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零售市场现状8篇

时间:2023-05-31 08:34:45

零售市场现状

零售市场现状篇1

关键词:旅游零售 免税 奢侈品

一、 旅游零售与免税

1947年,爱尔兰香侬机场为无聊等候的过境旅客尝试免税品销售,现代免税业由此诞生。此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免税业以其高品质、价格优惠的独特性,吸引了国际旅客。目前,全球共有大小2500家免税店,销售上万个品牌,成为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道风景。中国的免税业从1979年确认以来,目前仍在徐展。

1 免税业向市内旅游零售业转型

免税店有各种形式,例如进境店、离岛免税购物、市内店国人购物等新型免税业务,目前欧盟内部就有免税业向旅游零售业的转型。实际上免税购物与旅游市场密不可分,旅游零售这一概念扩大了免税业的范畴,同时免税业目前也习惯于称自己为“旅游零售”,旨在为所有在全球及各地区之间来往的旅客提供超值、奢华、而又实用的购物体验。所以,本文中,旅游零售业也指免税业。

2 免税品基本概念

免税品是指免征进口海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商品。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 价格优势:免税品比市内百货公司(有税市场)相同商品价格低10%-40%左右。 (2) 品牌优势:免税品多为国际著名奢侈品品牌商品。 (3)品质优势:通常免税品的采购渠道为从各国际品牌供应商直接采购,相关业务由各品牌公司“旅游零售”部门直接管理。免税店经营的商品范围涵盖进口烟草、酒水、香水、化妆品、护肤品、服装、皮具、首饰、手表、玩具、食品、保健品和本国特色产品等大类。以国际知名奢侈品牌为多,所以免税与有税价差大,成为了免税的重要优势之一。

免税店通常设立在“境内关外”,例如机场出境隔离厅内,凡是出境人员均可以购买。中国在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是近些年免税市场的一大突破,该政策将免税购物的优惠开放给了所有旅客,他们不必出国,只要离开海南岛,即可享受一定限额的免税购物,受到了国人的热烈追捧。

二、 全球免税发展概况及2010零售数据

早在1947年第一家免税店在香侬机场开业时,那时候全球的销售额也就是几十万美元,发展到70年代的时候达到4.5亿美元,到1996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1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2010年,全球的销售额超过了390亿美元。

根据瑞典著名旅游零售市场研究机构Generation Research的研究报告,2010年,奢侈品,其中包括时尚品、电子产品、皮质品、玩具、手表、太阳镜和摄像机,还有珠宝等等,占到全球销售的36.1%。它的销售是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达到了16.7%。对中国免税市场来说最重要的销售品类烟草,只是占了全球销售的7.3%。

三、 亚太旅游市场简析

如今,亚洲占到全球免税销售的几乎1/3,也就是32.3%。到2015年的时候,亚洲的免税商品销售预计会占到全球的1/3。如果现在的趋势继续,到2014年亚太市场会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市场。

全球免税销售中销售最多的一个商品品类是女用香水和女用化妆品,而男用香水排在第五。对中国非常重要的烟草这一类是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在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韩国在免税品销售方面是世界第一。韩国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免税商品市场,中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五,而这已是相当不错的排名,因为在15年以前中国在50名以后。

在亚太区域,2010年比2009年销售额增长了22.1%,前两位产品是香水、化妆品,增长率高达25.3%。而欧洲在2010年比较疲软,由于货币贬值、火山灰影响、经济恢复缓慢等因素,只有4%的发展速度。而在亚洲,每一个100美元或者100元,或者100日元、100韩元,其中就有40块花在免税奢侈品消费方面。而机场免税渠道占到亚太地区整个销售的57%。

在十年之内,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凭着它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强劲的免税品消费需求,会占到全球奢侈品品消费的44%,而今天的这个比例仅仅是15%。中国现在已经是路易威登在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同时占据了GUGGI 18%的销售份额,和爱马仕11%的销售份额。实际中国是仅次于韩国的在亚洲最重要的免税市场。虽然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日本是最最重要的市场,但是现在已经被中国和韩国超过,它的重要性已经远不如以前。

四、 中国免税市场现状分析

东亚在全球的免税商品销售中占了非常好的地位,几乎是全球旅游零售市场的20%,其中大中国占到44.5%,这彰显了中国日益的重要性,同时,也给各品牌供应商发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他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个地区的发展,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全球的供应商都必须关注中国市场的需求。

1 四家国内免税运营商

1979年,免税业在中国得以承认,国家实行了由国有公司专营、集中统一管理的政策。198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免集团,对全国免税业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在国内,获准经营免税商品批发兼零售业务的免税运营商主要有四家,分别是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国有免税商品(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日上免税行有限公司。但其中,只有中免公司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中免是隶属国资委的央企中国国旅的子公司。

2 中国免税市场品类结构分析

由于中国免税市场发展较晚,以及中国人对烟酒产品的偏爱,目前中国免税市场对烟酒类的销售依赖程度非常大。然而,现在烟草类的免税销售在全球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在这方面已向全球各烟草供应商提出了巨大挑战,如果有一天全球、或者政府严格限制烟草类产品的销售,就会对全球的烟草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从而波及免税店的烟草销售。

而酒类的销售,从一开始便在全球的免税业务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免税行业早期,酒类的销售是占到总销售的40%的左右。而回顾一下过去十年,对比一下2000年和2010年的销售情况,在2010年已下降到16%左右,这一发展趋势全球的免税发展趋势相同。

而最重要的是,化妆品类的销售是从2000年占总销售额的20%左右提高到了2010年的30%左右,这是令人惊喜且巨大的发展,不仅顺应了全球旅游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说明了该品类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五、 中国免税市场的明天――香水化妆品发展机遇

通过烟酒香水和化妆品类在全球免税市场中的销售的机会,我们看到香化类的销售确实是免税行业增长最快的一个品类,很快就会占到全球免税品销售的1/3。数据显示,全球排前12位的免税零售企业在全球免税化妆品市场的占比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仅仅这12家企业,就占到全球化妆品销售额的90%以上。而且随着这个行业的不断整合、兼并和收购,所以现香化类企业变得越来越大,数量也在逐步减少。

如果列举了全球免税零售销售的顶级香水化妆品品牌,例如Chanel(香奈儿)、Dior(Dior)、Estee Lauder(雅诗兰黛)等排名前十二的品牌,我们看到前十二名的品牌占到全球免税销售的一半。如果再对比了亚太地区的销售和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就发现在亚太地区,护肤品和彩妆产品的销售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占比高得多,在亚太地区化妆品的销售占到销售总额的72%,而全球的这个数字,平均值是41.7%,所以亚太地区化妆品的占比要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跟亚太其他国家有一些共同之处,中国也是化妆品护肤类的产品销售额占比尤其的高,占到57.1%,而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是47.1%,中国彩妆类的销售也是同样的重要,这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非常相似。如今,中国销售额排名比较前的一些企业有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集团,LVMH集团, 香奈儿集团等。排名前12位的企业占到了全国免税销售的绝大部分。

相比之下,如果按照亚太地区整体的发展水平,中国将是一个香水化妆品发展的巨大市场。有着无限的潜力。但是如何做到,又在哪里实现,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实现呢?可以在以下五点发展方向中寻找突破点。

1.中国免税行业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具有强大的实力和专业的精神。可以在未来将免税店的招投标触角伸向国际市场,通过在更加成熟与庞大的亚太、甚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进一步提升运营水平和能力。

2. 利用自身的庞大的地理优势及广阔的分销渠道,向各大化妆品供应商争取将高端产品和销售延伸到更多的口岸免税店和其他渠道免税店,即所谓的“二线门店”。虽然这些门店暂时的销售水平和店面形象与免税业一贯的奢华购物体验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具有相当高的发展潜力,拒绝他们就是拒绝了未来的广阔发展空间。

3. 充分利用“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开拓国人对免税购物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挖掘国人的购物潜力,同时将消费留在国内。“海南离岛免税”借鉴了韩国济州岛、日本冲绳岛等免税岛的政策及经验,这些免税岛如今的销售额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五亿美元,所以充分利用该政策,对于中国免税业务的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影响力。

4.充分地利用国际及亚太旅游零售数据,并注重搜集信息与资源,关注世界旅游零售市场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以助中国免税市场放眼世界,优化整体运营。

5. 培养高端奢侈品运营人才。随着中国免税行业的飞速发展,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内各知名高校已率先推出“奢侈品管理”专业,可考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内部人才向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及经验人士,将先进的采购、营销、运营等理念和方法带入中国这个迅速崛起的市场中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中国的免税运营商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脚。中国是世界的未来,那么中国的旅游零售市场将是世界旅游零售市场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零售市场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 零售市场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1.引 言

国家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 ,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并且收入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实际增长虽然达到10.9%,但农村消费品销售额比重与城市相比表现为持续下降,增速减缓,据有关统计,2001 年至2006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1.5%、14.6%、10.3%、14.7%、13.6% 和14.3%。而同期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只为7.7%、6.9%、6.9%、10.6%、11.5% 和12.6%。①巨大的消费反差充分说明我国农村市场开发的滞后性且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零售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零售市场的发展。

2.我国农村零售市场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善

由于广大农村分布相对分散和地理环境制约及地方财政实力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结构很不完善,且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在广大山区和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落后,整个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农村零售业很难完成畅通的进货和售货运输,就更谈不上包装、流通加工、仓储等要求更高的物流活动。农村零售市场多为定期集市市场,若交通不便,加上天气恶劣状况就会在很大程度不同上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2.2农村零售业经营方式落后

虽然我国告别了供销社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大多数转变为具有自给自足的“夫妻店”, 形式传统单一,新型零售业态比例低,经营主体个体化。虽然近几年超市和连锁店等新型业态形式在农村零售市场得到一定发展并不断壮大,但与传统的夫妻店和摊位交易相比,其规模和数量远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农村市场消费需求,并且一些超市只是在原有的店面改进而来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表面连锁而实质仍是单店操作、各自为政, 很少真正做到统一采购和配送,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2.3政府职能和体制滞后

虽然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加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但是农村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疏于管理农村零售网点缺乏规划,地方政府职能和体制建设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农村零售业存在经营缺乏卫生保障,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卫生安全问题,制约着农村零售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的一些部门如工商执法部门和卫生部门等对政策执行不力,使得国家许多好的政策和措施不能够真正及时有效地为农村零售市场的建设和促进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3.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的发展对策

3.1深入认识农村市场的特点

农村的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进步,如何有效地把握其中的变化才会有利于农村零售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同时,农村市场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差异性,层次性,时间性等特点。由于农村在地域上分布分散,所以企业在营销网络的构建时要把握好深度和广度。差异性是指不同地区,人群的购买差异性,因此企业的经营应注重对差异性和具体情况的把握;层次性是指消费者购买时,消费结构层次的不同需要的有效掌握有有利于企业对销售商品结构的完善;时间性指农村市场多定期集市交易并且购买商品有着明显的时间差异,比如农忙季节对相关农业商品的购买呈明显增加,逢年过节对食品类,礼品类等购买需求呈明显增加。

3.2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农村零售业发展中的作用,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对农村的发展政策,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合作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能力;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其消费观念的转变,培养其科学的消费方式和抑制不良消费习惯;进一步转变政府角色,积极推进标准化市场建设和完善市场机制。政府作为推动社会进步最重要力量,能否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对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影响不可忽视。

3.3经营模式创新

零售业态的创新是发展农村零售业当务之急,农村零售业态发展和创新的重点在于发展连锁店。可以把城市大店、名店的良好信誉、优质服务、先进管理和丰富商品带到农村,利用本身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为农村零售业态提供配送服务,使城乡流通业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形成高效的、城乡联动的零售组织和经营体系。②第二,积极推广仓储商店、量贩店等零售业态经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城乡经济仍然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对于收入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价格仍然是购物时关注的头等大事。因此可根据农村消费水平、购物习惯,积极推广普及仓储商店、量贩店、折扣店。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县城、交通方便的大集镇设立仓储商店和量贩店,在乡村设立折扣商店,便于居民购到合适的商品。

参考文献:

[1]陈遵奇《论农村零售业创新》,《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4月

[2]王晓光《中国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经济论坛》2008.21期

[3]李慧《农村零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农业经济》2010年4月

注 释:

① 国家统计局网stats.省略/

②陈遵奇 《论农村零售业创新》,《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4月号上

零售市场现状篇3

就当前的情况加以分析,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是当前市场当中的核心环节,并且随着当前环境背景之下相关领域之内的竞争不断地加剧,在实践之中还需要更好的结合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政策方案和改革的基本措施,制定出完善的理念,以更好地实现对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对其中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适应能力的增强,更好地促进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工作迈向崭新的阶段当中。

二、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众多的成品油零售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较落后,且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的问题。这些零售企业由于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信息网,使得内部的相关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报送变得比较零散与迟缓,而且企业内部也没有形成力量较强的营销管理队伍,在当前现代化的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之中,不仅需要明确相关思想和核心的理念,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思想观念的应用,以更好的实现对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的加强和改进。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时间的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之中加强科学化的控制,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建设的核心需求,同时也是当前时代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点,所以还需要加强对此环节相关内容的重视程度。加强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的管理,是时展的切实需求,同时也是不断地实现相关企业工作加强和创新改进的关键点,需要广大人员加强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正确的思想和完善的理念不断地实现对工作的加强和改革。

三、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的对策分析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成品油企业需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有关营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全面增强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充分运用营销手段以展开相关业务的能力。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过程和特点相对复杂并且烦琐,同时对今后的建设原则和建设的核心思想等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化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相关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完善。所以在整个工作流程当中需要制定出健全的政策制度,同时对控制的方案和基本的对策方式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的创新。

成品油零售企业就需要在优质品牌的树立上面下功夫,赋予其品牌鲜明的理念、文化以及思想,从而使其变得更加个性化以及人性化,并使其在为客户提供更多品牌内涵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客户的后期的信赖与回报。结合当前相关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的难点和营销风险原则,在不断地增强了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效益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内部人才素质的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深层次之上保证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工作的建设达到现代化的标准,提升管理政策制度的工作效益。对其中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适应能力的增强,更好地促进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工作迈向崭新的阶段当中。

四、结束语

零售市场现状篇4

关键词:外资零售业 国内零售业 策略

零售业是现代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活动领域,对于我国来讲至关重要。一方面面临着世界零售巨头的大量进入,以沃尔玛、家乐福为首,他们以最低的价格、最优的服务占据我国市场,使我国零售业面临巨大威胁。但与此同时也给国内零售业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上也促进了国内零售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国内零售业态不断发生变迁,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发生很大变化,这些都让我国零售业面临严峻挑战。现代社会不断发生变化,零售业毫无疑问的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商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创造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零售业已经从实体模式向虚拟模式转化,更方便了人们的消费,使零售业走进每家每户。所以零售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内零售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命脉,还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外资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

外资零售业进入我国,对我国来讲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在国内零售商的获利方面、我国零售业态方面、经营状况上以及其他方面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一)外资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的消极影响

1.国内零售商的获利受损。基于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外国零售商的进入会给我国零售商带来一定的利润冲击,他认为行业本来具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和服务品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制约着国内零售商的获利状况。

通过图1可以看出,国内零售业和外资零售业店面的全部布局使得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外国零售商在我国的有效并购使国内零售商企业面临严重威胁。小型社区街区及零售商店的进入使得替代品进一步扩大,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不断加强,对店面促销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供应商希望提高商品的价格,从而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零售企业只有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一些竞争手段,来影响市场竞争机制,从而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2.我国零售业的经营受到打压。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地方,随着外资零售商的不断涌入,对我国零售业的经营状况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外国零售商不断打压我国零售业,外资零售业为了抢占我国市场经常采取低价倾销的方式。沃尔玛的天天低价、家乐福的超低销售是低价销售的最好体现,在外资零售业的打压和竞争之下,我国零售业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其次,使国内零售业在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外资零售商只对我国的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有投资兴趣,这也就促进了中东部及一些城市的发展,而对于那些落后的农村或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比较差,而且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比较低,其投资的兴趣并不大,这也就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调节。

(二)外资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的积极影响

1.我国的零售业态不断扩大。我国早期的零售业只有普通超市这种简单的形式,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简单的超市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而外资零售业的进入,不仅丰富了我国零售业的业态理念,而且也使我国的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趋势,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也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例如我国的零售业由街边小摊、夫妻店、百货商店发展到今天的超级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大型综合超市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态的主力。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零售业态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加油站、专业店、百货店和超市已经占据了零售业销售额的大多数,已经成为了我国零售业态的主力。外资零售业的进入,使我国零售业不得不增加零售业的业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在国内市场上保持自己的地位,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位。

2.加深了我国零售业对规模化和现代化的认识。我国零售业长期处于小而分散的状态,并不了解规模化和现代化对于发展的作用,只有少数零售企业意识到整合性的经营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可以壮大自身力量。外资零售业的进入,使我国零售业可以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到其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加深了对零售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认识:零售店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必须考虑投资回报率,考虑市场的潜力和业态本身的适应性;零售业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软件的现代化,即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严格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等;大型百货公司不是零售业规模发展唯一的选择模式,超级市场和其他小型零售店也可以通过连锁的方式走向规模化。

3.弥补了零售业建设资金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零售业的发展却长期受到资金的限制。长期以来“先生产,后生活,再商业”形成了零售业店面狭小、门面依旧的局面,小型的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零售业的发展,但被限制在“实力不强,商品种类有限,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之中,有的甚至连正常的运营也成问题。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零售业建设资金的不足,对于多数国内零售商而言,外资的大量注入为他们更好的扩展规模、采购先进的设备、引入高水平的管理方式提供了条件,从而带动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4.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我国零售业也存在技术支持落后和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传统技术会造成原料浪费严重、缺乏效率,而管理水平较低也使经营管理存在各种漏洞,如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忽视员工的能力培训、低效的宣传手段等。外商在我国建设的许多大型零售企业,为我国同行提供了学习国外零售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的机会,可以从中吸取有用的知识,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使我国的零售业在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进程中走得更快一些。

5.满足了我国居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商品多样化需求的旺盛,单一化的商品需求已经不再满足民众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内生产的商品总量增加的同时,国外各种名牌商品的大量进入,满足了我国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外资零售业的进入促使中外商品的竞争,推动国内厂家提高商品质量,商业零售企业改善服务,同时也使得各种商品的价格回落,让广大居民得到实惠,也让消费者更加信任本土零售企业。

(三)外资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的其他方面影响

外资零售业进驻我国,对我国零售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我国零售商获利直接减少,对我国的经营状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例如,首先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增加了就业。零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外资零售业的不断涌入,实行职工本土化原则,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都在国内劳动力市场上寻找,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其次,外国零售商通常在国内设立商品采购中心,与我国当地的供应商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实行采购本土化原则,所购的商品大多数来源于国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加速了零售业业态的变革。最后,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来发展本国经济,吸收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转变我国零售业的经营方式,不断增强国内零售业的竞争实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通过表2可以看出,外资零售业在我国零售业占很大比例,相对于港澳台地区,无论从法人企业还是年末从业人数来说都高出很多,但是与我国大陆地区零售业的发展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这也就说明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国内零售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起飞阶段。外资企业虽然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对我国经济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国内企业,我们要做到不断引进外资,扩大国内市场,加大整顿国内零售企业,使国内零售企业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挑战的策略

(一)不断扩大本土零售企业的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本土零售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与外资零售业的规模相比,仍然相对较小。我国本土零售业可以通过企业重组、并购、收购的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培育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零售企业,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国内零售业可以通过企业间的联盟来扩大自己的实力,从而获得成本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利润空间。组建联盟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培育一批相当有竞争力的企业,与外资企业一较高下。但是,在联盟时要注意几点:保持品牌的独立性、注重联盟效应、注重联盟后的整顿。这样才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保持我国本土零售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培养本土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零售业想和外资零售业一较高低,就必须努力地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的核心观点是:以顾客为核心。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顾客永远是上帝,顾客的多少和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商家的存亡。只有顾客满意,商家才有可能继续在市场上存活下去。然而要获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外资零售业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因此我国的零售业商家就需要考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让顾客光顾。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商家有着自己的服务特色和商品,更多的了解顾客的消费心理,这样才可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实际的服务和商品,从顾客的消费心理特点出发,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

(三)经营途径和业态多元化

我国本土零售业的经营业态处于比较单一的状态,普遍以百货、超市为主导,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外资零售业竞争时最重要的就是效益,在以后的发展中,我国零售企业要更加注重运营的信息化、网络化,并以此为基础来发展经营多种业态。在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今天,有效地利用网络建立快速的销售渠道也成为众多商家的选择。我国具有世界最大数量的网络消费者,零售业通过电子平台建设虚拟“零售店”可以更好地挖掘潜在的消费,电子交易的开启可以弥补零售业单一经营模式的缺陷。例如餐饮娱乐、大卖场、专业店、综合商场等,使企业呈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特征,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服务来与外资零售业进行竞争,但在发展新业态的时候也应统筹好原来成功的业态,进行综合发展。

(四)制定全方位的营销策略

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可以挽救危险边缘的零售企业,甚至壮大该企业的实力,它是一个成功企业所必需的“钥匙”。企业需要完整的科学规划、有效的应对策略和经营的目标。营销策略主要有服务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公关策略、广告策略、品牌策略等。我国零售业最常用的是低价销售,也就是价格策略,而忽视了别的营销策略,这也是导致我国零售业长期处于一个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零售业实行营销战略时,也应该采取全面的营销战略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加大对于广告的宣传,客户关系的管理,提高客户对品牌的忠程度,利用宣传和公关,借助口碑效应来对产品进行促销。

(五)重新进行市场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东西部、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而这种趋势也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外资零售业虽然大步的向我国进军,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及东部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外国零售商对我国农村及西部地区投资的兴趣并不是很大。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交通和通讯设施也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商品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加大。同时国家对西部地区实行商业扶持,使我国零售业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挖掘市场潜力,向西部挺进。本土零售业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消费方式等建立一些新的零售业态,抢占先机,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市场定位在外商关注较少的西部地区或农村地区,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六)提高物流配送水平

在物流配送模式上,每个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对于大型零售企业而言,可以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而小型零售企业可以选择与第三方进行合作。以沃尔玛为例,他们投资建立了强大的自动化分销系统,这种分销系统不仅使成本得到节约,而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从而节省了很多成本,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他们还建立了庞大的网络系统,使供应商能够第一时间内知道什么产品需要补充等,并使商品的补充远远超过了同行的平均水平,这也就使沃尔玛的库存费用达到最低,获得批量折价,最终以低价销售,使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我国零售业整体物流配送水平还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建立自有品牌

在现代市场中,品牌观念深入人心,我国零售商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应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自己的品牌,向生产者提供消费需求的信息,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去。这样既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又可以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随着外资零售业的不断进入,想要在市场上立足,就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让消费者知道这个品牌,了解这个品牌,信任这个品牌。与此同时,零售商还要不断地增加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附加值,培养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谢佳利.从沃尔玛看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J].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杰罗姆·贾尔斯.沃尔玛连锁经营[M].哈尔滨出版社,2004

3.赵凡禹.零售业连锁经营之王[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4.[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5

5.朱睿.外资零售业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7(9)

6.周桂荣.入世与中国零售业的对策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12)

7.缪琨.外资零售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零售市场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 零售业 评价体系

零售是指将商品和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的一种经营活动。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业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枢环节,它对社会再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零售业的竞争力也构成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零售业是我国零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构建一套高效、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农村零售业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我国农村零售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零售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对农村零售业的评价的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农村零售业的现状和发展以及能力作出全面的衡量。我国农村零售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包括:

1. 整体性原则。农村零售业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侧面进行衡量。整体性原则是指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即建立的指标不仅能够反映一地区农村零售业发展的静态状况,而且能反映该地区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动态状况;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数量方面的特征,而且能反映该地区农村零售业质量方面的特征;能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的的状况,而且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性,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2. 层次性原则。农村零售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过程。因此,指标体系应根据起结构分出层次,标准农村零售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都必须建立起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确定起在指标体系中的层次与位置。

3.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指标的数量、权重、指标体系所反映的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状况必须是全面的、合理的、可靠的、相对稳定的。

4.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应是具有可比性、可得性、定量性,要充分考虑数据及其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既要保证全面反映农村零售业发展状况的各种内涵,又要有利于推广,并尽量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规范标准。

5. 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演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反映农村零售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也必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体系。当然,如果指标体仅考虑农村零售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将很难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指标体系既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特点,又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指标的相对稳定性,不宜变动过频。

此外,指标选择还包括要遵循可比性、具体性、针对性、准确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

二、我国农村零售业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根据哈佛学派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的基本原理以及产业竞争理论,结合零售业的特点,对我国农村零售业的评价可以从零售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其中零售业评估体系的内部因素主要从零售业的规模、零售业的市场绩效、零售业的成长性等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外部因素主要从区域市场容量以及零售业的市场环境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农村零售业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 零售业的规模

规模是衡量一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零售业的规模越大,越容易降低交易费用,使交易获得成功,实现商品的社会价值。规模越大,一方面说明市场交换规模大,容易形成大规模商品、物资的流通;另一方面表明该区域内从事市场交易的机构和人员数量较多,服务规模较大,有利于加速商品流通。如果一个区域零售业规模较大,意味着该区域零售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较高水平,其产业竞争力就较强。零售业的规模一般用零售业从业人数、零售业销售额以及零售业固定资产总额等指标进行衡量。

2. 零售业的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某一产业中的主要企业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其市场行为所导致或形成的这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益分配状态,是反映具体产业运行效率的综合性概念。通过研究产业的市场绩效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程度。零售业的市场绩效反映了零售业的实际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市场绩效好,竞争能力就强。零售业的绩效一般用零售业销售利润率、零售业劳动生产率、零售业资产盈利率、零售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等指标进行衡量。

3. 零售业的成长性

零售业的成长性是反映一个地方零售业的长远发展潜力的一个指标。成长性强,就拥有较强的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能力,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零售业的成长性通常用零售业销售额增长率、零售业资产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以及从业者的素质等指标来衡量。

4. 区域市场容量

区域市场容量反映的是一个地方零售业的发展空间,一个区域的市场容量越大,意味着该区域的消费需求就越大,消费潜力就越高,就能容纳下更多的零售商,也更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市场容量主要取决于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等因素。

5. 零售业的市场环境

一个地方零售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内在因素外,还离不开当地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对零售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较差的市场环境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零售业的发展。衡量一个地方的市场环境需要考虑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产业政策、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现代物流等情况。考虑到可操作性的原则,常选用区域GDP总量、区域人均公路通车里程、货运周转量等指标进行衡量。

三、评价方法

以上指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状况,为了从整体上动态反映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在综合评价时,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选用,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综合指数法等。下面以比较常用的模糊综合判断模型进行简要的说明。

1. 确定评语集

评语是对评价对象的定性描述。对于零售业的综合评价,可以根据零售业的综合得分相应采用以下评语集合:T={T1,T2,T3,T4,T5,T6},对农村零售业评价为很好、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其中T1∈[100,90],T2[89,75],T1∈[74,60],T1∈[59,45],T1∈[0,44]。

2. 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用以描述各指标对于评价目的的相对重要性。根据上文中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建立因素集,然后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可以采取层次分析法(AHP)或德尔菲法得出。

3. 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

AHP要求决策者对每一层次各因素之间的相互重要性给出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这就是判断矩阵,建立判断矩阵是运用AHP的关键一步。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也就是确定各指标或因素的隶属度。

4. 多极模糊综合评价在确定了各指标的隶属度之后,结合权重集,我们可以评价出农村零售业的各个要素对于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对于哪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越大,则属于哪个评语等级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得到一个地区零售业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杨伦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2] 岳中刚.中国区域零售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1).

零售市场现状篇6

[关键词]零售业;经济普查;发展现状;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99-03

消费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零售业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产业,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已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先导产业。自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合肥市零售业发展迅速,但市场竞争力仍然较弱。因此正确全面分析合肥市零售业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1 合肥市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2004年以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促使合肥市消费品市场加快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增强。2009年,合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3.42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19.56%。目前合肥市已有合肥百大、商之都等一批本土零售企业,同时也吸引了百盛百货、家乐福、沃尔玛、TESCO、大润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入驻合肥,但毕竟合肥零售业发展较慢,与一线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规模上: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法人企业3201家,为全市第三产业的13.86%,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市场竞争激烈,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277家,占8.65%;限额以下零售企业2924家,占91.35%。零售业就业人员总数为46320人,占全市第三产业的4.28%,为社会增加了就业机会,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就业人数25893人,占55.90%;限额以下零售企业就业人数20427人,占44.10%。零售业资产总额192.06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的6.93%,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资产总额132.48亿元,占68.98%,企业平均资产额为4782.77万元;限额以下零售企业资产总额59.58亿元,占31.02%,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为203.76万元,参照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可以看出合肥市零售业的企业资产额较小,企业规模较小。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388.43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31.89%,零售额为356.15亿元,占商品销售总额的91.6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318.93亿元,占82.11%;限额以下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69.50亿元,占17.89%,说明限额以上零售业市场竞争力远远强于限额以下零售业。

在结构上:从业态结构看,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有店铺零售企业3152家,占98.57%,其中专业店1626家、专卖店694家、超市166家、百货店105家、家居建材商店103家、便利店95家,所占比重分别为51.59%、22.02%、5.27%、3.33%、3.27%、3.01%,其他业态所占比重都不到1.0%。无店铺零售企业只有49家,仅占1.43%。从数量和比重数据可以看出,零售业业态分布极不合理,结构重叠现象突出。从就业结构看,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法人企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就业人数分别为518人、5064人、15734人、17913人、709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12%、10.93%、33.97%、38.67%、15.31%,占全市第三产业法人企业对应学历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1.69%、3.04%、7.54%、9.08%、6.51%,从人数和比重数据可以看出,零售业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较落后、专业知识基础和技术较差、管理能力较低。

在经济效益上:从经济效益总量看,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增加值为22.44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的4.67%,表明零售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地位较低,对经济几乎不产生拉动作用,说明政府需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9.91亿元,实现利润8.49亿元,利税总额达27.92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利税总额的0.05%;上交税额达10.29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上交税额的26.85%。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市零售业发展水平较低,需要加快发展。从经济效益质量与经济贡献看,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劳动生产率为4.63万元/人・年,低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6.8万元/人・年);零售业增加值率为5.52%,远远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率(48.2%);产值利税率为4.92%,低于第三产业产值利税率(16.2%);人均利税额为4.12万元/人,高于第三产业人均利税额(2.0万元/人);总资产增加值率为11.15%,低于第三产业总资产增加值率(28.28%)。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市零售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经济效益质量与经济贡献不够理想,继续发展的空间较大。

2 存在的问题

合肥市零售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阶段,处于从传统零售向现代零售的过渡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主要表现如下。

2.1产业整体实力不强

2008年合肥市零售企业共3201家,零售业增加值为22.44亿元,占全市GDP的1.26%。限额以上零售企业277家,企业资产总额为132.48亿元,平均资产额为4782.77万元;零售额为288.78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95%。与发达地区相比,零售业整体实力较弱,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集中度较低,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合肥市零售业中,90%以上的为中小零售企业和个体户,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比较少。受限于规模与实力,合肥市本土零售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比较弱,更缺乏能对整个产业起推动和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

2.2零售业态分布不合理

合肥零售业态结构很不合理,都集中在超级市场和专业店,分布也不均衡,造成在同一地区内零售企业局部过度集中,商业网点密集。零售企业相互之间过度竞争,多而实力不强。由于经营理念落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很容易导致混乱的竞争行为,这将导致现有的有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浪费严重,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较弱。

2.3产业经济效益较差

合肥市零售业劳动生产率为4.63万元/人・年,低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6.8万元/人・年,产值利税率以及总资产增加值率都低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而零售业增加值率则远远低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

2.4零售人才短缺

国内零售业竞争的加剧,使不少零售商为了片面追求短期利益,把精力主要放在销售额的提高方面,而对员工的培训不足。另外,国内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福利制度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都不够完善,使许多具有商业

管理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流失。

目前,合肥市零售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及留住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肥市零售业的发展。根据合肥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统计,合肥市零售业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占10.93%,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12%,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仅占0.58%。零售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合肥市零售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3 对策与措施

3.1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面对来势凶猛的外资零售企业,合肥市政府应提高规制力度,制定有利于国内零售企业快速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等相关政策,以消除国内零售企业与外来零售企业之间的税赋与政策优惠上的差距,为国内零售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快商业立法进程,规范零售企业的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3.2大力发展新型零售业态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确立,合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外大型零售企业纷纷抢滩合肥,合肥本土零售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业态类型以及其发展情况,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据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单一业态经营的零售企业相比,开展多元业态经营的零售企业其赢利能力明显较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新型零售业态。新型零售业态主要指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式超市、折扣商店、购物广场、连锁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网上商店等业态形式。合肥本土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实施联合、兼并和重组等方式引进这些业态,建立区域性的大型零售企业,并在原有业态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调整和业态转型,尤其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改变过去的散、小、差状况,提高经营的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络体系,促使零售业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3.3适度调整控制零售业扩张速度

近几年,合肥市零售业急速发展,一些零售商已经初步完成了网点布局,并已开始重视巩固市场、整合资源、提升品牌形象。所以在合肥市零售业的发展中,应注意提高进入壁垒、减少盲目扩张对合肥市零售业成长的制约,要确保合肥市零售业的数量与城市规模、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及消费结构相适应。合肥市零售业的发展必须以合肥的总体市场环境为依托,必须结合合肥市的人口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规划。

3.4推动零售业的规模化发展

目前,合肥本土零售业与外资零售业相比存在一个较明显的差距就是规模较小,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综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基本都是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方式来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因此,合肥市零售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可以借鉴外资大型零售企业的成长经验,根据自己的企业情况,积极寻找可以合作的资源,通过兼并、收购、连锁和联合等方式,连小成大,引导和培育一批资本雄厚、经营规模庞大、市场拓展能力强的大型零售企业和企业集团。

3.5构建与零售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交通和物流体系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和信息中心,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之滨,泛长三角区域西端;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紧邻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千米范围,覆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这是拥有近5亿人口、消费市场最大和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合肥交通便捷,以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为主要手段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合肥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完善市场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零售业的产业链运行效率。对零售业而言,供应链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合肥市零售业必须通过物流配送、信息技术与供应商携手合作,压缩自己的供应链,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实施扁平化管理,降低流通成本,实现效率化的配送,以达到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快速流转,确保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

3.6鼓励合肥本土零售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市场容量很大。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市场购买力必将逐步增大,但是安徽的农村市场一直发展缓慢,大中型的零售企业对该市场也不够重视。农民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主要来源于小型百货商店、农贸市场和一些个体小杂货店,商品零售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安徽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将成为合肥本土零售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合肥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缩小,合肥市政府应从政策、税收等方面鼓励合肥本土零售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寻求新的市场机会。

零售市场现状篇7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被人们淘汰和遗弃的废旧品越来越多,环境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由于废旧品回收后用于再制造所蕴含的经济利益引起了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逆向供应链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对于逆向供应链协调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个前提: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协调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多:Savaskan运用Stackelberg 博弈方法建立对称信息下以制造商为主的分散决策模型,并研究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和利润分配;顾巧论、陈秋双针对有固定需求底线时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定合理的回收价格,使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均达到最大化,是实现逆向供应链系统协调发展的一种有效策略。但在现实中,企业之间的很多信息都是处于不对称的情况,于是许多学者针对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邱海永、贡文伟运用博弈论和委托探讨了零售商成本信息不对称下逆向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包晓英、李芳、伍云山、黄凌运用委托机制和甄别博弈的显示原理分析了逆向供应链的激励机制问题;李枫、李响针对回收量为随机情形下的逆向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分析。

总结发现,以上大都是针对零售商成本信息为不对称情况下的逆向供应链协调研究,而针对再制造市场需求信息为不对称的研究文献还不多见。申亮针对再制造市场需求信息为不对称情形,构建了以制造商为主、回收商为从的信号博弈,分析了信号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推导出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准分离均衡存在的条件,但却没有进一步分析制造商、零售商参与逆向供应链的最优策略以及政府参与对逆向供应链企业的影响。而在实际运作中,政府为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政府形象参与到逆向供应链运作中来,这不可避免要对逆向供应链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考虑政府参与对逆向供应链企业的影响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在不对称信息下,构建以制造商为主,零售商为从的Stackelberg模型,主要特色和创新点包括:①在制造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下,构建利润最大化模型,对逆向供应链参与企业的最优策略进行分析;②对比政府不参与逆向供应链、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励、政府对零售商实施奖励三种情形下,逆向供应链参与主体的最优策略情况,为政府引导逆向供应链实施提供参考。

2 研究模型

2.1 模型描述

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制造商委托零售商进行废旧品回收,制造商和零售商是委托和关系。制造商按市场需求从零售商处回收废旧品,并将回收的全部产品加工成为再制品投放到市场销售,市场需求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再制品的回收数量。在这里假设再制品市场需求状态有两种:一种是高需求,一种是低需求。当处于高需求状态时,零售商预测的市场需求低于制造商预测的市场需求;当处于低需求状态时,零售商预测的市场需求高于制造商预测的市场需求。博弈的顺序如下:

(1)制造商委托零售商从消费者市场回收废旧品,在回收期到来之前,制造商观察到再制品的市场需求的密度函数为f(x),分布函数为F(x);

(2)制造商根据生产计划以及对零售商可能的回收量,按照利润最大化确定支付给零售商的收购价格pm;

(3)零售商根据制造商提供的价格、以及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按照利润最大化确定回收量Q;

(4)当制造商向零售商递交回收量为D的订单时,零售商尽最大量满足制造商的订单。

当制造商在向零售商确定收购价格时,就会考虑到零售商所做的决策,因此,该逆向供应链构成了一个以制造商为主,零售商为从的Stackelberg博弈。在此假设零售商多余的废旧品处理价格为零。

2.2 符号说明

p0表示再制品市场销售价格,是个确定的常量;cm表示制造商加工再制品的单位边际成本,是个确定的常量;pm表示制造商向零售商处的回收价格,为制造商的决策变量,cri表示 零售商i的单位边际运营(包括库存、运输)成本,是个确定的常量,(i=1,2);pr表示零售商从消费者处的回收价格,是个确定的常量;ci=cri+pr为零售商i的单位边际成本(i=1,2,不妨假设c1>c2);D表示废旧品的市场需求量;Qi表示零售商i回收的废旧品数量,是零售商的决策变量;Q=Q1+Q2表示零售商中总的回收量;si表示零售商i的努力程度,其中Qi=ksi,k是努力系数(假设两个零售商的努力系数相同),(i=1,2);csi=12ms2i为零售商i的努力成本,m为努力成本系数(假设两个零售商的努力成本系数相同,(i=1,2);πm表示制造商的期望利润;πi表示零售商i的期望利润(i=1,2);λ表示零售商1所占的市场份额,那么(1-λ)为零售商2所占的市场份额(0≤λ≤1);G0=b表示政府给予制造商的奖励,其中b为奖励系数;

Gi=bQi表示政府给予零售商i的奖励,其中b为奖励系数(i=1,2)。为保证问题有意义,规定:

ci≤pm≤p0-cm(1)

3 不对称信息下的再制品市场需求模型分析

假设再制品市场需求D是一个服从密度函数为f(x),分布函数为F(x)的随机量,F(x)是严格递增的和可微的,且F(0)=0,F(∞)=1;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两个零售商根据制造商提供的回收价格和自己对市场的观察,共同预测市场需求函数服从密度函数为frx,分布函数为Fr(x),同样Fr(x)是严格递增的和可微的,且Fr(0)=0,Fr(∞)=1,同时制造商知道零售商的预测函数。制造商的决策变量为pm,零售商的决策变量为Q(这里假设除了再制品市场需求信息为不对称,其他信息均为对称)。

3.1 政府不参与逆向供应链的运作

3.1.1 模型构建

在该模型中,制造商是主导者,两个零售商是跟随者,这是一个序贯非合作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1)零售商1的期望利润:

π1=λpm-c1λQ-ms212

=λpm-c1λQ-mλ2Q22k2(2)

零售商2的期望利润:

π2=(1-λ)pm-c2(1-λ)Q-m(1-λ)2Q22k2(3)

(2)制造商的期望利润为:

πm=(p0-pm-cm)(∫Q0xf(x)dx+∫∞QQf(x)dx)

=(p0-pm-cm)(Q-∫Q0F(x)dx)(4)

3.1.2 模型优化分析

欲使两个零售商的利润达到最大化,可由π1Q=0,π2Q=0得到:

pm-c1-mλQk2=0(5)

pm-c2-m(1-λ)Qk2=0(6)

由式(5)和式(6)可得:

Fr(Q)=1-k2(c1+c2)+mQ2k2pm(7)

当制造商给定零售商的回收价格为p*m时,零售商对应的最优回收量Q*满足式(7)即可得到,由此零售商便可得到最大的期望利润。当零售商的回收量由零增加到Q*,这时利润也是增加,当回收量超过Q*时,利润就会减少,这是因为开始回收量比较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回收量的增多,当高于市场需求时,回收多余的废旧品的成本就全部由零售商来承担,利润就会减少,即当利润开始减少时,回收量Q*就是零售商的最优回收量。

定理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零售商总的最优回收量随着回收价格的增加而增加。

证明:对式(7)两端求关于pm的偏导,可得:

Qpm=k2(c1+c2)+mQ2k2p2mfr(Q)+mpm>0 ,故得证。可知当制造商欲回收更多的废旧品,就应该提高支付给零售商的回收价格。这是因为当回收价格提高时,零售商得到的单位废旧品利润增加,此时零售商的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零售商就会努力提高回收量,一直达到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

定理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成本零售商所占市场的份额会随着与低成本零售商的边际成本差额的增大而减少,并且高成本零售商所占的市场份额低于低成本零售商所占的市场份额。

证明:由式(2)和式(3)式可以得到:

λ=12-k2(c1-c2)2mQ,故得证。由此可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高成本零售商欲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期望利润,就应该努力降低自己的边际成本。

(2)欲使制造商利润最大化,由下式得到:

πmpm=-(Q-∫Q0F(x)dx)+(p0-pm-cm)Qpm=0

即Q-∫Q0F(x)dx=(p0-pm-cm)Qpm(8)

当满足式(8)时,制造商便可求得最优的回收价格p*m ,获取更大的期望利润,这是因为开始时收购价格由零增加到p*m时,零售商的回收量也会相应增加到Q*,这时候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当价格进一步上升时,回收更多的废旧品就会超过市场需求,制造商的利润就会减少,所以当制造商将价格提高到p*m时,就是制造商给零售商的最优回收价格。

3.2 政府对制造商进行奖励

当政府对制造商回收的每单位废旧品的奖励价格为b时,制造商的期望利润为:

πm=(p0-pm-cm+b)

根据πmpm=-(Q-∫Q0F(x)dx)+(p0-pm-cm+b)Qpm=0

即Q-∫Q0F(x)dx=(p0-pm-cm+b)Qpm(9)

当政府给予制造商每单位废旧品奖励价格为b时,制造商根据期望的回收量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考虑到两个零售商的决策,当两个零售商中的最优回收量为Q*时,制造商便根据式(9)可得到支付给零售商的最优回收价格p*m。由于政府的奖励,制造商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就会提高支付给零售商的回收价格,回收量就会相应增加,当欲使回收量增加到Q*时,制造商的回收价格就需要提高到p*m,若再提高回收价格,就会使得回收量过剩,所以此时p*m就是最优的回收价格。

3.3 政府对零售商进行奖励

当政府对零售商回收的每单位废旧品的奖励价格为b时,可得到相应的零售商的期望利润;

零售商1的期望利润:

π1=λpm-(c1-b)λQ-ms212

=λpm-(c1-b)λQ-mλ2Q22k2(10)

同样可以求得零售商2的期望利润:

π2=(1-λ)pm-(c2-b)(1-λ)Q-m(1-λ)2Q22k2(11)

对式(10)、式(11)求零售商的最大利润,可由π1Q=0,π2Q=0得到:

pm-(c1-b)-mλQk2=0(12)

pm-(c2-b)-m(1-λ)Qk2=0(13)

由式(12)和式(13)可得:

Fr(Q)=1-k2(c1+c2-2b)+mQ2k2pm(14)

当制造商给定回收价格p*m时,零售商便可根据式(14)得出最优回收量Q*,获取最大的期望利润。制造商考虑到政府对零售商每单位废旧品的奖励价格为b时,零售商的风险减少,就会相应增加回收量,由于再生品市场需求有限,回收量超过需求量就会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减少,所以制造商就会比政府参与运作时价格偏低,根据利润最大化,所以当制造商支付给零售商的回收价格为p*m时,零售商的最优回收量为Q*。

定理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零售商总的最优回收量随着奖励价格的增加而增加。

证明:由式(11)可得:

Qb=2k22k2pmfr(Q)+m>0 即得证。所以为了获得更大的回收量,政府可以相应提高奖励价格。当政府的奖励价格提高时,零售商承担的风险减少,零售商的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零售商回收废旧品的动力增强,于是就会提高回收量来提高利润,当零售商的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时,此时的回收量就是零售商的最优回收量。

4 模型的数值算例分析

4.1 模型的算例分析

前文分析了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由于模型结构比较复杂,各个模型均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而且模型中还含有抽象函数,所以必须通过数值仿真才能得到具体的结果,在这里假设再制品市场需求函数服从均匀分布。模型中的各参数见表1。

假设市场需求函数的真实分布有两种情况,即高需求和低需求,假设高需求状态时f(x)=120,此时在信息不对称性情况下,零售商预测函数为fr(x)=118;低需求状态时f(x)=112,此时在信息不对称性情况下,零售商预测函数为fr(x)=114,将各个赋值代入,可以得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表2、表3。

由表2、表3得出,无论是再制品市场处于高需求状态还是处于低需求状态,只要政府参与逆向供应链的运作,废旧品总的回收量以及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的期望利润都会增加;在同样条件下,高成本的零售商获得利润均小于低成本零售商获得的利润,高需求状态下废旧品的最优回收量均大于低需求状态下废旧品的最优回收量;高需求状态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均大于低需求状态下的期望利润。

4.2 政府的奖励价格b与回收量Q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

从图1、图2可以看出,政府的奖励价格b与零售商的回收量Q成正比例关系,当政府希望以相同的奖励价格分别对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奖励时,对制造商奖励时的回收量明显小于对零售商奖励的回收量,而且随着政府奖励价格b越来越大,零售商的回收量差距也就越大。政府通过参与逆向供应链运作,既要考虑到政府的支出,也要考虑到社会效果,所以希望以最小成本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在高需求下,政府的奖励效果更加明显,即回收量增加更显著,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1)当政府对逆向供应链企业进行奖励时,希望以同样的奖励价格得到更大的奖励效果时,就会选择对零售商进行奖励,这是因为零售商更接近回收市场,对零售商奖励更直接、更明显。

(2)当政府对零售商进行奖励时,希望以同样的奖励价格得到更大的奖励效果时,就希望市场处于高需求状态,这是因为当市场处于高需求状态时,需要回收的废旧品就更多,制造商和零售商就更有动力去回收更多的废旧品。

零售市场现状篇8

[关键词] 零售业 市场容量 成长力

1 福建省零售行业成长力的现状分析

1.1 整体的市场容量趋势分析

在全省经济迅猛增长的大环境下,全体居民消费绝对量不断增长,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逐年猛增。受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并进而转向经济危机的影响,拉动本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福建政府发现我省现在已趋向外向型经济,第三驾马车进出口“奔跑”已经疲软,越来越重视消费和投资这两驾马车,重视程度最高的就是消费,这也是解决福建省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过剩的唯一因素。福建省经济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从1990年的979元开始逐渐增加到2008年的10361元,增长958.32%,平均每年增长53.24%,一路上升,基本上没有出现回落的现象,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207.7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828.04亿元,增长1742.7%,平均每年增长96.82%左右,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1763元增加到2008年的30123元,增长势头迅猛,由此可见福建省零售业市场前景广大,市场容量在不断增加。1990年到2008年福建省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

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地区GDP不断增长,但是两者的缺口在不断地扩大,这说明虽然随着人均地区GDP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呈下降的趋势,或者说,消费后劲的动力不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绝对数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1.2 省内市场结构份额发展状况

我国堪称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零售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加之随着我国加入WTO,福建省各个市场已经逐渐放开,外资零售业则加快进军进驻本省零售市场,从而一举改变本省本土零售业企业的市场份额结构,本省零售业市场正逐渐被外资大型零售业企业瓜分,市场份额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1显示了2007年和2008年福建省内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门店数量、从业人员人数、销售额、市场份额及增长率状况。

从上表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来看,2007年~2008年福建省零售业市场份额结构中,内资企业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是本省内资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是最低的,只有30.29%,而港澳台资零售业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则达到64.66%,外资零售业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则呈现高速增长,达到360.07%,内资零售业企业销售额尽管有正的增长,但是市场份额却有所下降,港澳台资零售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虽然保持不变的比例,销售额增长率却达64.66%,外资零售业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仅有正的增长,而且销售增长率增长最快。这说明,全省整个零售业市场份额开始逐渐被港澳台资和外资零售业企业所瓜分,正逐步丢掉自己的市场,“蛋糕”开始被瓜分。

1.3 内资与外资零售业的差距分析

虽然省本土零售业企业在省内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与国外零售业巨头相比,本省的零售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市场进入壁垒低。以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34强,年实现营业总额逾100亿元的福建永辉集团、新华都、东百集团以及三木集团四家大型商业连锁企业为标准,2008年的CR4为11%,2009年的CR4下降到3.83%,降低速度非常快,市场集中度非常低。这主要归因于行业进入壁垒低导致竞争加剧,市场份额明显发生转变。其二是福建省零售业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以东百集团和新华都为代表的福建省本土零售业2010年最新季报资产各为13.7981亿元和13.9042亿元,在各自领域行业上市公司中的排名分别为第34位和第1位,销售额分别为51964.93万元和112829.88万元。两者之和还不到我国2008年中国连锁最强的国美电器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额达10459378万元的季销售额的1/15,约37.5亿美元左右,而排名全球第一且已进入本省的沃尔玛2007年销售额则达378799百万美元,是国美的25.25倍之多,与排名世界第五的家得宝(The Home Depot, Inc.)相比,其是国美的5.16倍之多,因此,福建省零售业的规模相对于外资零售业来讲是非常小的。其三,本省零售业企业表现出竞争加剧,外资零售业成长迅速。如表1所示,省内资零售业企业的门店数从2007年的2447个增加大2008年的2710个,增加263个,增长10.75%,而港澳台资企业的门店数从10个增加到14个,增长40%,外资零售业则从92个增加到725个,增加633个,增长688.04%,扩张战略显而易见。而且外资零售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就2006年来讲其门店个数激增,其中沃尔玛在2007年增长高达40%,逐步加快扩张海外市场。外资零售业企业规模及门店数量的扩张对本土零售企业造成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本土零售企业的成长性。

2 后危机时代制约福建省零售业成长力的成因分析

2.1 本土优势

对于内资零售业而言,它们是在省内本土土生土长的,对本省的文化和居民的需求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同理,本省居民对本土企业也比较了解,因而,内资零售业的成长对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反应不明显,这与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有直接的关系,但并不说明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关。而且内资企业在本国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与其门店的数量多寡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给其带来多大的贡献力,而港澳台资在内地设立机构时,一方面不像外资那样与本地无任何关系,另一方面则不像内资那样土生土长,又属于外来企业,但均属于中国企业,考虑这些特殊性,港澳台资企业则比内资企业需要更多考虑门店数量并不难理解。对于外资企业,总部不在中国,在面临一个全新市场的环境下,不仅机会巨大,同时风险不可小视,则很容易理解其为何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包括门店数量、从业人员、净资产、零售价格指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等,同时它们还要考虑的是在新市场中是否存在自己的生存空间,即本省零售市场中内资与港澳台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内资零售业比港澳台资及外资零售业更严峻地面临着资金方面的问题。综上分析,就因为内资企业考虑的因素不多,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时,才使港澳台资和外资在内地有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从而制约了本土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同时,正因为港澳台资和外资的进入,才导致内资零售业企业竞争效率的提高,可以利用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从而能暂时保住市场的主导地位。

2.2 与港澳台资和外资零售业企业相比,内资企业存在采购过程的纵向捆绑和销售过程的纵向合谋行为

受利益的驱动和长时间的合作,内资零售业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实行纵向捆绑和纵向合谋,如向供应商低价采购市场份额极小的商品,零售商把两者不相关的商品或者利用一种消费者需求很大的商品配之以几乎没有多大市场的商品捆绑销售所进行的促销活动,这不仅阻碍了没有市场需求产品及其产业的更新换代,还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虽然在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均存在这种现象,但是内资的零售价格一般要比它们贵,这就是纵向捆绑和纵向合谋的结果,提高了内资企业和供应商的利润,却降低了内资企业的效率,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整个产业链没有及时调整进而阻碍本省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很多内资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与供应商合谋组成专门供货商,以会员为名,实则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量,进而抬高商品销售价格,获得垄断利润。除此之外,本省内资零售业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向外省扩张能力不强,门店在县以下网点布局较少配送中心发展滞后,规模较小。这不仅对消费者的福利造成损失,还使本省存在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非均衡发展现象,存在福利净损失。

2.3 本省零售业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记得上海某个地方家乐福有这么一则广告,即方圆五里之内,凡是在本店点购买的商品比其他店更贵,本店一律退还差价。貌似很考虑消费者的福利,认真分析后则不然。存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的原因在于,其一是外资零售业在国家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税收统一之前在福建省享有“特殊国民待遇”,这主要是本省为引进外资而制定的相关对外优惠政策,于此外资零售业企业在全省抓紧机遇实行本土化战略,形成自己具备一定规模经济的产业链条,利于控制成本,为价格战奠定了基础;其二是本省零售业企业存在纵向合谋和纵向捆绑导致内资零售业企业的商品价格偏高,而外资零售巨头则在采购环节上注重的是压低供应商商品的价格,国际化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现代化、独特的经营理念,如:沃尔玛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麦德龙强调“顾客是合作伙伴”;家乐福的理念“一次购足、超低售价、免费停车、自助服务和新鲜优质”,从而降低零售价格。而省内零售业连锁经营理念陈旧,不能深入人心,缺少自己的经营特色,丧失竞争力比较严重;其三是外资零售业的发展战略是“先打市场,后赚利润”的模式。因为外资零售业企业属于外来型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风险比较大。因而,它们在坚持长短期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在短期以市场份额目标为主,力图站稳脚跟,在长期获得垄断地位后再获取垄断利润。因此,外资零售业企业常常采取价格战,以低价格获取广大消费者的偏好,抢占市场份额,瓜分国内零售“蛋糕”市场。

3 促进本省零售业成长的建议

目前,本省零售业面临巨大威胁,市场份额正在一步步的丢失,如何抓住全省经济高速起飞的重大阶段快速发展是本省内资零售企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3.1 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并购重组的机会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其影响的扩大逐步向实体经济转变,导致大量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面临资金困难甚至倒闭,给并购重组市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本省内资零售业企业应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实行并购重组,不仅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吸取被并购企业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获取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效应,充分利用被并购企业的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以及运输物流一体化的优势,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自身的产业链,降低采购价格,从而降低售价,保护好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发展壮大自身规模。

3.2 抓住信用卡时代的便利性

21世纪是个便利的时代,也是信用卡的时代,一卡在手,虽然说不是万能,但是极为方便,这也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内资零售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大势宣传促销,吸引顾客消费,使顾客产生消费欲,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还可提高自身利润,并进而改善国家整体福利。

3.3 适时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

本省内资零售业要有个清晰的定位,采用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不仅要利用好已有的绝对优势,在区域市场上先做大做强,继而稳步向其他区域推进,同时还应该把自己的定位与外资零售业企业的现状相结合,坚持打好市场份额的“保卫战”,谋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内资零售业企业在面临外资零售业企业的具有丰富的资金后盾和人才的优势及先进管理经验的巨大反差下,应该利用好国家拉动内需的机会,站稳城市的脚跟,扩大在城市的经营规模,并不断积极开拓能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的唯一途径农村市场。内资在发展农村市场时应该做到商品配置要有自己的特色,既要保证商品质量的可靠、安全,又要符合农民的消费口味,既要考虑到农民的消费层次,还要重视农村市场的经营布局科学合理化,从而实现全面与专业化发展相结合、农村与城市市场相结合、电子商务与运输物流一体化相结合、横纵向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

3.4 加强政府管制

传统的SCP范式已经向SCPR分析模式转变,政府管制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省政府而言,首先应该消除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虽然税收已经统一,但是政府应该加强对零售业价格战的规制,防止恶性竞争。同时,还应该规制我国内资零售业的纵向合谋和纵向捆绑,对于违规出现的现象应该严厉处罚和打击,以规范零售业行业的市场秩序,保证其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再则,充分发挥零售业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对零售业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营造一个和谐的竞争环境,克服制约我国零售企业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促进内资零售业健康成长。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零售业行业成长性的现状分析认为:福建省内资零售业已经面临巨大的威胁,市场份额正在一步步地丢失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得出了制约本省内资零售业成长力的因素及内资零售业发展受限的原因是本土优势、纵向合谋和纵向捆绑以及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提出了福建省内资零售业应该抓住本次金融危机并购重组的有利机会,采取多元化战略,加强政府管制等措施以利健康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费明胜.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战略研究综述[J].江汉论坛,2008,(3).

[2] 张婵娟.中国本土零售商业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毕小青.我国大型百货零售商场战略危机的成因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4]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 黄娟.电子商务给零售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电子商务,2008,(12).

[6] 胡蓉.中小零售企业物流服务问题与对策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10).

[7] 许胜余.2007年中国商业零售仓储分析与展望[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10).

[8] 李定珍.中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成长路径评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8,(08).

[9] 韩春艳.由沃尔玛的成功谈我国零售企业文化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23).

[10] 周济平.我国连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5).

[11] 曾志勇.浅谈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J].现代商业,2007,(30).

[12] 金薇.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及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

[13] 欧阳小珍.网络零售业中交易成本与顾客价值创造模式[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

[14] 公丕国.浅谈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

[15] 张春明.中国零售业企业组织创新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