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矿产与地质论文8篇

时间:2023-05-30 08:34:47

矿产与地质论文

矿产与地质论文篇1

[关键字] 固体矿产资源 评价 研究

[中图分类号] P624.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1

1 固体矿产资源评价概念与任务

固体矿产资源评价是指利用地质工作中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应用地质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在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矿产资源信息,从而对地壳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单元内矿产资源的潜力、利用的可能性及其经济价值做出合理的评估。其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搜集评价区内的信息(地、物、化、遥信息),在现代地质成矿理论的指导下,提取成矿信息,并对各种成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成矿有利地区,估算其资源量和经济价值。

2 固体矿产资源评价的意义

固体矿产资源评价涉及多门地质学分支学科,属于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矿产资源评价的成果既是编制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部署地质工作的科学依据之一,又是对固体矿产资源的科学管理,对扩大寻矿效果,进一步提高矿产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固体矿产资源评价发展阶段

(1)矿产资源评价的探索阶段。在50-60年代,以阿莱斯提出单元中矿床数服从泊松分布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模型作为起点,进行各种形式的区域性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其实质是在确立典型区域成矿条件下,使用经验地质类比法,把找矿目标从已知区推向未知区。

(2)矿产资源评价的实用推广阶段。在70-80年代初,进行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全面总结。1976年在挪威的洛恩举行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98项专题提出了六种资源预测的标准方法,有区域价值法、丰度估计法、体积估计法、矿床模拟法、德尔菲估计法和综合方法。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人工智能中心建立的勘探者(PROSPECTOR)专家系统为代表,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矿预测专家系统。而我国起步较晚,以赵大鹏院士领导的研究集体建立的中大比例尺矿床统计预测专家系统(MILASP),王世称教授领导的研究集体跟踪国家"863"计划完成的综合信息成矿系列预测专家系统为代表。这一阶段,矿产资源评价进行地质经验类比的定性评价与数学统计的定量评价开始汇集为统一的系统,开创了矿产资源评价的新篇章。

(3)矿产资源评价的信息化阶段。在8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对矿产资源需求与日俱增,日益严峻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推动了矿产资源评价的新高潮。现代矿产勘查工作产生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GIS等大量专题信息,通过计算机定量分析技术进行信息合成和综合。我国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也有突破性进展,较有代表性的有:赵鹏大作为中国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先驱,根据"地质异常导致成矿预测"的理论和评价工作阶段性特点提出和实践了"三联式"5P地质异常定量评价方法。王世称教授从地、物、化、遥、矿产资料信息综合出发,强调矿产定量预测与其他预测相结合,独创了综合信息矿产资源评价方法。90年代以后,以中国地质科学院肖克炎研究员为首的在MAPGIS软件平台开发的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和中国地质大学胡光道教授领导的研究集体在MAPGIS软件平台开发的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分析系统为代表。基于GIS的资源评价定位预测方法,诸如神经网络模型、特征分析、证据权、分形等得到广泛应用。

4 固体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

4.1 固体矿产资源地质评价

评价理论归纳有:地壳矿产资源富有度理论、地质解释理论、类比理论、模型理论、地质变量的综合和分解理论等。

4.1.1 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找矿勘查的前期工作,是由国家投入,政府实施的公益性地质基础工作,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理论主要包括:矿产定位理论、相似类比理论、求同求异理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地质方法和数理方法。

4.1.2 GIS 技术应用

矿产资源地质评价中,利用GIS 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反推找矿模型,实现了评价模式的转变。从矿产资源地质评价发展的轨迹来看,逐渐向空间多维、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研究。

4.2 固体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固体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就是在矿产资源地质评价的基础上,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把人们的收益与消耗做出对比,综合地评价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根据矿产资源资产占用单位的不同目的或国家特定目的的需要,由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依据矿产资源地租理论和现代会计计价理论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对矿产资源的未来收益所作的科学评定和估计。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有边际机会成本法、矿产资源价值的估算模型法等方法。

4.3 固体矿产资源环境评价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野生动物植生存环境的改变、水污染等。矿产资源环境评价方法有矩阵法、图型叠置法、系统图示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法、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法等等。评价方法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单目标向多目标、由单环境要素向多环境要素、由单纯的自然环境系统向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系统、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资源的、生态的、环境的方面,对其费用和效益论证是否开发, 更要考虑社会的效益与成本、资源功能的退化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

4.4 固体矿产资源综合评价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了地质的、经济的、环境的、社会的等因素是一种多因素多指标相对全面的评价,有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矿产资源联合评价、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矿产资源持续综合利用评价等。

固体矿产资源评价应该既要发挥地质理论经验优势,总结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根据区域成矿模型和实际勘探资料圈定成矿远景区,充分利用GIS工具,对地、物、化、遥等信息进行挖掘,针对不同矿床类型的成矿地质作用开展深入研究,选择出最优的固体矿产资源评价模式。

矿产与地质论文篇2

【关键词】地矿科技;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矿产研究

1、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的主体专业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包括地质矿产勘查、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三个主体专业。下面叙述这三个专业的主要内容。

1.1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内容

地质矿产勘查(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通过地质勘查工程(槽探、井探、硐探、坑探、钻探)的布置和实施来确定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储量;需要研究区域及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特别是要研究确定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也可称为地质找矿专业。

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勘查工作可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查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如下:

(1)预查阶段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调查、极少工程验证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2)普查阶段是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一定数量的各项野外工作以及概略研究,确定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

(3)详查阶段是进行系统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

(4)勘探阶段是运行各项系统的加密工作,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投资决策和设计确定生产方案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1.2 地球物理探矿的主要内容

地球物理探矿(简称物探)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和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发现物探异常,通过解释评价物探异常来进行找矿。

1.3 地球化学探矿的主要内容

地球化学探矿(简称化探)是从各种天然物质(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植物和水等)中系统地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值(如指示元素的含量、元素比值、PH值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化探异常,通过解释评价化探异常来进行找矿。

2、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

经过刻苦钻研,笔者建立了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及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2010年7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获得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相当于省部级学术成果二等奖)。

(2)笔者撰写的三篇论文2011年发表于部级科技类期刊。《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发表于期刊《中国科技博览》,《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

(3)2012年元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发表于部级期刊《中国城市经济》。

笔者对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的论述,标志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阐述了地质矿产矿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3、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以“成矿”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背景、成矿环境、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等问题。

矿产与地质论文篇3

[关键字] 矿产地质勘查 理论 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11-1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同样也是矿产资源的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对于矿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所以,迫切需要在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帮助下,发现有用的新的矿产。矿产地质勘查是一项涉及科目多、研究难度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基础地质、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手段等传统学科,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涉及到化学、数学、计算机等新学科。要想更好的进行地质勘测,就应该将传统学科和新学科结合起来,对地质勘测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不断创新。那么,怎样更好掌握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并将理论与相应技术方法结合进行矿产地质勘测,已经成为矿产地质勘测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1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的分析[1]

同位成矿的理论是矿产地质勘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此理论一直被应用。国内外发现的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特别是超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均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同位成矿是需要有一个成矿热活动中心,这个活动中心不管是在同一时期成矿还是在不同时期成矿,其都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处在相对稳定且不能随机离开成矿热活动中心大距离地迁移。与此条件相匹配的是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相当规模的有利成矿的流体活动,及其富含不同成矿物质流体保持向同一部位迁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成矿区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或前后一致的成岩、成矿通道,同时还应具有相对稳定有利的矿质淀积的构造、建造和封闭条件,以及有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只有这些成矿有利条件处于最佳配置与协同作用下,才能产生同位成矿,形成重要矿产。同位成矿的特征是: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点。不管是成矿中心还是改造成矿中心都是具有一致性或处在相对稳定的同一空间。矿产类型不仅分带明显,其规模也相对较大。正是因为如此,同位成矿的矿床,不同的矿体能够产出共同的特征。

2 地质找矿方法[2]

2.1 地质填图法

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构成了地质填图法。

2.2 砾石找矿法

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形成了矿床的有效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2.3 重砂找矿方法

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3 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3.1 综合应用现代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的找矿方法有了巨大的进步。将各种找矿方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去寻找从地表到深部的状况和成矿的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各种糖密仪器的使用,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从而获得可靠的数据,为技术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了保证找矿的质量,提前将地质勘查的规划部署工作完成,相关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积极做好相关部门的人员和勘查的准备和保障工作。

3.2 合理使用"磁、重、电法"技术[3]

通过"磁、重、电法"技术,可以实现找矿技术方法的创新。这种技术方法对一些覆盖区以及老矿山的深部的定位预测的作用尤为明显。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准确性不高,对于一些隐伏异常体边界和深度的圈定的矿床无法准确定位。

3.3 甚低频电磁法

甚低频电磁法是一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新方法。它为深层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可能性。该种方法即可以实现对深层地质的勘探,同时还可以保证勘探的精度。甚低频电磁法是一种浅层物探技术,通过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之后,结合矿体的赋存和控矿规律,实现对隐伏区域矿区的分布以及异常地质的准确高效圈定,从而实现准确位置,为深部找矿奠定基础。

3.4 X射线荧光技术[4]

X射线荧光技术容易、高效的获得矿产元素的成分,因此未来在地质勘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该技术的原理是在物质受到激发,能够产生荧光,即就是x特征射线,从而在找矿勘查中使用对x射线能量的差异性变化。该种方法可以准确的实现对一些金属矿的勘查,可以确定出矿产资源的位置,同时还能将隐伏构造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确定矿产资源之间的界限,进而确定出矿产资源的实际厚度。

3.5 采用GPS感应系统采集信息[5]

GPS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在地球任何地方实现导航和定位。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精准的三维数据坐标。在找矿地质勘查中使用该技术,就要建立感应系统和监控系统。根据岩石物质内部基团和离子晶体场组成的不同,产生特征光谱。把测量所得到的光谱和资源库中的光谱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地质中有哪些矿产资源。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在现代地质勘查工作中,薪理论的出现为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将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探矿能力得以显著提高,进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立新,施俊法.地质勘查技术成就与前景[J].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2008,11(11):120.

[2]姚泽洪,吕森.关于找矿地质勘探技术创新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12 (1):11.

[3]蒋小芳.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的发展现状[J].江苏地质,2006,32(01):43.

矿产与地质论文篇4

【关键词】 矿产地质勘查 理论分析 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逐渐深入,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1]。矿产资源作为一种缓慢再生的资源,无法在短期内再生,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尖锐,因此,使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让矿产地质勘查成为一种商业行为,其商业价值体现在利用数据信息来阐释地下矿床的奥秘并对矿产的开发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方面,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一种高投入且具有高风险的工作,通过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提升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

矿产地质勘查是研究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工业矿床的使用地质学,是针对以上问题的最有效的查明方法和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政策性以及经济性[2]。矿产地质勘查理论主要是用来解决用怎样用最少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探明矿山建设和矿业发展所需要的地质资料、矿产资源量等问题。从我国的矿产特征来看,同位矿的数量比较多,因而同位成矿理论在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

矿产地质勘查实践表明,在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以及规模大的矿床的形成都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换言之,在同一空间范围内,不同时代和同一时代、不同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矿种和同一类矿种,都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同位成矿作用[3]。

2 地质找矿方法及技术方法研究

2.1 地质找矿方法

当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较常用的地质找矿方法主要有两种:(1)砾石找矿方法。这种方法依据矿体露出地表后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矿砾,在重力、水流等外力作用的搬运下,矿砾的分布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依据此原理,沿着水系、山坡等活动地带研究矿砾的分布,进而找出矿床所在位置。(2)地质填图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地质理论和相关的地质研究方法,通过对地质矿床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查明工作区域内地层、岩石、构造和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通过研究成矿的规律以及相关信息寻找矿产资源。

2.2 技术方法研究

2.2.1 分析成矿环境

在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中,要对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的运动特点进行研究,并对成矿环境进行分析[4]。一般来说,这需要矿产地质勘查人员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通过对成矿期和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利用地质、物探等多方面的综合资料对成矿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查明在成矿环境下的构造、陆壳基底成分和深部地质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成矿的关系。

2.2.2 沿有利成矿区寻找矿床资源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找矿效果,一般会沿着有利成矿区寻找矿产资源。这就要求矿产地质勘查人员搞清楚区域性深层断裂及大断裂的构造组合特点,通过研究与成矿带有一定关系的断裂带特点和分布方向,查明矿田、矿床分布的次级断裂构造和发育特点。横向矿带规律表明,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一般和控制区域成矿带的深大断裂带呈现大角度相交产出,还会以一定的间距呈现近似平行排列出现。不仅如此,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下,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乎平行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等也会以一定间距呈现近似平行排列产出。

2.2.3 重视找矿信息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找矿信息是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直接依据,矿产地质勘查人员必须重视找矿信息。通过对找矿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相关找矿信息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找隐伏矿时,矿产深部评价就必须以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重视找矿信息要求矿产地质勘查人员重视已有找矿信息所反映的剥蚀程度,在很多区域的地表信息较好,但是剥蚀程度较深,找矿前景并不好。通过矿产地质勘查实践表明,上部露出的矿种类型剥蚀程度较深,但是深部却可能出现相同矿种的不同类型的隐伏矿床。因此,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必须重视找矿信息。

3 矿产勘查工作部署

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必须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情况,通过建立地质、遥感、化探、物探综合找矿模式来部署相关工作。它分为两个大类:(1)矿山及的找矿勘查工作。其工作原则是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矿山的找矿勘查工作分为三个层次:1)矿产本区和深部找矿;2)在矿山近矿产可延伸部位找矿;3)在矿山有望矿带中找矿。(2)成矿区带的找矿勘查工作。其工作原则为由面到点、点面结合。在成矿区带的找矿勘查工作分为三个层次:1)按照成矿区带的小比例尺矿产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研究,选出有望找矿地点;2)在找矿远景区进行相应的化探、遥感等工作,筛选找矿有望矿点;3)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选定找矿靶区。

4 结语

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要求我们尽快发现较大的矿产储存地。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想要更好地展开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就必须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有效合理地分析。只有通过深入地研究,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创新,才能真正降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本,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西京.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 加强地质勘查 促进经济发展[J].中国地质,2010(13):25-26.

[2]成金华,郭凤典,吴巧生.地方矿产资源规划研究的一般理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5-36.

矿产与地质论文篇5

关键词:矿床成因 地质勘探 区域成矿学 研究方向 找矿目标

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03-01

所谓矿床是指地壳中富集了大量的有用矿物或组成成分,在质量和数量上达到工业要求,并能依靠现在的技术能够开采使用的部位。在质和量上目前已达到工业要求,并具备开采条件的部位。矿床中含有矿石,矿石是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不可从中提取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矿物集合体。矿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经过长时间地壳运动及地质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提高矿床的预测及勘探能力,要从矿床的形成和矿床的变化与保存两个方面共同研究矿床学。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1)控制要素。(2)变化,改造的过程。(3)变化、改造的产物。(4)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5)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6)矿床保存条件。

在地质勘探中有很多矿源,可怎样确定该位置是矿床呢,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1)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要达到最低可采品位,如铜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铁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2)矿石工艺性质,包括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如铝在霞石和高岭石中含量较高,也可分离出来,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从铝土矿中提取铝。(3)矿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有用物质在岩石中是均匀分布,还是在局部集中(如矿脉),对于采矿难易和成本影响很大,因而也对确定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响。(4)矿床规模。指可采矿石的储藏量。矿床规模大,矿山建设投资大,但经济效益很高。矿床的研究在丰富成矿理论方面是不容忽略的,不少学说、理论、观点、见解等的提出是研究超大型矿床的产物。当前,研究和寻找超大型矿床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找矿工作的热点,并在一些国家已取得明显的成效。

矿床的成因及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纯理论的问题,但是再好的理论最终都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怎样运用当代区域成矿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找矿信息和找矿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现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勘探经验,总结出几点看法和认识,现总结如下。

1 对于区域找矿目标的改变

传统的找矿工作都是针对于单一的矿种进行的,虽然目标明确但是单一,如在寻找铜矿时只是注重铜矿区域的性质,对于其他的矿种不予考虑,在勘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其它的异常现象也不进行思考追究,最终导致其它矿产勘探的遗漏,或在后期又发现有其它矿产存在,但在开采前一种矿产中已经把地质环境造成了破坏,不利于后期矿产的开发。通过我们大量的勘探实践证明,矿产并不都是单一存在的,有的在寻找铜矿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铁矿石,还有矿床也可能联合存在。单一寻找矿源的方法虽然是在找矿过程中经过周密的计划和考察,但当矿产联合存在时,勘探过程可能浪费工作人员的时间,还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或生态的破坏。要想避免这种“单打一”的找矿现象,需要工作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在勘探前进行严密的考察和思考,这样可能会提高勘探的效率,也有利于保护资源。

2 从矿化网络入手缩小找矿靶区

根据我们勘探的经验,锁定的区域在进行找矿的过程中,一般是先发现示矿异常,然后再以此为依据追溯矿体。在成矿作用中产生的各类异常地质的、地球化学的、地球物理的异常,或直接由矿体因素引起,或由矿化蚀变岩石及含矿地层、岩体、构造等引起。这些异常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是密切关联的,因此可以将与一定成矿作用有关的各类异常称为“异常系列”,并将其纳入成矿系统的产物之中。即一个成矿系统的作用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两个部分,它们在形成时间上常显示阶段性,在空间上组成有序结构,表现出分带性,形成三维的矿化异常网络或简称矿化网络。而这种矿化异常网络正是我们区域找矿的总体对象。由于矿致异常一般比矿体占有更大的空间,能显示更多的有关成矿的信息,因此,常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我们工作人员应充分掌握和运用地质成矿的理论,区分和筛选勘探过程中的有关异常,一步步缩小找矿区域,以达到高效发现矿床的目的。

3 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

矿床是地质间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区域成矿系统及其产物是一定的地质历史等各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矿床系列及异常系列在其形成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这些产物经受后来地质作用的变化和被改造的阶段。作为一个矿床,其经受的后来变化有变形、变质、变位、变品位、变规模等,其结局有几种可能:(1)保存完好。(2)部分保存。(3)转变为其他类型。(4)消亡。目前,已知的地表和近地表的很多矿床都是经过众多地质事件磨难后的“幸存者”。一个区域中的矿床“幸存者”越多,找矿的潜力就越大,我们也应该把重点放在那些区域。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开采工具的不断升级,我国各个地区的综合性矿产调查研究和找矿预测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找矿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矿种和单个矿床的种类,重要的是找寻该区存在的矿床组合或矿床系列。与找寻单一的矿种和矿床相比较,目标越大,找矿的过程就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命中率也会越高,勘探到相应的矿床对于找矿的效率也有所提高。我们在勘探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矿床的分类研究的过细,在找矿的过程中以此观点作为出发点,把本应该可能相关的矿产的研究就割裂开了,这样不利于在找矿中建立对区域成矿的整体认识。在现在的勘探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以上的做法,要加强对矿床的整体性,综合性的战略眼光,尽可能更完整的找寻矿床。我们也可以把此经验运用的其它矿产如煤矿的开发与勘探中,为我国的采矿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洪才,毕伏科,张德生,等.河北省涞源县王安镇杂岩体多金属成矿规律(第29卷)[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1).

[2] 程裕祺,等.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79:第I号,33~38.

[3] 朱裕生.矿产预测理论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的理论体系[J].地质学报,2006(10).

[4] 李毅,李赋屏,何国朝.东川蓑衣坡硅质岩型铜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质,2005,24(1):71~80.

矿产与地质论文篇6

【关键词】地质勘探;找矿;资源;应用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之分。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铁路、桥梁、水库、坝址等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等。地质勘查还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狭义地说,在我国实际地质工作中,还把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

1 制约深层找矿的基础因素――成矿理论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益成熟,有关成矿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成果也十分丰富,新的科技研究成果不断出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出现的成矿理论主要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模式理论、地质异常理论、地质力学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等,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深部流体作用成矿理论

深部流体成矿理论主要是指矿藏的形成与地壳流体运动有关,这主要是受近十年来的地壳流体研究影响。通过地壳研究可知,地壳深部存在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往往在流体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地方形成,勘探实践已经表明,Au、Zn、Ag、Cu、Hg、Sb、Sn等重要的稀有金属都与流体运动密切相关,这些矿藏多在流体活动规模比较的地方出现。因此地壳深部的流体活动与矿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为地质人员进行矿藏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1.2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是指导地质勘探人员寻找矿藏的又一重要理论,它的成矿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成矿往往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相关,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形成不同的矿种。按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等几个序次,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采用成矿分析系列理论,对矿藏勘探寻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 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需要创新整体部署

只有大的找矿部署,才有可能促成大的找矿突破。国内外的找矿重大突破,大多建立在统一部署、集中突破之上,有些还是多学科、多工种综合集成的结晶。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正处在体制转换、队伍调整、机制变化、投入不足、风险加大等复杂的环境当中,地质找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各自为战,分散布局,找矿项目多、小、散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布局上就很难形成重大突破。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找矿部署研究,创新找矿整体布局,引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有序发展。

创新找矿整体部署,一是稳定研究队伍,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二是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三是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四是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五是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3 应用

3.1 当前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向是应用综合勘查技术进行找矿预测,这需要各种勘查手段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减少多解性,而仅用一种物探或化探的手段去进行隐伏矿的找矿预测是不现实的。

3.2 物化探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工作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物化探信息必须结合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来解释。在进行物化探勘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地质―物化探(结合地质理论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地质的思路,而不能脱离成矿地质条件,孤立使用某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质与找矿的实际问题。

4 结论

总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因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K Kristiansson, LMalmqvist, W Persson. Geogas prospecting: a new tool in the search for concealed mineralization [J]. Endeavour, New Series,1990,14(1): 28-33.

矿产与地质论文篇7

一、引言

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矿化信息(找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进而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内的找矿靶区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在成矿预测过程中,利用各种矿化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做为重要手段的成矿预测方法,是关系到预测成败的重要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一直被国内外矿产勘查学者所关注。本文重点关注了该领域尤其是我国该领域研究的状况,并指出了这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及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成矿预测理论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矿产资源预测不仅从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应用的广度也有很大的进展,各种成矿预测系统以及预测程序包的开发极大的推进了预测工作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各经济大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一些矿产出现了明显的需求紧缺,日益严峻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推动了矿产资源预测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

我国成矿预测方法的探索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主要依据地质构造和成矿特点的分析,在已知矿床进行简单的类比预测,以经验性的定性预测方法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随着国外一些成矿理论、方法的引进,我国的成矿资源预测方法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在勘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成矿预测理论体系

随着成矿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地质科技工作者将成矿预测、矿产统计预测作为数学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开展各种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具有我国特点的矿产资源预测方法体系,经过反复的实践证明和检验,这些矿产资源理论方法体系各具特色,对生产和科研具有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

1.综合信息评价理论

该理论由王世称教授等提出。它是从预测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所预测矿种的已知矿床(点)入手,分析矿床的成矿规律,控矿条件,以此为前提对各种地物化遥资料进行解释,研究直、间接信息的关联关系,形成综合信息系统,深化已取得的地质规律的认识,建立以找矿为目的的综合信息找矿摸型;研究矿化单元边界条件,划分出不同等级的地质统计单元(预测靶区);研究信息与矿产资源特征间的关系,选择最佳变量组合;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转化为定量评价模型,将其外推到地质构造环境相类似的未知区域,实现对资源特征的定量估计。

2.相似类比理论

相似类比理论是矿床预测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在相似地质环境下应有相似的矿床产出,在相同的地质范围内,应有等同或相近的资源量,同类型矿床之间可以进行类比。与已知的矿床具有相似地质环境的地区,可以认为是成矿的远景区或成矿靶区。

3.地质异常理论

相似类比理论只能预测和寻找与已知矿床类型和规模大致相同的矿床,不能预测尚未发现的新类型矿床。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赵鹏大院士等提出的地质异常致矿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主要内容是:地质异常反映的是在成份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组合;是与周围总体地质特征极不相同的地区,在大比例尺中系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的综合。

4.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主要是研究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和地质环境中,在主导的地质成矿作用下形成的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具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矿床类型的组合。根据已知的成矿系列理论,针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特征,可以预测该区可能存在的某一(些)成矿系列,有效地指导成矿预测工作,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该系列可分出以下不同级别的序次:矿床成矿系列组合、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亚系列、矿床式(或矿床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是我国矿产预测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5.成矿系统理论

将成矿的构造体系、流体系统和化学反应及矿床定位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成矿作用动力学演化的角度来分析成矿作用过程及其要素,以新的思路去探讨认识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更有效的指导找矿工作。其基本内涵是“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变化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矿化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成矿系统的内部结构包括四个部分:控制成矿因素;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

6.矿床成因模型预测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了以矿床成因模式进行成矿预测和找矿的热潮,其主要内涵是针对不同矿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进行成因模式研究,利用已知矿床的成因模式开展成矿预测并直接指导地质勘查找矿工作。

四、总结

目前各种成矿预测理论已广泛应用到实际的预测工作中,但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已经进行的成矿预测中,多以中、小比例尺成矿预测为主,中、大比例尺预测工作开展的较少。如何将上述成矿预测理论及其思想应用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形成一套完善的方法,是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虽然正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但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钟山.中国大型、超大型铜矿床密集区综合信息定量预测[D]. 长春:吉林大学,2005.

[2]朱裕生,肖克炎等.成矿预测方法[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3]朱裕生.建立成矿模式的内容及工作方法[J]. 中国地质,1992,(2):22-24.

矿产与地质论文篇8

[关键词]地质勘探 找矿 运用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55-1

0前言

地质勘探是对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环境的调查,是对地形地貌和地下固有的矿物或特定区域的矿产需求的开探和研究工作。地质勘探的其中一个项目是对矿石地质进行勘查,这类地质的勘探是基于矿石开采的地质条件上的。地质勘探在探索过程中找寻有着使用和开采价值的矿物质,使用一些地质勘探的方法证明资源的品质以及数目,且指出必要的技术要求。可以说,地质勘探可以帮助提供所有找矿需要的信息和数据。

1地质勘探的理论基础

1.1矿产产生方面

人类早就已经开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和使用的工作,矿产勘探已经变得更加复杂,但成矿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以及我们在地质勘查增加的科研投入,也促使了地质研究新的理论成果的出现,其中包括模型论、地质力学理论及成矿系统理论[1]。这些理论的发展对于找矿工作的深入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矿产形成相关理论能够较好地帮助地质勘探人员进行矿藏搜索工作,这个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段特定地质时期中,构造单元与特定的地质矿化的一定内在关系,主要用于在地质结构形成的不同部分不同矿物质,与不同类型成矿链接的天然组成。根据不同的层面,我们可以把矿床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系列式、亚系列的几个序成组合。采取成矿系列理论进行地质勘探,可以很好地用理论指导地质勘探工作。

1.2地壳运动方面

由于近些年来地壳流体的研究的改变,流体动作深矿化理论主要是指地壳流体运动的影响下矿物的形成。通过地壳的研究可以看到,地壳有大规模的内部运动,矿物质形成区域是在地壳中流体规模更加密集的区域。地质勘探已探明地壳流体运动与许多金属特别是一些稀有稀缺金属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方面的研究也为在寻找矿产地质的地质勘探人员提供了工作中实用性的理论根据。

2如何采用地质勘探开展找矿

2.1采用多种考察方式

目前使用的地质勘查找矿方式的发展走向是从一个单一的方法到多样的方法转变,探索涉及的学科除了地质学,还横跨了物理学等理工学科[2]。由于每个地质单元的产生都离不开地壳运动的作用,而且地质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除了地质结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是进行勘探的必要条件,各种有效的方法也需要被使用来多角度预测、综合勘查地质。而不是只有使用一种单一的方式,如勘探或钻井时的探矿工作,这明显是不科学不全面的。

2.2密切结合地区实际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矿产勘探要符合特定的地质条件,这也是开采的前提。分析探测出来的结果时必须结合检测的实际地质条件。在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并毫不动摇地坚持考虑地质条件的原则。不过也不能从在一个挖掘的地质条件,仅单次使用一个特定的检测方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解决勘探矿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3积极开展多方合作

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的技术,不能机械施加和强硬采用。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及制度创新的重要阶段,现在国内的矿业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投资少、低效率、资源浪费这几大方面。除此之外,相互分离的矿业组织,并没有达到采矿勘探系统高效率的团结与协作,要想更好地进行地质勘探,更好地进行矿产开发,就需要开产机构积极开展多方合作。矿业总体规划有如下几点:一是研究人口规模的把控,和矿物勘探按照需求适当的规划;二是制定科学的探索系统,结构合理,调整勘探布局;三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主要勘探区和矿物质种类的划定,有侧重有目的地进行勘探工作。

2.4提高勘探技术水平

有很多方法可以找到矿产,现代勘探技术应该思考综合运用技术的角度,换言之就是从岩石开始之间的物理差异的角度来理解从表面到深层的情况,还要探讨其形成矿石的规律。在地质勘探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进行勘探和生产的数据图表计算,以此作为研究人员的参考依据。提高勘探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勘探精度,符合国家需求和生产的单位需要,更能积累勘探经验,增加运用新技术的熟练度和掌握新方法的能力。研究证明,在高水平的地质勘探的条件下,勘探进程会更加顺利,找矿工作也能更加有效率和成果。

2.5合理进行任务分配

进行地质勘探的队伍应该是稳定的研究队伍,能抓住发展的需要,跟踪市场变化趋势,学习优秀经验,高效率地进行矿产勘查工作。为了避免出现重复统筹的工作现象,需要我们加快地质工作的整体和统一性规划,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正确引导公共地质勘探和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布局和结构调整;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发展潜力大的矿区建立重大的项目和方案,开设多学科多类型的综合经营;支持大型勘探项目,严格划定开采标准,提高地质勘查行业水平[3];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市场的监督管理,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并合理调配勘探工作。

3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运用越来越多,不管是地质勘探的技术还是理论都得到了较大的创新和发展,这些变化都十分有利于采矿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我们不仅需要注意研究矿物质的形成原因,更要积极研究地质勘探技术,采用各种先进技术,高效快速地开展采矿工作,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海文.浅谈地质勘查基础知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42-4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