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8篇

时间:2023-06-11 08:23:14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篇1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矛盾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1.学校与学生之间。学生已经显示出对校方提供的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诸多不满,集中表现在对学校整个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全面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不满,并对培养方式的陈旧、单调和不够科学提出了批评。同时,学生对知识教育表示认可,并对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满意度较高。

2.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矛盾集中在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能力、自我认知和由此形成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间的冲突。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直接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显示出一定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还逐步进入高一层的管理岗位。

3.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首先是各学校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也无法给予企业正确的甄选信号;其次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需要有差距,企业希望学校能够更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下例问题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带有普遍性。

1.照抄西方的管理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本身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更是要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国际化的挑战,但是,我们目前采用的工商管理教材有相当部分是舶来品,从理论观点到案例分析都与西方教科书如出一辙。介绍西方管理的图书已是“汗牛充栋”,而西方的经取回来后,并没有解决众多企业的困难,西方的经再好,也难免“水土不服”。

2.课程设计方面忽视教育内容的实用性。(1)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许多课程仿佛为专门研究管理学的人士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与普通管理类课程的差别不大。(2)涉及面广但不精不专,学的多反而变得肤浅,使学生无法融会贯通,无法灵活运用。(3)案例缺乏。对应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情况的案例少之又少,即使是国内企业的案例也都是大中型企业的案例,中小企业的案例是凤毛麟角,学生感觉这些案例中看不中用,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这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丧失了不少模拟现实的机会。

3?郾教学方式单一。在被调查高校中,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很少。这种教学方式就如同在教室里传授学生们游泳技巧一样,最后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熟读理论的理论家,而不是工商管理教育应该培养的职业经理人。

4.教师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没有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就不能感悟到管理学的精妙之处。因此,从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并最好能同时在公司兼职。而我们相当多教师往往看不起具体的日常操作,从而成为“空中飞人”,相当一部分人毫无管理企业实际运作的经验,这种从未下过水的“游泳教练”,又怎么能教会别人游泳呢。

二、改革建议

工商管理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才,为了实现此目标,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突出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工商管理教育应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开办模拟公司或到公司实习等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吸收知识,培养管理能力。

2.突出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专业管理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强,更符合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也能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应切实重视和强化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必须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生学习自立性的原则,应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强化和提高;三是应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开展专业实践,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3.采取企学共建的办学模式,尝试定单式教学。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参与到工商管理教育中来,发展商界与学界的良性互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使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其次,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最后,可以实现专家和企业家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

4.优化教师队伍。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根据这种客观要求,学校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积累管理经验和案例,提高教师的工商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同时,应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从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入手,鞭策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重奖与高压并施,推行顾问教师制度,提倡互助和团队合作精神,整体提升师资实力。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度,定期开展讲课竞赛和科研竞赛活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课题主持人:尚云仙

课题组成员:尚云仙、张红、赵清华、李东升、董芳、孙静、刘改芬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科交叉;实践能力;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49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3-0074-005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创新性的应用型专业,根据201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统计,80%以上的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然而各校人才培养基本趋同,毕业生囿于课本上的模式,缺少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就业岗位选择较为局限,初次就业岗位进入门槛低。通过对毕业生调研分析,他们表示虽然对工科行业企业有求职意向,但因缺乏行业知识和实际岗位技能被拒之门外。同时,对用人单位调研,他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仅有管理专业知识,适应能力差,人际沟通不畅,无法胜任管理岗位,企业只能从有专业背景的工科毕业生中进行培养,但是这些工科毕业生没有经管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进行管理决策时,缺乏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正确分析,可能做出不当决策。这就形成了企业缺少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尴尬现状。究其原因,工商管理不仅需要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工学应用知识形成的基本管理技能,还要具备沟通协调、压力管理等职业素质。

一、 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工商管理是管理和相关知识在不同行业企业的运用,并通过管理使企业在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取得最佳经营状态的过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而社会经济发展要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已从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期进入到中高速平稳发展的新常态,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效益更为严峻的问题。

过去,中国工业经济一直占有主体地位,自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0.5%,标志着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悄然到来,特别是信息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向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及软件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了传统工业向工业服务化变革,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增加值的有力措施,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在不同行业,服务职能的增加,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在面对消费者,更要讲究管理的艺术,搭建企业与社会及消费群体有效沟通的桥梁,对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

(二)工商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

企业的管理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是顺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证。同时,社会需求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也要求管理者与之对应。大中型企业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企业竞争格局中影响重大,面对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企业需要激发自身活力,以国内外市场化利益引导机制倒逼企业自觉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只有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跟进技术革新步伐,才能形成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目前,很多大中型企业依照国际化的管理经验,聘用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除大中企业之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市场准入门槛降低,营商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市场主体活跃发展和中小企业的繁荣。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企业401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6万户,新经济主体加速涌现,对不同层次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

(三)经济转型背景下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和冲击时,企业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企业的竞争已从传统竞争模式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它不仅要求管理者掌握管理技能,还应拥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不论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管理人才的支持。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按照市场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国际视野的基层、中层管理者,为职业经理人做准备和致力于个人创业的企业家或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具有良好综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

美国学者罗伯特・卡茨(Robert.L.Kutz)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管理技能模型中指出有效管理者应具备三个基本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性技能。技术性技能要求管理者运用管理理论、技能对不同行业进行管理的能力,包括管理技能与行业应用知识;人际关系技能是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是管理职业素养的表现,它包括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概念性技能是处理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进行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做出决策的能力,是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学习获得的高层管理技能。

现代企业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除了具有管理技能中的技术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简单概念性技能,对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技术性技能是学生在校通过专业学习获得,它既应包含基本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各种管理职能,如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管理岗位基本知识的学习,应当学习应用在不同工科行业相对应的工科应用知识,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由普通管理向跨专业的应用型管理转变,以“管理+行业知识”为内容,服务于不同行业对基层、中层管理人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其他技能与职业素质、创新能力,虽然对毕业生的要求不高,但也是每一位管理者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是在理论教学之外通过实践活动等方式的学习和积累。

二、现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局限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除传统目标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轻复合现象,培养的毕业生滞后于社会需求。

(一)现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局限性

现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下毕业生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管理相关知识之外的跨行业应用知识不足。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与某一行业企业,如化工生产企业、建筑制造企业等企业特性紧密相联的专业,但在培养过程中多数学校未考虑不同行业管理特性,有管理知识,没有工科应用知识,形成短缺的管理技能,毕业生无法适应初次就业时基层、中层管理岗位的要求,而需要在岗位工作中学习相关知识,延长了工作岗位适应期。二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尽管近年来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时,增加了实践学时或是认知实习小学期等,由于高校实践场地、设施等教学资源的有限,实践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够重视,忽视学生个性需求,沟通协调能力培养欠缺。三是忽视对学生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时的应对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因素,培养趋同,学生缺少明晰的职业规划,没有系统的对不同行业发展前景与区域经济发展独特性进行分析和培养创新意识。

(二)现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同质化现象显著,多是遵循公共课(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课程设置过于细节化。专业基础课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为核心的理论研究性课程,专业课主要是以工商企业管理职能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类课程,理论教学中涉及工业企业管理职能的知识多是以传统机械制造类企业为对象。理论课程设置较片面,很少或基本不涉及不同工科行业中应用知识,只注重管理技能而未考虑不同行业应用知识。实践类教学活动多是以见习、模拟实践教学讨论、案例分析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简单。培养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等因素,没有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职业导向的学习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三)现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局限性

虽然近年来,各地高校都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专业建设,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独立,对于工商管理这样的应用型专业,没有完全打通校企间合作渠道。一是专任教师的专业局限,多数管理专业教师虽然有硕士、博士学位,但学科专业和工作背景单一,对不同行业应用性知识不熟悉,虽有较强管理理论知识,但实践经历和经验不足,横向课题相对较少,没有掌握不同行业管理发展前沿的知识;二是由于我国工商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处于一种松散合作关系,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践人数和方式有限,多数学生只是去企业见习,无法真正融入企业中去实习,对企业的认识肤浅。

三、“互联网+”环境下工商管理专业

跨界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以移动互联、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为特征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互联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也将在专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变化。通过新技术平台,颠覆传统工商管理培养中让学生“需要多次记忆“的知识,通过与兴趣相结合,以学生职业选择为导向,转变为“沉淀于学生心里”的智慧。

(一)突破专业界限,利用教学内容加减法,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为培养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管理人员,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增加以职业选择为导向的行业应用知识的讲授,实现“管理理论+工学知识”的交叉融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并对自我展开兴趣、特长分析,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选择行业与岗位。教师根据管理特性将相近行业分为若干行业组,如建筑企业组、生化企业组、电商企业组等,学生可以选择不同行业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工学应用知识。

其次,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块教学方法,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工商管理职能模块,一方面授课教师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组合,合并相同知识点,以减少教学课时,增加工学知识授课学时,或聘请校内工科专业教师、校外企业管理者讲授行业应用知识。另一方面设置学生自学学时,学生可利用互联网信息了解相关行业知识、信息,通过行业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探究行业企业管理特征、重大管理事件,实现翻转课堂。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由教师灌输为主转变为教师控制下的互动学习。[1]

在工商管理培养过程中若对每项管理职能的培养都能与行业特性结合,实现“管理职能+行业特性”,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熟悉产品供应链、生产、用户管理等方面的职能的基层、中层管理人才,缩短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岗位适应期。

(二)运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教与学的延伸

搭建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在线教育课程,让与网络共生的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手中的移动设备来获取信息与知识,打造线上线下O2O混合式教育,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可利用移动设备随时观看网上管理相关课程,并有意识地选择职业意向行业进行学习、研究,打造跨时空的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专业教师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如“名校名师名课”课程学习,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有x择地扩充自己在相关行业中的知识,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提升教学能力。[2]信息变革的今天,教师如何变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模式的教学关系为以学生为本的尊重个性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需通过兴趣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师生共同探究不同行业管理的特征及新发展,实现多样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更自由地学习,所学知识更扎实,运用更加灵活。而且,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还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创新意识。

(三)利用互联网突破校企界限,构造有效“校企”合作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时应体现“能力为本”的理念,由原有“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培养转变,其中关键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多数高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但并没有在实质上增加学生对企业管理环境熟悉和掌握,而且由于实习场所的短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项目以企业见习、校内实习形式为主。

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突破校企界限。一是“现场实习+网络信息”,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内外实训场所实习机会,在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感性认识企业的生产、供应链管理等不同管理环节,通过互联网查找企业及相关行业信息,完善企业管理各岗位的职能、企业运营流程及各岗位说明,由见习过程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二是“网络信息+实景下的企业实习”,在企业见习学时有限,学校可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建立不同行业“网络教学实践基地”,即在不影响企业经营情况下,通过数据实时传输技术,开通网络视频,把工作现场“搬到”课堂,学生在校可以选择观看不同行业企业工作现场,学生身临其境,对现场管理进行讨论,理解企业管理人员对问题的处理,实现实景下的企业实习。[3]三是与企业合作,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去了解企业和企业的热点事件形成讨论专题,邀请企业管理者等专家等进入课堂,对专题进行分析、与学生互动,形成“专题、专家、专论”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契机,提升毕业生综合管理能力

当前,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因产业结构优化,对管理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强烈的需求。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与创新创业有关知识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在思想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以各级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依托,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职业导向建立虚拟企业,通过制作创业项目书,查找资料,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按照该行业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各环节,模拟企业管理。在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通过校内创业孵化器,实现学生真实创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也可利用互联网上出现的就业新渠道――网络就业,突破时空界限实现低成本低风险创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但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综合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以市场为导向来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专业教师应首先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以充实自我管理知识与能力,实现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以此带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变革。学生以兴趣为引导,利用网络大数据实现对不同行业知识的汲取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真正拥有不同行业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周舟.以需求导向的应用型高校模块化教学方法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1): 73-76.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篇3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决定着创业人才的生存空间与发展价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不利于本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在分析该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系上提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并指出应当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模拟、校外实践等多条途径来实施。

创业教育,主要是指服务于创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实践,帮助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1]课程既是创业教育的形式,也是创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和关键。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决定着创业人才的生存空间与发展价值。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其创业特质是不一样的,与理、工、医、农、艺术等类专业的学生相比,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由于专业限制,缺乏技术支持,该专业的学生创业的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加之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所获得的创业素质迁移也比较弱,不利于本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如何因材施教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对创业教育课程认识不足。目前,还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和本专业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许多高校管理者视创业教育为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认为在当前就业率低的情况下谈创业教育有点不现实,更多的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的教育。这种狭隘的认识导致的后果是,使创业教育印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扼杀、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创业积极性。[2]

1.2 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属于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不是二级学科;各个高校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到国家的教学安排中。[3]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上。

1.3 课程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传授理论知识多技能培养少。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受教师自身素质和办学条件的限制,我国一些院校创业教育指导缺乏吸引力,教育方式上流于简单化,灌输多而启发少:“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我讲你听”、“黑板+粉笔”的形式广泛存在。技能培养少,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

2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涉及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体系的确定。

2.1 课程目标。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是实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教育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素质。[4]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开展创业课程,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层次的创业能力,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够创业致富,掌握创造新价值的规律。

2.2 课程内容体系。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更加突出创业,将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以及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形成理论学科课程、实践课程、环境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创业课程内容体系。

2.2.1 理论学科课程的设置。创业教育的理论学科课程可以分为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三类。公共课主要是安排在一年级的必修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结构,丰富其文化素养,让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特点、运作规律以及应对方法。公共课主要包括创业素质、创业技能、创业法律、投资分析、团队创建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这类课程除了要介绍国内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要进行重点分析。专业课。专业课为必修课,主要安排在二年级。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旨在形成与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课开设的课程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创业市场调查、项目决策、市场定位、选址、营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税收管理、绩效管理等课程。选修课。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可以主动选取的课程。选修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业哲学、团队创建、风险管理、战略管理、行业知识、商品知识等相关知识的课程教学。

2.2.2 实践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转变的环节,是将理论教学中的模拟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针对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创业设计、案例教学及计算机仿真手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可贯穿于二、三年级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属于必修课。创业实践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或实习基地加以体验,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验创业过程中千变万化的复杂环境,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和创业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实践课程能够从多方面、多渠道扩大实践主体的知识范围,丰富其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可以提供将知识和信息运用于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的机会。实践课程的设置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小组活动、听取创业者报告、创业方案大赛、参观企业、在校办企业或校外的生产实习基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到社会上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等。 转贴于  2.2.3 环境课程的设置。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环境课程是一种相对显性而言的、隐性的、潜在的课程方式。环境课程能够使大学生在校园的各个空间、部位、活动中都会感受到这门课程中有形创业教育内容的启迪和感染,从而不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养成良好的创业行为习惯。环境课程通常不是以课程设置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以学校的物质文化作为载体,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把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设计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如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机制和价值观念,通过宣传栏、广播等阵地布置,鼓动创业立志成才的名人名言,张贴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经历和照片,结合学风、校风、教风建设举办内容形式都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观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题材的影片,通过师生人际互动拓展和优化创业教育的心理环境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励其创业精神。

3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

能否选择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将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的效果。创业教育课程应当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模拟、校外实践等多条途径来实施。

3.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最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必须安排足够的课时来满足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借助不同形式与内容的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及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以问题为中心,使学生对在现实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创业交流与公关、如何提高在创业过程中的正确分析和判断能力、如何激发创业个体和创业团队的创新潜能、如何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及如何制定商业计划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企业经典案例、成功企业发展史、企业家传记等相关书籍及网络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把所学的抽象的知识和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目的。

3.2 校园模拟。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创办创业论坛、提供创业项目顾问团、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来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实施创业教育。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比如承包、租赁校内的各种商店从事经营活动,如学生超市、学生书报亭、学生家教部等。再次,当条件具备时,可以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鼓励学生个人或合伙创办公司,学校为其创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3.3 校外实践。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学校要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积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政策、创业资金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让企业参与学校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比如与企业共同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将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员工引入校园;利用集中时间比如暑假让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学生创业训练营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此外,也可以与一些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园区企业进行全面合作等方式提高创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练晓月.试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今日科苑2009(22) :213.

[2] 张涵.高职院校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08-109.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篇4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2007年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7]88号),正式颁布并实施《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于2008年7月获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经过调查和研究。在广泛征求河源市知识产权局、河源市科技局、河源市工商局、河源市版权局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该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学术建议稿——条文及说明》(以下简称《建议稿》)。专家组鉴定认为,建议稿以知识产权工作的创新及提升为主线,借鉴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将知识产权法律纳入企业组织管理战略之中,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参考文本.拟定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各类企业也可结合参考文本,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拟定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制度:建议稿对于指导和扶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现就《建议稿》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一、关于制定目的、调整范围和适用范围

知识产权被视为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建立运行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于保护自身无形资产的重要意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将直接影响着科技产出和知识创新,从而影响企业乃至国家研发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激励企业员工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其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以及法律赋予的其他知识产权。因此,《建议稿》根据现行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将上述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调整范围。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课题组认为,它不仅适用于本企业(包括企业总部、分公司及各地的分支机构)的各级各类员工.还应适用于来本企业实习、进修或合作研究的有关人员。因为上述人员均可能因为职务或工作原因接触到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所以将其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

二、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职责

为了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达到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企业须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作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审查批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和计划;指导、检查、监督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工作执行情况:指导处理与本企业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等。

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非常设机构,有必要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执行领导小组的决策,处理日常知识产权事务。《建议稿》第五条对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性质、地位、组成人员以及机构职责作出了规定。

三、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构建

《建议稿》构建了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查新检索、知识产权工作备案、知识产权成果归属认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知识产权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宣传等制度。

(一)知识产权评估制度

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是确保资产增殖保值的需要,是资产优化组合、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估。

(二)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是现代企业高度重视的知识产权的战略之一。通过知识产权查新检索,不但可以获取科技情报特别是核心技术情报,而且可以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知识产权工作备案制度

知识产权工作备案制度是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并予以保护的制度。通过备案,使企业的一切知识产权工作都纳入企业的管理、监督和保护之中,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案可查。

(四)知识产权成果归属认定制度

规定知识产权成果归属的目的在于明确智力成果的权属,划清产权界限,减少纠纷。《建议稿》第九条主要依据现行《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将员工创作活动的智力成果分为个人知识产权创作活动和职务知识产权创作活动。对于个人非职务的知识产权创作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权属归个人;对于职务知识产权创作活动的智力成果,归属本企业,企业给予创作者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保护其署名权。

(五)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对知识产权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是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行政管理的工具之一。知识产权档案记载了创作研究的过程和最终成果,也是继续开展创作活动的条件。知识产权档案能起到维护企业、个人合法权益等作用。

(六)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保密、知识产权保护承诺制度可以减少因泄密而造成的损失。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接触的人员包括企业的内部人员和可能的企业外有关人员。因此.需要针对各种情形和各种人员采取相应的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措施。

(七)知识产权合同制度

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合同。知识产品的产生、使用和处分过程比较复杂.尤其需要合同来进行规范。知识产权合同既可详细地约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又能作为权利义务的证明。

(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原则性规定

企业之问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降低竞争风险。

(九)知识产权宣传制度

为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知识产权文化观念,企业应设立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基金,用于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工作。

四、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规定

(一)关于专利管理

(1)专利申请管理。企业的各类发明创造,应遵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来确定专利申请权的归属。

(2)专利申请人的确定。委托研究项目和共同研究项目,专利申请人的确定按合同约定执行。第一申请人是本企业的,专利申请工作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

(3)专利申请审查程序。设置专利申请审查程序,可以确定其专利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避免日后纠纷,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发明进行指导和管理。

(4)专利申请审查结果。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对企业员工的专利申请进行审查后会产生不同结果。对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发明创造,由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负责办理专利申请手续;不适合申请专利的,应当向发明人说明理由。

(5)专利法律状态调查。通过专利法律状态调查,可以确定研究成果的可专利性:专利引进时的专利法律状态调查,还可以确定引进的专利是否合法有效,增加谈判筹码。

(6)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检索是企业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的具体运用。通过专利文献查新检索,不仅可以获取科技情报特别是核心技术情报,也提供了决策依据,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

(7)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是企业利用他人知识产权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引进,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甚至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变。在技术引进中,为确保所引进技术的合法有效性。应在事前要求许可方提供专利项目清单,并进行相应的专利文献检索和法律状态调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技术引进协议,要尽量避免限制自身发展、改进引进技术和有碍申请改进专利等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以便于企业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专利技术。

(8)产品出口。出口产品时,应事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以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9)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专利实施可使专利价值最大化,或者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而获得新专利。许可贸易包括转让或受让已申请专利的技术,许可或被许可专利技术及与专利(申请)相关的技术秘密(Know—how)。

(10)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是知识产权合同制度的具体体现,企业在进行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时,应与当事人签订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

(11)专利转让合同。凡是准备申请专利的项目,应在取得专利申请号后再签订专利转让合同,不得在专利申请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

(12)在职员工的保密义务。企业的知识产权无论是在研发阶段还是在研发成功后,保密工作都异常重要,一旦泄密,就会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在职员工接触到企业的知识产权,需要其承担保密义务。

(13)非在职员工的保密义务。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接触的人不仅包括本企业的在职员工.也包括非在职员工,某些企业外的人员也需要承担保密义务。

(14)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企业的任何机构和个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侵权行为时.都应采取积极措施,配合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指导下处理侵权纠纷。

(二)关于商标管理

(1)商标管理工作的范围。商标管理工作是涵盖商标工作战略规划、具体计划、商标工作管理制度、商标注册和商标专用权终止的全过程管理。其范围包括商标事务咨询、商标注册、商标续展、商标纠纷调处、商标监督、商标专用权引进与转让等。

(2)新产品商标管理。开发新产品需使用新商标的,应于新产品投放市场前申请商标注册,以获得商标专用权。新产品出口也应调查产品出口所属国家(地区)的商标法律状况。

(3)商标续展。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届满前,如果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仍有市场前景,则应及时办理注册商标续展手续。

(4)商标转让和受让。转让企业注册商标和受让他人注册商标,必须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报请企业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合同事宜。

(5)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员工应注意保护本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发现存在仿冒、假冒和淡化等侵权行为时,应及时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报告,以便调查处理。

(三)关于著作权管理

(1)《建议稿》第三十四条是关于著作权管理中所涉及的相关术语的解释。

(2)《建议稿》第三十五条是关于企业及其员工取得职务或非职务软件著作权的法律依据的规定。

(3)职务软件著作权可按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的规定进行自愿登记。

(4)《建议稿》第三十七条是关于职务软件著作权转让的规定。

(5)《建议稿》第三十八条是关于软件著作权保护的规定

(四)反不正当竞争管理

竞争对手有损害本企业利益和声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企业有权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关于奖励和法律责任

(一)署名权和获得荣誉、奖励的权利

智力劳动成果的完成人员.有在相关成果文件上注明自己是该成果完成人并获得相应荣誉、奖励的权利。

(二)发明人的权利

被授予专利权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权按照专利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请求专利权持有企业发给奖金:专利技术实施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权按照专利法及其它有关规定请求企业支付酬金或提成。

(三)知识产权泄密的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四)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因工作疏忽等原因未及时申请专利、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或未采取其它保护措施,给本企业权益造成损失的.企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必要时,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篇5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2007年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7]88号),正式颁布并实施《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于2008年7月获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经过调查和研究。在广泛征求河源市知识产权局、河源市科技局、河源市工商局、河源市版权局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该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学术建议稿——条文及说明》(以下简称《建议稿》)。专家组鉴定认为,建议稿以知识产权工作的创新及提升为主线,借鉴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将知识产权法律纳入企业组织管理战略之中,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参考文本.拟定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各类企业也可结合参考文本,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拟定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制度:建议稿对于指导和扶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现就《建议稿》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一、关于制定目的、调整范围和适用范围 

知识产权被视为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建立运行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于保护自身无形资产的重要意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将直接影响着科技产出和知识创新,从而影响企业乃至国家研发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激励企业员工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其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以及法律赋予的其他知识产权。因此,《建议稿》根据现行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将上述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调整范围。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课题组认为,它不仅适用于本企业(包括企业总部、分公司及各地的分支机构)的各级各类员工.还应适用于来本企业实习、进修或合作研究的有关人员。因为上述人员均可能因为职务或工作原因接触到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所以将其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 

二、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职责 

为了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达到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企业须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作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审查批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和计划;指导、检查、监督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工作执行情况:指导处理与本企业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等。 

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非常设机构,有必要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执行领导小组的决策,处理日常知识产权事务。《建议稿》第五条对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性质、地位、组成人员以及机构职责作出了规定。 

三、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构建 

《建议稿》构建了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查新检索、知识产权工作备案、知识产权成果归属认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知识产权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宣传等制度。 

(一)知识产权评估制度 

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是确保资产增殖保值的需要,是资产优化组合、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估。 

(二)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是现代企业高度重视的知识产权的战略之一。通过知识产权查新检索,不但可以获取科技情报特别是核心技术情报,而且可以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知识产权工作备案制度 

知识产权工作备案制度是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并予以保护的制度。通过备案,使企业的一切知识产权工作都纳入企业的管理、监督和保护之中,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案可查。 

(四)知识产权成果归属认定制度 

规定知识产权成果归属的目的在于明确智力成果的权属,划清产权界限,减少纠纷。《建议稿》第九条主要依据现行《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将员工创作活动的智力成果分为个人知识产权创作活动和职务知识产权创作活动。对于个人非职务的知识产权创作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权属归个人;对于职务知识产权创作活动的智力成果,归属本企业,企业给予创作者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保护其署名权。 

(五)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对知识产权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是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行政管理的工具之一。知识产权档案记载了创作研究的过程和最终成果,也是继续开展创作活动的条件。知识产权档案能起到维护企业、个人合法权益等作用。 

(六)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保密、知识产权保护承诺制度可以减少因泄密而造成的损失。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接触的人员包括企业的内部人员和可能的企业外有关人员。因此.需要针对各种情形和各种人员采取相应的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措施。 

(七)知识产权合同制度 

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合同。知识产品的产生、使用和处分过程比较复杂.尤其需要合同来进行规范。知识产权合同既可详细地约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又能作为权利义务的证明。 

(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原则性规定 

企业之问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降低竞争风险。 

(九)知识产权宣传制度 

为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知识产权文化观念,企业应设立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基金,用于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工作。 

四、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规定 

(一)关于专利管理 

(1)专利申请管理。企业的各类发明创造,应遵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来确定专利申请权的归属。 

(2)专利申请人的确定。委托研究项目和共同研究项目,专利申请人的确定按合同约定执行。第一申请人是本企业的,专利申请工作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 

(3)专利申请审查程序。设置专利申请审查程序,可以确定其专利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避免日后纠纷,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发明进行指导和管理。 

(4)专利申请审查结果。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对企业员工的专利申请进行审查后会产生不同结果。对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发明创造,由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负责办理专利申请手续;不适合申请专利的,应当向发明人说明理由。 

(5)专利法律状态调查。通过专利法律状态调查,可以确定研究成果的可专利性:专利引进时的专利法律状态调查,还可以确定引进的专利是否合法有效,增加谈判筹码。 

(6)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检索是企业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的具体运用。通过专利文献查新检索,不仅可以获取科技情报特别是核心技术情报,也提供了决策依据,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 

(7)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是企业利用他人知识产权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引进,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甚至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变。在技术引进中,为确保所引进技术的合法有效性。应在事前要求许可方提供专利项目清单,并进行相应的专利文献检索和法律状态调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技术引进协议,要尽量避免限制自身发展、改进引进技术和有碍申请改进专利等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以便于企业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专利技术。 

(8)产品出口。出口产品时,应事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以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9)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专利实施可使专利价值最大化,或者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而获得新专利。许可贸易包括转让或受让已申请专利的技术,许可或被许可专利技术及与专利(申请)相关的技术秘密(know—how)。 

(10)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是知识产权合同制度的具体体现,企业在进行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时,应与当事人签订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 

(11)专利转让合同。凡是准备申请专利的项目,应在取得专利申请号后再签订专利转让合同,不得在专利申请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 

(12)在职员工的保密义务。企业的知识产权无论是在研发阶段还是在研发成功后,保密工作都异常重要,一旦泄密,就会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在职员工接触到企业的知识产权,需要其承担保密义务。 

(13)非在职员工的保密义务。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接触的人不仅包括本企业的在职员工.也包括非在职员工,某些企业外的人员也需要承担保密义务。 

(14)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企业的任何机构和个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侵权行为时.都应采取积极措施,配合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指导下处理侵权纠纷。 

(二)关于商标管理 

(1)商标管理工作的范围。商标管理工作是涵盖商标工作战略规划、具体计划、商标工作管理制度、商标注册和商标专用权终止的全过程管理。其范围包括商标事务咨询、商标注册、商标续展、商标纠纷调处、商标监督、商标专用权引进与转让等。 

(2)新产品商标管理。开发新产品需使用新商标的,应于新产品投放市场前申请商标注册,以获得商标专用权。新产品出口也应调查产品出口所属国家(地区)的商标法律状况。 

(3)商标续展。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届满前,如果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仍有市场前景,则应及时办理注册商标续展手续。 

(4)商标转让和受让。转让企业注册商标和受让他人注册商标,必须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报请企业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合同事宜。 

(5)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员工应注意保护本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发现存在仿冒、假冒和淡化等侵权行为时,应及时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报告,以便调查处理。 

(三)关于著作权管理 

(1)《建议稿》第三十四条是关于著作权管理中所涉及的相关术语的解释。 

(2)《建议稿》第三十五条是关于企业及其员工取得职务或非职务软件著作权的法律依据的规定。 

(3)职务软件著作权可按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的规定进行自愿登记。 

(4)《建议稿》第三十七条是关于职务软件著作权转让的规定。 

(5)《建议稿》第三十八条是关于软件著作权保护的规定 

(四)反不正当竞争管理 

竞争对手有损害本企业利益和声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企业有权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关于奖励和法律责任 

(一)署名权和获得荣誉、奖励的权利 

智力劳动成果的完成人员.有在相关成果文件上注明自己是该成果完成人并获得相应荣誉、奖励的权利。 

(二)发明人的权利 

被授予专利权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权按照专利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请求专利权持有企业发给奖金:专利技术实施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权按照专利法及其它有关规定请求企业支付酬金或提成。 

(三)知识产权泄密的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四)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因工作疏忽等原因未及时申请专利、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或未采取其它保护措施,给本企业权益造成损失的.企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必要时,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篇6

论文论文摘要: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学术建议稿》的总则、管理机构和职责、管理制度、具体规定、奖惩等六章共46个夸文进行说明.为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提出建议并阐述其理由。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2007年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7]88号),正式颁布并实施《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于2008年7月获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经过调查和研究。在广泛征求河源市知识产权局、河源市科技局、河源市工商局、河源市版权局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该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学术建议稿——条文及说明》(以下简称《建议稿》)。专家组鉴定认为,建议稿以知识产权工作的创新及提升为主线,借鉴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将知识产权法律纳入企业组织管理战略之中,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参考文本.拟定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各类企业也可结合参考文本,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拟定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制度:建议稿对于指导和扶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现就《建议稿》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一、关于制定目的、调整范围和适用范围 知识产权被视为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建立运行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于保护自身无形资产的重要意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将直接影响着科技产出和知识创新,从而影响企业乃至国家研发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激励企业员工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其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以及法律赋予的其他知识产权。因此,《建议稿》根据现行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将上述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调整范围。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课题组认为,它不仅适用于本企业(包括企业总部、分公司及各地的分支机构)的各级各类员工.还应适用于来本企业实习、进修或合作研究的有关人员。因为上述人员均可能因为职务或工作原因接触到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所以将其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 二、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职责 为了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达到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企业须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作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审查批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和计划;指导、检查、监督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工作执行情况:指导处理与本企业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等。 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非常设机构,有必要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执行领导小组的决策,处理日常知识产权事务。《建议稿》第五条对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性质、地位、组成人员以及机构职责作出了规定。 三、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构建 《建议稿》构建了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查新检索、知识产权工作备案、知识产权成果归属认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知识产权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宣传等制度。 (一)知识产权评估制度 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是确保资产增殖保值的需要,是资产优化组合、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估。 (二)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是现代企业高度重视的知识产权的战略之一。通过知识产权查新检索,不但可以获取科技情报特别是核心技术情报,而且可以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知识产权工作备案制度 知识产权工作备案制度是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并予以保护的制度。通过备案,使企业的一切知识产权工作都纳入企业的管理、监督和保护之中,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案可查。 (四)知识产权成果归属认定制度 规定知识产权成果归属的目的在于明确智力成果的权属,划清产权界限,减少纠纷。《建议稿》第九条主要依据现行《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将员工创作活动的智力成果分为个人知识产权创作活动和职务知识产权创作活动。对于个人非职务的知识产权创作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权属归个人;对于职务知识产权创作活动的智力成果,归属本企业,企业给予创作者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保护其署名权。 (五)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对知识产权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是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行政管理的工具之一。知识产权档案记载了创作研究的过程和最终成果,也是继续开展创作活动的条件。知识产权档案能起到维护企业、个人合法权益等作用。 (六)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保密、知识产权保护承诺制度可以减少因泄密而造成的损失。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接触的人员包括企业的内部人员和可能的企业外有关人员。因此.需要针对各种情形和各种人员采取相应的知识产权保密和承诺措施。 (七)知识产权合同制度 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合同。知识产品的产生、使用和处分过程比较复杂.尤其需要合同来进行规范。知识产权合同既可详细地约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又能作为权利义务的证明。 (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原则性规定 企业之问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降低竞争风险。 (九)知识产权宣传制度 为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知识产权文化观念,企业应设立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基金,用于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工作。 四、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规定 (一)关于专利管理 (1)专利申请管理。企业的各类发明创造,应遵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来确定专利申请权的归属。 (2)专利申请人的确定。委托研究项目和共同研究项目,专利申请人的确定按合同约定执行。第一申请人是本企业的,专利申请工作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 (3)专利申请审查程序。设置专利申请审查程序,可以确定其专利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避免日后纠纷,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发明进行指导和管理。 (4)专利申请审查结果。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对企业员工的专利申请进行审查后会产生不同结果。对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发明创造,由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负责办理专利申请手续;不适合申请专利的,应当向发明人说明理由。 (5)专利法律状态调查。通过专利法律状态调查,可以确定研究成果的可专利性:专利引进时的专利法律状态调查,还可以确定引进的专利是否合法有效,增加谈判筹码。 (6)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检索是企业知识产权查新检索制度的具体运用。通过专利文献查新检索,不仅可以获取科技情报特别是核心技术情报,也提供了决策依据,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 (7)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是企业利用他人知识产权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引进,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甚至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变。在技术引进中,为确保所引进技术的合法有效性。应在事前要求许可方提供专利项目清单,并进行相应的专利文献检索和法律状态调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技术引进协议,要尽量避免限制自身发展、改进引进技术和有碍申请改进专利等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以便于企业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专利技术。 (8)产品出口。出口产品时,应事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以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9)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专利实施可使专利价值最大化,或者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而获得新专利。许可贸易包括转让或受让已申请专利的技术,许可或被许可专利技术及与专利(申请)相关的技术秘密(Know—how)。 (10)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是知识产权合同制度的具体体现,企业在进行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时,应与当事人签订专利实施与许可贸易合同。 (11)专利转让合同。凡是准备申请专利的项目,应在取得专利申请号后再签订专利转让合同,不得在专利申请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 (12)在职员工的保密义务。企业的知识产权无论是在研发阶段还是在研发成功后,保密工作都异常重要,一旦泄密,就会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在职员工接触到企业的知识产权,需要其承担保密义务。 (13)非在职员工的保密义务。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接触的人不仅包括本企业的在职员工.也包括非在职员工,某些企业外的人员也需要承担保密义务。 (14)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企业的任何机构和个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侵权行为时.都应采取积极措施,配合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指导下处理侵权纠纷。 (二)关于商标管理 (1)商标管理工作的范围。商标管理工作是涵盖商标工作战略规划、具体计划、商标工作管理制度、商标注册和商标专用权终止的全过程管理。其范围包括商标事务咨询、商标注册、商标续展、商标纠纷调处、商标监督、商标专用权引进与转让等。 (2)新产品商标管理。开发新产品需使用新商标的,应于新产品投放市场前申请商标注册,以获得商标专用权。新产品出口也应调查产品出口所属国家(地区)的商标法律状况。 (3)商标续展。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届满前,如果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仍有市场前景,则应及时办理注册商标续展手续。 (4)商标转让和受让。转让企业注册商标和受让他人注册商标,必须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报请企业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合同事宜。 (5)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员工应注意保护本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发现存在仿冒、假冒和淡化等侵权行为时,应及时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报告,以便调查处理。 (三)关于著作权管理 (1)《建议稿》第三十四条是关于著作权管理中所涉及的相关术语的解释。 (2)《建议稿》第三十五条是关于企业及其员工取得职务或非职务软件著作权的法律依据的规定。 (3)职务软件著作权可按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的规定进行自愿登记。 (4)《建议稿》第三十七条是关于职务软件著作权转让的规定。 (5)《建议稿》第三十八条是关于软件著作权保护的规定 (四)反不正当竞争管理 竞争对手有损害本企业利益和声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企业有权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关于奖励和法律责任 (一)署名权和获得荣誉、奖励的权利 智力劳动成果的完成人员.有在相关成果文件上注明自己是该成果完成人并获得相应荣誉、奖励的权利。 (二)发明人的权利 被授予专利权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权按照专利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请求专利权持有企业发给奖金:专利技术实施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权按照专利法及其它有关规定请求企业支付酬金或提成。 (三)知识产权泄密的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四)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因工作疏忽等原因未及时申请专利、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或未采取其它保护措施,给本企业权益造成损失的.企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必要时,给 予行政处分;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附则 附则部分是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未决事项的处理原则、办法的解释权和实施日期的规定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篇7

[关键词]LNG;核心工艺模块;散料;采办管理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38

1引言

LNG模块化最早应用于挪威的Snohvit LNG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投产,是首个采用模块化建造方式实现的陆上LNG项目。之后,越来越多的LNG项目采用模块化建设,其原因包括:一是随着天然气气田外界开发条件的不断变化,一些陆上LNG项目因受地理、环境、劳动力等因素制约,逐渐开始采用一定比例的模块化方式建设。例如,俄罗斯亚马尔LNG项目地处北极,环境恶劣,劳动力稀缺;西加拿大、澳大利的LNG项目,环保问题、外籍劳工工作许可审批严苛、当地劳工奇缺且成本高昂,这些问题是陆上LNG项目模块化的主要驱动力。二是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项目由于受船体甲板空间所限,船体及船上液化工艺设施、配套公用工程等必须全部采用模块化建设。模块化已成为这两类LNG项目建设的重要方式。[1]某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见下图。

能源咨询机构道格拉斯―韦斯特伍德(DW)报告称,由于对环保的日渐重视,未来数年内天然气并不会步石油和煤炭的“后尘”而一路低迷,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将是有增无减的。“未来数十年内,天然气将在满足世界能源需求方面,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LNG的长期潜力更是显而易见。”DW报告总结,“在东非、北极等诸多偏远地区,发展LNG项目都存在很大机会。”[2]

中国企业前期承揽了全球最大LNG投资项目澳大利亚GORGON项目和澳大利亚ICHTHYS项目的部分管廊等一般模块的建造工作,并且于2014年承揽了当前在建的全球最大LNG投资项目YAMAL项目的核心工艺模块和管廊等绝大部分模块建造工作。其中,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建造工作,属于国内首次承揽。国内企业在LNG工程领域已具备一定竞争力,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尤其在附加值较高的核心工艺模块,应作为市场开发重点。

2散料采办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一般工程项目散料采办管理现状

在一般工程项目领域,通常承包商对于散料的采办管理未予以重点关注,未制定针对性的采办管理策略,主要特点及采办管理方式如下:一是技术要求低、规格种类少且需求量小,例如:散钢材、紧固件、绑扎带、法兰保护盖等。二是甲方未指定批准的供货商清单(Approved Vendor List,AVL),由项目承包商自主选择采办渠道。三是质量要求不高,一般承办方未对供货商选择范围明确要求。四是一般项目承包商分批次单独采购,部分具备一定规模的承包商签订有企业层面的框架协议,但均未有针对项目需求的项目协议。且,即使签订有框架协议,一般也未指定供货商名单。

22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散料采办特点及面临问题

整个LNG开发项目的核心设备及核心处理装置均置于核心工艺模块上,核心处理工艺由核心工艺模块完成,属于整个LNG开发项目的价值和风险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散料具有下述采办特点。

221质量要求相对较高

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特殊服役环境项目,例如北极项目。与甲方之间的合同约定需执行甲方指定的AVL清单,或者需履行资格审查程序。承包商将面临到如下问题。第一,严格执行AVL清单将可能面临到众多的国际采办,采办成本高且交货期不易控制。第二,推荐AVL清单外的供货商或者国内供货商资格审查程序通常较为复杂,历时数月不等,采办周期无法保证。而合同一般性条款约定由于资格审查而导致的采办进度滞后,甲方不予承担责任,承包商面临一定程度的项目进度风险。

222种类多且需求的数量大

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涉及结构、配管、电仪、舾装、防腐、保温、通风、机械等专业的交叉布置,各专业均需各类散料,种类繁多且部分材料需求数量较大。第一,结构专业。结构专业通常需采购的散料有:散钢材、格栅固定系统、紧固件、焊评用材料、绑扎带等。第二,配管专业。配管专业通常需采购的散料有:散钢材、紧固件、焊评用材料、绑扎带、管线封堵材料、试压材料、胶带、干燥剂、法兰保护盖、管线保护盖、油、标识牌和帆布等。第三,电仪专业。电仪专业通常需采购的散料有:散钢材、紧固件、焊评材料、绑扎带、仪表管阀件、接线箱、填料函、MCT、电气绝缘胶带、电缆标牌、标记牌、不锈钢扎带、设备标记牌、螺栓、不锈钢垫片、尼龙电缆扎带、黑色绑线、热缩套管、热缩电缆帽、接线端子、三芯电缆热缩终端、屏蔽线热缩套管、线芯号码管、号码管打印色带、电缆记号笔、防腐锌喷剂、特氟龙垫板、螺纹密封胶、防火保护套管、膨胀防火密封胶、绝缘套管、绝缘垫片、绝缘帽、接地卡箍、仪表管卡、电缆衬套、氯丁橡胶垫片、密封橡胶片、标示牌、端子牌标示号、跳线、接地片、绝缘C型铜线夹、硅酮密封胶、托架尾端保护胶条、接地保护油脂、接地母排、绝缘子、灯支架穿线孔保护套管、接地编织带等。第四,舾装专业。舾装专业通常需采购的散料有:散钢材、紧固件、焊评用材料、绑扎带、密封胶、绝缘垫片及穿舱件等。第五,防腐专业。防腐专业通常需采购的散料有:部分设备修补油漆等。第六,保温专业。保温专业通常需采购的散料有:紧固件、胶、绑扎带、标识牌、皮带、扣子、金属网。第七,通风专业。通风专业通常需采购的散料有:散钢材、紧固件、焊评用材料、绑扎带、橡胶垫片、密封件、五金件、穿舱件、玻璃纤维毯、防火胶、密封件、纤维铝箔布、聚氨酯、岩棉、排风罩及集水槽等。第八,机械专业。机械专业通常需采购的散料有:散钢材、紧固件、焊评用材料、绑扎带、垫片、密封件、堵料及标识牌等。

3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所需散料的采办管理策略鉴于一般工程项目对于散料的采购缺乏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和措施,而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所需散料具有上述显著特点,一般工程项目的管控方法与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散料采购管理的需求不匹配。从而从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效率管理方便著手,提出一套针对性的采购管理策略具有显著意义。

31分层级履行资格审查程序

从合同层面,一般情况下所有供货商的选择均需执行甲方在合同中明确的AVL清单,或者对于承包商推荐的供货商需履行资格审查程序。资格核查通常需要供货商提供齐全的资质、业绩、技术、研发、商务等资料,且审核周期历时数月不等。然后,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的散料种类众多,若所有散料均履行资格审查程序,则需显著面临如下问题:一是极大地考验承包商的采办渠道维护情况,众多散料供货商可能无法通过资格审查,易出现单一来源采办,缺乏竞争性。二是采办周期将被拉长数月不等,与施工进度无法匹配,影响项目正常运行。三是需投入大量的采办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将可能出现瓶颈。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与甲方加强沟通,阐明双方的项目共同价值,即确保品质和交货期,按照对于项目品质的影响大小,划分如下等级进行采购管理:第一层级:履行资格审查程序。针对影响项目品质和功能的相对重要的散料,承包商也有义务确保项目品质,以便控制自身的项目风险,例如:部分散钢材、紧固件、格栅固定系统、仪表管阀件、接线箱、填料函、MCT等。第二层级:简化资格审查程序。针对对项目品质和功能有一定影响的散料,但其对项目整体功能无显著制约,建议简化其资格审查程序,注重产品技术参数的满足,例如:热缩套管、热缩电缆帽、接线端子、三芯电缆热缩终端、屏蔽线热缩套管、线芯号码管、密封胶、修补油漆、橡胶垫片、密封件、五金件、穿舱件、玻璃纤维毯、防火胶、密封件、纤维铝箔布、聚氨酯、岩棉等。第三层级:不履行资格审查程序。针对其他类对项目品质影响小的散料,建议由承包商自行采购,甲方不做约束,例如:标识牌、绑扎带、焊评材料、帆布、干燥剂等。

32分类别采购

散料全部打包采购和逐项分批次采购均不适用于LNG核心工艺模块所需材料的需求,主要弊端:一是全部打包采购。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供货,显著考验供货商的供货能力,其资源整合能力和采办渠道显著制约品质和成本。虽然采办操作相对简单,但是无法控制品质和综合成本。二是逐项分批次采购。所有类别的散料分别进行单独采购,虽然逐项材料均为具备能力的供货商供货,品质有所保证。但是,无法形成规模采办效应,议价能力不强;采办批次过多,招评标过程和合同管理投入人力巨大;采办周期过长。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品质、成本和管理投入的最优化组合,建议按照如下原则划分类别进行采购管理:一是对于上述需要履行资格审查的散料,其对于项目品质具有相对重要的影响,建议单独进行采购,对供货商渠道进行约束,确保为专业厂商,从而保证品质。二是对于与项目主要材料或设备功能存在相关联的散料,建议由主要材料、设备供货商或者工程分包商打包供货,例如:保温专业的众多散料,由保温集成供货商或者分包商整体供货;通风专业众多的散料,由与之配套的通风管道供货商或者分包商整体供货等。此有利于明确约定质保责任主体,由相应的主体材料供货商一并承担,减少质保管理界面。三是各专业相同需求的散料,合并处理,显著提高议价能力和减少采办管理界面。四是其他材料优选集成供货商供货,减少纯粹贸易商的供货比例,避免散料缺乏品质保证,且可提高整体议价能力。集成供货商在采办渠道和品质追溯等方面显著优于一般贸易商。

33协议采购与分批次采购相结合

一般工程项目因散料需求数量较小,故常规做法是分批次采购,其主要缺点:一是单批次数量较少,议价能力较差;二是招评标次数较多,采办管理人力投入较大;三是多为贸易商供货,品质追溯性相对较差。

结合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所需散料数量较大这一采购优势,建议协议采购和分批次采购相结合。首先,具备一定数量的散料,推动协议化采购。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区分为企业协议和项目协议。对于需求特殊的项目,重点发展基于项目需求的协议采购。其次,优选集成商和制造商作为协议供货主体,控制产品品质。最后,其他量少的、次要的、紧急的或者临时新增的散料,分批次采购完成。

34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鉴于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对于散料品质的要求较高,建议在前文已述及的品质管控措施的基础上,从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着手,探索多重手段管控产品品质,例如:合理设定质量招标技术要求、合同执行阶段建议产品出厂和到货的抽检及违约条款等。

4结论

基于LNG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以国内企业在2014年承揽的俄罗斯北极LNG项目YAMAL项目的核心工艺模块和其他管廊等绝大部分的模块化工厂的建造工作为标志,国内企业将在国际LNG核心工艺模块市场逐步体现竞争力优势。本文所提出的散料采办管理策略为LNG项目核心工艺模块的整体采办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填补了此类空白,为国内企业提高LNG项目竞争力和实现采办价值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柏锁柱,赵刚,薛立林,等LNG项目模块化应用实践及对中国模块厂的挑战[J].国际石油经济,2016,24(8):96-100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篇8

解决和落实好市民所提意见建议,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具体体现。收到市民反映的意见建议后,市商务局将相关的办理答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进行推进、督导,并召开党工委专题会议,对市民所提意见建议进行逐条分析论证。会议通过了《办理市民意见建议的方案》,将26条意见建议分配到6个责任科室具体推动,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责任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二、分类办理,推进工作落实

一是推动平价蔬菜连锁超市发展。今年以来,市商务局蔬菜连锁超市,1-8月份,商场等10个平价蔬菜连锁店已建成并营业。同时正在4个市场进行洽谈。

二是加快“放心早餐”销售网络建设。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惠及民生”的指导方针,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鼓励、引导各“放心早餐”承办企业扩大产能、新上品种、增设网点,尽力满足市民生活所需。上半年,共新建“放心早餐”固定经营网点14个。其中,投资1000余万元的彭氏菜根香标准化厨房加工配送中心已正式投产,总建筑面积达12490平方米;蓝白公司改造扩建主食加工配送中心3000平方米,新增主食加工能力7吨/天。目前,全市共有“放心早餐”固定门店500多个,流动餐车200多辆,对市辖区四分之三的社区完成覆盖。

三是规范猪肉市场管理。一方面,强化生猪屠宰环节监管和行业准入管理。上半年,组织召开了全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现场会议,与县市区主管部门签订了《2013年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并要求县市区与辖区屠宰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屠宰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高质量安全的防范意识。制定了《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考核办法》,对全市屠宰企业实行市、县两级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目标考核、信用管理等重要依据,与屠宰行业扶持政策挂钩。

四是继续推动社区标准化回收站点建设改造。上半年,市商务局会同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非法回收站点进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市政规划和违规经营的回收站点全部予以整改或取缔,完成近200个社区标准回收站点建设。组织专家对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评审,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市商务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对再生资源培训方案进行审议,争取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1000名再生资源从业人员的轮训工作。

五是修编完善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目前已通过招标确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规划修编单位。市商务局已制定了规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了规划修编工作动员会议对各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自7月上旬起,市商务局配合市规划院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网点调查和课题研究。预计到年底,《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将完成初稿文本,同时修编市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商品市场专项规划,使市区农贸市场规划进一步合理,市民购物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是强力推动园区建设。继续大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有实力的台资企业进驻工业园,带动园内企业有序发展。深入实施外商投资环境提升年活动,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环境,浓厚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好企业孵化器的积极作用。支持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发展壮大,做大做强。

七是扩大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出口。一方面,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今年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称号,12个县市区都已建成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个手工产品聚集区已建成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相关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参加商品展等国际市场开拓活动,并对参加市里统一组织境外展会的企业,给予展位费资助。下步,市商务局将大力开展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和发展更多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和手工产品出口聚集区,巩固提升出口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八是加强蔬菜副食品检测。为确保“菜篮子”安全,市商务局现已在市区30多个农贸市场、超市、大商场设立了蔬菜副食品检测点,担负市区日常上市蔬菜副食品检测工作。上半年,全市共抽检各类蔬菜样品130143个,平均合格率98.4%,销毁农残超标蔬菜387批次,22117公斤。此外,我市积极争取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已递交了《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申报材料。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