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8篇

时间:2023-06-14 09:36:00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1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 现代化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现代畜牧业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现代畜牧业又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工程化程度高的畜牧业,是按国内外大市场要求配置生产要素的畜牧业,是商品经济的畜牧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过程[1],现代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就是各种生本文由收集整理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即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成龙,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特征: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养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由于受资源、资本、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提升安全理念、技术理念、规模理念、产业理念和市场理念,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展理念引领畜牧业,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业[2]。

2 适度规模养殖是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养殖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以期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畜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组装,才能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与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作物。他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

我国的小规模化肉牛饲养从事的也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方法,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肉牛产业。我国肉牛养殖产业仍以母牛分散养殖和肉牛相对集中育肥方式为主体,农牧户分散饲养在活牛牛源和牛肉产品供给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农牧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从而减少饲料浪费,解决目前养殖的最大难题——环境污染,提供大量有机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污染,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小规模养殖也为数以万计的农村整(半)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解决千家万户农民的致富问题。

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特点是饲养成本低、规模化、小型化、饲料来源丰富,经营主体是农户。小规模家庭养殖可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还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小规模化肉牛养殖一般是户养牛10~20头。如杨浩珍等[3]对丰都县148户不同肉牛养殖规模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投资收益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每户肉牛养殖规模以9~10头为宜,其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7%;徐恢仲等[4]综合户均年收入及投资收益率、劳动力资源、农户文化程度等各因素来考虑,建议在农村目前所拥有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下,肉牛养殖规模以5~6头为宜。

3 小规模肉牛养殖场现状调查

我国肉牛主要养殖模式是农牧户个体分散模式、农牧户个体集中模式和中小规模专业化模式的肉牛育肥,其中以专业化中小规模育肥模式占主导,随着畜产品需求的变化,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千家万户的小规模肉牛养殖有许多优势如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饲料资源、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等,当然小规模养殖户如管理不善也有弊端,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防疫,其次是食品安全,还有饲养管理不合理等[5]。

笔者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的星光村、巴吉村、工联村、祁连村、小泉村、甘浚村、光明村、三光村,龙渠乡的墩源村、保安村、龙首村、什八名村、下堡村等13个村进行调研,采用抽样调查法,随机走访农户进行访谈,用调查问卷交流方式调查;计走访100余户小规模肉牛养殖户,取得99份调查问卷,其中甘浚镇47份,龙渠乡52份。在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农户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表小规模肉牛养殖户饲养母牛,进行自繁自育有明显的盈亏正平衡,饲料资源是限制当地小规模养殖户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6];每年一般的小养殖户来自养牛的收入在3 000~8 000元,专业户高达3万元,即使是一般的存栏母牛3~4头的小规模养殖户,农民肉牛养殖收入也达其全年总收入的1/3,使农民致富不离村,维持了农村生产关系的稳定,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调查区内的小规模养殖均为舍饲饲养方式,劳动力资源为家庭劳力,粗饲料以自产的玉米秸秆为主,精料多是根据生长需要饲喂混合精料或购进原料粮后自行配制,疫病防治为公共服务方式,粪污以农家肥或沼气形式处理。小规模肉牛养殖有:一是一般养殖户,家庭养殖为养牛经济单位,有专门建造的养牛舍,以饲养母牛1~5头,带犊牛,培育架子牛并育肥4~6头肉牛;二是养殖专业户,以饲养母牛8~12头,属于自繁自养自育,养殖户根据自身的劳动力、饲草、资金情况,也购进架子牛进行育肥。小规模养牛户的肉牛经营模式是“母牛+犊牛+(+架子牛)育肥牛”的复合经营模式,即养母牛并同时育肥肉牛,主要以母牛带犊繁育的家庭舍饲模式为主,经营模式普遍为“母牛+犊牛+育肥牛”模式,养殖户除了将自己犊牛培养育肥或吊架子后用于育肥外,还从外购入架子牛短期育肥。

小规模肉牛养殖属于分散性饲养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总的根源就是投入不足(包括资金、饲料、人力等),如调查结果表明,76.29%的农户都不打算扩大养牛的规模,而扩大规模最大的阻碍是草料(玉米秸秆)不足[6]。近年来精饲料价格上涨,农户不愿意花钱买饲料饲喂肉牛,还有后院牛舍占地有限、照顾费劳力等原因,他们不愿扩大养殖规模。

4 小规模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4.1 养牛处于家庭生产结构中的副业地位,农户较少重视养牛科学性,市场竞争力较差

如笔者在甘州区的甘浚镇和龙渠乡调研表明,当地肉牛市场体系落后,缺乏较规范的活牛交易市场,大部分活牛交易都是牛贩子直接到农户家中收购活牛,使养牛户常因市场判断不准而蒙受损失,进而挫伤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当地一般的存栏母牛3~4头的小规模养殖户,农民肉牛养殖收入仅达其全年总收入的1/3;农户仍选择养牛是当地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当地的制种吸纳了大量的家庭劳动力,养牛则属于边际效益。

4.2 小规模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不高

养殖户饲养1头母牛,培育犊牛需要15个月[7],饲养成本在3 890~4 500元,几乎无净收益,当人工费、折旧费、粗饲料费不计算,才有边际效益。如农户养育肥牛,1年饲养出栏10头育肥牛需要投资10万元左右,净收益在1万元左右,而农民目前外出务工,无需投资1年也可以收入2万元左右;而且肉牛养殖高成本投入,扩大饲养规模明显增加了劳动强度及风险程度(市场价格风险、疾病风险等),对农民家庭来说难以接受。

4.3 肉牛养殖新技术扩散难,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不高,影响农民增收

在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农户肉牛养殖的技术来源进行了归纳,大部分农户是自学养牛技术(占调查的81%),根据父辈传授下来的经验养牛,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肉牛养殖防疫抗风险性差,饲养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出栏率低、肉质差、安全无保障等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否则,诸如肉牛品种利用、食品安全追溯、新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难题很难传播和推广,通过宣传培训、服务、示范等多种措施,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肉牛生产的科技含量。

4.4 小规模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与规模养殖场(主要是育肥场)之间缺乏利益的有机联合,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千家万户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粗放、效益较实力弱小,没有代言人,市场应对能力弱,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更谈不上辐射带动能力。虽然有“公司+协会+基地+养殖户”、“养殖大户带动中小养殖户”、“村委会+协会+养殖户”、“合作社+养殖户”的经济运行模式,但很难真正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依然是产业链脱节。如在调查发现,甘浚镇肉牛养殖数量较多的祁连村、小泉村和光明村等已相继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8],但这些合作社或养殖小区仅是从养殖户手中购买犊牛、架子牛进行育肥,与村里的养殖户没有形成合作关系,更谈不上辐射带动能力。

4.5 加工业滞后制约品牌建设进程

我国有着丰富的牛业品种资源,但牛肉精深加工发展方面动作缓慢,很多仍停留在品种资源的优势品牌上,缺乏进一步的开发挖掘。如笔者在甘浚镇调查,当地的肉牛群体以西杂牛为主体,当地称“河西牛”,目前仍停留在养殖上,没有发展成牛肉制品深加工层次的品牌[7],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力以品牌影响国内外市场。

5 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理念,促进小规模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对策

小规模养殖仍是我国肉牛生产中的主力军,尤其是千家万户繁育母牛和饲养架子牛更是肉牛生产的基础,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户饲养繁殖肉牛的支持力度,如母牛养殖进行适度的补贴,建立基础母牛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在信贷方面对养殖户发展基础母牛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保护和调动养牛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

5.1 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为了促进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对甘浚镇肉牛产业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包括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纳入镇财政全额事业性编制、村级防疫员纳入正常补贴、零费用防疫、冻精补贴、零费用配种、秸秆青贮与氨化补贴、牛圈舍修改建设补贴、小区(合作社)养殖补贴、专业户(规模)养殖补贴等;同时信用合作社也加大了对专业户、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支持,实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如以调查甘州区甘浚镇为例,对于合作社新建的肉牛舍和肉牛养殖小区,政府出资为其修筑自来水管道、修路、通电、出资绿化,方便养殖户用水、用电以及出售架子牛、肉牛,保证了养殖农户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确保了畜牧场规划的合理性,保证了农户养殖肉牛的经济效益。

5.2 采用适度规模养殖,发挥饲料和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增加收入

保持小规模养殖户的适度存栏数量,加大养殖户基数的发展,适当增加户均母牛存栏数量,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根据农户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饲料资源确定合适养殖规模,养殖数量过少会造成资源浪费,养殖数量过大,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饲料资源不足,外出采购则会造成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做好技术力量配置,强化疫病防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提高基础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缩短母牛胎间距,降低幼牛的死亡率。

5.3 加大杂交改良力度,推广科学饲养模式,提高肉牛生产效率

建立和增加家畜改良服务网点,加大改良面积和改良率,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效率,提高肉牛饲料利用率和屠宰率。遵循肉牛生长发育规律,推广母牛、犊牛补饲技术和幼年直线育肥技术[9],摒弃“架子牛育肥”方法,充分发挥肉牛前期生长速度快的优势,给予充足而合理的营养,缩短饲养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氨化加工处理技术;推广示范养殖技术和饲草饲料加工配合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根据不同的饲料资源合理配合日粮,提高饲料报酬。

5.4 引导千家万户走向专业户饲养,建立母牛—肉牛养殖小区,组建不同形式的养殖合作社

王消消等的分析表明存栏母牛8~10头的专业养殖户母牛养殖成本明显低于养殖户[7],在养殖小区(合作社)建立母牛—犊牛—育肥牛的养殖经营模式,实行自繁自养自育,稳定育肥牛的牛源,在农户科学饲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场户结合、就地直线育肥的经营模式,扩大饲养规模,发挥育肥牛场在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广大农户肉牛养殖的发展。建立合作社后,做到统一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摸清楚市场行情,并由养牛合作社的代表与牛经纪人谈价格出售架子牛和育肥牛,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户养牛的利益空间。

5.5 强化科技培训与科技术入户,让养牛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创建能繁母牛、犊牛、架子牛和育肥牛养殖户(场)的示范场(基地)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户的培训,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公共服务,政府通过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实施技术培训和示范,切实帮助养殖户降低在疾病防治和防疫上的风险,提高养殖户总体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需要开展培训,邀请高校的养牛专家对养殖户实施“走村进社”的冬春养殖技术轮训,注重养牛实用技术推广,围绕提高养殖效益,新技术、新品种、新饲料的应用等开展技术讲座;在注重提高养殖户养牛科学饲养技术水平的同时,推广新技术如应用不同时期母牛的补饲技术[9],犊牛补饲技术和早期断奶技术,犊牛直线育肥技术等,提高母牛养殖综合效益。

5.6 建立完善防疫体系,确保畜产品安全

对村级防疫员根据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以保证村级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定期开展春防秋防,做好疾病的检疫和口蹄疫的预防;加强能繁母牛繁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严格牛群防疫条件,建立消毒制度,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消毒,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牛群养殖经济效益。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2

关键词: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推广效果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18

牛肉含有很少的脂肪,食用牛肉不用担心引起肥胖,这也是近年来人们追逐牛肉产品的原因。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得肉牛产业从最初的小型养殖到现在的产量大增,成为了肉类产品中的一匹黑马。然而,肉牛养殖必须应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才能保障肉质鲜美,质量上佳,这还是需要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

1 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分析与推广效果

1.1 良种选择和改良技术

肉牛饲养首先需要选取良种,幼牛身体健壮、抵抗力强才能更具有价值,也能提高肉牛养殖场的产量。所以良种的选择必须是养殖户重点关注的,为了获取良种,目前肉牛养殖业会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为提高公牛繁殖改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效的提升了种牛的质量,并且为养殖场节省了养殖成本,减少病牛出现的几率。人工授精技术是提升肉牛养殖优良品种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为改良当地的肉牛品种,加大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力度,将本地的黄牛和引进的优良品种通过科学杂交方式获得更加适合地区养殖的肉牛良种,这种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贵州省肉牛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充分的采取改良技术,使用科学的技术,可以提升肉牛的品质。当然在实施改良技术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选好健壮的配种牛,引进优良品种牛,采取最佳的选种选育方案,提高改良技术的效果。

1.2 饲料使用

畜牧业的养殖离不开健康、营养的饲料,优质饲料对于肉牛养殖业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促进肉牛健康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与肉牛的肉质、抗病能力都有直接的联系,只有采用优质的饲料,才能保障肉牛快速生长,并且肉质鲜美。我国对于畜牧业十分重视,国家倡导采用科学的饲料喂养技术,这就使得贵州省肉牛养殖业的饲料喂养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养牛户逐渐的改变了传统的喂养方式,更加注重采取生态化、科学化的配合饲料,以此来提升肉牛的产量和品质。合理搭配的饲料不仅提高了饲料的使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还能提升肉牛品|,进而提升了养牛户的生产效益。

肉牛养殖饲料包括了牧草和工业化生产的配合饲料,养牛过程中重要的饲料还是以牧草为主,因此种草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牧草的种植也可以说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在种植牧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在选取牧草种植地区时,需要合理的根据地势、地形、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水源的丰富度来选择,牧草种植还需要根据肉牛品种来具体的选取牧草种类。当然,要想使肉牛健康、茁壮成长起来,还是需要均衡配置营养,这就需要在喂养饲料中添加富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化生产饲料,保证肉牛增强抗病能力,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

1.3 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提高肉牛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肉牛养殖户需要建成宽敞、干净的牛舍,为肉牛提供适宜温度、新鲜空气,要注重牛舍卫生的清洁,只有保持牛舍环境的卫生,才能保证肉牛健康成长。贵州省的养牛户一般都是以家庭牧场为主,当前牛舍的建设规模不大,但是能够保证养殖的肉牛在牛舍中活动。饲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水源和饲料的喂养和清洁,养殖人员需要每天为肉牛更换新鲜的饲料和水源,并且要将食槽打扫干净,避免细菌滋生,令肉牛感染生病。

1.4 牛疾病防治

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防治是关键,肉牛养殖同样需要对牛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肉牛一旦感染疾病,将会使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口炎、炭疽病、布鲁氏菌病、气肿疽等疾病是肉牛常常感染的几种疫病,所以需要养殖户了解这些牛疾病特点,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养殖期间,管理好饲养程序,为肉牛提供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控制水源、饲料的清洁卫生,从源头控制疾病传染源,并且定期为肉牛打疫苗,可以提高肉牛的抗病能力。

2 肉牛养殖业未来发展趋势

贵州省的肉牛养殖行业发展进程脚步加快,成为了贵州省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宝贵道路。随着肉牛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肉牛养殖业将迎来崭新的局面。贵州省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对肉牛养殖提出了各种政策支持,2016年贵州省政府养牛补贴政策,为广大的养牛户提供了保障,也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当前贵州省肉牛养殖形成了家庭牧场养殖、育肥场等多种经营方式联合发展的局面,避免了以往小规模发展出现的局限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对本省的肉牛养殖业十分关注,将地区具备优势的肉牛养殖基地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树立支柱产业,引领地区经济发展;贵州省多所高科院校培养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并输入养牛行业,为肉牛养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提供人才保障,力促贵州省肉牛养殖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3

1.1技术流程引进国内外先进优质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结合当地喀斯特山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适宜于当地的资源节约型肉牛高效养殖模式、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其技术流程为:确定养殖模式→选择本地优良能繁母牛→引进优良种牛冻精杂交改良→繁殖优质肉牛牛源→科学规划,划分养殖功能区,选址建场→优化养殖设施设备,组装配套→科学种养、规范管理→建立高产优质牧草料地→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四季牧草均衡供给→能繁母牛、架子牛季节性放牧与舍饲结合→标准规模养殖(全草型饲养与精料短期育肥)→规范管理→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适时出栏→粪污生物发酵无害处理→有机肥生产→农田消纳种养结合→循环开发利用。

1.1.1确定养殖模式:(1)半舍饲半放牧养殖模式:适宜于山区和半山区。该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多数农户经济基础较薄弱,但居住分散,荒山草坡多,适宜采取半舍饲半放牧方式养殖(即季节性放牧与补饲相结合)。以饲养基础能繁母牛,推广人工授精冻配改良技术,培育杂交育肥牛源生产为主。养殖成本低,牛体格强壮,母牛繁殖高,发病死亡率低。饲养规模一般为能繁母牛3~10头/户,牛舍按3~5m2/头计。每年4—11月利用山区天然草山草坡,有计划轮牧,晚上补喂部分草料;12月至次年1—3月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舍饲饲养。(2)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全草型饲喂与精料短期育肥):适宜于地势较平缓田坝地区。该地区交通方便,信息较灵通,经济较发达,农户经济基础也较好,土壤水肥条件适宜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建立饲草料生产基地。农作物秸秆资源也丰富,适宜于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根据养殖户经济条件、流转土地及技术水平,建立适度规模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以饲养优质杂交牛和育肥牛为主。一般分4种类型:家庭牧场式(年出栏30~50头)、小型牧场(年出栏50~100头)、中型牧场(年出栏100~500头)、大中型牧场(年出栏500~1000头)。既挖掘饲草料资源和肉生长性能,保证育肥效果,改善牛肉品质,又降低了饲养成本和管理成本,可促进产业转向生态效益型和质量效益型。

1.1.2繁殖与育肥分离,选好优质仔牛:繁殖与育肥分离,是提高肉牛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山区和半山区人口居住分散,荒山草坡多,水草茂盛,粗饲料丰富,农户负责母牛饲养、配种、犊牛饲养,以放牧为主,补饲精饲料,犊牛饲养成本较低,且母牛、犊牛经常活动,体质较好,母牛繁殖率高和犊牛长势好。肉牛育肥选择在农区,精料较充足,市场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养殖设施设备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精湛,饲养精细化、规模化经营,可使生产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容易形成产业化。

1.1.3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水平:虽然我州盘江黄牛肉质鲜美、味美醇香、营养价质高,但生长缓慢,产肉率低。需引进外地快大型优良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其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推广应用西门达尔与本地牛二元杂交,西本杂与安格斯或利木赞三元杂交,二元轮回与“终端”杂交,三元轮回与“终端”杂交相结合,培育优质杂交牛源,提高生产水平。二元杂交一般可提高犊牛出生重15%,三元杂交可提高19%,二元轮回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可提高21%,三元轮回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可提高24%。

1.1.4种植高产优质牧草,保障四季牧草均衡供给:一是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选择与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牧草种群,建立四季常青的高产优质牧草地。二是采取林草结合、果草结合、粮草结合、分带轮作(间作)等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高产牧草地。如多年生黑麦草与高羊茅、红白三叶草混播草场,玉米与紫花苜蓿套种,一年生黑麦草与水稻、玉米地轮作。三是选择养殖场四周土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如皇竹草、乐食高丹草等。根据牧草生理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牧草节茬,保障牧草四季不断青,营养平衡。

1.1.5充分利用青贮饲料、微贮饲料和农副产品养牛:喀斯特山区地多田少,有丰富的旱地资源,适宜种植青贮玉米和其它粗饲料,农作物副产品丰富,可以采用机械、生物发酵、氨化、碱化等加工处理技术,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1.1.6改造养殖设施设备,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降低疫病风险:改深坑湿圈为向阳干平圈,改单一放牧为季节性放牧与舍饲补饲相结合,改喂本地牛为杂交牛,改喂单一粗料为精粗混合全价料,改喂老牛育肥为喂杂交架子牛育肥,改商品牛散养为集中育肥。粪污集中无害生物有机发酵综合利用处理,建立规范的卫生防疫消毒制度和养殖生产档案,科学化饲养,降低疫病风险。在条件具备的养殖场,推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舍,规范化饲养,制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从饲料生产、加工、饲喂、饮水、配种、产犊、育肥、卫生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生产环节全部实行制度化规范管理,把动物育种、营养、生产、机械、电子科学等最新成果集成有机地结合,创造出肉牛养殖最佳经济效益。

1.2技术措施做大牛群规模,培育优质育肥牛源。建立高产优质牧草基地和生物技术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改造养殖设施设备,规范卫生防疫措施,标准化饲养管理,粪污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

2推广应用

2007—2014年,安龙县通过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推广示范“喀斯特山区高效肉牛养殖技术”,发展肉牛养殖示范户34537户,户均养牛2.53头,建成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肉牛场79个,扶持能繁母牛养殖示范村3个。建立牛品种改良点67个,年输配母牛7800头以上,产杂交牛6000余头。改造牛舍59500m2,种草980hm2,建干粪棚39个3120m2,中型沼气池3个,规范养殖场档案管理65个。全县肉牛存栏达10.53万头,出栏达1.89万头,创产值2.3亿元。农户繁殖杂交犊牛实现头均盈利3800元以上,规模养殖场育肥杂交牛出栏实现头均盈利1500元以上。

3取得的成效

3.1制定了符合县情的《喀斯特山区肉牛高效养殖技术技术规程(试行)》,产生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3.2牛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有新的提高。受胎率由75.6%提高到81.5%,提高5.9个百分点;受胎产犊率由83.2%提高到96%,提高12.8个百分点;育成率由89%提高到97.3%,提高8.3个百分点。

3.3杂交优势明显,示范作用强。用西门达尔和安格斯杂交改良本地黄牛表现出较好杂种优势,西本杂和安本杂交犊牛初生重比本地牛高15%以上。且个体大,生长速度快,6月龄体重可达110kg以上,比本地牛高40%以上。18月龄体重达350kg以上,日增重可达0.65kg以上,养殖效益较好。

3.4规范了卫生防疫和生产管理,确保全年无重大疫病发生。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4

记者:养殖业是风险相对较大的行业,您从事养牛行业这么多年,有哪些规避风险、提高养殖利润的方法?

祝远魁:肉牛养殖有各方面的潜在风险,为提高利润,在养殖过程中要解决好“买出利”“养出利”“宰出利”“卖出利”的“四利”问题,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养牛风险,提高养殖利润。

“买出利”。我总结20个固定调查点(牛场)的情况,有50%以上的牛场亏损是因为买牛失败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懂牛的品种,买了个体小、生长慢的品种;买到不健康的牛,病死率、淘汰率居高不下;买牛价格高,成本大。这属于牛源采购带来的风险。防范办法是:认真考察牛源市场,吃透交易规则,选择优良品种,防止价格、假冒品种等欺骗,买到质优价公的牛。

“养出利”。科学饲养是防范技术、疫病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根本措施。养殖户应熟练掌握先进实用的养牛技术,包括人工冷配技术、母牛饲养管理技术、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肉牛育肥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牧草种植技术等,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肉牛育肥日增重,严格控制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力争做到重大疫病发生率为零。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化肉牛养殖规范,不使用违禁违规饲料和添加剂,做到所有牛肉100%的质量合格。养牛必须处理好牛的粪污,不然污染环境周边群众有意见,会有造成社会反应不良的风险。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牛―沼―草(作物、果蔬)”饲养模式,变废为宝,一举多得。

“宰出利”。很多养牛场(户)只会养牛,不会宰牛卖肉。宰牛卖肉是肉牛产业中利润非常高的环节,一般情况下,养牛是盈是亏很难确定,但宰1头牛一般有1000~3000元的利润。因此,最好能够既养牛,又宰牛卖肉,养殖利润、加工利润都自己赚,这是防范市场风险的最好办法。

“卖出利”。很多人养了牛不知道卖给谁,不知道卖到哪里去,不知道该卖啥价格,卖牛吃亏的事非常多。养牛必须随时掌握架子牛市场和育肥牛市场信息。要在牛圈里交朋友,学会上网查询牛价;通过活牛交易市场、农贸市场了解价格;了解牛市交易规则,学会各种交易技巧,防止吃暗亏;还要学会估牛,以准确估牛的体重和出肉率。

记者:现在国家提倡创办家庭肉牛养殖场,在这一方面您有什么看法?对我们的养殖户有什么建议?

祝远魁:肉牛养殖正从散户养殖向家庭养殖场转变,适度规模养殖是大势所趋,对家庭养殖场我有以下6点建议:

1.选择牛场用地。一是确定土地面积。一般牛场建设综合用地每头母牛35~40平方米、育肥牛25~30平方米;高产牧草种植用地每头母牛0.8~1亩、育肥牛0.6~0.7亩。二是地形地貌。尽量选择平缓土地,若是山地坡度在25°以下为好。

2.合理确定规模。养牛规模确定依据:一是根据手里的资金多少,量力而行,切莫因追求规模而超过自身投资能力,更不能靠高息贷款养牛。二是根据土地面积确定养殖规模。三是根据可以利用的饲草数量确定规模,防止买来了牛没草吃。

3.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养牛投资分为牛场建设固定资金投资和采购牛、草料费等流动资金。一般固定资金投资不超过40%,流动资金预留60%左右。

4.学习技术、培养技术人才。家庭养殖场的特点是自有资金和人员,大多数不聘请专门的技术人才。家庭养殖场要成功,必须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逐步达到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人工冷配、营养配方制定、疫病防治等要求。

5.按照养殖企业管理牛场。许多家庭养殖场,不重视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和成本分析,不仅可以随时了解财务状况、盈亏状况,还可以总结生产经营经验教训,分析影响收入的每一项因素,合理控制每一项成本支出,为提高效率和效益服务。

6.开展横向联合,加入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组织,从产业组织方面得到更多的服务和信息,有利于买牛、养牛、卖牛。

记者:现在国内养牛行业的模式有哪些?经济效益如何?都有什么特点?

祝远魁:养牛模式多种多样。母牛养殖模式主要有:舍饲养殖模式、放牧养殖模式、舍饲+放牧模式;育肥肉牛养殖模式主要有:高档育肥模式、普通育肥模式。普通育肥模式分为持续育肥模式、架子牛育肥模式和淘汰牛育肥模式;另外还有养贩结合模式、养宰结合模式等。

1.母牛养殖几种模式的利与弊。(1)母牛舍饲养殖模式好处是便于集中管理,弊端是饲草料成本高,繁殖成活率低,一般舍饲养母牛求利难。(2)母牛放牧养殖能大大降低饲草料成本,但草场资源有局限。

2.育肥牛几种养殖模式的利与弊。(1)高档肉牛育肥好处是可以生产高档牛肉,肉价高、附加值高。但周期长,一般育肥期20个月龄以上。饲料成本大,饲料成本比普通牛育肥高一倍以上,因此高档育肥不适合中小型牛场采用。(2)普通育肥是指一般架子牛不采取措施,直接用于生产红肉的育肥方式。普通育肥分为小架子牛育肥、大架子牛育肥、淘汰牛育肥等模式。小架子牛育肥好处是因牛小一次性架子牛采购投入少,缺点是育肥期长,资金周转慢;大架子牛育肥一般开始体重350~400公斤,好处是育肥周期短,育肥期生长快,这是一种最佳的育肥模式,不足是买牛费用大;淘汰牛育肥主要是淘汰母牛育肥,好处是淘汰牛采购单价低,缺点是育肥效果一般,一般不采用。

3.养贩结合模式。有一些养殖场,贩牛、养牛相结合,这种模式灵活机动,盈利机会多。

4.养宰结合模式。有些中小型牛场自己育肥、自己屠宰卖肉,这种情况最为合理。

记者:很多从事养牛业的人在这一行业中赚取了可观利润,但也有些养殖户血本无归。您能否给我们提供些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做下原因分析。

祝远魁:这几年肉牛养殖升温很快,还有大资本进军肉牛产业的,但更多的是中小型养殖场(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总的印象是赔钱的多,赚钱的少,个别的血本无归。

养牛成功的如江西省高安市的“牛哥”杨食堂。2003年,杨食堂流转800多亩山地,建设4栋牛舍,养殖肉牛200多头。现在牛场扩大到2000多亩,牛舍16栋,养牛2000多头,年收入几千万元。现已成立了高安市裕丰农牧有限公司,牛场被评为国家肉牛标准化建设示范场。杨食堂的养牛经是:吃苦、坚持,不随波逐流;稳步发展,不急功近利;种养结合,不搞单打独斗;选择良种,不养劣质牛。再如,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湘思村姚国雄,他和妻子养30多头牛,每年春节前自己将牛拉到市场上屠宰卖肉,年纯利润10万多元。姚国雄的养牛经是:在本地买杂交牛,选择春节前牛只长到500公斤以上出栏,然后自己屠宰、自己卖肉,养殖和屠宰利润都自己占有。

养牛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原因各种各样。如湖南某牛场,2014年养殖能繁母牛70多头,年产犊牛31头,繁殖成活率仅有42.46%,年亏损20多万元。养母牛生小牛,繁殖成活率高低是成败的关键。我分析过9家繁殖牛场的数据,凡母牛繁殖成活率达到69.2%的,牛场能够保本。前面这个案例失败的原因就是繁殖成活率太低。再如,福建省宁德市一牛场,从北方买了50头牛,两个月内病死及淘汰11头, 而且买到的牛是假冒品种,生长极其缓慢,养殖一年亏损10万元。其失败原因:一是受骗,品种选错;二是缺乏疫病防治经验,从北方买牛,运输综合征发病率高达22%,病死淘汰高导致损失大。

记者:随着牛肉价格的逐年上升,很多人打算从事养牛行业,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祝远魁: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之下,牛肉市场较为稳定,很多人、很多资本都瞄上了肉牛养殖行业。肉牛可以养,但需客观认识肉牛产业行情,分清利弊,准确投资。对投资养牛,我的建议是:

1.全面客观看待牛肉价格。国内牛肉市场的现状是:刚性需求持续增加;受进口和走私牛肉影响,牛肉价格冰火两重天,热鲜牛肉、冷鲜牛肉高价位运行,国产冻牛肉受打压严重。面对如此市场,如何养牛,要审慎选择发展路子。现在生产热鲜、冷鲜牛肉是最有竞争力的途径。

2.确定明智合理的投资策略。肉牛投资有诸多误区:一是盲目投资,在市场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二是投资过大,不顾实际地建设全产业链综合型企业;三是资金分配不合理。建议肉牛投资者首先要根据市场定位,合理分配建设资金,决不能贪大求洋,不能误以为建设标准越高,就越标准化。

3.因地适宜,选择适宜模式。本人比较推崇放牧养母牛带犊牛模式、大架子牛育肥模式、养贩结合模式和养宰结合模式。

4.选择优良品种。主要是西本杂、夏本杂、安本杂等杂交牛。

5.合理配置饲草资源。饲草成本约占肉牛饲草料成本的35%~60%。选择饲草的原则:就地取材,避免长距离到外地运输饲草喂牛;优质价廉;多用当地生产的农副产品;多种植优质牧草或饲料作物。

6.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现实中常见如下问题:有些养殖户往往是从多年前出版的书籍上学习过时的知识,这些书中有些知识已经过时;有些养殖户不知道如何通过网络学习或者上网不会鉴别虚假信息而吃亏上当;有些牛场不舍得花钱聘请技术员,自己摸索,造成技术性失误非常多。因此,要尽量通过正规的培训和渠道学习技术、获取信息。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5

关键词:高效肉牛;养殖;问题;措施

近年,肉牛养殖产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各种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肉牛养殖管理期间,为更好地推动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项资源,要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将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为特色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年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高品质牛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要求市场上所提供的牛肉制品绿色生态安全,要求我国牛养殖产业逐渐向科技化方向转变,要始终坚持以绿色环保为基础,加快生态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提高肉牛总体养殖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规模化肉牛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带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存在的问题

1.1发展体系相对落后

生态健康养殖产业是肉牛未来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但是当前很多养殖户对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高,基层地区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发展体系相对较为滞后。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用传统的肉牛养殖模式,高污染高消耗,肉牛养殖中对周边生态环境构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会添加一系列添加剂和兽药,牛肉药物残留比较严重,缺乏深加工产品,营销渠道不顺畅,如果遭遇市场突变,养殖户将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

1.2资金投入不足

以往的粗放式的养殖管理模式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养殖户可利用自己的庭院或者空闲的土地开展肉牛养殖,然而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下,对整个养殖管理有较为严苛的要求,需要养殖户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1]。生态绿色养殖模式虽然能为养殖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前期的成本投入相对较高,再加上肉牛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很多养殖户难以承受规模化生态养殖的资金成本投入,经常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近年,地方部门为更好地带动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有效衔接,但是部分养殖户仍然存在资金投入难的问题,由于资金供给不足,造成养殖户不能及时补栏,不能扩大养殖规模。

1.3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要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但从当前的肉牛养殖现状分析,大多数养殖户主要以传统的养殖技术、养殖理念为主,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还没有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养殖环节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普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生的污染物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处理,直接向外排放,对周边的土壤、水源、空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2]。

2高效肉牛养殖措施

2.1加强政策引导带动

近年,随着地方部门对畜牧养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继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更好地带动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肉牛养殖业发展中,应充分发挥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方面的作用,加大养殖资金的投入力度,将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去扶持。还应结合现阶段肉牛养殖现状和地区的肉牛规模养殖场的数量,实现针对性的扶持带动,对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养殖场给予适当的奖励,积极鼓励中小规模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的肉牛养殖产业,让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参与到规模化生态肉牛养殖产业中,为市场发展部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通过示范带动,加快先进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2.2创新发展模式

为切实提高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应重视规模化养殖产业的发展,要转变过去散养养殖点多面广污染较为严重的态势。应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养殖户对肉牛品种做出动态化的调整,结合市场需求情况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产业,通过示范基地,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肉牛养殖领域。进一步完善高效生态绿色旅游养殖相关产业链,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基地参与、农户全面融合的综合发展模式。通过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加快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推进适度规模养殖产业的发展[3]。对当地的肉牛养殖资源做出有效的整合,打造区域性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养殖产业链,形成地区肉牛养殖品牌,以品牌为带动,更好地提升当地肉牛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效推动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坚持循环,高效利用

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减轻养殖场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要达到该目标,一方面应加快构建标准化的养殖基地,通过养殖基地的引领大众作用能更好地推动绿色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养殖基地在建造中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秉持合理分布、保护耕地的观念,积极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另一方面要做好养殖场选址和综合布局工作,重视日常疾病的针对性防控,重视对粪便的高效收集及处理,积极推广应用无害化的资源利用模式。绿色高效生态肉牛养殖中,为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的投入,应充分利用好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资源,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化产业发展,将秸秆转化成优质的饲料,为肉牛提供充足的饲料。绿色生态高效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中,坚持以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养殖技术为基础,不断探索全新的循环养殖模式,在实现养殖效益提升的同时,更好地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扶持那些规模养殖产业或者养殖大户,依托养殖大户,带动地区的生态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2.4优化服务质量

绿色高效生态共赢,养殖产业发展中,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培训。人才培训是确保技术高效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结合当前绿色肉牛高效生态养殖现状,每年制定针对性的养殖人员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养殖队伍的专业素质,这有利于先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委派一些优秀的人才到肉牛养殖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绿色生态肉牛养殖技术的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培训、合作等多种方式来提升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结合市场需求及当地肉牛养殖现状,加快构建适合于地区发展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区域性的肉牛养殖协会,依托养殖协会,对养殖环节作出有效的规范,不断提高肉牛养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和组织水平,为肉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结束语

尽管一大批肉牛养殖技术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但是肉牛养殖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技术问题,普遍表现为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体系比较滞后,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化企业数量较少。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始终坚持绿色生态为出发,创新发展体系,积极推广生态养殖产业,构建地方龙头企业,有效带动生态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地方部门带动下,引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将肉牛养殖业打造成区域经济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更好地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政,黄嵘峥,刘鹏,等.塔额垦区肉牛高效养殖技术要点[J].湖北畜牧兽医,2020,41(5):36-37.

[2]张林.云南地区的肉牛高效养殖技术探讨[J].畜牧业环境,2020(20):51.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6

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步伐,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农民增收途径,结合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思路,确定产业目标

1、发展思路。肉牛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策扶持、标准生产,加工增值、产业化发展”的原则,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打造优质品牌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为依托,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载体,逐步打造集科研、育种、生产、屠宰加工、销售、疫病防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2、发展目标。2012年出栏肉牛40万头,发展3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200个以上,其中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达到20个;2015年出栏牛50万头,发展3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达到500个以上,其中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达到50个以上,建成1-2家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肉牛能力达到10万头。

二、突出发展重点,促进产业升级

3、加强肉牛品改。对现有母牛进行筛选、登记造册,建立基础母牛群,逐步引进安格斯等国外优良品种对基础母牛群进行杂交改良。到2015年,全市杂交母牛达到5万头。对基础母牛群建立追溯监控系统,严禁胡乱宰杀基础母牛。按照“市贮氮站-县区品改中心-乡镇品改站-村品改点”的模式进一步完善肉牛品改网络,每年每个县区新增品改站(点)10个以上,每个管理区新增品改站(点)2个以上。到2015年,肉牛品改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重点区域每个村建立品改点。大力推广冷配品改技术,2012年全市杂交冷配达到12万胎次,产杂交小牛6万头以上,以后逐年增长。

4、打造地方品牌。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通过安格斯红牛与本地黄牛杂交,选育出安格斯杂交母牛群,再利用利木赞、日本和牛等优良肉牛品种进行优势杂交改良,形成有特色的肉牛品牌。改变养法,采取扶持公司+养牛专业合作社、公司配种集中育肥的模式,农户养母牛至十个月左右由公司收回,育成高档牛肉,并进行深加工。

5、培育龙头企业。依托市阳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恒惠集团等本地企业,加大与娄底天华牧业、大连雪龙产业集团、南京雨润集团、长春皓月集团等外地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尽快建立1家原种牛场、1-2家肉牛加工企业。每个县区依托养殖大户、贩运大户培育5-10家肉牛养殖合作社。

6、建设养殖基地。统筹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按照“小规模大群体成片开发”的原则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大力推广“五个一”模式,即户养一群牛(10-15头能繁母牛)、新建一栋栏(100-150㎡)、种植一片草(5-8亩牧草)、建起一个池(青贮池)、搭好一个灶(沼气灶),发展小规模肉牛养殖户;鼓励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通过统一供种、标准示范、垫资养殖、保价收购、集中育肥等形式将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肉牛养殖基地,在基地大力推行肉牛标准化生产。2012年全市发展存栏10头以上的肉牛标准化养殖户1000家,其中发展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户200家。

7、强化生产监管。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积极推行草食动物防疫承包制,实行强制免疫,全面实施免疫标识制度;尽快成立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主,运输监督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草食动物检疫新格局。建立健全肉牛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控管理体系,加大肉牛及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检测力度,规范饲料(饵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强化肉牛养殖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肉牛标识可追溯体系,积极开展肉牛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

8、普及养殖技术。各级畜牧部门要采取“传帮带”,“跟班学”、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普及肉牛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母牛同期、冷冻配种、优质牧草种植、青贮氨化、疫病防控等技术。

三、实施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9、设立肉牛产业发展资金。2012-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肉牛产业发展资金。各县区也应设立相应的肉牛产业发展资金。肉牛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肉牛产业的育种、育肥、良繁补贴及深加工扶持。

10、建立肉牛良繁补贴制度。为保护杂交母牛的生产能力,提高肉牛品质,由县区财政按每头200元的标准,对能繁杂交母牛养殖户进行补贴;市财政提供的资金补助市液氮站运转经费,免费向养殖户提供冻精和液氮;县区财政保障县区品改中心、乡镇品改站的运转经费,免费开展品改技术培训。

11、积极开展能繁杂交母牛保险工作。为降低养殖能繁母牛的风险,鼓励能繁杂交母牛生产,建立能繁杂交母牛保险制度,保费由县区财政和养殖业主按4:6的比例负担,依法依规进行公开招标。具体实施方案由各县区财政、保险、畜牧部门制定。

12、实行肉牛产业奖励政策。经市里审批立项建立的市级牛原种场、市级以上肉牛加工龙头企业,验收合格后从市肉牛产业发展资金中列支,给予一次性奖励,一企一定。县区对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按“五个一”模式建设的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户,经验收合格后由县区一次性奖励5000元;县区按实际冷配胎次数量和所产杂交仔牛数量对品改员给予一定奖励。从市本级肉牛发展资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技术培训、目标管理考核和工作经费。

13、创新金融机制。由龙头企业、担保公司和规模养殖户共同组成肉牛产业担保公司,为肉牛产业业主(养殖企业、养殖户、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主的存栏牛、栏舍、土地、房屋、机械可作为抵押物进行评估;肉牛产业贷款按农业贷款对待;县区对龙头企业或养殖大户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

14、优化肉牛产业发展环境。在不改变现有投资管理模式和用途的前提下,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移民开发资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养殖业发展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乡镇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国土整理项目资金等进行整合,对肉牛产业进行重点投入;牛场建设用地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县区畜牧、国土资源部门要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免收土地审批相关费用,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法办理审批手续;林业部门要大力支持肉牛养殖场、肉牛加工企业的建设;环保部门要简化办理环评和环保审批手续,并指导企业搞好环境污染治理。

四、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产业发展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7

1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肉牛养殖公司、建设养牛小区、培育养牛大户、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要模式,依靠科技,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发展基础母牛,迅速增加肉牛养殖量,逐步使肉牛产业走上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真正把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2发展目标:从发展基础母牛着手。培育养殖能繁母牛专业大户和肉牛养殖大户,引导、鼓励农户养母牛、繁小牛、出栏商品牛。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市培育发展2-3个年供良种母牛500头、出栏商品牛1000头以上的养殖公司,建成20个肉牛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培育200户养牛大户(户均出栏百头以上)带动2000个肉牛养殖户(户均出栏5头以上)基础母牛存栏10万头,新增出栏商品牛5万头。5年内,实现目标任务翻一番。

二、发展肉牛产业的扶持政策

1项目扶持。对达标的肉牛养殖公司、养殖小区和加工企业优先进行项目申报。

2信贷扶持。采取金融部门发放货款。市财政贴息代补的形式。扶持对象:养殖能繁良种母牛5头且饲养1年以上的专业户;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养殖大户;入住养牛小区的养殖户;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扶持措施:对良种母牛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按每头种牛贷款3000元,市财政贴息300元;对肉牛养殖大户和入住小区的养牛户,按每头肉牛贷款500元,市财政贴息50元。

3财政扶持。鼓励农民利用民间资本发展肉牛产业。市财政按每头良种母牛奖励300元;对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专业户,市财政按每头肉牛奖励50元;对达标的肉牛小区,市政府奖励5万元;对建成并发挥社会效益的肉牛品改站,市政府奖励3万元;对肉牛养殖大户每年进行评比,前10名每户奖励1万元。

三、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措施

1搞好技术服务。1加快品种改良。要指导各乡镇或专业大村建立肉牛品种改良站(点)大力开展人工授精技术。以民营化为主要形式,乡镇(场)建设标准化肉牛品改站和养殖基地,年在全市普及。2加强技术培训。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应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及肉牛安全生产等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农户肉牛养殖水平。3加大指导示范。分区域建立养牛示范户,技术骨干对养牛小区或示范户实行包联,全程跟踪技术服务,以点带面,拉动肉牛产业发展。

2鼓励种草养牛。积极鼓励养牛户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带动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各地要根据各自肉牛养殖规模,及早动手,科学规划,保证肉牛饲草需求。

3培育龙头企业。依托食品公司。组建肉牛屠宰、分割、熟食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之路,延伸产业链。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建厂提供便利条件。对养殖户的扶持、奖励兑现与公司收购挂钩,公司应按市场价收购。

4发展经济合作组织。要把民间协会建设作为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向农户提供市场、技术等系列化服务,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经济合作组织健全合作章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5严格考核结账。市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性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深入小区、深入大户。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层层研究制定肉牛产业发展的考核结账办法,并严格考核结账。

四、加强对发展肉牛产业的组织领导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8

关键词:肉牛养殖;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6-0066-01

随着我国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肉牛专业化小规模养殖模式仍处于主导模式。该养殖模式在短期内是不会发变化的。本文根据四川大竹县不同肉牛养殖模式的调查,比较了不同肉牛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供参考。

1 四川大竹县肉牛养殖模式

1.1 养殖规模调查

四川大竹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引进夏洛莱、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

据2010年8月份统计资料显示,四川大竹县肉牛数量为185 400头,其中能繁殖母牛的为185 000头。调查表明,约15%的家庭养殖户采取的是农户个体分散养殖模式,主要以家庭养殖户为肉牛养殖的基本单位,他们建造专门的牛舍,一般一个养殖户养殖肉牛的数量在20~40头。35%的农户采用农牧户个体集中养殖技术,他们大都分布在村子的边缘,每户养殖肉牛的数量在50~70头。剩下的55%的养殖户是专业化小规模养殖,这种养殖户一般是专业从事肉牛养殖,肉牛的养殖数量在500头以上,建造的是大型的肉牛养殖场。数据显示,四川大竹县肉牛养殖模式大部分是专业化小规模养殖,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生产周期短、投入少、收益快慢的优点。

1.2 不同肉牛养殖模式介绍

1.2.1 农牧户个体分散养殖 养殖户根据自有的劳动力、饲料及资金情况来确定养殖的规模,一般养殖数量在20~40头,也有部分养殖户肉牛数量为10~20头。养殖户有自己独立建造的牛舍,掌握了独立培育牛仔的技术,有的农户参加了养牛行业协会,由畜牧站统一进行疾病防治和统一指导。饲料的供应方面一般是玉米秸秆或者玉米轴心经过粉碎制成,精料一般是采购浓缩配合饲料与自产玉米配制而成。肉牛的养殖时间为4~6个月,养殖户的主要收入就是靠出售肉牛。

1.2.2 农牧户个体集中养殖 在肉牛养殖实力较强的地区,统一建设养殖基地。农牧户可以承包养殖园,养殖基地对肉牛进行统一的疾病防治、防疫管理、技术服务等。肉牛的养殖周期大约为3~5个月,这些养殖户也是以养殖肉牛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通过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强化了规模化生产,使四川大竹县的村容更加整洁,大大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1.2.3 专业化小规模养殖 具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建有自己专门的牛舍,养殖规模在400~600头。肉牛的收购和外销由其自己联系,疾病防治和防疫管理由畜牧兽医站进行专业指导,饲料的供应一般是外购。肉牛的养殖周期为3~5个月,牛粪自用或者作为农家肥出售,需要雇佣劳动力,收入来源也是以出售肉牛为主。

2 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计算

2.1 肉牛的养殖成本

肉牛的养殖成本是根据养殖时间按日成本计算。成本包括两部分: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其中直接生产成本是指肉牛的购买成本、饲料费用、饲养人工费和医药费等。间接生产成本是指管理费和利息等,以四川大竹县肉牛养殖为例,养殖户和专业户一般按每头每年10元计算,小规模养殖按每头每年20元计算, 人员费用为每年7 000元。

2.2 肉牛养殖收入

按照全部出售计算,出售一头肉牛平均体重为500 kg,价格为15元/kg,其他的收入包括牛粪出售,按照每年每头牛100元计算。

2.3 净收入

净收入=总收入-总支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