德教育及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公德教育与实践中,大学生既要注重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独立的人格,同时更要强调在实践中的集体意识、社会公益意识,避免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和人格发生偏差而形成某种不健全的心理,走向极端、狭隘或偏执。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增强公德意识,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人。

5.大学生应加强角色转换意识。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利用实习等社会实践机会,大学生要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大学生要有角色转换意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情商教育与培训

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情商意识及注重情商知识的学习,制订情商教育与培训的计划、内容和考核细则。为使教师情商教育与培训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在开展情商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应积极肯定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培养学生自我实现意识,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所长;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增强竞争意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在困难面前自我激励,坚定意志和信心,积极面对挫折,迎接挑战;教师应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促进班集体建设,倡导合作精神。其次,让大学生学会情商养成。在课堂及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宽容和谅解他人;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反省自己,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领导、驾驭与互相合作的能力和精神,以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应逐步从情商的实践中将学生情商观念化、习惯化,并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近而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

2.把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师的思想进步、品德修养、情商教育与考核结合起来。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篇5

关键词:德商、智商、情商;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全面建设高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职业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笔者从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德商、智商和情商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对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三商"协同发展理念下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为职业院校切实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一、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不受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备受关注[2],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3]。而许多职业院校在努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同时,却忽视了"育人功能",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5]。长期以来,唯技术主义教育观影响着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由于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的偏差、教育资源的不足和教育机制的缺失等原因造成了其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计划性、内容缺乏系统性、落实缺乏保证性[6],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水平不高

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入校后的教育,另一方面与学生入校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均有很大的关联。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高考取在第四、第五批中,大多数来自"三类生"(即职高、中专、技校),大部分学生入校前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知识,但总体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单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人文知识严重匮乏,人文素养较差、人文精神缺失,人格品味不高、缺乏健全的健全人格、自我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弱[7]。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整体水平不高。

二、德商、智商、情商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一)智商(IQ),就是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包括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人的先天多种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人的智力发育水平会有所不同。因此,智商是遗传基因控制的,人为无法改变。

(二)情商(EQ),是指测定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宽容即团队合作精神。情商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之父"哈佛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的知名判断是: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取决于情商[8]。

(三)德商(MQ),是指测定人的道德素养的一种指标,具体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当时社会所公认的道德操守、行为规范,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等各种美德。2005年美国学者道格・莱尼克和佛雷德・基尔提出了有别于"情商"的概念--德商,认为德商是一种精神、智力上的能力,它决定我们如何将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一些正确原则运用到我们个人价值观、目标和行动中。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科尔斯教授认为,情商更胜于智商(知识和智力),然而德商(品格和得行)更胜于情感和智力。因此,在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中,智商教育较多体现在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情商教育则使学生具备高度的自制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德商教育则是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智力上的能力培养,同时也包含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等内容。可见,"三商"协同发展理念给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发展机会。

三、德商、智商、情商对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人文素养既人文素质,可理解为一个人的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5],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9]。这与德商、智商、情商的评价指标不谋而合。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德商、智商、情商来衡量。下面,笔者就德商、智商、情商对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做进一步阐述。

(一)德商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认同感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可见,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把学生的"德商"培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长期以来,许多职业院校存在"重科学、轻人文"的思想,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得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甚至被戏称为"没有思想的行动者"。因此积极培养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德商,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认同感。

(二)智商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度

由于我国的职业院校不同程度的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等现象[10],加上学生生源层次结构等自身的原因,使得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人文素养整体水平不高。人文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人文精神[11]。因此,拥有一定的智商是职业院校学生有效提升人文素养水平的基本前提。只有不断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智商潜能,学生的认知度才会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进一步推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

(三)情商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自制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学生们这个时候面临学习压力的同时,又面临着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这些都会使他们造成心理失衡和复杂的心理矛盾,严重的便可以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如叛逆、厌学、考试焦虑、与同学关系紧张等都是情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情商就是把不能控制的情绪部分变为可以控制的情绪,从而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这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情商提升即是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是可以实现的。

四、"三商"协同发展理念下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融合"三商"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要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必须倡导新的人才培养观念,把"三商"理念融合起来,实现由单一技能人才教育向职业"全人"教育的回归[12],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智力技能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不断提升知识、情感、人性等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中的地位,以确保人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

(二)融合"三商"重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知识的普及必须通过人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高质量的关键和保障。不容忽视的是,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以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为建设前提,融入德商、智商和情商协同发展的理念,根据职业院校 "2+1"的教学模式,合理配置四个学期的人文课程,做到层层推进,不断深入[2]。

(三)融合"三商"提升人文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行为主体,其人文素质水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提升可通过其德商、智商和情商来体现。因此,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各类培训、授课竞赛等不断促进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德商和情商的培养,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9],关爱与欣赏学生、尊重与宽容学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人文体验。

(四)融合"三商"打造特色的校园人文环境

大学校园是科学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主阵地,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情的陶冶、情感的提升、境界的升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结合"三商"协同发展理念,不断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开展提升德商、智商和情商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特色社团活动,并面向企业和行业开展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做到知行统一[4]。

(五)融合"三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养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应从职业院校职业性的特点出发,一方面确立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职业人文素质评价体系[4];另一方面,融合德商、智商和情商协同发展的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小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崔晓炎.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3]刘宠.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2.

[4]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2007.

[5]左文静.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6]汪为春.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

[7]刘平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8]姚鹏等.药学类学生"德商、情商、智商"培养体系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5.(3):304-306.

[9]聂凌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

[10]李莉.试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1]杨叔子.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J].政策,2004,(2).39

[12]公绪姣.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与理性回归[D]曲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篇6

关键词:灵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15-02

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就已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最初提倡在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实现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1995年,国家教委在全国52所高校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拓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它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仅要看学生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而在这里,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灵商培养为基础。

一、灵商的含义

一般认为,英国人达纳・佐哈、伊恩・马歇尔夫妇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了灵商的概念。其灵商的思想在二人合著的《灵商:人的终极智力》一书中系统展现,让全世界惊喜地发现,原来人类除了智商、情商之外还具有第三种商――灵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SQ)。之后,灵商理论开始在一些领域得以应用,在中国,灵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先了解灵商是什么。

达纳夫妇在其专著中将灵商描述为人的心灵智力,即灵感智商,实际指的是一种智力潜能,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他们以近于诗人的语言反复向世人描述,灵商是人类大脑和心灵的一种内在的、天生的能力,它能够使大脑在解决问题时发现和运用意义;灵商是存在于自我深处的智力,它与超越自我的智慧或意识精神结合在一起;灵商是赋予我们认识现存的价值和创造性地发现新价值的智力;灵商赋予我们辨别的能力,我们可用灵商来应对各种美好的和邪恶的道德问题,来展望各种尚未实现的可能性,并且激励我们去梦想、去追求,使我们自己脱离污浊。达纳夫妇还强调灵商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人类的最高和最终智力,是智商和情商这两者有效运转的必要基础,往往与人类寻求意义的需求相联系。

综上,我们说灵商是这样一种智力,我们用它来提出和解决关于意义和价值的问题。通过灵商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行动和生活富有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对我们行动的某个过程或者某段生命历程进行反思,得出意义和价值的评判。也就是说高灵商代表着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如果灵商低则表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这样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及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只有以灵商为基础的智商和情商才能对社会、对他人产生积极作用。在我们生命中,会有许多疑问与意义的探求紧密联系,如生命是什么?为什么我要为这个学位而学习?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它是我打算某一天为之献身的东西吗?我所从事的工作意味着什么等等。当疑问出现时,人们依据灵商而产生对意义、事业和价值观念的渴求。灵商使得人们去梦想,去追求梦想的实现;灵商支撑着我们所信奉的那些东西,支配着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念、人们自身生活的塑造和行动。据此,高灵商代表着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低灵商则表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总之,追寻意义是人生之所为人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得不到满足,我们必定会生活得浅薄、空虚,甚至绝望致死。针对意义的寻求和价值观的引导都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灵商,这是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再也不能忽视的核心内容。

二、灵商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育部在1998年《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这是从内容层面对人文素质教育内涵进行的描述,以区别科学素质教育。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愈加显现出来。

目前,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两层:一是从内容层面看,它是以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的教育,相对于科学教育有明显不同,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精神教育;二是从目的层面看,它是为了培养“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这与我们所说的人道主义教育、人性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类似,并且与灵商培养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与强调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素质教育有根本区别。这即是说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强调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成人”“化人”的教育。其中,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为目的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其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人文精神与品质在人文素养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养的方向。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及目标方面都与灵商紧密相关,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能彰显人性,完善人格,实现以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注重灵商培养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意志、情感、观念等内在品质,并表现为人格、气质、修养等个性品格。总之,灵商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灵商的培养。只有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使大学生自觉地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珍惜生命及意义,才能利用其专业技能造福于他人、社会乃至全人类。

三、人文素质教育中灵商培养的途径

灵商培养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培养大学生学会询问为什么,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努力寻找事物背后和内部的意义,使他们变得更爱思考,更加具有承担责任的自我意识,对自己能更诚实和更无畏,也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灵商。

首先,高校要树立起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根据灵商理论,灵商低的人所具有的能力越高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越大。据此,我们说高校不能仅仅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的、应用型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理念,必须对灵商给予高度重视。我们所强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包括心灵智力,但是更应该认识到,灵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否则只能培养出社会的“害虫”。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应该密切关注教师这一施教主体的灵商情况,对教师的灵商进行培养和监督,只有高灵商的教师队伍,才能对大学生的灵商教育提供经验和借鉴。

其次,课程设计方面要丰富多彩,体现多元化特点。一是从课程内容看,尽可能多开设一些涉及意义和价值内容的课程,如文史哲和艺术类课程,或者进行专门的生命教育、人格修养等训练,可以从各个角度渗透灵商的教育。二是考核方式上,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比如论文、演讲、社会调研报告、小组任务等,摒弃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可以给学生多种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三是课程安排上,要必修课、选修课都开,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当然,课程设计方面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高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由学生为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打分,以监督老师的教学工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提供一定保证。

再次,重视高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及实施效果。适当、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是灵商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一是加大对教师心理咨询方面素质的培养,将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这样便于老师可以较早地发现心理不适的学生,避免极端事件发生。二是将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分成常规和特殊两部分,常规性的心理咨询以老师和学生每天值班的形式体现,要注意保证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值班岗必须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或学生在岗。特殊心理咨询针对心理调查结果显示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学生,这样的学生可以由心理咨询老师主动联系,帮助他们及时化解心理障碍。

最后,设立专门的素质学分,以激励学生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现在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业余实践活动,也会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如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挑战杯”、暑假社会调研等。但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参与的热情,究其原因如下:一是活动组织者流于活动形式,实施混乱,学生参与之后发现无法取得实际效果;二是活动本身的激励不足,参与这样的活动需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如果没有可见的激励措施,会导致学生参与后劲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一些高校采用专门的素质学分来激励学生。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取得相应效果的都给予一定的素质学分累计,这些素质学分,在学校的评优、保研以及一些重要奖项评比时可以起到加分的作用,如此必将极大地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这些活动本身都是非常好的灵商培养方式,可以起到情境教育的效果,远比教师的单方传递效果好。

综上,灵商培养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是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只有通过灵商培养,塑造出拥有积极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大学生,才能实现人文素质教育让人珍视生命、热爱生活、重视人生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目标;也只有高灵商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才能树立起平等的精神,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发挥对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高司[1998]2号,1998-04-10.

[2]郭荣丽.“灵商”培养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基础性作用问题分析[J].学理论,2012(16).

[3]翁丽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4).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篇7

关键词 四商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With "Four Business" Mode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ZHONG Xinzhou

(Panzhihua University, Panzhihua, Sichuan 617000)

Abstract Moral quality, IQ, EQ and financial companies constitute the contents of the students' "four quality" education model; this model can not only cultivate qualified citizens, but also for the futur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foundation. "Four quality" education model requires us against the "four business" training objectives to develop training programs to strengthen the "four quality" education team-building, strengthening the strength and depth of financi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fforts to expand the EQ education, and actively carry out intelligence educat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ermany provider education, etc. These measures improv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future vi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

Key words four quality;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1 “四商”的概念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

1.1 “四商”的含义

“四商”就是德商、智商、情商与财商的统称。德商是指一个人有效地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也就是对个人的思想、欲望、情绪、行为、言语等进行理性管理和认知的能力。智商是认识客观事物并且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情商则是描述和测定个体的情感的指标,是个人管理自身的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综合能力。财商是指个人认识、掌握和运用财富或金钱相关规律的能力,包括懂得灵活运用财富、认识市场经济的规律、让财富为个人服务的智慧。

1.2 “四商”之间的辩证关系

(1)德商是个人行为的方向与指南,良好的德商体现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强了个人在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情商可使人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商的价值观是中立的,不能帮助人们区分对与错,而良好的德商让人具备理性的价值观,做事不会犯原则性错误,是智商、情商、财商的基础。

(2)智商主要表现人的理性分析能力。智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与社会环境关系不大。智商高的人,具备优良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较强强,抽象思维较深,容易在专业领域作出杰出的成就,成为专家。智商是情商与财商的基础,没有基本的智商,就不可能存在情商与财商。

(3)情商指人在意志、情感、耐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是一种对自身利益诉求、集体利益和社会效益的认识能力,反映个人理解、感受、表达、运用、调节和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合理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能洞察人生价值,可以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可使人们在顺境和逆境中穿梭自如。

(4)财商是德商、智商、情商在实际工作与学习中的具体技能与体现。财商是个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各种智慧,能够认识经济规律、懂得让金钱为我们服务的智慧。在现代社会,拥有必要的财务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市场经济需要投资理财意识,健全的教育体系,财商教育不能或缺。

总体来说,智商能够发现成功的机会,德商是把握机会的正确方向,情商则是把握机会的量度,财商是具体实现机会、迈向成功。

2 “四商”教育的重要性

(1)“四商”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具体要求。现代社会要求的是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所以大学生应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诚信意识以及文明的行为举止。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之材,除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有健康向上的个性,优良的社会适应力。因此,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从智商、情商、德商、财商四方面入手,只有“四商”发展协调、统一,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2)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要求。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诚信待人、阳光健康、自觉勤奋是主流,但少数人的冷漠、骄傲、缺乏社会责任心、自我中心等情况,极大影响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大学生人格的成长。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控制情绪能力、完善人格、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四商”要求大学生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善良正直、不卑不亢、做事公正、心地坦荡,这样使心理保持平衡,进而促进心理健康。

(3)提高大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要求。“四商”协调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对大学生来说,德商是做人的基石,智商是事业成功的钥匙,反映个人作为生物生存的能力;情商是成功的剂,反映个人作为社会人生存的能力;财商是成功的手段,反映个人作为经济人在市场经济的生存能力。“四商”协调发展要求大学生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和谐有余的境界,进而具有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为自己事业的成功奠定良好的社会圈子。

3 “四商”教育的具体内容

(1)德商。2011年美国伦理学家布鲁斯・温斯顿将德商具体阐述为五方面内容:不造成伤害、让事情变得更好、尊重他人、公平、友爱。具体内容包括勤奋、体贴、合作、尊重、容忍、幽默、宽容、诚实、勇敢、负责、公正、平和、礼貌、忠诚等各种美德。这些内容构成了德商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智商。智商主要包含个人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总体上,智商显得比较抽象,在个人出生时基本基本定型,要想提升个人的智商水平有一定难度。

(3)情商。情商是指个人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理的能力。情商包含五个方面:首先是了解自我:监视自身情绪的变化,审视和观察自己内心对世界的体验,它是情感智商的中心。其次是自我管理:就是调控自己,使自己和谐适度地表现出来。第三是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目标,指挥、调动情绪的能力,它能使人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焕发激情与活力;第四是识别他人情绪:能通过微小的社会信号感受到他人的欲望与需求,这是与他人正常交流,实现顺畅沟通的基础;第五是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交流的技巧。良好的情商应当是五方面的综合。

(4)财商由四方面知识构成。财商知识的构成,第一是财务会计知识;第二是投资的相关知识;第三是市场营销知识,即供给与需求的规律;第四是法律与道德知识,即人们的社会行为科学,是人类社会的相关规则。这些知识是大学生今后生活与工作的基础,也是他们迈向成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4 提升“四商”的方法

4.1 强化德商教育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高度。大学的校园文化和教学活动都应以弘扬真、善、美为主题,培养学生的热忱和爱心,从理性的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爱、自重、自尊的精神,强化尊重、正直、同情、节制、宽容、和善、公正等方面的个人品性,进而促进学生树立积极阳关的价值观,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格魅力。

4.2 积极开展智商教育

智商教育就是大学的一般教学及其过程,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智商,就要求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展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大学生不应安于现状,应当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学习和兴趣等各个方面要有所创新,大胆实践和探索,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才干和能力,最终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4.3 努力拓展情商教育

高情商表现为: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情绪控制、人际技巧、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自信而不自满、能承受压力、人际关系良好、善于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目光远大等。高等学校应努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与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的社交能力,培养他们外向、乐观、积极的心理,使他们正直且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丰富但守法讲信用,社交中怡然自得、恬淡自然。

4.4 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力度和深度

高等学校应当满足大学生对理财知识的需求,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理财的教育,传授经济、金融理财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不仅学会合理开支、理智消费,也为未来的创业、就业与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建立个人良好的财务习惯,让大学生学会对证件、发票、重要的金融资产、贵重物品进行合理的管理,合理控制个人的财产收支。

(2)学会记录流水账。大学生对自己的日常收支记账,对财商的提高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按收入与支出记录相关流水账,每个月末小结,年度总结。长年累月的记账习惯能使对自身的收、支及其结余了然于胸,使大学生养成量入为出、先收后支的财务原则,合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5 加强“四商”育人队伍建设

在高校,从事学生智商教育的教师队伍已经较为稳定,其教育培养体系较为固定和完善。而德商、情商和财商教育的老师――辅导员,却因个人素质良莠不齐,在情商、财商和德商教育中造成一定的难度。高校一方面要选拔道德素养高、情绪管理能力强的教师来担任辅导员工作,另一方面要尽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性素养与专业水平,将“四商”教育落实到高校教育的每一环节,高校教师都应是“四商”培养的参与者、讲授者,通过课堂讲授、实践过程等促成“四商”教育模式的统一协与调。

4.6 针对“四商”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

除智商教育已有完善的培养方案外,其他“三商”则需要高等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现在很多高校在财商教育与情商教育几乎是一个空白,因此必须打破情商、财商、德商无用论的观点,这四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合格大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涛.“三商"开发与大 学生综合素质 的提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9.6:108-110.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篇8

关键词:情商;教材;合作意识;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情商,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IQ)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信心、恒心、毅力、情绪、情感、受挫折力、合作精神、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品质。以往的心理学理论认为,智力水平对于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的作用而言,是第一重要的,它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中最高的成就,也就是说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情况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对人的发展,对人一生的成就,情商水平的作用要比智商水平作用要大很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通过大量调查,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一个人取得成就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情意,它占了80%,而智商只占其中的20%。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不少的人从小就很聪明,表现得特别突出,甚至被人们称为神童,但是,他们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长大后功成名就,有很大的出息。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聪明的学生,他们的确脑瓜灵活,但有的性格孤僻,不合群,合作能力差,合作意识不够;有的性格急躁,较固执,控制情绪能力差;有的过于自卑,心理脆弱,受挫折能力较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由于受挫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等因素,发生厌学、逃学、沉迷网络等严重后果,让教师伤神,令家长痛心。情商与智商的形成是不同的,智商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决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太大,但情商就不一样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的不同是与后天的培养密切相关的。它在婴幼儿时期开始形成,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发展并成型,主要在人在儿童和青年时期在人际交往、互动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就要强化对情商的培养力度,把握住这个大好机会。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任务不能仅仅就是教给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智商),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信心、恒心、毅力、情绪、情感、受挫折力、合作精神、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品质,即情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培养情商契机

认真研读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涉及到社会生活、人物故事、人际交往、精神品质等主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熟悉教材,挖掘其中的能够对学生情商培养因素,做到培养智商、情商两手抓,两不误,尽量做到互相促进,完美统一。如,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掌声》、《争吵》等文章表现的主题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宽容理解;《翠鸟》、《燕子专列》等课文则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倡导人们要行动起来,一起来保护动物;《卡罗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课文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理解、互相关爱的感情;《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等则讴歌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血肉亲情……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让学生就学习文字而学习,不能就理解文字而理解,要深入课文语境中,找准重点词句,结合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从内心体会到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美好,升华心灵。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如通过思考无法完成,学生就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开展讨论,通过讨论,表达学生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别人的观点,对认同的观点加以采纳,不认同的观点加之反驳,并说明反驳理由,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形成完整的答案。当代社会,完成一个目标,完成一项任务……都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单兵作战的年代已经久远,现在讲究的是合作,要求的是团队精神,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这些任务目标。而这种团队合作意识就需要在小学教学中开始,能学生进行培养,为以后他们的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正确评价和引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对学生起着深远的影响。教师正确的评价能让学生更自信,更自立,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激励教学法,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导,禁用体罚教育,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注意观察,充分挖掘,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自信,让学生对学习更有积极性。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不能立即打断学生,更不能表现出对学生的不屑,要先让学生大胆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找出他们观点中一些可以给予表扬的地方,在表扬的同时,再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给予他们正确的答案,让他们能够更积极、更主动、更深入的思考。应该注意的是,课堂评价不是单纯的表扬,还要适时地点拨纠错。

总之,从小学阶段开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情商和智商的重要性,不厚此薄彼,两手抓、两不误,做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汀・韦尔丁《情商》.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