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8篇

时间:2023-06-09 10:02:19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集团;战略:“三步六分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卖方市场已一去不复返,企业间由低级局部的产品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企业形象竞争,竞争逐步升级。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已全面升级为整体长远的战略竞争。尤其是一些名牌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已经把战略提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位置,如广东科龙公司高薪聘请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中国董事宋新宇博士出任战略总监,在企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企业战略问题成了企业管理的热点问题,目前的探讨主要是集中在集团经营战略方面,而对各种支持性战略(如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探讨显得不够充分,无法满足对集团全面战略咨询和集团战略管理工作者的要求。我们通过对战略咨询实战经验的总结,归纳出集团战略中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一种新构建方法———“三步六分法”,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企业集团与集团财务管理的关系定位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或大型公司为核心,通过协作、联合、兼并等方式,把具有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各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以资产联结和契约合同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大规模、多种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企业法人联合的组织形态。判断一个企业集团是否属于本质意义上的企业集团,主要的不是看在形式上是否由多个法人构成的联合体,而在于这种联合是否能够遵循集团组建的宗旨: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并借此确立集团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集团财务管理是实现上述功能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与集团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等其它重要职能一起构成集团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集团总部所控制的中心职能。作为集团重要职能之一的集团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公司法人的财务管理,其特征主要是由其治理结构———即企业集团的多级法人制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1)在财务管理主体上,对应于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呈现为一元中心(集团总公司)下的多层级(各子公司和孙公司)复合结构特征;2)在财务管理目标上,企业集团呈现为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对成员企业目标的指导性;3)在财务管理对象上,企业集团体现为多级理财主体(各级法人)各自资金运动系统的一体化复合结构特征;4)在财务管理方式上,企业集团体现为高度的全面预算性和财务战略、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的一致性。集团财务管理与集团管理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一,而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是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

2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管理战略的关系

定位企业战略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企业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集团总部对实施企业集团全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对集团未来几年所做的科学预测与合理规划。企业集团不同于一般的法人企业,这是由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所决定的,由此决定了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与单一企业法人的战略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最主要表现在内容上,集团战略所要包括的内容更多更广泛,不但包括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还包括各成员企业的战略定位与选择,由此集团战略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从操作实务(一般指战略的制定过程)上来分,集团战略可以分为经营战略和支持性战略,支持性战略也可称为执行性战略,执行战略隶属于经营战略,对经营战略起支持作用。

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对集团的经营战略从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支持,是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战略是为适应企业集团总体的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金、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运用这些资金的方略。而财务管理的规划是为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需要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主体所进行的组织设计、制度设计等一系列规范性建设。两者一起构成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一个企业集团的成败,最基础的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我们在制定集团的战略时,一般侧重于构建企业的产业发展线,属于集团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全局性决策战略,它侧重于从竞争对手的分析中来确定自己的经营定位。而要保证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种支持性战略的配合实施,即构建集团的支持性战略,以从资源配置和管理控制的角度充分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它从财务的角度对经营战略起全面支持作用,它与技术创新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一起共同构成集团经营战略的支持系统,而经营战略对各支持战略的规划起指导作用。集团经营战略与各支持性战略的关系可以从集团战略规划结构图(图1)清楚地看出:

1)集团经营战略对各执行战略的指导作用关系;2)各执行战略对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经营战略和执行战略一起构成集团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战略与集团战略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二,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定位是集团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二。

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三步六分法”

一般来说,财务管理的主体涉及到三个层面,集团总部决策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和成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应该是集团总部(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最高决策层站在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对企业集团财务活动所实施的整体性战略规划、政策指引、制度规范与决策督导,而不直接涉及各种日常性的、琐碎的、技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事宜,甚至可以不涉及到财务部门的具体建设。它与集团的成员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层面上的两个概念,与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的两种操作,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也可以由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提出方案,由集团的高层决策层进行决策,但两者的执行主体不同,所以也是不同的两个层面。

同时,还值得指出,我们这里所指的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和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咨询存在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咨询通常受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战略的指导,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严格的诊断分析,侧重于企业集团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的内容。而我们所进行的财务战略规划通常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步进行,并对战略起到一个支持性的作用,侧重在第一层面上的内容,通常成为企业集团发展和财务部门发展的规划性文件,所进行的分析侧重于外部环境分析和集团整体的经营状况分析(当然对财务管理本身同样需要进行诊断分析),其内容侧重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财务管理战略的定位等内容,而不对部门的建设,具体的财务操作制度与规则的制订等进行策划。这样总结出一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即“三步六分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所进行的战略管理咨询)推广运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三步”是指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三个步骤,即从分析到设计到实施:“六分”是指它的六个组成部分。可用图2表示。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篇2

1企业集团与集团财务管理的关系定位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或大型公司为核心,通过协作、联合、兼并等方式,把具有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各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以资产联结和契约合同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大规模、多种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企业法人联合的组织形态。判断一个企业集团是否属于本质意义上的企业集团,主要的不是看在形式上是否由多个法人构成的联合体,而在于这种联合是否能够遵循集团组建的宗旨: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并借此确立集团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集团财务管理是实现上述功能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与集团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等其它重要职能一起构成集团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集团总部所控制的中心职能。作为集团重要职能之一的集团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公司法人的财务管理,其特征主要是由其治理结构———即企业集团的多级法人制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1)在财务管理主体上,对应于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呈现为一元中心(集团总公司)下的多层级(各子公司和孙公司)复合结构特征;2)在财务管理目标上,企业集团呈现为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对成员企业目标的指导性;3)在财务管理对象上,企业集团体现为多级理财主体(各级法人)各自资金运动系统的一体化复合结构特征;4)在财务管理方式上,企业集团体现为高度的全面预算性和财务战略、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的一致性。集团财务管理与集团管理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一,而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是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

2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管理战略的关系

定位企业战略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企业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集团总部对实施企业集团全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对集团未来几年所做的科学预测与合理规划。企业集团不同于一般的法人企业,这是由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所决定的,由此决定了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与单一企业法人的战略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最主要表现在内容上,集团战略所要包括的内容更多更广泛,不但包括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还包括各成员企业的战略定位与选择,由此集团战略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从操作实务(一般指战略的制定过程)上来分,集团战略可以分为经营战略和支持性战略,支持性战略也可称为执行性战略,执行战略隶属于经营战略,对经营战略起支持作用。

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对集团的经营战略从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支持,是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战略是为适应企业集团总体的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金、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运用这些资金的方略。而财务管理的规划是为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需要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主体所进行的组织设计、制度设计等一系列规范性建设。两者一起构成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一个企业集团的成败,最基础的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我们在制定集团的战略时,一般侧重于构建企业的产业发展线,属于集团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全局性决策战略,它侧重于从竞争对手的分析中来确定自己的经营定位。而要保证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种支持性战略的配合实施,即构建集团的支持性战略,以从资源配置和管理控制的角度充分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它从财务的角度对经营战略起全面支持作用,它与技术创新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一起共同构成集团经营战略的支持系统,而经营战略对各支持战略的规划起指导作用。集团经营战略与各支持性战略的关系可以从集团战略规划结构图(图1)清楚地看出:

1)集团经营战略对各执行战略的指导作用关系;2)各执行战略对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经营战略和执行战略一起构成集团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战略与集团战略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二,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定位是集团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二。

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三步六分法”

一般来说,财务管理的主体涉及到三个层面,集团总部决策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和成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应该是集团总部(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最高决策层站在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对企业集团财务活动所实施的整体性战略规划、政策指引、制度规范与决策督导,而不直接涉及各种日常性的、琐碎的、技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事宜,甚至可以不涉及到财务部门的具体建设。它与集团的成员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层面上的两个概念,与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的两种操作,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也可以由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提出方案,由集团的高层决策层进行决策,但两者的执行主体不同,所以也是不同的两个层面。

同时,还值得指出,我们这里所指的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和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咨询存在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咨询通常受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战略的指导,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严格的诊断分析,侧重于企业集团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的内容。而我们所进行的财务战略规划通常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步进行,并对战略起到一个支持性的作用,侧重在第一层面上的内容,通常成为企业集团发展和财务部门发展的规划性文件,所进行的分析侧重于外部环境分析和集团整体的经营状况分析(当然对财务管理本身同样需要进行诊断分析),其内容侧重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财务管理战略的定位等内容,而不对部门的建设,具体的财务操作制度与规则的制订等进行策划。这样总结出一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即“三步六分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所进行的战略管理咨询)推广运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三步”是指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三个步骤,即从分析到设计到实施:“六分”是指它的六个组成部分。可用图2表示。

“三步六分法”是我们在从事集团战略管理咨询过程中针对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财务管理战略与集团战略的关系而创造的一种战略规划的方法,它不但对从事咨询行业的工作者有很大帮助,也适合集团内部发展的战略管理,是一种比较系统而实用的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方法。“三步六分法”的“三步”中,每一步的运作都包括许多的方法,在进行环境分析时,通

常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以充分把握影响集团财务管理的因素和财务管理的趋势,对内部环境更要进行充分的诊断、分析,以充分了解集团的现状。在进行设计阶段的步骤时,同样离不开充分的调研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集团战略是落脚于集团第一层面的职能,但在调研时,一定要对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进行适当的调研,以实现一次自下而上的过程,保证战略的可实现性和科学性。设计是“三步”中的关键,是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重点。在进行执行计划的规划时,同样要充分考虑内外条件,对战略实施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议或规划,切不可脱离集团实际而制定过高的目标。“六分”是指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六个组成部分,每部分都包括一系列内容,实际工作者应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地对所包括的内容进行分析,再构建符合集团战略发展需要的财务规划、财务战略和财务实施计划,以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集团战略管理中的应有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奕明,曾庆生。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发展前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8-21.

[5]吴建茹。试论股份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J].经济观察,2000,(3):11-14.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是指企业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所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定位、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第四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是指国资委根据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订程序、内容进行审核,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条国资委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尊重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指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四)客观、公正、科学、统筹;

(五)提高工作效率,遵守职业道德,严守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

第六条企业要明确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的工作机构,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并报国资委备案。

第七条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制订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发展战略和规划决策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包括3-5年中期发展规划和10年远景目标。编制重点为3-5年发展规划,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和发展适时滚动调整。

第九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现状与发展环境。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环境分析和竞争力分析等;

(二)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三)发展目标;

(四)三年发展、调整重点与实施计划;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六)需要包括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企业在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可参照国资委编制的《中央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大纲》,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应当涵盖其提出的内容。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按照国资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报送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文本及编制说明。

第十二条国资委组织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进行审核,在规定时间内将审核意见反馈企业。

第十三条国资委对企业报送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内容的审核主要包括:

(一)是否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二)是否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方向;

(三)是否突出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否坚持效益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十四条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根据国资委的审核意见,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中国资委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在企业股东会或董事会上充分表述国资委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核意见。

第十六条企业按照内部决策程序对发展战略和规划修订后,应当将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正式文本报国资委备案。

第十七条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和规划过程中应当制定年度计划,对实施情况与发展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及时调整。

第十八条国资委将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目标和实施,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内容。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的编制说明

由我委编制的《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规划管理办法》)按照立法程序已通过审查并公布。该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央企业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一、《规划管理办法》的编制背景

(一)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工作是出资人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属于企业的重大决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出资人,对其所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是保证出资人职责到位,实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基本要求。

(二)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制定各种计划和国资委对企业领导人进行任期考核的基础。加强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既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国资委依法监督管理企业的基础性工作。为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自,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要强化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三)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工作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国资委根据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研究提出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原则、重点和工作思路,并以此作为编制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工作指南;企业应根据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和自身情况研究提出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国资委依法对企业重大投资活动进行管理,是出资人的重要职责。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使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必须加强战略研究和管理,正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今后国资委对企业重大投资活动的监管,主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凡是规划内的、主业投资,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由企业自主决定,国资委实施备案管理;规划外的、非主业投资,则要进行严格监管。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加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五)办法制定的原则。

在《规划管理办法》编制工作当中,我们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1.尊重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2.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和建立合法、高效的管理程序。

(六)《规划管理办法》的编制过程。

办法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一年零五个月时间。在编制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体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工作方法。办法的文本进行了10多次大的修改和完善。

二、《规划管理办法》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是编制和实施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主体。

《规划管理办法》体现了企业是编制与实施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主体。企业负责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编制,国资委对其进行审核。主要是对制订的程序和内容进行审核,并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二)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规划管理办法》规定,在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以下原则:首先,企业编制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要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主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核,明确企业主业和整合优化业务的调整方向及目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做强做大;其次,国资委在审核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和对企业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中,也要坚持上述原则。

(三)《规划管理办法》明确了国资委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

1.企业按要求制订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向国资委报送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

2.国资委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反馈企业;

3.企业对发展战略和规划修订后,将正式文本报国资委备案;

4.企业对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实施,国资委将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目标和实施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内容。

三、《规划管理办法》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一)按照国资委立法工作规则的要求,该办法的内容包括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具体规定和实施日期等。

(二)按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该办法不设章和节,文章结构是按照总则、组织机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编制、审核、实施、附则六个部分的框架进行构思。主要内容包括:

1.办法制定的法律依据和办法的适用范围;

2.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的定义;

3.国资委规划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和要遵守的内容;

4.企业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包括建立工作机构和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等;

5.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在办法中规定了一般情况下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与之相配套,制定了《中央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大纲》(已先期下发中央企业);

6.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程序,即报送、审核、企业对审核意见的处理、备案(报正式文本)、实施与调整等。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篇4

一、造成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1.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战略财务以及战略执行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根本原因。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财务规划与业务规划之间不够统一协调,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时候没有对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考虑,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实际业务之间相脱节,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就会导致财务战略无法有效实施。其次,是企业内部在财务战略方面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财务战略的合力不够,企业组织内部的摩擦会随着战略执行过程逐渐加剧,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另外,企业财务战略没有进行精细化分解,财务战略目标不够细致,无法将战略职责和工作内容分配到个人,执行过程无法有效开展。最后,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战略信息控制系统,无法对企业财务战略实施提供可靠地保障也是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问题。

2.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影响

企业内部发展因素与外部因素与企业制定的财务战略不匹配是导致企业战略执行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当前的理财环境不够统一,财务战略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到外部因素和环境的影响,战略制定的层面比较狭窄,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其次,企业财务战略制定没有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有机协调,财务战略的执行必然需要一定的执行组织和机构,但是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导致财政战略执行力低下。另外,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等之间的不匹配等都是导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二、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构建企业财务与业务规划的一体化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必须将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协调统一,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规划流程,将企业财务预算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经营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企业业务经营计划相关指标和步骤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规划和计划,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企业业务规划是财务战略规划和执行的基础,因此这是决定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2.强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共识

企业要做好相关的沟通交流工作,要在企业内部,就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相关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具体的说,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对共识的范围、共识的内容进行确定,明确是哪一些人要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哪一些方面达成共识,要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等各个方面达成相应的共识,消除不同层级的员工在企业财务战略执行上的认知偏差,统一认识,共同提升战略执行效果。

3.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

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是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重要方法,在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将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为短期内的计划目标,这些短期计划目标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也不能过高,避免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次,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不应当只是针对财务管理部门,而是要在整个企业内部进行目标分解,要让多个部门参与到财务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共同协作、合作努力。最后,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要落实到个人,尽量将目标进行精细化处理,这样能够保证财务战略目标执行的效率,明确相应的权责。

4.完善财务战略执行的信息化控制体系

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对财务战略执行信息化控制体系建设进行完善。要通过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对财务战略执行的进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的掌握和评估,并且运用信息化控制系统和体系对企业员工的执行力进行评估,强化员工的行为控制能力,将员工的职业发展、绩效考核等与战略目标执行进行有机结合,采用鼓励手段,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

5.做好企业战略执行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外部理财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科技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等等要素,要对企业所处的现状进行分你,关注理财环境变化,实时更新和调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策略和方法。

6.强化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内部环境要素的协调

首先,就是要调整组织结构,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组织结构发展之间的相互匹配,对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和结构进行创新,使之与现代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相适应,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其次,要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结合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财务战略的执行力度。另外,要完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建设,做好人才机制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并且积极引进和培养战略财务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水平和质量。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战略规划;特征

中图分类号:C2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对于许多现代企业来说,以前那种利用线性趋势外推法就能归纳出基本、上升和下降情形的战略规划方案已经过去了。现在,现代企业面对的是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这就要求必须创建一个直到不久以前还难以想象的“灾难情景模式”,并将维持现金供应的任务整合到企业战略规划之中。与过去的做法相比,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将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变量,并且需要更多的决策者参与。此外,企业还需要更加重视测评--这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确认何时需要对企业战略进行快速调整的唯一方式。最后,对新的或不同寻常的情景模式的关注不应该掩盖相关的长期趋势,或忽视重要的现有战略的价值。

2 现代企业所面对的商业环境决定了现代企业战略规划的特征

2.1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具有宏观性、长期性、全局性、相对稳定性。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宏观目标规划,它是对企业全局的一种总体设想,它的着眼点是整体而不是局部。它是从宏观角度对企业的未来做一种较为理想的设定。它所提出的,是企业整体发展的总任务和总要求。它所规定的,是整体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企业的战略规划总是高度概括的。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对长期目标的规划。它的着眼点是长远的未来。战略规划是关于未来方向、情景的设想,它所设定的,是企业全体职工通过自己的长期努力奋斗而达成的对现实的一种根本性的改造。战略规划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的发展可以更加的顺畅。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整体性的要求。虽然它规划的是未来,但与现在也是紧密相关的;虽然它着眼于整体全局,但并不能排斥局部。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总是对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综合反映。科学的战略规划虽然总是概括的,但它对人们行动的要求,却又总是全面的,甚至是相当具体的。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长期目标规划,它在较近的一段时间内,应该是稳定不变的。战略规划既然是总任务、总设定,那么它就应该是相对固定的。这样,企业职工的行动才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大家对目标的实现才会有清晰的掌握和实现的动力。

现代企业整个战略规划涉及的是企业发展的总的格局和问题,关注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现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越是多变及高度不确定,战略规划越是需要具备宏观性、长期性、全局性、相对稳定性。

2.2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实事求是的进行情景规划。在高度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情景规划的优势愈发明显,没有一种基本情景是被认定基本发生的,因此,需要根据假定情景来制定规划,并且高度关注多种情景发生的潜在推动因素。当前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使情景规划变得更加复杂:发挥推动作用的变量数目以及可能结果的分布范围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例如,考虑一家工业供应商的困境,它不进要受到商用和住宅房地产业的严重影响,而且也有许多政府客户。对于这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商业信贷和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方向、土地价格、税收,以及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开支,政府扶持或鼓励的行业政策。其中每一项不确定性因素的不同结果都会使这家企业的发展路径产生极大的差异。而情景规划的核心,为多种不确定性情景而构思多重战略规划,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现代企业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信息收集、整理、不确定性情景预测,以及针对不同因素、情景而制定的严密的战略规划。

2.3 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具有可检验性。为了对企业管理的活动进行准确的衡量,战略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和可以检验的。战略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的说是指将在何时达成何种结果。目标的定量化是使目标具有可检验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战略目标难以数量化,时间跨度越长、战略层次越高的目标越具有模糊性。此时,应当用定性话的词语来表达其预期达到的程度,一方面要求明确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另一方面须详细说明工作的特征。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战略规划意义显得就更为重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新的时期,企业的战略规划就要站在新的角度,不断的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战略规划的可检验性,都将对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帮助,使他们更有可能制定出能引导自己企业度过经济动乱时期的战略规划。

2.4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具有灵活性,避免僵化。规划战略的灵活性与其所具有的长期性及稳定性是不矛盾的。强调战略规划的长期性并不等于排斥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对战略规划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而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具备的可校验性是其灵活性的前提,只有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具体且可校验,企业管理者才能根据客观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纵观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兴衰与其企业的战略规划是息息相关的。20世纪80年代末,诺基亚的高管层意识到数字通信领域的一场巨变即将到来,在其之后的20年里,诺基亚表现出了强大的战略灵活性。重组部门,手机业务与网络业务分离,各成立新的部门;当GSM市场初期启动时,诺基亚陆续剥离传统的纸制品、橡胶和化学制品及计算机业务;当竞争对手认为在全球建立子公司是新兴市场上获取机会的唯一方法时,诺基亚在研究如何在不损及规模经济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让产品适应不同的本地化需求。总而言之,诺基亚的战略规划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公司层面,还体现在业务部门层面。公司层面的战略灵活性使资源流动变得更加容易,但它仍然要求企业保持领导力的统一,在这一阶段,企业保持着很高的战略敏感度。而在近几年,面对苹果公司的崛起以及安卓系统手机的挑战,诺基亚固守塞班系统,直到2011年才反应过来。没有保持其战略规划灵活性,反应迟缓,延误时机,是诺基亚近年来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应打破部门“封地”,实行对话机制保持战略敏感度。现代企业规模化以后,打破部门“封地”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要求公司高管不再只囿于自己的“封地”,而是需要为公司的整体成功付出努力。现代企业往往对核心业务过度关注,使企业错过新的发展机遇。实行公司成员对话机制,能满足战略与灵活性的不同需求。例如每年举办动员活动,消除员工因成功所带来的自满情绪,激励每位员工在应对运营问题时能把目光放得更远。

参考文献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篇6

战略管理就是未来企业管理需遵循的基本方向及原则,基于战略管理视角实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具备较强的现实性。本文首先阐述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原则,接着简单分析了企业实施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若干强化措施,希望能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组成模块,是对企业未来的环境及任务的大胆预测,为企业完成战略管理目标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在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不可或缺,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所在,是值得企业深入分析和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人力资源规划要求企业基于战略管理及发展现状,对未来某个阶段的人力资源供需情况进行预测和管理,目的在于满足企业持续变化的人才需求,并为制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1]。首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要重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定位指导,不仅要满足企业在人才数量、质量上的需求,还要与各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相互配合,是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保持相互统一的战略规划。其次,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基于决策者的指导、由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及实施、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息息相关的行动方案,其意义在于使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找出企业在动态环境中将会遭遇的人力资源问题,它其实是与企业内外人员相关的战略决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方向。最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需以长期的分析与总结为基础,优先将总体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确定出来,从而进一步制定出适应性较强的人力资源规划。

2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较传统的人力资源规划而言,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规划具备战略高度,需在实施环节兼具动态性、整体性,应遵循几项原则:一是时刻关注环境变化,因为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其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需在规划过程中仔细评估、合理预测内外部环境,并时刻关注变化,以便人力资源规划能迅速反应。二是严格遵循企业的战略管理,因为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是制定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旦企业形成了总体战略,就需人力资源规划向其靠拢,以便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与人力资源规划保持一致。三是注重员工成长,因为企业并不是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唯一主体,它还包括全体员工,员工的努力与企业的发展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员工缺少企业的支持也无法成长,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应综合考虑企业与员工,坚持以人为本,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四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众多,实践操作往往都是相互独立的,对整体效率产生较大的制约影响,而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规划就需综合考虑各个模块的作用,促使它们相互作用,将人力资源规划变成有机整体[2]。五是重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分层次储备企业人才等。

3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实施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问题

3.1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稳定性不足传统的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看似全面、科学,但规划部门往往会陷入失去方向的困境,虽然企业具备战略管理规划,但没能战略分解人力资源,且人力资源规划目标也不明确,忽视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只要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人力资源规划就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其稳定性不足。

3.2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效性欠缺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合理预测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工作之一,但大多数企业虽然单独设立了人力资源部门,却缺乏专业人员,在预测企业人力资源供需情况时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且传统人力资源规划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样本数量过多、情况复杂,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实效性。

3.3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灵活性欠佳当今,现代企业面临多元化挑战,传统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快速应变能力不足。随着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人力资源不再是简单的人员集合,而是一个团队或组织,这就使人力资源规划面临新的要求,它离不开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但由于灵活性欠佳,当需要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动态调整时,就很难第一时间进行,企业人力资源也遭受损失[3]。

4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加强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措施

4.1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仔细评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针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存量进行系统的排查和分析,有效掌握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信息,这是战略管理视角下加强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一大前提。与此同时,掌握的人力资源信息务必要准确、全面,一旦出现数据偏差,很可能导致人力资源规划失效。当准确认识了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存量之后,应合理评估企业当前的岗位情况,将核心岗位上的核心人才找出来,并以此为基础评估人力资源,了解他们的职业需求是否与岗位匹配,并找出差距。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通过分析企业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的方式,让企业了解人力资源存量及员工胜任能力之间的差距,为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针对性。

4.2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需进行科学预测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方式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进行科学的预测。企业战略管理能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分解的人力资源战略是预测企业人力资源供需的基础[4]。一般情况下,企业通过综合分析发展的总目标、战略管理、构建人力资源的原则等信息,预测得到的人力资源供需情况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作为人力资源规划的必备环节之一,预测人力资源供需的准确性异常重要。在具体的分析与预测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两类方法:一是主观类方法,具体有问卷调查法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点在于操作简便,缺点在于数据信息缺乏普遍性,结论的主观性较强,往往很难定量,只能定性;二是客观类方法,主要手段包括数学线性规划、人力资源预测模型,优点在于量化预测的内容,站在理论的高度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但目前企业运用模型的能力相当有限,在运用很多数据时都很难确保精确性,计算出的结果往往也缺乏准确性。因此,不管采取哪种方法,企业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及发展契合的方法,尽可能将预测的准确度提高。

4.3对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实践操作当企业仔细评估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科学预测未来人力资源供需情况之后,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能对企业人力资源供需状况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并基于此来合理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企业人员的招聘、培训、激励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从而有效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当然,企业在操作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因为人力资源规划并非一次性,需在实施环节保持动态平衡,必要时还需合理调整。大多数发展成熟的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时都非常注重培养后备人才,使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变得立体化,因为企业需基于对人员总量的严格控制,将每一位员工具备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员工不仅能胜任企业不同的岗位,还能大大节约用人成本,同时避免浪费人才。在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环节,企业要以不改变战略管理原则为基础,对各种各样的资源要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增强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灵活性。

4.4为实施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制度保障为促使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真正得到有效的实施,务必要配合一系列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绩效评价以及薪酬福利等。因此,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务必要相互协调、配合,完善建立以人力资源的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科学建立企业的人才观,将传统的论资排辈观念打破。在实施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企业必须以战略管理的实现为目标,辅以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同时,企业建立相应机制对优化现有人力资源结构有利,能与企业内部人员岗位的变动与调整相互适应。一是进一步健全企业员工岗位动态管理体系,基于员工岗位标准工作的加强,强化企业良性竞争机制,通过良性循环取得新的机制性突破;采取加强人员职业培训的手段,促进人员积极重塑自我职业观,并结合企业的人员流动机制,详细制定规范各个岗位的要求及步骤,鼓励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努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将民主制度充分应用于企业对关键岗位人才的选拔,确保选拔过程公开、公正、公平;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企业的劳动就业体制,虽然大多数企业现有的用工制度比改革劳动就业体制之前有明显改善,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旧司空见惯,需要企业对劳动关系作出进一步规范,并结合企业内部员工流动机制,加强管理劳动合同。

当然,企业只有完善激励机制,才能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支持和制度保障,才能推动企业开展后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5]。因此,企业应坚持采取有机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方式,选用荣誉激励、经济刺激的方法,坚持推进企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如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结合企业在各个阶段取得的经营成果,适时给予员工精神鼓舞,选择板报、报纸、网络平台等形式积极宣传企业经营成果,通过人才影响的扩大来增强企业人才的荣誉感,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并积极调整工作方向与态度,在企业发展中竭尽所能。通过良性竞争确定企业员工的职位,员工的薪酬也取决于他们对企业所做的贡献,从而将工资分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员工的晋升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能力,充分发展员工的职业技能;为提高企业优秀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企业应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加大培训资源投入,促使员工能从工作中感受到希望,能在企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以满足各层次员工的个性化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实现价值,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人力资源规划的进一步实施。

5结语

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广泛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只有各个部门做到相互的协调与配合,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才能使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变得稳定、有效和灵活,从而为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祥昭.建造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

[2]张少燕.基于战略角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与实施[J].经营管理者,2013(32).

[3]张建宁,高敏芳.国有企业集团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4(01).

[4]王军.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实施——以邯钢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1).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实施要点;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日常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9-0175-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844

企业的中长期战略是指战略的思想及理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也就是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环境,寻求长期健康地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而制订的总体和长远的谋划。

战略的原本是指对战争全局性的谋划,在市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许多建筑施工类企业逐步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健康生存、并持续性发展,那么就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谋划未来,持续不断地固化强化自有的优势,始终保持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因素之间的良性动态平衡状态。

所以说,建筑施工类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管理工作便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下从三个方面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1 企业经营战略的现状及重要性

虽然战略管理已经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工具,但在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进程中时间还不长,应用还不广,在建筑施工类企业中的主要应用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部分企业对企业战略管理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战略管理应用方法不多、手段匮乏。部分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方法不够系统全面和科学,比如说有的企业尚不能完全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分析市场。

第二,因为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及时与有效性方面的偏差,企业战略在实施中出现了偏离,但由于有效监督不足,或者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和保障措施,或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偏和修正,从而导致了战略规划实施控制的不到位,甚至导致企业逐步陷于困境。

第三,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经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与战略规划不匹配,导致战略规划无法落地实施。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节奏的变化,建筑施工类企业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些企业逐步提高了对战略管理的重视程度。多数企业普遍认可企业中长期经营战略是企业的行动纲领,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战略规划科学与否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指导企业实现各周期既定目标的方

向标。

第二,科学全面的战略规划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始终充满活力的有力保障。

第三,战略规划是企业组织架构内所有组织及其全体企业员工行动的统一纲领。

所以说,正确和全面认识战略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不断地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视程度,能帮助企业决策层和经营层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抽身出来,去发现并解决那些涉及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引领企业基业长青,并不断壮大。

2 企业经营战略与日常管理的区别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加强战略管理工作,通过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战略目标体系,不断巩固和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出企业自身独有的制胜法宝。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战略管理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方面:

第一,相当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重点关注是企业的方向性方面的工作,如业务领域的选择、业务规模的选择等,它是对企业发展远景的全局性谋划;日常经营管理的则是企业在已经确定的经营方针框架内,组织好生产、人力和财务管理等经营工作,遵循着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各项管理工作。

第二,战略管理是帮助企业去追求长期生存,去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它侧重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市场定位。战略管理是企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各种职能管理手段,解决涉及企业全面发展和整体架构方面的若干管理问题,以促进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达到最佳;日常经营管理则侧重于企业当下的事务性经营和短期经济利益。

第三,战略管理注重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的预研预判,并通过制定完善和有效的战略规划体系,将有限的各种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以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良好地生存和健康地发展;日常经营管理则将重点放在如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日常的事务性管理方面,属于常规的职能性管理范畴。这种职能性的日常性管理是企业存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如何引领企业的各项职能管理协调一致地去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就需要战略管理来指导,将企业不同的职能管理部分通过一个主线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保障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战略规划制定及实施过程中的要点

3.1 制定战略规划坚持全过程、全员和全方位原则

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目标要更高一点,眼光要更远一点,步子要更大一点,方法要更先进一点,举措要更现代一点”,战略制定者从自身做起,要提升战略的立足点,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般来说战略制定者应该从战略规划的编制背景、内外部环境分析、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战略实现路径与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思路、路径和措施,描绘公司中长期发展的蓝图。

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做好战略的制定工作,可以注意以下三点主要原则:

3.1.1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和子战略的制定,同时还包括将通过核准的战略落地和实施实现的管理,所以说战略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

3.1.2 尽量让每一位员工参与计划制定过程。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并非所有公司员工对公司早在往年制定战略仍保持认同。因此,公司应努力创造一种能够驱使整个组织达成共同愿景的战略。企业员工全面参与战略规划的制定,该战略规划也就具备更强的可执行性。

3.1.3 全方位的支撑体系。要结合实际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形成各单位、各部门的子战略,让各项子战略成为公司战略实现的支撑,尽快形成完整的战略体系,推进战略规划宣贯工作,确保思想统一、行动统一,以确保战略规划的逐步实现。

3.2 战略规划管理坚持PDCA动态管理原则

从企业战略管理的各种实践情况反映出,战略制定是一项重要工作,战略实施同样是一项重要工作。制定一个好的战略仅是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第一步,高效的企业战略实施管理才是顺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企业在战略制定时未能到达完善和适宜,但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能够弥补现有战略规划中的不足之处,那也可以最终成功实现战略目标。如果对于一个尚不完善的战略规划,在实施中又不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那么就无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所以说,战略管理应该实施动态管理,我们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反馈,不断反复地进行战略的修正和完善。简单地说,就是同样适用于PDCA动态管理原则对战略进行管理。

3.3 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可借鉴的技巧

3.3.1 在制定战略规划中的相关指标时采取先加后减,先民主后集中,提炼主题要素,或者说先系统化再简化,梳理出结合实际、易于操作的,战略规划不要太多内容,要简练、精炼。

3.3.2 战略规划制定组织者应转变思路、观念和规划制定机制,可以逐步由外行到内行,并注重发挥专家的力量,注重以外脑补内脑,借助头脑风暴更新知识、启迪思路。

3.3.3 在战略实现的途径上注重多元化,比如我们可以把现有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作为常规思路,企业发展的高速通道就是并购重组方式,新兴业务的拓展也就是空中快线,自然应该有专班专人负责,已促进战略规划的早日实现。

3.3.4 战略规划指标直观、模块化。战略规划中各业务板块有分工,其中一部分的主要功能应该为树标杆、做示范、做包装、创品牌,起到引擎引领的作用。

3.3.5 战略规划制定实施方式以公司自己的内部力量为主,外部中介公司为辅助力量,内部把握方向和重点,外部提供方法和工具。

3.3.6 形成良好企业氛围,以战略规划为导向,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以促进公司的健康

发展。

3.4 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要点

3.4.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于公司战略规划,组织内部要做好两点:(1)提高认识,应充分认识到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战略规划是公司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2)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战略规划的要求上来,凝心聚力,围绕战略规划开展各项工作。

建筑企业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即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绩效联系起来。这分解的过程引领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公司还让员工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通过参与企业战略规划是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带来自身成长的机会。

3.4.2 广泛宣传,增强信心。要正确理解和宣传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要以战略目标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树立务期必成的信心,从科学性、可行性、必然性上对战略规划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

同时注重从观念、意识到行为的转变,依靠文化等途径来强化观念,从深度、细度、基础抓起,使用战略规划激发员工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3.4.3 发挥中层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干部在公司新一轮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要以敢为人先、务实高效的精神和作风,做践行发展战略的先锋。干部作为企业的核心骨干,不要做不求甚解、自我催眠的干部,要承担起培养人、管理人的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和权利。

同时还应建立可靠的计划和考核体系,合理确定干部考核维度、权重,部门工作有计划分派、检查、落实,依靠中层干部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加强系统建设,增强复制能力。在各项考核指标中,忠实和勤勉可以设定为核心指标之一。

3.4.4 管控模式创新。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全面总结分析公司商业模式成功的经验,从资源、人力、物力、市场等多维度、多角度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企业成功运转的动力,抓好成本的管控能力、安全生产的组织能力、市场的控制能力等关键因素,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商业模式创新及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上,要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规划具体实施的路径和要素,全面评估现有的资源及所做的工作,集中资源做好方向定位,比如提升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准确把握公司未来十年规划的实现要靠新兴业务等核心业务的支撑。

3.4.5 公司机关带动基层共同前进。公司总部机关各部门作为集团管控的核心,要增加压力,担起责任,根据已确定的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进战略规划落地,实现动力传递、压力传导,确保中长期战略规划落地,实现节点目标,三级跳完美完成。

各基层单位要获得每个业务相关人员正式的认可,要在保证员工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员富余、转岗分流等问题,从经营手段、用工机制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丰补欠,夯实发展基础。

3.4.6 互联互通,消灭信息孤岛。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坚信“整体统一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企业全体成员在目标和策略上形成共识、形成合力。

同时要消灭孤立的系统,用ABC等管理法进行组织机构的再调整,通过战略进度节点的控制,运用工作责任制等方法,形成各级战略有支撑有配合,相关人员点对点沟通、现场印证,辅助以大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运用、加工、反馈和利用能力。

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篇8

【关键词】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了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是一个复杂的管理工作。

2.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组织目标的成员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是指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事的配合,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原则

3.1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任何时候,规划都是面向未来,而未来总是含有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内部变化包括发展战略的变化、员工流动的变化等;外部变化包括政府人力资源政策的变化、人力供需矛盾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变化。对形势没有充分的估计,规划就会出问题。

3.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要消除一种不好的倾向,即狭窄性,考虑问题的思路比较狭窄,在各个方面考虑得不是那么开放。这种情况反映在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发展战略上,也反映在产权制度方面。

3.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应体现在如何将企业中众多数量的人力资源联结成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力量。这就需要利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众多的人力资源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地发挥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的优势,实现优化功能。此外,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还需要从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规划出发,将人力资源规划置于企业的整体发展中考虑。

3.4科学性原则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遵循人力资源发展、培养的客观规律,以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为出发点,以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为基础,以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人力资源规划。

4.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1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水平还不高,企业很难预测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普遍存在人力资源数量过剩、质量偏低的现象。但究竟数量过量多少,人力资源质量有哪些不足,大部分企业没有科学的数据,显然,这无法保证企业拥有合理的人员结构。我国企业在人力供求平衡、人力资源的征聘补充、人员培训计划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

4.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4.2.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不全面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作的人力资源规划或人力资源年度计划, 大多数是把人力资源规划仅仅看成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于是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了人力资源部的规划,最多加上一些其他部门的人才、培训需求的调查和汇总。

4.2.2公司战略目标不明确

一般中小企业缺乏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在研发、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定岗定编工作不像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规划,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5.人力资源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5.1企业的发展阶段

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为了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调整其竞争战略。相应地,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5.2企业的外部环境

在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 企业尤其应该考虑地域因素对人才引进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时, 需要重点考虑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企业人员扩张的影响。

6.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设计

6.1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步骤

6.1.1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依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结合本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和周边影响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总体指导思想,并以此贯穿整个规划的始终。

6.1.2确定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总体目标确定以后,还要进一步明确各个阶段性的具体目标,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总体目标顺利和有效实施作出的约束性子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6.1.3对企业战略进行分解

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战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而对企业人力资源所进行的,要进行具体规划设计,首先要进行战略分解。

6.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实施研究

在评价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效果时应从以下因素进行分析:(1)实际的员工绩效与事先建立时的雇员的要求相比;(2)生产力水平与建立的目标相比; (3)实际人员流动率与期望的人员流动率相比; (4) 实际执行的行动方案与规划的行动方案相比;(5)方案执行的结果与期望的产出相比;(6)方案执行的成本与预算相比;(7)方案的投入产出比。

6.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内容

6.3.1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与任务陈述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设计首先要确定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结果。并考虑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分解、落实,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每一阶段性计划都应从目标、任务、预算、方法措施、时间等方面进行考虑,以承接人力资源规划,使其实施结果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实现。

6.3.2确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种影响因素

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企业一般特征、企业战略规划、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系统、企业文化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企业实际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的影响因素如业务总量、专业与组织结构、阶段性工作变化、人均工作时间、人均日工作量、人员的稳定状况以及现有人力资源、部门可利用和流动人员、劳动力市场情况等进行分析,而形成规划报告。

6.3.3确定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

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基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而进行,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将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分解到人力资源规划当中,让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能真正体现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需要得到公司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成立实施小组,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理念培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