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物流公司的经营8篇

时间:2023-05-31 08:34:50

物流公司的经营

物流公司的经营篇1

关键词:营业税 增值税 物流业 上市公司 税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各方面还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尤其在经济结构和法律规范方面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完善。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今天现代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起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物流业在现代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现代服务业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2012年财务部和税务部关于在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决定的背景下研究这一改变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处于发展阶段的今天,研究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有利于物流业上市公司更好的利用这一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使物流业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总之在当前背景下研究营改增对现代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来给现代物流业上市公司在税负处理上更多建议和意见。

2、营改增相关概述

2.1、营业税定义及特点

营业税,顾名思义是对营业额进行税款征收的一种税额,其征税主体主要是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应税行为,包括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等。

营业税是一种重要的流转税,目前我国营业税的相关法律规定,应税主体即单位或者劳动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自有土地无偿捐赠给其他单位主体或者个人的,同样视为营业税应税行为。即赠与赠也是一种需要缴纳营业税的行为,一般来说,营业税税率是5%。

营业税的特点较多,但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征税范围广。根据营业税的定义可以看出该税收增收范围包括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这一巨大主体。由于第三产业是服务型产业,于与人民的生活日益相关,对人民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因此,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十分普遍和广泛。而目前国家对第三产业越来越重视,使得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营业税的征收单位将更加广泛,营业税收入也将不断增长。(2)计算方法简单。根据定义,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营业额,因此,只要计算出企业营业额,然后根据营业税税率即可计算出应缴营业税。其中营业额包括应税劳务的相关收入、转让无形资产的纯收入、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3)税率多样化。虽然一般来说营业税税率为5%,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营业税税率会根据不同的经营性质和不同的行业特点设置不同的征税税率,因此,营业税税率多种多样。

2.2、增值税定义及特点

增值税与营业税不同,其征税对象是增值额。而征税主体主要包括一些货物销售、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同时还包括进口货物的单位或者个人。目前增值税是我国最重要的税种之一,其税收收入占去全国总税收收入的60%以上,是目前最大的税种。增值税一般由国家机关进行征收,其中每个地方增值税的四分之三归中央,其余归地方。进口业务中的增值税征收归海关负责,其收入全部归国家所有。

增值税的特点十分明显,能较大限度的避免重复征税。这样有利于贯彻落实公平征税的原则;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另外对促进进出口贸易也有一定推动作用。作为最大的征税项目,增值税对国家财政有着重大贡献,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增值税的最终征税对象是消费者,因此,这主要是增加了人民的消费负担,不利于国内需求的增长,抑制了国民经济的长期均衡收入,增加了消费者的征税负担,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3、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的影响

物流业是关于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综合行业,尤其在当前电子商务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物流业更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服务业具有空前的作用。我国“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物流业,因此,近年来大量物流业上市公司涌现出来。在营改增的背景下,研究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税负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税基角度分析

根据营业税的定义可以看出营业税计税依据为营业额全额,与成本大小和费用高低无关;而增值税是对每个流转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征税基础由营业额改变为增值额,必然引起物流业上市公司税收的大幅度变化。征税基础的改变能产生巨大影响,增值额大小是征税的关键,关于增值额的计算方法是用进项税减去销项税,从而计算进项税抵扣额是计算增值税的核心所在。随着我国增值税税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目前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抵扣可以基本或者完全取得。但是在营改增试点背景下,这一抵扣是有限的。在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可抵扣项目主要是公司所购置的交通工具和燃油、修理费等。由于优质的交通工具一般金额较大,使用寿命也较长,物流公司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额的交通工具购置情况,因此在实际中可抵扣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进项税也十分有限。

3.2、实证分析

目前有一家现代物流业上市公司年营业收入200万,属于试点地区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根据税改前营业税税率是5%,因此应纳营业税=200×5%=10(万元),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10×(7%+3%)=10×10%=1(万元);另外因为营业税及其附加税费可以在税前抵扣企业所得税,故税前可扣除应纳税所得额=10+1=11(万元),所以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后企业的净营业收入=200-11=189(万元)。同时税改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在同样的收入情况下,即该公司的收入依然是200万,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价税分离后,该企业当年的营业收入=200/(1+3%)=194.18(万元),所以一年应缴纳的增值税=194.18×3%=5.82(万元)。由于增值税并不影响企业损益,只有附加税费能在所得税前扣除,即税前可扣除应纳税所得额=5.82×10%=0.60(万元),缴纳增值税及其附加后企业的净营业收入=194.18-0.60=193.58(万元)。一年少缴纳流转税=11-(5.82+0.60)=4.58(万元);一年多缴纳企业所得税=(193.58-189)×25%=1.14(万元);综合两项税种,该企业总体税负降低=5.82-1.14=4.68(万元)。同时,可以看出,营改增后,该现代物流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下降了40%左右。

3.3、理论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主要是分析物流业上市公司在2013年的各项税收情况,结合如下计算方式: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机器设备购置投资额/(1+17%)×17%;可抵扣成本中的进项税额=主营业务成本×可抵扣的比例/(1+17%)×17%。同时统一按照营业成本中的30%的金额进行进项抵扣。因此进项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11%)×11%。根据所收集的十几家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增值税征税情况分析得出了,其中有80%以上的物流公司的税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也有少数几家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有所上升,但涨幅在1%之内。

通过对部分物流业上市公司在营改增背景下的税负变化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业中物流辅助也及仓储业的税负受到营改增的影响相对较小,其税负变动值范围较小;但是交通运输业在营改增背景下的税负变化波动却较大,其中均是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有的甚至上升超过5%,使得有些上市公司的税负瞬间增加,显然不利于有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4、在营改增背景下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建议

4.1、选择科学的采购渠道

由于是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征税依据是增值额,因此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增值额。对于物流业上市公司来说,选择有利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对公司财务的核算和税收的计算都具有重大影响。物流业上市公司应该尽量选择正规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尤其是他们的财务核算体系要健全,能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得物流业上市公司能通过进项税抵扣来降低增值税额。

4.2、优化物流业上市公司的业务流程

每一个公司盈利的重要一方面就是降低成本,物流业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对于物流公司来说降低成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物流运输路线,科学安排运输动向,充分优化承载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运输网络,充分利用上下游的运输网络,争取利用最少的费用达到最大的利益,以此来提高收入水平。

4.3、充分利用政府相关优惠政策

国务院关于营改增的试点运行必然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因此物流业上市公司应该在减少公司成本,优化公司经营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对营改增的优惠政策,争取在用最小的成本做最多的工作,同时获得最大的利润。当然这需要物流业上市公司培养出具有较强税务规划能力,同时能合理利用相关政策的会计人才。

5、结语

总而言之,营改增这一税收政策的实行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对我国税制结构不断健全和完善的重要举措。而在当前电子商务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物流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现代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大。所以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研究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物流业上市公司在营改增背景下一方面要从自身企业出发,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尽量减少公司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1]吴斌.“营改增”试点要兼顾地方税源的稳定[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8).

[2]魏陆.中国金融业实施增值税改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8).

[3]黄翠玲.浅议“营改增”对企业税收的影响[J].财会影响,2013(7).

物流公司的经营篇2

关键词:营业税 增值税 国际货运企业

前言

没有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国际物流公司是按5%税率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国际物流公司将改征6%的增值税,从而使得国际物流公司成为了增值税征管体系其中的一份子。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在国际物流公司的税优惠上表现出一定的可行性。同时,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国际物流公司也存在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有利方面表现在国际物流公司税负的减少和增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利方面表现在国际物流公司人工成本、运价、增值税发票等方面。同时国际货运企业对营业税改增值税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有效促进国际物流公司的稳定发展。

一、国际物流公司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可行性

(一)促进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

国际物流公司是一个替客户提供各项服务的行业,在没有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时,营业税的征收导致国际物流公司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表现在企业客户支出的进出口货物的运费和国际物流公司的服务费、仓储费、保险费等这些支出费用不能用来抵扣增值税,对于这些费用支出比较大的企业客户,这样的政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健全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外购劳务比重较大并能够清楚的计量

国际物流公司的铁路运费、海运运费、航空运费、公路运费属于外购劳务费用,在港口码头和机场等地方缴纳的港杂费用和报关费用,以及货物出入境时的检验检疫费用也属于外购劳务费用,这些外购劳务费用占据的比重较大,并且需要清楚有效的计量比重。国际物流公司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能够使得外购劳务费用抵扣在消费型增值税里面,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征税情况的发生,使得国际物流公司税负得到减少,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技术上得到了“金税”工程的支持

在没有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时,国际物流公司营业税征管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没有建立相关的联网和数据共享系统。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国际物流公司运用了“金税”工程,在企业申报上实现了全面性,在数据上实现了完整性,同时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控和管理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加强。“金税”工程有效的保障了国际物流公司在服务项目和外购劳务种类多的情况下发票的真实性,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国际物流公司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外包环节税负的减少

国际物流公司外包环节比较多,是一个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进出口货物的服务机构,在纳税方面经常出现重复的情况,对企业造成一定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将只针对增值的部分进行纳税,减轻了国际物流公司外包环节的税负,有效的避免了纳税重复的情况发生,保障了国际物流公司的经济利益。

2、税负因低征高扣而降低

在目前增值税的五档税率17%、13%、11%、6%,3%中,国际货运企业实行6%的低税率政策。若国际货运企业采购交通运输企业一般纳税人的服务,则进项可抵扣11%;若采购外地或上海小规模交通运输企业的服务,则进项可抵扣3%;若采购一般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则进项可抵扣17%。这种税率差,将使国际货运企业的税负进一步降低。

3、增强国际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力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有效的改善了国际物流公司缴纳营业税时期,无法开增值税发票导致下游企业无法进行增值税抵扣的情况,有效的减少了实际税负,促进了国际物流公司的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力。

4、提升了国际物流公司会计核算的总体水平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 国际物流公司利用“金税”工程技术,相对于营业税的征收方式和手段来说,征收管理技术会比较先进,在一定发面提升了国际物流公司会计核算的总体水平,保障了国际物流公司财务信息管理建设。

(二)不利影响

1、人工成本方面的因素降低了增值税减税效果

国际物流公司在人工成本上占据的比例较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确不能将人工成本进项税抵扣,对于有一定管理规模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减少人工成本,但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由于制度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减少人工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税的效果。

2、国际物流公司税负增加导致了运价上涨

国际物流公司由于在人工成本不能进行抵扣项目的支出,在加上之前购买的运输设备金额较大,运输设备的使用年限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导致之前购买的运输设备这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际物流公司的税负担,税负担的增加也导致运价的上涨。

3、发票不规范,实际抵扣进项税比理论额低

国际物流公司支付的燃油消耗费用、过路过桥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用等,在国际物流公司支出费用上占据一定的比例。由于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费用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导致这些费用的发票不规范,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使得这些费用的实际抵扣进项税比理论额要低。

4、发票数量多,加大工作量

国际物流公司与一般的公司不同,每个月开据的发票不仅数量多,普遍发票金额都较小,如果按照一般的传统增值税模式进行管理,国际物流公司在发票购买和开据上,工作量会增加,同时在进行发票比对时,也会增加国际物流公司工作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国际物流公司对营业税改增值税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培训,降低人力成本

在国际物流公司,人工成本的支出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人工成本不能作为进项税抵扣,这就促使如何节约人工成本的问题成为国际物流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济发展,国际物流公司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有效的降低国际物流公司人力成本。

(二)选择供货商的纳税人身份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国际物流公司在购买供应商服务时,选择一些符合一般纳税人认证资格的供应商那里购买服务。如国际物流公司购买一般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服务,可以抵扣进项税17%,国际物流公司购买交通运输企业一般纳税人服务,可以抵扣11%等这些方面进行选择。

(三)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购买供应商服务和采购固定资产方面,由于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导致无法实施进项税抵扣。国际物流公司应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在购买小规模纳税人服务时,可要求小规模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就可以有效实施进项税抵扣,充分享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带来的税优惠。

(四)选择抵扣增值税时间

国际物流公司应针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建立相关制度,有效选择抵扣增值税时间,根据国际物流公司单个时间段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制定购买供应商服务的现金流量和时间,从而有效配比增值税销项税和进项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国际物流公司提前缴纳增值税。

四、总结

我国的经济处于发展阶段,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的转型是当下经济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往征收营业税的企业都是我国产业的支柱,营业税改增值税增强了我国企业之间市场的竞争力,在我国的减税改革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营业税改增值税不仅健全了国际物流公司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而且还避免国际物流公司重复征税情况的发生,加强了我国经济产业的社会专业化分工,有效提升了我国产业经济效率,使得国际物流公司税负得到减少,促进了国际物流公司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玲. 对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的思考[J]. 财会研究.2012(6)

物流公司的经营篇3

(1.沈阳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36;2.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装备制造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本文以在沪深上市的63家物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0至2013三年间能够反应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的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对其实施多元化经营的现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对改善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提供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多元化;多元化测度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81-02

收稿日期:2015-01-1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项目“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2014CSLKT12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沈艳丽(1969-),女,汉族,辽宁省开原人,沈阳工程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李刚(1970-),女,汉族,辽宁省本溪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装备制造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相关文献综述

西方有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文献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企业多元化的动机,即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多元化经营,另一部分则从实证角度研究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的企业多元化动机理论进行经验验证。下面将对有关企业多元化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自Gort(1962)最早对企业多元化进行实证研究以来,关于多元化实证研究的文献很多,包括:

(一)企业多元化程度测度。

研究企业多元化问题,最根本的是如何测度企业的多元化水平,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其中熵指数法在度量企业多元化程度时克服了Herfindahl指数的缺陷,但它仍然没有满足异质性。而且由于计算量比较大,在后来的实证中没有被广泛采用。

(二)企业经营绩效的测度。

对于企业多元化的实证研究最终可以归结到多元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问题,即正面抑或负面。因此,企业经营业绩的测量方法至关重要。业绩衡量方法不同,最终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产生很大偏差。关于业绩测度的方法方面的分歧较大,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总体来讲,目前对于经营业绩的度量指标包括计指标、股票收益、托宾q值、总资本等四大类。

(三)多元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主要观点有两类:1)多元化存在折价。Lang和Stulz(1996)采用托宾q值作为绩效衡量指标,结论证明:公司业务的集中程度与托宾q值正相关。Megginson等(2004)采用超额收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托宾q值衡量企业的长期业绩,结果表明:公司的长期绩效与集中程度正相关。2)多元化创造价值。Hubbard和Palia(1999)对392起兼并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多元化购并的超额收益为正。Schoar(2002)等证实了兼并后要素生产率随所有权的变更而上升。

国内学者关于多元化的研究在理论上侧重一般多元化意义和应用的探讨,例如我国学者顾松(1999)、李睿(2004)等探讨例如企业如何进行多元化;尹义省(1999)、胡盛松(2000)等研究了如何利用企业的核心能力发展多元化经营;陈洁(2001)、师征(2002)、谭晓明(2002)、尹宾(2000)等人探讨了多元化战略在具体行业的应用。实证研究侧重于对“多元化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和绩效的研究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存在多元化折扣(姚俊等,2004;许陈生等,2006),另一种认为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没有显着影响(马洪伟、蓝海林,2001;姜付秀等,2006)。近年来,学者们逐步认识到,样本选择的偏差可能是导致研究结论差异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合理推断,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的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行业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研究较少,其中有学者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研究进行了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DEA方法,而且衡量多元化的指标也是单一的。大多数多研究伏在多元化和专业化、相关多元化与无关多元化的层面。关于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分析的学术论文很少,学者们对物流上市公司的研究多集中在经营业绩,融资等方面。

二、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以物流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ST上市公司和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选取了63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并使用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行业经营数据,通过各公司数据中主营业务收入按行业分类的数据采集方法,整理计算各行业收入占主营业收入的比例,数据分别来自Wind资讯、证券之星等网站。

(二)多元化测度方法

采用衡量多元化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经营行业数(N)、赫芬达尔指数(HDI)和熵指数(EDI)。其中经营业务行业数量测度多元化程度的方法简单,只统计企业内部不同的行业的单元个数,不能反映各个行业的单独贡献,本文列示其描述性统计值,作为总体的多元化测度的需要。其次采用熵指数(EDI)和赫芬达尔指数(HDI)衡量多元化程度,这两种方法使用较广,即考虑经营行业的单元数,又考虑单个业务单元的贡献率,较好地反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程度。

分析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状况和衡量多元化经营的程度时,本文以物流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分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信息为依据,分别采用经营行业数(N)、赫芬达尔(Herfindahl)指数法和熵(Entropy)指数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的多元化程度进行测量,以此来衡量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程度。

在具体实证研究时,本文首先采用熵指数衡量企业的多元化水平,该数值越大,表示企业多元化水平越高。熵指数EDI计算公式如下:

其次采用Herfindahl指数(H)对多元化程度进行了更为准确的衡量,该数值越小,表示企业多元化成都越高。HDI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i为第i个产业主营业务的收入占公司总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n为经营的行业数量。

公司涉及的行业参照我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三)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测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从行业数目角度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情况进行了总体考察。表1给出了2010-2013年我国63家物流业上市公司以行业数目衡量的多元化程度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平均跨3个大类行业进行多元化斤经营,最少的经营行业为1个,即进行专业化经营方式;最多跨行业数到达5个,跨行业经营数的中值为3个,跨行业经营的平均值是约2.6个,四年中多元化程度变动很小。

在表1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统计了分行业多元化经营收入的比例,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物流上市公司中大约有74.6%的公司采取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经营方式,采取专业化经营的公司16家,占样本总数25.6%的比例;多元化经营公司中,跨2个行业经营的公司比例大约占19%左右,跨3个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占样本总数的27%左右,跨4个行业的公司数在逐年增加,2013年达到15.87%,跨5个行业个以上(含5个)行业的公司比例约为12.7%。

表3显示的是熵指数(EDI),2010—2013年平均熵指数(EDI)的统计结果如下:

平均值为0.3824,中值为0.3098,最大值1.3548,表示多元化经营程度最大为1.3548,最小值是0,表示专业化公司,从指标各年的标准差来看,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差别较大,达到0.37。

表4显示的是赫芬达尔指数的描述统计分析,赫芬达尔指数(HDI)计算的统计结果如下:赫芬达尔指数平均值为0.758,中值为0.8224,最大值为1,即完全的专业化经营,最小值为0.2929,表示多元化经营程度最大。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指标进行了测度、评价,其次对物流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5%的物流上市公司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经营,但与物流不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数目不多,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行业包括房地产、服务业等收益较好、风险较高的行业;从2010年到2013年的数据分析来看,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有上升趋势。通过对63家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的描述性分析、评价,了解物流上市公司在各行业经营状况,为上市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刚,沈艳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来自上市的数据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

[2]肖星,王琨.关于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来自“派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9)

物流公司的经营篇4

[关键词] 物流托盘;托盘联营;模式;银行

[中图分类号] F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9-0039-03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托盘共用机制及浙江托行模型的研究”(批准号:Y606271)

[作者简介] 金寿松,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领域为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与企业信息化;

陈碎雷,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

蒋美仙,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浙江 杭州 310032)

一、引言

物流托盘,即平托盘,是物流领域常用于物料仓储和输送、可作为集装单元化的器具,能将零散的货物归置成规格统一、具有一定体积和重量的货物单元,进行单元化仓储或用叉车装卸和搬运,以提高仓储管理和物流作业效率。但在实际托盘作业中,托盘用户很难收回发往四面八方的托盘,导致托盘周转率低,物流成本高。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托盘联营,大批量经营统一规格的托盘,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建立托盘出租和回收网点,并委托专业机构或专人负责托盘的统一调拨和维护。托盘用户就可在货物始发地就近租借托盘,把货物送达最终目的地,然后,将腾空的托盘归还到货物目的地就近的回收网点,并支付相应的托盘租金。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和物流成长相对落后,至今还没有形成高效的托盘联营公司。但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降低物流费用要求的迫切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已初步形成实施托盘联营的基础,并在产品市场竞争中提出建立中国托盘联营公司的要求。因而,研究中国托盘联营公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托盘联营公司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军队大量使用物流托盘,改善了军用物资的搬运。此后,托盘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成为近代物流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提高托盘复用率,20世纪60年代,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就在主要的交通枢纽,例如:在港口码头、公路铁路货运站和各类大中型的批发交易市场周围设立物流托盘的回收、租赁服务站点,建立了非常完备的托盘联营公司。

据统计,在目前托盘拥有量和物流费用方面,美国拥有托盘20亿个,日本拥有托盘10亿个,韩国拥有托盘7亿个,而中国拥有托盘2亿个左右。中国现在每万美元GDP产生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物流费用约占GDP的20%。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仅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物流费用所占GDP的比例低于10%。仅从托盘拥有量增加趋势和物流费用所占GDP比例,就可知道中国在降低物流费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而且,建立中国托盘联营公司实施托盘共用,还可推动托盘标准化、促进物流机械化和节约材料、保护森林等。

托盘联营是一项服务性事业,实施托盘联营需要具有一定的投资规模和物流环境才能开始产生效率,因而,企业投资热情不高。而且,国外托盘联营公司是通过数十年扶植、完善才逐步形成规模进入良性发展的,而中国由于高额物流费用已明显降低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必须尽快完成托盘联营公司建设,以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不能完全模仿国外托盘联营公司发展经历,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托盘联营公司模式。

三、托盘联营与货币流通

国外托盘是通过交换和租赁来实现联营的,这正与货币交换和存贷相类似。货币能够通过银行实现异地存贷,以减少用户携带货币的麻烦和风险。同时也可以肯定,托盘可被当作“货币”,通过一种类似银行的托盘联营公司,实现异地借出归还,以减少单位托盘自身运输费用而提高周转利用率。银行网点达到一定数量时,通存通贷非常便利和高效。同样,托盘联营公司的营业网点达到一定数量时,单位托盘自身运输费用越低,用户租赁的愿望就越强。

中国的各大银行是由总行、分行、支行和分理处组成的庞大网络。它是由政府扶持建设和运作的,早期支行不多,分理处更少,主要分布在县市等城镇地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除中、农、工、建四大银行外,又增加了很多地方和企业筹办的银行,而且支行和分理处等营业网点成倍增加,运作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人们可以从某一个网点存入或借出现金,却可以到另一个网点取出或归还现金。而托盘联营公司也需要由总部、分部和营业网点组成,需要由政府部门、企业集团来扶持建设和运作。初期可以只局限于城市、乡村交通枢纽和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物流数量增加,而逐步有针对性地增设托盘营业网点,并不断改进运作机制。托盘用户可以从货物始发地就近的一个营业网点支付押金借取托盘,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后腾空托盘,并将空置托盘归还货物目的地就近的一个营业网点,支付租金和取回押金。

托盘联营公司类似于金融企业,托盘联营公司所拥有的物流托盘类似于银行所拥有的流通货币。根据银行和托盘联营公司两者的相似性,就可参照银行建设和经营经验,进行中国托盘联营公司经营和建设的策划。

四、中国托盘联营公司的模式

1.托盘选择。托盘流动有些类似于纸币流通,中国纸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等标准面值,而目前中国流通托盘规格达30余种,其中使用最多的两种规格是1200 mm×1000 mm、1100mm×1100mm。前者1200 mm×1000 mm是欧美地区主张推行的,适合欧美贸易。而后者1100mm×1100mm是日韩主张推行的,适合亚洲贸易。2006年6月,亚太托盘系统联盟将这两种规格宣布为亚洲通用托盘标准尺寸。另外,这两种规格与常用两种60吨车皮(底面尺寸:12500mm×2900mm、15470mm×2900mm)和常用20码与40码国际标准集装箱(底面尺寸:6096mm×2438mm、12192mm×2438mm)匹配很好。因此,中国托盘联营公司应选用1200mm×1000mm和1100mm×1100mm两种规格的托盘。

2.结构设计。中国托盘联营公司是类似于银行的企业组织,针对人们对物流托盘联营缺乏了解而比较熟悉目前国内金融企业运作的情况,我们通过对金融企业建设和运作与托盘联营公司建设和运作进行比较分析,从货币存贷获得启发来进行中国托盘联营公司的结构策划。

中国纸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和管理,由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各自筹建营业网点和实行管理。中国托盘联营也可以只设置一家中国托盘联营公司,再由托盘联营公司去筹建和管理数家相对独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由相对独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去筹建和管理自己下属的托盘联营网点,由各联营网点与车站、码头、企业、配送点等运输网点或个人办理托盘租赁,并建立各托盘联营公司内外联营网点之间托盘租赁制度和各个车站、码头、企业、配送点等运输网点或个人等之间的托盘交换制度。为实现租换并用功能,将托盘联营系统结构设计成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托盘联营总公司统筹协调管理各分公司,并制订各托盘联营网点的基本运作管理规范,从体制和宏观管理方面保证托盘联营系统的正常运作。各分公司开拓联营网点和日常监控管理,并维持网点高效运作。各联营网点的托盘由分公司提供,也可以按照规定从托盘用户回收或从联营网络的其他网点租赁。联营网点向托盘用户出租托盘,并制订规范指导托盘用户实行托盘交换。

托盘联营总公司首先在物流发达的地区设立分公司,各分公司预测各自地区物流托盘需求量,建立托盘联营网点,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标准托盘。如果车站、码头、配送点或个人等托盘用户需要托盘,可以到附近托盘联营网点租赁托盘,支付押金或签订协议后,营业网点采集出租托盘编号信息传入计算机托盘联营管理信息系统,将托盘交付用户。作为托盘用户的送货人用托盘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目的地收货人一般会马上卸货并归还托盘。但车站、码头等中间收货人可能不会马上腾空托盘归还,而会用原有腾空托盘来进行交换,让该送货网点保持稳定数量的托盘。假如终端收货人不能马上腾空托盘,则送货人可以收取押金让收货人送回,或者还给附近联营网点,并取回托盘联营公司规定的标准托盘押金。如果该收货人没有按时归还托盘,送货人可以从押金中扣取托盘占用费。托盘联营各网点的考核指标应该是托盘出租和回收数量及用户占用时间,并可由分公司组织专业队伍维修托盘。托盘用户不是公司的下属,而是公司的顾客,公司对用户的职责是指导和服务。

3.建设策略。根据国外托盘联营发展的经验,创办中国托盘联营公司,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在建设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只有规模的扩大,才能取得长期稳定的利润。因此,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和财政资助。否则,几乎没有企业愿意或者能够承担这一巨大风险。为了吸引托盘用户参与托盘联营事业和降低中国托盘联营公司的投资风险,建议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制订中国托盘联营公司发展计划,通过投标和可行性论证选定一套方案,着手建设中国托盘联营公司。

由于中国托盘联营公司是全方位的,股东的数量一般较多,股东可以是托盘的使用企业、托盘的生产制造企业、政府、银行或者其他投资者。中国托盘联营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董事会成员,并由董事会聘请总经理,实行股份制形式的责权管理和利益分配,实行公司化或企业化运作管理。

五、中国托盘联营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从上面联营过程可以看出,托盘联营离不开一个完善的托盘联营管理信息系统。托盘联营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和保证托盘有效联营的重要工具。托盘从一个联营网点出租并收取押金或签订协议,到另一个联营网点回收托盘和归还押金,需要识别托盘是否属于联营公司出借的、其流向情况怎样、周转率多少、丢损补偿及资金运转如何等。

中国托盘联营管理信息系统可基于条码技术或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实时数据处理。由于条码容易污染和RFID芯片不适应热磁环境,最好采用印有数码记号的RFID标签。RFID系统一般由阅读器和标签两部分组成,使用时在托盘上安装射频识别标签,当附有标签的托盘通过识读范围时,无需打开产品外包装,阅读器能自动以无接触方式,从远距离直接读取标签约定识别信息,并与网络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发现托盘的行踪或丢失托盘情况,并可以借此制定托盘丢失赔付制度和假冒托盘识别控制机制等,保证企业运作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管理信息系统基于RFID技术和采用B/S网络结构,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如图2所示: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硬件的RFID部分,能够无线即时远距离读取,存储容量大,数据处理快,自动化程度高及安装维修容易,能使企业信息数据在Internet网上实时查对。它由阅读器、RFID标签、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等组成。

与硬件相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其功能主要包括出租回收、调拨仓储、制作维修、系统维护等功能。

仓储调拨管理。为提高托盘周转率,各网点所储备的闲置托盘不可太多。由于在托盘租赁流通中,各个网点所需托盘储备数量不同,每个网点流进托盘数量与流出托盘数量也有差异。因此,需要实现各网点的托盘调拨管理和每个网点内部托盘仓储管理。这样总部或各个网点就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查询各网点托盘数量,并采取托盘调拨措施。

采购维修管理。托行运作需要大量托盘,而托盘租赁也常会丢损,必须进行托盘制作或采购,其实采购属于一种委托制作。另外,托盘作为耐用器具,还需要涉及维修问题。

网点租赁管理。用户在货物始发地支付押金后借到托盘,而在货物目的地归还托盘和支付租金后取回押金。相应地,托行在货物始发地收取押金后出租托盘,并记录出租托盘时间、地点等数据上传网络数据库系统,而在货物目的地上网查询租赁托盘周期而结算费用,并回收托盘和收取租金后退回押金。

帮助服务管理。主要针对软件操作使用设计的,包括数据导入导出、使用说明、安全保护等管理。

六、结语

目前,国际上最大CHEP托盘联营公司等是得益于战争留下的丰厚资产和政府参与而建立。韩国KPP托盘联营公司等是依靠企业投资和政府扶植逐渐得到发展完善的。由于中国物流滞后经济发展,因此,中国托盘联营公司适合采用由政府扶植、实施股份制形式和公司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White M.S. Pallets move the world[J]. ISO Bulletin,2000,(8).

[2] Eiich Taniguchi,Michihiko Norritakeetal. Optimal Size and Location Planning of Public Logistics Terminal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1999,(5).

[3]吴清一.论中国托盘共用系统的建立[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12).

[4] 靳伟.中国托盘行业的发展道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4).

[5]颜文华.浙江发展物流业的思考[J].物流科技,2006,(5).

[6]王晓雷.托盘共用系统即将启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1).

[7]李太平.建立我国物流托盘共用系统的问题[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8).

[8]王祖锦,陆伟伟.托盘应用与标准[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6).

物流公司的经营篇5

改制是指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国有物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已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要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总体目标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在“政企分开”方面还处于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并存的状态;“管理科学”方面的差距也很大。即使在已经完成了公司制改造的企业中,适应公司制企业运营的各种规章制度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改组是指组织机构改组和经营改组。以大中型物资企业为龙头组建起来的集团公司必须本着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对加入集团的各类各级企业实行资产重组。有些原公司可能需要注销其法人资格,按照统一的战略部署改编为若干个专业公司或经营部(事业部)以便形成集团统一、高效、互补的现代化营运格局。为确保集团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效益,不但要用适宜的现代技术装备物资经营网点,而且要建立用当代最新技术装备的集团配送中心,由集团配送中心计划并实施各种类物资的统一采购、仓储、流通加工和运输。这样,不但能获得大批量由厂商直接进货的差价优惠,不但能通过集团统一的配送业务大大节省物资流通费,不但有因为物资货源的时交锋性提高而确保不失经营机会,而且还能广泛改善集团内外的物工关系、物农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公共关系。从而,使物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增强竞争力,广泛赢得经营优势。为确保企业形象不断向最佳化改善,宜建立新技术装备的销售服务中心,由该中心统一管理设在各地的销售服务部,并由该中心统一实施规范的送货服务、安装调试服务、维修服务等各种内容的销售服务业务指导。这不但有利于广大客衣,还能充分发挥设备设施和广大技工队伍的作用,从节省工业性作业成本的角度增加企业经营收益。改造是指企业全面技术改造。物资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各个子系统都需要加强现代化技术改造这不但关系着物资经营业务活动的经济效益,耐用关系着本经营的生产力基础物无形资本的泉源。物资经营是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的作业过程,技术诀窍和专有业务程序直接关系着物资服务水平和企业形象,我们应当在狠抓改制改组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把发达国家工业品批发企业业务管理的先进设备设施引进来。并要尽可能快地消化吸收。

二、在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走综合商社;之路方面应有新突破

根据发达国家大公司发展的经验,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要从资本集聚和集中着手,亦即广泛开展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业务。在此基础上,经过企业资产重组,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股权式经济联合体。美国等国家的综合商社(也称综合贸易公司)多数是这样发展的。我国物资企业的综合商社之路怎样走才能更合乎国情?运用何种企业组织结构才便于带动广大中小型工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经历怎样的过渡过程才能使以物资企业为龙头(或核心层企业)的综合商社发展起来?这些问题都应当在物资企业改革中有新的突破。笔者认为,在现有的物资集团公司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物科工、物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商社之路。

物工农(或物科工)一体化经营,站在流通企业角度上看,是指针对某种类商品从成品销售——成品制造——半成品制造——原材料加工——原材料生产等后向多胆化经营战略。而站在生产企业的角度上,为了本身局部利益也会走前向多角化经营的道路。绝大多数工业品都存在着这种情况。在行业分割的情况下,物资企业只管成品购销,工业只管成品或半成品制造,农土副矿业只管初级产品生产,结果是谁都难以达到科学合理的社会化规模经营的目的,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以综合利用为原则的综合经营也必然受到多种因素局限。我国的现实状况是:多数行业都城自己组织生产的同时又自建营销机构。生产企业抱着“肥水不外流”经营观念,盲目向流通领域延伸,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力图把产品流通的一块利润居为有,这样,不但生产企业力不从心,事与愿违,难以实现有效竞争,而且造成国内流通秩序较乱,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既没能在流通领域充分体现,也没能在生产领域充分体现,很显然,大量生产企业涌入商品流通领域,使商业资本社会总量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国内市场加剧。生产企业挤入流通领域,在经营上和渠道上一般都没有优势,而物资企业也因为多了竞争对手而面对更多的困难,这种内耗对各方都不利,反而为国际资本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总之,面对国际化竞争的市场形势,物资企业应当牵头,本着科学合理的社会化分工协作原则和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原则,通过企业并购的途径,或者和工农业生产企业联营途径,组成大型综合商社,以便商业资本和其他产普资本在都能充分发挥效力的同时,从物工农(或不知所云科工)一体化经营方式中谋求综合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

物工农一体化经营,是各方利益均得、机会共有,风雨同舟的战略。它既能使物资企业拥有稳固可靠的商品基地,又能使生产企业拭胩有实力雄厚的营销网络和产品销售渠道。由于物资企业更了解顾客需求及其变化规律,更了解国内餐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更熟悉商品经营业务,更易于融通资金解决技术更新改造问题,这就决定了物资企业旦所当然地应当做龙头,去组织指导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并使之纳入大中型物资企业的战略规划中,这就是为什么要提介物工农一体化经营而不提介返过来的原因。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以销定购、以销定产”的原则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应当使其步入高级阶段,即应从物瓷企业、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各自在自己的经济五一节开展经济活动的初级经营形式,转变为把“以销定购、以销定产”的原则从企业组织形态上加以发展和完善使之成为以流通企业为龙头的新型集团。这种新型企业集团有单一式与复合式两种情况。单一式的是指流通企业经营的某种商品实行后向一体化战略而组成的企业集团,而复合式的是指由某个流通企业经营的若干部商品分别实行后向一体化战略而组成的以流通企业为核心,以各种商品的生产企业为放射线的结构复杂的企业集团。单独一个大中型流通企业就可能形成复合式的物工农、物科工等一体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如果是物资集团公司(母公司)中的各个专业分公司下属的各企业分别实施多种商品的复合式物工农一体化战略,那么,这个集团公司就走上了确实有强大控制力的综合商社式企业集团(新型康采恩)的发展道路。到那时,这种物资集团公司不但能在国内市场抗衡国际资本入境,而且会因为在集团内外开展广泛的商务代旦业务与经销业务而带动大批生产企业打出国门去,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和各个国际财团展开有效的竞争。

物流公司的经营篇6

一、在改制、改组、改造方面需要有新突破

改制是指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国有物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已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要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总体目标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在“政企分开”方面还处于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并存的状态;“管理科学”方面的差距也很大。即使在已经完成了公司制改造的企业中,适应公司制企业运营的各种规章制度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改组是指组织机构改组和经营改组。以大中型物资企业为龙头组建起来的集团公司必须本着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对加入集团的各类各级企业实行资产重组。有些原公司可能需要注销其法人资格,按照统一的战略部署改编为若干个专业公司或经营部(事业部)以便形成集团统一、高效、互补的现代化营运格局。为确保集团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效益,不但要用适宜的现代技术装备物资经营网点,而且要建立用当代最新技术装备的集团配送中心,由集团配送中心计划并实施各种类物资的统一采购、仓储、流通加工和运输。这样,不但能获得大批量由厂商直接进货的差价优惠,不但能通过集团统一的配送业务大大节省物资流通费,不但有因为物资货源的时交锋性提高而确保不失经营机会,而且还能广泛改善集团内外的物工关系、物农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公共关系。从而,使物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增强竞争力,广泛赢得经营优势。为确保企业形象不断向最佳化改善,宜建立新技术装备的销售服务中心,由该中心统一管理设在各地的销售服务部,并由该中心统一实施规范的送货服务、安装调试服务、维修服务等各种内容的销售服务业务指导。这不但有利于广大客衣,还能充分发挥设备设施和广大技工队伍的作用,从节省工业性作业成本的角度增加企业经营收益。改造是指企业全面技术改造。物资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各个子系统都需要加强现代化技术改造这不但关系着物资经营业务活动的经济效益,耐用关系着本经营的生产力基础物无形资本的泉源。物资经营是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的作业过程,技术诀窍和专有业务程序直接关系着物资服务水平和企业形象,我们应当在狠抓改制改组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把发达国家工业品批发企业业务管理的先进设备设施引进来。并要尽可能快地消化吸收。

二、在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走综合商社;之路方面应有新突破

根据发达国家大公司发展的经验,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要从资本集聚和集中着手,亦即广泛开展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业务。在此基础上,经过企业资产重组,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股权式经济联合体。美国等国家的综合商社(也称综合贸易公司)多数是这样发展的。我国物资企业的综合商社之路怎样走才能更合乎国情?运用何种企业组织结构才便于带动广大中小型工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经历怎样的过渡过程才能使以物资企业为龙头(或核心层企业)的综合商社发展起来?这些问题都应当在物资企业改革中有新的突破。笔者认为,在现有的物资集团公司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物科工、物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商社之路。

物工农(或物科工)一体化经营,站在流通企业角度上看,是指针对某种类商品从成品销售——成品制造——半成品制造——原材料加工——原材料生产等后向多胆化经营战略。而站在生产企业的角度上,为了本身局部利益也会走前向多角化经营的道路。绝大多数工业品都存在着这种情况。在行业分割的情况下,物资企业只管成品购销,工业只管成品或半成品制造,农土副矿业只管初级产品生产,结果是谁都难以达到科学合理的社会化规模经营的目的,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以综合利用为原则的综合经营也必然受到多种因素局限。我国的现实状况是:多数行业都城自己组织生产的同时又自建营销机构。生产企业抱着“肥水不外流”经营观念,盲目向流通领域延伸,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力图把产品流通的一块利润居为有,这样,不但生产企业力不从心,事与愿违,难以实现有效竞争,而且造成国内流通秩序较乱,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既没能在流通领域充分体现,也没能在生产领域充分体现,很显然,大量生产企业涌入商品流通领域,使商业资本社会总量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国内市场加剧。生产企业挤入流通领域,在经营上和渠道上一般都没有优势,而物资企业也因为多了竞争对手而面对更多的困难,这种内耗对各方都不利,反而为国际资本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总之,面对国际化竞争的市场形势,物资企业应当牵头,本着科学合理的社会化分工协作原则和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原则,通过企业并购的途径,或者和工农业生产企业联营途径,组成大型综合商社,以便商业资本和其他产普资本在都能充分发挥效力的同时,从物工农(或不知所云科工)一体化经营方式中谋求综合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

物工农一体化经营,是各方利益均得、机会共有,风雨同舟的战略。它既能使物资企业拥有稳固可靠的商品基地,又能使生产企业拭胩有实力雄厚的营销网络和产品销售渠道。由于物资企业更了解顾客需求及其变化规律,更了解国内餐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更熟悉商品经营业务,更易于融通资金解决技术更新改造问题,这就决定了物资企业旦所当然地应当做龙头,去组织指导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并使之纳入大中型物资企业的战略规划中,这就是为什么要提介物工农一体化经营而不提介返过来的原因。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以销定购、以销定产”的原则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应当使其步入高级阶段,即应从物瓷企业、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各自在自己的经济五一节开展经济活动的初级经营形式,转变为把“以销定购、以销定产”的原则从企业组织形态上加以发展和完善使之成为以流通企业为龙头的新型集团。这种新型企业集团有单一式与复合式两种情况。单一式的是指流通企业经营的某种商品实行后向一体化战略而组成的企业集团,而复合式的是指由某个流通企业经营的若干部商品分别实行后向一体化战略而组成的以流通企业为核心,以各种商品的生产企业为放射线的结构复杂的企业集团。单独一个大中型流通企业就可能形成复合式的物工农、物科工等一体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如果是物资集团公司(母公司)中的各个专业分公司下属的各企业分别实施多种商品的复合式物工农一体化战略,那么,这个集团公司就走上了确实有强大控制力的综合商社式企业集团(新型康采恩)的发展道路。到那时,这种物资集团公司不但能在国内市场抗衡国际资本入境,而且会因为在集团内外开展广泛的商务代旦业务与经销业务而带动大批生产企业打出国门去,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和各个国际财团展开有效的竞争。

三、在运用连锁经营业态进行市场扩张方面应有新突破

面对物资市场激烈竞争的严重局面,大中型物资企业如何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重振雄风去争取市场竞争的更大胜利?在加快加深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的过程,应当采用先进的连锁经营方式。连锁经营方式具体又分为正规连锁、特许连涣和自由连锁。在我国大中型物资企业组织系统内,宜采用正规连锁,即总公司为法人代表,对各分公司的产权和人、财、物及行政事务、物资商品的购销业务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各分公司不是法人企业,只负责销售业务。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一)建立总公司直属的物资商品批发配送中心,由该中心负责对外集中统一的采购业务和对分公司及分公司所属营业网点进行批送业务。总公司为能做到统一从物资生产企业进货,在经营机构上要进行重大改革,成立批发配送中心承担统一组织资源的任务。为能确保全公司的规范经济效益,至少在90%以上的物资购进业务应由批送中心负责。为了保证分公司满足市场需求的灵活性,可授予不大于10%的购进业务调节权。

(二)努力加快网点延伸,扩大公司的市场覆盖面。总公司在开展连锁过程中,主要应立足于自己的力量,广泛筹集资金,在经济区内外各市、县建立经营分公司。同时,要鼓励支持各分公司在当地建立营销网点,以便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统一物资销售价格和物资服务方式。总公司所属各分公司一律在公司批发配送中心进货,(对业务量大的网点,总公司可组织直达供应)批送中心宜按物资购进原价加上适当百分比的管理费批售给各分公司(或分公司的营销店),各分公司和下属营销店必须按照总公司统一制定的价格出售物资。分公司分店与总公司执行同一销售价格,是连涣经营的基本特征,同时,连锁公司的销售服务方式也必须是统一的,这些都是形成并巩固连锁公司企业形象的需要。

(四)统一物资商品存货复写管理和调拨工作。开展连锁经营,不论是总公司存货(即批发配送中心存货),还是各分公司存货,一律统称总公司的物资储备,,所有权归总公司,由总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趋势组织统一调拨或其它业务处理。

物流公司的经营篇7

关键词:跨国公司 制造型企业 物流外包 中国战略 本土化

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的重视。联合国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在华投资,中国正在成为许多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采购基地和研发基地。作为跨国公司,如果没有坚定的“中国战略”,就无法真正实施全球化战略。所谓中国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营背景下实施中国本土化的经营策略。

在华跨国制造企业的本土化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WTO,促使跨国公司重新审视中国投资环境,重新考虑中国在其全球战略的地位,重新研究和制定在中国的战略,重新调整在中国的管理结构。当下中国社会改革的路径选择、市场经济的潜规则、法律规定的不确定和人文环境的中西冲突,都是跨国公司只有本地化才能理解的课目。面对中国20多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入世带来的新竞争环境,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经营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影响,包括环境需要,资源需要,文化需要,竞争需要等因素,使得在全球一体化经营中,本土化战略必然成为其发展趋势,其原因为:

(一)业务更集中,竞争更激烈

按照《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结果,全球市场的协调执行能力与利润增长,成为跨国公司CEO们最关注的问题。为提高中国市场在其全球利润贡献率,跨国公司在他们的中国公司内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方面主营业务回归,更加集中自己的核心,制造型企业中更集中在技术优势和核心能力的增长,使得物流外包成为越来越多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战略调整中,跨国公司物流外包中充分利用中国本土化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中国战略。

(二)成本进一步优化,发展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 其目标就是:通过零浪费,高柔性,小批量,多品种的良好生产方式,实现成本最优化,物流外包的本土化运作正是在这个发展背景下逐步实现的。

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中把中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成本,在华跨国公司成本进一步优化的同时,精益生产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土化物流外包能够为精益生产的供应链和下游销售链的舒畅提供可靠的保证。

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现状和趋势

所谓物流外包,即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 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所谓本土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能够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也是着实承担在东道国公民责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文化模式的过程。本土化实质上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

由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传统仓储企业和新兴物流企业的激烈竞争等,推动了物流业务外包市场的迅速发展。跨国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的本土化策略是全球运营的背景下,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融入中国的环境基础下的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在第三波投资中国的浪潮中,跨国制造型企业纷纷登录中国或者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实施中国战略。在成本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在华制造型企业物流逐渐走向物流外包本土化发展,这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进程。一方面,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在全球化的战略下实施中国战略,其实质是以中国为第三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地、转移研发基地和占领中国市场,更加的集中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把原来自建的物流系统剥离,以独立的方式实施物流外包策略,逐步实施物流外包的本土化进程;另一个方面,跨国物流公司随着客户进程中国,比如UPS,马士基等国际一流物流公司;在全球化战略中与其他跨国公司一样在推进物流外包的本土化进程,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已经成为物流外包本土化进程中的主流;第三方面,中国国内物流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正在走向更快发展的新阶段。本土的物流公司在人才和技术上逐渐具备了成为跨国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的能力,在环境和竞争的压力下,中国本土的物流公司同样会承担跨国企业的物流外包责任,逐渐成为物流外包本土化进程的主角。

跨国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本土化发展的优势

(一)提高跨国制造型企业的经营优势

在全球化进程中,本土化战略已经成为跨国制造型企业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企业已意识到期望通过降低物料消耗(第一利润源)和降低活劳动消耗(第二利润源),取得利润的潜力越来越小,而通过降低物流费用(第三利润源)取得利润的潜力则越来越大。跨国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实现本土化的优势在于:

成本的降低。物流外包本土化成本优势一方面在于物流公司自身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在于本地人力成本的低廉,这两个因素直接导致了物流外包成本的大幅下降;资源的充分利用。传统物流只是仓储和运输,导致大量的资源闲置,在物流外包本土化的进程中,恰恰能适应国内的环境,充分寻找和利用闲置资源,使得跨国制造型企业成为了物流外包本土化的受益者;管理的效率提高。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20多年,也正是本土化经营的进程,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管理效益的不断提高,物流外包本土化将进一步提高跨国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文化优势。全球化经营遭遇最大的难题往往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冲突,物流外包本土化一方面降低了跨国公司的成本和经营风险,同时也融入了本地文化,承担了社会责任,从而获得文化优势。

(二)促使跨国制造型企业实现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越来越成为制造型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对制造型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使得跨国公司必须更集中于自身核心的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物流外包本土化能推进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实现精益生产。原因如下:物流外包本土化可以解决精益生产的供应链的最优化,降低供应商的响应成本,提高时效,进而推动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帮助跨国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物流外包本土化可以解决精益生产的订单优化,实现订单式按时按需生产,加速响应经销商的要求,降低客户等待时间,进而进一步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市场效应,为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赢得生命力。

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如何实现物流外包本土化发展

在华跨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实现本土化发展是环境和竞争压力下的最优化选择。物流外包本土化的进程中,涉及跨国公司、供应商、客户、物流公司等多方的关系,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在解决文化冲突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物流外包本土化成为其最优化的选择。物流外包本土化其实质是跨国公司和物流公司搭建本地化的平台,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物资、信息的及时准确高效到达。一方面,依赖于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自身本土化的进程,特别是在物流外包的接口能否贯彻跨国公司的物流意图,对本土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外包的物流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本土化状态,能否实现跨国公司物流要求,对物流公司是个巨大的挑战。

(一)实现物流外包本土化的核心和管理模式

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在本土化进程中实现物流外包其核心是人才本土化。实现人才本土化运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让公司内部人员依据公司战略部署加快本土化进程,进一步适应物流本土化的要求,快速掌控物流外包和物流环境,掌控物流外包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关系网络,融入本地环境;另一方面让熟知本地物流的人员进入公司本部,学习和了解公司物流要求,充分发挥他原有的本地环境物流的掌控能力,为公司物流外包本地化服务。

在华跨国制造型企业实现物流外包本地化的另一个关键是管理模式,其核心是信息管理能力,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借助本地化来实现,管理模式同样需要本地化,核心是信息管理。在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信息管理软件层出不穷,MRP、ERP等等技术的运用将可以极大发挥物流本地化的效率,同时本地环境的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也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速率也越来越高,同样也极大的提高了物流外包本地化的效率。

(二)实现物流外包本土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

物流公司的经营篇8

我们利用经营性现金流(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销售收入的比率来衡量企业的房产市场前景是否良好、公司的销售政策和回款政策是否及时、有效;用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率来衡量企业的利润是否主要来自于本身的主营业务,而非暂时性的获益如对外投资收益、政府补贴、处置资产收入等。

通过分析6家公司2000年至2004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变动情况,我们发现,万科从2000年至2004年五年中,其经营性现金流呈现出正负交替的状况,这种正负交替是一对一的情况;金地集团也呈现出正负交替的情况,但呈两负一正的交替序列:合生创展是由负到正、由小到大的过程;上海复地的现金流时好时坏、大小不一,呈现的是无序特征,而首创置业则基本表现较差:富力地产由差到好变化,且幅度较大,不过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尚难确定其长期走势特征(表1)。

进一步分析6家公司历年经营性现金流销售收入比、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比等指标(表2),可以看到:

万科、金地集团的经营性现金流销售收入比、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比呈现出跳跃性特征,万科始终正负交替;金地集团的变动幅度相当大,在2002、2003年均为负值的情况下,2003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比是2002年3.73倍,2003年经营性现金流销售收入比是2002年的2.87倍,现金流状况恶化相当严重,而到了2004年全部转化为正值,且指标值所反映出来的经营水平良好。这反映出金地集团生产、销售之间的时间衔接上有较大的空挡,其经营性现金流量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另外,万科于2003年同时实行了分红、送股、转赠,金地集团也在2002、2003实行了分红,这两个公司在上述年度中的每股经营现金流是负值,却仍然推出了现金分红方案,使公司的营运资金变得更加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首创置业的现金流一直为负,且这种状况有进一步持续的趋势,不过在幅度上变化不大。值得关注的是富力地产,该公司上市前的指标状况相当良好,经营性现金流销售收入比处于业内领先位置.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更是达到了15.22元,主营业务资金充足。

相比而言,合生创展的表现最为稳定,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经营性现金流销售收入比由2002年的―3.27%到2003年的8.80%.再到2004年的20.28%;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比由2002年的-24.70%提高到2003年的76.23%,2004年则达126.13%.体现出公司经营的稳健与良性循环。

资产组合模式是现金流“稳定器”

细分来说,房地产公司各种资产搭配主要有以下几大项:土地储备、短期物业、长期物业、长期投资。土地储备有短期土地储备和长期土地储备、短期物业有短期在建物业和短期已落成物业、长期物业也有长期在建物业和长期已落成物业。从现金流角度看,土地储备产生现金流出,由于具有土地使用成本(如地租),长期土地储备则较短期土地储备需要支出更多的现金流:短期在建物业和长期在建物业产生现金流出,而短期已落成物业和长期已落成物业则由于销售会产生现金流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期物业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能带来稳定的利润和稳定的现金流,我们分析的几家H股公司中这一部分比重比国内公司大得多,这也是现金流良好状况的“稳定器”。因此,带来现金流入的主要有短期已建成物业、长期股权投资、长期物业投资;产生现金流出的主要有短期在建物业、土地储备。

由于合生创展在6家样本公司中的经营性现金流收入比、现金流净利润比等指标均呈现持续、稳健的特征,通过对其2005年上半年和2004年经重新分类的财务数据的分析,合生创展的短期在建物业:短期已落成物业:短期土地储备:长期(股权、物业)投资=1:0.5:1.5:1.2(表3)。

通过对比6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差异与资产组合差异后,我们发现这一资产组合比例构成了地产商资金体内良性循环的适度原则,因为它较有利于为地产商带来稳定而持续的经营性现金流。

在建物业和已建物业保持2:1的比例使得物业销售所产生的销售收入资金能为在建物业提供近半的现金流支持.此种经营性现金流的内部衔接使得企业的扩张不必依靠大举外部融资。

上述公司的现金流变动趋势表明,万科或金地集团在T年大量购买土地兴建物业,产生大量的现金支出,而已建物业和已建物业的销售却没有跟上,导致现金流入严重不足,现金流净值为负;在T+I或者T+2年由于销售完成,产生大量现金流入,而在建物业却难以用完大量的现金流入,导致现金流净值为正值,且数值较大;出现前者的情况时唯有大举融资以解决资金困境,出现后者情况时难以完全发挥资本的使用价值。

土地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土地储备会占用大量的资金,造成本身经营性现金流流入的不足,且不断地产生土地成本,而要维持或扩展企业的规模则就要更多地依赖外部融资。国内上市公司的价值倾向更多的是大量购入土地储备,而香港市场对土地储备则保持谨慎的态度。土地储备与物业保持1:1的大体比例,利于形成土地储备的适度原则。另外,长期土地储备与短期土地储备应保持较低的比例,这是由于长期土地储备所带来的土地应付成本也较高,如果置而不用,则每期负债增加,对现金流造成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长期股权、物业投资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以合生创展“投资股权”为例,每年产生的净利润均在1亿上下,而产生的现金流入更是巨大,对在建物业1.2:1的比例,结合已建物业0.5:1的比例,不仅使得在建物业和土地储备的现金支出得到支持,更产生了大量的富余资金。另外,由于长期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入是以20年左右的周期来计算的,构成了长期稳定的资产,由此公司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多元化”,即不仅有物业的兴建与销售,更有物业的长期投资与租赁、长期的同行业产业链股权投资(建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国内地产公司更多集中在物业的兴建与销售这一点,而成熟的香港上市地产公司则以三点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态。

合生创展2000年-2003年的财务数据也验证了上述资产组合模式利于现金流稳定的判断(表4)。

2000年-2003年四年中,由于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同,合生创展的短期土地储备包含在其他项目之中如“发展中的物业”、“长期投资之发展中物业”,难以还原,我们仅可以计算出“短期发展中物业与已落成物业的比例”、“长期投资与短期在建物业的比例”。首先看第一个比例,由于“发展中的物业”含有短期土地储备,因此在进行适当的还原计算后,“发展中的物业”与“已落成物业”比例应在3-4之间,结合经营性现金流来看,只有具有较好经营性现金流净值的2003年度符合这一比率,2000年虽然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为正,但其值偏小,这同合生创展1999年大量投资

地产项目,造成短期已落成物业过大有关。由于“长期投资之发展中物业”中也包含土地储备,且比例与之相当,因此还原计算后大体符合第二个比例的有2001年、2002年、2003年。结合两个比例,只有2003年同时符合短期在建物业:短期待销物业:短期土地储备:长期(股权、物业)投资=1:0.5:1.5:1.2,其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为正,其状况较好。

由于会计项目设置不同的原因,首创置业土地储备同合生创展一样包含于“发展中的物业”,因此其“发展中的物业”与“已落成物业”比例应在3-4之间;而由于“长期物业投资”中包含固定资产、可供出售的财务资产等,因此其长期投资总值较大,长期投资与短期在建物业的比例应在2-2.5之间。结合上述数据结果,只有2000年度符合这两个比例,其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为正,且状况良好。2001年至2004年均为负值,2005年上半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值虽然为正,但其“长期投资之发展中物业”和“长期投资物业”过大,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表5)。

上文分析的结果显示,上海复地的现金流时好时坏、大小不一,呈现的是无序特征,这从其“发展中的物业”与“已落成物业”比例在8-205之间可见一斑。该公司资产组合如此混乱同其IPO后处于急速扩张期有关,待其大量在建物业完工、产生的销售收入按适当比例投资于在建物业与土地储备后,其现金流才能逐渐稳定转好,公司的发展才能进入可持续阶段(表6)。

由于富力地产2005年7月中旬才上市,只有2002年底以来的公开数据,又由于该公司IPO所募集的资金大部分用来发展物业,导致其“发展中的物业”与“已落成物业”比例偏高、长期投资与短期在建物业的比例偏低,而由于其处于发展初期,发展中物业的完工后的销售收入回笼需要一定的时间,其现金流状况同上海复地较为相似。

万科的长期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期物业投资等)对在建物业的比例在0.04-0.5之间,同1.2的适度比例差距较大,这是其资产结构单一的后果,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导致了经营性现金流呈“跳跃性”特征(表8)。通过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万科长期投资经常处于亏损状态(如2004年亏损12185240元、2003年亏损6874043元、2002年亏损58028876元),很难为在建物业提供现金流入支持。对现金流入支持的重担主要落在已落成物业的销售上,因此,其“发展中的物业”与“已落成物业”比例应小于2。同时,土地储备与物业比例由于物业部分数值的增大,其比例应小于1,在0.5上下为宜。2000年和2002年这两个比例勉强符合适度原则,这同其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为正相符合,不过由于长期投资与物业比例的畸形,这种经营性现金流良好的状况经常间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