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8篇

时间:2023-06-12 09:11:20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篇1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最初的贸易形势早已不适合现在的国际贸易,单一的贸易或者投资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国际贸易,经过国际贸易形势不断调整,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形式逐渐出现,这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贸易投资一体化和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是极为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贸易投资一体化形式下,国际贸易突出的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以及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利益提升。

关键词:

贸易;投资;一体化;国际贸易

一、前言

最初国际贸易,比较成本是获利的根本理论,在这种理论模式下,国家独自发展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成本较低的产品,而且别的国家是不能利用这种优势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际投资不断地加大,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在经济学家的分析研究下,得到了贸易和投资的一致的特点,比如说地理区域和产业分布上、产品结构的转变等。这种一致性,也是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根本所在。

二、贸易投资一体化使得国际贸易突出竞争优势

在一般情况下,比较成本才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发展方向,比较成本主要观点就是,只有国家生产成本较低的商品参与国际贸易,不仅生产该产品的国家本身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与之进行贸易的国家也会获得利益。瑞典的经济学家在分析了比较成本出现利益差额的原因之后,认为劳动力丰富、资本丰富、综合国力较强、具有较多资源的国家,出口是非常多的,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出口量比例非常大。但是随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比较成本由于要基于各国之间的不可流动特点,这种特性导致出现了成本额的差异,使得各国想要获得利益就要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有效的利用和分配资源,所以这种比较成本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的国际贸易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大企业逐渐在国际贸易中体现了竞争能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显现的优势不再是单一贸易优势或者投资优势,变成了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形式,竞争能力凸显。而且国内的企业也可以趁着国际全球化时机,适时的抢占国际贸易中的先机,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比较成本的方式逐渐改变,某一国家已经不能独自应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获得利益,别的国家也是可以运用的。只要国家拥有的资源丰富,资本较大,人才多,有着自己成本上的优势,技术上的优势,产品上的优势,管理上的优势,具有强烈的竞争优势,那么就能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抢占先机,获得利益。

三、贸易投资一体化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

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内部格局发生了改变,公司逐渐将内部业务转变为跨国公司的业务,增加了产业链,在以前的比较成本形式下的贸易中,贸易是以产业内部为主的,国际贸易是在不同的产业之中进行。因为在最初的贸易理论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需要依靠不同的产业,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将这些不同产品进行贸易交换,产品的流向较为固定单一,对于各国的发展其实是极为不利的。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际贸易的份额不断加大,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单一定向的国际贸易已经不符合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的贸易情况,发达国家的产品数量增多,新产品日新月异,国际贸易的比重加大,使得贸易的形式不断的进行调整变化。一般情况下认为产业内部的贸易是在比较成本的情况下由于各种产品之间的差异,产业内部贸易可以最大化生产利润,所有才出现了这种产业模式。但是现在,虽然产业内部的贸易仍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是有了一些改变,这就体现在了跨国公司的贸易上,跨国公司将原先一些公司内部的产业逐渐移交到了跨国公司之间,其实这也是一种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现在跨国公司为了提升自己公司的整体水平,壮大公司规模,提高企业利润,一般采取并购的方式,围绕主流产业开展多项产业结构,比如美的最初是以电器为自己主要的生产产品,但是经过企业不断的发展,美的集团现在除了生产电器之外,还涉足物流、地产等领域。为了一直保存自己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采用了垂直管理的方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保护了自己技术领先的优势。

四、一体化方式使得贸易利益提升

国际贸易的一般优势体现在利益、就业、技术上等各种的进步。在比较成本中,只要国家各自在自己的优势上发挥出全部作用,就会获得不少的利益,会促进整个国家的利益发展。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方式下,国际贸易应该向新的方向转变,首先是国际投资收益会慢慢超过贸易的利益,国际投资优化了全球的资源分配模式,带动了资源的整合。外汇额度也成了国家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国家的进出口额度都表现在了外汇收入的增加和支出上,国家之间的贸易差额可以全面的体现国家之间的贸易形势。在一体化的条件下,动态利益成为了跨国企业以及国家之间的主要追求,其中包括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使得各个国家的企业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一部分,国际贸易中流通的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国的产品了,产品的多样化更是促进了贸易的不断进行,一个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出口利润外汇到别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不发达国家内建设的子公司,这种形式更为明显。但是这种情况导致了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受损,因此动态的利益就成为了不发达国家企业所追求的主要利益。也是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因素。

五、结束语

贸易投资一体化已经是当前非常符合国际贸易的一种新型的模式,一体化的方式,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分工模式转变,突出了资源整合的各种竞争优势,而且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公司的产业链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在一体化的模式下,动态利益逐渐成为了主题,而且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保护的对象和效果不能确定,极大的适应可当前的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相信在这种体制下,国际莫伊将会有极大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二震,马野青.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J].《福建论坛》,2013.(11):32-35.

[2]魏浩,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05):61-63.

[3]韩志涛,论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考究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4.(11):112-113.

[4]杨冰,贸易投资一体化程度与贸易保护问题研究[j]《时代经贸》2016.(02):51-52.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篇2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存在是将市场竞争看成完全自由的,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对产业间贸易进行了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贸易回暖,新贸易理论在此背景下产生,主要从竞争方式、经济规模和科技进步等层面对贸易关系和现象进行了解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从专业化生产分工的层面对贸易现象进行解释,有意将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划归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概念范畴之内。

二、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国际贸易的供应链形式和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国际贸易形式和经济组织结构上均产生了新的变化。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如下:(1)近年来,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业发展迅猛,科技进步加快和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国际间投资和并购进程加快,全球经济贸易高速增长。(2)国际贸易供应链与物流增长速度齐头并进,成为了推动虎屋贸易的主要动力。各国的贸易部门和日益顺畅的服务行业加快了国际物流的发展速度。(3)发达国家依然占据着贸易的主导和核心地位,国际贸易供应链和物流受发达国家控制严重。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给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新的发展契机,发展中国家的外貌增幅超过了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逐渐增大。(4)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国际间贸易进行协调管理的重要机构,可以消除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改善和规范国际间贸易秩序,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5)区域间贸易组织发展进程加快,区域间贸易总量与贸易额增长迅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贸易关系和形式。

三、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形式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贸易增长迅猛,产业内贸易是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产业间贸易相对的概念。这就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世界贸易额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不代表投入的成本较多或者占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以克鲁格曼、雷蒙德•弗农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一国际贸易现象提出了各种新的学说,这些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既联系又有区别的学说,被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

2.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

传统贸易理论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产物具有严密的理论假设基础,主要包括:完全市场竞争、不变或递减的规模报酬、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即2×2×2模型。战后出现了新的贸易现象:区域集团内或产业内出现内部交易、发达国家贸易量增加,由于传统贸易理论无法对其进行解释,新贸易理论认为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1)引进产业组织理论,将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不完全竞争。(2)规模报酬由不变或递减转变为递增。(3)贸易模型由传统的2×2×2型转变为J×N×M的新贸易理论模型。(4)放弃“赫克歇尔-俄林”关于贸易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获得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建立新贸易理论假设有助于突破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这两个关键假设,为解释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另辟蹊径。

3.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成因、组织结构以及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以及国际间关系等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的持续变化会导致国际贸易理论的变革与创新。相应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壮大必须满足现实经济的发展需要。自上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渐壮大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经济体和贸易形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应运而生。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基于宏观产业内的贸易角度对国际贸易关系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现如今,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某个经济主体或贸易现象进行研究的。新贸易理论对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进行解释,在贸易政策方面提出了“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两个论点,提出了参加贸易并不总能得到利益的论点,并且开始注重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实现了从静态理论到动态理论的转变,填补了传统贸易理论空白,并使二者有机融合,研究的贸易现象更微观、更细致,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

四、结语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篇3

关键词:马克思;国际贸易伦理;自由与平等;信用;人道

中图分类号:B82-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5-

收稿日期:2013-05-24

作者简介:龙静云,女,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圣鹏,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探讨马克思的国际贸易中的伦理思想,有利于我们把握与理解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精神实质,也为我们建构当今的国际贸易伦理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一、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商业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分工与商品生产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不仅有部落内部和部落边境的贸易,而且海外贸易也有了。”[1]163-164而最初的部落边境贸易以及海外贸易,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最初的“国际贸易”形式。当然,由于原始社会的部落并不具有民族与国家的特征与性质,故而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民族与氏族或者部落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的,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的,而氏族或者部落是按血缘关系来划分的,国家与民族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氏族或部落则是自然形成的“自然产物”。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国家,“它在一切典型的时期毫无例外地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并且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1]176。而氏族或者部落,它只不过是自然形成的血缘共同体。因此,最开始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贸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因而也更不可能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马克思的贸易理论中,“贸易——它终究不过是不同个人和不同国家的产品的交换。”[2]87因此,对于原始社会而言,由于个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也不存在国家与民族,因而,在原始社会也事实上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的。

国际贸易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并与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是同步的。当人类社会处在商品经济的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也即自然经济阶段时,国际贸易并没有获得长足的发展。在自然经济(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简单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条件下,也存在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是在相当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的,贸易的规模小,广度与深度也不够。其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还不允许大规模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存在。自然经济的本性决定着国家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实行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呈现的是一种自然封闭状态,而这在事实上必然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纵然在某一历史时期或者某一地区出现过繁荣的景象,如明清时期的广州,但那也是十分有限的,并且不占据主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也并不依托于对外贸易或者国际贸易生存与发展。此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也往往是政治主导的,是以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贸易,而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贸易。例如,在晚清时期的对外贸易中,我们虽然也可以看到商人,但这些商人并不是单纯的商人,而是红顶商人,这些红顶商人,其实就是政府的贸易代表。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也即现代国际贸易,在自然经济主导的社会中,也并没有出现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正是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促使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与扩大。马克思在谈到对外贸易的扩大时,就明确地指出:“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3]在这里,对外贸易的扩大,实质上就是指现代国际贸易的产生。因为在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上,对外贸易可能是小规模的,但国际贸易则属于大规模的贸易,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上的,因此,如果没有对外贸易的扩大,就不可能有不同国家之间的大规模贸易的产生与存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谈到“大规模的贸易”,并把国际贸易与世界贸易归之于大规模的贸易范畴之内[4]110。由此可知,没有对外贸易的扩大,就不会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内在发展的需要,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产物。之所以这样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际贸易是资本增值的内在必然性要求。对于资本而言,贸易是其实现资本增殖的重要途径,没有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就不会有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增殖的必然,也是其实现其增殖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言,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其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都必须要服从于这个目的与动机。剩余价值的生产,在马克思看来,既是资本的产生与保存方式,也是资本的增殖与积累的秘密。资本作为一种积累起来的劳动,是通过对活劳动,也即对雇佣劳动的支配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的保存、增殖与积累,也即通过对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来实现的。资本的不断积累就是雇佣工人的不断增加。资本虽然是产生于商品生产中,但其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而贸易本身就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扩大的结果。因此作为大规模的贸易形式——国际贸易,更有利于资本的增殖与积累,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正是因为国际贸易与世界贸易的产生与形成,才“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5].资本的现代生活史的历史表现与现实形象就是,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普照的光”,“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6]458,从而也是国际贸易发展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内在驱动力。

在马克思的贸易理论与政治经济学中,国际贸易一词通常都是用来形容国与国之间或者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商业交往情况,而不是用来表述一国或一民族之内部的商业交往情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三种贸易形式,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即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与世界贸易。对于这三个概念而言,我们在使用中是否可以通用与互换呢?在马克思的贸易理论中,这个三个概念,都有各自独立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与领域。因此,在使用上,我们应当避免互通与滥用的情况发生。对外贸易,是从贸易中一方为视角,来看待自身与其他国家、民族与地区的贸易,是有内外之区分的,其主要是与本国国内的商业情况相区分的一个范畴。国际贸易,则是形容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其并不以贸易中哪一国为参照坐标。世界贸易,则是站在世界市场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因此,三者是有所不同的,但三者也是内在的联系在一起的。不同国家的对外贸易在总体上构成了国际贸易,而世界市场形成之后,世界市场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构成了世界贸易。因此,从规模与范围的角度讲,世界贸易大于几个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大于一国的对外贸易,所有国家的对外贸易的总况构成国际贸易或者世界贸易。

此外,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国际价值理论,也即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值以及价格的定价理论,通常与之相关的还有世界货币理论;贸易自由与贸易平等理论;贸易政策与贸易安全思想;等等。

二、国际贸易的核心伦理精神:自由与平等

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的商业交往,国际贸易通常指的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贸易。而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的发展程度、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与不同,因此,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复杂而多变。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如何保障贸易的正常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在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视野中,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自由选择与平等交换。所谓自由选择,指的就是国际贸易中的任何一方都有自由选择贸易对象的权利,以及自由进入其他任何一方市场的权利,也即自由贸易、自由买卖的权利。在国际贸易中自由选择的权利是首要的权利。如果交易各方不能自由地选择,也就没有什么贸易自由了。相对于自由选择而言,平等交换则体现为,在国际贸易中,任何一方都享有平等交换的权利,这种权利不仅表现为交换各方的产品的价值是相等,还表现为交换各方的地位与权利是平等的。在国际贸易中,强国与弱国享有同等的地位与平等的权利,在国际贸易中强国并没有强权,也不会因为其强大就享有更多的特权,弱国也不能因为弱,就在权利与地位上低别国一等。在国际贸易中,贸易主体间只有平等的地位,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才能进行平等的贸易。国际贸易的平等原则,从根本上讲是从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衍生出来的,马克思认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商品交换就是等量价值的商品与等量价值的商品之间的交换。因此,平等交换,保障了商品交换的公平性以及各方互利双赢的原则。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大规模的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尤其是世界贸易,要求有自由的、在行动上不受限制的商品占有者,他们作为商品占有者是有平等权利的,他们根据对他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至少在当地是平等的权利来进行交换。”[4]110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但保证国际贸易正常进行与发展的,却是自由与平等等基本的国际贸易伦理精神。对于国际贸易而言,没有比自由与平等更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与伦理精神。国际贸易本质上就是自由贸易,自由贸易首先要求的就是贸易自由,就是能够在国际范围内自由地选择贸易对象,商品能够自由地进入任何国家与地区,各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商品交换是平等的,国际贸易的主体是自由与平等的。因此,要贸易自由,就必须是贸易主体是自由与平等的。没有贸易主体的自由与平等,没有商品在各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自由进入与平等交换,就不会有贸易自由。“因此,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在所有方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7]由此可见,在国际贸易中,贸易主体之间地位的平等,是由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等价交换所决定的,等价交换要求在国际贸易中,不仅贸易双方的商品的价值要相等,还要求贸易主体之间的地位的平等。而要做到贸易中的平等,贸易必须是自由的。在国际贸易中,只有做到了自由与平等,国际贸易才是公平与公正的。在国际贸易中,如果贸易主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贸易活动是不自由的,这种贸易必然就是不公正、不公平的。在国际贸易中,只有遵循自由与平等的伦理原则与伦理精神,国际贸易才能正常进行下去,国际贸易才是健康的、有序的。在国际贸易中,必然存在竞争,但竞争的首要前提是竞争的主体是自由与平等的,并且这种竞争还应建立在自由与平等的基础之上。在国际贸易中,“竞争是实际的贸易自由”[2]114不存在竞争的国际贸易并不是真正的贸易自由。

自由与平等是国际贸易的基本价值理念与核心伦理精神。正是因为自由与平等是国际贸易的基本价值理念与核心伦理精神,所以在国际贸易中,任何违背与损害国际贸易中自由与平等的行为,都我们应该反对与谴责的行为。在国际贸易中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措施,都可能在客观上限制与约束贸易自由与贸易平等。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得越充分,贸易就越发自由与平等。在国际贸易中,对一些自身的经济还不是很强大的国家与地区而言,采取一些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可接受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确实有利于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讲,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措施都只是一种在一定时期内贸易策略手段,而不能作为长久的贸易战略来使用。但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保护本国的贸易利益与竞争利益不受损害的做法与行为,事实上是一种违反国际贸易自由与平等的行为与表现。这种贸易保护措施与贸易保护手段,在马克思看来,只不过是贸易自由范围内的防卫措施与防卫手段,因为它们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与行为。由此可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与自由是相伴相生的。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有国家或地区相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或者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与损害的话,那它的这种做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它是有悖于世界历史的形成的。只要你处在国际贸易中,处在经济全球化中,你就不可能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与措施来长久地保护自身的利益。在当今时代,无论是旧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措施,如提高关税,还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措施,如当代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都是对国际贸易的自由与平等原则的制约与限制,都不可能长久地保障与维护自身的利益。像这样的一些政策与措施,用马克思的话讲,它们都是“治标的办法,是贸易自由范围内的防卫手段”[2]114。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措施,虽在客观上都限制与约束了贸易自由与贸易平等,但相对于国际贸易中的霸权主义行为对贸易自由与贸易平等的蹂躏与糟蹋而言,还是相对温柔与和平的。在国际贸易中,贸易霸权主义是对他国、他国在贸易中的自由与平等权利的肆意侵犯与践踏,它的实质就是通过武力侵犯或者武力胁迫的方式与他国或其它地区进行贸易,以达到长期支配、压迫与剥削他国或其他地区人民的目的。例如,早期西方国家对殖民地的贸易就是如此。在19世纪40-60年代的鸦片战争中,英法等帝国主义就是利用坚船利炮打开清王朝的大门,来强行开拓中国的市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野蛮的、暴力的贸易霸权主义行为。在当今国际贸易中,新殖民主义也是贸易霸权主义行为在当代的典型表现。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中,我们既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更要反对贸易霸权主义。在国际贸易中,只有秉着自由与平等的原则,国际贸易才有可能做到公平与公正。

三、国际贸易的伦理基础与保障:信用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信用是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而存在的,由工业的生产方式与商业的交往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是“信用这个上层建筑的基础”[8]498。马克思认为,作为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之一的信用,特别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8]500。因此,信用精神的产生以及信用制度的建立,是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的重要伦理基础与伦理保障,因而也必然对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

商品经济,特别是现代商品经济,又可以称之为货币经济或者信用经济。随着大工业生产方式以及现代商业交往形式的形成,商品经济越来越表现为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在马克思看来,“随着信用事业的扩大,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也在扩大”[9]163-164。当货币充当世界货币时,“它的最主要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9]168。由此可见,从信用事业的扩大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的关系来看,现代商品经济,之所以又可以称之为货币经济与信用经济,是与商业信用精神的产生以及信用事业的扩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商业信用精神以及信用事业、信用制度的存在,才使得现代商品经济,具有货币经济与信用经济的特征与本质。

信用,既是现代商品经济的重要伦理精神,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伦理保障。国际贸易是现代商业交往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现代商业贸易中,国际贸易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其历史作用与地位越来越变得重要与突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要着重指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所必要谈论的少数几点中,就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直接表明在研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关的社会的信用制度时,“我们只研究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6]512。马克思之所以重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在笔者看来,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的重要伦理保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发展的重要伦理基础。从马克思注重资本主义社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研究来看,我们也可以知道,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制度的产生与存在,在客观上促进了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之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其也是国际贸易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得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伦理基础与伦理制度保障。马克思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平衡国际贸易差额,是“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为基础,而这种职能又是以信用为基础的”[8]589在国际贸易中,如果不讲商业信用,国际贸易对世界市场以及世界历史的形式的作用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国际贸易中,正是因为商业信用精神的存在,国际贸易才得以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事实上为现代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条件,并减少了国际贸易的流通成本和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速度。在商业交往中,正是商业信用制度的发展,带来现代商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商业信用在国际贸易中的延伸,可以使得“相当大的一部分交易完全用不着货币”[6]515从而使得国际贸易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国际贸易变得更为快速与便捷,国际贸易影响更为广泛,国际贸易联系更为密切,世界市场与世界历史在更高程度上得以实现。

现代国际贸易虽然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商业交往方式的产物,但其也要建立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之上,需要各种经济信用制度为其保航护驾。没有各种经济信用制度的保障,国际贸易的成本与代价会大大增加,甚至无法正常进行。经济信用制度既是国际贸易的保障制度,同时也是对国际贸易中不讲信用的行为的一种惩戒制度。任何不讲信用的国际贸易行为都应得到制裁与严惩。此外,对于现代信用制度,我们也要做辩证地历史地认识,既要看到它在世界市场与世界历史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也不可否认信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对现代金融危机的产生具有诱发作用或说促使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四、国际贸易的伦理要求:人道

对于在国际贸易中,是否要讲人道,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与把握上,似乎存在着观点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在谈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时,就曾认为资产阶级的贸易自由是没有良心的,认为资产阶级,“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2]27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贸易自由是没有良心的,但是这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相对于封建社会无数特许的自由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而言,它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而并不是说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论断还告诉我们,国际贸易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一种以讲良心为主导的贸易。这是因为,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并不是建立在良心与道德的基础之上的,也不是依据良心与人道来进行的。国际贸易虽然在性质上不是有良心的贸易,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就不需要良心,就不需要讲人道。人道仍是国际贸易的题中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国际贸易不讲人道的批判,来表达国际贸易应该要有人道的伦理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就认为,人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方面,是国际贸易的伦理要求。在国际贸易或者国际商业活动中,要不要讲人道,不仅是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心的话题,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关心的话题。恩格斯在谈到亚当?斯密关于“商业中的人道问题”时,就认可了斯密的观点:“斯密颂扬商业是人道的,这是对的。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不道德的东西;商业也有对道德和人性表述尊重的一面。”[10]62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确实不是依据道德与良心的标准来进行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商品经济活动中不能讲人道,人道就不是商业活动的伦理要求。任何商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对于商业活动的主体——人而言,他是要讲人道的。因此,在商业活动中,或者在国际贸易中,同样是要讲人道的,人道也同样是国际贸易的伦理要求。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图利显然是最为根本和最为直接的目的,但图利不是唯一的,对道德和人性表示应有的尊重也是其重要的一面。在马克思的贸易理论的视野中,一种正常的国际贸易,往往是建立在各方友好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敌对的基础上。如果在国际贸易中,一方表现地越友好,其势必对自己越有利,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个民族要是引起他的供应者和顾客的敌对情绪,就太不明智了。”[10]62

商品经济虽然不是道德经济,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道德却是确保商品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道德对商品经济社会的规范与引导,商品经济同样也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就算能够运转,也必然增加运转的成本。因此,在商业活动中,讲人道并不会实质性的影响商业利润的获取,反而会有利于商业利益的获取。由此可知,在国际贸易中,讲人道也同样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在国际贸易中,尊重他国人民人格与价值观,不损害他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不破坏他国的自然环境,都是国际贸易中人道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在国际贸易中要讲人道的精神,也是持肯定的态度的。他们反对那种依靠暴力与非法手段进行的国际贸易,特别是反对血腥的殖民地贸易和摧残与毒害他国人们的道德与身心健康的非法的鸦片贸易。对于这种非人道的国际贸易,马克思恩格斯是对其加以严厉的批判与无情揭露的。马克思在谈到英法帝国主义对晚清中国的非法的鸦片贸易时,就对这种非人道的、灭绝人性的、摧残与毒害贸易国人们的身心健康、破坏贸易国的社会道德的鸦片贸易进行了严厉批判与大胆的揭露,认为当时的英国就是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的非法的鸦片贸易来填满自己的国库,马克思说:“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2]704。马克思对在国际贸易中也要讲人道的思想,告诉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图利固然是最为根本的,但也不能忽视对道德与人性的尊重。国际贸易不是不讲人道的贸易,更不是摧残人命与败坏道德的贸易。道德与人性应该在贸易中得到尊重与维护,这也是国际贸易的题中之意。在国际贸易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是国际贸易能够正常进行交往的条件。它同样有利于贸易各方利益的获取与维护。

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普遍化与深度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国际贸易中的人道问题。非人道的国际贸易行为,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与申讨。在新时代的国际贸易中,注重劳工的身心健康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肩负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对世界人民的福利的责任担当,都被认为是当今国际贸易中讲人道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6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中文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71.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中文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篇4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篇5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篇6

论文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篇7

伴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国际贸易收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两方面,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保住我国进出口大国的身份,保住我国进出口的份额,不断扩大出口量,就必须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快捷、低成本和高效性的特点,利用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优化国际贸易的结构,对国际贸易发展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相关概述出发,分析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结构的有利影响,讨论电子商务背景我国国际贸易结构优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结构化

科学技术水平日渐提高,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迎来了挑战和机遇。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对国际贸易结构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在对国际贸易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过程中,必须对电子商务快捷、低成本、高效以及无纸化交易进行科学分析,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时优化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结构,促使国际贸易结构适应电子商务背景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避免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发展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经济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始终保证我国大国地位屹立不倒。

一、电子商务及其国际贸易的基本概述

1.电子商务的基本概述。电子商务通常指的是在全球各地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进行的各种不毛面商贸活动,概括来讲就是电子方式和商贸活动。电子商务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经历了五个阶段。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日渐提高,和电子商务自身全球化、高效化、快捷性、低成本等诸多优化,使得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经济结构形成了挑战,新经济形式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

2.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结构优化。国际贸易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商品和劳务流通和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际贸易作为电子商务应用最早的领域,国际电子商务的出现,实现了交易方式和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打破了国际贸易中的时空局限,有效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降低了信息流通的成本,对提高世界范围内商品和劳务交换效率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实现了商业谈判电子化、合同签订无纸化,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将世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上。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主体结构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产品等产品的比重不断上升,交易手段由单一传统方式向多样化转变,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为国际贸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国际贸易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传统国际贸易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其积极影响的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为对商品结构的影响、服务和技术结构的影响、交易结构的影响、贸易方式以及经营主体结构的影响。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方方面面都形成了影响作用,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必须实现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本文主要从商品结构和贸易形式两方面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

1.商品结构。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分工与协调得到进一步加强以及高端产品的不断出现。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世界产业结构主要以原材料和能源的制造业、加工业为主,而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向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行业,这些产业主要依靠网络技术,表明了商品结构中信息技术的价值量逐渐提高。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人们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这种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国际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调查发现,2014年我国在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方面,增长速度均超过15%,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国际贸易结构中,高科技产品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对我国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形成了重要的启示。

2.贸易形式。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作方式、支付方式和监管方式三个方面。传统国际贸易中容易受时空等因素的影响,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成功打破了时空局限、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实现了对贸易中商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有效整合,为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实现了支付方式的优化和创新,电子支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流通的成本,也有利于提高支付效率。电子支付的出现使无纸化支付形式代替了纸币支付,成为国际贸易付款的主流趋势,对国际贸易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总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对国际贸易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对促进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电子商务不仅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经济发展中采取合理的措施规避不利影响。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通过对我国国际贸易结构的研究,结合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结构的特点,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就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我国传统国际贸易结构中,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利润空间比较下。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产品的价值量,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的比重,实现低端商品向优质商品和高端商品转变,实现商品结构的优化。这就要求我国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附加价值高的高新技术和科技产业,提高高科技产品在我国商品出口中的比重,降低初级商品的出口比重,最大限度提高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形成充分的物质保障。

2.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对于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国际流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参与其中,深入了解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从而实现对我国国际贸易结构的挑战。除此之外,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还需要完善电子支付的体系建设,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对电子支付非常依赖,电子支付环境的安全性可以为顺利进行国际贸易提供充分的保障。在完善电子支付体系建设时,不仅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积极促进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3.提高企业的电子商务能力。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主体结构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提高企业的电子商务能力,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的培训,使企业拥有专门管理人才和商务技术型人才,可以为电子商务下对外贸易提供充分的保障。除此之外,电子商务环境下,对我国国际贸易结构进行优化,还需要加强技术和产品创新,主要是因为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产品的周期会大大缩短,对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会形成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带来机遇和挑战,针对我国国际贸易结构特点,在新经济时代,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就必须根据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特点,实现对我国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作者:郭伟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兰克福分行

参考文献:

[1]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创新[J].对外经贸实务,2012,(2):89-92.

[2]黄晓丹.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探析[J].中国商贸,2013,(34):104-105.

[3]迟永胜.我国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17):199-200.

[4]张卫敏.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发展展望[J].商业经济,2012,(3):60-61,117.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解决方法

一、电子商务影响国际贸易的几个方面

1.改变了国际贸易的营销形式

国际贸易的营销形式随着电子信息商务的发展也在逐步革新。一种新型的营销形式—电子商务营销业应运而生。目前,这种营销形式最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电子营销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网络环境下,无论多远的空间,多长的时间,双方都可以进行网上的信息交流。这也将应用到国际贸易当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参与营销的过程。消费者主观参与性会得到加强,占据贸易营销的主导地位。第二是牢固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电子商务环境下,便于客户和公司代表进行直接对接。公司会更加考虑客户的利益和需求,从客户角度进行合作。贸易形式和关系的形成也成为一个双向的过程。第三是营销信息更加个性化。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客户和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会更加便利。贸易交易也会向个性化的销售进行转变,贸易公司内部也会逐渐构建起个性化的营销网络。

2.新型国际贸易方式的兴起

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主要还是以展览会、面对面营销等形式为主。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的贸易方式正在兴起。其表现形式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电子信息网络与国际贸易的结合运作。电子商务主要把网络信息作为贸易过程的媒介,用电子的形式来达成交易目的。客户和公司代表之间不再需要面对面直接交谈,通过电子信息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全面对接交流。而许多贸易信息和流程都可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速开展。其次是电子商务下形成的贸易形式主要是有:全面化的、片面化的这两种。流程和信息对接是否完全依靠电子商务的步骤来进行是评判种类的标准。按照电子商务步骤进行贸易的形式属于全面化电子商务,反之,则是片面化电子商务。最后是电子商务介入下,国际贸易过程的革新。随着电子信息化与贸易的逐步结合,这也影响了国际贸易的贸易过程的革新。

3.减少国际贸易公司的实际成本

国际贸易公司在进行贸易活动时,必定要考虑自身的成本问题。公司商品的收益与商品的成本是挂钩的,商品成本价格的高低决定公司收益的大小。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公司可以将商品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信息化的电子环境,方便信息的传输和人力的影响,能将商品成本降至最低。而公司在订购商品原材料时,可以利用电子网络来进行。将公司内所订购信息汇集起来,向厂家进行批量订购,获得折扣价格,降低商品成本。同时公司和供应商可以进行直接的信息对接,这样就不会受到采购中介的影响,减少采购的中介费用。

二、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的方法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电子商务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电子商务和国家贸易相结合发展的贸易形式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因此,国家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外贸地区和企业。但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实物性”的宣传,而不是单纯地介绍其发展的美好愿景。要将宣传内容和电子信息科技紧密结合起来,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的魅力、了解到电子商务的易用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要发挥成功案例的榜样作用。在这些成功先例的展示下,可以加强企业对于电子商务贸易形式的信心,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然后,要注意向人们补充电子信息安全的内容,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具体就是:注意贸易安全、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

2.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电子商务体系的管理

电子商务如果要想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也是决定体系是否稳固和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电子信息的基层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基层设施的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健全电子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国际贸易信息的安全交流,奠定国家贸易合作的安全基础。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的电子化。首先要采集贸易网络信息,建立电子信息库,补充国际贸易信息。将各国之间的贸易信息形成统一的网络,方便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同时,也为我国和国外的贸易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其次是扩大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范围,加大对于网络的宣传力度。然后是开发便捷的平台在线支付通道,建设网上支付的多方式体系。在完善基层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电子贸易的安全问题。一是要对网络贸易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逐步提高电子商务的管理质量。二是政府要采取强硬的措施打击电子贸易信息的失真行为,肃清网上信息环境,维护用户的信息安全。然后建立健全电子贸易的监管体系,严厉惩罚不法行为。

3.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向国际型人才靠拢

当前,电子商务与国家贸易的联系日益紧密,电子贸易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专业领域的内容,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业人员来进行协调和管理。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国际电子贸易发展的力量。所以加强对于国际电子贸易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国要密切关注国内外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进程,吸收先进的培养形式。革新传统的运营形式和管理体系,搭建各国间的电子商务信息对接平台。然后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和类型,加强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高校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培养更多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要革新教学方法,将知识理解和实践技能摆在同等的位置。而政府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促进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例如安排高校的培养课程,与国外人才培养机构进行交流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我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扩大电子商务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薛荣久.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