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6-19 09:25:07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德育;音乐素养;初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84-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提出,现在的学校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本身有着无穷的魅力,它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的美学修养、道德品质塑造、身心健康等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在音乐课堂上的一些音乐作品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思索怎样通过音乐的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百育德为先。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思想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很多的学校或者教师的教育理念都是先成人、后成才。这就体现了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对于德育的重视。其实,在教育改革纲要中已经早就明确地提出要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的教学都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由于处在青春期,年纪又比较小许多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形成,所以在这个阶段就特别需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引导,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音乐教育对于德育的独特意义

(一)音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娱乐和教化的作用。音乐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音乐作为一种超越文字的载体的存在、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我们产生娱乐和教化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上,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品本身及作者的当时的情感。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无形的教化,并且这种教化功能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情操的陶冶完成的。正是由于音乐是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鲜明意向的艺术,所以通过演奏及艺术实践就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到音乐作品中的道德情感和内涵,这就将娱乐与教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带来了心灵的震撼。比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音乐作品,我们在欣赏的时候通过他的歌词以及饱含深情地演唱就能够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感以及传承性,这在无形中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二)音乐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音乐美是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的课题,正是由于音乐的表现的内容的广泛性、蕴含的情感的丰富性,所以音乐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音乐课堂上,通过对各种类型的音乐的学习及各类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的学习中,去领悟各式各样的风俗文化和社会内容,领悟人生道理,进而形成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其实正是由于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感染力,才能够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音乐教育和音乐作品注重情感上的感染,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比如音乐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每当这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想起来的时候,都会激起我们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及对于那种和谐生活的向往。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播放这样的音乐作品给他们欣赏的时候,他们不禁都会聚精会神的跟着一起去唱。这就是音乐作品的魅力,这就是音乐作品在无形中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音乐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与德育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是德育的结果。科学证明,音乐可以促进人类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音乐可以缓解他们的紧张的学习氛围,改善他们的低落的情绪。比如在学生的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他们欣赏一些摇滚的音乐作品,就能够立刻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重新获得激情;而在学生感觉学习的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悠缓的钢琴曲来抚慰他们的心灵。

三、结语

德育教育作为现在学生教育的重点之一,可以与音乐课堂教育很好地结合,因为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是有着同样的教育目的。音乐作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重视音乐课堂上的德育教育是正确的理念和选择。因为要想把道德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必须需要情感作为基础,而音乐就为道德教育特供了这样的一个情感基础。总之,音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李琴.钢琴即兴伴奏课《送别》教学设计[J].北方音乐,2012(02).

[2]彭微琴,仲佳静.浅谈实效的音乐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0(08).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篇2

一、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娱乐与教化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音乐应该使人类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的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以说是高度赞赏了音乐的作用,使之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结晶之一。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节了学生的生活,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音乐的作用可谓比较多,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娱乐、教化。音乐可以娱人,也可以是自我娱乐。如劳动人民在长期单调、重复的劳动中唱歌、唱小调,就是为了自我娱乐;人们在寂寞的时候或者走在路上的时候唱歌,是为了驱赶寂寞,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可以说,大多数人欣赏音乐的目的是在娱乐,但音乐本身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具有教化的作用,因此在欣赏音乐进行娱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教化功能就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学生既得到了享受,又陶冶了情操。可以说,音乐的教化功能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得以完成。

二、音乐可以培养人类的美好情感

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蕴含着丰富而美好的情感因素。比如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现在的美好生活,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讴歌等,这些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题材。从《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唱祖国》到《黄河船夫曲》《三峡情》《长江之歌》《太湖岛上》,在这些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心中装满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眷恋,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理解能力渐渐地增强,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比较典雅、意境深邃的古典乐曲,如《春江花月夜》的诗情画意,《雨打芭蕉》的轻柔明快。在这些古典乐曲中,优美的旋律,诗情画意的内涵,都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民族乐器的音乐表现力等,都让学生为之倾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前,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音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和风俗文化,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就可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领悟人生的哲理,也能帮助学生分辨真假、美丑、善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可以说,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能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要想真正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就应该系统地学习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的学习来充实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其对初中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是进行德育的一种独特且非常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现代科学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对人类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它可以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人的肌体健康发展。悦耳的音乐经过大脑皮层的听觉器官,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从而使人的情绪产生较大的变化,心情变得愉快,情绪也变得振奋,有效地改善了人的心情,缓解了疲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将环境和音乐交融在一起,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休息一下聆听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就可以使紧绷的大脑神经得到放松,注意力集中地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校园中,利用一切时机播放一些民族歌曲,不仅可以使校园充满音乐文化氛围,而且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精神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中学进行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营造音乐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让学生随着跌宕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放松身心。此外,唱歌时的腹式呼吸运动,不仅能锻炼肺活量,还能做到心肺的保健按摩。

四、有机地论证音乐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音乐与德育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音乐和音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有着统一的目的,为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前提。音乐课是初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一定要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并且把道德教育和音乐教育一起抓,效果会更好。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困难和障碍,并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和社会。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独特的音乐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感情,任何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基础,只能是一句空话,音乐教育正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因此,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可以给学生积极的精神力量,让学生开拓进取,做有着崇高理想和高尚品格的人。这种熏陶和感染,不是机械地去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的。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音乐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而且还要进行丰富的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唱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教育,教师要牢牢把握住音乐内涵,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篇3

一、音乐课堂的设计形式

音乐是表演艺术,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如何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首先,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其次,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最后,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这样学生在动起来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和聆听音乐,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坚持后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多方面让他们认识音乐的美,对一些古典的音乐、艺术歌曲作品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我们作为音乐传播者教育者,传播尽善尽美的音乐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二、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判断是非、识别真伪、区分善恶、鉴别美丑的能力和素养。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它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情感、思想、意志、性格等等。美育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内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根据中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音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音乐学科的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现代物理之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受到良好的效果。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如果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培养的教学,那就是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从战略的高度,从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促?M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出发,教师需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 民族文化 音乐教学

引言:

初中教育的实际意义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受和传承。因此,民族文化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为了使初中教育达到新课标要求就必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渗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是初中教育效果达成的途径之一。

1.初中音乐教学概述

1.1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

初中音乐并非初中学校教育的“主科”,但是却对初中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本身属于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艺术、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的一部分。

1.2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偏重技巧而不重视情感教育,教学生唱歌而不教学生如何欣赏音乐,这是不符合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的,而枯燥的“唱歌”学习也导致学生对音乐认知偏差,使很多学生在音乐课上进行文化课学习,使音乐课变成了自习课。

1.3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学艺术、民族情感的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效果;通过民族文化教育能够改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看法,同时也使音乐教育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是教学目的达成的主要方式。

2.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的方法

2.1精研教材寻找音乐与文化切入点

民族文化蕴含在音乐之中,并非是音符本身带有“民族”性质,或者歌词有“民族文化”的具体藐视,而是音乐背后的创作环境、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不同乐器流行期的不同文化背景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的方式。因此,初中音乐教师想在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以乐器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生认识乐器的过程中,介绍与乐器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在了解关于二胡的知识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出色的二胡民间艺术家――阿炳,并详细说明艺术家阿炳身处的时代,使学生从时代背景中体会到二胡这种乐器身上所包含的民族文化――苦中求乐、自强的民族精神。

2.2音乐与文学、绘画艺术同时出现培养学生“通感”

艺术所体现出的思想及文化是想通的,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文学、绘画作品,总会体现出一致的时代风格,民族文化也是如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美术、语文等学科中接受到的民族文化教育与音乐的艺术特征结合,唤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民族文化的体会。例如,在欣赏《阿里西里》这首民歌的同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彝族聚居地的村寨、扎染工艺、漆器和绘画等图片,使学生通过欣赏音乐、观看图片,体会到彝族民族文化中的智慧、勤劳、热情的情感。通过音乐欣赏和图画欣赏,学生不仅能够对音乐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很容易形成图画和音乐之间的“通感”――听到《阿里西里》,脑海中就浮现彝族村寨的景色,看到彝族服装,耳畔就回荡起《阿里西里》的旋律。

2.3延展音乐课堂体会民族文化

由于初中学校的条件限制和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单纯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渗透显得范围狭窄,教师们很难发挥教育积极性,学生所得的情绪情感感受也比较淡薄。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学校的音乐教师应带领学生参观音乐展,使学生在民族音乐表演现场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美;另外,音乐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班级活动中,帮助学生编排在班会上表演的民族舞蹈,使学生在实际应用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和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获得关于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认知和感受。

3.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原则

3.1坚持“人本教育”的原则

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审美需求,从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基础入手选择民族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应注意到,文化教育不是高屋建瓴的教学,要在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和审美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使教学有效。

3.2发挥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原则

音乐本身的艺术性要配以艺术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安排上体现艺术性,在教学方法使选择上体现艺术性,在教学语言使用上体现艺术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使教学和教育浑然一体,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这样才能加强民族文化渗透教育的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担负着初中教育中的艺术审美教育的重任,对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有益于音乐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教师应该对音乐教材进行仔细研究,从中寻找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切入点,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通感”,同时,将音乐课堂进行延展,也是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注意坚持人本教育的原则,发挥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以促进民族文化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刘德任.如何在中小学一虐教学中渗透本土民族音乐[J].大舞台,2011(05):192-193.

[2]孙洁.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1(10):98-99.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初中音乐课堂 歌唱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2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现状

课堂现状:众所周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观摩过不少初中音乐公开课后,不难发现:公开课基本上是欣赏教学课多,歌唱教学公开课少。事实上,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况也同样如此。初中音乐教师都深有体会:欣赏课相对好上些,歌唱教学难上,特别是遇到难的学唱歌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没有把歌唱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是走过场和形式。

学生现状: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和变声期,受嗓音变化,往往大声演唱歌曲,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音不准和节奏不能正确把握等情况,导致他们不敢当众唱歌。即使在教师要求下演唱也大多是有口无心地学唱歌曲,甚至对歌唱教学表现出厌烦心理而应付了事。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现在世界上流传最为广泛的艺术教育体系,它主张音乐学习回归人本,强调音乐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即兴创作。因此,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探究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创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提高初中学生歌唱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符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发展的方向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张人本性,即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倡即兴创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人本性原则,与现代教育理论、人格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一致。我们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既符合初中音乐课堂的发展方向,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契合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初中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十三和十四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变声期,不适合高强度的歌唱技能训练。因此,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对中学生在歌唱技能上不能下太多的功夫,而应该通过歌唱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原本性”音乐为核心,其“原本性”理念决定了奥尔夫众多音乐教育体系观念的形成。下面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繁荣核心部分归纳为四项,稍作介绍,以便使大家可以更快、更清晰地领略其精髓。

(一)人本性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手段、工具,每个人都存在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本能,音乐教育应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从人的本性出发,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从音乐的本源出发。

(二)综合性

从“原本性”音乐出发,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类似于“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就是把歌唱、文学和戏剧等综合在一起的艺术。这种融合了歌唱、文学和舞蹈等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就应该是人的原本性,符合学习对象的认知规律和音乐知识认知特点。在艺术活动中,应该重点培养学习对象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参与性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当中,奥尔夫强调学生是音乐课堂的认知主体,应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融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音乐课堂学习中,整堂音乐课学生都乐在其中,学习兴趣盎然,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即兴性创造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它的即兴性创造。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当中,学生都不是静坐着的,他们的思维以及肢体都在积极运转。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其他人有不同的办法……比如你可以采用拍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也可以采用跺脚和拍肩膀的方式,甚至是采取拍小肚子的方式。即兴创造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本能,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其根本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表现自己,表现歌曲,表现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

(一)基于三阶段性实施教学

1.七年级阶段贯彻“原本性”,把握自然和谐的身体律动

七年级新生中绝大部分虽然没有歌唱基础,且处于变声期,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对此,教师可借鉴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七年级的歌唱学习过程当中,光有热情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了解自己的声音有何特点。对于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比歌唱学习更重要。对此,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声音特点的基础上,用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来歌唱,帮助学生找到歌唱与内心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学生参与歌唱及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可行性,以使他们歌唱时声情并茂,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2.八年级阶段突出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的技能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好的歌唱表现力。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在初二阶段要注重学生歌唱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而这正好与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方法上注重创新性不谋而合。

(1)鼓励即兴性创作

即兴性创作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制定出歌唱要求的条条框框来,这样不利于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歌唱学习中的即兴性创作。即兴创作需要宽松、自然、快乐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即兴性创造的音乐艺术氛围,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用音乐的变化去表现自己。节奏是即兴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节奏即兴创作的魅力。

课例:《大海啊故乡》

①找出歌曲典型节奏

节奏练习(附点节奏)

3/4:XX Xq X XX X―

②练声体验

初步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自由哼唱或用“n”试唱,强调轻声演唱,注意呼吸,同时关注演唱姿势。

3/4:5 6 5. 3 5 6 5 ―

③节奏编创

3/4:X ―X X― X X―X X― ―

④旋律体验

3/4:5 ―6 5― 3 5―6 5― ―

分析:以上是一个同样具有三拍子圆舞曲性质的即兴节奏创作教学案例,在这个案例教学活动中融入了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身体律动、歌唱学习以及进行节奏即兴创编的学习体验,充分展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注重体态律动及学生参与歌唱教学以及节奏即兴创编的理念。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节奏创编、体态律动合作即可。

(2)尝试音乐剧歌唱排练

音乐剧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较强实践性及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一样,它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文学、美术等诸多的艺术性形式。音乐剧,亦称“百老汇音乐剧”,是一种歌、舞、演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性艺术,一般以叙事为主,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态来进行表演。通过学习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学生对音乐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在这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表演形式当中,初中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歌唱、舞蹈、表演、配乐等),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形式,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活动策划、音乐剧编导、角色扮演等),充分享受和体验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所带给他们的复杂的、高级的艺术美的感受。在音乐剧排练中,学生需要创编歌曲、演奏音乐或者配乐、朗诵台词、创编舞蹈、扮演人物角色、制作舞台道具等,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表现力能得以提升,进而达到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的最终目的。

3.九年级阶段注重个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九年级阶段,歌唱教学的中心是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歌唱考试都是以演唱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我们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赏析经典歌唱作品的方式进行歌唱教学,让学生了解歌唱的内容形式、歌曲结构、主题思想情感等,扩大学生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结合九年级学生要进行音乐A级考试的要求,不断进行课堂实践模拟练习,丰富他们的歌唱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基于多元化改革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歌唱学习活动。通过歌唱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教学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歌唱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沟通、交流,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对歌唱教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有选择性地吸收,拒绝“表面热闹”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笔者几年之前刚刚接触、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就有的一种强烈想法,今天得以付诸实际行动,也是本人一次大胆的创新实践。当然,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可能会存在一些盲目应用及表面化吸收的客观或主观问题。其实,大家也知道,每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的尝试与引用、借鉴都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其更多的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积极进取,努力前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载体丰富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只要我们有好的学习态度,用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去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有选择性地吸收,有扬弃性地接纳,有批判性地借鉴,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更加适合、有效的歌唱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就能更有效地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完善音乐教学。

(二)系统与灵活并重,实现“寓教于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味地照搬照抄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不可能解决我们歌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我们要以初中音乐课本六个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为本,结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选择性、有创造性地借鉴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歌唱教学活动。这样,既突出了歌唱艺术的情绪情感,又突出了其音乐性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歌唱教学实践真正得以实现了“寓教于乐”。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收获和反思

近年来,笔者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实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大大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歌唱表现手段。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进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后,学生逐步把握了该体系原本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并将这种理念带入了其他学科领域。学生学会了用语言、音乐、身体律动来表现歌唱,提高了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指出:“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应用证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适用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清华的实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2]李冰妮.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8).

[1]陈维.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兼谈学习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思考和建议(上)[J].乐器,2011(10)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质量 提高方式

初中音乐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对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观念和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音乐教学并不只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更是让全体初中生参与音乐课堂中,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注重初中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演唱、创编、聆听、艺术表演等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初中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但是,在现实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初中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没有跟上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学校在音乐师资方面的投入较少,某些学校缺乏音乐教学设备和现代化的音乐教室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如何发挥音乐的导向作用、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就成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基础教育、激发兴趣、拓展训练、师生关系、作品赏析五个方面探讨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基础音乐知识的教育,奠定扎实的音乐基础。

初中音乐教师要想音乐课具有特色,为初中生带来知识性和趣味性,必须认清现实,抓好常规教育,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和方向,认真钻研音乐教材,充分备课,领略新课标要求,注重对音乐重点和难点的指导,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方式,让全体初中生都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为深入学习音乐做好铺垫。某些初中音乐教师过于强调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难度较大的歌曲或者音乐知识,导致中等生或者下等生不能充分掌握,造成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反感。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乐理讲解、作品赏析、试听训练、历史普及等,从而规范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培养初中生利用所学音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启发初中生大胆想象。

二、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促进初中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多媒体技术是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同时,经常应用到的教学手段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比如在讲《爱我中华》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各民族的舞蹈,让学生猜民族,这种游戏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有利于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按照科学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环节,确保音乐教学正常开展。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音乐课时量有限,许多音乐知识无法在初中音乐课堂全部教授,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结合,在课外拓展教学中锻炼初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初中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音乐教学效果。音乐课外拓展是辅助音乐课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综合应用技能。初中音乐课外拓展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发育情况合理选择活动内容。我在日常教学中会组织初中生成立音乐兴趣小组,让有音乐爱好和梦想的初中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活动。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或者城市里的文艺表演等,为初中生提供全方位的技巧指导和培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为初中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四、积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初中生喜欢上音乐课。

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师要积极构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师生关系是初中校园永恒探讨的话题,音乐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在常规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进步,让初中生喜欢上音乐课。比如我在音乐教学中会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些时间里,学生可以向教师发问,可以交流互动,可以鉴赏音乐,可以自主学习。师生关系的改善还要以组织优秀的音乐教学活动为纽带,形成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只要音乐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达到音乐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师生共勉、共同进步的状态。

五、适当组织学习进行音乐作品赏析,提高教学实效性。

音乐教师适当地组织初中生进行音乐作品赏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乐趣,从而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对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具有推动作用。音乐作品赏析是通过音乐自身的力量引导学生成长,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初中阶段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音乐教师要注重音乐作品的难易程度,给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赏析作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中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虽然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初中生的音乐鉴赏力,让初中生真正学会欣赏,从而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体验;实践;有效性

新课标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要摆脱先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不相宜”的尴尬局面,就要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特殊诉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笔者在本文中就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

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毕业论文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 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擅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物质保障。信息化时代,要擅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单一的、教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摆脱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实践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学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结合,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软件,都可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媒体的主流,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

2.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践行“自助化”教学理念

构建主义起源于心理学领域,由瑞士日内瓦学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演变至今,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构世界。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局面;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囿于固有的教学理念,研究、学习并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并转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构建主义”学习的环境和课堂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自助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环境构建和应用领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尝试导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

总之,新课标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论文要摆脱先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不相宜”的尴尬局面,就要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特殊诉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引入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模式,采取新手段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基础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

[2]《初中音乐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3]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全国音乐教学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篇8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感染人、吸引人。就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而言,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师生间的思想沟通,因而加强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初中音乐教师只有将情感教学合理应用于审美教育中,才能更好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1.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1 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中重要的心理因素: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类的感觉器官,并且使人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以情感表现出来。当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时,人类情感就会在体验中得以升华,以充分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音乐的审美心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感知、情感、理解和想象。由于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因而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2 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课程中情感教学的地位有着明确的规定,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音乐有利于激发人类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音乐的创作情感。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以情感而教育学生,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为此,情感教学应该是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核心任务。

2.初中音乐情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 对情感教学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就目前情况看来,初中音乐老师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都没有很好的掌握,而且也没有从整个教育的大背景出发,只是单一地将情感教学方法应用在其中,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影响整个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最终导致其无法将情感教学方式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2.2 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音乐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它不仅需要学生对相关概念深刻记忆,而且还需要学生积极调动自身的音乐细胞,努力参与到其中。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并没有明白情感教学的真正意义,从而使得学生在初中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带动自身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将情感教学应用在其中,就根本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3.将情感教学应用在音乐课堂中的相关方法

3.1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式。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音乐作品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情感而存在,初中音乐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但是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将情感因素充分展现出来,进而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音乐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实施,是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是开展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作品剖析法进行情感因素的挖掘。这一过程中,并非简单的对某一音乐作品情感因素的挖掘,而是强调被挖掘出的情感因素如何被有效表达。首先,就情感挖掘层次而言,音乐是感性的,初中学生的思维也是感性的,所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对音乐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分析,以获得整体体验。其次,就情感展现层次而言,情感因素取之于音乐作品,更高于音乐作品,情感展现就是学生对审美能力的提升。

3.2 优化初中音乐教学内容:通常,初中学校的音乐课程内容是严格按照教育部门推出的《课程标准》而选取的,而初中音乐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但是,初中学校开设的音乐教学内容更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结构、审美能力实际,既能加强初中学生对音乐教材的适应程度,又能满足初中生对音乐审美的需要。为此,笔者认为,初中学校有必要优化音乐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使音乐教学更加深入人心。首先,教师对初中音乐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有选择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摒弃与学生发展实际不相符合的部分。其次,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融入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对初中音乐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且能够实现拓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彩的课堂教学。

3.3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情感因素: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而声音在音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有声音的音乐,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多欣喜,所以用声音的形式以表达音乐情感,并将情感融入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审美教育的开展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既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脱离教师的学生,则无法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美。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进而充分发挥审美教学成效。

例如:教师在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亲自参与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实践,与学生共同表演,组成一个整体,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又容易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对音乐作品有着更好的理解。教师以其饱满的情感状态,参与到学生的作品创作中,必将深深感染学生,提高音乐教学成效,有助于审美教育的深入开展。

推荐期刊