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5-31 08:35:09

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篇1

一、供电合同管理概述

供电合同是供电公司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量供电的相关协议,主要包括供电质量、供电方式、电费结算方式等内容,是供电过程的基本保障。供电合同管理是在供电合同上形成的管理内容,涉及供电合同的方方面面,贯穿供电合同制定、修改和签订全过程。该管理内容较为复杂,管理体系较为庞大,任何环节均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供电效益,需要进行全面把握,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众所周知,供电企业运营过程实际上就是供用电合同签订、履行过程,如果在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不能妥善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将使供电企业面临一系列风险,导致供电企业运行效益大打折扣。我国供电合同管理体系构建还不完善,合同风险较高,由此引出的运行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日常工作,如何规避上述问题,消除合同风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供电合同管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一)供电合同管理风险的识别

供电合同管理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风险树图解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需依照具体的状况选取合理方法确定风险类型,实现风险识别。

1.供电合同编制阶段风险。该阶段风险主要为策划风险、资信调查风险、谈判风险和文本风险:策划风险是由合同策划目标与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国家行业发展规范或企业战略目标不一致导致;资信调查风险是由供电企业对用户资信资料信息收集不全导致;谈判风险是由谈判过程中双方细节处理不到位、合同泄密等导致;合同文本风险是由合同理解不一致、条例不完善等导致。

2.合同审核阶段风险。合同审核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其经济型、可行性、严密性和合法性。要在上述基础上合理把握供电合同管理的风险系数,确定合同中是否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

3.合同签署阶段风险。合同签署的过程中由于环节内容和时间的限制,非常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签署过程中合同内容出现涂改、合同签订过程中资料并未详细审核、合同签订时出现信息泄露、合同保管不当出现泄密等。上述状况均引起了合同签署阶段的风险,其具体包括风险、合同相对人风险、合法性风险和书面签约四个风险点。

4.合同履行阶段风险。合同履行阶段由于履行人员、履行操作和履行管理等的不同,非常容易引起合同实际履行的偏差,造成合同履行阶段风险的产生。该阶段风险主要包括履行风险、变更风险、解除风险和纠纷处理风险。

(二)供电合同管理风险的评价

供电合同管理风险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把握供电合同管理内容,对管理细节进行分析,在该基础上评价供电合同管理风险系数,确定供电合同管理风险状况。

1.确定原则,构建统一评价指标。供电合同管理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分析好供电合同管理的可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性和重要性五方面内容,要将合同中的指标最大限度量化,通过定性方法进行描述。除此之外,评价指标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关系,能够实现供电合同的“串接”,从而充分把握因子之间相关性,明确指标所占比重系数。

2.把握权重,运用系统理论构建模型。供电合同管理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依照风险权重定量计算风险指标,通过系统分析理论构建相应模型。常规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主要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方法是将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与模糊评价矩阵进行的模糊运算,对风险系数进行明确。计算过程中要明确综合评价的多因素组成集合和因素集的多种判断组成集合,在上述两集合基础上将定性的供电合同风险指标转换为定量的计算。定量计算过程中通过专家分析法确定供电合同管理风险影响指标的评判样本矩阵,通过权重和样本矩阵,对综合评价的多因素组成集合和因素集的多种判断组成集合的关系进行明确,分析供电合同管理风险系数,了解供电合同管理风险的各项指标。

3.评价验证,提出针对性措施。评价完成后需要依照数学算法对供电合同管理风险评价数据进行验证,确定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定结果无误后可以针对上述内容提出相应解决建议,最大限度降低供电合同管理风险。

三、结语

篇2

风险具有伴生在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活动中的特性,不能单独产生,因而,风险管理也不是独立的,它与组织的业务不可分离,管理风险一定是管理业务过程或活动中的风险,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中发挥控制、应对与协调的作用,以尽量降低风险至可以接受的容量范围内,合理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开展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正确认识风险管理与组织过程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标准、指引均对此给出了清晰的解释。例如:《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ISO31000)标准中指出风险管理的第二项原则是“风险管理是构成组织所有过程整体所必需的一部分”,且在其推荐的风险管理框架别强调了“整合入组织的过程”的突出地位,我国的《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4353)标准中风险管理原则亦为“融入组织管理过程”,因而风险与组织的运转共生共灭,应以关联的、有效的和高效率的方式嵌入组织的所有实践和过程,尤其是在制定企业的方针、策划战略、评审业务、变更决策等业务过程中进行融合。具有嵌入性是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

二、基于嵌入性视角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既然风险管理与组织过程的融合如此重要且必要,那么如何实现嵌入?本文认为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流程为载体,构建基于嵌入性视角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业务执行的有效性,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嵌入式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涉及到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诸多层面、诸多环节,基于嵌入性视角的风险管理(如图1所示)则是在全范围内与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体系融合,从宏观到微观形成全覆盖,并非局限于单一子流程,从整体上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体系,并保持良性循环、持续改进。

1.宏观层面。

企业的宏观层面重在研究发展战略与经营方针、完善内部环境治理、文化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等。首先,要将风险管理的原则、作用、术语融入公司高层的管理理念中,为健全治理结构奠定基础,并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平台在全员中不断强化企业诚信与职业道德观、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培育风险文化氛围;其次,要在制定战略和经营方针时充分考虑相关风险,战略目标是企业运作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应在战略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确立清晰的战略导向、发展纲要和方针;再次,要建立环境,考虑组织及其环境的内外部与风险管理过程相关的参数、指标,明确管理风险的范围及关于评价风险的准则,例如管理层的风险偏好,风险造成的结果划分为几个等级,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维度分为几级,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和运维机制,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时频等。此外,要在决策企业经营与拓展的重大事项时通过尽职调查、高层会议研讨、项目风险评估等方式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决策目标的潜在影响,以促进企业积极抓住机遇,稳妥化解危机。

2.中观层面。

企业的中观层面侧重于流程管理、内部控制规范,是宏观战略执行落地的核心区域,在整个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目标只有落实到流程上才能变得可执行。中观层面的重点是要处理好业务与业务之间的接口关系,突破条块化的“职能墙”,建立端到端的流程。美国管理大师哈默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流程本来就在业务那里,只是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和了解。”同样“,风险本来就在流程那里,只是没有识别、分析和评价。”可见,流程本身是业务运作的载体,风险管理是嵌入此载体中的关键点。那么风险管理如何嵌入到流程中呢?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流程中扩展属性信息———如风险点编号、风险事件、风险源、风险等级、风险矩阵、控制措施等。将风险管理的要求作为属性标签,添加到流程的具体活动节点上。也就是说在流程体系中建立的每一个责任流程都由流程图、流程执行要求、风险控制文档、表单、相关政策文件等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流程执行要求中明确每一个活动是由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完成、有哪些风险、风险等级高低、如何控制风险的责任内容。采用这种嵌入性的方法,一方面,使业务执行人员不再翻阅多个管理文件,也避免了风险管理文件与其他管理文件出现不一致造成业务执行人员的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管理人员通过检索流程节点附加的标签,也能更好地监控风险管理要求的落实。企业将风险管理过程嵌入营销、研发、安全生产、环保、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管理、客户服务、财务管控、人力资源规划等各种流程中,还必须做好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控制、事后的风险应对。其中风险评估有数十种方法,一般在实务操作中,推荐采用风险矩阵法,这是一种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的采办小组于1995年4月提出的通过测定后果和可能性来排序和显示风险的工具。采用这种方法,建立基于风险事件的全面风险清单,确定风险等级,生成风险带下的风险图谱,可以直观的表现风险,协助决策风险应对。风险控制强调的是对已识别的风险在制度政策、机制或工具、技术、方法等方面建立控制措施,一般在实务操作中,以增加审批、缩减权限、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强制上下限等方式加强控制。风险应对则包括选择一个或多个改变风险的方式,并实施这些方式。一旦付诸实施,这些方式就会提供或改进控制措施。

3.微观层面。

企业的微观层面是关系最为纷繁复杂、数据流转最为频密的一个层面,它以岗位职责和员工手册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中观层和宏观层起支撑作用。岗位职责随流程细化而明晰,结合职业健康、作业安全、环保、廉洁、等风险因素的考虑,企业可建立一套清晰的岗位风险表,并在作业指导书、员工手册等工作指引中嵌入岗位风险防控措施,以有效实现增强风险意识、降低、预防腐败、员工健康成长的目标。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在E化业务流程时嵌入风险管理,将业务流程活动的关键控制点设置于系统内,如超预算的资金控制、合同的多级联动审批、自动给料、出库量上限卡控、用户权限的制衡、日志保存等,不仅提升了操作的透明度,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且增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有机结合。

4.持续优化循环机制与动态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风险管理体系也是一个动态、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风险管理体系必须随机而变,这就需要在内部设立一种持续优化循环的良性机制———即管理层应及时了解组织及其环境,优化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风险准则,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更新风险清单、风险等级、风险带、风险图谱,并适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

(二)风险管理在N公司的嵌入应用实例解析

N公司是一个大型的集团化企业,多元化经营,并且海外控股多家子公司,现以其“法律事务与合同管理”业务过程嵌入风险管理作案例介绍。首先,确定法律风险评估维度;其次,在合同管理流程中引入风险,建立风险矩阵,

1.确定法律风险评估维度。

在前述的风险管理体系宏观层面中,执行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个子过程“建立环境”,也是执行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的第四项内容,即明确风险发生可能性维度,从1-可能性非常小到5-可能性非常高分为五级,以及明确法律风险评估维度,分为财务方面的影响和非财务方面的影响两个子维度,每个子维度从1-轻微到5-非常严重也分为五级。

2.设定风险等级计算模型。

风险等级=(财务方面的影响×0.65+非财务方面的影响×0.35)发生可能性。

3.确立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等级≤3为低风险带,3≤风险等级<10为中风险带,风险等级≥10为高风险带。低风险带:风险接受,保持现有控制力度及相关内控措施有效性,并制定风险事后应对方案。中风险带: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控制措施使不确定性降低或风险影响程度降低,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风险预警。高风险带: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优化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使剩余风险向低风险区域靠近,并可考虑寻求外部单位分担风险或规避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风险预警。

4.风险管理属性嵌入合同管理流程。

建立具有风险管理内容的合同管理流程,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合同管理流程图、流程执行要求与风险控制文档、相关表单等。第一,绘制合同管理流程图,清晰展示合同管理活动涉及的十余项活动的名称、执行部门、流转顺序和责任单位,并在风险事件对应的流程活动上以“红色五角星”标识。第二,梳理流程执行要求,根据流程目的、范围和业务需求,以“谁在什么地方用多长时间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方式,详细说明所有活动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责任,并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编制流程执行要求与风险控制文档。第三,将流程活动涉及的所有输入、输出表单依次列示于后。

5.合同管理流程涉及的主要风险及控制目标。

合同管理流程涉及的主要风险有:K1:合同签订未经适当审批或未留下书面审批记录,可能导致不当或者虚假的合同签订,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造成公司经济利益的损失。K2:合同未由公司恰当的经授权人员签订,可能导致不当或者虚假的合同签订,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或者经济利益的损失。K3:未妥善保管或使用合同印章,造成合同章错用、滥用,可能导致公司利益损失。K4:合同未全面履行,或没有及时履行且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K5: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合同纠纷引发的公司重大法律诉讼事项没有及时对外披露。针对合同管理流程的主要风险,优化审查、审批、跟踪记录等环节,强化事前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剩余风险,需要达到的控制目标如下:K1:确保合同在签订前经过合理的审批,以确保公司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K2:确保合同由授权人签订,确保合同的有效性,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K3:确保合同用章过程规范有序,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K4:承办部门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实施例行汇报机制。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合同管理要求定期组织对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以及评估工作。K5:各承办部门在合同发生纠纷时,及时将发生的法律诉讼事项向法律事务人员以及合同签署人报告。公司法律顾问按照上市规则要求对公司的法律诉讼事项进行分析、整理,经确认需要披露的,按照上市规则进行披露。如上,合同管理流程中涉及的高风险在加强风险控制后,剩余风险转入中、低风险。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1、前言

风险管理是指面临风险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减少风险负面影响的决策及行动过程。或者说风险管理是在项目实施期间识别和控制能够引起不希望变化的潜在领域和事件的形式、系统的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对实现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首先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将这些风险定量化,对风险进行控制。国际上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和目标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工程索赔、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常用方法。

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在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认识建设工程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 合理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建设工程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 从而保证建设工程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2、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工程项目投资来源已呈多元化, 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工程风险管理越来越为有关部门和企业所重视。近几年来, 我国相继颁布了

2.1缺乏强制性法律保证。虽然我国已出台《担保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但是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强制性监督机制, 缺乏针对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对工程担保或工程保险中出现的纠纷进行技术鉴定和责任确认的权威机构, 缺乏强制性保证。

2.2缺乏中介机构。从工程风险管理角度讲, 缺乏工程保险经济人、人和工程保险管理咨询机构, 由于承包商缺乏必要知识, 社会性的担保咨询服务不普及, 专业机构为其风险后的索赔业务, 投保人将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因此, 推动和发展工程保险管理中介机构, 是开展工程风险管理的保证条件。

2.3建设各方对建立工程风险意识淡薄。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在建筑企业和金融业中缺乏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商业银行对政策性贷款投资的工程项目没有必须进行投保的要求, 投资主体虽然从所有制结构上发生了变化, 但提高工程风险意识依然不强, 未能从工程风险管理人手, 降低和转移风险条件。

2.4工程风险管理费用来源无法律保证。实行工程风险管理必然增加工程成本, 担保费的支付是阻碍工程保险机制的关键问题,国家在制定工程结算未列人此项费用来源, 客观上造成既无投保资金来源, 又无投保压力。

2.5担保市场尚未建立。银行虽然开展了一些保函业务, 但在建筑业中的各类保险业务开展较欠缺, 险种、保单形式单一, 缺乏建筑业特点, 不能适应工程担保需要, 难以提供工程风险管理的必备条件。

3、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3.1加强工程索赔与反索赔的管理。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业主都会面临承包商大量而频繁的索赔,业主应将之视为履行承包合同的正常经济活动;同时,对可能引起承包商索赔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管理正成为工程项目管理日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由于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施工不确定的因素, 受到天气、地质条件、市场材料等的影响大,因此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小或者避免损失, 因此进行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业主方应充分考察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进行分析预测,从而作出合理的风险防范策略, 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提高投资收益。

3.2加强工程决策和可行性分析过程的风险管理。

3.2.1技术、工艺风险预测。选择适当的工艺和技术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首先要重视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其次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先进性、适用性、可行性必须以经济性为前提,只有投人产出关系合理,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2.2筹资风险预测。加强建设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筹资原则。充分考虑筹资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知己知彼,作好筹资成本比较。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3.2.3市场前景风险预测。对拟建工程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的预测。这样可以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有利于作出最佳投资决策,发挥最好投资效益。

3.2.4布局安全风险预测。建设项目地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及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地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2.5资源及原材料、动力供应风险预测。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进行预测。若项目建成后原材料供应不足, 企业生产将成“无米之炊”,甚至新建项目未来得及开工就停产,损失惨重。

3.3加强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一个单位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合同来合理分配签约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如何用合同来约束合同各方的建设行为,对于保证工程的工期、质量及投资控制十分重要。合同管理还包括项目前期施工进场准备、技术设计和地质勘探、合同招标、合同谈判、合同执行、项目验收等管理过程。合同管理伴随项目的始终,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条主线。(1)当好开明业主,履行业主的责任。(2)设立适宜的合同管理机构,相对固定合同执行人员。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的特点,设立自己的合同管理机构,各机构要配备合适的合同管理人员(3)依靠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4)理顺合同文件,统一条款内容。(5)聘请一定数量的合格的咨询专家,帮助业主做好项目的合同管理, 预防和避免索赔。

总之,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既是我国建筑业与世界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 也是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构筑建筑市场新体系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 关键在于尽快建立和推行工程保险和保证担保制度, 它不仅可以转移合同当事人的风险, 还能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我们相信,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及市场运行机制的改善, 我国建筑市场终究能够铸造起工程风险的防范屏障, 在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索赔

1. 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设备询价等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直辖市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工程建设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最终的实施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的最后一步,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

2. 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

3. 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4. 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5. 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1)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动乱、、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

(2)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6. 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1)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2)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

7. 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

(1)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2)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

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

8. 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1)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2)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3)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9. 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除进行工程、设备、人身事故等保险外,还应通过保险机制减轻风险损失;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合理控制风险费。

参考文献

[1] 钱昆润.建筑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篇5

【关键词】企业合同 合同管理 管理风险

在市场竞争规则中,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商品交易和竞争的组织,合同是实现企业商品交换的重要的手段,也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关键。然而,在合同的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包括合同签订中的风险,合同履行的风险以及合同变更的风险等等。

为了规避合同管理中的一些风险,增强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合同管理开始逐渐被企业所重视。

1.基于风险的现阶段企业合同管理分析

1.1企业合同管理的一般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得的经营自愈发的全面,与此同时企业面对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只有在遵守市场竞争的规则下,才能顺利的参与市场交易和竞争,也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和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

在市场竞争规则中,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商品交易和竞争的组织,合同是实现企业商品交换的重要的手段,也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关键。然而,在合同的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包括合同签订中的风险,合同履行的风险以及合同变更的风险等等。为了规避合同管理中的一些风险,增强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合同管理开始逐渐被企业所重视。

1.2企业合同管理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和企业利益的实现。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制度,以实现企业对合同签订、履行、监督、审查等一系列的管理为目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以及自我完善。在企业合同管理中,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是重中之重。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分为客观风险和主管风险,由于客观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合同风险管理主要是实现对主观风险的管理。合同管理风险中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商业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在这三种风险中,而法律风险是以势必承担法律责任为主要特征。

1.3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

在我国,石油企业大多是国家控股的国有企业,身处市场经济条件的石油企业依旧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重背景下,加之世界能源产业的竞争加剧,我国的石油企业开始向市场化迈进,逐渐成长为独立市场主体。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也是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的主要内容。石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和其他企业一样,也需要风险管理人员对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以及违约争议等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和防控。

2.规避风险的企业合同管理建议

2.1培养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的根本目标。强化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意识,是有效的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最终化解风险的前提。

这就要求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要加强培养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是比较容易培养的,这也是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审查制度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法律关系呈现出来,这就要求企业要制定一定的制度或是管理机制来确保合同关系由决策变为现实,在合同管理中,全方位、全过程、法律化和科学化的对企业合同进行管理,才能有效的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这些管理制度中主要以建立企业合同授权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为目标。这些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

在企业合同管理中,除了要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还要建立比较健全的合同审查制度。合同的合法性是合同能够生效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在合同审查中首先要对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在合同合法性的前提之下,再对合同的条款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审查,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审查制度,有利于企业合同由决策变为现实,能更好更全面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实现企业的效益。

2.3对企业合同实施规范化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独立的承担着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和获得经济效益的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对企业能否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和经营性风险的基础性工作。

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将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规范化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能够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3.小结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逐渐成长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拥有的经营自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合同管理是企业有序运营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关键,合同管理风险更是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本文详细解读了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下所具备的特点并对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风险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玉芝;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1期

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 合同管理 风险 索赔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设备询价等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直辖市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工程建设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最终的实施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的最后一步,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

二、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

三、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四、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五、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动乱、、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

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六、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

七、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

八、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九、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除进行工程、设备、人身事故等保险外,还应通过保险机制减轻风险损失;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合理控制风险费。

参考文献:

[1]钱昆润.建筑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篇7

通过对风险管理的学习,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和对电建施工项目现状的了解,论述了电建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各个阶段进行风险管理应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必要性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文化 投标前 合同签订 员工素质

1 引 言

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用于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将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内,以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笔者根据参加各种相关培训和学习体会,结合在电建施工企业审计实践中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点的关注,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电建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各个阶段应考虑的因素。

2 电建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当今世界风云多变,WTO加剧了中国企业的风险暴露程度。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企业面临着“风险处处、危机四起”的经营环境,“跟着感觉走”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使企业有效管理风险,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当今企业成功的必然选择。虽然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漫长和高成本的过程,但它是评估和处理所有威胁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风险的有效方法。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目前,国内电建市场投标竞争日趋激烈,中标价格、品牌声誉日益成为电建施工企业抢占国内市场的重要条件,因此,对经营风险、声誉风险、安全风险等的管控能力也决定着电建施工企业能否创造利润的关键因素。

2.3 随着电建施工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电建施工企业正在融入国际电建市场的竞争大潮之中。由于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使得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才能有效地管理资产、创造效益、提高工程质量、树立电建施工企业国际形象、立足于国际市场。

3 电建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应考虑的因素

3.1 内部控制是非常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之一

琼民源、银广夏、中关村等上市公司相继爆出会计管理舞弊,使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直接重要作用日渐凸显。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成立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建立。内部控制成为管理风险最重要的工具,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现实中,许多企业的巨额损失可归咎于内部控制的失败,因此企业应在必要的时候,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定期进行测试和修改,使得组织架构的设计与运行决策科学、权责分明、指挥高效,职责分工合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使得潜在的错误和欺诈行为不能隐瞒,避免企业正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却不被察觉。

例如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等评价后建立合格供应商资料库,避免材料、设备供货质量不合格、供货不及时造成的采购风险;建立货物验收和付款制度,使用验收与付款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关注仓库验收人员的独立性,避免长期合作造成的亲密关系导致的舞弊风险;建立物资的出入库管理规定,要求手写流水记录,避免过度地依赖电子表格,记录被随意修改不留痕迹所造成的串通舞弊风险、操作风险。

3.2 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一个组织的整体文化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电建企业的风险文化将决定企业如何成功的进行风险管理。电建施工企业风险点多面广,风险管理的真正实施要依靠各个项目部,因此,风险文化的形成对制度和程序的执行效果会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风险管理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否将风险融合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中。电建施工企业应将风险视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将风险管理目标包含在企业目标之中。风险管理文化将有助于分散在各个风险点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协作和联系,从而使每位员工都有机会参与风险控制,使员工意识到遵循风险管理程序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及时分担风险管理信息,从而保证项目部风险管理的成功。

创建风险管理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培训和宣传,通过健全的培训机制对新老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财务风险、效益风险等培训,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氛围,使每位员工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把风险管理看作日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保持应有的风险关注,像一个风险管理人员那样思考,就可以形成强有力的风险文化,从而进行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

3.3 投标前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必不可少

投标前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对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建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所使用技术的成熟程度、技术的复杂性、地质的复杂程度(如是否是断层带、地质水文情况等)进行勘察,避免因为缺乏预测导致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甚至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风险。

投标前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对海外项目更是至关重要。因为海外项目比国内项目存在更多的不可预见风险:一是对外企资信、背景不了解而造成的合同陷阱和支付纠纷风险。二是对东道国劳动法、合同法、环境法等不熟悉而造成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工程分包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如印度和许多非洲国家沿袭的是欧洲国家的法律体系,在环境、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要比我国要苛刻。三是东道国政治动荡,经济政策变动存在风险。例如政权更迭、工人罢工、恐怖活动以及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均会造成工期延误和人员、财产损失风险。2007年7月6日,我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一名员工在印尼被绑架后,在反政府军的要挟下,不得不停止在当地勘探釉元素的活动。四是相当一部分电建企业未制定中文和外文版并行的、适用于施工国的工程建设、采购、租赁、劳动用工等合同文本,使企业存在合同条款风险。五是在国际采购和货物运输方面也有很多我们并不熟悉的隐性规则,使企业存在采购风险。

3.4 投标和合同签订环节是能否管控风险的关键

企业通过对预期项目的风险评估,如果决定投标,就要在投标和合同签订阶段在降低和转移风险方面做足功课,尽可能地缩小风险敞口。

3.4.1 在投标阶段,必须充分理解招标书、仔细审核投标文件、认真研究合同条款、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对项目的各个工程进行预算,并充分考虑垫资、融资成本,汇率变动造成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外汇管制风险等。否则,合同签订后,就会给该项目的执行造成很大的风险。

3.4.2 合同签订阶段,合同谈判和签订人员要注重主合同条款的研究,特别考虑但又不局限于以下风险因素:

a) 工程款项的支付、工程变更、违约等责任条款方面是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或者合同条款本身的不严谨导致的风险;

b) 工程款拨付不及时、设备迟供、征地拆迁不到位、驻地群众干扰施工等使企业存在工期风险的因素;

c) 质量创优、精品工程的高标准、严要求所带来的成本控制风险;

d) 可能由于甲方指定分包商、材料供应商而造成的质量缺陷,施工企业却面临巨额的质量违约处罚的风险;

e) 建设单位不履行合同条款,利用施工单位不敢诉诸法律的心理,拖延结算,给施工企业带来坏账风险;

f) 工程款拖欠导致施工企业对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的价款结算不及时带来的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考虑施工要求及技术指标所隐含的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控制风险。

合同谈判和签订人员还要注重对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的各种附件的研究。如果合同谈判和签订人员未参与投标文件(包括技术方案)的讨论和审核,可能会出现将招标文件中的很多不合理要求复制到投标文件中,以致造成投标文件或技术附件中存在很多难以实施的承诺,给项目实施留下很大风险。

3.4.3 通过合理选择合同签订币种,规避汇率风险。

币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对经济、政治因素分析后所预测汇率变化趋势因素。当汇率变化趋势难以判断时,与业主签订接受货币的合同时,应尽可能考虑选择汇价坚挺的、信用程度高的硬货币,保证企业收入较少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汇率变动的影响。分包、材料和设备购买等支出货币类合同尽可能考虑选择汇价成上浮状态、汇率波动较大的软货币或当地币。

3.4.4 充分考虑税收环境对税务风险的影响

在境外项目税收筹划中,要充分考虑法律法规制度的健全程度、税收征管方式的先进程度、社会经济生活的腐败程度、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平、税收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项目在东道国的地位等因素,同时要特别注意企业员工在东道国居住满183天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因素,做到合同价款不漏税、附加条款要免税、经得住纳税检查、汇得出经营所得,从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使项目税负较低,实现项目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3.5 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控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保留策略,使企业在风险规避中效益最大化。

a) 风险降低

国际项目的部分财务工作可以聘请东道国精通本国财务、税务制度的财务人员,以规避税务风险;聘用东道国法律顾问,以避免法律风险。

b) 风险转移

在充分考虑各方的目标、转移的能力、存在风险的情景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后,将风险分解转移。例如可以利用期货合同等衍生金融工具购买钢材等价格变动频繁但有趋势可循的物资,降低原材料的价格变动风险;权衡保费是否低于风险发生时吸收风险的可能财务成本因素后,采取购买保险方式转移风险;将某一工程项目的工期风险分解转移给分包队伍等等。

c) 风险保留

总会有企业不能转移和化解的风险,或者即使企业相信其转移了风险,但通常并不能完全不受影响的风险因素,就要采取保留风险的策略。风险管理人员应在分析所有可能消除、降低或转移方法后确定保留风险是否是比较经济的策略,或者目前确实没有其他的备选方案。

风险保留后,可以接受、吸收和容忍,并进行定期风险复核。随着环境的变化,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新的风险管理备选方法,比如保险合同、外包或者开发其他市场。定期的风险复核,可以确保不会与备选措施失之交臂,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

3.6 高素质员工有助于企业风险管理

向员工提供培训和技能强化训练的机会,鼓励员工了解企业内部的其他活动,进行交叉培训,使员工不断的成长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工作人员,避免依赖于一两个关键个人,确保其他员工可以在某个员工突然离开时迅速补充进来。聘用财务、物资、经营等高风险管理岗位人员时,要特别关注他们对于风险管理的态度,以使工作思路和理念适合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

篇8

论文关键词 企业合同 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

合同是市场经济下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从事民事行为的媒介,是现代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载体,对于企业交易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通过交易获得盈利,并利用合同确定交易活动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达到顺利完成交易,获得利益的目的。而由于在合同签订、履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如签订流程不规范、管理不善等问题,使得合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着合同法律风险。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风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常发生和客观存在的现象,人们认识风险时,通常是将其与损失联系在一起。对于风险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综合起来可以归纳出风险的基本要素,即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预测的、与不确定存在着差异。在风险管理学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按承担风险的主体来划分,风险有个人风险、家庭风险、企业风险和国家风险。企业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企业内部、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以不同的分类方法也有不同的种类,从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角度来看,企业风险可以简单划分为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中的一部分,它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合同签订、履行中存在的不规范的因素而引起的合同约定中企业权利和义务的失衡,导致企业需承担实际法律责任、遭受损害的现实可能性。一般来说,企业所承担的法律风险与当前社会中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社会中法律、法规越健全、完善,企业不依法经营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也就越大。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特征

作为风险的一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同样有着客观存在性、损失性和可预测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则表现为分布广泛和不可避免性、损失严重性和可防范控制性,同时由于法律就有专业性,合同法律风险也有着专业性。

在社会活动中,只要有合同存在,使用合同的主体就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有着分布广泛和不可避免性。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一旦形成,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化解风险,是可能性的风险成为现实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清算。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由于风险的可预测性,在实际工作中,风险是可以管理的,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保证企业依法经营,就能有效地实现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

由于合同的种类多种多样,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也是一个较为系统复杂的过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也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种类

按照企业合同法律所涉及到的法律部门,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分为刑事、民事和行政法律风险三种;引发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来源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因此,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又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合同法律风险和内部合同法律风险;而按照合同具体的实施流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有合同签订法律风险、合同程序法律风险、合同内容法律风险、合同履行法律风险和合同救济法律风险。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企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合同审查缺乏规范化管理、合同执行缺乏严肃性等原因,都会形成企业的合同法律风险,并导致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的权益造成损害,使企业蒙受损失。

1.法律意识淡薄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合法的合同中,合同签订双方的关系是受法律保护和制约的,如果企业对这一点认识不足,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做一些违法违规或是违约侵权的事情,就会引发企业的法律风险。

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合同制定管理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格式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但由于格式合同不具有针对性,也就使得合同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合同过于概括,有时还存在着合同内容、条款与企业实际不适应的问题,合同的种类、性质界定不明确,结构体系不合理、不清晰,不能满足合同内容条款的要求和企业实际的需求。

3.合同审查不规范

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的严谨性要求合同在制定的过程中,其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法律语言等必须规范,因此,合同条款、内容中的专业术语、文字及关键字的措施都要十分准确、严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合同制定后的审查不力,相关的专业术语、关键字使用不规范,就会造成“一字之差,谬之千里”的现象,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4.合同执行缺乏严肃性

另外,由于对合同的法律效力认识不足,有些企业只将合同当做是双方之间的一个普通约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中的具体内容、条款的要求不重视,合同执行缺乏严肃性,十分容易造成违约侵权的现象,引起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

由于我国风险理论的研究发展较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一些理论工作者将风险问题和如贝叶斯法、决策树法等风险决策的方法介绍多国内,之后,风险管理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而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风险认识不足、不全面的现象,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或者是认识不到风险的重要性,或者是将风险与损失划等号,对风险采取一味的回避态度。这就使得企业对包括合同法律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管理不力,缺乏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在风险形成时,不能对风险进行较好的化解,进一步扩大了风险的影响范围,增加了风险的破坏力,使企业面临更加严重的困境。

三、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大的影响,风

险一旦形成,不仅合同的原目标无法实现,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而针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的原因,在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合同签订流程,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示范性的文本,构建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合同的规范化管理,进而实现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一)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全员法律意识

从以上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引发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原因中,最基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在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对企业全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力度,提高企业全员的法律意识,通过举办合同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合同法学习资料等方式开展各种法律教育活动,对合同的种类、主体、合同法条款等进行讲解,使企业全员能够更为全面对认识到合同和合同法,树立其正确的法律观念,从基础上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防范,提高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将合同法律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对合同进行管理时,应当根据企业的自身的特点,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起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专门性文件三个层次组成的较为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以基本制度为基础,建立专项的管理制度,对合同制定中各个程序进行具体的规范,并根据合同管理部门实践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对专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具体化合同的管理工作,确保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从而使合同的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促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三)优化合同签订流程,确保合同合理合法

由于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由合同签订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应当优化合同的签订流程,在合同签订前,首先应当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对市场、产品、客户的调查,以调查的实际资料作为分析的参考资料,遴选和确定出合同签订的对象,从而再做出最终的决策,确定合同签订的方式、内容和签订对象。

在合同草拟、制定时,合同中一些专业性强的条款、内容要参考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对制定好的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合同中的专业术语等严格遵循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等的要求,确保合同中的文字使用准确,尤其是关键字的使用要严谨、规范。

(四)加大合同执行力度,正确处理纠纷

合同签署之后,企业还应当做好合同履行的工作,按约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有时可能会出现合同履行达不到预期目标,或是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在出现这种情况时,企业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而在出现合同内容需要变化或者解除等情况的时候,企业应当确保合同变化或解除的过程合法,尽量减少纠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