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8篇

时间:2023-06-16 09:28:00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1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基础支持;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效益;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对于平衡农副产品市场供给、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农产品保存时间短、易腐坏以及跨区域流通运输时间长和方式滞后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元化互联网技术在流通领域的深入应用,农产品流通逐步走上数字化发展道路,流通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使各行各业逐渐开始向智慧化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业趁势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加速推进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既可以促进以农产品流通业为主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又能有效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为此,本文立足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并提出新时期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以期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

(一)农产品生产环节:流程长且成本高,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

一直以来,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流程长且成本高的难题,对农产品智慧化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具言之,农产品生产一般需经过播种、灌溉、施肥、除草、打药、收获等过程,且不同类型农产品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等生长环境存在差异。为了保证农产品稳定、规模化生长,部分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搭建恒温暖棚、保持良好灌溉,也有少部分有条件农户会借助多源遥感设备、“3S”技术、智能监控录像设备、物联网和智能报警系统,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状况,以智能化、精细化方式促进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但这些行为均会增加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长、成本高的现状依然存在。现阶段我国依旧面临农产品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的现状,农产品生产总量和盈利仍由市场实际需求决定,部分农产品过剩或供给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产品批发环节:管理与模式滞后,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与发展模式仍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批发环节的智慧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方式滞后。现阶段,我国依旧有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设计以地摊和档铺为主,内部空间狭窄且设施简陋,数字化设施不健全,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空气置换系统设施不完善。同时,批发管理人员对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智能化设施的应用意识欠缺,使得农产品批发管理方式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农产品批发服务模式不健全。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智能化服务功能,其他批发市场依旧存在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层次低等问题,甚至一些市场仅有最基础的场地服务功能。总体而言,受管理与模式滞后影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批发环节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三)农产品物流环节:路程长保鲜难,智慧化运输质效待提高

近几年,顺丰、京东、菜鸟等物流企业均已开始使用相关技术,不断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冷藏运输发展。然而受农产品保鲜难、跨区域运输路程长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智慧化运输的综合质效仍然较低,亟需提升农产品品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满意度。具体而言,农户和消费者都属于个体,存在地址分散、路途较长的特征。农户大多位于山区或远离城市的农村,消费者则更多集中于城市,这使得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运输路程长、环节多。当前我国虽有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物流环节农产品信息的可监控化、可追溯化、可视化。但这一模式并未全面普及,尤其是偏远地区和技术设施差的山区,农产品物流运输、包装和存储均存在较大问题。而农产品自身易腐坏的特性使其保鲜较难,加之运输路程长、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致使农产品物流智慧化运输质效亟待提高。

(四)农产品零售环节:外部支持不足,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当下我国农产品零售环节面临外部支持不足的挑战,致使智慧化营销模式与农村电商生态圈构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政府支持与引导不足。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有关农产品零售的相关扶持政策,如《深化农商协作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但这些政策均是宏观性指导文件,具体支持与引导措施、细则、标准仍旧匮乏,无法有效支撑农产品零售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制约智慧化营销模式的完善。另一方面,零售营销环境不成熟。构建农产品电商生态圈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电商生态发展环境尚不成熟,企业间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中小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难以充分参与农产品流通市场竞争。这使得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旧以线下为主,农产品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考虑数据获取可得性、综合性、客观性、可表征性和可度量性等原则,本文结合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立足孙伟仁等(2019)、何新(2021)、孙磊等(2021)的研究成果,从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三个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二)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本文借鉴孙磊等(2021)、潘雄锋等(2015)的研究,采取全局熵值法,构建指标-时间-空间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测度步骤如下:第一步,全局评价矩阵构建。假设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共有c个指标,分别记为Y1,Y2,…,Yc,研究时间范围为t年,研究区域为m个省份,则每个指标不同年限的截面数据为Yt=(yij)mt×c,研究期内共有t张截面数据表。运用全局思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t张截面数据表进行排列,即可建立全局评价矩阵:Y=(Y1,Y2,…,Yt)`mt×c=(yij)mt×c                                        (1)第二步,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基于上述全局评价矩阵,结合本文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选取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规避无意义计算,将Yij指标的最大值定义为Max(Yij),取值为1.01*Yij;最小值定义为Min(Yij),取值为0.99*Yij。第三步,指标数值计算。计算第j个指标在第i个省份的占比、信息熵值和差异系数,公式分别为:

(三)数据来源及权重计算

基于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及)数据进行研究。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以及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另外,农产品贸易增加值指标以2010年为基期进行指数平减,个别缺失值利用插值法进行补齐。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全局熵值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获取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具体测度结果见表2。进一步运用公式(8)计算2010-2020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评价值,并采用加权算法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具体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绘制图1。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整体而言,研究期内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0-2018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缓慢上升态势,这可能与农产品流通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以及冷链物流等先进物流模式发展水平不高有关;二是2019-2020年,随着各行业智慧化发展加速,智慧化基础支持不断增多,促使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到2020年末已超过30,达到34.56。分维度来看,农产品流通三个维度的智慧化发展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基础支持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呈现先缓慢上升后加速提升的演变态势,演变态势变化时间节点为2015年。原因可能在于,“十三五”以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力度,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大力倡导“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电商巨头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步加大对流通设施的投入,不断优化流通组织结构,因此201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提升幅度明显增大。服务水平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增长波动变化较小。细分指标来看,2014年农产品智慧流通的零售服务和物流服务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在于,2013-2014年仍处于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确定上升阶段,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额有所下降,进一步影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该时期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完全建立,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综合效益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提升显著,且以2016和2018年为节点呈现分阶段跨越式递增趋势。2010-2016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7-2018年,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有所放缓;2019-2020年,综合效益整体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究其原因,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深化,流通智慧化新业态、新模式渐趋成熟,因此农产品智慧化的综合效益得以显著增强。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

(一)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多元化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农产品生产、批发、物流、零售等流通供应链各环节,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在生产环节,农业部门应收集各种农产品生产信息,打造农产品数据库,并利用智能化技术与信息系统,分析农产品生产相关信息,推动农产品智慧化生产落地。在批发环节,农产品批发商应运用大数据、射频识别等技术,分析并记录各项数据信息,制定农产品流通协调计划,进而提升批发效率。在物流环节,农业部门应加快建成覆盖面广的冷链物流渠道网,充分发挥各省、市、县、村物流存储设施的整体联动和共享协同效应,减小农产品储运损耗。在零售环节,农产品零售企业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消费者需求信息与市场信息,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匹配最优配送机制和零售方案。综合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应运用多样化数字技术,串联生产-批发-配送-零售环节的一体化智慧流通链条,以此制定并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提升农产品智慧化发展水平。

(二)建立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协调机制

未来我国应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深度应用,本着安全可靠的核心原则,着力构建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机制,提升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首先,扩充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内容。监管机构应拓展大数据平台监管范围,由市场内部向生产和采购端延伸,构建覆盖全供应链、互联互通的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最终形成一系列可追溯的智慧监管链条,以此提升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力度。其次,加强农产品智慧物流运输监管。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各大城市建立智慧物流、配货、仓储等技术设施,同时搭建内部自纠和外部抽检系统,形成制度化监管机制,实现主动监管与被动监管相结合,提高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最后,加大农产品流通智慧

参考文献:

1.俞彤晖,陈斐.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0(11)

2.赵丹.农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化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2021(9)

3.孙伟仁,徐珉钰.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实证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21(6)

4.何新.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1

5.孙磊,张树山,郭坤.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21(10)

6.潘雄锋,刘清,彭晓雪.基于全局熵值法模型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5(4)

7.赖阳,王春娟,康健.城市农产品流通趋势的几点研判[J].时代经贸,2017(10)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2

本刊特摘引市经信委对《重庆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相关政策解读,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互联网经济高地的实现路径。

路径一:为“互联网+双创”夯实基础支撑

一方面强化创业创新支撑,发挥猪八戒网络公司、两江云计算产业园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建立一批“互联网+双创”示范基地,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资源,加快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组织模式,不断增强全民创业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依托两江新区、南岸区、永川区等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规模商用。

路径二:为产业转型升级插上“网络之翼”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制造,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基于云计算的协同设计、众包等新业务模式,发展未来协同制造、柔性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广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制造+服务”,建设一批智慧性制造业集聚示范区。

二是通过开展农业物联网生产智能化应用试点示范,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服务平台,打造跨平台的农村互联网门户网站及APP应用体系,建设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三是构建能源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能源利用监测平台建设,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推广用能智能控制和能源消费智能化管理,建立全市能源生产运行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

四是发展高效物流,加强无线射频识别、多维条码、卫星定位等技术应用于物流仓储业,建设重庆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高度融合的智慧物流产业链。

路径三:为新兴业态铺就“温床”

一方面,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搭建重庆金融云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和信用、认证、接口等公共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网上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发展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

另一方面,加强电子商务应用和模式创新,建设农业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大型传统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大型专业市场线上转型,打造智慧商圈和网上商业街,引导传统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触网转型,鼓励企业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

路径四:为普惠民生畅通线上渠道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3

“十二五”伊始,宁波市出台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智慧基础设施得到快速提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1年加快推进的61个智慧应用体系示范工程项目收效良好。

综合起来的优势

谈及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及宁波市在几年间迅速找准智慧宁波发展方向的秘籍,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月娣这样表示:首先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宁波市“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二是有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宁波为智慧城市建设专门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三是有独创性的路径和模式。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點,坚持试點先行,以點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四是与宁波国际强港紧密结合,发挥强大的港口物流优势。

城市发展的路径不一而同,抓住并善于总结自身城市的特點,利用现有的经济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条件是将城市综合实力集中在一起发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选择。“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方城市的重视,宁波在国内首个系统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对宁波来讲能够一路保持领先也并非易事。谢月娣总结:从战略规划角度来说,城市信息化走向智慧城市建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宁波市抓住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的契机,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适时作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成为了国内首个系统谋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

从宁波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五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其次,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第三,建设智慧城市是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必然要求。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的城市”,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进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智慧应用大体系

在智慧城市推进的进程中,宁波坚持应用为先,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點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谢月娣介绍: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将突出三个主题:第一,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以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重點,大力推进经济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第二,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以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第三,围绕政府管理转型这一主题,以基础性、公共性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服务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围绕这些主题,宁波市确定了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促进城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系统和子系统的建设,推动城市的科学发展。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探索,宁波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成效正逐步显现。三大先行试點重點智慧应用体系项目成效明显。在智慧物流试點建设方面:《宁波市智慧物流试點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近两年的重點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不断完善,基本打通了通关环节和物流环节,实现了宁波通关、物流、外贸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功能和辐射范围等。此外,在智慧健康试點建设方面、智慧社会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各重點领域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管、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公共服务等社会经济各领域项目建设成效显现。智慧城管已基本完成一期五大支撑体系和四大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市、区两级的公安、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已经实现整合共享,形成多路、多點动态监控网络,中心城区主干道实现管理全覆盖。在智慧食品药品监管建设方面,全市网上监管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完成2248家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网上监管系统安装,有2065家单位已与全市中心服务器对接,实现了数据传递交换。在智慧公共服务方面,数字乡村、81890求助中心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取了新进展。根据宁波市智慧办今年的《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2012年,宁波还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智慧产业新发展

根据规划,宁波智慧产业建设将重點围绕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开展,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结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谢月娣表示,宁波未来“智慧产业”发展将具备三个方面的服务“亮點”:

首先,立足于地理特點,服务于港口经济,在智慧港口物流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依托宁波现代化港口区位优势,积极完善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以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第四方物流体系建设为重心的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推动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创造新的品牌优势。

服务于集群经济,在智慧制造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宁波传统产业发展有一个显著特點——块状制造业经济比较发达,可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每一个块状经济变成一个智慧型集群,并精心构筑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加强产业问的协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4

一、关于规划编制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内贸流通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指明了流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内贸流通保持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8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达到3.9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位。从整体上看,内贸流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着流通效率低、成本高,市场布局有待优化,实体商业转型缓慢,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内外贸联动发展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内贸流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内贸流通发展对稳增长意义重大。“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理念新思路和相关配套政策密集出台,对流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流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为准确把握内贸流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开拓内贸流通发展新局面,商务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内贸流通发展的有关要求,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编制了《规划》。

二、关于《规划》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规划》编制工作自2015年8月启动,历经一年多时间完成。商务部先是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务部研究院等机构就“十三五”期间内贸流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开展前期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时,按照“开门编规划”的原则,通过商务部门户网站向全社会征求规划编制意见和建议。完成《规划》初稿后,又广泛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和规划专家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

《规划》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体现流通发展新趋势、新任务、新要求,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互联网背景下流通功能转变和模式创新。规划体现了“互联网+”背景下内贸流通发展的深刻变化,增加了流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相关内容,拓展了传统流通的功能边界,突出了内贸流通的生产和生活功能,强调创新驱动,提出了智慧供应链等新概念,鼓励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

二是突出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规划以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将“三化”思想贯穿始终,加快推进“云、大、物、移”、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加强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流通集约化水平,推动“十三五”期间现代流通的大发展。

三是突出内贸流通在推动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规划注重发挥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作用,提高流通供给水平,促进以需定产和供需匹配,有效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稳增长大局。

三、关于“十三五”时期流通发展新趋势

研判现代流通发展趋势,是科学《规划》编制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新的流通革命蓄势待发,预计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一是线上线下从竞争走向竞合。从趋势上看,实体经济必须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电商和实体经济不是α⒌模电子商务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十三五”期间,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和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建立,电商和实体经济将由竞争走向竞合,边界更加模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流通业与制造业、农业融合趋势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更加广泛,进一步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供需匹配水平显著提升,流通引导生产的作用更加突出,助推供给侧改革作用增强。流通自身不同业态间跨界趋势更加明显,单一购物功能的商业业态加快向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业态转变。产业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

三是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居民消费将从商品消费为主转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预计到2020年,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将全面超过商品消费支出。消费特点将从模仿式、排浪式消费转向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消费,从温饱型消费转向品质型消费。

四是流通智能化水平提升。创新成为流通发展的第一动力,智慧流通理论和实践不断进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物流、智慧商店、智慧社区和智慧商圈等快速发展,使流通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四、关于“十三五”时期内贸流通发展的主要目标

《规划》描绘了到2020年内贸流通的发展蓝图,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内贸流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全渠道经营成为主流,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大流通、大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流通新领域、新模式、新功能充分发展,社会化协作水平提高,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流通先导功能充分发挥,供需实现有效对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凸显,现代流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规划》从内贸流通总体规模、现代化水平、企业竞争力、发展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具体目标:提出“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0%左右,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5%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5%和20%左右;流通企业活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整合供应链水平明显提高;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明显提升,城乡内贸流通发展差距缩小;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监管有力、协调高效的内贸流通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五、关于如何理解流通升级战略及三大行动

围绕流通升级战略,《规划》提出了消费促进、流通现代化、智慧供应链三大行动,积极推进流通创新发展。

一是从流通业自身发展角度,实施流通现代化行动,提高流通三化水平。重点推动“互联网+流通”,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优化流通设施供给结构,促进流通设施升级。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二是从流通引导生产的角度,实施智慧供应链行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动流通与工业、农业和其他服务业深度融合,发挥流通先导作用,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高流通供给水平,实现生产与需求高效匹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是从流通促进消费的角度,实施消费促进行动,服务稳增长大局。通过流通领域设施、服务、技术等升级,促进便民消费、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和安全消费,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推动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

六、关于“十三五”时期内贸流通发展的主要任务

《规划》以提高流通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提出了“十三五”时期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推进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创新经营业态与模式,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功能差异化优势,激发实体商业活力。引导流通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快品牌化发展。

二是提升流通供给水平。扩大市场有效供给,推动服务功能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以内贸流通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发挥流通引导生产的作用,促进以需定产和供需匹配。

三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便民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提升品质消费、推动绿色消费,保障安全消费,突出流通促进消费的重要功能,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海外消费回流。

四是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推动流通企业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推动商务领域大数据应用,加快发展智慧流通,推动物流、城市商圈等智能化改造。

五是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适应内贸流通创新转型发展需要,健全流通标准体系,制订内贸流通标准体系框架,强化流通标准实施应用,完善流通标准管理,建立流通标准实施后评估机制,促进内贸流通规范化发展。

六是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以集约化为目标,做骨干流通企业,提升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序发展平台经济,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推进内贸流通由粗放的外延扩张转向集约的内涵增长。

七是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围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推进“三区四带”大流通网络和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城乡内贸流通协调发展,形成区域互补、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八是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抓住全球变革机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加快流通企业走出去步伐,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内贸流通对外开放水平。

九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流通领域法律体系,提高综合监管执法水平,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行政服务便利化水平。

七、关于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了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权责,整合和优化各部门流通管理职责,创新政府协同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市场机制指引,政府管理服务、社会协同共治”的内贸流通新型治理模式。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内贸流通发展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地方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培育新型农村流通主体,促进小微流通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完善公益性流通设施投入长效机制;稳步推广供应链金融。

三是调整优化税费政策。落实“营改增”政策,推进消费税改革,落实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营造线上线下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落实工商用电同价,允许大型内贸流通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开展商业用户自主选择执行商业行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试点。

四是优化土地要素支撑。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现代流通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前提下,可在5年内保持土地原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对于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符合规划且划拨决定书或相关法律没有明确必须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有偿用地手续。

五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提倡校企联合,培养实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人才引进,促进人才流动;加强干部培训,强化基层内贸流通管理队伍建设。

六是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加强流通费用与成本调查,建立健全服务消费、电子商务等统计指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涵盖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内贸流通统计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完善景气指数,强化预测预警。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5

以创新流通方式为导向

流通方式的创新对商贸流通领域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导向性的创新,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业态的创新、物流的革新、价值链的拓展,都会给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业态的创新流通方式的创新首先是业态的创新。在日本,业态的创新被称为“流通革命”。新时期业态的创新要注重三点。第一,要合理规划和安排一个商圈、一个地区的商业业态。一个商圈和区域中的不同业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百货店卖精,超市卖廉,专门店卖品牌,专业店卖品种,便利店卖时间,无店铺销售卖方便,购物中心卖生活方式。推进业态的创新,要顺应商业业态发展的自然规律,让一个商圈和区域中的各种业态各得其所、相映成趣。近年来,宁波市进入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大发展的阶段。城市综合体在当前这个阶段大发展有其必然的经济发展规律根源。宁波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按专家研究,这是购物中心或者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商业设施大发展的阶段。但同时,我们的购物中心建设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主要是同质化严重,缺少交叉辐射能力。要认真思考城市综合体的发展。鄞州万达广场和世纪东方商业广场的经营情况,给了我们很多这方面的启示。第二,要鼓励和促进连锁等先进的业态得到充分发展。连锁经营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对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近年来,连锁经营出现了质的飞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加贝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华联商厦有限公司等三家宁波本土连锁企业进入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分别占居第57位、72位、85位,数量占全省入围超市品牌的一半。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连锁经营发展得还很不够。据统计,美国70%的零售额都是连锁经营企业产生的,而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在零售业中的比例才占到30%左右,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第三,要注重消费人群特征的变迁。当前,宁波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5%,城镇化加快推进,即将进入城市化社会。老龄人口快速增加,“银发族”日益庞大,开始进入老龄社会。200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的8.5%,预计2015年将达到10%。“80后”、“90后”走向社会,形成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模式。据测算,我国1980年以后出生人口约4.2亿人,占全部人口的31.4%。我们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创新流通方式,促进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

物流的创新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物流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要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物流环节是成本的产生点,也是降低成本的关节点。从我国情况来看,2010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0901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7.9%,这意味着我国每实现100元的GDP产值,就需付出17.9元的物流成本。推进商贸流通领域物流的创新,要高度重视配送的发展。物流效率提高与信息化的结合,可以使企业随时掌握每个门店每个时刻的库存、销量,集中配送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并可实现门店的“零库存”。配送不是一般的供应,而是供应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配送不是简单的送货,而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因此,配送被认为是现代物流的“词典”中最引人注目的字眼,是整个物流系统中挖掘第三利润源的突破口。目前。发达国家,不论是生产资料还是消费资料,都广泛地推行了配送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国际上连锁企业的统一配送率一般要达到80%以上,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连锁企业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比例只有30%~60%。我们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配送制。

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流通只是货物的空间位移,不创造商品价值。实际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流通不仅是商品价值实现环节,流通本身也会为商品带来巨大增值。流通企业只有突破货物交易模式,创新增值服务手段,努力往生产和服务两端延伸,才能形成专业化的不可替代的服务手段,降低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原料成本,真正成为连接生产和市场终端的纽带和桥梁,创造更多服务价值。所以,加快商贸流通领域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高度重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不断推进商贸流通发展重点从原来的销售终端向整个流通环节转变,不断延伸商贸流通产业链。高端的商贸流通业,实际上要做好品牌的管理、销售,而把中间利润最低的部分留给加工企业。我们看苹果公司的案例,苹果公司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开发和品牌维护,而把中间的制造业交由中国的富士康来做。所以它赚取的是“微笑曲线”的左右两端高点,难怪苹果公司的CFO说,我在苹果公司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钱花出去,因为苹果公司的利润实在太好了,现金流太庞大了。

以推进信息化为手段

有人把现代世界定义为三个世界,即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信息世界。信息和物质、能源一样成为三大基础性资源。信息化是信息世界对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在经济领域的影响与改造,意味着结构性、本质性、颠覆性,规则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世界已经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改变,对商贸流通的改变,而我这里可以断言,这种改变才刚刚开始。传统看法认为流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较低。最新研究表明,流通业已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仅次于金融业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信息化已成为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流通方式创新的重要载体。

要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的影响力2009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到2015年,中国网民可能到六七亿,而且现在网民里面电子商务的渗透率还不高,大概在30%左右,再过五年,这个数据可能会到60%以上。2009年,我国网上交易规模达到248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今年上半年,网上交易规模就达到了2118亿元,增长了将近100%,预计全年能达到4500亿元。预计

到2015年,网上交易规模将将超过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我们可以看到,在淘宝网上,几乎可以买到任何你想买的东西,大到冰箱洗衣机,小到牙刷牙膏,什么都有,而且支付方便。近年来,宁波市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宁波神化化学、中国液体化工交易网、中国废品网、中塑在线等一批行业网站陆续壮大,中国海商网、宁波模具网、中塑在线等10家本地第三方电子服务机构入围全国电子商务百强,阿里巴巴、慧聪等国内综合性电子商务门户或国际电子商务知名公司都纷纷进入宁波市场。在去年9月份中国B2B研究中心的《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调查报告》中,宁波位列“电子商务十大创新创业城市(地区)”第8位。刚刚获得的消息称。宁波进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候选名单,最终结果预计明揭晓。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网上销售平台,以网上销售带动门店销售,以门店销售支撑网上销售。

要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通俗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必然会给商贸流通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总结表彰大会上,毛市长指出,要坚持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有步骤地发展智慧企业总部、智慧贸易、智慧物流等“十大应用系统”。为此,我们要保持科学和开放的态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和使用物联网相关智能系统,参与和推动商贸流通领域智慧城市的创新建设。

以融合发展空间为基础

加快商贸流通领域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有融合发展的意识。融合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关系着我们商贸流通工作的眼界、心态、职能转换、工作重心等一系列问题,融合发展首先是产业融合发展,其次是空间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促进流通业与农业、工业、金融等交叉渗透,从融合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问第一,加强与农业的融合发展。要通过推广农超对接等模式,深化农商分工协作,带动订单农业和标准化种植养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第二,加强与工业的融合发展。要积极推动流通业向定制、加工、配送甚至研发设计领域延伸,促进工业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库存,同时使流通也自身壮大。比如英国的玛莎百货集团,从创立至今已有126年的历史,是英国最大的跨国商业零售集团,在英国本土有600家分店,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了285家分店,但它80%的商品都是自有品牌,由800余家厂商为其供货,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工厂的制造商”。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一般比制造商品牌低15%以上,而利润率却能高达30%。同时,要加强流通对生产的服务功能。长期以来,商贸主管部门重视消费、忽视生产,重视保障供应、忽视促进生产,重视本地流通、忽视外埠市场的传统观念非常牢固。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在努力扩大消费、保障供应的同时,把开拓市场、扶持工业作为商贸系统的应尽之责、搞活流通的题中之义、发展调整的必由之路,积极拓宽工作领域,主动创设工作平台,发动和帮助工业企业拓展市场。我们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找市场、设网点,至今已在南昌、重庆、成都、上海创设了四家宁波名品直销中心,批零兼营、抱团作战,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市内、省内乃至国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近,王建满副省长、毛光烈市长都对此作了批示。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内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帮助宁波产品加快拓展国内市场。第三,加强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要抓住信贷消费、电子支付、供应链融资等金融创新与流通关系越来越紧密的有利实际,积极探索流通业与金融结合发展的新路了。

空间融合发展,这是产业融合后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第一,要融合市内市外两个空间。要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一起拓展。在重视本地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外地营销体系建设和外地市场的拓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鼓励支持本地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到外地设立分店和网点,发展营销网络。2009年7月份,我们做过一个统计,这么多年来,宁波连锁销售企业在市外开设的网点总共有99个,其中33个是在2009年上半年新开设的,占市外销售门店总数的33%。今年7月份,宁波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55.2亿元,其中国内销售总额516.1亿元,增长32.2%。要市内市外两类消费一起促进。据统计,近几年,宁波入境游客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去年海外游客已达20多万人次。我们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市内消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积极搭建产品推介和消费平台,因地制宜地开展节假日促销、节庆促销等促销活动,刺激和扩大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要着眼于长三角地区、周边城市的消费群体,培育大商圈,营造新热点,不断提高城市经营商品的诱惑力、服务质量的内聚力,努力吸引外来消费。第二,融合城镇乡村两个空间。融合城镇乡村两个空间,统筹城乡两个市场,完善工业品、农产品两类流通,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我们既要重视城市商业的规划和工业品流通体制的形成,更要重视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的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流通体制。就市场建设来说,近年来,我们开始重视中心城市、县域、城镇、乡村四级市场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就农产品流通来说,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对农民增收、农村消费增长的重要意义,要以城市市场为主导、农村市场为基础,构建农产品、工业品双向畅通,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体系。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加快商贸流通领域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既要看到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形势发展要求的“顺势之举”,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能够顺其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易实现的“顺手之举”。我们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从而推动商贸流通领域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在“引导”上做文章要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政策、规划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引导。要加强“十二五”规划、产业规划和网点规划的编制,引导整个产业和网点的规范提升。特别是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要解决好目的、任务和内容等问题。规划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量、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服务生产生活。规划的任务是控制总量、审划增量、调整存量、优化质量。在具体规划中,要管大不管小,管面不管点,管

粗不管细,管形态不管业态。我们要积极争取提高规划的约束力、强制力,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正确性。要加强规划编制时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确保规划落地。

要在“促进”上下功夫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以促进商贸流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己任,为商贸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积极提供扶持和帮助。要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和兼并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培育现代商贸大企业大集团,引导支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要在现代百货、超市连锁、生产资料流通、农产品流通、餐饮连锁等行业确定一批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较好的成长性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要加强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充分发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再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方便群众生活、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重视理论和观念创新,积极衔接争取,努力消除当年“重工抑商”观念的后遗症,在政策上,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各县(市)去要逐年增加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财政扶持资金,发挥财政资金、贷款优惠和税费减免等政策的杠杆作用,大力吸引社会投资,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要在“规范”上花力气当前,在商贸流通领域,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仅有《拍卖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少数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一个科学、明确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与新形势、发展需要很不适应。要充分利用宁波较大市立法地位的有利条件,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的立法研究。同时,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最近宁波市的家政服务业标准被列入国家标准试点,成立了家政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积极推进商贸流通领域的行政综合执法体制建设,完善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功能,联合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加强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控制,及时有效打击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要强化商贸流通行业监管,加强对典当、拍卖、旧货、报废汽车回收、成品油流通、酒类流通、民爆管理、定点屠宰等特殊行业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要在“绿色”上求成效要抓好商贸流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倡导绿色消费。商贸流通业特别是零售业是用电用水大户,节能减排潜力很大,要鼓励流通企业做好照明、空调、电梯等耗能设备和经营场地的技术改造,抑制过度包装,抑制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鼓励商贸企业开展绿色采购和消费,促进消费者增强绿色消费观念。

以保障民生为根本

商贸流通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要以保障民生为根本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抓好市场供应保障、菜市场建设和改造、便民餐饮建设和社区商业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市场供应保障虽然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不再像短缺经济条件下那样供不应求,绝大部分商品都可以在市场的作用下自发满足需求,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特别是菜篮子商品的供应,事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事关经济社会稳定,事关通胀预期管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最近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菜篮子供应工作,再次明确市长是菜篮子工作第一责任人。第一,要加强菜篮子商品供应稳定。随着城市化加快发展,城市周边的“菜篮子基地”越来越少,城市自身调剂能力弱化,应急调控主要靠远距离调运,既增加了流通成本,也容易受到异常气候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全国大市场配置功能,重点抓好批发市场、加工企业、种养殖基地三条主渠道建设,稳定宁波市菜篮子货源。培育和发展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潜力较大、品牌较响、产品优势较明显的菜篮子骨干企业,承担起全市市场调节和应急保障的重点任务。第二,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在新形势下,保障供应既要满足数量需要,更要重视质量安全。要进一步改革菜篮子商品质量检测和菜篮子网络管理,要进一步提升猪肉Ic卡网络追溯系统和蔬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商务部决定在全国大众城市建立猪肉和蔬菜“一荤一素”流通追溯体系。宁波基础不错,这次又列入了全国试点城市。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抓好,形成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掌握、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制,切实保障食品消费安全。第三,要加强市场监测。按照“准确监测、深刻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的要求,不断增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分析能力。从政府储备、商业代储、供应基地建设和应急调控等方面人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保障供应长效机制和应急机制。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6

一. 项目介绍:

   xx农贸市场位于xx区xx大道与xx路交叉口西100米路南,(xx道85号)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该项目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市民菜篮子工程。一层主营:蔬菜,水果,水产,粮油,熟食面点,禽蛋类,肉类等农副产品。二层主营服饰百货,儿童娱乐等。是提高市民高品质生活配套项目的综合性农贸市场。

二.功能提升:

1. 市场内设立环卫工净化饮水处,便民询问点,便民工具箱,医疗箱,失物招领箱。公共卫生间,免费擦鞋机等相关功能配套设施,完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7

【关键词】 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智慧港区

【 abstract 】 this paper by the wisdom of the system of city, system analysis the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wisdom city, combining modern 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features, mainly from port management mode, intelligent por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ntent online,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emerging indust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alysis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the wisdom port area.

【 keywords 】 content networking; Cloud computing; Wisdom the city; Wisdom port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新模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智慧城市正通过新兴产业技术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升城市运转的效率,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1.智慧港区的研究背景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沿海城市进一步推动了港口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大推进了先进技术的应用。

智慧港区的建设能有效提升港区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跨区域的各种信息资料的整合,有效推进港区的经济升级转型、创新城市运营管理模式、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智能港区作为有效发展的信息化载体,实现港区运营管理全面接入、高速互联、深入感知、系统分析、智慧决策、协同指挥、高效执行,构筑面向未来的智慧港区。

2.智慧港区的建设体系

智能港区将采用“二基础、三平台、十应用”智能化战略体系。

“二基础”是指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两大智能化技术,全力支撑智能港区建设,让港口更智能,让物流更通畅,让产业更繁荣,让城市更智慧。

“三平台”是指构建港区的三大产业云服务平台: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港口商贸云服务平台。三大云服务平台是智能港区的主要载体。

“十应用”是指港区智能化建设的十大应用领域:智能港口、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政务、智能商务、智能安全、智能能源、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社区。

3. 二大智能化基础建设

3.1.智能网络

当前智慧港区的信息化网络是泛在化的信息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将是智慧港区的重要基础,解决智慧港区的实时数据获取和传输问题,实现动态控制系统的实时反馈与交互,支撑智慧港区的信息服务。智能港区的智能信息网络,应该是物联网+无线宽带+固网光纤宽带协同的泛在、融合、智能的网络。

3.2.云计算中心

依据港区临港产业发展现状,云计算中心将采用“混合云+行业云”的建设方式;采用“政府投资、企业建设和运营”的建设模式,最终形成“三个服务模式、两个部署模式、五个主要特点”的港区云计算中心。港区云计算中心以港区企业为核心服务对象,兼顾政府与民生服务,承载产业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企业SAAS应用三大类IT系统。

4. 三大云服务平台

4.1. 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

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实现多式联运、第四方物流、无水口岸、物流电子商务云平台服务。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能力,实现以港口为核心带动临港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提升公共信息共享与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4.2. 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

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一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提升港区企业信息化水平,创建智能化程度更高、更为先进的企业合作、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港区企业的合作生产效率。二是发展科技研发、技术评估、创新服务等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功能,包括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咨询评估、公共技术服务、科技融资服务、科技人才服务等。三是通过对企业能源控制、排污控制的智能化监测,提供企业能源管理、污染物排放管理等行业云服务功能。

4.3. 港区商贸云服务平台

港区商贸云服务平台,通过打造智能化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在业务办理、运营资源获取、企业宣传、产品营销等方面提供智能化的平台与发展环境支撑,协助企业有效开源节流,提高企业日常事务办理效率,提高销售效率、促进市场开拓。

5.十大智能化应用领域

5.1. 智能港口

基于各种智能化应用服务打造高效港区,通过港口智能化系统工程、口岸智能化系统工程等智能化应用的推进,将港口建成可提供一站式口岸服务的高效港口。

5.2. 智能物流

以航道资源为核心,依托港口物流条件和产业集聚优势,打造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共享服务,实现港区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与邻近地区物流数据中心的对接。

5.3. 智能工业

建成港区重化工产业监测中心,形成对主要工业危险源的监测。引导企业使用各种智能化系统,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率显著提升。

5.4. 智能政务

实现一站式的电子政务与网上审批,创建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逐步开放面向社会的电子政务服务,实时公布政务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港区各领域的建设更加高效和协同。

5.5. 智能商务

通过充分整合无线射频识别、电子商务交易、网上结算中心等智能化技术,促进以智能节能产业为龙头的商务贸易。

5.6. 智能安全

建设港区综合运行指挥系统及平安港区系统,实现对海域、企业等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

5.7. 智能能源

打造智能配电网的试点区域,争取政策支持以及国家电网研究院的支持,承接智能配电网实验工程。

5.8. 智能医疗

通过智能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各种医疗信息资源整合,有效推进远程医疗,提升港区医疗现代化水平。

5.9. 智能交通

建设港区智能交通ITS系统,集成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公共交通服务系统、交通引导系统、交通路况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多维度的公共出行服务。

5.10. 智能社区

将社保、教育、娱乐、购物、旅游、医疗、纳税、水电等便民服务通过云计算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到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的便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美]IBM 中国公司.“智慧的地球”- IBM 云计算2.0[R]. IBM 公司版权所有,2009.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8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智慧港区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新模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智慧城市正通过新兴产业技术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升城市运转的效率,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1.智慧港区的研究背景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沿海城市进一步推动了港口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大推进了先进技术的应用。

智慧港区的建设能有效提升港区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跨区域的各种信息资料的整合,有效推进港区的经济升级转型、创新城市运营管理模式、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智能港区作为有效发展的信息化载体,实现港区运营管理全面接入、高速互联、深入感知、系统分析、智慧决策、协同指挥、高效执行,构筑面向未来的智慧港区。

2.智慧港区的建设体系

智能港区将采用“二基础、三平台、十应用”智能化战略体系。

“二基础”是指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两大智能化技术,全力支撑智能港区建设,让港口更智能,让物流更通畅,让产业更繁荣,让城市更智慧。

“三平台”是指构建港区的三大产业云服务平台: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港口商贸云服务平台。三大云服务平台是智能港区的主要载体。

“十应用”是指港区智能化建设的十大应用领域:智能港口、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政务、智能商务、智能安全、智能能源、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社区。

3. 二大智能化基础建设

3.1.智能网络

当前智慧港区的信息化网络是泛在化的信息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将是智慧港区的重要基础,解决智慧港区的实时数据获取和传输问题,实现动态控制系统的实时反馈与交互,支撑智慧港区的信息服务。智能港区的智能信息网络,应该是物联网+无线宽带+固网光纤宽带协同的泛在、融合、智能的网络。

3.2.云计算中心

依据港区临港产业发展现状,云计算中心将采用“混合云+行业云”的建设方式;采用“政府投资、企业建设和运营”的建设模式,最终形成“三个服务模式、两个部署模式、五个主要特点”的港区云计算中心。港区云计算中心以港区企业为核心服务对象,兼顾政府与民生服务,承载产业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企业SAAS应用三大类IT系统。

4. 三大云服务平台

4.1. 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

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实现多式联运、第四方物流、无水口岸、物流电子商务云平台服务。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能力,实现以港口为核心带动临港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提升公共信息共享与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4.2. 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

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一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提升港区企业信息化水平,创建智能化程度更高、更为先进的企业合作、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港区企业的合作生产效率。二是发展科技研发、技术评估、创新服务等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功能,包括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咨询评估、公共技术服务、科技融资服务、科技人才服务等。三是通过对企业能源控制、排污控制的智能化监测,提供企业能源管理、污染物排放管理等行业云服务功能。

4.3. 港区商贸云服务平台

港区商贸云服务平台,通过打造智能化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在业务办理、运营资源获取、企业宣传、产品营销等方面提供智能化的平台与发展环境支撑,协助企业有效开源节流,提高企业日常事务办理效率,提高销售效率、促进市场开拓。

5.十大智能化应用领域

5.1. 智能港口

基于各种智能化应用服务打造高效港区,通过港口智能化系统工程、口岸智能化系统工程等智能化应用的推进,将港口建成可提供一站式口岸服务的高效港口。

5.2. 智能物流

以航道资源为核心,依托港口物流条件和产业集聚优势,打造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共享服务,实现港区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与邻近地区物流数据中心的对接。

5.3. 智能工业

建成港区重化工产业监测中心,形成对主要工业危险源的监测。引导企业使用各种智能化系统,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率显著提升。

5.4. 智能政务

实现一站式的电子政务与网上审批,创建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逐步开放面向社会的电子政务服务,实时公布政务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港区各领域的建设更加高效和协同。

5.5. 智能商务

通过充分整合无线射频识别、电子商务交易、网上结算中心等智能化技术,促进以智能节能产业为龙头的商务贸易。

5.6. 智能安全

建设港区综合运行指挥系统及平安港区系统,实现对海域、企业等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

5.7. 智能能源

打造智能配电网的试点区域,争取政策支持以及国家电网研究院的支持,承接智能配电网实验工程。

5.8. 智能医疗

通过智能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各种医疗信息资源整合,有效推进远程医疗,提升港区医疗现代化水平。

5.9. 智能交通

建设港区智能交通ITS系统,集成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公共交通服务系统、交通引导系统、交通路况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多维度的公共出行服务。

5.10. 智能社区

将社保、教育、娱乐、购物、旅游、医疗、纳税、水电等便民服务通过云计算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到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的便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美]IBM 中国公司.“智慧的地球”- IBM 云计算2.0[R]. IBM 公司版权所有,20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