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标准建设规划8篇

时间:2023-06-12 09:11:23

标准建设规划

标准建设规划篇1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供需平衡;总体规划

1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的需要,山东省委把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构建现代水网作为目前最大目标,把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作为构建现代水网的基础,摆在突出位置,这为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灌区现有灌溉格局及实际情况,把整个项目分为3个灌区:胜利渠灌区、运南灌区、南部井灌区[2]。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1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及问题

a.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思想比较严重,农田水利的投入体制是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因素。b.小型水利工程多为农业基础设施,易发生抗旱防洪等水事纠纷,影响投资者的收入和农村稳定。工程建设中没有明确的建后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资金保障,造成建后无人管理,无法发挥应有效益。c.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技术素质较差,管理技术设备落后,离规范化的灌区管理相差甚远。有工程无人管,有人管无管理经费这是工程管理的最致命的弱点[3]。

2.2灌溉用水供需平衡分析

2.2.1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通过对台儿庄的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现状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20L/(人•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60L/(人•d);牛马猪等大牲畜用水定额为40L/(头•d),鸡、狗等小牲畜用水定额为20L/(只•d);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60m3/万元。农业实际灌溉面积21万亩,平均灌水2次,灌溉定额143.4m3/亩[4]。生态与环境用水主要是城镇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见表1。2.2.2农业灌溉可供水总量预测根据台儿庄区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台儿庄区规划水平年分别在P=50%、P=75%、P=90%时的水资源可供水量预测见表2.2.2.3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预测根据台儿庄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预测规划水平年灌溉保证率P=50%、P=75%、P=90%时的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见表3。

3总体规划

3.1规划目标

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山东省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本市水资源状况和土地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全市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比例。枣庄市规划“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37.04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87.05%。规划到2015年枣庄市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0.17万亩,2020年年底全部完成。枣庄市“旱能浇、涝能排”面积规划汇总见表4。

3.2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3.2.1规划布局与建设内容根据胜利渠灌区(台儿庄区)布局实际情况,按照行政区划共分为4个片区,分别是泥沟片区、马兰屯片区、邳庄片区和运办片区。灌溉形式分别采用提水泵站衬砌渠道灌溉、机井低压管道灌溉和提水泵站低压管道灌溉三种形式。运南灌区按行政区划,划分为两个片区,分别是涧头集片区和张山子片区。灌溉形式根据当地的现状、水源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提水泵站衬砌渠道、提水泵站低压管道两种方式灌溉。南部井灌区按行政区划。划分为二个片区,分别是涧头集片区和张山子片区。根据南部井灌区地形地貌、水源实际情况,灌溉方式全部采用机井低压管道灌溉的方式。各区建设内容见表5。3.2.2主要工程量根据各灌区的设计,估算主要工程量汇总见表6.

4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将原有的地面沟畦粗放式灌溉改为较高标准、标准化畦田的节水灌溉形式,农田质量、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也将随之提高,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5],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项目效益主要体现在灌溉增产、节能、省工等方面,具体效益如下:a.增产效益:粮田渠道防渗每亩年均增产约100kg。b.节能效益:实施渠道防渗项目后,由于灌溉用水量减少,用电量相应降低,亩均节能10kW•h。c.省工效益:项目建成后,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减少,灌溉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灌溉用工量减少,农民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d.节水效益:项目全部实施渠道防渗节水灌溉后,与土渠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66,每亩节水约162m3。

5结论

该项目的实施,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旱作物节水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的零增长,节约水资源,对枣庄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保证。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而且能为项目区内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采用新的节水灌溉方式和种植结构,充分利用项目区的有限水资源增加灌溉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TD/T1033—2012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2]郭力方.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N].中国证券报,2011-11-09.

[3]李坤英.辽宁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1(12):36-37.

[4]DB44/T505—2008.农田林网建设技术规范[S].

[5]刘向阳.关于南县农田水利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2):70-72.

标准建设规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体制改革,完善国土资源中心所基本建设,强化国土资源中心所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全市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中心所在基层的基础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标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2006—2008年底,将全市112个国土资源所整合为42个国土资源中心所(分局),通过机构设置规范化、设施配置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人员素质优良化建设,把国土资源所建成机构完善、设施配套、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单位,培育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公正执法、勤政为民的高素质队伍。

三、措施步骤

(一)措施

1、整合机构,合理布局,构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格局。根据地理、交通、经济、人口和资源分布等因素,整合资源,强化职能,优化配置,明确分工,合理设置国土资源中心所。做到机构编制上收到市、县人民政府管理,经费列入市、县级财政预算,业务分归市辖区国土资源分局和县国土资源局管理。

2、争取支持,筹集资金,确保国土资源所标准化建设顺利实施。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经费采取县国土资源局(分局)投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所辖乡镇支持一点,市国土资源局政策扶持和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一点的办法解决,逐步改善国土资源中心所软硬件设施。

3、统一标准,突出重点,高标准抓好国土资源所的设施配置建设。国土资源所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的文件要求,县国土资源局(分局)根据本地实际,统筹规划。重点是统一制定和落实国土资源中心所悬挂上墙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标志牌、服务厅、登记簿册等软硬件设施。

4、加强管理,抓好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中心所管理制度,坚持依靠制度管理队伍,规范业务。落实好人员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重点开展依法行政、强化管理为主题的业务培训,抓好队伍的作风纪律教育。通过严格管理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管理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努力为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国土资源服务。

(二)步骤

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分三年实施(见“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年度达标计划表”附件1)。2006年:县国土资源局(分局)全面完成乡镇、城区国土资源中心所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国土资源中心所的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到位。制定年度标准化建设规划,明确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法步骤。选择基础较好的国土资源中心所进行建设,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当年全市建成标准化国土资源中心所21个,全市达到应建所的50%。市局在2005年确定经济条件较好的华亭县局和经济条件较弱的庄浪县局作为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示范点,工作取得了很成效,在全市和全省进行了推广,目前,华亭、庄浪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中心所已全部建成。

2007年:在试点引路、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狠抓软硬件建设,加强业务工作,规范服务窗口,严格工作程序,确保国土资源中心所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当年全市建设标准化国土资源中心所13个,全市累计达到应建所的80%以上。

2008年:集中精力,对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的国土资源所进行建设,并进一步巩固提高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成果。当年全市建成标准化国土资源中心所8个,全市累计达到应建所的100%。

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年度达标计划指标,依据《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达标评定细则》(见附件2)和“创建人民满意国土所”、“人民满意国土员”活动,每年对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评定分数在90分以上者,颁发“标准化国土资源所”匾牌。对当年未完成年度标准化建设任务的,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扣减考核分数。

四、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工作。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是强化职能、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依法行政的长远计和基础性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作为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责任制。县国土资源局(分局)要切实加组织领导力度,按照工作分工,实施工作责任制,具体任务,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三)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各县国土资源局(分局)主要负责人要深入基层,及时掌握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类指导,协调解决,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务求实效”的原则,确定典型所,示范引路,整体推进,确保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全面达标。对建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通报表彰。

标准建设规划篇3

一、指导思想[找文章到大\秘\书-/-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体制改革,完善国土资源中心所基本建设,强化国土资源中心所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全市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中心所在基层的基础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标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20__—20__年底,将全市112个国土资源所整合为42个国土资源中心所(分局),通过机构设置规范化、设施配置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人员素质优良化建设,把国土资源所建成机构完善、设施配套、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单位,培育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公正执法、勤政为民的高素质队伍。

三、措施步骤[找材料到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措施

1、整合机构,合理布局,构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格局。根据地理、交通、经济、人口和资源分布等因素,整合资源,强化职能,优化配置,明确分工,合理设置国土资源中心所。做到机构编制上收到市、县人民政府管理,经费列入市、县级财政预算,业务分归市辖区国土资源分局和县国土资源局管理。

2、争取支持,筹集资金,确保国土资源所标准化建设顺利实施。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经费采取县国土资源局(分局)投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所辖乡镇支持一点,市国土资源局政策扶持和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一点的办法解决,逐步改善国土资源中心所软硬件设施。

3、统一标准,突出重点,高标准抓好国土资源所的设施配置建设。国土资源所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的文件要求,县国土资源局(分局)根据本地实际,统筹规划。重点是统一制定和落实国土资源中心所悬挂上墙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标志牌、服务厅、登记簿册等软硬件设施。

4、加强管理,抓好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中心所管理制度,坚持依靠制度管理队伍,规范业务。落实好人员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重点开展依法行政、强化管理为主题的业务培训,抓好队伍的作风纪律教育。通过严格管理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管理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努力为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国土资源服务。

(二)步骤

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分三年实施(见“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年度达标计划表”附件1)。20__年:县国土资源局(分局)全面完成乡镇、城区国土资源中心所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国土资源中心所的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到位。制定年度标准化建设规划,明确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法步骤。选择基础较好的国土资源中心所进行建设,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当年全市建成标准化国土资源中心所21个,全市达到应建所的50。市局在20__年确定经济条件较好的华亭县局和经济条件较弱的庄浪县局作为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示范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全市和全省进行了推广,目前,华亭、庄浪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中心所已全部建成。

20__年:在试点引路、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狠抓软硬件建设,加强业务工作,规范服务窗口,严格工作程序,确保国土资源中心所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当年全市建设标准化国土资源中心所13个,全市累计达到应建所的80以上。

20__年:集中精力,对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的国土资源所进行建设,并进一步巩固提高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成果。当年全市建成标准化国土资源中心所8个,全市累计达到应建所的100。

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年度达标计划指标,依据《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达标评定细则》(见附件2)和“创建人民满意国土所”、“人民满意国土员”活动,每年对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评定分数在90分以上者,颁发“标准化国土资源所”匾牌。对当年未完成年度标准化建设任务的,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扣减考核分数。

四、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工作。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是强化职能、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依法行政的长远大计和基础性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作为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国土资源中心所标准化建设责任制。县国土资源局(分局)要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按照工作分工[:请记住我站域名/],实施工作责任制,具体任务,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三)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各县国土资源局(分局)主要负责人要深入基层,及时掌握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类指导,协调解决 ,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务求实效”的原则,确定典型所,示范引路,整体推进,确保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全面达标。对建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通报表彰。

标准建设规划篇4

关键词:江苏省教科研;标准解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1-0016-05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暂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研制而成,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引领课题研究,促进课题研究由重数量向重内涵、重质量、重品位转型,促进我省教育科研出更多的优秀成果、精品成果。现结合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的实际,对“标准”进行学理分析和解读。

“标准”共有一级指标5项,分别是“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彩呈现”和“精致管理”,我们把它们称为精品课题建设“五项要求”。对这5项指标的理解,重点要放在对“选题”、“设计”、“操作”、“呈现”和“管理”内涵的准确把握上,抓住课题研究这5个环节最本质的东西,体现各自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精品课题作为一个完整产品,强调全面性和系统性。5个环节中,“选题”、“设计”、“操作”和“呈现”是课题研究从启动到结束所要经历的4个程序性环节,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管理”渗透在这4个环节中,与它们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5个环节共同构成了一项完整的课题研究,缺失其中任何一环都谈不上严格意义、科学层面上的课题研究,更不能称之为课题研究中的“精品”。

精品课题的衡量标准要明确具体、可测可评。每项一级指标均有3项二级指标,进一步分解和规定了一级指标的内容,使之更具体、可操作、可评判。之所以把每项一级指标分解为3项二级指标而不是各不相同的若干项,只是出于整齐划一方便记住的考虑,3项二级指标也基本体现了一级指标所应包含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内容。二级指标合起来正好是15项,我们称之为精品课题建设“15条细则”。每一条细则均有丰富内涵,需要课题研究者和管理者结合自己研究和管理的具体课题仔细琢磨、准确把握。

精品课题的衡量标准要重点突出、权重分配恰当。5项一级指标的权重,“精心选题”、“精细设计”各为15分,“精当操作”、“精彩呈现”各为25分,“精致管理”为20分。“选题”和“设计”的权重最低,是因为这两个环节属于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还只是“研究设想”。精品课题重点考察的是“做法”和“效果”。“操作”和“呈现”这两个环节是最能体现“做法”和“效果”的,所以权重最高。“管理”也能体现“做法”和“效果”,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本身也有规范性和专业性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规范而专业的管理能促成规范而专业的研究,一项好管理就能带出一个好课题,所以“管理”的权重不能太低。

“选题”、“设计”、“操作”、“呈现”是任何课题研究从启动到结束都必须经历的4个程序性环节,给它们分别加上“精心”、“精细”、“精当”、“精彩”4个形容词,实际上就是要求精品课题必须在“精”字上下功夫,“精”的核心就是规范与专业。

1.关于“精心选题”

严格来说,“精心选题”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两个环节,其中还涉及课题名称的表达。结合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实际,我们所强调的“精心选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突出问题解决。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必须聚焦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问题解决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问题在前,课题在后,以课题的方式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始终是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校本”问题、迫切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大多数老师都有兴趣和愿望参与研究解决的问题,始终是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尤其是学校“主课题”研究必须坚守的“问题立场”。

第二,明确研究定位。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学校,产生的原因不同,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是全面推进还是重点突破,推进到什么程度,突破在哪几个点,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应用研究与创新研究、中长期研究与“短平快”研究等等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都涉及研究定位,需要予以明确。

第三,合乎研究的基础与条件。好选题除了要有问题针对性和定位准确性,也要与研究的基础和条件相适应。如学校是否能提供相应的物质和制度保障、财务和时间支持,老师是否具备与课题相关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研究素养等。

第四,有适切的名称表达。好课题需要有好的课题名称,好的课题名称需要适切表达。适切的表达首先是简洁,让人容易记住(超过20个字的课题名称、用正副标题虚实结合表达的课题名称需要仔细斟酌);其次是合乎语法规范,“主谓宾”让人一看就明白;第三是突出课题核心概念,但核心概念以不超过3个为宜,不能为“标新立异”而提出一些违背教育共识和学术规范的核心概念;第四是体现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明确的研究定位。

第五,有充分的前期论证。对课题进行前期论证就是对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再聚焦和再分析,对课题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再认识,对课题名称、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进行再思考、再选择、再确认的过程,目的是进一步发现、认清、彰显课题研究的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课题选择必须以充分的前期论证为依托,通过前期论证将课题选择与课题设计连结起来通盘考虑。

2.关于“精细设计”

“精细设计”围绕课题的核心思想、整体框架、基本结构和主要流程而展开,是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相对完整、严密周到的策划和安排,具体表现为:

第一,清晰表达课题核心思想。课题研究需要概括提炼出课题核心思想,这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是精品课题必须具备的东西。核心思想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渐渐丰富、完善的,但在课题设计阶段认识和理解到什么程度,表达就要到什么程度。要针对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地把课题提出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思考、表达清楚,把课题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思考、表达清楚,把课题的价值取向和所要达成的理想状态思考、表达清楚。思考、表达得越清楚,说明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越到位,也就越能统摄和引领课题研究。

第二,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当作一个整体来设计。研究目标指向问题解决,需要清晰描述问题解决后所达成的结果状态,要体现一定的概括化、抽象度和层次性,能够被整体把握;研究内容落实、分解研究目标,是研究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和操作化,不能脱离研究目标随意扩大或缩小研究范围和内容;研究过程涉及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和阶段研究负责人,计划性、统筹性、操作性最强,需要考虑周全;研究方法暗含在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中,需要有对应的选择和设计。

第三,重点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设计。内容设计要:(1)结构完整。要回到课题名称、课题核心思想、课题核心概念上来整体构思研究内容,体现研究内容的结构化、完整性。(2)重点突出。根据课题定位,确定某几项内容作为研究重点。(3)特色鲜明。课题研究的特色,实践操作的特色,需要在研究内容上有所体现。方法设计要与课题的目标和定位相适应;与研究内容相匹配;体现不同研究方法独特的研究路径、步骤。方法的选择、设计和运用是浑然一体的过程,需要从课题申报开始考虑清楚,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在成果的最终表达上有所呼应。比如,既然选择了“案例研究”,就要把有关案例研究的设想说清楚,包括案例的选择(选择哪几类案例、各类案例的选择范围多大、选择的标准如何确定)、相关材料的收集(收集哪些与案例有关的材料、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案例的呈现与分析(怎么呈现案例、怎么分析案例)。这样说清楚了,案例研究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才能体现。这样做扎实了,案例研究的成果才能丰富、多样、有研究的味道。

第四,在设计中有所追求。(1)追求创新。要通过课题设计,让人深切感受到课题在思想、视角、路径、方法等层面所体现出的创新程度。(2)追求实在。尽可能结合自身感受真切表达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尽可能根据自身研究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追求特色。除了研究内容要有特色,课题名称的表达也要有特色,有特色才会让人过目不忘。(4)追求适切。选题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能够在课题核心思想引领下思考、设计、表达研究的各个主要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和匹配。

3.关于“精当操作”

“精当操作”是对课题实施而言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制订详尽周到、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课题实施方案与课题设计有联系也有区别。课题设计写在课题申报评审书中,有固定的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是写给评审专家看的,要突出课题的特色和亮点。课题设计得好,评审通过的可能性就大。课题实施方案写在课题立项后正式实施前,是写给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成员看的,要让他们看后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是课题研究的“施工蓝图”。课题实施方案没有固定书写格式,每个课题组都可以写出自己的风格,只要能够回答清楚课题研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谁来负责做”这四个问题,就是一份好的“施工蓝图”。千万不能把课题设计完全等同于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以实施方案为蓝本展开研究。(1)确保每个子课题都有专人负责、分工落实;(2)严格按时间进度安排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3)合理运用课题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体现不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及时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体现研究成果的连续性、丰富性和多样性;(5)根据研究的实际进展情况,在研究中不断修正、完善实施方案

第三,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要做成什么样的研究。当前,教育科研方法已越来越呈多样化、交叉化趋势,作为课题研究者,选择了某种研究方法,就要遵循这种方法规范,体现这种方法独特的研究路径和步骤。比如“案例研究”,就必须严格按“案例的选择”、“材料的收集”、“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分析”来展开研究。“行动研究法”需要立足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一种包括“制订计划、开展行动、评估效果、反思改进”四个环节的循环研究,涉及众多教育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行动。

4.关于“精彩呈现”

“精彩呈现”是对研究成果而言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呈现丰富多样、与课题高度相关的成果,体现成果的有效性。所谓丰富多样,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有一份全面反映课题研究总体概况和研究成果的课题研究报告。这是任何课题在完成研究任务后都必须拿出的一份成果主件。(2)有一系列能够支撑这份研究报告的成果材料,包括专著、论文、各种案例、视频、光盘、网站(网页)、其它各种研究过程性资料等。(3)在一系列成果材料中,能够分辨出成果主件与成果辅件。所谓与课题高度相关,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研究成果是在课题立项以后取得的;二是指各类主要成果所反映的内容与课题核心概念密切相关。所谓成果的有效性,主要就是研究成果要把课题研究与改善实践之间的关联性揭示清楚,呈现说服力强、站得住脚的研究效果和结论,包括课题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效改善了实践、改善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第二,呈现研究的展开过程,给人以方法论启迪。好的研究不仅要呈现丰富的成果,也要呈现成果取得的完整过程,给人以方法论启迪。作为研究者,一方面要善于从他人的课题研究中观察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总结和表达自己的方法论成果。就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来说,这样的总结和表达,最基本的思路有两条:(1)内容性总结和表达。也就是研究内容(或者说几个子课题)有几项,就把每项内容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呈现出来。(2)过程性总结和表达。也就是按总课题研究阶段的划分,把每一研究阶段的研究方法呈现出来。这样的总结和表达,呈现的是每个研究阶段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三,突出研究主张和实践举措。李吉林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纵观她的情境教育研究历程,可以发现她既不脱离教学实践,又不忽视理论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中不断明晰自己有关情境教育的研究主张和实践举措,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这样的总结和表达,说它是理论话语,却很通俗;说它是实践话语,又有理性。能够把理性和感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清楚表达自己的研究主张和实践举措,这是中小学幼儿园每一位致力于精品课题建设的研究者必须努力追求和具备的专业素养。

从“十二五”开始,我省教育科研管理的总方向就是抓内涵、抓质量、抓品位。制订目前这样一个“标准”,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怎么来抓,还是要从课题管理入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管理能成就好课题。

1.重过程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也是必须不断重提的话,因为即使到目前,课题研究中“重两头轻过程”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过程管理怎么管,一要抓全程——关注研究的整个过程;二要抓重点——不同研究阶段有不同的管理重点。课题申报及其相关准备属于研究前期,管理重点是确定选题、围绕选题收集文献、按要求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组织选题论证、吸纳选题论证时专家的合理化意见修改完善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从开题到结题属于研究的主体阶段,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鉴定是这个阶段不能缺少的三次重大活动,要认真组织。不仅如此,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可能,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术研讨,在研讨中充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是这一阶段需要突出的管理重点;结题以后,如何进一步总结、提炼、呈现研究成果,扩大成果影响,深化和拓展后续研究,仍然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2.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长期积累。有长期科研积累的人,才有勇气和底气承担不同的科研任务。因此,无论是课题研究者还是课题管理者,都需要重视科研的积累问题:(1)积累研究文献。做一项课题,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找齐,写出一份文献综述最好,能够把文献资料和文献综述装订成册供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参考更好,能够做到做一项课题保存一套文献资料则好上加好;(2)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过程性研究资料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类资料(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课堂观察表、评价测量工具等)、研究活动类资料(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主题和形式、参与活动人员、活动内容和资料呈现方式等)、重要阶段性文本资料(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立项通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等)三大类,其中研究活动类资料是最能体现“过程性”的,不仅要重视收集整理,更要重视分析和运用;(3)积累阶段性研究成果。不断强化成果意识,根据课题总体安排,及时推出阶段性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做好成果的归档工作;(4)积累研究经验和教训。经验和教训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需要及时反思总结。

3.重细节

课题管理是个“技术活”,也是一项“细腻活”,在大方向明确的前提下,需要关注细节。细节看清了,才更容易发现管理中的漏洞或不足。比如筹备组织一次开题论证活动,需要关注的细节有:(1)材料准备——有没有提供课题申报评审书、开题报告、重点子课题实施方案、相关文献资料汇编这四类重要文本。如果只是提供了一份开题报告,说明课题组在开题论证的材料准备上是很不充分的。(2)论证专家成员构成——有没有根据课题特点,兼顾到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科研管理者三方成员的结合。(3)对专家论证意见的处理——是听听而已,还是认真记录整理、会后组织讨论,把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充分吸纳到课题研究中。文本上的细节也是需要重视的,比如校对问题、排版问题、文献引用的注解问题等等,都要符合规范。

4.重创新

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课题管理,都有一些程序化、程式化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本身就体现了科研的规范与专业,既要遵守,也要创新,否则会让课题研究索然无味。创新既可从大处着眼,也能从小处入手。就“大处”而言,如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题管理,这肯定是一个必须要走的路,需要每一个课题管理者思考、探索;就“小处”来说,即使是一项传统的科研活动,只要管理者有创新的意识,也会有创新的空间。比如同样是开题论证,南京市力学小学就打破了传统的开题模式,把“基于学科特质的小学研究性课堂的深化研究”的开题汇报分为四个板块:回眸研究性课堂、初探学科特质、建构学科主张、想象未来课堂。每个板块又让一组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加以呈现,同时将有关课题的文本材料提供给论证专家。这样的开题活动,把握了科研的本质,创新了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拉近了课题与老师的距离。

Construal of Jiangsu Construction Criteria on Education Planning Fine Subjects

CAI Shou-long

(Jiangsu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anjing 210013, China)

标准建设规划篇5

各区、县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市属各单位,中央在京各有关单位:

现将《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从颁布之日起实行。《关于“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的规定》同时废止。

请你们认真贯彻、推动、并监督各规划设计单位、施工部门遵照执行。

附1: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1.0.1  以建设部颁发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为依据,结合北京市近年来住宅建设的实践和经验,为提高“九五”规划期间住宅建设的水平,在执行“关于‘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的规定”的基础上,经重新调整,制定本建设标准。

1.0.2  本建设标准是北京市“九五”期间住宅建设的统一标准,对全市住宅建设的宏观调控具有法规性。国家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各开发公司应严格执行本标准进行住宅建设。

1.0.3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下列新建的住宅工程:

(1)由国家投资或由企事业单位筹资开发建设的普通住宅*。

*  注:普通住宅:指大量建造的一室一厅、二室一厅、三室一厅户型的一般职工住宅,不包括高标准商品住宅和四室以上户型的住宅。

(2)由开发公司开发并售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普通住宅。

(3)为实施安居工程开发建设的普通住宅。

(4)用于安置拆迁户而建设的普通住宅。

1.0.4  北京市住宅建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住宅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法律与法规,贯彻与住宅建设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执行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

(2)住宅建设应符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应遵守北京市城市规划法。

(3)住宅建设应广泛采用成熟的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在积极推行标准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住户的多种居住要求,做到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住宅设计应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力求在平面、立面和空间处理方面有所创新,做到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卫生、舒适。

(4)要树立“住宅全寿命费用”的经济观念,不应单纯为降低造价而降低质量标准。

(5)住宅建设应在提倡立面造型多样化的同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住宅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  户型、层高及面积标准

    2.0.1  新建住宅的面积标准按户型分类如下表:

-----------------------------------------

|                  |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  户      型      |  使用面积(平方米)  |-----------------|

|                  |                      |    多    层    |    高    层    |

|---------|-----------|--------|--------|

|一类|  一室一厅  |      34-38          |    45-50      |    51-56      |

|--|------|-----------|--------|--------|

|二类|  二室一厅  |      45-49          |    60-65      |    67-72      |

|--|------|-----------|--------|--------|

|三类|  三室一厅  |      56-60          |    75-80      |    83-88      |

-----------------------------------------

  表内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指标中未包括阳台面积。

  表中每户住宅面积标准以标准层作为计算依据;利用坡屋顶空间的跃层户,其面积标准可有所提高。

  高层、多层住宅使用面积相同,高层住宅每户建筑面积增加6~8平方米作为公共交通面积,即:一室户增加6平方米,二室户增加7平方米,三室户增加8平方米。

2.0.2  多层、高层住宅层高均为2.7米。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时,其一半面积的净高不应低于2.1米,其余部分最低处净高不宜低于1.5米。

2.0.3  每户住宅应有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储藏空间(可合并在卧室、起居室内)和阳台。

    2.0.4  每户住宅使用空间的净面积不得低于下列规定:

                                                              单位:平方米

--------------------------------------

|                  |      |        |        |      |      |        |

|    户      型    |起居厅|双人卧室|单人卧室|厨  房|卫生间|储藏空间|

|                  |      |        |        |      |      |        |

|---------|---|----|----|---|---|----|

|一类|  一室一厅  |■12  |  ■10  |        |  ■5 |■3.5|  ■1.5|

|--|------|---|----|----|---|---|----|

|二类|  二室一厅  |■14  |  ■10  |  ■8   |  ■5 |■3.5|  ■2   |

|--|------|---|----|----|---|---|----|

|三类|  三室一厅  |■16  |  ■10  |  ■8   |  ■5 |■3.5|  ■3   |

--------------------------------------

2.0.5  每户阳台不论凹阳台还是凸阳台,面积超过6平方米者,其超出部分按1/2计入建筑面积(屋顶平台可视为阳台但不计入建筑面积)。

第三章  使用功能标准

3.0.1  新建住宅应成套设计;功能分区明确,使用合理。

3.0.2  每户住宅至少应有一间卧室或起居室(厅)能获得有效的日照。

3.0.3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直接采光,卫生间和小于10平方米的厅则可间接采光或人工照明。

3.0.4  每户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应具备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厨房和暗卫生间应有机械排风设施。厨房和卫生间内管线应集中布置,并适当隐蔽。厨房应留出足够墙面为安装厨柜排油烟机等设备等创造条件。

3.0.5  新建住宅应采用集中采暖系统,并执行节能设计标准(1996年7月1日开始执行节能第二步指标)。

3.0.6  分户墙及楼板应满足隔声标准要求,临街住宅的门窗应有隔声措施。

3.0.7  新建住宅宜采用普通建筑材料修建,户内宜做初装修,以避免重复装修时造成对结构的破坏和材料的浪费。

3.0.8  厨房最窄宽度:单面布置时,不宜小于1.5米,L形布置时,不宜小于1.8米,双面布置时,不宜小于2.1米,通往卧室和起居室的过道宽度,应方便搬运家具。户门洞口宽度不小于1米,卧室门洞口宽度不小于0.9米,厨房门洞口宽度不小于0.8米,卫生间门宜采用双折推拉门。

第四章  设备和设施标准

4.0.1  住宅设备和设施的设置在满足居民生活基本要求的同时,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0.2  每户住宅可设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各一个(屋顶平台视同阳台),多层住宅的首层不临街、用地又许可时,宜设进深不大于4米的小院。

4.0.3  厨房设计应根据炊事操作流程,配置成套厨具:洗菜池、案板台(柜)、吊柜(碗柜)和灶台,或预留相应空间。厨房应有安装排油烟机的条件和有安装燃气热水器的合适位置。

4.0.4  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脸器、洗浴器。暗卫生间必须设置排风道,并留有安装小排风机的位置和相应电源插座。

4.0.5  每户应设水表,坐便器、洗脸器、洗浴器、洗涤池等用水器具必须有独立的给水龙头,有条件的宜考虑热水管道的敷设。

4.0.6  每户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并有电源插座和上下水配套设施。可在合适位置设拖布池。

4.0.7  每户用电负荷在2~3KW.安装电表容量为5安培(均采用4倍节能型表)。电源插座应有接地安置。住宅公用部位宜采用节能自熄开关式照明灯具。

4.0.8  每户应设共用电视天线系统,二类以上户型应设置二个电视天线插座。

4.0.9  住宅电话通讯管线必须到户,每户应设电话插座(出线口)。三类户型每户插座不宜少于两个。

4.0.10  有管道煤气(天燃气)供应系统的住宅,每户应设煤气表。

4.0.11  为便于查表,每户住宅的三表(水表、电表、煤气表)宜设在公共部位(或采用户外计量系统)。

4.0.12  多层住宅不设垃圾管道,但底层应有收集垃圾的位置。高层住宅也可不设垃圾管道,每层应有收集垃圾的小空间。如设置垃圾管道,其断面尺寸要大,并在底层设垃圾间。

4.0.13  住宅或住宅组团应设分户信报箱。

4.0.14  每户住宅应予留安装空调器的位置和条件,并结合立面设计统一考虑。

4.0.15  高层住宅应结合地下室设自行车存车处。多层住宅也应在合适位置设自行车存车处。

4.0.16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第五章  安全防卫标准

5.0.1  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层数、使用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用结构类型,并满足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要求。住宅建筑安全等级应为二级。

5.0.2  住宅建筑结构应适应住户对住宅灵活性、多样性的要求,推广使用新型建筑墙体材料,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

5.0.3  住宅结构按照北京地区的地震烈度分区图,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分别以6、7、8度设防。

5.0.4  结构、配件应标准化,并符合模数要求。

5.0.5  住宅建筑应符合国家现行防火规范的规定,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5.0.6  每户家用电器应采用漏电保护装置。电源插座用电应与照明用电分线设计。

5.0.7  户门采用公安部门批准使用的安全防护门,首层住宅的外窗及开向公共走廊的窗,应设安全防护装置。

5.0.8  多层住宅的出入口可安置具有对讲系统的电控总门。高层住宅可安装楼宇对讲系统;或在首层出入口处设管理值班室,并配置卫生间及公用电话等设施,便于住宅楼的封闭管理。

附2: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编制说明

第一章  总  则

101  北京是我国首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是我国与世界交往的中心。首都的建设对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首都的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地发展,特别是住宅建设,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世人瞩目,也使广大市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1978年至今北京市新建住宅8000多万平方米,是改革开放前30年住宅建设总量的三倍。“七五”期间平均每年竣工住宅总量在500万平方米以上;进入“八五”以后住宅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每年超过600万平方米,1994年竣工760万平方米,1995年多达856.5万平方米。

北京旧城区,解放前留下的2000多万平方米建筑中,除部分宫殿、官邸、寺庙、园林之外,绝大多数砖木结构的住宅都处于危房状态,据统计全市有200多片1300多万平方米危旧房急需改造。“七五”期间北京市政府提出“一个转移、一个为主、四个结合”的危房改造方针,即从新住宅区开发为主转移到新区开发和危房改造并重上来:危房改造以区县为主;危房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与住房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房地产经营相结合,与保护古都风貌相结合。市政府这一决策使危改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目前全市已经改造和正在改造的小区共有100片左右,占总数的1/3以上。

总之,北京市的住宅建设规模是宏大的,成绩是喜人的,在北京的建设史上将是辉煌灿烂的一页。

为了规范北京市的住宅建设,1992年首规委办公室曾过《关于“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的规定》,这一规定在我市的住宅建设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政府提出到本世纪末人均使用面积要达到15平方米。因此“九五”期间的住宅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建设部从1995年开始编制“九五”期间城市住宅建设标准,并要求各地方亦应根据此标准,编制各地方的住宅建设标准。我市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组织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的编制,经过几个月的酝酿讨论,反复征求设计、开发、房管等各有关方面意见,于1995年年末完成编制工作,并报请市领导批准后予以公布。

《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建设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在充分总结“七五”、“八五”期间我市住宅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以提高居住质量为核心,使住宅这一耐用的特殊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品位在“九五”期间更上一层楼,以适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需要改善居住质量的要求。

标准建设规划篇6

1宝应县农田林网建设现状

全县农田林网体系由运堤、湖堤、大中型河堤及主要公路、道路林带构成基干林带,组成防护林系统的骨架;一级圩、路、生产河林带组成主林带网络;二级排灌渠、圩、路林带组成副林带,根据实际情况加设辅助林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农田林网基本建设到位,大部分达到高标准林网的要求,并随着项目建设的成功,同时进行验收,交与地方管理。

2存在的问题

2.1网格偏大

由于在土地整理规划时,沟、渠、道路的规划受村庄、原来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因规划建设节水沟渠而无法植树,未配置辅助林带等,使得所建林网网格偏大,达不到高标准林网网格控制面积的要求。

2.2树种选择不当

所建林网从树种类型看,多为乔木、亚乔木,灌木少。从树种组成看,80%为杨树,树种单一,且因连续栽植杨树,导致地力下降,生长不旺,病虫害逐年发生严重。近年来,女贞栽植增多,但因多数进行定干截头处理,即使成林,林带也难以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2.3林带结构不合理

所建林带都是透风结构,只栽植乔木,少配植灌木,虽然透光、透风性能好,但防风能力差,防护效果不佳。

2.4林带断档缺株严重

大中型圩、路所建的基干林带和主林带基本都进行了林权制度改革,落实了管护责任制,但副林带和辅助林带大多随项目而建设,树木生长吸水吸肥、树冠遮荫等影响形成胁地而减产,相关农户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遭到该部分农户的抵制甚至破坏农田林网,造成严重的林带断档缺株现象。

3建设规划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田林网建设不同于一般农田的林网建设,一般农田的林网建设遵循林随水(路)走、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由于受到已经形成的沟、渠、路影响,不一定能够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但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时,可以对项目区内的沟、渠、路进行统一规划,使格田面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可通过控制圩堤、路基宽度规划栽植树木行数,从而达到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的目的[3]。

3.1科学规划林网网格和林带走向

通过对项目区内沟、渠、路统一规划,兼顾主、副林带的间距,规划林网的网格。一般在东西向的大、中沟、公路、机耕路、一二级渠堤、生产河两旁设置主林带,间距为300 m左右,在与主林带垂直的生产河两旁、大中沟及支渠上配置副林带,间距400~500 m。

3.2林带的规划设计

农田林网由基干林带、主林带、副林带组成,必要时设置辅助林带。一是基干林带。基干林带设置在运堤、湖堤、大中型河堤及公路上,一般栽植5行以上乔木,形成农田林网的骨架。选择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水杉、池杉、落羽杉、杂交柳、枫杨、杞柳、紫穗槐等,可实行带状混交造林,堤顶及背水坡营造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株行距为5 m×4 m、4 m×3 m,迎水坡营造以水杉、池杉或杂交柳为主的防浪林、水土保持林,水杉、池杉株行距为3 m×3 m、4 m×2 m,杂交柳株行距为3 m×(4~5)m,并在其间间植杞柳或紫穗槐。二是主林带。主林带一般栽植3~5行乔木,1~2行灌木,营造混交林形成疏透度为0.25~0.35的疏透结构林带。乔木树种主要选择杨树、水杉、池杉和落羽杉,一般杨树株行距为4 m×3 m、3 m×3 m,水杉、池杉和落羽杉的株行距为3 m×2 m、4.0 m×1.5 m,灌木树种主要选择杞柳和紫穗槐。林带胁地阴面重,阳面轻,有胁北不胁南,胁东不胁西的规律。因此,在林、渠、路结合配置时,可按南渠北路进行配置,即水渠在林带之南而道路在林带之北,这样对光照和争夺水肥的问题都可得到解决。三是副林带。副林带因地制宜配置2行以上乔木,实行乔灌结合。树种可选择乔木水杉、池杉、落羽杉、灌木杞柳等,因地制宜确定株行距。由于在项目建设中有不少水泥硬化路面,因此在硬化路面的两侧要留足植树的营养地带,在树种的选择上,可兼顾绿化美化,但选择的乔木或亚乔木的树种要适地适树,苗木不要截头定干,如女贞、香樟等。四是辅助林带。在主林带或副林带之间的沟、渠、路边配置1~2行乔木、亚乔木和灌木,可选择女贞、紫薇等,因地制宜栽植。

4实施措施

高标准农田林网的建设,不仅需要有科学的规划,而且需要有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和行政措施的推动才能顺利建成。

4.1同时规划,同步实施

在项目规划时,就将高标准农田林网的建设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进行规划,有利于沟、渠、路及林带的统一规划,有利于统筹林带的配置和林木株行距的配置[4]。做到河成、路成、绿化成,田成方、林成网,尽快发挥防护效益。

4.2优质壮苗,科学造林

在苗木的选择上,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良种壮苗营造农田林网。速生树种可选择I级苗木造林,对一些兼顾道路绿化的女贞、香樟等常绿树种,要按标准选择胸径5 cm以上的全冠大苗栽植。坚持就地育苗、就地选苗造林,确保苗木质量。在栽植方法上,要根据树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佳栽植时期,随起苗、随栽植,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栽好每一株苗,采用针对不同树种特性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栽植,如在按要求确定好株行距时,杨树采用“四大一深”的栽植方法(即大苗、大塘、大肥、大水和深栽),确保苗木成活、成林、成材,取得更好的防护效益。

4.3加强管护,确保成活

植树造林,三分栽,七分管,管护是关键。浇水、扶正、壅土、踏实,确保成活。加强抹芽修枝、及时防治林木病虫害等管理措施,保证林木健康生长。

4.4落实机制,保证成林

作为项目建设,经验收合格后,将要移交地方管理,然而,移交后管理的好坏却是林网能否保存的关键。农田林网有胁地的不良影响,靠近树木农田的承包户如果得不到一定的补偿,往往会破坏树木,轻则造成断档缺株,重则带毁网破。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农田林网的作用,让群众知道农田林网胁地一条线、增产一大片的道理,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等。另一方面要研究落实相应的补偿、管护机制,研究相应的防护收益和林木收益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林木有所管,林带能成网,林网能够真正得以保存并且充分发挥作用。

5参考文献

[1] 牛心圣,张军.淮北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4):3357.

[2] 刘春增,张玉亭,马小琦.农田林网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研究概述[J].河南农业科学,2009(9):217-219.

标准建设规划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细化工作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领导小组,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现高起点规划。建立包抓帮扶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并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签订任务书,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村务公开报、村内大喇叭等传统方式和微信、QQ等新兴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工作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宣传村镇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先后在村级道路沿线、村委会和文化广场等群众聚集地设置大型广告牌15块,墙体宣传画113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乡村振兴、孝老爱亲、文明礼仪、农业生产生活等内容,在全镇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全民参与和管理的浓厚氛围。

一、以文化人,精心打造文明家园

一是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村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施了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正在建设占地100多亩的集镇文化广场1处,已建成村级文化广场5处。以点带面重点打造高质量农家书屋,以柳卜滩村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的标杆示范作用,带动剩余10个村的农家书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镇11个村,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各类科技书籍等达到10余万册,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和平台。

二是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坚持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把“硬件美”和“软件美”统一起来。利用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以“我们的节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智扶志、文明礼仪等为主题,组织乡村文艺工作者、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定期进行广场舞、秧歌等文艺演出,举办农民运动会、“我的脱贫故事”演讲、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道德讲堂为平台,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定期评议村中大事要事、身边典型,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2018年,全镇广泛开展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77户、“五好文明家庭”53户、“道德模范”26人,“身边好人”117人和“好公婆、好儿媳、好儿女”99人,大大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共建立11处“善行义举榜”,覆盖率达100%;村级阵地显著的位置设置“红黑榜”,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树正气扬善举、讽不孝抑恶行。各村的道德讲堂通过听道德类主题歌曲、观诚信短片、讲身边故事、谈心得体会,分发小礼物等形式,宣传好家风好家训、身边好人好事,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其中,白舍牛滩村举办的道德讲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让村中的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讲述自己的故事,生动感人、效果明显。

三、整合资源投入,全力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市级一流、省级示范”乡镇为目标,以“一线为轴、一环贯通、三点辐射、村村共赢”为村镇建设框架,重点开展农民住宅提升改造、农村“厕所改革”、农电网改造等工作。依托北部草滩区和资源型村镇的双重优势,以白舍牛滩村为标杆,探索建设更多的田园综合体示范村、黄土高原生态示范村和采空塌陷区治理示范村。推进村民住宅提升改造工程,已建成住宅小区2个,正在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小区6个。改造沿街门店私厕1000多户,新建水冲式公厕10座。加大村镇电网改造力度,争取2019年底农电网改造率达100%;实施了村镇气化工程和集镇亮化工程,天然气入户普及率达50%以上,安装路灯650多盏。在204省道沿线,实施路肩硬化工程,硬化面积达34.8万平方米;铺设排污管网25公里,解决了集镇排污问题;改造650多间门店,改善沿线商铺营业环境。通过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标准建设规划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细化工作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领导小组,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现高起点规划。建立包抓帮扶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并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签订任务书,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村务公开报、村内大喇叭等传统方式和微信、QQ等新兴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工作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宣传村镇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先后在村级道路沿线、村委会和文化广场等群众聚集地设置大型广告牌15块,墙体宣传画113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乡村振兴、孝老爱亲、文明礼仪、农业生产生活等内容,在全镇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全民参与和管理的浓厚氛围。

一、以文化人,精心打造文明家园

一是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村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施了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正在建设占地100多亩的集镇文化广场1处,已建成村级文化广场5处。以点带面重点打造高质量农家书屋,以柳卜滩村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的标杆示范作用,带动剩余10个村的农家书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镇11个村,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各类科技书籍等达到10余万册,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和平台。

二是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坚持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把“硬件美”和“软件美”统一起来。利用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以“我们的节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智扶志、文明礼仪等为主题,组织乡村文艺工作者、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定期进行广场舞、秧歌等文艺演出,举办农民运动会、“我的脱贫故事”演讲、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道德讲堂为平台,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定期评议村中大事要事、身边典型,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2018年,全镇广泛开展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77户、“五好文明家庭”53户、“道德模范”26人,“身边好人”117人和“好公婆、好儿媳、好儿女”99人,大大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共建立11处“善行义举榜”,覆盖率达100%;村级阵地显著的位置设置“红黑榜”,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树正气扬善举、讽不孝抑恶行。各村的道德讲堂通过听道德类主题歌曲、观诚信短片、讲身边故事、谈心得体会,分发小礼物等形式,宣传好家风好家训、身边好人好事,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其中,白舍牛滩村举办的道德讲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让村中的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讲述自己的故事,生动感人、效果明显。

三、整合资源投入,全力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市级一流、省级示范”乡镇为目标,以“一线为轴、一环贯通、三点辐射、村村共赢”为村镇建设框架,重点开展农民住宅提升改造、农村“厕所改革”、农电网改造等工作。依托北部草滩区和资源型村镇的双重优势,以白舍牛滩村为标杆,探索建设更多的田园综合体示范村、黄土高原生态示范村和采空塌陷区治理示范村。推进村民住宅提升改造工程,已建成住宅小区2个,正在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小区6个。改造沿街门店私厕1000多户,新建水冲式公厕10座。加大村镇电网改造力度,争取2019年底农电网改造率达100%;实施了村镇气化工程和集镇亮化工程,天然气入户普及率达50%以上,安装路灯650多盏。在204省道沿线,实施路肩硬化工程,硬化面积达34.8万平方米;铺设排污管网25公里,解决了集镇排污问题;改造650多间门店,改善沿线商铺营业环境。通过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