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少儿古典文学8篇

时间:2023-06-11 08:23:14

少儿古典文学

少儿古典文学篇1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既有显著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背诵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如果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背点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篇目,可以作为一种终身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储备。再次,幼儿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吸收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精髓,使他养成良好的性格与气质。

如何把握幼儿的记忆特长而诵读经典古文,我认为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们知道,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的好,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由经典故事引出的知识点的学习,品德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经典。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合辙押韵,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只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趣味,开发幼儿心智,在这些经典的古文中包含许多勤劳、立志、爱国、爱家、助人为乐的内容,每天在早餐后诵读几段,虽然孩子们目前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但是随着他们知识量不断增长,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一定会消化理解,并将一些优秀品格体现在自己将后的为人处世中。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诵读古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幼儿读《三字经》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特别注重读音的轻、重、快、慢,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对古文的兴趣,老师在读完每段后讲解其内容,让幼儿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将每段的故事生动的讲给幼儿,使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古文也有好感。老师在幼儿休息时,可放一些经典古文故事的碟片,让幼儿从动画里感受到古文里的寓意以及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根据故事的教育意义,结合孩子的年龄班、季节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的经典故事,有计划地穿插在幼儿主题活动之中,这些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学古文,同时也能内化成孩子独有的故事财富。让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丰富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涵养。

2诵读古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古文的一些启蒙书也有生动的一面,有的富有文功、语句精练,如果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学习古文,使一些生动、顺口、独具表现力的语句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比如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要让出自己爱吃的东西时,他会主动将食物让给其他伙伴或家人,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会主动的背出“融四岁,能让梨,我想学习孔融也把好吃的让给大家”,这就是在古文的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他们在说话时能用最简洁的古文语句叙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他们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每天将新学到的古文背给大家,再将每段的寓意及经典故事讲给大家,不仅在语言上得到好的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一起分享的快乐。《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在通过学习古文认识传统道德典范时,会自然地将经典用在每日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经典古文诵读”的关注并不仅仅它是一种育儿的新观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教育,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问题。儿童学习“经典诵读”并非鹦鹉学舌般的模仿。他们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练习已经知道的东西,并且继续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进步得越多,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范围就越大。少儿学习古文(读经)的发起者是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他最早的读经实验是在家培养自己的四个孩子。这些孩子仅凭音律之美背诵古文,一段时间后,对文字的敏锐度和鉴赏力明显提高,文章写得好,更显出品质上的礼让恭敬。王财贵得出的结论是,0-13岁是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聆听或诵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灌输到脑中,并在其成长过程中自行体悟、践行,将有助于成为德行兼备的有用之才。孩子读诵经典后,承载着先贤的古训,再经过团体氛围的熏陶,普遍变得谦和有礼,要改正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也变得容易许多。

通过学习古文,不仅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也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一些自私的孩子可从古文故事的学习中开始变得谦恭礼让,这对于塑造当今社会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代教育一直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而诵读古诗词赋,无疑是他们在学习语言和文学路上的第一步。如果这些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我们所提倡的这样的行为,就是施肥浇水的工序,我们都在努力着,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们在未来美丽绽放,绚烂如花。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少儿古典文学篇2

【关键词】幼儿;学习古文;培养兴趣:语言发展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传统诗文更是内涵丰富,意境高远。现如今在我们城市大大小小的很多幼儿园里都能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背诵我国最传统的一些简单古文。如:小班开设《百家姓》,中班开设《弟子规》,大班开设《三字经》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能力,为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都有好处。

1幼儿对古文的学习,从培养兴趣为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既有显著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背诵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如果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背点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篇目,可以作为一种终身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储备。再次,幼儿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吸收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精髓,使他养成良好的性格与气质。

如何把握幼儿的记忆特长而诵读经典古文,我认为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们知道,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的好,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由经典故事引出的知识点的学习,品德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经典。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合辙押韵,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只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趣味,开发幼儿心智,在这些经典的古文中包含许多勤劳、立志、爱国、爱家、助人为乐的内容,每天在早餐后诵读几段,虽然孩子们目前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但是随着他们知识量不断增长,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一定会消化理解,并将一些优秀品格体现在自己将后的为人处世中。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诵读古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幼儿读《三字经》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特别注重读音的轻、重、快、慢,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对古文的兴趣,老师在读完每段后讲解其内容,让幼儿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将每段的故事生动的讲给幼儿,使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古文也有好感。老师在幼儿休息时,可放一些经典古文故事的碟片,让幼儿从动画里感受到古文里的寓意以及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根据故事的教育意义,结合孩子的年龄班、季节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的经典故事,有计划地穿插在幼儿主题活动之中,这些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学古文,同时也能内化成孩子独有的故事财富。让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丰富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涵养。

2诵读古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古文的一些启蒙书也有生动的一面,有的富有文功、语句精练,如果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学习古文,使一些生动、顺口、独具表现力的语句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比如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要让出自己爱吃的东西时,他会主动将食物让给其他伙伴或家人,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会主动的背出“融四岁,能让梨,我想学习孔融也把好吃的让给大家”,这就是在古文的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他们在说话时能用最简洁的古文语句叙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他们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每天将新学到的古文背给大家,再将每段的寓意及经典故事讲给大家,不仅在语言上得到好的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一起分享的快乐。《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在通过学习古文认识传统道德典范时,会自然地将经典用在每日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经典古文诵读”的关注并不仅仅它是一种育儿的新观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教育,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问题。儿童学习“经典诵读”并非鹦鹉学舌般的模仿。他们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练习已经知道的东西,并且继续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进步得越多,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范围就越大。少儿学习古文(读经)的发起者是台湾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他最早的读经实验是在家培养自己的四个孩子。这些孩子仅凭音律之美背诵古文,一段时间后,对文字的敏锐度和鉴赏力明显提高,文章写得好,更显出品质上的礼让恭敬。王财贵得出的结论是,0-13岁是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聆听或诵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灌输到脑中,并在其成长过程中自行体悟、践行,将有助于成为德行兼备的有用之才。孩子读诵经典后,承载着先贤的古训,再经过团体氛围的熏陶,普遍变得谦和有礼,要改正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也变得容易许多。

通过学习古文,不仅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也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一些自私的孩子可从古文故事的学习中开始变得谦恭礼让,这对于塑造当今社会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少儿古典文学篇3

【关键词】幼儿;学习古文;培养兴趣:语言发展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传统诗文更是内涵丰富,意境高远。现如今在我们城市大大小小的很多幼儿园里都能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背诵我国最传统的一些简单古文。如:小班开设《百家姓》,中班开设《弟子规》,大班开设《三字经》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能力,为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都有好处。

1幼儿对古文的学习,从培养兴趣为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既有显著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背诵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如果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背点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篇目,可以作为一种终身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储备。再次,幼儿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吸收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精髓,使他养成良好的性格与气质。

如何把握幼儿的记忆特长而诵读经典古文,我认为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们知道,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的好,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由经典故事引出的知识点的学习,品德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经典。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合辙押韵,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只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趣味,开发幼儿心智,在这些经典的古文中包含许多勤劳、立志、爱国、爱家、助人为乐的内容,每天在早餐后诵读几段,虽然孩子们目前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但是随着他们知识量不断增长,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一定会消化理解,并将一些优秀品格体现在自己将后的为人处世中。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诵读古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幼儿读《三字经》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特别注重读音的轻、重、快、慢,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对古文的兴趣,老师在读完每段后讲解其内容,让幼儿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将每段的故事生动的讲给幼儿,使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古文也有好感。老师在幼儿休息时,可放一些经典古文故事的碟片,让幼儿从动画里感受到古文里的寓意以及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根据故事的教育意义,结合孩子的年龄班、季节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的经典故事,有计划地穿插在幼儿主题活动之中,这些经典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学古文,同时也能内化成孩子独有的故事财富。让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丰富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涵养。

2诵读古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古文的一些启蒙书也有生动的一面,有的富有文功、语句精练,如果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学习古文,使一些生动、顺口、独具表现力的语句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比如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要让出自己爱吃的东西时,他会主动将食物让给其他伙伴或家人,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会主动的背出“融四岁,能让梨,我想学习孔融也把好吃的让给大家”,这就是在古文的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他们在说话时能用最简洁的古文语句叙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他们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每天将新学到的古文背给大家,再将每段的寓意及经典故事讲给大家,不仅在语言上得到好的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一起分享的快乐。《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在通过学习古文认识传统道德典范时,会自然地将经典用在每日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经典古文诵读”的关注并不仅仅它是一种育儿的新观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教育,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问题。儿童学习“经典诵读”并非鹦鹉学舌般的模仿。他们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练习已经知道的东西,并且继续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进步得越多,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范围就越大。少儿学习古文(读经)的发起者是台湾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他最早的读经实验是在家培养自己的四个孩子。这些孩子仅凭音律之美背诵古文,一段时间后,对文字的敏锐度和鉴赏力明显提高,文章写得好,更显出品质上的礼让恭敬。王财贵得出的结论是,0-13岁是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聆听或诵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灌输到脑中,并在其成长过程中自行体悟、践行,将有助于成为德行兼备的有用之才。孩子读诵经典后,承载着先贤的古训,再经过团体氛围的熏陶,普遍变得谦和有礼,要改正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也变得容易许多。

通过学习古文,不仅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也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一些自私的孩子可从古文故事的学习中开始变得谦恭礼让,这对于塑造当今社会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少儿古典文学篇4

想通过学校发生的事儿与相关新闻报道,透视儿童阅读世界折射出的问题。

问题一:儿童自由阅读失缺

1.“零”阅读

家长会上,互动交流阶段,一位爸爸说孩子没时间读书。我很纳闷,我们一直体现“轻负担,高质量”,他的孩子怎么回事?细问原委,他每日自行安排孩子完成随进度的练习题语数外各两套,还要练习1小时小提琴和半小时乒乓球。我听后,忙追问孩子几点钟睡觉?这个爸爸回答11点。我无语。

受应试教育体系的深度侵害,老师、父母为了让孩子多考一分,付出的代价终身不换——舍弃了读书的习惯。另外,我还想将存在低俗化和功利化倾向,类似《植物大战僵尸》等一类充斥妖魔鬼怪、恐怖暴力,既误导儿童行为,又危害儿童心理健康的所谓书籍,也归为“零”阅读的范畴。

2.“快餐式”阅读

一日问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你们最喜欢看什么书呀?”按年级段梳理大致为:《摩尔庄园》、《淘气包马小跳》、《名侦探柯南》、《笑猫日记》、《梦里花落知多少》……

每到书店,总看到许多学生席地而坐,如饥似渴地翻阅各种书籍,仔细看来,他们选择的读物多为市面上流行的、较为肤浅、缺少文化积淀的畅销书。在跟风阅读成主流,浮躁文化乘虚而入的时代,儿童阅读也呈现出比较表面化、信息量少、情感也是快餐式的现状。原谅我将卡通漫画、校园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也归在此类中。

问题二:儿童经典阅读失重

1.儿童经典阅读≠外国优秀读本阅读

外国优秀儿童读物也大量“入侵”儿童的阅读世界。当然,我并不反对甚至赞成优秀的外国少儿读物的引进,如绘本系列,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却潇潇洒洒地夺得了众人的注目,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支新生的教学资源力量;童话系列,如《丁丁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名著系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等。

2.儿童经典阅读≠儿童经典古诗文阅读

经典诗文,是经过不知多少朝代的大浪淘沙而积淀下来的精华。近些年来,儿童经典诗文的呼声日渐高涨,从“现代”私塾、国学经典、古诗词到小古文研究,“复古”文学思潮正在大面积影响着中国儿童,冲击着学校教育。儿童经典诵读存在误区即古代文学才是经典。

乱花渐欲迷人眼。当各式各样的读物为儿童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时,很可惜的是,在多年工作中,越来越少、甚至逐渐消失了这些人的名字:鲁迅、老舍、叶圣陶、冰心、巴金、萧红、朱自清、沈从文……面对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教材体、量少质轻的现状这是令人担忧的。有人形容“安徒生的童话就像摆在家中的精美铜器,越擦越亮”,我则希望更多的中国儿童能形容“中国现代经典书籍就像青铜器,照亮、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我想呼吁的是:留住儿童缺失的经典——中国现代经典文学。

首先需正名定分。我们经常说,常念为经,常数为典。中国现代经典文学是中国现代民族和文化的风向标,从对待它的态度和方式上,对后人总是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历史的进程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发展的空间。

其次需顺时而为。现在,我们的通用文字为中国现代汉语,儿童正是运用祖国现代汉语知识储备进行广泛而自由的阅读,提倡阅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就是让儿童的精神成长能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同行,找到文学经典与孩子的精神契合点,拓展儿童精神生命的空间。时代的良知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宽广的臂膀。

最后需遵循心理。儿童文学作家范先慧认为“我们不应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应该把孩子抱起来,放在桌上,平等对话。并且在这个高度的前提下,学会用自己的视角、观点、态度和思想去看书、看问题、看世界。”生命的成长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温润的土壤。

中国现代经典文学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情感背景、文学个性,教师的布道与行动将带领学生进入名家的文学世界,并将此变为儿童的文化积淀,以达到关怀孩子的人文精神成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目标。从钱理群、朱自强、徐冬梅到张学青,从《名家文学读本》、《经典儿童文学读本》、《日有所诵》到《12岁以前语文》等经典阅读教材的研发,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阅读从不寂寞、脚步深沉。作为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之间巧妙借力?在一系列的追问之后,我们正努力探索二者之间相结合的路径。

少儿古典文学篇5

关键字:少儿舞蹈舞蹈教学舞蹈选材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

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少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光儿的性情和品格。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强烈,能引起儿童的动感。节奏的强弱、动静、停顿等都应鲜明。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乐句最好是整齐的,这有利于少儿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现和抒发。并且少儿思维又要比较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爱憎直接表现在言行举止上。例如,少儿舞蹈《一分钱》,通过儿童的口,叙述他拾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中这一件小事。曲调天真活泼,充满幼稚雅。歌调完整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音乐形象唤起了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少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选择形象鲜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少儿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高尚音乐,是搞好少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舞蹈教学方法

(一)纵线教学法

依据某种舞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顺序,严格按年级、学期和月份进行编写的。如:前苏联列宁格勒舞蹈学校,由雅尔莫洛维奇编写的年级教学法。

(二)横线教学法

以训练的类别平行排列,进行分类讲述。如:《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学法》等。

(三)纵横结合教学法

采取先横后纵的顺序,前面是按动作类别作横线讲述,后面则按大纲顺序,依照学期、月份写出十分具体的计划。

三、舞蹈种类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古典舞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少儿古典文学篇6

1998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启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就倡导孩子要“从小沉浸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学前教育虽然在此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表述“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中,仍可以深切感受到幼儿接触、感受经典古诗文的必要性。

但如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有效的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凸显经典诵读活动的价值等方面还有待研究和解决。我园开展《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园本研究》课题研究,着重对“活动实施的策略”进行探索,从选材、环境创设、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了研讨。

二、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

1.内容选择:“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国的经典古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做到不主观臆断;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多层次地选取经典教材。

(1)教育性及品质培养

一些经典小故事往往蕴含许多教育寓意,结合《我们都是好朋友》《亲亲热热一家人》《准备做小学生》等主题活动,通过听经典故事诵读三字一句两字一句的《弟子规》,吟诵诸如《游子吟》等古诗,让幼儿获得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的启蒙道理。

(2)从传统节日入手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有趣的典故、独特的风俗。同时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习俗的发扬。于是,我们将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古诗诵读结合起来,如春节选择古诗《元日》、清明节时选择古诗《清明》、重阳节时选择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多层次地选择经典教材,使得经典诵读内容“百花齐放春满园”。将经典诗文渗透于孩子的一日活动中,使其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能潜移默化地浸润幼儿心田。

2.环境营造:“一树梅花万首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环境创设得好可以使活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了让家长和孩子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我们要做到诵读活动环境的多方位营造。

(1)幼儿园诵读大环境的创设

在楼道中布置了诗配画,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儿时时展示经典诵读的内容,吸引了幼儿和家长的眼球。每天上下楼梯时老师会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读一读,认一认,学一学。家长在接送幼儿时常常会停下脚步朗读画板上的古诗文给幼儿听,让幼儿处处沉浸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之中。

(2)班级诵读区域环境的创设

老师对班级小环境也要巧花心思进行创设。在活动室的角角落落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如“经典诵读屋”“经典图书角”“经典对对碰”“经典小舞台”等。我们在这些区域里摆放自制的《三字经》故事书、唐诗棋谱,三字经接龙卡、表演道具头饰……环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兴趣。在区域里,幼儿自由、愉快地玩乐,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

“一树梅花万首诗”,诵读环境的多方位营造,让每个幼儿和家长都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感受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3.教法探索:“教无定法,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观点注重“因材施教”。而现代教育思想也认为“教无定法”。特别是对于幼儿,经典古诗文中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深奥的内容,非生活经验少、认知水平低的幼儿所能理解。幼儿刚开始接触,出于新奇,他们会很认真。但若一直按一种固定的模式去活动,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只有顺应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多样性、游戏性的活动,才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1)故事表演法:多方位参与、寓教于乐

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为了让幼儿能理解经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可以将经典内容编成一个个贴近幼儿生活、道理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如:在教授《三字经》片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时,教师融入了“周处改过”的故事,并添加了人物对话,让幼儿一听就明白了是非对错。

(2)愉快诵读法:你方唱罢我登场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在学生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再创造活动,在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上,我们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诵读,一方面可以巩固幼儿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节奏韵律感。在诵读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有节奏诵读、配乐诵读,两个幼儿对读,接句诵读,接字诵读等方法有效地调动幼儿读的积极性,营造“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诵读氛围,渐渐地,“古诗文诵读接龙”“古诗文配乐诵读”“诵读打擂台”将成为幼儿喜欢参与、愉快参与的活动。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要做到多角度、多手段,做到“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让幼儿在生动的情境中,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领略古诗的内涵与意境,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经典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少儿古典文学篇7

1 什么是经典文化教育

我们知道,传统时代的儿童教育,首先重视的不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传授,而将文化熏陶、性情教育、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从古老的《论语》直至清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儿童教材《弟子规》中都有这样的教育思想,“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当人格行为教育到一定程度后,才进行现代教育所重视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有识之士将几千年来的中华传统教育总结为“人生四阶段教育理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儿童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性情和志向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性情和远大的理想,而后进行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才能造就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真正有益的人才。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用传承优秀文化、凝聚民族智慧的经典来教育少年儿童,被称为“经典教育”或“经典文化教育”。

2 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意义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诵读经典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黄金年代。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2003年,他在专门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概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和最新发展。学习经典,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诵读经典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诵读经典,是对新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培养人才的新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延伸。

3 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做法

实验小学是“中华经典教育工程榆树市试点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160篇优秀诗文,我校积极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1 制定方案,督促落实。根据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各班根据配发的经典文化读本,由语文老师组织,学校安排具体时间,教导处对各班诵读进行实际考核。

3.2 营造氛围,促进开展。本着“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要求学生多背、熟背经典诗文,无需面面俱到的进行分析讲解,只要初步理解大意就行。我们还在每节语文课上开展“课前一诵”,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3.3 激发兴趣,提高素质。学校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班级诵读比赛,个人诵读展示,学校组织的配乐古诗文朗诵等。通过诵读经典,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朗读技巧、舞台台风,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教育,培养了多方面的素质。

少儿古典文学篇8

【关键词】经典诗词;音乐创作;国学;少儿

2009年7月8日,在成都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会,会上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透露:“有关部门准备邀请歌星演唱经典诗词,以契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国家教育部门目前正考虑可能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以经典诗词为歌词,结合现代流行音乐让中小学生传唱。

一、发扬丰富的中国元素

歌德说:“歌词是诗歌与音乐的产物”。中国元素是传播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内涵,其中传统文化中的中国诗词一直以来就是启蒙儿童心智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因素。作为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和情境交融的表现手法,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深厚的道德情怀,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与中庸之道,人情之美的价值取向和含蓄蕴籍的风格追求。”[1]这些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处于价值观形成期少儿的审美观、道德观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些诗词完全可以成为培育中国儿童绝佳的精神食粮,是重要的有着强烈中国元素的文化精髓。

二、关注朗朗上口的传唱效果

一直以来,中国的儿童在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下背诵唐诗宋词,这种启蒙有其存在的价值,为日后孩子的成长存储了大量的词汇元素、想象元素和情感元素,但是对于少儿来说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关系常常不能深谙其中的道理,结果多数情况下背了之后很快忘记,犹如囫囵吞枣。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记忆在儿童的心口之上,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这就需要传播者开启心智,让艺术和文学有机结合,让这些诗词内容在少儿的传唱中被牢记,对于少儿接受掌握起来就方便容易,使传统诗歌焕发出活力。我们都知道传播传统文化应该从娃娃抓起。歌曲的特点是朗朗上口,通俗易记,当年妇孺皆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宣传革命军队纪律的内容,就是用谱曲的方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也把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从部队传到各族人民群众之中,成为几代人的一种道德规范,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更有《苏武牧羊》《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谱成经典歌曲在大众之间广泛传唱,使这些经典得以很好的发扬。

三、尊重认识规律,启发少儿心智

我们知道,在认识规律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要受到自身以及一定的社会条件、物质条件、认识工具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让涉世未深,阅读能力有限的儿童去领会诗词涵义,并以此来启发他的想象力,这对心智还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有很大难度,但是认识规律又告诉我们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事物方面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经过反复多次才能真正认识它。而如果在经典诗词上添加上音乐之美,就会被少儿不断重复传唱,便于少儿在成长中反复回味,就像成年人永远不会忘记儿时的歌曲一样,这些诗词歌曲也会在少儿的记忆中永久留存,这无疑是对古典诗词的一个很好的继承发扬。

同时,在认识规律中,强调“知”、“情”、“意”三类意识要素,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和本能)属于非理性因素,但是这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具有激励和驱动作用。用音乐给诗词谱曲,能够让少儿借助音乐所创造的气氛来理解诗词的内涵,这无疑为理解诗词做了一个非理性因素的铺垫,欢快优美的旋律,记忆着孩子快乐的童年,展示着人生的成长之路,让少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和文学这两种文化形式结合的美丽,寓教于乐中接受了音乐和诗词的教化,这就是中国音乐和文化在儿童内心的潜移默化。天长日久,传统文化的烙印便在这其中深深植根,发扬光大。

四、优选诗词适合少儿成长

在少儿中普及传统文化,还不能忽略诗词内容的选择,中国古典诗词内涵丰富,但是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谱曲让少年儿童传唱,比如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由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取自李煜《相见欢》由邓丽君演唱的《胭脂泪》这些婉约歌曲更适合成年人传唱。但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歌咏山水自然的五言七言,是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因为这些诗词内容短小、直观,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内容简单,情趣盎然,易于理解便于想象;王昌龄的《从军行》书写豪迈人生、展示英雄气概,培养了少儿的爱国情怀;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歌颂人间真情,对少儿的成长有着很好的教化作用,这些适合少儿传唱的诗词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发扬了当今社会所提倡的道德精神,对少儿思想的引导有着积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音乐主题积极,针对少儿特点

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其中感情、语言、动态、情态等的描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是有区别的。少儿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有着特定的认知和引导,消极颓废,萎靡不振,浅唱低吟的方式既不利于少儿心智的开启,也不利于对少儿的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所以,一个好的合适的音乐基调对一首歌曲的主题有着重大的关系。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语言和音乐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深入生活,注意观察,了解少儿音乐的发展走向,关注少儿对音乐的取向,有的放矢地进行音乐创作,这样才能创作出适合少儿听唱的歌曲。在给少儿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同时还应该注意歌曲音域上不宜过宽,旋律上可以适当用四度、五度、六度、八度的跳进。并且还要注意音区与音域的成功运用,这样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贴近少儿,让此歌曲适合少儿传唱,少儿也乐意传唱。

六、注重地域色彩,丰富词曲创作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音乐的地方元素也是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诗歌也都来自于不同的地域,《诗经》的国风就是典型的例子。古代诗人游历大江南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也常常与当地的风土民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给李白的《朝发白帝城》谱曲就可以参考一些四川当地的音乐特点,而汉乐府的《江南·江南可采莲》则可参照江南小调,王昌龄的《从军行》更应有塞外的音韵,这种寓多种音乐元素、多种功能、多种文化于一身的诗词歌曲创作,对多种民间文化的融合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将成为当今少儿传承文明的重要起点。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