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肺部护理诊断8篇

时间:2023-06-04 08:38:38

肺部护理诊断

肺部护理诊断篇1

 CT引导

 下经皮肺穿刺作为一种微创的诊断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定位精确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1]。做好经皮肺穿刺的护理,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院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行经皮肺穿刺230 例,成功率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包括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病例共230 例,经过纤维支气管镜及反复痰细菌学、细胞学检查临床未能明确诊断者,其中男156 例,女74 例,年龄26~75 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25 例,胸闷气短40 例,胸痛24 例,发热30 例,胸部CT表现肺部外周结节138 例,大叶性渗出实变20 例,外周斑片阴影18 例,肺门占位病变54 例。

1.2  方法

 在螺旋CT机定位下,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体位,采用自制体表金属定位光栅,确定穿刺层面以及进针角度、进针深度,退出CT扫描,术前准备胸穿包及止血药物。对穿刺点用吉尔碘常规环形消毒、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胸膜组织,采用16~18 g半自动切割穿刺针,视情况不同,每次取长约1.5~2.0公分长线状组织1~3 条送病理学及细菌学检查。术后复查胸部CT了解出血及气胸情况。

2  结果

 本组临床观察中共穿刺230 例,成功230 例,明确诊断228 例,阳性率99.1%,肺鳞癌89 例,肺腺癌102 例,支气管肺泡癌12 例,结核10 例,慢性炎症5 例,急性感染3 例,肺曲菌病3 例,肺淋巴瘤4 例,未能确诊2 例。并发气胸28 例,约占12.2%,除1 例气胸行闭式引流外,其余大部分气胸因肺压缩少于30%,均无需特殊处理,一周内自行吸收消失。出血25 例,多为少量咳血,约占10.9%,分别给予少许止血药物及自行止血,并发血气胸2 例,出血量较多,给予止血及胸腔闭式引流病情好转。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经皮肺活检术是一种创伤性诊断技术,大多数患者因害怕躯体损伤、担心手术失败、遗留后遗症等,内心非常恐惧焦虑。护士应了解患者心理,因人施护,详细说明穿刺活检术的意义和过程特点,解释经皮肺穿刺术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2],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签知情同意书。

3.1.2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过敏史,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常规行心电图、CT检查,化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高血压、发热、剧烈咳嗽、气喘等症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穿刺需要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时进行,所以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对咳嗽较剧烈的患者用镇咳药止咳,症状好转后再行穿刺。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3.2  术中配合

 按要求摆好患者体位,尽量使患者舒适又有利于操作进行。嘱咐患者调节呼吸频率与深度,避免咳嗽,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穿刺时安抚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剂。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等改变,经常询问有无异常感觉。若有面色苍白、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操作,随时做好配合医生抢救的准备。

3.3  术后观察及护理

3.3.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及穿刺侧呼吸音的变化,如无异常送患者回病房卧床休息。手术完成后嘱患者患侧卧位休息8~12 h,注意不可用力咳嗽,咳嗽较多时适当给予镇咳剂,警惕气胸的发生。

3.3.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CT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针

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主要并发症是气胸、肺出血。①气胸:文献中各家报道气胸的发生率~%,差异较大。气胸一般发生在术后 h内,偶有发生~ h,少量气胸可不必处理,嘱卧床休息,少活动,均匀呼吸,经常巡视了解患者患侧呼吸音情况,气胸绝大多数于 周内自行吸收消失。本组病例中有 例肺压缩超过%,行闭式引流治疗 周后症状消失。②出血:一般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偶见大咯血及胸腔内出血。痰中带血一般~ d后自行消失,小量咯血给予止血药,做好心理疏导,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胸部剧烈运动和咳嗽。大咯血较为少见,一般与患者凝血功能差及穿刺部位较大血管与支气管相通有关。因此术后应观察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情况,一旦发生大咯血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急救措施。本组出血 例,多为少量咳血,约占.%,分别给予少许止血药物及自行止血,并发血气胸 例,出血量较多,给予止血及胸腔闭式引流病情好转。

  讨论

 CT引导下肺穿刺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可引导穿刺 mm以上的结节,对靠近重要部位的病变也可以准确引导,根据增强CT还可以判断病灶内的坏死区域和周围的炎症或不张的肺组织及血管分布,CT还可以显示叶间胸膜和肺大泡,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进针路线,减少气胸的发生,使定位更准确,阳性率高,安全性强,并发症少,确诊率高。本组临床观察中 例均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反复痰细胞学、细菌学检查未能确诊,通过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确诊率.%,术后气胸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代向党、夏庆弟等[]报道相比稍偏高,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本组病例中大部分得到明确诊断,确诊率较高,与陈琉、何梦璋等文献报道一致[],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开胸手术,避免浪费医疗资源,提高了诊断率。加强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细心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配合,术后认真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保证CT引导下肺穿刺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陈苏平,徐丽丽.经皮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

程淑萍.经皮针刺肺活检术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朱琪,王琨,任冉.经皮肺穿刺气胸发生率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

代向党,潘正常.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对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夏庆弟.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例分析[J].重庆医学,,():-.

陈琉,陈涛,陈金鳌.自动切割针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成功率[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肺部护理诊断篇2

 

 CT引导

 下经皮肺穿刺作为一种微创的诊断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定位精确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1]。做好经皮肺穿刺的护理,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院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行经皮肺穿刺230 例,成功率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包括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病例共230 例,经过纤维支气管镜及反复痰细菌学、细胞学检查临床未能明确诊断者,其中男156 例,女74 例,年龄26~75 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25 例,胸闷气短40 例,胸痛24 例,发热30 例,胸部CT表现肺部外周结节138 例,大叶性渗出实变20 例,外周斑片阴影18 例,肺门占位病变54 例。

1.2  方法

 在螺旋CT机定位下,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体位,采用自制体表金属定位光栅,确定穿刺层面以及进针角度、进针深度,退出CT扫描,术前准备胸穿包及止血药物。对穿刺点用吉尔碘常规环形消毒、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胸膜组织,采用16~18 g半自动切割穿刺针,视情况不同,每次取长约1.5~2.0公分长线状组织1~3 条送病理学及细菌学检查。术后复查胸部CT了解出血及气胸情况。

2  结果

 本组临床观察中共穿刺230 例,成功230 例,明确诊断228 例,阳性率99.1%,肺鳞癌89 例,肺腺癌102 例,支气管肺泡癌12 例,结核10 例,慢性炎症5 例,急性感染3 例,肺曲菌病3 例,肺淋巴瘤4 例,未能确诊2 例。并发气胸28 例,约占12.2%,除1 例气胸行闭式引流外,其余大部分气胸因肺压缩少于30%,均无需特殊处理,一周内自行吸收消失。出血25 例,多为少量咳血,约占10.9%,分别给予少许止血药物及自行止血,并发血气胸2 例,出血量较多,给予止血及胸腔闭式引流病情好转。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经皮肺活检术是一种创伤性诊断技术,大多数患者因害怕躯体损伤、担心手术失败、遗留后遗症等,内心非常恐惧焦虑。护士应了解患者心理,因人施护,详细说明穿刺活检术的意义和过程特点,解释经皮肺穿刺术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2],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签知情同意书。

3.1.2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过敏史,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常规行心电图、CT检查,化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高血压、发热、剧烈咳嗽、气喘等症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穿刺需要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时进行,所以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对咳嗽较剧烈的患者用镇咳药止咳,症状好转后再行穿刺。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3.2  术中配合

 按要求摆好患者体位,尽量使患者舒适又有利于操作进行。嘱咐患者调节呼吸频率与深度,避免咳嗽,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穿刺时安抚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剂。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等改变,经常询问有无异常感觉。若有面色苍白、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操作,随时做好配合医生抢救的准备。

3.3  术后观察及护理

3.3.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及穿刺侧呼吸音的变化,如无异常送患者回病房卧床休息。手术完成后嘱患者患侧卧位休息8~12 h,注意不可用力咳嗽,咳嗽较多时适当给予镇咳剂,警惕气胸的发生。

3.3.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CT引导下

 

应用自动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主要并发症是气胸、肺出血。①气胸:文献中各家报道气胸的发生率~%,差异较大。气胸一般发生在术后 h内,偶有发生~ h,少量气胸可不必处理,嘱卧床休息,少活动,均匀呼吸,经常巡视了解患者患侧呼吸音情况,气胸绝大多数于 周内自行吸收消失。本组病例中有 例肺压缩超过%,行闭式引流治疗 周后症状消失。②出血:一般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偶见大咯血及胸腔内出血。痰中带血一般~ d后自行消失,小量咯血给予止血药,做好心理疏导,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胸部剧烈运动和咳嗽。大咯血较为少见,一般与患者凝血功能差及穿刺部位较大血管与支气管相通有关。因此术后应观察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情况,一旦发生大咯血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急救措施。本组出血 例,多为少量咳血,约占.%,分别给予少许止血药物及自行止血,并发血气胸 例,出血量较多,给予止血及胸腔闭式引流病情好转。

  讨论

 CT引导下肺穿刺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可引导穿刺 mm以上的结节,对靠近重要部位的病变也可以准确引导,根据增强CT还可以判断病灶内的坏死区域和周围的炎症或不张的肺组织及血管分布,CT还可以显示叶间胸膜和肺大泡,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进针路线,减少气胸的发生,使定位更准确,阳性率高,安全性强,并发症少,确诊率高。本组临床观察中 例均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反复痰细胞学、细菌学检查未能确诊,通过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确诊率.%,术后气胸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代向党、夏庆弟等[]报道相比稍偏高,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本组病例中大部分得到明确诊断,确诊率较高,与陈琉、何梦璋等文献报道一致[],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开胸手术,避免浪费医疗资源,提高了诊断率。加强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细心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配合,术后认真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保证CT引导下肺穿刺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陈苏平,徐丽丽.经皮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

程淑萍.经皮针刺肺活检术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朱琪,王琨,任冉.经皮肺穿刺气胸发生率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

代向党,潘正常.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对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夏庆弟.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例分析[J].重庆医学,,():-.

陈琉,陈涛,陈金鳌.自动切割针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成功率[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肺部护理诊断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风温肺热病护理实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风温肺热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按卫生部颁发的风温肺热病患者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进行肺风温热病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风温肺热病;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的以时间为顺序的诊治护理标准流程。它由患者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性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来,以减少住院天数[1]。本科于2011年开始对风温肺热病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现对其在风温肺热病护理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风温肺热病100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病科分会肺热病治疗指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26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31岁。

1.2治疗和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 治疗组按卫生部颁发肺热病中西医临床路径规范的实施治疗和护理,主要护理工作如下:

入院第1天:护理常规,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完成护理记录。

入院第2-4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5-6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9天:日常生活和情志护理,出院前宣教,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10天: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饮食调护,出院随访宣教。

1.2.2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医疗护理,由责任护士按照常规护

理方案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实施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时间、检查项目、步骤不做统一规定。

肺部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肺心病 冠心病 临床特点 护理

Clin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familia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standing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 to analyze the past 10 year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mmarizes the nursing schem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ngina pectoris decrease, attack the extent lighter, to oneself disease of knowledge about heighten. Conclusions it is effective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isease history, classification nursing,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ursing work.

Key words: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或者冠心病,临床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例日趋增加,且两病合并死亡率明显增高。本文就近10年来对冠心病患者住院期临床特点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1.1WHO提出的冠心病定义

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脏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急性暂时性的和慢性的情况。缺血性心脏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同义词。其它名称不主张再沿用[1]。

1.2临床特点

1.2.l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病情重,变化快,引起心慌、恶心呕吐,还有的引起头疼、烦躁不安、心动过突然死亡比单纯肺心病多。

1.2.2心绞疼不典型比典型者多,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1.2.3心肌缺血受损严重,并有心梗出现。

1.2.4大多数存在有肺功能不全,在肺部感染或心衰控制后患者。

1.2.5心绞痛是冠心病主要临床综合症状之一,肺心病与冠心病合并存时有的症状可以相互掩盖,给诊断断带来困难。有学者认为,肺心病本身就可引起心绞痛[2]。所以,单凭心绞痛的有无或轻重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2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

2.1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病情重病死率高一旦误诊则病情加重,从关睿[3]136例临床资料中体会到当肺心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合并冠心病(1)肺心病患者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者(2)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扩血管治疗症状立即缓解(3)心界向左扩大但除外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所致者(4)x线示左室肥大或全心增大伴有主动脉迂曲钙化者(5)超声心动图示局部室壁运动减弱至消失肺动脉高压(6)冠状动脉造影确诊(7)血胆固醇升高以及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者(8)心电图有下述改变之一者:a有肺型P波电轴左偏告;b心肌梗死图形;C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d左心室肥厚或劳损电轴重度左偏并能排除高m者;e缺血型ST―T段改变者[4]。

2.2李桂南[5]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8例漏诊分析统计资料,单纯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仅占10.9%,说明有相当数量病例漏诊,因此探讨两病共存的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特别对基层医院更有实用价值。

3 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向患者介绍各种情况,包括饮食、治疗、护理、检查活动、责任护士、分管医生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

3.1.2饮食的护理一般给予易消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禁用易引起腹胀及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3.1.3痰液清除的护理主要是“咳”,鼓励病人做有效的咳嗽;“拍”,沿着支气管引流方向排背;“吸”动作应轻柔,每次吸痰时问要短,一般10~15s。

3.2心衰的护理[6]

3.2.1对肺部炎症、喘息而诱发的心衰,采取消炎、平喘、扩管、利尿,并监护心电图、血钾,记录尿量,观察水肿,定期测体重。

3.2.2应用利尿剂的观察:严密观察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3.2.3应用血管扩张剂的监护:严密控制滴数,及时测量血压,注意其药物副作用。

3.3心理护理[7]

3.3.1抑郁、孤独感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护理人员要多接近患者,耐心同患者交流。

3.3.2说服家属不要计较患者的情绪,耐心讲解反复发病对机体的危害。

3.3.3汪玉梅,孙林等[8]研究的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和通过心绞痛的原因分析,有目标护理及健康教育,调节缓解了患者的消极及紧张情绪,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生率。

3.4病情观察

3.4.1注意不典型心绞痛观察和护理[9]心绞痛发生的原因根本上是缺血、缺氧,凡是心绞痛的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一般几分钟后症状缓解。

3.4.2肺水肿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观察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病人,尤其是有心绞痛发生的病人,则随时可能发生肺水肿,张志娟殷诗瑶等[10]研究的39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中有2例发展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并且有4例在肺心病症状好转,感染已被控制的情况下多次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所以护士除加强巡视观察外,还要在病人床旁备好氧气。

4 结语

本文着重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常见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方面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了综述,以及总结护理中的体会和一些粗浅经验。肺心病并发冠心病临床护理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总的来说,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今后应建立统一肺心病并发冠心病诊断标准,探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政府部门加大对护理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0-312..

[2]都本清.实用心血管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07.

[3]关睿.肺心病并发冠心病13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33-1334.

[4]王葳莉,王向芬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及护理[J].医学创新研究,2005,2(24);66

[5]李桂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8例漏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3);256.

[6]段幼萍.8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厂矿医学,2007,20(6);687.

[7]张莉.心理护理在老年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2,9(7);550-551.

[8]汪玉梅,孙林.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35.

肺部护理诊断篇5

【关键词】CT 引导;肺穿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35-0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1〗,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由于定位准确,具有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弥补了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腔外病变难以活检的不足〖2〗,它对肺内结节、包块及其周围病灶的定性诊断有重大意义,显著提高了疾病的确诊率。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熟练掌握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保证成功的关键。我院于2010年10月~2011年7月对10例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检查,均获得成功,现将有关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7月肺穿刺活检患者1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30~70岁,平均56岁,受检患者均经CT及胸部X线检查证实为肺内周围型病变,临床经痰细胞学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均未能明确诊断,经临床医师申请或CT科医师建议做此项检查,穿刺后所取组织标本经固定送检。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①协助医生为患者做好必要的检查;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等检查项目;②做心电图检测心功能情况③;监测生命体征;④术前禁食4 h,防止因穿刺引起胸膜反应引发恶心、呕吐⑤;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合作;穿刺前让患者及其家属填术同意书;⑥指导患者练习屏气呼吸及平静呼吸等动作利于术中配合。

2.2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经CT或X线等检查方法未能确诊,心中已充满顾虑,患者往往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向患者讲解穿刺术的目的、方法、意义,安全性及必要性,术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应怎样配合及术后效果,并向患者讲明穿刺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不痛苦,热心地进行开导,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之有心理准备以达到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的目的。

2.3 术后处理:穿刺活检结束后,穿刺部位妥善包扎,常规CT扫描穿刺部位,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并严密观察2 h,避免用力咳嗽,以防止迟发性气胸,肺出血等。对于出现少量气胸者,经卧床、吸氧处理后,1周内复查胸片观察气胸吸收情况;对肺部针道出血、少量咯血患者,给予止血药并卧床休息;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明显胸闷、大量咯血、CT示大量气胸或血气胸者,给予止血、闭式引流、预防性抗感染等处理〖3〗。

2.3.1 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如穿刺顺利,所取组织符合病理检查要求,为患者包扎好穿刺部位后扶患者下扫描床,清点器械,整理用物,一次性物品一律送焚烧炉焚烧,所用器械清洗后,用500-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1 h,再次清洗,送供应室高压灭菌。穿刺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脉膊、呼吸、血压,每隔30分钟测1次,患者稳定后改为每1小时测1次,或行心电监护6 h,平稳后停用。注意观察有无胸痛、胸闷、咳嗽加重等情况发生,如无异常,护送患者回病房,嘱其卧床休息24 h,24 h内避免做剧烈运动,平静呼吸,尽量减少咳嗽,避免用力。

2.3.2 饮食护理:穿刺术后如患者无异常情况发生即可进食,可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而制定膳食,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4〗。少食多餐,以补充能量,促进机体恢复。

2.3.3 疼痛的护理:穿刺术后胸部疼痛是患者的第一反应,术后应加强巡视,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消除思想顾虑,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疼痛,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感知程度进行解释和安慰,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等,并调整舒适的卧位,多数患者可得到缓解,重度疼痛的患者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止痛剂或帮助患者放松,深呼吸等减轻疼痛。

2.3.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气胸是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常见的并发症,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术后24 h,尤其是1 h内,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明显气急、胸闷等胸部不适,听诊穿刺部位呼吸音变化,如确诊为气胸,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取半卧位,协助患者到放射科透视,进一步明确气胸严重程度,以便及时做相应处理。为避免气胸的发生医生操作时要尽量做到稳、准、快,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穿刺,护士要交会患者屏气的要领,术中怎样与医生配合等,如患者出现气胸的表现,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胸穿排气,卧床,吸氧等,积极采取有效的救治与护理。②穿刺术损伤肺或胸廓内的动脉可引起肺出血或血胸,为了减少出血的发生,首先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避免重复穿刺,避开大血管穿刺,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冷汗、脉细弱、肢冷、心悸等大咯血和内出血发生,避免剧烈运动及咳嗽,少量咯血者无需处理或口服止血药2~3 d可吸收,大量咯血极为少见,一旦出现应积极抢救,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取头低脚高位,高浓度吸氧,迅速清除口鼻腔内的血液,防止血液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配合医生使用止血剂,或介入导管栓塞治疗。

3 结果

10例患者肺穿刺活检均获得成功,术后仅1例并发气胸,1例出现肺出血,无咯血、血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4 体会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胸部介入放射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诊断技术,为肺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纤维支气管镜及痰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5〗,它对组织损伤小,诊断准确率高,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伤口愈合快,通过对10例患者进行CT下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护理,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使穿刺术顺利成功,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要有优良的专业护理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这门科学技术,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术前也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要做到主动倾听,对于焦虑、恐惧的患者,要认真倾听他们的主拆,并用和蔼、温柔的语言给予患者最大的鼓励和安慰,让患者充分的相信你,消除顾虑,达到术中配合的目的。手术过程中护士要积极地与医生配合,并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细致的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对提高肺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梅君,李德仁,吴兆求.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 6(1):38

[2] 欧雪群,梁惠芳,兰艳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观察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2):320

[3] 刘明炯,左长京,邓小强,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部小病灶活检术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12):677

肺部护理诊断篇6

一、目的

1、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疫情处置的规范管理;

2、及时发现SARS、人禽流感病例;

3、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病例定义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工作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负责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

(一)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县级疾控机构要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医院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不具备相应诊治条件的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诊治,由接收病例的医院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网络直报。

各级疾控机构在日常疫情监测中,要每日主动监视和分析网上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数据,分析是否有同一时间、空间或特定职业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生。

(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对病例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详见附件3),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调查时重点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主要包括:周围有无聚集性发病现象,有无相应的高危职业史(例如从事SARS-CoV检测、科研相关工作或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家禽人员及从事禽病防治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诊治、护理人禽流感或SARS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等)、以及其他接触禽类或野生动物或暴露于这些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的情况等内容。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组织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

县级疾控机构应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

(三)病例的会诊与排查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组织县级专家组进行会诊。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应订正为已明确诊断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并报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市(地)级专家组进行审核。县级专家组会诊后仍不能明确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病例,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报告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

市(地)级专家组会诊后,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订正为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并由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市(地)级专家组无法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会诊。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要立即组织本级专家组进行会诊。

各级专家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和SAR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在会诊结束后应提出书面会诊意见,如诊断为其它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将专家组会诊意见逐级通知到原报告单位,由原报告单位订正报告。

在各级专家组会诊的基础上,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应在发病后1个月内订正报告。

(四)病例管理

县级以上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将病人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

医务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治时,要采取基本个人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等)。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者,须按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处置工作。

(五)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县级专家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后,仍不能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时,县级疾控机构和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尽快送至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SARS和人禽流感病原检测。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集相关标本进行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并填写标本登记表。

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鼻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和血清标本等。如病人死亡,应尽可能说服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

对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相关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应事先进行危害评估。若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应参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的要求,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进行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经省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明确诊断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省级疾控机构要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必要时,省级疾控机构要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将省级及以下专家组会诊后已做出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

四、相关单位的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领导辖区内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保障工作经费,组织督导评估和监督检查。组织专家组对医疗机构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将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的调查资料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根据需要,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进行审核。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二)医疗机构

1、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治、排查工作。医务人员在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其周围是否有聚集性发病现象;

2、医务人员在做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报告;医院要及时组织专家组,对医务人员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

3、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4、负责对聚集性病例所在医院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医学观察及资料上报;

5、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6、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或院内感染控制部门按相关规定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及后续的订正报告;

7、协助疾控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8、负责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临床标本,并妥善保存,以备送检;

9、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县(区)级疾控机构

(1)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3)指导医疗机构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指导有关单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指导医疗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标本采集;

(5)将采集到的病例标本及时运送到有条件的市(地)级或省级实验室;

(6)及时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至报告病例的医疗机构;

(7)定期分析、汇总辖区内的监测数据并报告监测结果。

(8)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将其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备案。

2、市(地)级疾控机构

(1)定期分析、汇总、上报辖区内的监测数据并反馈监测结果;

(2)指导县级疾控机构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有条件的实验室开展SARS、禽流感病毒(H5N1)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的相关检测;

(4)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和质量控制。

(5)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将其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备案。

3、省级疾控机构

(1)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并报告、反馈实验检测结果;

(2)定期分析、汇总、上报、反馈本省的监测结果;

(3)定期对市(地)级和县级疾控中心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4)对全省监测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质量控制;

(5)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将其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组织对省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

(2)指导、参与各省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调查和处理;

(3)对各省运送的标本或分离物进行相关检测或复核、鉴定;

(4)组织对全国监测系统的督导、检查和评价;

(5)对实验室网络进行考核和质量控制;

(6)建立、管理、维护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数据库;

(7)定期分析、汇总、反馈全国监测结果。

(四)卫生监督机构

按有关规定及本方案要求对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相关工作制度落实情况开展日常性监督检查。

五、信息收集、分析与反馈

(一)信息收集内容

监测系统收集的信息内容包括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卡、个案调查表、会诊记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标本送检表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表等。

(二)定期报告、反馈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应由医疗机构保存,相关资料及时录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应由县级疾控机构存档,根据需要将复印件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及调查处理报告应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医院组织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记录原件保存在病历中,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会诊记录原件作为部门工作文件归档。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会诊记录的复印件应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病例标本送检表应由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填写。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送检单位。

5、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表应由县级疾控机构负责填写、汇总,并及时逐级报告至省级疾控机构。

6、各级疾控机构定期将监测系统的分析结果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并反馈给辖区内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

六、附件

附件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处理流程

附件2.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附件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调查表

肺部护理诊断篇7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内窥镜技术,是7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检查技术,是将一根装有纤维内镜的细长管,插入气管或支气管可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病变情况。并可取出较小的阻塞性组织或小异物,从而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检查技术应用后,使肺部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应用范围很广,虽然操作不大,却可使许多隐藏在气管、支气管及肺内深部难以发现的疾病,在没有体表创伤的情况下得以诊断及治疗, 它是对肺部疾病研究的一次革命,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很多疾病明确了病因,也使很多肺部疾病得到了治疗。可使许多病人免除开刀手术之苦。

1气管镜检查的目的

1.1协助留取标本,以明确病因及诊断。

1.2做选择性支气管碘油造影能有针对性地、很好地显示支气管畸形、扩张程度和范围。

1.3做引导性经鼻气管插管,其准确性强,成功率高。

1.4用于治疗,如痰多无力咳出者,可用于吸痰;还可用于取气管异物等。

纤支镜检查的适应症:

主要用于可疑支气管肿癌、不明原因的咯血及痰中带血、不典型肺结核及性质不明的胸部X线异常。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少,可视范围大。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和亚段支气管病变均可见到,并可在病变部位取活检、刷片及照相等,不但可诊断肺癌,对癌前病变也可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细支气管诊断检查是肺癌病人常见的诊断检查方法,尤其是中央型肺癌。肺癌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下能见肿瘤直接征象,如见新生物,管壁浸润者,约占50%-70%。仅见间接征象者,约为25%-35%。检查者在观察各个叶、段支气管后,要在病变或表现异常部位取活检和刷检。若见肿物伴浸润病变者,活检阳性率可达90%以上,刷检阳性率一般多为70%-80%。呈管壁浸润型者,刷检更重要,因刷检取样的面积大,易得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绞痛,严重高血压及心率紊乱者;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全身状态极度衰竭; 3.出凝血机制障碍者;4.近期有哮喘发作史,宜待哮喘完全缓解。

5.活动性大咯血者,应在咯血停止1周后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6.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者;7.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者。

8.近期有急性支气管肺部感染、高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使炎症扩散,宜在炎症控制后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安全,创伤小,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但有时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如药物过敏、出血、气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做好纤支镜检查的相关护理尤为重要,故应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护理

(1)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有家属陪同。

(2)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备好毛巾,餐巾纸,排好大小便等候

(3) 带好病历卡,胸片或CT片,详细了解病史及过敏史。[1]

询问患者病史:不稳定的心绞痛、近期发生的心肌梗死、不能矫正的严重低氧血症、肺功能严重损害、呼吸困难、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对象。此外,有明显出血倾向、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阻塞或尿毒症是活检的禁忌证。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者。

询问有无麻药过敏史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 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和呼吸频率

用2%利多卡因局部烟雾喷喉做鼻咽部表面麻醉,第一次药物剂量宜小,观察5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继续用药。[2]

(4)有义齿者应在术前取下。

(5)术前半小时注射阿托品0.5mg。

(6)做好心理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侵入性检查,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患者常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稳定其情绪。耐心细致地向其说明纤维支气管镜的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必要时给予安定10mg肌注。

(7)准备好手术用物和抢救用物。

2术中护理

2.1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和住院号。

2.2协助患者摆好,一般取仰卧位,枕头垫在患者背部。

2.3予患者吸氧及心电监护,固定好并做好病情观察,嘱咐患者不要讲话,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在术中往往精神紧张,检查中护士应经常给予安慰,使患者全身放松,并随时提醒其注意配合,认真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变化,及时消除患者口中的分泌物。操作应轻、快、稳,避免长时间持续负压吸引加重缺氧,对老年人及心肺疾病患者,术中必须吸氧3-5升每分钟,提高氧分压,减少心脏并发症,应准备好、止血剂、急救药品,以防万一,随时应急。

2.4遵医嘱予注入药物(如利多卡因、0.9%生理盐水、稀释好的肾上腺素等药物)。

2.5配合医生留取标本并做好标记(如活检、灌洗液培养或涂片)

3术后护理

3.1标本及时送检。

3.2病情观察:术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胸痛、咯血情况。术中活检者,应加强观察有无气胸及活动性出血迹象,并且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2小时后方可饮水,如无呛咳方可进食,应进食温凉的软食。术后少量咯血是正常现象不用过分紧张让其咳出,静卧休息,如出现胸痛剧烈或咯血量较多,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给予止血药治疗。

检查结果分析: 1.粘膜表面充血、水肿、伴脓性分泌物,多为炎症。2.粘膜表面不光整,有新生物突入腔内且有坏死物附着,多见于肿瘤。 3.支气管管腔变小、狭窄或阻塞,应根据病史考虑异物、炎症、结核和肿瘤。4.某叶段支气管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涌出,考虑肺脓肿、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等。 5.某叶段支气管有血性分泌物或活动性出血,则考虑支气管或肺出血。

健康教育:交代患者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因在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时饮水或进食容易吸入气管,检查后嘱咐患者少说话多休息,使声带尽快恢复,术后观察30分钟,并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短时间内鼻咽喉不适、疼痛、痰中带血等,应嘱患者将痰咯出。

体会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及其他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某些疾病的治疗及重危患者的抢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应用广泛,所以做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的。该检查技术应用后,使肺部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它是对肺部疾病研究的一次革命,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很多疾病明确了病因,也使很多肺部疾病得到了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患者的一个主动配合性的检查项目,患者配合的好坏是我们能否顺利插管并进行检查的关键。因此,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充分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耐心细致地作好患者的健康指导,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之积极地更好地配合检查。[3]

参考文献

[1]刘琼慧,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思维与实践[j]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9-240

肺部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 CT;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护理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克服了常规X线技术定位不准确性和超声定位易受肺部气体干扰所造成的局限性,利用CT引导精确定位,从而提高肺癌及肺部其他疾病的诊断能力,已成为对肺内周围性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容易出现气胸、血胸、咯血及胸膜反应等并发症。为了能安全地进行该项检查,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70例行CT导引下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护理体会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41~79岁,平均52.5岁。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而痰脱落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明确病变性质。其中肿块性病变52例,弥漫性病变18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必要时行增强扫描明确肿块的大小、部位、与周围血管及重要结构的关系。根据胸部CT片选定病灶的最佳穿刺层面,利用机架的激光定位光标加标尺确定体表穿刺点、穿刺方向和深度,避开肿块内坏死区及肿块四周的炎症、肺不张区域,并在体表作好标记[1]。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将床恢复至记录位置,CT机进入透视准备状态,启动CT透视进行穿刺,在监视器上可实时看到穿刺针在组织中行进的断层图像。当针尖到达病灶的理想部位后,取出套管式活检枪针芯,将上好弹簧的内层套管针套进外鞘针,进行弹射活检。弹射切割的组织条用10%甲醛固定后行组织学检查,穿刺液涂片行细胞学检查,标本立即送检。术后给患者行胸部CT平扫,了解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并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以及密切观察6 h。

2 结果

共为70例患者行85次活检,13例重复活检1次,1例重复活检2次。穿刺病理结果:恶性肿瘤48例,良性17例,无确定诊断5例。术后并发气胸11例,均为少量气体引起,均无需特别处理,绝大多数于l周内自行吸收消失。出血3例,咯血5例,为小量咯血,使用止血治疗后1~3 d均好转。

3 讨论

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术,作为一种微创性检查,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病理诊断阳性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肺周围性占位性病变获得病理确诊的重要手段,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有效的放、化疗提供了可靠的组织细胞学依据,充分的穿刺前准备,积极的穿刺术中的配合,严密的穿刺术后观察及细致、周到的护理对穿刺过程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并发病的及早发现都有重要的意义[2]。

3.1 加强监护 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刺激性咳嗽、咯血甚至晕厥等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停止穿刺,让患者平卧,必要时吸氧,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 mg[3,4]。

3.2 指导患者配合手术 取得患者积极配合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有些患者由于紧张恐惧临时拒绝穿刺,护理人员应耐心开导,并指导患者配合。在穿刺时让患者注意屏气,应保持与定位时一致,控制咳嗽,必要时术前给予止咳剂,以免影响操作;若有不适或痰要咳出,让患者用手势示意[5]。本组1例患者咳嗽剧烈、又怕痛,术前半小时口服磷酸可待因片30 mg,咳嗽缓解,穿刺顺利进行,患者未感到穿刺疼痛。

3.3 护理人员密切配合 在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消毒、铺巾、麻醉,协助医生选择穿刺点、进针方向及深度,并做好穿刺标本的处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做到反应敏捷,随时果断处理意外情况。

参考文献

[1] 吕梅君,李德仁,吴兆求,等.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1):38.

[2] 孙红巧,李郁金.165例急诊冠脉介入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河北医学,2009,15(1):102-105.

[3] 郭悦鹏,杨瑞民.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抽吸和切割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陕西医学杂志,2002,31(7):597.

[4] 钟淘,于红光,王勇,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1):1232.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