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零售业发展现状8篇

时间:2023-06-04 08:39:02

零售业发展现状

零售业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策略

1.概述

1.1背景介绍

20世纪60年代后期,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已得到良好发展,制造商品牌往往将自有品牌商品视为一大威胁。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许多大型零售企业创建和推广自有品牌的趋势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自有品牌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自有品牌的发展历程中,其发展和重要性在国外的零售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国著名百货公司——西尔斯·罗伯特,在其经营的商品中自有品牌的比重高达90%,在英国超市中自有品牌占有率达到30%。

加入WTO以后,我国零售行业面临着大量外资零售企业的威胁,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认识到拥有自有品牌的重要性,也纷纷开始经营自有品牌。但是与欧美国家成熟的市场相比较,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自有品牌商品占有率低、销量少、开发种类少等。而如何缩短这其间的差距,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大问题和难题。

1.2自有品牌概述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在国外又称PB (Private Brand,自有品牌)、PL (Private Label,自有标签)和 SB (Store Brand,店家商标),是指零售企业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需求特性的信息,提出新产品功能、价格和造型等方面的开发设计要求,进而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开发生产,最终再由零售企业使用自己的商标对新产品注册并在本企业内销售的产品。自有品牌是商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无形资产以及渠道优势,来加强自身的品牌形象,维护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1.3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意义

目前,对于我国零售企业来说,开发自有品牌已经成为其发展的新机遇。现代零售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且产品同质化状况极为严重,而零售企业要想在这种竞争中获得胜利,开发自己独特的商品,逐步形成企业特色,拥有自有品牌就是一个最佳选择。同时,创建自有品牌对于零售企业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零售企业降低商品销售的价格,形成竞争优势。生产上,自有品牌零售商可以自行生产或委托一定的制造商生存,能对生产进行很好的控制,减低生产成本;流通上,几乎避免了中间环节,大大节约商品飞流通成本;销售上,利用自身的零售企业内部销售,不用依靠其他经销商,且广告宣传费用也大大减少。2.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自有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不会像有形资产一样在使用中磨损贬值,与此相反,对品牌的合理使用越多,其增值就会越大。自有品牌商品一方面利用了零售企业与消费者业已建立起来的信赖和品牌喜好,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消费者对这一品牌有更多的依赖,从而形成对企业品牌的高度忠诚。

2.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认识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纷纷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开发出一系列的自有品牌。但在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发展还处于初级试探性的阶段,对于品牌的规划,大多数企业还缺乏长远的、科学的眼光,自有品牌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2.1发展自有品牌的意识仍然较为薄弱

虽然说我国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认识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但他们的认识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是相当不足的,并且这只是少部分。我国大多数的零售商对自有品牌策略还缺乏认识,仍保持着陈旧的经营观念,没能做到及时地更新经营观念。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自有品牌商品所占比例很低的现状,使得自有品牌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突显,难有作为,也就更为零售企业所忽视。

2.2品牌营销能力不够

自有品牌营销能力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差异化不明显。零售企业在长期为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并通过对其需求的了解来设计开发能充分满足其需求的商品,这是自有品牌的一大优势。然而纵观我国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商品,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大多处在低档商品低价竞争的阶段,没能形成自有特色,没有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2.促销问题。可以说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商品促销上是非常不重视的。自有品牌商品的包装一般比较粗糙,摆放的位置一般在卖场比较边缘的地方,在货架上一般也是摆放在不太显眼的地方。同时,零售企业也很少对其采取pop、人员推销、广告等宣传方式。这自然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对自有品牌商品的关注,不利于其发展。

2.3消费者对自有品牌认可度较低

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特别强势的品牌,没能获得消费者的足够信赖,没能与消费者建立足够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其自有品牌的认可。在人们长期的购买行为习惯中,消费者接触的大多是生产商的品牌,这直接导致生产商的品牌长期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自有品牌商品也不能够像生产商品牌一样通过大众媒介对消费者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使得消费者对其的知晓度不高。再加上自有品牌的商品往往都是低档次、低价格的,这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些都导致了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可度低。

零售业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 中国西部零售业连锁化物流配送本土优势

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按照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走完了三年的过渡期,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巨头可以不受限制的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对中国零售企业构成了强大的压力,竞争由东部发达地区逐渐向西部内陆地区渗透。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的零售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西部零售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西部零售业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进行,西部经济有了空前的发展,零售行业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我国西部三大高原交汇处,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以兰州为分析基点,概述西部零售业的现状和问题。

1.总体规模小,连锁化程度低

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领先是非常关键的。当年沃尔玛就是凭借运营成本始终比“凯马特”低2.5个百分点而最终打败了对手。兰州市除几家外来零售企业规模较大外,本地零售企业规模还都比较小。兰州市零售行业的连锁化程度偏低。虽然从业态上看,超市、百货店、家电卖场、专卖店等大多数业态都已经实现了连锁化经营,但连锁化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经营运作的不规范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的不完善,很多连锁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规模效益。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对于规模扩张、连锁化经营方式的探索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有些企业甚至安于现状。这些观念极大地限制了零售企业的发展。

2.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

西部地区零售业普遍存在着精通流通业务、懂得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缺乏,流通理论研究和流通技术应用力量薄弱。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仅如此,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店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目前,兰州市的连锁零售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配送系统的不规范导致连锁企业的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3.营销观念和营销手段落后,缺乏经营特色

相当多的零售企业不是以市场为导向来指导营销活动,不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和出发点,而是跟着市场热点走,人云亦云,倾向于短期行为,不注重战略规划,营销方式简单粗放。许多零售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千店一面”的情况严重。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价格及商店的布局、功能等缺乏经营特色,造成同地域、同档次、同类型的多家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且,企业往往重视眼前利益,竞争手段仍然停留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建立起自身的经营特色。

4.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落后,服务意识差

西部零售企业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落后。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仅仅停留在卖出商品的层次上。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顾客与商家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形态也从以往的“物美价廉”、“节衣缩食”发展到今天的“个性购物”、“健康购物”、“快乐购物”以至于“享受购物”、“体验购物”、“感受购物”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零售企业如果不摒弃传统的销售观念,着重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全过程的销售服务,努力使顾客在购物中得到让渡价值最大,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二、西部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

零售行业的特点是发展前景诱人、大有可为,同时又风险极大。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大量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在适应消费需求、发挥经营特长和保持销售活力等方面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是大型零售企业所不能代替的。我们既要看到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凸现的差距,也要看到中国零售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当前,本土优势是中国零售企业,也是西部零售企业具有的最重要的基础优势。准确认识和牢牢把握比较优势,将其发展为竞争优势是西部零售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的较量中,西部零售企业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市场的适应性优势

本地消费者和企业对当地的文化有天然的适应性,而外来企业要适应消费者的特点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跨国零售企业是外来者,其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与本地消费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容易形成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包括经济距离、政治距离、社会心理距离和文化距离。这些距离会妨碍其对市场的适应性。

2.本土化经营优势

西部零售企业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多年,在西部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较好的商圈内,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中国零售企业所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与消费者的交往中更容易被认同,这种认同主要表现在对零售服务特色的认同和对购买利益的认同。

三、加快发展西部零售企业的对策建议

1.继续推广和完善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西方国家已有近14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带来了我国零售业一场深刻变革。但在西部零售业连锁化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这种经营形式。

(1)在规范化经营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连锁经营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实行规范化的经营和管理。在西部已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中,不少只是走走连锁经营的形式,运作的规范性较差。为此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连锁企业法,以保护连锁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并详细规定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和标准,规范连锁经营,真正体现起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核心,防止连而不锁。

(2)政府适当支持,给予必要的倾斜政策,鼓励其迅速发展。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连锁企业的资金、税收、网点登记手续等现实问题,并调整商业网点规划和布局,使其更有利于连锁企业的发展壮大。

(3)根据具体条件,选择连锁经营的形式。连锁经营的三种类型:直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每种类型都有其实施的条件,也有其利弊。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包括行业特征、经营特色、企业规模、环境因素等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连锁形式。

2.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物流配送系统

学习外资零售巨头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流通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人才进入零售企业,提高西部零售行业的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引进一批先进的物流和信息设备,同时加强企业内部职工的技术培训,以提升西部零售企业的技术水平。

加强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零售行业应当充分利用与最终消费者接近,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巩固、发展与供应商、批发商的共生关系,最终实现共赢的目的。现代供应链的建立和管理需要从软、硬两个方面加强:一方面要引进供应链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多功能、集约化的供应枢纽。企业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以扩大物流系统的规模。同时,通过先进的物流信息设备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控制,以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物流成本的科学控制,使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

3.建立顾客满意的服务体系

随着商品的日趋同质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过去仅仅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企业只有以顾客满意为核心,不断创造顾客价值,才能真正提高竞争能力。

零售业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加快发展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积极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发达国家看准了国内的大市场和形形的商机,接连不断的进入我国市场,并采取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管理形式、制度等。大大冲击了我国的零售业,我国零售业也是局限于较低的技术水平和一些片面管理理念的影响,所以也就决定了我国零售业管理松散发展滞后的特点。所以国外先进零售业技术的浸入,对我国的零售业有着整体水平的推动提高作用,在我国的零售业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的重新定位有着重要积极意义。有了新技术和合理的管理理念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我国零售业成为了个经济增长的新的闪光点。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我国市场的强大的需求力,起到了强力刺激的作用。可以预见,我国的零售业将以崭新零售业态进驻占领我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空间,零售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受发展时间短等条件的制约,技术落后,在经营、管理等层面都不成熟,与国外的连锁经营相比较,就明显的暴露出了我国连锁经营中的诸多问题、矛盾和漏洞。

2.1 传统松散的不成熟的管理体制,是制约连锁经营发展的沉重桎梏

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区域的迅猛发展必须依靠新型的合乎经济发展趋势的行政管理体制做基础支持。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由于旧的管理体制的制约,还在挣扎在本行业、本区域“贝壳里”效应里,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经营不能大量涌现势必无法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说到底各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成了形成和固化这种人为封锁的温床。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各行其是,在区域或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的行为模式,才会最大程度的减少社会总体造成重复投资。

2.2 产权关系不明确

我国的连锁经营,没有精准的产权归属分析认定,没有了精济效益做动力基础,企业加入连锁店的内在动力就会大打折扣。不进行明确的产权利益分割造成了我国连锁业在发展中不能规范管理,使连锁经营规模化发展停滞不前。

2.3 产品质量保证是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命脉

忽视质量管理必然会影响导企业良好商誉的建立,在经济发展的潮兮中就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连锁商店要建立良好商誉,保证经营的顺畅运营,就要做到三个重要环节的把握,商品质量、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经营食品及日用杂品的连锁店的质量管理在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建设方面都有严重不足,与国内、外的商业企业都不能同日而语。我国许多连锁商店管理疏漏,对进货渠道和进货期限把关不严,在非正当利益的诱导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商品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时有出现的现象。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商誉和企业形象来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度,在这个强胜劣汰的发展趋势下,就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2.4 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

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都比较少,企业取得贷款也较为困难,而设置网点的费用又太高。资金的不足,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十分艰难,从而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

2.5 配送中心建设落后

连锁经营的发展,配送中心是它的经营核心,是运营中的枢纽工程,它起着厂商和店铺间的钮带作用,只有保证了配送环节的顺利通畅,才能及时按每日的售货品种进行补给,也能有效保证货品的新鲜充足。理论上讲,各连锁店不设仓库,由统一配送中心按每日售货品种进行补给。

3 加快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3.1 完善我国的流通产业政策

制定及完善统一的流通产业政策,不但可以加强我国各地区以及我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可以使外资零售业管理有统一的政策可依,使国内零售业和外资零售业公平竞争。通过流通产业政策引导外资零售业向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投资,缓解国内零售业地区分布不均衡状态和结构矛盾。

3.2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

首先,必须坚决切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多种相互依赖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入市场,真正贯彻优胜劣汰原则,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风险制衡,转化经营机制,促使其行为合理化、长期化。

其次,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区,把企业追求的多元目标集中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利润增长和资产增值上,从而建立起“利润――风险”相平衡的连锁商业运行机制。

再次,应在体制和政策上突破“三不变”的限制,消除市场封锁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逐步建立产权市场,通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培育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商业连锁企业。

3.3 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连锁商业所面临的顾客群往往是某一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我国消费者在购物选择中普遍把品牌作为关注重点,具有较强的“认牌选购”心理,品牌一族已成潮流。在此情况下,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开发自有品牌。国际上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有一定比重的自有品牌商品。当然,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因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可能暂时还无法全面启动自有品牌创建工程,但应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创新活动。比如,可以寻找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在控制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买断全年产量,采取合作方式的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而建立自己的品牌。

3.4 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把握好进货渠道和进货品质问题

3.5 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积极发展新型零售业态

结束语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也决定了这种经营形式能以其极强的生命力主导经济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虽然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在经营上存在“千店一面”缺乏特色,还很难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但是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采取行政的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和宏观指导,我国的连锁企业必定会按照现代化市场的要求,规模化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李薇薇.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零售业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连锁百强 中国零售业 发展现状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的排名,随着近年来连锁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连锁集团内出现了多业态经营、直营与加盟并存、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交织、多法人主体营运等特点。

今年连锁百强的改进,一是在统计口径上,上市公司按含税口径计算,与年报数据有所不同;上市公司外,非上市部分要求按业务分拆销售额和门店数;企业内部配送业务不重复计算;加盟店销售超过整体销售50%的,不在“连锁百强”中排名;剔除批发市场、生产资料、经营场地交易额等。二是专家参与,对出入较大的数据进行调查与评估。

针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的排名与以往中国连锁百强排名,特别是2011年中国连锁百强排名相对比,可以分析出目前中国连锁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为中国连锁业的继续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一、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百强排名可以分析出中国连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连锁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

受到中国政府实施拉动内需政策的影响,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供应的商品极大丰富,使得连锁零售业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0%;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0%;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1226亿元,同比增长17.1%;201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1129亿元,增长14.6%。由此可见,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给连锁零售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大型零售业仍居于中国零售业主导地位。

近几年零售业的发展,一些大规模的连锁企业已在全国形成,如苏宁、百联集团、国美电器、华润万家、康成集团等。这些连锁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效益明显,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地位日益凸现。从百强排名可以看出,这些大型零售业近几年一直处于排名前列,引领着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方向。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240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中国连锁百强榜首,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润发)分别以1220亿元、1175亿元、941亿元、725亿元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百强最后一名的销售额为33亿元,比2011年最后一名的25亿元提高了30%。这些企业的成功除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之外,在业态上选择了超级市场这一新的形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三)不同业态不同区域呈现结构性变化。

以百货为主的连锁企业和以快消品为主的连锁企业,总体销售增幅分别为10.3%和9.8%,均慢于百强总体增幅。便利店的门店数量增幅相对较快,整体有12%的增长。20家主要外资品牌总体增幅为11.3%,略高于百强总体增幅。

从区域情况看,一二线城市放缓,三四线则快于一二线的发展。在百强企业中,我们在一二线和三四线企业中各选十家典型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一二线十家企业的平均销售增幅为6%,门店数量平均增幅为2%;三四线十家企业分别为18%和17%,均明显高于前者。2012年百强新上榜企业10家,其中近半数为三四线企业。另外,百强企业的差异化也更加明显,在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有的企业销售和利润仍然大幅提高。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团队能力强、主业突出、有较强的区域优势。

(四)销售渠道分流,出现多渠道经营模式。

近几年,网络零售对传统零售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从最初的图书音像、家电、数码3C,到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再到家居、食品,网络零售不断挤压实体零售的市场份额。面对压力,传统坐商纷纷发力电商。传统企业利用自身在商品渠道、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经营探索。2012年百强中,有62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比2012年初统计的59家增加3家,但在2012年百强中,有三家企业暂停了网络零售业务,实际新增6家。62家企业中销售过亿元的达到9家。

二、连锁零售业发展对策

(一)连锁零售业发展方式急需转变。

“十二五”时期为实现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拟实现的目标为:构建保障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流通业,实现流通业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跨跃;完善与健全流通业法律法规,以此为依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要做大做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流通业的一次革命,通过对经营要素的集聚产生规模效应,达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的目的;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有效实施,重点支持30-50个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构建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包括培育大批发商、发展多元化零售业、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培植现代物流体系、提升规范商品交易市场、健全与完善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回收网络等;培养流通业人才、开展流通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强对流通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流通人才,对流通企业职业经理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培训,以期实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品牌创新,提升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受到成本上升的约束。

成本方面,依然主要是房租和人工成本两个方面,总体上升幅度较快,百强企业平均在15%以上。十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以及国家《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称,“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将年均增长达13%以上”,为人工成本增长设定了下限。在房租成本方面,2002-2005期间(零售全面开放初期)是企业开店最快的时期,有一部分门店的租期是10年,这两年集中续租,租金将会成倍增长。

2012年百强中,近半数企业利润增幅在0-5%之间,利润出现负增长或亏损的企业明显高于往年。2011-2015年将是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发展成本的上升直接影响到各连锁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张,但也使得各连锁企业在减缓市场规模扩张得同时,更多注重各门店经营管理内涵的建设,以求稳中做实。

(三)销售增幅减缓,效率有待提升。

较高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消费者更加理性的消费,消费意愿也由此受到抑制,直接导致各连锁企业销售增幅由此减缓。同时快速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冲击传统的零售模式,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是连锁零售业销售减少的原因之一。此外,各连锁零售业促销手段的常态化,也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保持在稳定的频率波动,不会出现销售的大幅度增长的现象。

2012年,连锁企业经受了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企业普遍感受到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不足。但同时,行业也迎来了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发展机遇。根据协会对百强中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将2013年的销售增幅定在5-10%,企业整体对2013年谨慎乐观。

2013年必将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变革之年,连锁企业将真正开始转变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继续发力多渠道(全渠道)经营,优化供应链,提高消费者体验,使行业发展真正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效率效益型转变,从外延向内涵转变。

参考文献:

[1]孙博.我国本土零售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6).

[2]俞晓松.“十二五”期间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1,(11).

零售业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服务化;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物流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零售业物流概论

1.解剖零售业物流的含义

让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零售业物流:

(1)零售业物流为顾客提供方便,把货物在一定时间内送到顾客的手里;让顾客满意。

(2)零售业物流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输、装卸、保管、包装等活动,而是拓展到信息处理,价值增值等服务功能。

2.零售业物流的个性

零售业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具体表现为:

(1)为物流活动创造升值空间。零售业的各项活动中,物流活动不仅能够支持零售终端的销售顺利实现,而且还能创造出新增的价值。

(2)解决物流活动的繁琐性。现代零售业的经营网点多,商业范围广,商品种类繁多。

(3)信息技术为物流活动创造可依赖的平台,零售业物流活动的依赖性取决于现代管理工具手段的支持。

3.物流活动对零售业的作用

(1)物流活动可以降低零售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零售企业通过对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环节的集中管理,解决各环节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一体化物流,缩短与供应商及顾客间的交易时间,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物流活动可以合理预测商品销量,满足顾客需求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促使零售业库存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加强商品的预算意义重大。

(3)电子商务为零售业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武器

进入计算机和互联网迅速发展时代,网络越来越被人推崇,借助电子商务这一平台,人们越来越享受生活、享受消费。电子商务物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的“门到门”服务更加人性化,网络覆盖面广阔,更能够体现零售业物流的全面发展。零售企业必须抓住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建立完善的配送网络系统,才能抓住市场创造价值。

二、了解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具体情况和分析

1.我国零售业物流现状存在的问题叙述

进入信息时代,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的多样可变性,使得零售商倍感市场压力重重。传统的物流体系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开创新型物流系统迫在眉睫。

2.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

(1)物流服务不到位

我国零售业的物流服务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我国零售业物流人才和物流知识缺乏是最主要之一,成为了国内物流业人才供需不足的趋势。

②国内零售企业未能充分的利用现代高科技,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虽然运用了一些现代化的科技,但还是未能完全运用,部分还是由人工来完成。

③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的软条件极不完善,物流市场被部门、地区、行业等行政壁垒分割着,行业垄断现象严重。

(2)信息技术不成熟

由于购买力的提高和货物配载能力的扩大,迫使零售业物流要求要有较高的技术文化水平,然而在当前我国这一技术发展不成熟,出现的问题由以下几个方面:

①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就零售业物流中的配送系统来看,配送体系不完善,漏洞多,所需成本高。

②物流信息化的运用方式不强。物流信息化所需要软硬件设施调理不清晰、构复杂化,这对使用者来说无疑造成困扰。

三、影响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不利原因分析

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发展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其中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物流环境

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积极促进连零售企业的发展。在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历程中,受到诸多的限制与约束,其中包括地区、行业、部门、利益等分割。无论是对门店的设计,还是物流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分割,这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国外零售业在我国盘踞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占据,迫使我国零售业发展受到挤压。如何去打破诸多的分割和封锁,做到利益平衡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2.物流人才

吸取国外经验,让我们感受到人才是企业的不竭源泉。在我国零售业物流中物流人才的渴求更是迫切,企业需要人才,更需要高精尖的人才;然而就目前来看还不具备这样的物流人员,在企业当中多数是技术与实际、书本不结合,计算机应用不娴熟,所以如何前培养物流人才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考虑,着手做到后备军的供给,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物流观念

零售业发展现状篇6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为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这样的一个人口优势是农村零售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农村零售业除了有自身人口优势外,政府的一些有利政策也促使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共13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这使得农村零售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发展农村零售业将成为我国零售业在今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零售业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市场比较广阔,成本投入相对较少,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缩小了这些地区的城乡差距。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也是有着巨大的作用。 

虽然发展农村零售业有着很多有利条件,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农村居民的购买力相对较低,农村零售业分布相对比较混乱,销售产品比较单一,从业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下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零售业的发展,要想促进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就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1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现状 

1.1 我国农村零售业的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使得我国农村零售业也乘着这一“春风”得到了一定的扩展。农村零售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别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由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对较快,农村的基础设施较西部地区完善,为其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零售业发展最为迅速。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其农村经济就更加落后了,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使得西部地区农村零售业和中东部地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零售业的主要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要以经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食杂店,另一种是规模小型的超市[3]。相对于小超市而言,食杂店的商品种类比较少。由于小超市经营成本高,因此在许多农村地区小超市的比重要比食杂店明显少得多。 

1.2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2.1政府的扶植 

虽然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国逐渐把投资重点转向农村,这就为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农村零售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弊端,为此政府推出“村村通工程”,涵盖农村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方面的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不仅使广大农民受益,也为发展农村零售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促进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政府又先后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政府的这些扶植措施是农村零售业得以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1.2.2农民的购买能力增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11年为止,我国共有65656万多农村人口。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但这个群体的社会消费额仅占全国的39%左右。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相比,农民的消费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近年来,随着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等等。这些有利条件使得广大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改变,农民的购买能力也增强了。这都促进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为农村零售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契机[4]。 

1.2.3农村零售业自身的优越性 

农村零售业基本上都是把店设在自家房屋内,这就使其省去了房租的成本。而且这样方便吃住起居,不用因为店面远离自家住宅而晚上守在店面内。农村零售业基本上采用自家经营为主,这样就能够节省了部分人工成本。农村零售业的准入门槛较低,这也促使了农村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零售业主要在农民聚集地,方便农民购买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使得农村零售业有了一定的顾客来源,能更好的壮大其实力。 

1.2.4农民工返乡热潮给农村零售业带来了机遇 

以前在农村地区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很多农民工为了生存选择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的扶植,农村地区的经济不断得到了发展,农村地区逐渐摆脱了贫穷。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城市生活的压力有时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在看到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后,纷纷选择了回到家乡工作,掀起了一股返乡热潮。农民工的返乡增加了农村地区的购买力,为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3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物流配送;对策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第三利润源泉”,特别对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影响更大。由于当前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个性化,使得新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以较大优势占领市场,物流对零售业企业在当前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零售业物流的内涵

关于物流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通常可以理解为实体商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流通过程。零售业的物流是随着零售业产生的,承担着商品从生产者或批发业者到消费者的转移功能,消除生产地或批发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间隔,弥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并由部分的商品的简单加工。现代零售业物流是零售商在其购、存、销业务活动中,商品从供应商经零售商向消费者移动的物理过程,包括商品输送、搬运、保管、包装、配置和陈列、简单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功能要素,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及商品的部分形质改变效果。

二、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流对零售业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现代物流高度重视,并认识到物流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球化、信息化和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的物流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物流成本高

据统计,国内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到社会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个比率在国外是高得不可想象的。一件普通的商品其物流成本大概占成本价的30%至50%,一些对时间、空间要求苛刻的商品的物流成本都达到成本价的70%至90%,因此,国内零售商物流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的高成本。

2、物流规模有一定局限

2004年12月我国零售市场已对外开放,外国零售商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统一的高效采购系统和完善成熟的物流体系,迅速在华扩张。我国的零售企业很多,销售商品种类繁多,但没有实现全国性的经营,因此物流规模还有一定局限。

三、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对策研究。

1、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大多数企业惊异于物流成本在商品成本中的比例之高,并想方设法来深刻理解如何降低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作业被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要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就要加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即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自身所有的外部资源,就能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

2、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对于国内的一些零售企业如“人人乐”,要能更有效得加强物流管理,就要实现物流信息化,条形码技术应为更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条形码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便利店、超市、商品流通等领域。之后,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克服了条码识别需要光学可视、识别距离短、信息不可更改等缺点,成为物流自动识别领域一亮点。沃尔玛公司采用条形码技术、自动补发货系统和激光识别技术,也为沃尔玛节省了很多成本。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尽可能的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到零售业物流领域,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3、改变物流观念,加强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即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具体含义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企业指在整合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现冷链物流业务,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我国零售业市场中,肉制品、乳制品、农产品、速冻食品占有相当大比例,而对于这类特殊商品,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业务逐渐被实现,冷链物流是基于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 冷链物流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进而促进零售业物流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零售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加强其物流管理,只有采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措施,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借鉴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经验,改变物流观念,开拓新的物流模式,才能够使我国零售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

[3]黎继子,杨卫丰.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

[4]韩志华,杨春艳,孟祥明.沃尔玛连锁经营战略带给我们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零售业发展现状篇8

今年连锁百强的改进,一是在统计口径上,上市公司按含税口径计算,与年报数据有所不同;上市公司外,非上市部分要求按业务分拆销售额和门店数;企业内部配送业务不重复计算;加盟店销售超过整体销售50%的,不在“连锁百强”中排名;剔除批发市场、生产资料、经营场地交易额等。二是专家参与,对出入较大的数据进行调查与评估。

针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的排名与以往中国连锁百强排名,特别是2011年中国连锁百强排名相对比,可以分析出目前中国连锁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为中国连锁业的继续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一、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百强排名可以分析出中国连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连锁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

受到中国政府实施拉动内需政策的影响,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供应的商品极大丰富,使得连锁零售业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0%;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0%;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1226亿元,同比增长17.1%;201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1129亿元,增长14.6%。由此可见,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给连锁零售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大型零售业仍居于中国零售业主导地位。

近几年零售业的发展,一些大规模的连锁企业已在全国形成,如苏宁、百联集团、国美电器、华润万家、康成集团等。这些连锁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效益明显,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地位日益凸现。从百强排名可以看出,这些大型零售业近几年一直处于排名前列,引领着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方向。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240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中国连锁百强榜首,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润发)分别以1220亿元、1175亿元、941亿元、725亿元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百强最后一名的销售额为33亿元,比2011年最后一名的25亿元提高了30%。这些企业的成功除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之外,在业态上选择了超级市场这一新的形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三)不同业态不同区域呈现结构性变化。

以百货为主的连锁企业和以快消品为主的连锁企业,总体销售增幅分别为10.3%和9.8%,均慢于百强总体增幅。便利店的门店数量增幅相对较快,整体有12%的增长。20家主要外资品牌总体增幅为11.3%,略高于百强总体增幅。

从区域情况看,一二线城市放缓,三四线则快于一二线的发展。在百强企业中,我们在一二线和三四线企业中各选十家典型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一二线十家企业的平均销售增幅为6%,门店数量平均增幅为2%;三四线十家企业分别为18%和17%,均明显高于前者。2012年百强新上榜企业10家,其中近半数为三四线企业。另外,百强企业的差异化也更加明显,在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有的企业销售和利润仍然大幅提高。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团队能力强、主业突出、有较强的区域优势。

(四)销售渠道分流,出现多渠道经营模式。

近几年,网络零售对传统零售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从最初的图书音像、家电、数码3C,到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再到家居、食品,网络零售不断挤压实体零售的市场份额。面对压力,传统坐商纷纷发力电商。传统企业利用自身在商品渠道、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经营探索。2012年百强中,有62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比2012年初统计的59家增加3家,但在2012年百强中,有三家企业暂停了网络零售业务,实际新增6家。62家企业中销售过亿元的达到9家。

二、连锁零售业发展对策

(一)连锁零售业发展方式急需转变。

“十二五”时期为实现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拟实现的目标为:构建保障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流通业,实现流通业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跨跃;完善与健全流通业法律法规,以此为依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要做大做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流通业的一次革命,通过对经营要素的集聚产生规模效应,达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的目的;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有效实施,重点支持30-50个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构建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包括培育大批发商、发展多元化零售业、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培植现代物流体系、提升规范商品交易市场、健全与完善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回收网络等;培养流通业人才、开展流通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强对流通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流通人才,对流通企业职业经理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培训,以期实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品牌创新,提升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受到成本上升的约束。

成本方面,依然主要是房租和人工成本两个方面,总体上升幅度较快,百强企业平均在15%以上。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以及国家《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称,“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将年均增长达13%以上”,为人工成本增长设定了下限。在房租成本方面,2002-2005期间(零售全面开放初期)是企业开店最快的时期,有一部分门店的租期是10年,这两年集中续租,租金将会成倍增长。

2012年百强中,近半数企业利润增幅在0-5%之间,利润出现负增长或亏损的企业明显高于往年。2011-2015年将是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发展成本的上升直接影响到各连锁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张,但也使得各连锁企业在减缓市场规模扩张得同时,更多注重各门店经营管理内 涵的建设,以求稳中做实。

(三)销售增幅减缓,效率有待提升。

较高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消费者更加理性的消费,消费意愿也由此受到抑制,直接导致各连锁企业销售增幅由此减缓。同时快速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冲击传统的零售模式,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是连锁零售业销售减少的原因之一。此外,各连锁零售业促销手段的常态化,也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保持在稳定的频率波动,不会出现销售的大幅度增长的现象。

2012年,连锁企业经受了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企业普遍感受到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不足。但同时,行业也迎来了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发展机遇。根据协会对百强中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将2013年的销售增幅定在5-10%,企业整体对2013年谨慎乐观。

2013年必将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变革之年,连锁企业将真正开始转变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继续发力多渠道(全渠道)经营,优化供应链,提高消费者体验,使行业发展真正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效率效益型转变,从外延向内涵转变。

参考文献:

孙博.我国本土零售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经济纵横,2012,(6).

俞晓松.“十二五”期间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中国流通经济,2011,(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