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健康人格的培养8篇

时间:2023-05-31 08:34:57

健康人格的培养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1

关键词:个性心理 心理健康 移情能力 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72-02

军队院校作为培养未来警官的教育机构,培养的对象将在不同岗位上从事执法工作,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状况尤显重要。学员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继续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理论和条令条例的单纯教育,它还应涉及到心理健康的诸多层面,从而完成为部队输送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警官的任务。

1当代青年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人们在心理上经受着强烈的、持续性的冲击和震撼,青少年也不例外。困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抑郁、偏执、迷惘等。他们有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扭曲,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关心别人;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约束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散,缺少责任感;性情孤僻,任性,感情脆弱等等。有的出现人格缺陷,比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等;有的则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学校适应障碍、考试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等。

2当代军校学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无论是本科类还是专科类,军队院校的入校学员都具有当代青年学生的普遍特点,同时,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质,又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本科类学员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勤于思考,但由于入学前缺乏对基层部队的了解,容易对部队产生失望情绪,对部队管理产生排斥心理,当管理者水平欠佳时难以进行良好的交流。还有部分学员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极度失落,在地方大学眩目的生活面前陷入苦闷,难以自拔。总之,在相对单调的军校生活中,本科类学员容易产生自负和自卑两种极端的情绪,给管理带来困难。

专科类学员由于在基层部队历练过,大部分作风过硬,服从意识较强,很快就能适应军校生活,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中很多人过早地熟悉了人情世故,从基层带来的一些恶习和错误认识根深蒂固,难以改造。此外,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缺少谋划,很多人把进入军校深造当成是提干谋生的手段,认为进入军校后就一切大吉,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压力,工作没有热情,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十分严重。由此,对专科类学员思想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应在于纠正其错误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3心理学知识在学员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在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以消除不良情绪,疏导心理障碍,能够为政治思想教育创造正常的心理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

3.1培养移情能力

在具备思想教育工作必要的素质后,学员队管理者应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移情能力。移情能力也叫“情绪他觉力”,指一个人接受情绪暗示,即辨别他人情绪特征能力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眼色”或“眼力”,或者简单地说成是换位思考的能力。

在与学员的长期接触中,管理干部应该能够准确地感知他们的情绪状态,并在其整体或其中的某个个体出现情绪变化时敏锐地感知。我们应该明确:我们面对的这些青年基本已经渡过青春期,心理需要逐渐加强,特别是社会属性方面需要明显增强。这种需要可以概括为四种:一是友谊的需要;二是独立的需要;三是理解与尊重的需要;四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由挫折感带来的会有攻击等不良反应,以获得心理平衡。比如,有的学员在接受批评后以踢门砸桌子等方式发泄,这就是挫折带来的攻击行为。管理者这时不应单纯地认为这种行为是挑衅或是“不服气”,而应适时地做好疏导工作,消除其不良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学员队管理者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改变学员不良的挫折反应机制。比如,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不同的学员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有利于平衡其他方面的失落感,获得精神寄托,更重要的是在受挫折时有更为合理的发泄方式,如运动、唱歌等,从而有效保持心理平衡。

3.2掌握学员的气质类型

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一个人在他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的敏捷性等心理特征的综合。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根据人体体液提出了四种类型的气质学说,即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从前往后,其性格外向性呈逐渐减弱趋势。每一个具体的人的气质并非都单一地属于某种类型,往往是若干类兼得的。

气质具有一定的先天性,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在其一生中比较稳定,难以改变。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机制和行为特征。比如,具有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好冲动、情感发生快、强烈而持久,动作迅速而强烈,对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在情绪反应上易受感动,情感一旦发生就很强烈,久久不能平静,易同人们发脾气,性情暴躁、易怒,情绪不能自制。而具有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则性情脆弱、情感发生缓慢而持久,动作迟钝、柔弱易倦;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情感不易老化,比较平静,不易动情,情感脆弱、易神经过敏,容易变得孤僻等。

学员队管理干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测量,甚至仅根据观察,就可以初步掌握每名学员的气质类型,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其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学员,对其批评就可以直接、严厉一些,触发其强烈的情感然后予以疏导,而不用担心不良情绪会在其心中郁结。但对于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员,则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语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迂回婉转地对其进行教育,以免刺伤其自尊心,产生不良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质类型具有稳定性,所以,当发现某学员气质发生突变时,很可能发生了重大变故,管理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调查核实,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防止其学习工作受到长期影响,或者发生意外事故。

3.3建立超移情能力

在移情之外,还有一种更高级的移情能力,称为超移情,简单地说就是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对其施加影响。超移情能力并不受智商影响,三国时诸葛亮智商极高,但充其量只能做一个地位很高的参谋幕僚,因为他没有刘备具备的超移情能力,即一种安抚黎民百姓、聚合群强众豪的情绪感召力。这种基于人格魅力而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是“超移情”能力。

就学员队管理者如何培养人格魅力和建立超移情能力,笔者有如下体会:

3.3.1严于自律,树立良好形象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一个人做一百件正确的事,人们不会对他额外赞赏,但当他做了一件错误的事后,人们对他的印象会立刻急转直下,从此难以扭转。学员队管理干部一天二十四小时与学员朝夕相处,更应时刻保持清醒,严于律己,有时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失去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的威信,使得管理教育难以施行。

3.3.2尊重学员,以诚相待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尊重,那些被我们认为是“落后”的学员,常常比别人更容易自卑或自弃,也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学员的严格要求不是通过大嗓门和大巴掌来贯彻的,一个粗心的学员队干部常常无意中挫伤他(或她)的自尊心,从而在双方中间竖起一堵厚厚的墙。要知道,那些所谓的“落后”分子只是比别人进步得慢了一些,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尊重。

与学员的相处需要真诚,不要把任何虚伪的东西带入管理,哪怕你认定那些手段是有效的计谋,它们只会在某个关键的时刻毁掉你所有的形象。正确的态度是:对他们的关心尽力而为,做不到的不要夸口;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错误,需要承认的不要退缩;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的行为,需要表扬的不要吝啬;与他们谈心坦诚直率,不愿意说的可以不说,但不要欺骗。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只有互相尊重,以诚相待,才能真正与学员增进感情,才能对其施加有效的影响,教育才具有很强的易感性和渗透性。

3.3.3掌握语言技巧,提高谈话艺术性

思想教育工作多数以谈话的形式进行,而且多是“忠言逆耳”,如何使谈话顺利进行并卓有成效,不能不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

笔者认为,谈话是一场沟通,管理者通过沟通需要完成向谈话对象推销自己的主张并让其接受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谈话中可以运用到以下技巧:

首先,谈话距离应保持在一米左右,这是人的心理安全距离,太近了会造成对方紧张,太远了不容易产生磁场影响并伴有疏远或威压感;谈话时为学员泡杯茶这样的细节是大多数管理者所共知的,相似的,谈话时可以轻触对象的手臂、肩膀等部位,同样可以帮助其消除拘束,放松情绪,建立认同感;另外,谈话时要注视对方眼睛,真诚的眼神更容易对其产生强大的心理暗示,使谈话顺利进行。

其次,谈话中注意措辞,变“忠言逆耳”为“忠言顺耳”,多从学员能接受的角度考虑语言的运用,多给他们一些认同,少划一些界线,建立良好的心理接触条件。我们主张多用些“我们”,少用些“你们”;多一些陈述语气,少一些反问语气;每一次指出错误之前多一些肯定做为缓冲。这样,既能表述出我们的建议,又拉近了和学员的距离,使他们乐于接受我们的主张。比如,“我知道你有自己的理由,但你确实没有说出事情的真相”,就比“你肯定在撒谎”容易让人接受得多。

再次,谈话一定要有耐心,谈话前要全面了解情况,谈话中要充分听取学员解释,从中了解其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地进行疏导教育。有些学员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思想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目前,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这种情况呈上升趋势,这就需要管理者端正态度,正确对待,进行艰苦的心理疏导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学员队管理者所能应付的只是普通的心理偏常状况,在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方法下,这些心理偏离常态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在谈话中向学员传递的管理者个人信息是树立管理者形象的又一个重要途径,高超的谈话技巧和谈话艺术同样可以展示管理者迷人的人格魅力。

“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起来”,新时期部队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学员队管理者重视学员的心理特点,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新时期预备警官。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2

自踏入高中校门开始,高中生就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其文化课的学习任务是非常重的,所以不少中学对体育这门课程不予重视,有些老师还擅自将体育课改为高考科目的教学,使学生的锻炼时间更为缺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不仅具备人文学科的特性,还具备社会性、实用性等特征,体育课堂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场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及意义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等各要素和谐统一、相互协调的结果,具有稳定性、综合性以及持久性。

健康的人格是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健康的人格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够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健康的人格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有着较强的同情心;健康的人格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在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妥协,不嫉妒他人和诽谤他人;健康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健康的人格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此外,健康的人格是获取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重要前提。

二、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措施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通过合理的运动使学生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和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学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是“边玩边学”,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育运动一般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共同进行体育运动时讲解与《体育与健康》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知识概念。例如,可通过“接力赛”来训练学生的奔跑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接力赛中体验合作的精神。当前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差,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是“比赛制”,在比赛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高中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在任何场合都希望自己赢,但是比赛有赢就有输,在体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输赢价值观和得失观。例如,在讲解“篮球”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使学生在比赛这种拓展训练中更深刻地领悟篮球运动和比赛的精髓,养成良好的比赛意识和健康人格。通过篮球比赛,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比赛制”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奋斗、顽强拼搏的良好作风。

三是“个性化”,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人的个性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适合短跑,有的学生适合长跑,有的学生适合跳高,有的学生适合跳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提升,注重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董 磊,孙培全,赵亚洪.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49).

[2]董延国.浅析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顾晓雪.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姜 静.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优良的品质[J].成才之路,2009,(22).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3

关键字:人格 人格培养 中学生 体育教学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什么是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因此它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㈠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3年9月14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一位高三班主任在办公室备课时,被其学生割颈杀害。据相关部门通报,学生雷某是因不满老师的严格管理而动杀念。由于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造成了许多青少年的人格的发展分裂等,因此人格的健康培育已经迫不及待了,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是中学生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体育活动对应激、紧张、心境、抑郁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控制感与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㈡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人格的健康发展是体现也个国家民族的素质的一个体现,一个民族的国民如果懂得爱祖国,爱劳动,乐于助人,那这个民族一定是高素质的民族,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通过体育活动,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爱劳动的精神,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进而提升他们的素质,从而促进国民的整体素质。

㈢能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青少年中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因此通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来对他们进行人格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发展培育有用的人才。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㈠学校和教学老师方面的问题。成都中考网2013年11月5日中提到,很多家长抱怨学校以初中为主,恢复学生补课。由于传统的学校教学问题和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使得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方案难于实施。例如学校以学业为主对中学体育课实施占课行为,还有就是老师实行放养政策,对学生的体育课没有上心管理,再有就是在体育课中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特性来进行教学。因此要想解决这方面问题就必须要求学校和教学老师对体育教学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认真对课。

㈡学生方面的问题。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中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大部分具有被宠溺性,叛逆心强;另一方面是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分裂等原因,导致心理的封闭性。 由于这些方面的影响,使得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体育教学活动问题屡出。因此对于这方面问题我们应该实行针对性体育教学,根据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让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

㈠教师应该适当降低身份,体育活动中组织并参于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培育学生乐观,活跃的人格。

㈡在体育活动中,适时当众表扬学生难得的优点。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肯定,培养学生自信的人格。比如通过体育比赛,对应的比赛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

㈢根据不同的学生调整体育运动的训练项目,方式和强度。能够培养学生控制感与自我控制的人格,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有的学生适合篮球运动,有的学生适合足球运动,有的学生羽毛球,我们可以针对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来进行体育活动。

㈣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中多交朋友。能够培养学生的分享,开放的健康人格。比如体育老师可以通过体育课的项目游戏,如篮球比赛,跳绳比赛等等活动,让学生们都参与,这样可以促进同学的交流,认识更多的朋友。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体育肩负的任务已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健体强身,更多的是趋势与学生人格的培育和锻炼身体的相结合。为什么呢?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能够促进中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升中学生的总体素质。我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培养,为我国的未来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钱勇;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中的实践探索[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严赛君;试论体育教学在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作用[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4

关键词:学校体育 学生 健康人格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06-03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振兴,关键在教育。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人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体育教育的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言传身教,学生在运动与参与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努力拼搏、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健康性格,从而克服学生自身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诚信、守法的健康人格,在快乐的环境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健康人格的涵义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健康人格就是人格的良好状态,是现实的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人格状态。在人格选择的目标体系中,理想人格和健康人格代表了两个不同且互相联系的层次:理想的层次和现实的层次。与理想人格相比,健康人格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实际、更接近现实人格的,是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实际达到的目标,而理想人格在其实质上就是健康人格的最好的状态或最高的形式。健康人格中的“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生物学状态的解释,而是包括生物学和精神两个方面,还包括个人的社会交互影响的质量。健康人格的标准:就是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2学校体育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学校体育,就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行为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充分展示体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思想、品质进行良好的规范、梳理和塑造,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刻苦、敬业进取、勇于批判、大胆创新、无私奉献的人格精神,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消除心理危机;引导学生诚实、守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实现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判断、自我调控和自我反省,把学生引向自知、自尊、自爱、自强和自我完善,增强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努力拼搏,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竞争、努力拼搏、诚信考试、团队协作,促进学生具有责任心、荣誉感和正义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充满自信,遵守法规,崇尚文明的精神品质。学生能够实现自我调节、自我修正自身的不良习惯,实现健康人格的养成。

3学校体育培养健康人格的主要体现

3.1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精神

体育竞赛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即“公平竞赛”原则。该原则所蕴含的道德价值的核心是诚实守信。具体含义是“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及竞赛,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不畏艰难、诚实自控、拼搏奋进等优良品德;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而这种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和经验对于最终走向社会的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他对社会规范将起到示范、改造的作用。而健康的社会也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社会规范、公平竞争的素质。

3.2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中国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今天的“体育大国”,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其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例如,排球队长郎平;体操王子李宁;乒乓皇后邓亚萍;篮球国手姚明;乒乓球状元张继科等。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可以激励和影响学生奋发图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3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善于承受挫折与压力的能力

体育运动最富竞争性,它为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竞争即是力与美的比赛,也是行为、意志品质的较量。在比赛中有胜利就有失败,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难免的,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要有坦然面对失败的胸襟,以及从头再来的信心,挫折也是健康人格的一部分。而体育本身就是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感的一种活动,体育教学中,学生克服自我、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挑战,在一次次失败和挫折中感悟经验,超越自我。

3.4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现在的学生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着困难就找父母帮忙或选择放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体育运动本身就是需要有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必须承受一定的负荷,必须学会忍耐和坚持,在一次次困难面前战胜自我,磨练意志。

3.5学校体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具有理想素质的人才应该是审美趣味健康而高尚的人,以前的多数学生只能单方面地去理解和认识书本里所描述的美,缺少对体育美的理解和认识。体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健与美的统一活动,体育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体魄健康、体态匀称、姿态端正、动作矫健,这既是健康的标志,也是人体美的体现。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促使学生对体育课、体育运动产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去发现、去感受体育运动中隐含的体育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4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

4.1更新思想,转变观念

曾经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学生以文化知识学习为主,评定学生优秀与否只看文化课成绩,体育活动时间经常被挪用,甚至体育活动被认为是时间的浪费,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生长发育不良,心理压抑,严重影响其身体、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其目的就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脑轻体”的教育观念而采取的措施。通过体育运动能够让学生从活动中感触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愉悦,开阔心胸、培养情趣。实践证明,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机会,不仅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也能使心胸狭窄的学生学会宽容,在情绪上做到自我疏导,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4.2以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体育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平时应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与威望,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4.3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培养青少年茁壮成长的重要条件,这是被实践证明的客观事实。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条件,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渲染体育教育环境,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参与、享受、欣赏体育提高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优美的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对发展学生健康人格是非常有利的。

4.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作风和良好的个人修养。目前,学校体育活动主要是校运会和学生自发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体育协会、拓展运动等。体育运动中有许多项目是集体项目,每个成员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不是靠个人可以完成的,必须依赖同伴的帮助,依靠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也有培养他们善于合作的精神,要让每个人的竞争力得以提高。

因此,要学会合作,不仅要善于与个人合作,也有善于与团体合作,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社交能力,还能培养组织协调能力。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人格;培养

当今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已成为各门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学生的健康人格不尽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还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崛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它责无旁贷。所以,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去探索和研究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已迫在眉睫。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依据

新课标树立的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里说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也充分考虑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正如课程目标说:"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可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为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对实施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体育教学中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身体活动不仅是生理上的作用,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特点,刻意安排较为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也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三、体育教学中正确的成功观念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引导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在跑步教学中,面对一个新的远度,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是千差万别。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示范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力量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五、体育教学中努力进取、勇于开拓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6

关键词:人文素质;素质教育;健康人格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主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则和终极理想。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特别是人格发展的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场域,也存在着培养内容空洞化、形式刻板化、方法陈旧化等问题,高职院校的人格教育更显薄弱。人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意义深远。

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指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和培养是影响人格的重要方面,人格也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现在和未来以及困难与挫折,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1]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整合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是人格人格塑形定性的关键时期。因而,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的多元价值取向亦趋明显,在此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也暴露出来,大学生群体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高校人身伤害事件的频发便是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人格教育远远达不到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少数矛盾的尖锐与激化事件恰恰说明必须加强对人格教育的关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情绪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2]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的必要之举,是开展现代素质教育必然要求。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一般来说,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文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健康人格应该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二者的内在联系蕴含在人的现代性主题内。二者关于人的现代性的关联之一,是健康人格通过素质教育形式来实现。二者关于人的现代性的关联之二,是人文素质教育必然作为现代性后果的一个文化矫治手段。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关系可概括如下:

第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确认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价值标准。从微观角度看,人格或个性本来就意味着差异,差异会造成健康人格的不确定性。健康人格与不健康人格有差异性,健康人格之间、不健康人格之间也有差异性。问题是各种差异说明了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对大学生而言,确定健康人格标准才能形成和塑造健康人格。人文素质教育应确立起的人文精神、人文意识、人的全面素质的基本要求,就构成健康人格的直观参照体系或曰标准,大学生依此就可以去分析、评价和选择。从宏观视角看,尽管大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大学教育的价值导向、评价源于社会而不是其自身。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要求主要是一种社会期望或社会认同,其蕴含的某些价值也首先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评价来有效实现的,社会其他确认都是间接的、潜在的。因此,人文素质教育赋予大学生健康人格丰富的实践意义,它实现着价值标准的调整和确认。

第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提供质料结构。人文形成一种文化,素质是这种文化内化于人的活着的形态,他们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积淀为各种积极的人格要素。健康人格的语义结构直接展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理想,表现出对个体价值和尊严的提倡。在主体维度,人文精神的统摄和导向功能形成人格倾向性,其价值内容形成人格特征。人文知识作为一种文化知识,是实践健康人格的基本素材。从素质结构来看,人文素质和健康人格都可看作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二者相互交叉都包括心理素质的倾向性和特征两个方面,只是人文素质侧重于倾向性,而健康人格侧重于特征。健康人格包含积极意义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态度等,在心理学上有特定的目标结构、认知结构、动力结构以及知识结构。通过传播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在人的内心深处播撒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与道德意识,传达以人为本的真实爱意与关怀,发挥在知识、智能、价值观、品质与境界方面的统摄、引导作用,从而不断整合、优化这些心理结构。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7

一、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利于学生人格发展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团结、友爱的心理氛围中学习,教学中构建起以爱为核心的内在人格框架,培养学生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素质,将爱的种子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勇于承认并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观点。只有在这样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往往会在室外体育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习惯充分表现出来。针对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可以借助队列、队形的调动、哨声等各种活动,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切听从指挥,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学习新教材,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以及同伴间的保护、帮助等活动,加强文明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精神。

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中长跑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障碍跑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

四、教师以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中学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平时应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与威望,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五、整合教学方法,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教学形式。

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实施人格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诱导式、启发式等教育方法。采用这些教育方法能够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形成健康人格。人格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教育者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逐渐引导被教育者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

六、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健康人格的培养篇8

【关键词】 人格教育 健康人格的塑造 健康人格的培养 人格榜样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74-01

新课标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塑造,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拯救学生心灵世界的角度来看,惟有语文学科最宜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1 为什么语文教学最宜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从学科的理念来说,语文学科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既包括责任、自律、尊重、坚强、进取,也包括关心他人、群体情感、社会兴趣、民族自豪感等方面,是对求真、向善、审美的追求,是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塑美素质、个性心理素质、体质体能素质的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人文知识是关于人生的“目的性”、“方向性”的知识,具有涤洗精神,陶冶情操,指导人生的重要价值;是打精神底子,增加生活底蕴,培养学生非功利的“人文”求知态度,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精神境界。

语文学科教学,旨在传承先哲时贤的思维成果,启迪智慧,激发潜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因此,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是语文学科追求的理想境界,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语文能力,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弘扬人文精神,挖掘语文自身负载的文化因素,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关注“人”的情感思想、性格和行为,理想和现实、际遇和命运,并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把握造就这些“人”背后的深刻动因,转化为自觉的人格上的自我省悟、自我选择、自我完善。张春兴先生在《现代心理学》中指出:“从影响人格形成因素的多个层面来看,属于较为复杂的人格特质,诸如兴趣、态度、价值观等,其形成则受环境较大的影响。”语文学科中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社会历史、文化要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潜代的作用。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首先是在课内。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材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课新标下的语文阅读教材,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自我、自然、社会,关注人生、亲情、友情等方面。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写作感悟、听讲体察,说话表述等多种形式来捕捉人文信息和深层的含义,并联系自身实际感知种种人生哲理。

其次是在课外。

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是在课内,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有“大语文教育观”,重视第二课堂,使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不要使语文教育成为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要找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

(一)走进书刊。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定期读某一类书,加强阅读书籍的选择。在优秀作品的阅读中,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真分析、体味,使学生的思想品格受到熏陶、浸润,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开展一些活动。召开定期的主题班会,比如“我爱我的班级”,“会学习、会生活”等等。召开“人与自然”的辩论会。排练一些课本剧等等。让教育渗透在学生的笑声中,把活动作为人格培养的延伸点。

(三)具体做一些小事。通过节假日塑造健康人格,从“三八节”、“母亲节”解读母爱,具体为母亲做一些小事;从“重阳节”中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涵,做到尊重长者,爱护幼小,做一些尊老爱幼的小事;从“劳动节”中懂得尊重辛劳奉献的劳动人民,树立平民化意识,亲自参加一些劳动。

可见,语文教学不光要进行语文知识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塑造。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仅在课内教学中,而且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我们语文老师共同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 邢克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途径》《天津教育》,1999年第7期.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1-6册语文出版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