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络文化的现状8篇

时间:2023-06-12 09:10:59

网络文化的现状

篇1

[关键词]网络文化 现状 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随着近两年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手机上网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和3G网络的推广,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也有了一些新的情况,如何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成为当前网络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的现状

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网络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技术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开发。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影响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及网络文化形态的形成。在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文化体现出了快捷性、自由性、开放性、互动性及创新性的特点,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力量之强、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在人们广泛接受网络文化的同时,网络文化的现状也令人喜忧参半。

1.网络文化的优势明显

(1)多样化文化形态,促进创新文化产生

网络的包容性和交互性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为网络文化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随着网络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加强,不但原有的传统文化形态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也日益丰富起来,增强了人们对与世界及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社会监督功能得以增强,成为民意反映渠道

网络文化多功能、包容性强的特点,为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另一条有效的途径。网络文化的民意汇集功能使平民能够通过网络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愿、看法,这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提供了一个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捷径,并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起到了监督作用。从某一角度来说,网络文化的全民参与性对社会和谐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彰显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

网络文化的民族性、无疆界参与性,为凝聚民族精神提供了广阔平台,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提供了新的渠道。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的广泛传播,易于生产出容易被西方社会接受的内容,更能够便捷地传播到世界上网络开通的每一个角落,更有利于帮助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对中国的正确认识,有效消除西方媒体对中国社会敏感问题的失实报道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2.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安全成为最大隐患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接近95%的用户都是采用美国微软的窗口系统,中国使用的大部分芯片也从美国生产的。这一现象不但不能促进网络文化长足健康的发展,而且使得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缺乏保障。特别是一些涉及国家重点产业项目的企业、单位及个人,更容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国家核心信息的流失,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增多

近几年来,对于网站涉嫌违规电影、歌曲、文学著作等涉及知识产权信息的法律问题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地维护个人知识产权成为网络文化发展带来的一大难题。网络文化处于虚拟环境中,由于大量音乐、书籍、杂志多是免费,追讨责任人不易实现,知识产权的维护也越来越困难。

(3)虚假信息泛滥,充斥低俗内容

由于网络文化的广泛参与性,使得网民的个人素质良莠不齐,文化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假消息充斥网络,网络游戏凶杀暴力非常突出、低俗恶搞流行,网络色情泛滥……这些已经成为阻碍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也成为影响青少年网民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不良因素。

(4)敌对势力意识渗透更加明显

据统计,在境外有2000多家反动的中文网站,这些中文网站利用敌对势力提供的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和推动,大肆宣扬反华论调,歪曲报道中国社会问题,通过文化渗透,煽动国内的敌对情绪,影响中国的社会稳定。这些都对国家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所以更是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

二、对网络文化的科学管理

1.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网络文化传播的合法性

网络的秩序要维持,除了靠网民的自觉外,法律法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要提高立法质量,把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纳入到国家整个法制建设的框架中思考设计;其次要跟踪网络文化的最新动态,加快立法进程,使网络文化建设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再次要严格执法,对网络上的违规违法、经济犯罪、民事犯罪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通过法律的硬性管理和对网络文化传播内容的有效监督管理,使网络文化在合法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2.加强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网络系统

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自主研发网络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不断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推广网络应用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文化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新一代网络、“防火墙”、“电脑密码”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和研究开发力度,着力构筑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过滤网站,抵御破坏性信息侵袭。同时也要研发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宣传教育软件,占领网络文化前沿阵地,改进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手段,有效加强网络文化传播的安全性、可靠性。

3.提高网民自律意识

网络文化是我们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依靠我们的网民共同去维护。号召网民朋友自觉的起来维护一个安全可靠有序的网络环境,需要有意识的进行爱网护网的宣传活动,倡导全体网民共同来打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形态。要以行业自律为重点,做到自觉维护主流思想、自觉传播先进文化、自觉抵制低俗之风、自觉维护公平竞争,共同构筑网络诚信。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加强自律,文明办网。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树立起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

[2]雷跃捷,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篇2

一、县域网吧的基本状况。以作者本地为例,网络业起步较晚,截止到目前,全县已拥有网吧 70 家,终端数量 2100 余台,其中城区(包括开发区)现有网吧35家,终端数量近 1100 台,乡(镇)共有 35 家,终端数量1000余台。从业人员300人左右。产值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从投资规模分布情况来看,县城区内最大规模的网吧为60台终端,最少的30台,乡镇最少的30台。从内容选择情况来看,网吧中选择游戏内容的占45%,上网聊天的占36%,查找资料的占5%,看电影的占11%,其它占3%。

二、基本特点和问题:1、起步较晚且增长迅速。因为这种行业是以网络来传播的,开始人们对这种文化消费形式表现淡漠。2、功能单一、规模偏小。通过大面积抽样调查,网民主要利用网吧进行游戏和聊天,娱乐色彩较重。没有发挥网吧应具有的商务、技能培训、电子赛事等增值功能,单一消费模式已成为制约网吧业多元发展的“怪圈”。3、行业歧视、效益下滑。在所有行业中,文化市场是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而网吧又是在文化市场中引起非议最多的。4、多头管理、干预偏多。政府职能未能转变到位。参与网吧审批的单位有文化、公安、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且程序繁杂,使申办者叫苦不迭。《行政许可法》要求的便民原则在这里没有丝毫体现,一些部门又私设了“指标审核”等,使管理部门行政动机的纯正性受到质疑。

三、网吧现状及特点的成因分析。1、趋众心理、盲目心态,使得网吧在一夜之间暴涨。当互联网刚刚进入民间的时候,由于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程度偏低的时期,从而使网络成为精英化的、学术性的人才可以享受的一种新鲜事物。2、认识误区和舆论的负面报道,使网吧难以以一种产业的姿态健康成长。3、政策制定上的偏失和司法保护缺位。因为网吧是一种全新的事物,而内容与游戏有着极大的联系。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主管部门几经调整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4、缺乏现代公共管理理念,“总量控制”凸显行政焦虑。人们在姿态上也普遍表现出向新生事物的前倾,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又回到压制新事物的“自觉”上。主要表现在“控制总量”、“指标限制”等。

四、县域网吧的发展趋势。在考虑宏观政策、社会环境、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将来网吧的发展大致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趋势。1、总量得到控制,规模进一步提高。由于国务院把我市定为九个网吧管理长效机制试点城市之一,因为明确的政策干预,总体数量将得到控制。2、电子竞技将会发展。3、进行电影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网吧正在实行时尚三联影视有限公司的“中国网吧A-G院线”计划。 4、新的教育培训阵地。网吧作为国内电脑互联网知识的重要普及场所,同样是公众教育的理想平台。5、成为一个新兴的分众媒体。网吧已成为网民接触互联网的媒体界面。6、主题化、个性化、专业性网吧出现,增值服务会更多。7、网吧正当的利益诉求将促使《条例》进行修改。由于《条例》是“蓝极速”事件后,急就的一部行政法规,因此难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合理之处。

篇3

关键词:网络文化产品;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付费;版权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3

绪论

近年来,广西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加速推进,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广西正在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潮。此时,广西能否把握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契机,与时俱进地转变文化产品消费观,建立成熟完善的文化产品消费市场,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青年消费群体的引导。基于这一迫切的市场需求,我们对青年消费群体样本――广西高校学生文化产品消费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了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在进行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时,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愿意支持正版,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却会为了避免付费使用网盘资源(里的免费资源)等盗版的网络文化产品。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因此,本文试图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去分析这一矛盾现象,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也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有关部门更好地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文化产品消费观,保护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高校学生“付费”理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简介

1.调查方法:网络调查问卷与访谈录音

2.调查对象。通过向广西各大高校学生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回收到370份有效问卷。为进一步了解广西区内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及真实文化消费状况,在对网络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来自区内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贵港等地高校的50名学生进行了面对面采访调查,收集到了50份采访录音。

3.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与采访设置的内容包括文化产品消费分类、文化产品消费支出特点以及对文化产品“付费”的看法这三方面。

(二)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1.网络问卷调查

通过对收回的370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得出结果见表1。据此,可以发现:广西区内高校学生对网络“付费”行为普遍认识并可接受。

在被调查的广西区内高校学生中,95.14%的学生平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可见网络已深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大学生们也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观看电影、电视剧、电子书或购物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消费,以实现其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娱乐丰富生活等的目的。其中在对于文化产品“付费”的看法这一部分问题中:“对视频网站实行的付费观看行为”51.62%的学生认为大体可以接受;“对网站实行的充值会员可免去观看广告的看法”43.51%的学生认为大体可以接受;“对消费网络文化产品需付费的看法”57.84%的学生认为大体可以接受,但是希望价位更低;“对观看网络主播直播间时常常会产生的付费行为的看法”42.97%的学生认为应认真考虑性价比,适当选择支付。由此可见,“付费”这一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变得普遍,且大学生们可接受对网络文化产品“付费”的行为并愿意支付费用。

2.采访调查

通过对采访录音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见表2。据此,可以发现:广西区内高校学生对于网络文化产品付费在态度与行为上存在矛盾。

在被问到“是否会为了避免付费而在百度云或网盘中寻找资源”这一问题时,接受采访的50名区内高校学生中有36人回答会为避免付费而在网盘中寻找资源,认为这样既十分方便且省钱。然而这些选择避免付费而使用网盘的受采访者在上一问题“对‘付费’这一消费理念的看法”中大部分是给予了“支持付费”的回答。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在对保护正版网络文化产品这一问题所持态度是“支持正版”的,然而在进行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时却不愿意为正版产品付费甚至使用盗版产品,这一态度与行为矛盾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运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超我”分析广西高校学生网络文化产品消费矛盾现象

高校生普遍出现支持正版使用盗版的消费心理从何而来?若用弗洛伊德心理动理论分析,便有据可依了。

所谓本我是指最原始的我,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将“本我”作为追寻快乐,避免痛苦,是无意识、无计划的。从本源意义来说,这与动物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理解“本我”为“本能”。

“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在我们的采访录音中。50人中有41人支持付费,可是同样50人中36人会为了避免付费而在百度云或是网盘中寻找资源。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370份问卷中,57.84%的学生认为大体可以接受网络文化产品付费,但是希望价位更低。93.51%的学生认为付费的安全性问题会影响到其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愿望。可以看到,经济因素和安全因素也会阻挡本我对快乐至上的追求,因此它会使本我无意识地避开和躲避付费。广西区内经济不发达,加上大学生群体消费水平相对低,网络产品付费会带来经济负担。而且网络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并不完善,消费群体对付费安全问题也会产生担忧。对于快乐至上的本我来说,会本能地避开这些烦扰。在自我的意识中,网络上使用免费盗版资源,轻松便捷,不会被人指责,受到惩罚。对比之下,在国外,使用盗版的现象是很少的,他们深知使用盗版是的严重后果。所以他们自我的表现就是支持正版并且使用正版。人的本能会追求最便捷最利己的,在这种本能驱使下,自我意识中也没有使用盗版受指责或是惩戒的记忆,那么就造成广西区内高校中普遍使用盗版的现象。

而其中高校生支持正版的态度是受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判断,这是从超我的角度来分析得来。在我们的采访录音中,50人中有41人支持付费,他们认为每一文化产品的背后都是权利人不懈的努力,付费是对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的尊重。文化消费从本质而言,就是产品消费,在获取他人智力及劳动成果,满足自身需求时,理所当然应该有所回报,付出和索取,这是深植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判断,也是我们的行为与处世准则。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产权保护机制的日益完善、社会法制的日益健全、知识产权等知识的普及、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众媒体的大力宣传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版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支持正版的意识和观念也更容易产生和形成。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超我的自我约束力便会愈发强大,进而产生正面效应,使得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都形成版权意识同时支持正版。这种意识的形成,也会反作用于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知识版权及相关法律的完善与健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成熟。

对于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而言,这无疑是喜闻乐见的。但影响高校生消费心理的因素不仅只有超我这种趋于完美的意识,同时还存在本我的反作用,这也是高校生在支持正版的同时依然使用盗版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生行为中表现出的支持正版使用盗版的消费心理正是受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作用而成的自我的外在表现。

三、相关对策

基于以上的发现与分析,可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借力“网络宣传”,加强高校学生版权意识

目前,我国网民的版权意识相对较弱。对待网络付费文化产品,部分网民大多会因为价格、便捷程度等原因选择盗版产品。这是“本我”的体现。经济因素和安全因素也会阻挡本我对快乐至上的追求,因此它对会使本我无意识地避开和躲避付费。这样一来,就为盗版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正因为社会版权意识的薄弱,社会舆论对于侵权行为的监督相对较少,一些运营商抓住这一问题为侵权产品提供了便利以获得自身的私利。这往往使国家的保护显得苍白无力,使版权人处在了孤立无援的处境之下。若不及时加强社会的版权意识,营造版权文化氛围,杜绝侵权行为,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互联网不仅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平台,更是积极进行版权教育和培养付费理念的阵地。高校应进一步扩大版权和付费教育的辐射面,紧跟信息化潮流,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别具一格并且能够进行互动交流的网页或微信平台等,以吸引大学生主动浏览相关内容。此外,高校老师可以改进授课方法,通过网络授课平台在网页上设立讨论区、留言板等,发动学生对“付费行为”和“版权保护意识”的讨论。

(二)培养高校学生对网络文化产品的付费意识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版权之争”与大家业已形成的互联网内容免费消费习惯也有相当大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网民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盗版的“帮凶”。曾有调查显示,48.47%的受调查用户会“经常阅读盗版”。“网络已经形成了免费的文化,在这种环境下怎样让文化的生产者有收益,是一个大课题。”张颐武强调,网络文化产品消费过程中的版权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版权问题不解决好,网络文化消费市场可能会走进一条死胡同,甚至影响到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收费是一个趋势,尤其是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把付费模式引入到商业竞争,形成“尊重创作、尊重版权、尊重知识”的版权道德素养,对于整个互联网产业来说都将是一个良性的促进和发展。

总之,“付费”的深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高校学生在享受网络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要思考各种各样的法律和伦理道德问题。但是“付费”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要重视整合高校学生自身的版权意识,培养版权道德,通过相应的版权道德教育与实践,达成自愿地认同版权道德规范,把被动的服从内化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版权道德要求内化为良心自主的行为,最终使网络文化产品的“付费”观念深植于学生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完善规章制度与管理

面对高校学生支持正版却使用盗版的矛盾行为,必须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强化学生在网络文化产品消费中对“超我”行为的管理。

版权问题被认为是制约网络文化市场的重要障碍。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多个领域都是盗版的重灾区,知识产权纷争增多、抄袭、产品同质化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观。虽然现阶段我国对网络立法十分重视,在网络版权保护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还存在立法层次较低、混乱无序、前瞻性不够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机制,对版权市场相关主体和行为作出相应的规定和明确各方职责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应建立新型的版权保护体系,做到内容的影响力到哪里,内容版权的保护就要延伸到哪里。在互联网的无限空间里,好的内容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规模和价值实现的可能,版权保护的规则体系的建立应该与互联网发展的全新格局一致,渗透到内容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版权收益的方式也应该打破仅仅货币收益的单一模式,其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赋权应以多种价值回报的方式实现。

最后,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相关运营商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改善产品和服务、完善用户数据体系来构建互联网文化产品大规模用户平台。在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之下,用新的实体、新的组织、新的机制,去做新的业务。在“一体化发展”框架下实现“个性化转型”。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下,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考虑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采取措施保证付费的安全性,以增强人们消费的信心。

四、结语

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以达到三者的平衡。

广西区内高校学生普遍出现支持付费和正版却使用盗版的消费心理正是受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作用而成的自我的外在表现。其中,本我体现在部分学生在对待网络文化产品付费问题上略显犹豫,甚至为了避免付费选择盗版的文化产品。超我体现在高校学生在我国日益健全的社会法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大众媒体的大力宣传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版权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受过较高教育的高校学生而言,支持正版的意识和观念是较容易产生和形成,相信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超我对自我的约束力便会愈发强大再加上本我的不断完善可以促进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学生形成版权意识同时支持正版和网络文化产品付费。

相信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涉及的本我、自我、超我这三者的平衡可以反作用于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日益成熟。

参考文献:

[1](奥)西格蒙.弗洛伊德著.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M].2015.戴光年译.

[2]严晶,孙耀胜.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16(02).

[3]刘稚亚.互联网在文化消费中扮演的角色[J].经济.2016(01).

[4]胡神松,魏纪林.我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机制的完善[J].知识产权.2016(02).

[5]喻国明.传媒业的脱困之路与端口建设[J].新闻与写作.2016(03).

篇4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影响越来越大,为我们开辟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领域。如何抓住网络带来的新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导、有效管理,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实现反腐倡廉建设与网络运用的良性互动,是摆在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新问题、新任务、新实践,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一、网络对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影响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有着独特魅力的全球文化,对反腐倡廉工作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网络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成为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重要载体。与传统的宣教形式相比,网络集聚了报刊、广播、电视、户外宣传等传媒的优势,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交互性强、实时灵活、形式多样、感官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近年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迎接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和广大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反腐倡廉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利用网络积极开展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讨论和引导,正确引导舆论、解疑释惑。组织网评员积极展开斗争,回应西方敌对势力在网上对我方的恶意攻击。特别是积极运用网络载体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抢占网络文化的制高点。大量的反腐倡廉文学作品、歌曲、廉政公益广告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增添了宣教工作新的活力,为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拓展了新的视野、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形式。纪检监察工作内容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有法律法规查询,政府网上采购,网上行政审批、网上纠风、网上举报、公文管理,网上信息收集等等。把这些内容都集中到了网络上,开辟了反腐倡廉工作新途径,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经费,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各地电子政务在提供了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和技术功能的同时,其反腐的效果也日益显现,实现了反腐败从管人到管事、从思想到业务、从纪律到流程、从事后查处到实时监控、从内在自我控制到外部技术控制的转变,从而降低了监督和追惩的成本。

(三)网络以其信息交互的对等性,成为反腐倡廉工作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与传统文化单向性传播不同,网络上的文化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具有交互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具有使用者属性,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内容丰富、信息繁杂,是不同意识形态、文化观念、道德理念和生活方式激烈斗争的阵地,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红色”信息,也有虚假、颓废的“灰色”信息,还有低下、粗俗的“黄色”信息,更有蛊惑、有害的“黑色”信息,这些都容易对干部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一定冲击,对廉政行为规范的形成产生巨大压力,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不利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用先进的廉洁文化去教育引导,树立“占领”意识。网络同任何思想阵地一样,如果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低级颓废的精神垃圾就会乘虚而入。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反腐倡廉网站(网页),开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栏,把宣传教育的触角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干部群众所能触及的网络空间。同时加强网上信息传播的管理,网络知识的普及,提高干部群众运用网络的能力,使他们能分辨、剔除不良消息,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随意传播。

二、当前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力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目前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基层区县总体状况来看,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互联网主动利用不够。个别干部不会用电脑的现象仍然存在,网络普及率还较低。到目前为止,部分区县尚未建立开通专门的反腐倡廉网站,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仅依靠上级机关以及本地部门开设的综合网站发表和上传一些反腐倡廉文章及相关信息。

二是反腐倡廉网站内容更新慢,容量小,形式单一。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供给不够充足,网络文化创新的能力不够强,反腐倡廉文化信息服务不到位,个性化、特色化服务还不够多,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地区相比,网站影响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队伍建设滞后。在软硬件方面,虽然都投入不少,但多是分散投入,办公条件落后,没有很好地整合已有资源。相应的网络人员队伍尚未配备,多是由兼职人员担任,同时缺乏必要的网络计算机知识的后续培训提高,时间、精力、操作能力上处于疲于应对的被动状态,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是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滞后。虽然有些相关制度和考核奖励,但不规范,不系统,奖惩未到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导致网络建设和管理运行成问题,栏目信息、活动开展、网络监看值守等效果较差,影响了预期目标。同时还缺乏联动机制,导致只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唱独角戏,难撑反腐倡廉文化建设重任。

二、对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站的运行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纪委作为纪检工作的重要部门,人手比较紧张,这和网站建设的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网络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必须根据纪委的工作实际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好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

(一)高度统一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是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搞好网上正面宣传、有效防止和引导好负面宣传,既是网络管理和宣教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总

书记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它关系着社会稳定、民心向背,是纪检宣教工作的新阵地、新载体,也是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努力占领互联网这个重要的舆论阵地,打好网上宣传的主动仗,引导、疏导好网上的反腐倡廉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意义重大。(二)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工作作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建立健全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抓好任务分解和督促落实,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交流,通报网络文化建设情况,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网上宣传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物质保障机制。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队伍。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出击、相对稳定”的要求,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廉政知识、熟悉党政理论的网络应用、管理、维护工作队伍,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工作。并把相关责任部门都纳入到建设者、维护者、管理者行列中来,切实加强网站管理中的技术借鉴和资源共享,以制度为保障,坚持“在建设中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的原则,使网站成为反腐倡廉工作服务机关的“百宝箱”、监督工作的“千里眼”、 解难帮困的“连心桥”、教育培训的“活基地”。

(四)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确保网站健康正常运行。对一般网站的正常运作而言,技术维护、采编和页面设计必不可少。应配备数码相机、扫描仪、摄像机等相关设备,增大图片、视频的传送量,使网页更具有可看性、生动性、趣味性;还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信息报送队伍,使的信息更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确保信息及时和丰富,这是网站生存与否的重要前提。还应建立反腐倡廉网站之间以及其他类型网站的资源共享格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拓宽信息资源,形成反腐倡廉网上宣传有机整体,形成网上宣传合力。及时了解反腐倡廉舆情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内容新鲜感,能够吸引广大网名的主意力,提高网站点击率。

篇5

关键词:节庆文化;发展趋势;边疆地区;多元素

网络文化节是指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文化节,在我国众多省市的网络文化节中湖北省表现最佳,自2009年首届湖北省网络文化节举办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五届网络文化节。起步早、发展快,是由最开始的单调的节目和板块开始,逐渐变成现在基本成熟的网络文化节模式。虽然起步早的湖北省网络文化节令人赞不绝口但是初出茅庐的新疆网络文化节也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不可否认,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网络文化节具有极强的群众基础和大众需求,当众多网民们每天痴迷于网上购物、游戏娱乐,利用网络学习工作的时候,一个满足更高个性诉求的文化节日便成为虽然无形却极其现实的需求。

新疆处于特殊的地区,这里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名族、各异的文化,这也使得网络文化节的开展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新疆首届网络文化节具有内容丰富、创意新颖、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等诸多精彩设计,旨在通过“中国新疆网络舞蹈节” “中国新疆网络舞蹈节”、“我的歌声・新疆民语网络歌手大赛”、“评选杰出母亲、杰出父亲”、 “新疆微电影节”、“新疆网络春晚”、 “笔写新疆精神”书画征集大赛 、“新疆精神”征文大赛、“纪念王洛宾诞辰100周年活动”、“网上书画展”、“亚欧博览会 微博新疆梦”微博图文大赛、“赞美新疆、传递快乐”新疆“讲笑话大赛”、“乌鲁木齐市十网上知识竞赛”、“新疆特色餐饮展示” 、“新疆摄影大赛”共14项文化活动,加强新疆网络内容建设,丰富网络文化生活,为广大网民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为网络传播“正能量”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1.走进基层,贴近百姓生活

走进基层,和老百姓们一起共同感受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不同,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来积极参与,参加本次活动的演员都是在新疆首届网络文化节“网络歌手大赛”和“讲笑话大赛”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草根演员,都是网民们非常喜欢的能人。这些能人从网络中走出来,来到群众中间,为大家表演了他们最擅长的节目。更加让百姓们真正了解网络所带来的不同,能够让网络普及到全疆的每一个角落,真正感受到网络文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同,给社会的进步带来的变化。

2.网络评选,选出本土草根演员

新疆首届网络文化节“网络歌手大赛”和“讲笑话大赛”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草根演员,都是网民们非常喜欢的能人。这些能人从网络中走出来,来到群众中间,为大家表演了他们最擅长的节目。新疆“讲笑话”大赛以“赞美新疆、传递快乐”为主题,以“草根文化、民间味道”为表现形式。以笑话、笑声、笑脸为参赛元素,通过网络、视频、微博、微信、手机多终端平台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动员全国全疆的微力量在民间搜集新疆幽默故事,寻找最美笑脸,最具感染力的笑声,展示新疆人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更多人参与到活动当中,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将不同的文化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递,一方面给了大家一个共同的自我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人利用网络来了解不同的文化。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无界限,方便快捷,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关注新疆,也让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追寻新疆真实文化美

追寻新疆真实文化美,主要从“寻找新疆味道 新疆特色餐饮展示”,“我的家乡最美 新疆摄影大赛” 、“新疆微电影”三个板块追寻。

“寻找新疆味道・新疆特色餐饮展示”由乌鲁木齐晚报社、新疆网、乌鲁木齐在线联合乌鲁木齐市商务局承办。该活动旨在提升新疆特色餐饮企业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向消费者传递特色餐饮文化,帮助特色餐饮企业做大做强。这无形之中将新疆的餐饮文化通过网络的形式走向全国乃至全球,让跟多的人了解新疆的美食文化。

“我的家乡最美・新疆摄影大赛”由乌鲁木齐晚报社、新疆网承办。该活动旨在通过摄影作品表现家乡秀丽山水、风土人情,或是日新月异的发展创新。增强网友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感恩,用镜头来记录、诠释“新疆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的人土风情,用我们自己的角度来树立新疆形象,展现新疆的美丽风光,让更多的人来真正了解新疆的真实故事。

4.传播伟大父爱、母爱

“新疆杰出父亲网络评选”、“新疆杰出母亲网络评选”两项活动原原本本地展示了父爱、母爱的伟大。由天山网承办的新疆首届杰出父亲网络评选活动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启动。新疆“慈爱父亲”慈善协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推荐了来自全疆各地州的35名杰出父亲,经过评审,最终选出10名杰出父亲。入选人物不仅在自己的家庭里是优秀尽责的父亲,在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方面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弘扬家庭美德,树立有强烈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母亲形象,天山网于2013年3月8日起启动首届网络杰出母亲评选活动。在新疆“慈爱母亲”慈善协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推荐下,来自全疆各地州的43名杰出女性被提名,经过评选最终选出了20名爱心妈妈。用真情感动世间的你我,最真实动人的故事让跟多的人了解新疆人,了解新疆人文的真情。

5.搭桥梁等于送舞台

“新疆网络春晚”、“新疆网络古尔邦节”、“笔写新疆精神画说新疆文化“等活动,让很多怀揣文艺专长的普通百姓圆了舞台梦,他们感慨,以前过节都是固定的演员和固定的节目,现在大家都有了机会,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给大家。

在未来的日子里,网络文化节的发展将会更加多彩更加全面。在新疆这样的环境中,地理位置的遥远,经济发展的落后,人们认知的差异,对于网络文化节的发展也会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今后的发展更有望,从以下几方面更好发展。

6.让世界了解真实中国,真实新疆

通过网络渠道,不仅让新疆人民之间相互了解、互动,增强了南北疆的文化差异,也给各民族间的文话间交流搭建了平台,用百姓们真实的故事和来自民间的表演,这些原原本本的表演真实地体现了新疆的民族特色,以及不同民族间的不同文化。

7.增加更多平台,展现更多文化

网络文化节对的开展,每个省市根据本土的特色开设有不同的项目,利用电信、移动、联通平台共同搭建开设,要联合城市农村一起,带动彼此的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才是最好的状态。

8.加强各省市城市间互动交流

网络本是一个没有界限的平台,举办这样的节日活动,更加增强了它互联互通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不仅是本省本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带动到每个城市,走向全国,遍布全国。

9.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走向国际,走向世界。通过渠道和世界联系起来,互动交流,将我们的不同文化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世界的每个地方都了解到我们的每一个有趣的文化,互融互通,彼此交流。

篇6

关键词:德州烟草;企业文化;网络文化

近年来,德州烟草围绕“突出服务、注重效率、优化流程、提高素质”的网建工作总体要求,遵循市场规律,优化运行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物流体系,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网络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明显提升。构建起以市局(公司)为营销主体的“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业务模式,形成了城乡一体、标准规范、流程统一的卷烟营销网络。建立了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以市场为导向的业务模式和工作流程,实现了从传统销售向现代营销的初步转变。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巩固和发展了“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批零关系。网络建设扎实推进,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打造“精品线路”、“靓丽终端”,开展“批零共创双赢之路”卷烟零售户和客户经理培训,在全市建立了22条客户经理样板线路,起到以“线”带“面”的作用;深入开展“零售终端建设年”活动,加强商圈数据库建设,做好明码标价;实施零售户培训工程,2009年全年培训零售户达26000人次。

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德州烟草公司的企业文化宣贯不佳,缺乏文化的对外输出,服务品牌的推广与营销也存在问题。如何通过网络文化建设把德州烟草公司的企业文化辐射出去并得到零售客户以及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是德州烟草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德州烟草企业网络文化优势

1、高度自觉的网络文化意识

德州烟草公司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深知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进行创新与构建。以此为基础,德州烟草公司注重加强企业网络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丰富的企业网络文化理念

一方面,以“崇德、尚学、孝老、弘爱、乐和”为主要内容的“厚德”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文化氛围,得到了员工们的认可。另一方面,“阳光伙伴”服务品牌和“真诚相伴,和谐共生”服务理念,增强了公司整体的服务意识,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3、完备的企业制度文化

德州烟草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多方面建立起了完备的制度文化。一是组织架构科学合理,二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实用兼备,三是相关长效机制保证企业制度的规划和执行,四是以人为本、注重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

4、浓厚的学习氛围,多样的培训形式

德州烟草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为管理层、一线员工以及零售客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培训,不仅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有助于构建和谐企业。

5、勇于担当的企业行为

德州烟草一方面勇于承担国家税收的重任,另一方面积极捍卫消费者利益,时刻遵循“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原则,逐步形成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企业奉献精神。

二、德州烟草网络文化劣势

1、企业网络文化概念理解有误

德州烟草网络文化建设以前只是单纯面向顾客的市场行为。通过本次提升,德州烟草将诸多利益相关者包容进来,将网络文化建设重新定义为一种营造企业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长效竞争力的战略。

2、理念和谐性低

一方面,“厚德”文化内容复杂、可记忆性差,与当下的“梦想”文化、省公司的“情义”文化以及公司“阳光伙伴”服务品牌脱节。另一方面,在文化的传承交接中存在断层问题,导致很多员工认知不清、外部认同不高。

3、服务品牌建设存在弊端

德州烟草“阳光伙伴”服务品牌在传播度、认同度和宣贯度方面偏低,直接影响了顾客感知质量,降低了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不利于建立良好的顾客信誉,更不利于塑造企业的名牌战略。

4、企业文化理念传播载体匮乏

不管是对内宣贯还是对外传播,德州烟草现在的状态都存在载体匮乏、单一的问题。传统的讲座、演讲、报刊等载体宣传效果大不如前,德州烟草需加强例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开发。

5、员工行为文化尚不完善

德州烟草在行为的标准化、统一化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也是服务品牌在落地实施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基层员工的行为欠缺主动性、纪律性、规范性,未能很好地将服务品牌的内涵进行实施与推介。

6、缺少负责服务品牌建设的职能部门

德州烟草服务品牌的建设和宣贯工作分散在诸多部门进行,缺乏统一的管理中心,导致服务品牌的建设有失规范,缺乏统筹管理,最终实现效果不佳。

7、物质文化建设较为薄弱

企业网络文化的建设要兼顾内核与表面,重视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服务品牌建设上,德州烟草服务渠道匮乏,没有统一的客户服务中心;企业形象标识建设上,德州烟草形象标识的建设落后;硬件设施建设上,德州烟草订货渠道单一。

8、企业形象标识不明显,终端建设良莠不齐

零售客户是烟草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德州烟草的零售客户素质和水平、服务质量也以及终端形象良莠不齐,对于企业文化的宣贯传播产生不良影响。

9、员工素质层次不齐,老龄化严重

德州烟草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暴露出原有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方面的缺失。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底层员工,老龄化问题严重,出现了人才断层。

三、德州烟草企业网络文化提升导向

1、网络文化提升导向

这里的网络文化是汇纳企业文化、服务品牌以及文化营销、价值链管理等众多理论为多维视角,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和服务品牌建设的现实基础、关注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从而形成的网络文化建设的系统策略。未来德州烟草网络文化的建设将提升为一种营造企业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长效竞争力的战略。为了建设好网络文化,德州烟草应该优化运行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物流体系,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升网络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2、制度文化提升导向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网络文化的基础,它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基础之上,是企业制度内化为员工内在素质的成果。德州烟草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着眼于公司制度及制度文化的全面建设与进一步完善。第一,健全制度,明确管理原则;第二,加强执行,培养务实精神;第三,强化意识,深化制度意识。

3、行为文化提升导向

企业行为文化决定着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追求的行动方向,集中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作风、经营目标、员工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等文化特征,影响着企业运营的成效。德州烟草的行为文化提升重点在于员工行为的提升,包括组织员工学习、开展问题阅读活动、重视模范人物的带头领导作用等等,激励全体员工的智力、向心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规范性。

4、物质文化提升导向

企业物质文化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组织创造的组织的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物质文化的开展与建设包括服务品牌的可视化建设,企业形象标识的建设,企业沟通平台的建设,企业娱乐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文化产品的开发等等。

5、服务文化提升导向

服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对用户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企业的生存方式,既包括对外部客户的服务,也包括对内部员工的服务。要提升德州烟草服务文化,必须以服务文化建设为重要导向,将服务文化作为德州烟草公司的核心文化。对内,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对外,努力提升外部服务水平。

篇7

关键词:信任文化;社会网络;社会网络规模;网络趋同性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41-02

信任是社会资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曾经指出,“实际上,每一起商业交易都内在的含有信任成分,无疑,任何一种交易都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人们似乎有理由认为,经济落后很大一部分程度是由缺乏相互信任造成的。” [1]现代信任理论研究认为,信任文化对于一个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化进步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信任文化的生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社会网络对信任文化的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本研究的主要概念和资料来源

(一)本研究的主要概念

1.信任文化。按照波兰著名的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普卡的定义,信任(trust)就是相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动的赌博[2]。信任文化被看做人们支撑他们的信任赌博的基础之一[2]。笔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也是这一定义。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信任文化这一概念操作化为社会诚信评价这一变量。在问卷中设计的问题是:“您对社会诚信状况的整体评价是什么?”选项有五种,一是很好,二是比较好,三是一般,四是不好,五是很不好。不同的选项代表不同的社会诚信评价,而社会诚信评价比较好的反映了信任文化状况。

2.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的关系的集合。一个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3]。社会网络一般通过社会网络规模和网络趋同性来测量。社会网络规模是指构成一个社会网络的成员的数目,它是反映个人社会网络状况的重要指标。网络趋同性指的是社会网络的核心人物与其他社会网络成员在某种社会特征方面的类似性。它通常用与调查对象在某一特征方面同属一个群体的人数占整个社会网络成员的百分比来表示。一般认为,社会网络规模越大,网络趋同性越低,社会网络资源越丰富。

(二)资料来源

本研究运用的是广西的抽样调查资料。资料来源于李文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不同民族职业流动与就业培训政策的比较研究”的数据库。数据库的样本容量为1 155份,其中对社会诚信评价进行回答的样本有1 062份,占数据库样本总量的91.9%。其中,男性样本529份,占样本总量的49.8%,女性样本533份,占样本总量的50.2%。

二、社会网络对信任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的是社会诚信评价这一变量来测量信任文化。首先我们对社会诚信评价进行了统计描述,结果(见表1):

表1 社会诚信评价分布表

从表1可以看出,总共有1 062份样本回答了这一问题。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很好的样本有18份,占总样本的1.7%;认为社会诚信状况比较好的样本有185份,占总样本的17.4%;认为社会诚信状况一般的样本有723份,占总样本的68.1%;认为社会诚信状况不好的样本有112份,占总样本的10.5%;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很不好的样本有24份,占总样本的2.3%。从这些样本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样本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是一般,有少部分样本认为中国的社会诚信状况比较好或者不好,有极少数样本认为中国的社会诚信状况很好或者很不好。表明中国的社会诚信状况比较合理,也反映了中国的信任文化处于良性的状态。

(一)社会网络规模对信任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社会网络主要通过两个指标来测量:一是社会网络规模,二是网络趋同性。首先我们分析社会网络规模对信任文化的影响。由于社会网络规模和社会诚信评价都属于定距变量,因此我们对社会网络规模和社会诚信评价做相关分析[4]。通过相关分析,其结果(见表2):

表2 社会网络规模与社会诚信评价相关分析结果表

要分析社会诚信评价是否与社会网络规模有关,主要参考两个数据:一个是相关系数,一个是显著性水平Sig值 [5]。从表2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网络规模与社会诚信评价的相关系数为- 0.047,社会网络规模与社会诚信评价微弱相关,表明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其对社会诚信的评价越高,但需要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由于其显著性水平Sig值为0.071,大于α值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网络规模与社会诚信评价无关,信任文化的生成不受社会网络规模的影响。

(二)网络趋同性对信任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社会网络还有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那就是网络趋同性。由于网络趋同性和社会诚信评价都属于定距变量,因此我们对网络趋同性和社会诚信评价做相关分析。通过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网络趋同性与社会诚信评价相关分析结果表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1-tailed)。

从表3我们可以发现,网络趋同性与社会诚信评价的相关系数为-0.052,网络趋同性与社会诚信评价微弱相关,表明个人的网络趋同性越低,其对社会诚信的评价越高,并且其显著性水平Sig值为0.047,小于α值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诚信评价与网络趋同性有关,信任文化的生成受网络趋同性的影响。

三、结论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信任文化总体是处于良性状态,这与一些学者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同时我们也发现,社会网络对信任文化的生成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网络的网络趋同性对信任文化的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波兰著名的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普卡的研究。彼得・什托姆普卡在研究中认为社会网络或关系可以增进信任文化[2]。但是不是社会网络规模,而是网络趋同性增进了信任文化的生成。也就是说,不是社会网络的大小,而是社会网络的结构影响了信任文化的生成。究其原因,可能是网络趋同性越低,表明其社会网络成员的分布越广泛,同时也体现了个人所扮演角色的多样性,即地位丛的丰富性。一个人扮演的角色越多,他对每一个具体角色的依赖就越少。罗斯・劳伯―科塞证明这种情形提高了个体的自治性,因为他较少受从每一单个的地位发出的角色要求所束缚。因此,网络趋同性比较低的人对社会诚信的评价就会比较高,因为他们付出的信任被背叛对其的影响比较小,他们会有更多的角色选择,这也许是网络趋同性促进信任文化生成的重要原因。

感谢李文华教授允许我使用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不同民族职业流动与就业培训政策的比较研究”(批准号:04XSH003)的数据库。

参考文献:

[1]Kenneth J.Arrow,“Gifts and Exchanges”,Philosophy andPublic Affairs 1,1972:357.

[2][波兰]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 ―― 一种社会学理论[M].程胜利,译.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33-173.

[3]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

篇8

【关键词】软件定义网络 IPv6 自动初始化 ONOS

随着互联网规模日渐增大,如何高效灵活地控制和管理网络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软件定义网络SDN是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在IPv6网络中引入SDN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组网的灵活性和管控粒度。一方面IPv6网络自动配置机制可使SDN网络中的主机拥有即插即用能力,提高SDN网络组网的灵活性和主机网络参数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利用SDN网络控制与转发解耦和可编程性强的特点,对IPv6协议的自动配置过程进行优化,不仅可进一步提升主机入网自动初始化过程的效率,并降低源于该过程的信道开销,而且利用SDN集中控制的特性,使得自动初始化过程可控,实现对接入主机进行细粒度的入网管理。

本文主要研究SDN环境下IPv6主机入网的初始化过程,以不改变主机IPv6协议栈为前提,综合利用IPv6协议和SDN网络的特点,研究SDN网络自动初始化整体机制,实现基于SDN的IPv6网络的自动配置,优化自动初始化过程。

1 相关工作

在SDN网络的研究中,针对主机入网自动初始化的研究还很少。而SDN网络中主机入网方式和效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网络控制与转发紧密耦合的关系,SDN具有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的设计思路。随着IPv6协议的推广应用,将IPv6的即插即用特性和SDN的管控分离相结合,实现SDN网络的快速组网很有意义。Broadband网络实验室的Tseng等人提出了一种SDNv6的网络。在这个架构中,他们加入了用来提供网络参数的设备(Network Provisioning Device),以实现IPv6网络中的自动初始化过程。SDNv6网络中的Network Provisioning Device等同于传统路由器,仅为链路本地内的接入设备提供IP地址及网络参数,并没有体现出SDN网络的组网灵活性和细粒度管理的特点。

中国人民理工大学蒋培成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Flow的多功能DHCP(VDHCP),在地址自动配置协议机制与SDN机制之间协同工作为用户自动配置地址方面进行了尝试。该功能作为SDN控制器中的一个应用层组件为接入主机提供有状态地址自动分配服务。在地址配置的基础上,VDHCP还添加了多IP子网服务、防止对DHCP的恶意攻击和提高IP地址利用率等功能,其中多子网服务解决了DHCP在为多子网主机服务时的复杂配置问题。但VDHCP实现的是IPv4地址自动配置的过程,不适合IPv6网络的自动配置。

在传统IPv6网络中,主机的即插即用特性依赖于IPv6协议的自动初始化功能,即主机自动配置,包括有状态和无状态两种方式。主机获取地址与参数自动配置过程以邻节点发现协议(NDP)为基础进行实现。其过程主要涉及了链路本地地址生成、重复地址检测(DAD)、路由器发现以及DHCPv6有状态地址分配。IPv6协议的自动初始化过程提高了组网的效率和灵活性,与SDN网络控制器的全局管控能力相结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在传统IPv6网络中需要对参与自动初始化的组件分别进行配置,如网络中存在的每一台路由器及DHCPv6服务器,而在SDN网络中只需对控制器及少量DHCPv6服务器进行配置,就可实现网络配置。

(2)传统IPv6网络的自动配置依赖于主机和路由器的物理路连接特性,难以做到对主机的个性化参数配置,SDN网络控制器可以利用所掌握的全局网络视图,实现对每台主机实现个性化的参数配置。

(3)在传统IPv6网络中,为避免自动配置出现重复地址,需要主机进行重复地址检测,在地址配置过程中,主机将要发起多次重复地址检测过程,而这些检测消息将会发送到整个链路本地内的所有节点。当网络变化较频繁时,重复地址检测过程将会造成很大的信道开销。而在SDN网络利用全局网络视图进行地址自动配置,将不会出现重复地址配置问题。

2 基于SDN网络的IPv6自动初始化机制

2.1 自动初始化的整体设计

在SDN网络中,为了实现自动配置,控制器需有能力对入网主机的地址与网络参数请求进行正确的应答。同时结合SDN网络的特点,利用控制器对全局网络信息的掌握,可对在初始化配置过程中由主机发起的重复地址检测流程进行优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信道开销。为了对每一台入网主机的地址与参数分配方式进行的集中和个性化的管理,本文提出(如图1)基于SDN网络的IPv6自动初始化整体设计。在SDN控制器中,加入地址分配管理与IPv6自动初始化两个功能,分别对有状态与无状态地址分配过程进行实现及管理。在转发平面,加入DHCPv6服务器,与控制器协同工作完成有状态地址及参数分配。

地址分配管理:利用流表可管控到交换机端口的特点,对接入主机的IP地址、网络参数以及其地址配置方式(采用无状态地址配置或有状态地址配置)进行细粒度的控制与管理。上述的配置过程将在控制器中进行统一操作,避免了传统网络中对网络设备逐一配置所造成的效率降低。

IPv6自动初始化:根据地址分配管理中的设置,对接入主机进行相应的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从而为其按设置要求对入网主机进行初始化配置。同时,IPv6自动初始化将对重复地址检测过程进行优化,提高配置效率的同时减少信道开销。

DHCPv6服务器:在本文提出的初始化机制中,为了减小控制器的系统开销,有状态地址配置过程是控制器与DHCPv6服务器协同完成的,而不是DHCPv6服务器的功能集成在控制器中。控制器为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过程提供中继转发服务。

IPv6接入主机:传统的IPv6接入主机,不改变原有的协议栈。

2.2 自动初始化机制的详细设计

为实现SDN网络下的IPv6自动初始化,需实现无状态地址自动分配及有状态地址自动分配机制。为了实现两种分配方式,SDN网络需有能力正确处理和应答地址配置过程中的各类报文。同时需有能力对整体初始化过程进行管控。

根据以上要求,在本文提出的自动初始化机制中包含以下功能的设计:地址分配管理功能、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功能以及重复地址检测功能。

2.2.1 流程整体设计

主机在入网时会首先生成链路本地地址,并发起重复地址检测过程。在控制器端会首先收到该报文并进行处理。在上述自动初始化机制中(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机制:地址分配管理机制、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机制、重复地址检测机制。

2.2.1.1 地址分配管理

根据网络管理员的设置,确定对该入网主机采用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或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并且管理可分配的地址前缀,供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机制使用。

2.2.1.2 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机制

控制器依据地址分配管理机制中的设置,构造路由器公告报文(RA报文)对主机的地址与网络参数请求进行应答。

2.2.1.3 重复地址检测机制

该机制在地址分配过程中进行分配地址的唯一性检测,并对由主机发起的对相同地址的检测报文进行丢弃处理。

下文将对上述提出的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2.2.2 地址分配管理机制

地址分配管理机制在控制器上为网络管理员提供入口对网络的地址分配方式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由于入网主机使用传统IPv6协议栈,故其入网配置方式由接收到的RA报文中前缀信息选项、管理地址配置标记(M)、其他状态化配置标记(O)决定。由于主机的这一特性,本文提出的地址分配管理机制需在控制器内设置地址分配管理信息表,对管理员输入的以上信息进行记录。同时,该机制将地址分配管理的相关信息传递至后文提出的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机制使用,构造可供入网主机正确处理的RA报文进行下发。

2.2.2.1 地址分配管理信息表

如表1所示(表1),该表记录了交换机ID、交换机端口、M标记、O标记以及前缀信息。其中,交换机ID与交换机端口共同决定了表中的地址分配设置供接入在哪一个位置的主机使用;M与O标记根据管理员的设置,值为0或1;前缀信息则为供分配的地址前缀。

(1)当M标签与O标签都设置为0,则前缀信息是必须设置的。其意义为接入主机使用无状态方式进行地址获取,同时使用非有状态方式进行网络参数获取(如手动配置)。

(2)当M标签设置为0、O标签设置为1,则前缀信息是必须设置的。其意义为接入主机使用无状态方式进行地址获取。其他网络参数由DHCPv6服务器提供。

(3)当M标签与O标签都设置为1,则前缀信息可为空。其意义为入网主机使用有状态方式获取地址及网络参数,几使用DHCPv6服务器。

(4)当M标签设置为1、O标签设置为0,则前缀信息可为空。其意义为入网主机使用DHCPv6服务器获取地址,但使用其他方式获取网络参数(如手动配置)。

2.2.2.2 地址分配管理信息的使用

在组网前,网络管理员将上述表中信息在控制器中进行设置。当接收到入网主机发送的路由器请求报文(RS报文)时,控制器会根据接收该消息的交换机ID及端口在地址分配管理信息表中查询到适用于该主机的地址分配方式,并将M标记、O标记以及前缀信息传递到下文提出的地址与网络参数机制中使用,构造RA报文并按照接收的交换机端口发送给主机。同时,根据其有状态或无状态的地址分配方式,进行后续的报文转发工作。

2.2.3 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机制

在SDN网络中,由于控制层对于主机时透明的,主机为了获取IP地址与网络参数,仍向上层网络发送RS等报文。这些报文会由于在SDN交换机中无匹配项而被封装至packet-in消息中转发至控制器。故为了能够在控制器中对RS等报文进行应答,从而完成主机入网初始化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1、2为初始化请求报文,3、4为应答报文),本文提出在控制器中添加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机制。

2.2.3.1 无状态地址自动分配

如下图所示(图4),当主机入网时,向上层网络发送RS报文进行路由器请求。交换机将该报文封装至packet-in消息中上传至控制器中。此时控制器调用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组件,该组件解析该数据包,获得其接入交换机ID及端口,随后利用这两个参数在地址分配管理信息表中查询到相应的地址配置方式及前缀信息。当表中设置M标签为0、O标签为0或1,使用从表中获取的参数构造RA报文,并封装至packet-out消息中由SDN交换机转发至入网主机。消息格式如图5所示。

在报文中,OF报头中type字段为13,即OFPT_PACKET_OUT报文;buffer ID字段为-1,表示其缓冲区为packet-out消息的data字段;actions字段为该报文所执行的动作,在本文中,该消息的动作为OFPAT_OUTPUT,即执行将该报文转发,端口为RS报文的入端口。

在data字段中将封装构造好的RA报文,其中M标签、O标签以及前缀信息选项将依据地址分配管理信息表中的设置填入。由于是无状态地址自动分配,前缀信息选项中的on_link标签与自治标签将设为1,使主机将该前缀添加址前缀列表并使用它生成无状态地址。

当主机接收到该RA报文时,将会依据自身的IPv6协议栈进行地址初始化操作。若O标签为1,则会继续发起与DHCPv6服务器的通信,获取网络参数。由于在无状态地址分配中,入网主机仅需利用接收到的RA报文进行无状态地址的获取,故该过程到此已完成。主机以有状态方式获取网络参数的过程将与有状态地址自动分配过程中进行设计。

2.2.3.2 有状态地址自动分配

在有状态地址自动分配的设计中,入网主机获取RA报文应答方式与无状态地址自动分配过程相同。当RA报文的M标签设置为1;或M标签设置为0,O标签设置为1时,主机会发起与DHCPv6服务器的通信。此时控制器需充当中继的角色,对主机与DHCPv6服务器的报文进行转发。由于此类报文属于数量极小的报文,且只发生在地址配置过程。故本文设计由控制器使用packet-out消息直接控制交换机转发(消息格式如图6所示),不下发多余的流表。通信过程如下图所示(图7)。

2.2.4 重复地址检测机制

在SDN网络下,控制器掌握全局网络拓扑,即控制器可通过全局网络视图对网络中的一切设备进行信息查询。在这种机制下,从控制器层面来说,若地址自动分配的过程以控制器为载体进行实现,那么一切被分配的IP地址,在分配前可由控制器在全局拓扑中进行比对,当为全局唯一地址时,才进行后续分配操作。因此,理论上在地址自动分配过程中,SDN网络下不会存在地址重复的可能。在IP地址手动分配时,由于人为的误操作,还是有地址重复的可能性的,此时控制器无法通过自身机制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主机层面上,上层网络对于主机来说是透明的。主机只会依据传统IPv6协议的要求进行各类操作。所以,主机在接入网络或获取新的地址时,仍会对自身的IP地址进行重复地址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初始化该地址或将其从端口删除。

因此,虽然在SDN网络下进行地址自动分配时,控制器无需通过IPv6重复地址检测机制来保证全局网络设备的地址唯一性。本文提出,在地址与网络参数应答组件中,加入重复地址检测机制。控制器在地址分配过程中,从交互报文中提取待分配的IP地址作为测试地址,在分配前将该地址与全局视图中的IP地址进行比对,由此确定该地址是否为全局唯一。

(1)无状态地址分配过程:在该过程中,控制器从接收到的RS报文中可获得入网主机的MAC地址。同时,在地址分配管理信息表中可获取即将为该主机分配的地址前缀。利用EUI-64算法,将主机MAC地址与地址前缀生成待分配的测试地址,完成地址分配前的重复地址检测。

(2)有状态分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控制器可接收到DHCPv6服务器发送的reply报文,可从中获取待分配给主机的地址。将其提取并进行分配前的重复地址分配。

通过这种前置的重复地址检测,控制器可以不处理来自于主机对于该地址的重复地址检测报文,从而杜绝了多余的报文转发操作,降低信道开销。

对于由主机发起的重复地址检测,以及由于人为手动配置地址时发生的错误而导致的地址重复,控制器仍需遵循IPv6重复地址检测机制对主机进行报文应答,由此本文提出在非地址分配过程中,控制器将接收来自于主机的重复地址检测报文,并将该检测地址与全局视图进行比对,由此判断其是否全局唯一,并作出相应回复,无需将该报文在本地链路内多播至所有节点。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信道开销。

3 自动初始化机制的实现

本文基于ONOS控制器,设计并实现了IPv6自动初始化机制。在ONOS控制器的现阶段版本中,对于NDP协议的地址解析功能与IPv4协议的ARP机制进行了统一实现。故本文将提出的针对地址与参数自动配置的功能作为独立的组件进行实现。系统架构图如图8所示。

在ONOS控制器的核心层,扩展了地址分配管理组件(AddressAssignmentManager)和IPv6自动初始化管理组件(IPv6AutoConfigManager)。AddressAssignmentManager 组件主要作用是储存网络管理员对于地址分配方式的设置信息以及用于地址分配的前缀信息,并在执行自动初始化的过程中将相应的配置提供给自动初始化管理组件。IPv6AutoConfigManager组件主要实现对主机初始化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的处理方法。根据IPv6AutoConfigManager组件中的设置,对接收到的相关报文依据前文提出的自动初始化机制进行处理。如对于路由器请求报文的处理、路由器公告报文的构造及转发、用于重复地址检测的邻节点请求报文的处理、DHCPv6协议相关报文的处理与转发。同时,该组件还向上层应用提供接口,以供上层应用对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进行调用。

在ONOS控制器的应用层,扩展了IPv6自动初始化(IPv6AutoConfig)以及地址分配设置(AddressAssignmentConfig)应用程序。IPv6AutoConfig应用的主要功能在于当应用程序启动时,向控制器中的processor容器中加入IPv6AutoCofigprocessor以便后续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同时,该应用发起对数据包的请求,并对数据包进行一系列判断,从而启动自动初始化过程。该应用通过核心层组件IPv6AutoConfigManager提供的接口对其进行调用,从而处理请求到的数据包。AddressAssignmentConfig应用主要为网络管理员提供相关配置的入口,管理员通过输入命令达到对网络中各个接入端口的地址配置方式及前缀分配设置,并将相应参数传到核心层组件进行存储。当主机从某一个端口接入到网络中时,它的自动初始化过程将依据管理员对于该端口的设置进行。

4 结论

本文将传统IPv6网络中的地址与参数自动配置机制结合SDN网络的特点进行重新整合,提出适用于SDN网络的IPv6自动初始化机制。在该机制中,主要利用SDN控制器对全局网络信息的掌握,来精简传统IPv6自动配置过程中的报文交互,从而达到对网络拥塞问题的预防。同时利用SDN控制器可编程性强的特点,通过对应用层的设计,实现对网络中主机入网过程的个性化配置,由此提升了组网的灵活性,进行细粒度的集中管理。论文的思想在以ONOS为控制器的IPv6网络中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后续还需要对自动初始化机制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左青云,陈鸣,赵广松等.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研究[J].软件学报,2013(05):1078-1097.

[2]Tseng C W,Chen S J,Yang Y T,et al.IPv6 operations and deployment scenarios over SDN[C]// Network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Symposium. IEEE,2014:1-6.

[3]Sezer S,Scott-Hayward S,Chouhan P K,et al.Are we ready for SDN?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for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J].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2013,51(07):36-43.

[4]林J,贾子骁,孟坤.自适应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J].计算机学报,2012,35(06):1077-1093.

[5]Tseng C W,Yang Y T,Chou L D. An IPv6-enabled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architecture[C]// Network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Symposium.IEEE,2013:1-3.

[6]Jiang P C,Chen M,Xing C Y,et al. VDHCP:A versatile DHCP service based on OpenFlow[J].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2013,25(07):1617-162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